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数字文化范文

时间:2023-06-01 11:01:06

校园数字文化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视频;影像新平台;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39—03

一、数字视频传输的特点

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视频制作传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现代技术,与传统的视频传输相比,数字视频的传输改变了广播式的单向视频被动接收节目的传播方式,走向双向互动,实现了人们对视频播放进行实时的控制。数字视频的这种传输特点,方便了访问用户的交流与互动,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为师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1.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数字视频节目更有针对性,利于改进和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实现了视频节目的互动性,师生可以对访问的视频节目内容、节目形式,通过电子邮件、视频页面的互动窗口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节目制作人员可以结合师生的观点或要求,更有针对性地策划、编导、制作广大教工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视频节目,不断去改进和提高节目的质量。

2.点播服务的个性化,利于提高网络传输和管理工作水平

随着网络视频节目的不断增多,高校校园网视频点播系统的不断完善,广大师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视频节目的点播,这对视频制作传输和网络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节目的传输质量,又要求管理者要严把入口关,把健康向上的视频节目有选择地传输给特定人群,不断提高网络传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为知识重构提供借鉴

视频资源建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工作,视频资源的建设可以把原有各学科的教学录像转换压缩为流媒体格式存放在视频服务器中,同时不断积累各专业教学的视频资料,并借鉴兄弟院校的虚拟视频资源,建设视频教学资源库,方便师生进行选择学习。师生可以通过这些教学信息进行重新构建,产生新知识,为各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4.授课范围的广阔性,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数字视频传输的优势,可以把优秀的教学资源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方便学生随时点播老师授课的视频,并可以重复播放,不断巩固所学内容,像我们所建设的精品课程,教师授课的录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视频可以更加方便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进度和方式,进行自主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遇到难题通过互动平台或电子邮件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意见,共同提高。由于该学习方式,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习者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的构建

基于网络化传输,一个简单的数字化影像平台的硬件基本由客户端、服务器、视频节目的直播和点播、视频文件制作四大功能模块组成。客户端接收模块,用来接收网络视频;服务器模块,为视频信号的传输提供保障;在线直播和点播模块,实现电视节目和校园网络视频的直播和点播;视频文件制作模块,主要按照节目制作要求,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对视频素材进行采集、编辑、合成,并导出方便网络传输的流媒体视频文件。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的构建,主要包涵面向校内外的视频新闻点播、面向校内的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系统、校园大屏幕节目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功能框架及内容设计

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是建设以教学管理为核心、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的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影像资源库。建设网络化、虚拟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学习、研究、交流、娱乐的平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所高校文化氛围和办学理念的个别体现,是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数字化影像新平台的建设,为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养成扩展了空间,让学生在新的媒体中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1)数字视频的职能

校园数字视频主要是利用视频节目制作和网络传输的优势,充分发挥教育、宣传、舆论氛围营造等导向作用,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学校的实事要事,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校园师生,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2)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功能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3)数字化影像新平台的内容设计

数字化影像新平台以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利用网站和校园网,将学院的教育成果、师资力量、学生风貌、相关专业视频教程,以视频的形式进行网上播放,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院,更加形象地学习专业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思想,将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作为校园栏目的主要内容,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思想上获得深刻的启示。校园数字化影像平台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类八个节目版块。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2篇

优势分析,凸显高清魅力

1.数字高清,完美呈现

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滨湖区校园数字影院于2010年开始投入建设,影院播放设备及片源均由中青基业集团提供,现滨湖区已建成的高清校园数字影院有14家。校园数字影院多在学校原有会议室基础上进行专业改造,由高清数字播放器、专业高清投影设备和专业影院音响组成,建成后的校园数字影院可实现1080P 高清视频输出、200英寸宽屏、5000流明投影、5.1杜比环绕立体声播放效果,其视听效果完全可以媲美校外商业影院。清晰流畅的线条,生动鲜丽的色彩,还原真实的视听效果,将电影的感染力推向了极致。“校园数字影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影条件,让更多喜爱电影的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字电影的超凡魅力。

2.校内观看,安全有序

校园数字影院的开放,对学生而言,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视野,学生在观看精彩影片的同时,体会了数字高清影片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无限乐趣。对学校而言,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要等放映队来校放映,由于放映场数限制,几个年级挤在礼堂里观看;或者要专门安排车辆,组织学生乘车去影院,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存在安全问题。校园数字影院与传统的观影方式相比,学生可以随时在校内观看影片,不受时间和人数的限制,组织起来方便灵活,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舟车劳顿,每一场电影的放映,都由年级和班级的负责教师共同组织学生排队入场、就座、观影、离场,确保了每一位学生安全、有序、文明地观看。

3.自主选片,组织灵活

在保证观看质量的同时,在数量上也可以做到自主安排场次和影片。我们每学期为全体学生安排播放三场高清数字电影,学生比以往多看了两场电影,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起初由学校德育处通过年级推荐、结合网上“影视教育资源库”中的丰富片源,根据各年级年龄层次特点,制定初步的选片范围和选片计划。随后,将选片计划和范围提交年级组商议,确定本学期、本年级的观影篇目,最后由德育处汇总成详细的排片计划,整个过程体现了不同年级自主选择影片的选片思路。计划制定以后,学校如遇活动冲突,还可以根据情况自主进行变动和更改。

优化管理,实现高效运作

随着校园数字影院的建成与使用,在保证放映质量的同时,为实现学校影院的高效运作,将学校数字影院工作向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我们在校园数字影院管理中做了以下工作。

1.项目负责,明确分工

按照活动组织与技术支持,学校校园数字影院试行项目分别由学校德育处和现代教育技术处承担职责,设立活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学校德育校长为总负责。德育处负责每学期制定和监督观影活动计划的实施、组织评选和宣传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处负责设备维护、安排片源、组织培训等工作。

2.制定计划,督促落实

每学期初,由德育处制定详细的观影活动方案,其中包括活动目的、内容,放映时间与地点、人员安排、放映安排表等,其中人员安排指定了活动的总负责人、具体负责人和电影放映负责人,具体放映安排表中,按照时间、年级、观看地点、电影名称、负责教师等项目详细地注明了每一场电影的播放信息,使教师一看便清楚本班这学期具体的观影情况。到了观看影片的时候,教师按照计划带领学生进入剧场观看影片。年级组组长负责督促每一次观影活动的正常开展,并根据各班学生观影情况评选最佳观影班,由级部主任、年级组长、普通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团,以30%的比例,综合各班三次观影的表现情况进行评选,评选出年级最佳观影班级上报德育处,德育处统一进行奖励。

3.流程管理,规范操作

校园数字影院的高效运作,离不开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渐渐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帮助规范操作,确保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行和衔接。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在操作流程中,德育处主要负责在前期工作中制定观影活动方案和后续活动的组织,并做好过程资料汇总和宣传,现代教育技术处负责人员培训和安排电影片源,对片源进行内容、画质、音效的审核,确保每场电影的正常播放。年级组作为具体实施部门,配合德育处完成观影活动方案,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数字电影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数字电影播放观看制度》等管理制度,每个部门都依据制度流程完成各自的工作,不仅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范围,而且规范了操作程序,大大提高了校园数字影院的运行效率。

4.实施培训,构建团队

校园数字影院作为新兴的学校放映模式,除了活动层面的管理,在技术层面也需要学校投入力量进行必要的培训。其中包含对校园数字影院的整体认识,音视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对高清片源的了解等,都需要使用者进行学习和掌握。因此,要确保校园数字影院的正常运行,就需要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在实践中,我们先在年级组教师中推选,有影视爱好者,也有在音视频技术方面有基础的教师。然后,我们将各年级组推选上来的教师组成团队,从前期针对性的知识普及到实地熟悉和操作,最后进行正式播映,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处组织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每一位年级放映员都能掌握基本的数字影院放映技术。团队的组建,不仅在技术上保证了校园数学影院的正常运作,通过他们可以深入到一线,了解各年级学生对于影视欣赏的需求,及时汇总学生对观影活动的感受和意见,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影视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注学生,提升育人效果

学习阶段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阶段,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优秀影视作品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和造就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时代需要,是生动形象地引导中小学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重要举措。一年多来,我区校园数字影院积极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仅无锡市育红小学一所学校全年就放映电影100多场,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关注放映数量的同时,学校也积极探索校园影视教育研究,配合学校德育养成目标,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1.主题引领,分层教育

为配合学校德育工作重心,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影片的教育效果,学校为每个年级段都制定相应的观影主题,力求使影片内容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心灵受到触动,从而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学校制定了选片的原则:爱国教育主题、动漫休闲主题、生活感悟主题。在此基础上,由各年级的教师组织学生选片,努力让学生参与到片源的选择中。学校根据不同主题分别放映过《西柏坡》、《松花江上》、《小英雄雨来》、《怪物史瑞克系列》、《李小龙》、《恐龙》等影片。为了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优秀正版电影,在选择影片时,其中也不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国内外大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能够达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2.组织评价,升华效果

影评活动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形式。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定包含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因欣赏主体的认识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时而欢笑、时而惊呼、时而感到愤怒、时而又为主人公的勇敢而激情鼓掌,学生在90分钟里体会到了电影的真正魅力,也留下了不同的感悟。因此,在每次观影活动后,学校都通过书写、交流影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去挖掘作品中的价值,引导学生从艺术上、思想上、内容上去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神营养,提高学生们的艺术鉴赏力。例如,一位中年级学生在观看《辛巴达历险记》后写到:“电影结束了,大家回到教室还是意犹未尽,老师趁此机会让我们来谈谈看电影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我觉得辛巴达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很有勇气,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去面对困难。”瞧,孩子们说得多好呀!就是这样一部动画影片,没有抽象的概念,没有枯燥的说教,却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懂得了不怕困难的道理。

为培养良好的观影习惯,配合学校的德育养成目标,在每次观影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进行“最佳观影班”的评选。在评优、推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向身边的良好榜样学习,养成“有序进场、文明观看” 的良好公共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校园数字影院满足了学生的观影需求,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将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引入校园,让学生能够不出校门,就能观赏到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精彩影片。优秀的中外电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良好的德育作用。如今,校园数字影院才刚起步,还有许多课题值得研究与思考。完善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充分挖掘教育题材,利用好这一教育平台,让数字电影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将成为学校教育影视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342-02

1 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校园数字化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地域活动中的众多信息孤岛,通过校园的现代化的通信基础设施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高速、优化、整合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就是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1]。简单来说,数字化校园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里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用户终端智能化。

数字化校园主要建设目标就是搭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扩展性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目前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基本具有以下条件:存在多校区的高校在校区之间用光纤连接,整个校园网络主干千兆/万兆,百兆到楼层/桌面,光纤Internet出口。基于校园网的各种应用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远程访问、FTP服务、文件共享、门户网站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在有线校园网的基础上,利用WLAN技术实现无线校园网。

2 国内高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不但打破了传统校园的地理空间和时间限制,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而且为校园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数字化校园能否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优化中发挥作用,能否使校园网络、多媒体和资源信息得到高效利用,这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正目的,也是衡量校园数字化先进程度的主要标准。国内高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帮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效率。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1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模糊,存在“重硬轻软” 现象

许多高校以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建网站、架网线、接终端、搞预算,以为数字化的主要任务是硬件设施购置、安装和运行,把校园数字化的目的和手段混淆起来;或者以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机器,而把人和管理放在次要位置,倒置了“有”和“用”的关系。钱可以买来先进的设备,但买不来良好的应用,钱可以买来高端的校园网设施,但买不来真正的数字化校园。

2.2 在基础建设阶段缺乏整体规划,在后期资源信息整合与利用阶段欠缺信息规范

由于国内高校在管理、决策执行体制上的缺陷,导致许多高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初期规划中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些规划方案有的由校教务处提出,有的由网络中心、电化教育技术中心提出,有的由学校所属的远程教育学院或图书馆提出。由于各部门在提出规划方案过程中不免要从自身业务或部门利益出发,或者由于规划人对于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上的情况不太熟悉等,这些都难免造成规划的零散,导致规划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统一性,直接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和后续发展。

2.3 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意识有待提高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信息知识及应用技能的掌握,这对人们理解信息,利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校内有些教师、学生,良好的信息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不良的信息习惯和偏低的信息素养将大大阻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研究表明,在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度和障碍最大的工作就是教学信息化问题。在中国高校中,关于各高校教师信息技能准备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科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很熟练[2]。

2.4 在管理上缺乏协调,分离的服务模式导致系统不能共享

学校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业务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数字化校园中承担的服务角色不一。如果学校在管理上缺乏整体协调,就难免造成各部门在数字化业务中各自为政和服务模式的分离。而这一管理现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无法共享或者无法有效共享。

3 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应策略

3.1 从管理入手,解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园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部门包括校网络中心、远程教育中心、教务处、图书馆、基建处、学生处、宣传部等等。如果在建设规划中采取单兵作战,上述问题从根本上无法得到解决。所以,为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性、有序、健康的向深入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一支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成立独立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它是“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办公机构,负责制定整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规划。各院、系、中心、职能部门指定专门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或者兼职老师。

3.2 从优化整合校园信息资源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各种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

每个高校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它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文化知识和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分散在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使其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得到充分利用。按照形式,可以把校园信息资源分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及教务管理信息,学生管理信息,校内教学科研活动信息,对外交流信息,后勤服务信息,招生就业信息,财务信息等。

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共享的关键是如何把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机构分工和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实行校园信息有效管理的方案是建立专门的校园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执行中心。这个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园数字化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全面负责校园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实现信息共享服务。具体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校园视频资源库、自主型网络课程库、讲授型网络课程库、精品课程库、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数字化书刊资料系统建设(校内图书馆业务数字网络化、网上查询借阅、书刊信息互联等),教学信息站点建设(以校内教学和学术活动为主),远程教育系统建设以及校园后勤服务咨询网站等。各子系统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选择针对性地逐个建设。

3.3 从技术总体设计思路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策略保证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一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二要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三要继承改革、创新试验、形成特色;四要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形成优势。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必然目标,在有线校园网的基础上,拓展为无线校园网,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建立基于虚拟化的数据中心等均是今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校园非一日一时可以建成的,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实施,日臻完善。数字化校园工程是建设一流的开放性大学的标志性工程,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研究型基础性工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兵,汪克强,徐为民.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4(7).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4篇

一、研究的整体目标

1.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校园体系。由于数字化校园是校园数字化的中间层次,也是校园数字化产生的关键,它既有传统校园的观念,又逐渐突破传统校园的内容,因此成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焦点。所以我校把数字化环境建设,定位在要“三有”。一要有设备,二要有网络,三要有平台。基本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班班电子白板教学,校园WIFI的建立、校园资源库的建立都是设备与网络的基本保证。同时学校将着力进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我们将要构建五大系统平台:一是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电子图书馆、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二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包括数字化备课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数字视频直播系统、数字化考试及评价系统等);三是数字化研修平台(包括教学视频课例点播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等);四是职能部门政务管理平台(包括教学工作中学籍、成绩管理等系统,人事工作中教师基本系统,后勤工作中财务系统等);五是家校服务平台(包括校讯通系统、交费系统等)。借以支撑完成我们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教学模式改变,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核心任务。同时教师在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同时思维观念及教学方式必定转变,也将把教师个体的隐性文化变成显性文化,工作效率必定提高,同时也将形成新的学校文化。

2. 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体系。除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要突破一课一节的常规课时概念,以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强调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和对现代学习技能的培养。树立大课堂、大课型、大课业的观念,把学生学习的课堂不在只局限在课堂的四十分钟,也不只局限在在校其间。把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其基本结构为“(1)透视背景或进入情境――(2)发现问题或生发主题――(3)寻求对策或设置预案――(4)探察资源或创造条件――(5)目标预设或成果预测――(6)自主动作或展开协作――(7)成果展示或效果反馈――(8)自我评价或集体评议――(9)策略构想或经验反思――(10)效果定位或成果定型”。这样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究式、协作型、信息化的特点。在此宏观模式下,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分别创建各自学科的个性化的微观模式――主题课型。借助教师集体智慧,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3. 完善制度,提升改革。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有力保证。我们将建立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及教师应用机制,把这种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办公、教学模式变成教师的常态工作模式。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 建构数字化信息平台促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数字化校园除达到硬件及技术要求外,其核心是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我们将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设立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同时借助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外力,把我校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学校陆红庭名师工作室、科研工作坊等博客平台,让教师的专业智慧得到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教师学习,把全体教师的智慧最大化。在教师整体素养提升的同时,提升全校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将在原有的学校教师开发的资源基础上与“东师理想”合作,利用他们为教师开发的系列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的需求和东师合作开发电子课本等新型资源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2. 构建多种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我校在教学上也将根据高阶思维发展所强调的思维的发展基点“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结合以往研究的经验及国内外成形的案例继续开发和完善以下教学结构。

(1)利用思维导图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我校教师把其引入小学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系统。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让学生建立一种完善的思维体系。

(2)利用Webquest头脑风暴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其应用于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色彩。

(3)利用数字故事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简单的说数字故事就是运用图像声音等媒体,让简单的文字带有了色彩,同时让学生加深了对文字的感悟力。我校操场中的LED大屏幕,每天中午都会播放很多师生共同完成的数字故事。在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参与中,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4)利用数字化环境改变写作教学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根据很多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都认为理科数学,应用电子资源会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根据我校教师的不断研究,我们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数字化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从而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5篇

信息时代的到来,切实促进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步伐,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当今时代校园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大力推进校园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大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同时对于其在校园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校园管理、发展、教学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也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有规划的开展小学数字化建设工作,提升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性。

1 小学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也就是校园信息化,它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资源等的数字化,使得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校园交流方式,在传统校园的围墙上拓宽校园的广度和时间上的长度,整体实现信息化焦虑,提升校园的服务、管理、交流效率,拓展校园的传统功能,与工作方式,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数字化校园在高校了经过了二十年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实现技术、项目建设,还是管理策略、发展趋向等等都有了颇为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作为支撑,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办公、管理场所。如,学生、教务、人事、科研、党团、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一卡通、教师的办公自动化等,大大方便了管理,方便了学生。

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相比,小学在这方面的建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因此发展、起步较晚。不过最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但是在小学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缺乏整体规划、盲目投资、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的兼容等问题,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使得数字化小学校园应用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缺乏科学的建设模型使得很多小学数字化变得方向凌乱,目的性不明确是摆在很多小学数字化团队面前的主要问题。很多团队直接套用高校中的数字化模型,出现很多不合适的问题;有的套用这一些信息,套用那一些信息,使得兼容性成为很大麻烦。造成了资金投入不少,效果总是不明显的问题。

3 小学数字化校园模型构建

虽然高校的数字化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小学的数字化之路并不能照抄照搬,因为高校跟小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首先办学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高校巨大的师生规模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庞大用户量,而小学师生加起来不过千人,管理部门不过几个;其次是资源的差异,高校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拥有高科技的团队支撑,而大多数小学是不具备庞大资金消耗的,也不具备先进的科研团队去探索。但是高校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得校园管理教学的信息化。因此,我们可以在理念上借鉴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理念。因此,我们在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学校园数字化模型的构建。

3.1 构成内容

在此模型里面,我们以三方面内容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

(1)在管理与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发展、评估、安全、分责、考核、培训等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方面,要对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规划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安全体系进行构建,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的评估制度,切实做好建设的规范性、第二,在文化建设方面,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数字化校园资源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教师信息化水平考核。

(2)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交流、数字化教学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学生、财务、科研、试验、档案、教务、教产等多个方面,是协同各个部门,提高校园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第二,数字化协同交流主要包括校内工作上的协同交流、学生之间的协同交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协同交流等,是沟通各方的重要桥梁;第三,在数字化教学方面我们要把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教师教育技术与培训学习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平台使资源互通共享,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也使得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满足了时间与空间的拓展。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知识更新与当前科技发展步伐相一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布线、网络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大部分小学已经具备相应的模块,在此不做过多分析。

总而言之,当前正处于小学向着数字化校园转型的阶段,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模型,此模型涵盖了小学校园中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指导小学校园数字化的创新建设。

参考文献

[1]田纯青,牛端,刘路通.面向中小学的轻量级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及其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02).

[2]郭良辉.基于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3(02).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6篇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论述

数字化校园即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简而言之,数字化校园即是实现校园资源的优先配置和良性整合,笔者认为学校资源可划分为三大类:环境资源(学校设备、设施和建筑等)、文化资源(图书、课件等)和应用资源(教学、服务等)。实现校园数字化有利于拓展实体校园时间和空间上的维度,从而提升了校园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展了以往的业务功能,最终达到优化校园管理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标准:实现环境、管理、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六个方面数字化的一站式服务。

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分步实施的策略,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设施及技术的应用性,最终实现校园资源的整合和数据的共享。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理念,同样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念,教育的对象是人,任何形态的教育改革只有遵循了人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其改革的价值。

二、转变观念,加强数字化校园软基础建设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指向的个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软基础之一,教师是数字化教学和应用的推动者和传授者,在建设的进程中,要为数字化校园的有序开展做好工作。笔者认为,在教师方面,要积极做好思想上的疏导和沟通,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用积极地心态迎接“新事物”的到来,为数字化的校园建设各抒己见,正所谓集思广益,唯有如此,才能使数字化校园各项功能落到实践上,而不是变成跟风后的空架子。

教师在践学习中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高效,那么在心态上自然会接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教师能够顺畅的进入到数字化的应用教学和管理中,才能带动整个校园数字化模式的顺利启动和有效开展。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衷便是要实现校园管理、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优化,为学生创建一个现实校园和虚拟空间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学习上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校园文化,实行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式的谆谆教导,学生学习的心态更多的偏向于被动状态,往往感到学习是在被监管和被推着的情况下进行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改变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优化学习环境,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爱好和水平,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应用软件,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可以“隐姓埋名”自由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所以,数字化校园在建设和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多从学生的学习和个体需求角度来进行。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拓展学生学习的资源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资源丰富并且动动鼠标即可了解的学习环境。鉴于这一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立足于长远目标,分步实施规划进程,满足学生兴趣带动下的自主合作学习特点。

首先建设一个适合学生浏览的门户网站,既是学习入口,也是学校门户。网站的内容要有层次感,栏目齐全并且适合于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重视校内网的构建和更新,校内网是管理服务生活化平台,也是学生增加知识,丰富见识的渠道,应根据需求和学生的爱好增减资源,更要不断丰富数字化图书馆和资料库。在数字化资料库的建设中,要依托于本校教师对有价值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是资料库成为具有本校特色并能够方便师生的学习平台。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高效的学生评价机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提高或增强相关人员数字化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和应用,为了确保数字化信息网络后台的顺畅运行,笔者建议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高级管理机构,以负责数字化校园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以保障网络运行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学习环境无障碍化。

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有效的网络激励和评价机制平台,实现学生自我学习价值的实现,激发兴趣,提升效率,以改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重结果轻过程,重选拔轻激励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数字化的评价机制中,展开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的评价模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也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高效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要实现具有应用和实践价值的数字化校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践行以人为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并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添砖加瓦”,最终使数字化教学成为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站在学生学习和心理角度进行规划和构建,使数字化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中,最终实现学生学习零被动。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 高校建设 探究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涵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杨海艳(1980-),女,天津市蓟县人。现为天津天狮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信息化。

作者单位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字化校园 建设模式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正在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上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大,应用类型不断增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显现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在虚拟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达到教学模式的创新。由教育信息化印发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随之而来。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实用概念,借用了传统校园模式的隐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定义。数字化校园有三层基本的解释,形成一种递进的关系。第一层是物理层,数字化校园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教学与管理(或者说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为课程整合与教学信息化等各种事务提供一个物理平台。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层,即在物理层上的信息化教学服务与应用。比如教育电子政务、网络的教育服务、教学资源服务等都是这一层次的实用系统。第三层含义,数字化校园是一种文化状态存在,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各种学习、教学、科研、管理甚至娱乐的数字化表现。这种文化状态是需要各种教学模式、科研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其他应用实践来体现的。因此从这个层次上来理解,数字化校园是对整个学校生活的信息化映射,是信息化应用与学校教育的其他系统交互的结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

二、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建设经济性。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1.校园资源的数字化原则

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程度。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已有的非数字化资源需要数字化,新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加入数据仓库中,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

2.数字信息的标准化原则

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公共信息的标准。各部门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使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

3.应用系统的统一化原则

为了便于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内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建立应用系统合理的分布和构架,需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 统一归口数字化校园管理办公室(校园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协调管理。

4.数字资源的集成化原则

数字化校园包括硬件环境(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软件环境(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投资、综合管理、师生对信息化校园的态度等),更注重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行为。因此,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应该是集成并经过整合的信息,通过数据仓库存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校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以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发展的原则

校园网建设一般都是从网络基础设施开始,随着服务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增值和拓展服务的发展,软件系统反过来向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底层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都要求软硬件基础设施有新的发展。例如建立校园内的数据仓库,必须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器软硬件资源,以满足校园网中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对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的要求。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

三、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一)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

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把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主干网络;完善信息点设置,将校园内所要使用数字化校园的部位完善信息点设置,形成完善的枝干网络;建设校园无线上网工程,架设无线网络,方便校园广场、报告厅及大型学术会议的网络应用;配置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充足的存储设备,为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化管理做准备。

(二)校园信息应用平台建设

1.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学校办公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为目标,改变传统“低效率高消耗”的办公模式,有效解决学校内部的事务管理难题,使得各级管理人员及教职员工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网上交流与共享工作信息、高效协同地开展各项工作。

2.教务系统。电子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服务的大型网络化综合管理系统,能够使教务管理部门有效安排与监控管理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情况,有效协同工作; 教务系统中集成了大量教育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规则与方法,使得系统具备了相当的智能性,这种智能性在教学计划制订与任务安排、自动排课、选课、考务、成绩等诸多核心业务流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3.招生系统。招生服务管理系统着眼于建立学校的招生工作校园数字化协作平台,实现从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到工作安排、报名录取、迎新、收费等工作的全程协同管理服务。

4.就业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着眼于构建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学校就业工作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与管理,有效地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效率,提升就业工作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5.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基于学校学生工作管理实务,建立了一个学生工作管理的校园在线平台,实现学生工作的协同管理和信息共享。

6.网络学习系统。网络学习系统包含在线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功能,在系统中教师可以交流各种教学资源,建立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与沟通,建立先进的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环境,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指导、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7.在线考试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实现由传统人工命题考试到计算机自动生成试卷的随机命题考试、并形成有效试题库的工作模式转变。建立强大的标准化试题数据库、实现统一的在线考试和网络学习测试,不但有效提高了考试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得各类考试工作整体上能够更好地做到公正、公平、方便、快捷、高效。

8.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为教职工、学生在校内的消费、身份认证等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乘车卡等。

9.基础数据平台。以上应用系统的有效运行应该基于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这样才不会出现信息差错和信息孤岛的状况。应该建成包括公共数据管理、身份管理、信息门户等子系统组成的数据统一管理,人员单点登录,信息服务统一访问的基础平台。

10.平台的系统集成接口。提供与现有的学校其他应用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接口、并为学校提供信息系统改造升级需要的相关的应用接口。

(三)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及资源库

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完善,就要利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努力构建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将重点放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上,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实现技工院校图书资源的共享,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提高学校的图书馆建立质量。在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将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自身图书硬件设施建设。其次,要将学校的图书管与网络资源互联,提高资源共享性。

(四)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

在校园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建设各种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之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建设,保证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能够满足安全性的需求。考虑到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在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将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开展。目前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硬件建设,采取局域网互联,优化网络结构的方式,提高网络安全性。其次,要安装防火墙等杀毒软件,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四、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

技工院校资金来源一般依赖于政府划拨,资金额度总是有限的,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金往往不是小数目,那么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化的效益,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2011年6月,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子项目获批,项目资金130万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则需资金700万元。为了突破资金瓶颈,项目组成员赴苏南多地调研后,经过多次探讨并与相关企业谈判获取了银行、通信商及软件开发企业的资金支持,具体如下:

硬件部分资金约需410万元,全部由银行投资,设备使用权归学校,但产权前五年归银行,五年以后产权归学校所有。学校只需将有关金融业务放在该银行办理即可。

软件部分资金约需290万,其中通信商赞助210万,学校在协议期内使用该运营商通信业务,同时通信商还免费提供移动校园业务平台,解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移动平台应用系统。

这种方案有效的为学校解决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金问题,同时为学校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是重点。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仅仅是基础,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但是资源的建设是一件长期的任务,没有相应的数字化资源,那么数字化校园就是个空架子,因为实现教育化、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核心力量就是资源建设。

(二)师资培训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在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之外,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三)政策配套是保障。技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涉及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也一定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这会涉及到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利益。利益的再分配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产生阻力,因此,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用行政执行力来推动。

参考文献:

[1] 牛贺峰.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05.

[2] 周贤波.谈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

[3] 张翠善.关于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08,11.

[4] 韩东,许敏.数字化校园建设回顾[J].科技信息.2010,11..

[5] 李东.浅论数字化校园建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2.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字电影诞生发展

一、我国数字电影的情况

中国数字化电影还处于起步时期。中国数字化电影的发展有两大困难:经济问题,目前在中国发展数字电影还很难产生利润,数字化电影资金的投入非常大、设备折旧率高、工作员工的工资高等,中国数字化电影事业面临着如何创业、如何吸收外来资金“注入新鲜血液”,如何实现商业回报进行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等紧迫问题。人才问题,中国目前缺乏发展数字化电影的多层次人才,中国的艺术家太注重技术和艺术的分界线,缺少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人才,缺少像制作总监这样的高级人才,而且各个数字化电影企业之间缺乏战略性的合作。

二、数字电影的技术原理及制作方式

数字电影的整体技术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数字电影后期制作阶段的影像信号制作成数字电影母板。第二阶段是委托专门的数字技术服务公司对母版信号进行数字压缩、加密和打包,然后通过卫星或网络传送到当地的放映院,也可以直接将母版信号刻录成DVD只读光盘或录制到磁带等载体上,通过传统的特快专递等服务发送到当地影院。第三阶段是在当地各影院或地区数字信号控制中心对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和存储,获取和发送放映授权以及解密密码等。第四阶段是通过数字放映实现数字信号的放映。

制作方式

它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字化到电脑硬盘里。从这三种拍摄方式的效果看,目前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的图像质量远远高于另外两种方式,因为胶片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还远不是目前数字电影所能够赶得上的。这与成像原理不同有关,卤化银软片基于自然感光成像,其颗粒的细腻程度远远大过CCD的人工设计光电学像素,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清晰数字摄像机的分辨率技术指标会逐渐接近甚至达到胶片摄影机的水平,但在色彩还原度上,高清数字摄像机仍旧无法达到胶片摄影机。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佳的院线级数字电影制作方式,仍旧是前期胶片拍摄,经过胶片洗印转数字信号进行后期编辑、处理后,再转为数字视频技术放映。因前期的素材拍摄的画质已经确定,后期转为数字放映,由数字技术将卤化银的色彩和细节进行精确定位,其放映效果远远超过胶片放映机,避免了胶片的闪烁、模糊等等缺点。现在电影院大片的“数字版”即为上述技术的成功实践。

另外,在光感宽容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而在对比度上,数字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该实验室的负责人最后的结论是:“在现今条件下,我们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数字技术全面取代胶片技术,仍旧没有充足的理由,我们看不到数字技术的决定性优势。”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的前景,更加接近于电视艺术,而非电影。在数字技术出来三十年的今天,世界拍摄电影的主流仍然是胶片摄影机,大概能够说明问题。数字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和作品母带的保存效果,同等条件下,赛璐珞胶片对作品的保存,只能在50年之内,甚至30年。因为卤化银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从时间上说,硬盘的数字技术,几乎是无损的。

三、发展校园数字电影的现实意义

充分发挥校园数字电影院教育的作用

第一,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引领学生自主健康成长,校园数字影院的开通,就如同餐桌上的调味剂,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学生不仅欣赏到更多正版、高清的数字电影,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正在形成的中职生来说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活动深化教育效果,促进学校德育法制建设,为了深化数字电影教育效果,学校依据整体工作要求,设计了各种教育活动,如针对就业班的学生主要开展了以爱和责任为主题的活动,如“如何承担责任”大讨论;“假如我是……”未来畅想;“今年我十八,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向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更多的体味到了来自于父母的爱、来自于社会的责任,在关爱中引领他们肩负责任,远离暴力。针对升学班学生开展了以励志和放飞自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开展了“榜样引领成长”演讲比赛、他(她)让我感动作文大赛、“我的快乐校园生活”DV大赛等,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写作素材,提高自信心,增强道德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一部部题材多样的影视作品,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学习素材,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对于一些主题比较鲜明的影片,我们还会利用周五的时间在全体教职工中和党员电教站中进行播放。这些清新昂扬的电影人物形象,不仅影响着学生也深深打动着我们的教师,数字化电影由课外到课堂、由学生到教职工的巨大效应使我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如虎添翼,教育教学工作稳中有升。学校也成为平谷区法制教育示范校、党员电教播放站市级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

结 论

校园数字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 大学生数字行为轨迹 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从学校的教学到科研,再到管理,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及各种校园信息的收集,整合,处理,存储,传输及应用等,方方面面都积极的影响着大学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站在传统校园的肩膀上,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数字信息化空间,实现大学校园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多维度化,方便又快捷。它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之一,是现代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校园数字化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环境、管理、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本文就基于这六个方面,浅析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大学生的数字行为轨迹。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环境数字化

校园的网络环境建设,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环境数字化。如何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方便又快捷,安全合理,高速稳定的校园基础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网路平台,建立一个高标准统一授权和身份认证的数据中心,是实现各个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环境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从网络环境的安全指数,快捷指数,舒适程度等,可以一方面反映出学校环境数字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校师生对校园网络环境优化的需求程度。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上活动的时间越长,其对校园数据中心提供的信息阅读量越大,校园数据中心的数据对学生就越有价值。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管理数字化

校园的管理成本需要降低,同时又要提到管理效率和质量,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管理数字化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使得校园管理更加科学、精细、人文化和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使得学校信息流畅通、共享和同步。通过管理数字化,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人在学校参加的相关事宜和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手续办理情况等。学校的管理系统会及时记录学生的在校受管理的状况,它通常包括学生的学籍,选课,缴费等,通常这些管理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行,所以学生的数字化行为轨迹底线都是恒定的。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教学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教学数字化创建的是一个统一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的教学数字化环境。

数字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推进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但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会加强,以不断满足人的自身教育的需要。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更多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科研数字化

学校构建数字化产学科研信息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这一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平台上,教学,学习,科学研究,发表成果,促进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如何借助日益发达的社会性网络和在线科研工具,增进交流与协作,共享和传播科学研究信息与成果,提升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效益,由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科研数字化来完成。

教育技术学存在的唯一理由和价值就在于透过技术提升教育的生产力。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者,要实现通过技术来变革的教和学,我们要首先思考怎样用技术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然后才有可能帮助学校、教师和学生来变革学习。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科研数字化,通过软件查询和统计整合等功能,对各种师生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和评优。科研成果中,学生的成果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越能反应学校的教学水平之高。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学习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学习数字化通常表现为学校提供舒适好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把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来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和研究性学习。

通常,进入某个学习环境都会有学生相应的时间和次数记录,学生登录学习系统的次数越多,学习的时间越长,相应的表明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学生的学习数字化,有一个很明显的系统整理,就是图书馆借还书记录和网上登录电子图书馆记录,大学期间,学生可以登录个人用户查询,通过借还书的多少,了解自己在大学的时间里阅读过多少本书,相应的种类,视野宽度,一般规律是借还书越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越强,了解事物和视野越宽阔。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生活数字化

生活数字化,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就是校园电子记录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满足学生在校园里的各种消费,清楚准确的记录各种消费的时间、地点、种类、额度。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生活数字化,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是生活消费情况,以及家庭状况。通过学生消费产品的种类和每一定时期的额度,可以大致分析出他家庭的收入状况,这种分析有利于学校选择性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消费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依据。

本文就根据过本人多年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工作的经验,以及在大学生活对学生的了解,从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大学生的一些数字行为来分析大学生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状况,同时把握大学生的相关数字行为轨迹,希望本人的分析对数字化校园建和在校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郭晶莹;吴晴;商庆瑞;基于TMS320VC5509A的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J];安防科技;2007年02期

[2].王淼;刘胜厚;;安全电子印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孙弋;丁睿;陈;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嵌入式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作者简介:

张丽丽(1978-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

上一篇:学校应急教育范文 下一篇:创新数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