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7:15:05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1篇

针对教师工作中,势必会与学生发生互动的特点,一线教师心理道德的测试分为教师自测与学生评价两个方面。借助于心理测量学中的相关方法,选定量表,进行测试。

(一)教师自测的方法及过程

仿照心理学中对个人品质的测试方法,由于中小学教师数量之庞大,我们只能选择整体测验法对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进行研究,而且是总体、定期的测试,时间间隔以一年为宜。

1、针对心理测试量化与性质描述形结合的特点,邀请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专家,依据测试目的,编写测试量表。

尽管用于测量人格、兴趣等的问卷很多,然而,专门用于测量品德的标准化的问卷却很少,造成这种状况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品德问题太复杂,难于测量(特别是标准化地测量),二是过去对这个问题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我们要在此基础上,邀请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结合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依据测试目的进行改编。

测试项目以能够反映教师的真实心理健康程度和道德水平为宜,并且加入适量期许效应的题目,以防被测教师按照社会期许回答问题,而反映不出他的真实状况和水平。

2、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制作网上测评系统。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选择时间,让教师自行到网上进行测试。

如同现在各高校广泛开展的对学生进行的网上心理测试一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开学初,到指定网站将心理测评完成。

时间定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这样能够在教学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问题长时间得不到重视,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3、测试结果直接进入测试系统,按照特定标准给予描述和评价,并且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

每一个文化背景下,都有其相对应的道德标准,或高尚、或卑劣,都具有充满各自文化特色的评价标准,但这些标准多为描述性的评价,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一线教师们的心理道德水平,我们要依据我国文化中对各种水平道德标准的定义,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便于网络系统的识别与测量结果的收集。

由于个人道德品质水平评价的高低在我国社会是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话题,因此在给被测教师进行结果反馈时,要尽量偏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解释,在道德方面只做侧面量化评价,但又要使教师明白自己在心理和道德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有什么问题。

(二)学生评价的方法及过程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相继开展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活动,学生评价系统也现对比较成熟,但这些系统大多侧重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评价,对教师在工作当中的心理道德水平的评价项目则相对较少。为了全面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道德水平,我们也要从客观方面搜集数据,对此,与教师直接进行接触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了。

评价方法及过程即依据现有评价系统,真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相应的评价量表,并且增加心理道德方面的评价项目,进行匿名的网上评价,在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可以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在我国这样一个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中,对个人道德状况进行测试将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中小学教师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职业,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将会引起社会关注,因此要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的测试,或者说量化研究,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伟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通过对《规范》反复深入地学习,使教师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高度,认识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范》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提高教师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使教师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深入了解《规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

三、学习师德榜样,铸造一代师魂

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如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师德,一辈子也忘不了,时时激励着鲁迅先生去英勇战斗。教师要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就要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勤于学习,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可学习的榜样非常多,首先要注意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比如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要主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其次,也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教师道德的崭新特点。要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找出差距,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他们的感人事迹,提高师德认识,激发师德情感。

四、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师德 必要性

1.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现状及产生原因分析

1.1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百年来,教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在新的教学道德规范中,专业化和专业精神将围绕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道德定义而达到统一”。我们知道,教育概念首先是一个道德概念,教师的专业特征首先是以道德要求为基础的,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准则。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我认为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肩迪、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职业形象近年来已被少数反面典型所影响而遭到诟病。种种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常常见诸于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种不良现象:①少数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模糊,对职业道德无所谓。认为教书有种种考核标准衡量,而育人是个良心活,育好育坏全凭自己良心。自己只要上课不出什么大问题,所带学生成绩过得去就一切万事大吉了。②或是功利性太强,过分看重自己的个人利益,以单纯的挣钱为目的,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课外辅导和其他的兼职工作中,反而把本职工作当成了“第二职业”。③更有甚者,毫不顾忌自身形象,教师应有形象荡然无存,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抽烟、乱接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仪表不整,言语粗鲁。④师生关系淡薄,课堂外的学生对于这些教师而言形同路人。去年的“范跑跑”事件轰动一时,在社会中引起了大讨论,造成了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诸如此类。上述所举人群虽然是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可是严重影响了教师这个职业在大众中的应有形象。

1.2目前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大众,尤其是教师队伍本身不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究竟怎么啦?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①社会转型时期外部环境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长期以来,教师的清贫是众所周知的,物质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金钱至上”的再度抬头,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面前,少数教师迷失了自身的方向;②教育系统评价体制的固有僵化,中小学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中,教学成绩、获奖成果等量化成了各种硬性指标,而师德品质、敬业精神这些软指标却因难以衡量和考核,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学成绩往往决定了一切。③师德培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的集中师德培训最终流于形式,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加强中小学教师道德修养则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2.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及必要性分析

2.1新版规范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9月1日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有6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一条是“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条是“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第三条是“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第四条是“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而发展。第五条是“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闭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第六条是“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2颁布新规范的必要性。《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部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疑适应了目前的需要,对我国教育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起来。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创建一支“爱岗敬业、精于教书、悉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深入学习“xx”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xx“ xx”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

3、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4、师德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保证集中学习不少于六学时。结合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我为人师”作文竞赛、师德师风座谈会、典型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教师忌语”和家长评学校等活动,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开展。

3、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教师家庭;关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

4、在开展“共学共育、一帮一助”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联系好一名非党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帮扶一名贫困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

6、学期末召开师德经验交流会,对工作中师德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学校将对本学期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完善师德制度,深化师德建设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师德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师德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民的经济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给教育事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缺陷也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消极影响,部分教师怕吃苦,不安于清平的教师事业,缺乏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的精神。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势在必行,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我提高道德修养,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含义及发展探讨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至今,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国家的发展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可见要想不断发展教育,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魅力不衰的话题,它具有永恒性、时代性的话题。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没有固定不变的表述,但是大致的意思还是一样的。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职业生活中、在调节和处理有师生之间、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中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的基本要义:一是说明教师职业道德是具有独特性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只有教师必须遵循的和所应具有的;二是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是应然性与实然性并存的道德规则,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应然性的规则或准则,它只是一个方面,而教师要把外化的东西进行内化并在自身行为中呈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则是实然性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2008汶川地震之后,社会关于教师道德问题的研究与争论又开始了,为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年教育部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表述是:“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产生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①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守法、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即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道德更加广泛,它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只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他所持有的道德品质和观念意识,道德约束的没有那么有针对性而且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循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行为准则与善恶标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所进行的自觉的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和自我改造。也就是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教育,它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它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外发展及现状

(一)国外教师道德观观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种观点是提倡对学生实施体罚,使得学生绝对服从老师,其中斯巴达教育最为典型;另一种观点提倡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教育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为此,教师要对学生既爱护有加,又严格要求,要像父母爱孩子那样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树立道德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中世纪时期一部分教育思想家认识到神学对教育的限制,开始驳斥以及摆脱神学思想,对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实践方面并没什么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提倡自由精神,人人平等等,极力反对对学生的残酷体罚并否定教师至上和绝对的权威主义,他们期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发展,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也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方面有所反映,确定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低位,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和适应自然规律进行教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代表人物有斐斯塔洛齐和洛克。斐斯塔洛齐明确指出“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及它们的完全平衡。”②另一种观点是教师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的规律与层次进行教学,代表人物是卢梭和福禄贝尔。

在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中研究主要是在教育伦理学中进行。在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集体主义和自身品质的培养。美国开始概括和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指导,如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正式制定了《教育职业伦理准则》,美国教育界继续对教师道德行为和品质进行研究。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教育学科的教学,通过法律规定,通过教师录用考试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对自身、对他人、对自然、对个体与团体的道德规范。③

(二)国内教师道德观

先秦、两汉时期,孔子要求教师以身作的道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④要求教师要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道德教育态度;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开始把教育看作是统治人民的工具。董仲舒主张教师应该“化民成性”,“教化己明、习俗己成,子孙循之,行五、三百岁,尚未败也。”⑤

唐宋时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观点,第一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教师与“道”的关系。二是教师的任务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是“圣人无常师”。所提倡的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育要按自然规律而来。在宋代,最著名的是朱熹,他主张是把“致和”与“笃行”融合为一体,教师道德修养的准则为“修身”、“接物”。明清时期,我国的教师道德观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王明阳、王守仁、王夫之、梁启超。

民主革命至改革开放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突出贡献的有鲁迅、陶行知等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发展,教师队伍的壮大等等,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广,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先后经历了几次变更, 1984年10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中的六条规定,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衣着整齐,举止端正,语言文明,礼貌待人;1991年8月修订的《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要求,基本上与1984年的保持一致。1997年8月再次修订的八条规定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八条”。2008年教育部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三、怎样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国家应怎样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国家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要加强教师道德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用于培养和提升教师道德观念。

要注入“以人为本”的新教师道德内涵。长期以来,人们在歌颂教师时习惯把教师比做为“春蚕”、“蜡烛”、“人梯”等等,虽然它是在对教师职业道德中自我牺牲和自我奉献的精神在进行歌颂,表达着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尊重,但是它也传递着一部分消极因素,使教师牺牲自身,忽略了对自己的关注,丧失了自豪感、幸福感,也牺牲了自身的发展,这些都可能是教师失去生活乐趣,不关心家庭,使婚姻受到影响甚至是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强调人人平等、自由、以人为本等等,那为什么教师不能不能以人为本?所以,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国家应当做更多的努力让教师因自己的职业而具有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教师自身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

2008年教育部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条师德规范。教师应当依此为要求和基础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作为尊重和敬爱的榜样更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同时,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履行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不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爱岗敬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就应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一个乐于奉献的职业,是一个忠于人民教育的职业,那么教师就不的敷衍了事,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

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部分,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持有普遍、深厚、持久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才会更好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竭尽全力的教育学生。关爱学生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关爱学生要尊重其人格,不得进行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自古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就有“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提高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和坚守高尚情操。应语言得体、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作风正派、尊重他人、注重合作、关爱集体,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快速更新、信息大爆炸、学习方式与内容、教学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精神。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还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例如,教师要坚定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层次,促进师的发展;要学会应当网络时代新挑战,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新领域等等。

四、结束语

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是学生尊重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努力自我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孜孜以求,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自身的发展,即使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需要意志力的过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全面认识自己,不断学习和思考研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葛玉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陈民生.关于中学师德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2.

[3]范芳江,王婷.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7( 2).

[4]肖连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读本.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朱金香.姜根龙,张志刚.教师职业道德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罗平.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思考[J].大学学报,2000(3)

[8]洪萍.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

[9]孟宪娟.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0.

[10]蔡颖.新时期师德修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解:

①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阿・步津迈尔.斐斯塔洛齐选集(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53

③杨民.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培养闭.教育科学,1999(3)

④《论语・子路》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6篇

培训目标: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培养新时期合格教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适应教育的大发展,根据2000年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状况,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把提高教师职业道水平同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新要求结合起来,以利于教师尽快适应改革的需要。

培训措施:,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

1、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教本,认真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即,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理论为教学实践作指导,把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理论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具体办法:

(1)以教师自学为主,认真写好学习笔记,每学期组织3次集体学习活动。期末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

(2)年轻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师德论文,把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以生动的事例来讲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与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大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组织教师观看师德教育录相片,每学期至少组织教师观看两次师德教育录相。通过优秀教师的现身讲座来震撼教师的心灵,陶冶教师热爱教育的情操,每学期撰写一篇观后感。

二、加强督导检查,保障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顺利进行。

学校成立督导检查小组(附名单)

组长:王心源

副组长:杨淑梅张俊丽

组员:武玮赵颖赵金柱刘春来高凤杰申玉书

职责):

1、监督检查全体职工的师德修养情况,了解落实教师是否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等问题。

2、检查教师的仪表形象及考勤情况。,

3、检查落实学校布置的有关师德培训的各项活动情况。

4、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各项检查量化考核。

本年度对师德进行督查的主要内容有:

1、督查教师的考勤情况。

2、规范教师在升旗仪式上的形象。

3、检查办公环境,对各办公室的卫生、物品摆放及上网情况进行检查(禁止在办公时间上网聊天及玩游戏)。

4、了解教师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儿童社会化;社会整合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了四次修改,从1997年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改为2008年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修改后的《规范》虽然减少了条目,但内容得到了充实,新增添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终身学习等内容。但无论哪一次修改,“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这两条规范都没有大的变动。因为责任是遵守道德规范的根本所在,教师的特殊的职业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才能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教师不专注于培养人,而致力于评职称,调整工资等,学校忽视师德建设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要描述的贫困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上述现象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一些山村地区的中小学的教师在爱岗敬业和仪容仪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趴在讲台上,无精打采的授课;有的教师上课过程中一直照本宣科,不与学生交流互动,不管课堂纪律。毫无激情的老师不仅无法感染自己,也无法感染学生。学生也心不在焉的趴在课桌上、坐姿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或聊天,或睡觉。这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把鞋拖了,屈膝坐在凳子上上课。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坏的示范作用,很多学生也光脚上课,鞋子乱扔。

2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低水准对小学生社会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只是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在小学生身上发生的社会化主要是初始社会化,它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儿童要学习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对个人今后的整个社会化过程有决定意义。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一些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儿童在人学之后,教师是其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小学生社会化的有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2.1从文化角度

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吐会文化的传递和延续过程。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怀疑权威等等。贫困小学的教师由于贫困而对人生理想淡漠,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种负面的“贫困文化”,必然会在学生中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主要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贫困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学生,特别是对穷人的后代产生影响,代代相传。从长远看,这将更不利于这些贫困小学脱贫,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又将使这些地区的学生始终难以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2从小学生人格发展角度

儿童在进入学校以后,学校便是其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学校和教师在儿童心目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权威,儿童可能会忤逆家长的意见但害怕敢违反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形象和态度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缺失,敷衍塞责,衣着不得体,举止不文明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坏的示范作用。这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特别是有志于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也可能缺乏职业责任感、办事拖拉散漫、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学生从小接受的这种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和较差的精神气质将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譬如,不注重细节、缺乏竞争力等会减少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2.3从社会发展角度

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很好的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就不能培养合格的学生,不能培养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长期以往,在日益注重人才竞争的国际社会中,将会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危害社会运行。

3针对贫困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现在全国上下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团结,社会整合。’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公共道德对社会整合能力又有限,因此,行业内的整合是整个社会实现整合的关键。行业的整合建立在遵守该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之上,教师行业作为影响个人的一生特殊的职业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针对本文分析的贫困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3.1教师加强自身责任意识

小学教师被人们称赞为“社会的园丁”,儿童启蒙教师。小学教师更应该认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意识到该职业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学生更加配合自己的工作,只有率先做出表率。孔子曾经说过“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身,如正人何?

3.2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监督管理

只有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继续发展。学校应该定期举办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大力开展师德实践活动,如“教学竞赛”、“教学观摩”、师德标兵评选等;强化考核制度,不定期视察,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教育、处分,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同时,提高教师行业的准入标准,许多贫困小学的教师文化水准有待极大改善,很多教师甚至是初中毕业,只会用方言授课。

3.3国家加大对贫困小学的资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8篇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加强师德修养,做优秀职专教师”大讨论活动启动仪式,主要是传达贯彻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排部署本学期“加强师德修养,做优秀职专教师”大讨论活动。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去年8月13日,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坚决克服教师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净化校园风气。要把师德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范围,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广大教师要把崇尚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立,自警自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做良好社会风气的的引领者和带动者。这为我们加强师德修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今年教师节的主题就是“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现阶段,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xx“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其基本内容有六条,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三、提高认识,强化落实,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加强师德修养,做优秀职专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围绕“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应以怎样的形象站立在学生心中;我们应以怎样的素养从事我们的职业;我们应以怎样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我们应以怎样的行动体现我们的价值;我们应以怎样的标准衡量教育的质量”等6个方面展开讨论,教育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刚才,张校长宣读了《济阳职专师德建设实施方案》,针对六个方面的讨论,我对全体教职工提几点希望和要求。希望全体教职工: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自觉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良好的心态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以突出的教育教学成就体现自身的价值,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好的教师就像一盏明灯,温暖着孩子的心灵,照亮着孩子前进的道路。作为教师,要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以满腔热诚育人,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教育他们成人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教职工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知荣明耻,自律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爱好特长和综合素质,教育学生能升学的升学,不能升学的安置就业,办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走好职教之路。真正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投身教育实践,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自上半年加强专业学科组建设以来,我们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培养目标还不很明确,适应市场需求和不同学制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都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围绕学生就业的导向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崇尚科学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对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更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职业道德,发扬优良学风。从全国来看,凡是办得好的职业院校,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都有着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专业技能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要想在内涵建设上取得重大进步,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更大提高,就必须打造一支德能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钻研,甘于奉献,我们就一定能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我校师生在省市技能大赛、论文评选、讲课比赛等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见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与行为

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993年l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要求。特别是面对青少年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在品格上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他们的文明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和言行举止的重要影响。一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师以德为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原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08年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引起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外延的争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新《规范》实施后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以及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结合新颁布的《规范》中涉及的教师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即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过程中,教师的师德观念和基本素养的建设状况作为维度编制问卷,问卷中试题的类型分为三种,有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调查对象为来自辽宁省内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共十三个市的中小学教师,主要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92.4%;其中,城市学校占71.19%,农村学校占28.9%;高中教师占25.8%,初中教师占24.9%,小学教师占37.8%,其他(职高教师、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科研主任)占11.5%;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占48.3%,6~15年的占42.6%,5年以下的占9.1%。同时,辅之以访谈法,就有关新《规范》的要求,对26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目前师德建设中,我们确实能够发现一些教师表现出的职业热情和努力工作的劲头,学生及学生的家长还是认同主要依靠教师的辛勤工作,学生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获得了各个方面的成长;学校领导认同主要依靠教师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等遵循《规范》要求带来的良好的认可度。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在教师在履行《规范》要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是《规范》中所提出的各层次的要求与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之间存在着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对师德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但在工作中却难以践履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规范》要求的现实。

首先,教师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与作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95.9%的教师了解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有75.8%的教师认为,做好教育工作,重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95%教师认为在从教之前经过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对其以后胜任很重要;93%的教师认为在任教期间,有关部门或学校专门组织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很重要;有96.2%教师认为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今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掌握和遵循非常重要;有86.6%的教师认为教师应当成为社会群体中的道德榜样;95.3%的教师认为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教师工作的职业声望非常重要;有99.6%的教师认为教师良好的职业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按影响的大小进行排序:89.4%教师认为选择道德成长、57.5%教师选择审美情趣;26.3%选择学习成绩;您认为教师职业目前在社会上的地位:45.8%的教师认为目前还一般,但提高的趋势明显、只有14.1%的教师认为较低。以上结果反映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职业道德的价值和其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作用的认识是正确的,能够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树立教师形象和立身处世的首要因素。

其次,学校或者师资培养与培训部门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有61.6%的教师选择在当教师之前(包括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经过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系统培训;有95.7%的教师选择任教师期间,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学校专门组织过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或培训;有67.6%的教师选择学校或有关部门组织过学习和讨论新修订的《规范》。上述结果反映出各相关部门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重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平。

第三,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不尽人意。调查结果显示,有28.9%的教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不满意,满意的只有6.7%,基本满意的64.4%。可见,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缺乏自信。

调查结果显示,有41.5%的教师认为我国《规范》没有得到很好贯彻执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表彰和惩罚措施与之配套,30.7%的教师认为职业道德规范本身不健全,缺乏真正的指导作用,14.7%的教师认为向教师宣传的不够,13.2%的教师认为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不高。以上结果反映出广大教师对《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清,缺乏践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是否曾经存在这种意识,在工作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自己,而在家庭或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应当遵循另外一套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问题中,有20.3%的教师选择存在这种意识、31.6%的有一些这样的意识倾向;有60.9%的教师认为现行的《规范》对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到较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25.9%的教师选择对一半左右的教师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有82.7%的教师认为实际遵循的真正约束自己工作行为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来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34.8%的认为来源于工作中学校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培训。以上结果反映出不少教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而忽视道德的他律,将道德和职业道德割裂开来,忽视了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导向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76.8%的教师因领导处理问题不公平,偏袒于某些人、69.3%的因领导工作作风不民主,遇事不能与教师沟通和商量等问题而与领导发生矛盾;76.6%的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56.7%的教师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品;76.0%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因晋升职称、工资以及分配奖金和住房等原因发生矛盾;48.4%的教师认为工作中,之所以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被大家认同的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32.8%的教师认为2008年修订的《规范》太理想化,很难完全照着做;92%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家长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带着某些偏见向教师提出批评意见。以上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在工作中还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与学生、学校领导、同事、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矛盾。

从上述调查反映的问题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践履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任重而道远。

2.教师有尊重学生的意识,但缺乏尊重学生的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在组织教学和管理班级时,您是否看重教师的权威:68.9%的教师认为注意树立教师的权威形象,偶尔也能听听学生的意见,19.2%的教师不太看重教师的权威;有人讲“学生学与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教师没有必要为此承担责任”,这种观点78%的教师不赞同。64%的教师认为“对讽刺、挖苦学生的行为”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坚决避免,34.8%的教师认为生气时难免出现,可以原谅,只有1.3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育手段;78.4%的教师认为当学生在公开场合对您的观点或要求提出质疑时,愿意与学生共同讨论;61.8%的教师完全由学生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干部;在按照教师认定的恶劣程度选出4项最恶劣的教师行为问题中,有72.7%的教师选择对工作不负责任、66.7%的教师选择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58.7%的教师选择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53.9%的教师选择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上结果反映出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应尊重并公平地对待教育对象。

但是,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按照教师行为发生量或者发生频度的大小选出教师认为发生量或发生频度最高的4项问题中,有76.6%的教师选择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60.8%的教师选择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要求不严、56.7%的教师选择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品;47.6%的教师选择对工作不负责任;在是否有给支持或帮助过您工作的学生,在考试成绩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这样的想法问题中,有73.7%的教师从来没有过,经常有的是2.2%、偶然有的是24.2%;84%的教师选择曾给予他喜欢的某类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关于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72.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纪律或学业等方面表现太差,教师忍无可忍,对其进行强烈的批评或其它形式的处罚,从而引发矛盾或冲突、59.7%的教师认为有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引起学生不满、40%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尊重教师,引起教师的反感。以上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在工作实际中,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与爱护,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或公平地对待学生,有违《规范》的要求,引起师生间的矛盾,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教育。

3.教师期望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但缺失合作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是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问题中,26.3%教师能做到、66.3%教师基本上能做到;在教育工作中,之所以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主要原因是:48.4%的教师认为找不到被大家认同的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28.9%的教师认为学校或教研室风气不正;教师与教师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76.0%教师认为是教师间在晋升职称、工资以及分配奖金和住房等方面发生了关系各自切身利益的冲突、71.6%教师认为是有的教师本位主义倾向严重,遇事只从自己的工作或所领导的班级利益出发,不考虑全局、56.5%教师认为为了在工作竞争中争得较好名次,不互相支持与合作。以上结果反映出教师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期望有一个良好的学校和教研风气,不认同个人本位主义等,均表现出努力做好工作的良好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经常面临的情况是:59.8%的教师认为多数人采取漠然的态度、32.4%的教师认为大家真诚向您祝贺、学习。当其他教师在学生中散布贬低您的言行的态度是:49.9%的教师不予理睬、43.3%教师虽然痛恨,但一般不采取同样的方式反击,而在教师群体中寻找解决的办法;面对当前升学压力,教师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46.2%的教师认为以互相支持和合作为主,在少数方面竞争、28.7%的教师认为以竞争为主,互相支持和合作的空间和范围极小、只有17.5%的教师认为完全可能进行全面的互相支持与台作;在教学或班级管理上遇到困难时,首先想采取的办法是:45.8%的教师选择自己认真思考,摸索解决的办法、40.4%的教师请与此相关教师或者教研室的同志会诊、帮助解决。以上结果反映出当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多数还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取得成绩也多半靠孤军奋战,难以提升层次。教师这种缺乏合作意识状况的改善,还要期待社会和学校为教师创设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建立科学、可行的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安全的、健康的环境。

4.教师渴望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却没有很好沟通

调查结果显示,81.6%的教师把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看成是教师的一种义务;当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方法或者管理班级的方式提出意见或建议,25.7%的教师非常欢迎家长提出意见、67.6%的教师认为可以与家长讨论、交流、只有1.3%的教师非常反感,立即反击或作出解释;有人建议学校中的每个班都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65.2%的教师认为想法是好的,现在还实行不了、32.2%的教师认为应当立即推广实施。当您本人或您的家庭遇到困难,而您学生的家长又有能力解决您或您家庭的困难,您采取的办法是:9.3%的教师选择顺理成章地找这些学生的家长帮助解决、38%的教师选择坚决避免找这些学生的家长、18.4%的教师选择如果学生表现好,可以找他们的家长,如果学习表现不好,就不找他们的家长、34.3%的教师选择实在没办法时,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以上结果反映出大多数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期望和家长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但是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的教师经常把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找到学校,进行批评、训斥,36.5%的教师认为方法不对,但出发点是好的,可以理解、36.3%的教师认为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和方法、27.2%的教师认为对有些类型的家长必须采取这种方法;教师与学生家长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92%的教师认为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带着某些偏见向教师提出批评意见、87.9%的教师认为家长与教师间沟通太少,互相不理解、68.2%的教师认为有些家长对子女不负责任,不能配合学校工作;与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式:87.9%的教师打电话、26.6%的请家长到学校来;在您认为发生量或发生频度最高的教师行为的问题中,56.7%的教师选择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品、22.9%的教师选择以不友好的态度对待差生的家长。以上结果反映出有很多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价值定位和工作定位不够准确,不能够正确的对待家长、缺乏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导致沟通障碍。

5.教师有学习提升的意识,但缺乏实际的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是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问题中,26.3%的教师选择能做到、66.3%的教师选择基本上能做到、6.3%的教师教熟的课不备;您更喜欢用的方式备课方式:58.5%的教师选择先各自写好自己的教案,教研室在一起讨论,最后各自修改完成、27.6%的教师选择独自完成、13.8%的教师选择轮流指定一个人先写出教案,教研室在一起讨论修改,最后大家均采用同一教案;对继续进修提高的态度是:54.6%的教师觉得有必要,但又因精力、时间、条件有限,无法实施、44.3%的教师选择有强烈的紧迫感,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1.1%的教师选择现在还能胜任工作,将来再说在教学或班级管理上遇到困难时,首先想采取的办法是:45.8%的教师选择自己认真思考,摸索解决的办法、40。4%的教师选择请与此相关教师或者教研室的同志会诊,帮助解决;7.1%的教师选择从有关的书籍里找解决办法;5.4%的教师选择找自己要好的朋友谈谈。以上结果反映出多数教师能够做到对工作负责,认真备课,也期望教师间能够相互合作,不断完善教学;对进修提高有紧迫感,也在努力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学习。但是,也发现很多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没有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和内涵、过分追求学习的形式、狭隘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功利性太强,学习的方法不够科学,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教师自身努力不够之外,学校或相关部门缺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进修学习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保障制度、没有处理好“长效”和眼前“代价”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 教育模式 基本素质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44-02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来为人们所肯定。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新课改时期,因此转变教育模式是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未来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此外,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未达标。基于这个背景,产生了《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调查》这个课题。本课题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探讨以下四个侧面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中所承载的功能和比重:1,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历;2,教师教学情况;3,教师科研技能;4,教师职业道德。

一、文献综述

近几年内,不少学者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邓百钧从加强职称考核这方面探讨了用外在驱动力促使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素质提升(2009);周雪从课堂管理方面,教学观念陈旧,以教师为中心方面探讨用内在驱动力促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2004);常夏丽从五年制高职院校进行研究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素质(2010)。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从学历和专业知识、科研技能、教学情况、职业道德四个方面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和侧重点。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法查阅有关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方面的书籍和文献,编制问卷。问卷框架包括四个侧面:学历和专业知识,科研技能,教学情况,职业道德,共27个问题。并采用该问卷对南阳市六所公立中小学和四所私立教育机构分别展开问卷调查,采集样本180份,包括利用社会实践法对本校的应届毕业实习生进行采访并亲自投身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从这些不同的方法入手,获得各方资料,然后加以总结概括。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的成员在2016年6-7月期间对南阳的公立中小学和私立教育机构以及南阳师院英语师范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涉及公立学校6所,教育机构4所,以及在校大学生。本次问卷共发放180份,有效问卷为155份。

(一)学历和专业知识

调查结果如图1:

在图1的调查中,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所占比例大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所占比例。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上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语音语调,文化背景,语法篇章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学教学要求。具体表现如下:在非英语专业老师的调查问卷中,仅有20%的教师能达到语音语调准确、吐字清晰、语法词汇储存量达到标准、文化背景知识丰富等。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担任英语教学的启蒙者。

(二)教学手段和课堂效果

调查结果如下图2:

图2调查结果显示10%的英语教师能经常运用歌曲和游戏、多媒体设备以及课堂创设情境;50%的老师有时做到;17%的老师极少做到;23%的老师从不。通过这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少数老师可以很好地运用歌曲和游戏、多媒体设备以及创设情境来丰富课堂,大多数老师还达不到要求。而在这三项课堂教学方法中,大多数老师选用歌曲和游戏来进行教学,而运用多媒体和创设情境的很少。因此,通过转变教育模式从而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合格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锻炼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转变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可见,转变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一名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三)国际时事与新闻媒体

调查结果如图3:

图3调查结果显示,16%的老师经常关注国际时事和网上浏览新闻;47%的老师极少;17%的老师从不。我们都知道,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内事件,还要对国际事件非常关注,只有时时关注国际新闻,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孩子们传授最新鲜的知识。

四、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数据,我们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追求更高的职业目标。二,更多参与教学科研项目,撰写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三,平时多关注新闻国际事件,了解国际动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四,培养文化意识,营造语言环境。一门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因此,培养文化意识、营造语言环境是一名合格中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要采取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成为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此外,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培养,采用有效手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科研技能等。

参考文献:

[1]鞠郭存,鞠文彪.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对课堂教学的要求[J].时代青年・教育,2011.

[2]冯维.现代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5.

[3]付丽萍,杨进.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常夏丽.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考试周刊,2010.

上一篇:全国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