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22:12:12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1篇

文学评论是随着文学作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与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他们都被认为是世界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文学评论只是一些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的主观看法和建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评论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评论方法。进行文学评论的前提是对文学作品进行专业分析,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研究和份就没有资格对其进行评论,当然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其实也是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英美文学评论就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能够通过相关理论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提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为文学创作者的在创作提供借鉴。英美文学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英美文学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英美文学评论主要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加强作品读者对小说、诗歌等的理解,提升读者的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同时为文学创造者以后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文学作品的良性发展。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要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我们必须对要评论的文学作品进行仔细研究。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注重的是人文理念,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侧重点则是科学精神,也就是说东西方在文化精神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不一样的。东方文化在进行文学评论的时候主要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反思,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客观的评论相关事物。中国的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语言文字的“意境”,就如李安导演的动作电影《卧虎藏龙》一样总是给人一种出神入化、极具诗意的感觉。西方文化讲究的则是相对理性和科学性并强调文化形式的故事性,如《荷马史诗》的创造。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与自我、本我的交流和沟通,西方关注的重点则是自身与外部的关系。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两者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它们的出发点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如西方文学评论家们认为《城堡》主要是为了表现人们对于上帝的追寻,具体表现犹太人希望在不安定的漂泊生活中追寻精神寄托,表现人类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以中国来说,大部分相关评论主要是对于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等进行的讨论,较少设计《城堡》的主题探究。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侧重评论与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社会、心理等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研究其中存在的规律。东方文化重点研究的是具体作品的情况和它的艺术方面的问题。我们以《老人与海》为例来进一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美国文学评论认为《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表现出的硬汉品质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个人意愿的扩大化,相关的文学评论没有对作品进行升华。而中国的一些英美文学评论家则认为小说主人公表现出的硬汉品质所反映的其实是美国的广大底层人民对于人性的追求,这种品质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的文学评论中的大多数都只是对作品自身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一般会从文学中对人物的与社会的联系进行细致分析,习惯将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文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进行评论。西方文化评论通常会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去比较不同文化作品之间的差别并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学评论体系。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已经有了一套分析方法多样、分类细致、辩证的文学评论体系。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某种文化的主要载体,人们都是通过语言交流来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常说语言没了文化也就跟在消失了。由此可见语言对于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是同源文化,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基础。英语经历了OldEnglish、MiddleEnglish和ModernEnglish三个重要的阶段。英国的英语作为英语语言的正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是这却使得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在使用语言文字进行文学评论时总是存在顾虑,总是怕对传统英语语言破坏。而美国英语则不同,美式英语虽然与英式英语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美式英语是在英式英语与北美土著语言相融合而形成和发展的,与英式英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美国是一个历史并不太长的新生国家,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充满探索的欲望,自然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也不存在任何的顾虑和担心。

英国的文学评论总是在继承还是发展的问题上纠缠。十七到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无论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创造手法还是荒诞的手法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该时期英国文学评论在继承与改变传统之间所进行的自我争斗。该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正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主人公的性格一样优柔寡断,总是不断对自己发问:生存还是死亡。英国文学评论家们也试图通过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来打破传统,对相关理论进行重新的理解和阐述,但我们依然能够从英国文学评论中看出传统思想的痕迹。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完全不同于英国文学评论,美国文化其实是多种文化的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它没有英国文学评论家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所以美国文学评论能够运用各种理论进行文学作品的评论,同时也容易进行创新。总之,美国文学评论更为自由、开发。英国文学评论强调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表现出来的是传统的人本主义色彩。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英国文学评论中也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做到文学评论的与时俱进。正如上面提到的,美国文学没有英国文学评论界那样的历史负担,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不同文化的养分,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具有了自由、开发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的特点。

四、小结

能够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各种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英国文学评论由于英国自身的历史发展等原因而充满了矛盾和局限性,总是在传统和发展之间进行痛苦的徘徊。美国的文学评论则具有更为自由、开发和创造的特性。我们在进行英美文学的评论时,应吸收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并借鉴英美两国评论界的优势,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辩证的评论。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美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分析

一、英美文学发展史及特点

对于英美文学及其作品来说,它是英美人民通过英语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重要载体之一。英语具有十分强的表达能力,利用英语能够特别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想法和感情。

1.英国文学史特点。在全部英美文学体系中,英国文学源远流长。英国文学的发展进程:盎格鲁-萨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现代主义阶段等,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英国文学前后经历了写实主义,实验主义过后,现在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美国文学史及其特点。美国文学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很大。一开始,美国文学总是效仿英国文学,可是随着美国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产生和提高,在十九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文学正式开始离开英国文学自己成为一个文学分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大国的意识激起了美国在各方面和英国脱离关系(起码是保持独立)的潜在意识,然后在二十世纪的初期,有一大批的文学家和他们的文学作品出现,他们的出现为美国文学的繁盛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也使美国文学开始和英国文学不相上下,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的民族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文学经历了与新旧文学的激烈争斗和实验主义的深刻影响,在目前,美国文学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主义”,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二、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

1.文化差异给予作品价值的影响。文学评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作品文本所包含价值的一种发掘和重现。比如,这部英国的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傲慢”与“偏见”的代表性人物。该如何体会这两位人物形象的价值,不但与评论者发掘小说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及其价值有关,而且也与读者理解这部小说的作品该如何体现女权主义特征有关。尤其是对后者来说,虽然同样身为女性,伊丽莎白和其他三位姐妹间不但具有对立的性情品格,而且还和自己的母亲在选择另一半的标准上产生了水火不容的对立。评论者应该怎样解释这种对立呢?这不仅需要评论者对女权主义的仔细察看,还需要评论者对整部小说故事情节和意蕴的发掘。

2.文化差异给予内容理解的影响。英美文化不同给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最初表现在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上。妇孺皆知,对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上,决定着评论者后面的评论。但是文化的不同又影响着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体会。所以,文化差异给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了。通过在文学评论当中,文化差异给评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上,就是对评论文本内容理解和对传统评论的理解。凡是从事于文学评论研究的人都明白一个这样的评论事实,文学评论都是根据作品文本和传统评论基础上创作的。文学评论具有很高的继承性。所以,文化差异对内容的理解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外研究情况。英美文学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不可小看,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是英美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济济,突然出现了很多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优秀的作品。现在国外对英美文学的研究主要以单个的作家作品研究、评论与理论研究、文学流派和思想心潮研究,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对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文学评论研究是英美文学研究环节的重要部分。根据分析文化影响的因素,对于英美文学评论开始研究。Moorehead从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开始着手,核心对文化差异和文学影响进行了解释分析。

2.国内研究情况。因为我国对外交流比较晚,对于英美文学与评论研究开始比较晚,在最近五年内才开始出现对英美文学与评论进行研究。在二十世纪之前我国很少对英美文学的评论开展研究。在二零一三年,王思琪了一篇论文,是对霍桑和他作品开展的研究。此外,在二零一二年,王冠雄在论文《英美文学差异研究中》中对英美文化差异与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了他的解释分析。

四、文化差异影响下的人道主义见解

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人道主义都是其奉行的典型主义之一。对英美文学来说,人道主义的提议有着他特别的历史渊源,可是总体来说,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是息息相关的,而且还是相对于禁欲主义、神权主义的提法上。莎士比亚的作品达到英国文学的相当完备的程度,他对英国的影响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英国受到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文学对社会革命,特别是暴力革命保持怀疑及其否认的态度。同时这些思想也对欧洲的其他的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结语

英美文学由于其文化的差异,让英美文学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让英美文学评论具有较大的差别。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不一样,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才能在两国文化交流的时候更顺利,推动两国的交流,增强友谊与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翠兰.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J].语文建设,2014,(2).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 文学评论 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是英美语言被英美民众艺术化使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英美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性的反映,是英美文化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了解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表达功能的交流工具,在英美文学中,被用来表达英美人民的情感和思想,其风格也具有多元化。但是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化载体语言差异、历史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1.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作品是文学评论的对象,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属于狭义的文学评论,而广义的文学评论则是对所有和文学有关的思想、人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文学评论建立在文学作品分析的基础之上,文学评论高于文学分析,分析是具体的,而评论则是广泛而深刻的。英美文学评论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类,它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现象对英美文学进行研究、探讨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揭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指导英美文学的创造。英美文学评论其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议论,借此来提升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欣赏和阅读的水平,正确接收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同样英美文学评论也有别于一般的作品分析。由上文可知,文学作品分析比较重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属性进行分析思考,而英美文学评论则重视对文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文学艺术表现和外在表现进行思考评论。

2.英美文学评论中的文化差异

人类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差异,文学作品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展现文化内涵的方式,英美文学作品多以诗歌、戏剧的方式出现,它不仅代表了作者的思绪,更体现出了民族的情感,但因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导致英美文学之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

2.1历史传统的差异。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激进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其具有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美国没有像英国一样带有较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其次,美国为了争取独立而形成的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这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没有任何包袱。所以,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很多作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是保持着一种较激进的态度,有的甚至还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点。然而,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历史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英国文学评论之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还是倾向于保守的一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明、文化的发展进步,在英国文学评论中这种人本主义观点,逐渐地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和质疑。

2.2载体语言的差异。美国是一个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新生国家,在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其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和民主的文化意识等都是新生的,所以美式英语也是其中新生的事物之一。新生事物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去创新,当然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就必定会带有创新和一定的叛逆的特质。由于美国的民主革命较为成功,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所以文学评论家在语言的使用上不会像英国的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带有创造性,对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会比较张扬个性,并且也不会有顾忌的现象。美国文学评论在语言使用上的创新性,离不开美国民主、自由、个性张扬的氛围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文化精神。英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英语是正宗的英国民族文化发展载体,它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使得其在英国文学作品使用中具有很好的表现性。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小心翼翼。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对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有一种由衷的尊敬和崇拜,害怕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当而亵渎了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这使得英国文学评论缺少张狂特质和个性自由。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影响,其中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对其影响最为深刻。虽然美国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但是其自身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样欧洲大陆文学评论尤其是英国文学评论对美国文学评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评论还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评论,不然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评论这一说法了。英国文学评论在不断地挣扎和犹豫,就像英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一样,虽然有所创新,但主要的还是传承传统,而美国文学评论更多的是创新,这也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格特点。本文分析两国文学作品的差异性,由此得出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化差异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4篇

对于中西方国家来讲,由于地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模式等的差异,导致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别。但由于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人们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英美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必须以中西文化差异为视角,正如我国当代语言翻译大家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理论的研究,必须考虑文化与语言两个方面。”基于此,对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进行思考分析极为重要。本文在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汉译进行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人员进行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1.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某事物整体把握之后作出的心理评价。西方人的价值观主要重视个人,主要倾向于英雄主义。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英雄救国或者是英雄在逆境中孤军奋战的作品特别受欢迎,譬如佐罗、蝙蝠侠等都是美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中国人最重视集体主义的构建,中国的文化主流便是“为人民服务”,代表作品则是以雷锋、焦裕禄等为原型的红。但这些作品在欧美国家则不受欢迎。因此,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汉译的工作者来讲,必须重视由于价值观差异所引起的翻译差异。

2.中西文化风俗文化的差异

风俗文化是各民族内在的集中体现,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习俗。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文化,全世界具有很多的民族,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很多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这使得翻译不同风俗文化的文学作品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中西文化风俗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人员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遇到很大的困难。譬如中西方语言中同一文字具有不同的意义,在进行翻译时,单纯对词语进行翻译,会使文章存在偏差。因此,对英美文学作品汉译的工作者来讲,必须重视由于风俗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翻译差异。

3.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于文学作品来讲,其表现的重要依据便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物质以及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最主要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从文化来讲,极小的思维差别便可能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实际上,思维模式对文化影响极大,由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文化差异不可忽略。在西方文化中,更多重视逻辑思维,更多侧重于对事物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对这一见解进行反复试验验证。在中国文化中,则更多表现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多侧重于中庸之道。在中国文化中,万物都被认为有可取之处,因而中国文化属于中性共性优化决策理论。对于中西方来讲,其思维模式已融入骨髓,因此其创作的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对英美文学作品汉译的工作者来讲,必须重视由于思维模式差异所引起的翻译差异。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

1.西方文化作用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既受到基督教思维的影响,又受到古希腊以及古罗马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者来讲,要对西方文化背景有相关了解。只有了解了相关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古希腊以及古罗马的传说中,存在很多的传说,这些传说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以及说明善恶有报的哲理。受这些文化熏陶,英美文学作品中也存在很多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都有很深厚的情感表达。譬如,英美主要文学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作为莎士比亚的长诗的主要代表作,便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题材进行创作的。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巨作,对英美文学作品影响巨大。英美文学作品很多都取材于《圣经》,譬如《失乐园》,弥尔顿的代表作以及拜伦的《该隐》均来自于《圣经》的《创世纪》。特别是《圣经》中的一些名词,比如所罗门、犹大之吻等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应用广泛,如果对其不了解,翻译人员便很难对其翻译。

因此,翻译者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充分了解古罗马古希腊文化,要充分了解基督教,了解《圣经》。

2.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

在所用语言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地位最重要。与此同时,英美文学作品地位变得举足轻重。英美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西方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翻译英美文学作品,从本质上讲,属于文化传递。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主要是为了明确作品内涵,了解作品的意境,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由于影响因素多,如果不充分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内涵,不了解西方文化特点,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时,并不能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现今,很多翻译人员采用单字或者是单个词语的翻译模式,对于词语的意境描述不足,无法让读者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这样翻译出的文学作品缺乏生气、文字也比较枯燥。这将降低翻译的质量,影响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也降低了读者对该文学的认知度。

现今,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有两种翻译模式,即异化和归化,也就是意译和直译两种模式。但这两种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模式也不存在独立性,在具体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都是两者相互结合,共同进行英美作品翻译的。

譬如,张谷若先生在翻译《德伯家的苔丝》的时候,便采用了异化与归化互为补充的模式。比如对这句话的翻译:The May-day dance for instance, was to be discerned on the afernoon under notice, in the disguise of the club revel or“ club-walking” as it was there called.(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译文为:譬如现在所讲的那个下午里,就可以看出五朔节舞的旧风以联欢会(或者像本地的叫法,游行会)的形式出现。

同时张谷若先生还对五朔节舞作了注释,即五朔节舞是一种英国风俗,在五月一日的时候,吹奏乐器,吹响号角,并用树枝和野花进行门面装饰,还在草地上竖立五朔柱,人们为五朔柱舞蹈,然后选取最好的舞者作为五朔后。

(1)归化翻译。归化翻译指的是将源语本土化,将目标语或者是译文的读者视作归宿,翻译的语言模式采用目标读者惯用的表达方式,也即是说,让作者向读者靠拢,从而提高译文可读性,又助于读者了解译文。

归化翻译主要有省译、解释以及替换等方式。在“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pleasant king”中,郭沫若便将其翻译成“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其中king一词本来不存在特殊含义,尧舜意义深远,郭沫若先生通过尧舜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这便是归化翻译。

(2)异化翻译。所谓异化翻译指的是读者向作者靠拢的模式,也就是说读者对外来语进行迁就,接受其表达模式的翻译方式。异化翻译的特点在于:能够保留异域的民族文化,译文的异国情调更加浓郁。异化的翻译模式有音译、注释以及直译等。

譬如对“Blue Toyota Camry, it’s all I saw”的翻译。在这句话中,Toyota Camry代表的是丰田公司的凯美瑞品牌,如果采用归化模式进行翻译,则译文变成为“我只看见辆丰田凯美瑞款的蓝色汽车”,很繁琐,但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译文便成为“我只看见辆蓝色丰田凯美瑞”就很简洁。

结 论

由于中西方存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模式等,因此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特别是英美文学作品时,如果不考虑中西文化差异,译文意思可能造成极大反差。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时,必须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西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思维模式以及风俗文化的差异,其次对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进行思考分析,指出两种翻译模式,即异化和归化。

参考文献:

[1]姚璋:《刍议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英语广场(下旬刊)》2012年第11期,第52-53页。

[2]李萍:《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华章》2013年第27期,第156-157页。

[3]李金涛、孙艳洁:《归化与异化――以〈楚辞〉典籍英译为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4]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5]辛俊武:《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5期,第62-65页。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国内外 文学评论 影响

目前,文化分布呈现多元化格局,各个民族拥有自己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差异在文学评论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学评论主要是指借助对优秀文学作品评论的分析,揭示此部作品或者此类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发展规律,从而使读者进一步把握文学作品内涵。影响文学评论的因素较多,其中文化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大,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博大精深,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文学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寄托形式,一定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且文化差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自谢,还影响着读者。因此,本文对于文化差异对国内外文学评论的影响的探讨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东西方文化概述

(一)文化精神核心

文化精神核心是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人文理念是东方文化的精神核心,而科学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在东方文化中以中国文化为主,注重对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考虑,西方国家因坚持科学精神,形成了自己的西方文化观,进而导致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看待相同问题其切入点各不相同。文化差异作用在世界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含文学评论。

(二)语言

语言是研究文化差异的主要手段和评估标准之一,因为,语言代表着人类思维活动。例如,汉语,中国人在文化系统中注重意境,因此,汉语的精华就是它善于制造空间,创设意境。因此,越精妙的汉语,越让人捉摸不透,这也是其价值所在。而在西方国家中英语是主要语言,英语和汉语相比,缺少严谨性,且语言是最能代表文化精神核心的内容,对比汉语和英语可知,中国对于文化艺术追求意境,而英国人则注重科学性。

(三)艺术差异

在我国艺术文化中注重写意,而西方国家恰恰相反,注重写实,由此可知,前者追求一种心境,注重和自己内心深处的交流沟通;后者追求求实,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在文学艺术中,我国抒情内容较多,例如我国的古诗,叙述类相对较少,而在西方文学艺术中,即便年代久远的诗歌,均蕴含着深刻的叙事内容,例如荷马史诗。

二、英美文学发展与特点

(一)英国文学发展与特点

英国文学在英美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美国文学建立在英国文学之上。在英国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遵从内部发展规律同时,与之相应的政治、历史等均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英国文学从盎格鲁撒克逊过渡到文艺复兴,再到新古典主义,又到浪漫主义,最后发展至今天的代表性的现代主义。英国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下,转变了自身的发展风格,从最初的写实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帝国叙事是英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乌托邦文学是其代表性传统,这里面蕴含着经验主义。

(二)美国文学发展与特点

自十九世纪末期,美国文学逐渐脱离英国文学,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在初始发展阶段,散发着英国文学的味道,但是在后期发展中逐渐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三次重大改变,第一次为民族文学,后两次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对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而言,乡土主义是其首要代表,它在早期的美国均有所体现,后来美国文学结构便朝着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的方向发展。

三、英美文学评论

文学是展现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智慧的结晶。英美文学为世界范围内的人们认识英美文化提供了平台,英国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绽放异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文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美国文学建立在英国文学之上,外来文化对其影响较大。美国文学在初始发展阶段只是单纯地模仿外来民族文学,直到十九世纪,才摆脱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渐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在上世纪初期,美国文学步入繁荣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文学与旧文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导致美国文学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借助文学理论思索文学作品的活动,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发展规律的揭示,来为进一步创作发展奠定基础。英美文学评论按照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成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评论。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内容的分析和评论,来提升阅读者的鉴赏水平,进而较好地把握作品传达的信息是文学评论的根本目标。英美文学评论建立在作品分析之上,并更加透彻的分析和从更深层面评论文学作品,由于英美文学评论和普通的作品分析相比,较为深入透彻,因此,它区别于作品分析。文学分析注重作品自身的特性,而英美文学评论强调对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外部表现的评论。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发展载体差异的影响

语言是名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它也是名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民族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在语言载体上也有所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所使用的语言均是作者进过深思熟虑得到的,文化差异在文学评论中的影响,主要表现英式语言与美式语言差异的影响。因此,以语言差异为切入点来研究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独具代表性。英国文化历史博大精深,具有较长的发展史,且英语是语言正宗,具有优越的发展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它较好地传承了文化遗产,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许是因为此原因,大多数评论家在评论英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格外小心的运用语言,也许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仰才会产生这种现象,他们害怕侮谩英国传统文化。因此,评论家在评论英国文学作品时,运用语言时循规蹈矩,缺少一种个性和创新。美式英语建立在英式英语之上,与英式英语相比,虽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但是美国是一个更加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在独立战争中,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等均进行了更新,且美国民主革命相对成功,历史遗留不大,这点表现在文学评论中,便是美国文学家评论时相对张扬,看不到小心谨慎的痕迹,有时还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美国文学评论的创新与自身独立、自由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语言是名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比分析英美文学评论语言差异,我们能从更深层次挖掘文化差异对国内外文学评论的影响。

(二)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主要挣扎在传承和摆脱传统文化中,《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典型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挣扎在复仇中,此时期的大部分文学作品均具有此类特点。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评论逐渐从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逐渐向荒诞过渡,这是在传承和摆脱中挣扎的具体体现。进入二十世纪后,其文学评论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新思索和定位原有理论,此时期涌现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综合来说,伊格尔顿是英国文学界最具代表性的评论家,截止到目前为止,仍发挥着较大的影响。英国文学评论正在向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在文学评论中应进行系统性的审视和思索,进而构建满足时展的文学理论。对于美国文学评论,我们应注重对美国文学的探究,这是因为评论源自文学。美国属于殖民地,大陆文学、英国和印第安学均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文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虽然其它文学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最主要还是自身。美国文学建立在英国文学的基础上,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新,然而美国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独立个体,相应的文学评论也是如此。

(三)文化历史差异的影响

人本主义是英国文化历史的主要特征,在具体的英国文学评论过程中,关于人本主义的观点相对保守,这主要是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身性质决定的。例如,莎士比亚在评论自身作品时,宣传人本主义的较多,这种主义处在发展金字塔顶端,旨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制约,真正实现自由、和平。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评论在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发挥着代表性的作用,它在后续评论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人本主义评论观。然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学的发展,这种评论观开始受到质疑,有些甚至否定此种观点,这主要是因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剂,而相对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能发挥自身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而美国文学评论针对人本主义观点,具有激进性和独创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与英国相比,文化历史负担相对较重,且历史遗留问题不多,外加美国的独立战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文化氛围,为美国文学评论发展减轻了负担。因此,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大部分作家对人本主义抱有激进的态度,有些还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国内外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较为深远。通过本文对于英美文化发展载体、文化内涵差异和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的分析可知,文化差异在文学评论中发挥着控制性的作用。美国文学与英国文学相比,虽然更具有创新性,然而英国文学评论更加成熟,这两者各有优势。在读者研读文学评论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各自文化差异对其的影响,进而更准确和更加透彻地把握文章内涵。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6篇

古今中外,文学界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视程度都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们渐渐的发现,对于同样的作品,不同的国家对其的评价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文学批评受到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国家的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正是存在差异的文化评论造成了文学评论的多样性。英美文化也是如此,存在着差异,对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简单认识。

关键词:

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五、小结:

影响文学评论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便是历史文化因素,不同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方向,同时也影响到了之后出现的文学评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学评论必须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之上,不可用自身的标准去衡量他国文化,这样对于理解他国的文化是不利的。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7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进步的大潮下,我们中国受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英国和美国文学,人们通过书籍、通过媒体和网络,来欣赏美国和英国的文学,因此美国和英国文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英国和美国文化的差异日益明显,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很多。民族的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的工作甚至是生活,我认为文学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因而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也存在着极其突出的影响。

1 英国与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的关系

文学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人们精神和智慧的结合,在没有网络和媒体的年代,人们了解美国和英国主要是通过书籍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加喜欢英国和美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自学英语,有的人学的是美国英语,有的是英国英语,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研究英美文学。当然,英美文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通道。

英国文学的发展是分各个阶段的,有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在每个阶段都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英国文学也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尽管它最初的起源依然是英国文学。它真正走向自主和独立还是在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才达到繁荣状态,逐步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基础很重要,那么文学评论的基础则是在分析基础之上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剖析,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研究多探索多分析才会有更好的文学理论出现,更要注重对作品本身的属性。

2 英美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的差异在多个方面也存在影响:

2.1文化发展载体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所以从这个方面就能看出英国和美国的语言是英美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所以从语言这一载体之上就可以看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艺术作品大都是作者语言加以提炼的过程,要精雕细琢,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更加重要,让文学更具有代表性。

我们从小就在接触英语,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学习英语,所以英语也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当然英国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上也会更加精炼更加讲究,因此英语也比较正宗,但是这当中也不乏个性的张扬和语言的应用。在语言上就更加注意,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奉献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我们接触过英式英语,也接触过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可以说是美式英语的一个雏形,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差异,语言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不能顺着自己的性子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作用,美式英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以我们针对美式文学作品的评价应更加小心谨慎,更好地为文学作品服务。

2.2 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有时候在某些世俗的牵绊下显得犹豫不决,无从下手,但是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呢,他们冲出了传统的束缚,打破了固有的形式,与文化之间进行了抗争。英国人是智慧的,他们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更重要的是他们总结了经验,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对未来也进行了展望,继往开来,这样久而久之,使英国的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人们也更加容易接受这样的形式,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英国人无疑是特别智慧的,懂得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文化做到更好,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不仅仅是传统的影响,民族自身的固有属性也会影响到文化,文学只是文化的一个小部分,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正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差异,所以我们必须允许评论文学的人也存在差异,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受教育情况的不同,都会引起文学评论的差异,所以,我觉得影响英美文学评论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上的不同。也正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视角就是不同的,当然了,我觉得文化差异也是影响英美文学评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美国的文学没受到其他形式的影响,它是独立的自由的,但是也不能说它完全不受其他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就算是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没有让美国文学受到影响,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创新,美国文学也自有它本身的味道,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文学才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引人入胜,也有各自的特色。刚刚我们说到,美式英语起源于英式英语,美国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英式文学的影响了。但是美国人在当中也增加了自己的特色,我们不得不说美国人的文学也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独立。

2.3 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都在喊着这样那样的口号,其实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在英国文化的历史上很早就体现了人本主义。英国的文化历史有着人本主义的传统特色,但是该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而言的。由于英国在文化历史方面的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因此英国文学评论对人本主义趋于保守。随着世界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英国的文学评论家也在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他们业余创新和进步的,因此重视人本主义的英国人,把人本主义推向了高潮。

美国人一般都是比较独立的,有自己的特性和自己的想法,并且很容易把这种想法趋于实践,他们敢于尝试,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因此他们在历史方面也是很激进的,正是因为美国人的激进所以今天的美国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魅力,在文学的长河中闪现着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感到分外的轻松。

3 结语

其实,文化差异一直在各种场合各个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很多东西的发展,当然也影响着文学评论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英国和美国文学方面的影响,我们没办法评价或者妄言怎样的文学评论是正确的是值得传诵的,是值得歌颂的抑或是可以真真切切表现出作者的写作初衷,我们不奢求这些,我们只希望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这样英美文学才能够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才会拥有一派繁荣之境。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英国文学或者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爱好者,在阅读英国或者美国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遮薄弱,尤其是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做初步探讨。

1.背景和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的日益彰显。因此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更加突出。2000年5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中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似乎没有明文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但是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求》中,强调“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就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交际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实际上,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较差,跨文化意识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每次在第一节课和学生打招呼时,绝大多数学生总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来回应。而英语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称呼用语的。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切实的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2.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词汇教学

词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第一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母语(主要是汉语)来学习英语。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对等翻译很少,由于文化的差异一个词的翻译,概念上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词汇教学方面尤其要注重这些差异。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单词的时候就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比如说,dragon,学生认识这个词往往从“龙”这个翻译开始。但是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对龙的概念理解差距很大。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是权势、高贵和尊严的象征,与皇室紧密相连,而在英美文化中,龙往往象征着凶残,其形象往往是有翅膀,能喷火,常是珍宝或王子的守卫者。像这样的文化负载词,在教学中一定要多花精力,解释清楚,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才有利于这些词在交际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2.2听说教学

听说是高职高专学生更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中,跨文化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更常常构成听说能力培养的障碍。比如英语文化中,对于建议往往以间接方式提出,避免强加于人,以表示礼貌。比如,提建议的常见表达有:Why not do…?What about……? Shall wew? Would youlike to do}二?而中国文化中人们,尤其是朋友之间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千万不要做·……这事应该这么做等等。如果学生知道这一现象.在对话中可能就会避免出现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这样的句子,而用更加礼貌的说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总之,这些跨文化的知识,会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尴尬和交际失败的情况。在听说教学中,能更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跨文化差异的形式就是英美电影。但是在放映电影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评注来让学生注意英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才会收到更佳效果。

2.3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是教学中最大的模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保证学生词汇和语法能力基础上,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补充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识,比如典故,宗教知识等。此外,篇章结构的文化差异也会对阅读和写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些与文化相关阅读技巧会提高学生的理解及写作能力。比如:英美文章往往有主题句,放于段首,而汉语文章却往往是归纳式的,最后总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寻找主题句快速和准确地了解文章主旨,同时写作当中也可以效仿,使学生写作更符合英美文体风格。

2.4开发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的延伸。光靠课上教师补充英美文化知识,是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的的。最好的是以课堂补充为诱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其中的真谛。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移情效果,让学生主动高效地了解消化英美文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籍,电影等文化大餐等来实现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3结语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14-02

当今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并且不断深入,给各国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与摩擦,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认识。现在处在21世纪的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壮大,国家亟需一批了解多元文化的外语人才,面对着这一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院校目前也陆续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目的也是培养一批熟悉中英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化差异敏感度,能够传播中华文化,并吸收、引进国外优良文化的专业人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门课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实践都还处于摸索的初步阶段;教材、师资、教学以及课程考核等都需要高校教师们不断研究、探索、改进和提高。因此本文将以作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英语专业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授课目的

授课目的是一门课程大的指导方向,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授课盲目、内容杂乱、讲解无逻辑性和系统性,最终影响课程的输出效果。《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有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例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吃了吗?”“去哪儿啊?”英美人则是:“How are you?”“Nice weather,isn't it?”中国人顾及整体,集体利益先于个人利益,英美人则追求个性,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导向;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尤其是给出批评建议时,英美人则直来直往,有什么说什么等等。如果忽略了这些文化差异,或者对这些文化差异不敏感,直接采用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法去跟英美人士打交道,那么无疑会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冲突。因此课程一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中国人和英美人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上面是存在文化差异的。建立起文化差异的意识之后,再去带领学生逐步了解具体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什么,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在差异之中取得顺畅的跨文化交流等等。这才是这门课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总的指导方针。

二、合理选择教材

《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不同于其它英语专业课程,一是因为文化本来就是很广的一个东西,更何况是两种文化的比较学习;二是因为目前市面上的书籍种类相对单一,内容重复率高,跨文化理论陈旧等,例如多数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或教材均会列举国外几位学者的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Kluckholn and Strodbeck's Value Orientations,1951)、赫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1980)以及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Hall's High-and Low-Context Orientation,1976)。客观上讲,这些理论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基石,为后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也在改变,上述那些理论距今已有几十年之久,其中有的部分已经经不起推敲;另外,鉴于当时的历史、政治环境,这些学者们只能以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国大陆文化是无法涉入并深入研究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书籍的重点全部放在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讲解,就造成两种文化学习的失衡,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概括来说,对于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应该以某一本教材为蓝本,结合其他几本书籍或相关资料综合使用,做到中英文化的兼顾,才能保证跨文化比较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探索与实践

明确授课目标和教材甄选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学实践,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它既需要任课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广泛阅读,保证授课过程中的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例如,前几节课会讲到文化理论(如冰山理论和洋葱理论),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文化的核心,即谁决定谁,谁是谁的表现形式,这是“点”;然后就某一点,教师概括讲述,课下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展开学习,这是“面”。授课过程中,先讲中西文化比较,约占总课时的70%,可分为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学、社会问题等几大块,然后以点带面,铺开讲述。例如中国现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美国则是两党制,实行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其各自的优缺点作对比学习和总结,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小报告的形式在课堂展示,也可以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当然,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做中西文化比较,即参照文化理论,由表及里地讲述,即表层文化(如服饰、语言、颜色等)中层文化(如制度、习俗、行为惯例等)核心层(价值观)。剩下30%的课时,则是讲授如何做好跨文化沟通,例如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尊重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应该注意什么细节(如身体语言)以及恰当、灵活的变通等。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课堂小组讨论、做PPT展示等;适当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讲解某一知识点,教师做点评补充即可。期末的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而定,既可以采用闭卷答题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选取某一知识点比较、分析和研究,提交期末论文。前者相对容易,学生只需平时认真听讲,课下通读教材,考前认真复习即可;后者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找资料,筛选、分析、得出结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授课并不能够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知识,只是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上指明了方向,剩下的知识要靠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工作实际去深入了解和探索。因为文化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绵延不断,传承至今,其博大精深自不用说,然而有些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在讲解《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时要客观、严谨、科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英文化,理性地面对文化差异,恰当、合理地做好跨文化沟通。

参考文献:

[1]Hall,E.T.Beyond Culture[M].New York:Anchor Books,1976.

[2]Samovar,Larry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Spencer-Oatey,H.Culturally Speaking:Man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M].London:Continuum, 2000.

[4]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 文化冲突 跨文化 英美文学教学

一、跨文化英美文学的教学原则

美国华裔文学特点决定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冲突,对于英美文学教学而言,恰当地利用文学的这一特点,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运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开展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要遵循体验性原则和对比性原则。

1.体验性。文化存在公开文化和隐蔽文化两种层次。公开文化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可见文化,隐蔽文化主要是思维、情感、风俗以及人文等精神文化。美国华裔文学为隐蔽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谭恩美创作的英语文学作品《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年)中,就融会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社会习俗、日常生活等,通常都是运用模糊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My auntie,who had a very bad temper with children,told him he had no shou,no respect for aneestors or family,just like our mother.

翻译:舅母对待孩子,向来粗暴得很。我弟弟不服地瞪了她一眼,她马上训斥他目无尊长。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就像我们妈妈。

这句话很简单,却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渗透出来。

2.对比性。在英美文化教学中,多数英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运用英美的思维对于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思考,鲜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重视。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引入到英美文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而产生跨文化意识,从而运用中国文化对于英美文化中难解的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在《喜福会》的结尾,母亲的遗憾是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姐姐,而吴晶妹最后帮助母亲圆了这个心愿。当然,这仅仅是故事的陈述,其中所隐含的是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求,最终获得了母体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建立了平衡,使得中美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冲突消除。

这就说明,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将文化差异寻找出来,通过两种文化的融会而实现文化的贯通,从而使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二、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翻译领会文学作品中的隐蔽文化。华裔血统的谭恩美创作的《喜福会》,所讲述的是四名中国母亲在美国定居后,与生于美国的儿女间所发生的故事。其创作渊源是谭恩美本人要对自己母亲的身世以深入了解。但是,谭恩美又给自己以明确的文化身份定位,体现在汉语词语的运用。

比如:my mother nodded toward my four brothers and reminded me:“Dangsying tamende shenti.” which means“Take care of them,” or literally,“Watch out for their bodies.”

不难看出,语句中就夹杂着汉语拼音。

“Dangsying tamende shenti”在《喜福会》的文本中采用斜体标记,其中的“Dangsying”就运用了杂合语言表达方式,如果运用美国本土语言表达,即为“Watch out for their bodies.”,翻译汉语为“当心他们的身体”

2.挖掘文学作品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文学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以准确把握,可以对中西文化背景以介绍,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随着学生文化事业的扩大,使得学生的文化性有所提升。英语教师在配合英语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内中涵义,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谭恩美创作的《喜福会》中,运用英语语言创作,但是其中不乏汉语拼音以及英语音标的存在。这种运用家乡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定位,而且还渗透着乡土情感。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美国华裔文学,当从中寻找到汉语文的痕迹,自然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亲切感,且可以通过这种杂合语言的表达对于英美文学语言以深入解读。学生对于不同语境的语言风格以了解,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阅读相关的当代作品,使得文化素质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对于华裔文学作品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化批评”视角展开。在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对于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研究,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异域文化融入到本土文化当中的英语语言“杂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对于英美文学以客观定位,同时还可以在英语专业文化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波.译文杂合角度看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03).

上一篇:茶酒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闽台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