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3 11:47:05

校园活动管理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3]申淑征.浅谈艺术实践活动在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校园之星 校园管理 奖励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渠道,面队每一位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如何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这就要求学校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使教育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肯定,实质上这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要求。

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 )一词出自《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他能够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果,殇也达,求也艺”;第二步是分别激励,激励是促使学生尝试成功的源泉,激励充满着争取成功的力量;第三步是补偏救弊,即针对同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讲解和回答。

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各家各派无不主张因材施教。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学习与革命》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无论什么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理解。因此,要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茂密森林,就必须关注每一棵树木的成长,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很强的鼓励性评价。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15~18岁,生理上正告别少年期进入青年期,肌肉和心肺功能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骨骼生长趋缓,生理器官、神经系统基本发育成熟,各项机能已趋完善,青春期生理特点开始显现;从心理上看,他们自我意识猛醒,思维能力、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自信,有个性,渴望得到鼓励、肯定、表扬,希望并善于秀出自我、展现自我。相对于同年龄段的高中生,职校生又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偏下、行为习惯较差、自控能力偏低的这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赏识的心态、激励的办法来进行因材施教,我们的做法是“不同的学生设不同的奖项”。

多年来,我校紧紧把握“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一主旋律,坚持德育就是质量,德育就是效益的办学理念,实践中努力做到德育工作“近一点、细一点、实一点、精一点”的工作思路,积极思考因材施教的学生德育管理模式,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对孔子因材施教第二步进行了尝试探索,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设不同的奖项”做法,变奖励为管理,变管理为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管理,自我辐射,扩大学生学习榜样的视角,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校园之星”是一个统称,它是由学校“技能之星”、“礼仪之星”、“进步之星”、“阳光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奉献之星”、安全之星、奥运之星、劳动之星、遵纪守法之星等系列组成,以季度为评选周期,一星一方案,评选方案由评选条件、评选方法、奖励方法、推荐材料等组成。

“校园之星”评选的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校园之星”奖项的设计,我们认为要努力做到:(1)代表性。学校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生活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代表性地设计评选奖项;(2)针对性。奖项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青年,又要善于兼顾部分群体或个别学生,使某一类型或某一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3)前瞻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评选奖项。

“校园之星”的评选,其理论是因材施教,其核心是赏识、激励、关爱,抱着一种欣赏的积极态度,把力量注入学生的体内,短短的一年时间,已让青年学子展开飞翔成功的翅膀。对此有几点思考,让我们同仁以此共勉:

1.赏识是一种心态,它不仅是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以及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规律的爱的教育。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坏。将赏识教育当成一种生命需要的教育,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理论原则的。

2.“皮克马利翁效应”。激励能把学生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充分释放的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断保持,它将巩固成为学生的一种本性,从而终身受益。

3.关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我们往往是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才去关注他们,事实上,有时他们是通过犯错误来引起我们的关注。不是聪明的学生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学生更聪明。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校园活动;系统架构;面向服务

学校教育就是全方位发展模式,而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校园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锻炼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能力,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对校园活动进行研究,建立高校的管理机制,并研发相应的管理系统,以提高校园活动的管理效率。但是,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而教学及活动资源相对有限,目前在活动组织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包括:

1、校园活动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学校目前的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

2、校园活动的组织流程较为繁琐,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线下申请的方式,组织者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材料,提交给学校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准备工作。这一方式效率低下,耗费时间较长。

3、校园活动的影响面有限。目前对于校园活动信息的主要是基于宣传栏或者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受众面较少,无法有效扩展活动的影响力。

4、校园活动的参与人员范围有限,更多想参与的学生无法参加。

5、校园活动缺乏反馈途径。

校园微活动管理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平台利用网络的信息共享及交互优势,结合校园微活动的特点,设计开发相应的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对校园活动的管理能力,简化活动审批流程,拓展校园活动的影响力,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并提高互动性。同时,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处理等技术,能够提高校园活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校园微活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系统设计目标

校园微活动管理平台设计和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校园活动的管理提供一套实用的软件工具,使参与校园活动的不同人员可以基于该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使校园活动能够更好地举行,同时,校园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更好地与活动进行互动,提高用户的关注度。

2.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校园微活动管理平台为四种不同角色类型的用户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功能,分别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参与者、学校管理部门、系统管理员,针对不同的参与者,活动管理平台分别构建了功能使用模块,分别是组织管理模块、活动参与模块、审批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3.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校园微活动管理平台采用分层的逻辑架构模式,不同粒度的构件被划分到不同的层中,达到相互之间解耦合的目的。采用分层逻辑架构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性能需求分析中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指标,具体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4.系统数据架构设计

校园微活动管理系统中包括很多数据,这些数据被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为系统功能的完成提供支撑。系统的数据库表主要包括:活动信息数据库表、参与学生数据库表、反馈信息数据库表等.

5.虚拟资源调度算法的设计

校园微活动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了对活动现场的视频转播功能,使无法参加活动的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转换功能获取活动现场的信息。为了提高性能,基于Linux系统构建了虚拟资源调试平台,并通过算法的设计,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该功能。

对于虚拟资源的调度,主要是根据用户对活动现场点播的需求情况和当前系统的运行负载情况,合理地对虚拟资源进行分配,以达到为更多的用户提供高质量视频点播服务的目的。系统中对于各类活动现场视频资源的点播统计信息都被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在具体处理时,可以通过SQL语言实现对所需要数据的实时提取。在算法构建过程中,需要对物理计算机节点的中央处理器CPU和虚拟机的中央处理器vCPU进行控制,总的调度流程共分为三个操作环节,包括预处理环节、执行环节、收尾处理环节。

预处理环节:该环节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当前活动视频点播的请求量统计,计算所需要的资源,可通过对数据库记录的实时读取得到;二是对当前虚拟集群中的节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进行监视,可通过系统资源调度模块中的系统资源监视功能得到;三是基于上述数据,通过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计算虚拟中央处理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视频资源的请求趋势。

执行环节:该环节具体执行虚拟资源调度分配工作。首先将上一环节预测的结果与系统测定的阈值进行比对,然后决定是否启动虚拟资源调度流程,实现对重点活动现场转播服务的支持,同时维持整个系统的负载平衡。该环节执行过程中,其预测结果信息以及系统测定的阈值信息都将被保存到校园网络电视系统数据库中,以利于相关人员回溯和分析。

收尾环节:完成对虚拟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工作,向系统中其他的组件发送相关的结束信号,各组件接收到信号后启动复位流程,并进入到下一个处理周期。

总结

校园活动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活动,参与的学生既可以获得乐趣,也可以锻炼能力。但是,目前的校园活动存在着知情范围小,宣传不到位,事后无法获取评论信息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基于网络的管理系统,提供活动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建霞,赵呈领.信息化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管理系统应用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08)教育,2013(06)

[2]李正超.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05)

[3]刘志坚,杨文安.高校园区安全监控及其解决方案[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

一、前言

风险喻指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灾祸,可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所谓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对在校园范围内开展的各种校园群体性活动导致校园安全稳定受到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有效控制。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大型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的现状

1、校园大型活动分类及事故发生的特征。校园大型活动是指学校部门、学生、社会团体等主办者经过精心策划组织,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校园内的场所、场地,面向学生群体举办的具有一定主题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招聘会等群体性活动。以活动内容划分,可分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招聘会等;以活动性质划分,可分为官方行为类活动、商业行为类活动、群众行为类活动等;以活动场所划分,一般包括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校园大型活动。总结校园大型活动事故发生具有如下特征:(1)事件发生突然性。校园大型活动具有一定复杂性,在从策划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对活动要素逐一论证,一旦某一活动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具有一定突发性,甚至造成整体活动的瘫痪。(2)事件发生连锁性。校园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诱发其他事故发生,出现连锁反应。处理不及时稳妥,很可能会由小事故引发大事故,由非政治因素引发政治事件。(3)人员参与密集性。校园大型活动举办的场地绝大部分位于公共场所,通常聚集着大量人群,特别是学生群体,一旦发生事故,波及范围难以控制,空间影响区域被不断扩大。(4)后果影响社会性。校园大型活动参与人数较多,投入力度较大,人群、财产较为集中,突发事件将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进而引发学生群体的心理恐慌及校园环境的动荡。

2、高校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的现状。(1)对风险认识不全面。高校一般认为校园活动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作为参与主体较为容易管理,不会引发事故,即便引发事故也能很快处理。在没有方向性和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对校园内由学生或学生团体组织的大型活动持“上报即批”的态度。这就忽视了校园大型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而学生或学生团体尚未具备对这种存在风险的处理能力,极易使事故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事态恶化。(2)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对校园大型活动的控制包括审批和指导的控制,既要有一套自上而下纵向管理的规章制度,又要有一套由学校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横向管理的制约网络。但由于目前高校基本上没有进行校园大型活动申报的制度规范,管理职能弱化,缺乏对校园大型活动的统筹安排,导致活动风险增大,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3)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校园大型活动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新兴管理学科,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很难理解风险的本质,更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开展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1、校园大型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学生活动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能给学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同时也丰富着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习成长经验。但缺乏风险评估对校园大型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学生作为校园大型活动的主体组织者与参与者,缺乏风险评估和活动过程的跟踪,对活动将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估计不足,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会随时可能突破原有方案的设计。对校园大型活动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就是保证校园大型活动开展具有相对优势,发挥校园大型活动的巨大作用。

2、有利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因素进行管理,使主体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之内。对校园大型活动进行风险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就能够及时依法妥善处理,避免因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置不当,使单一的问题复杂化,甚至产生政治事件。因此,对校园大型活动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正常的校园秩序。

三、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的原则

(一)全过程控制原则

校园大型活动的风险管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渗透于各个管理环节之中,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相互影响。在应用风险管理时,应该考虑其全过程和各方面的变化,从诸如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活动,到资金筹集、活动场地布置、预案制定等业务单元的活动,并对风险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以便实时、动态地应对变化的情况,使整体风险组合控制在其风险容量之内。

(二)全员参与原则

校园大型活动的风险管理是通过参与活动人员来完成的,当风险管理理念被很好地确立和理解,就能实现全部活动参与者对风险管理的加入,否则风险管理在各个业务单元中的应用就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状态。校园大型活动应实现风险管理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员防范,由个人行为提升到整体行为,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风险。

(三)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

通过校园大型活动背景、高校所处环境、各业务单元运作等分析校园大型活动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风险组合,并对其进行全方位风险管理。这一原则要求不仅要考虑预期事项,还要考虑非预期事项;既要考虑固有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根据风险组合观,从贯穿整个学校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实行风险管理。

(四)责任与激励原则

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除了人的主观努力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制约,尤其是要建立相应人员的责任制和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执行控制制度严格者给予鼓励和物质奖励,对有违反控制制度执行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只有做到监督与激励相结合,才能使风险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风险管理的持续有效性。

(五)协调与效率原则

校园大型活动所涉及部门间的协调应能够使每个人熟知自己的职责和行为目标、熟知自己的职责如何影响他人职责以及如何受他人职责的影响,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校园大型活动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

四、校园大型活动的风险管理

(一)校园大型活动风险管理机制

1、风险识别机制。校园大型活动风险识别指的是对整个活动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是对校园大型活动风险进行管理的第一步。一般是根据活动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进行风险识别主要是鉴别可能影响战略和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并深入分析各个风险之间的内部联系。风险识别通常包括资料的收集与风险形势估计两个步骤。

2、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就是对识别出的校园大型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测量,确定某一风险的概率。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和比较校园大型活动各种方案或行动路线的风险大小,从中选择威胁最少、机会最多的方案并加以反馈。风险评估主要由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来完成,在掌握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前提下,对项目的日期、时间、进度、风险可能性等方面加以评估,对风险进行定量预测。

3、风险分析机制。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校园大型活动运行存在的每个风险对项目本身的影响大小。一般是由风险分析人员,通过对风险分析工具、技术以及风险表现类别的掌握,对风险存在和发生时间、风险的影响和损失、风险可能性、风险级别以及风险的可控性加以分析。

4、风险应对机制。校园大型活动进行风险应对就是制定并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和计划,以达到对校园大型活动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目的。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开发方案或活动运行方式。由于各个风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还要考虑所选的风险回应方式给其他风险带来的影响。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主要包括已识别的风险及其描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应对的责任人、风险对应策略及行动计划、应急计划等。

5、风险监控机制。风险监控就是对校园大型活动存在风险的监视与控制,其目的是核对策略与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相同。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并不代表风险不存在,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活动运行或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

(二)校园大型活动的风险预测

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在实际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测试风险预测是否规范,概率是否准确,实际与理论是否存在偏差。应在预测风险的概率的同时注意到大型活动风险的规律和特征,最终形成完整且合理的体系。

2、预测风险的强度。通过假设风险发生,导致校园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合理、匹配的风险应对措施是有效处理风险的前提,正确预测风险的强度对于合理制定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校园大型活动风险处理对策

1、风险回避。回避能消除风险因素,放弃项目是最彻底的回避风险的办法。但是彻底地放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正在开展的活动实行改变或放弃的处理,一般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极为高昂的。因此,采取回避策略的最佳时机是在项目实施前。

2、风险减轻。风险减轻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可采用教育法、程序法等多种方法。此外,还可在项目的组成结构上下功夫,增加可供选用的行动方案数目,提高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会相应的增加项目的复杂性与成本,并也可能增加风险。

3、风险转移。转移风险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是通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但转移风险不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少损失总量,采用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大小。当项目不能实行减轻和预防策略,或风险发生频率不高,但潜在的损失或损害很大时可采用此策略。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由高校或校园大型活动项目自身承担风险,承担方式是以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来保障。高校在处理大型活动风险中进行风险自留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并与风险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

参考文献:

1、何明.大型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与风险决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2).

2、费敏儿,叶胜毅.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要诀谈[J].公安学刊,2000(1).

3、杨霞.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4).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旅游管理 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高校旅游管理院系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创建多元文化氛围。旅游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要求旅游管理院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地融入当地文化因素,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培养符合当地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同时旅游管理院系还要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以国际性标准来培养学生,创建一个多种文化和谐并存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和多元发展。

高校旅游管理院系要突出服务文化建设。许多院校开设了礼节、礼仪课等,突出对服务文化的重视,希望通过训练使学生在校园里和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用优美的姿式、得体的仪态举止,融入为宾客的日常服务中。

2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校旅游管理院系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但在实际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2.1缺乏国际化视野,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不够

在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中,地域性和民族性相对受教育者重视,而国际化方面做得相对差一些,同时,多元化活动开展和学生自由选择与多元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旅游管理院系缺乏“对外开放”的态度,不去主动跟当地社会主流文化接触,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在某些方面脱离了社会主流文化发展轨迹。

2.2缺乏校企合作,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有待提高

有些旅游管理院系学院派思想严重,使得校园文化联系企业不够紧密。校园文化由于与旅游企业缺乏有效地交流和对接,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的熏陶培养比较弱。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导致就业磨合期延长,或出现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稳定率和业内发展率急剧下降的现象。

2.3缺乏行业认知,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院系办学目标应该是为旅游行业培养和输送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建立优势专业群,以铸造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品牌。但目前我国部分旅游管理院系在策划实施校园文化活动时,缺乏行业认知,忽视了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化性,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出现低端重复现象。

3多途径创新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在工作中能根据大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去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发展,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为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积极努力,较好地克服了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战略方向明确,即把握好活动的思想性,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迟淑清教授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娱乐性、消遣性和商业性方面,而应主动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教育者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贯穿于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自我接受并自我内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一直秉承这种理念,创建了多个大学生喜爱的社团。其中,太极协会和国学社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社团,这两个社团从强健学生体魄和提升内在修养入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相互碰撞和融合,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3.2做好校企战略合作,即利用校企互补作用,实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企业无缝对接

多年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与北京昆仑饭店、凯宾斯基饭店等十多家五星级酒店建立了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导游专业与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固定的长期合作的关系。2005年至今,学院的“导游大赛”由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独家冠名承办,每年数十名学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前三名的学生还有机会到新马泰、韩国、朝鲜等国家体验旅游带来的快乐。在现场,企业老总还会与表现优秀的学生签订实习或就业协议,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3做好活动的协调统筹,即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在“五大育人工程”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即博览群书工程、百家讲堂工程、英语强化工程、读专业书刊工程、精品活动工程。五大精品活动包括:导游大赛、辩论赛、英语话剧节、学生专业技能大比武和快乐清晨文化广场活动。导游大赛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导游知识和提高导游能力所设计的;英语话剧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所设计的,突出了专业的国际化;专业技能大比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所设计的;大专辩论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所设计的。

这些活动的设计保证了主题鲜明,内容独立,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强文化育人的功效,保持了活动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6篇

一、校园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机制

开展大学生校园活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使命,因而,同样需要各高校提高认识,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以便从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物质保证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活动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第一,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予以保障。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关键在于领导,只有加强领导,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更加科学、规范,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格培育过程,引导其进行学术活动、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全方位的自我教育活动,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活动的目标、基本要求、实施途径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精心组织,互相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第二,提供必要的条件,从物质上予以保障。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一定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师资方面的指导。第三,建立激励机制,从政策上予以保障。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社会实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二、高等院校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活动前期规划工作欠缺高等院校在校园活动的前期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因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没有深入理解校园活动的内涵,使得开展的校园活动盲目而空洞,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校园活动的开展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校园文化氛围,失去了校园活动开展的本来意义。

(二)校园活动管理水平与素质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均制定了校园活动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在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部分学生社团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管理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校园活动正常开展。

(三)校园活动资金与精力投入不足部分院校对校园活动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一些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社团成员会费和企业赞助。校园活动的场地、设施不健全,导致很多校园活动“昙花一现”。为此,不少院校的社团举办活动都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至于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无从谈起。

(四)校园活动理念落后,形式单一目前,各院校学生社团加入的门槛普遍较低,学生只要办理一些简单手续即可成为会员,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加之社团干部的更迭比较频繁,致使校园活动的计划、安排等缺乏连续性,不利于社团建设的良性发展;在活动策划方面不周密,形式过于简单,缺乏品牌与特色;组织实施活动随意性强,没有规划与设计,缺乏连贯性和深度,缺乏创新,一些校园活动内容一直在低水平上重复。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现状和原因,对于将来提出建立一整套的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完整的校园活动的组织体系、制度和程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7篇

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教育部门参与缺失、体育部门孤掌难鸣、管理体制不完善、活动开展机制僵化等,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效果。

一、体育部门主导的管理体制现状

一般认为,体育管理体制即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及运行机制等方面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负责范围以及由它们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的设想是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领导,平行管理。在中央一级,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组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中国足协;以此类推,省、市两级则分别是由省体育厅和省教育厅、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组成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理论上来说,体育和教育两大部门在校园足球的开展中应该是联合管理,共同负责的关系:体育部门主要承担资金投入、竞赛组织、专业技术指导与训练等;而教育部门负责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师资培训、组织学校范围内各项足球活动以及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的组队及相应学生管理工作等。

然而实际情况与设想有所差别。据调查,当前49个布局城市中,有66%的城市校足办设在足球协会,另有28%设在地方体育局的竞训处或群体处,只有福州校足办设在教育局。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布局城市的校园足球管理是由体育部门在直接负责。

总之,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主要采取的是行政力量主导下,体育部门管理为主,教育部门参与其中的管理模式。

二、当前青少年校园足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教育部门管理“缺位”

我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具有双重目标:一是扩规模,普及足球运动;二是提水平,选拔足球苗子。从本质上来说,校园足球活动是在尝试建立一个以学校为大本营的青少年后备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走的是一条“体教结合”的路子。在此模式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结合堪称绝配。

但是,在当前校园足球的活动开展中,教育部门参与缺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前文所述,几乎所有布局城市的校园足球办公室都设在了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很少参与到实际事务中来,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领导、共同负责的设想形同虚设,导致校园足球管理中出现了尴尬的现象:体育部门想开展活动,却没有权限调动试点学校和学生;教育部门有权力调动,却没有参与到校园足球中来。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育部门管理“缺位”,就导致了管理权限与管理范围不相匹配,责、权、利没有统一,具体体现在如下一些问题中。

(1)学校参与活动积极性无法保证。当前教育部门游离在校园足球核心管理体制之外,体育部门又没有对各试点学校做出硬性要求的权力,导致试点学校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就全凭学校自身的兴趣,缺乏行政力量的制度化保障。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学校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并不热心,活动形式流于表面化;或者是在活动前期能够积极地参与,一段时间以后就开始敷衍了事,甚至无故停止活动。

(2)政策实施效果无法保证。由于缺少教育部门的参与,很多针对校园足球发展制定的好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比如将校园足球体育教师的业余训练和比赛时数纳入工作量,予以工资补助;体育教师的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时;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升学加分;要求每个试点学校配置一名足球专业教师等相关政策,如能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应能有效提高各试点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成为校园足球活动长效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因为执行政策的教育部门没有参与,现在都成了一纸空文。

(3)活动经费无法保证。各地教育部门很少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之中,因此下拨的活动经费基本上是体育部门在管理,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教育部门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虽然中央对活动经费作了统一安排,但是分配到每个地方后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各布局城市和试点学校还需要自己想一些办法。在没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首肯下,学校不会拿出经费来支持校园足球。调查中发现,有些试点学校没有活动场地,有些缺少硬件装备,活动开展效果无法保障。

⒉ 行政式管理脱离实际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采用的是“行政主导”的管理形式,体育、教育主管部门意志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基本上没有社会和市场的参与。在操作具体活动开展工作时,这种高度集权式的体制带来了很多问题。

(1)对各地实际情况缺乏考虑。由于管理中采取命令层层下达,任务定额分配的行政模式,各布局城市和试点学校都是自上而下地指定的,导致了很多学校和地方本来没有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意愿却被上级强行指派,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校和地方参与校园足球的意愿很强烈,却苦于没有申报的机会。另外,对全国所有布局城市都作出统一的试点学校数量、形式、规模安排,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各地足球基础和足球氛围的差异,导致有的城市名额不足,有的城市却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2)僵化的活动开展模式。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真正目的是推广足球活动范围,扩大足球人口数量,培养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根据校足办的要求,试点学校应该有至少50%的青少年在参与足球活动。然而,上级对地方上比赛数量的简单要求,导致地方上理解出现偏差,很多试点学校对校园足球的理解浮于表面,认为就是“组一支校队参加比赛”。而“组一支校队参加比赛”,只要在学校里找20个踢球的学生就够了,远远达不到校园足球所设想的目标和效果。

(3)唯成绩论导致校园足球遭遇尴尬。长期以来,在高考、中考这几根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教育部门对本地升学率最为敏感,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第一要求就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往往让足球走开”。当前,教育部门亦对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心存忧虑:一方面担心学生花费太多时间训练和参赛会耽误学习,进而影响当地整体升学率;另一方面担心学生从事剧烈体育活动造成运动损伤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这是典型的行政部门政绩观的折射,不破除这种行政思维方式就很难真正开展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

(4)校园足球活动体制本身缺乏持久性驱动能力。行政力量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能够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地办好校园足球,但是行政意志本身就天然具有不确定性。就目前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情况而言,行政部门几乎包揽了从组织到管理、从财政到人员、从中央到地方等校园足球活动所有管理事务,如果将来政策发生变化,行政部门一旦退出,校园足球的发展就极有可能会中途而废。

前国务院总理朱基曾经感叹过社会事务管理起来非常有难度,行政力量在其中的位置十分微妙,他用八个字形容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行政部门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行政力量在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中应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行政力量应有所“进”:第一,教育部门应进入管理者角色,明确自己的管理主体地位;第二,体育部门应进一步做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第三,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为校园足球发展建立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行政力量应有所“退”:第一,体育部门应退出主角角色地位和竞技体育发展思维定式;第二,上级行政部门应减少对地方活动开展进行直接干预;第三,应破除行政力量一元化管理格局,引入第三方资源参与。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园活动;管理网络;平台设计

现有的校园管理活动大多是人工展开,工作中容易出现统计错误、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等问题,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反馈信息收集工作繁杂。而校园网络平台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多用于考试报名,缺乏在活动方面的报名和管理。因此,设计与开发一款集报名反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园活动管理平台必将为校园活动带来便利。

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增多和教育规模的扩大,网络报名管理系统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有所加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改善校园活动管理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线上报名平台。

一、系统设计

本平台设计采用4.0三层构架,即“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它还具有简洁、高效、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等特点。

根据对校园活动管理的需求分析,结合Visual改善Studio 2010、SQL Server 2008开发技术,并借鉴类似的管理平台开发的成功案例,我们采用以下设计原则和要求:(1)采用软件分层设计思想。(2)遵循活动管理过程中的流程、数据的标准化。(3)采用面向的设计思想对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4)易操作性。(5)易维护性。

二、系统实现

本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 2010进行开发制作,利用SQL Server 2008存储数据表进行后台配置。

1.后台数据库配置

要实现平台的开发,首先要对开发环境进行配置,这里主要是指对数据库的配置。

首先建立一个空的数据库,取名为activity,按照数据库的设计中表的结构,建立各表。此处举出部分表及其功能,如:

表名功能

activity 存储活动的相关信息

admin 储存用户名和密码

comment 储存用户留言的相关信息

sponsor 储存主办方的相关信息

users 储存用户的相关信息

2.平台基本功能实现

平台三方基本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主办方发起活动、用户查看活动、报名活动等。此处举几个例子:

例1.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在web.config中写入代码:

default"providerName="System.Data.

SqlClient"connectionString="server=***;uid=sa;pwd=123456;database=activity"/>

例2.数据调用。通过代码对数据库内容进行调用,可在网页界面显示数据库内容,引号内代表表内列名。

例3.活动列表排序。根据关键字对的活动列表进行排序,写入代码:

'>时间

例4.用户注册与登录。通过验证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验证,若一致,则能够登录。写入代码:

data-toggle=“modal”href=“#login-modal”>

例5.用户报名。用户单击“报名”按钮,则其信息将被写入数据库中,供主办方管理。

CommandArgument=

CommandName=“btn_bm”>报名

例6.主办方发起活动,通过将主办方填写的内容写入数据库来记录活动详情。写入代码:

活动详情

runat=“server” Height=“331px” Width=“445px”>

通过简洁高效的活动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主办方及时活动开展信息,准确地掌握在线报名的情况,也能更加及时地收集、统计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反馈信息。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到该活动的举办情况以及热度,从而更好地对活动进行筛选并为参与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大红,刘明.第三方应用与开放平台OAuth认证互连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2).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9篇

根据市政府应急办《关于开展2016年xx市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区教育局安全工作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我校拟于10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校统一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全面展开的原则,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着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着力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营造全民“知应急、学应急、懂应急、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xx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转自第一公文网:]

二、活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10月25日——10月31日

活动主题:“推进应急知识进基层,构建富庶美丽文明xx”。

(一)部署阶段(10月15日至10月17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宣传周活动方案。

(二)准备阶段(10月18至10月24日)。学校各部门做好宣传周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阶段(10月25至10月31日)。学校各部门按照区宣传周活动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宣传周活动成效。

(四)总结阶段(11月1至11月5日)。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

(五)具体活动安排:

1、利用教育部下发的学校安全工作指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明确各自安全工作职责,教师将自己岗位安全工作要求存入师德档案,纳入师德考核。(10月22日)

2、针对昆明踩踏事件,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宣讲,再次帮助学生明确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10月30日)

3、制作安全手抄报向周边的群众和家长宣传应急安全知识,一二年级每个班级两份,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三四年级每个班级三份,五六年级每个班级四份,优秀作品集中展出进行宣传。(10月22日——10月31日)

4、组织一次有针对性,在人员集中处如何预防拥挤踩踏方面的应急演练(10月31日)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它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科学含义

项目是“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成本、质量和范围等限制条件下完成的一次性事业。”项目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位,采用招标制度立项,通过立项申报、答辩、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方式。”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它不是任意的一次管理过程;它的对象是校园文化活动,目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目标;它的任务、职能是对校园文化活动及其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要求把校园文化活动的任务和组织人员集中在一起,当作整体,追求整体目标,需要系统的观点和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基于此,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综合性。项目一般由多个部分、多个步骤、多级分工组成,要求充分强调管理的综合特性,需要系统的观点和专门的组织来管理。

第二,目的性。一切项目管理活动都是为实现“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这一目的服务的。

第三,集权性。项目在进行中各部门、各步骤都会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互相关联、互相依存,需要建立围绕这些专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组织。

第四,主导性。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必须将组织打造成为一支配合默契、积极主动、高效优质的团体。

二、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

项目化管理的特征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将项目化管理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中。

1.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对象目的的契合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全面、主动性强,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传承者。大学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能担当项目负责人的职能;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对象是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或可以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完成的,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围绕活动的目的,利用活动的资源,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管理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任务及目标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总体目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自始至终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这与项目化管理体现出的目标性相一致。

2.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过程的契合

“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控制以及收尾等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复杂。它要求每个阶段的配合与连接必须流畅才能便于协调,才能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一般也要经历策划、申报、审批、实施与督导和总结与评优等阶段,工作的过程适合项目化管理;另外,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具有明显的特性,既体现阶段的特殊性,又强调对整体的重要性,活动组织者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促进总体效果的实现,这与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具有一致性。

3.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机构的契合

项目化管理的集权性特性决定要建立具有临时性、高度柔性组织机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任务,每项活动在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学校不需设计专门的常态机构,而是通过临时的、柔性的组织来完成,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协调控制,项目结束,其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

三、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

1.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制度构建

第一,项目分类制度。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形势和政策、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各阶段特点,编制《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并及时公示活动项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项目可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创新项目:以专业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重点项目,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以丰富大学生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一般项目,如文体竞赛、寝室文化活动等;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创新项目,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活动。

第二,项目申请制度。各级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等组织,学生组建的临时团队以及学生个人等围绕《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向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报书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责任分配、人员安排及预算报告等。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情况,依据“公开、公正、可行、合理、高效”的原则,确定项目的立项,并给予项目配套经费和相关政策。

第三,项目负责人制度。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负责人。选取“思想好、思维活、能力强、为人实、素质全”的学生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计划书要求,主持项目工作,项目实行“集中领导、分级负责”原则,组织并督促项目组成员全面完成本项目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项目目标。

第四,项目培训制度。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全面、主动性强,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但他们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加强对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即实施项目所需的策划、公关、组织、资金调配和合理使用等能力。

第五,项目监督制度。通过立项评审、跟踪审查、群众监督、总结评优等激励机制,进行全程化监督,保证立项活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项目活动负责人需对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如遇到问题或申请报告发生变更,要与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2.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程序控制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操作流程图

第一,项目计划。计划活动和自主活动可以发展为项目计划。计划活动是指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有计划的,要在某个时间段实施,但没有指定具体活动负责人或团体的活动;自主活动是不在《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之内,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自行提出的活动。校内有意申报项目计划的团学组织或个人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立意、规划、论证等准备工作,撰写项目申报书,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责任分配、人员安排及预算报告、可能遇到的问题、难点及相应对策等。

第二,项目立项。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书的可行性、创新性、影响力、经费预算、活动成效、应急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明显不符合申报标准的项目,直接淘汰;基本符合标准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项目组作出相应修改,再上交评审委员会审批。拟定中标单位的项目进行公布;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承担组织任务,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承担监督、管理职责,还对项目成员进行培训,包括能力培训和经验培训等,以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与实现预期效果。

第三,项目实施。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说明活动的意义、参与方式等,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成员按计划实施项目,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汇报,力争达到活动预期目标;成立项目监控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指导和控制活动的正常运作;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项目变更,努力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第四,项目收尾。活动结束后,项目组要将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上交,完成项目总结;活动费用专款专用、有根有据,与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一事一结;年终,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上交材料、督导小组汇报、活动效果反响等情况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优秀项目负责人等,激励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巩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小金.理想的现实——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张科,佘万斌彤.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上一篇: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辅导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