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12 20:54:49

骆驼祥子摘抄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1篇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是人教版教材八上的名著阅读内容,我在学生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践行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增量阅读。一本书如何能“增量”阅读呢,更何况是有效?那就要在阅读“质量”上做文章了。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像身体一样飞速成长,最终形成雏形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学知识、增能力的黄金期,但也是应试压力最大的阶段。所以,我觉得在学业负担日渐加重的八年级,对经典名著的增“质量”阅读,不但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更容易与日常考试接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惠及基础知识分值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因而更好执行,并能长期坚持。

说实话,进行《骆驼祥子》增量阅读教学之前,我以为阅读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成效,但实践证明阅读成效远比我想象得快得多。2013年9月中旬,我根据课题组安排,结合自己本班情况在自己执教的两个班试行增量阅读教学。学生对此非常兴奋,阅读兴趣远比我想象得浓厚得多。随着阅读面的拓展和阅读兴趣的加深,班主任们开始担心这会不会影响语文考试成绩甚至其他科的成绩,我心中也多少有些疑虑――毕竟在考试体制下,成绩绝对是衡量新理念成败的重要砝码。刚好那时还有一个月就要期中考试了,我就保守地引导学生们重点读这次期中考试必考的《骆驼祥子》,每天的语文作业也只有阅读《骆驼祥子》,做读书笔记,并在日常教学和作业批改中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引导他们“巧”动笔墨:即长句佳段、他人赏析侧重在批画打印,早读时朗读品味;读书笔记侧重写自己的赏析评价、仿写佳段、同类作品鉴赏感悟等方面,甚至鼓励积累名家能手佳评妙论,让他们在自己的读写品味中体会读的次数细度和自己读书境界、运用能力的关系,体会“增量”带来的益处,逐渐把阅读当做中学阶段和运动一样重要的“休闲”方式,享受阅读,传承文化,增量人生。

两班学生的表现也果真没让我失望,短短一月竟收效斐然。首先是阅读带来的考试效益让我刮目相看,尤其作文的变化更让我备感意外。两班46分以上的高分作文竟多达二十多个,而且不论是最受老师好评的《烩面,牵动我的情思》,还是两班语文成绩第一名写的《善良,牵动我的情思》都是两班合力的表现――其中既有摘抄、仿写《骆驼祥子》景物描写的学习,又有对平时传统文化和细节描写佳作的借鉴。甚至连小学汉语拼音都没学会的一位同学作文都仿出了43分。其次,学生对阅读对名著对经典对语文都产生了空前的兴趣,这让我的语文教学省去很多管理环节,顿时有轻装上阵之感,甚至觉得每节课堂教学都是享受。另外,学生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创作出大量佳作。我择要分类摘录如下:

一、摘抄优秀评论

评论一:大漠孤烟直,犹如一个大大的耸插苍穹的感叹号,叙说着无言的沧桑;长河落日圆,苍凉和悲壮一览无余地泻在茫茫戈壁上;驼队,总也络绎不绝,负重跋涉在漠漠沙原上,不甘寂寞的驼铃在夕阳下,叮叮当当……生逢末世,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夹攻下已成残灯末庙,气息奄奄的老舍先生是以平民而跻身文坛为数不多的文学佼佼者。可见《骆驼祥子》浓郁的古都风情,市井气息在老舍先生的妙笔生花下使京腔京韵的《骆驼祥子》散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上何等显赫,让中国文学真正拥有了劳动者的穷苦世俗社会风情的“谭叫天唱《定军山》”。(摘自杜文露同学的读书笔记)

评论二:一个曾经勤劳朴实,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穷苦百姓,就是社会中一群白白被剥削的奴隶,他们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腐朽的制度,让他们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们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们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之中。祥子,正是这许多人里的典型例子。祥子的悲剧,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也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摘自杨沛舒同学的读书笔记)

二、仿写摘抄的佳句

第一组:

摘抄原文:祥子愿意早早地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

仿写原文:我愿意早早地骑车去上学,凉风钻进我的衣袖,像是见缝就钻的凉水,使我像被泼了一身凉水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大风,把我吹得使不上劲儿来,可是我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骑,像逆流而上的小船;风越大,我的抵抗越大,似乎是和大风决一死战。(来自王卓涵同学的读书笔记)

第二组:

摘抄原文: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仿写原文:街上的柳树,像小姑娘似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戴上了珍珠做的头饰。枝条在微风中摇摆。马路上像水洗了一遍似的。一切都那么透亮,空气中没有一点杂质,阳光可以直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上,白光光的一片。远处的高山,湖泊与蓝天白云相连接,结成一片晶莹的翡翠,照着行人的脸。处处温润、处处清扬,整个老城像一个世外桃源,使人心旷神怡。(来自胡海琪同学的读书笔记)

第三组:

摘抄原文: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黑云滚似的已遮黑半边天。地上的热气与凉风掺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

考场仿写:冬日的夜晚,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刮着,如同刀子一般划过人们的面颊。天像泼了墨似的,黑漆漆的,就连星星似乎都冷得不想出来,躲入黑夜的怀抱。丝丝细雨不停地下,我却丝毫没有赏雨的心情,站在公交站牌下独自等待着回家的公交车。(来自梁仕潇同学的考场作文《善良,牵动我的情思》)

三、自创佳作

1.描写类(均来自学生的读书笔记)

描写一:入秋了。树也没有金黄,果实还未丰收,只是一股凉意表现了秋的到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想是有它的意义的。天空灰暗,尘土飞扬,日光暗淡,各种景物使秋天平添了几分凄婉美。这样的季节适合沉淀。让漂浮不定了一整个夏天的心沉淀下来,或是乘着秋风,在幽黄惨淡却又温暖的路灯下,望尘埃落定……

描写二:冬天的柳条总是硬朗的,像是被冻上了。灰白的水泥路上,流着灰黑的雪水,脏兮兮的。天格外的冷,嘴里刚呼出的白气仿佛马上就能冻上。手总是通红的,鼻尖也总是通红的。街上打闹的孩子,两颊散发出深色的红色。人们穿着快迈不开腿的棉裤,肥大的棉袄,将一切都缩了进去。

描写三:秋日,突然起了秋风。本应该清爽温和的风,却显得有些急躁,孕育出一股别样的味道。秋日的急,也带动了我的心绪。透过窗子向外看,只见前几日还绿油油的叶子已变得枯黄,树干遒劲有力,老态龙钟,阳光也有了几分倦懒的气味,不横冲直撞,只是甘心成为秋日的配角,在秋有些昏暗的时候,将它烘托为暖黄。“我们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风秋雨去成长的,大地渐近萧瑟,生命趋于凋敝,但是不能安顿。”

描写四:傍晚,抬头望天,一片火红映入眼帘。云被染了红,天也泛了暖,此刻,深秋的太阳像一个斗士,拼命地燃烧、挣扎,穿过云朵密布的天穹,将夕阳的最后一丝绚丽撒给了世界。整个城市,所有街道,都被一层金红色的薄纱缠绕。一丝一缕,一点一滴,都均匀的覆盖着灰蒙蒙的一切。风低低的吟唱,世界像一首特别的挽歌。

2.其他类优秀作品

作品一:我一扭头,一位衣衫单薄的老奶奶,看上去已经年届七旬,满脸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眼睛有点凹进去的感觉,拿着一只生锈的碗,拿碗的手上青筋也了出来,像几只绿毛虫。整个人十分的瘦小,仿佛风一吹就会把她吹跑似的。(来自梁仕潇同学的考场作文《善良,牵动我的情思》)

作品二:祥子对梦想成真的渴求,有目共睹。全书有很大的笔墨都在探讨梦想与现实的轻重缓急,连接两者的是人类的悲喜、爱恨、追求与思考。这是一座悬挂着的独木桥,摇摇欲坠,我们要做的就是改造,将他改造成石桥,不断地填石、加固,直到坚不可摧,那一刻,才是我们幸福绽放的时候。(来自郭二宝同学的读书笔记)

作品三:悲剧伴随着逆境,总让我们伤痕累累而难以言说。在泪水的怂恿下,许多人放开了那支携带着梦想的风筝。书中的祥子毕竟挣扎过、拼搏过,虽然他最终堕落了。但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多时候,确是日复一日的“明日复明日”,或者在离“梦想”只有寸步之遥时,松懈了……(来自张悠然同学的读书笔记)

作品四:没有公道的社会里,困苦的人们注定是悲剧的。他们即使是用尽全身的力量,也难以生存下去,这就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布满荆棘的生活消磨着祥子的意志,最终祥子没有像胜利者那样抬起头。黑暗已将他的身躯包围。他屈服了,他开始自暴自弃,日渐堕落。他体内流动的,仿佛已经不是鲜血,如同行尸走肉,心已冻结。因为只有纯洁的人才有鲜血,才需要热血。这正如同一棵倒地的腐朽的大树上盛开的蘑菇花,虽然五颜六色,艳丽异常,但终究是短暂的。(来自王瑞麟同学的读书笔记)

作品五:书是夜深人静,无人倾诉时的慰藉,书是举杯对饮的那轮明月,书是隐于美人图中的一抹余韵,书是一场华丽盛大的精神大餐。

书籍胜过任何胭脂水粉,“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它不能使你貌美如花,至少可以使你内秀如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都平添几分飘然的卷气。外在的东西终会随岁月老去,内在的气质却不会泛黄。

我最爱在书中徜徉。采起一捧九日初三夜的露水饮下,在绿肥红瘦时节依偎海棠树下细数落花如雨,在草长莺飞时节折柳寄往谁家……

我愿化作一只被夹在书中的花,翩跹在润笔顿笔之间,夜夜入我梦来的阵阵墨香。(来自李依润同学的读书笔记)

诸此佳作,多不胜举,学生的收获让我对“增量专题阅读”的“效益”刮目相看,深受其益。想来也是,“增量专题阅读”很能培养学生读经典、读名著的兴趣,而语文重视积累和悟性,需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在这些方面,内动力远胜于外在压力,而基于兴趣的“增量专题阅读”是内动力最有效的燃料。加上我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幼吾幼”决定我不能在教学上大打时间牌、精力牌;“以及人之幼”决定我若不践行学校的“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良心就会受谴责。所以我只能用兴趣阅读激发动力、优化方法、扩大受益面。语文表面上分基础、阅读、写作三大块,实则无非是咬文嚼字和读写,而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上语文学科特殊,要想保持“清如许”,必须有“源头活水”,而在学校“增量阅读”校本课程的大背景下、根据两班实际情况,提出的增量阅读,就是提高读写能力很好的“源头活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骆驼祥子》的“增量阅读”只是我走出“增量阅读”教学步伐的第一步,以后,我还会和学校钟爱阅读教学的同仁们相互切磋,争取在“增量阅读”的校本课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2篇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在接手新一届初中生的时候,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应该对家长们进行指导,告知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让家长积极的帮孩子们搜集一些名著并且辅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名著是知识堡垒的制高点,只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得心应手。”这是余秋雨先生对于名著阅读的一个形象的说法。虽然有些名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只有把这些名著真真正正的读透读懂,才能让学生们从这些名著的身上学到更多具有价值的东西。另外,还需要澄清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对于名著的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

二、推荐给学生有质量有效用的作品

初中的孩子有其各自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来选择名著。

像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头脑中还充斥着一些童真童趣的幻想。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们推荐名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目,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而一些语言活泼的书则可用于他们课堂演讲或是课下自己阅读。同时要给他们规定一些必读名著,比如初一上学期必读《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等,下半学期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高尔基的《童年》等等。此外,还可推荐一些比较浅显的名著比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来供暑假或寒假的时候阅读。

对于初二的学生,他们在思想和阅读能力方面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合适的类目,比如像小说、散文、传记等,这些都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让他们分期读一些名著,前期可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后期读一些传记如《名人传》、《居里夫人传》等。而寒暑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读一些文言文版的名著,比如《水浒传》等。

等到了初三,大家都为了中考紧张的学习,为了不影响学生们全科目的发展,老师应尽量安排学生们阅读一些散文,舒缓一下它们紧张的学习气氛。

三、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教师应当把学生课外阅读名著这一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对于学生的名著阅读严格要求,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并且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吸引自己的部分摘抄下来并背诵,然后,定期对学生们进行抽查。比如读《鲁滨孙漂流记》,老师可以安排他们两周之内读完,读完之后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作品主旨,对于框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而且要要求他们能回答一些具体问题,如: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鲁滨孙在荒岛上住了多长时间?鲁滨孙居住的地方必须符合哪四个条件?鲁滨孙带了什么样的牲畜到荒岛上?鲁滨孙一共出海航行了几次?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来督促学生们彻彻底底认认真真的进行阅读,保证阅读质量。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对于不懂的知识要乐于去请教他人或老师,并善于总结问题,善于积累,善于发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应当不断进行思索和想象,将已有的知识和名著中的一些观点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比如,初三人教版教材中有课文《骆驼祥子》(节选),在阅读《骆驼祥子》原著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联想到课文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作者情况:《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它的代表作品还有《四世同堂》等。

主要人物情况:骆驼祥子起初是一个老实、坚忍又肯吃苦耐劳的人,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并吃喝嫖赌又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典型情节: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些故事中的经典情节,比如祥子在烈日下和暴风雨下拉车的景象。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掌握了它的大概,对小说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很好理解了。而且这一系列的联想,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名著对人物进行生动细致描写的时候,往往可以带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一定的进展,使它们的头脑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得到锻炼。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3篇

假期学生必读书目:

初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

初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初三:《简·爱》《骆驼祥子》

教师荐书:

《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

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

假期教师阅读书目:(以语文老师为主)

《给教师的建议》 苏 苏霍姆林斯基

《我的教育苦旅》 高万祥著

《在日记中成长》高万祥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著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

阅读要求与方式:

对必读书目和教师荐书,为便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应以自我购置为主,借阅为辅。

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采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阅读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建议同学们成立假期阅读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样做,同学们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充分利用好“章丘六中学生读书卡片”专用读书笔记本,按卡片要求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日一页,字数充实,书写规范认真,完成30页约两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初三完成10页约七千字左右)

阅读体现时代气息与美感的经典美文,如《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等,从中选出至少一篇经典美文,用中性笔认真清晰地摘抄于读书笔记上,详细注明所荐文章的出处和作者,并在荐文后附上约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开学后学校将择优编辑《学生荐文集萃》,并在相应的荐文后注明推荐同学的班级和姓名,荐文被采用的同学将为班级赢得量化分。

主动关注重大社会新闻热点,及时把假期中发生的重大新闻和个人感受记录于读书笔记中。

假期闲暇时间,经常登陆我们的“六中贴吧”,把读书过程中摘录的经典段落、读书感言,或是读书笔记、读书随笔等,在六中贴吧上积极发表,相互交流,分享读书的乐趣。

精心写出两篇名著读后感,可任选两部,但必须是假期阅读书目中的名著。(初三可选一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搜集整理关于过年的习俗、诗词、春联,精心编制一份以“过年”为话题的手抄报。(初三可以不参与)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4篇

《野玫瑰》上演的前后孔刘辉 (103)

他一生扮演浪漫悲剧角色陈光琴 (101)

陈铨《海滨日记》选录 (95)

近半个世纪前的访谈——关于茅盾、文学研究会 (137)

王林的交代:关于梁斌、孙犁 (125)

并非丑化:废名的真实一面眉睫 (152)

儿女庚词旧有缘——施蛰存与陈小翠的一段往事刘军 (149)

张爱玲与林语堂余斌 (145)

美国汉学中以葛浩文为代表的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研究张杰 (165)

茨威格《罗曼·罗兰》的早期中译本吴晓樵 (158)

邵洵美与文艺抗战——以《自由谭》为例王京芳 (179)

雪上加霜的日子(下)——解读爸爸罗烽的信金玉良 (187)

一个“地方胡风分子”的经历罗紫 (26)

五十六载师生情永铭心间范伯群 (19)

大批判运动中的两岸文坛古远清 (4)

青春与战争同在——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记事严平 (37)

1930-1931年:苏雪林在安徽大学沈晖 (34)

伊罗生与鲁迅——就《红潮往事》与徐贲先生商榷秋石 (86)

饮水不忘掘井人——郑振铎与文学研究所陈福康 (79)

曹聚仁与周氏兄弟朱正 (52)

《绿野人家》本事吴组缃 (7)

后记方锡德 (9)

吴组缃日记摘抄(1942年6月——1946年5月) (11)

一段文学生活的记录——《吴组缃日记摘抄》后记方锡德 (39)

何其芳在“翰林院”柳鸣九 (42)

胡山源笔下的“小姐作家”杨郁 (63)

胡山源著《七哥和八哥》出版 (72)

思索在《历史的回声》里——忆李克异老师吕红翔 (73)

心书:写给爸爸周文何枫 (77)

“胡风分子”尹庚的凄凉人生申春 (84)

漫画家孙之俊出版漫画书 (86)

《画者鲁迅》出版 (94)

两个展览 (114)

朱正新著两种出版 (134)

史料书讯 (156)

《永远的现代——施蛰存论》出版 (160)

征订2008年度新文学史料[季刊] (F0004)

“我当然很想到解放区去”——访诗人彭燕郊易彬 (87)

抗战时期的上海话剧——访林彬、吴崇文邵迎建 (95)

“公共写作”与“私人书写”中的周作人耿传明 (106)

读《丁玲与胡风》一文所想起的黎辛 (115)

鲁迅何时会见陈赓和会见几次倪墨炎 (120)

郭沫若与《洪水》咸立强 (127)

写在曹靖华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高莽 (135)

小议赛珍珠与林语堂姚君伟 (142)

楚图南和尼采著作的翻译楚泽涵 (146)

沪上旧刊三题韦泱 (150)

《儒林新史》补遗张新民 (155)

《梦家诗集》版本考郑蕾 (157)

胡风致舒芜书信全编(上)晓风 (161)

关于师陀致巴金的三封信刘增杰 (190)

徐玉诺年谱简编秦方奇 (193)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陈为人 (4)

记晚年张光年谢永旺 (22)

怀念二姨彭慧楚泽涵 (33)

感受大师的胸怀——读钱钟书给我的信任明耀 (41)

浩然逝世 (45)

不愿提而又不得不提的往事戴咏素 (46)

王林和他的《腹地》王端阳 (50)

关于《腹地》的日记摘抄王林 (60)

关于《腹地》的两篇检查王林 (73)

十八匹战马王林 (79)

韦君宜纪念馆筹建工作座谈会暨文物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114)

《骆驼祥子》英译本插图 (F0002)

贾植芳逝世 (49)

彭燕郊逝世 (173)

征订2008年度新文学史料[季刊] (F0004)

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张传敏 (115)

刘大杰的早期文学创作苏永延 (123)

老舍的昆明讲演与“抗战文学”纷争——从老舍致孙伏园的一封佚信说起周红 (131)

萧红和她的弱势文学林贤治 (88)

徐志摩生平史事考订秦贤次 (97)

鲁迅《自由谈》稿酬考证及其启发意义黎保荣 (110)

“那代人都很理想主义”——访诗人彭燕郊易彬(采写) (138)

鲁煤谈路翎张业松 黄关冰 刘云(采写) (144)

《骆驼祥子》英译本校评孔令云 (152)

鹤西弃文务农,鲁迅不必受过海客甲 (157)

深挚的爱——新发现的冯雪峰致丁玲的一封信王增如 (165)

胡风致舒芜书信全编(下)晓风(辑注) (174)

新发现郁达夫写于南洋的佚文和佚信陈梦熊 (206)

走进中文世界的苏珊·桑塔格——苏珊·桑塔格在中国的译介姚君伟 (103)

张荫麟与《浮士德》段怀清 (113)

存真求实 去伪辟谬——试谈回忆录的鉴别陈漱渝 (121)

胡风书信中对的称谓演变考——纪念诞辰110周年吴永平 (131)

有关废名的八条新史料眉睫 (143)

鲁迅手稿出版史略肖振鸣 (148)

陈敬容的清华诗缘——早期佚诗与离乡出走事件陈俐 (158)

“邵洵美作品系列”出版 (164)

黄谷柳 (F0002)

《新文学的版本批评》 (112)

王元化逝世 (130)

柏杨逝世 (147)

《古旧书讯》精选集出版 (157)

耿庸逝世 (181)

征订2009年度新文学史料[季刊] (F0004)

俞平伯集外日记孙玉蓉(注释) (165)

《俞平伯集外日记》解读孙玉蓉 (175)

徐光耀抗美援朝日记选闻章(整理) (182)

抗战初期黄源的三封信巴一熔 (205)

刘半农与傅斯年的交往和友谊石兴泽 (63)

沈从文与赵树理任葆华 (70)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74)

与苏雪林的师生缘——兼述“呜呼苏梅”论战经过沈晖 (75)

专题 高长虹与鲁迅

高长虹与鲁迅——从友人到仇人廖久明 (81)

鲁迅的盖棺论定董大中 (91)

语涉鲁迅——高长虹旧文新读 (94)

关于高鲁冲突的学界观点廖久明(整理) (100)

辞别伯乐而未归——回忆并思考蔡仪柳鸣九 (4)

“化私为公,得为人民所有”——给国家献宝的组织者郑振铎先生陈福康 (24)

吴宓先生的昆明岁月(上)——经济来源、日常生活和课堂形象余斌 (36)

阿垅解放后参加的第一份工作——需要说清的历史真相罗飞 (45)

重逢:公木的1978高昌 (49)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训练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取信息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的主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指导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搜集中外名著,潜心地去阅读,渐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内容,用故事中精彩、紧张和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晁盖等人用技之巧妙赞不绝口。紧接着,我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精彩故事。同学们深深地被吸引,极大地激起了他们阅读探知的兴趣。也可以设置一些题,例如对人物的评价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效果会更好。例如,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祥子的痛苦生活,对祥子的命运无限关切。我趁热打铁,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开始祥子是一个好青年,老实、坚忍、自尊心强、吃苦耐劳,但后来却变成一个麻木、潦倒、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老师坚信,你们读了《骆驼祥子》之后,一切就都明白了。因为这样,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丰富课内。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技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我教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就指导学生去读《城南旧事》;教《我的叔叔于勒》,就介绍学生去读《项链》;教《香菱学诗》,就引领学生去读《红楼梦》・・・・・・这样通过横向拓宽,纵向引深,既可以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有效激起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各异,有的坏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引导学生读些描述伟大人物生活和斗争的传记,在革命战争和建设不同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修养方面的好书,有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四、注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某种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结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读课外书,有时也苦于阅读无法,一是不会选书,二是不会读书。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点拨。前者,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1)介绍。我不但在班级的好书介绍栏里介绍一些好书,而且针对学生的阅读时间提供不同类别图书的建议。比如,平时时间少,我就让他们读篇文章。如散文,诗歌或短篇小说,而双休日或假期我就建议他们读长篇小说。(2)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各自所读的书。而对于读书方法,我则一律不强求,只是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批注发;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略读,可以详读,甚至可以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我就在班级里组织进行读书方法交流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片段,就在课堂上朗读,做到共赏。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6篇

江西省泰和县上田中学七(2)班郭慧珍

总爱在夜深人静时,和着柔柔的灯光,翻开薄薄的书页,让油墨的清香轻轻地沾染我的指尖、发际,最后柔柔地浸染我的心尖……那时的我是幸福的,是的,阅读的感觉真好啊!

幼时的我喜欢在晚上阅读。却是为了妈妈端上的那碗好吃的夜宵。清清的汤水,黄白色的煮蛋如小鸭子般上下浮动,轻轻地咬上一口,还有流动的蛋黄,或许是贪恋这齿间的温暖,我总会很认真地看那些黑色的小字。在这小小贪念的驱使下,我读完了《西游记》、《爱的教育》……

当外在的诱惑对我渐渐失去吸引力以后,我又渐渐地学会了自我诱导。我曾经将一篇长文分成三部分,在自己面前摆上三四块巧克力,我告诉自己,读完一部分,就吃一块巧克力来慰劳自己,全读完了便可以吃两块,结果那篇长文很快就被搞定了。

然后,现在的我读书再也不需要诱惑和诱导了。因为,我已爱上了阅读,我认为阅读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也是一大幸事,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煮”书。我时常会跑去图书馆,带着一支笔和一本本子,这是我去图书馆的必备之品,因为我时常会摘抄好词妙句佳段。这样,我在写作时就可以用上它们,使文章更加精炼优美。

我常常会想:如果我早点儿发现读书的乐趣,那么我是不是能多学一些知识呢?我的视野会不会更开阔呢?所以,我一天到晚都如饥似渴地阅读,但是我绝不会囫囵吞枣,因为我知道我是要找回那些年我错过的知识,囫囵吞枣地读书只会更加浪费我的时间。我每天晚上看书都要看到10点,这是我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妈妈看见我这么努力学习,又喜又忧,喜的是我热爱学习,忧的是担心我的眼睛会更加近视。所以妈妈给我立了一条军令状,晚上看书、作业不得超过9点。所以,每每看到精彩之处又不得不去睡觉之时,我总是兴奋得难以入眠。

不过,现在我上中学后,要上晚自习,便无多少时间看书了,但我对书籍的热爱已成习惯了。所以,一旦放假了,我还是有时看书到晚上十一、十点,喂饱了自己才肯睡觉。

我读书,不仅用“眼”去读,而且还用“心”去读,用“情”去读,读世界上的书,读书中的世界。有一段时间,我读《骆驼祥子》,很为祥子的遭遇感到不平。一次,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为了方便,妈妈叫了辆三轮车,到达目的地时,我随手多给了车夫一块钱,那位车失怔怔地看着我,妈妈也是不解地看着我,我愣是一句话也不说,拉着妈妈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7篇

一 制订题签,把预习问题层次化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题签,分配预习任务,基础稍差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中扫清字词障碍,碰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然后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参考材料,让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查找资料。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梳理文章内容,深入思考其内涵,寻找不理解之处,对课文质疑。俗语说:学贵有疑,学贵生疑。发明千千万,起步在一问。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学生的思考来源于教师问题的设问,所以要提出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反之,学生不动脑筋,人云亦云,就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问题设置具有思考价值,在预习过程中重点指导质疑这一环节,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逐步养成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质疑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思考又带动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质疑,学生通过思考真正体会文章的思想、作者的写作艺术等,同时对这些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情况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预习中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为在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了准备。如我在讲《陋室铭》一课时,任务学习共设置四个,分别是文学常识积累、读课文、译文、背景材料了解,课堂反馈上,我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不仅节省了时间,学生也感受到了自我解决问题的快乐,尤其在课文朗读上,不仅没有错别字,而且能抑扬顿挫,读出了语气的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我在这节语文课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 在预习指导中教会学生积累

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在一瞬间,而是在于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会查阅大量资料,在阅读中会遇到许多华美的篇章,但是这些美文在文学作品中只是沧海一粟,教师不可能引领学生读遍这些精彩篇章,所以要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让他们在读中积累语言,他们手中有许多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的文章,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根据他们的不同程度,推荐不同作品,尤其一些名著中的精彩场面让他们大量积累、消化、理解、吸收、运用。如我在讲走近四季作文时,学生选材夏雨描写却不够生动,我推荐读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一段描写,读后积累一下老舍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并从修辞和动词的使用上了解作家的语言魅力,尝试仿写练习。积累的另一种好办法是“海量阅读”,在预习中遇到的你喜欢的作品,就尽可能去读,我认为大量阅读的直接结果就是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阅读量的增长,促进了学生对文字的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在“海量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准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督促学生积累名言、警句、美文段落,背诵一些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发展思维。因此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尽可能根据课文特点扩充知识面,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在预习指导中教会学生做笔记

在预习、积累的环节中要做好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了动笔的重要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会做笔记的学生,成绩往往较好。我通过预习指导,把课前应预习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写在预习笔记上,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不可缺的就是预习笔记。在学法中逐步指导在预习笔记中应记什么,如何记。生字词阻碍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的分析,我让他们利用工具书把生字找出来并注上拼音,记在本子上,翻阅时每课生字一目了然,处理好生字词后,再要求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有些词语学生很熟,选取好的让学生运用,就是用这个词造句或创设情境,用到喜欢的词。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因为查阅资料积累了知识,摘抄笔记又恰到好处地对记忆力进行了一次补充。这种摘抄笔记会随着学生视野的扩大,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由预习过程中的摘抄变成积累。在这个过程学生是最容易放弃的,因为升入中学,学习的科目多了起来,学习也变得紧张起来,这时老师就要定期检查预习,督促学生坚持做预习笔记,鼓励学生要知学问难、点滴积累,万万不可一曝十寒。另外也建立小组检查机制,每天检查,坚持每天十分钟背诵,一学期下来学生自然就养成了习惯。随着学生积累资料的增多,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所做的笔记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不再是单纯的预习本,而变成了积累本,学生积累的资料多了,有兴趣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学生在课前自觉预习长期坚持下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模式。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8篇

一、初中语文经典阅读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初中语文在经典阅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过分功利化的阅读。在初中,学生们面临升学考试和家长要求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很难抽出时间对经典读物进行阅读,很多同学为了应付考试,进行突击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没有长远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经典阅读存在过分功利化的问题;二、不能够深入阅读,有的同学虽然能抽出时间读书,但仅仅是囫囵吐枣,他们仅仅对书中的一些情节感兴趣,对其它方面则不求甚解;三、阅读偏向娱乐化,如今很多初中生对经典名著不感兴趣,但是却能够抱着大部头的通俗小说看上一整天,这样的阅读只是娱乐消遣,并不能对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提高经典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要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需要从如下四点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是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培养阅读兴趣能够大大提高其阅读的数量和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利用教材里的知识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在扩展部分要为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一些名著的内容,通过一些精彩的部分来吸引学生们进行阅读。例如在讲授《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时,笔者通过播放影片《骆驼祥子》中的相关画面,不仅让学生们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们对该书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有限,要做到“书读百遍”还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教授学生们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一、读写结合,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作写观后感,另一个用于摘抄书中的优美句子,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读书印象,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二、读思结合,在阅读中仅仅阅读是不够的,在阅读中和阅读后要进行思考,让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统一的阅读,在阅读之后让大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或者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的辩论,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了解书本;三、攻读,对于初中生来说,会感到很多经典作品读起来晦涩难懂,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学生们进行攻读,当学生们越来越深入地研读之后,就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书本,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样就会让枯燥的读书变得更有意思。

(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

作者都是在书中表达着某些情感,因此在阅读中教师们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样就能够让书本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阅读《归田园居》时,教师让学生明白陶渊明为何放弃仕途而选择归隐,通过教师对陶渊明身世和相关作品的介绍,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诗人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走进书本之中。

(四)创造经典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情境

经典文本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书,却能够展现出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们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实现与作者的深层对话。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创造这样的思想空间,让学生们可以自由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热情,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文本的内涵。例如在对《台阶》一文进行阅读引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中对父亲的描写来对自己的父亲进行评价。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给出任何有导向性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发挥,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学们会积极的刻画父亲的特点,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继续思考,自己父亲和文中父亲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样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不仅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更能够明白父亲的不容易,这样就增加了阅读的深度,让阅读变得更加的有效果。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9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阅读名著的培养极其重要,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对于故事会、漫画书等学生可能很容易提起兴趣去阅读,但是名著以经典著称,很多故语言设置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帮助学生了解名著故事,引领学生走近名著,在激发阅读的兴趣时还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政策,农村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关爱。只有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才能让学生保持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耳熟能详的名著片断,让学生一起分享,比如通过“美猴王”或者“孙悟空调芭蕉扇”等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西游记》的兴趣,教师展开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进行名著的详细解读。对于这些片断选取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帮助教师充分的讲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目的,有利于增加农村学生的知识面。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关键,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一是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做好阅读的引导工作,在阅读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名著,有利于疏通知识点和文章大意。

二是养成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阅读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比如读到优美的词句或者精彩的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和摘抄,并试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进行模仿写作,日积月累,就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是养成写阅读心得的习惯。很多名著深奥难懂,这就更需要学生去深入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好名著的思想精髓,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写阅读心得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三、立足课本,阅读名著

随着新课标的改版,名著的选择越来越具代表性,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的局限性,再加上农村的孩子的阅读量大多仅限于教材上的选取,所以,教师就更应该立足课本,通过教材上的名著选集,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合理的利用教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例如,通过《荒岛余生》的学习引入《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推荐《水浒传》原著,教师可选择性的选取其中的经典故事来讲解。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村学生的学习面,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指导阅读名著的方法

培根在《论求知》中提到,有的书只需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知其中梗概,而有的书则要精读反复的读。阅读名著的方法可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所谓略读,就是简要的浏览式的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中心来了解文章大意。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摘抄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但是精读和略读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并不是独立开来的阅读方法。

例如,《骆驼祥子》这本书,常常是先浏览故事情节,通过初步了解祥子拉车的故事情节,再通过感知去发现其中的精髓内容,最后在选择精读的内容,反复推敲,比如当读到某些语言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味,深入体会,如果读到有关祥子失败后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挣钱买新车时,这股冲劲和坚韧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时,就把它摘抄下来背诵,感悟。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工作,正确指引学生阅读更多更好的文章。

五、按时按量的阅读计划

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些严格规定,来约束帮助他们阅读名著。名著阅读贵在坚持,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坚持,阅读时间上的保障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时间的安排上,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进行开设定量的阅读课,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注重阅读质量。有的学生只喜欢阅读故事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成任务,而这些远远不够,更达不到阅读的效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里的主要人物性格、学会欣赏、品味、评析等,将人物作为阅读的突破口,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梳理故事情节以及作品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重视阅读交流。 语文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因此,名著阅读的能力和交流有着重要的联系。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名著,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阅读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展示阅读成果、感受交流的平台。比如,每个月安排一次交流性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讲述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想。教师可提出推荐环节,让学生为身边的同学推荐自己认为有趣的名著书籍,相互去学习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推荐书籍的方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充分调动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尊重农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多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农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名著伴随学生成长,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让农村学生接触并领会到名著中的思想光芒,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认识这个大千世界。农村学生的名著阅读引导工作势在必行,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好习惯,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益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替代不了的。纵观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没有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缺少有效的阅读激励措施等等,在这样问题种种的状况下他们的课外阅读是达不到效果的。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格外重要。

一、有效指导之一: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很强的时期,这个时候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最佳的起步时机。这个时候的他们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喜欢阅读一些征服大自然或者人物传记类的故事。但是现在的学生深受电子产品的毒害,他们的课外时间几乎都用来看电视剧、动画片、玩游戏。他们可谓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被老师或者家长逼着留一点时间来阅读作品,也没有受到正确的指导。再者,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也是良莠不齐。学生非常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被《犬夜叉》《猫和老师》这样的漫画书侵占了。

但是毕竟这个时候的中年级阶段的学生的看法和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这时候就要求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里,老师的话是很有说服力的,作为老师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挑选合适他们的且富有趣味的课外读物,从而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以及提高阅读的兴趣。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我会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就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推荐的宗旨是,既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也不脱离教材。

二、有效指导之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阅读习惯需细水长流积累。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给积极的、自主的勤于阅读的小学生以助力,他们的语文素养以及写作水平也将得到很大限度的提高。然而,很多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是很会在阅读的时候做批注,然后摘抄优美的句子而能自觉地上网去查阅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获得成效。

在诵读经典诗文和阅读名著及一些散文集的时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就是让学生把每周诵读的经典诗好笔记和注释,然后在每周一交流,交流彼此不懂的地方,看看同学中有没有知道的,若是不知道老师应加以指引;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和散文集的时候把学生自认为优美的语句划出来,摘抄下来,在每周的交流会上让学生分类整理。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总之,教师要善于汲取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地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改革精神,结合当地学生的现状,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基一条顺畅的道路,切实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与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地遨游在语文海洋中。

参考文献:

[1]佟艳静.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学周刊,2011(8).

上一篇:国庆节文字摘抄范文 下一篇:优美散文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