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11:16:51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放假及开校时间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秋季)于2021年1月31日放寒假,下期(春季)于2021年2月28日开学,3月1日正式行课。

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安排

为了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段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监测,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决定在本学期末对全县一至九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1.质量监测工作总体要求:此次监测由县教科所组织人员命题,监测及阅卷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县教育局统一安排测试时间和科目,初中各年级由县教科所统一组织进行网上阅卷,小学各年级分片区组织联合阅卷。

2.监测时间及科目:按附件1安排执行,监测的科目不得自行增减,为确保质量监测的信度,监测时间严禁更改。

3.阅卷工作安排:小学一至六年级由县教育局统一规划,分片区集中阅卷(具体规划见附件2)。各阅卷点要认真收集阅卷中的信息,开展阅卷后的研究和交流,分析教学存在的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七至九年级由县教科所统一组织进行网上阅卷,阅卷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阅卷工作完成后,县教科所将对本期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相关分析数据将于1月27日前下发至各学校。相关数据只作为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评估使用,不得将学生成绩进行公布和排名。

4.数据管理:为便于统计分析,各校要按县教科所要求的统一格式,于12月25日前以中心校为单位上报师生数据(数据上报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5.听力考试:三至九年级英语、小学二至六年级语文要考听力,各学校要提前做好MP3格式文件的播放准备。要确保语音播放质量,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在室外播放。

6.考务工作:各学校要认真做好考务安排,保证期末质量监测有序进行。要按照县考务工作要求召开好学校考务培训会,对监考、阅卷,信息汇集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各个学校要严肃考风考纪,严禁。对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和考务工作失误等情况要实行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试卷出现倒装、错装、混装、雷同答卷等情况要严肃查处。

7.巡视督查:质量监测期间,教育局将派人员对各学校、各阅卷场进行专项巡视督查,对不按照监测日程安排及要求、考风考纪不严的学校将给予全县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期末结束工作

各学校放假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正式放假前,做好各类资料的完善与整理。

2.认真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学分析总结。

3.组织安排好教师参加必要的假期学习培训。

4.教师在假期中要至少准备好下期两周的课程,写好教案。

5.放假前要结合本期工作情况拟定好下期工作计划。

6.利用假期做好校舍、设备设施的修缮和校产清理等工作,以保证新学期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有了新作为。紧紧围绕教育均衡、教育公平、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强基固本,创塑特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现代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顺利成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首批8个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有了新进展。年初,开展了20个镇(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调研,分别召开了20个镇(区)分管领导和镇中心初中校长专题座谈会,调查统计了全市义务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深入研究分析了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思路。配合市政府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出台对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考核方案,加大对各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的督查力度,编印12期创建工作简报,培育典型,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我市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做经验介绍。

3.教育质量监测有了新突破。率先在全国建立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健全质量监测网络,成立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意见》,分年级、分学科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邀请知名教授来如做教育质量监测专题报告,召开了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提高了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制定了《2011年xxxx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工作计划》和《xxxx市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技能和体能测试等形式,有序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我市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

4.综合督导工作水平有了新提升。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基本制度和工作程序,推进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在学校发展上,按年度计划先后对郭园幼儿园、xxxx小学、实验初中等21所学校(园)开展了发展性综合督导,达到了预期效果。根据省教育厅、省政府督导教育督导团《xxxx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完成了四星级普通高中素质教育专项督导的督查整改工作。根据省教育督导团、教育厅《市、县级职业教育工作督导标准(试行)》和《xxxx省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方案》,对职教中心、一职高、熔盛中职等三所职业学校进行专项督导。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成为xxxx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在教学手段上,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与装备室一起对26所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促进了我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学校评价上,不断完善《xxxx市市直学校及镇中心初中教育工作综合考核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综合考核,提升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完善了被督导学校整改措施上报制度,强化督查整改和督导回访环节,进一步提高督导实效性。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一)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在组织相关人员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及北京、上海等地调研、学习,并邀请专家学者来如作教育质量监测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如皋市于2011年5月成立全国首家县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具体负责全市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依据监测结果,形成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监测中心下设三个组,综合组负责制定学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与实施以及后勤保障。标准与工具组负责项目的开发,课程、学科和教育评价、学业测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标准化测试工具以及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分析与报告组负责测评数据的分析和监测报告的形成。

(二)组建基层质量监测网络

学校是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在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组织引领下,全市各镇、各学校均成立了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学校质量监控方案,明确处(室)、人员专门负责,各学科教研组具体实施,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基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网络。

(三)加强质量监测队伍建设

着力教育质量监测相关的专业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监测任务相适应的监测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水平的关键。根据监测研究需要,我们组建了一支由专、兼职督学、教研部门、科研部门、部分学校校长、业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紧密结合的研究队伍,并与高校合作,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培训与考核,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发挥研究引领优势,促进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科学开展

(一)创新监测理念,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摒弃以往统考只关注考试成绩的弊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开展监测工作。一是树立全方位监测理念。在监测对象上,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容上,既注重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学业成绩监测,又注重以学生素养为内容的专项监测;在过程上,既监测课程标准,也监测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在评估层次上,涵盖微观、中观和宏观,从评估学生、评估教师到评估学校管理等等,多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推进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二是树立人本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质量监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快乐地发展。具体讲,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高中阶段,强调关注差异、发展潜能、尊重选择、促进人人成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树立公平理念。通过质量监测,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决策导向和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四是树立质量理念。引领学校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创新监测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开展教育教学调研。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开展教育督导,具体内容包括:学校执行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作息时间、作业量等情况,重点关注教学现场分析和过程分析。由市教育局基教科、职社办负责开展教育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学生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年度活动计划、具体措施与方法,运动与健康等方面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由市教育局教研室、装备室、职社办负责开展教学调研。具体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监控,教师备课监控,学生学习能力监控,交流与合作能力监控。重点关注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此外,还根据需要,对一些阶段性重点工作组织进行专项调研。如“义务教育阶段体艺工作专项调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调研”等等。

二是开展抽样测试。具体分为集中抽样测试和随机抽样测试。既有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采用统一标准工具、分类或分层抽样的集中抽样测试。也有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技能学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进行的随机抽样测试。

三是开展问卷和访谈。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同时,根据每年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在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几个专题,对一些学校、教师、学生等进行个案研究,寻找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三、注重实践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监测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开展监测项目试点工作

教育质量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考试和中考、高考,对我们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扎实推进,我们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全市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方式既有问卷调查,也有技能与体能测试。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健康的关注度,包括课程设置、学生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学生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等等。技能与体能测试我们选择了“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跳绳”、“实心球”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还对随机抽测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视力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各个学校的学生体质状况、体育教育质量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体育教育质量项目的成功开展,不仅推动了全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同时,也锻炼了监测队伍,提升了监测水平,为下一步再选择1-2个项目,全面启动我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基层教学常态监测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强化听课调研,教师备课监控,了解、剖析常态机制下的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备课状况。实施跟踪调研,完善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制度,依据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意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

二是加强学习过程监控。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家长参与评价等多种形式,及时记录和描述学生的积极表现或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发挥其时效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加强达标检测监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各类课程平等对待,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开展学习达标检测,检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教育质量监测在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师生成长,服务教育决策,激励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均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快如皋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以及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试点工作步伐。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关政策要求和技术要求,在构建具有如皋特色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效地引领如皋教育的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加快监测工具研发。立足如皋教育的实际,以国际视野、专业角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充分吸纳国家及兄弟县市的经验,借助国内力量自主制订监测方案研发监测工具,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论证完善,实施监测与分析,全面考查学生发展状况。二是加快监测数据库研发。在各个单项数据信息采集和整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意识,全面客观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和程序化分析,摸清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状况,建立数据信息库。三是努力打造精品。通过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工程,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鼓励学校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办学之路,打造学校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我们深知:“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该是适应21世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是为每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我们将时刻怀着这一信念,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强化质量监测,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开创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不断贡献力量。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据了解,上海从去年9月起在徐汇、长宁、普陀、奉贤4个区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今年在全市开展。上海明确,在职教师须参加5年一周期的资格注册,注册时将对其年度教学情况、5年内的规范化培训时间等进行考核,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须达到36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时间,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须达到540学时,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出教师岗位。

该制度只适用于今后新入职的教师,以往入职的教师不受此限制。

宁夏:重点培养百名“塞上名师”

宁夏近日启动“中小学塞上名师培养工程”,以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师德修养良好、教育理念先进、学术视野开阔,富有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合作交往能力的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宁夏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选拔100名中青年教师、校长,采取分批、分阶段、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培养,每批次培养周期为1年,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能在全区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自治区“塞上名师”的优秀团队和专业领军人才。

据了解,该工程将统筹兼顾城市和农村学校、不同学科和学段的合理分布,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选拔。培养方式采取项目引领和个人自主发展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研修并举、名师成果交流和研讨等培养方式进行。在培养周期内,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塞上名师培养工程”人选建立个人成长考核档案。

江苏: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日前,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以下简称为“e学习”)试点学校申报答辩会在南京举行。江苏148所小学、初中、高中及幼儿园的负责人轮番上场,论证“e学习”试点工作方案。

此前,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e学习”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5个领域的改革,建成较为完备的“e学习”平台和丰富的“e学习”资源,提出“电子书包”的解决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表示,答辩学校须在优化课程形态、更新教材呈现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实现数字化管理等五个方面陈述清楚自己的探索,其中重点在课程结构与组织实施方式的变更。“‘e学习’的核心是‘学’,教育厅举办这样的答辩是希望学校能够努力围绕学生做文章,努力发掘学校特色,促使学校教学方式、知识呈现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山东:威海环翠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师者的幸福”师德建设活动

姚芳、王春丽撰文指出:日前,山东省威海环翠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中开展“师者的幸福”师德建设活动,引导教师追求教育的理想,享受教育的幸福。

环翠区教育局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开展“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读书感悟、保证每天读书1小时”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增长智慧,实现专业成长,提高生活品质,为追求事业成功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网络等宣传工具,开设“好书推介”“读书心得”等专栏,营造自然和谐的读书氛围。同时,通过组织读书协会,开展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大讨论活动。围绕“怎样提高教师的幸福感”,从教师的教育理想、职业信念、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讨,把了解教师的心理需要作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切入点,在各项工作中始终体现人文关怀,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幸福感。同时,围绕“教师自身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途径有哪些”,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日常生活等方面寻找快乐,感受幸福。开展“师者的幸福”征文活动,引导教师谈幸福观、话幸福生活,通过梳理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一个个细节、一个个瞬间,体验教师工作的丰富和快乐,促使教师在岗位上提升生命质量。

福建:定期监测义务教育质量

从2012年起,福建省每年定期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面反馈质量监测结果,促进学校完善管理制度,改进教育教学。同时,监测结果作为教育科学决策的依据。

质量监测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家庭教育环境等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监测对象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校长。每年定期在小学、初中阶段各选择相关年级的2至3个学科,通过学生学习质量测试和教师、校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监测,采集信息。同时,结合质量监测发现的问题,采用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座谈等方式,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状况的专项调研,获取实证材料。

福建明确,质量监测是常态下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抽样检测,各样本县、样本校均应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不得对抽测年级的学生进行集中复习和辅导,不能因此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四川:成都建立健全三级家长委员会

2012年8月,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新学期开始,成都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将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

根据《意见》,家委会拥有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和监督权。家长们可以通过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报告,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校资源配置情况、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等;能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管理和决策,如审议学校发展规划,就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重要管理制度、食堂经费开支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根据相关考评办法,参与教育行政部门或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评价机构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的考核评价工作。

与此同时,家委会也应履行相应义务。家长们应协助学校调解家长、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争议和矛盾;与学校和教师一起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为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协助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代表大会、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活动。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转变质量提升观念,引领高中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形成转型期高中教育质量观。面对新的形势,普通高中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发展观念,主动谋求转型,实现从满足高校对合格生源的需求到满足整个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转型。高中学校应该确立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质量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学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健康成长作为质量监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提高质量,在转变教学方式中提高质量,在学生主动发展中提高质量。

二是逐步完善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今年,省教育厅对全省普通高中25%的教师和10%的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关注课程教学现状,加强对全省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分析,要求切实扭转以高考升学率为主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向。学校要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省厅要求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自查、普查和抽查,初步实现学生发展评价的综合化、多样化和过程化。

普通高中教育必须明确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树立公平理念,通过质量监测,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决策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二、建立健全质量监测组织,促进教育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借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在学校里设立由区、市、省三个层级相关人员组成的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具体负责本辖区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依据监测结果,形成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监测中心下设三个组,综合组负责制定学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与实施以及后勤保障;标准与工具组负责项目的开发,进行学科评价、学业测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制定标准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细则;数据分析与报告组负责测评数据的分析和监测报告的形成。

二是组建基层质量监测网络。在三个层级监测中心,学校是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的基础单位。在全省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组织引领下,各区市、各学校均要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学校质量监控方案,明确处室人员专门负责,各学科教研组具体实施,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基层教

学质量监控评价网络。

三是加强质量监测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质量监测相关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监测队伍,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水平的关键。根据监测研究的需要,可以组建一支由督学、教研部门、部分学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队伍,并与高校合作,定期开展

监测工作培训与考核,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注重实践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扎实开展

只有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才有利于多样化的人才脱颖而出,也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要完善综合性评价,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个体差异的原则,综合运用实践考核、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

等真实内容,积极推行学分制,稳步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增加发展性评价,如实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探索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评价水平。稳妥推进高考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而这些创新评价的机制必须依靠质量监测系统来督促建成和逐步完善。

1.加强督导调研,科学开展监测工作

由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开展教育督导,具体内容包括学校执行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作息时间、作业量等情况,重点关注教学现场分析和过程分析。由教育局教研室、装备室开展调研,具体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监控、教师备课监控、学生学习活动监控,重点关注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既有按

照课程标准要求,采用统一标准工具,进行分类抽样的集中抽样测试,也有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技能学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进行的随机抽样测试。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同时,根据每年教育质量监测的情况,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专题,对某一学校进行个案研究,寻找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高中阶段,督导评价强调发展个性,促进人人成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创新质量监测方式,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工程

一是开展监测项目试点工作。教育质量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考试和高考,是一项全新的、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扎实推进,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思路,可以在某区域开展试点,找到教育质量监测突破口,为全面启动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基层教学常态监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强化听课调研,了解常态机制下的课堂教学现状,跟踪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情况。完善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制度,依据学生、同事、领导的意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二是加强学习过程监控。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参评价等多种形式,及时记录学生的积极表现,重过程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三是加强达标检测监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各类课程平等对待,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与价值综合参考的特点,检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信息。

三是研发教育质量监测系统,搭建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根据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关政策要求和技术要求,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效地引领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一是加快监测工具研发。立足区域高中教育的实际,以国际视野、专业角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借助国内力量自主制订监测方案和研发监测工具,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论证,实施监测与分析,全面考查学生发展状况。二是加快监测数据库研发。在各个单项数据信息采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意识,全面搜集相关数据,摸清区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状况,建立

数据信息库。三是努力打造精品。通过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工

程,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高中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打造学校品牌,形成一校一品。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教学常规管理

第一条、坚持“思想、组织、计划、过程、质量监测”五位一体的方针,落实“备、讲、批、辅、考、研”等日常教学工作项目、工作行为方式和工作规范,努力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第二条、强化思想管理,切实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把握教学方向,掌握前沿信息,融会新的理念,丰厚理论修养。

1、“菜单式专题理论学习”。每学期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规划学习内容,列出学习菜单,指定教师必学书目及选学书目。教师有专用学习笔记,学校开展的专题理论辅导培训(讲座)与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2、“问题式理论学习”。立足教学实际,通过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理论篇目开展学习活动。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或改进措施。每学期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

第三条、加强学校教学组织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1、一把手负总责,逐级明确管理职责,责任到人,做到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2、大力推行副校长、主任年级承包制,总校业务校长、视导员学校承包制,落实常规管理问责制。

3、各总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流程各环节常规管理制度。

第四条、严格计划管理,做好各项计划的制定、落实和效果评估。

1、教学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活动安排责任到人。

2、计划齐全,重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学优、学困生质量提高计划》、《毕业班工作计划》。

3、加强对计划落实的管理和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做到每一次活动有责任人、有记录、有总结。

第五条、加强对教学流程各环节的监控、评估、检查与督导,细化各环节的工作要求、科学制定评价方案,把过程管理抓实、抓细、抓牢。

1、抓好课程管理。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依法实施新课程,充分认识国家课程是基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补充的课程关系。以落实国家课程为中心,全面推动三级课程建设工作,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扎扎实实地搞好学科教学,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落实检查制度。

(1)常规管理制度科学完备,档案建设分类合理、内容详实、管理规范。

(2)各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查评估机制,“备、讲、批、辅、考、研”等常规工作项目的检查,做到按周检查,按月总结反馈,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分别进行综合检查评价。检查手段应灵活多样的,在进行量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实际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并及时反馈检查与评价结果,明确改进措施。

(3)关注小学校点和学前课堂教学的管理,规范小学校点与学前教育课堂教学行为。总校人员对每所校点教学情况的巡察每周不少于1次,并有记录。校点的教学问题以专题形式写入总校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严格落实。

3、狠抓课堂管理,落实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规范。

(1)推行“巡课点课”制度。有专人负责巡视每一节课的课堂状况,对教师在岗情况、教学行为、教具和媒体使用、学生学习状态等情况摘要记录。定期进行分类点课,主要研究和诊断常态下的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示范和课题研究情况,力求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或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

(2)学校领导要坚持深入课堂,做到问题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中解决。总校长、校长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40节、总校、中小学业务校长、视导员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60节、任课的中小学校长、主任每学期听评课分别不少于20节、40节。

4、加强毕业班管理,全方位、全过程高度重视毕业班工作,认真研究毕业班教学特点,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做好毕业班学生思想工作,提高中高考成绩。

第六条、做好质量监测管理。校长和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建设,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监测、单元章节过关检测、学段学业水平检测工作中,要充分重视检测结果的分析,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进行教学缺失补救和教学策略调整的依据。

1、教研室期中提供检测题签由各总校组织学业水平检测,期未学业水平监测,统一编制检测试题、统一评估反馈学业成绩。

2、教学质量评价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实施末位淘汰,凡是在学区教学质量监测或评比中处于末位的学科教师不得评优、评先、评模,绩效工资不能为较高等级。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完备的评价制度。

4、注重监测后的分析与评价,确定帮服对象,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做到有分析、有评价、有改进措施、有改进后的评估与总结。

5、教学质量纳入校长考核,在中考、高考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中有明显失误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及问责制。

学科队伍建设

第七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并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各校要努力保持教师学科岗位的相对稳定,避免教师任教学科频繁变动的现象发生,尽可能让学科教师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第八条、倡导落实并逐步推行任课教师的“五个一”工作要求,即:每周1篇读书笔记、1篇课堂随笔,每月1个案例剖析,每学期上1节公开课、完成1个小课题研究。落实课堂开放日或开放周制度。以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为抓手,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励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自我提升,锤炼教师的专业技能,拓展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九条、各校全力推进“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制定和出台“合格教师—希望之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五级教师培养规划、评审、考核办法。

第十条、加强对各级别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师德标兵、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由各级骨干教师组成的县级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活动,集体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为全县学科教学提供实施建议。

第十一条、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实“青蓝工程”,凡初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必须与骨干教师结对子,明确职责与任务,制定培养规划。实施一对一的帮扶,对其进行引领、示范,促其尽快成熟

第十二条、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建设,做到科学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分类合理、资料详实。

课堂教学改革

第十三条、落实《自治县中小学教研室关于构建以生为本的“三化”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精神,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校长要亲历亲为,真正做到把精力放在抓课堂改革上、把身子扎在课堂里。科学规划,制定本校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并科学组织实施,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有行动,有考核。

第十四条、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深入开展层级过关达标、层级过关验收、层级课堂教学研讨与展示活动,深入开展精品课堂评选工作,树立课堂改革典型,打造青龙名师团队。

第十五条、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创新高效课堂模式,实现课堂的本土化建设。各校应遵循“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循序渐进,有序推进”的方针,按照“校本培训(经验引进)——理论研讨(交流感悟)——典型引路(示范引领)——集中展示(教学应用)——督查评价(反馈调控)——实践反思(内化提升)”的实验工作流程框架,科学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开展好系列教学活动。重视帮助广大教师开展不同“课型”的探索,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的需要。

第十六条、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根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校情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

校本教研工作

第十七条、加强“县、学区、总校、学校”四级教研网络的建设,形成科学高效的教研网络研究机制,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研组织。

第十八条、各校要科学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每个学科教研组每个学期都要有教研主题,每次校本教研活动都有主题、有主研人、有记录、有总结提炼。教研记录必须明确体现“问题来源、研究过程、主要策略与方法、基本认识和结论”等四个方面内容。

第十九条、构建科学高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解决校本教研形式化、表面化问题。各学区、总校、学校要建立以“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网络教研、协作解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评说课、课改沙龙、校长讲坛、对话论坛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案例评析或个案研究交流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第二十条、以课(案)例、小课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校本教研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课例研究、集体反思、案例剖析、主题研究”等六种教研活动必须实现常态化。各学校学科教研组每学期活动总次数不少于10次,各学科学区教研活动次数每学期不少于2次。

第二十一条、各校要及时帮助教师或教研组总结、整理和提炼教学中的心得和收获,固化教师的研究的成果,积累可供借鉴的教学资源。学校对各学科主题研究活动的指导,应体现在相关的记录中。

第二十二条、各校对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做明确规定,并监督各教研组严格执行。研究过程发生的原始资料存档备查。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科研,提升教学研究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各校要将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结合起来,落实“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结果回馈教学”的指导思想,形成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良性格局。

实验教学及信息技术工作

加强实验教学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十三条、加强实验室管理

各学校必须配齐、配强实验教师,并在经费预算中安排足够的经费用于更新补充实验仪器、药品,确保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存放管理,尤其是危险品的管理,做到科学规范。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各校实验员每次实验或活动保存好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做好各种档案的整理封存工作,清点实验仪器,整理账目。

第二十四条、有效实施实验教学

各学校要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本校条件和师生实际,充分考虑各学科实验的特殊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95%以上。要保证普及率,使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提高分组率,开足组数;保证及时率,使实验与教学进度同步;提高成功率,使实验有较高的质量,防止走过场。各类实验按教学规范要求严格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十五条、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全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名师名校长(含培养对象)、学科骨干教师都要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整合教学的新路子。县教育局搭建整合教学研究交流推广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展示机会。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整合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展示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整合教学优秀论文、案例(课件)、课题(项目)、优质课等活动评比,全面推广普及整合教学,探索整合教学新规律,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整合教学工作,突出整合教学研究,每学期要组织专题讲座二次,整合教学周活动一次。各校要依托教育局资源库和农远资源,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第二十六条、着力开展网络教研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秉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发挥资源优势的教研思路,以打造“满意课堂”和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牢固掌握课程目标、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2.拓宽教研思路,丰富教研形式。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座谈会、研讨会、观摩活动,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举办教师教科书课文普通话诵读比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研读教材的能力。

3.继续落实教研室听课制度,采取定时和随机等方式,经常深入学校,亲临课堂,观课、座谈,倾听一线教师心声,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坚持当好教师的服务员。

4.积极开展学科论文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常教学、勤思考,善动笔,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强小学生写字教学的指导,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

5.着力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小学生阅读总量严重不足的现象,明确目标,选准切入点,申报课题,组织优秀团队,开展课题研究。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拟制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拟制全市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科书课文普通话诵读比赛。

3.拟制《“ 123”小学生绿色阅读实验研究》课题申报材料。

三月份

1.筹备明光市第三届小学生规范汉字硬笔书写比赛。

2.举办全市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科书课文普通话诵读比赛

3.提交《“123”小学生绿色阅读实验研究》课题申报材料。

四月份

1.布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举办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展示送教课活动。

3.开展小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活动。

五月份

1.举办明光市第三届小学生规范汉字硬笔书写比赛。

2.青年教师教学视导。

3.组织观摩滁州市小学写字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小学语文毕业班复习调研。

2. 开展薄弱学校观课视导。

3.组织小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活动。

七月份

1.小学各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评阅、登分、统计工作。

2.完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建设的探索

1.建立教育评估机构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评估院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9年12月,根据省编办批复,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加挂“云南省教育评估院”牌子,负责云南省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2011年10月,启用云南省教育评估院印章与文号。2010年初,省教育厅成立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2011年6月,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云南省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省教育标准制定与工作。这是云南省第一个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省级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明确教育评估职能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评估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省教育评估工作在云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开展,具体评估事宜由云南省教育评估院负责。按照教育“管、办、评”三权分离工作机制的要求,云南省教育评估院在教育厅的领导下,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开展全省教育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估。

3.建立教育评估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评估工作制度。制定评估工作规范,严格评估程序,规范评估行为,做到立项时有明确的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评估前有评估工作计划;评估中有完整的反映评估过程的资料记录;评估后有评估报告。实行评估项目公示制度。建设云南省教育评估院门户网站,教育评估结果须通过相关网站或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评估专家考核制度。制定评估专家遴选方法,严格遴选标准,规范遴选程序,建立多类别、多层次的教育评估专家资源库;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培训与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作用;加强评风评纪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建立评估报告制度。评估结果由省教育厅审核后对外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评估结果使用,积极探索评估结果为教育决策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问责和服务功能。

4.开展各级各类评估和质量监测

开展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工作。初步构建了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评估的工作机制与体系。

完成云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评估工作。研制教育规划纲要评估实施方案,完成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评估工作,为研制云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纲要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开展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配合省教育督导委办公室开展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中期评估工作,撰写提交《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中期评估报告》,有力促进了云南学校现代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了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

开展云南省县级教研机构评估工作。有力促进了教研机构建设,促进教研工作内涵发展,提高了教研机构的整体研究能力,出版《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报告》。

开展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评估工作。研制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评估方案,开展教育科研实验学校评估工作,引导学校完善教研工作的管理机制,发挥教研工作对教学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指导性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打造。

实施中小学课堂观察评估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和精细化评价的课堂观察和课堂指导框架,一定程度弱化了课堂观察中的经验色彩。

配合云南省教育督导委办公室开展2010、2012、2014、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云南监测试点工作。全程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云南省监测工作。

独立完成云南省自主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丽江市和盘龙区,开展了基础教育两个学科质量监测工作,独立开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独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进行了监测结果的反馈,得到项目县教育局的认同。

与北京译泰教育评估研究院合作,开展云南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在7个实验区和14个样本县进行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

开展全民教育监测工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全委会的委托,开展云南全面教育监测工作,初步学习国际监测项目方法和技术,初步与国际监测评估项目形成对接,有利于促进云南教育评估监测项目的国际化发展。

推进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工作。完成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方案研制,启动全省范围内的义务教育课程监测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5.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建立了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涵盖教育学一级学科的评估专家队伍,专家队伍主要由政府部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等相关部门知名专家构成;建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测评员(全省360名)与质量监测核心团队;组建云南省教育调研联盟,开展首届云南省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人才培训工作,完成首届教育评估高层论坛。

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办评分离的格局发展缓慢,教育评估的权力没有完全让渡到评估机构。当前教育评估机构的评估项目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和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评估机构还没有形成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评估项目。教育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仍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评估机构为辅助,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委托评估和购买服务机制。

第二,教育评估机构建设发展缓慢,还没有培育生成能够支持政府让渡教育评估权力的能力。从宏观来看,教育评估机构的组织协调、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人员配置机制、经费保障、经费管理办法还没有真正建立。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其他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估机构寥寥无几,社会评估力量也非常单薄。

第三,教育评估队伍建设缓慢,难以适应越来越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现代教育评估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教育评估技术培训,但就评估事业的复杂性、全局性而言,目前的评估技术培训较少,对教育评估队伍建设较为不利,存在教育评估团队人员少、专业背景狭窄、队伍不稳定、队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第四,教育评估经费不足、不够稳定,评估经费管理办法是以行政部门经费管理办法为参考,制约着教育评估事业发展。到目前为止,没有稳定长期的教育评估项目经费;基本没有教育评估日常管理经费。没有形成稳定的教育评估技术、培训经费机制及稳定的教育评估监测项目的财政来源,培训经费和政府部门委托的经费严重不足。

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建设的努力方向

第一,以云南省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平台,加快推进云南省教育标准研制,逐步构建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标准化体系,为教育评估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加快推进云南省教育评估院建设,在省评估院内部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形成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以云南省教育评估院为龙头,推进全省各级各类型教育评估机构建设,研制教育评估机构准入标准。

第三,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评估,采取与政府部门合作、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参与政府部门竞标等多种形式,扩大教育评估领域和层次,构建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评估格局,力争形成长线评估项目和精品评估项目,重视评估结果的,重视评估后的合作服务推进工作。

第四,强化教育评估的技术标准,以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引导政府和社会认同教育评估,提高教育评估的社会影响力,使教育评估力量成为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杠杆和保障基础。

第五,以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平台,加快推进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国家技术标准、云南特色的监测框架,定期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引导政府和学校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强化目标导向:厘清区域君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全区中学围绕质量目标,依托队伍建设,围绕一个中心,通过两条途径,借助四大机制,落实五项重点,抓质量,促发展,实现白下中学教育的新跨越。

一个中心:以质量提升为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区继续紧抓质量不放松,抓常规,抓课堂,抓教研,抓落实,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两条途径:一手抓德育建设,一手抓教育教学。树立全区大德育的观念,坚持教学工作贯穿德育建设,实现德育与教学相长,德育建设为教学服务。

四大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研讨机制、德育研讨机制、教学视导机制、中学学科中心组研讨机制。继续完善教学校长、教务主任、研讨组的研讨机制,认真组织好德育校长、德育主任例会制。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立足实践,聚焦课堂,定期交流经验,研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研讨的实效性。继续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常规管理的视导。通过专项视导、飞行视导、联合视导等方式强化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发挥区中学学科中心组的作用,集中整合全区优秀的名特优教师资源,打造骨干团队,形成共享资源,巩固已有的成果,扩大辐射范围,实现区域中学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局面。

五大重点:一是落实干部听课制度。《白下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各级行政领导的听课节数。我区主抓校长听课制的落实,要求校长带头听课,带人听课,本学科课程不超过10%,并且行政会要定期汇报交流听课情况。二是落实常规检查制度。加强全区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检查,对照标准,仔细比照,及时通报”的模式,检查评估校本教研的效果。三是落实校本教研制度。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随机抽查校本教研活动,关注教学活动的动态调整,教学效益的持续提升和教学队伍的缺失补偿。四是落实学科教研联动制度。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名特优教师资源,发挥团队作用。采用教研联动的形式,通过大教研活动,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五是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发挥质量监测的诊断与调控功能。依托网络阅卷系统。坚持“稳中有进、分类评估”的思路,有计划地安排各年段的学业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制度,通过质量监测的过程和终端评估,落实对全区中学的质量过程监控,切实为学校的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立足以研促效:寻求区域均衡发展的基本抓手

措施一:坚持校长研修不放松。有效提高教学领导力。全区着眼执行力,持续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有序定期开展教学校长专题研讨。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研讨组培训,研讨教学工作。比如:2011年12月,组织全区德育、教学校长到山西新绛一中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改革:2012年1月组织全区初中学科中心组进行寒假封闭式研修;2012年2月,组织全区初三毕业班教师进行寒假集中研修,初中教师完成教师中考解题专业能力测试;同时加强校长听课笔记的定期检查与反馈,切实引导校长们做到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支持教学,人人服务教学,人人参与教学。

措施二:坚持课堂改革不停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近两年,我区聚焦高效课堂,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建构”的主题研讨。比如:2010年11月份,组织全区中学教学校长和德育校长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高效课堂经验;12月份组织南航附中开展“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建构”主题研讨活动;南航附中、六中、行知等学校以“导学案”、“讲学稿”为载体,积极尝试“导学案”的编制,制定了“讲学稿或导学案编制与使用建议”,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了持续推进“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南京五中承办了白下区“高中高效课堂”系列主题研讨活动,现场观摩了五门典型学科课例,并围绕问题展开分组研讨;区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了“高效课堂推进中的典型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微型讲座,指出了全区高效课堂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澄清了教师在高效课堂推进中的模糊想法,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认识,为全区高中高效课堂改革的后续推进奠定了认识基础。从近两年高三复习课的调研情况看,全区高三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大为减少,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上讲台板演和交流学习体验。

措施三:坚持工作计划执行不拖拉,加强工作计划性。一是计划的研讨制订,立足校情,着眼实效。重视各学校质量提升计划的制订与研讨,注意与校情对接,着眼实效,不流于书面形式,避免学校盲目应付,被动执行,突出工作有序性。二是计划的执行反馈,师生共知,协同并进。要重视质量提升工作计划的执行效度,重视课程计划规范执行,课程计划上网,复习计划上墙。复习备考计划不仅要让教师明白,而且要让学生清楚,这样才可以促进教与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复习更主动。同时结合教学进程,全区分阶段、分层级给学校提出计划、落实要求,通过听课的方式加强计划执行进度的控制,促进备课组研讨交流。

放眼今后发展:明确区域均衡的发展方向

基于近两年全区中学质量发展情况,结合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得失,今后一个阶段,全区将一心一意抓管理,凝神聚力促质量,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质量持续推进,校际均衡发展等方面有序开展工作,具体将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提升中学教师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扎实做好毕业班学科寒假的集中研训工作,组织好寒假全区毕业班学科解题能力测试与竞赛。加快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以“高效课堂”为主题进行专题调研,总结典型的教学经验。

推动骨干教学团队的制度化建设。着力提升骨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继续加强初中学科中心组建设,发挥中心组教学指导、研究和服务作用;重视和加强学校校本研修管理,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与水平。

加强初小衔接工作,控制校际质量分化。坚持以新课标修订为契机。进一步严格教学要求与标准,做好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初小衔接研究:建立校际学业质量检测的常态化机制。及时为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决策依据:落实“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推中促优”的教学策略,加快转变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提高教师常态教学的成效。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督学 指导 服务 学校工作

现代教育督导主要以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者为对象,教育督导方针由行政命令性转变为服务指导性,教育督导人员只有指导、建议和帮助职能,而无指挥、命令、监督的权利。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教育督导制度实际上是只“导”不“督”,督导制度实为指导制度或视导制度,即视而不督,导而不令。长白山管委会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立足全区教育发展大局,认真履行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下面就教育督学指导服务学校工作进行初步探索。

一、科学谋划年度重点工作

一是精心安排全年工作。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估职能作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全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上级督导部门和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年初制定了年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并结合辖区实际重新修订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小学校校长评价实施方案及指标体系》。

二是探索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管理。根据《吉林省度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在认真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要点评估指标体系中所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教育局各部门。年中和年末督导室对各部门落实省重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指导检查。

二、创新督导工作机制,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探索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的方式方法。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结合省督导办给予的工作建议,整合了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的内容,完成了对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学工作及“控辍”工作的随机督导;在督导检查前制定好检查指标体系,完善技术手段,在督导检查过程中通过听取各中小学校工作的专题汇报,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学校的课堂教学情况,查阅学校相关档案资料等,获取相关的信息。通过与学校面对面的交流与反馈,对学校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

二是创新教育督导制度,完善学校评价机制。为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工作效能,将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检查评比结合起来,做到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多方面结果共享,受到了基层学校的好评。在学校督导评估前,分时段完成了对被督导评估学校相关问卷调查、学生知识测试、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在开展学校督导评估中,坚持“导于前,评于后”的工作方法和客观公正、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对此我们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注重引导学校自评。通过抓督导评估方案的学习、抓参与度、抓查纠,促进学校在自查自评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量化、自我加压、自我总结、自我完善。

二是评估时严格按照督导评估工作程序,认真履行"督导、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按照省制定的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办学标准、学校管理、自主发展三方面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评估,全面总结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指导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实际出发,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认真进行整改。

三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学校督导评估。精心组织督导队伍,切实把握评估重点,从实搜集数据资料。评估过程中看、听、访、查、议、测相结合,在严、细、实上下功夫,采用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相结合的方法,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估结论。最后以督导通报的形式下发至各校,使辖区各学校得以借鉴。

三是探索校长评价工作,促进校长能力的提高。为督促、指导辖区中小学校校长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好的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修订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小学校校长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完成了辖区所有学校校长的评价工作。在校长评价过程中,遵循“在评价中发现不足、在评价中注重指导,以评价促进反思,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原则,做到评价与校长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评价结果均以通报的形式下发至辖区各学校,为校长的自身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探索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辖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监测辖区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的教学质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六七月份协调教育局教育科、教研室完成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五年级语文;初中一年级数学,初中二年级语文、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情况的分析报告,为有效促进了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制程质量主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邮政服务质量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