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8:54:30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8期.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力学与结构》 调查问卷分析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 1().3969/j.issn.1672-8181.2015.03.048

1 调查背景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具有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方法,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效地实现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满足职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职业能力调查,以确定教学内容、深度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调查问卷分析

2.1 调查问卷制定

根据《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知识点,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调查问卷。将每一个知识点根据可能的职业需求设定不同深度的讲解要求,以了解、理解、掌握等程度区分。

2.2 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在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甲方代表、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各个职业岗位开展,同时也在正处于实习中的大三毕业生中开展。

根据调查问分析,工作现场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建筑中主要应用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在调查中大部分从业人员认为:需要掌握钢筋的分类、级别、基本力学性能、连接方法及工艺、锚固的概念、锚固位置、锚固长度等;需要掌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各项力学指标的检测、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裂缝的处理等。其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分析内容提出要求的主要集中于技术总工。

根据调查发现,随着岗位的提升,需要建筑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越深,越全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基础岗位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同时结合职业发展适当增加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基本构件受力分析、截面设计及相关构造。基本构件主要针对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包括受压柱和剪力墙)和受拉构件等基本构件进行了调研。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认为应该从定性的角度理解各种基本受力构件的受力原理,比如: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拉位置,简支构件和连续构件的内力图基本形状等;受压构件的轴力图基本形态;剪力墙的基本受力形态等。能够从概念上确定基本构件的薄弱位置,内力较小部位,从而指导施工等;基本构件的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计算需做基本了解,部分技术人员和总工认为需掌握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公式,并能进行承载力设计计算。

参与调研的人员都强调了基本构件的相关构造和施工图的读识。比如:主次梁如何区别、受弯构件受力筋位置及排布、贯通筋和非贯通筋的确定、锚固长度、平法施工图读识等;受压构件的纵筋连接位置、连接方法、箍筋加密要求等,剪力墙的概念、剪力墙起步筋间距要求、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读识等;并且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都明确指出构造部分的相关内容最好结合实物现场讲解,施工图读识方面,部分从业者希望首先讲解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然后讲解结构施工图。

第三,基本结构体系方面。基本结构体系主要针对混凝土楼盖和砌体结构进行调研。

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内容,普遍认为要了解楼盖的传力路径;理解其计算简图,从定性的角度掌握构件内力图的基本形状,能确定构件的受力区、受压区;了解构件中各种配筋的作用和计算,掌握钢筋的平面图绘制。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明确指出现在教材中普遍编写的装配式楼盖不需要讲解,现在施工中不常见。 砌体结构部分,普遍认为需要掌握砌体结构的常用材料种类及其性能;理解砌体结构的计算简图,能进行简单的承载力计算和分析;掌握砌体结构的相关构造要求,特别提出圈梁的重要构造处理等细节问题;砌体结构中的基本构件需要了解计算,掌握构造,特别提出相关构件的受力点、薄弱位置等相关构造处理的问题。

第四,对毕业学生到现场后的能力需求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人员认为现场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施工图读识能力;相关规范、图集的应用能力;施工方法、工序的掌握;各种施工仪器、工具的使用能力;简单的工料分析能力;各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能力。随着就业岗位的提升,能力需求会更综合,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

第四,讲解的方法。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希望和实际工程紧密联系,以实际工程为切人点进行讲解。

3 结论

结合《建筑力学与结构》培养调查问卷分析,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职业化的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方面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贯穿到实际工作任务中,尽可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结合调研结果,力学部分强调力学基本概念,适当淡化力学计算的内容,根据够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定性的理解。剔除落后的教学内容,如装配式楼盖结构等将不再讲解,可以将其课时分配给施工图读识等内容。

第二,教学方法方面。改革传统教学中力学与结构分别讲授的模式,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及教材中,将教学内容按照结构构件的设计过程与进度进行组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安排课程内容。

第三,教材建设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配套的教材,并在教材中辅以实践项目训练,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

第四,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合适的实训任务,分组实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知识应用、相互协作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菊珍.世界两种职教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二)专业教材建设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体系,按照“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之职教特色要求,直接选用统编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教材,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大部分采用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有杨平均主编《建筑力学》(下册)、常跃军主编《建筑施工技术》、韩应军主编《建筑施工组织》、郭大州副主编《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杨文选副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参编《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长平副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松岭副主编《建筑工程监理概念》、孙荣玲参编《建筑工程概预算》、牛元甫参编《建筑施工技术》等。建筑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了一批实用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顶岗实训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经过三十多年的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与教材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与“2+1”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新的教学计划;与“拆解、营造”建筑物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一致符合职教规律和知识规律的“四分段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与工程实际贴近又符合本专业建设要求的教材体系等。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高衔接 开放教育 教学模式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尽管总结出了很多关于中高一体化衔接的经验与教训,但是建立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仍然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011年1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推进建设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鼓励地方按照试点项目要求探索五年制高职、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在职继续学习以及各阶段职教课程体系、学分互认等相互衔接的改革与创新。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上述重要改革精神,经省教育厅批准,云南开放大学自2012年3月起在学校试点建设中启动实施了“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在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形成了中职与高职阶段知识合理构架、能力螺旋上升、有机衔接的改革试点思路,在“项目”改革试点中进一步突出教学的职业性、连贯性和职业人才成长额可持续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学校在推进“项目”改革试点的中,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职业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同时推进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总体要求,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六个一体化”为基本框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中的中高职内容一体化设计制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中高职内容一体化设计建设;课程教学中的中高职内容一体化设计实施;实践教学按‘网络虚拟实训+校内实体实训+校外拓展实训+学习包个体实训’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陈述

而目前为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开放式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于中高衔接项目招生较少的学院,没有对该项目的学生进行单独组班教学,导致中职和高职在课程内容上的衔接显得更为困难;

2、专业理论课内容有重复交叠,造成时间及资源的浪费;

3、没有将职业资格培训真正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需求脱节;

4、实验实训条件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5、部分资源建设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趣味性,网上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改革方向

1、课堂教学方面

(1)课程内容划分:对于办学单位招生规模较大、学生成建制的专业,实行单独组班,直接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对于项目招生规模不大,不能单独组班教学的,可在正常开展中职专业教学之外,单独组织相关学生完成高职内容教学。单独组班一体化教学能够很好的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但是后者会出现诸多如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因此,要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将中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地划分与衔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到内容不重复,从中职到高职,有明显的递阶层次。以“建筑结构”课程为例,中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了解房屋的基本构造,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形式材料的基本性能、设计原理、基本构件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规定;高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目标,在高职阶段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对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基本知识及荷载组合、承载力计算等基础内容就可做简单的温习和回顾,教学重点放在各种复杂构件的结构设计、抗震措施、实际结构施工图识读等内容上,同时结合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工程管理等课程,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融会贯通,最后通过实训课程进行应用和检验,为成为高级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顺利就业。对学生的考核实施“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综合技能”,其中专业技能的考核应该采取资格认定等多种方式。中职教育阶段的技能培训以工种为主,如测量工、砌筑工、钢筋工等;高职教育阶段的技能训练以管理员为主,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等。专门开设职业资格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从而使学生就业时岗位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实行模块化教学:首先我们将建筑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施工技术能力、制图识图能力、计量计价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再针对这四大核心能力,将专业课程组合成相应的四大教学模块,即建筑施工技术模块、建筑制图模块、工程造价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再将各个模块中的支撑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减少理论性强、实用性低的内容,如《建筑制图与识图》应适当减少画法几何部分的讲授,同时增加识图能力培养的课时。将各个模块中的课程联合在一起,摒除重复的知识点,整合相关理论,使得知识更系统,理解更全面,内容更紧凑。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U;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结构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培养学生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针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能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结构设计软件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具备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设计规范,处理遵守与创新的矛盾;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为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进程示意图。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设计

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13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2个综合训练项目模块(含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课程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相对独立的综合训练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三、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实训场地建设

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立体化教材建设

(1)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教学经验,项目组编写模块及项目化教材《建筑结构》和配套助学教材《建筑结构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教材编写中突出能力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体现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

(2)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3)网络资源建设。搭建师生共享的网络环境,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自我检测;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教学中注重现代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多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该课程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组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结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适应岗位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实际分析结构安全能力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推进,课程组成员正在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引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在同类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翔.高职《建筑结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Abstract:Analyzed the overall and concrete teaching target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ular and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scheme from the teaching reform idea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desig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w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ditions, take the teaching method to support teaching reform scheme,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trict working attitude and structure analysis ability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post ability training effectiveness. Thes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lea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similar course it has certain influence and demonstration.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构建中遵循能力本位、知识保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任务载体、实训保障的指导思想,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能力本位,知识保证: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将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整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突出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采用“行动导向六步法”组织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应具有自主咨询决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的能力,而教师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舞台的导演。任务载体,实训保障: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依据制定学习任务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以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学习。

2课程定位

依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建筑结构》课程为职业岗位课,是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在《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识图》等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结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定的施工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2.1知识目标(1)建立正确的结构概念和构造要求;(2)具有较强的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3)具有常见结构体系认知能力;(4)具有基本构件设计和验算能力;(5)具有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2.2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2)能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善于总结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有辨证思维的能力。

2.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4)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下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完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融合了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掌握建筑结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锻炼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运用的各种方法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共为《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以下10个学习情境和24个学习任务。

(1)结构材料学习:①建筑结构的组成分析;②材料强度指标选取。

(2)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应用:①结构极限状态的认识;②某办公楼楼面荷载效应值计算及概率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的应用。

(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①某教学楼现浇简支板设计与模型制作;②某钢筋混凝土雨篷板的设计与模型制作;③某办公楼矩形截面简支梁设计与模型制作;④某厂房肋形结构次梁设计与模型制作;⑤某厂房钢筋混凝土外伸梁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4)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①某商铺底层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设计与模型制作;②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设计与模型制作。

(5)梁板结构设计:①某工业厂房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与模型制作;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③某住宅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与模型制作;④某住宅雨篷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解与模型制作。

(7)单层工业厂房设计:①单层厂房的结构布置与模型制作;②单层厂房柱设计与模型制作;③柱下独立基础认识与模型制作。

(8)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结构房屋:①多层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②剪力墙结构认识与模型制作;③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分析与模型制作;④高层建筑基础认识与模型制作。

(9)砌体结构房屋设计:①某多层办公楼混合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

(10)结构施工图识读:①多层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组织,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因此,《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组织中,就如何设计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成为教学考虑的重点问题。因此,通过在教学中构建建筑结构构件设计与模型制作的“体验情境”,对本课程的教学组织进行了改革。模型制作是按一定的缩小比例,科学合理地展示建筑结构层次、建筑物内部结构如钢筋布置等。在钢筋骨架的制作和下料过程中,必须考虑钢筋的抗震等级、锚固长度、搭接形式、保护层厚度、钢筋的弯曲调整值等因素。因此,通过制作建筑结构的钢筋骨架,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原先不甚了解的钢筋构造要求有了准确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采用“行动导向六步法”组织教学,图1、图2、图3为“某办公楼矩形截面简支楼面梁设计与模型制作”学习任务、完成任务的教学设计步骤和任务工单。在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中重点把握:①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能力本位;②把握好六个步骤,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载体;③学生主体,教师主导;④利用任务工单引导学习过程———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和评价学习效果;⑤知识保证、实训保障。

5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模式,由于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要素为核心,以情境教学为方式,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发展能力和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与以往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模式比较,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积极热情,学生之间和教师的主动交流、沟通明显增多;做事变得善于计划和思考,团队和协作精神得以显现;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资料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责任心也大大增强;基本达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

回顾《建筑结构》课程的发展,我们深信课程改革工作是无止境的,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它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经验,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教学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18

1 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环节在设置时,都是带着学习任务进行的。在任务面前,学生们为了解决它,通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找各种资料,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训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动手做获得的效果也远比老师讲要来得好。

(3)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实训内容,如搭设脚手架项目,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利的。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型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抓好实训环节的应用,发挥其作用,推动教学的进行。

2 实训环节的类型分析

2.1 室内设计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但教学内容上还是存在大量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应的实训项目可在室内进行。如各种桥梁结构、构造的学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工程量计算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桥梁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等。这些实训内容,只需在室内,给出特定的桥梁图纸及其他设定条件即可进行。

2.2 室外操作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设计桥梁施工的内容,如施工放样、工艺流程的学习,质量检测等内容,仅给出图纸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实际的施工现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体来进行。当然,如模板的设计及拼装;支架及脚手架的设计及搭设;混凝土的搅拌、振捣、养护等内容也可在实训室内进行,但这需要学校有配套的综合实训室才能进行。

3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切合桥梁建筑市场的能力需求来进行,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多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等,而对市场逐渐淘汰的施工方法、工艺等,则可少讲或不讲,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也应符合此要求。因此,课程实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进行设计,以便将实训所获能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根据桥梁建设市场的需求,对用人要求有识图、算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技能。根据这些要求,分别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桥梁构造图(如板桥的梁板构造图,轻型桥墩构造图或重力式桥台构造图等),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工程量,以考核学生的识图、工程量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上部结构布置图(如一定跨径和宽度的梁桥或拱桥结构布置图),进行模板、支架的计算及设计,或进行桥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前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模板、支架荷载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模板和支架结构设计,并完成模板的拼装,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等工作。后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桥梁的各种施工方法,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灵活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3) 结合具体钢筋结构图,进行梁体钢筋绑扎任务。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钢筋结构图,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熟悉梁体的钢筋构造,并完成钢筋骨架的绑扎任务。

(4)结合具体桥梁施工项目,进行桥梁结构的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及成品质量检测等。要求学生具有桥梁放样能力,基本的施工管理能力,并熟悉桥梁各部位的检测要点,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等。此实训任务相对来说最难完成,因为桥梁工程总是不断完成的,要找到一个符合学生实训项目难度,并具可操作性的项目实体对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若有配套的实训建设基地,能够不间断提供工程实体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是最好的。

3.2 实训教学项目的实施

以“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实训项目的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写出内容翔实可行的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是实训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任务书应写明实训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法等。指导书应写明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注意事项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需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考评方法等一并交代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

再次,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做一定的相关准备。例如:学习《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规范》《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识,进行脚手架构造图设计,绘出脚手架构造详图等。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搭设和完成后,还要分别组织学生对搭设过程和拆除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将正确做法进行总结和积累,以便今后使用。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后,在学生中取得一定好评,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了扣件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学习了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搭设要点及安全技术。通过该实训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同学们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和避免办法等。

4 实训教学项目的评价

实训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综合得分。

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总结意见。然后,同学们之间互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对于该实训项目应如何操作才能做得更好。最后,由老师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成绩。

实训成果的评价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定要从实训过程中有所反思,有所体会,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达到本次实训的最终目的。

5 结 论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5]李永川,孔令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J].测绘通报,2017(9):153-157.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实训 有效教学 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93-02

综合实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选题―学习―实践―巩固,是学生全面、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深化过程,它既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工程具体问题的一项尝试,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教师对钢结构综合实训教材、课堂教学策略、课程考核评价设计多次进行教学研讨。在综合实训教学中,采用各种有效教学的策略,引发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使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吻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综合实训质量不仅反映了毕业生的素质,而且反映了教学质量。目前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钢结构综合实训的题目较为单一,而难度要比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难度大。在内容和要求方面,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和能力不好的学生,较复杂,难于完成,出现抄袭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因此根据钢结构专业和行业要求,拓展钢结构综合实训题目,编制一套钢结构综合实训教材,并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势在必行。

2.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按照指导教师规定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进行。老师每周固定上课,详细布置本周任务,讲解具体设计计算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专长的发挥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在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中,要运用有效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开发和使用教材

1.有效开发教材

钢结构综合实训的题目较为单一,大多为单层门式钢架结构体系的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预算、施工方案的编制。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结构设计较困难,难以完成。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教师针对目前钢结构综合实训的题目较为单一,根据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经过多次教学研讨,参照多个工程实例增加了多个实训题目,并编写了钢结构综合实训校本教材,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效使用教材

课题组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涵,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一切可用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多媒体、自制课件、提供动手操作材料等手段协助教学,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力求把教材静止的信息资源变为动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合理提出教学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体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有效备课

提高综合实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途径有很多,但应该把抓好备课作为提高综合实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首要环节。

1.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在课前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教学材料,并要关注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还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分析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在课前研究选择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3.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与同组其他辅导教师课前积极讨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辅导教师经常对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进行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

三、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就是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掌握的情况。综合实训辅导教师要能紧凑而富有节奏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少有探索、发现和创新,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课程组教师在钢结构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目标,积极设计适合钢结构综合实训和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活动。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钢结构综合实训辅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后,根据实训题目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在课前要研讨什么样的问题由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学习结果如何在全班分享,力求做到既要让学生放开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要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活动有收益。

在课堂教学中,辅导教师灵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管得太死或放得太散。既有讨论、交流、演示等活动,也有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总结―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训过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每周定期召开小组会,要求每个学生汇报前一阶段所做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采用“限时发言,不限时研讨”的方式。“限时发言”就是根据汇报内容,限定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不限时研讨”就是不限定研讨时间,其他同学可以结合汇报内容展开讨论,然后辅导教师做出点评,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更合适、怎么分析更合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启发,开阔学生的的思路。

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能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困难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有效评价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效评价这里主要指过程性评价。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教师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的钢结构综合实训考核标准。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进行课程的考核。在考核中,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钢结构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经实践检验,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文章对综合实训有效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了与行业紧密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1]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2]张平,贾伟.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四阶段、三层次全程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3]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4).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综合实训;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快,全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建设规模的高增长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建设类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当前建筑业紧缺型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如何培养适应建筑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是每一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的精神,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职场氛围相一致的工作环境,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犹为重要。

综合实训基地是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能力培养体系的需求提出实训条件。最后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针对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对高职实训基地进行定位,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让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

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以工程承揽、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真模拟”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包含专项技能实训场地。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具体目标如下:

1、建成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基地。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

3、建成区域建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

4、建成区域建筑施工新技术推广研发基地。

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初步达到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施工或现场管理的能力。

1、通过工程承揽训练,了解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熟悉招投标中各方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

2、通过图纸会审,了解图纸会审的组织过程,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掌握图纸会审纪要的编写。

3、通过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了解工程实施工作步骤与程序,通过工程实施中不同管理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各角色在工程实施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及工作内容。

4、在实训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评价内容,从学生自评、互评到老师评验,让学生从中找到差距,提高职业素养。

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相关文件与精神的指导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以全真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全过程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反映人才职业能力生成的规律,实现知识学习与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可以是:

1、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建筑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3、服务区域,资源共享

实训基地的社会化,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早接触社会,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养成,提高综合素质。避免重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其他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与实践

1、以任务驱动、工艺过程为主线,建设全真模拟综合实训项目,构建专业综合实训模块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包括:

(1)工程招投标训练;

(2)图纸深化、施工交底训练;

(3)建筑工程施工样板模型;

(4)施工组织设计训练;

(5)施工图预算编制训练;

(6)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管理训练;

(7)文明施工现场及验收结算训练等。

2、以综合实训为目的,构建学生综合训练实操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操区包括:

(1)混合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见图1);

(2)框架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见图2);

(3)建筑装饰综合训练实操区;

(4)钢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等。

图1 混合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图2 框架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

3、以全真模拟、培养能力为目的,设置功能分区

学生履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轮岗作业达到完整体验的目的,综合实训基地主要功能划分如下:

(1)项目教学区:设置能进行工程承揽训练的理 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可以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写和开标过程的实施;

(2)项目管理区:设置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部;

(3)材料加工区和堆场:设置钢筋下料与制作区、钢筋堆放区、模板堆放区、钢管脚手架堆放区等;

(4)操作区:分别设置砖混结构工程和框架结构工程实施操作区。

4、以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为例,介绍综合实训实施过程

场地要求:全真模拟实训基地

具体实训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组建项目经理部、各种资料准备、现场准备。

(2)砖混结构施工训练图纸会审、定位放线、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砌体结构实操、构造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拼装、资料填写与整理、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资料填写整理与归档。

(3)框架结构工程训练图纸会审、定位放线、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钢筋翻样与下料、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设计与拼装、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资料填写整理与归档。

(4)工程拆除训练拆除方案编写与确定、拆除实操、现场清理。

考评成绩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验评三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30%,教师验评占50%。

最后进入反馈阶段,对整个实训训练过程进行总结与答辩。

五、结语

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与应用,能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供了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双师”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科研、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此外实训基地除了每年培养本校在校学生以外,还可对周边大专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还可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社会转岗再就业培训等,也可以成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为职业教育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本文仅对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基本思路、基地的构成及实践进行了探讨,而对于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何进行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如何加强实训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的培训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职业技能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道路桥梁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