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范文

时间:2023-03-19 21:40:16

小学语文朗读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漫谈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80-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朗读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感悟,增强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所以,教师应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加大对朗读教学的力度。以下简要从确保学生朗读时间、培养学生朗读爱好及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1.确保学生朗读时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累计、理解、应用语言的本领。唯有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同课本沟通,从中获取信息,才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字及语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将朗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留给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还不足5分钟,同时对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仅是一带而过,没有细致讲解,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朗读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朗读的才能,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留存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多读"、"充分读"。但是,这些时间从而何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缩短传统教学中枯燥讲解的时间,将节省的时间分配到朗读方面。消除传统教学中乏味的分析过程,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自行体会,总结。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应用标准普通话,发音清晰、声音洪亮、断句整齐、咬字准确。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式朗读时,应使全班同学都能够读好、读完,切不能仅做表面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另外,不仅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朗读教师,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爱好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从内心喜爱朗读、愿意朗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这也是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好动等特点,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1为学生创建朗读的氛围。情绪具有浓厚的感染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渲染教学氛围,为学生创建朗读环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一般来讲,创建朗读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师范、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背景音乐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非为中,将课本中的情境与自身联系起来,进入朗读家境,体会作品中的文字美及意境美。例如:教师在讲解《鸟岛》一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观赏西沙群岛的美丽,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画面中感受阅读的欢乐。同时,还配以舒缓的音乐,使其同文章内容相吻合,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画面加音乐的组合,再加之教师示范的朗读,引导,从而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依据小学生性格及年龄的特点看来,他们有着丰富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袋麦子》一文时,就可以事先制作小猪、小牛、小猴等面具,选举学生带上面具进行表演,进而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指导学生朗读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将带有感情的朗读比作"美读",其不是一个简单发音的过程,而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行为,需要表现出写作人员当时的感情,与写作者心灵相通。所以,教师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时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及向师性。只有教师在朗读时带有充分的感情,学生才可以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时,掌握的朗读方法较少,教师朗读中的声情并茂能够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学会怎样停顿、怎样断句、怎样控制语速、语气等。通常情况下,在朗读一些描绘事情紧急、危险、突变状况时,朗读的语速应增快,突出急促的特点;在朗读一些描绘心情欢乐、愉悦或者赞美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时,朗读的音调应较高,声音洪亮;在朗读一些描绘风景优美的语句时,语速应放慢、语气应尽量柔和一些;在朗读一些描绘伤感、悲恸、沮丧等心理环境时,语速应较慢,声音压低。另外,在文章中一些表现特别意思的语句、词汇等应加重与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应整体保持轻松、欢快的语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朗读有利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口语表述才能。朗读才能的形成,朗读方法的应用与掌握,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时间,反复练习。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有恒心、有耐心,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2]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朗读;认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22-01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那么,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朗读的认识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感知教材内容的第一步,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深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课文难点,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会体味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形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朗读中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从而唤起美的共鸣。

1.讲解在先,初次朗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对文字段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

2.提供示范,以读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3.反复朗读,激趣。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备,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美地读出来,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课文描绘了张家界的奇山、雄秀水美,异物多,山水相应情趣美的仙境。读了这篇课文,感到了张家界奇山的“雄、陡、奇“和秀水的”静、清、绿“之特点,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张家界景物确实迷人;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比喻贴切,生动逼真;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受到美的享受,把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4.创设情境,表演朗读。小学生的表现欲非常强烈,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能充分把握文中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一旦学生得到肯定,其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朗读时间兴趣技巧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呢?

一、保证朗读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二、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首先,情绪具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情景,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等。让学生在此特定环境中,变作品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进入朗读的最佳境界。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在教学《草原》时,在讲到草原的景色时,我根据电教投影片,引导学生边欣赏草原美丽的画面边动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还可以配一些音乐朗读,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它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这样,通过画面的观察想像,老师适当的点拨、范读,学生一定能入情入境,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让学生投入于此。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三、掌握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见字发声的过程,而是一创造性的活动,要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因此,进行朗读训练时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技巧。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当教师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如在教《我坐上了飞船》范读:“啊!我看见了中国,有长江,有黄河,还有万里长城。”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如《飞夺泸定桥》中有一段话:“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这段话中,“千钧一发”四个字要停一停,反映出紧张的场面。“时刻”后面稍加停顿,以产生悬念的效果。“同志们”三个字要紧而相连,坚决有力,以显示必胜的信心。在“业”和“为”,“利”和“冲”之间,虽有标点,但因为紧连而缩短了停顿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一往直前的气势和较好的动作感,比起一步一停要好得多。

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首先明确朗读教学的实质内涵,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朗读教学的目标。

一、立足于整体进行朗读教学

从整体入手和体会,这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朗读完一段话之后,首先从整体上明确朗读的内容是什么,然后重复性地朗读,从而积累句段和字词。因此,针对一篇课文或者是一段文字来讲,需要划分为浏览、略读和精读这些基本的要求。为此,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通读,在朗读的时候进行思考,进而探究问题;研读的几个过程是自主朗读、互相探讨、互助朗读,以及全班交流,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再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拓展思想,在最后的时候进行熟读并且对语言进行积累。遵循立足于整体的原则,从整体上组织朗读练习,可以使得课堂朗读教学效率大大地提高。

二、结合教材细化指导朗读

作为一种阅读的基本技能,务必结合教材以及文体的不同实施朗读教学。在对文章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下,应当要求学生多多朗读,以使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会。与此同时,还应当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进行朗读,以练习学生的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务必根据教学知识,有效地体现朗读在陶冶情操、感受课文主旨,以及理解课文等环节中的意义。例如,《草原》这一篇文章有着优美的文字、浓郁的情感,以及深远的意境,应当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思想的前提下,通过恰到好处的语速和语调、感性地进行朗读。像是对于《草原》当中的“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一部分内容,能够从两个环节入手:一个环节是将重音读出,另外一个环节是将停顿读正确。应当这样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教师如此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草原的天非常开阔,让人非常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和朗读密不可分,它不但可以指导学生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朗读教学,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5篇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时间仍显不足。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甚突出。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元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且的性。

3.朗读指导方法单一、生硬。如《我们成功了》中的一句话:“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申奥成功的喜悦心情,读得缓慢而深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要有充分的课堂朗读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生学习情况、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能掌握朗读效果。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必须扩大朗读训练面。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黄山奇石》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黄山景色秀丽,怪石奇趣,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黄山”。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黄山景色的优美、怪石的奇趣,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3.精选练点。锤打有声。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欢庆》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舰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前半旬读得稍重且慢,“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欢乐的乐曲”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十月一日――”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破折号的余味无穷。

4.朗读形式多样,必须选择使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5.抓紧早读时间。丝毫不放松。一日之计在于晨,抓紧早读时间朗读。使有限的时间充分得到利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真正重视早读时间的朗读,不但要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而且要全程跟班。必要时领读。充分保证朗读效果,持之以恒,毫不懈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探讨

朗读训练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备受语文教师的重视,朗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对于学习语文知识而言,朗诵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倡导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分析

首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能够增加知识积累,使学生准确认识生字和词语,帮助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标准、理解字义和认清字形等。小学语文教师先进行范文阅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对学生的朗读结果进行检查,纠正错误发音。结合朗读情感正确理解字词含义以及语法,增强记忆,数量掌握字词,积累语文知识。其次,提高学习技能,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由于小学生阅读资历较浅,无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进一步的感悟与体会,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技能,还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再次,朗读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朗读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具体策略

1.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优化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而制定的,并且把素质教育与政治思想融于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中,优化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确定教学内容中要求朗读的目标与内容,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最后再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朗读训练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朗读,每个字的发音都标准,并且理解每个字的含义,把握词句意思,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2.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授课技巧。小学语文教材的朗读内容十分丰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朗读训练中。此外,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需要引导学生对朗读内容进行了解掌握,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注意朗读技巧,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朗读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声朗读和配乐朗读等方法。例如,在《好汉查理》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优化课堂训练

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增加学生的练习量,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以及掌握技能。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适应课堂学习规律,同时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课堂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习题,并且进行检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朗读学习情况,如果出现错误应该给予及时纠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朗读可以发现其中问题,了解课堂不足,并且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及时处理与完善。小学语文朗读的课堂训练方法要多样化,不仅包括发音、语速和语调等,还应该重视情感的表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该过分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各个角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永均.简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须讲究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107.

[2]王华腾.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2,26:31.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28-01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素质水平的,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那么就很难去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最起码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人。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因为语文没有学习好,而和性格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从小学语文开始抓起,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表现能力之一,在和一个人交流了几句之后,我们就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了解一般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一般人们都非常重视表达能力。例如,有一位大学生,他是理工科的天才。他在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始终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语文成绩也很好,这是因为他勤奋。但是他就是不喜欢朗读,他虽然背书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一般不喜欢喊出来。所以长此以往,他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喊出来过,一直保持着默读的习惯。当他走入大学的时候,每次看到同学们在演讲会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时候,他是非常羡慕的。他的脑子里固然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他都表达不出来。所以,这样的集体活动,他基本上是作为幕后的角色来参与的。他在底下帮助同学们出主意,但是他从来没有勇气走上讲台。后来他大学毕业后走进了工作岗位,他发现,一个人如果表达能力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是在跟同事交流还是跟公司领导交流,这些都成为了他进步的障碍。后来他对症下药,开始重点培养自己阅读的好习惯,而且他每次看书都喜欢大声读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他的用词能力也非常强了。这就说明,其实阅读和朗读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个技能也是非常容易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朗读问题。

二、朗读训练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背诵的,而有些内容是需要朗读的。我们都知道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所以,我们再没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去背诵。但是对于那些朗读的内容,我们从来都不去理睬。这是因为朗读对于我们没有什么概念,朗读又不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高考都不考试朗读能力,小学如何要求我们去朗读呢?所以对于这些,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1-3]而且很多语文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往往选择直接把这些内容的要求放弃掉,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些需要我们朗读和背诵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内容,要么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要么就是它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或者是蕴含了教我们如何表达自我的内容。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不应该放弃。从学生角度讲,他们很有可能意识不到朗读对他们的作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朗读的意义。所以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给学生们传输朗读的意义。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朗读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小学生看不了那么远,他们的意识形态完全取决于他们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口才演讲或者是辩论赛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们去朗读课本内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而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教给学生们考试技巧,而不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那么我们教育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此这般,还不如考试给他们答案,让他们自己去考就行了。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偷懒,把和考试貌似无关的内容都省略掉了。只让学生们学习考试的内容,那么全面教育从何说起呢。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愿望想从这里走出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考大学成为他们走出困境唯一的方法。他们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会努力去学习能够提高他们成绩的内容,而不是学习那些能够提高他们能力的知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严峻现状。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不是为了教育一些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应用的人。朗读不仅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心,在公共讲台上他们的自信心都是来源于他们娴熟的表达能力。我们身边有很多教师的表达能力也是不够好的,他们在讲台上的表现非常尴尬,有的人在冬天讲课的时候都会汗流满面。有一位教师在讲语文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学生都感到非常的可笑。后来学校领导考虑到这个问题后,让他去教自然课程。[4-5]后来发现它还是非常紧张,最后只能让他去管理学校的微机了。这就说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会对他将来的职业生涯形成多大的影响。他的紧张其实是个人演讲能力不够引起的,如果他讲话流利,必然会在人群中能够很好的表达自我,但是因为自己表达能力差,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害怕学生挑出自己的毛病,所以就越来越紧张,以至于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阅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宗旨。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

[2]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1,(2).

[3]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4]唐晓明.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继续教育的辩证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4,(6).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的意义及方法 注意问题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是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代表了作者的爱与恨、喜和忧、褒或贬等。作者在刻画人物,模拟情景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了解朗读的意义、形式、作用,掌握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方法,以便于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朗读的意义

1.1 便于学生记忆课文语句

课文的语句一般是规范的,节奏鲜明的,朗读起来声音铿锵有力,优美动听,可以帮助记忆。

1.2 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对课文在读后能进一步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理解不清楚的地方也就能变得较为清晰了。

1.3 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

朗读和熟读了许多课文之后,课文里的许多词句、语言、表达方法、布局谋篇的一般规律,就会不断的被学生吸收、积累和掌握。熟读了课文,词语丰富了,语言发展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1.4 通过朗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朗读的形式及其作用

2.1 个别朗读,以点带面

个别朗读是朗读教学中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能检验学生朗读水平的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个别朗读的指导。个别朗读一般先找读得好的学生读,再找中等和待优学生读。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可以起示范作用;中等学生读,可以了解一般学生的理解程度、朗读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待优学生读可以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胆小和自卑的学生朗读,还可以使其在朗读中得到锻炼。

2.2 自由朗读,潜心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可以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由自在地潜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或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准备回答问题,或是让学生思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如学习《可爱的草塘》,学生初读课文时,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紧扣课题中“可爱”这个题眼,让学生思考:课文通过写哪些景物表现了草塘的可爱?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讨论,列出描写可爱的景物之处。通过找草塘的可爱之处,使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大意。讲读完课文后,再要求学生配合“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这一训练重点,从联系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朗读。学生读完课文后,明白《可爱的草塘》是以草塘为核心,以“可爱”为重点,不仅指出了草塘特有的景物,而且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由腻到美,再到喜,最后到恋的变化过程,从而清清楚楚的认识到各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2.3 学生轮读,相互学习

学生轮读是由小学语文教师指定座位顺序,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读,可以读同一内容,也可以按课文一节一节地轮读下去。这种读法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加练习,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起到互相学习、互相竞赛的作用。

3.朗读方法的指导

3.1 联系呼应词语,体会语气

当学生找出“地”字前面的语气词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找出与“地”字前面的词语相呼应的词语。例如当学生找出“温和”一词以后,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接着启发:“小山羊温和地说了什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山羊说话温和呢?”经点拨,学生找出了与“温和”相呼应的词语——“您”字。这个“您”字,在小羊的这段话语中反复用了四次,显得小山羊说话的态度非常亲切和气。在训练这段话时,要求学生读好"您"字,要读出尊重、讲理、温和的语气来。这样训练,不但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有效的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2 看标点符号读出感情

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往往不注意标点符号。为了培养学生学会看标点符号朗读课文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常常要求学生找一找每段话有几句,每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出这些标点符号等。其中要特别引导学生会读问号和感叹号的读法。例如,在学生课本《院子里的悄悄话》中有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弄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该怎样读。在指导朗读“什么?一百年里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您是怎样记录每年气候的呢?小槐树好奇的追问”这段话时,要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用问号?学生应该回答:问号在这里是小槐树向老槐树提出疑问。这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接着问:这里用了三个问号说明了什么?应怎样读?通过讨论,学生弄懂了,这说明了小槐树对老槐树有这么大的本领感到好奇,所以连续追问三次,读的时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语气一次要比一次更急切,更强烈。

3.3 讲清人物及背景,分析课文,指导朗读

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其语言动人心弦,感情真挚强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等课文。但学生对人物及时代背景了解甚少,这种浓厚感情很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就拿《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为例来说,要先向学生介绍的光辉业绩和他逝世前后的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和怀念的感情。当学生们沉浸在这种情感中时,再开始分析课文,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就能针对本课内容读出抚今追昔、哀思倍增的情感。

4.朗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4.1 朗读教学时,首先必须要准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要清楚响亮

4.2 不要唱读

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字组成词或短语,边读边想课文中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再多读几遍,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把握住对词、短语和句子的认识,以词和短语或句子为单位进行整体性朗读,“一字一唱”现象就很好减少。

4.3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做的流利,有感情,要针对不同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指导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50-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要把好文本的“脉”,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要选好训练的“点”。“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便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会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1] 邹 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魅力中国,2011.07.

[2] 田贵川,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贵州民族报,2006.03.

小学语文朗读范文第10篇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

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花》这篇文章时,读到这样一句话:“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师:读着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见母亲站在哪里,怎样地盼呢?能用朗读表现你的感受吗?

生:我仿佛看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母亲站在门口,眼睛不停地望着公路的那头,仿佛在等待着儿子的出现。

师1:好一幅慈母盼儿图,你能读好它吗?(生1带着渴盼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生2: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多么希望能有儿子的车在自家门口停下来啊。

师:你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来,读一读!(生2用低沉的语调朗读)

师:是啊,仿佛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位老母亲的目光里流淌的尽是对儿子无尽的牵挂,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吧,体会体会这份浓浓的思念?(生用缓慢的语速深情地朗读)

师:你觉得母亲的要求高吗?从哪看出来?

生3:我从“顺路”、“想看看你”、“聊聊天”看出母亲的要求很低,只是想顺路看看儿子而已!

师:“而已”用得真好,这就是一位平凡母亲对儿子的一点点要求,能把你的感受送到这个句子中去吗?(生把“看看你”、“和你聊聊天”读得特别柔软,尽显母亲的慈爱。)

师:极低极低的要求里隐藏着母亲极浓极浓的思念!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平凡而又令人回味的深情,体验到亲情的美好。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结题报告范文 下一篇:评价指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