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2:39:07

油画教育论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油画教育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所表现出的弊端

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体系当中,人物、石膏像和静物都是油画教学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在平时的课程设置当中,主要注重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来看,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我们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教学模式,不应把写生与创作相对立,应该既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能兼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油画教学当中通常把课程作品分为习作和学生创作两个方面,在写生课当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现技法,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好的创作。这样,也只有在创作课上才有创作材料和创作思维的表现,由于平时忽视创作思维的开发和创作材料的积累,对以后的油画创作有很大的阻碍,只有在油画教学中加强对创作课题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的习作当中强化表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从单一的教学目标当中脱离出来,创造一个好的习作艺术氛围,才能使我国的油画教学与时代文化相接轨。

(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油画的教学过程.在当前的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手法单一,在新的形势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在国外的油画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得比较高,从事艺术创作和技术专业方面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高学历反映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的业务素质。反观之我国油画教师队伍当中的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就比较少。二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教授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从而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三是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忽视对油画教学的宏观的调控,仅满足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中,单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2对师范油画教学方面的几点探讨

(1)创设合理的油画教学课程

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有着特殊性,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油画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而当下的师范美术油画教学没能顾及这一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设置教学课程是油画教学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目前,在对课程的设置当中不仅考虑油画教学的特殊性,更应该对课程内容制定和选择要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当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谨慎地确定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地进行安排。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达到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加强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队伍的建设

考虑到油画教学所培养的油画专业方面的学生不仅是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更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油画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油画专业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要拥有西方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借用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以此来提高自我的油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在油画创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精神价值取向都与油画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其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要想成材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一些中外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关于油画的座谈会,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加强对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使之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以此来培养每个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油画学习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3结语

历经百年历史发展的中国的油画教育在先辈们的传承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油画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新形势下全球化的冲击挑战下,应建立新的中国油画教育价值观,把文化背景不同的艺术进行融合与贯通,正确对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各种油画美术教育的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尊重油画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学规律,突破中国油画教育的现状,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努力把中国油画教育与现代化的世界油画教育相接轨,更好地把中国油画教育进行创新和发展,更好的推进中国美术油画教育发展的大飞跃。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绘画作品的美感除了表现在形成画面的光色关系、空间关系、构图倾向等外在形式,关键在于这些外在形式所构成的画面气“势”,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艺术作品首先得需要营造出可观之“势”,方可吸引读者近观其“质”。势乃绘画领域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包括体势、气势。体势主要指艺术作品的结构、画面构成。临摹学习只有在洞见临本的结构特点、构成态势之后,才能剥茧抽丝获得精华要义。对于临摹而言,学习作品的体势即画面的构成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如何把握作品呈现的“气势”。张伯伟教授在《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格论》中说:“势,就其来源而言,是与作者活生生的生命力,也就是‘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气势’连称。在作品中,由作者之生命力所驱遣全篇的‘气’就是‘势’。”艺术作品所显现的气势除了与表现对象之气势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艺术家本人对生活、对环境的理解,它融入了艺术家的学养、技法以及人生百态的情感,不同的艺术家笔下呈现不同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气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画面的气势表现出来。气势并不具体实在,表现出抽象性,故临摹绘画作品的气势难度巨大。所以,临摹艺术作品首先要分析艺术作品的体势和气势,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关注艺术家本人的艺术特点、情趣爱好、学养修为等构成作品的要素,进而获得把握艺术作品“势”的关键,取得再现临摹作品的精华。

二、察其色

色彩是油画形式语言中能够直接表达对象和作者情感的形式要素之一。色彩本身并不具备表现力,只有当它被艺术家的画笔组织起来才能显现它本身的魅力。亨利•马蒂斯说:“大量的色彩本身是不会有表现力的,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它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临摹前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用色特点,才能合理地表现艺术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由于色彩组合的个性化特征,致使不同艺术家笔下的画面所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色彩绚烂多姿。高更创作于1897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其色彩则借助象征的手法,将观众带向原始土著人的生活,画面以神秘的黄蓝对比,平面化的装饰色彩语言,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意境。与高更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梵高,他将色彩的情感表达用到极致。梵高笔下的色彩语言是从艺术家内心流淌出来的,所有的形式、韵律、节奏、色彩等形式语言浇铸着艺术家内心的渴望,充满着激越、紧张和波澜壮阔的激情。色彩具有再现性、表现性、装饰性、象征性和音乐性等特点,一张艺术作品虽不能囊括所有的色彩特点,但总是倾向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研究临摹作品的色彩特点,体会临本用色特征,是追随创作者艺术脚步的捷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画面色彩特点是把握临摹色彩学习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临本色彩语言特点才能重现作品色彩的魅力,同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摹学习的目的。

三、辨其言

油画语言是艺术家说话的工具,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点、线、面的不同组合,厚薄肌理处理,色彩形式,笔触特点,形状与空间等内容。音乐以旋律、节拍诉说着音乐家的情感世界;舞蹈家以自身的身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绘画艺术则以线条、色彩、笔触、肌理、形状等艺术语言建构艺术形象。丁亚平说“:正是语言赋予艺术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语言把艺术带入流动和开放状态,正是语言给艺术作品以丰厚蕴藉、幻化无穷的诗性与品质和富于生命自身的神韵与美感。”语言因艺术家的个性和修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幻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反映不同的情感诉求。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以柔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几乎不显露笔触的艺术手段,谱写了艺术家对人生、宗教和生活的理解。莫奈用近乎写意的笔触,跃动的色彩抓住了“日出”瞬间“印象”。语言既反映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又体现艺术家的性格特点,既折射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又表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取其法

技法问题是艺术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技法通常可以通过时间的堆积不断积累。油画技法表现因艺术家性格、学养、价值观、艺术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技法特点。油画技法表现犹如烹饪做菜,煎、炸、烩、焖、炒、焗、煮等手法不一,厨师会根据食材的材料特点以及对材料的理解,采用不同烹饪方法。油画表现也一样,技法多样,艺术家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油画技法涉及材料技法、色彩表现、厚薄、干湿、直接画法、罩染等等,艺术家在表现中或选用一种技法贯穿其中,或选择多种技法交替使用,因此在临摹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作品特点,了解艺术作品的技法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法表现才能充分地表现出临摹范本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技法学习虽然只是油画学习的基础,但对于把握油画的本体语言十分关键。技法的学习对于临本的选择非常重要。有的作品技法可学,作画步骤和处理手法可见,而有的作品却很难把控,以梵高作品为例。梵高的油画是充满感情的,一笔一划处处体现他个人的内心情绪,用笔和造型独特,但实际我们在学习中会发现,我们很难领会梵高作品的精神实质,即便我们可以临摹出梵高作品其形,但根本无法临摹其神,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情绪。由于情感具有形而上的抽象特点,使得在临摹学习中很难获得创作者本人的情感体验。再以印象派作品为例,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画作来临摹学习,我们很难认识到莫奈笔下色彩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肉眼很难捕捉到莫奈笔下的丰富色彩,而如果我们先研究印象派开创人物马奈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理解印象派作品越来越容易,因为马奈作品相对莫奈的画作来说,易读易懂,操作性很强,而且关键是后来的其他印象派大师都是马奈的徒子徒孙,他们的画风多少都受到马奈的影响。因此,技法学了技法语言学习重要,临本的选择对于技法的学习也十分重要。

五、用其质

前面我们谈到临摹需要取其法,但技法并不是临摹的最终目的。技法学习是临摹学习的基础,是最表面的内容之一。临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要义和精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本质。明代唐志契撰写的《绘事微言》中说,临摹:遂为画家捷径,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苦瓜和尚也说: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唐志契和苦瓜和尚都强调临摹学习要师古人之心,实则强调要领悟作品的精神实质,别被表面的技法语言所干扰。临摹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将他人的技术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衍生出既不同于临摹作者作品特点,又具学习者本人艺术个性的作品。正如陈洪绶在儿时学习绘画一样,将临本化为己用。据史料记载:“章侯(陈洪绶)儿时学画,便不规矩形似,渡江拓得杭州府学李尤眠七十二贤时刻,闭户摹十日,尽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矣!则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则更喜。盖数摹而变其法,易圆以方,易整修散,人勿得辨也。”陈洪绶的这段临摹经历除了告诉后人临摹学习要熟练临本,反复琢磨,更要不落窠臼,勇于创新,即艺术大家李可染先生所说的对待古人,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为了学习,打出来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六、结束语

临摹不是艺术的最终目的,临摹只是学习的手段。柏拉图曾经较为极端地说:模仿是坏的,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所以一切艺术都是坏的。这种具有讽刺性的话语一方面表明柏拉图对模仿的不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学习的警醒,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而要独立创造属于个人独特面貌的作品。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全体大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 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国高等学 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 健康高雅的 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 园文化特质。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

本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我和祖国”为主题。各项活动的内容应围绕主题,热情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和历史使命感,展示大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艺术展演活动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创新性,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

三、活动项目和形式

艺术展演活动的项目分为艺术表演、艺术作品、高 长书画摄影作品和高 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四类:

艺术表演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

艺术作品类包括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工艺设计、雕塑(陶艺)、dv作品;

高 长书画摄影作品包括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作品;

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另文通知。

四、参加对象和分组

(一)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的参 对象为全日制高 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在读 究生。参 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普通高 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乙组为艺术院 、师范院 艺术专业、普通高 艺术专业的学生。

(二)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的参加对象为各高校党政校级领导干部。

(三)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的参加对象为全国普通高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有关教研和科研单位的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五、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的要求

(一)艺术表演类

1.声乐

大合唱:含指挥、伴奏不超过42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小合唱(或表演唱):含伴奏不超过1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重唱:含伴奏不超过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独唱:可有伴奏1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

2.器乐(包括管弦乐、管乐、弦乐、民乐等)

合奏:含指挥不超过65人,时间不超过8分钟;小合奏:含指挥不超过11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重奏:不超过4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独奏: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舞蹈

群舞:不超过36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三人舞、双人舞、独舞:时间不超过5分钟。

4.戏剧

短剧、歌舞剧、小品等均不超过8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二)艺术作品类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均不超过对开。

2.书法、篆刻: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

3.摄影:独照、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均可,尺寸均为14吋。

4.工艺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尺寸不超过对开,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5.雕塑、陶艺: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6.dv作品:播放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六、报送节目和作品的要求

1.艺术表演类每个节目的演出者必须是同一学 学生,同一学 乙组(专业组)学生不得参 甲组(普通组)演出。

2.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由各省(区、市)在评选基础上报送组委会。高 在20所以下的省(区、市),报送艺术表演节目10个,艺术作品12幅(件);高 在20—35所的省(区、市),报送艺术表演节目15个,艺术作品20幅(件);高 在35所以上的省(区、市),报送艺术表演节目20个,艺术作品30幅(件)。

3.报送的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中,甲组(普通组)不少于80%,乙组(专业组)不超过20%。

4.报送的节目中,独唱、独奏和独舞节目不超过10%,甲组(普通组)必须有一个大合唱节目,其他节目形式不限。

5.艺术表演节目用dvd光盘上报,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不同项目的节目须按项目分别制作光盘。在光盘的外包装上需注明演出单位、所在组别、节目名称和形式。光盘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在地区和学 的名称。

6.艺术作品不要装裱。艺术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 、联系电话、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横×竖×深)、创作时间;请写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

7.艺术作品原则上不退还作者。我部对获奖节目和作品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包括出版光盘、编辑画册或用于展览、宣 等),不支付作者稿酬,参 单位和作者享有署名权。

七、 长书画摄影作品的要求

书法、篆刻作品的尺寸均不超过四尺宣纸,摄影作品包括独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 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吋。凡经过暗房特技处理、电脑制作,改变原像面貌的作品,请在作品背面注明。作品的名称以及创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请在作品背面注明,创作说明可附另纸。

作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送,各地 长书画摄影作品报送总数不限,每人报送作品数量不超过2幅(组)。

作品不要装裱(糊)和卷寄。其他要求同上“六、报送节目和作品的要求”中的第7条。

八、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7月)为各高校开展活动阶段。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制订本地区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广泛宣 发动,层层落实。

各高 以院、系为单位,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 的学生艺术活动,并组织艺术讲座、观看文艺演出、参 音乐会以及请专业演出团体到学 演出等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参 一项艺术活动。各高 在院、系开展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学 艺术节,并评选学 优秀节目和作品,于2010年8月上报给本省(区、市)展演活动组委会。

第二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为各省(区、市)组织集中展演活动阶段。

各省(区、市)在各 推荐优秀节目和作品的基础上,举办艺术节目会演、优秀作品展览、论文交流 讨等活动,评选各省(区、市)优秀节目、作品和论文。

2010年11月10日之前,各省(区、市)向本届展演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报送艺术表演节目(dvd光盘)、艺术作品、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和艺术教育论文。具体报送办法另文通知。

第三阶段(2010年11月至2010年2月)为全国评选和现场集中展演阶段。

2010年11月中旬,组委会组织艺术表演节目(录像)评选,评出二、三等奖以及参加全国现场集中展演的入围节目。

2010年11月下旬,组委会组织对艺术作品、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和艺术教育论文的评选。12月中旬,分别编印艺术作品集和论文集。

2010年2月举行现场集中展演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有:举行艺术表演类节目现场集中展演,录像评选的入围节目进行现场演出,评出艺术表演节目一等奖;举办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作品展览(含全国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举办全国第二届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举行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颁奖仪式。

九、奖项及评奖要求

(一)本届艺术展演活动设立以下奖项

1.优秀组织奖: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优秀组织奖和学 优秀组织奖。

2.精神风貌奖:奖励在集中展演期间表现优秀的学 。

3.艺术表演奖: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

4.艺术作品奖: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

5.优秀创作奖:在本届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的原创节目中评选。

6.指导教师奖:艺术表演节目一、二、三等奖和艺术作品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

7. 长风采奖:高 长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优秀作品的作者。

8.优秀论文奖:设高等学 艺术教育论文一、二、三等奖。

(二)优秀组织奖评选要求

学 优秀组织奖的报送评选,由各省(区、市)推荐,本届展演活动组委会认定。每省(区、市)推荐的数量为本地区高 总数(包括艺术专业院 )的20%左右。申报学 优秀组织奖的学 ,要求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扎实,学生参与面广,活动效果突出,并有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等书面(音像)材料。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优秀组织奖由本届展演活动组委会 据各省(区、市)艺术展演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评选。要求指导思想正确、组织领导健全、活动经费落实、高 发动面广、活动成效显著,并有活动实施方案、简报、总结等书面(音像)材料。

十、组织领导

教育部成立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由部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展演活动组委会,各高校成立展演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本地、本校艺术展演活动。

十一、经费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 游戏,让小班幼儿爱上画画 如何让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爱上画画 让孩子爱上画画的家庭课程四:色彩 让宝宝爱上画画的家庭课程一:写生 如何让小班幼儿爱画画 让孩子爱上画画的家庭课程五:综合材料绘画 让孩子爱上画画的家庭课程二:记忆画 让孩子爱上画画的家庭训练三:想象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画画 让中小班幼儿爱上说话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画画 如何让孩子爱上“画画”? 在衣服上画画 灯在天上画画 在不同材质上画画 在城墙上画画 让小班孩子爱上喝水 研小班幼儿绘本阅读指导方法,让孩子爱上阅读 妮妮喜欢上画画了 海滩上画画、捉迷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让小班幼儿爱上画画 让小班幼儿爱上画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纲要》中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新《纲要》把情感、体验、自主表现放在了美术活动的中心地位上,明确指出要引导孩子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美,喜欢参加并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孩子的教育,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才是教育的目的。针对这些现象,如何让每一个小班的幼儿都爱上画画,我做了一些探讨:

一、注重绘画内容选择的适宜性

在以往的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多从老师的角度上来选择,没有考虑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多数教师会尽量避开撇开自己的缺陷,使绘画内容受到限制。

1、根据小班幼儿的处于涂鸦期绘画特点,结合小班幼儿绘画经验较缺乏特点进行选择内容:从易到难,从点、线、圆练习到图形再过渡到实物练习。对刚入小班幼儿,第一阶段,重点以随意涂画“乱涂乱画”为主,我不要求他画出来什么,只要他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鸦就可以了,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感受,自由发挥,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重在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我选择了这些绘画内容:如:“笔宝宝跳舞”、“ 五彩面条” “小鱼的家”“小树林”等,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彩笔,让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喜欢的彩笔进行大胆愉快地涂鸦。除了上述随意涂画形式外,还可以提供水粉颜料按排手、脚印画、手指点画等玩色活动或涂色活动;第二阶段以短直线为主,并结合涂色。如:“给小兔造个家”“可爱的小剌猬”“美丽的太阳姐姐”“爸爸的短发”“我给狮子穿新衣” “可爱的小雨点”等;第三阶段(螺旋线为主并结合涂色)如:“蜗牛一家”“美丽的小花”“美丽的烟花”等;第四阶段(圆形为主并结合涂色)如“气球宝宝变变变”“五彩的泡泡娃娃”“珠珠糖”“糖葫芦”等。

2、还要注意选择生活化的、幼儿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绘画内容。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幼儿的思维大部分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接触的人、物、事,才能被他们理解、表现,从中挖掘出幼儿绘画艺术潜能。选择幼儿生活中最熟悉、最喜欢的内容,才能使幼儿快乐地动起来,投入到幼儿绘画活动中。

二、注重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1、绘画工具由单一变为多样性。

小班幼儿受年龄之限制,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单调重复同一工具兴趣不能持久,同一类型的画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而多样化的工具、材料往能产生一种新的刺激,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使其进行美术活动。幼儿运用工具的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绘画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我在教幼儿绘画过程中,主张运用多种绘画工具作画,使之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把它们的优点显现出来。

2、教学形式组织由单一变为多样性

对于小班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只用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除了油画棒画外,还可采用棉签画、吹画、手指点画、纸团印画、油水分离画等多种不同形式。不同的绘画形式,不仅因其形式的新颖,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又让幼儿学习了多种不同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除了上述的多种形式外,也可多种形式相互结合。让幼儿在一张画面中尝试用几种作画形式,如果幼儿不能掌握,教师也可帮助完成。如在“美丽的烟花”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在画面中用油画棒画满了多彩多姿的烟花后,教师可帮助用水粉色涂上背景色,产生油水分离的效果,使画面更加完美,幼儿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这种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绘画场地可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进行。如在《柳树姑娘》活动,我充分利用本园的有利条件(沙池边种了一棵柳树),由此,我为幼儿提供大小不一的树枝、小竹棒、小木棒等当成画笔的材料,带幼儿观察柳树后,柳树似人化成柳树姑娘,引导大胆地到沙池进行作画,幼儿特别兴奋,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三、注重评价的恰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容易出现注重绘画结果,轻视绘画过程。多数老师会从形象上来看待幼儿的作品,较少从儿童的角度上来理解幼儿的内心表达,把画得“像不像”作为终极目标和评论标准。当幼儿画得不形象,老师会有意识想硬让幼儿画得形象些,有时会把自认为幼儿画得不好的画拿掉让幼儿换上一张重画,或给予幼儿一个不满意的表情,或直接说:怎么画得这样??这些做法都是在形象上做表面文章,不能运用在情感表达心智,久而久之后,会让幼儿失去自信心及绘画的兴趣。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我们不仅主张画形象,更要画想象,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儿童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你说说你画得是什么?讲得是一个什么故事?”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如:在一次《神奇的七彩树》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水粉颜料,让幼儿为神奇的七彩树点画叶子,宇恒小朋友的兴趣则不在点树叶上,而是在画纸上画个“田”字形,在田字形上涂上各种颜色,并在田字形外画上一些我们看上去是不成形的图形,有大的,有小的……,我看到他画得很投入,由此,我没去打扰他。这幅画要是从成人的眼光去欣赏,会觉得很乱,但在他的眼里是:中间的田字形是窗户,田字形外的是窗外的树,小点点是树叶,因为括大风了,小树叶被大风吹得到处乱跑……多好的意境啊,表现得淋漓尽致。

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孕育着人类智慧的种子,适当的温度、水分和阳光,就显示其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进行恰当地引导,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自由、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绘画能力被大大理解、肯定、重视,让孩子充满信心地表达自己所见到的感性,让画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制订[2]《浅谈小班绘画教学形式、方法和内容的优化整合》

刘继会[3]《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油画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油画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经过数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和创新,至于今天,中国油画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就,社会中学习油画的群体不计其数,教学机构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然而,在这些教学机构尤其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油画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绊脚石,只有把这些问题消灭掉,中国油画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油画方面的专业人才才会大量涌现。

1 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现代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科目,而把眼光放到了艺术类的专业,人们发现,通过其他途径一样能获得成功,这些人当中,就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学习油画,这也就是现今社会学习油画的群体日益壮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考的改革。高考改革以后,更多学生不仅仅只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完全可以凭借一技之长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其中就包括喜欢学习油画的学生。高考的改革,为更多的学子开启了通往成功的大门,也同样为油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再次是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有更多的资本去实现更进一步的人生追求,一部分家庭是投资给自己的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油画来获得立身之道,另一部分家庭是选择学习油画来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最后就是培训机构的大量出现。有很多人对油画感兴趣,但苦于没有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选择放弃或者敬而远之,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油画教学机构就恰恰为这些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油画。

2 高等院校在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紧缺,教师队伍尚需壮大

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来说尚且短暂,因此即便油画取得骄人的成就,也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是毫无瑕疵的,在一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稚嫩的。高校不乏一些年轻教师,他们有先进的理念,有专业的知识,但毕竟资历尚浅,在油画方面没有过深的研究,导致一些观念或者论点偏于肤浅;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但又因观念传统保守,无法与现代化的教学实现契合。种种原因致使高等院校的油画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急需充实。

2.2 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油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只有一些基础课程,其他跟油画相关的课程根本不在学生学习范围之内;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书本上的知识还是照搬套用过去一些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学理论,当今更新的知识和理论,书本上并没有涉及;教学方法保守,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而真正实践的机会很少,导致不少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的绘画技巧没有掌握到位。

2.3 在学生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在被高等院校录取之前,因为没有对油画的系统学习,学生之间的水平是有差异的,甚至有学生对油画根本就不了解,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参加了“高考速成班”,会一些技巧,真正融会贯通的人寥寥无几;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过度花费精力在油画专业上而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这也是不可取的。

2.4 高校的测评评价机制不成熟

对于学生的测评,以成绩为重,且一学年的测评是有限的,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而丢失兴趣,舍本逐末,并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对于教师的评价,只以其教学成绩为主,而忽略了教师所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成绩一叶障目,教师的积极性被挫伤,更无心拿出最佳状态去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

3 高等院校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招聘大量优秀专业教师

一个办学机构的师资力量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作用。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招聘大量优秀的油画专业教师,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认知,培养教师肯于奉献的思想觉悟。为年轻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油画的机会,使其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供机会多接触一下油画方面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两相结合,一定会使教学情况有所改善。

3.2 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的合理均衡,不仅要有油画技巧这样的油画专业基础课、理论课,还要有跟油画相关的一些课程,比如影像、光学之类的可以对学好油画起辅助作用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要适时调整,坚决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代之以师生共同为主体,一起交流在学习油画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增加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油画教材也要即时更新,既要收录前辈们的心血以汲取营养,又要囊括当下的一些先进理念,古今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实质性的东西。

3.3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整体能力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知识水平不一、片面追求油画的现象,首先要纠正学生的思想错误,让他们摆正态度,既然选择了学习油画,那就专心地去深入研究,油画不是拼学分的手段,而是需要付诸努力的追求;开设油画专业之外的文化课,并要加强从学校、教师到学生自上而下的对文化课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油画;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他人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切忌闭门造车,在更大的舞台上,学生们才会有更大的成绩。

3.4 建立健全成熟全面的测评评价机制

高校不能仅仅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一个阶段或者一部分的成绩,而是要关注教师以及学生的长期成长与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成熟而全面的测评评价机制。不能只以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去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其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等多方面去考评,也不能只以学生某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断定其好坏,要看到他们平时所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在特定时间内他们的进步所在,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我国各高等院校开设的油画专业,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着不错的发展条件,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实质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才能更好地转变,才能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红学.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 2007.

[2] 刘春.油画资源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我国的室内设计与西方相比较,并不是存在创意水平上的高低,更主要是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不同。不论中西方,其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都是在各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各不相同,这期间也不排除异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但丝毫不会影响本民族文化特征中的鲜明个性与面貌。

一、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性

谈到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首先必须分析中西艺术的各自特点。艺术作为一种人性的表现方式 ,主要是指人们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行为。中西艺术的差异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人们的意识差异导致了艺术的差异。

古希腊时代,是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儒家思想产生并盛行的时期。 这也是比较中西文化一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起点。谈到艺术,必然要谈到文化。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文明,是属于人性的东西。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在一些行为举止上面往往都表现得十分直接,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直接、张扬,这是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差异。西方艺术偏重直接去赞美客观事物,他们更关心美的存在形式,偏重表现认识客体,而不在于表现认识的主体--人的情感因素。在当时西方的大部分建筑、雕塑、油画等等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很相似地找到艺术家们所喜欢的一个认识客体--人体(人体艺术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至今还是很难被国人接受)。而中国艺术则讲究一种意境美,它是朦胧的抒情的, 往往更多的是在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本身,客观事物仅仅是表达的载体,比如诗歌,文字和语言都是载体,而艺术家融入了个人的感情,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差异,衡量的标准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中西方艺术特点是由各自文化所约定的,中国艺术家含蓄的特征,西方艺术家直接的表现,都各自产生了不同的艺术美。虽然各国的艺术审美文化不尽相同,都有其个性的一面,但是,他们又都同属于人类社会艺术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同中求异"的现状和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中西方艺术差异性对中西室内设计的影响

1、西方室内设计的特点

英国室内装潢杂志的专家认为:"90年代以来,居室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增加空间感。空间是居室的最大财富,室内装潢与设计就是要尽量增加空间容量,居室不仅仅是为了看而设计,更重要的还应该实用,换句话说,就是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便当。因此人们不再玩技巧,而是设法让居室变得更加休闲、宽敞与舒适, 更为理性实用。眼下,现代居室装饰也崇尚返璞归真,体现出人与物的本来面貌,并显示人们居住环境的特点,这就使设计与工艺手法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现在人们之所以崇尚自然,是因为在都市中工作生活节奏快,人们精神紧张,而终日身居钢筋水泥"森林"中,更有压迫感。加之环境污染,人们渴望宁静,向往自然,求得身心得到放松。

2、我国室内设计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通常还表现为室内对称的空间形式,在多数的宫殿和厅堂中,梁架、斗拱等都是以其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成为室内设计表现的一种艺术形象。从装饰上说,大量建筑室内天花藻井、家具、陈设等上面的图案,无不含蓄的表达出喜庆祥和、光耀门楣、长寿多福、家和兴旺之类的期望与祝愿。从空间布局上说,室内除了固定的隔断外,还有移动的屏风、半敞开的罩、博古架等与家具相结合,这些半开半闭的通透的隔断造成含蓄内敛的气氛,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藏"的精神,都体现在这亦隐亦现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楼宇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在室内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比如:新古典主义、新地方主义、新少数民族风格、中国现代主义、后现代风格,这些流派的出现使我国的室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目前我国建筑室内设计方案中,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简洁、明快、洗练的设计风格,同时采用了色彩、质感、光影与形体特征的多种手法,其中也包括了把现代高新科技的装饰材料用于室内装饰装修上,由于在设计时充考虑到了本国国情、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因而设计出来的风格又带有中国设计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三、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室内环境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室内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室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室内设计的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室内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3、中西设计理念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使得设计风格多样化,不单单是形式、符号的结合,而要了解中西方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使之相互融合。西方设计界甚至认为"没有中国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了解,不仅只限于形式、造型,更重要的是对古代文化艺术中传统的美学思想、民族文化气质和哲学内涵的理解与继承。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民族情、国际观、时代感的发展理念仍然是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现代艺术设计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面对变化万千的现实社会,每一位艺术设计工作者应当扪心自问,我们哪一天离开过传统?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应更加珍惜传统,传统造就了今天,今天则是未来的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土壤和汲之不竭的源泉,关键是我们如何正视传统,发展今天并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房萍:-89-91.浅析中西建筑教育的差异性中国科学教育论文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18

[2]刘天华.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艺术比较/中西艺术比较丛书》[m]. 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李志雄.中西艺术比较 [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社会文化价值 审美能力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或者专业,它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层次和细节。从城市楼房的建筑结构设计,小区的绿地人工湖规划,到每一个居民房的室内设计。从人们穿的服装,读的书本页面设计到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水杯无一不是美术的体现。美术教育相比于美术来说,更多了一层教育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具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品位

一切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社会进入一种更加现实的速食化社会,对于效率的苛求和经济利益的追逐使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压抑,物欲被激发,精神生活出现通俗化和现实化的状态。而美术教育是以一种教育的方法在利用科学教育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又让人们免于极端物质的流弊。美术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品位,丰富人性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可以通过特有的符号语言来表达人们心中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情感。美术创作过程中需要情感的迸发和冲击,这要求创作者有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美术教育可以使人感情发达,情感更加细腻,对于美的事物更加敏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这种情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更有利于其他教育活动的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们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责任感。提升审美能力和水平,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中国进入知识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是当下时代最需要的心理品质。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在于人可以从本心意愿出发创造性的活动,而动物则按照生物种属本能模式活动。美术教育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比其他学科和专业显得更加有效。从美术本身的特性来说,创造是美术的灵魂,美术教育的本质从某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从特性上来说是自由的,无拘束的。相比于社会生活中的条条框框,美术更少收到现实中的制约。因此在美术创作中人们更多的享受到自由,很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问题,在美术的世界中都可以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相对自由的思想可以激发人们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美术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调动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有利于创作者创作性的完整发挥。从思想的创作到现实作品的完成,需要创新思维和具体技术的配合。因此美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社会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三、美术教育具有心理教育的作用

美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目的除了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美术教育使内心达到审美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英国心理学家宾塞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雕塑,油画,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而中国近代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心理教育作用。例如长城的蜿蜒逶迤,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曾经构思画家墙上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等,古今中外这些艺术作品都证明,美术教育对于人们心理教育的作用。美术教育锻炼人们拥有一颗充满情感的心脏,对于这个世界的事物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抓住美好的瞬间。这些情感的训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拥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审美情感的培养可以防止产生孤独心理和封闭心理。美术教育对于心理教育的作用是其社会价值的另一体现。

中国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精神文化水平发展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美术教育则重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和品位。如何实现美术教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这是一个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在此笔者也提出简单的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学校是美术教育开展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美术专业,在课程设置,美术知识授课,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努力是提高社会美术教育水平的关键。

其次,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的配合。无论是各地区的美术馆还是群文活动艺术中心都应该注重互相的配合,对美术教育活动的举办要有创新性。

最后,全民美术意识的培养。这是美术教育全民化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各部门和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努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锻炼人们的感知能力,丰富人们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操,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美术教育的社会价值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是一种无国界的文化,世界各地都有自己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和风格的存在,美术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热情投入到美术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邱正伦.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视觉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2]廖玲.论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生于1904年的赫保真先生,是早期青岛水墨的开拓者,也是青岛美术发展史最完整的见证者,他自1924年就跻身于青岛画坛,1949年前四次举办个人画展,是当时传统画坛的代表人物。1959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的“意笔重彩”《满堂红》和《十里荷香》,再次名震画坛,并赢得了“赫牡丹”的美誉。

1987年辞世前,赫保真在青岛十余间学校担任过教职,尤其在青岛教育进修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校工作期间,他绘制的《牡丹三十品画谱》、《百花白描写生画谱》、《牡丹芍药画谱》、《保真画石》、《保真菊谱》、《荷谱》、《鸟谱》、《柏谱》、《保真梅石画谱》,曾令大批热爱丹青的艺术青年受益。这批珍贵文献也在本次展览中被集中展出。

前言・审慎的价值

“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工写结合、彩墨结合、主客观结合”是赫保真1979年总结完成的“牡丹画法”。这看似是一个75岁的老人的绘画系统论。其实,这里面隐藏的美术史信息、时代信息和意识形态信息更耐人寻味。

讲画论不忘“辩证法”,与“翻身不忘,革命不忘”是有某些接近性的;而融画史的框架性意义于一斑,与“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也是没有分别的。只是这其中的滋味与细节,远非简简单单穿越几个字符就能体会。

对于自幼就循于宗师和章法的赫保真来说,在艺术路途最畅达的1960年代初也没有忘却对李龙眠和陈老莲的体会。因为他明白,“破”并不是一个传统画家轻而易举的行为。

然而,赫保真身后的时代,却是一路风尘、狂飙激进,流离颠沛、大破大立。

此间,破立的关系与不适应和不对应,赫保真沉浸其中,悲喜其中,也明晰其中――于令人无奈的时代,传统画家留在手里最重要的稻草,正是自保与自持,这也是赫保真的人生选择。

于是,在风云和迁乱之后,赫保真在人生暮年传授出的“艺术心得”,其实是融万物于云端,交感受于自我。这种“境生象外”的宋元精神,不仅是赫保真揣度艺术传统的体会,也是他对现实的体会。

做了一辈子“好好先生”的他,并非没有一腔热血,但无论是讲台前的铮铮之言,还是1950年代早期的“新生”热忱,都不过是几声空枪、一道云烟。风尘过后,只有那些留下的讲义和纸上的图谱才是热的――在创作艰险的年代,写生和示范,无疑也是他寻找自己、抒发自己最好的方式。于是,他执著于此,笑而无言;淡看是非,一去经年。

而今天回头望去,加之于在他身上的价值却也正是在此。

与强调情绪和观念的“造型艺术”相比,传统绘画,首先是一种人生观,这大约也是它的审慎魅力吧。而赫保真,正是这“审慎”的体味者和实践者之一。

赫保真作为青岛美术史最完整的见证者,是几无争议的。

1924年,赫保真应原潍县郭氏小学校长郭业耜的函请来青,出任基督教青年会模范小学音乐及图画教员,掀开了他最早的青岛之旅。

那一年,赫保真20岁,在潍县已经有些小名气了。

赫保真的好友陈立先,曾于1983年在赫保真最后的创作――《拟先祖学斋公行乐图画像》做过一篇题记,文中即称赫保真“未弱冠已誉满全城,与郭兰村、傅柳坪有三才子之称。”

而在此画像的附文草稿中,赫保真道及了自己的家世:“忆我先祖来自西土迤逦岱峄,垦田大玎寿光为家,各食所图,兄弟三人寄艺潍县,学斋幼小叩师鲁班,大木为楹,细木为椽,方圆平直,乘除加减,宫室巨厦、庙堂民居,名工巧匠,咸与为伍……”

不难看出,赫保真乃木工之家出身。而其父赫敬臣做过铜首饰匠,后以摆小摊维生。

赫保真幼年受祖父的影响,常以枯枝木条伏地作画,甚得祖父的喜爱。14岁时,考入潍县继志小学,绘画师从尤擅人物的丁东斋,有了不俗的功底。15岁高小毕业后,即入学生营业部当事务员。17岁时,应郎席珍所聘,任武氏自力小学任音乐图画教员,该校的在读学生中即有后来同样名动山东画坛的黑伯龙。

至1922年,与郭兰村、傅柳坪发起潍县“益社”后,赫保真的绘事才有更大的精进。这一阶段,除了丁东斋,他还受到了花鸟画家刘秩东的指点。从赫保真留存的丁东斋信稿中可以得见,丁东斋对他有过极高的鼓励与赞誉,信中言:“尝谓山水至黄鹤山樵,人物至老莲,花卉至南田,可谓造峰升巅矣。足下兼而有之乃天授之才非人人得而能也”。

而在此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函授学习,也吸引了潍县热爱艺术的年轻人。赫保真等人报名参加了西洋画的技法学习,并开始尝试擦炭像和水彩的创作。

迄今,仍有一幅赫保真18岁时画就的水彩得以保留,赫保真称此作源于记忆,并在画下题目:“白云青天古城下,苦忆儿时卖西瓜;羞向鸳鸯桥头站,泪洒僻巷怕回家。”

而1924年12月,赫保真在青岛海滨存留的一帧写生照片则说明,在寓青前后的一段时期,他还尝试过油画创作。据说,1950年代在青岛一中美术教研室的砖墙上,还挂着他的油画一幅是《崂山潮音瀑》,一幅是《崂山鱼鳞峡》。

除油画之外,赫保真还从事过木刻、泥塑的创作。他还将一套自己用过的木刻刀,送给了后来成为雕塑家的徐立忠,并给少年徐立忠介绍过凯绥・珂勒惠支。

1935年在上海印行的《美术生活》杂志第2期中,还有一幅署名“葆真”的木刻,应该可以证实他当年的创作样貌。而这幅以典当为题材的作品,也甚合于当时木刻着力表现底层现实生活的主流。

只不过,1935年,赫保真人在高密,时任胶济高密铁路子弟小学的音乐图画教员。

其实,自1924年应青年会模范小学之聘后,赫保真只在青岛寓居了两年,后因学校关闭而返回潍县。1928年春节后,他才再度来青,在钟渊纱厂子弟小学任教。在这里,赫保真与厂内护士、同乡丁佩琳相识相恋,并于次年中秋在李村耶稣教堂举办了婚礼。

在钟渊纱厂小学工作期间,赫保真加入了声名甚巨的艺术社团――少海书画社;而其时好友郭兰村与葛焕斗、汤友素等人在河南路14号开办了“乐陶美术馆”,走动与过从自然也少不了;在1929年6月,赫保真还在同乡毛维中的资助下,举办了“六月画展”。这期间,赫保真就住在芝罘路潍县“老客”聚集的义德栈。

携妻奔赴高密后,赫保真迎来了一生中的“甜蜜八年”,月薪由35元增至65元,收入不菲稳定从容。他曾回忆道:“八年之间,卿卿相依,夫唱妇随,生子女五人,郁生,招生,达生,敏生,勇生,极家庭之乐。”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赫保真与同乡丁自新(时任潍县撞钟院小学校长)多有往来,并受其影响读到了一些进步书刊和陶行知的教育论文。

正是“七七事变”使赫保真一家走上了逃亡路,也把他再次送到了青岛。

自1938年应聘会立女中音乐美术教员、入住台西镇汶上路3号后,至1987年7月31日辞世,赫保真开始深深扎根于青岛画坛,尽管游走于多间学校,但再也没有换过职业,再也没搬过家。惟一的例外年份是1944年秋至1945年秋,赫保真曾短暂离开过一年,起因是其供职的青岛市立第一中学阴云激荡,日伪当局以抗日嫌疑抓捕了校长王笑房和训育主任赵常春,赫保真避走祸乱。

赫保真的儿子赫达生就此的说法是――“母亲担心父亲在校的一些言行。”

有关于此,市立中学1942级学生王文彬有过一段可相佐证的忆及,说是初上音乐课时,大家以之为“小四门”而不紧张,赫保真进入班级前,大家还在杂乱地哼唱着流行的电影插曲。赫保真走上讲台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是一个什么时代,大家的日子为什么过得艰难?第二我再问你,有多少人上不起学?你们有幸能上中学该是多么不容易,你们应怎样努力,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你们可知道一个中学生应具有怎样的修养?……”

在部分市立中学学生的回忆中,赫保真在一年一度的中学生音乐会上将亨德尔的宗教名曲《哈利路亚》改编为《我爱中华》;在运动会上指挥师生合唱《战歌》向日本商业学校和中学“示威”,都是堪以乐道的往事。

所有富于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在这一阶段都是矛盾的。

1951年10月,作为青岛私立青年中学的教导主任,赫保真曾就自己的历史问题做过这样的交待:“我在潍县县公署教育科(注:1938年6月至10月,他曾在潍县伪教育科任督学)和青岛市立中学当教员时,对于共产党领导抗日、求民族解放是不相信也不知道的。只看见日日退却,弃国土人民如草芥,觉得国家是没有希望了,竟作了一回留全性命的打算,但为稻粮之谋,不顾国家民族的利益,不分敌友,盲目地往上爬,以致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造成不可饶恕的丑恶罪行。”

这段后来令赫保真痛心疾首的经历,其实是指他应李华萱之邀组织成立中国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和篆刻研究会。尽管这些研究会在办完展览会后就无形消散了,但由于它们所属的青岛文化联盟系日本人国芬友喜所发动,所以具备“大东亚共荣”属性。这也成了赫保真日后难以卸却的历史包袱。

在1938年至1944年间,赫保真逐渐在青岛画坛崛起。1940年春,在中山路74号举办“赫保真近作展”一次;1943年夏,又在该址举办“赫保真花鸟、山水新作展”;1944年中秋,在暂别青岛前,又举行了一次“赫保真新作诗书画扇作品展览”。

后来成为赫保真好友的郭士奇,当时是《青岛新民报》的特约编辑,他在《由青岛艺术界谈到艺术专页》一文中写到:赫先生,是一位很有魄力的国画家,他对人物画有独到的研究,如进一步能以他一支艺术天才的画笔,和同情民众的热诚,画风能“转向民间去”,将现在活的题材、一一描入画面,我想那是更伟大了。

果然,在1946年于迎宾馆举行的“青岛美术展览会”上,赫保真以陈老莲式的金石线条,勾画了一帧《流民图》。这幅作品因为还描绘了几名伤兵,后来被赫保真悄悄销毁了。但这一历史“罪证”,还是被记下了。在多份交待材料中,赫保真都做了详尽的检讨。

其实与所有知识分子一样,赫保真是对新政权有期待的。1950年代初期,他真诚地做着自己改造,企图拉近与现实的距离。但这种热忱,没有得到热烈的回应。

因为赫保真在中学是教授音乐课的,又主持过溪音合唱团、发表过音乐学论文,赫保真最初是以音乐家的身份出现在新文艺阵营中的。1950年8月,青岛市美术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在开过几次筹备会后,才补选他入会。

在与新兴画家的接触中,赫保真逐渐意识到,作为传统画家,因为缺乏以新的美术手段表现新社会的能力,他们是不太受重视的。年画、连环画、油画、水彩水粉,似乎更适应于新形势的“胃口”。

传统画家面临转型,这是包括赫保真在内的诸多同道共同的苦恼。

尽管如此,赫保真还是在1950年很尽力地创作了《子弟兵面前话今昔》,但其手法显然没有绽露出讴歌劳动妇女和子弟兵的美感。

而因为新风尚的引领,很多有艺术追求的青年人也纷纷放弃了对传统绘画的临摹与学习。1955年,热衷新美术的徐立忠拿着梁楷的《李白行吟》问教赫保真,当赫保真张口称赞时,徐立忠说:“(这画)根本不合解剖比例……画面一片空白,无一景物,更谈不上什么透视了,我看不出好在哪里。”赫保真报以微笑,笑而不答。

其实,赫保真也在默默地寻求着改变。1955年夏,在北京工学院读书的赫达生去美术馆参观第二届全国美展,在展场中看到了一幅描述新社会欣欣向荣气象的新人物画――《星期天的早晨》,当看到落款“保真”时,他诧异了,再看简介,确是他的父亲――青岛一中美术教师,赫保真。

顺利跻身全国美展,使得赫保真终于可以吁一口气了。这一阶段,他又集中创作了《白毛女》、《新媳妇》等作品。尽管,在美术界的境遇得以改观,但在1957年召开的青岛市第一届文代会上,作为前辈画家的赫保真还只是被作为候补执行委员忝列于末席。

真正的“身份”变化,发生于1959年。躲过反斗争的赫保真从青岛一中调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执教于美术专科。是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绘制了绢本重彩《十里荷香》和《满堂红》(经青岛刺绣厂复制为刺绣立屏)而名噪一时,并由此得名“赫牡丹”。

1961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组织的南下旅行写生活动,以及1962年在青岛举行的南北画家雅集,使得赫保真的艺术路途如沐春风。造访上海画院时,王个移、谢之光、孙雪泥、唐云、周觫霞诸画家相继迎出,赫保真在日记中写道:“王院长(王个)对余去岁所作满堂红犹再三致意焉。”

而1962年的南北雅集活动,也使得赫保真的视野洞开,对李苦禅、王雪涛等人的技法解析,使得赫保真有了更明确、更深的体会。在南北雅集期间,赫保真作为青岛的传统画家代表,与黄公渚、杜宗甫举行了联合画展,由此而被推置于青岛画坛“三老”。

雅集期间,史论大家俞剑华建议他在发扬宋元花鸟画法上多多着力。赫保真显然很是心动,他花费125元购买了1959年初版、收录有宋至近现代精品绘画一百幅的《上海博物馆藏画》。这125元相当于他一个半月的工资,对于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其奢侈不言而喻。此举动果然激怒妻子丁佩琳,以致夫妻间很长时间相顾无语。

赫保真的冲动与激动也很快散去――开拓和延展花鸟画的道路,在学理上具有意义,在现实中不具有意义,而且几乎是一条死路。

“缺乏生活、画笔枯窘”是赫保真最切实的感受。

赫保真心犹未甘。1965年9月,他和学生参观完胶东下丁家大队后,创作了一组《下丁家媵稿》,在画作的后记中他写道:“回头谈谈国画出新的问题,国画向前也有两座大山,一座是个人框框,一座是习惯势力,怎样搬掉这两座大山,使国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在下丁家找到了答案。”

顺着这个感觉,他又开始了“新山水画”的探索。1966年4月创作的《丹山春晓》应该是其中的代表。

无奈何,风云突变。随着的日见深入,各种造反组织对他的“关照”也日渐升级。历史问题重重的赫保真遭遇“围剿”,他开始自毁作品、藏品和藏书,并于1968、1969两年间,写下了大量的检查认识和心得体会。

这期间,赫保真是否有人生的幻灭之感不得而知。

但领袖崇拜的现实阴影依旧附着在他的身上。1971年,67岁的赫保真递交了退休申请,并于是年7月开始了壮游山河的写生之旅。在年末,他抵达韶山,创作了长卷《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直到1973年受聘山东工艺美术学校时,这种境况似乎悄悄发生了改变。1973年3月,描绘崂山内景的《造巅溯源图》较之“突出政治”的《丹山春晓》,有了相当的内敛。

是年,他还重拾了不被看重的花鸟画,在《见山楼题画稿》中,他写道:“春甫兄以诗索画,赘此有箫韵瓦缶着粪续貂之笔请正。此满堂红画法已十二年不作之矣,兼用宋元明清中外诸法使骨气色彩透视皆得其致,我名之为意笔工彩。应明贤大夫嘱即请教正。保真。癸丑作。”

而1975年创作的《临王石谷山水卷》,更是使他重新回到了“四王”的本位。

此时,外面的仿佛在赫保真心中已经结束。他一面应对着教材匮乏的现实,着手编写了大量基础教学讲义;一边带着学生写生、泥古。《文徵明诗意山水图册》和《李复堂花卉册》成了他上课用的示范教材。

暖阳重现的日子次第展开。1978年初春,老伴丁佩琳故去,赫保真好不心伤,他在怀念亡妻的文字中检讨了自己,他写道:“佩琳慷慨好义、见义勇气、路见不平,往往奋然而动,或竟直前干与(预),刚直不阿之气,我不如也。她尝以为我的懦弱、因循,而斥我为‘麻木不仁’或竟骂我为‘两面派’,今日思之,真金石良言也。”

而事实上,回望赫保真人生道路,不外是一条传统画家清洁自持的人生之路――不喜怒无常,不争逐名利,沟壑山峦尽在心中。

如同他居于地势平坦、四面无山的西镇,却以“见山楼”颜其居。有学生问及原因,他解释,只是因为临街楼座那高高的屋山……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作为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师美术教育,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不断增多,研究内容逐步拓展。笔者分别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99~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筛选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86篇作为取样对象,回顾与反思近十年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近十年高师美术教育研究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

研究者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存在普遍共识,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应有别于专业美术院校,应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如赵诗镜(1999)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规定。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培养目标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定位,有效推动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研究

1.专业课程的设置。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学者们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问题展开论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2]有研究者提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并建议增设设计基础、结构素描、意向素描、电脑设计等课程。有研究者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的课程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3]

2.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而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包含了约2/5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4]有研究者对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类课程、中国与日本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基础课程进行了比较,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高师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学者们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大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普遍的趋势,综合性和人文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艺术教育发展的主题。现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朝更注重人文价值取向转移,从而突出强调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有研究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5]杨钧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综合化、多元化的高师美术教育的研究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不断深入。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研究

有研究者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6]有研究者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7]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要积极与基础教育相接轨,确立新的师资培养规格,在坚定师范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关注。

二、近十年高师美术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一)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学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p#分页标题#e# (二)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的不同,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三、高师美术教育研究展望

(一)高师美术教育价值观的正确定位

时至今日,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向专业美术院校看齐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造成高师办学偏离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尽管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但笔者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正确定位价值观,在坚定师范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在坚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上,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培养模式。

(二)研究对策和建议的有效实施

在研究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改革文章“蜂拥而至”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改革步伐仍十分缓慢。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应还停留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综合结构等理论层面上,而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如何使理论对现实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起到“助燃剂”的作用,这是今后研究应重点开拓的领域。

(三)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衔接

新的课程范式和课程环境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是推行新课程的关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教育教学中较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性质、目标和价值。为此,探讨构建合理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美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对加快教师教育改革步伐和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的不断拓展

纵观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经验总结居主流,在学科视角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这种单一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的广度、深度。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五)高师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文献来源

为了解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现状,笔者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系统的研读分析。研读资料主要来源是1999至2009年出版的艺术类书籍以及公开发表,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方法为:以“主题”为检索项,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获得1999至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经审阅、筛选发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为86篇。本研究将之全部作为取样对象,分析维度主要是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二、文献综述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赵诗镜在《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重新认识》一文中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赵青在《对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并给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2]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这一点研究者存在共识,基本上没有异议。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研究

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研究者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梳理众多文献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论述。

1.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吴世宁在《试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师范性特点》中指出,多年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过多强调专业技能。著名艺术教育家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3]邱长沛在《关于高师美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强调,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一专多能是师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中等学校美术教师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专业设置的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如专业基础课除素描、色彩外,应增设设计基础,素描课除传统素描外,应补充结构素描与意向素描,在工艺设计中开设电脑设计课等等。葛鸿志在文章《对当前师范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在中外美术史和美术概论的基础上,增加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教学。另外,还应开设美学、美术评论及与现代美术教流相适应的电脑美术和电脑设计,根据未来基础教学的特点,可以开设一些手工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目,如泥塑、陶艺、纸工、金属竹木工艺等课。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特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4]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者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2.课程结构中教育类科目所占比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较多文献提及了关于这方面的改革建议。还有专门讨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如何富有成效地开设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文献。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学生学习不到足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毕业以后很难当好教师。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大不相同,它包含了较大比例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约占总课程的2/5左右。为此,在高师课程中必须增加教育类课程,在增加教育实习学时的同时,可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教育见习—了解教师”“教育实习—学做教师”“教育研习—做好教师”不同目标和内容的三个阶段,以切实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4]杨钧同样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中指出,高师美术课程设置重专业轻教育是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问题。并用数据说明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研究者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研究者很多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

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带有普遍性的趋势,艺术领域的改革也积极关注和反映了这一趋势。美术新课程改革反对科目本位主义,关注各课程知识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徐建融在《美术教育展望》一书中指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与之相适应,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5]张志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6]杨钧《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学科综合类的文章出现较少,提倡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之间融合与渗透将成为研究者新的关注点。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研究

岳嵘琪、田卫戈在《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师美术教学体系》中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7]赵胜利在《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8]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一定关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甚关注,教育教学中很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许多“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背景、性质、价值和目标,无法在理念、知识和能力上为将来实施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造成培养的美育人才与基础课程改革对新型师资的需求之间出现不和谐因素。

三、文献研究分析

(一)研究成果重复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二)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尚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很好地适应,乃至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三)研究对策和建议的可行性有待加强

上一篇: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儿心理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