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礼仪范文

时间:2023-02-27 07:56:30

学校礼仪

学校礼仪范文第1篇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有个人礼仪、见面礼仪、公共礼仪、学校礼仪、公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今天我们只谈学校礼仪。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礼仪

学生是学校的工作主体,因此,学生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得到教师的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待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如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

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井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事,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礼仪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个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

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和平、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就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其他过分的动作。

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的,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教授时应严格遵循科学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学校礼仪范文第2篇

确立德育新理念

礼的物质文化建设,是以美化、文化学校校容校貌,改善小学生受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每一幢楼房,每一块绿地都有自己的“艺名”。“英才楼”“求知楼”“怡心楼”,这些富有特色的名字既传达出了学校“培英育才”的期望和“桃李芬芳”的喜悦,也让师生们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学校六个年级分别叫做“快乐中队”“阳光中队”“爱心中队”“红星中队”“书香中队”“梦想中队”等。

学校在墙壁、长廊、橱窗、文化石上,巧妙地标示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训师风等价值观;文化墙上,有“礼”的各种书写形式,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故事“程门立雪”,有“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代表人物,有学生勤奋学习、教师辛勤工作的场面;楼道间,有学生获奖的三自箴言、图画书法作品;教室里,各个班级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书法艺术作品、名人书画、学生展示台、班级文明公约等,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独特景观,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

学校确立了德育新理念:“从培育礼文化入手,为塑造学生人格奠基。”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德育首位”思想。要求教师在“礼文化”教育活动中,从时代出发,从地域文化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将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丰富完善了“三风一训”,校风(自尊、自理、自强)、教风(敬业、专业、兴业)、学风(乐学、勤学、博学)、校训(博爱、自主)在重庆市“百佳”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百佳”称号(我校获得13项“百佳”称号)。提出了培养具有“活泼而不张扬,稳重而不矜持,充满朝气,富有灵性”的“红光气质”学生的德育目标。用“红光精神”浸润学生灵魂,传承艰苦奋斗的传统,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有勇创佳绩的决心。

制定案例与制度

在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探索出了“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管理模式。遵循模式规律,把“礼”的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礼仪、清洁卫生、课堂纪律、两操、路队、就餐等日常行为的六个方面的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加分扣分制度,避免以人管人的弊端,发扬制度管人的长处,努力把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设立“班级礼”和“个人礼”等荣誉,并授予荣誉锦旗。“班级礼”即文明班级在行动之“彬彬有礼”活动。只要全班同学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做好它,并坚持一个月及以上,就可以颁发该方面的荣誉锦旗,如就餐惜福之彬彬有礼班级等。评比方式为:班级自由申报,提供该方面的材料依据,学校结合一日常规考核和红领巾监督岗两项评分记录评选认定,每学期颁发一次。所获“彬彬有礼”班级荣誉累计次数将纳入班级考核和作为评选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的依据之一。“个人礼”,模仿班级礼的活动,申报评议表彰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并持之以恒的“彬彬有礼”个人,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

构建培育体系

学校经常开展“礼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生活经历,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升文明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亲近儿童,挖掘“礼文化”培育内容,在学科课程中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有许多“礼文化”教育的内容。在校本教材中挖掘开发《寄宿生活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里面有课堂、集会、家庭等礼仪教育。

以人为本,构建“礼文化”培育体系 按学生所处的环境,学校将“礼文化”培育体系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按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将“礼文化”培育体系分为“综合活动”“常规活动”“节令活动”三个方面。如田径运动会融合了“运动礼仪”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朝会融合了“集会礼仪”;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融合了“国旗礼仪”。科技创新大赛中融入“科技礼仪”;读书活动中融入“读书礼仪”。结合“重阳节”开展“敬老礼仪”活动,结合“学雷锋月”开展“服务礼仪”活动……

加强激励,“礼文化”在多元评价中展开 每次活动由德育处拟定活动方案,制定评比规则,开发各种礼仪的行为指导准则。加强活动前的广泛动员,活动中的过程监督,活动后的及时总结。加强激励机制,每次活动都评选出特色学生和特色班级。特色学生采用自己申报、家长建议、小组评议、全班讨论、民主推荐产生,并填报“彬彬有礼”特色学生申报表,再由德育处大队部组织人员共同评定后最终确定。利用“礼仪之星”展示牌,展示特色学生的照片,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大力宣传特色学生、特色班级的先进事迹,抓住典型事例,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并且进行学习。

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改变与人合作交流的语言、仪态、风度等,完善行为,形成信念,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提升整体素质,学生更全面、更开放、更有准则地发展。

学校礼仪范文第3篇

故事一、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昌万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来保书记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义门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没来吃饭。。。。从此以后,我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另一件事,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还有一件事,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就是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冰棍纸,弯下腰去,拣了起来,扔到了垃圾桶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校园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学校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礼仪教学 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现代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又要重视对学生的文明道德修养的培养。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文明修养和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学好礼仪,用好礼仪,是中职学生重要的学习目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工作的主线,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重视礼仪教育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前提

中职学校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何谓“人才”,德才缺一不可,只有“才”没有“德”,或是只有“德”没有“才”的人都不可称之为“人才”。“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少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不懂得礼貌待人、尊敬师长,有些学生个人衣冠整洁,却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这都是由于礼仪修养欠缺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造成的。中职学校学生处在人生发展、发育的关键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将会对学生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重视、学生的重视,当然还有家庭教育的重视,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举,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师涵养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首先,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就很难把课上好,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礼仪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礼仪知识水平,自身也要具有较高的文明礼仪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要符合礼仪规范,体现文明礼仪风尚。我们明白“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导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如果课后路遇自己的同事都不打招呼,或是学生向我们问好时不予理会,那么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还有何威信可言。身教重于言传,尤其是礼仪教学。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并不是看学生考了多少分,而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文明礼仪规范,文明礼仪修养能否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和表现,以及教师日常行为举止都对学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礼仪课教师更要从言行举止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仪表仪态端庄、自然,表情亲切,语言文明、规范,课堂讲授生动、形象,在各方面均能成为学生的楷模。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先要让学生爱上老师。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俄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教师应以爱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而当学生做错事时,教师则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更正错误。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相信在对学生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能收获学生对教师的爱。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礼仪的热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与友好,体现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只有符合礼仪规范的才是美的。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礼仪的美与魅力,领会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从而爱礼、学礼、用礼。

四、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手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其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实践指导意义强,可操作性也强。礼仪课教师应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礼仪教学来说必不可少。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电子课件,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对礼仪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知与体会。教师在礼仪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注意对学生礼仪礼节等操作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将社会生活、工作实践情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和视野。教师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实际,源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践。除了参阅各种礼仪教学资料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情况与教学情况,编写案例,活用案例,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礼仪课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模拟训练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较好的技能训练机会。教师可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为学生模拟社会生活、工作场景,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课堂中的模拟训练,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与模拟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礼仪礼节,而且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学校礼仪范文第5篇

1、课堂礼仪知识: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礼仪知识:

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知识: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知识: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

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集会礼仪知识: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

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

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学校礼仪范文第6篇

学校礼仪文化氛围精细化管理活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清初思想家颜无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讲究文明礼仪、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可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因此如何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受益终身的礼仪教育,就成为我们教育者面对的现实问题。本人从2013年在学校组织开展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同行分享。

一、精细化的管理是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保障

1.开发《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

组织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开发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系统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2.营造浓郁的礼仪教育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横幅、标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宣传牌等资源,着力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尤其是校园文化墙布置,更是要凸显这一主题。

3.完善管理网络体系

成立学校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礼仪教育工作,分工合作,做到人、财、物到位,确保礼仪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构成五级管理主体。任课教师负责课堂常规教学中礼仪教育资源的挖掘和礼仪教育渗透;班主任负责日常活动和监督指导,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自觉性;教研组负责研究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导处(少先队)负责课程管理、组织竞赛及教学服务;校长室负责长远规划及必要的设施投入。这样便形成了“五级管理网络”体系,不仅凸显了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而且保证了学校礼仪教育、竞赛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4.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效率

(1)严格课程设置,改善课程结构。除正常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以外,每周开设一节《礼仪教育》课,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

(2)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详案,同时每学期开展《礼仪教育》优质课竞赛,督促教师上好《礼仪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5.落实完善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能促进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及评价机制,如《升国旗制度》《集会制度》《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文明礼仪示范班评价标准》《校园礼仪星评价标准》《特色班级验收标准》等评价制度。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合理的评价,促进校园礼仪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二、丰富多样的活动,是礼仪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处处渗透,家校联手促和谐社会

(1)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和培训。学校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且具体的礼仪教育;同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引导教师的言行。要求师生认真学习文明礼仪,并将之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去。

(2)实践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活动中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的值周,管理人员的日检查、周评比、升旗仪式中每周工作点评等形式,树榜样、抓典型,把学生的礼仪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3)展示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

(4)宣传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文明礼仪真正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2.主题活动引领,营造师生校园行为礼仪美

(1)在全校开展“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活动,引导全体师生从小事做起,注重交往礼仪。

(2)实行首位负责制:家长来到学校,哪位教师或学生看到了,主动打招呼,引领他们找到要找的人员。

(3)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杯茶”活动:有人来访,不仅要微笑迎接,主动打招呼,在办公室还要递上一杯茶。

(4)在班级开展文明礼仪星评比活动,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活动及“校园礼仪星”评比,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校园宣传栏广泛宣传。

3.考核评价督促,营造各项活动礼仪美

(1)学校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评比,评选“校园礼仪星”。

(2)将礼仪纳入学校各种评价当中,督促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礼仪教育,学生事事注重礼仪规范。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加入礼仪教育这一项评价,提醒教师时时处处事事注意挖掘课堂、教材以及学生行为中的礼仪规范,及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在竞赛活动中,评分表中礼仪占一定分值,促使师生在活动中规范礼仪,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校礼仪范文第7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校礼仪范文第8篇

摒弃礼仪教育现在的家庭“四二一”结构模式,让一些孩子成为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呵护下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爱的漩涡中,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礼仪意识无从树立。而家长们一味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对的”,在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总是极力维护自己的孩子,不让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家长的这些行为让学校教育也变得小心翼翼,对于孩子一些行为上的错误,老师在批评与不批评的矛盾中挣扎着,因为万一尺度没有拿捏好就有可能惹来家长的投诉。另外,一些家长的思想意识深处还是存在着高分致胜的想法,他们认为礼仪教育是细枝末节,高分才是王道,成绩好=能力好=工作好=生活好=……在这样的理念意识之中,我们怎么能强求我们的孩子懂礼有节。

二、社会道德缺失个例,扭曲礼仪教育

多元的社会价值体系或多或少地侵蚀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1]如“老人倒地扶不扶”已从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被解构成笑话,在青少年中大肆流行。有一个笑话就是这么说的:今天下大雪,刚才出门见一大爷摔倒了,我过去问道:大爷,我一月工资不到2000块钱,能扶您起来么?大爷:小伙子,你走吧,我再等一会儿。我:好勒!天气虽冷,大爷的话却是暖暖的,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另外,现实生活中忽视道德底线的影视作品及图书也对孩子的礼仪意识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体会不到作品中积极的,正面的能量,而对里面的一些消极的、反面的内容却更觉得刺激,甚至似是而非地模仿了。那么在这种礼仪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礼仪教育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三、礼仪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一)行动引领,把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要转变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目标。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礼仪教育不可或缺。1.要经常性地、踏实地开展活动,如坚持利用每周一的机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思想品德课和课前谈话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2.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进行礼仪训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如利用每星期班队课时间,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礼仪情景剧,孩子们在编、演、观之中,接受了礼仪教育,明白了在什么情境之中我应该有怎样的礼仪行为,懂得了礼仪接受方的心理感受。

(二)心理学助力,让礼仪教育有的放矢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1.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都道出了教师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极大影响。上课时,教师应坚持行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平时,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应认真回礼;碰到学生为老师做了事情后,老师要主动说:“谢谢!”;如果老师做错了,能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2]对孩子们来说,同伴的榜样力量更为强大。教师可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其他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哪怕有了一丝一点的进步,教师都要予以肯定,用肯定来巩固进步。2.建立礼仪学习共同体。把不同程度的孩子置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孩子之间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互学模式。同时,强调集体荣誉,讲求个人奉献,按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把全班分成位子相对固定的若干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则制定学习或者实践任务,由共同体成员共同完成,并相应获取分数。如出一期文明礼仪手抄报或者排演一出课本剧等等。每一星期,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均有相应的荣誉评比。这样,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一个成员势必全力以赴。同时,若有行为不达标的学生,共同体内的其他学生为了自己整个集体的荣誉,势必竭尽全力来帮助他,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校园文化推动,使礼仪教育溢满校园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其积极作用。1.做好礼仪文化的宣传工作。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文化墙乃至教室,办公室的布置,营造浓郁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中向学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如办公室、教室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定期出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礼仪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内外出现的情况,每周讲话有明确的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最好能选取学生中发生的例子展开来讲,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搞好校园礼仪文化活动。[3]做好校园礼仪教育软环境的建设和营造工作,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自身的审美情趣。如通过开展“美化校园,整洁你我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明白自已的努力可以为他人带来美好的享受,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通过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学唱校歌,领悟校歌中蕴含的学校的精神和对学生的殷殷希望,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绘制围墙壁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校园文化不会发出声音,但时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3.抓好学校各“节”,礼仪教育嵌入环节。如在学校的“艺术节”中,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沉浸在翩翩的舞姿中,沉浸在美术作品的五彩缤纷中,会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在体育节中,学生会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正内涵。在“读书节”中,学生们更是与大量名人贤者面对面对话,汲取精神上的营养,获得思想上的提升。

(四)整合教育资源,让礼仪教育走出校门

1.学校礼仪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家校要多沟通,形成合力。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教师或者学校邀请的教育专家则要多向家长传授一些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家校形成合力而不是反作用力。2.充分挖掘校外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取得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开展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如组织学生走入工厂,田间,感受劳动者劳动的辛苦与不易,增强学生节约意识。总之,学校礼仪教育可以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细节之中,具体方法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要记住:教育的责任在于教孩子“善”,或在孩子心里种下“善”的种子,高分的学生不等于高质的“人”。要培养高质的“人”,礼仪教育必不可少。

学校礼仪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礼仪 教育 融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06-01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为什么现在的国人,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丢失了?坐公交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地铁拉大便,连国外的一些公园都只用汉语写着警示牌“不要乱扔垃圾”,只用汉字目的很明确,就是专门针对中国人,这可能让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我认为现在不必追究为什么会弄成这个地步,而且要尽早从教育开始,从学校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人教育成为有礼的人,重拾“礼仪之邦”的美誉。

1 借他山之石,丰富我们的礼仪教育

在国门之外,很多国家办有专门礼仪学校,更多的是将礼仪纳入基础教育之中,让孩子在进入校门之际就开始学习礼仪,使之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立人立业”的根本。如,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就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日本、韩国开设了礼仪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有礼之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要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自己还是“礼仪之邦”,要借他山之石,学习国外好的经验,从小抓起,从学校课堂开始,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2 做全面分析,抓准礼仪教育的重点

西方国家的“绅士、淑女”教育不一定合适我们的文化和国情。我国古代社会的“礼制”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有的可以继承和发扬,有的因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可被淘汰。从我的理解看,现代文明礼仪的灵魂是“尊重”,就好像你坐公交插队,不就是不尊重被你插队的人吗?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就是不尊重被你吵得不耐烦的人吗?因此,我觉得现代的良好礼仪习惯就是要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以“尊重”为核心的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3 善总结积累,扎实开展礼仪教育

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再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都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近年来,深圳市中小学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宝安区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印刷出版《魅力少年―― 中小学文明礼仪实用手册》,发放至各学校,要求各校利用班会课、主题团日、队日活动等组织学生学习。特别是为迎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的学校每个班级建立文明礼仪规范记录本,记录文明礼仪的点点滴滴;有的学校自编学生学习歌、纪律歌、礼仪歌、卫生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的学校“七美”教育塑造知礼向善、文明自信的礼仪小天使;还有的学校携手社工迎大运……兄弟学校的这么多的经验做法,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的礼仪教育给了我很好的经验,但同时我也发现许多问题。第一,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活动、行为、操作表象训练上,没有从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人的精神内涵中加以研究开发。第二,鲜有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到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文明礼仪教育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就容易成空洞的形式主义。所以,如果要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一定要让礼仪教育进课堂,一定要让礼仪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让它内化成学生的习惯。

4 重结合实际,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

礼仪教育,不能划一而论,不是只搞一两次活动、比赛就能成的。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成为常态。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1~3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等。

交往礼仪: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等。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等。

交往礼仪:孝敬父母长辈;学会倾听他人;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等。

通过我校长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涌现了很多典型事例:事例一:一天中午放学,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校园值日的李少青主任正疏导出校的队伍,一个稚嫩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老师,给你一把伞。”一只小手举着一把伞努力地举向老师的头顶……事例二:一次上级评估的学生座谈会结束后,起身时离去时,受访谈的同学一律把带歪椅子扶正回位―― 这是评估小组会后专家跟我们说到的一个小细节。

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种教育场合和活动的同时,将文明礼仪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将“尊重、平等、文明、友爱、和谐”成为师生的内在体现。

如果能把礼仪教育进课堂,并长期执行下去,我想不久的将来,“礼仪之邦”的美誉叫起来会更踏实,更响亮!

参考文献

[1] 张朝晖,尚金森.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生活化[J].中国德育,2011(2):18-20.

学校礼仪范文第10篇

1、学生进校门,主动下车,与值日老师或同学互道“老师早”、“同学早”。

2、学生不在校园内骑自行车。

3、学生在校内遇到学校的、外校的老师、客人要行队礼,道“老师好”、“客人好”。

㈡课堂礼仪

1、老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起立、行礼,齐声道“老师好”。

2、学生进教室迟到,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3、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同意后再出教室。

4、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先举手,经同意后,起立回答。

5、学生上课时姿态端正,不吃东西,不随便下位走动。

6、上课不做小动作,不讲小话。

7.、听到老师说“下课”后,全体学生起立齐声道“谢谢老师”待老师离开后,自由活动。

㈢尊师礼仪

1、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

2、在老师办公室不随意翻动老师的东西。

3、若找老师有事,先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面对老师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礼貌地向老师告别。

4、学生进老师宿舍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再进入,如果只有一个学生,房门必须打开,若老师房中无人,学生不得进入。

5、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指指点点,评头品足,尊重老师的人格和习惯。

6、学生不得与老师闹意见,不得顶撞、辱骂老师,不得直呼老师姓名。

㈣仪容服饰礼仪

1、学生必须佩戴校 徽,少先队员戴红领巾,团员戴团徽。

2、升旗、开学、结业或举行其他重大集会时,学生必须穿校服。

3、仪容服饰朴素大方、活泼、整洁、符合学生特点,扣好衣服。

4、女生不烫发、染发、不画眉、涂口红、画眼圈、涂指甲、戴金银手饰,不穿着地长裙或超短裙,不穿高跟鞋或拖鞋。

㈤集合礼仪

1、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体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会中端坐静听。

2、升旗仪式时,全体同学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3、开学、结业或举行其他重大集会时,准时整队入场、退场,保持会场肃静,不随意说笑走动,不做与大会无关的事。

4、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从指定台口上下,在台上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时,用双手捧接,行队礼,然后高举奖状向大家示意。

5、台下同学要遵守会场秩序,注意听讲,适时报以掌声,不交头接耳,随意谈笑,更不能起哄、喊叫。

㈥环卫礼仪

1、随时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

2、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3、不在黑板、墙壁和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

4、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

5、自行车存放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排列整齐。

㈦课余礼仪

1、课余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不互相打骂。

2、不做无安全保障的游戏。

㈧同窗礼仪

1、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谈话要多使用礼貌用语,不恶语伤人。

2、不讥讽同学的生理缺陷和乱取绰号。

3、同学间不搞小团体、小集体,不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

上一篇:礼仪庆典范文 下一篇:银行礼仪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