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8 21:41:45

小学礼仪

小学礼仪范文第1篇

那么,什么是礼仪?礼仪即教养的含义,是指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展示自己的良好修养。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

什么是礼仪养成教育?我认为,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他们的学前阶段虽然也受到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启蒙教育,但是,那都是简单、直观的模仿,是缺乏自觉意识和理念的一般性训练。跨入小学,做了小学生,这时才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小学阶段又是他们学习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也是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的开始。因此,小学生一进小学之门,便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礼仪养成教育,就显得相当有意义了。这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如何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呢?我的体会是,要充分顾及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三个字。

一是抓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起点要低,要求要严,措施要实,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要扎扎实实练内功,在艰苦训练和耐心点拨中求提高。

二是抓细。就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规范要求,养成计划,训练过程,检查措施,奖惩办法都要详细具体,条文不宜过多,但表达要精确,可操作性要强,文字要通俗,要让学生们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在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引导下,使文明规范变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使之升华为一种人生的习惯。

三是抓全。就是对整个礼仪教育训练的目标要求、内容、措施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要着眼于教育是实现人的个性社会化的本质,立足现代,面向未来。不能随形势或凭意念搞实用主义的礼仪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对未来社会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出发,精心设计和编制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全部内容,引导小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文明的现代人。

在明确教育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做法之后,我们还必须研究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在遵循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前提下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坐、立、行起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

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是有个规范。俗话说: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训练学生的坐、立、行等行为动作时,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坐要坐得端正,立要立得精神,行要行得稳健。

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势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小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二、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习惯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学校和老师可以利用在国旗下讲话和品德与生活等各种机会,经常不断地、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解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内容,教会学生文明交往的基本做法。

让我们的小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更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这也是未来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三、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乡开始,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文明应该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步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四、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质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创新,同样离不开人的这一基本品性。因此,学校教育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点。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的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就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去朗读;抄写一个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画把字写好;做一道算术,就必须认真仔细的演算正确;扫一片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一组课桌,也应该是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这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没有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没有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态度,就不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老师应当严格的把握好这一点。

小学礼仪范文第2篇

1.传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之形象。礼仪通常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的统称。我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苟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把礼仪的重要作用揭示得淋漓尽致。

2.新时期对礼仪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速度惊人,国民经济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国民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的文明素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上升为时代要求。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的教育,不仅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包括思想品德、体质体能、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文明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会做人最基本的素质教育,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礼仪通常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的统称。礼仪关注细节,从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人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是社会文明有序的重要基础。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有文化有素质一代新人的需要。

3.新课改下推进礼仪教育。在2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认为中小学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有许多不足,如脱离中小学生实际,口号式的东西较多,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而实质性、基础性、实践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而在不少青少年中出现了如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简要分析

现实社会中,青少年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方面:

1.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加强礼貌教育,普及礼仪观念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学校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增强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削弱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念。

2.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庭风气和正确的教养观念。只有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风气,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健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也取决于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如有些家长听不进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一个“不”字,不让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迁就溺爱,平时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也不抵制,养成了孩子的自私任性、不善团结、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3.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如拜金主义、自私自利观念等也会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纵观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发现孩子在接触社会前,语言文明,举止优雅,上街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能主动将别人遗弃的垃圾捡起丢进垃圾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他们看到的是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孩子们不能独善其身,自然就“出污泥而被染”了。

三、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

1.建设学校教育主阵地,落实礼仪教育内容。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这一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从礼仪教育人手抓德育工作,并把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抓得具体,抓得实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那么将会极大地提高学校德育_T作的实效性。

2.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评优活动中,应突出文明礼仪的要求。学校广播站可以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礼仪教育,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或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礼仪教育。甘肃省兰州炼油化工总厂中小学总校第一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收效明显。其做法如下: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了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二是每学期我校都举行“文明礼仪规范班”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三是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结合实际,从身边找出了一大批在学习、劳动及尊敬师长等方面的先进典范,并根据自身实际细致剖l校长祝窗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思想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凋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另外,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导员,非常注重教师的模范作用。教师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言谈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4.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目前,因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对孩子生活的自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子女坐享其成,甚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大大降低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和辅导孩子。除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外,教师们还采取了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通电话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也同时促进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礼仪范文第3篇

乙:亲爱的小伙伴们

甲:听,我们的鼓号奏得多么雄壮,

乙:看,星星火炬迎风飘扬。

甲:我们是新世纪的小雄鹰

乙:我们要张开翅膀,快乐的飞翔,快乐的成长。

乙:首先请来宾入场。(音乐声起)

甲:在我校第九届少代会即将召开的时刻,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到会的领导,他们是校长谢老师,党支部书记郭老师,教导处顾老师,大队辅导员陈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并献上红领巾最崇高的敬意!

(礼仪队员献红领巾)

[前任大队委员跑至辅导员面前,敬礼]

甲:报告辅导员,金英小学第九届少代会应到60名,实到60名,一切工作准备完毕!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预祝少代会取得圆满成功!

(全场热烈鼓掌)

合:金英小学第九届少先队代表大会现在开始!

全体起立,出旗,敬礼!礼毕,唱队歌!请坐。

甲:历届少代会,都是我们少年儿童的一次盛会,始终得到了校领导的亲切关怀,现在我们欢迎谢校长为我们讲话。(鼓掌)

乙:团支部的大哥哥也为我们送来了祝贺,下面请团支部组织委员冯耀峰老师为我们讲话。(鼓掌)

甲:听,苗苗儿童团的小团员们也来为我们献词了。(鼓掌)

乙:我校中队辅导员的代表也向我们道贺来了。(鼓掌)

甲:下面,请上一届大队委员卢艳秋同学做大会工作报告。

(汇报工作)

甲:代表们,新一届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选举已经结束。现在,请大队辅导员陈老师宣读新当选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名单。

(新委员上场)

乙:上一届的大队委员会委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扬,新当选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们将从他们身上接过责任,去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们为新当选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授标志。(音乐起)

甲:一条杠杠一份责任,标志戴在身上,长辈的嘱托记在心上,下面新委员宣誓。

新委员宣誓: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队长,接受伙伴们的委托,担负起组织的重任,我们庄严宣誓:一条杠杠一份责任,我们将尽心尽力做一名受大家信任的好队长。

一当火车头,样样事情能带头;

二当孺子牛,热心办事勤奔走;

三当水中鱼,团结队员做朋友;

四当智多星,多出点子会创新;

五当小火箭,自动向上飞蓝天。

我们热心与小伙伴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大、中、小队建成:快乐、友爱、向上的自动化的好集体。

宣誓人:

甲:同学们,本次少代会共收到(20)份提案,其中涉及到校园问题,也涉及到后勤问题及其他队员的学习生活问题。下面请校领导就这些问题作提案解答。

(提案解答)

乙:感谢领导们的解答,谢谢。

甲:本次少代会的决议由大队辅导员陈老师宣读,大家欢迎。

乙:请大队辅导员带领我们呼号。

甲:亲爱的队员们,少代会虽然闭幕。

乙:愿小雏鹰们,快快练就过硬的本领。

甲:满怀信心去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

乙:作一个搏击长空的雄鹰。

甲:全体起立 退旗 敬礼 礼毕

合:少先队浦东新区金英小学第九届少代会到此结束。

2004年10月

小学礼仪范文第4篇

2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3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3.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tree以后。了解中英称谓礼仪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grandrn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and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d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英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英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leave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picktheflowers(不要摘花),Don'tthrowthingsat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4.2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外交礼仪、涉外商务谈判礼仪等比较复杂的内容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于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内容。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小学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生 礼仪养成教育 习惯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交际、娱乐,我们都在提倡讲文明,讲礼仪。“礼仪”一词可以说妇孺皆知。但礼仪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规范对象和适应范围是什么,在学术上属于什么学科,有些什么类别和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和应用礼仪知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那么,什么是礼仪?礼仪即教养的含义,是指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展示自己的良好修养。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

什么是礼仪养成教育?我认为,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他们的学前阶段虽然也受到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启蒙教育,但是,那都是简单、直观的模仿,是缺乏自觉意识和理念的一般性训练。跨入小学,做了小学生,这时才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小学阶段又是他们学习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也是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的开始。因此,小学生一进小学之门,便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礼仪养成教育,就显得相当有意义了。这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如何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呢?我的体会是,要充分顾及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三个“字”。

一是抓“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起点要低,要求要严,措施要实,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要扎扎实实练内功,在艰苦训练和耐心点拨中求提高。

二是抓“细”。就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规范要求,养成计划,训练过程,检查措施,奖惩办法都要详细具体,条文不宜过多,但表达要精确,可操作性要强,文字要通俗,要让学生们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在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引导下,使文明规范变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使之升华为一种人生的“习惯”。

三是抓“全”。就是对整个礼仪教育训练的目标要求、内容、措施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要着眼于教育是实现人的个性社会化的本质,立足现代,面向未来。不能随形势或凭意念搞“实用主义”的礼仪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对未来社会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出发,精心设计和编制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全部内容,引导小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文明的现代人。

在明确教育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做法之后,我们还必须研究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在遵循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前提下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坐、立、行”起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是有个规范。俗话说:“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训练学生的“坐、立、行”等行为动作时,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坐要坐得端正,立要立得精神,行要行得稳健。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势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小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二、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习惯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学校和老师可以利用“在国旗下讲话”和品德与生活等各种机会,经常不断地、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解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内容,教会学生文明交往的基本做法。让我们的小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更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这也是未来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三、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乡开始,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文明应该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步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四、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质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创新,同样离不开人的这一基本品性。因此,学校教育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点。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的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就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去朗读;抄写一个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画把字写好;做一道算术,就必须认真仔细的演算正确;扫一片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一组课桌,也应该是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这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没有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没有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态度,就不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老师应当严格的把握好这一点。

小学礼仪范文第6篇

1.礼仪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文化也常常被人称之为“隆礼重义”的伦理型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言之,一部中国文化史,即是一部礼的发生、发展史”。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句空话。”

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一方面它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转化为青年一代的内在道德结构;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所以说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加强小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强大动力。在我国传统礼学的理论体系中,礼包含礼仪和礼义。礼仪就是仪式,是礼的物质形式;礼义则是蕴藏于礼仪下面的思想,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基础。

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的礼仪修养表现出来,正所谓,“德诚于中,礼行于外”。礼仪本身既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又是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其理论核心主要是围绕如何严于修身律己、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而形成的伦理道德的一整套体系,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没有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的判断能力。礼仪自外作用于人心,约束人的“心”与“行”,使其摒弃“恶念”、“恶行”,一心向善。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约之以礼”,就是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礼仪通过仪则的约束方式,使礼义成文化、具体化、制度化,从而让人们的心灵有明白的依托可以追随,使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规范可以遵守。所以,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引导小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树立起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礼仪修养准则,真正做到“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

3.礼仪教育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礼发诸外”的结果就是塑造人外在的良好形象,礼可以起到修饰作用。“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故文饰、粗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平奉吉也;粗恶、哭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粗恶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意思是说,礼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学习礼仪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容、得体的着装、礼貌的谈吐构成了一个人外在美的形象。清新可人的外表形象会让人赏心悦目,端庄大方、谈吐不俗的举止也能让人平添好感。因此学习礼仪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的教养与优雅的风度。

4.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证。首先,礼仪教育有利于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本身具有人际协和功能,《礼记・礼运》说:“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此外,中华礼仪还特别强调人格的平等。礼是讲自我谦卑的,主张与人交往要低调、放下身段,而把对方放在尊敬的地位来对待,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前提。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举止得体、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的,就能很快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礼仪教育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的之一,“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尊重老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学生尊重教师是我国优良的传统,千百年来,我国广泛流传着众多赞誉教师的美称“先生”、“西席”、“老师”,“曾子避席”、“程门立雪”更是古人尊敬师长的礼仪佳话。

小学礼仪范文第7篇

一、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内涵界定

个体礼仪的形成与发展伴随人成长的一生,不单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任务,伴随之的礼仪教育也由此必然要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礼仪教育的这种长期性特征对学校礼仪教育的系统化提出了现实要求。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是提升礼仪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内在需要。追求实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礼仪教育的题中之义。礼仪教育实效的追求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把握,而礼仪教育是否实现系统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礼仪教育系统化之所以有助于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提升,是因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可以克服礼仪教育实施中盲目化的问题和碎片化的弊端,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的协作衔接,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的现实需要。我国具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党和国家基于现实考量,不但高度重视中小学礼仪教育,更对其系统化建设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引导与支持。如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制定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因此,增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无疑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现实需要。本文中的礼仪教育系统化,指的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安排中小学各学段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以完成各个学段礼仪教育目标任务的过程与结果。第一,礼仪教育系统化是一种理想性的目标追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性的目标追寻过程。对于礼仪教育而言,其系统化首先就是对自身整体结构进行合目的性理想改造和合规律性现实建构的实践过程,其目标就是保障礼仪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目标状态,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增值和最佳化。因此,作为过程存在的礼仪教育系统化具有永续递进的性质取向。第二,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一种结果状态。礼仪教育系统化除了是一种建构过程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在这种语境下的礼仪教育系统化,体现为系统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和谐有序,是作为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过程的目标实现,是礼仪教育构建的最佳状态。礼仪教育系统优化状态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条件,时空背景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诱使这种最优化状态发生变化。因此,礼仪教育系统化状态事实上也体现为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性质取向。

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构建系统化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广大教育者也在实践中为之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客观而言,直到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在系统化衔接协作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没有得以很好地解决。1.礼仪教育实施零散化礼仪教育具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首先要求中小学礼仪教育要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基础上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然而,从实践而言,虽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并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但由于这些目标内容体系更多为原则性要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礼仪教育在事实上恰恰在实施中欠缺对科学性的应有考量,“缺乏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内容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1]这直接造成现有教育呈现出以运动式为特征的零散化、碎片化状态。其突出特点就是教育实施者往往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自身经验或所谓“上级指示”“领导意见”来组织实施礼仪教育,而甚少去思考教育实施的科学组织和系统规划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礼仪教育科学性的缺失以及盲目性、主观随意性和零散性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欠缺科学依据考量而造成的系统化不足、科学性丧失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效性的提升,因而值得我们警醒。2.礼仪教育实施割裂化整体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本意。礼仪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系统论原则,从整体上建构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乃至路径实施体系,以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完整性。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因为缺乏整体性的科学意识,现行中小学礼仪教育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而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割裂缺失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不够突出,“重知轻行”问题突出。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既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也是文明礼仪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中小学礼仪教育却恰恰存在着“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道德知识的传授多,而具体的操作技能少,扎实的行为训练缺。尽管知为行之基,没有知则没有行,但行更为知之本。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止步于礼仪知识的传递,而没有扎实的礼仪实践训练,那么礼仪教育的目标将难以达成,其实效性更无从谈起。二是礼仪教育路径载体的完整性不足。尽管《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中小学礼仪教育路径载体做了规定,明确要求礼仪教育实施路径要体现立体化的特征,但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渠道却依然较多地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式,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单一化问题。由于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组织实施形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而往往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预期的教育实效。3.礼仪教育实施无序化作为一个层次衔接的系统过程,学校礼仪教育需要不同学段的协同协作,单一学段不足以承担起这个重任。这就要求中小学各学段的礼仪教育要从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品德规律为依据,将礼仪教育按照科学的阶段顺序进行分解和排列,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前后相继的教育序列。然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为礼仪教育序列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在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目前因序列化不足而导致的礼仪教育简单重复现象还是有所显现。这种因序列化不足而造成的简单重复不但显现于不同的学段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礼仪教育的简单重复、不讲层次划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给人以“空大套”的感觉,使得学生不仅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还为后续的教育定下了消极的基调。来自于学生“年年搞教育,年年不换样”的感慨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注解。当前,礼仪教育因无序所引发的简单重复现象,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礼仪教育序列化不足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

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着力点

对于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仅在于要准确梳理现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实践中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我们认为,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可以从如下四个向度着力。1.构建系统化的内容体系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尽管从过程结构视角入手,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应该包含各个组成要素的系统化,如教育目标的系统化建设、教育方法的系统化建设、教育载体的系统化建设,等等,但这依然不能动摇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之所以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这主要是由教育内容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因为,作为教育过程结构系统中的“血液”,教育内容既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2]还是教育工作方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科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就会没有方向,当然就更谈不上实际效果。因此,礼仪教育的系统化首先要实现对教育内容系统化的追寻。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不但要弄清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总体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内容的教育,更要关注这些内容在对象发展不同阶段的呈现次序及呈现方式。归根到底,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构就是要在遵循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品德发展实际和满足学生现实需要上做文章。2.打造立体化的实施体系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应由单一到复合,形成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体系。一是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系统性,因而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首先必须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已在德育课程中设置了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一批中小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尝试开设了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必修课程中礼仪教育的分散性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碎片化,以课程为载体的礼仪教育实施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夯实专业课程礼仪教育渗透的同时,可以考虑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通过政策引导、课程规范等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二是搭建综合性实践活动体系。实践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之义和必然要求。真正的礼仪要被学生所掌握,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强化。因此,打造立体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除了要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在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搭建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体系,以形成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协同实施、相互配合的礼仪教育实施格局。3.配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离不开礼仪教育主体的承载与运作,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礼仪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过程。礼仪教育主体的作用决定于其自身的观念和水平,对于礼仪教育的组织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教育者自身特定的意识与素质就成为了礼仪教育能否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礼仪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证礼仪教育系统化的科学构建、全面落实和有效开展。然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中小学礼仪教育严重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对于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和系统建设无疑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需要在礼仪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专门礼仪教育课程建设基础上,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担任礼仪教育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相关培训,在提升既有师资队伍素质上着眼。4.健全评价性引导体系评价具有监督和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标准的引导,可以为实践指明方向,引导实践者实践。但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学校礼仪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教育的系统协作问题,致使不同学段的礼仪教育往往存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弊端,并由此引发了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搞好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工作,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以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功能和导向功能,引导学校与教师重视礼仪教育,贯彻落实礼仪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引导体系,既要求搭建一个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多维化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要求建立多主体、多类型的评价系统,实现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管理评价与专家评价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李涛.中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5.

[2]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导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7(7):75.

小学礼仪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礼仪教育;德行;引导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学生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礼仪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提高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关爱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一生。因此,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小学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其一,礼仪是立身的根本,是人区别于动物而言的最外在的不同,人必须在一定的礼仪道德的约束下才能有节制、有规范地与人交往。其二,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作为礼仪之邦的未来继承人却不懂得一定的礼仪,在为人处事上不知道与人良好交往的人,是可悲的,是不幸的。

二、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礼仪教育在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会更加有效,且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礼仪教育都是一些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比如在什么时间该做哪些事儿等。具体的,无外乎以下几种:1.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对于老师的讲解内容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力求做到“不耻下问”。认真听讲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职责,也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基本的行为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从具体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让自己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授课讲解,不开小差,不讲小话,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2.下课休息玩耍时不能影响其他人。下课时间是休息的时间,玩耍的时间,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梦幻的存在,因而,小学生往往习惯通过打闹等来度过自己的梦幻时间。但是,这一行为往往会影响一些比较安静、内向学生的休息和学习。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古有汉文帝刘桓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黄香温席等孝敬父母的典故,在这些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孝顺父母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因而在礼仪教育中,孝敬父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尊敬师长也是小学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古有程门立雪方得名师的典故,当下的学生群体也要知晓教师的重要性,懂得尊敬师长。

三、礼仪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通过故事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故事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它通过一个故事的讲述和引用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故事的聆听中感知故事中的人或事。在礼仪教育的众多教学方式中,故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选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啮指痛心”来揭示儿女和父母的十指连心,血浓于水。啮指痛心的主人公是曾参,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年少时,家贫,时常上山打柴以贴补家用。有一天,曾参像往常一样上山去了,但家里却来了客人,曾母有些不知所措,便用牙咬自己的手指,这一举动让打柴的曾参感觉到了心痛,知道自己的母亲在召唤自己,所以赶紧回了家。回家以后的曾参了解了情况,就礼貌地招待了自己的客人。啮指痛心告诉我们: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像曾参那样做一个孝子,永远都要尊重长辈,孝敬自己的父母。2.通过日常课堂礼仪来进行礼仪教育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礼仪的,比如课堂积极提问,课下与其他人交好等。一定的课堂教学礼仪规范会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礼仪行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时,要做好这些礼仪的规范,例如,上课时要求班长喊“起立”,并让学生规规矩矩地喊一声“老师好”,下课时也要和学生做好下课的结束语,比如教师说“下课”,学生就要起立说“老师再见”,教师再回一句“学生再见”。3.通过课文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课文内容都包含一定的礼仪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例如,在教学课文《称赞》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夸赞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称赞》一文讲述了小刺猬夸赞了小獾做的板凳,从而让小獾有信心坚持做下去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总之,作为礼仪之邦未来继承人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注重礼仪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在日常的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地进行有效教学。

作者:刘建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茅店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礼仪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礼仪教育;社会文明;美德

我国自古就以“礼”作为一种美德,这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一个国家的礼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发展的水平。在世界的历史中,我国的“礼”文化在五千年的进程中不断完善,中国的文明影响着当时的世界。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礼仪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礼仪文化教育属于道德教育范畴。

一、我国礼仪文化教育现状

1.我国小学礼仪文化教育的特点

小学生中每个年级的心理特点不同,需要分别教育。首先,男学生的习惯养成不如女学生。这不是因为在智商上存在差异,而是在性格特点方面存在不同。男学生比较多动,而女学生比较稳重,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其次,小学教育时间长,每一年级的学生思想和意识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年级要根据其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两个中心,在德育方面,两者存在不平衡。比如,有的家庭家教严格或是父母素质水平高,从小就注重孩子的文明礼貌,这种家庭的孩子到了学校,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另一种家庭则不注重孩子平时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家长在家中对孩子比较宠溺,不在乎平时的待人接物,这种孩子即使到了学校接受了学校的道德教育,回家后有的家长不在乎甚至抵触这种行为礼仪的教育,因此,学校的培养可能会没有效果。

礼仪文化教育重在坚持。在学校要求行为规范的最初一段时间,学生做得会比较好,但是长时间下来,学生就会懈怠,特别是这种情绪还可能会传播开来。学校需要定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并且对于不同年级,需要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进入到新的环境会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因为不是少先队员,所以,平时要行鞠躬礼;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加入了少先队,必须行队礼;四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完全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在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对其思想观念进行一定的引导。

2.我国小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现状

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不断地强调公民的道德教育,但是这些年的效果并不好。在一项课程调查中,思想品德课被很多学生选为最不喜欢的课程。究其原因,与我国的礼仪文化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在教育的内容上,道德规范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定不符,很多都是讲教育内容写成条条框框,本是应该贴近人性魅力的道德课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其次,礼仪文化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体验生活的,而我国的教育方式则是在教室中听教师讲课。最后,道德教育课的结果也是用试卷来测试的,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反感。

二、与韩国礼仪文化教育的对比

韩国的礼仪起源于儒学。儒文化自古就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韩国国民至今保持着良好的礼仪风尚。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也影响着韩国。韩国在尊重自己的礼仪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文化思想。

与中国刻板的礼仪文化教育不同,韩国不仅是注重学生平时的行为举止,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养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校开设“正直生活课”,课程范围很广,主要是讲述和生活有关的各方面礼节和道德规范,包括家庭、学校、民族等各方面内容。三年级以上,开始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除了学校,韩国的家庭和社会也有很浓厚的礼仪氛围。笔者认为,韩国政府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影响着韩国的社会。传统节日帮助韩国人民记住了自古流传下来的礼仪文化,受到传统礼仪和习俗的熏陶。

韩国的礼仪文化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与我国相近,但是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社会服务辅助课程教学、传统节日使学生受到熏陶等,真正做到了将上课的内容回归于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在我国古人生活中积淀下来,逐步形成的。目前我国礼仪文化教育还需要继续努力。改善教学方式,与生活相融合;提高社会文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礼仪环境。这些不仅需要政府积极倡导,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涛.中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

[2]吴芳文.创设校园礼仪环境 营造德育精神氛围[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1).

[3]安占彭.“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传播学浅释[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

小学礼仪范文第10篇

一、全面加强教育,建立健全机制

全面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建立一套健全的礼仪教育机制,让礼仪教育正式归入到小学生的教育中来。首先,可以在小学生的课程里增加每周一节的礼仪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其次,成立礼仪教育领导小组,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礼仪训练组;成立礼仪规范监督组,让小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学习,培养良好礼仪。同时,联系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做好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并且将学校中的礼仪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礼仪素质[1]。

二、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教育

学校应该制定专门的礼仪教育计划,把礼仪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把训练内容具体化、实际化。每周、每月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礼仪教育活动或者课程。同时,发动班级制定各自的礼仪教育规则,把礼仪教育常规化、具体化,体现在生活实际中。例如,微笑、举手、敬礼、鼓掌等小学常见的体态语言,教师和学校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和培养计划,在实际应用中一点一滴地对学生讲解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对“礼貌”的概念,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举不同的例子,加强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利用学校资源,落实礼仪教育

学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不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那么,社会会变得精神贫乏。所以,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学生创作与礼仪相关的节目,同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礼仪教育。另外,学校可以组织道德礼仪监督、监察小组来自我检查。利用学校的礼仪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礼仪道德更好地提升。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轮换监督制度,让每个班级每周对学校中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展开监督和记录[2]。

四、编写礼仪教材

对于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还需要教育学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合礼仪教育,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教材。教材要针对小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设计趣味游戏和新颖的故事,辅助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教材要紧扣“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让小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内容。同时,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小学生融入其中,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感受良好的社会礼仪风气,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抓好礼仪教育宣传

在小学生礼仪教育中,不仅要做好学校内的礼仪教育,还要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的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关注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刊登一些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良好事迹,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在小学生礼仪教育中尽一份力。同时,可以与当地政府协商,适时地评出一些“优秀少年”“文明家庭”,让当地媒体在宣传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发挥作用。

六、学生自我学习

在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对自己的礼仪水平,以及礼仪教育做出一些评判和规划。学生在自我理解、自我规划、自我尝试、自我肯定、自我调整、自我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对礼仪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实现礼仪水平的提高。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让家长评价学生,然后,教师亲自评价学生,最后综合这些评价,让学生思考自身在礼仪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思考今后的改进方向,通过这些,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真正水平,并且愿意自己去改正。总而言之,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提高小学生道德水平和思想文化的必要手段。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学校从根本上予以重视,建立一套健全的礼仪教育体制;教师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礼仪道德品质。

上一篇:教育礼仪范文 下一篇:活动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