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21:30:27

学校后勤论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篇

后勤管理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服务性”。为此,建设一支优良的后勤服务队伍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首要条件。首先,作为领导,我们千万不要摆架子,鲁迅先生说:“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应做老师和学生们的“牛”———踏实恳干的服务人员,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其实,我们越是放下架子、主动勤快地为同事们付出,就越会获得大家的爱戴,有什么能比受到人们的爱戴更幸福的事呢?其次,要经常组织后勤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端正思想,明确作为一名后勤工作人员,同样也只是一名服务者,要树立自身的服务观念,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进取,实现精神上的一大跨越,想教职工所想,做教职工所做,急教职工所急,以优质的服务态度、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为教育、教学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后勤工作亦然,而树立后勤人员的服务观念,强化他们的主动意识,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所以,我们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要随之提高。作为后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这一形势,更新观念,努力营造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搞好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在人、财、物、事等各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例如,在管人方面,我们制定了《总务主任岗位职责》《食堂主管岗位职责》《锅炉工岗位职责》等;在管财方面,我们制定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在管物方面,我们制定了《校产管理制度》《损坏公物赔偿制度》等;在管事方面;我们制定了《校园管理规定》《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定好之后就严格按制度办事,哪里有问题就找哪个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讲人情,一视同仁。这样既避免了遇事“临阵抱佛脚”的现象,也不会使我们管理者陷入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两难”境地,从而很好地促进后勤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开源节流,物尽其用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钱和物都是极其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需要?这对我们后勤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开源节流,物尽其用。如何“开源”,增加学校的收入呢?我校结合实际从以下两点入手,收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第一,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学校把小卖店、多余校内耕地等的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竞标,每年可为学校赢利几万元,填补了学校运转经费的部分缺口。第二,发动干部群众捐资助学。几年来,我校共收到捐资助学款12万元。学校后勤管理不但要重视开源,更应注重“节流”。勤俭办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针。为此,在管钱上,不论用钱多少,该“吝啬”时就要“吝啬”,可购可不购的就不购,能维修的坚决维修,能重复使用的绝不一次性使用,杜绝铺张浪费;在管物上,必须做好各项校产的保管和维修工作,克服只管用不管修的现象,延长校产的使用寿命,其实这就是在数倍地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但是,在为师生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用钱时,就要敢花钱,把小钱积成大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钱尽其能,物尽其用。

四、增强预见,凡事超前

古人有言:“未雨绸缪”。后勤工作强烈的服务性决定了凡事必须超前准备,先行一步。而要做到服务工作的主动及时,我们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学校整体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转换以及时间季节的变化等提前安排好后勤工作,调动好人力、物力、财力。常规性的后勤工作可以超前准备,而对一些非常规性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两勤”。一要“眼勤”,是指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要留心观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多动脑筋,尽可能多一点“先见之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安全隐患,要早发现、早处理,这是把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的先决条件。二要“嘴勤”,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要多与教职工进行广泛的语言交流,通过谈心来明确他们的需求,更要虚心征取他们对后勤工作的宝贵意见或建议,这样才能及时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安排,避免闭目塞听、画地为牢,那样只会使自己与教职工的心越走越远。有提高了后勤人员的服务效率,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总之,后勤工作就犹如高楼大厦的基石底座,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校的主人翁,辛勤工作,甘作基石,科学管理,发挥每个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开源节流,高效率、高质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使教育事业稳如泰山,蓬勃发展。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2篇

(一)每学期初要及时制订并完善后勤与安全的各项制度,按计划、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做到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这是做好后勤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从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认真做好开学前的筹备工作,组织调查教师所需备品,提前购进,保证教师备好第一节课,上好第一节课。

(二)组织后勤人员对校舍以及水、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对班级的门窗、桌椅、备品进行排查,及时进行维修及更换,保证学生的安全,保证学生正常开课。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及花草树木的管理。根据季节的不同,及时组织后勤人员对草坪、树木进行修剪,清理。美化树木的同时,也美化了校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解决教师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我校有一部分教师是新招聘的年轻教师,由于离家远,在住宿和吃饭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后勤在学校教室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及时为他们解决了住宿难和吃饭难的问题,增强了他们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信心和干劲。??树立“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是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的必备手段。变工作被动为主动是我们后勤管理者精神文明的一大跨越,我们的一切努力只为一个共同目的: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不仅仅是教职工和学生们的勤务兵和贴心人,还应是大胆改革创新的先驱者!

二、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后勤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维系着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因此,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学校安全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宣传、健康常识课、安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各项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责任意识,责任到人,并与师生签订安全包保责任书,并实行封闭式管理,确保无事故发生。定期对学校的水、电进行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做好记录。

(二)严格执行职工值班值宿制度。教师在值班值宿期间,应树立责任意识,热情接待来访客人和学生家长,尽力解决客人和学生家长提出的问题或事情,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内报告,并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置工作,不得随意离校,做到无漏岗,按时交接班并做好记录,确保学校假日安全。

(三)按上级要求,学校利用升旗、班会等形式加强宣传防火防震知识,进行消防及地震疏散演练,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通过一次次的实地演练,让学生能学会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学会逃生方法,确保生命的安全。

(四)加强校车管理。校车是利生、利校、方便家长的一件好事。校车管理工作尤其是校车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确保合格校车,加强软件齐全,硬件过关。其次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开会,加强司机及跟车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保证校车安全、准时、有序的运行。

(五)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督查,对食品采购的索证进行登记,对米面、油等食品的供货商的资质进行审查,确保食品的原料安全,并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操作安全知识培训。注意对食堂卫生,操作程序等进行督查,坚持做好每天的饭菜留样和登记,每周对师生食谱进行公式,确保师生吃到安全、卫生、可口的饭菜。一次次宣传教育,一次次安全会议,一次次地毯式排查,一次次落实整改,一次次资金投入,一次次实战演练。保证了从校园到校舍无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反思中,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无小事,处处是安全”的道理。我清楚的知道,要还给孩子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就要把安全意识和能力融入到绿色的生命之中。

三、创建红领巾实践基地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为学生创建红领巾实践基地,为每个班级分一块试验田,每班划分几棵果树,实行自主管理,可种植各种蔬菜及花草,从耕地播种到施肥扣膜,再到精心管理,最后硕果飘香。相信,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生活经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都会有一个提升,学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快乐,分享了幸福,做到了以点带面的教育。

四、结语

总之,我坚信,只要本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心,廉洁奉公、任劳任怨、虚心学习、苦干实干,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学校的后勤工作一定会创造出让领导放心,师生舒心,家长安心的和谐氛围。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也得到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经济活动已不再是简单的高校内部间的往来。国家在政策鼓励的同时,加强了税收管理,国家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条件限制更加严格,高校后勤企业的税负就会增加。随着后勤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主体逐步成熟,纳税成为后勤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后勤企业开始关心成本核算,纳税观念已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后勤注册独立法人企业,还有些高校后勤注册几个不同行业的独立法人企业,这些后勤企业面向社会乃至国际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其中有大部分经济活动涉及到增值税业务,如何合理避税和按身份正确纳税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理》规定,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规定了不同纳税人的适用税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的纳税人简单的认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轻或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于是,千方百计地进行纳税人身份置换,尤其是后勤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经营实体。其实,仅税负轻重而言,并不简单的取决于纳税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纳税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增值率、商品成本项目构成等要素。现就高校后勤实际工作中关于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确认和对税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一、增值税的“增值额”所包含的内容及税负

增值税使对在我国境内(除台、港、澳以外)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并对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看,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所以叫做“增值税”。但在增值税的实际操作上采用间接计算方法,即根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税款,一般纳税人从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纳增值税款,其余额即为应纳增值税额。即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或=(商品不含税销售额-外购原材料或商品不含税进价额)×实用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或=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实用税率。

根据不同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增值额”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1)商品流通型的后勤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增值额”的构成要素比较简单,就是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商品销售毛利。(2)生产型的后勤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增值额”为商品的售价额与生产该商品外购原材料、动力之间的差额,即增值额=商品售价-该商品的原材料、动力成本。从增值额构成的要素来看,包括产品销售(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生产成本中的人工费,折旧费等加工费用。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增值税的“增值额”不单包括了商品和应税劳务的实际增值额,还包括了商品和应税劳务的部分成本。(3)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由于按6%或4%的税率采用销售额×税率的简易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其销售额(扣除6%或4%的增值税)就可视同为“增值额”。

二、不同纳税人税负的比较方法

由于不同的纳税人计税方法和税率不同,在购进货物和商品销售价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1:某高校后勤是属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型企业,以含税117万元购进原材料,其中增值税进项税17万元,全部加工生产成商品,以含税292.5万元的价格销售,其中增值税销项税42.5万元,应纳税额为25.5万元(42.5-17)。同等条件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则为16.56万元[(292.5/1+6%)×6%]。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多8.94万元(高35%)。

例2:某高校后勤是属于一般纳税人商业企业,以含税105.3万元购进商品,其中增值税进项税15.3万元,以含税117万元的价格销售,其中增值税销项税17万元,应纳税额为1.7万元(17-15.3)。同等条件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则为4.5万元[(117/1+4%)×4%],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多2.8万元(高164.7%)。

那么,如何确定高校后勤中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等于小规模的应纳税额这个平衡点的呢?这要从商品销售价款与商品、货物购进价款之间的差额入手。从理论上讲,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商品销售价款-商品、货物购进价款)×适用税率,商品销售价款和商品、货物购进价款均为不含税价,如果将“商品销售价款-商品、货物购进价款”称为进销差价额,将“进销差价额/商品销售价格”称为进销差价率,则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商品销售价款×进销差价率×适用税率。小规模的应纳税额=[商品含税售价/(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平衡点为:商品销售价款×进销差价率×一般纳税人使用税率=〔商品含税售价/(1+小(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税率,将此公式整理得: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销项税额。当实际进销差价率高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时,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反之,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前面所举例1,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16.56/42.5=38.96%,实际进销差价率=(250-100)/250=60%,高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所以,一般纳税人的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8.94万元;前面所举例2,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4.5/17=26.47%,实际进销差价率=(100-90)/100=10%,低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所以,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低2.8万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1)一般纳税人只有商品销售价格高于商品(货物)购进价格时才产生应纳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无论商品销售价格是否高于商品(货物)购进价格,都会产生应纳税额;(2)当实际进销差价率高于平衡的进销差价率时,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反之,则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3)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中,外购原材料费用占成本比较低的(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纳税额高于外购原材料费用占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4)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附加费也不同,进而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5)由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外购原材料成本和商品销售价格的计算方法不同,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

三、强化高校后勤税法培训

对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税法培训刻不容缓,尤其在税务税法、财务政策、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等方面强化培训:(1)要培养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集团可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和经验技术交流等形式,使集团财务人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以适应高校后勤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2)要建立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的后续教育机制,随着社会法制健全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则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税法等法规学习,为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更大社会效益提供保障服务。(3)要建立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信息化会计后续教育新模式,当前对职业后续教育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后勤整体的发展也要跟随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而进步,后勤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同样也要建立信息化下的新模式。

总之,后勤企业的财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业务。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法及相关条文进行后勤企业纳税筹划,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较合适的方案,正确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准确界定兼营行为,分别核算,为高校后勤企业合理避税,均衡税负、减少支出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教科书).

[2]企业会计准则(教科书).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管理,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以及强化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监督,不仅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后勤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学校后勤的深化改革,使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后勤后勤系统社会化不仅为高等学校后勤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也为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现阶段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对于高等学校后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

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高等学校后勤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后勤一直把合理使用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会计界许多专家、学者多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而对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目标却很少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近几年高等学校后勤的业务活动已经有了许多发展变化,高等学校后勤的业务活动与企业也有很大不同。综观高等学校后勤的发展现状,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在“把关”意识下控制资金的使用,也不能像企业那样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后勤不仅要搞好日常核算和监督工作,而且要依法合理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要利用价值形式组织财务活动,有效地开展财务预算、财务预测和决策工作。

二、财务预算方法的改进

预算的本质是财务计划。在高等学校后勤预算历来被视为一种限制支出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高等学校后勤的业务活动通常要由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单位为了完成预定的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应采取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因此,高等学校后勤预算应该是使高等学校后勤的资源获得最佳的利用并获得最大收益率。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后勤编制财务预算的方法较为简单,一般都是以上一年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变动,相应地调整相关项目的预算,进而编制预算期的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虽然简便,却使原先预算编制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因素长期得以沿袭下来,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因此,这种预算不仅缺乏灵活性,而且难以达到限制支出的目的。

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后勤采用了零基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由于零基预算法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任何预算期的任何预算项目而言,其费用支出的基数均为零,所以这种预算方法排除了过去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合理的因素干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预算支出,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活动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单位现有资源。实践证明,零基预算法不仅适用于企业、机关和高等学校后勤,也适用于科研机构、医院等其他高等学校后勤部门。

过去高等学校后勤编制预算一般是在年末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随着时间的递延和预算的逐步实施,所剩的预算期将愈来愈短。这种预算的编制往往存在两个缺陷:其一,在预算初期,由于时间较长,某些因素难以预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保证不确定的因素出现,从而导致原有预算不能完全适合未来的业务活动;其二,在接近预算期末时,由于剩下的预算期越来越短,常常促使一些单位管理者突击花钱,缺乏长远打算。有鉴于此,高等学校后勤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这种预算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单位的业务活动总是连续不断的,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其预算也应是滚动进行的,以保证预算与业务活动开展相适应;第二,影响高等学校后勤业务的客观因素并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多变的,单位预算也应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保证预算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过程,滚动预算对近期的预算数据较详细,而对远期的数据较为粗略正符合这一认识规律。高等学校后勤编制滚动预算时,根据单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地、连续地对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发挥预算的评价和控制作用。

三、财务监督的强化

财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财务工作实行的监督,是利用正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察、督导。长期以来,一些高等学校后勤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损失浪费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弄虚作假、编造假帐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财务监督权限受到了限制,一些单位的财务监督权最终由单位领导操纵,财务审批权基本体现了领导一只笔,使有关法规难以执行;二是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法规体系尚待完善。我国近10年来在制定会计法规方面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多数是针对企业制定的,而对高等学校后勤的法规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后勤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财务问题都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而高等学校后勤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在执行有关会计法规过程中缺乏具体办法,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无法可依。例如,外界对高等学校后勤的捐助,特别是有条件的捐助,哪些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高度学校如何建立办学基金吸收社会资金支持学校发展等,这些都是政策性很强的问题,需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

为加强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监督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后勤的会计法规体系,国家应针对高等学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一批相关的会计规范,以保证高等学校后勤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认真执法,会计人员要知法、懂法,善于运用法律进行财务监督,作到执法必严;最后要建立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使高等学校后勤的监督内容具体化、明确化,有一个界定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关量化的财务指标应通过全体员工的充分讨论,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目标一致,双方都有较强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8(12).

[2]张晓燕.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青海社会科学,2010(7).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校后勤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资源和条件

学校后勤工作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后勤工作承担着服务育人、劳动育人、管理育人、网络育人、环境育人等任务。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是活的教科书;校园环境的设计、建设、管理过程都是育人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后勤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许多是由后勤工作者协调实施的。例如,学生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外开展,也可以在校内开展。采取班级轮流的方式,学生可以担当义务图书管理员、阅览室管理员、食堂就餐督察员、环境卫生保洁员、宿舍管理员、宣传员等,从事检查评比,协调管理工作;还可以义务出黑板报、进行校内广播、打扫卫生、种植花草等。

第一,后勤工作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第二,课程实施指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下。组织新课程改革实践交流,共同研究课程评价等问题,为课改提出建议;同时,为校长、主任、教师培训提供经费援助等。任何课程改革没有经费援助是不可能实施的,任何课程改革没有教师的认同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进行校长、主任、教师培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培训需要经费保证,学校后勤工作负责经费援助工作,经费援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第三,后勤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保障。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与学校后勤保障的水平直接相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课程表、教材编写再好,如果学校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建设不到位,也会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四,做好后勤工作,保证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后勤工作才能让真正好的资源流动起来。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按照面向学生、走进教室、用于教学的要求,才能开发出更好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把真正实用、好用、价廉的设备引进来,让真正好的新课程资源流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出发,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育资源开发进度,加强基于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和计算机网络的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服务体系建设等。修好“路”,通好“车”,才能使东西部及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没有学校后勤工作,这些都无法进行。

二、新课程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对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课程实验学校的考察研究,通过与中学后勤校长研讨,发现新课程改革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如下。

第一,学校后勤干部职工对新课程认识不够,工作滞后于课程改革,工作被动应付。

第二,学校课程资源有限,学校后勤工作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约了新课程的发展,使一些新课程无法实施。学校只好从本校原有的教师、场地、教学设备技术和经费保障等实际出发,能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程。

第三,新课程改革给后勤管理带来一些问题。选修课、走班制等给后勤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教室管理随着走班制需要随时调整;教室管理、教学仪器设备随着选修课的变化而需要增添等。

三、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第一,对学校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进行新课程改革培训。有些地区对教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却忽略了对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进行新课程培训,他们对新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工作比较被动。通过培训使后勤校长(主任)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引导他们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要主动关心新课程改革,坚持自学和集体学习研讨相结合,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第二,开展后勤科研,解决新课程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改革创新及解决新课程改革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通过后勤科学研究这个最主要的途径实现。截至2008年2月底,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立项的后勤科研课题有53个,其中重点课题29个,一般课题24个。通州区在后勤科研方面成绩非常突出。通州区教委领导非常重视后勤科研,下发《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学校后勤管理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开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后勤管理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开全区大会进行动员,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主管后勤工作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后勤管理科研工作,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经费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提高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各单位要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市课题指南,选定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课题力求小、实、新,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管理工作的实际,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切忌题目过大过空,泛泛而谈。”“各单位至少要申报一个科研课题,多者不限。”通州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在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立项的后勤科研课题有42个,其中重点课题23个,一般课题19个,10个课题都是由校长任课题组长。区教委对后勤科研给予经费支持,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组织后勤科研课题经验交流会,有关科研人员深入学校,指导帮助学校做好后勤科研。后勤科研在通州区普教系统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第三,多学习、勤沟通,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处于经常变化修改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改创意随时产生。所以,后勤干部职工要经常和教学校长、主任、教师交流沟通,及时掌握课改的新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做到主动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做到态度要精心,过程要精细,服务要高质量。

四、围绕为新课程服务开展活动

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围绕着“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建设节约型和谐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后勤工作者的欢迎。例如,2007年12月15日至23日,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组织20名中小学后勤校长,由西城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带队赴湖南长沙一中、雅礼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主要考察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学校后勤文化建设、学校后勤制度建设、节约型学校建设等内容。

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进修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0日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正式成立,讨论并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章程和今后的工作计划。2008年4月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讨进修院校贯彻落实《劳动合法》及后勤工作社会化专题。

2007年12月26日在西城区159中举办了第二届西城区学校后勤工作论坛。会上宣布获奖论文一等奖16篇,二等奖25篇。西城区职教中心、159中学、北海幼儿园后勤领导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编发了《第二届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后勤工作论坛论文选》。

新课程改革使后勤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动力,创造了后勤工作改革创新的机遇,广大后勤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高质量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精减;机构;改革政策;引入竞争;提高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7;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2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规范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后勤服务保障功能,优化管办分离体制机制,理顺学校与后勤集团管办经济责任,强化监督考评,着力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全校及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学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内涵式发展要求。

一、进一步精减管理机构,全面实行业务归口管理

精减机构,归口管理,提高效率,提升绩效是党和国家全面倡导和改革的方向,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机关目前全面推进的重大举措,我国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后勤集团应当根据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原则,结合高校及后勤管理实情,综合业务管理需要,在学校现行政策下全面调整和优化业务划分,合理配置服务资源,实行业务集中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工作人员“以岗设人、一人多岗”,从而达到进一步精减机构,减少科级机构设置,当有紧急工作时,应当安排适量加班,确保工作及时圆满完成,保障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学校后勤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满意的吃、住、学服务。

二、改革现行政策,全面实现后勤服务企业化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改革应当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要求,始终坚持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办分离”的新型后勤保障体制,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让“后勤走向市场,市场走进学校”,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减轻学校和师生个人负担,降低后勤服务成本,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学校后勤集团应以学校为依托,服务师生员工为中心,以建设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为抓手,以独立提供后勤服务为核心,坚持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市场服务的优势,积极拓展市场,开发校外服务项目,增强后勤自身发展能力,解决现行后勤工作事企不分、责权不明、效率不高、效益不好、学校领导管理后勤事务过多等问题,把高校后勤完全转为社会办后勤,企业办后勤,降低服务费用,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办学效益,逐步将高校后勤服务改造成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促使高校后勤集团服务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在高校后勤服务改革中,首先应当明确学校与后勤产业集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双方所有的服务收费都应以当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学校发展规范及要求与学校后勤集团签订三年一期的《后勤服务保障协议书》,并在协议中明确学校应按时按既定标准支付后勤集团各项费用,后勤产业集团应在学校支付的服务费及其创收收入中自行解决其全部经费开支,注重资金实效,保证服务质量。其次,为全面调动我国高校后勤集团职工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和绩效性,在符合高校发展和后勤集团企业化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学校给政策,后勤谋发展”的思路,给予高校后勤集团较为灵活的薪酬管理激励机制和内部机构优化管理机制,让高校后勤集团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企业运作,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

三、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

高校后勤集团与学校联系最为紧密的业务就是高校物业管理,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及校园秩序维护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64号)“第十一条实行物业服务费用包干制的,物业服务费用的构成包括物业服务成本、法定税费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实行物业服务费用酬金制的,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包括物业服务支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酬金。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构成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3)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4)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6)办公费用;(7)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8)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9)经业主同意的其他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应当通过专项维修资金予以列支,不得计入物业服务支出或者物业服务成本”以及国家规定的2015年物业费收取标准———一级收费标准1.00元/平方米•月(已包含税、费);二级收费标准:0.75元/月.平方米(已包含税、费)的规定,高校应当通过公开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确定学校每年应当支付的物业管理费、保安服务费,并与中标单位签定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利和义务,然后严格按协议执行。另外鉴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物价水平适度上涨等情况,高校可以按略高于国家规定的2015年物业费收费标准支付物业管理费和保安服务费,以获得后勤集团更为高效的服务,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绩效

高校后勤集团应当进一步理顺与学校委托与委托、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科学配置,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统一财务制度及人事管理,完善内部机制,全面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集团所属各部门、各员工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应当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各类固定资产,做到购置有计划,验收严格认真,确保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管理方面,后勤集团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六个规范”,严格执行经费使用和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开展资金的收、支、核算、管理等工作,一切财物收支必须通过财务进行核算。在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方面,后勤集团应当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与各部门、经营实体负责人签订《防火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治安防范目标责任书》,把安全工作层层落实到各部门、经营实体,并坚持“制度上墙,责任常讲”的原则,通过张贴安全规范条例、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开展安全知识的讲座、开展消防演练,定期开展自查自纠等工作,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工作。在贯彻落实保密法方面,安排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按照安全保密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交、清理材料,对电脑设置密码,保证无任何泄密事件发生,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发生,确保后勤服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总之,在高校后勤集团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基础上,应当积极探索股份制,广泛吸收社会、个人资本入股,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拓展经营空间,实现后勤服务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

[2]胡服.高校财务管理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次印刷

[3]李晶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思考.会计之友,2014(6)

[4]喻琦.关于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探讨.大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唐立国.高等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14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后勤服务 精减机构 改革政策 引入竞争 提高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7;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2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规范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后勤服务保障功能,优化管办分离体制机制,理顺学校与后勤集团管办经济责任,强化监督考评,着力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全校及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学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内涵式发展要求。

一、进一步精减管理机构,全面实行业务归口管理

精减机构,归口管理,提高效率,提升绩效是党和国家全面倡导和改革的方向,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机关目前全面推进的重大举措,我国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后勤集团应当根据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原则,结合高校及后勤管理实情,综合业务管理需要,在学校现行政策下全面调整和优化业务划分,合理配置服务资源,实行业务集中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工作人员“以岗设人、一人多岗”,从而达到进一步精减机构,减少科级机构设置,当有紧急工作时,应当安排适量加班,确保工作及时圆满完成,保障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学校后勤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满意的吃、住、学服务。

二、改革现行政策,全面实现后勤服务企业化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改革应当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要求,始终坚持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办分离”的新型后勤保障体制,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让“后勤走向市场,市场走进学校”,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减轻学校和师生个人负担,降低后勤服务成本,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学校后勤集团应以学校为依托,服务师生员工为中心,以建设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为抓手,以独立提供后勤服务为核心,坚持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市场服务的优势,积极拓展市场,开发校外服务项目,增强后勤自身发展能力,解决现行后勤工作事企不分、责权不明、效率不高、效益不好、学校领导管理后勤事务过多等问题,把高校后勤完全转为社会办后勤,企业办后勤,降低服务费用,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办学效益,逐步将高校后勤服务改造成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促使高校后勤集团服务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

在高校后勤服务改革中,首先应当明确学校与后勤产业集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双方所有的服务收费都应以当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学校发展规范及要求与学校后勤集团签订三年一期的《后勤服务保障协议书》,并在协议中明确学校应按时按既定标准支付后勤集团各项费用,后勤产业集团应在学校支付的服务费及其创收收入中自行解决其全部经费开支,注重资金实效,保证服务质量。

其次,为全面调动我国高校后勤集团职工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和绩效性,在符合高校发展和后勤集团企业化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学校给政策,后勤谋发展”的思路,给予高校后勤集团较为灵活的薪酬管理激励机制和内部机构优化管理机制,让高校后勤集团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企业运作,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

三、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

高校后勤集团与学校联系最为紧密的业务就是高校物业管理,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及校园秩序维护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64号)“第十一条 实行物业服务费用包干制的,物业服务费用的构成包括物业服务成本、法定税费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实行物业服务费用酬金制的,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包括物业服务支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酬金。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构成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3)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4)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6)办公费用;(7)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8)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9)经业主同意的其他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应当通过专项维修资金予以列支,不得计入物业服务支出或者物业服务成本”以及国家规定的2015年物业费收取标准――一级收费标准1.00元/平方米・月(已包含税、费);二级收费标准:0.75元/月.平方米(已包含税、费)的规定,高校应当通过公开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确定学校每年应当支付的物业管理费、保安服务费,并与中标单位签定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利和义务,然后严格按协议执行。另外鉴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物价水平适度上涨等情况,高校可以按略高于国家规定的2015年物业费收费标准支付物业管理费和保安服务费,以获得后勤集团更为高效的服务,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绩效

高校后勤集团应当进一步理顺与学校委托与委托、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科学配置,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统一财务制度及人事管理,完善内部机制,全面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集团所属各部门、各员工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应当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各类固定资产,做到购置有计划,验收严格认真,确保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管理方面,后(下转第223页)(上接第221页)勤集团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六个规范”,严格执行经费使用和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开展资金的收、支、核算、管理等工作,一切财物收支必须通过财务进行核算。

在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方面,后勤集团应当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与各部门、经营实体负责人签订《防火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治安防范目标责任书》,把安全工作层层落实到各部门、经营实体,并坚持“制度上墙,责任常讲”的原则,通过张贴安全规范条例、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开展安全知识的讲座、开展消防演练,定期开展自查自纠等工作,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工作。在贯彻落实保密法方面,安排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按照安全保密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交、清理材料,对电脑设置密码,保证无任何泄密事件发生,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发生,确保后勤服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在高校后勤集团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基础上,应当积极探索股份制,广泛吸收社会、个人资本入股,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拓展经营空间,实现后勤服务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

[2] 胡服.高校财务管理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次印刷

[3] 李晶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思考.会计之友,2014(6)

[4] 喻琦.关于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探讨.大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唐立国.高等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14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1)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转型发展;高校后勤;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45-02

现阶段,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国家提出加快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如何通过思想教育达到凝聚人心、巩固思想、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转型发展,是摆在每一个后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当前,不少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顺势而发积极谋划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坚决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学术、轻应用,重校内、轻校外”封闭、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校内与校外培养并重,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必带来高校后勤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以及观念模式的相应调整,但传统的学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经过30多年的“走小步,走稳步,不停步”[1],走过了一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深度改革发展历程,存在学校转型发展的阵痛和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管理”轻“服务”。高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具备服务与管理双重职能。管理是最基本的手段,而服务则是以满足学校特殊需要的行动体现。由于现阶段学校后勤服务员工大多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思想政治缺乏一定的认知基础,使得后勤思想教育工作更侧重于管理,服务功能和育人效果难以显现。具体体现在以学校决策者的意志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性和刚性要求,在观念上以“堵”代替“疏”,在方式上以“他律”代替“自律”,进行简单或空洞的说教,乃至训斥,达不到思想教育的实质目的,而服务则不然,服务则是后勤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的最基础、最实在、最直接,以文化为引领,并通过以身立教、言传身教的后勤服务活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体现教育效果。

在高校后勤思想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管理服务并重,实现规范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切实履行育人职能。既要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维持和谐的校园秩序,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还要改革生产工艺,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需要,保证学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

2.重“效益”轻“公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相继在原由机构建制上成立后勤产业或服务后勤,逐步由“公益性”、“福利型”向“经营性”、“服务型”后勤转变,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独核算”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原有经费完全由学校拨付的渠道,实行由学校后勤向师生提供市场化服务方式,通过后勤服务收费,实现经费自筹发展,加重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竞争以及经费自行筹付的压力,加剧了后勤服务实体对经济效益的依赖程度,高校后勤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国家教育属性原则上,后勤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与现实效益性必然存在着自然矛盾,既要体现其公益性或福利型属性,同时又要靠经济效益来维护自身生存基础及发展追求,否则公益性发展则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难以更好地体现。

3.重“内涵”轻“外延”。高校后勤思想教育的阵地很宽阔,触角较长,其涵盖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学校后勤服务占据师生员工2/3的生活空间和1/3的学习时间,是师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常常被形象地称之为“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能让师生从相对单一和封闭的课堂环境或一校生活圈中走向更为广泛的学校后勤服务活动场地,师生员工之间有了直接而广泛的接触,能发挥学校课堂传统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起到“没有教室的课堂、不上讲台的教师”的育人作用。相比传统的学校思想教育,后勤思想教育更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和更宽阔的育人渠道。

作为学校的有益补充和教育功能的适当延伸重要思想阵地的学校后勤,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思想教育体系构建、制度建立和内部员工教育培训上,同时还要注重外延发展,既要注重后勤员工的组织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培训上,更要最终实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材服务,使后勤思想教育的效力延伸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和环节上,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

二、后勤思想教育“三效”维度目标模式在后勤服务的实践探索

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多方面的任务,既有务虚的层级要求,又有务实的现实需要,既要在后勤思想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具有良好的纪律服务态度意识以及正确的组织法制观念意识,又要通过厚重的校园文化、后勤企业文化引领、感染以及影响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这是一项塑造人的行为规范、精神面貌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因此,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后勤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切实改进和提高后勤思想教育工作,达到“实效、长效、奇效”相统一的维度目标。

1.后勤思想教育力求贴近实效。高校转型发展的现阶段,学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要从后勤服务的现实情况出发,主动贴近后勤职工物质及精神的现实需求,不断提升后勤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后勤生存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员工晋升发展通道得以畅通,师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的目标效果。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在坚持后勤服务事实现状及员工事实条件的基础上,突出人本观念,体现人文关怀,为后勤服务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员工意愿并长期留下来成为可能;做好岗位选聘工作,把他们安排在后勤服务发展最合适的岗位上,尊重他们的劳动权利,激发员工职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发挥所能,充分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通过广泛征集职工意见和建议谋划后勤发展计划,使后勤服务工作和员工的期望方向相道而驰、并肩齐进,同时积极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依据每一个员工的不同条件,为他们勾勒出触手可及的“工作愿景”和“生活愿景”,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市场开发,挖掘职工的潜力,发挥职工的特长,让职工发展前景最终成为现实,让师生享受到摸得着的发展的成果,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后勤思想教育往往能达到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效果,切实提高了后勤思想工作的实效。

2.后勤思想教育贵在长效发展。后位而先行,勤业而谋远,思想教育,更需持之以恒。后勤思想教育要结合转型发展要求,在短期计划基础上,科学谋划长期规划,使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员工生活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全过程,既不能抓一阵松一阵,也不能抓住了眼前而放弃了未来。

首先,要始终坚持后勤党组织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健全思想教育工作机构,组织后勤职工广泛参与,以目标为串线,以活动为载体,贯穿于后勤服务的每一个层级、每一个服务环节,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团群体活动,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其次,应建立持续改进和长期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机制,为后勤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因地因校制宜持续改进后勤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后勤职工的正确心理与行为,推动同的行为准则形成,为后勤思想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并长期坚持下去,高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引导后勤职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

3.后勤思想教育敢于创新奇效。“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较强。”[2]后勤员工自身条件多样性及思想意识的多变性决定了后勤思想教育的工作难度,缺乏思想教育工作艺术性是难以深入人心、打动人心并产生持久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要敞开心扉,容纳异见,革陈出新,方能创新奇效,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信息时代的今天,沟通渠道和交流方式非常广泛,实现思想的沟通互动,协助提升,在思想教育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要敢于革陈出新,探索适应本学校以及本单位的新办法、新思路。要善于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来创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抓住互联网、手机、微信、QQ、微博等现代化信息新载体,丰富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拉近与职工的沟通交流距离,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效避免传统的单一的集中讲授以及简单说教乃至粗暴的批评教育,增强了科学理论的说服教育作用,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技能培训、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用新的知识武装职工,提高职工的业务知识素养。

高校后勤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只有坚持“注重实效、力求长效、创新奇效”维度原则,借力高校后勤思想教育堡垒作用,发挥思想文化引领,培育服务核心价值思想,不断地创新思想教育实践,才能为学校发展与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推力学校转型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继友.四条理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内在逻辑[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1).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管理模式设计

一、新模式:高校后勤实体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

(一)高校后勤实体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加快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工程。高等学校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已成为摆在学校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管理也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根据《会计法》和各级管理部门的要求,高校后勤实体必须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稳定高校后勤财会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在高校后勤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使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因此,高校后勤实体管理层应及时将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高校后勤实体是从学校行政体制中分离出来的,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后勤改革,必须加强会计工作管理,而要做好会计工作的管理,笔者认为高校后勤实体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一项切实可行,并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措施。高校后勤实体通过该小组来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学校、后勤实体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实体持续发展的需要,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后勤实体领导下的一个经济管理的参谋、咨询机构

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由后勤集团总裁任组长,分管财务的副总裁或总会计师任副组长,由集团财务部主任及有关二级公司财务部主任为小组成员,人数根据后勤实体规模大小来确定,一般7-11人为宜。小组成员一般由有多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熟悉了解后勤财务工作并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的财务主管担任。

(四)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的运作,应根据高校后勤实体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管理的需要展开

该小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工作会议,学习当前国家新的经济财政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实际工作中具体的业务问题,分析并提出贯彻和实施办法;也可以召开小组扩大会议、举行财务管理专题讲座、会计知识竞赛、会计技能培训活动,组织有关人员对下属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调查、专项财务检查和监督工作。通过以上各项活动,为集团领导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管理提供意见、建议和决策依据。

二、高校后勤实体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原后勤系统财会队伍人员素质相对于整个学校的情况而言比较薄弱,其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的多,教职工家属照顾性质的多,学历低、职称低、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低等等。随着高等学校后勤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及高等学校本身发展的需要,需要有一支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能为全校师生员工做好后勤保障的后勤队伍,也即高校的后勤实体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体内部各方面的管理和体制创新,而实体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经济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管理首当其冲,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为加强高等学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提出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这种模式有充分的必要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适应高校后勤改革与后勤实体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师生队伍不断地扩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校发展随着高校爆发式扩招,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多校区的大学和大学城,形成了高校后勤的规模化、集团化、多校区、多行业发展形态。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高校后勤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与此相对应,高校师生员工的需求也呈多样化。高校后勤主要是为高校师生员工服务的,必然要扩大规模,增加服务内容,更加优质地为师生员工做好后勤保障。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的转变,要求会计工作要跟上发展,因此,集团化,多行业的高校后勤发展形态,需要提高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整合财会人员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集思广益,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将有利于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适应高校后勤改革与后勤实体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监督的需要

财务管理是很烦琐、很复杂、很具体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流程的起点站和终点站。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高校后勤的集团化、多行业发展,为了实现高校后勤的整体目标,后勤实体不仅要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管理,而且要凭借产权所赋予的控制权,对各下属单位的经营管理行为加以控制,财务管理是高校后勤实体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高校后勤的经济业务内容日益扩大和复杂,只有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管理、组织好财务活动、处理好实体和各下属单位的经济关系,才能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组织来组织管理,制订一整套切合后勤实体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可通过会计工作管理小组这一平台来体现会计在管理工作中的参谋作用。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通过会计工作管理小组这一平台来加强实体对下属单位的投资管理,对投资的金额、项目等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大额资金的收支审批制度,对下属单位的资金统一调配,发挥资金的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年终对高校后勤实体进行绩效考核是一种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依靠会计的信息。因此,由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提供的符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比性的会计数据,从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金收益率、目标任务完成率、人均上交数、资本回报率以及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相关指标进行具体设计,配合实体领导制定合理的经济考核目标,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及时掌握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以改进和提高经济管理工作。

(三)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强化高校后勤财会队伍管理的需要

随着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后勤财会队伍人数在不断增多。高校后勤的财会人员主要是从原学校总务处转制而来,财务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财会人员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人为本就是要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尊重人才。由于高校后勤实体涉及多种行业,后勤实体下属单位较多,财会人员比较分散,管理较难,在会计核算上,以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现在后勤实体按企业化运作,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且正在从纯粹性做账、出报表的核算型会计工作向预算、决策、管理的管理型会计转变,这对企业内部管理和会计工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强化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很有必要。通过这个平台对财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选拔、统一考核、统一监督,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实体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是完善高校后勤财务规章制度建设的需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实体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依靠的就是制度管理,因此,建立与完善财务规章制度非常重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证明了融管理、经营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校后勤实体逐步开始趋向成熟,后勤实体已成为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多个下属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由于后勤实体呈集团化、多行业发展,因此下属单位在会计工作管理上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何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需要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以集中财会人力资源的优势来集思广益,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建立规范化管理的财务规章制度。

三、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的职能

从国家财政部到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均设有会计管理部门,从财政部的会计管理司到各级会计管理局、处、科等等,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工作的全方位管理,从财政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等的制定,到财会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管理体制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等等。关于高等学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的职能,可从高校后勤实体自身发展及内部管理的需要几方面来分析。

(一)职责之一:加强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深化和完善,意味着我国高校后勤实体的会计工作,必须从原来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转换到企业会计核算,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工作必须摆正其服务位置,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运用合适的方式,向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关系人公开其准确的会计信息,以适应高校后勤实体在新形势下的要求。六年前,浙江大学后勤实体在原四所学校后勤实体的合并过程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并充分考虑到校区、行业的特点,对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内容作了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工作管理小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管理小组要求后勤实体下属单位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加强会计监督职能,从会计基础工作入手,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各项具体制度的要求,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各个环节,都要客观、真实、及时、准确、明晰,从而如实提供反映后勤实体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对学校后勤实体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二)职责之二:完善高校后勤财务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控制制度是抑制、解决会计工作管理中问题的重要条件。六年前,浙江大学后勤实体成立后,工作千头万绪,实体领导首先抓会计工作管理。几年来,先后制订、汇编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财务规章制度》1―3辑,为后勤实体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也便于财会人员按章办事,减少了人为因素。各单位建立了凭证流转程序、财会人员工作职责、岗位责任制、违章责任等,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具体、权责分明,保证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会计工作管理小组加强对各项控制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磨合、修正,对不适合后勤实际情况的条文、程序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只有制度的完善,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有效抑制问题的产生,即使产生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各单位明确了财会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增强了财会人员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后勤内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职责之三: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监督

有了制度并非万事大吉,关键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制度是不是在正常执行,是不是都落到实处,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高校后勤实体要完善会计监督和分析,可根据下属单位性质的不同从四个方面进行会计监督: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基础性环节进行监督,运用会计方法,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以保证提高盈利率;二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评,可通过会计核算,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等方面的揭示,对经营者业绩进行分析评价;三是对物质利益分配的监督,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评估、确定对各类用工的分配,核定下属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有效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四是加强投资管理,高校后勤实体要根据下属单位的经营规模、人才优势、行业性质、行业地位等相关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保证投资的安全与效益并重。

几年来,为了保证国家政策和内部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浙江大学后勤会计工作管理小组先后多次组织了对下属单位的常规性、专项财务检查,类似于内部审计。由于下属单位负责人的变更,委托学校审计部对其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并多次组织人员对后勤实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有效地解决了下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四)职责之四:强化高校后勤财会队伍管理与培训

任何制度的修订和执行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是由人去完善和执行的。浙江大学后勤实体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不懈地加强财会队伍的管理与建设。除了组织常规的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外,还通过辅导讲座、知识竞赛、专题讨论等形式,先后举行了十几次培训,对学校后勤实体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相关的内容及一些不易把握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探讨,解决了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避免了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同时又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知识面和政策理论水平。

学校后勤会计工作管理小组通过以下途径不断提高财会队伍素质:一是对在岗财会人员重新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包括会计制度、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理论及实务,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优化财会队伍结构;二是抓紧对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与进修,除加强专业理论和实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及优化会计处理水平外,还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接受新事物,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财会队伍素质;三是加强学术研讨与交流,通过参加会计学会及相关组织举行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了财会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四是培养复合型财会管理人才,选送素质高、会计基础好的人员进入计算机、企业管理等专业深造,使一部分财会人员成为既懂会计专业,又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高校后勤实体建立会计工作管理小组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模式,集团领导可以通过该小组实施对后勤实体内部各下属单位会计工作全方位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如何激活人力资源,调动广大后勤财会人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后勤实体内部财务监督,这也是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小组与财会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值得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培育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的新理念。高校后勤实体的会计工作管理,要服从于后勤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和实体中心工作的需要,同样要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会计工作的原则是“不做假账”,规范运作,讲求效率,为增强后勤实体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后勤实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

思考之二:如何落实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的主体和责任。高校后勤实体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根据《会计法》,后勤实体及下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高校后勤实体各级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管理、服务和经营,使实体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思考之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实体财会队伍的建设。财会队伍建设是一个老话题,在高校后勤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后勤财会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实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业务需要。

思考之四:如何建立高校后勤实体财会人员引进、选拔和聘用等新的用人机制,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后勤实体下属单位重组、调整和新建过程中,会计机构的设置和财会人员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调整,其中如何引进、选拔和聘任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财会人员,也是会计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提倡“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具体岗位聘任过程中,可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办法,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财会人员的不同岗位和实际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多种形式的严格考核,以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

五、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的实践

四校合并,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于1999年1月组建成立。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集团领导非常重视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加强后勤集团会计工作的管理,于同年4月组建成立了后勤集团会计工作管理小组。十年来,根据人员变动和实际情况,先后数次进行了小组成员的调整。如今,浙大后勤集团会计工作管理小组组成人员为11人,组长由集团总裁担任,副组长由集团党委书记和会计主管担任,成员由集团财务投资部主任及有关下属单位财务主管8人担任。其中,高级职称6人(副教授2人、高级会计师4人)、会计师5人。几年来,浙大后勤集团会计工作管理小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召开会计工作管理小组工作会议共xx次;2.制定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共xx个;3.编印《浙江大学后勤集团财务规章制度(汇编)》第1-3辑;4.举行各类专题报告、讲座、培训及会计知识竞赛共xx次(xxx人次);5.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调查、专项财务检查xx次;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审计、检查、专项调查工作xx次;7.参加全国和省有关会计学会学术交流会活动,共xx人次,交流学术论文xx篇次。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会计工作管理小组通过以上各项工作和活动,使浙大后勤集团会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强了集团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学校职能部门如审计、财务处对会计工作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高了后勤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了集团发展的需要。

现集团所属在岗财会人员66名,其中:高级会计师6人,会计师21人,初级职称29人,会计师职称以上人员占财会总人数的41%;大专以上40人,占60%;后勤集团有17人先后被评为浙江大学2003-2008年度优秀财会人员。几年来,后勤集团财会人员积极开展财会理论研究,在各类刊物上xx篇,获1999-2000年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1篇;获2001-2002年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三等奖2篇;获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2004年度科研课题一等奖1项,2005年度科研课题二等奖1项。

作者简介

钱酉山,男,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现为浙江大学后勤集团财务顾问,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会长,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0篇

后勤工作中尤其让医院管理者头痛的一点是,由于医院的

>> 浅谈医院后勤工作为医技服务的体会 浅析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抗美援朝中的后勤工作 学校后勤工作的境界 探析医院后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突破口 浅谈对医院后勤工作运行机制的初步探讨 浅谈精益管理在医院后勤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如何做好新时期医院后勤工作的思考 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后勤工作中的运用 KTQ评审标准在医院后勤工作中的运用 医院后勤工作如何运用精益化管理 谈怎样抓好医院后勤工作 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谈市场波动对后勤工作的影响 加强水电施工项目后勤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后勤工作的全品质管理 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 高校后勤工作的隐性课程职能刍议 试谈中学后勤工作管理的策略 浅谈初中后勤工作管理的特点 企业生活后勤工作的绩效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中国医院后勤工作的痛点 中国医院后勤工作的痛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痛点1: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容易出现孤岛现象

后勤工作中尤其让医院管理者头痛的一点是,由于医院的后勤信息系统往往是多平台,分阶段建立的,所以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无法集中化管理。

另外,医院后勤工作社会化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很多医院都把后勤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做。但是社会化的同时就意味着很难再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这也是困然医院后勤管理的一大难点。

痛点2:后勤管理无法精细化 能耗症结不明

如果医院的后勤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够,或者管理理念跟不上,医院的能耗问题很可能就是一本“糊涂账”。医院管理者只知道能耗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很多业主最想了解到的就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只要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可以追究到区域。如果可以精细化这种程度,员工自然就会认真对待能耗的问题。

国内在电气方面的硬件水平并不差,甚至很多先进的系统都是在国内先使用。但是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对服务的认可和效果的量化方面,目前国内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痛点3:医院设计不够人性化、智能化

医院的管理者们对于绿色智能化的医院建设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意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医院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容易忽略掉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医院的设计师往往不了解业务的流程,容易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这种早期介入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一些理念比较先进的业主的认可,但是在国内确实还需要一定时间去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尤其是一些私立医院和高档的公立医院都开始关注这个方面的问题。“当然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设计单位,实际上更多的是往前走一步。医院都在讲以人为本,如果在建设的时候都不考虑医生的使用体验,怎么称得上以人为本?” 痛点4:员工文化水平跟不上信息化节奏

在后勤管理中,医院领导者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信息化的系统由于操作复杂,加之后勤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所以员工文化层次跟不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节奏。

目前医院的后勤管理人员确实存在年龄偏大、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作为厂商,还是要反思自己的系统是不是做得太复杂,能不能让系统更加简单。比如一些专业的数据,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是甚么意思。但是如果把这些数字用不同的颜色案例表示,数据处于什么水平就变得一目了然。

痛点5:标准化程度不足 对人力依赖度太高

正如上面提到的,医院在建设时各个系统分割开的,所以数据的统计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人员自己去操作。

在一些医院里,信息科的工作就是把不同平台的数据统一起来,然后再进行分析。有的医院甚至成立了呼叫中心,以此为中心检查医院里的流程。但是这样做的问题是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过于依赖人力的话,如果人员发生变动,经验和方法都没办法保留下来。

上一篇:校园法制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后勤保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