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政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3 15:21:17

信用政策管理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团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信誉保证,所以说企业的信用政策是推动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企业的信用销售也会催生出应收账款的环节。目前部分企业在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对企业中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之间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一、企业信用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1.企业信用政策的问题分析

(1)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过程中过于盲目。

部分企在业信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依据和准确的目标,而是盲目的采用一些成功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生搬硬套。这种政策的制定形式极容易使信用政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导致政策制定的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格。如果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的过于宽松那么在销售额上会取得很好的成果,但是在收账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增大了产生呆账和死账的风险。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的过于严格,又会丧失很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减小,制约企业的发展。

(2)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内容不全面。

企业的信用政策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四大部分,信用评价、条件、额度以及收账政策。但是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往往重视前三个方面的制定,而忽视了收账政策的制定,从而使账款到期时无法实行催款计划,甚至一些账款到期也无法及时发现。

(3)在销售中忽视信用政策的规定

一些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所以在销售过程中将销售额的增加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忽视了信用政策的规定,在交易过程中为了争取客户,采取迁就对策,忽视信用的风险防范,不按照信用政策的规定进行谈判,从而为以后的账款资金回笼埋下隐患。

2.企业信用政策的措施分析

(1)加强信用政策管理

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信用政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多了解信用政策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够避免盲目的制定信用政策,从而使信用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严谨,为企业以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做好铺垫,使企业在经济管理中更有效。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的管理人员

为了使信用政策发挥更好的作用,企业需要将信用管理与企业的销售和财务等部门分离,设置独立的部门。而部门中的信用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营销、法律、管理、信贷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果敢的处事作风,这样才能够将信用政策切实的落实到工作中。

(3)在信用管理中将客户按照风险程度分类管理

对于客户的信用管理只能由信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人员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对客户的风险类别进行划分和改动,对于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差异性信用标准和信用额度,最大程度的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1.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在销售前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不充分

企业坏账的形成主要是由赊销引起的,所以企业在销售时需要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对客户到期还款的能力、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够全面,那么极容易导致呆账和坏账的产生。

(2)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大量的逾期账款无法回笼

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比较忽视,往往是在账款到期后才进行催款,未对账款进行分析,无法准确掌握账款的减值现象,从而产生坏账。同时由于企业一般采用还款期限到来后催款的方式,使得大量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而导致企业的资金运转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破产。

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分析

(1)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信用管理部门在账款产生之日起,要制定好客户的信息登记表,根据客户和应收账款的类别建立动态管理的台账,并对款项的性质、金额和还款日期进行明确的标注,对债务人的动态加以分析。其次,对应收账款进行明细管理,财务部门需要根据客户的明细做好核算,根据已经发货或者完工的进度进行应收账款数额的估算和确认,并开具发票,将应收账款的增加变化和账龄变动等信息及时的反应出来。最后,定期向客户发送询证函,并需要客户盖章确认,对于账款的异议,及时沟通,直到双方确认一致。

(2)采用先进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

在信息化社会,企业的管理技术逐渐的在提高,应收账款管理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也可以借助于先进的科技,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类别、信用额度、还款日期等。通过系统的自动识别和生成功能来识别和规避高风险客户。同时,还可以设置自动催款功能,使系统定期向客户发出催款通知和滞纳金通知单,避免出现过期遗忘收款的情况。此外,如果客户出现信用问题,系统将自动锁定客户采购账户,从而有效减少坏账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用政策与应收款项管理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信用政策是应收款项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所以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宽严适度的信用政策。同时,加强对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及时回笼,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小鹤.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4(9):55-58.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39-02

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资产盈利能力的水平。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普遍呈现出买方市场特征,信用交易方式已逐步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随着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越来越多,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企业应收账款中大部分是由于利用商业信用及信用交易所形成的,因此本文将从信用政策方面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研究。

1 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与管理目标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

2 信用政策的制定

企业应收账款赊销政策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2.1 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因此而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2.2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目前,一般通过“5C”系统来进行。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品质,指顾客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条件,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2.3 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同时,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现金折扣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利弊,抉择决断。

3 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法

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应收账款管理应从应收账款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逾期债权的处理两方面入手。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并与销售、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跟踪服务和反馈分析,并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并积极寻找债务重组、出售债权的可能,争取及时收回债权。

3.1 加强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给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人力也可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在其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渠道一般包括:销售部门业务员掌握的客户资料、管理人员的实地考察、客户的其他供应商调查的情况、网络数据和其他公开的信息渠道。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5C”系统),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

(3)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3.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3.2.1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包括三个部分: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1)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可以将不同方案的新增销售收入,扣除由此增加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成本,利润最大为最优方案。

(2)在信用标准的决策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赊销对象客户的资信调查,可以通过查阅客户财务报表、往来记录、银行资信证明等方式,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并据此采用定性分析及定时分析的方法,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

(3)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因为现金折扣是与信用期间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与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与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看各方案的延期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计算各方案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3.2.2 强化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和监控

(1)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时间及变动情况,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及相关的销售、市场部门。同时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应收账款对账单和催款通知单。

(2)采取担保赊销和有条件的销售策略,加强对赊销客户的约束力,将风险转嫁给对方,达到既能控制应收账款的增加,又能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已经产生的欠款成立专门清欠工作组,加大催收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长,金额大的客户,应指定专人催收,对于故意拖欠或缺乏清欠能力的客户,必须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信用政策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时,应充分重视信用政策的作用,根据企业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正确适用的信用政策,并努力执行,做到实处,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企业坏账损失,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2]林钧跃.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张云起.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 会计知识流动 信用政策

一、引言

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5日,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和商务部研究院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2》的报告,估计全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元以上,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风险加大。此外,商务部研究院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已经为近十年来最大。企业应收账款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色、营销模式以及信用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会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产生威胁,但是在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过程中,能为财务部门所掌控的是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加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信用政策的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很多学者已经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信用政策管理进行了研究。例如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出企业推出赊销信用政策的时间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收益,应该寻找最优的推出时间;并且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管理成本、坏账成本、机会成本、现金折扣成本进行分析和权衡。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知识扩散的范围在不断重叠,学者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从会计这一单独的知识体系中去寻找最优的解决办法,而是引入了跨学科的研究模型与方法,例如运用博弈论、fisher判别分析等方法来探讨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基本的信用政策模型以及如何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的最佳决策。但是信用政策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让信用政策发挥最大效用。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后,会计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会计的功能得到拓展,能够分散地对原始会计数据进行集中、动态处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冗杂的会计信息,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要实现长久的财务战略目标,需要引入知识管理技术,为组织创造价值。会计知识流动是会计知识需求者出于完成财务组织的战略目标、工作效率提高以及自身会计水平提高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或被动地从会计知识提供者处获取知识,并对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还是个人的会计知识流动都存在着路径依赖性,并且这种依赖路径在较长的时期内很难发生改变。

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账龄长、规模大的特点,且资金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对于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迫在眉睫,这就对企业信用政策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对于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强化意识风险、完善合同管理、健全约束机制和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很少有文献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去考虑。鉴于此,本文针对A施工企业信用政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知识流动理论,建立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框架,通过该框架可指导实现A企业对信用政策的动态管理,发现财务组织中信用政策动态管理的关键知识环节,为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二、A施工企业信用政策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A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长期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四大板块,其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加,在2012年已经达到了570 413 380 000元。从2010年到2012年,A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分别为48 104 136 000元、67 485 396 000元、81 164 495 000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3%、37.2%和20.3%。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形成实际的呆账、坏账,却长期得不到处理,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A公司应收账款问题如此严重,主要是由于受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控的复杂外部环境及其松懈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影响。为了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公司提出了将应收账款的总规模必须控制在1 500亿元,账龄以1年为主,计提比例为5%,同时建立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抵押与让售、进行信用保险等风险控制措施。但是,由于公司目标客户主要是政府、央企、大型国企等机构,应收账款不但受到客户单位现金流的影响,还要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对客户单位业务的影响,而目前A公司仅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应收账款的影响,因此制定出的信用政策的措施和方法很难防范应收账款风险。要解决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企业除了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外,还必须随时关注客户单位的业务信息,对信用政策实行动态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应收账款风险。

三、基于会计知识流动的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框架

(一)会计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会计知识流动是一个会计知识从不断获取、生成、转移到利用的动态过程。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指南提供了基础的会计知识,是会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因此企业中的会计知识流动更多指的是不能从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指南等公共途径获取的隐性知识,会计知识流动效率从这个程度来说是隐性会计知识的流动效率。而从会计知识流动的内容看,会计知识流动涉及到5个方面,包括了财务组织、会计知识提供者、会计知识需求者、流动的媒介以及知识本身。这五个方面对于会计知识流动的效率、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会计知识流动是在财务组织中发生的,它为会计知识流动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环境。财务组织中的一切活动是以完成企业财务战略为目标的,因此财务组织对于某项会计知识的迫切需要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知识主体的行动,会计知识需求者会采取各种方法来获取会计知识,甚至以财务组织的名义;而会计知识提供者也会更高效地提供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为财务组织服务。另一方面,财务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也会影响到会计知识流动的效果,如果财务组织建立了良好、互补的知识体系,那么会计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将大幅减少,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将得到显著提高。

会计知识的提供者是会计知识的主要来源,会计知识主体传递会计知识的能力、意愿等都对会计知识流动的效率产生影响。会计知识需求者是会计知识运用和更新的主体,他们接受新的会计知识的意愿,吸收、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都影响到知识流动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知识流动的媒介已经进入了云计算时代,它让会计业务处理具有了实时性的特点。但由于会计云服务是由云会计供应商提供的,具有普遍性,而一些具体功能模块必须根据企业特点量身定做,这些功能模块的良好运行关系到财务组织的实时管理以及会计知识的有效流动。另一方面,虽然云计算的出现可以使得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但是财务组织中知识流动环节的多少也直接关系到流动效率的好坏。

会计知识本身对会计知识的流动效率也有重要影响。一般的会计知识很容易被知识需求者掌握,也容易流动,而有着企业特色或者属于企业核心的会计知识,知识提供者的提供意愿往往并不强烈。此外,知识需求者对组织的忠诚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除了知识的性质影响到会计知识流动的效率,知识本身的难度也构成影响因素。当会计知识的难度超过了知识需求者的能力时,它的流动效率将大大降低,不易被人们所掌握。

(二)基于会计知识流动的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框架

在前文阐述会计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将会计知识流动理论引入企业的信用政策动态管理过程中。基于会计知识流动的信用政策动态管理始于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通过财务组织的结算流程、核算流程和内审流程等流动路径,经过企业内部各种会计知识的使用、传递及其与业务知识的融合和更新的过程,最后得到合适的、恰当的信用政策,从而实现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动态管理,如下页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企业在进行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时,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例如领域专家的意见、互联网的信息和根据企业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而积累的历史数据、会计人员的会计经验以及国家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根据这些可利用资源按一定的分类与规则,可以提取出有关业务、信用、结算、核算、内审、管理甚至是决策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形成企业的知识库,它是企业对信用政策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石。

当企业具体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会将业务信息传递至财务组织,财务组织会根据企业当前的信用知识及其结算知识、核算知识和内审知识,实施结算、核算以及内审等流程的业务处理,并且将应收账款的规模和账龄分析报告流动(传递)给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分析该报告,并结合业务知识和当前的信用知识,形成一份信用政策执行情况及调整建议给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层对其进行决策,将批准通过的调整后的信用政策形成信用知识、管理知识和决策知识,并更新知识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会计知识流动的企业信用政策管理循环。

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会计知识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信用政策的管理效果。因此我们在运用会计知识流动理论具体实施信用政策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会计知识流动的效率,为制定恰当的信用政策服务。

四、A公司信用政策动态管理分析

下面引入图2所示的基于会计知识流动的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框架对A公司信用政策制定进行分析,寻找A公司进行信用政策动态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调整建议。

以A公司2012年的业务为例,2012年1月A公司业务部门承接了为客户甲公司建造科技大楼的业务,预计工期为1年,造价为1 200万元(不考虑税收影响),在合同中约定A公司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根据工程完工进度25%、50%、75%以及100%提前向甲公司提出付款需求,付款比例分别为30%、30%、30%以及10%,甲公司会按照工程进度向A公司支付款项并且在工程验收完工后甲公司按照工程造价的3%预留质保金。由于甲公司是A公司的新客户,A公司为了加快回收资金,与甲公司约定了信用政策“2/10,1/20,N/30”。A公司在工程完工进度为25%的时候,于2012年3月1日向甲公司提出了付款需求,要求甲公司支付工程款360万元,甲公司在3月9日支付了该笔款项;A公司在工程完工进度为50%的时候,于2012年6月1日向甲公司提出了付款需求,要求甲公司支付工程款360万元,甲公司在6月18日支付了该笔款项;A公司在工程完工进度为75%的时候,于2012年9月1日向甲公司提出了付款需求,要求甲公司支付工程款360万元,甲公司在9月27日支付了该笔款项;A公司在工程完工进度为100%时,于2012年12月1日向甲公司提出了付款需求,要求甲公司支付工程款120万元,甲公司一直没有支付这笔款项。A公司在2012年12月31日计提了应收账款的坏账比例为5%,在2013年确认了这笔坏账。

(一)现有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的缺陷

1 200万元的工程对于A公司来说是一个较小的业务,财务部门对于甲公司的信用水平并没有进行详尽的调查,只是在核实甲公司的资产规模后就承接了这项业务,签订了合同。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也没有对甲公司的付款异常进行关注,仅仅在年末计提了5%的坏账准备。对于甲公司120万元的工程尾款成为坏账,A公司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由此可以看出A公司对信用政策的应用多属于“一刀切”的情况,对于不同资质的客户企业没有做到恰当的区分。A公司的应收账款,尤其是尾款的管理是非常薄弱的,极易造成大量呆账、坏账。

(二)会计知识流动在A公司信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针对A公司现有信用政策制定的缺陷,基于图2所示的企业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框架,采用知识流动理论对甲公司的业务进行分析,找出A公司进行信用政策动态管理的关键环节。A公司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会计知识流动如图3所示。

A公司的财务组织包括结算部门、核算部门和内审部门,当业务发生时,结算部门根据知识库的结算知识、信用知识和公司的现金实际收入情况,发现付款时间不断延迟且存在违约情况;核算部门基于知识库中信用知识提供的信用政策标准完成核算工作,发现该业务造成了120万元的坏账;而内审部门对当前知识库中信用知识包含的信用政策的适用性和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进行评价,认为甲公司的信用调查并不完整,信用政策并不适用。根据这三个流程的业务处理结果,以及业务部门提供的甲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信息以及施工项目经理提出的甲公司多次申请延迟付款的情况,财务组织最终形成应收账款账龄和坏账规模分析报告。该报告指出甲公司的信用政策并不适用,其信用等级需要调整,信用资质需要重新调查。财务总监将根据该报告,结合企业现有的信用知识、管理知识和决策知识,分析得到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调整建议,并上报管理层;管理层对其进行审核,将批准的调整后的信用政策形成信用知识,然后更新知识库。

会计知识流动效率受到了财务组织、会计知识提供者、会计知识需求者、流动的媒介以及知识本身等五个要素的影响。在本案例中,会计知识的提供者包括A公司内部的业务部门、财务部、甲公司的相关人员和行业专家。就业务部门而言,虽然以业绩为评判标准但是也对坏账的发生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存在,所以对于甲公司的资质情况大致可以做到公允;财务部也能就实际的收款情况进行汇总;而甲公司的相关人员为了工程的顺利展开,愿意提供相应的材料,但是也不能排除为了公司自身的利益而提供不实的材料以申请信用政策。

会计知识需求者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管理的相关人员,包括了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以及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关注一切会引起应收账款及时收回的因素,并关注甲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及时付款的影响,财务主管根据会计人员的工作结论向财务总监提出管理建议,而财务总监结合这些建议并咨询行业专家,做出了管理决策。

A公司目前全面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使用了统一的会计软件,其知识流动媒介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知识。而从甲公司业务的会计知识本身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对于A公司有着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来说容易处理,也容易被接受。

从上页图3可以看出,采用知识流动理论分析甲公司业务的信用调查依赖于甲公司相关人员提供的材料,也依赖于业务部门查找的其他信息,这些都是信用政策制定或调整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业务知识。在业务知识产生后,财务部门人员利用核算知识、结算知识、内审知识和信用知识展开三个流程的运作并给出应收账款分析报告;财务总监将根据应收账款分析报告,结合业务知识和信用知识、管理知识和决策知识,通过知识融合,得到了更新后的信用知识。这些在企业内部发生的知识流动,由于财务战略目标的统一性能有效运作。

甲公司相关人员、A业务部门和施工项目经理等知识主体是重点,因为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信息,是整个会计知识流动的基础;而知识流动在财务组织的顺利流动是信用政策得到及时调整,减少公司损失的关键。出于可控性的考虑,A公司需要重视业务部门的管理以及施工项目经理培训,并且进一步提高财务组织的知识流动效率,实现信用政策的动态管理,避免更大的坏账损失。

五、结语

信用政策是财务部门对于应收账款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手段。目前对于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大多还集中在制度的设计、合同的约定、内部控制或者采用更严格的信用评级方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数还只是关注企业内部,而对客户单位的业务信息较少涉及。本文在针对A公司信用政策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知识流动理论,基于企业信用政策动态管理框架来分析A公司和甲公司的业务,指出应收账款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并做出调整信用政策的相关建议。通过业务知识、信用知识、结算知识、核算知识、内审知识等多种知识的融合,实现了A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与不断完善,为施工企业对信用政策进行动态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Z

参考文献:

1.齐芬霞.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2003,26(01):38-40.

2.孙庆文,栾晓慧,槐柳.基于需求转移存在的衰退期产品赊销决策优化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12,9(08):1 190-1 195.

3.程平.基于社会网络的“云会计”知识流动研究[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文集[C].2011.

4.碧微.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J].对外经贸财会,2003,(02):12-13.

5.袁海燕.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分析[J].全国商情,2010,(05):66-68.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用政策有效制定

1 企业信用政策概述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狭义信用政策和广义信用政策。狭义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指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与成本的权衡,制定一个用来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应收账款的发生与收账的一个整体措施。这个措施可以基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来进行制定与完善。信用标准是客户与企业交易需要满足的最低商业信用。信用条件是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各种条件。收款政策是在信用条件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收款措施。广义的信用政策是基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和有关活动,对企业经营和目标状态进行描述,来规定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

2 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缺乏信用政策制定的意识 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和防范信用风险的战略方针。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必须制定并很好地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这种意识。许多企业以逾期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创造条件增加销售,但是没有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者制定了也是漏洞百出。企业经营中将企业绩效评价只与销售业绩挂钩,并不与信用管理业绩挂钩,这样就会造成销售部门重销售而忽略收账,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忽视长远利益。

2.2 企业没有有效的独立部门进行信用政策的制定 在我国企业中,相当多的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由销售人员或财务人员兼职做。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并且从事信用管理的人员。基于信用政策主要包括销售和财务两方面考虑,信用政策的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受部门利益的严重制约。财务部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可能会导致企业因失去部分潜在的客户而在竞争中失利,相反,销售部门在实现销售额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信用风险。

2.3 企业盲目制定信用政策,导致不合理 大多数企业认为信用政策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盲目地对其他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却忽视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结果使企业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没有通盘考虑全局。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权威的评估机构来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了解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严重影响到企业信用政策的合理性。

2.4 企业不重视应收账款系统,管理现状落后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把是否收到账款作为重要环节,而忽略掌握应收账款的本质要求,收账体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在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两方面仔细研究,制定详细条款,但是对收账政策的制定,不制定或者仅仅表面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对应收账款缺乏健全有效的催收计划和催收方法的后果,同时多数企业依靠对方企业的自觉性来收回应收账款,这样造成企业可能没有发现超过了信用期限款项,甚至有些款项被拖欠超过了法律诉讼的时间,这样,不仅增加了坏账风险,而且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3 综合分析重视与完善信用政策的制定

基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问题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应该增强信用政策制定意识,建立有效的独立的信用政策部门,科学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重视应收账款,改善管理现状。

3.1 增强信用政策制定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站在战略高度理解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这就需要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随着市场的交易方式不断进步,信用销售成为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手段,有利于扩大企业销售竞争力信用。信用销售会扩大企业的销售,信用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因此,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非常重要,在扩大信用销售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率,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尤为明显。

3.2 建立有效的独立的信用政策部门 企业建立财务信用标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辅助企业经营增加销售量,促进货畅其流。我国企业信用政策一般由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制定。但是两者所占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财务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政策跟企业成本等挂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实现利润。而销售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政策跟销售额,销售人员绩效挂钩。那么就有财务部门采用严格的信用标准,只愿意赊销给信用卓著的企业,如一级信用企业。企业遭受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便极小,会给企业带来现实利润。然而,企业也将丧失一部分由于信用一般或信用较差的客户的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利润。反之,销售部门只考虑有利于销售的信用标准,或制定的信用标准过宽,那么,企业的赊销额可能达到最大可能的程度,但是是否能成为现实利润,情况复杂。

3.3 科学制定企业信用政策,保证其有效执行

3.3.1 企业信用政策的科学制定。一般而言,不同企业的目标、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的不同,信用管理政策手册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有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流程的具体需要而加入相关的内容。明确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目标,通常企业实施信用政策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信用销售支持企业的销售目标;保持回款速度;保持低坏账率;确保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了解与整个流程相关的管理和组织结构。规定谁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负责,有权进行调整,信用部门的构成、组织图表、工作范围、委托的权责界定以及常规和特别情况下的授权界定等等。

3.3.2 有效执行企业信用政策。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就是落实企业信用政策的一套系统化的流程。一方面,信用人员严格执行信用政策,但是需要确保其中的灵活性。考虑不同的客户或者不同的情况去有效执行信用政策,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信用人员要把信用政策企业信用管理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更要真正付诸行动,执行信用政策时,在与企业的政策一致条件下,必须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在特定行业、特定地理位置进行有效竞争的需要结合起来。

3.4 重视应收账款,改善管理现状

3.4.1 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系统。账款的最终实现是满足企业的经营活动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应收账款管理也是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对及时回收账款非常重要,其中必须建立应收账款整体化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日期可以从发票开出的第一天开始,在超过2个月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转交第三方专业机构处理,若第三方机构产生仍无效追索的结果,企业就会考虑采取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4.2 改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基于应收账款未来的坏账损减少来改善应收账款的现状,就要失对企业追踪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如果发现问题,要做到前馈控制、中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满足实际现金流量缺口。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以防患于未然。基于遵循稳健性原则,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在建立过程中考虑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和计提坏账准备金多少的情况。

4 结束语

信用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可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因此,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尤为重要,制定并完善企业信用政策,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友满.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对财务结果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5).

[2]陈菲菲.谈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J].考试周刊,2011(35).

[3]王访华.企业信用政策探讨[J].交通财会,2011(5).

[4]徐红.论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及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12(3).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用政策;财务结果;影响分析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企业无信不立,这就说明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信用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必须要把握好信用带来的优势作用。而且在现实的企业发展中,都会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政策,来辅助企业的财务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然而研究发现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本文从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对财务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管理协调发展的策略,以此来促进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与财务管理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

1.信用管理的意识较差

在部分企业进行信用政策制定的时候,并没有具备相应的信用管理意识,一些企业负责人总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靠的是资金投入、关键技术以及高技能劳动力,往往就容易忽视信用这些精神文化的作用,因此这样一来使得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认为,生意往来就需要财货两清,信用在企业交易之间往往是不可信的,可能会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料的财务风险,因此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就会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都不具备相应的信用管理理念,那么在信用政策的制定上就会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对这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造成影响,使企业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所以,面对企业负责人信用管理的意识较差的问题,必须要加以尽快解决,实现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对财务的科学化管理。

2.企业缺乏信用建设的长效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也在逐步的加快,而对于企业的发展运行来说也逐步进入一种快节奏的生产运行模式,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信用建设以及信用政策制定也就变得更加的微不足道,从而使得企业缺乏信用建设的长效机制。因为,在一般企业内部只会重视企业发展的短期效益,也就是企业的经济利润,只要经济利润达标,那么企业负责人就会去坚持这项企业发展政策,但是信用对企业的作用并不是在短时期内就可以显现出来的,因此就出现了信用政策制定与企业短期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企业就不可能建立企业信用的长效发展机制,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短期行为现象严重,内部信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财务运行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3.企业信用政策较为宽松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在实际的调查中还发现,部分企业的信用政策较为宽松,具体表现在:首先,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并不重视企业的信用政策,这样一来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实施方面,就会出现宽松的问题,员工也就不会去认真的执行和贯彻企业的相关信用政策,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除此之外,企业信用政策较为宽松,还表现在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了业绩增长的需要,往往会提出建议,让企业负责人制定一些宽松的信用政策,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从而实现营业额的增加。其实这简单来说,就是把商家购买产品的条件降低,允许一些赊欠行为的出现,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销售业绩的提高,但是在销售业绩提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回收风险。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是具备两面性的,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盘的考虑,这样才可以减少对企业财务发展的影响。

4.客户资信资料缺乏管理

企业在建立信用政策的时候,不仅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挥实际来进行政策制定,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客户资料来给与相应的信用政策的优惠,因此对企业客户资料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为在企业实行信用政策时,就会对一些具备良好信誉的客户给与一定的财务优惠政策,这样就需要对企业客户的资料进行一个良好的管理,并对这些客户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客户资料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客户资料的不健全、客户资料缺乏分析以及客户资料的维护问题等等,这些都将会影响企业信用政策的实施过程,如果缺乏科学的客户数据资料,那么企业的信用政策也就无法顺利施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及对财务运行结果的良好管理。

二、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对财务结果的影响

1.财务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标准应当跟企业减少成本挂钩

在分析了企业信用政策制定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就需要分析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管理协调发展。首先,财务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标准与企业减少成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企业实行信用政策的时候,需要检查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如果企业因为财务赊销的缘故,而增加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那么这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得不偿失的,也就是企业并没有通过信用政策的实施,来帮助企业实现实际销量,获得更好的利润。试想,如果这样的目标都没有达到,那么企业所制定的信用政策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并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任何好处,所以财务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标准应当跟企业减少成本挂钩,这是二者之间必须要遵守的关系。

2.企业财务信用期限应当与财务赊销相挂钩

对于企业财务信用政策的制定来说,必须要与财务的赊销期限相结合,具体来说,如果企业财务的信用赊销期限过短,那么商家可能就不会进行选择,毕竟商家有更多的优秀选择,企业的信用赊销政策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优质的潜在客户;但是如果企业的财务信用期限过长,那么企业就必须要对赊销客户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否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财务信用期限越长,企业的回流资金就会越慢,企业就不得不去再次投入成产成本,这使得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增加,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良好的生产循环。所以说,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结果之间,应当按照企业财务信用期限与财务赊销相挂钩的原则进行安排。

3.企业现金折扣应当与财务应收帐管理挂钩

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管理之间还应注意现金折扣应当与财务应收帐管理挂钩。具体来说就是,一般企业都会通过增加信用财务赊销期限来吸引客户,这样做会出现一定的风险,那么在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通过采用现金折扣的方式,来避免的企业的损失。也就是说,在一定的信用赊销期限之内,为了不让客户的延期还款给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企业就需要通过经常在延长收款期的同时,给予客户现金折扣,借以吸引客户提前支付货款,来减少企业的风险。这样看来,在企业制定相关的信用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将企业的风险和财务运行放在首位,避免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三、促进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管理协调发展的策略

1.培养企业信用文化政策 增强企业员工财务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管理之间协调发展,企业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政策,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的负责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来进一步发展企业的信用政策,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客户;其次,企业员工在推行企业信用财务赊销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增强责任感,一定要对财务赊销客户给与严格的审查,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信用文化的作用,在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的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客户共同遵守信用政策,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利共赢。

2.建立企业信用奖励政策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的信用政策建立后,还面临着进一步推进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奖励政策,可以采用信用等级评定机制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制定一定的信用等级,来对企业的合作客户进行科学的测评,对于那些长期合作并且信用较好的客户,企业就要给与足够的财务赊销期限,并且给与一定的延长;而对于那些合作时间较短,并且信用度不佳的客户,企业就需要对该客户的财务赊销期限进行缩短,这样一来就不必局限于死板的财务赊销期限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来进行灵活的变动。这样一来,企业既可以保护了企业的合作客户,又可以通过财务赊销期限的变动,来提醒客户要共同遵守财务信用政策,这样就可以保证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合作共赢。

3.建立科学的客户资信管理政策 增加企业财务拓展渠道

企业要对一些客户资料进行安全的保管和科学的整理。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客户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上,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更加快捷的分析出每一个企业客户的优缺点,从而帮助企业在进行信用政策实施的时候可以做出最科学的选择。例如,企业可以引进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或者是一些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输入一些具体的客户信息,来对这些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这样企业就可以得到最精确的客户资料,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政策实施的效率,减少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财务结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财务管理协调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信用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企业信用管理对财务结果的影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2):23-28.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信用政策;选择;评价?

??

???

tentative research on the choice and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

xu hong?

(school of account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41, china)?

abstract: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is the strategic guiding line for enterprises to conduct credit management and prevent credit risks.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researches on the traditional npv-based credit policy evaluation methods with comparisons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to how construct a sound system of enterprise credit evaluation, the paper, in addition to proposes a new thinking of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by borrowing option gam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s of future uncertainty and asymmetry information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key words: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choice; evaluation

一、 信用政策概述及其选择和评价意义?

(一)信用政策概述 ?

企业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导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总称。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稳健型信用政策和激进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要在赊销收益率和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公司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政策[1]。?

(二)信用政策选择及评价的意义?

信用管理工作在国外通常被视为一个企业的生命,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信用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信用政策则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这是国内许多公司所处的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竞争环境中,信用交易已成为公司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又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被拖欠,变成坏账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损失越来越多。赊销使得销售与风险并存且同向增长,如何摆脱这个尴尬局面,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企业在选择信用政策类型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包括所在行业,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所处的阶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因为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影响企业的资产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可行的信用政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企业现行信用政策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获得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政策也越来越重要。企业的信用政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进行管理,力求在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从而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经济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却相对滞后,因此存在一系列的信用问题:?

(一)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基本上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负责。由于两个部门在职能和利益上有很大不同,往往出现分工不清、相互推诿,影响到企业的信用政策的执行。(二)信用政策制定时存在盲目性?

由于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密的考虑,可能使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前者虽然扩大了销售业绩,但有可能因应收账款的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者虽然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使企业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权威的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机构,企业收集到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严重影响到企业信用政策的效果。?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缺乏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以及缺乏专业化的回收账款方法。?

(四)忽视了自身信用建设?

大多数企业认为信用政策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忽视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建设与管理,结果使企业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国的信用政策建设及信用管理现状相对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用政策方法的选择?

我国信用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现在主要从事建立相关模型和分析行业特定背景。?

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找出信用政策改变时收益与成本的变化并进行评估,若收益大于成本,则可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反之,则不能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净现值法(npv);定性分析法则主要依赖经验和判断来决定,主要考察行业风险、经营环境、企业素质、管理状况等影响企业信用政策的因素,综合判断后从而决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定性分析法常用的有5c信用评分法和信用评分法。 (一)净现值法(npv)?

公司信用政策方法选择是成本与收益权衡的结果,是多个变量因素一起变化而求得最优解的结果。多个变量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政策等。斯蒂芬·a·罗斯等在其著作《公司理财》中提出使用置存成本和机会成本来定量分析公司信用政策[2],建立了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决策模型:?

npv=h*p0*q0/(1+rb)-(c0*q0)?

其中:npv为提供信用时的净现值, h*p0*q0/(1+rb)为实施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c0*q0)为实施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p为销售单价,c为单位成本,q为销售量。

由此得出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确定方法:?

npv=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

若npv>0,说明该信用政策是可行的,信用政策管理执行带来净现值,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是不可行的。净现值法的优点是:(1)使用现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项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润包含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资本预算中利润不等于现金。(2)净现值包括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它资本预算方法往往会忽略某特定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如回收期法。(3)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有些方法在处理现金流量时往往忽略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

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也有其局限性:(1)对于一项信用政策,决策者只有两种选择,npv值>0,该政策可行;npv值<0,该政策不可行。(2)该项信用政策若是可行的,在可预期的寿命中将一直执行下去,并不考虑若出现不利情况可以停止或随情况的发展进行调整。(3)未来收益是可以预测的。(4)忽略了企业经营所处的一些现实情况 (诸如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无法对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产生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容易低估项目本身的价值。?

(二)5c信用评分法?

5c理论是企业信用分析理论的基础,它是一种定性的确定一个公司的信用是否符合信用风险标准的分析方法,是西方国家银行业衡量信贷客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从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环境(condition);?

企业的品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行为和作风。但是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根据企业前任管理者的行为作出的企业品行等级评价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现在的状况;

企业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行为的体现,单凭某一个时点上企业的能力来评价该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合适;

企业的资本评价可能由于获得的资料不完整而使作出的信用等级评价不全面;

企业的抵押评价则由于很难得到真实的信息而使信用等级评价失之偏颇;

企业的经营环境评价则由于大家所处的宏观环境大体相同,因此在信用等级评价方面意义不大。

因此,由5c信用评分法评价出来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在理论上来说有相对的科学性,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信用评分法?

主要通过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著名的是altman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较好的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其他模型还有神经网络模型等。信用评分法由于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见,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但在我国,由于财安信息真实性问题和财务报表的规范问题,在实际中使用很容易产生偏差。另外,目前我国对于信用评分法尚未进行比较科学的检验,有关参数能否适用还需论证。?

四、完善的信用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着重研究建立新的信用评价方法。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及其在投资决策领域方面的应用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一般实物期权方法主要应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决策,强调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管理灵活性(managerial flexibility)的价值,同时它也克服了npv方法中的无法避免的另一个难题:不可逆性[3]。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所考察的不仅仅只是项目自身的净现金流价值,而且还考虑了的项目的外部管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者经营灵活性对项目价值的影响[4]。通过将项目众多的经营灵活性以各种各样的实物期权形式展现出来,使得项目的真实价值表现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现项目内部财务因素的净现金流价值,另一部分则是表现决策者管理因素的经营灵活性的期权溢价,也即项目投资实物期权的价值构成[5]。在我国的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中,多是对b-s模型和二项式模型的应用扩展,但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项目投资领域。也没有考虑投资决策之间的策略互动关系。在我国,由于市场的非理性、期权和二板市场的未开放、行业及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实物期权方法的评估准确性大打折扣。因此,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投资评估领域只能起到对npv法的补充辅助作用,主要是提供不确定性价值的参考[6-7]。?

现实中非对称信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市场参与双方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是非对称信息。多数情况下,非对称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而使市场出现逆向选择,不利于市场的发展[8]。对市场经济而言,无论是企业、同行还是客户,信息在其决策中显得尤其重要,非对称信息带来的问题也就额外突出[9]。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市场经济中复杂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企业之间由于无序的竞争常常陷入混乱状态、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金融风险大幅度增加[10]。“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及企业之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博弈论在对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时企业之间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时则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期权博弈方法是一般实物期权方法的新发展,它是以传统净现值评价方法为基础,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不确定情形下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投资的策略互动,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等待以获得期权价值和抢先投资以获得先动优势的冲突。这种方法具备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的优点。期权博弈思想广泛的应用于投资决策领域,而企业信用政策与投资领域在评价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基于期权博弈视角进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评价也是可行的,可在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既考虑一般实物期权方法所强调的管理灵活性价值又考虑进博弈论所强调的决策制定中的战略价值,而如何以非对称信息为主线,利用期权、信息经济学理论及博弈理论等理论工具,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及研究,尚需建立一个模型。该模型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同行之间博弈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客户之间博弈关系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信用管理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现实又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研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的信用政策及评价体系,对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传统的信用政策评价方法已不适用。应用期权博弈方法进行信用政策评价的相关影响变量,找寻二者结合点,从新的角度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的企业信用政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myers s 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2): 147-176.?

[2] 斯蒂芬·a·罗斯,罗德尔福·w·维斯特菲尔德,杰弗里f·杰弗.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1-263.?

[3] abdullan yavas,c.f.sirmans.real options:experim-?

ental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5 31(1):27-52.?

[4] rundong zhang,xiaolin zhang.the real option game model to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strategy[j].chinese business review,2005 4(9):47-50.?

[5] spiros h,martzoukos and eleftherios zacharias. real option games with r&d and learning spillovers[j].munich personal repec archive,2009(1):1-35.?

[6] 安瑛晖,张维.期权博弈理论的方法模型分析与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1):38-44.?

[7] 王涌,翟孟亭.3g投资期权博弈二维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16):73-74.?

[8] 龚朴,蒙坚玲.基于期权博弈的可转换债券最优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70-75.?

[9]李军,黄学军,吴冲锋.市场竞争优势不对等下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63-167.?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7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用政策 优化

企业信用政策是指导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和有关活动的根本依据,并确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使命。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为企业持续一致的信用决策提供依据所制定的一整套信用策略,是企业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

一、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信用政策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随着信用销售的不断扩大,企业信用管理与信用政策越来越重要。但许多企业领导者不懂得信用政策、不制定信用政策,以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不足,信用缺失发展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首先,在资金信用方面,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逾期、呆账贷款比率很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弱,造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经营的好坏更大的受益者是国家。这就造成了企业与企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务”和“不良债权”的产生,进而由于拖欠和赖账所造成的对国有企业本身“商誉”的损失也无人负责。

其次,从商业信用来看,企业间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而且偷、逃、骗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也普遍存在。从全国各地受理的企业间相互拖欠的经济纠纷案件上升的现状来分析,目前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尚未清偿的债务还有增加的趋势。这种拖欠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好的企业被拖垮,差的企业死不了,经济秩序严重混乱,企业资金回笼不畅。

最后,由于信用环境恶劣或我国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我国信用确实情况确实非常严重。就企业本身来说,企业的领导者没有把制定与执行信用政策看作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意识到信用政策的重要新。信用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制定信用政策是为了指导信用管理部门工作。企业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政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大部分的企业负责人不清楚信用政策是什么,更不用说制定本企业的信用政策。他们的原则就是希望企业利润不断攀升,成本不断下降。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失信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最根本原应是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实施环节出现问题。

(一)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忽略,缺乏考虑企业本本身的信用管理,或制定等问题使得企业在在信用制定中存在如下许多问题。

第一,缺少管理部门。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及从事信用管理的人员。相当多的企业是销售人员或是其他部门的员工兼职做信用管理工作。这种情形不仅在中小企业中比较普遍,在大企业中也是存在的。

第二,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客户资信方面的信息十分奇缺。所谓客户资信,它涉及很多方面,如资本实力、资金结构、偿债能力及运营能力和效益状况,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产品及服务状况,公共关系与社会行为,发展趋势等。

第三,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企业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未能够经过全盘考虑,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层认为:对客户设立信用额度可能会丧失有利的商业机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信用额度也是企业依靠自己对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来定的,没有参考竞争者的经验。信用额度适用对象是全体客户,而且额度一成不变,不曾对信用额度进行再评估。

第四,忽略应收帐款管理系统。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客户的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定到账款回收和债券管理。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把收账作为重要环节,而忽略了应收帐款的管理,缺少一整套的方法。

(二)企业执行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后,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忽视信用政策或是执行方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信用政策实施无法进行。

第一,忽视制定好的信用政策。企业一味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却忽视了制定好的信用政策。很多企业把销售额的增加置于首位,一味追求销售额的增加,利润的增加 。而把信用政策看成是不利于销售额增加的因素,结果是不重视信用政策,不按照制定好的信用政策办事。以至于否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交易中一味重视、迁就客户的要求,而不注意风险的防范。

第二,未能按照原则执行。企业在执行信用政策时没有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企业信用部门在执行信用政策时没有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一方面,信用人员执行信用政策过于教条。企业信用政策要要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情况去实施执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信用人员之把信用政策作为一种形势上的东西,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第三,实施收账方法过于极端。企业在货款到期收不回的情况下,实施的收账方法过于极端。目前国内信用市场还极不成熟,常常采取一些不正常的竞争行为和收账政策。比如,企业到期收不到货款的情况下,只会用威胁、武力等不礼貌的方法解决。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收不回货款,还有损于企业的形象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企业信用政策问题,企业应该规范内部信用管理,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提高水平。

(一)企业应重视制定企业信用政策

根据前面提出的企业信用政策的问题,为了解决根本问题的所在,企业应重视制定企业信用政策。

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了贯彻实施企业内部管理牵制制度,信用管理部门应当独立于营销、财务部门。信用管理人员除应当具备营销、信贷、财务、法律、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处事果断的工作作风。

重视客户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收集储存主要客户信息。因为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

合理分配信用额度。所谓信用额度,是指公司愿意向客户提供赊销的最大限度,即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控制的警界点。根据企业的信用能力,将客户划分不同等级,决定是否给予该客户信用。

加强应收账L的日常管理。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企业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防止恶化。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

(二)认真执行企业信用政策

在企业信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企业的负责人通常没有把制定好的信用政策作为每项信用交易的“通行证”将会导致不良后果。所以企业应该认真地执行信用政策。

认识信用政策的重要性。企业应充分认识信用政策对自身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执行制定好的信用政策看成企业做每项工作的准绳。并通过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从而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

完善收账政策。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时客户不容置疑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合理利益要求所在。但如果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拒付账款的行为均付诸极端的方法解决,那样最容易失去客户,失去利润。因为企业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振伦谁是谁非,而是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账款回收。企业如何能够同客户商量折中的方案,也许能够将大部分账款回收。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政策;信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17-02

前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深入,国外企业争相进驻我国,同本国企业展开激烈的角逐,竞争市场份额占有率,市场发展状况严峻,而信用的好坏是企业在本行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保证,优秀的信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客源,增加企业经济收益[1]。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上信用缺失氛围加剧,导致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的现象出现,极大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信用政策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一、信用政策概述

信用政策主要是指对企业按照一定制度和规范来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企业开展信用活动的主要依据,同时明确地提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职责和要求。根据信用政策的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其内容主要对信用管理的标准、前提条件以及收账政策进行客观阐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

二、外国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依据

(一)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依据一定的市场环境进行,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在市场环境发展情况较好,经济增长稳定,并且有多方融资渠道,企业由此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吸引更多的客源,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相应的应收账款的成本增加,坏账几率随之增加;相反,如果市场环境较差,经济增长缓慢,并且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应制定更加保守的信用政策,尽管客源减少,但相应的应收账款成本降低,所承担的坏账风险也随之降低了。

(二)行业状况

由于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一,建立时间长短同样存在差异,由此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处于成熟期或者快速发展时期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处于缓慢增长期或者衰退期的中小企业,为了降低应收账款成本以及坏账风险,采取较为保守的信用政策[3]。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状况有着较为明显的时间周期,并且受季节以及利润率等方面的直接影响。

(三)企业自身信用水平

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流动资金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信用政策的制定标准存在差异,融资能力以及市场投资风险承担能力直接影响信用政策的制定。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采取投资来快速获取经济利益,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中小企业的融资作用是为了获取充足的资金以支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促使外部流动资金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中小企业的生产周期对于信用政策的制定影响同样较高,在产品的成长期或者衰退期应采用较为保守的信用政策,反之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性,融资渠道狭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在制定信用政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诸如部分中小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过程中往往缺少对政策制定目标的明晰,在使用后所产生的作用如何[4]。由此在制定信用政策之前,难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根据政策制定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深入分析和考量。

(二)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对于信用政策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小企业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在制定信用政策的时候过于忽视其重要性,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同其他部门提供的客户信息资料难以进行有效的核对,缺乏沟通以至于造成信息之间难以有机结合,进而准确地评价客户的信用情况。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专门的信用政策管理部门,企业在开展信用活动过程中无法合理地制定策略,缺少依据,所以健全相关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信用政策的实际落实及有效开展。

(三)缺乏足够的信息依据

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一定的信息数据为参考依据,以便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水平的信用政策。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制定流程,事先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客户信用情况的不同展开不同的信用政策,没有对客户信用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以至于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坏账的情况,对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中小企业信用政策的完善措施

(一)预先规划

应对中小企业制定信用政策的盲目性,首先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制定政策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晰信用政策指定的目的和影响,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应对不同信用程度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5]。所以,在信用制定之前预先规划,对市场的利率变化、用户的账款偿还期限以及坏账发生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信用政策的作用,将利益最大化,并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随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二)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是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执行信用政策的各项要求,同其他部门相互沟通又相互独立,不受其他财务等部门管理。首先,中小企业在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的同时,应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同时控制信用政策成本,保证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本行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状况不断变化,相应健全和完善奖惩机制、组织功能等,明晰本部门的功能职责。并且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能够协调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配合完善合理的信用政策,来控制信用导致的风险,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经营发展。

(三)健全和完善客户信用调查制度

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政策,主要目的是规避客户信用过低为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对客户信用调查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能够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坏账风险,节约成本,以便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对于客户的信用调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由专门信用调查机构来进行这项工作,部分企业自身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客户的信用数据。企业自身相关部门对客户信用信息资料进行调查,有助于加深对信息的了解,而通过银行的相关部门的信用调查,会使资料信息更加准确。由此可以看出对客户信用调查的重要性,健全和完善客户信用调查制度,为企业管理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信用政策;选择;评价

一、信用政策概述及其选择和评价意义

(一)信用政策概述

企业信用政策(Credit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导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总称。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稳健型信用政策和激进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要在赊销收益率和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公司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政策[1]。

(二)信用政策选择及评价的意义

信用管理工作在国外通常被视为一个企业的生命,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信用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信用政策则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这是国内许多公司所处的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竞争环境中,信用交易已成为公司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又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被拖欠,变成坏账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损失越来越多。赊销使得销售与风险并存且同向增长,如何摆脱这个尴尬局面,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企业在选择信用政策类型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包括所在行业,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所处的阶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因为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影响企业的资产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可行的信用政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企业现行信用政策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获得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政策也越来越重要。企业的信用政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进行管理,力求在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从而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经济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却相对滞后,因此存在一系列的信用问题:

(一)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基本上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负责。由于两个部门在职能和利益上有很大不同,往往出现分工不清、相互推诿,影响到企业的信用政策的执行。

(二)信用政策制定时存在盲目性

由于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密的考虑,可能使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前者虽然扩大了销售业绩,但有可能因应收账款的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者虽然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使企业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权威的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机构,企业收集到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严重影响到企业信用政策的效果。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缺乏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以及缺乏专业化的回收账款方法。

(四)忽视了自身信用建设

大多数企业认为信用政策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忽视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建设与管理,结果使企业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信用政策建设及信用管理现状相对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用政策方法的选择

我国信用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现在主要从事建立相关模型和分析行业特定背景。

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找出信用政策改变时收益与成本的变化并进行评估,若收益大于成本,则可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反之,则不能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净现值法(NPV);定性分析法则主要依赖经验和判断来决定,主要考察行业风险、经营环境、企业素质、管理状况等影响企业信用政策的因素,综合判断后从而决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定性分析法常用的有5C信用评分法和信用评分法。

(一)净现值法(NPV)

公司信用政策方法选择是成本与收益权衡的结果,是多个变量因素一起变化而求得最优解的结果。多个变量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政策等。斯蒂芬·A·罗斯等在其著作《公司理财》中提出使用置存成本和机会成本来定量分析公司信用政策[2],建立了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决策模型:

NPV=h*p0*Q0/(1+Rb)-(C0*Q0)

其中:NPV为提供信用时的净现值,h*p0*Q0/(1+Rb)为实施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C0*Q0)为实施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P为销售单价,C为单位成本,Q为销售量。

由此得出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确定方法:

NPV=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

若NPV>0,说明该信用政策是可行的,信用政策管理执行带来净现值,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是不可行的。净现值法的优点是:(1)使用现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项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润包含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资本预算中利润不等于现金。(2)净现值包括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它资本预算方法往往会忽略某特定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如回收期法。(3)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有些方法在处理现金流量时往往忽略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

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也有其局限性:(1)对于一项信用政策,决策者只有两种选择,NPV值>0,该政策可行;NPV值<0,该政策不可行。(2)该项信用政策若是可行的,在可预期的寿命中将一直执行下去,并不考虑若出现不利情况可以停止或随情况的发展进行调整。(3)未来收益是可以预测的。(4)忽略了企业经营所处的一些现实情况(诸如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无法对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产生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容易低估项目本身的价值。

(二)5C信用评分法

5C理论是企业信用分析理论的基础,它是一种定性的确定一个公司的信用是否符合信用风险标准的分析方法,是西方国家银行业衡量信贷客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从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环境(condition);

企业的品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行为和作风。但是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根据企业前任管理者的行为作出的企业品行等级评价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现在的状况;

企业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行为的体现,单凭某一个时点上企业的能力来评价该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合适;

企业的资本评价可能由于获得的资料不完整而使作出的信用等级评价不全面;

企业的抵押评价则由于很难得到真实的信息而使信用等级评价失之偏颇;

企业的经营环境评价则由于大家所处的宏观环境大体相同,因此在信用等级评价方面意义不大。

因此,由5C信用评分法评价出来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在理论上来说有相对的科学性,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信用评分法

主要通过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著名的是Altman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较好的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其他模型还有神经网络模型等。信用评分法由于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见,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但在我国,由于财安信息真实性问题和财务报表的规范问题,在实际中使用很容易产生偏差。另外,目前我国对于信用评分法尚未进行比较科学的检验,有关参数能否适用还需论证。

四、完善的信用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着重研究建立新的信用评价方法。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及其在投资决策领域方面的应用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一般实物期权方法主要应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决策,强调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管理灵活性(ManagerialFlexibility)的价值,同时它也克服了NPV方法中的无法避免的另一个难题:不可逆性[3]。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所考察的不仅仅只是项目自身的净现金流价值,而且还考虑了的项目的外部管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者经营灵活性对项目价值的影响[4]。通过将项目众多的经营灵活性以各种各样的实物期权形式展现出来,使得项目的真实价值表现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现项目内部财务因素的净现金流价值,另一部分则是表现决策者管理因素的经营灵活性的期权溢价,也即项目投资实物期权的价值构成[5]。在我国的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中,多是对B-S模型和二项式模型的应用扩展,但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项目投资领域。也没有考虑投资决策之间的策略互动关系。在我国,由于市场的非理性、期权和二板市场的未开放、行业及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实物期权方法的评估准确性大打折扣。因此,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投资评估领域只能起到对NPV法的补充辅助作用,主要是提供不确定性价值的参考[6-7]。

现实中非对称信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市场参与双方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是非对称信息。多数情况下,非对称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而使市场出现逆向选择,不利于市场的发展[8]。对市场经济而言,无论是企业、同行还是客户,信息在其决策中显得尤其重要,非对称信息带来的问题也就额外突出[9]。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市场经济中复杂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企业之间由于无序的竞争常常陷入混乱状态、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金融风险大幅度增加[10]。“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及企业之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博弈论在对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时企业之间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时则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期权博弈方法是一般实物期权方法的新发展,它是以传统净现值评价方法为基础,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不确定情形下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投资的策略互动,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等待以获得期权价值和抢先投资以获得先动优势的冲突。这种方法具备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的优点。期权博弈思想广泛的应用于投资决策领域,而企业信用政策与投资领域在评价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基于期权博弈视角进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评价也是可行的,可在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既考虑一般实物期权方法所强调的管理灵活性价值又考虑进博弈论所强调的决策制定中的战略价值,而如何以非对称信息为主线,利用期权、信息经济学理论及博弈理论等理论工具,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及研究,尚需建立一个模型。该模型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同行之间博弈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客户之间博弈关系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信用管理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现实又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研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的信用政策及评价体系,对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传统的信用政策评价方法已不适用。应用期权博弈方法进行信用政策评价的相关影响变量,找寻二者结合点,从新的角度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的企业信用政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MyersSC.Determinantsofcorporateborrow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5(2):147-176.

[2]斯蒂芬·A·罗斯,罗德尔福·W·维斯特菲尔德,杰弗里F·杰弗.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1-263.

[3]AbdullanYavas,C.F.Sirmans.RealOptions:Experim-

entalEvidence[J].The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200531(1):27-52.

[4]RundongZhang,XiaolinZhang.TheRealOptionGameModeltotheTechnologyInnovationInvestmentStrategy[J].ChineseBusinessReview,20054(9):47-50.

[5]SpirosH,MartzoukosandEleftheriosZacharias.RealOptionGameswithR&DandLearningSpillovers[J].MunichPersonalRePEcArchive,2009(1):1-35.

[6]安瑛晖,张维.期权博弈理论的方法模型分析与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1):38-44.

[7]王涌,翟孟亭.3G投资期权博弈二维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16):73-74.

[8]龚朴,蒙坚玲.基于期权博弈的可转换债券最优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70-75.

[9]李军,黄学军,吴冲锋.市场竞争优势不对等下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63-167.

信用政策管理范文第10篇

一、信用政策的内容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若企业制定较高的信用标准,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同样地,若企业的信用标准过低,则会使企业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及坏账成本过高,影响企业的收益。企业评定客户信用标准的方法主要有“5C”法和信用评分法,这两种方法已经是目前较成熟的方法。

第一,5C系统法。5C法指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1)品质,指顾客的信誉,即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2)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3)资本,指顾客的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5)条件,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企业应对客户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详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然后作出是否赊销的决定。

第二,信用评分法。该方法是选择若干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相结合评价客户的信用水平。首先给出各财务比率的权重并确定标准比率,然后将客户的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企业依据总评分确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信用评分法模型主要有:(1)“Z1=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X2=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总额”,“X4=权益市场值÷负债总额”,“X3=销售收入÷总资产”。一般认为Z小于1.8,风险很大;Z大于2.9险较小。(2)“Z2=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其中X1、X2、X3、X4、X5的含义与(1)式中的含义一样。(3)“Z3=6.56X1+3.26X2+6.72X3+1.05X4”,X1、X2、X4的含义与(1)式中的含义一样,其中“X3=(利润总额+折旧+摊销+利息支出)÷资产总额”。若Z小于1.23,风险很大;Z大于2.9,风险较小。其中Z1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Z2适用于非上市公司;Z3适用于非制造企业。信用评分法还有其他模型,但Z模型较成熟,也较常用。

(二)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信用期过短不足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收益可能会被增长的费用抵销,甚至造成利润减少。企业的信用期确定方法主要有:(1)参考行业惯例。经过长期的实践,各行各业都会形成固有的信用惯例。企业依照行业传统惯例选择本企业的信用期是一个次优化的方案,虽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但却能使企业避免最差的结果。(2)通过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进行判断。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若增加的收益大于由此增加的费用,则应采用新的信用期,否则就不应采用新的信用期;缩短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减少,若减少的收益小于因此而减少的费用,则企业应采用新的信用期。

(三)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但它实际上也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信用额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好,信用额度过高,会增加企业风险,信用额度过低,则会影响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从而减少企业的赢利水平。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信用额度确定方法主要有:(1)根据收益和风险对等原则确定。企业根据客户全年购买量测算企业从该客户获得的收益额,以该收益额作为每次该客户赊销的额度。(2)根据客户营运资金净额的一定比例确定。营运资金净额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在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下,客户的营运资金净额基本上稳定的,可以作为客户发生新债务的偿付资源。(3)根据客户的清算价值确定。清算价值指客户因资不抵债或其他原因破产清算时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清算价值是客户还款的最后保障。

(四)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商品价格的扣减。企业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优惠其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总体而言,企业的现金折扣政策既可能给销货企业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企业的折扣政策并不能独自发挥作用,而要与企业的信用期结合考虑。企业是否实行现金折扣政策,以及实行何种程度的折扣政策,都要考虑信用期,权衡有利弊,充分考虑收益与损失的大小来制定。现金折扣政策的确定方法有:通过分析收益增量和成本变化确定。其基本思想是计算出各种现金折扣政策的成本与收益,然后将成本与收益相比较,计算出各方案的净收益,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法制环境及特定的经济状况等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信用状况会有所不同。企业应依据客户所处的区域环境及客户自身情况制定既有原则又具灵活性的信用政策。

二、信用政策方法选择

企业信用政策方法选择是成本与收益权衡的结果,是多个变量因素一起变化而求得最优解的结果。多个变量因素主要包括信

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政策等。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方法既有定量分析方法,也有定性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 在信用政策选择的定量分析中,关键是找出信用政策改变条件下的收益与成本的变化,对二者进行比较,若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则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否则,就不采用新的政策。

[例1]某商业企业只经营一种商品,单位售价10元,单位进价5元,目前实行的信用政策为N/30,年销量为20万件,平均存货水平为8万件,坏账损失率为2%,收账费用为4万元。企业为扩大销售量,现决定改变信用政策:甲方案,将信用政策改为N/60,预计销售量为30万件,平均存货为12万件,坏账损失率为3%,收账费用为6万元;乙方案,信用政策为1/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估计将有一半的顾客将享受折扣优惠,销售量为30万件,平均存货为12万件,坏账损失率为2%,收账费用为8万元。假设企业等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根据上述资料,选择合适的信用政策。

分析:(1)在下面的运算中,把机会成本等同于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成本,管理费用纳入收账费用中,不单独列出。(2)运算中所运用的主要公式有:“收益:销售量x单位边际贡献”,“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坏账损失=销售额x坏账损失率”,“现金折扣成本=销售水平×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顾客比例”,“企业损益=收益增加-费用增加”。(3)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整理出表1:

计算结果表明,乙方案实行折扣后。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收益分配增加37.9375万元,因此应采用有现金折扣的信用政策。

(二)定性分析影响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变量很多,且有许多变量是无法预测的,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信用政策的选择除定量分析法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经验和判断来决定,这就是定性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考察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包括行业风险、经营环境、企业素质、管理状况、会计政策等,企业应依据这些因素作出是否采用信用政策及采用何种程度的信用政策。经营环境主要指政府政策变化、行业管理程度、市场周期性变化等;企业素质是指企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企业的知名度、成本控制能力、企业、经营多样化、应变能力、上下游客户管理能力、商品的多样化、市场的多样化等;管理状况指企业股权结构、决策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等;会计政策指企业会计变更及原因、商誉与无形资产管理原则、会计师事物的审计意见及异常情况。

(三)特殊分析法 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客户的特征:(1)客户的财务特征。主要是分析客户的资本构成、利润增长情况、负债状况、营运资金、现金流量等。(2)客户的优势特征。产品的发展前景、可替代性、竞争实力等。

三、信用政策实施

(一)信用政策的类型 信用政策将企业的盈利目标和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相结合。一般而言,企业信用政策有财务导向型信用政策、均衡型信用政策、销售型信用政策三种类型。财务导向型信用政策是一种严格的信用政策,主要面向财务状况良好、付款及时的客户赊销。采用这种信用政策的企业不会承担任何风险,但却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均衡型信用政策是一种一般信用政策,企业不仅向付款及时的客户赊销,同时还向经常拖欠货款但最终会付款的客户赊销。采用这种信用政策的企业会因企业存在一定的逾期账款和坏账损失而承担风险,因而企业希望在风险控制和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信用政策主要适用于产品稳定的企业采用。销售型信用政策是一种宽松的信用政策,即企业不论风险大小,向所有的客户赊销,这种信用政策下的企业风险最大,损失较大;但同时企业的发展速度最快。这种信用政策主要适用于企业开拓市场的初期阶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并不是绝对的,而应随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二)信用政策实施 由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企业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信用政策的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由于这两个部门运作目标和性质存在差异,对信用政策的实施往往会有所冲突,管理者应加以协调。

(1)信用政策在财务部门的运用。财务部门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信用政策,应根据销售统计、财务状况及客户所在行业的状况等全方面考虑。企业经营指标、信用政策、客户选取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上一篇:土地管理范文 下一篇:投资计划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