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3:46:10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职业技能大赛看似学生之间技能的比拼,其实也反映了幕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是指导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较量。我校为了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走出去"不仅参加化工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更是到淮化集团、淮河化工、山河辅料等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熟悉生产工艺、提高操作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我校为配合应用化工专业的建设,由校长牵头,各企业老总积极响应,搭建"应用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

2丰富了教学形式

技能的训练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练,不断摸索和总结,结合实践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紧密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2.1项目化教学

以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为模板,重新编排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开发出多个教学项目,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项目化教学。

2.2开放式教学

建设"开放"实训室。以勤工助学岗位固定几名学生作为实训室卫生员,协助教师管理实训室,做到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对学生开放(有教学任务的时间段除外)。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学生只要不发生危险事故,在征得指导老师的许可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操作实训设备。

2.3研讨式教学

每次实训后,教师主持召开小型专题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技能。通过分析详细成绩单(电脑评分系统给出),对偶然出现的高分成绩,寻找其规律,并对新工艺,新方法进行实施方案的讨论。

2.4视频录制法教学

对以往典型操作制作实训视频,便于经验分享。学习实验成功视频中的规范操作。找出错误的操作、参数设置,加深印象,避免重复犯错。从2010年开始对《乙醛氧化制醋酸仿真工艺》和《乙醇精馏操作实训》两个项目进行录制视频,学生在原有视频基础之上,创新后再录制新的视频。至今已录制视频8套,取得不俗的效果。

3指导进行教学改革

以石化类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标准和参赛经验,针对性地加入《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实训》等与大赛内容、标准相一直为期一周的实训项目。按照大赛各课程理论知识的分值比例,合理的增减相关课程的课时,及时完善教学计划。由"在教室讲技能"转为"在实训室讲理论",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出多媒体仿真机房、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导,开展教学改革,在改的教学课程有《化工生产技术》、《流体输送控制与设备维护》、《工业分析》、《分析化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基础化学》。

4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的素质

学校确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目标。建立大赛管理体制,搭建校内大赛平台,促成"校-省-国"大赛三梯度,实现选拔精英,辐射大众的目的,并出台了《校外竞赛奖励办法》。通过往届获奖成果、奖励宣传使技能大赛成为同学们谈论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校园里营造了"学技术,练技能"的良好氛围,形成优良的学风。在2012年的第二届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涌现出一批技能上不分伯仲的选手,最后只能通过综合素质的表现,层层选拔出参加省赛和国赛的选手。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整体实训操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石化类技能大赛都是多人形成团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大赛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洗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总结

通过职业校技能大赛,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师生的职业技能。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是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推动着专业建设的改革。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1.1实践教学体系计划和内容高职地勘类包括较多的专业,现以“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为例。通过典型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与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系统设计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和项目,根据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系统规划和设计各学习阶段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和组织形式。

1.1.1岩石矿物鉴定、构造地质识图实践教学。岩石矿物鉴定和构造地质识图是本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当前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项目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特质。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培养目标创造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典型工作过程”,以行动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始终,采用情境引领;任务驱动;晶体模型引导法;真实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与职业技能大赛核心内容有效对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常见矿物的鉴定和描述、独立完成常见岩石的鉴定和描述、独立读懂地质图信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实践过程与参与技能大赛结果并重的方法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

1.1.2原始地质编录实践教学。原始地质编录是本专业最常见的野外地质工作内容,是衡量一个地质工作者最基本工作能力的标志,也是对接职业技能大赛的重点内容之一。强化和规范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是培养学生实际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基本手段。建立健全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程序,实施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化、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化,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而且还能提高社会地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以学生现场操作过程与完成结果并重评价实习实训成绩。

1.1.3地质填图实践教学。地质填图是本专业野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职业技能大赛必备的内容。地质填图是先由专业教师到野外进行实地勘察,选择典型环境,再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填图实践。要求学生按照地质填图的规范和程序,完成规定的填图任务,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地质环境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职业技能大赛的形式考查学生实践教学成绩。

1.1.4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制图实践教学。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制图是职业技能大赛的典型项目之一,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该实践教学以当前职业技能大赛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制图的规格为目的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运用自主学习与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将野外获得的专业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进行信息化处理,最后以电子图文展示。总之,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当前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层递进、分阶段实施,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技能要进行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

1.2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实践教学资源的支撑。实践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根据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将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典型专业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将相关的技术文件、作业程序、工作成果、实物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应用于实践教学。建立岩矿鉴定实践教学资源库、钻孔地质编录实践教学资源库、探槽地质编录实践教学资源库、实测地层剖面实践教学资源库、地质填图实践教学资源库等。

1.3夯实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头戏,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环境,还是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重要保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建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故校行企合作理事会将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作为重要课题研讨。根据职业技能大赛引入的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企业全程参与竞赛项目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设备和材料的提供以及培训等[5]。在已有的实验实训教学基础上,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人才技能规格和新设备,特别是职业技能大赛所展现的当前急需的技能规格。对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做了认真梳理,对新老实验实训项目进行了统筹规划和设计,对基础性的实训、综合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进行整合配套,建设了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验实训基地。将原有的岩石类型比较单一、自然地理及环境条件较差的巢湖实训基地进行整合,重新开辟岩石类型丰富的、现代地质作用类型较多的肥东四顶山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地质认知实习要求。同时还驱动创新了地质构造与制图实训室、岩石矿物鉴定室等,保证了该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同时还加大了校行企合作步伐,校行企共建融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行、企三方联动下还建立了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察局(简称省地勘局)下属生产单位为主的校外实训基地,即在省地勘局安徽地质调查院建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实训基地,在省地勘局327地质队建立矿产勘察实训基地,在省地勘局321地质队建立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分别成立由校、行、企三方组成的实训领导小组。实训内容按照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有计划的进行调整。实训期间成立实训指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训指导小组下,设立实训管理部、技研部、学习部等,形成校、行、企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为本专业搭建了坚实的实践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指导老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典型项目内容,传递当前行业、企业、社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传递本行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这是一个激发学生不断创新正能量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充满自信,散发热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2结语

教育事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要求尽可能的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6]。高职地勘类专业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置、资源库建立、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进一步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硕。专业教师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但驱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还积极参加安徽省地勘局举办的全省地质找矿技能大赛和地质测绘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团体二等奖和多个个人奖等优异成绩,三位专业教师荣获安徽省地勘局技术能手光荣称号,专业技术技能获得很大提高。而且学生多次参加省级、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荣获多个团体奖和个人奖,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术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成了技术骨干,受到单位一致好评,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对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要求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课时数之比控制在1: 1。”可见,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对于理论教学并不完善,尚未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权威的、统一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方法。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轨迹、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对实训教学进行不同方式监控与评价。有的院校是通过“预习抽查”、“实验验收”、“期中检查”、“期末考试”等环节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抽查、值班巡视、实验结果验收,批改实验报告、阶段与期末实验现场考试等不同形式;有的院校对实验实训、实习等不同的实践形式制定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考核。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实训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多是采用官方评估方式,主要是把“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学仪器设备状况、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点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这样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导致各职业院校对于实践教学表面文章做得比较多,而实质性努力比较少,这些方法和手段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适应性、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二、建立完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国字号”证书以其科学权威的考核体系,公平统一的考核过程、实用的考核内容以及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赢得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很多用人单位以此作为标准来甄选所需的人才。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实训考核结果直接与学生前途挂钩,其实训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通过在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反复操作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技能操作考核内容,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提前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在生产中的技术要求,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为复合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因此,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各院校提供评价实训教学质量统一标准的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与高职学生双向选择建立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相对于当前“各自为政”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言,其优势不言而喻。

三、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考核与评价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是教学系统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它与理论评价既有相通的地方,亦有自身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制定合理全面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1.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应凸显职业教学特点,切合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可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同时整合校内具有考评员资格的专职教师,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构,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各专业学生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类职业技能标准,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合适的工种及等级,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动实训教学改革,完善实训教材

实训教学课程的技能模块应涵盖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要求。以符合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将鉴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把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中,列入考核之中。具体做法:整合实训教材,收集各类技能鉴定要求、标准及试题,并进行分析,将各工种技能鉴定所涉及到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知识归纳总结,进行知识分类,整理出各类实训课程的教学重点或大纲。将分类完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重点、有步骤的分散到日常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去,最终综合学生的实训考核结果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果,对实训教学质量予以综合评价。把实训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上,这样既能考出实际能力,又避免了敷衍了事走过场。

3.逐步实现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实现其的前提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要全面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主动适应职业技能鉴定。随着双证书制和就业准入制的推行,高职教育“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推动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在教学计划、培养方向、评价标准上进一步统一,在操作和执行中实现无缝接轨。

四、结束语

实训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增强实训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就是基于就业导向的一种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手段,是一种采用绝对评价法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从教育外部,对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是否符合国家和用人部门的规格标准要求进行的考核,是对毕业生从业能力进行的衡量和鉴定。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以以鉴定结果衡量,但不一定是唯一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实际情况,使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也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

参考文献:

[1]杨晓新.高职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的实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黄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蒋学先.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思考. 广西教育.2009

作者简介: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 实训 职业素质 评价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怎么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般情况下,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考核分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其中,平时出勤及表现、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占20%,项目考核(操作)或单元测验(理论)占50%,期末考核占30%。这是一般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发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培养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非常优秀的,能动手,能进行项目的完成。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基本上没有。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针每一项实习任务,我重新设计了评价方式。见下表:

一、通过实训习惯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道德不是小事,但是却从小事做起,通过平时的操作习惯入手,由按时按量完成,通过6S管理来让学生培养诚信的道德品质。

二、学生自评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作风

通过学生自评,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看出学生的作风是否严谨通过一次次的评价让学生养成诚信严谨的职业作风

三、通过实训操作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训操作就是学生的岗位能力,具体的实训操作让学生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职业技能。

四、通过自主创新和实训报告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自主创新能力是从事职业能不能长久的一个能力,通过创新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从这个职业来思考问题,而实训报告是对其职业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只有通过分析和总结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就是职业意识。

五、通过实训答辩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

答辩是对学生认知,只有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进行一定的行为,没有认知的时候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认知的多少和其行为的关系。通过这一个答辩具体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

这就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职业素质培养一点小小的心得。

参考文献:

[1]许慧清.养医科女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和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

作者简介: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学习;高职院校;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7门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化学检测技术,每门专业课程都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这些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所开展的实训项目都以“真实”为主设计学习过程,选用模拟临床标本,按照岗位操作程序,以医院检验科为主,校内实训室为辅的岗位教学,融学习工作于一体,实现校内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校内实训

每门专业课程都创建了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任务,并设计了各个学习情景和学习项目,以完成每个项目为主线实施教学。学生通过课内项目实训、开放实训、网上虚拟训练、自主开展项目等完成学习任务。

1.课内项目实训。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由指导老师按照“项目理论学习—项目实训计划设计—技术指导—实施操作—观察结果—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六个步骤完成训练过程。在老师提出项目,并介绍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在观看教师的关键技术示范及实验技能操作视频的前提下,学生开始项目的实训操作,记录实训过程,总结项目实训的结果,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每个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学会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

2.开放实训。除课内实训的时间外,学生使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各个项目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完全由自己自主完成,学生按照“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结果—自我评价”等五个步骤完成。确定项目后,学生需要自己查阅相应的资料来制定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效地开展项目实训操作,项目完成后需要对自己所做出的结果进行记录总结,请老师对自己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技能还锻炼了思考能力和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所以这不单单只是一个理论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过程。

3.网上虚拟训练。这是除开放实训外自主学习的又一个途径,是利用网上设计的项目程序完成整个项目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法。网上虚拟训练所设计的项目程序中,每一个项目的操作过程标记都很明确,按照标记的步骤一步步完成,直到整个项目操作完成,就像玩游戏,使人乐此不疲。网络的虚拟训练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方法,更是一个复习的好工具。网上虚拟训练是高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一改一味死读书的旧学习方式。

4.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丰富课外生活的又一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一般由指导老师带队和班级部分同学组成项目组,一起商讨项目的名称,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操作完成项目的过程,最后获得结果。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更提供了学生与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此期间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锻炼了心里素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反思—总结—再接再励,直至得到理想效果。

二、校外实训

由于校内的实训有限,所以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到所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和附近的医院、中心血战、疾病控制中心等进行临床见习、岗位现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并了解检验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通过观察医院老师的工作过程和听他们讲述岗位训练项目的原理,以及亲临岗位的操作,学生可以初步体验以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环境。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整个检验技术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到各级医院检验科通过10个月的实习,以获得医院所需要的检验技能。实习的过程是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现实中验证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必经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责任心、生物安全意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适应今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珍惜在校的有限时间学习职业技能,除注重上述技能学习途径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不错途径。总之,要利用一切技能学习途径,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露燕,泮昱钦.职业技能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

[2] 向纹熠.医学生专业教育中强化职业元素的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1.1校内指导老师监管不到位,学校评价带有片面性

首先由于受到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人数的限制,导致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要带很多实习学生,而这些实习学生则因为分布于不同实习企业或者分布于不同的城市,而导致实习指导老师不能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以我校的学生实习实训为例,我校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训企业比较多,因此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名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校内指导老师监管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监督,他们会在实习实训期间出现各种违反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带有片面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现总结上,而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素。

1.2把关不严,实习流于形式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常常将实习实训锻炼的岗位与学生的就业相混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不会考虑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岗位的专业性,只要学生参加了实习实训锻炼,高职院校就会认可其实习实训的质量。二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导致一些实习实训锻炼更多赋予形式化。根据多年的实训经验发现很多学生不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时更多的是在家休息或者从事其他活动,而随意的找家企业签订一下实习报告鉴定表的方式应付高职院校。

2建立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标准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的规律,科学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分配等要反映实际情况,要做到合理配置。以求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效果。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对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进行全面筹划、实施管理与考核评价,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与共同评价的办法。各自考核评价不同的侧重点,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实习的成效及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使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效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实效性原则。选取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设计的指标要便于操作,所有评价指标需要的信息要易于采集,真实可靠。

3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指标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以便准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一是实习岗位契合度。岗位契合度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为确保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学以致用,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中需要设置岗位契合度。二是职业素养。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仅要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还要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情况。职业素养可从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等方面去考察。三是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核心目的。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是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填写的实习日志和撰写的实结。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和教训都会体现在实习日志与实结中。对学校而言,实习日志与实结所反馈的信息也为学校提高学生实习管理水平提供材料,为实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3.2拓宽高职实习实训评价的主体

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即由学生、教师以及实习实训企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一是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主体应该将实训企业单位的人员纳入其中。将实训企业单位人员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其学生就业率。其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准确的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二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参与实训的学生在实训期满后要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找自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自己的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认真的填写评价意见,并且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3创新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手段

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一是要建立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评价的相关资料来判定与检测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者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等对其作出定性结论的判断。二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是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是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主要包括指导教师、校内辅导员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而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生实训质量的评价,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4构建学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的效果

4.1规范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做好实习实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不怕吃苦,在实习实训中不断提高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加强过程考核,要求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

4.2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企业的不同指导老师都能按照同一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同时,校内指导老师通过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学生实习质量做出考核评价后反馈的学生实习企业评价鉴定,掌握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等作为参考给出相对客观的实习成绩。

4.3强化校企合作,缩短学生的自我定位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实习学生在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到企业实习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工作任务并按质量完成。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社团;职业能力;实践效利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大学生社团,在实训基地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实现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相互补充,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实训基地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缺乏校方及实训基地的有效监管和指导

目前在高等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基本都是以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安排、自主运作为原则进行的。坚持自主性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这也易使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兴趣所在为目标,弱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也导致学生开展的活动同实训基地和社团教师的监管指导相脱节,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很难实现有效的过程监管,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

(二)社团活动缺乏整体、一贯式规划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既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要具体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逐步形成以新课程的理念统领的、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一贯的、有梯度的社团活动模式,以适应学生未来实际岗位需求。但目前学生大多数社团活动内容较灵散,不成体系,缺乏层次性、递进性和整体性,影响学生整体实践水平的提高。

(三)社团实践活动成果验收手段单一

目前,社团活动主要是由校方负责考核和验收,因而多数社团活动成果验收的主要手段是校方管理部门查记录、看总结、听汇报,考核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成果的验收很难避免片面性,不利于指导教师总结评价,进而影响社团活动的下一步开展。

二、学生社团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这就需要实训基地及大学生社团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严格、细致的过程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实训基地要同学生所在学校实现社团活动的共育共管,指导教师要随时掌握活动开展的过程,适时做出相应的决策;接受学生的实践反馈,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这要求在学生社团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助于学生社团活动的进一步科学管理,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参与态度。

信息沟通机制的运行依赖于社团组织活动信息平台的搭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

1.建立社团实践活动联络群,通过网上群组交流来实现实践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群组成员应包括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管理者,学生社团校方管理者、指导教师以及全体社团成员。

2.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团实践活动信息网站,实现社团活动相关指导信息的更新与资源共享。网站主要内容可以设定为同级同类院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成功案例、社团实践活动资讯和当下最前沿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等。

(二)分阶段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根据社团活动群体,有目的性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训基地中以社团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一个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因而我们对学生的社团活动实践要求也要循序渐进、分阶段、按专题落实。

由教师引导,使学生由较低水平逐步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操之过急。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注重对技巧和规律的总结和运用,注重实践过程的体验。

同时,活动的开展要按专题来进行,即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确定不同的中心活动项目,围绕这一中心活动项目展开活动。由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中心活动项目,使社团活动的开展能从不同侧面确定不同的主题,既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又有利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实用需求出发,从不同角度感受、体验、整合直接经验,较快地提高职业技能。

(三)活动成果验收手段要多元化

对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要全程跟踪指导,对其成果要定期验收和评价,主要方式和手段为:

1.活动成果验收要采用双重评价方式,即实训基地现场专家和校方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分别作出评价。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对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二者的评价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作出综合性评定。

2.观摩学生实战技能,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查和评定。

3.可将社团活动和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相挂钩。将社团活动与技能考核、验收相结合的同时,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除此以外,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以教师和学生扎实的职业基础知识为前提,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在实训基地开展社团活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应和学生的社团活动同步进行,使基础知识为社团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教育;改革;影响;建议

一、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是指根据相关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由教育部或相关行业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职业竞赛的对象是职业院校的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职业竞赛的目的是对参赛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考查。适当的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将会对参加比赛的师生精神风貌进行充分展示,使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得到强化,对师生的职业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影响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阅,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引职业教育专业构建的方向

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院校发展层面来说,专业构建是基础也是核心。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密切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从项目设置及考评标准都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依据。职业院校通过观摩或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就能够更加明确专业的市场需求,把握院校专业构建的方向,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在人才教育中比较注重实践操作能力、高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和目前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相吻合,以最前卫的企业标准作为评判依据。职业院校的教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就能够把课程设置与企业标准紧密联系在一起,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学理念的转换,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把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带进课堂,使职业院校的教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3、促进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

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培养同学们的职业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开展的如何,体现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的高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实训基地为依托。职业院校要想成功的参与职业技能竞赛,首先应对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进行有效完善,从而使实训基地达到职业竞赛活动的要求。尤其是技能竞赛的承办院校,能够借机完善学校的实践基地和设备设施,提高院校实训条件。

4、提高学生素养和就业质量

职业综合素质是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判准则的核心,参赛者不仅需要娴熟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才能达到竞赛考核的标准。因此,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开拓参赛者的眼界,丰富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此外,职业竞赛活动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某些岗位的实际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是对学校的教学实力、学生扎实的技能的展示,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企业可以发现人才,可以对人才进行储备和引进,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三、职业院校发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建议

1、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竞赛的本质

职业技能竞赛的本质是文化交流,也就是说各参赛院校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为交流平台,进一步探讨企业人才需求,研究职业技能标准,运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不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参赛学生都会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所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重点不在于考核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学习新技能、新规范的拓展应用。尤其是教师在技能竞赛之后应该进行归纳总结,将新技能、新工艺、新标准反馈到实际教学中来。

2、以技能竞赛营造校园育人文化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都是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在赛前通过平时的学习表现及简单选拔后对少数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只为所涉及专业的各别学生提供了学习及展示的平台。所以,为了提高整体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院校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营造技能竞赛的校园文化,在各系部、各专业适当开展院级技能竞赛,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带动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为更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拔提供了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职业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合理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此,职业院校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安排教师们深入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践,了解市场新需求,明白职业新动向,增加教师们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

4、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学习培养的基地,要对学生起到真正的职业教育的效果,光靠书本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设相应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练习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当然,学校不可能对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设置实训基地,在资源配置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与企业加强合作机制,带领学生到实体单位观摩学习,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体验技能的实体操作,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总之,职业院校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可以促使学校的发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职业院校应该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竞赛的本质,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中来,把职业技能竞赛的精神传递到日常的职业教育中。

【参考文献】

[1]石学云.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分析—中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4).

[2]刘存明.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

[3]陈炳和.学生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4]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13.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1.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中国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就应具有职业性。“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由此可见,普教与职教不可割裂。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普职渗透、普职合一,无论是横向沟通还是纵向衔接,都已十分畅通。如德国的《劳动法》和《企业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和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义务,每个市民除了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全时制学校教育)之外,还要经过基础职业教育(未满16周岁)方可就业。澳大利亚自1995年起,构建起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得各种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相互沟通、补充和交叉,形成具有梯次结构的网络。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普职渗透办学模式的政策基石

《纲要》指出:“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中明确要求推进普职渗透,丰富学生发展途径,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课程,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提供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为其提供教师、场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3.职校实训中心立足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2009年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上海市职业教育开发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指出:“实训中心要立足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2011年上海市教委工作要点指出:“积极利用开放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向普通中学并适合学生特点、普职渗透的劳技教育。”并“试点建立普通高中利用中职校开放实训基地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运行机制”。2012年又指出:提升实训中心能级,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

4.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一体两翼”;二者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已成全球范围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普职渗透就是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来完成普通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任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模拟车间的亲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收获劳动成果,激发普高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

5.普高学生的实际需求

“现在的学生有升学目标,却普遍没有职业目标,我们的普通高中教育只对升学率负责,缺少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这造成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动手,或动手能力极差。高中生普遍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不了解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及该职业所需的能力,他们有比较强烈的掌握和了解职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附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3.2%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76.3%的学生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这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迫切性,我们有必要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普通高中学生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和定位。

6.政府搭桥,学校实践,探索普职渗透办学模式

普职渗透是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上海市职业教育在建的76个开放实训中心中,已有多个实训中心作为中小学校劳技教育试点。2011年,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牵线搭桥,利用中职示范校开放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普职渗透的办学模式。

二、运用项目教学为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训

1.实施职业能力培训指导思想

(1)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普职渗透的方式和机制

整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资源,实现普职学校携手合作,教育资源共享,使职教的就业教育与普教的升学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探索普职渗透的方式、政策和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普通高中多样化人才成长培养模式探索有效途径。

(2)提升实训中心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能级

根据《纲要》要求和《上海市职业教育开发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精神,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力争提升实训中心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用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满足普通高中新课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上海交大附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3)为普通高中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平台

上海交大附中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挑选了38名优秀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实验班”。这些学生成绩优秀,很多为全国各类竞赛获奖者,要将这批尖子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而寻求创新。但普通高中不具备学生技能培训所需的师资、设备和活动场所等,而这些教育资源正是职教学校的优势,职教为普教提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育人。

(4)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普职渗透办学模式

职业学校为普通高中生提供职业技能项目培训,既能促进职业学校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总结因材施教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经验,又可以探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普职渗透办学模式的推广提供经验。

2.职业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1)制定培训方案

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但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职业技能鉴定效能的发挥。

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未形成配套服务体系。由于我国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时间不长,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执行力方面严重不足,就“持证上岗”来说,不少企业、公司都没有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例如,家政服务行业,很多家政服务员没有相关的行业资格证书,一些家庭在聘请家政服务员时也没有查看家政服务员的培训证和上岗证,认为只要没有疾病、有经验、能够胜任家务劳动就行。正是由于行业准入制度没有真正形成,才导致行业资格证书失去了严肃性和权威性。

(2)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不到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主要是由劳动保障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管,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致使其指导和监管工作有名无实。近年来,高职院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越来越多,鉴定的工种也逐年增加,劳动保障相关部门由于专职人员较少,且没有形成严谨的监管制度,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没有系统性,学生通过率偏高,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下降。

(3)职业技能鉴定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很多高职院校都有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但大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人手紧张,还存在“考培不分”的现象,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都是同一批老师,况且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大多是本校的学生,为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考核程序一般较为松散、随意,不够严谨,这也导致了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偏高,在95%以上,甚至更高,致使职业技能鉴定有“走过场”之嫌,丧失了职业技能鉴定的严肃性。

(4)职业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升上来的,这些学校大多处于转型期或刚刚完成转型,底子薄、仪器设备落后,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滞后,仍然采用中专的培养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扎根中小城市的高职院校,发展举步维艰,资金紧张、生源下降等问题持续困扰着、阻挠着其发展,导致学生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素质差、操作水平低,与岗位需求脱节,就业不畅,必然会让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陷入恶性循环。

二、解决职业技能鉴定存在问题的对策

(1)统一思想。我国应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力度,逐步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真正在社会上形成“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再上岗”的统一认识。高职院校与企业联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达成共识,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培训与考核,严把质量关;企业应严格审核职业资格证书,对录用人员提前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同等条件对持证人员优先录用。

(2)政府应加强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监管。劳动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导工作,彻底改变以往对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松散的态度,多传达技能鉴定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多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促使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劳动保障相关部门应建立技术系统,对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信息化管理,采用网上报名、审核,网上监控考核、录像,并设立远程监控系统,供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随机监控考试秩序,强化考试、考核的严肃性、纪律性。

(3)推进教学改革。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推进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过高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同时搞好能力培养,引入多元的评价主体,不仅要提高操作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岗位综合素质,以职业技能鉴定培养为契机,紧随市场发展,培养学生全面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快,在校生人数不断创造新纪录,规模也越来越大,用于基础建设、后勤维护等费用逐渐增加,资金紧张,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实训设备老化、落后,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缺乏资金,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职院校应当想尽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利用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打造学校招生利器,争取扩大社会影响力;开办校企、合作企业,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性扶持,开源节流,增加高职院校财政收入,改善资金紧张状况,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专业发展情况,建立实训基地中长期规划,保证实训基地能够保持与市场同步,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能够正常开展,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化需求。

(5)实行“考培分离”政策。对于设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高职院校,要实行“考培分离”,把培训与考核分开,实行回避制度,培训老师不参与考核,以保证考核的严肃性,同时,考试、考核要聘请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劳动保障部门等组成监督小组,完善巡视制度,对的考评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6)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考评员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鉴定工作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对考评员队伍加强管理。第一,加强考评员证书管理,所有考评员必须取得相应证书才能承担鉴定考核工作。高职院校应鼓励一线教师参加相应证书考试,提高教师考证的积极性,保证考评员人人有证。第二,提高考评员准入门槛。加强考评员业务素质的考察,要求考评员要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优先选用一线“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考评员要选用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为人正直、爱岗敬业、不的教师,有良好、端正的态度。第四,定期培训。劳动保障相关部门应对考评员进行定期培训,对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传达,让考评员及时了解鉴定工作的动态、发展等。第五,严格回避制度。考评员多选自一线教师,在考核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考场中有考评员的学生,在考场安排上要实行回避制度,防止出现现象,提高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公平性。第六,制定年度考核政策。高职院校应制定详细的条款来规范考评员行为,对于违反学院鉴定工作规定的、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的考评员要进行淘汰,从而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

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总结及展望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总结、改进、完善和提高。高职院校应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校、企、政”三方合作,高职院校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市场动态,了解试题库的更新;地方政府应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再上岗”的社会意识氛围;企业作为职业技能鉴定落实的重要环节,应自觉遵守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人员招聘的重要考察项目,形成就业准入制度。

高职院校要不断对目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真正改正,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高质素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敏.高职教育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与措施[J].职教广角,2012(9):118.

[2] 潘亚儿.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教文汇,2013(2):151-152.

[3] 王书金,朱柏义,臧洪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69-70.

作者简介:李晓梅(1967―),女,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家政专业教学与培训。

上一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