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1:29:22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缺乏人文知识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断的下降,人文知识匮乏,无法意识到人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人文知识的渗透性不强,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义务与责任,是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最有效的方式。人文素养是中华文化的关键内容,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意识薄弱,不利于中国文化与人文知识的传播,制约着我国的国民素养和文化的发展。很多大学生表现为责任感差、个人品德欠缺、消极的人生态度等,这都是人文知识缺乏的表现,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2.人文关怀缺失

目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失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薄弱的核心内容。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是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不懂得关心人、照顾人,团结意识下降,会造成心理上的封锁。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的思想,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存在一种心态,就是别人的情绪与我无关,对我来说无所谓,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会逐渐淡漠,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久主题。

3.读写能力下降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大学生身边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些电子产品的出现也为教学带来了问题,大学生由于过分依赖信息科技,导致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读写能力下降。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应当重视读写,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必然要求。自古以来,读写就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主要内容,书法与吟歌诵诗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人文知识有效手段。信息科技的出现,让大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心理,读写的内容越来越少,制约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生活态度、责任感与个人品德等的关键,是影响大学生毕生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个人价值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个人专业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的渗透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就拿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长期学习英语会受到英美国家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个人的生活态度、个人信仰、民族情结等有所改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英语教师的性格相对会开放、活泼一些,是受到英美文学的熏陶,个人的信仰与态度都发生转变。根据这个原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借用英美文学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谓是水到渠成。语言的学习其中渗透着国家的文化特点,都代表着丰富的国家文化,对英语学习就要对英美文学进行涉及,利用专业这个优势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效果会更好。如果说在大学课程里专门设置人文课程,相信大部学生不会感兴趣,教学质量不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放置到专业教学领域,能够慢慢渗透,慢慢影响,最终达到人素养提高的效果,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英美文学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

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内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不仅仅停留在丰富知识的层面,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从中汲取营养,深度剖析英美两国的文化底蕴。从中体会到人文理念的重要性,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形成、个人的品德修养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的文学巨匠,像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巨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一提到威廉•莎士比亚就会想到他的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他的作品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融合,都是文学巨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从中获取人文理念与人生哲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大家熟悉的《百万英镑》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所谓的幽默,其中不乏会掺杂一些滑稽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背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提升其文化素养,在欣赏英美文学的同时,通过人文观念的不断渗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2.增强大学生对英美文学的阅读

增强大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在英美文学中提炼出人文的精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国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文学巨匠数不胜数,诸多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利用英美文学作品来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正确的选择。《老人与海》、《飘》、《仲夏夜之梦》、《鲁宾逊漂流记》等都是英美文学的典型作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首歌,引出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人与海》,英文是“TheOldManandTheSea”,是由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讲述的是渔夫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让学生开展阅读。提到《仲夏夜之梦》,相信现代大学生脑海中会想起“仲夏夜之星”,这是偶像剧《放羊的星星》中的台词,教师可以采用这个引线引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全新投入阅读之中。《仲夏夜之梦》,英文名“AMidsummerNight’sDream”,这是一部喜剧,笑料很多,乱点鸳鸯谱是这部作品的特色和核心。但是这样喜剧的背后具有讽刺意味,能够折射出当初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有的放矢的吸取其中的积极元素,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今,在我国,大学生崇洋的现象越来越多。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还不是很强,过于追逐名牌效应,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产品,学生对于国产的电子产品不是很感兴趣,过分的追逐高科技、高标准的产品。另外,很多中国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都到国外定居,这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吸收两国文化的优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在高等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会容易受到英美两国文化的驱使,时间久了思想会渐渐的西化,应当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西方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保持正视文化的态度,避免崇洋现象的发生,重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4.创新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设计

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的方式。如今,英美文学教学大部分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几乎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比较低沉。创新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设计,首先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福尔摩斯?看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一下?”福尔摩斯是由小说改编过来的,由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著,至今福尔摩斯的形象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福尔摩斯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完电影后用英语表述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在观后感的表述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后感的表述,从中评比出表现优异的小组。同时在英美文学中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仲夏夜之梦》,从中任选择一个戏剧情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创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英美文学,从中解读出人生真谛,其中蕴含的哲理会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实现英美文学的创新性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利用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5.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机构

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结构,是提高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目前,在我国本科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学是在大三时才开始学习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对英美文学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接触时间太晚,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应当从大一开始就学习英美文学,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美文学紧密结合,实现对英美文学的有效解读。在大一的英语基础学习过程中,其中精读与泛读很多都会涉及英美文学。因此,应当从大一基础阶段就设置英美文学课程。另外,可以在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中丰富英美文学课程,可以设置“英美文学史”等与英美文学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学习英美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人生态度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结构,加大英美文学教学力度,丰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英美文学代表着英国与美国两个大国的文学特色,是英语学习的必要内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让大学生通过文学知识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二者会碰撞出璀璨的火花,形成新型的文化,实现文化的相互融合与传播。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实行英美文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及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功能以及文化素质。而电影可以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历史状况以及社会背景等,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一方面,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已经成为可能。尤其是通过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更是为作品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使得枯燥、乏味、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校的先进设备日趋增多,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接触外国文学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不再仅仅是借助书本上的内容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一些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作品认知的需求,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就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和理解英文文学中的深层内涵,有时文学中的这种深层含义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会的,此时就需要辅助原版电影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电影的演示,寻找未知的答案。此外,许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典范,具有代表性,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英美原版电影,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更标准的外国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会大大得到提升。而且在观看原版影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相关策略

首先,了解原版电影的背景。在观看原版电影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交待影片及作者的相关背景然后提出一些和影片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观看影片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看个热闹;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方式能够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观看原版电影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形式。因此,学生在观看完影片,对相应英美文学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应多多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悟、体会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如报告会、心得分享会等,让学生对电影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分享和讨论,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欣赏、鉴赏以及分析能力。这才是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利用英美原版电影辅助

英美文学教学的策略英美原版电影只是学生提升自身文学作品鉴赏以及理解能力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地用原版电影将文学作品取而代之,最重要的是通过原版电影去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原著。首先,要选取最能代表原著精神的影片,利于学生对原著的理解。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影片最能体现出原著的精神,而且无论是影片中的语言还是人物情节都对原著进行了最佳的诠释。学生可以在对影片理解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阅读,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原著有更深的体会。其次,要鼓励学生观看完整的原版电影。一部完整的原版电影能够使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难以将原版影片进行完整播放,这种片段式的影片不利于学生领悟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此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完整影片,并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影片相关的问题以检测学生的观看和理解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增强影片的理解力。最后,对影片进行剪辑,实现对比式教学。无论是何种课程的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最有效的就是采用针对式的教学方式,即结合授课的内容,播放与其相关的部分影片。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也是如此。对影片进行合理的剪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与授课内容有关,应该包含作品中内容比较丰富、有着较深的文学意义,以及教师难以向学生讲述或者作品中情感难以表述的内容。以此实现文字与影片的结合。在许多情况下,一部相同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影片来诠释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剪辑影片实现对比式教学,考察学生对不同影片之间表达情感、思想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结语

虽然原版电影作为辅助工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枯燥、乏味感,但是原版电影只是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一种辅助工具,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英美文学原著。因此,原版电影只是催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在这份热情和兴趣的驱使下,去阅读文学原著,从而对原著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渗透与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各个领域与世界接轨带来的压力,正在高校的学子们为了在即将开始的人生中一展雄姿,眼界放得更宽,胆略变得更大,英语是他们必然要攻克的堡垒,然而他们所瞄准的英语已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读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原著上了。他们的时间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为了就业,他们要学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为了考研,他们可选的方向有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化以及英语教育等等。虽然他们的专业仍然是“英语语言文学”,他们的学位仍然冠为“文学学士”,但在实际中花在文学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大打折扣,他们的精力不得不用到对考研、出国和就业等问题的考虑上,使本来已经很少的文学学习空间被挤占到更为可怜的地步。除了文学的特殊爱好者以及立志要考上文学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完成外语专业规定的阅读量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使之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要求所致。为此,本文欲就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作些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二、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关注英语本科生文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角度有别,但所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问题一: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当前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文学课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文学有可能成为一件“饰物”。殷教授的担心不是空谷来风,相当数量的老师撰文主张利用文学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像《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报告》,《英语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文学教学课对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等。

对于英语文学课的本质目的,孙琳等在《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总结如下:“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文学作品是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并存与互动,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区别不是“正式”与“非正式”,也不是“优雅”与“通俗”。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其中的语言,而是要读出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在索绪尔那里,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是静态的共存关系。而文学语言,可以作为一般语言来读,即是表层文本。在这一层面上,语言才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也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具有语言的正式或非正式特征,有雅俗之分,有文体之分。由于表层文本的掩护,我们不容易看到深层文本意义,因为“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读而不批的现象。文学教学的目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原作,第二步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阅读反应。但如果将文学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文学课就会在“阅读欣赏”的招牌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进行文学阅读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而批评行为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首先表现为记录我们阅读作品时的直接反应,但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14%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46%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其中又仅有“6%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三、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谈到的英美文学课的种种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teacher-centered”教学法也毫无例外地主宰了英美文学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演讲者,他作为知识的源泉,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源源不断地灌入到学生头脑中去。不可否认,教师讲解是传输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就文学课来说,它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形式,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文学知识的吸收更有赖于接受者的参与、交流和体验。从本质上看,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读者的理解只有靠交流——把个人的人生投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才能实现。因此,文学课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感受和参与热情,而不是处处用透彻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思考。

文学是一种资源、财富和修养。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最起码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英语的工具性变得愈来愈迫切的今天,更要提防不能让英语的职业技能取代英语的人文思想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文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媒体文学课件,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到了提高阶段,采用Internet开展自主化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广阔的文学世界中去。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

术的结合的改进,英美文学课一定会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愈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和定位,探讨了教材和教学的改革。并指出:文学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材的框架,引入与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课时效益,把灌入式、传记式或评论式改为启发式和自主式教学。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定位教学改革

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少人针对文学教材提出观点,也有人要把文学批评理论引入文学课堂。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学者们严肃的思索,但其间的分歧也很明显,因此,有必要进行沟通,甚至是迅速地整合,以形成本科英语文学教育的共识,更好地进行文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黄源深.思辨缺席[J].1998,(7).

[3]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4]杨自伍.英国文化选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主要以时间为特点进行课程引申,让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作者、背景故事、代表作以及文风进行记忆,这种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生这种学习氛围会一直保持到英美文学课程学年结束,不仅造成传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氛围过于低迷,同时还导致学生在英美文学课堂中出现大量压力,为高等院校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2.多媒体教学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具包括由电子计算机设计出的视频、图像、图形以及多媒体正文等,其中以视频动画、图像以及声音为多媒体主要教具,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各种视频动画、图像以及文字进行组合控制,而且要保持多媒体教具信息之间的逻辑性与知识性,从而将教材内容更加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取一些文学作品资料,同时将课程内容引申出来的其他知识内容一一归类,利用视频动画或音频、图片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直接管的了解到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多媒体教学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打破了教材内容单一造成的教学氛围低迷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英美文学课程内容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把课程引申内容完全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到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美、高效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使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激情,可以有效消除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压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氛围。

3.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3.1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以PPT作为制作软件,根据课程内容在网络上搜集相关图片、视频动画以及音频,在不同图片内容下附写与课程有关的英美文学知识概论,然后按照课程展开规律对课件内容进行排序处理。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部分应是授课提纲,教师根据所教授课程内容设计出教学目标放在授课提纲中,使多媒体教学开始时学生通过授课提纲可以了解课程教学目标,授课提纲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简洁明了这一原则。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二部分应是背景资料,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权威资料作为背景知识,背景资料最好附有图片信息以及视频资料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加深对背景知识的记忆。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三部分应是作家与作品介绍,可以根据作家所处年代、国籍以及作品年代、文体特点进行模块设计,不同作家与作品介绍中可以搭配图文资料与视频片段等,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的了解到作家与作品信息,同时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与作家资料的记忆深度。

3.2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第四部分应是代表作选读,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选取代表作影片最具代表性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在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扩大知识面,同时可以将代表作选读难度较高的语句选取向教师提问。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代表作选读,在将课程内容引申知识完全展现给学生的同时,可以使学生针对代表作选读内容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理解,从而在基础上活跃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氛围。结束语: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活跃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对英美文学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态度,为提升高等院校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这种要用。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将中学时期一味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方式,改为更加注重学生听说等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材由纸质向电子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向网络教学、视频教学转变,且呈现多样化趋势。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英语技能竞赛、成立英语协会、开设英语角,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在教改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宥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学生进入大学后,短时间内无法摆脱中学时期的学习习惯,英语口头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比较欠缺,不能自如地与外国人交流,看不懂英文资料等等。这就造成了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时间长,但效果却不佳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语言环境欠佳,学习氛围不浓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尤其是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其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将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成自发的语言习惯,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往往局限在课堂上,甚至存在课堂教学仅仅为“汉译英”或针对英语等级考试进行“应试教学”的现象,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他们英语语言能力难以提高,更阻碍了他们英语思维的形成。

1.2.2师资力量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但由于地域文化、专业素养、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执教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通常来说,要想做好英语教学工作,不仅要求老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运用自如的语言能力、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更要密切关注世界各国的文化变迁和语言教学的最新动态,不断吸收国外语言教学的先进理念,持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外,教师还要提高自身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近年来,高校引进师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反映出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1.2.3教学手段落后,需不断改进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将学到的英语基础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断提高英语交流的实用能力。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法比较单一,且多重视书面语言教学而忽视口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往往学的是“哑巴英语”,无法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已经远远落后,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地域差异,各高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任重而道远。

1.2.4片面强调英语重要性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国人英语交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片面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过分夸大英语的重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学不好英语将来就无所作为的思想,会给学生增添无谓的心理负担,使之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英语教学的效果则无从谈起。

2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背景

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常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出现。文学作品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瑰宝,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分享优秀作品带来的愉悦体验,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英美文学教学应运而生。

3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

3.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原著的鉴赏,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语言技巧、写作手法,以提高阅读、写作等实际运用能力。对教师来说,带领学生对这些语言技巧、写作手法进行探讨,也是一种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更好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

3.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学修养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接触到的英美文学往往是一些片段或精华部分,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一部优秀作品的整体认知,感受国外的文化气息,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3.3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语言,或形象、或抽象、或严肃、或诙谐、或通俗、或深刻地展现出作者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和态度,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可以说每一篇优秀作品都是一份精神大餐,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是一场精神盛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让学生徜徉在优秀文学的海洋,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感受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4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4.1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英语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就要与国际接轨,在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改变我国英语教育中学生不能用英语交流、看不懂英文原著等状况。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可以从原有的基础知识教学逐渐向素质教学方向转变,力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之,高校引进师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在不断提升,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师资为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4.2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思路教学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不是全盘否定,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教学也不是将原有的教学模式全部逆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础英语教学与文学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英美文学教学的引入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拓展,有利于学生丰富和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加深刻地感知外国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

4.3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实现途径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具体的教改实践全过程中。其次,要改变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英美文学教学的引入,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则以“导师”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思路、语言技巧、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比如,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时期的作品,英国的文学作品注重的是社会问题,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希望在精神领域探索实现理想的途径,法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再者,英美文学教学一定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防止“管中窥豹式”的鉴赏,破坏作品的整体性,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碎片化,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4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具体方法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对英美文学原著进行鉴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阅读、写作等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如何将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初衷,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切实可行。

4.4.1根据体裁赏析作品文学作品一般可分为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不同的文学作品,因体裁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不同体裁的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往往小说在语言使用方面讲究通俗易懂、不吝笔墨,而诗歌则要短小精干、寓意深刻、字字珠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它的写作要求、创作技巧、表现手法,挖掘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4.2结合作品学习语法语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通过词语的结构变化表达不同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语法往往是中国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与西方国家的用语习惯不同,对语法不了解会造对文学作品的不理解。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4.3撰写阅读心得每个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用语言描述出来,则会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作为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写作的成功范例,通过写阅读心得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4.4多角度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换个角度换个思路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对英美文学的鉴赏也一样,不仅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更要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创作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5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已经远远不如中学时期,而且很多学生因为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篇幅较长而丧失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任务,让其明确其责任,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才有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效果。此外,在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英美文学往往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在教改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就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让学生早接触、早受益。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也要新颖、多样。例如:一些经典的戏剧类作品,可以编排成舞台剧,通过角色饰演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于历史类作品,可以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通过情景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之,英美文学教学的引入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有益尝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由于受到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英美文学课虽然是一门文学课,但它却是英语与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的结合体,所使用的语言比较生涩和难懂,内容上涉及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纷繁复杂。因此,要想让学生把这门课真正学好,必须通过教师长时间讲解与逐渐渗透。但是这门课在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课时都非常少,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分别都是一个学期的课,一般是每周2学时,总共16周的课,一学期不过32学时,而且这门课在有些理工科院校还是选修课,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教师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想要讲授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把一些主要的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家及其主要文学作品一股脑地“扔给学生”,至于学生懂与不懂、接受与否、有无疑问,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非常严峻的折磨与考验,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起来更累,有些学生由于听不懂,看不懂,读不懂,就干脆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

1.2学生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兴趣除了课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之外,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原有的文学知识严重匮乏,或者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素养的相对低下。因为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都是理科生,或者是从本校的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这其中可能还会包括一些本身英语就不是特别好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学习上,对西方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了解和掌握得非常少,对西方文学几乎更是一无所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严重匮乏。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这门课还缺乏足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精神动力,也就没有了把这门课学好的可能性。很多同学对这门课都很淡然,学不学好没啥关系,学和不学没什么差别。在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客观条件下,这种学习态度所导致的学习状态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不注意听讲,人虽然在课堂上,心早已飞出校外,只有少数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很多学校都是大班授课,教学任务重,老师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期末开始之前才开始大规模的“突击”,拿同学的上课笔记复印一下之后就开始死记硬背,考试及格就算完事,考试过去了就几乎忘得一干二净。

1.3考试与考核体系的不健全有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英美文学这门课的期末考试,一般都会“暗示”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期末考试范围,学生只要把这个范围内的相关内容背下来,通过考试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另外,英美文学这门课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还是考查课,根本没有期末考试,学生只要在期末的时候交一个论文就可以了。这样的考试与考核方式根本无法在客观上激励学生把这门课学好。

2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由于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在课程设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考核体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使得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过于平淡,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根本无法实现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需从各个方面努力,努力提高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与应用型的英语人才。

2.1增加课时量与调整教学内容相结合由于英美文学这门课在理工科院校的课时少,加之授课内容过多,给教师的授课任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这门课的课时量,可以把周课时由2学时变成4学时,课时量的增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讲英国文学时,应该重点讲以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哈代和艾略特等人为代表的一些知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及其所在的文学流派,其他的可以略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课下自己看。课时的增加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授课时间,提高授课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使他们有一个宏观概念,同时对一些知名作家及其作品也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与把握。

2.2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的缺乏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必需努力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学要多样化,使之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既不能是单一的照本宣科,也不能是简单的播放电子课件,而应该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上采取讨论的形式,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和某些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和视频,这些影像资料会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文字材料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可以让学生以短剧的形式展现电影中的某些精彩片段,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2.3完善考试与考核体系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态度。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课在考试与考核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与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做出适当的改革与调整。首先,将这门课都改成考试课,不再以考察课的形式给学生开设。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增加到50%,同时,期末考试之前不再给学生考试范围,这样就可以在客观上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预习质量和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作为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英美文学这门课的实际教学活动在理工科院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这门课的授课质量与教学效果。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联盟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并反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英美文学教学质量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特对本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7届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0人,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对学生是否喜爱英美文学这门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0%不喜欢这门课,70%则比较喜欢。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教材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课堂气氛较沉闷。其次对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进行了调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学课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说明,即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但也有30%学生认为不清楚。对该门课学习难度大小的调查表明仅有10%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剩余大部分学生认为难度较大,并指出学后收获甚少。最后学生自答部分显示英美文学学习的最大难题是:学习内容多、内容整体缺乏系统性、主题分散、记忆困难;其次,教材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较沉闷也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调查结果提醒教师,如果学生体验不到英美文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或体验得不够必将削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必须尽快找到合理而有效的对策。近些年国内学者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上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五大视角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或改革进行研究,分别为文学批评、教学法、实证研究、跨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视角。

文学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闫玉敏提倡在文学课上将传统的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心理学批评方法、神话与原型的批评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作品32-36。然而,文章只是将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种教学理念来提倡。随后出现了一些将文学批评理论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理念的文章,如有把读者反应理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互动沟通的,也有从女权主义角度指导英美文学教学以建立一个师生平等、互帮互学的教学模式的。然而这些研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文学课授课内容庞杂、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

教学法与英美文学教学。“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部分,张冰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过程,认为通过教师的“抛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作品,并在作品的情景中把握作者的意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得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2]。吕洪灵则注意到独白式教学方式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提醒教师在强调学生“动”的同时也要看到“静”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要一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也要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3]。

英美文学教学实证研究。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等学者的带领下,该课题组对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报告,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但是该调查报告尚只发现问题,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或策略。次年,鲁吉进一步佐证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状况并得出五点看法,即英语专业学生中真正喜欢英美文学的为数不多、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学生感到这门课难学、学校对这门课的忽视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太过单一[5]。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英美文学教学。刘仪华总结了英美文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四点优势:高效省时,有利于文学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乐于互助;逼真理想的语言环境;新增的语言“实用技能”[6]。张显平指出文学语料库的构建与利用是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提出构建文学语料库应注意文学性、对象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原则[7]。然而,在我国语料库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文学语言基本素材的专业语料库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还需要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去判别和验证。

跨文化交流与英美文学教学。曾洪伟提出应该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打破“自闭症”走向开放,跳出英美文化的圈子,从第三者的立场考辨英美文化与其他民族和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8]。

转贴于论文联盟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教学发展趋势即是逐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朝跨文化、实证研究、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强调教学论文联盟内容输入的多样性与系统性,也不断注重提高教学输出质量与学生的接收能力。本文针对调查报告突显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归纳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及其主要特征,论证该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3.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

诺思罗普•弗莱是加拿大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思想家,也是全球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著作《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西方现代批评流派之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弗莱认为文学是远古神话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某个神话故事按不同的形式和模式进行描述,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必须从理解神话入手。

“原型”是弗莱神话批评理论的核心概念。原型可以指在历史、文学、宗教或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继承能力的象征、意象、母题或主题模式;记叙神祗故事的神话模式是文学作品中最普遍的模式类型。原型是普遍的象征,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且反复出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原型并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因为文学作品是“移位的神话”。原始神话和宗教仪式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按照各种模式移位到各具性格的神祗形象上。对弗莱而言,文学作品之间互相连贯的源泉是“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却反复出现、经过不同程度‘移位’的特定原型[9]。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原型反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因此对原型的每次不同 “移位”是由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作者本身的写作天赋和个性所决定的。弗莱建议从两个不同的层次看待文学文本:叙事结构的直接表现形式,即表层结构和间接表现形式(原型),即深层结构[10]。表层结构可以复杂多变,但原型代表的深层结构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文学中的原型人物数量也应该是固定、可数的。在文学创作中,人们利用数量相对固定的原型进行创作。

4.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通过梳理、概括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笔者发现其有三大显著特征,而这三大特征恰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英美文学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趣味性。调查还显示92.5%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也更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强调神话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就是移位的神话。将英美文学与欧美神话、圣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互文性。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本身的再现,是传统文本与文本之间一种特定的再生现象。互文性从时间顺序即纵向联系的角度反映出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的联系。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人类生活和经验,一些人类共同关注的主论文联盟题如爱情、生命、追寻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有所体现,作者不可能凭空创造出全新的文字或文学,历史文本对现代文本具有借鉴作用,现代文本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借用或改写历史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交织成密集的网,没有孤立存在的文本存在。基于以上观点和调查数据显示的继以讲故事的方式之后将近5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上采用对比和串联的方式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从某一主题出发,寻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对比同一主题下不同时代或相同时代不同作家创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对比同一作家相同主题下不同作品的特点,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作品。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互文性特征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对比学习中领悟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还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系统性。弗莱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仅仅用一个原型单位就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原型纵横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让人不仅从纵向角度看到同一文明下不同文本间存在的互文性,还从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作品间找到相似与相异之处,即横向联系。例如,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或传说,对比中国、印度、英美等国我们既可以找到不同点也可以找到相似点。教师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将英美文化与其他异质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避免英语专业学生把目光局限在英美文学上而忽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

5. 结论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下面几种途径,有效提高英语美文的阅读和欣赏水平,充分挖掘英语学习的内在潜能。

首先,要重视课本,养成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查找经典句式的习惯。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课本是最重要的语言习得素材。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尝试结合上下文关注经典句式,学习经典句式,理解并运用经典句式,有助于培养关注语言细节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语言现象,并提高我们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增强对语言感彩的感悟,准确、地道地用英语来表达思想。课本中的好的词句和观点都是我们写作中模仿、引用的来源。例如培根《论学习》中的名言: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有些书只须浅尝,有些可以狼吞,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就是很好的阅读和写作素材。

除了课本中的经典句式之外,我们平时遇到的英语试卷尤其是各省市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完形填空,不少都是原生态的文笔精美、清新隽永的美文,很值得我们句句推敲、反复诵读。

第二,有意识地进行英语美文的英汉互译。

对英语美文最好的理解是将其译成准确的汉语。通过英汉互译,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以及表达形式方面的差异与共性。如: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任何值得做的事就值得把它做好!);再如:There is no stage of life that does not contain some lessons. As long as you live, there will be something more to learn.(无学习,不人生。只要你活着,学习就不会停。)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掌握英语句式的结构和功能,逐步提高我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英语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对于一些富有哲理意味的课文章节,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然后请老师修改、点评,这也不失为一种英语学习的捷径。

除了尝试自己动手翻译一些英语美文之外,我们还应该多学习名家的译作,透过翻译家优美的文笔,领悟原作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美,从而获得翻译和文学的双重教益。

第三,加大课外阅读量,精选名句名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语言输入(input)决定语言输出(output)。语言学习者应适当加大输入量,以获取更多的有效语言输入,扩大对语言知识的储备。高中学生要把经久不衰的经典名句、名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大量地阅读英语哲理故事、名人轶事。在此强烈推荐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其内容包罗万象,诗人以抒情的笔调,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充满哲理性的思索,从而给人们以多方面的人生启示。试摘录其中的几个句子:

1.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2.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3.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4.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

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5.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当然,除了经典名著外,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学英语》等报纸的每期头版都是不错的补充阅读材料,它们既具有报刊所特有的时效性,同时又有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语言现代、地道实用的特点。

第四,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寻找心灵鸡汤、智慧背囊等经典美文。

互联网是我们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和渠道。丰富的网络资源与网络信息传递快捷的优势能够极好地弥补当前高中英语教材中美文篇幅不足――即语言输入量不足这一弊端。网上可供选择的阅读资源浩如烟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进行阅读,不仅有益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能使我们思想开明、心胸开阔、思维敏捷。

在百度中输入“英语美文”,立刻可以搜索到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美文,有经典的英文诗句,有精美的散文,还有英语谚语、哲理故事、智慧背囊等等。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的电脑收藏夹里应该收藏几个常去的网址,比如:恒星英语(www.省略)、中国英语网(www.省略)、可可英语网(www.省略)、旺旺英语学习网(www.省略)。这其中尤其以旺旺英语学习网最受广大英语学习者欢迎,因为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浩如烟海的文字习得材料,还有大量与之相关的音频素材可供我们下载、模仿、跟读。这些文章都由英美人士朗读,我们可以学习模仿他们的纯正发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英语美文欣赏也同样适用。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和背诵。持之以恒地朗读和背诵一些文质兼备、言简意赅的美文,有助于培养语感,记忆、积累并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加深对英语作品的理解,体会英语语言的意境之美。通过背诵,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英美文化知识,领会英语文化的内涵,从而深入认识美文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

在欣赏地道优美的英语美文的同时,我们高中学生应主动、适当模仿英语美文进行写作训练,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尝试模仿经典的句式、优美的文章结构来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思考、去实践、去再现英语语言之美。

【作者简介】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等诸语境,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讲授语言知识结构,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外语课成为教师的讲演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求人们掌握正确语法,而且还要求准确地把握语调节奏。在国际交往中,不仅要学会讲得体的话,写出符合英语写作规范的文章,而且要懂得做得体的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然而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更为重要而迫切。

二、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目前《大学体验英语》课程成为许多高校本科生的教材。该教材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我们来选取很有代表性的课文为例子,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课本知识和其他资源理解“文化差异”,进一步具体分析跨文化交流中的“困难和理解差异”。探讨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

比如,每当新生入校,第一堂课老师通常会跟学生打招呼,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与其让学生一个个站起来做自我介绍,不如通过一个简单的玩笑来比较中、西文化中打招呼的方式:中国学生常以中国式的问候与老外打招呼:“Whereareyougoing?”或“Haveyoueaten?”。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你上哪儿去?”或“你吃过饭了吗?”。但在英美文化中就有讲究了。“Whereareyougoing?”通常是一个要求给予准确回答的问题。从涉及个人私事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上级对下级”询问的问题或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提的问题,因此这样的问候语在西方文化中就会招来多管闲事的嫌疑。而“Haveyoueaten?”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像一个建议对方共进午餐的邀请,西方人往往对这样的没有下文的邀请深感不解。

一堂课当然不能以简单的问候语结束,在引入这个话题之后,教师不妨通过小组活动或配对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在问候语,自我介绍,各种场合介绍的方式等存在的差异,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第二次课上来进行对话练习和公开演示表演。

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如话题、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交际的目的和意图、交际的习俗和规约等等)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宜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约与习俗。准确地说,社会语言能力本身就是文化。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的了。

比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七课《家庭纽带》。教师可以先以自己的家庭为例,给学生示范性的演示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然后请学生来讲述最熟悉的自己的家庭。由于文化的差异,各个家庭对各个成员间关系的侧重不同,从而引入诸如“大家庭”、“单亲家庭”、“混合家庭”、“丁克家庭”等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概念及伦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课堂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参与探讨的方法,让学生来探讨东西方在家庭责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伦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大学体验英语》第四册第二课《文化》是一篇直接探讨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文章。课堂教学的导言部分可以来通过多媒体系列教学手段,形象的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儒家文化要求子女在父母面前要必恭必敬;基督徒在用餐前要祷告;伊斯兰教徒在一天特定的时候祈祷等等。由此让学生对“文化”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通过第二篇课文“文化存在差异吗?”中作者自己所遭遇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作者在俄罗斯旅行时,在一次与俄罗斯人就餐的过程中误以为男士给女士剥香蕉是非常有礼貌的行为,并到处宣讲自己的错误观点,结果在另一次旅途中被人纠正说:“在俄罗斯,如果男士给女士剥香蕉就意味着他对她想入非非!”,让学生最终了解:有关文化差异的概括性的推论方面的好心的文章和讲座可能弊大于利。随后可以运用一系列文化差异方面的例证进一步强调注重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在讲解第四册第一课《男女之间的偏见》的时候,作者先通过从网上下载的一段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源和进程,然后通过听录音的方法引入了这篇课文的主旨:男女在社会角色方面的转变和趋势。然后,让学生分组谈论男女在社会角色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由教师来做出评价。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话题的探讨非常的投入,课后作业是一篇作文“男女真的有别吗?”。作者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发现,有许多学生的见解非常的独到,对该问题的讨论非常的深入,还利用了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非常有用的词组和例子,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现代外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即交际能力。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所有外语教师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作者认为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设计合作性的活动规则是课堂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体验大学英语第一册的第八课《爱和友谊》时,第二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超越坟墓的爱情”:一位妻子在情人节的时候收到了已故丈夫的玫瑰花。作者通过布置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的方法,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学生的表演天分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同时又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课后作业是布置学生自己寻找有关西方的节日及来源。在第二次课上,学生通过课堂报告的形式,给大家介绍节日。由于第一次课堂热情的感染,由许多同学都积极地做了准备,都抢着要发言。作者就鼓励那些平时不太积极或胆子较小的同学做报告,有一个学生竟然带来了面具来表现“万圣节”。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探索

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的方法也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和掌握异质语言文化内涵,而且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和其他媒体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源国的文化习俗、人文哲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扩大学生英语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英美文化,教师授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学生文化交际材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报刊杂志,了解文学典故等语言背景知识。

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英语资源蓬勃出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英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除了利用已有的资源多收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观看电视节目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浏览网络资料,观看原版电影,领略英美本土文化风情。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英美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还可组织学生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group-discussion(小组讨论)、pair-work(结对练习)、short-play(短剧)等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大胆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互相配合,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

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经常会受到本民族文化定势的干扰,从而出现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错误,在英美人看来,这种文化错误比语音、语法错误更无法忍受。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获得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应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都渗透其中,道德、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活动都是典型的重大的文化表现形式。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不同,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等的不同,各个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忽视了这些文化差异,就难免会产生误解、冲突或更为严重的后果。

本文受甘肃省教育厅教学科研项目组的资助,项目号:GA06-022

参考文献

1.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李筱菊.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A].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谢安邦.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吴菲,仲玉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50~52

7.黄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4):84~86

8.蒋宇红.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跨文化因素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2):60~64

9.吴丽芳.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邢台学院学报,2006;(3):70~72

英美文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注重科学决策,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艺术教育

1.以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根本。学校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育人思路;以“合格+特长”为人才标准,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为前提,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更侧重于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自我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找到乐趣,充满自信,拥有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挥,特长得以彰显。让艺术教育成为学生健康、全面、快乐成长的空间,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年来,学校不断探求丰厚学生文化底蕴的育人渠道,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绘制完成的“亿万儿童绘祖国,迎奥运《盛世中华》2008米国画长卷·60米福建卷”送全国29届奥委会;学校每年的校园艺术节都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燕前堂”书院的小学员与省政协“海云墨会”书画大师见面交流,与大画家们一起切磋技艺。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积极引导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将对学生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2.以学校完善的组织领导做保障。学校把艺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内涵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教育计划,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艺术教育与教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艺术教育体系。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年段长、体音美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共同讨论学校艺术教学工作计划,拟定不同年龄段的艺术教育计划,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创新学校艺术工作,做大做强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把艺术教师的教学、辅导、课外训练纳入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每学期都对在艺术教育中作出成绩,在省市各类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不断提高艺术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以规范的过程管理为抓手。学校注意加强对艺术教育工作的过程指导,建立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五个一”制度,艺术教师每学年上好一节探讨课或公开课,组内说课一节,期末交一本规范的教案,交一篇以上教学论文。建立隔周一次的艺术教研活动。此外,还建立“说、听、评”课制度、不定期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和校本培训师徒互动制度等。让每一位艺术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在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教师们齐心协力,潜心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好队伍建设,以优质的师资促进艺术教育

1.重视艺术教育,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为使艺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学校注意加大对艺术专业教师培养的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讲学或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教学上能尽快成长。学校现有艺术专职教师共11人,其中研究生1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3人,本科生10人,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7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这些艺术教师有较好的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准。特别是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有较高的责任心,深受学生、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团结协作,积极上进,埋头苦干,争创佳绩。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2.务实教师培训,提高育人服务水平。学校非常重视对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学历进修、“请进来”———邀请教育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学校请来了艺术教育专家为全体教师开设讲座,把艺术蕴含的视觉之美、听觉之美、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的理念带给教师,帮助教师建立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的教育目标。通过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育人服务水平。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还是省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每年省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前身是省艺术师范学校、省幼儿师范学校)都有数十位艺术系应届毕业生到学校,实小为培养艺术师资做了很多工作。

3.创建成长平台,展示艺术教师风采。学校努力为艺体教师提供各种锻炼自我的机会,例如,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片段教学、说课、教学叙事”等各种主题的青秀比武活动,让艺术学科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组织优秀艺术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为自己、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近年来还相继派出三位艺术教师赴马来西亚进行中国画、中国民族舞蹈、中国少儿舞蹈交流讲学,提高了艺术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落实课程规范,以科学的管理保证艺术教育

1.规范教学管理,开足开齐艺术课程。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学校率先实验、推广和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并按国家课程设置编排开足开好艺术教育课程,配足配齐专职艺术教师,规范地进行教学工作。学校还提出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要求,增大艺术课课时总量,利用“家长委员会”把艺术教育深入到家庭,深入到社区,从而保证了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时间与效益。

2.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艺术体验活动。为了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利用学校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开发艺术校本课程,组织了以“拓展兴趣、发展特长、激发潜能”为目标,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艺术技能兴趣”、“发展身心健康活动”等为内容的各类艺术校本课程。我们先后开发了燕前堂“书院”“、茶道院”“、京剧院”、“越剧院”“、闽剧院”“、棋院”、“剪纸艺术”、“太极拳”、“古诗词经典吟诵”等技能专业提高班和学科拓展普及班两大类三十多个校本课程。

3.加强课题研究,强化艺术教育科研。在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注意抓课堂教学研究。立足课堂,把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鉴赏的主渠道,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真善美,并加强对艺术类教育课程的管理。艺术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把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小课题展开实验与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学校校本课程提高组每学期每人都要面向全校上一节汇报课。学校还组织艺术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艺术类课程教材改革实践,加强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近年来全体艺术教师参与了《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等课题的研究,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了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

4.抓好学科渗透,促进艺术教育常态化。学校在教学管理进程中,注意抓艺术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要求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升人文精神,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学校在环境布置、德育活动、教学课堂都开展艺术教育的渗透。如语文学科唐诗宋词的音律、节奏,教师的配乐和配景欣赏、英语学科的语音音调、经典英文歌曲及英美文化的介绍,数学学科的对称图形变化,体育学科的运动美、节奏美,还有老师们课件设计的图片、音乐、色彩美,教师的形象、音色教学艺术美,使课堂教学的美育深入人心,学校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全面、高效地发挥。

5.艺术氛围浓郁,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学校还成立了“合欢花”合唱团、舞蹈团、鼓号队、旱冰队等,并统一制定了活动场所使用方案,合理调度、充分使用,让体艺设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精心设计文化橱窗、书法美术作品展室、楼梯楼道常规教育宣传栏,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校园景点启智。学校网页、“红领巾”广播站、橱窗画廊等宣传阵地,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学校校内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

特别是学校被列为福州市级保护文物的“燕前堂”古建筑,它是清朝道光年间建造的“谢氏民居”,门扇窗棂全部采用楠木构成,镂空精雕,工艺考究,是同时期福州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园内桂花飘香,清新怡人,现在是同学们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培养艺术情操,探究祖国传统文化的好课堂,为开展艺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专业写作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大开放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