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1:06:39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5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使学生自己对学习活动达到一些特定的目标,并且能够对自己成功和失败进行总结。下边就讨论一些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一、传授小学生反思技能

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学习反思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技能。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活动范围太小,反思效果并不理想。对待数学学习的反思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分析方法,没有自己的经验。学习反思就是要提升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例如,探知和解析问题的方法策略,为小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好重点难点知识的指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归一应用题”的反思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学习反思技能更加顺利,教师应当做好这些应用题的准备工作,在问题解答的巩固练习中,将对问题的探究有意识地留给小学生处理。这样通过让小学生们尽可能多的自己探究问题实现反思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保障了小学生获得应用题的体验机会。教师向学生提问,对于刚才的应用题,我们能分析出哪些是它们的共同点,哪些是它们的不同点?在解题思路上两道题目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反思的技能。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学习,既能锻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反思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对学生们的耐心,不要拔苗助长,要做到收放有度。因此,通过特定的学习反思活动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引导小学生课后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学习反思需要先做题,后想题,解答问题之后及时反思。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小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尤其是一部分有连贯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回顾,纠正错误和完善解题过程。同时还可以对问题再次思考,总结题目的特点和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例如,一道数学题目是,“在一道算式里,除数、被除数与商的和是125,还知道商是5,请你们求一求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是多少。”小学生刚看到题目肯定会非常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会发现题目的条件并加以利用,发现除数和被除数的和是120,被除数又是除数的5倍,进一步会联想到20的5倍是100,而100与20的和就是120。再通过计算验证就可以解答问题。这时,教师在看到多数学生解答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最后总结出“把商转换被除数”的解题技巧。另外,除了及时对问题进行反思,还需要经过定期的学习进行反思周记的记录。周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一次测验之后,有的小学生会在周记中写道:每次经过考试,老师总会对答卷中的错题进行点评,并且让我们对错题进行改正和摘抄,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下来。在这次考试中有两道题目犯的错误值得警惕,第一个是把三角形认成等边三角形,读完题目由于惯性思维,对题目思考较少,导致做错。第二个是计算梯形的面积,对公式的记忆不深刻。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杜绝这种马虎的毛病,牢牢记住数学公式。通过周记,小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为反思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三、激励小学生自我对话

激励小学生进行自我对话,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我质疑的习惯,将反思学习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问自己如何解决。自我对话是进行学习反思的重要活动,巩固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自我对话要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考习惯,教师的引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同学之间的提醒,激发小学生对自我的质疑。这个过程中其他人无法替代小学生完成,学生自我对话的总结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进一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自我对话一方面为小学生积累经验,在以后的类似场景很可能会用到。另一方面,帮助小学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因此,首先需要学生自我质疑,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同时锻炼数学发散思维。其次是自我总结,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结促进反思,因此自我总结十分重要。问题解决了,教师对小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甚至可以进行书面反思,形成深刻记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动用多方面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对学习数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钟F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生活味”[J].新课程:小学, 2014,(8).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调查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被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使教师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相结合。当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时,那么教育对象--小学生在学习中是否需要反思呢?

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次认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调整。①在理论上,许多学者都论证了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的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②而反思就是其核心特征。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认为“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完整的答案,重新斟酌、审查结果及导致结果的途径,他们能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③《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应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反思性学习所提的要求看,小学生的反思是初步的,它要求学生经历反思活动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④

本文旨在明确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等核心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对小学中段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有关数学教师的访谈式调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强弱的相关因素,为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提出有关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本次问卷调查抽取了杭州市三所小学三、四年级共180名学生及有关数学教师进行。

2.2 研究方法:本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

2.3 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参考方家鸿等编制的问卷,自编学生反思意识及其行为的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反思能力的强弱。问卷涉及学生课堂内外、作业、知识总结等各方面的反思能力。

(2)访谈:通过与教师进行有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方法和策略上的探讨与交流来进一步扩充本研究的内容,更加有力地得到结果的证实。

2.4 施测过程:问卷调查的主试由研究者承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所有学生在10-15分钟内完成全部问卷。

3 结果分析

3.1 结果呈现。调查发放问卷三、四年级各90份,实际所得问卷数量为三年级87份,四年级89份,共176份(男、女生各88份)。问卷回收率为97.78% 。通过调查统计得到以下数据。

从表1可知,三、四年级学生在反思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Z=0.765<Z0.05/2=1.96,P>0.05)。三、四年级学生的平均反思能力分别是:70.16(S=14.43);68.45(S=15.23),表明中段学生的总体反思能力处于中下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同学在反思能力上有极显著差异(Z总体=3.50>Z0.01/2=2.58,P<0.01),且男生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男、女同学在“课堂内外、作业”这两方面的反思能力呈显著差异

(Z课内外=2.21>Z0.05/2=1.96,P<0.05,Z作业=2.30>Z0.05/2=1.96,P<0.05),男、女同学在“知识的总结”这一方面呈极其显著差异(Z知识总结=4.30>Z0.001/2=3.29,P<0.001)。以下是笔者对问卷中知识总结类题目的统计,通过图1.2、图1.3、图1.4、图1.5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相应比例的大小。

由表3可以看出,学业成绩和反思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其中学生对作业的反思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大。

3.2 结果分析

3.2.1 学生整体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从调查统计中发现,小学中段学生的整体反思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认识上来说,学生对反思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37.5%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是很重要的。从程度上来讲,小学中段学生的反思程度是肤浅的,不系统的。只有15%的学生是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的,而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在头脑中简单地进行反思,他们反思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困难和疑问,而不是对学习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从习惯上来讲,小学中段学生还没有自觉的反思习惯,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自己学习过程的重新回顾,重新审视。这些表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建立在自己“想学”的基础上。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在遇到学习挫折时他们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2.2 男、女同学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男、女同学反思能力的调查研究(表2),得出小学中段男、女同学在反思能力上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反思能力相对偏低。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与访谈,笔者发现,女生比男生更重视对知识的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男女在性别上的差异。从身体和动作方面讲,女生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生快些,所以在相同年龄下,女生比男生更懂事,女生的有意注意比男生更强,注意品质也更高,学习中更具有自觉性。从认知上来讲,在语言方面女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占优势,男生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上占优势,许多研究都发现:女生比男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做事更加仔细、谨慎,更善于对工作进行整理、总结。从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来看,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的活动多于男孩,所以女生易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中相互进行反思。二是一些老师对数学学习中反思环节的认识不够,他们过于重视学生作业的整洁与正确率,而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他们主要采用打“√”“×”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学生过于依赖老师,阻碍了学生自我反思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要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概念。

从问卷15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图1.6),35%的同学根本没想过要写小结,30%认为要对作业进行小结但又不知道怎么写,21%是因为没时间写作业小结,11%是因为懒得写。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结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消化,有利于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小结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小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小结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2.3 关于反思能力强弱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分析。通过对反思能力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表3),我们不难发现,反思能力与学业成绩呈高度相关,其中作业的反思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最大。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生对自己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的反思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反思能力强的同学中,72.7%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因为他们通过反思,分析自己错误的根源,完善自己的解题策略,为下一次解题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良性循环。而反思能力较弱的同学当中成绩不稳定的占到了54.5%,由于他们不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解题过程加以评价,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学习结果,致使思维缺乏创造性、批判性、灵活性。因此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4 建议与思考

反思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它对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它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这个社会中,个人成长的必备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更是反思性学习的推动者,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反思。

4.1 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拥有反思技能是学生自觉进行反思学习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讲,反思技能主要表现为“自我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提问、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

4.1.1 自我提问:学习主体要对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多加思考,多加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么想?),多设几个“假如”(假如我用别的方法呢?),从而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4.1.2 自我总结:要使学生能从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各个角度进行自我总结,并且要对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总结,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堂课结束后,让学生想一想这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掌握;一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做完作业,总结一下做题的感受,说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评价对自己当时发挥的满意度。通过对知识的总结,丰富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强化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提高了学生元认知的自我监控能力。⑧

4.1.3 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批评与分析。教师应该“放权”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总结成功之处,发现改进不足。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时可以用“这道题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请你说一下你的解题思路好吗?”等简单评语来代替“√”,用“再验算一次好吗?”“再看一下条件好吗”等评语来代替“×”,从而引导学生去反思。

4.2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意识的强化能使学生心中形成一道“警戒线”,它能提醒学生对学习保持警惕,一有疑点立刻进入反思状态。

4.2.1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同化,建构新的知识系统。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把分数与除法算式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建构完整的除法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2)用适当的课堂评价语来引导学生反思。如“你的发言和别的同学的区别在哪里?”“能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你已经接近答案了”等等。

(3)关于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把正确与错误的做法进行对比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或进行做法优劣的比较,得出最佳方法。

4.2.2 在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要在学生头脑中树立一个观念:“做完≠写完”。“做完”是在“写完”的基础上对题目的再审视,再检查。学生应掌握多种自我检查的方法(如:代入法、逆推法等),达到自我诊治的目的。

(2)要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错题库,摘入自己错误的题目,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3)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周记)的习惯。数学日记(周记)是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记录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或用数学的知识来讲述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情况。写数学日记(周记)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倾诉对数学学习的喜悦和烦恼,从而进一步肯定或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⑩开始时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仅会养成习惯,还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也能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4.3 创造轻松、信任、合作的环境,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学习上的“反思”,实际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的学习活动的回顾、审视,是一种知识的再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重要而复杂的。教师要创造轻松、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并让他们的活动具有“持久性”,让学生始终能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合理处,并敢于向他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此外,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各自的优劣,相互学习。

5 小结

在本次调查中,以杭州市三所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一个切入口去观察小学中段学生反思能力相关性问题。在搜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后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初步看到小学中段学生总体反思能力比较薄弱,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学生是否具有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从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对学生反思技能、反思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调查研究由于一些原因,所以存在着不足,今后将继续追踪有关信息,对小学生反思能力这一课题作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汤春燕,反思:“学会学习”的新视点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6.1上 P11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第8期 P43

[3] 波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P15

[4] 何文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J] 《教学设计》2005年第11期

[5] 郭峰:让学生在数学“反思”中成长 [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8上 P8

[6] 方家鸿,钱丽华:加强作业小结 促进学生反思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5.5 P11

[7] 胡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3上 P30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反思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96-02

学生的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可以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课,所以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对于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在小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效果会非常显著。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数学课中的反思能力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探索、自我调节的好习惯。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上都是过于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高分,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更是非常薄弱。教育的功利性使小学数学教学完全为了考试而生,数学课堂中教师们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也屡见不鲜,教师往往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够,只是机械记忆与简单的模仿。这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阻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受应试教育和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小学生非常缺乏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学生即使对解题有反思,也主要是针对题目答案正确与否的思考,对解题的过程、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思考却很少;还有的同学就算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缺乏质疑的态度,而是一心急于完成试题,死记公式、机械套用、缺乏思考,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常常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经常会学过就忘记。在结束一个单元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时,学生也缺乏系统性复习和自我总结,这样自己存在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就无法进步。

二、反思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独有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只有经过多次反复推敲、深入研究、善于反思,才有可能掌握数学的真谛,学好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反思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着很轻的指导性,当然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但培养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小学的数学课和初中的有所不同,因为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还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通常无法一次性就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这个时候如果学生拥有反思的能力,那么对于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反思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解数学题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充分吃透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检查、自我完善、自我探索的过程。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仍是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差,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往往受到排斥,学生只是需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小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要想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就应该从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始,在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改进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养成善于反思的好习惯,从而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去。比如说可以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详细的讲解解题的原因、过程、方法等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数学反思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来说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反思环境。教师可以将自己解答的过程(包括教学中渗透的知识点和反思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清晰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更容易把握反思的内涵,学会如何反思。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就相当于是一张白纸,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一开始,就对学生灌输反思的思想,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提问等,相信学生一定能够轻松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具体内容。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发生的小问题进行矫正的作用,在小学生反思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的伸出援手,帮助小学生们解答疑惑。

3.改进评价体系

数学课堂不应该再继续贯彻得高分为第一要务的思想,而是应该时刻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反思能力等放在首位。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很容易犯错误,或者是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立刻对学生提出批评,坚决否定,而是应该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不断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解题或者学习方法,明确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反省自己是否听懂了课堂内容,对于教学难点有没有完全明白等等。通过反思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梳理学习的内容,养成爱问问题,爱反思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韦素娟.关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3(44)

[2]郝书松.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初探.学周刊. 2012(30)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反思能力 培养策略

反思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学生思考分析能力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现代汉语学认为,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过程和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活动得出经验和教训。在传统的应试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和培养,重视对学生学习新知方法的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新知过程,探析问题进程,以及学习活动表现等方面的指导和评析,学生缺少进行能动思考分析的时间和机会。反思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思和问题解决并列为思维的两个基本技能。教育心理学认为,反思是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或存在问题产生困惑、怀疑,从而进行思考分析,实现改进和提升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剖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已成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探究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进行论述。

一、寓情于景,营造小学生主动反思的浓厚氛围

反思能力是思维能力水平的较高形式,需要小学生具有良好、正确、科学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素养。小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初级阶段,学习情感比较“脆弱”,思维水平比较“低下”。很多小学生往往表现出消极、畏惧的情感,不愿参与反思活动,不愿深入思考分析。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程度和深度,与学习情感成正比。学习情感越浓,学习活动程度越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活动时,要注重内置积极情感的激发和“引燃”,利用小学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情感激励因素,将数学学科教材所具有的生活性、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性通过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展示,让学生身处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中,内在学习情感得到“释放”,产生主动反思的“意识”。

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发小学生主动反思的积极性,在新知导入时就要好情感激发的“铺垫”工作,利用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设置了“动手找出现实生活中三角形形状的物品”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情感得到激发,参与学习的激情被“点燃”,这样就为学生主动反思学习活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能力第一,积累小学生有效反思的经验技能

实践证明,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身的学习经验、技能素养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波斯纳的“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进行有效反映。同时,小学生的反思活动基本都是以自身的学习过程为反思对象,结合自身所具有的思考评析水平做出评判。由此可见,学习能力水平对学生的反思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加之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将能力培养作为提高反思效能的首要条件,提供充足的锻炼实践舞台,重视学习实践过程的指导,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分析、思考等学习能力,为反思活动深入开展和切实提升,打下深厚的能力基础。

如在“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探知解决任务交由学生“完成”,学生进行探析活动,认为计时时需要与普通的计时法加以区别,找出不同点。此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其中一名学生说出探析的过程和思路,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学生在评判活动中,结合自己的探析心得和解题经验,借助于集体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活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讲解问题的过程变为评析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由此及彼,对自身的解题过程也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而将反思能力培养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获得“双赢”。

三、拓宽渠道,教授小学生反思方法的方法技能

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采用“自主反思”这一方法,小学生反思的能动性受到限制,反思的深刻性不明显,反思的实效性不显著。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学方法多样,才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才能增强学生反思的深刻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创新求异的教学理念,在组织学生开展反思活动上要“不拘一格”,形式上力求多样性,拓宽反思的活动“渠道”,凸显一个“活”字,采用自我提问、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反思活动中,反思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如在“发散性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多样解题途径基础上,采用自我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这些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等自我提问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得更深入,有利于学生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5篇

反思能力是主体对问题或事物、主体思想和行为、它们所处的情境、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进行深刻的批判式的思考过程的能力。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有了一个好习惯也就是形成了一种意识,有了一种好的意识就能形成一种好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小学生思维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没有进行复杂反思活动的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反思活动主要是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认识和理解思考的过程,更多地集中于对自身的认识上面,这也是反思活动的基础。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着重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

一、课前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反思的契机。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在套用常规思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而是在充满疑惑和问题并积极赋予探究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的。为此,我们通常在每堂新课之前,都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目标的达成,为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学生能够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了“内在需要”,因而产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愿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更有了自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以振奋、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为主动的参与探索。

二、课堂反思

课堂上,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情,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激发真情实感,增强主观能动性,从理解走向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反思就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结论等。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操作中讲求反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对某些思考策略进行揭示,组成结构性的“问题链”,尝试让学生全面了解问题的整体,再将问题分解为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几个问题,步步推进,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主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和形成过程,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交流后注重反思

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做出不同的解答。交流中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最好体现。这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能多学到一些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

一堂课的结束,不是一个主题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使思维信息相互刺激和激发,以达到思维扩散和互补的作用。课后反思包括课后总结和作业反思。课后总结本身就是一种反思。课后用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思考,就会发现这不但对于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和加深理解相关的知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整理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会对学生思想方法的积累提升起到出乎预料的推动作用。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6篇

一、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调整自己的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就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特别是,能够建立在清醒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理性之上. ”

实践证明,只有独立的反思,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和发现的自信,而这些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产生的. 所以,反思容易形成独立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习过程不再是学习负担,而变为学习乐趣. 古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探索性和严谨性也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把握数学的本质,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即反思性学习才能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内容及意义

1. 反思解题思路,优化思维过程

小学生在解题时,往往看到什么就做什么,不加深思,急于求成,并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常识错误. 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致使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2. 反思错误根源,强化反思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仅要求指出错误之处,得出正确答案,还要求分析错误原因,是来自粗心、解题习惯不良还是知识理解有误、公式应用有错,等等.

3. 反思他人见解,吸收为我所用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回答还是小组的讨论或者全班的交流,都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反思的技能,体验反思的作用,养成反思的习惯.

三、培养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主要措施

1. 建立错误原因分析记录卡

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把这些错误记录在像下表一样的卡片上,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库,从中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并在反思中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

2. 写数学反思周记

如在最近的期中测验后,有一名同学在数学周记中写道:每次考试后,老师总会对试卷进行讲评,并让我们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思考,找一找自己错误的原因. 我觉得这次测验有两个题目错的冤枉. 第一个错误是判断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四分之一. 我当时读完题目时没有多想,就进行了判断. 实际上是错的,应该是平均分. 其实这个平均分老师在上课也是特别强调过的,我怎么就忘了呢?第二个错误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我没有除以2.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特别会忘记除以2,怎样才能记住呢?…总之,整张试卷的错误都是不应该的,我以后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3. 教给反思的方法

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仅思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自觉性. ”为了使学生形成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教师应从以下3个方面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

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 这样,它的教育价值在于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题方法.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反思性数学学习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对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并促使学生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因此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要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涂荣豹. 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 数学教育学报, 2000(4):17.

[2](荷兰)弗莱登塔尔. 数学教育再探――在中国的讲学[M]. 刘意竹 杨刚等译.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数学;师生平等

把对话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交流,使知识由原本的传授转向如今的建构,活跃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并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对话教学时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出发,制定完美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把对话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就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只有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平等的对话教学是借助对话的形式鼓励学生表现自己,赋予小学生充分的学习权利,以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教师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应该秉持公平的态度,既充当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成为小学生的挚友、忠实的听众,让小学生在友好的氛围内,主动和教师形成良好关系,配合教师的日常管理。

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首先需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小学生进行一个短暂但是深入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真正的想法,并在课上有所体现。同时,当教师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时也可以在班级与学生分享,这样会增添教师自身的亲切感,而小学生也会更愿意接近教师,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教师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改变传统压抑的教学环境,把传统的授教转换为简单的对话可以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更多信心,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宰者”。对话教学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遵循之前设定的程序,但是不能按部就班,而是需要在其中增加一些灵活的成分,让学生在与教师对话过程中体验不一样的感觉。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时,大部分的学生已从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中推算出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把自己所猜想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既能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展示自己的热情。

二、追求生生的和谐对话

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改善了原本僵硬的师生关系,并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仅依靠师生平等对话是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要求的。只有追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对话、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友谊,感受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性。而教师在追求生生和谐对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让学生肯定彼此的闪光点,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在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过程中共同进步。

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心得,并通过交流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合作学习既能增加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机会,又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改善原本陌生的关系,更能帮助学困生们借鉴先进的学习经验,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而且,当学生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过互动合作,这些问题就能很快解决。同时追求生生的和谐关系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户外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室外通过共同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相对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会主动放下学习的负担,用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户外体验活动中。在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收获的信息会更全面,更有价值。当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体验的计划。例如,在探讨梯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梯形的稳定性是否一样。这样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会主动组成小组探讨等腰、直角等梯形的稳定性,在探讨之后达成共识:梯形同样具有不稳定性。

三、鼓励学生的自我对话

学生自我对话是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我对话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以及日常表现。并在反思之后温故而知新,运用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鼓励学生反思的过程中,一些数学教师会单纯强调过程性的知识,强调探究,而这时却忽略了学生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帮助学生与过去的自己作对比,并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认真考虑别人所给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当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刻问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真正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了?是否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了?”通过自我提问,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而自己又是通过哪些方法战胜的。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元认知水平 小学生 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20-01

作为教育工作者,相信大家对于元认知都不陌生。所谓元认知顾名思义就是自我认知,这个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福莱尔提出的,在他的思维结构中是这样解释的: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本文针对现在的小学生元认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如何提高元认知水平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元认知对于小学生的个体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元认知能够支配学生的学习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如此,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呢?下面,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简述几个重要的方法。

1 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元认知的基础,促进小学生喜爱数学是每一个小学教师努力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只有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将元认知的培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中,才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当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来促使学生增强对于小学数学的爱好,双方共同鼓励小学生不断思考,大胆创新,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两位数的乘法》的时候,一定要通过给予学生讲解数学乘法,激发学生对于数的乘法的乐趣和兴趣。形成自我认知,然后学生才会把精力运用到学习上。

2 引导孩子制定计划,增强其学习的自我意识

提出观察的要求,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能够围绕这些要求(问题)进行思考。可以让孩子自己根据学习任务,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提出要学什么,然后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学。引导孩子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计划,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初步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解《量角器的使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当你准备使用一个工具的时候首先应该着手去做什么?学生立刻会想到先认识它,接着教师再问学生当你学会使用量角器之后应该去做什么?学生立刻会想到去使用它,这样的问题启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去合理的计划和预测。增强学生学习的计划性。

3 掌握方法、自我监控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培养起孩子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避免做事虎头蛇尾,让孩子自己检验和改正自己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错误。

例如,孩子在学习计算小数的乘法的时候,经常由于一些小数点位数的问题降低做题的正确率,这就要孩子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自我检验的好习惯,做完题目后要进行认真地检验,在辅导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渗透一些自我提问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哪一种方法最好?通过这些自我监控的思想渗透,逐步让孩子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

4 教会孩子进行学习反思,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以及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以此提高孩子认知的正确率,并为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提供借鉴。通过自我反思来评价学习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元认知水平。

例如,教师再讲授《位置的认识》的时候,一定要通过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总结通过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重要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孩子在学习过程的反省中强化成功、矫正错误,促进其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当下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液越来越注重,小学教师承担着素质教育最初的培养任务,如何有效发挥这些元认知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都任重而道远。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在课下不断阅读新知识新思路,在教学与学习中不断循环,最终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让小学生们学会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解题策略,为孩子以后的自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少荣.高中数学体验法[J].广西师范学报,2003(9).

[2]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2001(1).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6-1

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希望学生成为数学的主动学习者和行为者,而不仅仅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步骤的了解者,因而教育者必须设计好教学,使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反思思维。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而提高,同时也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在教育中发展,在发展中接受教育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小学生树立数学反思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树立反思性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策略或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同时要使学生的反思行为逐步习惯化,即主体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的反思反应。

二、教会小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方法

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就课堂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学生反思课题

新授课教师通常都是以引入新课题的方式开始,而且一般都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课题。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课题,寻找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并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思维定向。让学生经过反思性学习的训练后,看到课题,便能主动地自我提问:“课题与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我能回忆起这些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应掌握哪几个方面的知识呢?”等。

2.在阅读教材中反思

教师在训练学生反思阅读教材的同时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教师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各能力发展的现有水平,采用适合他们的教材,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教学方式,才能适时、有效地培养他们反思能力。如:低年级学生刚开始阅读数学教材的时候会有些困难,首先,教师要尽量选用一些描述性较强的、比较具体、新颖的教材。其次教师要有耐心,在必要的时候要带领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该想的时候让学生想一想,该做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下,碰到旧知识就让学生回忆一下,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就让学生多读两遍,仔细领会,并让学生标注上重点字词句,使他们能迅速抓住材料中的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是依学习内容不同而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七类,即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类型不同,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则不同,教师应让小学生明确这点,并教会他们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反思方法。

例如:在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这样几个问题a)已知数据是什么?未知数据是什么?b)已知数据和未知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c)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几步实现?关键步骤是什么?d)我以前见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吗?我又是怎样解决的?和以前的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好,更适合自己?e)我能自编类似这样的问题吗?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4.让学生反思学习结果

学完一节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己一堂课的学习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提问:如: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

教师除了要让小学生学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外,还需督促学生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行反思,使他们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训练形成系统性。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a)通过预习,我初步理解了哪些知识?b)有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在课后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能对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a)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b)学会了哪些数学解题策略?c)新知识和旧知识有哪些联系?等。

三、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毅力

反思毅力是小学生反思性学习得以顺利完成的支撑力。小学生的反思毅力较弱,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反思毅力。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有意设置反思障碍,让学生多次尝试,以磨砺学生的反思意志,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督促学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反思性评价,磨练意志等。

四、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

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也会更佳,特别是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并积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促进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看到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把对话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就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只有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平等的对话教学是借助对话的形式鼓励学生表现自己,赋予小学生充分的学习权利,以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教师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应该秉持公平的态度,既充当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成为小学生的挚友、忠实的听众,让小学生在友好的氛围内,主动和教师形成良好关系,配合教师的日常管理。

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首先需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小学生进行一个短暂而深入沟通,了解小学生真正的想法,并在课上有所体现。同时,当教师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时也可以在班级与学生分享,这样会增添教师的亲切感,而小学生也会更愿意接近教师,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宰者”。对话教学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遵循之前设定的程序,但是不能按部就班,而是需要在其中增加一些灵活的成分,让学生在与教师对话过程中体验不一样的感觉。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时,大部分的学生已从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中推算出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把自己所猜想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既能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展示自己的热情。

二、追求生生的和谐对话

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改善了原本僵硬的师生关系,并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仅依靠师生平等对话是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要求的。只有追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对话、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友谊,感受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性。而教师在追求生生和谐对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让学生肯定彼此的闪光点,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在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过程中共同进步。

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心得,并通过交流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合作学习既能增加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机会,又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改善原本陌生的关系,更能帮助学困生们借鉴先进的学习经验,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而且,当学生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过互动合作,这些问题就能很快解决。同时追求生生的和谐关系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户外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室外通过共同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相对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会主动放下学习的负担,用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户外体验活动中。例如,在探讨梯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梯形的稳定性是否一样。这样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会主动组成小组探讨等腰、直角等梯形的稳定性,在探讨之后达成共识:梯形同样具有不稳定性。

三、鼓励学生的自我对话

学生自我对话是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我对话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以及日常表现。并在反思之后温故而知新,运用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鼓励学生反思的过程中,一些数学教师会单纯强调过程性的知识,强调探究,而这时却忽略了学生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帮助学生与过去的自己做对比,并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认真考虑别人所给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当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刻问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真正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了?是否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了?”通过自我提问,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而自己又是通过哪些方法战胜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既需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又应该追求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和谐对话,还应该涉及学生自我的对话。通过这三种对话形式,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的长远发展。

上一篇:免疫室自我鉴定总结范文 下一篇:听微商课程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