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6:37:21

研究生教育论文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医学的医学性和人文性都很强,诊治形形的疾病,需要有理科的实证精神,面对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经济状况等方面千差万别的患者,又需要有文科的沟通能力和艺术修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状况并不乐观,因缺乏沟通能力和表达不当而引发的医患纠纷屡见不鲜,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①思想认识偏差。人文素质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并不直接产生价值,医学研究生尚处于较低的社会阶层,受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更重视物质追求,讲实惠、求回报,重临床、轻基础,重眼前、轻长远,容易忽视人文素质修养。②生物医学模式制约。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处于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之下,这种医学模式本身对人文素质重视程度不高,其影响非常深远,大到教育体制、院校课程设置,小到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精力的投入,难免受其影响,虽然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在理论上已被广泛接受,但真正完全建成这样的体系尚需时日。③学生知识结构局限。我国高中阶段就分文理科,医学院校从理科生中招生,学生重理轻文,人文素质基础薄弱。医学院校办学模式多为单科型医学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以医学学科为主,注重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能力的教育培训,人文社科课程少,重视程度低,不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与职业操守养成。

2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建议

2.1调整培养理念

现代研究生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寻求真理,并不是简单传授已有知识,而是以探索知识、发展知识、生产知识等为基本内容。因此基于该培养理念,当代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知识,具备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满足我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直接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复合应用型医疗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积极与世界水平接轨,紧跟并超过发达国家研究水平的国际化研究人才。

2.2改革教学模式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工作,是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针对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调整以下几个方面:

2.2.1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医学研究前沿研究生要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所以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应经常更新,研究生教材应定期更换,遵循“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优先选用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3个优先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同时,考虑到教材有相对滞后性的特点,在课堂上还可以参照最新文献,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检索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激励学生捕捉学科发展前沿信息。

2.2.2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教学须区别于本科生,突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研究生个性发展,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课程内容,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2.3创新考核方式,体现能力培养为导向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能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课程的考核也应该采用多元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如于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可采用笔试、实验考试等相结合方法,通过笔试考察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考试考察实验操作步骤、观察和分析能力。研究性专题可以通过综述、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据自己专业或研究方向,选择相关内容作一个小的综述,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研究设计。通过差异化多层次的评判标准,兼顾学生能力个性方面的差异,创造一种自由开阔的学术氛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创造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3注重提高人文素质

为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可从以下几种途径着手:

2.3.1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坚持医学知识技能与人文知识修养并重,强调医学与人文结合,科学与艺术并举,注重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和学术道德,发扬和传承优秀医学文化。开设与医学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社会人文学科,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规等,开设临床科研面临的人性与伦理相关的专题,如克隆技术、基因治疗、转基因食品等。

2.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欲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必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学科较薄弱的医科院校,可送本校教师去进修人文专业,提高本校教师人文素养,也可请相关人文专业院校教授来本校开设人文课程,以提高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另外,由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非常重要,在导师遴选过程中,也必须加强其对人文素质的考核,对于有学术不端或个人道德修养的导师应严格把关。

2.3.3参加人文教育实践在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在医院管理、执业环境塑造、医患关系处理等方面渗透人文精神,让医学研究生从实践中深刻体会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鼓其自觉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在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中,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义诊活动、各种科普宣传活动等,让医学研究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扩充知识,开阔视野,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文修养水平。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在扩招阶段的英语教学条件并不完备,教学资源和师资存量不足,而研究生扩招和高校国际化发展对英语教学需求激增,行业和社会进步对国际化人才需求加大,研究生英语教学经历了“高投入、低效能”的补偿性发展,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总体仍偏低。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首先,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一成不变,较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需求而言已经滞后,至今实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还是1992年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试行稿)》,[3]教学目标和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并且仍有应试的倾向;第二,教学内容单一,重词汇和语篇,轻语言技能训练,对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另一方面,国外相关专业的英文教学资源、学术成果资源和英语国家文化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对提升专业研究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帮助不够,对英语文化教学不足;第三,对英语语言环境和教学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加上英语学时压缩,“中式”英语和“阅读强、读写弱”的现象仍然普遍;第四,传统教学方法忽略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少,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不接轨;第五,英语师资队伍发展缓慢,主要是具有国外学习背景的教师数量少和对外籍教师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随着转型期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英语教学也正视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专业英语教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积弊与不足。要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既要从宏观层面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又要从可操作层面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因素做出积极调整。本文将针对后者提出建议:引进并充分利用优秀的外教师资,对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进行最直接的调整;加强对外教的教学、行政和外事管理,对外教智力、人力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以提升研究生英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外教教学的优势

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引入外教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必要举措,也是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既有助于研究生提高跨文化、跨语际的语言交流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在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中运用英语获取和传播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能力。外教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优势体现在:

1、外教在教学中引入多样化、开放式的英语教学法,注重实用性、交互性和教学效果。如使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全身浸入法”与“听说法”等传统英语教学法相配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动机和积极性,打消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应试心理,同时外教擅长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交互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积极。

2、外教侧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不过分依赖课本,不过度讲解语法,而是广泛搜集语料和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力、思考力、辨析力、语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外教具有英语本土语言优势,能为学生带来真实的英语语境。外教突出的语言优势和语言素养,地道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语料和灵活得体的语用表达,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参照标准,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技巧,对英语文化的敏感度作用明显,同时对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形成符合英语文化心理接受的表达方式很有启发。

4、外教具有英语本土文化优势。从自身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讲解英语国家文化历史、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社会风情和人文风貌等知识更真实客观、清楚翔实,能够把对西方文化的教学自然地贯穿到语言教学之中,充实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营造真实的西方文化氛围,避免出现中教讲解西方文化时讲不清、讲不透的尴尬。同时外教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展现出典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发挥作用。

5、外教在教学中对教师角色的理念不同于中教,在教学中不以“权威”自居,避免成为一味灌输书本知识的“演讲家”和“权威人士”,而是做搭建交流平台的组织者,做能力发展的引导者,营造平等氛围,富有亲和力地与学生交流,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6、除此以外,外教从事专业课教学对专业课程建设帮助更为直接,包括扩充教学资源,引进国外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拓展研究生在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视域,丰富研究手段,增强比较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外教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外籍教师担任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固然优势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给教学效果和各级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不加以重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研究生在英语课堂对外教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较低中西教育理念本质上的差异是问题的根源。西方教育注重全人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应用,而中国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习者知识的积累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西方课堂注重师生间的平等自由和个人能力彰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教师主要发挥引导、组织、启发和监督等作用,中国课堂则以教师为主,学者之词、权威之言不容置疑;西方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型、多项互动式的,以交际活动为主,而中国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型、灌输式的,以演讲、记录、分析和阅读式的教学活动为主。[4]不同的教育理念造成了中西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以英语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学生积极主动、务实求效,表现欲和思辨能力强,而中国学生内敛被动,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容易在外教的课堂上三缄其口或躲闪回避,对西方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适应。

2、外教对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不足大多数外教开始教学前并不了解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等,而且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背景不得而知,通常都是按教学安排和已有教材(或是不使用固定教材)授课,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把握深浅不一,盲目教学的比重很大。如:有的外教仍会大量使用本科阶段交互性强的游戏和表演等活动来组织研究生英语教学,令学生们觉得备课不足,应付教学;而有的外教却在有心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学术能力时发现教学过程充满困难,原因是专业英语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缺失或不足,学生缺少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积累,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较差,当教学内容涉及到国外同一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范例时学生不能充分理解。

3、研究生对于外教课堂的多样性、互动型教学法调适度不理想外教常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组织教学,通过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体验来丰富其学习经历。除了交际活动以外,还大量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从声、光、色、触等传播途径传递教学信息,要求学生眼、耳、脑、手、身等全方位地参与教学互动。学生往往觉得频繁起坐,不停走动,眼睛反复在师生间、生生间、教师与教材间以及屏幕与黑板间切换太影响专注力,抓不住交流互动和技能训练的重点。除此以外,以交际性为特点的外教课堂对于纠错问题的宽容使学生对于教师权威也有所质疑,这也影响着学生对外教教学的认可和接收。

4、外教和研究生对师生关系及课堂角色的观念不同外教往往希望通过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培养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研究生习惯于在学习上被主导,面对民主氛围浓厚的外教课堂更是谦逊内敛,谨言慎行。

四、解决对策

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转型期,有效利用外籍教师的智力和教育资源,提升研究生英语教育质量,是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外教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需要从人本管理入手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结合来自高校教学部门、外事部门、人事部门、研究生院和后勤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支持和政策保障;对外教智力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设置入手,优化外教资源配置,发挥外教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从招聘外籍教师入手,为外教师资队伍的建立打好基础聘用外教不是给研究生英语教学“装点门面”,而是要“人尽其才”。规范外教聘用制度和招聘渠道,严格把关选聘流程;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资格的综合认定,慎重考核外教的综合素养和知识水平。另外,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对中教还是外教,教育管理都应本着人本管理与行政管理并行不悖的原则。我国高校的外籍教师往往流动性大,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疏于对人的本位关怀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外教的人文关怀才有利于保持外籍师资队伍的稳定。

2、加强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外教的教学管理应该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实施,具体而言:在开展正式教学前,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针对外教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对外教进行教学前指导,使其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其了解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便于参考适时、自然地引入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西方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接收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跟进,外教与教学管理方,外教与学生加强交流与互动,根据发生的问题动态调整,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估,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评价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参数之一,聘请外籍教师担任研究生英语教学是直接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研究生英语教学引入外教任教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但是仍需各方积极深入思考如何摒除研究生教育体制中的种种积弊,减少或避免外教教学问题和管理问题的发生,有效利用外籍教师的智力、教育和人力资源,真正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实现“外为中用”,切实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让外籍教师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整个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关心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只是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讲给他们听,同时采取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生活中贴近他们,让他们觉得你的很多想法和他们是非常一致的,这样他们才愿意听你的。我熟悉的导师使用的做法很多,不容易一言概之。举例说明:比如,下午两点走出办公室要去上课,看到研究生们正在吃苹果,他们可能会喊着一起吃,这时候如果教师说:“我要上课来不及,你们留一个给我,上面贴个标签,写上我的名字,防止别人偷吃。”虽然是玩笑,但是传达了一种信息:你愿意和他们毫无约束地交流。

二、关于学习

对于学习的内容应该不是我们特别关心的,所以更多的是和他们交流学习的方法。佛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是奠基现代实验科学的经典之作,可以说很多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从中受益匪浅,因此,在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的时候应该特别强调这本著作的阅读与体会:归纳与总结、逻辑的递进等。道理虽然简单,但是给出的是我们学习所有知识的一般可行的方法。“学以致用”,这是一个以目的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学生有时会问:我有时候学是学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会没有,心中没有底。回答应该是你会用了没有?会用了就说明你学会了。举例说明: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经常使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中微量组分的含量。什么叫学会了?就是有人拿来任意溶液要你测定其中某种物质的含量,你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行,什么时候要结果?话虽然很夸张,但是道理一点都不夸张。“因材施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教学法则,很多人都可以信口一说,但是这种教育法的关键是你要知道每个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材”,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判断每个学生是什么样的“材”?我觉得这不是高校教师所能够做的,也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因为就连天下最负责孩子的父母也不能做到这一点,才出现了“代沟”的说法。坦率地讲,我不行,我觉得我们高等教育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的领域。给教师足够的教学自由度,让他们把自己最得意的人生与专业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判断与感悟,找到自己可以学习的哪怕一丁点儿榜样的东西,这也是我对孔夫子“有教无类”的另类理解。

三、关于科研

关注两个方面的培养:

1.科研的思路: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导师只讲清楚自己的课题与思路,鼓励学生不按图索骥,而是自己独立思考。因为经过多年的培养与训练,导师已经形成了模式化的思路,很容易让自己的研究思路局限在一定的角度。理想的学生培养方式可能是,想什么,乃至于做什么,都给予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诉求。

2.科研的操作:想什么,乃至于做什么。可以自由,但是怎么做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科学规范来。“细节决定成败”,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原话,当关注细节成为你的习惯的时候,你才能拿到进行准确实验的上岗证。从事科研工作的心态也是导师们需要以身作则灌输给学生们的。曾经有个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A类上会,二审却没有能上,一片惋惜声。他的学生也在惋惜,他却说:2006和2007连续批准两年如果正常的话,现在也很正常,钱多多做,钱少就多休息。学生夸他心态好。他给他们讲了个故事:从前有和尚师徒二人修行,一天看到湖边有人撒网捕鱼,拉网上来的时候很多鱼活蹦乱跳,有些鱼就蹦到网外游走了。徒弟和师傅说,你看那些鱼得救了啊。师傅笑而不答。徒弟又仔细想了想笑了。徒弟悟到了什么?“变的是境遇,自己还是自己啊!”我们不能因为获得好的机会就骄傲自满,当然也不会因为失去一些机会而妄自菲薄。我们的研究生存在于各行各业,大多数导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学相关的培训,因此,经验的总结更适用于我们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中进行实践。赫伯(D.O.Hebb)是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在长达几十年的心理学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赫伯积累并形成了丰富而有条理的教育思想,并发表了专门论述研究生培养的文章《研究的教育》。这些思想不是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理论阐述,而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科学家亲身实践的理论概括。因此,赫伯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体系性的,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浓重的经验成份,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正统教育的一种反动。正因为如此,赫伯的教育思想,一针见血,直奔主题,解决教学第一线中的实际问题,非常适合于非从事专门教育研究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对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如下建议:(1)人的研究能力是不能被培养的,或者更确切地说,老师不可能直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老师的职责一是提供具有感染力的研究环境;二是在这种环境中扮演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的角色。所谓引导者,是指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更形象地说是以朋友和同学的身份,相互切磋、交流、教学相长,而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姿态,指手划脚、发号施令。(2)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一个学生的研究能力及其未来的成就,不能仅通过考试来衡量。(3)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并不一定一开始就需要创造力,因为“选择富有创造力问题的能力是经验的标志”。(4)被录取的研究生应该尽早地开始研究。在进行研究以前没有必要熟悉所有的文献———这是老师的工作而非学生的任务。(5)老师不可能培养学生进行思考,只能间接培养学生进行研究,但却可以直接培养一个人进行写作。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那么化学专业研究生该如何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呢?回答是:做好研究生职业规划。从事了多年的管理工作,身边有很多研究生,经过了解,很少有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做职业规划。到了研究生阶段,有一部分学生想好好学习;一部分学生想学习实践兼顾;只想混个文凭的也有不少。

那么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强烈建议研究生们要在好好学习的基础上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但问题是,好好学习和好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人还是需要先解决了生存问题,再去逐步解决发展和最后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存在的,在目前大学生就业还不那么容易的时候,你来读研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毕业后自己怎么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是继续读博将来做研究或者高校的老师还是毕业后就去工作?去什么样的岗位工作呢?人家需要具备什么样基础知识的研究生?需要具备哪些证书?需要具备什么相关就业经验?这些其实在读研前就是要考虑的。

2结论

由于我区对于化学专业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滞后,使得很多化学专业研究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如果自己不重视,导师也不关心,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再没有,那结果就是很难控制的。到就业时你可能才发现,你学到了知识,但是可能已经远远脱离了社会和单位对你的基本要求了。

教育最终是要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这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一个人连生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又何谈其他高层次的目标呢?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注重和职场、社会需求的联系与匹配,从专业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实践的进行都越来越体现出了研究生教育是要和社会、国际的发展接轨的。因此,针对我区化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应该在高度重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以期更好的解决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3结语

以上是我近年来从事研究生管理和教学的一点点感受,希望在和大家分享经验的同时,可以把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做的更好。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转化医学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医学、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转化医学已取得的成果使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国医学的发展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大力培养转化医学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科研型和临床型。这两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生素质的定向培养,尚不能满足转化医学理念的要求[5]。因此,转化医学理念对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1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激发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生经过了五年本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经过了本科临床实习期的观摩,已构建其知识体系,对各种疾病也有初步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强化他们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倡导其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疗为目标。医学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请教研究生导师。避免单纯以为目的,科研创新性差,成果应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能激发其继续深造的欲望,从而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工作中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1.2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统疾病从病因、机制、诊治到预防,涉及的因素众多,极其复杂,临床问题的解决靠单一专业学科医疗力量很难完成。这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基础、临床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联合会诊,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治。转化医学即倡导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指导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另外,医学实验技能课和动物实验课,也需要研究生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转化医学教育的同时,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这种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

1.3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在现今转化医学的时代,仅具有单方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是远不够的,转化医学理念主张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既精于科学研究又精通临床技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敏锐发现临床中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能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教育,可使其自身专业素质更加全面、系统,厚积薄发。

1.4转化医学理念为交流合作提供平台转化医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础教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频繁的交叉对话,使双方均能不断熟悉对方语言,进而促使转化医学变成双向通道———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环。转化医学教育无疑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多学科介入机制以完成研究项目的跟踪、系列研究。藉此互动平台,医学研究生可以不断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科研领导、科研协调的能力,建立联系网络,形成积极、和谐、互助的团队合作的局面,这也将最终促进其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2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策略

对医学研究生加强转化医学理念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国当前整体医疗队伍的水平,有利于跟进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需从政府、高校、医院、企业等各层面齐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风的蓬勃局面。宏观把握制定转化医学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联合医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研究团队,搭建医学研究共用平台,建立促进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催生高层次研究成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6]。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策略:

2.1强化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增选综合素质高、博学强识的授课教师,保证师资力量。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在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院之间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会议、讨论会等,让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们增进沟通,取长补短,更新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思路,这样才能为更深入、有效地开展转化医学教学奠定厚实的师资基础。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如科研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临床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临床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基础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主导师和副导师联合为研究生制定个体化的培养计划,这样可使研究生们在基础和临床领域中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指导和培养,有利于科研思维的拓展,有利于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化,能促进青年学子们的长足成长。

2.2优化课程体系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即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间的紧密联合。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适当减少公共课学时,确立以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实验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有机融合,以疾病为基本元素讲授相关知识,围绕临床问题的各个方面(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展开启发式教学。重视综合性的系统生物学的教育,增进医学生对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之间的衔接融合的理解,在理论层面真正跟进转化医学的思维模式。实验课程应适当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另外,科研工具和方法学的教学亦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文献检索、文献综合能力,扎实的外语功底,医学统计学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等,均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合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今后顺利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国内很多高校调整学科结构,目前增设了转化医学二级学科,这为医学成果的转化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孵育基地。

2.3拓展实践应用目前医药行业在基础、临床、新药和器械研发等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基础研究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临床医务人员不能跟进国内国际的前沿科学问题,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不能紧贴临床的实际需求,这样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转化医学理念,需要政府机构、医院、高校、高新科技企业等多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切实合作,才能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启发其获得科研灵感,培养自己独特的科研兴趣和方向,并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

3结语

转化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现代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在转化医学的理念下进行。转化医学理念培养出的临床型和科研型素质集中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领域内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现状,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整合,提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对学校资助体系的影响2014年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前,学校已经统一了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学金设置标准,硕士奖学金只设一、二等奖,其中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可免缴学费,每月享受助学金400元/人,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可免交学费,奖学金覆盖面达到了100%。同时,在奖学金指导分配体系中引入在校研究生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重点实验室数量、重点学科等参考指标,根据各学院的综合情况进行分配。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后,学校对于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了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硕士学业奖学金设立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学金比例为20%,奖励金额为12000元/年;二等奖学金比例为20%,奖励金额为10000元/年;三等奖学金比例为60%,奖励金额为8000元/年。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后,我校硕士生学费收入的45%用于设立学生学业奖学金,55%用于学校事业发展。博士生学费收入的90%用于设立学生学业奖学金,10%用于学校事业发展。

(二)对学生的影响2014年全面实行收费后,我校硕士研究生每年需缴纳学费8000元,其中20%可获得学校学业奖学金12000元/年和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抵减学费后此部分学生实际可净得10000元/年,较改革前增加5200元/年;20%可获得学校学业奖学金10000元/年和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抵减学费后此部分学生实际可净得8000元/年,较改革前增加3200元/年;60%可获得学校学业奖学金8000元/年和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抵减学费后此部分学生实际可净得6000元/年,较改革前增加1200元/年。学校目前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奖助学金外还有相当数额的企业奖助学金,学校将统筹这些奖助学金,在奖优解困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此外,学校每年设立400万元的专项资金,提供300多个“助教”和“助管”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力争使每一个家庭困难的研究生都有相应的助学岗位,以缓解贫困学生生活压力,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作为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我校导师承担了大量的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较充裕,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是完成导师研究课题的主要力量,我校大部分导师都为研究生设立了“助研”岗位,每月定期发放“助研”津贴;据统计,我校导师2013年共计发放“助研”津贴1770万元,每人每月发放200元~1000元不等。全面实行收费后,我校博士研究生每年需缴纳学费10000元,100%可获得学校学业奖学金12000元/年和国家助学金16000元/年,抵减学费后此部分学生实际可净得18000元/年,较改革前增加6000元/年。

二、对学校今后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积极思考

研究生全面收费,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国家和高等学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及助学金等多种奖助形式,进而打破研究生资助体系中的大锅饭。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基金体系,建立起以科研工作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实现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工作的更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权利,全面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种自我约束、平衡需求关系并确保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

国家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加大了对高等学校的奖助力度,学生虽然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但较收费前收入有所增加;而学校方面,将学费收入的很大比例用于学生奖助后,还有一部分剩余归学校统一支配使用,增强了学校的经济实力。通过研究生资助改革全方位带动校内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但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的财政投入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节制增长;学校的经费投入也会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需要依靠导师的“助研”津贴及社会捐助。由于目前纵向科研项目规定其人工费只能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比例,因此导师难于从其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提供足够经费资助研究生。同时社会捐助也需要学校增强实力,提高整体知名度,才能吸引社会各界、企业家的支持。

总之,改革的最终目的应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明显提高,广大研究生同学、导师和学校都应是改革的受益者。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对于“好学”,在《学而第一》中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其意思是说,要做到饮食不求奢侈与满足,居住条件不要求舒适与安逸,但对学习与工作要勤快,说话要小心谨慎,到道德高尚、有学问的人那里去讨教端正自己,就算是好学了。事实上,孔子强调好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他把做人放在了首位。《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其意思是:品德没有培养,学问没有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以身赴之,自己有缺点,却不能立即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因此,研究生要培养德性,学会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以德为先,是好学的首要任务。同时,孔子的一生又是勤奋问学的一生,他从十五岁“志于学”后,终身学而不倦。直到晚年,还津津于易经,手不释卷而韦编三绝,其“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求学精神,是值得研究生学习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自豪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特别是孔子的好学还体现了谦虚好学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绝句。因此,重温“好学”精神,养成“好学”习惯,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生成才的必修课。

二、忧患意识是成才的内需

孔子《论语•泰伯》中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意思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时刻忧患自不如人的自觉意识。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业上,时刻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孔子指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是指人们面临自然、社会与人生所遭遇的困难而产生的忧虑与思索。从远古时代,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忧患,到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忧患,无一不留下历史的烙印。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其忧患意识体现为人们对国家、民族、人生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孔子便是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孔子时刻怀有“以道自任、为道献身”忧患意识。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把“道”看成是他们最终安身立命之处,并有为“道”、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即所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以孔子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养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形象,这种忧患意识值得人们学习。因此,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当代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所应秉承的基本思想。当代研究生作为我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忧患意识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直被人们尊尚和传承的精神。这就要求研究生必须忧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以道自任、为道献身的思想意识,并激发出把建设祖国作为己任的壮志。四、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成才的外部要素孔子在《论语•阳货》中对子路说六言六蔽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事实上,孔子告诉了我们处世与学问之间的辩证关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意思是:有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因为仁虽然好,若没有真正学问的涵养,往往会分不清是非善恶,这种好人就是“东郭先生”。有许多人心存善良,仁慈爱人,但盲目的慈悲也不对,若学问不够,不能明辨是非,有时帮助一个人,反而可能害了被帮助的人。因此,仁慈也需要智慧和学问。“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其意思是爱耍聪明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孔子说有许多人知识非常渊博,而不好学就容易非常放荡、任性。许多年轻人知识太渊博,看不起人,对自己不够检束,这就是荡的表现。“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意思是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自己受害。有的人过分的自信且自以为是,结果害了自己,这就是“其蔽也贼”。因此,自信必须建立在深入考究、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之上。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意思是直率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说话尖酸刻薄。直爽的性格本来是优点,但若不分场合、不分尺度地指责与批评别人,不给人留情面,结果得罪身边的人,难以与人共处,结果被孤立,未能有所作为。“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是指的勇敢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出乱子。有的人勇敢、脾气大、莽撞却不学礼度且缺乏修养,做事不周全就容易出乱子。“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是指刚强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狂妄悖理。个性很刚的人,若不好学,他就会变得狂妄自大、满不在乎,容易铸成大错。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这段话的意思是,冉央求着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回答说:如果真的是力量不够,走到半道会再也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没有开步走,就自行设定终止线了。这里孔子批评冉在为自己的退缩找借口,这个借口乍一听似乎还有点道理,但其实只不过是对自己不思进取的一个开脱,缺少持之以恒的品质。

有的人做事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持之以恒。其实,许多成功都是努力坚持的结果,正如“水滴石穿”、“愚公移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我们做事时缺失了这份坚持的力量,就会错过很多机会。比如,奔月工程曾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梦想,可到如今我们的宇航员能够实现太空行走,我们的卫星能够绕月飞行,梦想变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几代人持之以恒的结晶。追溯孔子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问学水平,为实现繁荣富强中国梦贡献力量是当代研究生必修的内容,任重而道远。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育;研究生;管理;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院先后培养各类研究生165名,协助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研究生毕业后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调查统计,有40名担任科室行政正、副主任;有33名已晋升为高级职称;有18名26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有12名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我院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中,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之外,我们狠抓四个结合。

一、导师指导与科室协同指导相结合

(一)方式: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和全科室协同配合下导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指导体制。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特别是抓好两头,即研究的选题、定题、开题和论文总结两个环节。课题研究中期还要经常性地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与研究生进行平等的学术交谈。当然,研究生培养工作仅仅依靠导师一个人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必须依靠科室领导的重视和科室全体同志协同配合。科室领导对研究生培养要十分重视,应把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中心任务纳入科室全年业务工作规划之中,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另外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充分发挥群体优势,齐心协力,积极关心、支持、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二)管理:科室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课题进行开题论证,邀请教研室老师或相关科室老师参加,从课题选择、科研思路、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具体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充分的论证,并对其课题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也可将研究生的开题论证报告分别寄给外单位同行专家函审评议,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从而使课题设计更趋严密,切实可行。

(三)方法:由于许多研究生培养科室本身就是由多个研究专业小组组成的,因而,充分利用科室内各研究组已建立的实验方法、技术手段,既可缩短建立科研方法和预实验时间,对现有的设备、仪器、试剂加以充分利用,又可节约研究生经费开支,可谓两全齐美。另外,研究生在进行课题研究中,尤其在致伤、取材等环节,需要人手帮助,通过组织科室同志协助配合,就能使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迎刃而解了。因此,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实际上是导师指导与科室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一)研究生课题与科室研究方向一致:一方面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课题必须纳入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以及科室的科研业务建设之中,研究生所开展的学位课题,也就是科室、导师研究的分题。另一方面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科室的主攻方向,并为开展课题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如战创伤休克研究室,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步确立了“战创伤休克病理生理及机理研究”这一科研主攻方向,培养24名研究生都紧紧围绕这一科研方向,不断深化研究内容,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80余篇,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二)研究生参与科室的教学活动:研究生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必须参加科室的教学活动,带小班实习课。在高年资教师的指导下,书写教案,进行试讲,做预试验;上小班课时有老教员随堂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必要指导。研究生带教结束后参加本科室专业考试,教学组根据研究生带教效果和考试成绩加以评估。研究生参与专业教学活动,使其在全面掌握知识、言语表达及组织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同时,研究生参与教学,从另一方面也充实了教学力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狠抓研究生培养又促进学科建设:通过培养研究生,选留师资,使中青年教师的素质明显得到提高。研究生培养是学科选拔学术接班人的主要途径。毕业研究生留医院工作时,给机会、压担子,让其独立承担科研课师,组织教学工作,担任教学组长促使他们更快的成长。近年来,留院的18名博士中13名已晋升为高级职称,其中有1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者;有1人获得全国百名中青年科技之星;有10名已担任科室正、副主任。

(四)教学相长:研究生年轻活泼,对新鲜事物反应敏锐,精力充沛,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导师指导研究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参与指导的老师也颇多收益,从而促进科室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研究生既是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任务之一,又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培养本科室研究生与培养其它科室研究生相结合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专业越分越细,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研究生培养也需要适应这一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要培养本科室研究生,也为培养其它学科专业研究生做出努力,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的方式可以参加其它科室的指导小组或做兼职指导教师;或与其它科室联合培养研究生;或为其它科室研究生进行指导、建立技术方法,协助进行某些具体指标的测定和观察。在为其它学科培养研究生时,注意寻找本学科与这些学科的学术结合点,使他们学习后既对本学科专业有所了解,有所贡献,也为今后学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撞击伤实验室为胸外科合作培养研究生,课题定为胸部撞击伤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由于发挥了胸外科的临床特点,阐明了胸部撞击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在课题研究中,由于专业渗透,一方面建立了多项胸部撞击伤的监测指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本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通过本科室向其它科室给予技术支援,其它科室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在培养人才上起到相辅相成作用,从而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协作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先后为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等军地院校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为本校内联合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生31名。

四、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

(一)研究生培养需要导师的指导:研究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带教能力及工作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导师应主要加强在以下几方面指导:①根据培养目标和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②督促检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特别是考查其自学能力和考核成绩。③提出或审定由研究生提出的研究课题及实验设计,指导并开展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论证。④督促其查阅文献,写出与研究课题密切结合的综述。⑤认真指导预实验,经常检查实验方法和结果。⑥指导撰写论文,并反复修改及审定论文。⑦经常了解研究生思想动态,着重解决知难而进、实事求是、勤学苦练、团结协作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1.1课题设计实施阶段如前所述,我校近十年来注重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注意到临床实践与创新思维的结合。研究生课题的实施,培养其实际的动手能力、发现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有些可能是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已经学习掌握的,但是,随着医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还可能需要重新学习。反复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一阶段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在细胞培养试验中,学生在预实验的结果非常理想,可是,随着实验的进行经常会遇到诸如:细菌污染、真菌污染,甚至于原因不清的细胞死亡等等。这种时候,医学生不仅仅学会向善于这方面技术的老师、学长请教,而且更要学会怎么利用现有的知识以及网络资源来解决面临的难题,换言之,也就是要学会采用各种方式向各方求助,以期最终解决难题,顺利完成课题设计。

1.2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这一阶段,要求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熟练运用目前常用的医学统计学软件。依据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数据,经过缜密的思维,通过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精确的统计学分析,最终获得科学、可信的结论。这样的研究论文在这一领域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这一阶段,由于很多医学生专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会求助解决问题,切忌蒙混过关,涂改结果。

1.3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理、撰写、发表,是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它不仅要求研究生查阅大量的文献,归纳、总结相关研究背景,同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结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合理、客观、严谨、科学的解读,是对其思维逻辑性的训练。最后,要完成好这一步,还需要研究生具有一定的文字、绘图等等基本的写作功底,才能达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也是对其科研论文书写的基本训练。

2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种注重实践的科学,面对的是形形人群,表现各异的疾病状态,因此,这一现状,也要求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疑难、复杂问题,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心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的研究生更需要快速、准确的判断。近年来,由于师资力量的减弱,临床技能的培训工作明显下滑。大多数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充当了“书记员”的工作,却很少有基本技能培训的机会。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有较长的临床技能培养时间来提升其实际临床工作能力,需要改善我们的师资环境,提供给医学生们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实践,期望医学生毕业之时,能够达到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人的能力,能够胜任将来所要面对的工作,挽救更多的生命。心血管内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病种繁多,危急重症、疑难杂症多,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要求心血管内科医生具备快速、准确诊断、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对于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由于其专业学科内容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比如:放射科、CT室、数字减影、超声室、心电图室、动态心电图室、介入室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目的明确、计划合理、注重实践、教学相长等。首先,目的是将其培养成一个可以独立处理心内科常见疾病、急、危重疾病的合格医生;其次,保证充足的临床实践的时间。需要保证其至少有1年的时间去接受系统的临床工作的培训,培养独立处理医疗问题的能力,并且进行临床工作经验积累。最后,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改进。导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CBL(case-basedlearning,CBL)、网络数据学习(E-learning)以及循证医学等多种方法[6-8]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技能。同时,心内科研究生还需要在心内科相关功能科室轮转:心电图室、心脏电生理室、心脏导管室、心脏超声室。熟悉心血管疾病在相关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在心内科临床学习中,积极参与临床工作,比如门诊,病房值班,在这一过程中,直接面对工作中的问题,独立思考,对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建立导师组培养模式指导研究生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大量的庞杂信息的出现,没有哪一位导师可以做到“有问必答”。因此,借鉴美国的“学科本位制”、德国的“导师本位制”及研究型大学科学院的“学校本位制”,如果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导师们联合起来,形成研究生导师组,这样以来导师之间各有所长,可以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特长,而对于研究生本人则不论在临床,还是科研方面都将会得到最大的收益[9]。因此,改革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组成模式,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导师组的优势,使研究生能够从多位导师获益,进而拓展了知识,增强了更新的知识能力。开展教学系列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导师不仅应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PBL、CBL、网络数据以及循证医学,发挥导师的导向功能,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探索问题。另外,通过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间接的病例复习、典型病案讨论等方式指导,使研究生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逐渐积累临床经验,以期最终能够独立工作。最后,新知识的传播也是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学术研究交流活动以及研究平台的建立是影响导师带教能力的重要因素。

导师只有通过不断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研究性学术活动和专业性学术会议等,不仅仅可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更新知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教育、培养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汲取新的营养,提高临床判断能力,甚至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实行导师组这一新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特长,有机地将科研与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研究生将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大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目前多数大学的硬件和软件配置都比较齐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都有相应配套的实验设施和良好的实验环境。研究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便利条件,投身于实验室,做一些相应的科研,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锻炼。

(一)组建本科创新团队现在大学本科阶段就比较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建设有大学创新实验室。学校除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申请创新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以便于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项目研发。这种形式的创新团队,研究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根据项目的需要,研究生自行自定项目规划,从所需知识的传授到技术研发的实践,研究生全权负责。这其中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备课、讲授、安排项目的进程,定期的检查项目的进度,解决学生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通过这样的锻炼,不仅使其在全面掌握知识、语言表达及组织教学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使其在全面规划、指导科研、积极实践等技术研究方面得到了全面锻炼。

(二)参与导师项目导师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他是“培养什么样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决策者。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专研领域,因此研究生导师的选择决定了其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部分研究任务,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这个过程中需要研究生从科研思路、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具体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导师以及相关科室老师对研究任务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样可以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做工程的科研能力。

(三)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大学在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采用这种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提供给研究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从而增加其就业技能。学校根据研究生的学制要求,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校期间研究生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知识储备,一年在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为核心,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教师与研究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让研究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除此之外,研究生在校学习中,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合作企业参观、实习,接受企业工程师的专业培训,在校期间也可以邀请技术人员到校进行专业指导,做一些涉及专业的实验练习。在公司实习的一年,培训完成结业成绩合格的,可以取得学校认可的相应学分,实现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学分的置换。

二、结论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学校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发展尖端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研究生的培养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更是必不可少,以上就是对研究生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拙见,希望对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绩效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合作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