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5:31:21

小学生爱国作文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1篇

您们好!我是四年级2班的马贝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是啊!我们离不开祖国。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祖国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有人说:“祖国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这当然都是对的。因为无论其他的什么词汇,都表达不出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而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感情。

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挨饿受冻;当祖国弱小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受辱被欺;当祖国富裕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快乐幸福;当祖国强大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

历史上,多少中华儿女像热爱自己的乡亲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屈原抱石投江,为的是祖国;文天祥慷慨悲歌,为的是祖国;陆游作诗示儿,为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殂,脸不变色,他念念不忘的也是祖国。为了祖国,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在党的关心和教育下,我们正在茁壮成长,我们要牢记党的教导,提高自身素质,学好科学技术,把自己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承前起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帜旗。我们要用热血来复苏母亲的生机,用生命来焕发母亲青春的光彩吧!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2篇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家长乃至学生可能都认为多练习写作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好途径。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一个小学生写作的误区,就是写作的数量多,质量却不高。让小学生大量地写质量不高的作文,是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其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常常忽略了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致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陷入一种程式化框架,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无情地扼杀。教师经常会依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写读后感,例如,读《圆明园的毁灭》后写读后感,这是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好方式,但是,圆明园被毁的惨状只停在书本上,这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脱轨,学生要按照历史进行写作,这样的读后感练习对增强学生的创作力显然帮助不大。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有学生年龄偏小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不适当的原因。小学生本身处于体能的活跃时期,爱玩的天性使他们很难长时间精力集中地投入作文的学习当中,在写作时,他们也常常是开始认真,越写精神越涣散。所以,小学生应该在有效的时间里练习高效的写作。小学生在语文写作课上不仅仅是在练习运用汉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美好的景物,抒发或喜悦或忧郁的情绪。应试的写作是枯燥的、无益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例如,以“浓浓思乡情”为主体,写作《二十年后回故乡》,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却能让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的作文既能让学生练习生字和语法句式,又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自由的气息,是值得提倡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重要性和困难性。教师应该在按教学计划教学的时候更多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小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写作变得更幸福。

作者:陈斌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禾塘小学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学创作的过程便是对生活进行提炼升华的过程。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于写作的欲望,便必须让其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之处。所以想要学生写出的文章新颖独特,有自己的思想便必须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对生活进行观察,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去,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感悟。只有这样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素材信手拈来、胸中自有文章。但是怎样更好的做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将作文写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很多语文老师都面临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一)在生活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做好素材的积累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中是处处都有作文素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做好素材的积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可以用到作文中去的素材,并且积累下来,比如说,仔细关注公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学生还应该学会记录自己的生活,多多观察自己家庭中的一些事情,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只要是有一定的意义,就有必要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将来作文写作的素材。

(二)体验生活,丰富自身的情感

真理都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的,学生自身的一些思想和情感,也必须在生活中进行积累。所以只有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中去,才能够有更深的感悟和体验,产生的情感也会更加的丰富,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有思想。比如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进行垃圾的清理,学生看到清扫干净的教室或者大街,便很容易产生一种自豪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特别的注意环境的保持,不但自己会注意保护环境,还会对身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情感融入到作文中去,不但可以更加生动的描述打扫卫生的场景,还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学生对于环境的重视和环保的愿望,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的有思想有深度。

二、在课堂教学的注意将课堂内容生活化

(一)转化课堂内容,让其更加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是其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小学生自身的阅历比较少,但是学习任务却不轻松,想要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必须合理的利用好课堂,在讲课的过程中将一些课堂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比如说在学到《》或者《狼牙山五壮士》一类的文章时,由于离那个时代比久远,学生直观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还必须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那种爱国情怀,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若是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样做,这样不但可以将课本的知识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传达出来,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那种爱国情怀。在体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节和作文写作能力。

(二)在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课堂外的一些经历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外也非常的重要,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课堂外的活动。所以,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外找素材,并且将自己的一些经历描写或者叙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素材交流的补充,可以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有宽度和广度。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描写或者表达出来,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和生活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在使用素材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和灵活,写文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轻松。

三、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生活

(一)让小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比较强,并且想象力也很丰富,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和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情,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疑惑说出来,多提问问题,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思维创新能力。比如说,让学生写自己的理想的时候,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努力思考自己的爱好,在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可能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怎样去解决。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便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时间长了,学生想象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二)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爱好

在小学中,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想要小学生爱上写作,老师便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想要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便必须把写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成功的激发出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冲动和欲望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命题,比如说“假如我是喜洋洋”、“一觉醒来,我成了奥特曼”、“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样的一些题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便能够独立的完成作文写作,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写出来的文章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结语:

在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是其基础,也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将其和生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素材积累,更好的进行思考,对写作也更加的有兴趣,进行写作的时候也会更有激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自然会更快,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参考文献:

[1]董琦.试论如何在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

[2]何昌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3)

[3]叶能兴.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和指导[J].新教育,2008(12)

[4]张世红.浅析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J].快乐阅读,2013(02)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 素质教育 德育渗透 人生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篇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优美的语言、深远的影响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这些篇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常明显的感染力,是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特别是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篇章,介绍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动人故事,或者描绘祖国的壮美山河等等,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题材,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更好的贯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党、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爱国、爱党的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小学教育中一个必须引起教师重视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爱国、爱党的教育,其重要性并没有被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所重视,一些语文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字词、语法的教学上,换言之,许多教师更多关注地是学生的成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保障条件之一,也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语文教学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党的好战士雷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号召学生向雷锋学习,同时也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同样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以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确观念的形成

小学生的情感是比较容易调动与激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利用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但是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并逐渐趋于定型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塑造学生健全的情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陶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动态的,不稳定的,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既要动之以情,同时也要晓之以理,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这样学生正确的观念的形成就会水到渠成,而不是生硬的理论灌输。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视死如归》这一内容时,课文讲述了王若飞在监狱中不为敌人的严刑拷打而屈服,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王若飞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更好的表现王若飞同志的凛然大义,视死如归,课文使用了“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等刻画王若飞在敌人面前不屈服,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慨。同时课文也使用了“大青山”这一形象的类比,让学生感受到,王若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像大青山一样毫不动摇。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之后,教师再讲解课文,学生就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了。

三、感情朗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声情并茂的文章,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声并且感情充沛地进行朗读。朗读能够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例如,在讲解《颐和园》这篇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注释、图画等进行预习朗读,并且朗读利用了早读的时间,这样便于学生大声地朗读,当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去进行思索,想象自己置身于万寿山与颐和园的长廊中,看到祖国壮美的河山,每个人心目中都油然而生一种豪情,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很好的彰显。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颐和园的修建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慈禧太后为了过寿,而挪用了海军军费,从而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这样又让学生对清政府的腐朽深恶痛绝,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四、启发想象,沟通情感桥梁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的热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一文时,在讲解过程中,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抓住突破敌人的火力点这一重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了祖国的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热爱革命英雄,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结合语文课外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苏联教育家曾说,让学生爱国并不能通过教师的高谈阔论而实现,应该让学生自己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国庆节、端午节、建军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歌咏比赛或者作文比赛等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热爱祖国的浓烈氛围。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的关系,热爱祖国完全可以从热爱家乡入手。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走家乡”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土地上发生的革命故事进行调查与记录,等等,这些做法都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教师都不能推卸的责任,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邓淑民.关于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都市家教,2010,(06).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文学创作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需要教师从实践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文章”,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所以要创作出表达清晰、内容充实及特点鲜明的文章,就需要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融入到作文中,并把生活阅历及生活感悟变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并认识生活,通过对生活经历的感悟,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并创造写作的灵感及激发写作的欲望。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并把生活与文字的创作融合,这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于观察生活并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我们的动植物公园”,这样就需要学生进入动植物公园进行观察,观察公园的动植物、建筑、游玩的人群等,并把观察的内容,进行结合,形成文章大纲,根据大纲进行文章的创作。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为语文作文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例如可以观察自己家养的小动物或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花草树木,还可以观察父母的起居及工作内容等,通过这些观察便可以写出生动的文章。教师培养学生多想多看,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又可以使学生热爱生活,成为生活上的有心人。

通过走入生活对生活的观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及感悟,可以产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具思想。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生活情感的目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义务活动,清理街道垃圾,当街道被清理干净后,学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了自豪感,同时也会增加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确保自身在生活中爱护环境,同时还可以给他人做榜样。这些经历都会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进行保护环境的文章创作时,可以不单纯地描述打扫的过程,更会在文章中体现出保护环境的愿望,使文章在内容上更充实,更具有思想性。

二、课堂内容与课外经历的结合

1.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但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学习的任务也比较繁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课堂,使学生充分体会生活,把课堂知识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五壮士勇敢、果断、坚毅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假设学生处于被围困而且弹尽粮绝的境地时会怎么做。让学生扮演五壮士,把文中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同时又可以把知识和场景通过自身的体验,转变为自己生活的内容,把这样的经历填充到写作素材库中。

2.课外经历转变为写作素材 学生进行学习的另一个场所就是课外,在课堂外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转变为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课外活动分享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口头叙述或者小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课外经历进行分享,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并拓宽对社会认知的广度和宽度。通过课外活动分享的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把生活和课堂结合,帮助学生增加写作素材,并可以灵活地运用。

三、引导学习写作的生活化

1.开发想象空间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文章的写作上,便可以弥补缺少生活阅历的问题。教师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个特点,把生活中的事情,通过想象力进行延伸。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问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写作引导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我的理想”,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启发学生自己的爱好,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在这个领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写作,也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培养写作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生比较怕的部分,如何让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在教学中,可以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喜欢的写作题目,例如“我家的小狗”、“我要当科学家”、“假如我是喜羊羊”等等,这些接近学生生活的题材,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独立完成创作,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综上所述,生活化作文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进行创作的主要来源。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把课堂内外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可以让学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并认识生活,使文章在内容上更充实,更具有思想性。

【参考文献】

[1]将增裕,《给孩子的心灵松绑―――作文中教学的几点反思与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5(12)

[2]陈任清,《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审视当今小学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2009(11)

[3]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宋俊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2)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榜样 作文 教材

一、前言

吕型伟先生曾经说过:“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现实中,小学生的品德素质令人堪忧,一些小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礼仪,对长辈不尊敬,缺乏感恩意识;一些小学生盲目攀比、追求享乐,拾金不昧的现象渐渐消失;一些小学生说脏话、乱扔杂物,缺乏社会公德,这些不良现象给小学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德育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对培养小学生社会品德、健全人格和文明礼仪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德育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依然过于关注对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忽略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熏陶和培养,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提高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措施

1.利用榜样引领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文字优美,可读性强,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很多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高大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自身具有巨大的号召感染力,他们散发出来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深深感染着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小学生年纪尚小,正处于人生观慢慢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正面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有效的多,只要语文教师善于挖掘,充分利用教材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进行德育渗透,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有教师在讲授《詹天佑》一文时,尽管年代距今已经很遥远,但在主人公的身上,深深体现着不屈的奋斗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将那个时代中国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小学生感受到做事认真、坚韧不拔的可贵之处,也培养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再如,有老师在讲授《我不能失信》一文时,以主人公――宋庆龄为榜样,让小学生们懂得为人做事要将诚信、守信用,诚信是一个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我们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可见,这样的榜样引领大大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2.作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德育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可以认真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了想法就将其写出来,在此过程中会形成诸多的思想情感,并对所要描述的事物或者事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本身就是德育的过程。小学生活动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项目,但基本上都是以娱乐为目的,缺乏主动观察事物的意识。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写出有想法和主见的文章来,慢慢就会达到应有的德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保护身边的小动物”为主题写篇作文,小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大家都积极地寻找身边的小动物,观察它们的行为,认识到它们的可爱之处,写出一篇篇温馨感染的文章,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德。再如,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长辈的娇惯,不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有的教师让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帮父母做一件家务,然后写出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这个过程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也让小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于是一篇篇生动感人的作品跃然纸上。

3.说理明道中进行德育渗透

说理明道是最常见的德育方法,小学生年纪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需要教师进行说理明道。小学语文上的很多素材深刻阐述了生命的价值和高贵的品质,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可以极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里注意的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会盲目随从,教师利用权威进行压迫式的说教,尽管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这种强制的灌输进来的思想是靠不住的,并不能潜移默化成为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规范。小学生情感细腻,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我们这里倡导的说理明道是教师与学生出于同等的地位,教师把学生看成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利用课本中的优秀篇目,用德育渗透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情,触摸到老师温暖的心,引导他们在道德海洋里选择正确的方向。

4.拓展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小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如果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阅读和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和优秀品德的养成。为了达到德育的目的,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心理特征,向其推荐一些德育内容强的读物,事实上,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例如,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易受情景暗示,教师可以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缺少童话,小学生都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们认同英雄人物的一切斗争,这种认同深深地印入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忽视、拒绝或伤害时,能够把自己放在英雄的角色上,克服焦虑、惊恐、孤独和失望。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都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观赏和演绎中感悟人生真谛,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更聪慧、更睿智。

三、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读好书,更要让学生做好人,二者相比较,后者更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与德育工作相渗透和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许惠英.中小学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7篇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矢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忧患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组织

县教育局成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局班子成员、相关股室负责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活动组织机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活动时间

四、参与对象

全县中小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组织开学第一课活动

1、、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本届节目主题英雄不朽。将分为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个篇章,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

开播时间:中央一台9月4日晚上20:00。

各学校要布置学生在家里收看9月3日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并撰写一篇观后心得。

2、全县各中小学以班为单位,9月7日下午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活动,要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二)组织歌咏比赛活动

1、教育局将于9月上旬组织县城学校师生开展《XX县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师生大合唱》活动。

2、各中小学校要以校为单位于9月中下旬组织师生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唱响抗日歌曲,激发师生爱国热情。此项工作要求做到有方案、有安排、有比赛过程、有比赛结果,有比赛活动图片,教育局将对此项活动进行专项抽查。

(三)组织读书活动

1、组织学生阅读《历史不会忘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读本,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

2、各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讲故事、作文比赛。

3、教育局将在11月份举行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讲故事和现场作文比赛。

(四)组织书法绘画比赛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局将组织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题材的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各学校应先行组织相应的比赛活动,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县级比赛。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引导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加强宣传。各学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充分运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爱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氛围,引导广大学生踊跃参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积极性。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图片收集整理好。教育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

3、注重结合。坚持将主题教育活动和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特别是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要紧密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开展教育;坚持将主题教育活动和日常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社区,采访老战士,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传递正能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对广大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次重要德育实践活动。各学校务必精心安排、注重落实、取得实效。

县教育局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途径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道德的养成。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融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层次分明

小学的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知识构架以及对世界的真实认知程度进行编写的,能够较好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吻合。所以,小学的德育渗透也就显得具有层次化。

(二)渗透性好

语文的教学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除了正式的语文教材之外,一些课外读物、作文教学都能够使德育工作进行很好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一些关键点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学生的内心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良好方法,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重要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使学生加强对生活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行动的良好品质。

(三)共鸣性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文章都包含了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和感情,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是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字面上的信息进行了解,更要挖掘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和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从课文朗读中巧妙渗透德育

语文课文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是学生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到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从文字中读出感情,实现个人情感与文本主人公感情的共鸣,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情感及其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等,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例如:在三年级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中,可以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再用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课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及对和平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二)从识字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识字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汉字构成特点鲜明,其中很多的汉字有着很深的含义,富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时识字学习又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把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和造字特点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师在教授“爱”字时,首先通过分析字形、字音让学生明确这个字的写法和读法后,让学生进行组词,有的学生组“爱国、爱家、爱人、友爱”等词,教师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之心,要有热爱父母、热爱他人的心,让学生明确爱是用心的,所以在我国古代“爱”字的书写形式是“邸薄T偃纾在学习“赢”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它进行分解,得出以下几个字“亡、口、月、贝、凡”,并让学生明确这几个字分别代表了牺牲精神、好的口才、珍惜时间、创造财富和平凡心,只要具备这些品质你就能“赢”。通过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识字兴趣,而且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写作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有机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作文教学可抒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鲁讯先生曾说:写作虽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讲究语言技巧和语言素质,还要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家、关心社会。同时还可利用写日记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说真话、记实事,引导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这样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四)德育教育体现日常活动中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言传不如身教,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哪怕只是生活中的接触,我们都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渗透和教育。我们还可以利用每年“母亲节”做些文章,开展一些“感恩”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多帮父母做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学校还可以趁机印发一些关于指导孩子活动的倡议书,比如要求孩子回家后了解父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父母的工作辛苦程度,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以及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等情况,并倡议孩子们应主动和父母沟通思想,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总之,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德育教育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灵活渗透德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红梅.化知为德:小学语文与德育的契合点[J].语文天地,2015,(12)

[2]顾庆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11)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教学来说,并不能直接以身边的实际生活为例,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身边的生活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除此之外,要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人和事有效地融入到作文当中,避免生拉硬套的写作方式,使小学生在写作文方面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他们学习到更加实用的技能,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能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本文就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一、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现阶段的部分小学生反映: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素材。许多学生作文出现了较大的雷同,因为大家写的人和事都一样。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极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但由于专业的教学术语和课堂的禁锢,使得学生并没有办法开阔思维。本文认为,在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教学中,必须融入较多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脱离课堂的束缚,从而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此,本文以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为例,例如写“我们的公园”时,就要让学生进入公园中去观察公园的建筑、景观、设施、人群等,将观察到的内容结合起来,成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拥有较多的素材可写,而且还能培养其他的能力,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2.通过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从表面上,小学生的作文练习就是让学生利用一些优美的词句将身边的人和事表达出来。但实际上,不断地拓展小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中的丰富情感,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小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得到提升,更加理性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扫除活动,走到大街上清理街上的垃圾。当街道被大家清理得干净清爽时,学生就会产生自豪感,自身也会增加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生活中不仅自己注意保护环境,还会劝勉别人爱护环境。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标准,很多的课文安排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文的练习更加是为了强化此目标。

二、让课堂教学成为生活化的平台

1.把课堂内容转变为生活化的内容

长期以来,很多的小学生都在课堂中接受传统的教学,致使学生的思维承受着较大的束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样子,课下一个样子,回到家又是另外一副样子,差别越来越大。如果小学生朝这个方向发展,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需要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同时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让课堂教学成为生活化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表面化的教学,让学生对生活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不是凭着教师的叙述胡乱猜想。在此,以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为例: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的勇敢、坚毅、果断和爱国情怀,我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换成是你在被敌人围困又弹尽粮绝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并且让学生扮演五壮士,将这一场景用自己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狼牙山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情感,而且将这些情感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突出主题,结构更加清晰。

2.将课堂外的经历变为课堂内的素材

很多的学生在接受一系列的教学时,会发现课堂内的素材具有雷同现象,而且道理高度统一。这种情况在很多的小学都有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将课堂外的经历变为课堂内的素材,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通过把生活中的内容文字化和口语化,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把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轻松地写出一篇好文章。作文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之一,对将来的语言表达和叙述具有很大的影响,绝对不可以在小学就受到较大的束缚。

三、引导学生主动用生活写作

在写作的时候,小学生也会贪图方便,而且具有一定的惰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思维:作文就是作业,可以打“安全牌”,某些类型的例子无论运用多少遍,都能够鲜明地突出主题。因为有这样的思维,所以很多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获得较大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生活来写作,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和广阔的空间,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在写作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比方说“假如我是唐僧”、“怎样做蛋糕”等等,这些题目会让学生产生千奇百怪的想法,而且会让他们动手动脑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就可以逐渐地加入生活化的元素,打破思想的固有观念,在创新能力上获得一个较大的提高。除此之外,要让小学生爱上写作。部分小学生虽然在生活化教学中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始终都是机械化的学习和写作。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于,让这部分的小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要在写作的时候得到欢乐,而不是作业一样的负担。

总结:本文对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教育情况来看,生活化教学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强。部分教师在融合生活化元素的时候非常生硬,而且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所偏差,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良好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今后的发展产生助力。

参考文献:

[1]陈任清 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审视当今小学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Z1)。

[2]蒋增裕 给孩子们的心灵松绑——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与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5,(34)。

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一、通过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作为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为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知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明白爱国精神的重要性,爱国与爱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让学生能够产生爱国的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联系各国的政事以及我国当前的国事,对学生实行爱国教育。

二、充分利用“正能量”进行教育宣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重视课堂主渠道“正能量”的传递

在平时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中,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对学生实现“正能量”的传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重视典型事迹、先进个人的宣传工作

“榜样”示范教学法一直都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是教学中教师运用较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榜样”示范法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联系政治事实以及历史上的典型事迹、先进个人进行宣传。通过典型人物的英雄事迹、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重视校园环境熏陶,建立浓厚的爱国风

1.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校园环境布置,突显爱国主义精神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他们自由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一名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善于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校园环境布置,突显爱国主义精神。相信学生在这样充满浓厚爱国风的校园里,耳濡目染,定能养成爱国主义精神。

2.多举行体现爱国情怀的文化活动

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要通过多举办能体现爱国情怀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建设。比如,红歌比赛、爱国诗歌朗诵、爱国内容的作文比赛等等。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文化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爱国氛围,更有利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爱国主义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3.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一个班级建设的组织者,对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老师的言行举止正是他们积极效仿的主要对象。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培训自己的爱国情怀,教师要充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给学生带一个好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促使学生能主动关心集体、关心国家。

四、通过亲身爱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劳动时间的机会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作为一名好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任课教师,就要善于借助这些假日,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通过“送爱心”“送关怀”等红色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

在偏远的贫穷山区,那里的孩子生活得非常辛苦。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山区的孩子“送爱心”“送关怀”,同时,教师还可以带来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送爱心”、“送关怀”等实践活动,提高了自身思想觉悟。

3.激励学生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人公,同时,也是祖国的未来。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让他们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与祖国的关系,国强则民强,激励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奋斗。作为一名学生,他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这才是一名祖国未来接班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为了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思想品德的任课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主渠道“正能量”的传递;重视典型事迹、先进个人的宣传工作;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还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熏陶。

参考文献:

[1]程庆红.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0(15).

[2]王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主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32).

上一篇:快乐中秋节作文范文 下一篇:追逐梦想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