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高考考什么

时间:2022-07-23 03:07:24

英美高考考什么

诗曰:

十二寒暑忙做题,

只为名次往前移。

素质教育没少喊,

独木桥上行何急。

每一个高考季结束,家有考生的人们都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考生本人更不必说,参加一次高考,等于被扒掉几层皮。过去曾说,中国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多人瞄着这一条成才之道,路上不挤才怪。

所以,中国高考出现了许多怪现象:考试那几天,车辆限行,工地晚间不得施工,考场周边警备森严。大人们大气不敢出,孩子们如惊弓之鸟。

我有一个美国朋友,有一年到中国来正赶上6月7号高考开始,看到学校门口从一大早就人头攒动,行为异常,他不明白出了什么事。搞清楚中国正在高考后,才恍然大悟说,全中国集中一个时间干一件事儿,他已经见惯不怪了。

这个美国朋友说,中国高考和他们的上大学之路真的很不一样。这一考定终生的背后,中国考生背负的心理压力确实太大了。

西方高考,GPA很重要

每年高考,都会冒出一些黑马。这些黑马,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由于高考那几天发挥好,一下子跃上头几名,有可能就被名牌学校录取。相反,也有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高考那几天突然生了病,或者自己状态处于低潮,甚至家庭遇到变故。这些原因也会让好学生的高考成绩一落千丈。在别人唏嘘声中,这些学生只能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有一年北大录取线揭晓,我兴冲冲地打电话到一个朋友家里,她女儿参加当年高考,平时学习非常好,料想考上心仪的北大没有什么问题。谁知道,电话接通的时候,母女俩正哭得一塌糊涂。母亲边哭边说,就一分啊,一分之差,孩子就可能要掉到二本去了。二本是什么概念?二本是二流学生才上的学校,但她女儿,一直是北京最好学校的尖子生啊。

那个孩子后来倒是没上二本,而是进了北京一所排在末流的一本学校。在中国,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考试状态不好,或者志愿没有报好,孩子的成长之路真的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但在美国,这样的现象就不大容易出现。这是因为,美国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一项指标:GPA。GPA的英文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就是平均分。GPA很清楚地表明了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成绩会成为学生申请学校的重要依据。

每年高考录取季,美国的大学差不多都会在招生简章上明确告知学生,他们要求学生的GPA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学生的GPA是硬性标准。比如加州大学,明确告知申请学生的GPA要达到3.7以上。而更好一点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的GPA要超过4.0才可以,如果满分是4的话,GPA要达到3以上。一些名校的GPA一般都要求要达到3.5以上。

一般来说,美国学生一进入高中,一轮一轮的高考就算正式开始了。你每门课的考试成绩都决定着你的GPA。美国高中的学制是4年,从9年至12年级。在这4年里,学生要修4年的英语课程、3年的数学课程、1年的社会学课程(美国政府、美国历史)、一年的科学课程(物理、化学及试验课)、2年的外语课程、一年的艺术课程(音乐、舞蹈、戏剧和器乐演奏) 。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基本上一样,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差异在于选修课的难度。这些选修课课业难度不同,得到的GPA点数也不同。 如每个学生必修的英文课,就有三种不同的难度,难度越高,成绩也越高。最低一档课的最高成绩A是4分,大学预修英文课的最高成绩A则是5分。

最后,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最好的大学,你平时的成绩会起重要作用。这样一来,想进入一流大学的学生,在4年高中时期就会非常努力。相比中国考生一考定终生,这样的录取制度显得公平了许多。

考SAT,也是考水平

根据美国法律,教育是各州自己的事务,联邦政府不能干涉。各个高校招生都有自己的自。最早的时候,各个学校都是自己出题,自主招生。后来发现,这样做也有缺陷,就是缺少一个可比较的统一标准,考生质量无法控制。于是,一种事实上的全国统考便出现了,这就是现在被称为“美国的高考”的SAT考试。

SAT的英文全称是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and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意思是学术能力测试和学术水平测试。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种考试,考试的重点是对于考生能力和潜力的考察,而非中国的纯知识性考试。SAT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学和语文,是综合部分,另一部分是单科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每科800分。综合部分是必考科目。SAT考试每年考7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状态来安排参加考试的时间。考试历时大约4小时。SAT考试中,很重要的是小论文,从学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知识面、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理论上,考生上高中就可以参加SAT考试,这次考的分数不高,下次再考,直到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为止。申请学校时,把你的SAT最高分提交给学校就OK了。

但是,不要觉得美国允许你多次参加考试就不停地考。SAT考试是要花钱的。在中国,高考培训班,高考复习资料,一对一辅导等等早就形成了产业一条龙。但在美国,想在书店里找一本SAT考试指南也不容易,倒是各学校有高考辅导老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应该报考哪所学校,剩下的事情,比如寄送资料、找人写推荐信、报名表、成绩单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寄送给所申报的学校。有的学校只是临近SAT考试时,在学校网站上发一条告知提醒就算了。压根儿不会像中国这样,大张旗鼓地举办各种辅导,进行各种模拟考试以及充斥大大小小的家长会。

近年来,有许多在美国上中学的学生到中国参加新东方的SAT培训,这样可以保证他们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新东方的应试教育培训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名气,这一点美国人自叹弗如。这是后话。

英国的情况大同小异。申请上大学的学生,必须要通过英国的A-level考试,考过才可以申请。学生一样可以选择自己考得最好的一次分数提交学校。

作家池莉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里,用大笔墨写过女儿参加英国高考的情况。她写道:“从进入高二下学期开始,高考一波一波地来。重大考试一场接一场地考。高考考卷由全英高考委员会出卷子、阅卷和判分。分数出来以后,委员会会同时向学生本人、学生所在中学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5所大学一共7个地方,发出成绩通知。然后有意录取该生的大学,向学生发出面试通知,并预约面试日期。最后的决定权,在考生自己手里。学生可以在有意录取自己的几所大学里,最后决定一所大学。”

独立,综合能力更重要

英美学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你曾经在学校参加或组织过什么社会活动,你在这些社会组织里的角色等都决定着学生申请学校是否能成功。

进入学校前的面试也非常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各科成绩都很棒,推荐信及SAT或水平考试都还不错,但面试老师如果发现你有致命缺陷,你也一样得不到录取通知。

池莉提到过女儿申请牛津大学失利的例子。她女儿亦池去牛津面试时,应该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因为后面还有好几所顶级学校等着她,所以,亦池的笔试特别顺利,而且第一个交卷。但到了面试时,其中一个面试教授叽哩咕噜说了一串话,这串话把亦池搞得彻底乱了方寸。接下来教授问她,“你会中文吗?”原来教授说的是中文。乱了方寸的亦池这时说了一句最不应该说的话:“您的中文说得实在太差了,完全不像中国话!”

面试糟糕极了,亦池最后没有被牛津大学录取。

英美的高考面试,孩子们都是自己去面对,没有家长陪同,孩子们自己坐飞机、坐火车到学校去参加面试和笔试,有的学校还为前去面试的孩子提供住宿。由于孩子们都申请了几所学校,而且此前的成绩基本符合所申请学校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干脆把高考面试当作了一次重要旅行,趁此机会游历博物馆、听音乐会以及参加辩论会。所以,英美高考看起来更像是一次高中生大旅行。

中国高考那几天,警察倾城出动,家长集体放假等在考场外。如果孩子考不好,家长们会如丧考妣。如果孩子那几天不巧身体出了状况,家长们也会情绪一落千丈。因为中国的高考实在太重要了,十二年寒窗苦读,成败在此一举,换了谁,也不可能淡然处之。他们不知道,就在中国家长顶着烈日,焦灼地等在考场外面的时候,大洋彼岸的考生们正轻松地在面试官面前展现着自我。而他们的家长,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是晚上看一看孩子的邮件,欣赏孩子轻松拍到的面试学校的照片。

像池莉女儿那样直率地回答面试教授的问题,而且不留情面的事情毕竟太少了,美国孩子很小就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一定的谈判技巧,而说话沟通也是必修课程之一。这些综合能力英美学校会十分看重,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热的商科,如果不具备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学校是不会为你敞开大门的。这正是:

闲言碎语不需讲,

GPA里看端详。

中国高考要改革,

素质教育路漫长。责编/ 杨立华

上一篇:中国银行“医达通” 自助就医新服务 下一篇:浅谈高校公体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