中学思想范文

时间:2023-03-20 21:11:54

中学思想

中学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转化思想;

一、为什么培养转化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思想的培养显得尤为的重要,不管事对以后学习还是工作来说,思想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中学有很多解题思想,但转化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乃至对整个数学学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对他们的整个学习非常有帮助。

在现在的教育中,老师越来越重视方法的教学了,而忽略了思想的培养,方法的本质来源其实是思想,方法是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1],只要让同学们了解了掌握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在中学教育时应注意培养同学们的思想,而中学涉及最多的就是转化思想了。

何谓"转化" ,简单来说,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隐蔽的问题具体化和明显化。

从中学起,学生学习的知识开始逐渐的深入化,抽象化。由于同学们还小,还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很多复杂抽象地东西都不能看清,这时老师只能转化为简单具体他们熟知的学过的东西,通过转化的思想让他们看见问题的本质所在,然后就会很容易的明白问题,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初一年数学有理数一章,在学了有理数加法和相反数后,有理数的减法就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来进行;学了有理数乘法和倒数的概念之后,有理数的除法,又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来进行了;学了绝对值和符号的运算法则之后,有理数的运算又可以转化为算术数进行运算……初二年几何学了三角形这一章知识后,四边形和多边形可以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又可以用"割"、"补"的方法转化为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问题……

因此,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的这个时侯,我们就应该逐步的培养他们的转化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化思想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种转化的思想渗透在了方方面面,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对我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一)在学习方面

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到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数学思维过程发生了障碍和困难,因此,教师应多帮助学生排除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而不是单纯地交给学生一个数学结论。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一现象,学生能听懂教师课堂上讲的例题,但是课后不能解决一例题同类型的题目。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告诉学生解答的结果,演示了一遍解答的过程,但为什么要这样解?这个思路是怎样得到的?则没有告诉学生。致使学生在独立解题时由于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无从下手,这就是说,在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应着眼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2]

(二)在生活方面

众说周知,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最后又会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所以数学思想也会最终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生活。 而转化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其实培养转化思想就是要让同学们体会到知识之间是有一种关联性的,转化就是要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到具体,复杂转化为简单。在中学,同学们要经历数字到代数的转化,代数到几何的转化,常量到变量的转化。可是说这是中学生学数学的三道坎。在处理这三道坎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转化思想的运用于渗透。我们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在解题中领悟一种思考的方式,学会一种数学思想,要让他们对数学有一种质的领悟。数学思想才是数学的精髓所在。然而数学思想并不是一天两天能教会学生的,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要在教学中时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引导着学生。若我们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那么我们永远的只能运用低效的"题海"战术,苦了学生,也苦了自己。

"知识就是力量",在我看来,知识更像是武器,我们积累再多的知识,到最后如果不会运用去解题,那我们积累的就没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使用武器,我们必须懂得数学思考,运用数学思想武装自己,让数学思想把知识融汇起来。

所以,我们在中学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转化思想。我们要通过培养让学生到达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自主的,有意识的运用转化思想。

参考文献:

[1] 胡蓉.《初高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衔接》[J].数学教学通讯,2009年7月,总334期:13-14.

[2] 曹才翰,蔡金发.数学教育学概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中学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2.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3.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4.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操作—掌握—领悟。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是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突出渗透与明确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效果可能更好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2]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中学思想范文第3篇

一、对中学数学思想的基本认识

“数学思想”作为数学课程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它的内涵与外延形成较为明确的认识。关于这个概念的内涵,我们认为: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历史上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有名与无名的数学家;而认识的客体,则包括数学科学的对象及其特性,研究途径与方法的特点,研究成就的精神文化价值及对物质世界的实际作用,内部各种成果或结论之间的互相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关系等。可见,这些思想是历代与当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通常认为数学思想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公理化思想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概括而获得的认识成果。既然是认识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例如,有人认为中学数学教材可以用集合思想作主线来编写,有人认为以函数思想贯穿中学数学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有人认为中学数学内容应运用数学结构思想来处理等等。尽管看法各异,但笔者认为,只要是在充分分析、归纳概括数学材料的基础上来论述数学思想,那么所得的结论总是可能做到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的,总是能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关于这个概念的外延,从量的方面讲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属于宏观的,有数学观(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数学的本能和特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在科学中的文化地位,数学方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等;属于中观的,有关于数学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流的原因与结果,各个分支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内容上的对立与统一的相克相生的关系等;属于微观结构的,则包含着对各个分支及各种体系结构定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包括对所创立的新概念、新模型、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认识。从质的方面说,还可分成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片面认识与完全认识、局部认识与全面认识、孤立认识与整体认识、静态认识与动态认识、唯心认识与唯物认识、谬误认识和正确认识等。

二、数学思想的特性和作用

(一)数学思想凝聚成数学概念和命题,原则和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层次的思想,凝聚成不同层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结构,从而构成数学的知识系统与结构。在这个系统与结构中,数学思想起着统帅的作用。

(二)数学思想深刻而概括,富有哲理性

各种各样的具体的数学思想,是从众多的具体的个性中抽取出来且对个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性。它比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定理法则等)更具有一般性,其概括程度相对较高。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和变化、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等“事实”,都可作为数学思想进行哲学概括的材料,这样的概括能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数学思想的教学功能

(一)数学思想是教材体系的灵魂

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整个初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河流”。一条是由具体的知识点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骨架”;另一条是由数学思想方法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血脉”灵魂。有了这样的数学思想作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才不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因为数学思想能将“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块)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有了它,数学概念和命题才能活起来,做到相互紧扣,相互支持,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和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数学思想这一主线,便能高屋建瓴,提挈教材进行再创造,才能使教学见效快,收益大。

(二)数学思想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中学思想范文第4篇

一方面,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准确科学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改革教学方法的作法:一是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二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我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就反复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要他们理解教科书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如果没有教师正确指导,是难以进行的。而教师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给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对于政治教师来说,首要的是要真正帮助学生科学、完整、准确理解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武器。而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解,掌握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如:讲解有关爱国主义概念时,可通过举例说明方法,列举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与敌人顽强战斗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概念;通过对比法,讲清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公民与人民,违法与犯罪等相关的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识别善恶”的故事来说明有关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会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才会有一个基本的觉悟和行为准则,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才能向更高程度发展,才能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辨别和抵制错误东西的能力。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写好教案,备好课,向学生讲清基本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重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中学生普遍自主要求和责任感明显增强;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喜欢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求知欲强,开始思考人生与未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前途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诱导式的教学方式,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可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内容与活动,针对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走出课堂,注重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让学生下农村、进工厂、逛市场、做调查、写论文,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社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极为重要。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二是要求教师以新角色进行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好学生的顾问,做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还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三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

中学思想范文第5篇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要和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用言行和举止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才能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才能够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解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中,并从实际事例中学习到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实现生活化教学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合理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改变传统教学中生搬硬套教材的做法,要灵活运用教材,并联系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事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探究中对社会、生活素材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从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要让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时政新闻进行关注,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通过让他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给他们创设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下充分发挥探究积极性,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人进行采访,并让学生针对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和收获进行分享交流,以提高学生对各个行业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对社会在做贡献,就是有用之才。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学习和探究中加深对道德行为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反映在实际行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高行为道德评价能力,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高质量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首先,通过对比加强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同一环境下不同人物的做法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使他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来对不同的行为进行分析,获得对行为的正确评价,加强他们的体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爱护花草树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两幅画:第一幅是两个小朋友在开满鲜花的公园中,一个小朋友在给小花浇水,另一个小朋友采下一朵花插到头上。第二幅是两个小朋友把快要折断的小树用绳子加固,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摇晃小树玩。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对比图上小朋友的不同做法,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做才是对花草树木的爱护,并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其次,利用换位思考加强学生的体验。换位思考是让学生从客观角度出发,对人所处的环境和行为进行体验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提高道德认识,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教学《同情帮助残疾人》时,教师可以针对一些人对残疾人进行嘲笑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让他们思考:如果自己是残疾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在换位体验和思考中,学生认识到对残疾人的嘲笑是不对的,要主动帮助残疾人,学会正确对待残疾人。

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外,还要让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在快乐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树立了道德意识,增强了责任感。例如,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对此,学校可以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激发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和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感受,学会分别对与错、善与美,让他们逐渐树立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落实德育的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范文第6篇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要和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用言行和举止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才能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才能够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解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中,并从实际事例中学习到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实现生活化教学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合理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改变传统教学中生搬硬套教材的做法,要灵活运用教材,并联系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事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探究中对社会、生活素材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从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要让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时政新闻进行关注,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通过让他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给他们创设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下充分发挥探究积极性,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人进行采访,并让学生针对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和收获进行分享交流,以提高学生对各个行业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对社会在做贡献,就是有用之才。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学习和探究中加深对道德行为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反映在实际行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高行为道德评价能力,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高质量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首先,通过对比加强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同一环境下不同人物的做法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使他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来对不同的行为进行分析,获得对行为的正确评价,加强他们的体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爱护花草树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两幅画:第一幅是两个小朋友在开满鲜花的公园中,一个小朋友在给小花浇水,另一个小朋友采下一朵花插到头上。第二幅是两个小朋友把快要折断的小树用绳子加固,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摇晃小树玩。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对比图上小朋友的不同做法,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做才是对花草树木的爱护,并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其次,利用换位思考加强学生的体验。换位思考是让学生从客观角度出发,对人所处的环境和行为进行体验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提高道德认识,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教学《同情帮助残疾人》时,教师可以针对一些人对残疾人进行嘲笑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让他们思考:如果自己是残疾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在换位体验和思考中,学生认识到对残疾人的嘲笑是不对的,要主动帮助残疾人,学会正确对待残疾人。

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外,还要让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在快乐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树立了道德意识,增强了责任感。例如,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对此,学校可以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激发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和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感受,学会分别对与错、善与美,让他们逐渐树立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落实德育的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范文第7篇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政治素质教学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在物质财富的背后,也引发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人文精神消沉怠倦、道德缺失,等等。科技的发达使中学生通过各种传媒途径与社会接触,这种趋势日益强化,从而导致中学生自我放任的思潮日益膨胀。中学阶段是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此阶段中所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为重要。中学思想品德、相思政治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

一、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思想品德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途径,起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树立人生准则的作用,此外,两者也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作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几点要求和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想要中学生接受两者,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接受这两门课程。首先,体现以学生发展的中心的理念,在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针对学生的特征来进行。其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学习的价值所在,认识到学科所授道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再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内容向现实生活靠拢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构建民主教学氛围。

2.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教材应针对课程目标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编写,侧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巩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尽量安排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中弃芜求精挑选主题,统筹安排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对中学生成长中必需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健康心生教育,做好整个中学阶段的统筹设计,此外还要穿插时政要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助推学生体验感情的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予以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助推学生心灵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甚至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反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活动需求。针对中学生的成长特征,课堂内外结合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得到体验,深入领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道理,并产生认同感,是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二、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现代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弱化了对受教者的精神和价值引导,而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品质。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实现课程价值。在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诸多要素彼此关联、渗透和制约,如教学与学生、目标与内容等,这些因素都是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因素。

1.构建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与学生之间在的纽带。在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师有着关键作用,教师是教学的关键要素,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应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提高专职教师教育素养。首先,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其次,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多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要素,培养在职教师政治品格,提升专业素养。再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便推动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2.针对中学生特质开展教学

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中学生的特质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坚持以人主本的教育目标,契合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并在这个目标下将理论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倡同等看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正确引导中学生看待社会价值,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完善与人为本的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广泛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倡导中学生珍爱自然、遵纪守法,探求知识、热爱祖国等等。再次,探索有利内化感情的教育方法,可以对现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综合性进行优化,或者借助“价值澄清理论”来帮助学生正确对自我价值厘清,从而培养学生道德选择能力,道德人格的生成以及探寻知、情、意、行的融合统一。

三、结语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时期,而此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内化的阶段,中学生不同于小学阶段接受“被动性”的灌输式教育,同时在思想上进入了“反叛期”,虽然有了成人的意识,但还需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育从“外因诱导”转换为“内因驱动”。

参考文献:

[1]黄勇樽.高师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J].教育评论,2013,(04):102-104.

[2]袁园.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37-41.

[3]孟庆男,潘皓琳.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88-93+72.

中学思想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理论;觉悟;修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14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中共党员、全国人民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既是党纪国法的要求,更是公民在现实社会中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自己言行的指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授S富适用的社会科学知识,既有中学生理解和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常识,又有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品格,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识。中学生离开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一、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和首要的任务。这是因为:

1.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将要落在青少年身上,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发展不单是青少年个人的事,而是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个重任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来承担。

2.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与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区别。

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历史发展中,曾多次出现忽视或违反这门课程的学科性特点的倾向。其中一种倾向认为思想政治课没有多少理论知识,将思想政治课等同于中学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之变成了“形势报告”“班会课”“读报课”,取消了系统的知识教育。持这种倾向的人,有的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狭隘偏见,有的是对思想政治课的系统理论教学对于青少年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为什么不能用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课呢?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固然重要但与思想政治课教育相比,它缺乏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在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社会素质的理性因素的形成过程中,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从而引导他们整个人生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价值方向和道德观念的取舍。思想政治课的这些导向作用,不但对于青少年本身的成长,乃至对于整个民族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提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养成本来是两个任务,但这里作为一个任务来提出更合理,因为学生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觉悟是内在的、理性的,行为表现是外在的、感性的,思想觉悟的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决定了行为表现的方式和内容,有什么样的觉悟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的总体特征。另一方面,行为表现又是思想觉悟赖以表现的方式,没有行为表现就不能清楚表明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到底怎么样。当然不能说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时时刻刻完全一致,但是从总体上、从长时期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思想觉悟决定行为表现,一定的行为表现又反映一定的思想觉悟,二者是一致的。将两个任务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教学任务来完成任务,贯穿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必须的。对于教师而言,明确二者的统一性有助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要求与行为培养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自身实际,避免教学只讲觉悟不讲行为的“假、大、空”和只看行为表现不看觉悟的低层次要求。对学生而言,实现二者的统一,使外在行为表现有内在的思想觉悟作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在深层次的觉悟提高又有外在的实践行为作有力支撑,可以使觉悟提高有可靠的现实基础。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基本任务,是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和条件;对培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的关键任务。提高思想觉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所以是目的和归宿,这不仅由思想课的性质决定,也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形成的根本目的,要落实到学生最终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从另一角度看,在中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的确立,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是终身起作用的。

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锻炼修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不屑做小事,更不能等待将来进入社会后再慢慢努力,而要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中学思想范文第9篇

关键词:政治价值 综合性 思想政治课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政治价值十分突出

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处于不同利益地位的社会集团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意识形态必然居于统治地位,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着国家权威与统一,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所以,无论历史上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未放松过对公民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政治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思想理论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政党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处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不可能自觉认识。因为他们的主导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的过渡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只能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外面进行灌输。由此可见,灌输便成为我国意识形态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针对此问题不断借鉴国外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特点,就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大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中学生知识的综合学习,使中学生能够补充分科教学的不足,力图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化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育改革在初、高中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建立全面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困难。

中学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从初中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改革中有具重要的价值。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其它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重视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受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思维方法及认识能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社会上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这要求思想政治课还要解决行与不行的矛盾。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学思想范文第10篇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之整体思想

山东省 邹平一中 王宏东 李王梅

所谓整体思想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要解决的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已知条件和所求综合考虑后,得出结论。

整体思想的应用,主要根据整体的集合性,相对性几统一性等特殊性,做到观察全局、整体代入、整体换元、局部补全、整体构造、化零为整等。

一,整体观察,化繁为简

例1:(1)已知,求:

的值(99年高考题)

(2)已知函数则

【思路点拔】

(1)先将结论因式分解,然后将和都看作整体进行运算,分别令或,易得到结果为1。

(2)如果注意到,就易发现此题的结果为。

【点评】(1)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即不能将割裂来求,否则加大了运算难度;(2)题与(1)有类似情况,其关键是将作为一个整体运算,从问题的结构中也易发现这层关系,利用整体运算带来轻松的。

二,整体构造(式或形),化难为易

例2:已知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且,求。

【思路点拔】

此题若考虑用求和公式,不仅计算量较大,而且对公比还要考虑进行分类讨论,若注意到,,依次相差n项,以此构造三个整体:,通过分析可知这三个数构成等比数列。从而得

【点评】在解决问题中,有时将局部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增减,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联系的整体,让问题中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显露出问题的本质,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找到捷径。

不妨再看一例。

例3:已知三棱锥P ABC的三条侧棱PA、PB、PC两两相互垂直,其外接球的半径为R。

(1)求证:为定值;

(2)求三棱锥P ABC体积的最大值。

【思路点拔】

(1)首先此问题的定值只能与R发生关系,但碰到的棘手问题是球心O的位置难以确定,条件乍看也难以联系、利用。如果联想到此三棱锥是长方体的一部分(三条侧棱两两相互垂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且长方体的外接球与此三棱锥有相同的外接球(即唯一性),于是尝试将此三棱锥的三条侧棱PA、PB、PC作为长方体的棱补成长方体,这样就避开了球心位置的确定,而直接确定球的直径为长方体的对角线,从而得到: (定值)

(2)由(1)得

当。

整体代入,简单明了

最后我们再看一道初中竞赛题:

正方体的棱长为11,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个单位立方体,

从空间某一点望去,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单位立方体?(见左上图形)

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复杂,似乎很容易入手,从空间的某一点看去作多可以看到原正方体的三个面,每个面中有个单位立方体,好像很容易就得出答案了。但个单位立方体中三条棱上的立方体作了重复计算,故应减去个,可以就此作答了么?还不行!因为三棱交会处的立方体应计算一次,故共有:(个)

刚才的思路我们最易想到,但也最易出错。如果换个角度从整体考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想将所看到的三个面上的单位立方体全部移开,那么剩下的就是藏在它们下面棱长为10的正方体,它共有个单位立方体,从总数中减去个,即为所求:-=1331-1000=331(个)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下一篇:幼儿品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