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听课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07:19:30

学校听课总结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1篇

一、 总结学校工作不如盘点学校工作亮点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总结的形式,强调书面总结,把总结作为硬性任务,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照搬照抄、网上下载等现象,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失去了总结的应有效果。我校近年来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的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其具体做法是,在每年年终时我们都要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出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们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评选范围,一般控制在40件以上,具体根据月份实际工作确定。把排列出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的栏目,进行网上投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同时,对参与评选而获奖的师生、家长进行表彰鼓励。十件大事的评选,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尊重民意、共谋发展的原则,因而评选结果令人信服,认同度高,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这既总结了学校一年来的工作,又激励了大家,评选活动成为大家津津乐道、人人关心的大事。

二、 推门听课不如预约听课

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平日里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指导教师,促进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校长、教师长期在一起,对哪个教师的教学情况都了解,用不着搞“突然袭击”。如果学校领导要坚持搞“突然袭击”,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学校领导听课的目的,误认为是自己又存在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找理由或机会想批评,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搞“突然袭击”,教师适应不了,学生也适应不了,推门听课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面对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很多教师临时调整课型,本应该是教学课改为作业课或自习课,或干脆拿出试卷考试,这无疑是对学校领导推门听课的不满。这样,校长推门听课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作为学校的领导,应该明白教师的心态,如果要强行听课,教师可能采取应付的态度对待,课后学校领导的评课、建议,可能也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为教师认为我上课的水平就这样,学校领导也听了,你批评也好,建议也好,我还是原来的我。难怪有些学校领导批评教师说:“一次听课是这样,两次听课还是这样,怎么没有变化呀?”

总之,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从教师的心态上来说普遍是不欢迎的;从听课的效果上来说,起不到促进的作用。与其这样,不如改为预约听课。预约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充分尊重对方,给对方留有空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自己确定,课型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教学等。二是激励教师。预约听课说明校长对教师的重视,学校领导都重视了,难道当教师的还不努力,因而更能激励教师钻研教学。教师对此一定会认真准备,并主动请教,主动交流,为上好课作准备。三是双方都有准备。学校领导可以提前进教室听课,不存在打扰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容上课。这样,管理效应就放大了,学校领导既通过听课掌握了教师的真实情况,又激励了教师的教学,还加强了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沟通,修复了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断层,彼此关系更加和谐。

三、 轮岗不如交流

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学校解决的方法是采取轮岗,其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这样一来,凭借一次学生考试成绩或教师一次上课情况,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他们认为不科学,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条件就差,安排来的教师又是学区考核较差的教师,村校发展已无希望。于是村级干部和部分村民责问学校:“安排考核较差的教师到村校工作,合理吗?”这样轮岗,双方都不满意,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样的轮岗,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有效推动村校发展?如何让教师成为村校发展的主体?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变轮岗为交流的做法,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中心校与村校的教师交流。村校教师基本上由“民转公”和“代转公”教师组成,其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手段老化(仍然采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三个一”办法)、课改意识淡薄,对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教学不能胜任等。针对这种现状,有选择性地将中心校和村校的教师交流任用,中心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年轻教师实行“走教制”,到村校去承担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村校教师在集中精力抓好语文、数学的同时实行集中培训制,到中心校参加艺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培训学习,并承担一定的校本课程教学任务。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村校艺体等教学薄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校的发展。

村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在我国现行用人制度和财政体制下,办学相对封闭,教师基本处于静态状况,学校办学空间受限。村校之间相互交流教师,既不与现行人事制度相冲突,又能激活教师的热情,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1)学科交流。再优秀的学校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再差的学校也有它的优势方面。村校之间对等交换学科教师,以“多余”换取所需,以特长换取特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良好局面。这样,既能填补彼此间的空白,又因新生力量的介入和专业力量的增加而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办学活力。(2)科研交流。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要保持办学活力,就必须有新鲜的因素不断地渗透到学校中来。校际间有选择性地进行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的交流享用,不失为解决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填补校际间的教研空白,还能为交流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平台,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3)管理交流。“管理不在于规范而在于发现”,所以现代的管理应该是开放的、在交流中实现的管理。校际间有针对性地交流管理人员,不但能带给学校新的办学理念、新的管理策略、新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还能有效地激活管理资源,放大管理绩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探索以强带弱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缩小村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拉动村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行动。在这方面,校长要突破学区限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学区外优秀学校的支持,做好协调安排工作,并在学校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1)领导交流。邀请优秀学校中层领导到村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指导,选派村校主任到优秀学校挂职学习,提高管理能力。(2)教师交流。邀请优秀学校教师到村校支教并给予支教补助,选派村校教师到优秀学校锻炼学习。(3)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还应该主动派出教师到工厂、社区、商场等去丰富教学内涵,去发掘课程资源,去拓展办学空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基地。学校还可以聘请离退休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聘请当地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等。这样,教育资源就更加丰富,教师资源就更加鲜活,课程的实施空间就更为广阔。

实践证明,交流分享教师,教师热情高,学生反响好,学校受益多,适应当前村校发展趋势,有利于村校的发展。

四、 “报时”不如“造钟”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指出:“伟大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创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说,人的管理不在于“报时”而在于“造钟”。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2篇

一、变“福利”为“激励”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举措已为不少学校所采用。这对网络条件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一些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步到位,人手一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福利”。笔记本电脑效应也就明显大打折扣。某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是分层推进,按级出资,滚动管理。具体分成三个类别;一是教师职务类,分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般教师;二是干部类,分校级、中层、教研组长;三是青年教师类,分赛课获奖、其他获奖,可分别按县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配置。教师出资比例。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20%,县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30%,校级领导35%,中层、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40%,一般教师(按教师考核配置)60%。学校和个人签订协议,以书面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实行滚动管理。协议规定在五年内,层次升高或降低者,须按相应年限和比例退还或补偿差额。这样一来,学校先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获得了笔记本电脑,其中五分之一是青年教师。这种配置方式,改变的不仅是笔记本电脑的发放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习惯,使“福利”变成了“激励”,使笔记本电脑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放大”。

二、变工作总结为盘点工作亮点

长期以来,我們注重总结的形式,强调书面总结,把总结作为硬性任务指令,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照搬照抄,网上下载等现象,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削弱了总结的作用。近年来,我們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突破固化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具体做法是,在每年年终时,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們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事件评选范围,把排列出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栏目,进行网上投票等活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这样,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计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同时,对参与评选获奖的师生、家长进行表彰鼓励。十件大事的评选,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尊重民意、共谋发展的原则,因而评选结果令人信服,认同度高,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

三、变推门听课为预约听课

前不久,我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砰”的一声开了,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大家还以为是刮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要求学生拿出大字本写课文的生字,一字一排。这样,校长走也不是,不走又不讲课,晾在了一边,只好看学生一遍一遍地写课文的生字。课后,校长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突然把讲授课时改成了作业课时,答曰“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说完,转身走了。

校长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教师平日里的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校长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校长与教师长期在一起,彼此都了解,用不着搞突然袭击。如果校长要坚持搞突然袭击,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校长听课的目的,误认为是教师又存在了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找理由或机会批评教育教师,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推门听课主要是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面对校长的推门听课,很多教师临时调整课型,本应该是讲读课改为作业课或自习课,或干脆拿出试卷考试,这无疑是对校长推门听课的不满。这样校长推门听课不仅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而如果校长强行听课,教师可能采取应付的态度,如此一来,课后校长的评课可能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与其这样,不如改为预约听课。预约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充分尊重对方,给对方留有空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自己确定,课型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等等:二是激励教师。预约听课说明校长对教师的重视,更能激励教师钻研教学。校长预约听课,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准备,主动请教,主动交流。三是双方都有准备。校长可以提前进教室听课,不存在打搅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容上课。这样,管理效应就体现了,校长通过听课掌握了教师的真实情况,激励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学活动,加强了校长与教师的沟通。

四、变“轮岗”为“交流”

目前,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对此,许多学校采取轮岗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安排到村校轮岗工作。这样一来,根据一次学生考试成绩或一次教师上课情况,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教师认为不科学,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条件就差,安排来的教师又是学区考核较差的教师,村校发展无希望。这样的轮岗制度,双方都不满意,其效果可想而知。面对这些问题,我們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采取了变轮岗为交流的做法,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心校与村校的教师交流

村校教师基本上由“民转公”和“代转公”教师组成,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手段老化,课改意识淡薄,对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教学不能胜任等。针对这种现状,积极推进中心校和村校的教师互访互学,让中心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年轻教师实行“走教制”,到村校去承担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村校教师在集中精力抓好语文、数学教学的同时实行集中培训制,到中心校参加艺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培训学习,并承担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村校艺体等教学薄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校的发展。

2 村校之间的教师交流

在我国现行用人制度和财政体制下,办学相对封闭,教师人才流动基本处于静止状况,办学空间受限,办学效益也大打折扣。村校之间教师人才的流动,既不与现行人事制度相冲突,又能激活教师的动力,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村小之间教师的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交流。再优秀的学校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再差的学校也有它的优势方面。村校之间对等互换学科教师,以“多余”换取所需,以特长换取特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这样,既能填补彼此间的课程空白,又因新生力量的介入和专业力量的增加而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办学活力。二是科研交流。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要保持办学活力,就必须有新质因素不断地渗透到学校中来。校际间有选择地进行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的交流使用,不失为解决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填补校际间的教研空白,还能为交流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平台,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三是管理交流。“管理不在于规范而在于发现”,所以现代的管理应该是开放的管理。校际间有针对性地交流使用管理人员,不但能带给学校新的办学理念,新的管理策略,新的行动力、执行力,还能有效地激活管理资源,放大管理绩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3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探索以强带弱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缩小村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拉动村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行动。在这方面,校长要突破学区限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学区外优秀学校的支持,做好协调安排工作,并在学校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先,领导之间进行交流。邀请优秀学校中层领导到村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指导,选派村校主任教师到优秀学校挂职学习,提高管理能力。第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邀请优秀学校教师到村校支教并给予支教补助,选派村校教师到优秀学校锻炼学习。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还应该主动派出教师到工厂、到社区、到商场去丰富教育内涵,去发掘课程资源,去拓展办学空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孩子們的实践活动拓展基地。如果学校有选择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适当交流使用员工,聘请离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家长,聘请当地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等。这样,教育资源就更丰富,教师资源就更鲜活,课程的实施空间就更为广阔。

经验告诉我們,将交流人数控制10%以内,交流周期控制一年内,实行适当交流并不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影响。实践证明:交流使用教师,教师热情高,学生反响好,学校受益多,适应当前村校发展趋势,有利于村校的发展。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3篇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管理:

1、备课、上课

教师备课要一课一案,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使用旧教案上课。教案应项目齐全,体现知识性、思想性和能力性的统一,精心进行“六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重、难点设计;(3)教学方法设计;(4)教学板书设计;(5)教学手段设计;(6)师生活动、时间设计。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组织教学严谨并贯穿课堂的始终,对学生严格要求,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课后与班主任沟通。认真按授课的基本环节去做:(1)导入与告知目标;(2)回忆旧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新知识或信息;(4)联系新旧知识;(5)迁移与运用。教师要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题签、多媒体等,积极创设环境,激活学生思维。

2、作业的布置和修改

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度、精选,不能随心所欲,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作业提倡有层次性。教师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要按时收作业,不得让学生代批作业、试卷等。发现错误要及时在错题集上记录,并及时讲解。

3、听课、评课的开展

听课坚持学校统一安排与领导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原则,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教师听课要求以本学科为主,校长、业务主任不得少于20节,中级以上职称不得少于15节。组内研讨课要求本组教师必须听,各类校级公开课要求同组教师、一年教龄教师必须听,其他没有课的教师必须听。每学年要求各教研组本组教师集体到其它学校听课一次,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研讨课、公开课、调研课等课上完后,各教研组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要真正的指出缺点、发扬优点,切忌流于形式,并写出相应的总结。

4、常规检查的落实

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校本培训报告册、错题集及班主任手册由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教导处每学期抽查三次(开学初、期中、期末),并做好相应记录和评价,同时,把检查结果和教师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4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要有高质量的教育,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我校办成高质量的学校,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实现学校的高层次的办学目标,教师是关键.因此,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崭新的课改理念为准则,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使我校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更新观念,加强交流研究,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特制定本规则。

二、教学研究理念

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和谐、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

三、组织形式

以学科组、年级组为主。

四、教研活动内容: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步伐。

五、教研活动时间

1.周一下午:政治、信息技术科组、通用技术科组

2.周二上午:地理科组

3.周二下午:英语科组

4.周三上午:体育科组

5.周三下午:化学、数学科组

6.周四上午:历史、历史与社会科组

7.周四下午:语文、物理科组

8、周五上午:生物、音乐、科学科组

9、周五下午:美术科组

10.双周周四下午第八节:文基/理基

11.双周周五下午第八节:校级学习(以科组为主)

12.业余时间:以学校网站为基点,充分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

六、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省、同伴互研、理论指导、听课评课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活动化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省: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制定个人教研计划、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上不少于1节研究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8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12节以上,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达25节,校极领导每学期听课达30节以上。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10篇,研究性论文1篇。

(2)同伴互研:

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入教研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注重“以老带新”,提出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的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的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质疑、批评,各抒己见。每学期学校召开不少于1次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以不断促进提高。

(3)理论指导: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刊物和网络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引进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进新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滚动性条件。

(4)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重要活动。听课、评课活动既是科任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将“随堂听课、课后互评、评后叙事”作为新教研常规。为使听课、评课活动成为科任教师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教风,学校对听课、评课特作如下要求;

①校长、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②学校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③科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

④科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七、教研活动要求:

(1)、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①各组长做好教研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

②科组要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搞好每周一次的集体交流备课和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法,体现课标”,内容包括交流下周的教学思路设计,交流本周教学的感悟与反思。集体教研的主题是“学习纲要,学习标准,交流心得,总结经验”,研究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研究活动要有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要做好补充发言。

③每学期每个教师要求做到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参加一个科研课题或校本教研课题;写好一篇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体会文章;上好一节公开或示范课。

④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做好教研活动总结;

⑤学校领导要深入年级组、学科组参加教研活动;

⑥各教研组活动情况及时汇总反馈;不断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⑦各科组成员均按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⑧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教师评价挂钩。

(2)、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①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

②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③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④加强学科间的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每月利用校园网“专题论坛”进行交流一次。

八、科研课题开展要求

学校科研课题工作坚持实效性,坚持面向学科,面向课堂,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方针。

1.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由学科组长和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组成。

2.每个学科组在一定时期内至少选报一个科研课题。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5篇

一、如何听课

1.听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1)确定听课范围。做到既要听青年教师的课,也要听中老年教师的课;既要听骨干教师的课,也要听一般教师的课;既要听考试学科的课,也要听考核学科的课。

(2)明确听课内容。要严格把握各学科教学进度,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做到不改变教学计划,不随便调整教学内容,严格按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确定和安排听课内容。

(3)授课教师要充分备课。听课内容确定以后,要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备课,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教学素质,以便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4)做好听课准备。作为校长,切不可盲目地听课,要做到有备而听。有一次,一个校长去一所学校听课,课文题目是“凡卡”,其中教师讲到泥鳅在床前走来走去。校长在评课时说:“泥鳅是水生动物,怎么在床前走来走去?”授课教师解释说:“泥鳅是一条狗的名字,不是真正的泥鳅。”弄得听课的校长很尴尬。因此,听课前,校长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弄清教材知识的脉络体系。同时要了解任课教师及上课班级学生的情况,确定听课目的。其次,阅读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事先可以通知教师说明听课目的,了解教师对要听课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确立,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及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当然,一般情况下,校长很难精通所有学科教学业务,如果对某一学科不是很精通,也可邀请该学科教学业务骨干参加听课,并同时借鉴他们的评课意见。

校长听课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做到学期有计划,如,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都准备听什么样的课,重点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哪方面的改革,做出逐月、逐周安排,争取做到定听课时间,定听课对象,定听课内容。听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2.校长听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摆正位置关系。校长听课不要摆校长架子,要和教师平等相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不一定比教师强,所以校长听课要虚心要端正目的,听课不是为了找茬儿整教师,而是为了检查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情况,帮助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是为了与教师携起手来,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只有建立起这种互助协作的良师益友关系,教师才会欢迎校长去听课。

(2)尊重授课教师。校长作为听课者应该尊重授课教师,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要有甘做小学生的心态。要做到上课前提前到达听课地点,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课,不管课上得如何,没有特殊情况中途不能借故离开,课结束时要等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离开,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尊重。尊重教师是校长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法宝。

(3)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是评价课堂教学和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听课时必须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要尽可能地将课堂教学实况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如有录音录像设备的还可以辅之以录音和录像,以便课后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总结。

(4)记下体会感受。听课过程中,可能会随时发现课堂中教与学的闪光点,也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听课时往往还会引发一些感想、感受和体会,这些都要及时地将其记录下来。

校长在听课时还应注意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设想,要听他是怎样逐步达到设想的,做到五看:一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落实情况;三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能否适应课堂情况;四看教学活动组织得是否紧凑,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位高度近视的老师上课,提问坐在最后一排的张三,张三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又说:“张三,回答问题。”张三坐在那里还是不动。老师把桌子一拍说:“张三,你给我站起来。”张三坐在那里还是一动也不动。老师把书往桌子上一摔,走下讲台说:“张三,你给我出去。”当老师走到最后一排一看,坐在张三位置上的学生不是张三而是李四。这时,老师又问:“张三呢?”李四回答说:“今天,张三请假没有来,我坐到他的位置上来了。”老师一肚子火无处发泄,就对李四说:“李四,谁叫你串桌来,你给我回到你座位上去。”李四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王老师因这件事批评了李四半节课,直到下课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五看教学效果反馈是否及时。该教师课堂设计特点是什么,好在哪,不好在哪,如何发扬与改进。听课时精神要集中,观察要全面、细致,记录要准确。

3.听课后的反馈指导

(1)及时总结得失。听课后,校长要对所听的课进行认真回顾,分析研究,总结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找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不足,改进的理由和依据。

(2)个别交换意见。第一要看教学设计实现得怎样。第二要说设计上总体讲好不好,还有哪些不足,对此校长要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评课要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防止就事论事;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做到客观全面。听课后交换意见要及时,态度要诚恳,要民主平等,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并允许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集体评议会要注意营造开诚布公的气氛,使与会者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引导大家抓住中心,深入讨论,使大家通过评议都受到启发,提高认识。评课时要充分肯定课堂教学成绩,并鼓励授课教师进一步发扬成绩;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

(3)综合分析情况。一轮听课结束后,校长要将所听课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认真总结学校目前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成绩、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的做法,以及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对学校课堂教学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

(4)反馈信息,帮助指导。最后还开学校全体教职工会议反馈听课情况,从总体上对学校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帮助指导。要肯定成绩,摆出不足,并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提出措施,明确要求,指导教师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下一轮听课做出布置和安排。

4.听课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凑节数

一定要有完整的三个环节,听课前要有准备,听课时要认真,听课后一定要评课。一忌边听课边做其他工作,注意力不集中;二忌听课打瞌睡;三忌与同时听课人窃窃私语,小声议论;四忌不做记录,态度轻浮;五忌听课迟到,课中离场或通知某老师听课而不去。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6篇

为有利于学校形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学校新五年规划为重心,敦促各职能部门做好规划的自查自评改进推进工作;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坚持“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物质文化丰厚学生素养、管理文化彰显办学品味”的理念,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社会不断攀升的优质教育需求;贯彻“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的科研方针,结合学校新五年规划的实施和扁平化管理改革工作,突出服务、指导、管理功能,进一步推进发展性、应用性的实践研究;积极贯彻市教委46号文件,聚焦内涵,聚焦质量,聚焦发展,认真做好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效。

主要工作:

一、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监控

1、敦促各处室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以五年规划实施的过程为评价对象,做好中期评估工作。中期评估中,要注重总结经验,把规划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到制度(机制)层面固定下来;重视发现学校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对策;调整学校规划中的局部目标和措施,制定下一阶段实施计划。

2、以《城郊新建寄宿制高题中期中“和谐发展”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为龙头,做好子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完成子课题成果汇编和总课题的中期报告。

3、针对规划实施中的难点问题,确定1~2个调研主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二、学校文化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理清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2、以奉贤中学历史和楼、路、湖、桥文化为重点,以新生入学教育和读书节等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

3、做好校史室有关展板的调整,建立一支校史室学生讲解员队伍。

4、组建《奉贤中学》报社队伍,争取做到每月一期。

5、认真做好第二期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

6、进行教师课堂教学、着装等礼仪培训,建立合唱、时装表演等教师社团,活跃教师业余生活,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教育科研

1、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积极宣传“科研先导”思想,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师、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组织建设,制定并落实校学术委员会工作计划;完善并积极推进学科教科研小组工作。

2、全面实施《奉贤中学教科研管理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和《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制度》等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3、根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围绕实验项目规划新一年学校科研课题指南,指导和督促已经立项的市、区、校三级课题按计划开展研究。

4、积极配合区科研室抓好市级、区级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规范校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总结、鉴定等过程管理工作,积极进行科研讲座、科研成果推广、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研究实践经验、课题结题鉴定现场会等科研培训活动。

5、通过科研论坛、《教研新圃》和科研网站等途径积极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教研新圃》质量,继续实施投稿和约稿制;加强科研情报检索工作,做好学校重点课题的情报综述工作,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需要定期出版《情报检索》;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实并及时更新科研网站。

6、加强科研资源库建设:区级以上课题,课题组负责做好资料搜集或情报综述工作,并上传电子文档,作为科研情报网的一部分;为所有课题建立电子档案材料,并做好内容简介工作,推广已有的优秀课题成果。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

1、制定并启动实施《奉贤中学数字校园建设三年规划》。

2、规范教师、学生和其它资源信息,统一、采集编制电子信息,做好数字校园应用的基础工作。

3、整合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构建数字校园应用平台。

4、继续做好“教学资源库”、“FreeQQ”、“FTP”、“家校通”、“校本研修”等软件平台的服务管理工作;针对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需要,加快“校校通”、“清华紫光”课件资源库、“硕联”电子备课系统等管理应用软件的再开发和使用培训工作;进一步发挥软件开发小组功能,继续做好自主软件的开发工作。

5、制订《奉贤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知应会》考核标准,完成第一轮培训和考核。

6、结合学校机构改革,落实校园网站建设责任人制度,完成改版工作。

五、质量监控

1、编制处理学生、家长关于教学质量投诉的程序文件。

2、制订并落实“教学开放日制度”,编制程序文件。

3、制定“校内视导制度”,以听课、座谈、检查资料等形式,每学期牵头对1~2个教研组进行全面视导,对1个年级部进行有主题的视导,做出诊断、提出建议。

4、加强跟踪听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家长投诉情况以及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情况,做好薄弱教师的跟踪听课工作,并及时进行反馈;每学期选择2~3名优秀教师,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特色,在学校层面进行优秀教学经验推广。

行事历:

9月份:

(1)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

(2)新五年规划实验项目:敦促各分课题和子课题负责人提交中期研究成果

(3)完善教育发展与质量保障中心主页;第47期《教研新圃》开始组稿

(4)完成第一期《奉贤中学》报的出版任务

(5)组织高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视导听课

(6)落实奉贤中学历史和楼、路、湖、桥文化校本教材撰写和实施

(7)做好上海市青年教师奖励基金课题申报的发动工作

(8)制订“教学开放日制度”

10月份:

(1)新五年规划实验项目:邀请专家举行科研讲座;各课题组对前一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好后阶段研究工作的详细计划;撰写新五年规划试验项目的中期报告

(2)完成上海市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会课题申报工作

(3)编辑第47期《教研新圃》;设计并着手建设科研资源库建设专题网站

(4)校级课题结题鉴定

(5)编制处理校外投诉的程序文件

(6)制订奉贤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年规划

(7)启动实施每月一次的“教学开放日制度”

(8)组织对优秀教师的跟踪听课工作

11月份:

(1)新五年规划实验项目: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议,交流初步研究成果

(2)第48期《教研新圃》开始组稿

(3)区级课题结题鉴定

(4)根据期中考试情况,做好对部分薄弱教师的跟踪听课工作

(5)制订《奉贤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知应会》考核标准,完成第一轮培训和考核。

(6)修改、整合、完善课题立项、过程管理、结题(评奖)的程序性文件

(7)利用读书节,进行奉贤中学文化的知识抢答比赛和征文活动

(2)初步完成科研资源库建设

(3)组织对优秀教师的跟踪听课工作

(4)编制跟踪听课的程序文件

(5)做好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的采集、整合工作

1月份:

(1)本学期工作总结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7篇

一、是推门听课还是预约听课

前不久,我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当时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大家还以为是刮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要求学生拿出大字本写课文的生字,一字一排。

这样,校长走也不是,不走又不讲课,晾在了一边,只好看学生一遍一遍地写课文的生字。课后,校长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突然把讲授课改成了作业课时? “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说完,转身走了。女教师生气地说

校长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教师平日里的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临其境,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到实底,便于指导教师,促进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校长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教师校长都长期在一起,彼此都了解,用不着搞突然袭击。如果校长要坚持搞突然袭击,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校长听课的目的,误认为是教师又存在了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找理由或机会批评教育教师,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搞突然袭击,教师适应不了,学生也适应不了;推门听课主要是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是工作总结还是征集工作亮点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总结的形式,强调书面总结,把总结作为硬性任务指令,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照搬照抄,网上下载等现象,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失去了总结的应有目的。近年来,我们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突破固化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

其具体做法是,在每年终时,我们都要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们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事件评选范围,一般控制在40件以上,具体根据月份实际工作确定。

把排列出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栏目,进行网上投票等活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

这样,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计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

三、是按统一配备还是灵活配备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举措已经为不少学校所采用。这对网络条件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一些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步到位,人手一台”,使之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福利”。笔记本电脑效应也就明显大打折扣。

某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是分层推进,按级出资,滚动管理。具体分成三个类别;一是教师职务类,分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般教师;二是干部类,分校级、中层、教研组长;三是青年教师类,分赛课获奖、其他获奖,可分别按县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配置。教师出资比例。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20%,县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30%,校级领导35%,中层、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40%,一般教师(按教师考核配置)60%。学校和个人签订协议,以书面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实行滚动管理。协议规定在五年内,层次升高或降低者,须按相应年限和比例退还或补偿差额。

四、是“轮岗”还是“交流”

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村校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学校解决的方法是采取轮岗,其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

这样一来,凭一次学生考试或教师上课的考核,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教师很不服气,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条件就不好,安排来的是学区考核较差的教师,村校发展无希望。于是村级干部群众反问学校,村校安排考核较差的教师,合理吗?这样轮岗,双方都不满意,其工作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样的轮岗,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推动村校发展?如何让教师为村校教育教学做贡献?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本期,我们变轮岗为交流,形成了交流使用教师,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中心校与村校之间的教师交流。村校教师基本上由民转公和代课教师组成,师资水平较低。他们对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教学大都力不从心,教育观念普遍滞后,教学手段相对老化(仍然采用的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三个一”的方法),课改意识淡薄。针对这种现状,有选择性地将中心校和村校的教师拉通交流使用,让中心校年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实行“走教制”,到村校去承担艺术、科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村校教师在集中精力抓好语文、数学教学的同时实行集中培训制,到中心校参加艺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培训学习,并承担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8篇

1、应邀到部分学校和教师进行专题交流。本学期,先后到实验二小、豫灵中心学校、实验三小、河滨小学等学校为教师做了课标培训及处理好教学的十个关系的讲座;到朱阳二小,为全校学生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漫谈》的报告;以《打造精、活、实、高的新型课堂》为题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做了高效课堂的报告。

2、利用听课机会,结合具体实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每次到学校听课,我都先做充分准备,从学生、教师和教研员的角度去分析教材,设想教法,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我总是很真诚地和老师们谈自己的看法,透过亮点给其他人以方向,针对不足说出自己的思路。肯定有据,重建有方。回单位后,我常以文字的形式把较详细的想法反馈给授课教师。

3、利用博客,建立和教师间沟通的新渠道。我的博客更新速度比较快,并尽量办的有质量。本学期,共写博文50多篇,主要是关于教学方面的内容。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及时地认真回复,如《和万渡学校的老师交流几点看法》、《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等,老师反响较好。

二、举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开展解说教材活动。

这次活动采取了接力解说的做法,每个教师解说一个学段的教材。从竞赛过程看,每校三个教师都能做到相互衔接,前后呼应,从整套教材的高度展示和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环节设计科学,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在解说中,不少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解说的效果:知识树枝繁叶茂,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丰富的内涵;表格设计巧妙,既有纵向的延伸,又有横向的比较;不少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文字准确简练,录像、图片特色尽显。整个活动紧凑有序、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效果。

但由于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不是解说而是“读”自己的稿子,显得枯燥乏味;还有的教师不是着眼于研究教什么,而是用大量的时间谈怎样教,偏离了解说的方向;也有部分教师解说定位不合适,自己的思想不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展示编者说明和课标条文。

2、举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经验材料评比。

3、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打造活动。

近两个星期,按室的统一安排,我先后到实验二小、市二小、市一小、实验小学、尹庄镇、城关建设小学等听课,和教师一起交流体会,发挥了教研员的指导作用。

三、出色完成其他任务,树立了教研室的良好形象。

1、在全市中小学生诗文诵读活动中,公正的担当评委。

2、参加城关镇中心学校课改模式展示活动。

3、参加尹庄镇高效课堂示范课展示活动,和该镇教师和远道而来的宝丰同行做了较为充分的交流。

4、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活动,听了23人的讲课。

5、编辑《灵宝教研》四期,主题较为突出,选文质量较高。

6、我市部分学校积极参加了三门峡市评价课题的实验,由于我们的认真组织和扎实的工作,有四个课题顺利结题。

四、几个具体的数字。

1、本期听课40多节,备课5节,听教师解说教材23人,教师资格认定听课23人。(截至12月4日)

2、撰写教学论文及总结40多篇。写政治学习笔记5000多字。

3、在灵宝教研网发表文章5篇。

4、我主持的《小学语文层进性对话的研究与实践》被省教育学会审定为重点课题,目前实验进展顺利。

上期总结

一、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

按照室的统一安排,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xx论科学发展》两本书,联系工作实际,写了数篇心得笔记,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高了认识水平,改进了工作方式,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学科教研活动

(一)习作教学设计评比

我们与3月26日在市二小召开了小学习作教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心教研组成员、各学校骨干教师200多人。经过说课评比产生出来的三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教师个人及学科工作总结】

志愿者教学工作总结

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度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城乡教师交流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工作总结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9篇

从“教学一得”到“读书笔记”

为促使教师养成读书学习与反思总结的习惯,学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期末交一份纸质文稿“教学一得”,题材不限,可以是论文、教学设计、随笔、总结。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博客里有了这样的留言:“为啥非得这样反思呢,浪费纸张啊!”“形式主义!增加老师负担!”

反思: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家抵触“教学一得”,不能解读为漠视读书与反思,只能说明措施低效甚至“负效”。如何才能让教师愿读书、会反思呢?

应对:改“教学一得”为“读书笔记”。我们首先提出“不会学习的老师教不出会学习的学生”“多读书,才能教好书”,从舆论上造势,从观念上引导。随后,我们有意识地引领“读什么”,由教科室负责搜集、编辑有关新课程理念、实践探索等文章,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同时把文章的电子版上传到校园网上。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要把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要博览群书,也要读透其中一本专著或某几篇文章。每位教师完成的读书笔记既可以是读后感、好文章摘要、课题研究思路,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反思日记和教案设计,这些读书笔记又被及时充实进校园网。这样,人人都成为校本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校本知识生产、贮存与分享的良性机制得以形成,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了实际的支撑。

从“听课笔记”到“观课感受”

为促成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切磋的教研氛围,学校规定了每学期听课节数的最低数量:教师每人不得少于30节,教学干部不得少于40节,否则评优评先一票否决。本以为是明智之举,在教学检查中我却意外发现听课记录有“造假”的现象。

调查:通过与教师谈心,结合调查分析,我认识到恰恰是学校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为了保住“省重点校”“连云港市名校”的地位,我们过于强调教师间的竞争和成绩排名,造成教师之间缺乏应有的合作机制,大家不愿被听课,自然也不好去听别人的课,每个人都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中苦苦努力,提高缓慢。

对策:从教师之间的利益同化入手,在教师评聘中看重备课组、年级组的整体成绩,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共赢;从校领导带头开设“走进新课程”观摩课做起,促进教师之间的反思共享。为此,学校每周都要开设教学公开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每学期搞一次“教学开放周”,诚邀市、县兄弟学校教师来我校听课交流研讨;“走出去”,虚心到兄弟校听课学习。在创设大量听课、观摩机会的同时,我们要求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及时跟进,对一周内本备课组的各类公开课展开讨论。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互动对话、交流“观课感受”,以实际的教学案例来对照自己的“家常课”,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趋于科学、有效。

从名师不“鸣”到“名师接龙”

我校不乏特级教师及省、市级名师,但奇怪的是相当一部分名师却很“低调”,对学校安排的教学重任和科研课题借故推脱,有的甚至不进反退,课堂教学效益下降,教学能力受到学生和家长质疑。为什么曾经斗志昂扬的他们在成名之后却激情不再了呢?

反思:名师不“鸣”的背后各有其自身原因,有人自认为功成名就,生活在名师的光环下足矣,有的因找不到更高远的目标而失去方向感和进取心,有的虽有目标却觉得障碍重重而知难而退。但从管理的角度看,缺少对名师的理性关怀、生涯规划的个性指引,校长难辞其咎。

对策:建立“名师接龙”,让目标可望也可及。为此,我们努力为每位教师建立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设计“特级教师通往正教授”“省、市级名师进军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评聘名师”“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的名师梯队;分析现状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设计成功的路径;引导教师们扬长补短,擅长课堂教学的要督促他们反思、总结、写论文,缺少课题的为他们提供学科前沿知识、最新信息并帮助他们选择设计课题,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等等。“名师接龙”,让名师和未来的名师们龙腾虎跃,也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与朝气。

学校听课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研究课;教师专业化成长;助推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理解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为此,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有进校第一年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有35岁以下老师青年教师创新杯赛课,有为备战省市“两课”评比而举行的校两课评比活动,有校际研究课活动,如此形式多样的校内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教学研究的舞台,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在学校常态化的这四项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校际研究课活动更能达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以学校2013年度校际研究课为例,活动历时一个月,在整个学校营造了浓浓的研究气氛。

从研究课的活动过程和最后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上课的老师外,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这种全校性的活动,真正达到了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类似这样的教学研究课活动,至少可以达成以下三个共同体:

以授课老师为中心,广泛听课,形成学习共同体

听课是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2]。学校研究课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在这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听2到3节课,认真填写一位老师的评价表,如此,在听课和填写评价表的过程中,老师成了学习者和思考者。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何处学、如何学、向何人学等问题。“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通过听课真正向他人学习,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事先了解教什么内容,这节课的研究点是什么;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我该教什么?如何教?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针对研究点,我可以如何达成研究效果?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听课者通过听、看、想、记主动融入到教学现场,并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上的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善教者必善学”,通过学习,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

以教研组为载体,全员议课,形成研究共同体

教研组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教研组团队文化的滋养。在学校研究课活动中,教研组需全程跟进,将教学研究贯穿到整个活动的始终。

1.研究课的推荐

研究课的第一个阶段要求以专业系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课的推荐,要求所推荐的课能够体现系或教研组教学改革研究的思想。这个阶段的活动真正发挥出了教研组的功能暨专业性的教学研究组织,借助教师群体“研”的形式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通过系部、教研组成员的相互切磋,共同研讨,深入理解和领悟,也可以有一些创新的思维火花,使教师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使授课教师在同事、专家的帮助下尝试分析蕴涵在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信念、假设和常被视为当然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分享他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3]。教研组为载体形成的研究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教研组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带头作用,并通过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示范与指导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就好比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从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2.组内评课

评课是研究课活动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要求评课组组长组织本听课组核心成员汇总听课意见,并与执教教师及相关系部主任及教研组长进行交流,填写研究课意见反馈表。通过评课,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参与评课的老师都能从中得到很大的帮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授课教师教学诊断作用。

通过对授课老师课堂教学过程得与失的全方位分析和综合评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应达到的程度指明方向;通过评课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增进教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就像“临床指导”,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诸方面进行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

(2)对教师的激励启发作用。

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课,可以让所有教师及时获得有关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高效,好的地方得以强化,缺点和不足得以改正,使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提高和优化,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2013年学校研究课汽车技术系的评课活动中,针对公共基础课提出的“315模式”:

3-30分钟做什么?

(听、说、读、练)

教师主体、师生互动

1-10分钟做什么?

(看课件、看视频、搞活动)

教师主导、学生活动

5-5分钟做什么?

(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针对任务引领型专业课的教学设计总结的六点:

①有事可做――任务要具体

②做有兴趣――任务有吸引

③不做不行――任务有要求

④做有结果――任务有评价

⑤做还想做――任务有层次

⑥做有收获――知识的积累

和绝大多数参加评课的老师一样,笔者有第一次听到的兴奋和共鸣,也有接下来在同样的课上该如何做的思考,这样的评课对开阔教师视野、激励教师上进、提高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教师间沟通协调作用。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评课活动是人际间的群体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情感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气;同时,也可促进专家、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校际或校内教师之间的沟通,借助组内评课,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构建和谐环境,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求得共同提高。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4],可以这样说,一节研究课,只要老师们认真去捕捉,都会发现一两个甚至更多的闪光点,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吸纳他人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让自己得到成长。

以教科室为引领,总结提炼,形成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形成的“支架式”的教学思想,运用到教育科研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之中,通过搭建不同层次的“脚手架”,使一线教师沿着“支架”逐步攀升,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5]。

研究课活动,学校教科室是组织者,也是研究课成果的分享者,研究课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活动进行提炼与总结,并与全体教师分享。这一阶段,充分发挥了教科室在教育科研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总结不是简单数据的公布,也不是对授课教师结果的简单肯定,更重要的是对活动的提炼,给老师们以研究的示范,就课堂教学,挖掘课堂背后蕴涵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例如课程二次开发,团队合作、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对研究课活动中的听课,评课进行点评,点评需要运用组织者的智慧,提炼精髓,还需要抛出问题,留下思考的空间,能让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延伸,而不是结束。这样的总结,其实是对全体老师教科研的一次洗礼。教科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的评价和鉴定,对于教师积极性和教学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规范、监督及导向功效。

上一篇:听课教研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学听课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