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0 15:01:22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

本人一直从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带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同时,一直跟毕业后的学生有联系,一方面继续给学生鼓劲和指导,另一方面也从学生那里获得她们在幼儿园工作的真实状况,了解到幼儿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这对本人做好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见。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辅以精心的课程设计,严谨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这也是办好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

一、幼儿园典型工作岗位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幼儿园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主要提供保育员和专业教师两个工作岗位,专业教师的工作岗位又分为班主任工作岗位及普通教师工作岗位。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特长及个人需求,初次应聘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岗位,应该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最多5年就应该达到的岗位目标,即使刚开始从事保育员工作岗位或普通教师工作岗位的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应该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岗位。幼儿园三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如下。

(1)保育员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①负责本班教室、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②在班主任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全日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③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④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2)班主任教师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①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包括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并认真执行,完成教育任务。②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每周工作安排,与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③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④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交换意见。

(3)普通教师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①根据班主任制订的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学任务。②协助班主任、保育员完成班级学生教育教学和生活作息的管理工作。③协助班主任完成家长联系工作。④教具制作及教室环境布置工作。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职业能力由三种能力构成: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主要指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工作计划制定实施评价能力、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和专业素养,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

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基本能力、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掌握的状态。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其基本能力、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一定是优秀的,缺一不可。

通过对幼儿园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幼儿园教师要完成幼儿园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如下。①方法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文字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能力、计划能力。②社会能力:包括人文素养、吃苦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信度、沟通能力。③专业能力:包括爱心、正确的教育理念、唱跳画等专业能力、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能力、幼儿英语口语能力、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语言表达能力、保育与保健能力、知识整合与建构能力、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的能力、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教育问题分析理解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观察与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教学情境设计与过程管理能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幼儿园环境布置能力、舞蹈创编表演编排能力,执行幼儿园作息、安全、卫生制度能力。

三、幼儿园教师十大职业能力

通过对幼儿园、幼托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的抽样调查,依得票多少得出幼儿园教师的十大职业能力(本抽样发出调查表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50份)。第一,对幼儿充满爱心。第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第三,掌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第四,唱、跳、画等专业能力。第五,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第六,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第七,知识的整合与建构能力。第八,保育与保健能力。第九,语言表达能力。第十,与同事、家长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业者的要求也非常特殊。对于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可能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更多的是在于对幼儿的引导、帮助和支持。上面十种能力,是从事幼教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四、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意义

想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注重课程设计,严谨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本文通过用调查分析的手段,从幼儿园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得出了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职业能力,这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明确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根据这十大职业能力,合理设计培养方案,精心施教,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进入顶岗实习前就能清楚知道幼儿园对教师的能力需求,并能够加强自身的练习,掌握好更多的职业能力,以良好的职业信心去迎接幼儿园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幸军.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幼儿的自由活动阶段当中表现为没有耐心,对于幼儿行为所蕴含的潜在意义无法实现准确的获取;二是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和幼儿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互动。1.2实际教学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实际教学操作能力较低。一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语速过快或过慢,话与话之间缺少一定的逻辑性,且语言和肢体动作之间较为不协调;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合理利用多种教学媒介,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1.3缺少教学经验反思的习惯。缺少教学经验反思的行为习惯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缺失的表现之一。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新教师明显缺少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行为,一般都是在指导教师的要求之下而进行的;在进行反思的过程当中也只是局限于问题的表象,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2.1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平台

2.1.1转变固有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转变固有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过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训练的环节,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有限。而教学方法的转变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采取案例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如何撰写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教学片段视频,组织学生对影响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再例举出修正后的教案,让学生进行对比。2.1.2增强阶段性实训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因而要增强必要的阶段性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实施应建立在学科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完成之后,以项目为划分标准给予学生一周左右的训练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幼儿教学专业技能的训练当中去,以此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在完成“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理论课程讲授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这一课程的项目实训,可采取模拟仿真演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婴幼儿游戏和制定相对应的游戏规则,也可以在学校的技能实训室锻炼学生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2.2重视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

实现校企合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另一有效对策。学校应该和地区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构建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学校教学和岗位需求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幼儿园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观察,从而形成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其次,学校也要邀请幼儿园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幼儿教育方法等经验,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辅导;再次,幼儿园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使得学生获取兼职的机会,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岗位工作流程;最后,学校和幼儿园应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3构建完善顶岗实习体系

2.3.1制定顶岗实习环节。构建完善的顶岗实习体系是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另一对策,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实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其一,对于学生的实习内容应予以丰富,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岗位基本任务的基础之上还应该明确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整体流程,并尽可能的掌握独立代办的技巧;其二,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实习守则,对学生的实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编写工作计划和教案等;其三,对于学生的实习过程要实现进一步的明确,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阶段性的任务,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注重对学生实习成果的验收。2.3.2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除了以上所介绍到的几点对策之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还硬挨对教学评价方式予以创新。一方面,转变传统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成果考察方式,不将分数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降低笔试成绩所占据的比例,增加技能考核项目,并实现学生自主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待岗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最后,对于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应严谨的制定,以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其中包括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是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要重视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又决定着幼教工作的适应与胜任以及学前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对策,从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雷鲸 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嵩溪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心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设及实践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9-92.

[2]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44-47.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组织课堂演练教育资源管理

幼师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需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实习基地情况和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习基本规范,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前的指导设计工作。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具体方案。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自行演练,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教学的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舞蹈等学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文化、道德行为习惯等素质的提高。所有教师的理论课程,教学应有的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应“少说多做”为主。通过教学形式改在由“教”变为“做”的活动中获得习得的经验。

(一)讨论分析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幼儿园实际教学视屏为范例,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学会分析思考幼儿教学中的问题,从“发现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较适合学前专业学生,能使她们在开放性的学习中不断增强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她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询问学生“我们的教材还应增添哪些教育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课最好?”等等问题,这样既可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景模拟法

把教室设计成幼儿园的班级模式,让学生设计各个区角,自己动手布置制做一些教玩具,同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等活动。即 能使她们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情景又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把枯燥 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的角色体验实践活动中来。如一部分同学扮成幼儿园的教师,另一部分学生扮成幼儿,当春天来临时,请小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来布置活动室,引导孩子认识四季,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的创意好、更形象、更便捷地使幼儿清晰地区别四季。在这过程中学生丰富 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幼儿园的执教能力,为入园实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激励法

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强化训练与竞赛相结合提高了学前专业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能力,我们经常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训练,及技能竞赛,即把最能表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术作为技术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增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训练采用分离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关于技术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教育,分离训练则由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则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术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即引起学生竞项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校外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多听多看”“走出去请进来”到课外训练也是学生技能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础途径,鼓励学生成立与校外幼儿教师组成“互动”学习对象。学校可选派优秀学生前往“互动”园进行实习训练,回到学校与其他学生交流实习体会,也可请“互动”园的幼儿教师到校亲自给学生们讲授在实际工作经验,充分地利用校外名师的资源,多元化陪带指导,从而扩大学生视野、提升了她们的能力,在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目标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专业素质。

三、见习与实习相互衔接统筹

一年级安排学生每周半天或一天下幼儿园见习,在二年级上半期进进行教育实习,在三年级顶岗实习并进行一次一个半月左右的集中回校指导。这样的安排符合教育实习的科学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大有裨益。在见习、实习期间,可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到幼儿园的保教实际工作中,在实际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有理论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一)了解实习园的制度、文化

体会各个园的园文化,园的规章制度,了解实习班级的组织管理及幼儿发展等多方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见习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初步的教师职业规范。通过观摩教养工作和工作计划与记录,熟悉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环节的具体要求与教师的工作职责。

(二)熟悉教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工作程序

观摩原任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进行个别教育时的方法、策略、工作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分析。熟悉该班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与具体措施,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及病儿的特殊管理,了解教师在游戏前的计划制定、准备工作,观摩游戏组织情况,适时参与教养活动。

(三) 对实习做出常态化管理

监控实习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使其一贯化常态化。实习前,一是对实习生摸底,二是对实习园摸底。尽量做到基本情况心中有数,为在实习中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做好准备;实习中,努力做好对整体实习过程任务的把握,如对实习生实习热情的维持,对实习生生活纪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对学校和实习队形象的维护和提升等;实习后,做好诸如感谢信的书写、各种表格的汇总、实习生的实习鉴定、教案交由原任老师签字、评分等具体工作,重点在于观摩汇报课的准备和开展。

(四)实习评定。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评:

1.见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能主动接近幼儿,对幼儿观察是否仔细,有无观察笔记,质量如何。

2.教学计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是否恰当合理,教学理程序设计是否有一定创造性,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语言、教态是否清晰简练、自然大方。

3.游戏计划是否详细、内容包含丰富、效果如何。

4.能不能主动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5.是否严格遵守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无事故发生,与他人团结互助如何。

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将走上实习或工作岗位前的实训与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设计教育实习前的地教学指导,科学规律的指导实习,有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翔. 中职生实习指导[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1)

[3]梁志.学前教育学[J].北京师范大学.2012(5)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导向 教学设计方案

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确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儿童提供更加广泛的学前教育机会。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状态影响着儿童一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消除贫困和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其施加教育影响力的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必须从当前社会需要的定位、从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深入思考。本文以职业导向为引导,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思想、课程模块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前教育教师实施教育的个体(儿童)的特殊性,使其专业人才培养体现出以下特点。

1.1 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动活泼性。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规定表明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一个教育研究基金会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了学前教育的儿童与没受过学前教育的同类人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差别:一是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业完成率高,特殊教育需求少;二是明显提高了社会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成婚率高,就业率高,占有资产率高,犯罪率低;三是明显减轻了纳税人负担。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时,必须从幼儿发展的基础性需要出发,以人为本,以幼儿需要为教学中心,把促进人的基础性发展作为进行专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依据。幼儿阶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活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对世界的探究活动,在行为上更多表现为模仿和游戏,从而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决定了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是主动、积极的教育者,同时又是活泼的、善于进行人际交流的、个性开朗的引导者。试想,当一群叽叽喳喳的幼儿成天面对着一个沉默寡言的教师时,或是当家长把初入园的幼儿交给一个不善于与人沟通的教师时,教育是无法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的。因此,学前教育所需要的教师应该是生动、活泼,给儿童带来亲情般感受的老师,应该是引导他们开心地进行游戏活动的玩伴,应该是能成为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榜样,是做人基本准则的被模仿者,只有这样的人才规格,才能满足学前儿童基础性发展的需要。

1.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性。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其实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是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机会,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精神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初步正确的道德认知和美的认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培养幼儿对世界进行探索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尤其是对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奠定作用。对于承担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深理解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要具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各类游戏活动,探索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途径的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开展素质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具有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3 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性。学前教育是直接面向幼儿所实施的基础性教育,“九五”期间我国基本解决了大中城市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从“十五”开始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农村,但农村幼儿教师缺乏或专业水平低、教学设施不够等成为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即便是在城市,保教结合实施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未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转过来,掌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但不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有的幼儿教师只会教书,对保育工作一无所知甚至不屑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的幼儿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因为幼儿不良生活习惯而嫌弃幼儿等。种种现象迫使大家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学生以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实际生活中的幼儿教师的规格是什么样的。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该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需求规格进行设计,以职业导向为指引,同时以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标准、保育员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专业规划,培养学前教育职业岗位上的“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有开展幼儿教学活动和保育工作的能力,能直接上岗开展学前儿童教育的“双师型”人才。以职业导向为指引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具有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适合的职业岗位是:托幼机构从事幼儿保育、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岗位、学前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幼教工作者岗位。

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颁布)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主要精神,同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幼儿教育发展目标、发展方针和管理体制,这些都成为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在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教学设计时,落实其指导思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强调以人为本,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持续发展为主要指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设计,这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一个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基础性学科知识,认识幼儿心理活动特点、学习心理特点;在各种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时刻关心每个幼儿的感受,学会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并从幼儿世界中感知他们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时,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树立幼儿是持续发展的、主体不断自我建构过程的观念,以人的持续发展作为指引,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潜能的开发。为达到这一目标,除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课外,必须设置拓展性课程,促进其形成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以利于今后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教学促进学习者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

2.2 学前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和科学的儿童观。树立幼儿是持续发展的、主体不断自我建构过程的观念,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会尊重幼儿的感受,尊重幼儿的选择,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游戏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要时刻关心每个幼儿的感受,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有所偏向;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法治意识的培养依靠的是全体公民基本素养的建设,这当然也包括对幼儿人格权和基本权利的尊重。为了确实体现对这一权利的保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知识的学习,学会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2.3 学前教育培养的人才尤其要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一项“幼小衔接”研究表明,孩子进入小学后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一位因素不是知识准备的问题,而是儿童社会性的成熟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儿童是否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这里的“环境”条件不仅包括提供幼儿认知发展的操作材料等条件,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环境。因此,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素质也应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求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真正扮演好成人与幼儿、与自己的成功沟通,担负起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以及幼儿与其他人群之间沟通的促进者角色。

3 以职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

S・拉塞克认为,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为学校规定的目的而设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案不仅要体现幼儿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的特点,还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与职业岗位相匹配。按照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规定,幼儿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以幼儿为本、树立大教育观的背景下,在重新审视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体现前面所提到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3.1 在课程设置上,规划设计模块化的教学方案。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设计满足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具体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3.1.1 公共必修模块。主要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主要是根据同学历层次培养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人才规格而设置。

3.1.2 专业必修模块。主要开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培养职业核心技能。

3.1.3 科学人文素质模块。主要开设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公民权利与义务、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艺术欣赏等课程。这类课程是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也是拓展性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块。

3.1.4 专业选修模块。主要开设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儿童文学、幼儿园手工、幼儿教师口语、幼儿体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等课程,由各教学班根据当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这部分课程的设置主要体现专业拓展性,如幼儿活动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能力培养。

3.1.5 职业资格证书模块。安排有普通话证书、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课程内容,可以在相应的课程中进行或集中进行培训,主要进行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操作,并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3.1.6 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3.2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块。以往教学计划主要安排的实践教学集中一次性地体现为毕业实习,为了突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用性,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可以设计为课程实践内容以及集中性实践内容两个部分,教学中必须突出这一模块的教学安排及检查指导,才能保证职业导向式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性。

3.2.1 课程实践内容主要随课程同时进行,在同一学期完成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时,必须完成相应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操作,以列表的形式将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分解表中。

3.2.2 集中性实践内容具体设计为:

3.2.2.1 参观幼儿园。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主要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一个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建立职业认同感。主要是请幼儿园的的领导或教师等全面介绍幼儿园教育及管理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的内容、特点、过程、目的等,为进一步学习和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基础,培养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和对幼儿事业的热爱。

3.2.2.2 开展教育调查活动。可以利用假期进行,调查内容为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认识存在的问题,探讨学前教育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及解决的措施等,并完成书面调查报告,与同学共同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会。

3.2.2.3 教育见习。在每个学习期间至少安排一次,见习内容主要是了解并实际操作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及保育工作,学生需体验幼儿教师、保育员等不同角色,从备课、听课、评课、家校合作活动等全方位进行见习。

3.2.2.4 保育员技能操作。这一实践活动可集中安排在完成保育员证书考核课程的学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每一次的教育见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参加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并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教学班可以将操作场所设在幼儿园进行,也可以自己建设保育员技能操作模拟教室进行。

3.2.2.5 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这是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并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核,要求学生获得合格证书,表明学生具有基本的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技能。

3.2.2.6 毕业实习与毕业作业。毕业实习是全面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实作训练。实习内容不仅包括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保育工作,还包括班级管理工作,如学习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包括周计划和日计划等),尝试独立进行班务管理,协助记载幼儿成长档案等,还要参与负责与家长联系等各项工作。针对毕业作业,需要突破以往以论文较单一形式评价的局限,开展进行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除论文形式外,以实习工作记录为主的档案袋考评、教学游戏活动设计方案、个案教学活动探讨、实习活动小组展演等形式都应该进行探索。

以上教学方案设计,将在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全脱产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探索,以改革传统教育中重视理论学习而与实际职业岗位需要脱节的教学设计,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体现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S・拉塞克等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格的幼儿教师既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校在日常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依托实训室及幼儿园实践基地,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将人才培养与幼儿园的需求紧密结合。本文就“园校一体,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措施

按照国家制订实施的高职高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我校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探索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基地共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培养的幼儿教师应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时,必须在日常理论教学的同时,依托实训室以及幼儿园实训基地,采取“教育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求所有教师明确实践课程的比例要达到总时数的50%左右。改革校内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机制,所有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校外实践管理体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全过程监控与管理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

学校加强实训室建设,新建了微格教室、语音教室、幼儿行为活动观察室、早期教育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专业画室、计算机机房等校内专业实训室,增添了智能建构等实训室设备。在此基础上,建成了集教学、培训、开发、科研为一体的郑州幼专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是目前河南省较为先进的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另外学校加大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完善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实践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积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具体课程实施时,有计划有侧重地安排好实践学习环节,建立实验实训、模拟教学、保教见习、保教实习、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支教等为一体的全程实践体系,通过学校与幼儿园一体化机制,使知识教学面向实践,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培养的学生和幼儿教师无缝对接,即出即用。初步形成一套“观念引领、能力开发、实践指向”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二、加强园校合作,实现人才共育

学校本着“面向实践、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依据教师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衔接,重视见实习工作,选择和发展了一批资质高、信誉好、实力强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校与幼儿园一体化机制,使知识教学面向实践,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培养的学生和幼儿教师无缝对接,即出即用。学校与各实习基地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授予“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匾牌。每年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分赴各实践基地进行见实习活动,各实践基地均能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见实习,确保见实习质量。

首先,科学规范学生见实习工作。为确保见实习能顺利开展,学校制订了《教育实习带队辅导教师操作规范》、《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办法》、《教育实践基地协议》等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也制订了相关的实习管理规定,学校和各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齐抓共管,共同确保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教师根据本教学部工作计划,制订本教学部实习实训计划和安排,校内实训室由各教学部统一调配使用并填写实训室活动记录。教务处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计划制订见实习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分赴各实践基地开展教育实习实训活动,学校派遣相关教师负责带队和实习实训辅导。各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也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生出发前进行见实习动员,见实习期间由教务处、各教学部进行巡视、访谈,见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表彰。此外,学校还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的学员到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其次,开展“顶岗置换”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强,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为满足这一需求,学校自立项以来,有计划的开展了“顶岗置换”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我校筛选出115名优秀学生分派到全省6个地市、67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进行为期1个月的顶岗实,并将原岗位的幼儿园教师置换到我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2014年有120名优秀学生分赴省内8个地市,60多所幼儿园进行顶岗置换。顶岗置换培养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将学科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融合,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设计、感悟、提升,最终实现与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零距离对接。这种模式是对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检验,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再次体会、学习、反思,对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再次,推行幼儿园职业导师进课堂机制。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目前学生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对幼儿园了解不够、活动参与少、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学校探索了“职业导师进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幼儿园推荐、教师自愿报名、学校选拨的方式,筛选出了部分幼儿园骨干教师对在校生进行课堂授课。

三、加大附属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师幼共同发展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附属园的硬件环境。学校购置绘本图书一批,支持附属园建成绘本实训室2个,丰富了幼儿园的图书资料;学校还购置大型户外玩具若干套,增加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设施。

在软实力方面,学校对附属园提供了专业支持。学校经常委派教师深入附属园,通过开展讲座、案例教学、研究课题等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学校专业教师每月定期参加附属园的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等特定节日,学校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附属园的亲子活动,为家长普及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扩大附属园的影响力。学校在校生还经常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带领附属园的孩子们参加一些诸如母亲节感恩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

在学校积极建设附属园的同时,附属园也与学校一起,共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附属园的园长及骨干教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及在校生的职业导师,在实践教学及学生见实习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附属园每年接收见习学生500人次,提供实习岗位近60个。2年来,附属园共接收20多名毕业生就业。

学校始终把园校科研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学校经常选派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幼儿园教育和管理一线,及时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新动态、新问题,将问题当课题,共同研究。除课题研究之外,我校与幼儿园合作编写教材,多本教材已经正式出版。有近30家幼儿园参与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已汇编完成,正在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反响良好。

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刚刚起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不断探索、研究、进步。一些措施也会随着实践教学的逐步开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卢新予.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培养新型幼教师资[J].教育导刊,2012(04).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专科院校 学前教育 语文教学

一、幼儿教师需具备的语文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应该具备下列五方面能力:一,较为广博的知识准备,包括人文、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还要积极进行这些知识领域的学习;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三,掌握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法以及幼儿卫生保健等专业理论知识;四,具备说、唱、跳、弹、画、讲、设计以及组织幼儿教育课程和游戏活动等能力,此外,还要具有观摩幼儿和幼儿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把幼儿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作评价;五,会拟定工作计划,会撰写工作经验总结和研究报告。由上述分析可见,这五种能力其实都跟语文能力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们即将从事幼教行业岗位的工作,语文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幼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有很多园长提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综合文化素养更为重要。语文能力就是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1]

语文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笔写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当然还包括很多个人素养,如自我控制力、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语文能力现状及原因探析

但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新毕业生不会写计划,不会写教案,有的甚至连通知也写不好。此外,阅读面窄、科研能力弱也是当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弱项。

据一项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个人语文应用能力不高,在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如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这其中尤其是说写能力,在被调查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表现欠缺。与人交流时,不但不能准确地复述对方的意思,对对方的讲话意图也不能很好地领会,更谈不上准确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另,在被调查学生中,还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学生自我评价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反映在书写方面,为数不少的学生都表现为字迹潦草,错字连篇。可以说,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语文能力不容乐观。试想,假如这样一些语文能力欠缺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一个个心灵如白纸一样干净的孩子,将会给孩子传达怎样的影响?孩子们将接受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呢?[2]

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对幼儿教师语文能力培养的忽视。

很多学校对于幼教行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才结构的需求,并不够了解,而且分析不足。这种不了解也直接影响了学校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忽视,这也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与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并不相符,此外,与学生身心特点、个性差异以及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这种种不适应也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很好滴满足幼儿园工作的需要。所以,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其语文能力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时代性差。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材是教与学的承重载体,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当前,语文教材采用统一编写的形式,也使得这种一刀切的教材难以兼顾学校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共性,也难以体现个性。有些由省教育厅指定的《语文》教材,尽管设置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也选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目,但就其总体来说,还是只能照顾到共性,却满足不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个性需要。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现代思想的篇章较少,语文教材内容整体不鲜活,这种离现代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也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爱看语文书。

(三)教学模式单一,且未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未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特点和需求,而仍机械地沿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脱离了幼教行业能力的需要,而且不能很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除了会感到枯燥、乏味,还会觉得费力气学了也没用,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四)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学时少。在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原则上安排前四个学期教学。而且,一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会在第四学期加大实训的课程内容,学生要被安排进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这样计算下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质上学习语文课的时间只有三个学期。在这样比较少的学时条件下,语文教学的任务都难以完成,更谈不上进行一些语文活动的开展。而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语文素养自然就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3]

(五)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的考试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有局限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考核及评价在很长时间以来还沿用传统方式,表现出浓重的知识化、普教化以及技术化。这种考核方式不太注重能力与过程,过分关注结果,这就难以形成面向“未来”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而只是面向 “过去”的终结性评价。

此外,考核时,语文教师在确定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时,还仅仅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数。这样一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就很难得到体现。这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其个性差异、参与精神和任务完成等情况的评价方式,使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极大地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导致有的学生对考试、测验满不在乎,而且在课堂上充耳不闻,及格率当然也很低。在面对毕业招聘面试,面对幼儿园领导提出的问题时,毕业生就会顿感知识匮乏,能力欠缺。

(六)学生学习动机偏差,不重视语文基础教育。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大因素。好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确立,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影响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

有研究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动机是:在学校只要学到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弹琴、跳舞、绘画、唱歌、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毕业后就可到幼儿园找工作。这个调查数据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很多学生对基础文化课并不重视,他们看来,语文课学不学也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对所学专业狭窄的认知,造成他们学习动机偏差,根本没有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对于他们学好其他专业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不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准,也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其就业的重要性。

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1.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过程中,最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就是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魅力。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认识语文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他们的自身文化层次,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就会激发他们爱语文的意向,从而在学生的主观上先乐于学,这将会大大有利于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直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劳动者,要能够满足岗位能力需要,适应幼教行业需求。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 首先应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还要彰显幼教行业的职业特色,使专业知识、岗位知识辐射到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比如,可以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学习探究能力”、“文笔能力”的具体要求及其训练措施,在教学中有序组织和开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训练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计划、总结、工作记录、情况说明、讲话稿、评语等实用文体是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这些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训练。对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很重要。然而,现实学习中,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制,组织幼教学生到真实的幼儿园进行现场实践,有其困难。鉴于组织与实施的不便,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模拟仿真教学。进行训练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模拟工作场景,尽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实践培训,也进行了就业前的综合演练。比如在“求职应聘”的知识讲解时,可以先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幼儿园招聘场景,再由学习小组选出代表,自行策划,模拟招聘。在分析、交流、对话、沟通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职业意识的培养。语文教学向“专业化”的倾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专业化”实践中,学生的团结协作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沟通技巧、适应能力等也都会有所提高,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拓展语文教学学时。语文教学的学时是一定的,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又需要开阔的知识视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不妨开设语文活动课及实践课,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弥补课堂上语文教学学时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让学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景观,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世界的能力。如在“找秋天”活动中,首先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找描写秋天的名篇、名段。带学生找出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品味和赏析。之后,再让学生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认识秋天,然后写一篇描写秋景的文章。教师还可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课余时间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作文竞赛”、“成语竞赛”、“书法竞赛”、“演讲竞赛”、“辩论赛” “文学知识竞赛”、“快速阅读竞赛”、等,让学生展现才智,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通过在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实施以上举措,期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艳.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章桂周.比较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思路与意义.语文教学通讯,2012.11A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职业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一、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

1.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原有定位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拥护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及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面向学前教育行业,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对于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定位大致为:①通^幼儿保育、教育教学、艺术修养等方面能力练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学前教育行业实际工作的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进行幼儿保育的基本技能;②具有钢琴、歌曲演唱、舞蹈等幼儿艺术教学能力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等能力;③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基本掌握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琴法、舞蹈、声乐、美术、教具制作等技能和技巧。

2.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核心职业能力重新定位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定位。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概括为七项,分别是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反思与发展能力。

(2)《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教师的职责论述。2016年3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七章第四十一条规定:“幼儿园教师主要职责如下: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 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3)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构成。由上面表述来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相关规定并不一致,依据这两个文件,我校将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定位如下。

一般教育技能。一般教育技能包括弹、唱、跳、画、讲、写、做等基本教学能力。表现为会唱儿童歌曲,会弹奏乐器,会表演儿童剧,会跳儿童舞蹈,会讲儿童故事,会写规范字,会做儿童体操,会做手工,会写活动方案,会创编儿童歌舞、故事、儿歌等。

综合教育能力。综合教育能力是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的七项职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分析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生源大都来自辽宁省各职业高中和师范中专学校。由于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管理制度不同,生源在职业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经过入学后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均有所提高,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弱项。

1.一般教育技能优势突出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一般教育技能优势突出。尤其是很多学生的单项教育技能比较突出。这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有关。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学年,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训练之后,进行相应的大赛。因此,学生的单项职业技能比较突出。第二学年,专业课上我校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如钢琴、舞蹈、美术、儿童文学等课程,全部采用项目考核、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一般教育技能。

2.综合教育能力亟待提高

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亟待提高,突出表现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这四方面。

(1)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欠缺。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要求幼儿教师不单要能够带着孩子玩,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游戏环境、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内容、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学生在见习和实习期间,游戏的设计能力较强,但是如何支持与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帮助幼儿提升游戏体验,在这方面,学生明显力不从心,这与学生实际带领幼儿游戏经验少有着直接关系。另外,在游戏组织与课堂实施上,教师提供的实际案例偏少,让学生在面对实际游戏场景时,不知所措。

(2)评价幼儿方式单一。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笔者通过模拟授课及专业见习听课发现,学生评价幼儿的方式单一。在组织活动中,很多幼儿回答完问题,教师都会用“你真棒”这一句话来评价幼儿,这种单一、笼统、含糊的评价方式,没有具体到幼儿的个体行为表现,不能起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更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沟通能力不足。幼儿教师沟通的对象包括同事、家长和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在专业见习期间,沟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方面。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幼儿园考虑学生缺乏经验,没有给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二是幼儿园考虑晚上乘车安全问题,在幼儿离园之前就让见习学生下班了,学生没有见识过带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更不用说单独与家长沟通了;三是即使有的幼儿园让幼儿离园后再让学生下班,但是由于班级人手有限,学生被安排在活动室带领幼儿游戏,没有参与家园沟通。

(4)反思与发展能力存在缺陷,专业发展规划不明确。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见习日记是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检查见习日记,笔者发现学生的反思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缺少对反思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无法提出对反思问题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赵丽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各项教育事业实现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增量提质,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召开开全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加快做好城乡幼儿园规划与建设工作,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所。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增省优质园20所、市优质园22所,目前,全市省优质园达209所,占比58.4%。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负校校行”活动,启动市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和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指导区加快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步伐。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加快薄弱高中创建三星级步伐,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启动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3所学校参加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评比。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新成效,7所省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加大省高水平示范校创建力度,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省技能大赛共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枚。2014年对口高考技能考试过关率达97.1%,,位居全省前列,本科达线262人,专科达线2342人,本专科达线率达98.3%,创历史新高。加快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13个专业大类,106个专业方向。全市社区教育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创业培训0.2万人次,精神文明培训10.6万人次。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继续为各县区免费定向培养幼儿师范生100名,目前已经完成招生宣传和面试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449人次,其中,出国培训48人次,省级培训329人次,市级培训120人次。精心组织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共组织215名社会人员和全日制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测试。精心组织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选拔工作,共推荐上报26人。组织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目前共有662人参赛。18名教师在省“两课”评比中获奖,获奖率达90%,居全省第二。

3.各项教育惠民举措落到实处。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新建、开工、加固校舍17.9万平方米。拆除、停用D级校舍36.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市所有D级校舍100%停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加快实施。老城区部分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市实验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马陵高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启动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起草了《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实施方案》,并向各区征求意见。实施中心城区食堂改扩建和午餐配送工程,目前,改扩建食堂2.3万平方米。教育现代化创建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工作,宿豫区接受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督导,创建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提升创建的针对性。深入沭阳、调研,促成县委、县政府尽早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推进,确保今年下半年通过申报,今年底或明年初通过省厅评估验收。制订我市更高水平教育现代的创建方案,并在区先期试点,启动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加快马陵高中新校区建设进度。加快青华中学、宿豫实验高中三星级创建步伐,大力推进市钟吾初中校园改造工程,打造省级精品校园。深化中心城区布局调整和学校管理体制调整的成果,调优做强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中心城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全年6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建立工作调度、任务督办、监督检查、进度通报等长效工作机制,一着不让地抓好推进工作。加强对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研究,按照市政府四届四次会议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分批建设,确保民办学校的校安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长效机制,实现校舍安全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2.推进基础教育优化发展。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提高。以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加快农村薄弱园建设,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所,创建省优质园25所。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努力实现普高教育的优化发展。加快薄弱高中创建步伐,创建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1所。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实施精致管理、精品办学。进一步规范高中招生秩序,规范执行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级各类初中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深入推进市级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色发展。

3.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品牌特色发展战略。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加强名优专业、基地的建设。认真制定学校品牌发展的规划,进一步加快优质资源的创建步伐。全市年内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创建省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二是实施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专业承办、产业承包”的学校管理机制,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经营性实习。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加快建立职普沟通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技能大赛和对口高考的成绩。加大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80%,当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5%,三是加强社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社区教育保障机制,让社区教育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加快构建以市开放大学为龙头、县(区)开放大学、培训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会教育体系。

4.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平办学、公平招生的环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以奖”力度。二是优化民办教育发展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市内外企业、名校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品牌及管理优势,采取收购、合并、兼并、组建教育集团等多种形式,对运转困难的民办学校进行兼并重组;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根据区域生源变化及时变更办学层次或转型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服务管理力度。进一步健全年检制度,明确民办学校的发展目标,对民办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投入、星级创建、校安工程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找准科学发展站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保持高昂的奋斗热情,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创业兴校的事业中,又要头脑冷静、思路清晰,用睿智的理性制定发展战略。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国家和省人才、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立足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和教育需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抢抓机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结合现实校情和发展愿望来思考学院长远发展问题。

为此,我们一要立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这个基点,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社会需求所创造的重大发展机遇。二要围绕加强内涵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改革,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三要紧扣服务海西建设这个中心,紧扣做好教育民生工作这一要点,把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特别是响应政府解决学前教育方面问题的号召,作为服务社会的工作重点。

从加快自身发展和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角度看,未来两年学院最主要的目标是争取获得独立办学资格,最主要的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全力做好迎接教育部院校设置评议工作。在做好当前中心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优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为福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和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更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学前教育需求日趋强劲,但由于公益性优质幼儿园数量不足、幼教师资培养规模偏小、农村地区幼儿师资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学前教育严重的供需矛盾。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不但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均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宣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1]党和政府以对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吹响了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民生难题的集结号。

面对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的春天,我们倍感欢欣与鼓舞,而且深感沉重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敏感地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发展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学院要在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大局中找准社会职责站位,在公益性学前教育服务不足之处及时“补位”,将学前教育专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学院近期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集结专业力量,创新办学体制,盘活教育资源,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扩大师资培养规模,拓展教育服务领域,加强支持体系,支持我省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以此推动学院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对接民生服务工程

学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融合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外语教育等专业优势,增强服务行动能力,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方面的五大“民生服务工程”,以服务海西的积极作为来求得跨越发展,在事业发展中更好地服务海西建设。

(一)学前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工程

伴随当前对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急剧上升的情势,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也不容乐观的问题日益突显。为此,学院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办学潜力,积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首先,围绕一个目标,即争取“三年专”招生规模翻一番。通过挖掘办学潜力,迅速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为海西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快速输送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信念、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胜任学前教育实践工作的高素质师资人才。其次,夯实两个基础,即夯实专业师资基础和实训基础。一要通过“科研先导,教、学、研、炼一体化”举措,构建结构、梯度合理的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为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二要建设与完善课程实训基地、白马校区见习与实习基地,更新与拓展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最后,构建三个体系,即构建学前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职业能力考核体系。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遵循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在由“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组成的学前教师教育目标指引下,完善模块式学前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教”为指引、以“学”为支撑、以“训”为落脚点、以“研”为提升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农村学前教育服务工程

学院要积极配合我省“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面向全省农村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我们的目标:第一,建设一个资源中心。集聚学院百年专业建设资源,整合学院专业教师和省内特级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力量,并扩大和深化与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台湾地区幼教同行的合作,广引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以重点服务农村学前教育为宗旨,立足本省、辐射全国,创建一个以“前沿动态、儿童发展、教学研究、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活动设计、活动观摩、教学课件、素材资料库、在线答疑”为基本框架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中心。第二,搭建两个交流平台。一是建立白马校区学前教育基地服务农村幼儿园的交流平台,以“便捷、优质、实效”为原则,多渠道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示范与指导。定期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每年服务100所农村幼儿园;定期组织面向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摩活动,每年接受100名农村教师来基地跟班观摩学习;定期通过学前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将基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活动案例等向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远程传播”。二是搭建学前教育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依托学院的福建省幼教研究会的优势,广泛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定期召开学前教育专题研讨会,加强省内外学前教育学术交流,为我省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工作提供研究成果和意见咨询。第三,实施三大系列培训。一是实施教师资格培训,以函授教育形式,为在职幼儿教师提供“高升专”学历补偿教育,同时接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为小学富余的年轻教师开展幼教转岗培训。二是实施骨干师资培养培训,力争承担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省级培训任务。三是开展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提高其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白马校区幼教园区建设工程

为缓解福州市中心城区“入园难”压力,满足市民对幼儿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学院以加强附属幼儿园建设为基础,采取逐渐发展扩大方式分步实施“白马校区幼教园区建设工程”,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并将该园区建设成海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学前教育示范基地。2010-2012年期间,在白马校区建设大型示范性幼教园区。2012-2015年期间,组建附属幼儿教育集团:一是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办学模式,组建附属幼儿教育集团,在福州市仓山区等地创办分园与早教中心,拓展普惠性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提升附属幼儿园品牌的品质,打造与海西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福建省高水平学前教育窗口;三是探索创办国际化幼儿园,满足社会对多元化、高品位学前教育的需求。2015-2020年期间实施品牌发展,以具有优质品牌的白马校区幼教园区为龙头,通过科学规划,适度扩张,在一些地方开设办学点,并对各地办学点进行师资培训、课程改革、成果推广、硬件共享等指导和支持,形成品牌发展效应,以做大做强附属幼儿教育集团,带动海西地区学前教育的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

(四)闽台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

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学院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去年成功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研讨会,签订了5个合作协议。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学院还将组织实施“闽台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一是定期举办海峡两岸学前教育研讨会暨“两岸学前教育论坛”,使两岸学前教育研究与学术交流经常化、常态化;二是将2010年在“9.8”厦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成立的“海峡两岸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办成集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学前教育资源与信息交流、学前教育研究与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峡两岸学前教育交流基地,提升两岸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三是在今年10名学生赴台到两个院校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人数和台湾接收院校范围,以分享台湾多个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先进理念、培养模式和办学资源;四是开展两岸学分互认、课程对接、证照培训合作以及专、本科对接培养等,优化学院专业和课程建设,优势互补地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五是抓实2009年首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研讨会签约的三个“手拉手”合作项目,扩大“两岸幼儿园手拉手”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两岸学前教育教师和小朋友的交流,推进双方幼教理念、教育方法、园区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借鉴,资源同享;六是创办“海峡两岸学前教育网”,将其建设成海峡两岸学前教育的专业门户网站,成为两岸学前教育信息资源平台。

(五)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程

这方面主要设想有:第一,创办“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实验幼儿园”,扶持归国幼教志愿者在学前教育领域自主创业。自2004年以来,学院参加国家汉办实施的“国际汉语推广中国教师志愿者计划”和我省先行先试的幼儿园教师志愿者项目,先后派出258名优秀毕业生,赴菲律宾、汶莱等国开展汉语启蒙教育。为帮助服务期满回国志愿者解决就业问题,增强我省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学院将这些志愿者引入解决“入园难”问题民生工程建设中,指导其创办学院实验幼儿园。该园由归国志愿者自愿结合组成团队,采用“公办品牌+民营管理”的办学模式,自主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第二,组建附属幼儿教育集团,安置部分优秀毕业生。在2015年前依托学院附属幼儿园创办5所分园和早教中心,接纳优秀毕业生担任教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和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建立支持保障体系

为确保学前教育“民生服务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发展福建学前教育方面作出应有贡献,进而实现学院事业的跨越发展,我们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建立思想保障体系

高度重视发挥人文精神的优势,在学前教育“民生服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努力以创业的激情、明智的理性和宽广的胸怀,主动搞好服务,尽力支持发展,有效形成合力。一要加强党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创造比学赶超的优良氛围,进一步提振教职员工创业发展激情。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教职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集中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发挥专业特长服务海西建设的共识。三要大力发动教职员工,下硬功夫,用大力气,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学前教育“民生服务工程”建设上来,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服务工程”建设。

(二)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为加强管理,保证“民生服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增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加强工作领导,成立学院主要领导挂帅的学院学前教育“民生服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民生服务工程”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二是集聚骨干力量,以学前教育系和附属幼儿园为基干,形成具体实施工作的组织机构框架。三是整合全院人才资源,组成项目建设团队,分工负责各个建设项目。四是组建支援团队,通过组织专家支援团队等专业服务团队,以专业化水平支持“民生服务工程”建设。五是建成发展集团,以附属幼儿园为核心和骨干,吸收符合学院加盟标准的社会上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组建学前教育社会服务集团。

(三)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建设“民生服务工程”必须实行科学化管理,依靠制度来进行激励和约束。一是将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列入学院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设定目标、任务、进程以及实施措施,确保这项战略决策能够落到实处,得以实现。二是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项目责任制,项目负责人依据建设目标责任书对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责任人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各自的项目建设任务,权威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核、评估和验收。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十分紧缺时期试行“主专业+副方向”培养方案,为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师资资源。四是实行加盟园准入、运营、管理等制度,切实维护学院学前教育服务集团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五是探索资金筹措、使用、监管等机制,争取更多的优质资金支持发展学前教育服务事业。

(四)建立师资保障体系

采取多元化的队伍建设方式,努力为学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提供素质高、数量足、结构好的师资保障。一是挖掘现有师资人才潜力,合理调配和使用学院内部师资人力资源,并提供适当的培训来改善、提高现有师资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引进急需的师资人才,特别是加强“领军人物”队伍建设,增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整体实力。三是建立为发展学前教育提供支援的专家团队,提高教师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专业能力。四是与省级高端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项目相结合,将其专业人才优势导入和运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五是整合省内多层次学前教育人才资源,构建专业研究与服务共同体,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

(五)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筹措支持开展“民生服务工程”建设的经费,扩大和增强办学硬件。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投入与海内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特别要注重从受益地方政府、民间引进资金,探索股份制办园合作模式,以适应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的经费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校园、校舍和其他设施设备,如利用房地产商开发的新建小区幼儿园兴办幼教园区,为扩大办学规模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精心谋划,科学统筹,合理调度使用资金和其他办学硬件资源,努力提高资金以及其他办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质并举、以质为本”,拓展办学领域,创新办学方式,优化办学机制,强化办学保障,着力破解“上学难”特别是“上好学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目标,打造教育强市,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2、主要目标。至2015年,六个老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5%,幼儿园名园集团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100%;全市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90%,其中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45%;全市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80%;全市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85%。通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教育覆盖率,在全省率先让*的孩子都能享受十五年“一条龙”式的优质教育,确保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全省领先、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拓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领域

3、向学前教育延伸。加快城区名园集团化进程,按照“托幼一体化”要求,统筹本市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调整建设规划,完善配置标准。按照新建一批、置换一批、改造一批“三个一批”要求,切实解决好幼儿园用房问题。在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空置楼宇、旧厂房和学校等资源,将其置换、改造为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凡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原则上采取“名园+新园”办学模式。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市、区两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各区学前教育事业经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8%以上,县(市)达到5%以上;拓展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民办托幼园所。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制订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和岗位定员标准,合理配备教职工,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

4、向农村教育延伸。深化义务教育段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完善区域内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规划,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考核。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鼓励名园以办分园或教学点等多种形式与“民园”、“农园”合作办学,提升办园质量和等级。整合利用农村优质成人教育资源,创建区域性中心成校,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带动、指导周边乡镇成校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和服务平台,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整体发展。

5、向弱势群体教育延伸。把帮助和扶持新建、薄弱学校迅速提升软实力,作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内容。在城区全面组建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基础上,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特殊教育领域延伸,实现全市特殊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名校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缔结教育联盟,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水平,让“新*人”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6、向职业教育延伸。组建“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办学。优化专业设置,探索职教集团“1+2”或“2+1”联合办学模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做强做优职教集团。共建校企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和联动机制,保障职教集团内校企人员互通兼职,学生工学顶岗顺畅,成员单位在品牌、管理、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职教集团理事单位企业,由各级财政给予减免税收、学生顶岗实习适当补贴,对职教集团理事单位中的优秀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引导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骨干作用。加强与*都市经济圈、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加快建立和健全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7、向社会教育延伸。统筹实训基地和师资建设经费,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运用教育培训券,加大政府购买培训力度。加快职业院校发展,增强职教集团参与技能培训的能力,大力开展成人“双证制”(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培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对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较好的职教集团,各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

三、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方式

8、完善办学模式。继续推进“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名企”模式,积极探索“名校+名校”、“高校(教科研单位)+新校”、“名园+街园”以及“教育联盟”式运作机制、“名校托管”式运作机制、优质资源再生发展机制等新模式。举办集团化办学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通过集团化办学先进评比等方式,从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干部队伍与师资品质、教育环境与文化资源、办学水平与社会效益以及创新与特色等方面,推广集团化办学成功经验,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9、强化区域合作。推进六个老城区之间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但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整合教育资源,放大名校效应,实现互利共赢。积极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向两个新城区和五县(市)延伸拓展,加强名校对五县(市)学校的辐射和带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成立*都市经济圈教育发展与协作专业委员会,建设教育发展与协作信息网,开展教育协作活动,促进*都市经济圈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名校集团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积极吸引长三角地区各类名校大院来杭办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打响“学在*”品牌。

10、注重借力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新开发的区域,可以采取“委托管理”方式,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模式。同一办学层次名校资源不足的,辖区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跨辖区或高一层次名校领办、管理新建学校或原有薄弱学校,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开发区域有效辐射。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单位)在名校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基础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快速孵化新的中小学名校。鼓励民办教育集团化办学,对公众认可的民办名校,鼓励其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开展与其他学校的多方面、多层次合作,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四、优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机制

11、优化办学机制。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学校文化重构。赋予名校集团更多的自主发展和内部管理权限,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名校集团的新型关系。创新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理事会负责制,落实集团成员单位权利义务,进一步明确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提高名校集团管理水平。完善集团内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各成员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12、丰富办学内涵。完善从“聚变”到“裂变”的再生性集团发展机制,保障名校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生态,实现名校传统、校区特色与集团文化的有机统一。加强名校集团内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成员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网上共享,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拓展教师培训空间,提升校本培训效益,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

13、调整办学体制。积极稳妥做好“国有民办”体制调整工作,进一步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优先满足群众就近享受公办教育需求的原则,以转为公办学校为主,对转为公办学校的,重新划定学区,免费就近入学;对有条件能够妥善处理好办学主体关系、校舍租赁关系、教职工聘用关系、财务收费关系的,可转为民办学校。已参与组建教育集团的,要继续发挥其作用;对尚未参与组建教育集团的,要推动其参与名校集团化办学。各区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周密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2010年秋季开学前基本完成体制调整,确保平稳过渡。

五、强化名校集团化办学保障

14、加强统筹协调。市解决“上学难”问题领导小组要把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协调,抓好落实。各区、县(市)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优先纳入各地各部门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围绕“有地办学、有钱办学、有人办学、有章办学”要求,明确责任,完善政策,创新工作,把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确保名校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

15、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名校集团化发展经费投入,市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名校集团化发展专项经费提高到500万元,并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名校集团学校办学补助。各区、县(市)财政也要相应提高专项经费额度,用于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落实名校集团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专项经费,落实“名师名校长”工程中集团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主要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培训经费。

16、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市名校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名校集团化办学考核力度,加强对名校集团教育实施状况的定期监测,以适当方式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

17、健全激励机制。中学集团核心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小学、幼儿园集团核心学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比例,继续按“提高10个百分点”的政策执行。如遇国家及省相关部门出台新的更为宽松政策,按新政策执行。集团内成员学校(校区)间给予定期交流或轮岗的教师、干部在晋级评聘和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名校集团核心公办学校可适当增加公办教师编制。名校集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中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内,按照规范程序和要求实行自主分配。对被评为市级先进的名校集团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由市委、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用于奖励在其中承担重要职责、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上一篇: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跟单文员实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