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9:48:28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度 课程配置 教学活动开展

严格意义而言,在学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不一定都是违规行为,是学生发展中必然要出现的正常现象,但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就一定是违规行为,必须要严格加以控制和处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职高的学生,虽然自辨能力、自控能力较弱,但可塑能力还是较强的。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去责备、处理,而是应该分析原因、寻求合理处置方式、加强引导、减少乃至杜绝问题的发生。也应该从学校层面寻求应对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训是:“厚德、强技、健体、创业”,学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从而也说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坚持原则,维护权威,关注重点,及时处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学生违纪处理办法。我校根据学生生源情况、教学实际情况等制定了《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其中对学生课堂违纪(上课迟到、缺席、顶撞任课教师、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等)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处理违纪时有依可据。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处理违纪学生的过程中,难的不是对学生的教育处理,难在关系、熟人的介入。因此,管理者必须依据规章制度,切实维护教师的权威,“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每一件违纪事件。

对重点学生,要形成管理者、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委干部、乃至学校其他的工作人员都要了解、关注,密切注视动态,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出现的问题,不拖、等、赖,要及时处理,并以点带面,让别的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收集信息,提供交流平台

在处理问题时,需要信息共通、经验共享,“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需要学校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交流的机会。我校采取如下措施:

1、班主任培训:邀请有经验的班主任、管理者、有处理学生问题的法律专家等,介绍经验、传授应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方式、技巧等;

2、邀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目的是:传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

3、健全信息化系统。我校从2008年开始,建立了校园学生管理系统,涵盖了教育、教学、技能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有一项是《班主任手册》,班主任在系统完成班级的相关内容:工作计划、学生名单、班科建设、家校联系、违纪情况记载、后进生、问题学生转化记录、日常工作记载、培训学习记载、总结等,全校各部门都可以查阅、了解所有班级的情况。

合理配置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控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合理配置课程、如何开展课程就非常关键。

第一,控制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调整考试结构。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但动手能力比动口、动脑能力强,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情况、教学设备情况、师资情况、实训场所情况、就业实习基地情况等,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实训课比例,宜宾市商职校把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实训课的比例从原来的4:4:2调整为2:4:4,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减少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以专业技能为主、文化教学为辅;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淡化分数,注重过程评价、创造性思维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学习兴趣评价等。

在评价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自评与他评;在评价方法上,重视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 宜宾市商职校从2008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分为学历学分(文化课、专业基础知识课、公共技能课考试结果)、技能学分(专业技能鉴定、公共技能(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鉴定)、人文德育学分(公共模块:入学教育、学生军训、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艺体活动;基础模块:每学期的学生操行评定),学生只有三个模块的学分都达到规定的分值才准予毕业。为了充分体现过程教学,我校考试综合分值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程度、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练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单元测验和半期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者的比例是4:3:3,学生如果考试卷面成绩不能及格,要想综合成绩过关,就必须注重平时成绩,尤其是课堂表现情况,必须重视任课教师给予的课堂评价成绩,必须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必须时时约束自己、提醒自己,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分制模式)

在宜宾市商职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还实行了一项政策:学分之间的置换。有部分学生无论怎么认真、刻苦,在某些科目上都不能考试及格,但可以用表现来置换,如果当期人文德育学分达到90分以上,可以置换一门考试科目及格;如果当期人文德育学分达到95分以上,可以置换二门考试科目及格。这项策略其实是对学生行为的约束,为了达到合格,而必须去努力表现自己。

第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以传授了多少知识为最终结果,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主。有些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因此,要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发校本教材,以达到促使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育改革的发展,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打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增加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某些科目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案例:宜宾市商职校旅游专业部酒店管理专业,采取了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部分学生到酒店、企业教学实习一到两个月,然后又回到学校学习。

教学实习前 盲目、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自己所学知识是否符合企业需求、管理观念散漫、集体感差

教学实习后 知道企业需要什么、自己所学离企业还有多大差距、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不同、需要团队协作

这种安排,一则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从实践中寻找不足;二则也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的文化、企业与学校的不同,要想在企业立足,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回到学校重新学习的时候,就会把教室当成工作场所,就会更加刻苦,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努力改正原来的不足,学习目的更明确,对学习更有兴趣,学习热情更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迟到、上课睡觉、讲话等课堂问题行为明显减少。

提供活动平台,发挥学生特长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改革;高职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学实行课程改革,改革后的数学加了微分、概率等内容.中学数学扩展了新的内容,加深了难度,这就要求高等数学必须从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学生.他们对于专业课学习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没掌握好,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问题都反映了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中学数学课改后现状

近几年,各地高中数学陆续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1)内容上:空间几何部分增加了图形的斜二测画法和三视图等,为以后的建筑等专业奠定了基础,原本到高等数学才学习的微积分等在高中新课标中都有比较深入的介绍,这样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高等数学就有一定的基础.(2)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入高校以后,上课还是按照一支笔和一本习题册就可以学习的方式必须改变.对于中学课改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继续发扬,尽可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教学目标上:高考竞争日益激烈,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会答题能得分为终极目标,完全忽略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导致了学生认为枯燥难懂的数学在其他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无用.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一直担任职业院校高等数学的一线授课工作,几年的授课总结下来,发现现在的职业院校在高等数学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1)教材选取不够专业,内容定位不够准确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文化底子薄,基础弱,面对严酷的高考选拔制度,他们在高中三年的过程中要学习远比课本内容更难的习题.在这种状态下,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总成绩都非常好,他们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一本或者二本院校,而另一批同学则是云里雾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反感.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选取的教材应该符合专业需求,教材选取不易过难,内容设置不宜过繁,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上课内容,可以自主针对专业需求适当增删教材内容,教材最好是高职高专专用教材.

(2)传统教学方式应用不上先进的科学技术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都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近几年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课堂,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增加了一定的兴趣,但是很多学校多媒体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多媒体画面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上课的激情和学生听课的质量.有些职业院校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实训课通过在机房上课,学生可以学习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l等)进行基础的强化并练习使用新的软件技术.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是一纸试卷定终身,经过课程改革后,目前的评价体系中试卷占最终分数的40%~60%,另一部分分数由平时作业、半期考试和上课考勤等部分组成,这种评价在高校阶段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学生觉得上课节奏慢,他希望学习更专业的东西.这就要求学校制定更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能够监督和约束学生,又能够不盲目限制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既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现代化的学习应用数学软件.

3.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需要的基本数学能力

许多老师认为数学和职业技能学习无明显的联系,其实不然.在高职院校中,数学是计算机、能源、工程等理工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简单地理解定理,学会做题.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有两点,一是通过学习,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运算能力,可以解决以后专业中需要数学计算的专业问题;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业思维空间.

4.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数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针对上面所列出的问题,如果高等数学不能及时、有效、彻底地进行相应的改革,就会导致教师不能自主地创新教学,影响上课的积极性和上课的效果,学生也因为觉得与专业无挂钩,加之枯燥无味,不认真学习,基本的数学思维不能建立,利用数学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厌倦情绪会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5.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期望规划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要适时、准确.在近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团队,编写适合高职高专专用的教材,对于教材编订要大胆取舍,重点突出,贴近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2)开展数学建模大赛,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模型的准确性、实用性和简洁性等打分进行评比.(3)开展数学实训教学.(4)制定更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5)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更新.

6.小 结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普高教育英语 困境 出路

一 、 研究背景

教育部〔2005〕1号文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下,我国中等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远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的一些边远革命老区,如笔者所在的巴中市通江县(原川陕苏区首府)落后的经济却极大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普高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自身办学条件差,学生因就业困难而不愿就读,招生极为困难,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下开办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发展普高教育,以此扩大生源,获得国家财政支持,以求得一线生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能完成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举办普高教育已成燎原之势。

这就是部分四川革命老区基础教育面临的严峻客观现实。我们除了正视外,必须进行认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革命老区教育的发展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人才问题是革命老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为革命老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人的发展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

二、 中职学校普高英语教学的困境

中职学校普高英语教学无论是学生的英语素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都面临巨大困境,极大地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生方面讲,首先是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由于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小学与初中教育,那些就读混合型高别是职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普遍很差,尤其是英语。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在90分(满分150分)以下,平均分在50分左右,个别的学生甚至连one, two, three, four都不会,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这样的英语水平要接受艰深的普通高中英语教育对他们而言可能比登天还难。

其次是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差。那些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或源于父母的压力,或为混张文凭,被迫走进中职学校的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他们要么已经习惯了初中学校时的自由懒散,要么早已沉溺于台球扑克游戏。据笔者的调查,中等职业学校80%以上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是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缺失。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里,学习英语与不学英语,完全就是一回事。或者说他们根本就学不懂!然后,他们从学不懂到学不进,从学不进到失去兴趣,再到厌倦与反感。反正高考无望,再者英语学习也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似乎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于是不少学生干脆选择放弃。由此一来,英语课上,除了极少数学生认真听课外,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充耳不闻,有些学生干脆逃课出去上网游戏。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么抄抄答案敷衍了事,要么干脆不交。

第四是学生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严重。在打工热潮日益高涨、大学生就业难甚至收入不如普通民工的新读书无用论冲击下,学生对外语教学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更没有理性的认识。再加上英语学习特别是运用的语言环境缺乏,从而使得那些为数不多的能够学懂一些的同学也觉得自己升学无望,即使升学后也没有前途,也走上了放弃英语学习的道路,甚为可惜。以笔者所教的高二某班为例:本班其实有好几位同学都具有相当不错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但他们说父母已经为他们高中毕业后谋好了出路,不用劳神费力去学毫无用处的英语。

从教师方面讲,教师厌教问题突出。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也日益丧失教学热情。很多时候,当上课铃响,老师本来情绪高昂地走进教室,但看到学生要么三五成群地追逐说笑,要么蒙头大睡,热情一下子就降到冰点。课堂上,玩手机、递纸条等现象屡见不鲜,连招呼都不打就自由地出入教室者更是大有人在。每遇课堂提问,教室里便顿时鸦雀无声,低头一片。对于课后的作业习题,也常常是一塌糊涂。每逢半期或者期末测试,要想找出几个及格的学生,那更是大海捞针。不是教师不负责任,而是在这场师生的“博弈”中,教师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输家。天长日久,很多老师便习以为常,见惯不惊,上课的激情消失殆尽,形成了师生同流合污混日子的尴尬局面。由于学生很难有人能考上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单一的以学生考上大学为荣的“职业成就感”荡然无存,导致个别老师丧失责任感,在无所事事中消极打发时光。

此外,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革命老区的很多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理论知识层次不齐,有的是中师毕业,有的毕业于专科院校后通过函授拿到的本科。由于很难有机会外出参观学习和接受继续教育,部分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机械单一,仍旧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满堂灌,照本宣科。翻译教学法和语法教学法是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语言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忽视了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使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

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在招生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方面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只有靠多招生挣钱。为了筹集资金,不管学生的基础多差都照收不误。另一方面是当地的普高教育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迫切需要,只好不顾性质与条件赤膊上阵。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县,纯粹的高中只有4所,普高与职高合二为一的混合高中也很少。孩子上普高十分困难,不少孩子只好把上普高的愿望寄托在混合高中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学校教学设施非常陈旧落后,尤其是乡镇一级的中职学校,要么只有一个公用的多媒体教室,要么根本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语音设备,老师只有依靠黑板与粉笔从事现代英语外语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促进优质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提高。由于条件限制,优秀教师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经费不足,青年教师很难获得外出进修与考察以提高自己的机会,教师的素质长期裹足不前。

三、 中职学校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对策

虽然中职学校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存在巨大的困难,但一个具有时代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的英语教师应迎着困难上,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化挑战为动力,变危机为出路,为革命老区的英语教学尽责尽心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因材施教,多元评价。鉴于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不是搞一刀切,而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首先,需要激发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让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基础策略、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其次,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实际出发,择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满堂灌,学生学不懂,老师也干着急。通过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第三,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逐步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符合毕业与深造的要求。第四,注重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对擅长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让他们都能有所收获。第五,鉴于多数学生很难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现实,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未来职场的多元化需要,突出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让他们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用基本的英语和外国人沟通,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的职业自豪感。第六,建立退出机制,让对英语学习既无能力又无兴趣的学生能够选择退出普高进入职高学习。第七,改变单纯以英语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体制,探索听、说、读、写、译和综合能力的多元评价体制,促进学生某些单项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总之,英语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中职学校的新生素质决定了举办普高教育的目标不是拼高考升学率。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普高与中职英语教学的衔接与转换机制。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普高英语教学一方面要服务和服从于高考,让一部分学生能圆自己的大学梦;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普高环境下职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笔者正在一大批升学基本无望的学生中进行基本的职场英语教学的尝试,颇受他们的欢迎。笔者设想,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这样一种机制: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高英语教学与面向部分学生的职场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衔接与转换机制,让深造有望的学生接受正规的普高英语教学,其他同学同时接受普高英语与职场英语教学,创出一条又中职学生的普高英语教学之路,体现普高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机结合。

培养兴趣,增加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其求知欲,学生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同样,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积极因素之一。对于这些基础较差且学习动机又并非十分强烈的学生,激发与巩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入手,抓住兴趣这一主线,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想方设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之火。以我自己的从教经历为例:与学生相处,课堂上、学习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而课堂外、生活中,我和他们谈理想、谈人生,也谈一些属于他们的年龄阶段的比较敏感的问题。虽然他们大多数似乎已经习惯用否定、怀疑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但我从来不用怀疑的目光来看待他们。每天上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如疯狂英语的学习者一样,大吼二十遍“I can do it!”或者其他一些励志性的日常用语。天气好的时候,我也会带着学生在操场中间吼英语,用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士气与战斗的意志。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吼英语而害羞,相反每个人都吼得特别的卖力,感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成就,明白了学习英语不止是冷冰冰的考试,还有充满激情与温馨的快乐,明白了英语原来还可以这样来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一遍又一遍的“吼”声中“吼”出了自信。其实,对于这些缺乏目标、自信与尊严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些肯定的眼神和赞美的语言,多说几句“Very good!”“You can do it better! ”“You are the best!” 之类的鼓励之语,让他们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进步的快乐。学生在老师反复的鼓励中“励”出了自尊。英语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发挥、发掘他们每个人的潜力、优势、特长和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要因势利导,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体验快乐,鼓舞他们克服困难向新的目标勇敢迈进。由于学生的兴趣很短暂,我千方百计地进行励志教育,多同学生谈梦想,谈未来,谈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强化和维持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产生英语学习的激情,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应用英语的习惯。

灵活教学,正确引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恰当实在的教学方法是引发其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工夫;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如有效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创设感受空间;举办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等等。总之,老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一些真实的英语学习与使用环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学生开展励志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树立一批学好英语与个人发展的偶像,让同学们从身边的榜样中感受到他们也能学好英语,而且学好英语对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大有裨益。

正视现实,积极扶持。虽然国家政策对中职学校有明确的政策要求,但是边远革命老区的中等教育有自己的现实,中职学校举办普高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普高教育的强烈渴求。政府应正视边远革命老区基础教育的实际和群众的需要,不宜一刀切。鉴于这些地区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都很落后的现实,各级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扶持,尽快实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普高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系到边远革命老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关系到边远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边远革命老区的前途和未来。各级政府应该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感激之情,至少要像对待普高的英语教学那样对待职高学校的普高英语教学,对待这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再穷不能穷学校,尤其是边远革命老区的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尤其是边远革命老区的孩子!何况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有财力解决革命老区学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现在已经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以校为本,强化师培。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只有高质量的英语教师队伍才可能有高质量的英语教育质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切实把中职学校普高教师队伍尤其是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地位,在培养、引进和使用等问题下大工夫。

加强研究,促进发展。由于在中职学校举办普高教学特别是普高英语教学是件新生事物,政策、理念、方法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促进中职学校普高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尽管中职学校普高英语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些困难吓倒。总结自己从教的亲身经历和努力探索,可以比较自信地说,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所带两个班的学生目前都不具备很高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至少在我的课堂上,他们绝不会无故迟到或者随意说话、走动。相反,80%以上的学生都会认真听课,尤其是在每天课前吼句子的这一环节,每一位同学都能特别积极地参与,尽管他们的发音不是那么标准,那么地道,但学英语的激情确实非常高昂。其实,只要我们本着以生为本、质量至上的原则,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政府支持,学校重视,老师群策群力,学生乐学上进,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中职英语教学与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结合的新机制新办法,就一定能创出一条提高中职学校普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何荣.职校英语素质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3(8).

[4]黄建.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辅导,2006(10).

[5]黄建鸿.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辅导,2006(10).

[6]雷慧.中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7 (9).

[7]李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7).

[8]王松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7).

[9]赵江.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和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 从表面上看,财会课程是一门较为复杂、较为枯燥的课程,但只有真正学进去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专)财会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也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必须要对中专财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中等专业 财会课程 改革 创新

一、中等专业学校财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内容跟实际的运用出现脱节现象

中专的教学任务就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但就当前中专的实际财会教学而言,展现出的是一种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现象,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往往就会忽视。这样的教学现象就会对学生出身社会后造成影响,让他们空有一肚子知识却不懂怎样运用,这也就没有发挥出中专学校财会课程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专的财会教材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却依然是一层不变的,这就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激情和积极性,进而对实际课堂教学成效造成影响,阻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很少被引用到财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模糊现象,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三)教学考核制度过于单一

对以往的中专财会课程而言,测试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方式就是试卷考核。虽然说这样的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仅限于理论知识而已,实战能力却毫不知晓。这样也容易让学生形成只为考试而学习、只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就可以的学习心态。这样的心态会对训练学生实践能力造成影响,进而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中等专业学校财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创造情境教学,诱发学习兴趣

作为中专的财会教师,需认真收集教学资料,精心创造情境教学,将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情景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每一堂课都给学生以新的面貌、新的氛围、新的感受,让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思维长久处于活跃的状态,诱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如教师在讲解会计分录编制这节课程时,就可以在课堂中贯穿实际的会计招聘业务试题,给学生创造实践环境,让学生以实际应聘者的身份模拟选拔赛,对试题进行试答,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还要做好课堂讨论、总结、反馈等工作,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再创造情境,如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一名学生模拟考官设计试题,并有小组成员给出答案。接着,就将每个小组的试题展示出来,进行讨论、评价,共同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重视角色演练,提升团队意识

教师在讲解会计或是财务的日常业务处理等内容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处理业务时的各个角色,通过角色演练模拟实际情况,进而让学生明白实际操作时每个岗位的工作以及衔接方式、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怎样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运用监督权力。通过这样的角色演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实践的能力,巩固理论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创新考核制度,促进教学改革

要完善以往单一的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促进中专财会教学的改革。在考试的内容方面,不能只局限于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要重视对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能力和处理实际情况能力的考核。如会计的考核,除了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核外,还应该有基础的业务技能考核、专业的核算技能考核、综合的实际能力考核等。

考核的方式也可以有所改变,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半期、期末的方式进行考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情况进行考核。每一章大的内容讲解完毕之后,就可以有一次考核,及时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同时,在考核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将考核的方式灵活化。

对于考核结果的呈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百分制、等级制等。对学生的考核情况进行点评时也不能只看结果,还应该结合考核的过程。善于发现考核过程中学生展现出来的优点,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还应该给予表扬。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还可以促进中专财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类活动,引发学生对社会规范实意的思考,熟练运用基础运作方法,积聚足够的实践经验,体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思想上形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给学生口头传授知识,但现今口头传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连接起来,通过不断实践、反复强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欲望。学生有了欲望教师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效率也会提升很多。毕竟财会课程是一门很专业、很技术的课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多上实践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兴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8).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国农业史,近代农业科技,科技本土化,农业技术变革

科学技术的本土化,是指发展中国家接受或采纳西方先进技术、并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技术的过程。科学技术后发展国家,起初只能向科技先进国家学习和引进。但是科学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才能成为植根于本国文化之中的实用技术。对于农业科技而言,本土化改造尤为重要,因为农业生产具有最为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延续性。只有经过本土化改造、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新技术。

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本土化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引进来实现本土化,这种情况适用于那些具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二是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则常常是随着国家的独立、民族解放之后,才逐渐走向本土化。在中国,由于近代历史的曲折多难,这两种类型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都曾同时存在。本文只对民国时期在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做出分析。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台湾省、南满州铁路附属地、伪“满州国”以及“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广大沦陷区所开展的农业科学技术活动,将另行撰文。

一、农业科技事业的本土化改造

在清代晚期中国开始启动科学技术近代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启蒙思想家还是政府的达官要员,都主张学习日本的经验和做法。当时在中国成立的农政机构、农业试验场、农林学堂等等,基本上都是日本的翻板。对中国而言,所谓接受近代欧美农学,最初并不是直接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的,而是假道日本而引进的。当晚清政府决定推动“农事改良”时,日本成为中国引进欧美先进农学的“文化中转站”。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间,中国的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基本走完了从启蒙到体制化的过程。到1911年清王朝被时,它给历史留下了如下的新式农学遗产:

农业教育方面,高等农业学堂5所,在校生530人;中等农业学堂31所,在校生3226人;初等农业学堂59所,在校生2272人。辛亥革命的前一年还在安徽省成立了一所私立高等农业学堂,但是没有史料证明这所私立高等农业学堂在革命的当年已经招生。此外还有一所当时的最高农业学府——京师大学堂农科,但是这个农科(1910年改称农科大学)招生很少,1910年只招收了17名新生,1913年的毕业生人数为农学科25人,农艺化学科17人。农业教育的另一方面是农科留学教育。据不完全的史料统计,辛亥革命时,中国的农科留学生人数是:留学日本112人(其中各级农业学堂58人,帝国大学农科54人);留学欧洲各国12人;留学美国51人。

农业科研方面,设有国立的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还有省立的如山东农事试验场,保定直隶农事试验场,江西农事试验场,奉天农事试验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1908年清廷厘定官制时专门设立了一个“劝业道”的机构,归督抚领导,其职责是掌管全省农、工、商、矿、交通等。因此,各省劝业道实际上也兴办过一些农事试验场或类似于试验场一类的机构。到辛亥革命时,全国约有各级农事试验机构40余处。总的说,尽管清末从国外引进的许多农业科技都没有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但它们的兴风气之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完成了近代农业科技从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转变。[1]

晚清政府对农业科技近代化所作努力,只是初创期的“体制化”,是一种未加甄别改造的引进。它们给下一代政府留下了农学遗产,同时也留下了难题:源于西方先进国家、经过日本改造的“西洋农学”能否在中国生根成长,能否在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中产生作用,取决于对这些脱离中国实际的农学理论与技术进行全面的“再改造”。

(一)农政机构的本土化改造

1912年元旦,新生的中华民国在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时,其政府部门中设有实业部,该部兼有掌管全国农政的职责。同年中央政府迁往北京,将实业部分为农林、工商二部。次年又将工商部中的商业职能划入农林部,名称也改为农商部。1927年再度将农商部改组成农工部。但是这次改组不足一年北洋政府就了。

北洋政府管辖下的各省地方政府,一般都设有实业厅,县级政府设实业科,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政管理体系。在一些边远小县,人力财力不足,政府机构不健全,其县内的农政职能则委由教育科掌管。总之,从政府建制上看,北洋政府的农政事业还是做到了“事有专司、业有专管”的。经过这么一番从上到下的农政管理体制的“改造”,基本上实现了农政管理体系的本土化,并且融入了中国的官僚文化体制之中,为中国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在政府的组织系统中确立近代式的农政体制,是北洋政府农业管理本土化努力的历史成果之一。此后的历届政府,大都承袭了这个农业管理体系。

有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政管理部门之后,北洋政府也开始着手对清政府遗留的农业试验机构进行本土化改造。作为肇始阶段的晚清时期农业试验场,它们多是生搬硬套地移植日本的模式创建起来的。由于脱离中国的农业生产实际,它们在当时没有取得应有的业绩。北洋政府除了对当时的中央农事试验场进行改组扩建之外,还针对中国农业实际情况而新建了一些具有专业性、地域性特点的新机构,例如,在北京天坛、山东长清和湖北武昌分别设立了林业试验场,又在河北正定、江苏南通、湖北武昌、河南彰德等地设立了棉业试验场,在河北张家口、北京西山、安徽凤阳设立了家畜良种试验场。这些农林试验机构都直属中央农商部,名义上都是部级的科研机构。在当时的农业试验风气影响之下,不少省份也相继改组、扩建、新建了农业试验场。到1917年,全国共有各类试验场113处。其中最具有本土化特点的是那些与地方农业特点紧密联系的专业性试验场,如棉花试验场、水稻试验场、麦作试验场和茶业试验场等等。它们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兴办的,是一种实用性的农业试验场所,而不是学理性的研究机关。

(二)农业教育机构的本土化改造

应当说,民国成立初期,对教育事业是很重视的。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是精通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和管理者,他一上任,就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新主张,主持起草了1912-1913年颁布的“大学令”,当时通称“壬子癸丑学制”。这部教育法令,是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本土化改革的宣言。在晚清时代,教育体制基本上也是模仿日本的方式,甚至高等学校的教师也大都是从日本延聘。民国甫立,即博采欧、美、日本的近代教育之长,同时参酌我国的实际,对高等教育从组织系统到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在这部“大学令”中,农科列为大学的七科之一,入学条件规定为中等学堂毕业后须入大学预科3年,然后入本科3年或4年。同时在该大学令中,将清代的中等农校改为甲等农校,定为4年毕业;初等农校改为乙等农校,定为3年毕业。

到1921年,教育部再次颁行“新学制草案”,并于当时呈请大总统公布,称为“壬戍学制。”该学制参照美国的学制,规定教育系列为: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2年,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3年,大学本科4-6年,大学专科3-4年,其专科4年者视同本科待遇。大学本科和专科均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新学制还规定,取消实业学校系统,改称职业学校,分为高等和初等两级,高等农业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初等农业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入学。1921年制定的学历教育中的阶段划分和学习年限的规定,一直被延用至今。

1924年,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条例”,同时宣布废除1912年的“大学令”和1913年的“大学规程”。这个条例规定,国立大学实行学位制,学生在大学内修学某个学科满4-6年,经考试合格准予毕业者,获得某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可进入大学院,研究有成就者可获得某科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还规定了大学校长、系科主任的职责,规定了学校须设立董事会、评议会、教授会等组织。这些制度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表明了教育事业的本土化改造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1913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规程》,规定农科大学分设四门(相当于四个学部),即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和兽医学。并且规定了每个学门所应开设的科目课程。例如,“农学门”本科在四年中所开设的部颁课程为:地质学、农艺物理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法学通论、经济学、农学总论、土壤学、农业土木学、农学机械学、植物病理学、肥料学、作物学、园艺学、畜产学、养蚕学、家畜饲养论、酷农论、农产制造学、昆虫学、害虫学、细菌学、生理化学、农政学、农业经济学、殖民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农艺化学实验、农学实验、农业经济实习、农场实习、林学通论、兽医学通论、水产学通论等,共36门课程。与清末以日本农科大学课程为基础所规定的课程比较,这时期中国农科大学所开课程增加了9门,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农业教学课程体系。

(三)农科大学教科书的本土化改造

科技本土化的核心是人才本土化。而本土化的人才必需在本土化的教学环境及本土化的教学内容中培养。但是,当时中国的农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著名农学家沈宗瀚先生[2]回忆其母校北京农业专科学校1915年前后的教学情况时,这样写道:“外籍教授对中国情况茫无所知,自不待言。即使中国籍的教授,多系日本留学生及京师大学堂农科毕业生,教学中多摘译日本课本为讲义,购用日本动植物标本以代本国实物,农场实习不过播种、除草、施肥、收获等普通简单工作,教授与学生对于中国农业认识甚少,遑论研究改良。”而那时的农科学生“几乎均为城市子弟,对于实地农情,极少明了。”[3]这种情况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农业学校中非常普遍,它反映了新旧教育思想并存、新旧学制交替的时代特点。针对农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农学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改进的意见。

当时任南京东南大学农科主任的邹秉文教授[4]提出,农科大学应当承担四项基本职责:一为造就农民领袖及研究专家;二为研究解决农业上的困难问题;三为实行农业推广事业和农村成人农业补习教育;四为提倡襄助改良中国农业及农村生活的组织。[5]

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的董时进教授[6]更进一步指出:“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培养出多方面的专门人才,如农业技术人才、农业教育人才、农民领袖人才、农业行政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如县知事)。”为了实现农业教育的目标,他认为必需切实改变农业教育脱离中国农业实际的状况,改变多数教员都由日本、美国教师以及由近期从国外留学归国的留学生担任的状况,改变在教学上生搬硬套地直接翻译外国农业教材的状况,必需提倡农业学校教师开展中国农业理论方面的探讨和农业科学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期推动中国农业的进步。[7]

在本土化教学科研风气的推动下,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的农业教育家和农业科学家,开始倾力于编写切合中国农业实际的大学教科书。1920年代公开出版的农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邹秉文等《高等植物学》、陈焕镛《植物学》、胡步青《应用植物学》、叶元鼎《农业化学》和《种烟学》、王陵南《高等果树园艺学》、章之汶《植棉学》、朱凤美《植物病理学》、蔡邦华《昆虫学》、周汝沆《作物学》和《稻作学》、侯过《测树学》、曾济宽《造林学》、邓植仪等《土壤学》、温文光《果树园艺学》、赵烈《家蚕生理学》、谢醒农《实用生丝检验学》、顾青虹《养蚕法讲义》和《人工孵化育种学》等。各大学自编自用的教科书,目前已无法汇集了。但从以上所列之出版教材情况看,当时中国农科大学已经在教材本土化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业绩,有的已经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例如,上面提到的邹秉文、钱崇澍、胡步青等编写的《高等植物学》,被认为是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部植物学教科书,书中厘定许多植物学名词,如将此前所称之“隐花植物”改为“孢子植物”,“显花植物”改为“种子植物”,“羊齿植物”改为“蕨类植物”等等,都受学术界认同,定为植物学专用名词,沿用至今。此后直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前,经各地出版机构发行的由中国教授编写的农科教材种类达到100余种。至此,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针对中国地域情况、适合中国教学需要的大学农科教材体系。[8]

二、作物育种技术的本土化改造及其成果

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各农科大学任职的教员通常都是只教书授课,不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中国农业大学初创时,教员很少,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根据政府教育部规定,大学教员每周必须授课24学时,一个教员要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同时开设很多门课程,例如一个专攻动物饲养学的教授,他可能除了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同时要教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等。大学教授们已经没有时间精力来从事科学研究了;二是当时学校的经费缺少,无法为教员添置必要的研究设备和试验用品,教师们只好安于教课,维持现状。三是当时的一些专业农事试验机构,既然缺少经费又缺少人才,更无科研学术积累,无法开展切实的农业研究。就连号称部级的北京农事试验总场,竟委任一位没有受过现代农业科技训练的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为场长,农业研究机构的研究创新能力之低下,就可想而知了。[9]

当时任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任的过探先教授[10]撰文提出:“吾国最初之农业教育设施,教者缺乏实地之经验,故不得不空袭东西之旧说,国内又绝少农事之研求,足供教材之选择,故不得不翻译国外之课本;学者亦毫无真实之目的,只求进身之阶梯,故实习则敷衍塞责,谋业则困难倍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有来由矣。”中国大量延聘外国农学家来任教讲学,也存在许多问题。正如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唐启宇[11]所指出:“然而殊方之士,异域之人,对于吾国背景与环境,无深到的认识,若与其谋大纲大策有确切之贡献,是属不智,此为国人应行解决之事,可以自求解决者也。”[12]1915年前后正在北京农专就读、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农学家的沈宗瀚教授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吾国)大学设立农科则始于清末北京京师大学堂,学生来自各省,聘请日人教授,用日文讲义及日本图表标本讲解学理,对于中国农业问题殊少实地研究。”

创办农业大学和兴建农业试验机构,其目的就是为了改良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切合农业生产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其研究成果贡献于社会,推广于农民,使之成为推动农业进步的现实生产力。如果国家供养的农业专家学者,都只知道在课堂上使用外国翻译过来的洋教材教授学生,而对于国家的农业状况、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漠不关心,茫无所知,则他不仅没有承担起农业改良的历史重任,而且他所培养的学生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改良农业的知识本领。长此以往,则国家的复兴就永无希望。许多怀有报国大志的农学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农业调查研究,在农业技术本土化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开创性的业绩。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农村凋零,农业落后,农民困苦。问题千头万绪,作为农学家,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学识专长,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解决亿万人民“穿衣吃饭”的困难。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农学家们的科研选题,大致都围绕棉花和粮食作物的良种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技术研究而开展起来的。

(一)美国棉花的引进与“风土驯化”

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对棉花原料的需求急剧增长。而中国原先栽种的棉花品种纤维短,品质差,不能适应近代式机器纺织的需要。于是朝野人士从不同途径多次引进了美国的优良棉种。但是美国棉花不能适应中国的风土气候,导致栽培上出现品种严重退化,品质下降,以至于最初的几次引进均未成功,出现了“良种不良”的情况。于是,如何对引进的美国棉种进行驯化和提纯,成为中国棉业发展的关键问题。1914年,著名实业家张謇出任农商部长,他立即批示在河北正定、上海、武昌、北京等地设立了四个直属农商部的棉业试验场,以试验、驯化、选择美国棉种为主要任务。事隔5年的1919年,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出资成立民间性质的“植棉改良委员会”,并在宝山、南京设立棉业试验场。各产棉大省也成立了专门的棉业研究机构。此外,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的专家教授也参与了棉花选种研究。到30年代初,中国成立了拥有现代科学设备和管理机制的中央农业实验所,以及此后不久成立的中央棉产改进所,为中国棉花育种研究增加了科学力量。经过近20年的科学选育,集中了大批棉业专家,在中国南北各地设置数十处试验种植点,对从美国购进的31个棉花品种进行严格的驯化栽培和选育,先后选育出适合黄河流域种植的“斯字棉4号”和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德字棉531号”作为当时的推广品种。1940年,再次从美国购入一个新棉种“岱字棉”进行驯化试种,经过近5年的选育提纯,育成“岱字15号”良种,比此前推广种植的“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号”更为优良,成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主要种植品种。[13]

在推广种植经过改良、适合中国不同区域栽培的良种棉花之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棉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棉花产量从良种化前的700万担增加到1450万担,产量增加了一倍。而且所产棉花纤维品质大幅提升,适应了机器纺织的质量要求。

(二)水稻良种选育技术本土化改造与应用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水稻育种也成为近代农学家的研究重点。与棉花的引种驯化、选育推广的方式不同,近代的水稻育种是将基于生物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技术应用到中国原有水稻品种上,使之成为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中国近代水稻育种家主要采用了三种育种技术,并在育种实践中,结合中国水稻品种的生长特点及栽培习惯对这些源自西方的育种技术作了改进,

原颂周教授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运用遗传学原理开展水稻育种的首创者之一。他于1919年利用南京高等师范的试验农场,对当地栽培的以及从其它地方征集而来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选种改良。这次严格按照水稻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所进行的育种试验,整个过程从1919年开始,历经6年,至1924年秋,育成了“改良江宁洋籼”和“改良东莞白”两个品种。经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试种,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当地原栽品种。自此开始,各地的南方地区的许多大学和农事机构都加入了水稻育种的试验工作。1933年至1936年间,曾由中央农业实验所主持,开展了对2031个水稻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良种89个,其中表现最优的“南特号”早熟水稻品种,在当时及此后30年间都是中国南方稻作区推广的重要品种。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方法,主要采用了美国康乃尔大学作物育种家洛夫(H.H.Love)教授所创立的“纯系育种法”,一个新品种的育种周期至少7年,即:第一年“单穗选择”、第二年“单行试验”、第三年“二行试验”、第四年“五行试验”、第五年“十行试验”、第六年“高级试验”、第七年“繁殖推广”。经过中国水稻育种家的多年应用,认为这种原于美国的育种方法,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育种实践,一是育种周期长,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7-9年;二是此方法适合美国的水稻栽培的“直播法”,而中国习惯上采用“移栽法”;三是中国水稻成熟期易倒伏,单穗选种有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著名水稻育种家、广州中山大学丁颖教授创造了“小区移栽法”来代替了洛夫的“纯系株行法”。丁颖教授[14]的办法在育种周期上将洛夫的7-9年缩短为4-5年,而且适应了中国水稻栽培的移栽技术特点。这次育种技术的改良,再次说明了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需要经过本土化改造的过程,才能适应中国的农业文化环境。

丁颖教授主持的广州南路稻作试验场,于1927年开展了水稻杂交育种研究。他利用在广州郊区发现的野生稻与当地的农家品种进行远缘杂交,经6年选育,育成了包含有野生稻基因的水稻良种“中山一号”。此后,丁颖教授又采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地方品种“银粘”杂交,育成一个特大穗型的品种,单穗稻粒达1300多粒,故取名“千粒穗”。中国育种家在借鉴学习外国杂交育种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结合自己实践进行本土化创新。如通过遮光覆盖处理,控制水稻植株光照长度,以便在一年中实现繁种加代,缩短育种周期;应用光照长短解决水稻杂交父母本植株花期相遇问题,提高杂交成功率。这些育种技术的改进,使中国的育种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发展。据统计,20世纪上半期,中国各地开展水稻育种的大学和研究所共17家,育成经过鉴定推广的水稻新品种300多个,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就有10余个,对中国的粮食增产起了很大的作用。[15]

(三)近代面粉工业的兴起与小麦良种选育

与水稻以南方为主产区相对应,小麦是黄(河)淮(河)平原及西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近代使用机器加工的面粉业兴起以后,市场对小麦的需求急剧上升,为了增加小麦产量和提高小麦品质,中国育种家顺应时代需要,运用近代育种技术,自20世纪初期开始,进行大量的小麦育种科学研究。

南京的金陵大学是最早开展小麦育种的机构。该校于1914年南京郊区的麦田中发现一个表现优异的小麦植株,当即摘回,以后连续8年采用“纯系穗行育种法”对其进行提纯和选择,至1922年最终获得了一个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质小麦良种,取名“金大26”。这是中国近代采用科学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小麦良种。受此次成功的鼓舞,金陵大学自1925年起,先后在华北地区各省设立了8处小麦试验场,先后培育出一批小麦良种。其中由沈宗瀚教授主持育成的“金大2905”是当时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式小麦品种。

南京的另一所著名大学——中央大学也是近代重要的小麦育种机构。1920年该校获得了上海面粉厂商协会的经费资助,大力开展小麦育种试验,育成早熟高产品种“江东门”等一批良种。1930年后,该校又从国内外引进征集了1000余个小麦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栽培,从中选出了优良品种“中大2419”。该品种原产于意大利的“孟它那”(Mentana),中央大学教授金善宝对它进行12年的驯化选择培育,育成了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优良小麦品种。新中国成立后,该品种是中国小麦的主要栽培品种。

地处中国陕西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也是近代的小麦育种的重镇。1930年代,该校育成“武功27”小麦良种。特别值得介绍的是,该校教授赵洪璋先生自1942年起,将当地小麦“蚂蚱麦”、及金陵大学育成的“金大2905”、美国小麦“Quality”、意大利小麦“VillaGlori”等四个小麦品种进行复合式杂交选育,至1948年育成一个适合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一号”,这是新中国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16]

三、农业科技本土化的历程

上述的中国近代棉花品种驯化栽培和稻麦良种选育成果,显示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证明了科学技术及其物化成果的“地域和文化”特性。一个国家不可能依靠全盘引进他国的现成技术而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对引进技术进行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日本在引进吸纳西方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类似的“本土化”问题,因此有的日本学者提出“技术风土论”,这正是对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最深刻的历史总结与归纳。

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在分析19世纪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原因时,尖锐地指出:“第一是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科学的知识与非科学的知识比赛,好像汽车与人力车的比赛。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第二,西洋已于18世纪中年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而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17]蒋先生又说:“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18]

为了改变科学技术落后的历史局面,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的近百年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农业科学先驱者的努力与奋斗。

第一代是旧式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他们本身没有西方近代农学的素养,没有接受过西方近代的教育,但他们清楚地感受到了中国农业的落后。“他们只是从不同来源的分散的知识信息中,依稀地感觉到西方农学的先进。因此,他们所介绍的西方农学,是一种表象化的农业技术,或者说是一种被物化了的技术,比如农业机械和作物良种等等。他们还没有揭示农业科技与整体科技文化之间的关系,没有揭示近代农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关系,没有揭示农业科学技术内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结构。”[19]

第二代是早期学成回国的农科留学生。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农学事业的开创者。他们在农业教育、研究、推广等领域,奠定了近代农学的学术基础。他们几乎都参与了中国的农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创建直至大学科系课程的开设,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农业科技史上“第一”,如第一个创办了某个专业,第一个开设了某门课程,第一个编写某部教科书,等等。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各项农业科技工作都处于初创阶段,国内的实验式农学体系还未建立,因此这一代人主要是将国外的农学知识介绍引进到中国来,他们主要利用翻译过来的教材培养学生,科研上也多是照搬国外的做法,既少独创,又少切合中国实际。总之,在近代农业史上,第二代农学家承担了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6篇

1. 旅游专业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旅游专业应用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一般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两者又有显著不同。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一理论一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一般案例分析教学法中,教学模式是:理论一案例一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显然这后一种方法不适合旅游服务管理这种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专业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

1.1准备阶段

1.1.1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材料既要符合教学目的,又要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因此,在挑选案例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生已有的条件。即学生目前已掌握的知识量、分析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年龄、文化基础等个人特征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异,因此既要以多数同学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也要注重培养少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的综合和全面管理能力。

(2)案例必须典型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是旅游服务过程中最常见的、突发的疑难案例。

(3)案例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在以后的旅游服务中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用的案例内容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活动的积极性。

(5)注意案例所具有的相关性、实用性、浓缩性、和启发性,并考虑案例的可论性。

1.1.2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

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典型的哈佛案例学习是三阶段模式,即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全班课堂讨论。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为自己的分析进行辩护并与其他人进行争论。教师主要是充当主持人,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导学生讨论,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在讨论发言中,需要对所学知识的各种逻辑关系进行大量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时首先要充分保证案例教学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案例情景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为他们参与案例教学提供保证;其次还应保证课堂上有足够时间开展案例讨论,避免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效果。

1.2实施阶段

1.2.1提出案例

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可将设计好的教学案例和需要学生事先准备和思考的问题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先做一个简短的引导,讲明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然后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述,以生动丰富的语言或其他手段将精心设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还要对案例背景做一个简单介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1.2.2组织讨论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讨论式:由教师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和讨论题,由学生分小组或全班开展课堂讨论。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可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以及培训团队精神。二是模拟式:它是由学生参与“现场”,再现案例情境,然后引导全体学生一同研讨交流。上述方法在设计时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教师只要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而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并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要适当加以引导。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牢记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切忌处处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发。总之,在组织讨论阶段,教师要调控好氛围,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引导好讨论,把握好节奏,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避免冷场。

1.3总结消化阶段

在学生已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达到教学目的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案例讨论结果。教师的点评要起到华龙点睛的作用。总结不一定是讲出标准答案,关键是看讨论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在总结时,要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及一些独到的见解,并评述本次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由教师逐份批阅、评定作业成绩。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

2. 旅游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处理理论传授与案例教学的关系问题。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

2.2案例教学方法要与多项其他方法交叉运用,如讲授法、演练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过程教学法,这样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易于吸引学生。

这节课就运用了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处理程序,今天就让我们来充当一回游客或者质监人员,现场模拟旅游投诉,看看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2)将学生分成四组:第1组扮演游客(即投诉者);第2组扮演旅游质量监督所工作人员;第3组扮演被投诉者;第4组扮演听众(又充当陪审员)。

(3)将教室课桌摆成“品”字形,诉讼三方就座,模拟法庭情景。听众坐在教室后方。(课前先安排学生布置好教室。)

(4)向诉讼三方人员和听众分发案例资料,做8分钟准备。

案例:2007年7月,北海市某中学教师22人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云南旅游团。黄某为该团导游,时至出发日,黄某发现7位教师携带孩子同赴云南,即向旅行社报告并要求他们增交旅游费用。该7位教师增交了交通、餐费300元/人。该团至世博园游览时,黄某请7位教师另付孩子门票50元/人。该7位教师坚持不另付门票钱。由此发生争执。一位教师拨打了110报警。警方将黄某带离现场询问后又送回。黄某对教师的行为十分恼火,向旅行社请示,不愿继续带此团。经旅行社同意,黄某请地接社负责关照此团后,返回北海。该旅游团如期返回北海后投诉,认为黄某擅自弃团,属中止导游活动,要求处罚黄某并退赔旅行费及经济损失。

(5)开始自由诉讼。老师在一旁维持纪律,并详细记录各方的观点,但不能插话或提示。

(6)征询听众(陪审员)的意见。

(7)最后由老师来进行小结。

(8)小组角色互换,更换案例,重复第(4)一第(7)步骤。

(9)课后作业:

①在旅游中发生哪些情况,投诉者可以向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投诉?

②投诉处理原则有哪些?

这节课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争论激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3要多途径引导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言。我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规定小组成员个个都要发言,获胜的小组每人可获得一个小小的物质奖励,并且免去书面作业,结果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连平时一贯沉默的学生也在小组成员的鼓动下开口说话了!

2.4在案例教学的安排上,要坚持简单化、易操作的原则,注重实效,防止繁琐,寻求其在整体安排中的合理比例,避免教与学双方的厌倦。

2.5教师要经常观摩案例教学,专业部要经常组织开展案例教学的示范课、研讨课,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激发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3.评价与测试

作为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流程,案例教学评价与测试可以被看成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最后收关环节,在整个案例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弄清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之处,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是让教师找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积累经验,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打下基础。

对案例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包括对案例教学实施阶段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案例教学效果测试的方法主要有课堂测试和工作实践测试两种。课堂测试是以单元考试和半期、期末考试的形式来体现的。工作实践测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就业实习来进行的。

4.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参与的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使专业课旅游教学更通俗化、趣味化,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相信,经过刻苦努力,案例教学法将在我们旅游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

[3]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7篇

一、教学对象

本学期技能班二年级德育课教学《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具体班级为319班、320班、321班、323班、324班、325班、326班、329班、330班、331班等共十个班,分为十个专业,唐联杰教319班、320班、321班、323班四个班,唐勇教育325班、326班、329班三个班,卢齐威教324班330班、331班三个班。因这十个班本学期半期以后陆续要顶岗实习,为适他们走向社会的需要而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与创业基本常识,养成符合职业需要的职业本质,树立正确而务实的职业理想;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小我私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提高自身全面本质、自主择业、立志创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即将走向社会做好就业做好准备。

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的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以“引导中职生追求和创造幸福”为目标思路,而不仅仅是提高就业率。课程目标是:造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实在施能力,增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1、引导学生以社会发展的最新高度来认识职业,认识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的生活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于自身所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

二、指导学生理清自己的职业生涯期待,能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范畴,合理地设计职业目标、职业选择,采取一系列具有较强实际性和操作性的行动计划。

3、在明确理想与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科学文化本质和思想道德本质,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法治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举动习气,身体和精神健康,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增进人格发展。

4、知道职业信息的收集途径,学会编制求职自荐材料;掌握面试的技法,懂得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充分理解职场的基本法则,能够尽量加快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

5、充分理解创业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活动,更是一种人的生活的观念,还是一种生命挑战。树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常识、造就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本质,了解创业历程的方法与步骤,掌握创业查询拜访、创业计划编制的方法,懂得创业实施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造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本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自觉性。

三、教学要求

1、以马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本质的要求,结合各行业职业特点和职业学校的造就目标,对于学生进行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法纪观念等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造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二、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间,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规范。在注意运用本行业先进人物的较重要的事教育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

3、坚持理论教育与职业举动习气的养成训练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职业道德理论常识,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举动习气。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择最为优秀的职业道德的节目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的魅力。

四、课程定位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人才造就目标,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态及其对于从业者本质的要求,造就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自觉进行专业学习。

二、通过人的生活成功本质的造就,使学生具备实现职业目标应有的基本本质。包括人的生活信念、职业道德、法律本质、身体和精神健康、艺术本质等。使专业人才造就目标中的本质方面具体落实到学生的自身职业目标。

3、通过求职就业策略的指导和创业实务的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常识、技能和方法,在思想上做好自主谋业、自主创业的精神筹办,使专业人才造就目标的实现落实到学生走上职业岗位上。

五、教学学时的安排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学期课程,总学时为33学时,每周为2学时,包括考试共18周完成。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时分布如下:

第一单元 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8课时

第二单元 就业定位与途径3课时

第三单元 就业准备与方法4课时

第四单元 创新与创业4课时

第五单元 创业准备4课时

第六单元 小企业的创办3课时

第七单元 小企业的经营管理3课时

第八单元 就业与创业实例3课时

就业指导教学计划(二)

一、20xx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20xx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正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目前趋紧的宏观就业形势已经影响到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二是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大,就业压力也随着增大;三是各专业毕业生比例不协调,给就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当然,在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还有着自己的优势:一是院领导重视和支持;二是我系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基础,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是我系六个专业毕业生暂时还处于供不应求状况,四是我系学生有过硬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我们有信心做好20xx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就业指导工作总体目标

(一)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分析就业形势,进行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调研,拓展市场空间,提供就业信息,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加强就业工作研究与宣传,加强就业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力争我系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在2011年95。32%的基础上不下滑,并实现稳步增长,力争我系的就业指导工作走在我院最前列。

(二)加强我系各专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到就业的过度,促进我系各专业建设,促进我系就业指导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20xx年拟按专业建立如下15个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

三、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20xx年我系就业指导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重点,做实五个关键”。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以服务为中心,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初次就业率,保证初次就业率不下滑,并力争实现稳步增长。

(二)“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就业要立足咸宁,面向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立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二是保持就业安全稳定和校园安全稳定;三是做好引导、疏导和指导工作,就是在观念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心理上,疏导就业带给学生心理上带来的压力;在能力上,指导学生更好的求职择业,提升就业能力。

(三)“做实五个关键”,就是改革、建设、创新、服务、帮扶。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切实从根本上、源头上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主动找市场、跑市场,掌握主动权,主动出击,调动全系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三是拓展渠道,创新模式;四是靠前指挥,强化服务,系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到班,辅导员深入到人,把服务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五是关心爱护,重点帮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他们,通过 “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愿望。

四、就业指导工作具体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明确就业指导工作总体目标,层层落实就业指导工作责任。我系就业指导实行主任负责制,由分管就业指导工作的副主任、就业指导办公室、学生科、辅导员和指导老师组成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并层层落实就业指导工作责任,实行就业联系制度。

(二)加强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择业观念

就业指导办公室、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通过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并邀请企业专家、校友到我系举办就业主题报告会。

(三)拓展市场空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到咸宁、武汉乃至全国等地拓展市场,提供就业信息;结合专业特点,邀请知名企业来我系举办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求职,和有关人才机构联合,为学生寻求就业机会。

(四)进行就业调研,服务教学改革

通过走访、交淡及问卷形式,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和企业合作,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和社会需求状况调研,为我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五)收集反馈信息,服务专业建设

以专业为单位召开毕业生就业反馈座谈会,并邀请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听取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并通过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细致和深化。

(六)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

加强了对我系就业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更新内容,招聘信息,做好与有关人才网站的链接;加强就业信息查询管理,开通就业信息查询,提高使用效率;积极组织引导毕业生参加有关网上招聘,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同时做好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做到快捷准确。

(七)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按学院和系部的要求审核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并负责草拟就业协议送办公会讨论执行。

(八)加强日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认真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编印发放毕业生求职材料,热情接待用人单位和学生咨询,加强管理,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五、经费保障:

系部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确保20xx年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资金投入预算表:

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结合我系专业和毕业生实际,认真落实学院的就业政策,力争就业指导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机电工程系

就业指导教学计划(三)

为了做好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本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一、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并针对当前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经常跳槽等现象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指导, 转化毕业生择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及担当志愿者。

二、多渠道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摆正自身位置,做一行爱一行。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2、成立以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就业指导小组,并建章立制;

3、指导毕业生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

4、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在系里上开设 "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 ,及时各类信息,让毕业生能及时地了解工作动态;

5、鼓励毕业生登录我校就业信息网寻找工作及获取就业信息;

6、积极配合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工作,认真收集就业信息并多方联系各大酒店,公司及学校到我系开展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开辟多条渠道;

7、调动其他教职员工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8、关注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的思想动态,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确实的帮助。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1-0059-02

“教育心理学”早在1531年,西方学者比维斯(J.L.Vives)的著作中出现了这一名词,其著作中可以查到学习的兴趣、记忆、练习等对掌握新材料的重要性等教育心理学问题。但是,这并不表示教育心理学已经被世人所应用。事实上,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后半期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高职院校发表了一些代表性强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的全新发展阶段开始了。但在高职院校实施效果上看,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发展的相当缓慢,致使教育心理学本该拥有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一、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改革与国外的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相比,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还够成熟

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主要是思路太少,主要表现出两条:第一主要是教育心理学与院校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第二是按照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工作要求来寻找对应心理学理论上的支持和依托。但是这两种方式有很多弊端,这样就会造成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中以及教材的编写中呈现“普教化”的现象,使高职院校走向明显的拿来照搬,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因此,这两条思路不适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求不一样。所以要求在职业技术的院校,努力研究出能够反映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最新成果,通过增加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新课题,将学习心理、师生心理、社会心理、教学心理、职业心理与管理心理等几个板块的内容组合起来再加以融汇,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过多的模仿自然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不明朗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是人研究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困难也恰恰在于人研究人。自然科学是人研究物,物性变化的表象与表象背后的真相都是客观而真实的,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在心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无论研究情景如何精密设计,终无法避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偏差。这就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性”,而不是一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性”。教育心理学正是由于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人研究人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无法达到根据外在行为表现以了解内在意识或动机的目的。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将职业教育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属于一门交叉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对其的性质划分时,学术界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究竟属于教育心理学还是职业教育学,也都众说纷纭而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从学科走向的未来发展上看,职业教育心理学并未形成一门比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也未在自身形成独特体系的话语结构,或者说职业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稳固。

3.其他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我国各省市之间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不平衡;2)第一是国家现有政策对教育心理学起不到保障的作用;第二是国家所投入的教育经费不足;3)学科理论基础相对薄弱;4)研究课题繁杂多样:从中学生的记忆实验到大学生的思维研究,从教学技术到学科教育心理,从学习的神经心理学到教学策略的研究,五花八门的课题充斥于教育心理学领域。虽然多样性是学科进步的标志,但我们不得不说教育心理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5)不同时期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更迭(从行为观到认知观、人本观,再到社会文化历史观等),导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发生变化,使得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二、我国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策略

1.教育发展理念要与时俱进;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与时俱进是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所要具备的建设理念。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积极争取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主动探索符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心理学实践和发展规律,谋求实践研究和应用为主,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理论基础研究。同时要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国化(也称本土化)这一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主要是指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要做到从研究者本位出发,准确地发现国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揭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心理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为世界心理学发展作出贡献。

2.教育结构体系要分层整合

其实职业教育心理学属于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具体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曾经有学者主张,应将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分成理论、应用与专项三大层次,并将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再分成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如果按照教育的主体划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实际有社会、家庭和职业学校这三个类别;根据纵向层次来划分,就有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心理学;按照其横向服务的范围来划分,就有岗前、转岗和在岗这三种。其实无论怎样分层来整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现今职业教育领域和心理学学术的发展前沿,要处理好推进学科建设和为社会实践服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结构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要要求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专业性的人才队伍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的关键性因素。困此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化人才队伍,根据专业化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专业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设。一方面要求在学术平台上进行扩展,另一方面还要吸引其他学研究者积极加入到职教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中来。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培养着社会专业型应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应用性、实证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坚定不移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创新而服务。21世纪将是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走向全面应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提高其教育教学的成果是本世纪前期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体现,同时,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教学事例又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力求使高职教育赶上时代的潮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而做为研究教育领域心理现象和规律的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学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将教育心理学中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充分应用到各项教学中,并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玉英.南金光. 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2]王滔.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张大均,胥兴春.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J].心理科学,2005(6).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9篇

在第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个班子的领导,向辛勤工作的全县教育工作者和退休教师,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届贤达致以节日的祝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报告对前一段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对今后的工作做了详尽周密的安排,我都赞同。希望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教育部门,要按照国禄同志的讲话要求,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下面,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思想,谈一谈我个人对*教育工作的看法和想法,有不当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怎样看待*教育工作的形势。我到*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去年9月17日到任,到任后接触的第一个敏感话题就是教育工作。从过去工作中可以看出大家非常向往*过去教育的辉煌,也对当时*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表示深深的忧虑。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教育工作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直观感觉和听到的社会议论看,有这样几个变化:一是师德师风有了较大的转变。很多同志说现在老师比过去关心学生了,排挤差生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差生比较热心了。教师也都有危机感,教师应该有这种想法。大家都看过这样一部电视剧,其中有个叫徐大力的说过非常感人的话:“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学校就没有校长”。所以,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应该得到爱护。教师真正热爱学生了,师生的关系大大改善了,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是“三乱”问题基本得到控制。过去几乎是各届都在指责教育的“三乱”问题,即“乱办班、乱收费、乱补课”。通过一年的治理,这种现象基本得到杜绝。我们也是挥泪斩马谡,中间处理了三名教师,这个方面的社会反响是相当好的。第三个变化是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今年中考的入取分数线比方正、通河、延寿等县的都高。大学一表、二表入取的学生也比较多,教育教学质量同过去相比确确实实有了长进。第四个变化是考风考纪有了明显的进步。考风考纪问题是一个让*人丢尽了面子,非常令人恼火的问题。大家知道,有一年的高考中,全省的两张雷同卷都出现在*。其中一个考生的学习非常好,据说他出现雷同卷的那一科不算分,也能走上一个相当好的学校。但由于是雷同卷,使这个学生失去了三年考大学的机会。这件事也使*声誉扫地,记得刚到*时省教育部门的一位领导跟我说,你到*来要好好抓抓教育,特别是考风考纪,足见这件事在全省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客观分析,也不能说这两个学生的雷同卷就全面代表*考风考纪,但毕竟这事情发生在*。今年我们的中考和高考工作,毛臣同志抓的非常有力,几乎下了死令。我们的教师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今年的考风考纪非常好。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我们的考风考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第五点是城乡的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高中、一中和回民学校还有城乡其它几所学校,都是通过灵活的办法和大胆的改革措施,使办学载体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原来大家都担心高中办学载体不足,现在看出现了相对过剩。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算是给全县人们心头去了一块病。总的看,今年的教育形势很好,我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实实在在的转化。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校舍还比较破旧,还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我们还没有扣开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等名牌大学的校门。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努力得到解决。我对*的教育工作、对*的教育工作者是满意的。

第二,怎样认识教育优先发展这样一个战略地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同志针对我们这个时代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使教育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知识是生产力。时代伟人邓*也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断都是和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相一致的。知识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教育是科技的基础,假如没有教育,没有人才的培养,没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怎么会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教育,没有人才,科学技术不会凭空产生,生产力也不会提高。今后知识的竞争,知识经济的竞争,科技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只有经过良好的国民教育,才能产生人才,培养人才。所以说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这样一个战略,就必将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早在*年,*同志就曾讲过,要千方百计地抓好教育,在别的地方忍耐一点,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我们领导人早就把教育看得更重要,早就认识到教育先行这样一个伟大战略。革命导师的论断也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独特的历史变迁过程,从公元元年到*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有80-90%的时间经济总量都占世界首位。特别是公元元年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一直在20%以上,最高时达到1/4。最低的时候是从1000年到15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3%。也就是到明王朝中叶,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综合国力最强,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高度发展的国家。这是国力最兴,国运最盛的时期。1500年以后的300年时间里是世界分化起步的阶段。1500年前西欧经济的总量一直未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直到18世纪中叶,西欧经济总量才第一次赶上中国,而且是在和中国经济相持100年以后,才远远的落下中国。中国经济总量在*年占世界的8.7%,到*年变成4.5%。这时与1500年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相比,中国经济处于下滑阶段。在19世纪最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中国。*年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1.8%,到*年时是8.9%,到*年时是19.1%。从数字上看美国经济在后十年上升的特别快。中国经济下滑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973年,到1978年出现了一个快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1.5%,这个数字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掘起的时代。纵观中国经济两千年来马鞍型的发展和西方国家跨越式发展过程,再联系一下这些国家和我国教育发展过程,我们就会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一个更充分、更深刻的了解。在教育上,除了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工业化发展以后大力发展教育的之外,其它象美国、法国、亚洲四小龙这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是采取教育先行的发展战略,而且取得了成功。所以,在70年代联合国就曾经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教育先行的发展观点。这个观点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是人力资本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教育不是消费系统,而是生产系统,教育投资是生产的要素,人力资本讲的是教育投资和教育的支出。自*年以来,现代教育开始在西文一些国家兴起,显著的特征是平均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比如*年之前,很多国家的人口都是文盲和半文盲。到19世纪后半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初等教育先后都变为义务教育。比如美国是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是在70年代,法国是在80年代。而德国是在1763年开展义务教育,日本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即1872年左右实行了义务教育。到了20世纪以后,这些发达国家就进入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稳定提高的阶段。这些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因为教育先行,教育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发展相当快。为什么19世纪中国经济下滑这么利害,这与中国当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近代教育直到20世纪初叶才真正实行。1900年,开始建立了学校系统的新教育制度,在此之前,都是私塾。1912年,国民政府在北京召开了临时教育会议,建立了新学制。到*年,新式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各级政府出资建学校一共12万所,在校生400万人,占人口的0.9%,在校生比例相当低。1922年,北京政府公布了学校系统的改革案,提出了四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但由于当时是战乱之年并未得到真正实行。到*年,全国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22.1%。后来出台了一个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计划用10年时间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2年教育提高到4年教育。因此说,中国现代代教育体制确立的比较晚,如果认定的话,应当是*年才刚刚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78年,取得中国教育史上重要意义的史绩,建立了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儿童适龄入学率从*年的49.%上升到95.5%。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从以上情况看出,中国的教育发展或者是现代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起步晚。实际开始于*年,比英美晚大约100年时间,比日本也晚80年左右。二是起点低。*年,中国80%的人口是文盲、半文盲,相当于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水平,低于英美*年的水平。据资料统计,*年。中国10万人口中在校生人数为4759人,而日本*年的同比为7785人。引用这此历史资料,就是要用这些数字证明一个事实,国家要强大,经济要发展,必须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们历史的沉痛教训在于教育的落后,今后经济要想快发展,要想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的社会目标,也必须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这是落实“*”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从理论上,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真正认清教育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尊重人才,使教育达个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第三,怎样优化环境,深化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第一要深化五项改革。一是体制改革。中央已经明确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体制,国禄同志的报告中说得很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县里要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职责,乡村两级也要切实负起责任,谁的事情谁来管各级的事情都要主动管。二是抓好控辍保学制度改革。落实好双高普九工作,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我们的主攻方向。这方面县里已经出台了导向性的、制度性的、甚至是强制性的意见。要落实好责任制,开辟好捐资助学的绿色通道,抓好贫困生费用的减、免、缓、垫、助等工作。开展好强有力的督查,强化监督监控。同时,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控辍保学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我不敢相信各级报上来的数字,我县的辍学率是百分之十几。如果真是这个数字,我宁愿相信是这个数字,也希望这个数字是真的,但也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有一个切身的经历,在五常当市长时,下乡检查植树造林,到村子时看到有几十个小学生在植树,这些学生都是辍学的学生,类似他们这种情况的在他们班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按照以往的工作惯例,我想进行一次详尽周密的调查但是后来经过思考,没有敢进行调查,尽管不相信有30%的辍学率是真的,但是那个点的调查使我感到那个点决不是孤立的。*的学生辍学率怎么样,是不是百分之十几,我没有经过调查,不敢否定。但愿这个数字是真的。最担心的是,这个数字是经过层层加工,是为了逃避责任,是为了一级蒙骗一级而制造的数字。所以,我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各个部门,各级组织的负责人,要认真对待辍学这个问题。有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吾以及人之幼”。就是说,爱护人家的孩子,要象爱护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世界观定型期。我们的后代如果没有知识,怎么成才他们怎么就业,怎么生活。所以提醒大家注意,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社会性问题,当作各级组织的己任。不仅仅看作是教育系统的事情,要几项承包,几项负责,学校要负责。学校中老师、校长发现了不报告,今后要对教师和校长有个说法。单位领导知道了不帮助,这个单位的领导不称职。所在地方的党政组织不采取措施,也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领导只能是短视的领导。要下最大力气把控辍保学问题紧紧抓在手上,要当作一个战役来搞,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的,要发动全社会力量进行资助。在上学的问题上,我们要向朝鲜这个民族的人民学习,朝鲜族人几乎是没有辍学的。朝鲜族人求知的欲望,对知识的向往力比汉族人要好。在五常时,随便走进朝鲜族家庭搞社会调查,都可以看见他家的墙上挂有几种适用的刊物,都有几份杂志和报纸。想要使全民族科学素质得到提高,控辍保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这一点,请各位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各位领导,用最短的时间,抓出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在那发生阻力和障碍,可以直接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三是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实行能上能下,评聘分开人尽其才,将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上级怎么部署我们就怎么执行。四是深化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首先,抓好德育教育发挥好警校共建,德育基地的作用,防止精神垃圾对青少年产生精神污染。杜绝学生进“三室一厅”。各位教师还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建国以来,我们的课改先后进行了8次,这一次很彻底,涉及面很大,对大家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请大家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本领,完善自我,真正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古代韩愈不是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就需要有本领,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也需要改革,也需要提高。要严肃对待我们的工作,所教的学科。《尽学解》里有这么一段,“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形成于思,而毁于随”。我们老师要严肃对待自己承担的工作,教书育人重任在肩,决不可疏于教学,贻误人家子弟。五是抓好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的职业教育。现在农村人才奇缺,有很多知识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需要有知识的人作为载体,确实讲,农村有知识有本领的人太少,很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我们承接不了。所以,职业学校要认真调查社会需求,有效地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第二个是优化四项建设。一是优化教育的环境建设。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教育的责任、任务、投入、改善教师待遇、奖惩制度都做了很具体的规定,请认真操作好。二是优化典型学校的建设,抓好先进典型。虽然我们的教学质量不算太高,但总是有典型的。教师中有负责的教师,学校中有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部门要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把教育事业向前拉动。三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既多又少的问题。所谓多,就是教师超编800多人,为什么又少呢,真正能承担起教学任务的教师又很少。因而,在超800多人的情况下,国禄我们又商量在往届和应届师范毕业生中,根据空缺岗位,采取择优上岗的办法招聘76名教师。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解决好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好知识老化的问题。抓好名师工程,把名师工程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四是优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校的水平主要是学科带头人的水平,这是对高等院校而言。在中小学校主要是学校领导班子,确切地说就是校长的水平,校长的德行,校长的知识水平,校长的社会公信力,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水平。今后教育各个学校的校长一律施行公开竞聘,把那些最有能力,最有威望,最有公信力的同志选到领导岗位。我在全委扩大会上曾经讲过,我们要鼓励谋事之人,启用干事之人,褒奖成事之人,批评教育混事之人,调整处理整事之人。这句话对教育班子同样适用。

第四,抓好环境改善。一要改善教育的投资环境。在对教育的投入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相当悬殊。据有关的资料记载,我们人均对教育的投入是8美元,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30美元。为什么教育资金不足,为什么发展教育资金捉襟见肘,我们的投入还没有上去。尽管我们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受经济能力的制约,其中的投入就看出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创造一县一乡投入方面的小气候,要采取多种渠道吸引社会的投入,国家的投入是有限的。今年高中采取资本运作,走产业化之路,引资1200万元,建立了教学楼,宿舍楼,大家原来非常担心的高中办学载体不足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我们等下去,国家什么时候能给一个县投1200万元。我们的第一中学也是如此,采取置换的办法,使办学载体得到解决。同时也解决了大修厂人员安置问题。所以,必须广开渠道,吸引投资增加投入,这个方面不应有定势,只要是对*发展有利的,我们就要放心、放手、放胆的上下齐干。我们必须做好思维定势的转变。我们这种置换投入的办法在南方早已成为现实了。只是我们孤陋寡闻,所见甚少,所以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凡是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任何一项投入,只要是不违法,我们都要大胆褒奖。二要改善办学条件。要有计划地改善维修农村旧校舍和危房。各个部门,特别是财政和教育部门要主动向上争取,也可以采取象一中,高中的办法,来解决学校的房舍问题。我们要在改善教学房舍条件方面下一番功夫,大家要多想办法,多出些主意,多做些联络工作,争取在三年左右时间把办学条件提高一步。如果条件具备的话,我们要跻身于全省全市先进行列。三要改善教师的待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应是句空话。仅仅用教师的职业的神圣的,是光荣的,是伟大的,用这些话对待教师,大家不会感兴趣,也很不公平。我们的教师很清贫,很清苦。可以说,很多人才都蕴藏在教师这支队伍中。前些年,我们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从教师这支队伍中提拔起来的,后期由于公务员身份的限制,也是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从教师队伍走出的人比较少了。实际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最好的。作为县委,县政府确实真心诚意要给大家解决一些问题。在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文件中,对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评优、晋级、奖励等8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特别是提出在住房上按教师的职称级别给予每平方米10元的取暖补贴。我们是在全省全市第一个作得到的城市,主抓基建和教育的领导正在作这方面的调查。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范文第10篇

1、扎实推进"筹转正"工作

"筹转正"工作是今年学院的一项中心工作。为此,我们认真对照"筹转正"工作要求,立足当前,着眼于学院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把学院"筹转正"工作与新校园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和就业评估等的一些工作结合起来,继续以"筹转正"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各有关方面工作的开展。截止3月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筹转正"及相关工作进行了细化,拟出了"筹转正"工作大纲,并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人,较好地完成或理清了"筹转正"需要的《关于正式成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可行性报告》、《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05-2009年发展规划》、《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章程》、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基地)建设和校产清理等20多项(类)工作及材料准备。在"筹转正"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细化"筹转正"各项工作,4月份,我们又专门建立了"正式成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工作?quot;,严格对照《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要求,把各项指标进一步分解细化,查漏补缺,充实材料。在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筹转正"材料的准备工作,理清了"筹转正"材料分盒目录,并完成了《正式成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申报材料(征求意见稿)》,于6月送请有关领导、专家进行审查、指导。暑假期间,根据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继续对《正式成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筹转正"各项工作按计划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较好地推动了各相关工作的开展。

2、专业设置取得突破,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2005年,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我院专业设置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上半年,获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新设了应用电子技术、企业会计与税务、学前教育、商务英语等四个专业,使我院高职专业数达到15个,优化了我院的专业配置,并且有利于招生工作,对于部分解决一些老师无课教的问题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招生指标方面,我们积极汇报、争取,在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争取下,通过多方努力,经省教育厅批准,2005年我院高职大专生招生计划数650名,其中普通高中生316名,三校生334名;五年一贯制大专生招生计划数350名,"3+2"100名,总计1100名。为此,学院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动员全体教职工关心并参与到招生工作中,广泛寄发招生宣传资料,参加台州、宁波两地高校联合招生宣传活动,并通过学院网站和《浙江日报》、台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进行招生宣传;手机短信和院招生网的"考生咨询"栏目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截止8月16日,院招生办回复手机短信350条,回答"考生咨询"619条,院招生网的点击率高达18000余次。通过努力,我院今年的招生工作全面告捷,共录取了普高生317名,三校生345名,五年制350名,"3+2"100名,共计1112名,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大专生录取数创历史新高。

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们在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二志愿填报我院的填报率大幅提高,我院在全省考生中的认同率正在增加;录取分数线大幅提高,我院文、理科录取的最高分均高于录取线80分以上,录取的平均分也都远远高于录取线,三校生的最高录取分超过录取线的150分以上,录取的新生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对于学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合格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年的招生工作在职能部门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温州的首次招生中取得圆满成功。成教招生工作进展顺利。

学院的专业设置不断得到优化,在招生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新增的学前教育专业和会计专业深受考生的欢迎。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我院热门专业火爆,计算机类、旅游类等专业明显降温。今年我院新开的学前教育专业受到全省考生的欢迎,文、理科第一志愿一次取足;会计专业,第一、二志愿录取,文科完成80%,理科完成100%。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对于我们明后年的专业怎样设置和招生工作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加强了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工作和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成立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尽心尽责,保证就业工作条件,并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加强指导、加强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今年4月省教育厅就业工作评估专家组对我院就业工作的评估中,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赢得了省教育厅就业工作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上半年,我院05届大专毕业生共有265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截止8月底,就业率已达到86%。

3、修订完善规章制度

自去年以来,我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到今年上半年,制度修订基本完成,并印发了《综合管理制度汇编》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学生管理制度汇编》也将于近期成册印发。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规范了学院的各项工作,提升了工作效能,并按制度要求进行了督查和检查工作,促进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4、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半年又制定出台了《2005年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优惠政策》、《全职外聘教师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院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紧紧围绕"筹转正"工作要求,不断促进教师的职称、学历学位和双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共有63名教师报名参加晋升或转评各级职称,其中晋升高级职称的有16人;有8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25名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学院还引进了3名教师,其中2名为高级职称教师。培养与引进并举,使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从2003年6月份的20人增加到现在的31人,比例从15%增加到现在的23%(超过20%的要求);具有硕士学历或学位的教师人数从2003年6月份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30人,比例从4%增加到25%,(超过15%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03年6月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48人,比例从6%增加到现在的52%(超过50%的要求)。目前,我院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双师型"教师明显增多,师资队伍的发展后劲潜力较大。

5、加强了教学科研工作

加强了教学的检查督导和教学交流工作,上半年组织开展了院级公开课活动,共组织了四名教师开设公开课,发挥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日常抽查。召开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教学反馈,常规教学有序进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印发了《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筹)2005年教师高职理论学习计划》,组织教职工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学院网站开辟了专门的理论学习专栏,促使教职工熟悉和了解高职高专教学的基本理念。原创:组织学生参加了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通过率达到86.44%,其中优秀率为15.42%。组织了243名学生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82%,优秀率达到25%。上半年,我院还新设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组织了350名学生参加了英语三级考试,50名学生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

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是高职教学管理的基本文件,在总结前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上半年教务处组织系、部及任课教师对应用生物技术、园林与绿化工程、环境保护与监测、会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旅游管理与服务等6个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制订,并分专业汇编了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酒店管理、导游等专业的教学、实践大纲,认真制订和编写了05级高职和五年制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市场开发与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商务英语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促进了我院教学活动的规范化。

在教科研工作方面,组织教职工申报省、市级课题和校级课题,鼓励教职工开展教科研工作,争取了台州市教育规划课题3项、提出申报4项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批准立项23个校级课题。由我院主持的《单季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引进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获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强了科研管理制度的修订,健全了科研论文、成果的奖励办法,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强化课题经费管理。完成了对2004年校级课题按延期、终止、结题三类进行清理。

注重实习(训)基地的建设,投资近120万元,建立了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两个实验室,一个数字语音实验室,五个多媒体教室。增强了农科实践基地建设,对玻璃温室等进行了全面维修;生物、环保等专业的实验仪器设备陆续到位,并积极进行筹建语言实验室。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半年新增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训基地3个,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3个,机械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2个,现代农业系增加了玉环漩门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验(训)基地建设稳步提高,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拓展,有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同时,调整和新建了8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相关行业的行政领导、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对我院的专业建设进行指导。

加强了校企联合办学力度。上半年,我院海通大专班在海通集团股份公司顺利开学;与浙江森禾种业公司合作,增设了森禾班,下半年将在现代农业系毕业班学生中挑选部分学生组成森禾班,将根据浙江森禾种业公司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毕业后学生直接到该公司工作。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联合办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6、加强了图书信息中心建设

图书信息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完成了8万册图书的换架和3.5万册图书的搬迁工作,并对约10万册图书、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和登记工作,有效整合了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成立了院图书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对图书采购等工作的领导。校园网建设得到了加强,信息资源得到充实,在学院的师生交流、理论学习、招生宣传和就业政策、信息等等的宣传中发挥了作用,校园网的建设水平和信息的维护更新水平得到了提高。

7、加强了后勤保障和产业管理工作

学院行政后勤和教辅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学院"筹转正"工作、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指导思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完成了2004年度的决算工作和财务分析,本着节约的原则,从各方面考虑节约资金,同时对年度的预算资金进行了时间上的调剂;完成了财政供养人员基本资料的编报工作,为2006年的预算工作奠定了基础。组织开展了学院固定资产的全面清理、整理工作,建立了分类账和分户账,并装订成册;系统全面地汇总并形成了南北校区的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一览表、现有校园校舍一览表、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一览表及实验(训)基地一览表,进一步理清了学院的现有资产和实验(训)条件。医务室增加了双休日和晚上门诊,为师生提供便利服务;加强了对南北校区食堂的管理工作,对食堂人员安排进行了调整。教师公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并对教师公寓东侧河道进行了清理和疏通。各项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遵守采购制度,增加办事透明度。我们还多方汇报、联系,继续积极争取妥善处理原台州农校南大门开发和原黄岩师范征地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南大门联合开发涉及到的利益分配法律诉讼中的综合楼行政诉讼一项已经胜诉,尽最大努力维护了学院利益;整个南大门联合开发利益分配法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尚在审理之中。我们还多方汇报、联系,积极争取妥善处理南大门开发和农民工的遗留问题,在由市、区、办事处等各有关方面组成的协调组的高度重视和多次协调下,形成了解决原黄岩师范土地征用遗留问题经济补偿结算方案,并已部分兑现。

产业管理和创收工作积极开展,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耐心细致、任劳任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院房产租赁合同的签订、执行及期满移交接工作;完成了学院产业的收费和部分房租的调整及出租房的维修工作。产业工作规范操作,坚持公平竞争,增加工作透明度,学院产业工作成效明显。

7月份,当"海棠"和"麦莎"两个台风袭击我市时,学生线、后勤、保卫线分管领导和学生、后勤、保卫、教务、产业、办公室等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一起,一直坚持在防台、抗台的第一线。许多党员干部一直坚持在防台、抗台的第一线,起到了表率作用,许多教职工自觉地投入到防台、抗台工作中,组建了防台应急小分队,加强检查防范,积极组织抢险,努力把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灾后及时开展对损失的补救工作和灾后的卫生防疫等工作。

8、积极筹备新校园建设

新校园筹建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建设工程自2003年11月和2004年5月两次被列为浙江省a类重点建设项目后,已完成了新校园建设的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书、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银行贷款协议、原校园土地用途调整等的编制、审定和批复等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黄岩区委、区政府、黄岩四套班子以及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7月5日,黄岩四套班子会议一致同意将我院新校址变更到黄岩东城街道王西区块,占地面积878.82亩,净用地面积超出原西城选址,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新校园选址问题,落实了用地指标,进一步促进了新学院的筹建工作。选址确定后,为了落实党委的目标要求,尽快搬迁,指挥部同志夜以继日、超常规工作,成立了院征地拆迁工作组,为争取早日建成新校园而努力工作。

9、狠抓思想政治工作

上半年,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全院师生观看思想政治教育影片--《张思德》和江西法制教育艺术团举行的大型法制教育文艺演出。重点做好了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制定出台了《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筹)校园文明礼仪宣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公室,对130多名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并对135名同学补助了9.1万元资助款;组织推荐了市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做好了市级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和特困优秀生资助基金的推荐工作;组织推荐了省级优秀毕业生,并有8名学生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制定落实了《2005年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表》,切实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学习分党委中心组、党员、教职工和学生四个层面进行,使思想政治宣传学习活动深入全体师生员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院务公开,进一步推行了院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老干部工作和关工委工作。班主任不辞辛苦,积极工作,保卫线同志忠于职守,尽心尽力,确保了校园的安全和综合治理,并经台州市综治办、台州市公安局、台州市教育局的联合考核验收,2005年2月,我院被命名为台州市"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主力军作用,开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丰富校园生活,陶冶思想情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做到学生的"三下乡"活动与学院的农业科技特派员相结合、与现代文明村建设相结合、做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学院科研基地的建设相结合。活动中,我们确定了宁溪镇的前洋村为我院学生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也成为我院农业科研基地之一--绿色蔬菜的研究基地。学生在黄岩城乡各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10、加强了党建工作

加强了教职工和学生的党建工作,做好师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制定了《2005年党建工作要点》,明确了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上半年共发展党员40名,党员转正2名。积极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了廉政教育讲座和测试,以各种形式进行了廉政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反腐创廉公益广告、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的宣传,组织教职工观看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警示教育片--《碰不得的高压线》,在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反腐创廉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省、市召开第二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后,院党委就对我院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研究,及时发动。在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下,在市直机关工委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在院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部署下,各党支部切实根据第一阶段教育活动方案的安排,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的原则,自觉放弃假期休息,迅速进入到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中,并结合我院实际,尤其是针对当前学院"筹转正"这一主要任务,组织了各项富有特色、具备创新意识、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的学习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做到了认真部署、及时动员;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舆论宣传及时到位。学院广大党员同志,放假不?quot;学",在各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集中学习3次,学习覆盖达到100%。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了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先进性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了同志专题报告精神和同志《论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摘编)》;学习了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依次开展了"''''三个代表''''在台州的实践"和"先锋形象"大讨论活动。切实做好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舆论宣传工作,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实施方案及会议精神;建立先进性教育信息员制度;共刊出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九期,专题报道3篇,理论创作3篇,自创歌曲2首,被市级简报录用6篇,台州日报录用3篇,宣传工作量大、宣传效果显著。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活动方式、内容等,如人文系支部带领全院党员同志开展学唱革命歌曲活动,并发挥特长自主创作《党旗啊党旗》、《人民的希望记心上》两首歌曲;离退休二支部在富山革命老区集中学习,王秋生老同志还专门撰写了《?quot;革命为民"到"执政为民"》、《加强党性修养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等系列理论文章,在党员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促进了党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台州市委党校许峰教授作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到目前,已经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前半期的学习任务,正在转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半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教职工关心学院的发展事业,并积极投入到学院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费严重短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依然滞后,高职教育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还不够,校园网建设的内容还要大大充实;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有这些,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

今年下半年,学院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依据,紧紧围绕学院"筹转正"这个中心,继续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学院的各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筹转正"的各项筹备工作,力争早日实现"筹转正"

"筹转正"工作密切关系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下半年,学院将继续做好"筹转正"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材料,完成"筹转正"的各项筹备工作,建立"筹转正"迎评工作机构,以迎接省专家组对我院的"筹转正"评估。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继续加强与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方面的汇报、联系,争取支持;邀请专家、行家指导、协助做好工作;积极采取并落实各种有效措施,上下一心,克服困难,加快工作步伐,争取早日实现"筹转正"。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原则,对照"筹转正"的各项要求,狠抓措施落实。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抓好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抓好兼职教师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有一技之长的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登记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宣传力度,认真研究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紧缺、对口、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工作,以适应高职教育需要。

3、抓好实验实训基地和图书馆建设

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落实好学生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做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的采购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筹转正"工作需要。

4、抓好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评估工作

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高职课程改革,继续开展高职理论学习,明确高职教育理念,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高职教学模式;一定要把专业评估的准备体现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十分重视平时的资料积累,切实抓好迎接专业评估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接受专业评估;督促检查校级课题等的研究进展,鼓励教职工努力争取省、市级课题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依据,继续加强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工作,特别是制订好新开设专业的教学计划。加大教学督导的力度,认真实施学院有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组织开展院级公开课活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落实好学生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工作。

继续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工作,与宁波海通集团股份公司、浙江森禾种业公司的合作办学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要不断总结经验,以指导我院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积极探索与其它企业合作的可能性,以扩大产学合作的空间。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信息中心,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使之更好地成为信息的中心和对外宣传的窗口。

5、抓好招生和推荐就业工作

学院已开设了15个专业,专业设置得到了优化,要全面分析,扬长避短,在上半年招生宣传的基础上,做好新生的录取报名工作,并认真总结招生工作经验。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

6、抓好后勤保障和产业管理工作

搞好食堂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做好大宗物品招标采购工作;做好校园环境、校舍的维护和整修工作,进一步改善南、北校区的校容校貌;做好教师公寓的基建工作;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原两校的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做好后勤保障的常规性工作。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的采购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工作需要?quot;筹转正"的工作需要。抓好出租房的出租、协议签订和收费工作;做好水电管理和收费工作;强化角色意识,积极探索产业管理和发展新路子。要继续做好大宗物品、基建项目等的招投标工作的全程监督工作,推行院务公开制度。

7、抓好学生管理和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

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和优化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结合我院实际,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报效祖国的能力。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办好我院第二届"创业节",围绕"为就业做准备,为创业做铺垫",大力开展校园和社区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履行职责,原创: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进行高职学生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多种方式,下大力气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动校园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要增强安全意识,各负其责,尽心尽力,确保安全。

8、抓好新校园建设工作

争取完成征地、拆迁、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

9、抓好党建和德育工作

上一篇:小学教师半期总结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半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