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能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3 11:47:08

校园能效管理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耗状况;节能环保;高校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日

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实施以来,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校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在校师生对于学习、办公、科研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巨大的建设任务,在建造和运行中将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土地、材料、水资源,所形成的室内环境也将对师生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高校开展校园建设节能环保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校园现有建筑能耗状况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采暖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50%以上,现阶段节能的重点在采暖能耗上。因此,对我院采暖能耗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对装有采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采暖的能耗调查结果如下:以年平均单位面积电耗为计量标准,教学楼70.3kWh/(m2.a),实验室102.6kWh/(m2.a),图书馆68.1kWh/(m2.a),办公楼84.2kWh/(m2.a);根据现有建筑照明用电能耗的调查结果显示:行政、办公及辅助用房11.5kWh/(m2.a),学生公寓7.2kWh/(m2.a);根据本单位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年平均耗水量如下:学生公寓用水12.15kWh/(m2.a),行政、办公用房用水0.35kWh/(m2.a),绿化用水1.26kWh/(m2.a),其他不可预见0.51kWh/(m2.a)。

二、校园现有建筑能效偏低的原因

(一)建筑用能设备能效偏低。建筑能效偏低除了与现有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外,还与建筑用能设备的能效偏低有很大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如下:

1、采暖占建筑能耗总量的50%左右,而采暖设备能效比相对较低,且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均未能采用有效节能系统。

2、住宅和公共建筑未能充分考虑照明的节能设计和选用节能的照明设备。

3、具有人口集中和流动量大特点的校区内食堂、厕所及宿舍等用水量大的公共建筑,设计时没有考虑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且管网老化及维修不及时,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二)建筑用能管理不到位。对高耗能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公共建筑,没有建立与用能或节能相关的管理制度。办公人员对办公设备的使用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缺乏节能意识,普遍具有“开启容易、关闭难”的现象。

三、节能环保理念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一)节能建筑施工技术

1、墙体保温施工技术。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相对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侧设置。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

2、门窗安装施工技术。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

(2)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

(3)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

(4)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5)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膏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无灰尘和污物。

3、太阳能建筑技术。对于太阳能建筑技术的选用,可以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对于北方城市的建筑,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所以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发挥建筑的热源效率,采取一定措施降低采暖能耗,积极改进供暖设备的调节功能。而对于南方城市的建筑来说,由于南方天气潮湿炎热,改善建筑物自然通风技术和遮阳技术则是其重点,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这样既达到了环保的效果,又保证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二)机电系统节能方面。绿色照明节能技术,学校的能耗中照明及其他办公电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二是将自然采光与辅助人工照明结合;三是加强照明管理是提高照明能效的重要环节;四是多使用节能灯具;五是实现对各楼层照明系统的分时、分区控制。

(三)建筑节水技术方面

1、给水系统节水优化设计。给水系统节水设计主要包括根据市政用水和再生水的用途和水量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采取避免给水管网漏损技术措施,采取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设置减压阀等给水系统减压限流技术措施。

2、节水器具的使用。对校园内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节水器具,达到节水器具使用率为100%。

3、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可局部或全部收集校区雨水,利用学校改造的地下池调蓄。满足学校的绿化、道路冲洗用水。

4、中水技术的利用。其他的污水,如浴室、学生宿舍及办公楼下水,通过中水处理工艺进行综合处理,达到标准后,可用于绿地浇灌及冬季供暖用水。

(四)校园能源管理体系方面

1、建立校园能源管理体系。比如实行全过程的节能监控、量化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远程控制;必要的计量措施,尽量做到分户计量;积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2、加强节能宣传力度。校园建筑功能复杂,又有寒暑假,能耗规律难以把握,一定程度上行为节能(管理节能)更重要。这时就需要改变能源管理思路,从“管制”到“服务”,从“限制”到“输导”,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首先,狠抓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节能意识,树立节能理念,每年定期举行节能宣传周活动。其次,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各种节能活动中去。开展节能科研,建立相关研究所;非学术性组织和志愿者自发从事环保活动;举办一些节能知识竞赛,并对节能先进分子给予表彰。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2篇

1.1尊重学生性格差异结果的合理行为表现

高校管理对象主要是青年群体,其中个体意识趋近完善成熟状态,保留较强的自信心基础且个性极为鲜明,敢于在公众场合发表个人意见,需要教师予以适当尊重和合理引导。同时正视异质化个体性格,争取贯彻因材施教技术指标,令个体能够及时发挥自身优势,为其健康发展结果提供支撑潜能。大学生群体的这类规划特征,需要高校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主动克制原有单纯枯燥说教行为习惯,并快速建立全新疏导机制架构,采用人性化管理创新模式。

1.2稳定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效的必然要求

完善学生个体可持续化发展能效不单单需要学校教学流程中做出有机回应,同时要让学生在日后养成终身学习理念,能够自觉协调与周边人文环境关系,在自身既定岗位上尽职尽责。因此,高校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极力开发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尤其是获取创新知识流程中的智力因素存在价值尤为深重,也就是说一个人智商高并不代表其日后就能在各项事业上获得特殊成就。情商对于自我追求实现影响意义较为深刻,怎样令个体自觉协调周边人、事务关系,需要管理者时刻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主动保持交流情境的活跃性,使得学生情商潜质得到适当挖掘。相信只有确保个体身心全面发展,能够与社会创新机制维持同步前进效率,抵抗一系列技术挑战内容摧残,这才算是可持续发展应有的改造结果。

2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细化措施解析

2.1完善学生本体服务管理体系架构

这部分强调的服务内容绝不是简单的外在生活,更是相对更高层次的内在心理关怀,包括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基础文化品位确立、心理素质磨练和就业方向科学引导等,保证整体服务机理的深层次调试效应。学生始终作为校园内部主体,针对其进行管理服务,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单元,令其个性获得广阔支撑空间,尤其经过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过后,使得不同类型学生能够适当减轻不必要的生活、学习压力,能够对今后美好生活保留更加深刻的介入欲望。

2.2健全规章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应充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对校内外可能存在的危害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应急机制,尽可能避免危害的发生。还有,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学生能通过申诉、诉讼等手段及畅通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既能以校园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激励大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又能以形式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内涵规范性影响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为”的管理。各高等院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和形式,弘扬大学精神、建立校园人文生态景观,美化校园环境,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塑造大学形象,把校园文化建设同学校学生管理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起来,以高校厚重的文化积淀,自由、理性的精神气质,幽美的校园景观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结语

综上所述,涉及新时期高校学生人本服务管理工作,必须确保对个体心理需求的及时满足回应基础上,稳定内部法律规章引导能效和教育文化协调氛围,使得学生愿意接受不同实践活动和课程灌输结果,进而为自身性格结构完善和技能水准提升奠定深刻适应基础,不致于后期参与社会人才竞争中因个人素质问题而被无情淘汰。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40-02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致使教育资源十分紧张。学校虽然教育经费和资源紧张,然而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节约资源教育,增强师生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切实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一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现状

2005年6月30日,总理召开了主题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电视电话会议,掀起了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校园等的序幕。至此,围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校不少专家学者积极从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具体建议及措施,为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师生对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实施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学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分子,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当前,高校总体上都认识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建设节约型校园。但是,高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典型浪费现象:一是横幅、展板多而乱;二是剩菜剩饭大量倒掉;三是水、电、纸浪费严重;四是宴请铺张浪费;五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六是消遣大量业余时间。

二 校园浪费现象的成因

校园浪费现象受管理制度、学生素质、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探讨和分析影响校园浪费现象的各种因素,对于提出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能效制度不健全

节约型校园建设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少数几个方面的建设,而是涉及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均需要学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与努力。要建设节约型校园,除了全体职工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外,还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能效制度,用制度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内容、要求、具体办法等固化下来。当前,高校管理制度不少,但有关能效使用和节约办法的制度还不多,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2.节约资源意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追求消费、享受的同时,不能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置于脑后。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对校舍设施、教学设备等公共财产的使用过程中,师生缺乏应有的维护保养、珍惜爱护的意识。不少师生还认为,多用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对学校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很多师生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想法和意识,更谈不上具体行动了。

3.消费观念不健康

对大多数人而言,追求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是让人可以接受和认可的,是符合大众消费观念的。但也有不少人受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炫耀性消费、追时髦、讲异类等畸形的消费方式,限制和阻碍了节约型校园的有效建设。

三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措施。”这是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

1.开展国情、校情教育,提高节约资源意识

从我国国情来看,资源总量上是大国,人均上是穷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率更低。资源稀缺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从校情来看,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经费和资源日趋紧张。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

高校要将上述国情、校情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培养师生崇尚节约、适度消费的美德,努力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2.明确能效建设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节约型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在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时一定要明确重点,以点带面,整体上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一是加强能效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综合效益评估办法、能源管理实施规定、校园节约手册、教职员工厉行节约奖励制度等能效制度,规范学校资源管理,提高师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二是加强用电管理。学校要对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报告厅、走廊、通道等场所的用电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明确责任人,对各场所的实际用电情况坚持“区别对待,重点保障,兼顾平衡”的原则,确保学校用电效率。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加强用水设备管路的日常巡回检查和维护管理,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严禁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四是加强用纸管理。学校要倡导数字化校园建设,尽量使用网络办公,减少纸质文件、简报等的印发。提倡双面用纸,提高废旧纸张的重复利用率。五是加强餐饮管理。对二级院系,学校要严格客餐审批制度,尽量减少客餐招待,控制餐饮费用支出。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量食而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避免饭菜浪费。六是加强宣传管理。学校宣传部对校内横幅、展板、海报、招贴等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查,避免横幅、海报等“满天飞”现象发生。七是加强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学校建设规划要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避免局限于眼前,从而产生后续建设的重复建设现象。八是加强对学生业余时间的引导。大学生学习时间宽松,业余时间较多,学校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素质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节荣浪耻”风气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师生的共同责任,需要全校师生的配合与参与。要在全校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引导全校师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积极宣传我国资源现状,分析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校园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标识;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单位、个人的事迹,揭露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通过宣传,引导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宋明钧.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环保;信息化;高校后勤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1.024

1学校基础情况

西北大学始建于1902年,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北大学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大学,1958年归属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7.9公顷,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三校区教学区共有建筑126栋。其中太白校区75栋,长安校区33栋,桃园校区18栋。其能源及资源消耗有以下特点:(1)人员密集,全校师生3万余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功能齐全,能源消耗种类复杂,包含水、电、暖、新能源等,且消耗量巨大。(2)能源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大部分是人工、预估、凭经验的管理方式,缺乏精细化管理。(3)我校跟其他兄弟院校一样,长期以来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源使用成本意识相对较为薄弱。(4)我校2013年后勤改革后,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能源使用管理办法,如: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大量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对重点能耗区域进行了节能改造、强化了管理措施,产生了一些节能效果,但从总体上缺乏节能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及延续性。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节能效益不显著。建筑面积、师生数量、科研总结、能耗设备等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使学校的财务部门及后勤部分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形式下,我校重新思考高校后勤的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大力发展的背景,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应运而生。

2节能监管平台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重点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七大系统”。“一中心”为能源监管数据中心,“一平台”为节能监管平台,“七大系统”为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供暖计量监管系统、能源综合分析系统、变电所监管系统、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上传数据中心软件接入系统。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一期搭建框架,实现三个校区104栋楼宇电的在线监测和太白校区、长安校区水的在线监测,包含1095个电能监测点和124个水能监测点;二期实现水电暖全面覆盖、完善各终端监测,实现管控结合,包括变电所监管系统、学生宿舍网络预付费系统、供暖端控制装置、路灯智能照明系统、空调智能监管系统等;三期进行全面监管,逐步推进定额管理和节能改造,并根据一、二期建设完成的使用情况,得出合理科学的能耗指标,继续细化全校区的能耗监测点,深化完善节能型校园的建设。

3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节能监管平台可以采集水、电、暖等能源信息和空调、锅炉、重要科研等高能耗设备的信息参数,通过智能数据网络进行存储、处理、打包、压缩与上传,运用现场工业总线技术,与互联网络有效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物联网网络。一个统一完善的节能监管平台,包括校园能耗数据中心、各能源管理系统的统一门户平台、统一终端接入平台、统一报表服务、统一短信服务等建设内容,将前期原始能耗设备数和分类分项能耗数据以及外部数据自动导入能耗数据中心,用户可以快速对任意建筑中的系统和设备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报告并采取措施。后勤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三个标准:(1)建立统一能源接入标准,对其他能源管理提供标准的接口服务,可方便未来拓展系统或设施的能源管理(如节能改造系统接入),实现校园长期动态的统一能源监管。(2)建立后勤系统接入标准,为其他后勤应用管理系统(如学生公寓预付费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3)建立预留接口标准,为信息化校园预留API接口,统一与信息化校园进行集成。

4效益分析

4.1节电效益分析

4.1.1节能效益分析(1)单个计量点节电效益分析。电能管理前的72小时柱状图如图1所示,为行政楼3月15日至17日的72小时用电状况图,体现了72个小时中每小时的用电量,其中横轴为时间轴,以小时为单位,纵轴为用电量,单位为千瓦时。从图可见,在非工作时间,仍有均衡的能耗产生。通过加强宣传与管理,优化后非工作时段待机功耗72小时柱状图如图2所示。2015年3月16日23:00至2015年3月17日6:00行政楼用电量。该时间段日用电量:56.67度该时间段月用电量:1700.1度=56.67度×30天该时间段年用电量:20684.55度=56.67度×365天(2)整体节电效益分析。目前,因未关闭接线板电源、饮水机电源而引起的待机功耗在我校属普遍现象,通过系统查询2015年3月17日0:00至6:00用电量。每天晚上的用电量为6125.78度,即0.61万度,通过行为节能后,这部分可以减小为零。因此每年有222.65万度的节电空间,按照70%核算,每年有155.86万度的节电空间。4.1.2经济效益分析每度电按照0.49元计算,并按照70%核算,每年有75.46万元的节电空间。4.1.3环境效益分析每节约1度电,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0.997千克,二氧化硫0.03千克,氮氧化合物0.015千克,碳粉尘0.272千克。产生环境效益如表2所示。4.1.4社会效益分析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推进了校园节能减排工作,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改善校园环境,提高了学校的科研、教学能力和师生的生活质量。极大地增了进师生对绿色校园、生态建设等理念的认知程度,提高了节约资源的意识。西北大学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具有服务社会、示范引领的效应,我校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必将带动整个西北高等院校的能源监管工作的推进。

4.2节水效益分析

4.2.1节水效益分析(1)单个计量点节水效益分析。2015年初,平台监测出,半年内太白校区教学七楼比教学六楼用水量多1万吨,2015年3月16日,系统再次报警教学七楼漏水严重,经逐步核实、排查发现十余个冲水阀损坏严重,更换后,供水正常。2015年3月教学七楼日用水量,正常时每天10~20吨,异常时每天近200吨。每天按照100吨计算,每月有3000吨的节水空间,每年有36500吨的节水空间。(2)整体节水效益分析。当供水正常时,72小时用水中应该有某一小时用水量为0,当72小时用水量均不为0时,系统报警,并认为72小时中最小的不为零的值为小时漏水量;各楼宇用水情况一般比较规律,将每日用水量与前几天对比,可判断漏水情况。漏水量计算如下(2015年3月17日):每小时漏水总量=46.9吨日漏水量=46.9吨×24=1125.6吨月漏水量=46.9吨×24×30=33768吨≈3.4万吨年漏水量=46.9吨×24×365=410844吨≈41.1万吨按照70%核算节水量空间=41.1万吨×0.7≈28.8万吨4.2.2经济效益分析费用(年漏水量)=41.1×2.9≈119.2(万元)按照70%核算节水费用空间=28.8×2.9≈83.5(万元)

5结语

大学,作为理念引导的先行者,肩负着环境育人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做能源管理的过程中,节能、服务、教育三者并重。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我校师生的努力下,西北大学的后勤管理正朝着信息化发展方向大步前进,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总结。

5.1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要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结合

节能监管体系要以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为标准进行建设,必定会打破现有后勤管理的模式,只有通过节约型校园规章制度建设,辅以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后勤管理体制改造有效配合,才能完成我校用能指标定额管理,真正实现“全面计量,分类核算,定额管理,超额收费,节约奖励”。我们在开展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时,坚持“能源监测与监管并举、创新决策与服务职能”既是我校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的主导方向,也是住建部下一阶段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发展的方向,更是教育部门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5.2建设与运维并重

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做好两个结合:节能监管平台建设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系统设计与学校管理需求相结合,实现平台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和顶层规划。然后,根据需求紧迫程度和资金情况分期进行建设,做到有序推进。要使节能监管平台发挥显著的节能效益,必须要加强建成后的运行维护,需根据平台和学校能源管理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运行和维护制度,良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是保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节能监管平台的运行维护必须建立长效的人员、资金及制度方面的保障,只有节能监管平台处于健康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真正地确保节能效果的显著。

5.3建设与育人相结合

在高校,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是应当全面服务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能将其视为“一个项目”,学校需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制度管理、人才队伍、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要与学校的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理念教育、行为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让节能减排工作的思维模式植根于学生脑海中,从而体现在行为上,使其成为未来学校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总之,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是我校数字后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我校能源由过去的粗放、估算、短效的管理模式转变到现在精细、实时、长效管理模式,为我校数字化后勤、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能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校也将坚定不移地安排总体建设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能源管理的发展。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节能监管平台的发展将是陕西高校中的一面旗帜。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服务管理 学生素质 引导途径 应对方案

0 引言

结合我国党的十七大报告文件核心理念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观主张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争取一切执政活动都能够透过基层大众基本利益层面考虑调试,这是个体思想结构系统完善的较高层次内容。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时代急剧介入,随着高校内外机制建设步伐加快,涉及内部学生数量快速膨胀,社会人才竞争趋势日益显著,高校在标准人才塑造和管理方面需要作出适当创新,就是合理尊重个体主观能动性。所以,培养多元化素质型人才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关键工作内容,相对地要求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凸显人本服务理念,争取令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类专业课程研究和实践单元之中,重视发挥自身无限的创新改造意识能效,为日后系统化发展前景绽放积累更多适应实力。

1 高校学生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现实意义论述

借助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文献内部基础哲学思想层面审视,有关人本管理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和谐交流关系的综合,更是社会一系列改革活动灵活延展的必要支撑要素。其内部核心在于有机彰显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相应地,在高校内部学生集体管理活动中,人本理念就是赋予学生全面自在心理效应,令其能够在生活学习中自觉调整原有个性空间,令教师发现不同潜能挖掘端口,适当引导不同学生进行合理技能扩展,造就出迎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的人才样式。

1.1 尊重学生性格差异结果的合理行为表现 高校管理对象主要是青年群体,其中个体意识趋近完善成熟状态,保留较强的自信心基础且个性极为鲜明,敢于在公众场合发表个人意见,需要教师予以适当尊重和合理引导。同时正视异质化个体性格,争取贯彻因材施教技术指标,令个体能够及时发挥自身优势,为其健康发展结果提供支撑潜能。大学生群体的这类规划特征,需要高校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主动克制原有单纯枯燥说教行为习惯,并快速建立全新疏导机制架构,采用人性化管理创新模式。

1.2 稳定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效的必然要求 完善学生个体可持续化发展能效不单单需要学校教学流程中做出有机回应,同时要让学生在日后养成终身学习理念,能够自觉协调与周边人文环境关系,在自身既定岗位上尽职尽责。因此,高校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极力开发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尤其是获取创新知识流程中的智力因素存在价值尤为深重,也就是说一个人智商高并不代表其日后就能在各项事业上获得特殊成就。情商对于自我追求实现影响意义较为深刻,怎样令个体自觉协调周边人、事务关系,需要管理者时刻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主动保持交流情境的活跃性,使得学生情商潜质得到适当挖掘。相信只有确保个体身心全面发展,能够与社会创新机制维持同步前进效率,抵抗一系列技术挑战内容摧残,这才算是可持续发展应有的改造结果。

2 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细化措施解析

2.1 完善学生本体服务管理体系架构 这部分强调的服务内容绝不是简单的外在生活,更是相对更高层次的内在心理关怀,包括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基础文化品位确立、心理素质磨练和就业方向科学引导等,保证整体服务机理的深层次调试效应。学生始终作为校园内部主体,针对其进行管理服务,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单元,令其个性获得广阔支撑空间,尤其经过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过后,使得不同类型学生能够适当减轻不必要的生活、学习压力,能够对今后美好生活保留更加深刻的介入欲望。

2.2 健全规章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应充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对校内外可能存在的危害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应急机制,尽可能避免危害的发生。还有,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学生能通过申诉、诉讼等手段及畅通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既能以校园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激励大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又能以形式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内涵规范性影响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为”的管理。各高等院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和形式,弘扬大学精神、建立校园人文生态景观,美化校园环境,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塑造大学形象,把校园文化建设同学校学生管理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起来,以高校厚重的文化积淀,自由、理性的精神气质,幽美的校园景观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 结语

综上所述,涉及新时期高校学生人本服务管理工作,必须确保对个体心理需求的及时满足回应基础上,稳定内部法律规章引导能效和教育文化协调氛围,使得学生愿意接受不同实践活动和课程灌输结果,进而为自身性格结构完善和技能水准提升奠定深刻适应基础,不致于后期参与社会人才竞争中因个人素质问题而被无情淘汰。

参考文献:

[1]于莎莎.辅导员视野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

[2]周勤怡.“去中心”网络社会中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闰夏.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节能措施;建筑电气;建筑物;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节能措施是指在教学、办公运行中加强用能管理的措施,主要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社会可以承受的方式方法,减少从能源到应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某种手段可以实现;经济上合理是指在适度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最大收益;环境可以接受是指节能的同时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指标必须达到各级环保要求;社会可以承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校园电气节能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从建筑物电气设计入手

1.1 建筑物电气设计概论

建筑电气设计一般包括高压供电系统及其保护、变配电站、低压动力配电系统、照明及其配电系统、消防及应急照明配电系统、设备控制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通讯与智能化系统等等。校园电气设计依据除普通民用建筑应遵循的设计规范外,还应遵循《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2011和《中小学教师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两部专门针对校园电气设计而制定的规范要求,另外各地市如有针对校园电气设计出台的地方标准也应一并参照执行,如上海市出台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DB31 539-2011等。

1.2 电气设计的节能途径

校园电气设计成果直接决定着校园建筑物在实际运行中的能耗情况,因此在图纸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节能要求,从供配电系统设计、合理利用电动机、功率因数补偿、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入手,节能降耗。

电气系统设计首先一定要遵循简单、可靠的原则,配电级数不宜过多,尽量减少电能损耗;第二变配电所的选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长距离输电带来的线路损耗;第三合理选择变压器设备,电力变压器应该优先选择10型及以上的非晶合金节能环保、低能耗低噪音设备,设备长期工作负荷率不宜大于85%,同时在选择变压器台数和容量时,应根据校园负荷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选择适合的变压器设备,尽量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减少变压器空载或过载造成的电能损耗;第四应尽量做到三相负荷平衡、谐波电压治理;第五在满足允许载流量、电压损失、短路电流热稳定等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应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法合理校验、选择导线的截面,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投资等节能目的。

同时电气设计阶段应多于投资方(校方)沟通,了解校方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如多媒体讲台、投影、办公设备的摆放地点,降低二次改造的费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 从建筑物设施设备入手

2.1 选购高效节能设施设备

能效等级是表示电器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目前我国的能效标识将能效分为五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节电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最低;等级2表示产品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是产品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在选用建筑物用电设施设备时,在充分考虑控制投资和满足使用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等效比高的电器产品。

照明设备方面应根据视觉工作要求,采用高光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器材,并考虑最初投资与长期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率,选用功率损耗低、性能稳定的灯用附件,如按照《中小学教师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的要求,校园教室内应采用小于26mm细管径直管形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管,荧光灯采用节能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

2.2 优化电气控制措施

校园电气控制主要分为分区控制和分时控制两种方式,分区控制指按照区域划分独立控制电器设备,如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规定,教室照明的控制应沿平行外窗方向顺序设置开关,黑板灯照明开关应单独装设,走廊照明开关的设置宜在上课后关掉部分灯具;电梯多部运行时应通过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实现联动;不同建筑物不同楼层宜独立回路供电;景观照明采用深夜减光控制方案等等。分时控制指按照时间划分定时控制,如校园寒暑假、放学后等时间段,用电负荷会急剧减少,可通过定时器控制对制定回路断电,减少待机设备的能耗。

针对照明节能控制还可采用定时开关、调光开关、光电自动控制器等节电开关和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管理措施。

2.3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能、气候资源等。校园中在条件允许的场合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沼气发电、地源热泵系统等方式,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

3. 从校园内用电人员节能意识入手

应加强对校园用电人员节能意识的培训,尽量做到减少电梯使用、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照明和办公设备用电、减少待机设备、饮水机不用断电等,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7篇

1 技术节能

建筑物能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建筑物建造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另一方面是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给排水系统、办公设备和电梯等设备的能耗,这些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由此而知,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也最具有节能潜力。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 管理节能

很多企业及单位都完成了大量的节能改造。例如:更换低效的设备、照明改造、变频器、热回收、楼字自控系统等。对于管理节能,大部分都是零散的、账单式能源管理方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数据监测(电、水、燃气、油、蒸汽、热水等各种能源)的基础上,着重干对各种能耗数据进行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帮助管理层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建立内部能耗基准线,生成各种E-KPI(Energy KPI),建立高效能源管理体系,持续降低能耗。

一套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从以下几点提高能源管理效率:(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2)发现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3)生成各种用户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分项能耗、分类能耗、分类建筑能耗等等。(4)帮助客户建立能耗基准线。(5)帮助客户管理各个环节的能耗。(6)发现各个系统或设备低效的环节。(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行时间等。(9)帮助客户将能源价格的影响考虑至实际使用中,帮助用户进行电量峰值管理。进行有效的需求侧管理。(10)和用户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11)和原有的楼控系统(BAS)系统对接,共享资源信息。

3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构成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统计分析公示。需要注意的是与远程集抄、楼宇自控系统在需求与定位上有所不同,不可简单套用。

楼宇自控系统,特别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一空调制冷设备系统,运行控制参数需要以分秒为单位的高频率反馈和通讯传输,要求较高精度的传感器具,要求复杂的控制逻辑,而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基本上仅要求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速度都与前者有很大差别,精度要求也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除了在部分参数计测上存在可共享之处外,两者基本上是特性相异的系统,现实中的失败就在于过于“贪婪”、硬性地将这两个目的不同,特性相异的系统捆绑在一起,看似功能多,综合性强,却并不合理的也不实用。

事实证明,将建筑能源管理与建筑设备自控系统分开更趋于合理,当然,这并不妨碍两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数据共享和联动。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即建筑分项计量系统相对干BA系统独立设置,但尽量共享数据、考虑联动控制接口。而对于校园来说。除少数大型建筑外,中小规模建筑居多、量大、用能密度小,更是应该把握好校园节能管理的需求,为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类与分项计量相结合(粗略计测与详细分项计测相结合,综合近期宏观监控与长远细化管理的布局),注重实用和高效。

在对系统的构架、硬件(计量表具,网关设备、网络系统)和软件(管理平台、通讯协议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已颁布),各大学应该参照这些技术导则,科学的建立起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系统支持在线监测、数据比对,能耗统计审计分析、能耗预测、指标定额、专家诊断等功能。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既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建筑高能耗环节以及照明,空调等系统的故障和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为节能诊断分析及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校园能耗数据和指标公示,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节能效果定量化,节能管理指标化目标,同时,作为基于校园网的校园的互动平台,可在树立校园节能环保风尚,促进行为节能、形成绿色校园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8篇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主要代表作品:徐州博物馆、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园大厦、清华大学医学院、先正达北京生物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等。

王宇婧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三所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城乡规划学硕士。

为什么要建设绿色中小学校园

目前,随着低碳节能观念和技术的成熟,绿色节能成为建设领域的共识和必然路径。中小学校校园的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绿色设计方向提升其目标和动力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建立自身特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已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教育未来世界主人的中小学校,是践行这一理论的重要阵地。“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校园的全过程建设中,也体现在校园作为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中。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我国现有小学20.14万所,初中学校5.26万所,高中阶段学校2.57万所。全国中小学校在校生人数1.8亿人,校舍面积总数达162606万m2。尽管其每个规模不大,但总数众多。目前的中小学校园普遍存在校园环境建设单一、建筑能耗管理缺失的问题。郑观应曾说:“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学校建设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推进总数庞大的中小学绿色校园建设,将有力推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据美国Heschong Mahone Group的研究成果表明,学校教室的自然采光设计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成绩。其他条件相同时,在自然采光条件最好教室中的学生比在自然采光条件最差教室中的学生在一年的数学测试中进步20%,在阅读测试中进步26%。另一研究则表明,当通风方式得到改善时,学生的缺勤率减少达60%。可见,建设绿色的中小学校园,改善学校建筑采光通风等环境对营造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中小学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人改变环境,环境也影响人的行为,中小学绿色校园是学生可持续教育的直接载体。我国古代就有钟灵毓秀一说――只有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人物。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乌申斯基也说过:“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老师吗?”环境对人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中小学绿色校园本身即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载体。建设绿色校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学生从小树立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对推广绿色理念、节能意识发挥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同时,中小学绿色校园本身也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将校园内的一些绿色措施与可持续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体验,主动探索研究,可以激发其对环境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中小学校园绿色设计

“绿色校园”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如何建设绿色中小学校园,在校园设计时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绿色校园建设有哪些原则和方法?下面将从绿色校园环境、建筑节能以及建筑舒适性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绿色校园环境

(1)校园总体布局

在进行校园规划总体布局设计时,应基于校园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形成校园总体布局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校园物理环境仿真模拟技术,如日照模拟、风环境模拟、照明系统模拟以及立面采光遮阳模拟等的应用,将校园总图布局方案进行不断修正,最终形成符合绿色校园要求的能够营造良好校园物理环境的布局,如图1为北方某小学风环境分析图。

(2)生态绿化系统

如果说教学楼、体育馆、礼堂等是中小学校园中的“图形”,那生态绿化系统就是承载这些建筑的“基底”。一个有机丰富的生态绿化系统对于中小学校园环境的塑造不可或缺,有时还能弥补建筑布局的不足。在进行生态绿化系统的构建时,可灵活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其主要目标是将校园环境中的自然、建筑与人类活动三方面统一为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先从宏观区位出发,使校园的景观格局与其所在大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以及水体等要素协调。中观层面,可借鉴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基质是整个校园绿化系统,斑块是规划设计中的景观节点,而廊道则是将各节点与整个校园联系起来的道路、河流等。微观层面,在植被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域气候特征,选用合适的树种。在具体“斑块”设计时应考虑到多样性,并利用不同种类动植物在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等方面的差异来合理配置。同时,还可循环利用绿地凋落以及绿肥等形成整个系统的自肥循环机制,这样也可减少绿地维护工作,进而降低运营费用。

(3)“海绵”校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在快速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内涝问题,并伴随着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发展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

学校校园作为城市中的小社会,也应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着力构建能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海绵校园”。具体来说,要结合校园内水系、道路、广场、绿地等空间载体,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如加深蓄水池深度、降低水温;改造道路、广场,增加透水性地面比(透水路面砖每平方米可储存雨水量达8~12L),提高校园蒸发能力;改变传统集中绿地建设模式,将小规模的下凹式绿地渗透到校园中;将收集到的雨水循环利用到卫生间排水和绿地灌溉水等,如图2为德国某学校采用下凹式绿地等形成海绵校园。

建筑节能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只有不到30%的能耗来源于建造过程,而大部分源于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的使用效率不仅仅是节约问题,更影响到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气候变化。中小学校园建设中需要将节能充分考虑到建设和运营的各阶段中,具体可围绕如下九个核心方面开展:建筑材料选择、新能源利用、建筑护、供暖(北方供暖地区)制冷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照明系统、设备调控、学校管理。每个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列举如下。

(1)建筑材料选择:保温材料具有热阻大、可以延缓热量传入和传出维持室内温度稳定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应选用保温性能好、难燃的保温材料。例如混凝土材料,既有优异的防火和保温性能,也可减少建造和运营成本,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远小于钢结构建筑。

(2)新能源利用:应优先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然后再考虑利用传统的化石能源。以太阳能为例,可考虑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学生宿舍和食堂提供热水、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图3)为校园路灯供电、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等。中小学校建筑的用能高峰与太阳能的供给时间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效率较高。学校还可利用活动场地敷设中小型风力发电设施。此外,还应充分考虑附近联合用能的可能性,如利用临近生产企业的余热进行供暖等。

(3)建筑护:应提高建筑围护的热工性能(保温性、密闭性),减少建筑本身的热量损失,降低供暖、制冷负荷。同时还应当注重建筑保温和隔热材料的异同,针对不同地区气候和热工分区,采用低传热系数或高热稳定性的材料。

(4)供暖(北方供暖地区)制冷系统:应选用合理的能源供应方式。供暖系统需实现以楼宇、楼层或房间可调,房间散热器应安装温控阀,热耗应可计量。

(5)通风系统:建筑应安装机械通风系统,保证供暖(或供冷)季节在窗户关闭的情况下有足够新风量,春秋过渡季节则以能够开窗自然通风为宜。

(6)遮阳系统:适当采用外遮阳设施,既可以防止室内过热和眩光,又可将自然光导入室内,提高室内照度。

(7)照明系统:以充分利用自然光为前提,灯具的布置与窗户方向平行,按照与窗户的距离分组独立开关。在开关和调控上也可选择体感调控、下课自动关灯、上课需手动开灯、与外遮阳系统联动控制(外遮阳打开时自动关灯)等方式。

(8)设备调控:采用能效级别较高的设备(如冷凝锅炉、能效等级二级以上的制冷机、T5灯管和LED照明设施等)。合理配置诊断用能设备,建立有效的用能设备控制系统(如非授课时段供暖设备的低温运行、可根据作息时间控制的照明灯具开关系统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终端能源和一次能源。

(9)学校管理:建设过程只是节能的开始,如何在使用过程中贯彻节能理念则是重要问题。因此,应提高节能减排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针对性政策和技术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将节约能源的各项措施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建筑室内舒适性

中小学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而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教室等室内空间中度过,因此提高建筑室内舒适性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校的室内舒适度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声响效果、采光照明及防止眩光等几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列举改善室内舒适性的具体措施。

(1)光环境

良好的照明是理想课堂环境的必要条件。国家标准中对于各空间的光照强度指标都有相应规定,设计应遵从这些指标。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能效角度来说,教室都应尽可能地做到自然采光,特殊方式有天窗、导光板等。金属百叶帘外遮阳也是一种高效利用自然采光的方式,上部可以将自然光引入房间深处并反射至天花板,下部还保持遮阳,当教师采用投影仪时还可遮挡过强的阳光。此外,室内采用浅色有利于漫反射的涂料进一步改善室内采光效果(图4)。当需要人工照明来补足照度时,应采用有镜面反射格栅灯罩、电子镇流器。

(2)声环境

一个舒适、良好的声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清晰识别和理解讲课内容,还可减轻教师上课时的教学负担。改善教室声环境,首先应保证采用的墙体、门、窗等满足国家规定的隔声标准。同时,教室内还需要控制混响时间,避免不利反射声,提高语言清晰度。许多教室通过增加吸声吊顶可以把混响时间降低到合适的水平,局部墙面加装吸声的做法也可大幅减少墙体之间的反射声。在控制噪声方面,教室地面采用耐磨的橡塑合成材料地面可有效减少学生在地面上拖动桌椅时所发出的噪声。此外,还应减少教室内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如风机盘管、分体空调以及风扇等。

(3)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奥地利某研究项目对室内空气质量与学生注意力关系进行了分析(图5)。为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德国在供暖地区的普通教室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在无法安装通风设备的学校,安装带有绿、黄、红三色显示的空气质量探测器(图6),实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并根据情况开窗通风,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负压通风设备也可保证教室内必要的换气次数,并且成本较低。但负压通风只适用于于人员不是很密集、冬天不是很冷并且采用单走廊模式的教学楼。带热回收的送排风机组也是可提高室内舒适度的设备,建筑布局为一侧教室,一侧走廊的教学楼较适合采用这种技术。

(4)热舒适性

保证热舒适性分为冬季供暖与夏季制冷。

在选择供暖系统时,应优先采用能效高的制热系统,如燃气锅炉、热泵或利用热电联产的市政供暖系统等。在一些条件不满足的学校,应改造燃煤锅炉,使其配有先进的控制和过滤除尘装置。

在散热器的选择上,应针对学校寒暑假、周末和夜晚使用率低的情况采用可以实现分室温度调节的散热器。散热器供暖系统还应能对学校教室迅速、强烈的使用变化做出迅速响应,因此推荐采用水容量较少,并能快速加热和冷却的散热器,不建议采用辐射供暖装置(如地暖等),或仅用其满足基本负荷。

在考虑制冷技术前应先设法将冷负荷降到最低,这方面的措施有:1)在建筑南向安装金属百叶遮阳装置或较为简单且经济实用的固定遮阳装置;2)安装吊扇;3)在凉爽的夜晚利用被动式通风或机械式通风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降温;4)通过绿化、井水、水池改善建筑微环境;5)外墙和屋面的外表面颜色尽量选择浅色。

若采取了上述被动措施后依然有供冷需求,则建议在改造时采取分体式空调,先进高效的分体式空调能效比较高,相对于陈旧设备可节电50%。

结语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孙天才(1959-),男,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003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24-0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成效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们,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既迈出了成功的步伐,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院校、一些层面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些缺失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就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这对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认识错误,工作难于启动

一些学校的校园人(师生、员工),没有对校园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以致对校园文化概念和意义的理解出现错误。他们仅凭直觉,望文生义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传授的科学文化。他们没有认识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一些活动,而多开展一些活动或少开展一些活动都影响不了学校的大局。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边缘的位置,工作难于启动,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成效了。

(二)目标不明,运作艰难

一些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总体的设计和布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计划性差,随意性大,导致广大师生员工无所适从。这样一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展的活动,既没有系统性,又缺乏连贯性,只是漫无方向,东鳞西爪地进行。因此,在这类学校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秩序混乱,运作艰难,收效甚微。

(三)内容片面,效果不佳

一些学校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性,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硬任务,把精神文化建设当成软任务,重“硬件”设施而轻“软件”建设,并且对制度文化的建设也不到位。这种偏颇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效果自然不佳。

(四)缺乏创新,发展缓慢

一些学校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单纯、盲目地模仿他校,一味地“拿来”“苟同”,不能“求异”“创新”,结果如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反而自裹手脚,导致发展缓慢,工作没有起色,效果很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认识是基础,目标定位是关键,完善内容是重点,探索创新是核心。校园文化建设的任何缺失,都会对这四个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阻碍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校园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探讨研究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二、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迈出步子

要解决“认识错误,工作难于起步”的问题,就要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方面深下工夫。

1.加强对校园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所谓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的环境中,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正确理解这一概念要把握五点:一是实施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二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环境中产生的;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包括教育、学习、科研、生活等;五是校园文化不是先天的,而是校园人后天的创造。

2.了解校园文化的功能,懂得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它的诸多功能中得到认识。(1)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打造的物质环境,比如,校舍、场地的整洁布局,名人名言和肖像的合理张挂,学校布告、通知字体的规范和得体的张贴等,处处都在影响校园人的言行。校园文化营造的精神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师德风范,时刻都在陶冶着校园人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控制功能。校园文化是依靠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的集体舆论等来对校园人施加约束和控制的。这种控制功能,规范着校园人的行为,促进他们努力去实现工作目标。(3)激励功能。校园文化既能为校园人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广阔的文化活动平台,又能为其施展才华、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一定的条件,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精神受到鼓舞,从而产生动力,积极工作,努力学习。

校园人正确理解了校园文化的概念,了解了校园文化的功能,懂得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能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提高,使校园人产生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从而为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二)确立目标,准确定位,高效运作

目标是管理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和成果的统称。它既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活动的灵魂,始终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具有指向、调控、激励和检测评价的作用。因此,要解决“目标不明,运作艰难”的问题,就要做好总体设计,准确定位目标,科学构建目标系列并有效实施。

1.确立目标,层层定位,构建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个系统,要层层做好定位,构建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目标,属于全校性的战略决策,是校园人要实现的远期蓝图,一般以三至五年为期;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项目标,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目标的阶梯,是校园人中期性的行动纲领,一般以学年或学期的时间为期;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分项目标,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总项目标的指导下,各部门、各组织制定的专项目标;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安排,是校园人近期的行动指南,比如校园文化建设活的周日程安排等。

2.实施目标,遵循轨迹,分步推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要按照所构建的层次系列,在总项目标的统领下,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先从单项做起,再向多项推进,然后扩展到全局。即从初始的、低级的项目开始,向基本的、中级的项目推进,再向高标准的、高级的项目发展,遵循轨迹,实行积极、稳妥的分步推进策略。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成功,就能把目标蓝图逐步变成校园文化建设一个个现实的成果。

学校确立了目标,做到了层层的准确定位,构建了科学的目标系列,就能对校园文化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引领校园人按照目标要求去工作,使校园人为了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样就能增强校园人工作行为的目的性和程序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实现由运作艰难向高效运转的转变,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完善内容,功能效应,整体发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要改变一些学校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片面化做法,发挥整体的功能效应,做到“三管齐下”,实现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校舍建筑(教室、办公室、宿舍、运动场)和校园生态环境(园林、草木、坪坝、自然空间)等两大方面。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貌”,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是实现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搞好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就要在校园建筑的合理布局、校舍内部陈设的优雅布置、校园生态环境的绿化美化三个面下工夫,做到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和精心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物质基础方面的作用。

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公约准则等方面。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规”,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准绳,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制度保证,也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搞好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重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公约准则,做到认真执行、依法办事、按章操作,以充分发挥其在制度保障方面的作用。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体系等方面。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魂”,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要搞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对学校精神的培养。学校精神是校园人在长期教育实践和管理中积淀起来的反映学校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具体表现并渗透于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之中。因此,培养学校精神,要着力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三风建设,以充分发挥其在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和“外壳”,而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和“内核”,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只要我们三管齐下,做到三个方面和谐的发展,就能改变一些学校重“硬件”而轻“软件”的片面做法,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效应,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四)探索创新,超越模仿,形成特色

学校要解决“缺乏创新、发展缓慢”的问题,就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他人与走自己的路的关系。

第一,对于他人(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不能单纯、盲目地模仿,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办学条件(师资、生源、设备)、管理模式和校园人群体素质等,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促进自己的发展。

第二,在借鉴他人(校)经验、取长补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超越模仿,敢于求异创新,打造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走出自己的路,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就要求树立创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探索,大胆进行改革和试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陈出新,构建新的合理的运作模式,以指导新的实践,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要认真研究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并付诸实践,就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就能大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素明.校园文化刍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6).

[2]方铭林.“学校精神”浅析[J].中小学管理,1996(10).

[3]孙建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4).

[4]郭英,郭安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4).

[5]李荔.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图情研究,2007(3).

[6]许建萍,卢洪刚.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校园能效管理范文第10篇

Abstra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to develop and carry ou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construct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wor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关键词: 高校;节能减排;意义

Key words: college;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meaning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45-01

1高校节能减排的意义

1.1 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并将其与学校管理、学生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和体会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使节能减排上升到理念、落实到生活。

1.2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自从我国高校进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使得一些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改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消费各种能源、资源。据研究发现,40.4%的全社会总能耗由建筑能耗产生,因此,控制建筑能耗是节能减排一个重要的举措。另外,很多高校在办学扩张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节水、节电、节煤、节气、节油、节地、节材等还需在师生员工中进一步深化。因此,高校的节能减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也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辐射社会。

1.3 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高校占全国人百分之二的人口,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问题上,人们未足不够重视消费环节的节能减排。而众多的研究表明,若不从消费环节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实际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比生产方式的转变更为困难。高校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机构鼎立的文化机构,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的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

2高校节能减排的现状

2.1 节能减排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国高校扩招,学校增加学校建筑面积,购买教学实验设备,使得高校的能耗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和教学实验设备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且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降低能耗的重要性。另外,高校的师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不够强烈还可以表现在一些高校校园里,教室白天不关灯,水龙头滴水,空调24小时打开等现象。据调查发现,高校每年的水电费支出以200万元左右的速度递增,递增速度30%左右。

2.2 尚未形成节能减排机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实施,原鼓励节能减排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要求。如现有的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供水、供电、供暖的管理制度中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多,像耗能设备的数量、运行状态、节能减排等还缺少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未建立节能减排项目论证、立项和对节能效果的评估机制,节能效果收获不大。

2.3 节能减排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在高校的节能减排设备改造工作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是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用于正常支出的费用还算充足,而用于节能减排改造的资金远远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节能减排改造的工作因为资金不足尤为落后。

3高校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培养师生节能减排意识高校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只有每个人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节能减排的举措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3.2 完善节能减排机制高校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需有一套相适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进行监管。如建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各单位和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实行节奖超罚等手段来提高师生节能减排的动力和积极性。如把师生奖惩与其节能意识、节能态度、节能效果等节能工作充分结合,教师与评优挂钩,学生班级和学生与精神文明建设、奖学金评定结合等挂钩;对于资源浪费严重行的,责任到人,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惩罚。就拿华南理工大学来说,作为全国首批十二所节约型高校建设示范单位之一,十分注重校园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制定了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奖励办法,鼓励创新。

3.3 丰富资金来源,加强节能减排工程力度对于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资金不足的高校争取取得国家项目经费的支持,加强学校自身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再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教育部节能专项等有限资金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科研技术成果,建设了校级空调节能集中管理控制平台,完成了该校南北校区四十七栋重点能耗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并将能源监管和空调节能控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从学校到建筑到房间的三级用能监管、各类建筑空调的集成管理优化控制以及末端空调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与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展开合作,成立专门的节能减排基金,吸引社会人士或企业为高校的节能减排活动做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重地,它的节能减排行动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作为一个文化机构,也是当今我国上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上下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加强节能减排机制建设,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节能减排的意义、障碍及实施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1).

[2]陶克菲.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和谐中国[J].环境教育,2007,(6).

上一篇:初中辅导教学范文 下一篇:微观经济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