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2:28:45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工作总结

2007年是广西分公司发展较快的一年,也是对今后在广西地区发展打下结实基础的重要的一年。在公司总部的领导下,在总经理和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在广西分公司的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广西分公司的门店和业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财务工作也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而更加规范和完善。现就本人一年来的会计核算工作做个小结,以便总结经验,在新的会计年度里把会计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1、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完成好广西现已开业的9间门店十天表的核算,确认门店的进货数据,核算门店销售收入,银行存款与银联卡数据的核对,及时确认门店销售收入的准确,以保证公司资金的安全。核对门店之间商品的调拨,核对中药提价降价,以确认门店实际的商品库存。核对门店物资进货数,以确认门店经营费用的支出。核对门店赠品的赠送数据。在完成十天表的核算基础上,及时汇总销售数据,以便月终分析。

2、每旬报数。每旬汇总门店的销售数据,按时报公司领导以便上级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情况,为决策作参考。

3、会员日及大型促销活动报数及分析总结。每周六督促参加活动门店报数,汇总数据报公司领导。做好全年四次大型促销活动每天报数,及时了解活动的促销效果。活动结束后按规定时间制成活动分析表和活动总结表,报公司领导,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为经营策略作参考。

4、参加门店盘点,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做出盘点处理方案。分别到新兴、蝶山、苍梧、平南、容县、灵山、钦州等门店参加盘点和监督盘点。

5、报税工作准备。为每月报税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6、门店发票管理。新兴、蝶山两间门店发票的使用统计,到税局交发票验旧买新发票,为门店服务。

7、固定资产管理。编制广西分公司各部门固定资产统计表,宿舍总物资登记统计。

8、完成月度会计凭证的录入,为报表数据做基础准备。做好年度销售统计报表。

9、门店工衣的进货及领用核算。

10、支援新开门店促销活动。先后参加了平南店、容县店开业活动的支援。深入了解公司经营文化,为公司的品牌形象作宣传。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007年很快就要过去了,一年来的工作,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有新的内容,门店数量从两间到三间、四间、五间······到2007年9月份是九间。工作在增加,要求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更有效的工作方法,这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学习。工作中如时间紧,做到积极主动,力争按时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一年中,工作完成较好,但在具体工作中也有失误,在参加门店盘点时有监督不力,出现盘点表差错。在今后的每项工作中都要引以为戒,更加重视细节,更加重视效率和效益,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2008年工作计划

2008年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根据财务岗位分工,更好地完成日常会计基础数据的核算。

2、准确及时完成门店销售数据报数的汇总。

3、做好门店销售分析表的编制。

4、做好报税资料整理。

5、完善公司资产及物资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

6、加强盘点工作。

7、更多参加门店支援活动,熟悉公司经营文化,为公司发展出力。

8、加强学习,优化财务核算工作,为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提供合理化建议。

9、深入宣传公司品牌,吸引更多公司所需的优秀人才加盟,共同发展。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会计报账一天一报,财务、资金数据及时上传,让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数据共亨,建立“集中财务、分级控制、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资金管理突出一个“零”字

一是零资金运营,零运营资金并非真的零资金,而是用尽可能少的流动资金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留在企业周转的钱将非常少,我们将尽量利用各种应付款、应交款、预收款、未交税金、未交利润等负债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实现零资金成本。

二是零库存管理,对各单位实行库存定额,超定额的单位将按超出比例扣减其经营得分,反之则增加得分,让库存定额与工资挂钩,促进各单位勤进快销,加速资金周转。

二、费用开支坚持一个“降”字

坚持费用管理“算、控、降”三字诀,算是全面预算,将费用按预算分解到各单位、各科室,按销量制定单箱卷烟的费用定额标准,销多少烟给多少费用。控是严格预算管理,超过预算的一律从个人月奖中扣回,实行“定额包干、责任到人、超支自付、节约奖励”的管理办法。降是按上年实际费用,每年下浮一定比例确定费用总额,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逐项剖析费用成因,将费用与同期、与定额、与先进单位对比,通过分工明确,层层把关,促使各单位挖潜节支、堵塞漏洞。

三、审计监督强化一个“严”字

结合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要求,加强审计监督,审查各单位的资金、商品、财产、损益、收支是否真实合法,计算国有资产管理是否保值增值,审定各单位负责人的任期和介中完成的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成果,公正客观的评价各单位经营业绩,严格考核管理,严肃查处小金库、赊销挪用、潜亏挂帐、虚*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抵制假凭证、假规范、假审计弄虚作假的作法,推动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具体来说,本年度的财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根据《会计法》、《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公司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与办法,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数据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根据上一年的期末财务数据建账,开设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各种辅助账簿。在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期末对外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会计报表。

(三)根据各部门的计划做好全面的财务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总结报告,制定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四)做好年度收入报告,费用构成与使用情况分析报告与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分析报告。

(五)根据公司的发慌业务需要制定筹资计划并选择筹资方案,作出筹资方案决策分析有可行性报告。

(六)制定投资决策计划与可行性分析报告。

(七)根据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监督审计人员定期对内部进行会计审计,并做年度内部审计报告。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公司经营突出效益优先、规范经营、稳步推进、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内部管理贯彻规范有序,精简高效的原则。

二、经营目标

(一)经济指标(含公司本部、承包企业和****)

1.经营收入:****万元。

2.经营利润:***万元。

(二)生产指标

1.生产***、***共++++吨。(由承包企业完成)

2.生产***+++吨,****++++吨。(由**公司完成)

3.销售***、***++++吨,***+++吨,***+++吨。(含公司本部和承包企业)

(三)产业建设指标

1.完成********有限公司收购。

2.以合作方式与股东单位建设*****原料示范基地。

3.继续推动股东单位***企业整合工作。

4.在***省与1-2家***企业开展合作,为下一步在该区域建设加工基地打基础。

三、机构设置

2017年公司经营层机构设置及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董事长:1人,董事长为公司法人,依据《公司章程》代表董事会行使职权。

(二)总经理:1人;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依据《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三)副总经理

1.行政副总:1人,分管公司行政工作,贯彻公司领导指示,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协调公司对外关系和内部管理,维护公司正常运营。

2.销售副总:1人,分管公司销售工作,为公司拓展市场,维护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保证公司销售完成既定目标。

3.生产副总:1人(兼),分管公司生产工作,按计划执行生产任务,管理和监督生产过程,保证生产任务按时按量完成。

(四)业务部门

1.行政部:负责公司日常行政事务,负责公司对外宣传,子公司及分支机构证照、公司租赁、收购等手续办理,工厂搬迁、新建报批等工作,起草公司发展战略、工作计划和总结、管理制度等重要文稿,负责公司办公设施的管理,负责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承担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秘书处工作,承担公司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设经理1人,工作人员*人。

2.生产部:制定生产计划,参与制定公司年度总预算,组织实施并监督公司分支机构和承包企业安全生产,掌握生产情况和有关数据,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设经理1人(兼),工作人员**人(兼)。

3.销售部:下设化验室。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工作,拓展市场和增加客户。负责制订销售管理制度,编制年度产品销售计划,产品入库、出库核对工作,库存产品保管,组织年度库存盘点,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负责编制销售统计报表。负责本公司产品的化验,并向外承接产品化验工作。设经理1人,化验室主任1人,工作人员**人。

4.财务部: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工作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编制公司年度账务指标计划。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编写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做好日常财务工作。兼任泓胤凯化工有限公司会计工作。设经理1人,会计*人,出纳*人。

(五)关联企业

1.承包企业2家:*******公司,*******厂。

2.受托管理企业1家:*******有限责任公司。

四、法人结构治理

(一)公司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东会执行机构,对股东负责。公司董事会选聘以总经理为主的公司经营层。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成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监察,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二)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公司各部门应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积极主动,共同配合总经理完成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公司发展进程。

(四)公司总部主要经营活动以开展贸易为主,销售部是公司收入和利润中心,公司其他部门应围绕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做好服务,保障经营环节的畅通有序。

(五)公司原料基地建设是公司发展壮大的根基,也是公司立足于市场的主要优势。公司应充分利用其国有性质的政策优势,借助股东单位的****优势,把原料基地项目建成公司的发展支柱,作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六)公司对承包企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公司年底下达定量和定性指标,年终根据指标对承包企业进行考核。承包企业内部实行自主经营管理,重要的管理制度报公司备案,重大事项向公司报告。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今年是公司飞速发展的一年,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财务部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将着力做好完善财务制度、推进规范管理,为本公司的做大、做强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和服务。

为了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服务,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定以下财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财务会计工作应发挥好“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者及公司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财务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核算、监督指导部门、其管理职能是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和下达企业财务预算,并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其核算职能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核算,其预警提示职能是对于董事长、总经理反馈公司资金的营运预警和提示。

切实做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项工作,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目标和任务

(一)依时完成日常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严格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完善公司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

2.完成指标的预算及制订工作,并做好公司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拟稿工作,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3.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分清资金渠道,认真审核每笔原始凭证,正确运用会计科目,细化成本核算,编制会计凭证,进行记账。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编制有关会计报表,及时报送税务等部门;及时装订会计凭证;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出纳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办法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及时准确登记银行、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4.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

1.拟定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批。

2.拟定公司的资金筹集方案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批。

3.调度公司资金,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集中使用。

4.加强公司的存货管理、应收帐款管理。

(三)制定公司年度财务预测和预算,积极参与公司决策

1.制定全面预算,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分析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按财务预算科学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率。

(四)严格落实财务控制工作

1.严格抓好采购环节的财务控制、存货控制、现金控制等控制环节,确保公司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实现财务预算,实现公司总体目标。

2.实施全方位财务控制机制,使财务控制工作渗透到公司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五)财务分析

及时利用财务业务、会计、统计、市场等信息资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财务成果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活动的业绩,有效控制财务活动的运行,正确预测财务发展的未来。

三、加强素质养成、推进队伍建设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和日益加大的竞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日显重要。

1、认真学习会计法、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牢固地依法理财的观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财经纪律,抵制不正之风。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更新业务知识,扩大知识面。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现阶段财务管理的要求。与此同时,认真学些税务、金融、等相关性知识,以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3、加强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方面。通过交流可促进理论知识,有利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提高业务水平,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述能力。通过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信息的快速的、准确的、真实的要求,确保公司各部门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工作重点与难点

增加资金投入:资金需求计划和融资计划。根据我司20xx年的销售计划,资金缺口比较大,如何更好地与银行合作,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是我司20xx年总目能否实现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财务部感觉压力特别大,如何多方位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公司高速发展所需资金,是财务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五、建议和措施

1、重大发生费用支出应报财务部备案,以使有计划地摊销支付(如销售返利)。

2、加大新药产品的开发力度,改善产品结构。

3、做好原料定价采购工作,控制采购成本升高,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产品毛利率。

4、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增加销售收入。

5、量入而出,控制费用支出:

(1)要控制推销费用支出,制定促销费支出,要量入而出。

(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要制定一定措施,要有一套严谨的报销制度,而且要加强管理、监督、用较少钱办更多事。

企业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二)

20xx年是公司发展中的关键一年,集团公司成立后,一切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站在新的起点,财务部将一如既往地围绕公司的总体经营思路和发展规划,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财务预算,以加强财务核算、提高会计素质为主要工作内容,以精细化核算、数量化考核为工作方法,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资产经营责任为主线,全面推行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成本核算,实行全员、全过程的财务管理策略,从严管理,积极为公司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为完成公司经营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现就目前情况,提出以下初步构想:

1、财经整顿贯彻一个“实”字

按照国家局《五条纪律》要求,针对20xx年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自查出来的薄弱环节,如扎账时间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合法、资产管理不科学、财务收支不合规、核算不实、手续不全等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和自查自纠,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明年的重点要放在区局和基层网点,要规范会计核算、原始记录、财产清查的操作、传递、交接手续,落实资金、商品、资产的管理责任,强化内部控制,使管钱管账管物严格分工,相互核对,相互监督,防止经营活动中的失误差错,保障各财务环节安全运转,全面推动财务管理规范运作,通过专项整顿建立起规范、守法、诚信的财经秩序,确保在明年二至五月的省局复查和五月以后的国家局重点检查中全面过关。

2、财务集中实现一个“流”字

全省“集中财务、资金中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信

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由省局项目组完成,明年一季度将正式运行。该系统将统一会计科目与科目级次,统一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统一存货分类与单据格式,实现省局对分、县公司会计业务的跨单位审核、联查,直接进行预算表单的审批,为适应省局新管理方法的要求,我们将对目前的核算流程进行重组,资金每日上划,费用按预算按月核拔,与省局、网点上下联网,会计报账一天一报,财务、资金数据及时上传,让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数据共亨,建立“集中财务、分级控制、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财务管理体系。

3、资金管理突出一个“零”字

一是零资金运营,零运营资金并非真的零资金,而是用尽可能少的流动资金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明年由于省局要搞全省资金中心,企业资金帐户开在省行,货款按合同合同执行划帐,留在企业周转的钱将非常少,我们将尽量利用各种应付款、应交款、预收款、未交税金、未交利润等负债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实现零资金成本。

二是零库存管理,对各单位实行库存定额,超定额的单位将按超出比例扣减其经营得分,反之则增加得分,让库存定额与工资挂钩,促进各单位勤进快销,加速资金周转。

一、理顺工作思路,做好财务基础工作。

1、搭建集团公司财务组织构架,明确岗位及职责。

岗位职责:

财务部长: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负全面责任,拟定筹资,投资方案,编制财务预算。

会计主管:记录经济业务,组织会计核算;登记帐簿;对帐,结帐;编制财务报表。

出纳:负责现金收讫,登记日记帐等。

库管员:管理财产物资,及时提供购销存情况。

2、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

在原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人员核算管理,制定完善内部财务规章制度,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规范、完善的制度环境。

3、规范建立财务档案,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收集整理好以前财务档案,进行合理分类,整齐化一,归档存查,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严密性,以便核查方便。

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目前,财务部半数人员为新进人员,必须规范人员管理,稳定财务队伍。以强化财务人员教育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财务部人员整体素质,扎扎实实的把全公司的财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主要从下几方面入手:

1、稳定增强财务队伍。对现有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坚持“试用”观念,坚持选拔引纳优秀的会计人员加入财务队伍,实行优胜劣汰,增强公司财务队伍的实力,为全公司的经营稳定打牢基础。

2、加强理论培训,增强财务的宏观经济管理意识。使财务人员从仅仅应付日常业务的工作状态得到改变,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复杂性,培养超前意识。

3、加强企业经营财务分析培训。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分析和基础财务分析工作。

4、加强会计实务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注重工作效率,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三、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

利用好电脑系统,开展网上数据报送,归集和整理会计数据,增强会计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条件时,首先实现电算化与手工记账同时进行,逐步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计账的财务管理模式,解决会计手工核算中的计账不规范和大量重复劳动极易产生的错记、漏计、错算等错误。大量的信息可以准确、及时的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从而使得这些信息快速地转变为能够预测前景的数据,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使公司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

总之,财务部将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当好家理好财,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面、细致、及时地为公司及相关部门提供翔实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积极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

四、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做好财务本职工作。

1、按财务预算科学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率。积极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分析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利用行业政策,想办法、找路子,争取银行等相关部门优惠政策,为公司谋取最大经济利益。

3、深入研究税收政策,合理避税增效益。新的一年里,引导财务人员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与税务部门各项工作的联系和协调,通过合理避税为公司增加效益。

4、搞好成本核算,合理调度资金完成年度预算。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流动资金分析和管理,为公司谋求最大利益。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效益观念的日益强化和“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提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财会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记帐、算帐和报帐,而是充分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等方方面面工作,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效益最大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xx市xx食品综合公司是一家以食品销售为主针织日化为辅的综合性公司,刚进入公司时做了一些最基本的工作,此时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在熟悉了一些基本业务之后,又在财务主管的带领下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费用成本、客户往来方面,在主管的带领之下我们逐步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公司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另外 在公司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成本费用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重新整理了科目,为加强了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是会计基础工作方面,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在认真执行《会计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

(2)根据公司的指示,对xx公司会计电算化情况进行了备案,使财务工作符合财政部的需要,更加规范化,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而努力。

(3)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

最后是财务核算方面的工作,包括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新的税收申报要求,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按公司要求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其他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也得到很多经验,体会到了由于财会工作本身的特点,对财会人员有着特殊的要求。

(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计工作要面对的往往是比较烦琐的数字,很多数字相差是微乎其微,只要一不留神就会登记错误。从做帐的会计人员角度看,需要仔仔细细把收据等单据对清楚,把所有单据一张不错的按类分开,认真检查看有无遗漏后,无则按照时间的顺序装订起来,有则改正后再装订,争取一次成功。而从我们把帐簿转入电脑及检查的角度来看,我们既要讲究速度,又要讲究准确率。我们需要把帐簿中的每一项记录,一项不漏的登记到电脑上,并且保证登记的数字一个不错,每登记一天的所有经济业务,就要进行依次统计,从而与帐簿中的总帐进行校对,看是否有不同,如果存在差错,就要把本天帐目全部重新校对,以查出到底是是帐簿存在错误还是我们登记到电脑中的帐目存在错误,从而将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如果没有错误则可以继续登记。总之在记帐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否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会带来致命错误。

(2)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也是当今会计人员所必须的素质。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3)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如果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是公司财务管理部对外的一个窗口。要想做好财务工作,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5)如果作为一名高层管理者,必须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通过融资和投资,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为企业创造效益,是资金管理的根本。可以通过合理确定筹资规模,积极寻求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企业信誉及内部相互担保的方式进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保障。或者采用有利的支付方式,包括积极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付款,付款与融资相结合,减轻付款压力,降低融资费用,和采用资金集中时间支付,有利于增强公司对资金的调控能力,提高现金流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誉;同时也能提高资金审批人员、支付人员的工作效率。

当然实践中也暴露了我许多知识上的不足,如对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有很多地方都犯了主观猜想的错误。也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这句真理工作当中有许多事情从书本当中是学不到的,它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现在的企业会计,切身体会到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有一个部分出差错,那么就会牵连到其他的部分,所以会计真的不是简单的算算记记,这是一项十分严谨的管理活动,工作前先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才能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大学生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一)

【实验地点】实训室C-106-计算机机房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1、初始化:设置账套参数、初始设置。

2、日常处理:形成应收、收款结算、转账处理、坏账处理、制单、查询统计。

3、期末处理:月末结账。

1、掌握应收款管理初始化、日常业务管理及月末处理的操作。

2、理解应收款管理在总账核算与应收款管理系统核算的区别。

【实验准备】引入实验二账套数据。

【实验步骤】

1、启用并进入应收款管理系统

在企业应用平台的设置,启用应收款管理

2、初始设置

设置控制参数

在设置,选项,账套参数设置中,设置参数,如:坏账处理方式的参数设置。

初始设置

在设置,初始设置窗口,进行设置,如:基本科目设置,控制科目设置,结算方式科目设置等等。

设置计量单位组和计量单位

在设置,基础档案,存货计量,档案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组别中,设置计量单位组和计量单位。

设置存货分类和存货档案

1)在设置,基础档案,存货,存货分类中,设置存货分类

2)在设置,基础档案,存货,存货档案中,录入存货档案

输入起初余额

输入期初销售发票

在设置,期初余额,打开期初余额查询对话框,进入期初余额明细表,打开单据类别对话框,选择销售发票销售普通发票,进入期初销售发票窗口,填写相关内容。

输入期初其他应收单与输入期初销售发票的原理一致,不再作说明

期初对账

在期初余额明细表窗口,单击对账,进入期初对账,并查看应收管理系统与总账管理系统的期初余额是否平衡。

输入开户银行信息

在设置,基础档案,收付结算,本单位开户银行,输入本单位开户银行信息。

3、日常处理

增加应收款

业务1:输入并审核普通发票

执行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录入,打开单据类别对话框,选择销售发票普通发票,进入期初销售发票窗口,填写相关内容。

业务2:输入并审核专用发票

业务3:输入并审核其他应收单据

与业务1:输入并审核普通发票原理一致,不再作说明

收款结算

业务4:输入一张收款单据并完全核销应收款

执行收款单据处理,收款单据录入,输入单据内容并完全核销应收款

业务5:输入一张收款单据,部分核销应收款,部分形成预收账款 业务6:输入一张收款单据,全部形成预收款

与业务4:输入一张收款单据并完全核销应收款原理一致,不再作说明

转账处理

业务7:应收冲应收

执行日常处理,转账,进入应收冲应收的窗口,进行业务处理

业务8:预收冲应收

与业务7:应收冲应收的原理一致,不再作说明

坏账处理

业务9:发生坏账

执行日常处理,坏账处理,打开坏账发生对话框,选择条件,进行坏账处理。

业务10:计提坏账准备

执行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进入应收账款百分比法窗口,计提坏账准备。

制单处理

批量制单

执行制单处理,打开制单查询窗口,进行制单处理和凭证生成。

查询统计

包括:单据查询,业务查询,业务账表查询,科目账表查询,账龄分析等等。

期末处理

结账

执行期末处理,月末结账,进行结账处理工作。

由于应收应付的基本原理相同,不再多作说明。

【实验总结】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客户往来款项。以发票、费用单、其他应收单等原始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业务及其他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处理应收款项的收回、坏账、转账等情况。

应收款系统与销售、财务、应付、报表、财务分析等系统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相互之间要遵守一定的默契。如:应收管理与销售管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个系统,则与销售有关的票据均应从销售系统输入,应收款系统可以与之共享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查询、核销、制单等处理,在应收款系统则只需输入应收单。但如果没有销售系统,则所有票据都必须在应收款系统输入。

应付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供应商款项。应付款管理系统与采购系统、财务系统、应收款系统、财务分析、存货系统都非常密切的关系。应付款系统应该生成账务系统所需的记账凭证,而且所有的供应商往来凭证全部有应付款系统生成,其他系统不再这类凭证。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1)应收款管理系统核销方式一经确定,不允许调整。2)如果当年已计提过坏账准备,则坏账处理方式不允许修改,只能在下一年度修改。3)应收款的转账金额合计应该等于预收款的转账金额合计。4)如果当月总账管理系统已经结账,则应收管理系统不能取消结账。

大学生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二)

一、实习目的: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从而加强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运用会计财务管理的技能水平,为今后 的会计工作做铺垫。

二、实习地点: ***(略)

三、实习内容: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个xxx单位,实习期间,我主要是了解公司正在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公司采用的是用友软件的erp系统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用友软件的erp系统财务软件的操作。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记账工作。在这次实习中不仅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及erp系统的使用对会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还让我知道了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以下是我的实习体会望老师予以指正错误之处。

四、实习体会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及其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是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它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近些年,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普及,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传统的会计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

手工记账规则规定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使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干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 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是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目,打印数量大,一般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以便留下更改的痕迹。

2、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处理程序,其共同特点是序时、平行登记,即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总是序时、等量、平行地记录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这样,一方面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发挥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账发现可能出现的记账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但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中,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上一过程数据处理的结果又作为下一过程数据处理的来源,整个处理过程在会计软件程序的安排下完成,具有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按总账或明细账的格式输出。 3、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操作下,有不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手工核算下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计算机的引入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手工会计操作下的人员均是会计人员,由他们按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组织会计工作的运转。而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运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以及经由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因此,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只进行一些辅的操作,即只需把会计数据以规定的要求输入处理系统,计算机即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并将最终结果---财务报告打印出来。会计电算 化是把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学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运算和输出,以现代机器工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提供计划和控制经济过程需要的会计信息。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会计人员从财务账册中解放出来,但并未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另外,系统的信息处

理一般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面向任务和职能的,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说已经足够,但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上还需要加以完善。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现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erp系统成了企业的一个新选择。这样就使得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其意义表现在: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五、实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本次实习已达到了预期目的,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社会知识,对我今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记账的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知识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细致、耐心有了切实的体会,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均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帐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实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它的意义。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匪浅,它为我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我以后的就业找工作指明了方向。有人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不是因为歌的旋律有多动听或是歌词写的多么美,而是这首歌在说着你的故事。诚然,短暂而又充实的毕业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其中汗水很多,知识技能很多,感慨充实的回忆也很多。

六、实习心得

经过一月实习下来,使我受益良多,具体的实践体会如下:

1、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到那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工作我们实习生做,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看,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

2、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和工作制度。并且遵守公司各项规定,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 我认为,我所在实习公司是从事商业贸易公司。我们的公司发展的很快,在我们这些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公司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大学生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三)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相对来说,怎样写实习报告也是很关键,关于如何写专业性的实习报告,以下就提供本人在实习后的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实习目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 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力,在哈尔滨隆华包装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会计实习报告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计划,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会计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4月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会计实习报告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领导让公司的前辈教会我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合法节税的运用。等等。。。。。。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另外我也看到公司存在的一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方面也不容乐观。然而在现实的小规模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 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三、实习报告总结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四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 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等其他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算是此次实习的目的了。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实习虽然结束了,再过两个多月,我们真的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想想自己中专两年的生活,有许多让我回味的思绪,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一起飞扬,飞向远方,去追逐我的梦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建材公司;防范措施

一、引言

由于国内外的国家政策与市场经济环境有很大区别,国外关于建材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国内建材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国内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企业及大型制造企业,针对于中小型建材公司财务风险研究相对较少,不能为中小型建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进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与方法

1.理论依据

本文根据公司在经营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是公司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借款不能及时偿还本息、自有资金收益效益低等引起的财务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公司为获得一定收益对内或对外进行的投资,投入资本严重低于或近似于所获得的收益导致的风险;经营风险贯穿于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主要有采购成本过高风险、存货存积风险、销售风险、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弱等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公司的收益水平下降或收益分配不合理导致公司偿债能力下降等因素导致公司的财务危机。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资源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了解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分析JH建材公司的务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调查问卷法。选定JH建材公司,对其进项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的状况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态度。

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JH建材公司的资料,根据资料通过风险分析方法分析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三、JH公司现状

1.内部管理现状

JH建材公司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设立财务主管1人,负责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编制各项工作计划,审查相关会计资料。根据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活动,设立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分别负责公司不同的财务工作。在对JH建材公司财务部门岗位设置分析中发现,公司缺少风险管理人员。如:财务预算人员,内部审计人员,风险分析人员等。公司的职务职责划分中出现严重的一人多职的情况,导致公司自我监控能力下降,影响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阻碍公司的发展。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财务部门人员设置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公司的人员配置不够合理,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财务管理存在多种缺陷。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财务工作出现错误,员工的归属感不强,自我监控能力下降,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足,最终可能会导致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危机。

2.财务报表现状

公司负债增长速度比较快,其中公司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很大,是因为公司近几年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入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期限较短,且公司需要承担很大的利息负担,银行借款又有很大的强制性。当借款到期时,大量的负债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还款压力,一旦公司的还款能力降低,债务冻结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冲击。

公司为销售产品花费的成本费用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借入大量存款,因为利息支出过多导致财务费用过高,另一方面因引入新的产品采购人员议价能力较差导致成本过高,以及货物管理人员不足导致货物盘亏现象严重。同时受现行经济环境的影响,销售情况低于预期水平,形成了存货积压,为增加货物的成本,为增加货物的销售,公司就会给客户提供大量的优惠措施,此举就会减少公司的预期收益。

公司应收账款收账期较长,并且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会导致公司增加产生应收账款坏账的可能性,说明JH建材公司在销售收款环节没有控制好应收账款的比例,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坏账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应收账款的周转过慢以及公司的大量借款会导致公司的经营资金紧张,公司为保证其他资产的可能会借入新的债务来偿还即将到期的负债,如果这种恶性循环不断进行,就用引发公司的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公司存货周转速度慢,说明公司的存货销售状况不够好,可能是市场被挤占的原因,这会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公司没有明确的收益分配政策,利润的分配情况主要由投资人根据公司的利润情况,不是根据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来确定,会导致公司需要采用大量的外部筹资,增加公司的筹资成本。公司会计确认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公司在确认利润时包含了应收账款的存在,以此为基础确认利润会虚增公司的实际收益,进行分配收益会造成公司现金短缺,后续经营资金不足。

四、JH公司改进措施

1.内部管理改进措施

增加公司财务预算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财务风险分析人员以及仓库管理人员等,丰富公司内部财务岗位设置。在招聘新员工进入公司时,对员工进行公司文化及工作岗位知识的培训,让员工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知识考核,让公司员工提高自身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在职能范围内严格执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使员工能主动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对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明确落实员工职责。建立实施奖惩、晋升和淘汰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明确划分员工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定期组织公司的文化活动,提高每个员工对公司的参与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加公司凝聚力。

2.财务报表改进措施

公司在未来应建立明确的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公司筹资结构,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资金需求情况确定收益分配政策。在计算公司收益时,可以引入通货膨胀等新的会计学研究成果。公司增加长期负债的比重,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时间,增加外部投资者投资以及公司自有资金投资,增加权益负债的比例,使公司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建立财务预算体系,加强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构建公司的现金流量预警系统,监控公司的现金流量情况,当公司现金过多时可增加投资,减少公司的机会成本,现金多少时可进行筹资,防止现金流断裂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科学的进行投资工作,在进行投资之前,决策者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市场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做好详细的投资项目计划书,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做好现金预算,避免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因资金不足导致投资目无法继续实施给公司带来风险。

由于本公司主要从事于建材销售,这类行业通常回款时间较长,一般对建材企业的预付账款比例相对较低,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恶化,公司为减少收不回账款的可能性,应提高预付款的比例。建立客户信用状况表,货物发出之后,随时关注购货方的信用情况、偿债能力以及对方企业金额较大的经营事项变动情况,对客户的信用评价及时作出调整。建立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表,将应收账款按账龄划分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催收政策,对应收账款时间较短的可为购买者提供现金折扣政策,引导客户提前还款。对应收账款时间较长的,公司要调查客户拖欠还款的原因,及时向对方相关负责人进行催讨,必要时还可以雇佣专门的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催讨,减少公司产生坏账。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JH建材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建材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严重不足。对JH建材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财务风 险分析,根据JH建材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本文提出了相关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以此完善JH建材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减少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浅谈企业财务危机的预防与化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5-18.

[2]王富涛.浅议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3(17):219-220.

[3]孙晓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1,(22:):43-44.

[4]王洪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0):8-9.

[5]李明才.探究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179-203.

[6]宋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和防范对策[J].财会研究.2011(22):57-59.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财务经理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2016年08月17日,我满怀希望和激情的来到了连云港新海湾有限公司,从事会计工作。作为港口集团子公司的新海湾码头公司的财务,财务部应算是关键部门之一,对内要求迅速熟悉集团财务制度,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而且还应适应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对外要掌握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一年中,在领导的支持,在同事的配合下我终于将基本业务流程掌握了。自身综合工作能力相比以前又迈进了一步。转眼间,一年的工作时间就过去了,我的试用期也结束了,在此转正申请的同时,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予以总结。一、与同事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角度来看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让我获得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机会,使我明白没具体的实践经验,一切理论都是空谈。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会计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协调有了新的体会,要想做好工作,首先要学会怎么样去做人。

为人处事方面,财务部门是一个要求细腻的部门,整天与数字打交道,所以不允许粗心。我刚进入公司的第一天,之前公司财务室的同事对我很热情。我很感动,对待同事自然也是怀着感激之情,用最真诚的心与同事交流着。与他们一起上班,感觉轻松自在。工作期间,他们帮过我很多,包括工作上的和生活上的,经常有工作上的问题请教他们,他们都是很耐心的帮我解答,下班之余,大家也会一起聊天,谈论自己的收获,或是心情。领导对我也很照顾,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都会耐心仔细地解答。而对于领导的话,我是完全服从。与其他部门同事之间,见面也都会打招呼,与宿舍的同事关系相处得也很好。总的来说,这一年的时间,我与同事的相处是很融洽的,能够很快的融入他们,大家一起工作,相互照顾。

刚开始工作压力很大,虽然在学校的理论都掌握的扎实,但毕竟实际工作跟理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工作中有许多不能够理解的地方。领导的信任令我信心满怀,不管怎样,我都不能令领导失望。因此,我只能在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去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一年的财务工作,从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薄,开具发票,网上申报纳税,到出具财务报表,方方面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学习,由于我的认真和勤劳,每次都能及时准确的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因此,我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段工作时间中,我接触到了税务,成本,材料,销售,报表等几大类的内容,接触到了我以前没有接触的知识,感受到了以前没有感受到的气氛,人际关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二、从会计工作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道德

从《会计法》出发,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学习,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会计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法律法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时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学习法律法规,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营改增之后,需要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涉税成本分析,对于应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部分,必须取得,规划化发票取得,以控制企业的税务成本。

2、费用成本、客户往来方面的管理从公司的原材料成本方面,对于港口物资系统,要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

在集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成本费用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重新整理了科目,成本中心,加强了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成本发票的取得,以及应付账款的付款期限,发票的取得,确定了流程,入库单的金额核算方法,以及付款流程。

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应收系统客户使金蝶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财务数据,满足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

3、企业税控、与业务人力部门的配合方面。

对综合务部、人力、业务所提供的单据进行数据的核算与分析,解决其核算方面所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工资薪酬的分配,收入税收的控制,成本的降低提出应有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公司的周转效益。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意见,与各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财务工作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监督,对本部门以外的信息应及时了解,目前部门之间的协作没有问题,就是对财务暂时没用或是不相关的信息,没有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到用时都不知该找谁;对于各种往来账之间的关系,集团,国家的政策法规,尤其是营改增之后,掌握还不完全。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作为一个基层财务工作管理者,注意充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以及责任心,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是公司对外的一个窗口。要想做好财务工作,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

希望在之后工作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适岗。三、会计工作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下发的《港口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我们学习了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对我们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在增值税发票管理方面,举办专门的培训班进行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一些小问题的执行上不够坚决,以下是改进今后工作的一些要求。

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带着看专业辅导教材,会计方面,政策性的方针不能违背,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失;同时向财务主管学习好的专业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会议,加强事前了解企业经营计划,掌握企业工作流程的第一手资料,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认真做好财务反应核算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财务计划,量化自身工作,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发生与计划较大差异时,及时与领导沟通,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差异及其产生原因采取行动或纠正偏差。

进一步从财务流程方面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按照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只有按照《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

真实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及决策依据。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政策水平。对财务知识以外的与码头有关的知识掌握不够,有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财务工作。所以在平时,除了加强自身的学习外,要多向其他部门的同事请教,尤其在工作中碰到非财务专业的业务事项时,不能单以自己的理解,应在彻底搞清楚之后,进行处理。例如原材料方面,各种港机配件的归类,需要向物资处的人员指教,或者是收入的往来,需要与业务部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同时人力资源的收入薪酬,劳务费用的分摊,计时计件工资的分摊处理,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加强内、外部的沟通,搜集有关信息,对内需要财务和各部门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形成一种联动效应,对企业的各种信息作一个动态的掌握,对外加强与地方财税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信息,既依法纳税又合理避税,例如政府对地方基础性辅助设施的税收优惠,当地海事部门的港建费用的缴交与缴交时间的安排,为企业合法经营做好参谋。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工作中尽我所能,不遗余力地作好财务工作。

财务经理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过去了,在xxx的这三个月是我平凡的一季,也是我收获的一季。首先感谢公司领导给予我这个平台,使我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引导,使我很快的熟悉和融入这个大家庭。现我将这三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试用期的基本工作内容

1、单位基本情况的熟悉

入职后我在部门总监容许的情况下,通过对单位相关资质的翻阅以及同事的介绍了解到我集团公司是成立于xxx年xx月的跨行业、多渠道发展的综合性公司,下设xxx个子公司。

2、单位相关人员的熟悉

在这三个月的日常工作中我不仅认识了集团公司各个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同事以及各分公司的部分财务及办公室的同事,同时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各位领导及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相信在以后得工作中我会和大家相处的更加融洽。

3、基本工作内容的熟悉

三个月的试用期中我不仅接触了部分的会计、出纳岗位的工作,同时也接触了日常的办公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自己新的开始和新的目标。包括原始凭证的整理、会计凭证的制作、支票的填写、银行单据的领取以及基本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我不仅在这些工作中学习到了新东西,也在工作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用以督促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已经有两年相关的工作经验,但是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专业知识的欠缺

之前就听说财务是份干到老学到老的工作,自己很是不屑,以为凭借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足以完成现有的工作,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发现自己所掌握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

2、财务软件运用不熟练

现在的财务工作已经基本脱离了原始的手工制作逐步向电算化、智能化过度。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很是笨拙,这将是我日后工作的壁垒,抓紧时间对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端正工作态度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杜绝低级的常识性工作失误。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

2、强化专业知识

除了对自己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经常的练习和巩固,在日后还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及税法知识,从而正确的指导日常工作,同时还要和前辈及同事们学习相关的实践经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3、熟练运用财务软件

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认识到自己对财务软件的运用并不熟练,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进展速度。学习和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的工作势在必行。

4、做好数据的电子备份

财务工作是十分严谨而琐碎的工作,日常工作会涉及很多的数据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好电子备份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充分利用数据的电子备份既可以方便日后工作的查阅和借鉴,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未来的路还很长,新的工作岗位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定在新的岗位上再接再厉,努力工作。

最后谢谢各位领导、同事给与的帮助和支持!

财务经理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三个月,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将跨过三个月实习期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财务工作十余年,也写了近很多份的总结,按说,定期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

作为大华集团子公司的***公司的财务,财务部应算是关键部门之一,对内不仅要求迅速熟悉集团财务制度,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而且还应适应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对外要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三个月里在领导的支持,在同仁的配合下我终于将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本人感觉自身综合工作能力相比以前又迈进了一步。回顾即将过去的三个月,在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及集团行政部的要求,现将三个月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实习期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客户往来方面的管理

1. 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

2. 在集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华品成本费用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重新整理了科目,为加强了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规范商业公司财务帐套布局设置,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客户、仓库模块的核算使博科软件充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财务数据,满足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 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

(2)根据集团的指示,对华品公司会计电算化情况进行了备案,使财务工作符合财政部的需要,更加规范化,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而努力。范文

三、 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公司要求对商业公司包租的商业地产进行登记、分析,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集团财务管理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新的税收申报要求,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财务部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基层财务工作管理者,注意充分发挥财无部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刘玉廷,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197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和学历。

历任财政部会计司科长,副处长,处长,会计副司长同长。中国会计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第五、七届理事会秘书长,1995年至1997年,作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香港过渡期财政预算案编制及有关问题中方专家组专家,参与制定香港过渡期预算案,1999年至2003年,受聘担任中国证监会第四届,第五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2003年任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师系列高级职业技术职务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事业单位经济系列和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1993年以来,受聘担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和审题专家。

长期从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主持或参与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制定工作。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编了《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等与会计工作有关的著作10余部,公开30余篇,主持资产减值,政府财务会计报告等多项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

编者按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会计改革开放的见证人,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同志以他的亲身经历、体会和认识,为我们阐述了会计改革开放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

1978年7月13号,这个日子我永远难忘。那是我到财政部正式报到的第一天,也是我人生历程的一个新的开始。1979年1凡随着财政部会计司的前身――会计制度司的恢复,我从工交司制度处调入会计制度司做“学徒”。从那时起,我就与会计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推进,我本人有幸亲历了这一改革历程,也见证了几届领导特别是老一辈会计工作者为会计改革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打下的竖实基础。回顾这一历程,心中感慨良多,有对前辈师长的崇敬与怀念,有对合作共事同仁的感谢与共勉有对年轻一代的期翌恰逢此时,会计界几家媒体一再约我谈谈对中国会计改革30年的感想,这促使我静下心来将繁杂的思维作了简要梳理,也就有了这篇漫谈式、交流性的文章。本文讲述的,主要是本人在30年会计改革历程中印象颇深的片段和体会,以及对未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初步设想不当之处,请会计界前辈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历史回顾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有关情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大幕由此徐徐拉开。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综观这一段历史,会计服务于经济建设、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中心任务,做了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

1、积极推动出台会计法,依法构建会计管理体制

国务院1978年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从1979年开始,财政部即着手研究推动会计法立法工作,同年8月11日拟订形成了讨论草稿。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会计法,国家主席李先念签发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

会计法确立了会计工作的法律地位,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保障。会计法的颁布,推动会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会计地位不断提高,会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会计法制化进程加快,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以下主要职责:(1)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从而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创建了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的基本构架;(2)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3)对地方、部门、军队的会计制度进行审批或备案;(4)有权要求各单位报送会计报表;(5)制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6)对单位会计工作进行监督,(7)批准设立会计师事务所,(8)制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管理办法;(9)组织表彰奖励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等等。

1979年1月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恢复之初,全司只有七位同志,当时被称为“五老二小(当时调入会计司工作的杨纪琬,莫启欧、胡宝昌、吕众文、裔保生以及冯淑萍、刘玉廷共七位同志)”,我就是其中年龄最小的那位。1982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会计制度司更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其职能已由当初制定会计制度拓展至管理全国会计工作。会计法颁布后,时任会计司司长魏克发等老领导大力推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地(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会计管理机构。可以说,如果没有会计法的法制保障和老一辈会计工作者的努力,没有上下联动的会计管理机构和队伍,会计事业很难有今天的可喜局面。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解决了引进外资中的会计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办中外合资企业成为贯彻中央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为了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的“两免三减半”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当时基本都是国营企业,实行1980年修订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以几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以国家资金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会计制度,要求按照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等资金形态专款专用,专户存储,“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由于国营企业投资主体单一,会计科目按照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分别设置,会计报表为资金平衡表和国家资金表等,强调三项资金平衡。显然,这种会计制度框架不能反映外商投资保值增值和按投资比例分配利润的实际情况,外方看不懂中国的会计报表,从而构成国家引进外资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开始研究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79年11月。会计司草拟了《关于中外合营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1983年3月形成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这项制度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是老专家莫启欧先生。莫老带着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调研,首次引入了当时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资本、收入、成本、损益等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类型

也遵从国际惯例,引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这项制度提交外商征求了意见,同时对合资企业的中方人员进行培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插曲,因莫老是宁波人,讲话带有浓重的宁波口音,在培训中方人员时让我充当普通话翻译(我到财政部工作后就被安排跟着莫老学习会计,对他的宁波普通话比较熟悉)。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1985年3月4日,财政部正式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于1985年7月1日起实施。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又陆续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外商投资旅游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基本形成了涉外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新中国第一部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全新会计制度。它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该制度采用了“实收资本”概念,但当时很多人认为“资本”意味着资本主义,“资金”代表社会主义。其次,该制度没有沿用增减记账法,而是采用了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当时也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该制度的出台,应当说是一项重大突破。之所以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是因为财政部贯彻中央精神,大胆解放思想,不受“左”倾思想观念的束缚。当时分管部领导谢明同志十分赞成并鼓励这项改革,曾经果敢地说过:“政治问题我负责,技术问题你们负责”,这种胆略和气魄至今仍让我感念不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出台,有效解决了当时引进外资的会计障碍。

3、恢复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制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外商提出应由独立的第三方对中外合资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当时国营企业的财务报告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由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年度决算审查批复。外商认为,财政部门是合营企业中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方都是国营企业),由财政部门审批决算缺乏独立性。1979年,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恢复后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杨纪琬司长亲自执笔起草了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报告,让我抄写誊稿。坦率地讲,本人当时根本不知道会计顾问处为何物。1980年12月,《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正式,对会计顾问处(此后更名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主要业务和任职人员条件等作了具体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复苏起步。这个文件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成立了会计顾问处。一直密切关注中国会计市场的世界会计师事务所也迅速作出反应,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在当时,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是为中外合营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并出具审计报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外合资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1986年,国务院了《注册会计师条例》,1993年进一步修改、升格为《注册会计师法》。这就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初级阶段――尚不强壮但初显生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为日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探索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和成本核算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计划经济时期,一些企事业单位就注重通过会计参与管理。比如上世纪60年代鞍钢实行的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相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可以说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控管理思想。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十年“”中会计基础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会计领域实行拨乱反正、建章立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一度成为当时会计的主流呼声。那个时期,我跟随司领导和莫老经历了2~3年的调查研究,对很多省市各种类型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调研成果,这就是财政部1984年4月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规则”共分九章,包括总则、建立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和附注。

《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作用和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把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总结和提升,以财政部文件的形式成为各个单位的行为守则,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基础工作的整顿、规范、达标、升级等以此为基础展开,包括银行结算票证的数字写法都以此为规范。“规则”提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会计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精简的原则,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可以说是以权定责,权责明确。“规则”还附发了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参考方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会计人员不得兼管有关工作,也就是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和《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出台并在全国范围内各单位的实施,也为,《会计法》的制定做了前期准备。

本人十分有幸参与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调研、起草全过程的工作,为我以后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我曾主持制定和完善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会计制度,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从结束旧账到转入新账,从平衡报表到各项系统工作,都感到比较顺手。记得当时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会计老范同志经常和我探讨某项账务处理应采用什么会计科目、会计数字如何结转等问题,他一直以为我做过会计,实际上本人从未做过会计实务工作,而是到了财政部工作后才跟随会计专家学习领悟,其中参与《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调研起草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学习了老一辈领导、专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开展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继《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之后,财政部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这是整顿会计基础工作的另一项制度,本人又参与了这项制度的调研和起草。对于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当时非常关注的问题有:成本核算如何为管理服务?如何与经济责任结合?如何与生产技术结合?成本核算方法如何改进?成本核算范围如何扩大到整个经营过程?成本核算如何与成本预测、决策结合?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目标成本、责任成本、标准成本和质量成本的探索活动。这项办法实施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以及完工产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不仅规范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内容,同时也规范了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等问题,对促进企业增收节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该办法除企业管理费计入当期损益外,有关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仍然是适用的。

5、改革创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偏窄、学历水平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上岗和职务任免缺乏必要监督制约等问题,一些地方开始探索会计人员从

业管理制度。1984年,河北省财政厅开始对会计人员试行会计证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条件,经过考核或考试后取得会计证才能上岗。随后几年,其他一些省市也纷纷试行类似的制度。财政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于1990年了《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会计证管理,后来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写入了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就如同驾驶员驾驶汽车必须取得驾驶执照一样。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上世纪80年代,在国务院的重视支持下,财政部开始研究建立分级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技术职称制度。会计职称属于技术等级,不同于会计从业资格。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会计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与工程技术等系列的职称评定制度相衔接,将会计干部技术职称相应定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四个级次。会计职称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时全国会计队伍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会计人员大多没有会计专业学历的状况,时任会计司司长的魏克发同志主持创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形成了总校、分校,面授、函授的全国教学网络,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会计人才,有效地解决了那个时期会计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

6、研究启动会计电算化工作,取代手工记账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科技革新浪潮带动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会计核算软件专业化、商品化成为大势所趋,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应运而生,会计核算软件市场逐步形成。应用会计软件起步较早的有长春一汽和燕山石化等单位。当时,软件公司主要是模拟手工核算设计软件,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软件公司设计的软件是不是符合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由计算机生成,与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要求如何协调?如何培养既懂计算机又熟悉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等等。针对这些情况,领导安排我关注和研究会计电算化问题。本人曾在《会计改革参考资料》1985年第13期发表文章,就如何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领导、如何正确选择机型和语言、如何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如何推广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如何正确处理电算化与会计制度的关系等系列问题提出了意见,其中建议尽早改用借贷记账法、统一编制会计科目代码、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等观点,今天回忆起来也颇感亲切。此后,会计司专门成立了会计电算化处,负责会计商品化软件的审批等项工作,要求在电算化初期双轨运行,对符合单轨运行条件的要组织验收等。1989年12月,财政部了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全国性文件――《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明确了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规定由财政部门认定、评审和批复,从而促进了会计电算化软件行业的发展,用友、金蝶等一批软件公司迅速崛起,甲骨文等一些国外软件公司也同时进入中国市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使单位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管理工作。

7、摸索创建会计监督制度,逐步强化会计监督

1978年,财政部恢复建立财政监察司(与监察部派驻财政部监察局合署办公,承担财政监督与行政监察两项任务),各地也相继恢复了财政监察专门机构并配备了人员。财政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执行财政政策、法令、制度的情况,办理有关违反财政,税收、会计制度和纪律的案件查处。1979至1980年间,本人参加了由财政部监察司牵头,商业部、黑龙江省财贸办、财政厅、商业厅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某单位会计人员遭受打击报复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工作组中我年龄最小,因为是会计专业毕业,被寄予厚望。为了调查取证,在大兴安岭地区连续出差3个月之久,工作十分艰辛,难度和阻力很大,本人发挥专业特长,工作积极肯干,得到领导多次肯定和表扬。该案件最后得以妥善解决,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案件及其查处结果。1986年,财政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独设立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简称中企处),在各地、市设立副处级或科级中企组,作为财政部的派出机构,对中央企业财务收支进行就地监督,组织开展异地交叉检查,防止弄虚作假、编报虚假会计资料,利用职权投机钻营、侵吞国家集体资财等行为。这个阶段,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会计监督,例如一年一度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会计基础工作“达标升级”活动,以及一些地区为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进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这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

8、发起成立中国会计学会,结合当时情况开展会计理论研究

1979年12月,中国会计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广东佛山举行会议,宣布成立中国会计学会。上世纪80年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侧重点是会计的阶级性问题、属性问题、职能问题等。当时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影响也比较大的,还包括围绕“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而展开的广泛讨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讨,深化了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为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了铺垫。除此之外,会计学会也组织专家教授,结合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领域开展专门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总的看来,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有关情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引进外资、搞活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举个例子,中外合营企业的经营活力、经济效益和工资水平都远远超过国营企业,那时想进合资企业都要“走后门”、找关系,很不容易。同时,深圳经济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有力地证明,改革开放的试验阶段取得了成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结束了物资短缺时代。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两种观点一直在不断交锋,直到1992年春季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才有了答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段重要讲话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紧接着,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

现代企业制度。思想束缚解除了,发展目标就明确了,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连续多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基于上述背景,会计工作也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以“两则”“两制”为标志,企业会计准则利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思想的解放,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国营企业产生强烈冲击。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企业集团等等,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着国营企业传统的会计制度。有一次我陪莫启欧老先生去上海调研,重点是研究三段平衡的会计制度如何适应投资多元化的要求。莫老为此晚上睡不好觉,反复思考要对会计制度动大手术。幸运的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财政部党组和当时分管部领导张佑才同志很快作出决策,要求借鉴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等成功经验,加快建立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全新会计制度。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分别以第四号、第五号部长令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类企业施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财政部此后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金融、施工、农业企业等13个全国性、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本人当时任副处长,配合冯淑萍处长本着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原则,研究拟订行业会计制度的分类,并分工负责整合商品流通、旅游服务和金融行业的会计制度,其中商品流通涉及商业、粮食、物资、外贸、供销社、新华书店等11个部门。整合过程异常艰难,与各部门反复沟通、协调的点点滴滴至今历历在目。有一次,在新华书店召开座谈会时,一位老会计动情地发言:新华书店自建国后就一直有这个会计制度,现在一下子取消了,在感情上确实接受不了,但自己是共产党员,服从改革的统一要求。我听了以后,的确有想掉泪的感觉。

“两则”“两制”改革的最大功绩是结束了我国四十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以资金三段平衡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了企业资本金制度,改革了固定资产折旧和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利润等要素,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为核心的财务报告体系,改变了若干年来国务院几十个部门一本制度、各自为政的状况。“两则”“两制”的实施,为实现我国会计核算从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2、制定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

“两则”“两制”前夕,冯淑萍同志执笔起草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于1992年5月23日由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该制度适应国家建立资本市场的要求,对股份制试点企业的主要会计问题作出了规定,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一是将企业资金来源划分为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分别管理和核算,使得会计报表上投资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一目了然,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通过报表可以了解企业原始投资、资本积累和可供分配利润情况,明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债权人通过报表比较容易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改变了将固定资产相关费用核销固定基金的做法,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提前报废等作为企业营业外收支计入企业盈亏,体现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三是对折旧费的计提,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法,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自行确定折旧年限,对企业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四是规范了利润分配程序,明确先按统一税率交纳所得税,原则上税前不得分配利润,不得提留各种基金。五是将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部分,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又作了细分;同时,要求企业对外报送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当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并出具审计报告。1998年,财政部对《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企业改组上市以及在境内外发行A股、B股、H股对外筹资的要求,对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3、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形成,促进各单位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会计法》,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上述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法律要求,体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

根据会计法的上述规定,财政部启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相继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和担保等6项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并印发了固定资产、存货、筹资、预算、成本费用等5项征求意见稿。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对各个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防范财务风险发挥了应有作用。

本人于2001年在《会计研究》发表专题文章(《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论述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提出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贯彻实施《会计法》的重要配套措施,是解决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制度安排。文章同时提出了在研究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观点和原则,认为会计控制是基础,但如果单纯就会计论会计,内部会计控制难以有效地解决控制弱化所引发的问题。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与国际内部控制发展趋势是基本合拍的,也构成了此后研究制定基于全面风险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必经阶段。

4、总会计师条例的颁布和会计法的

两次修订,确立了总会计师的地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为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1990年12月,国务院了《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任免与奖惩作了明确规定,强调总会计师是单位领导成员,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得再设与其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促使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设置了总会计师,从制度上解决了会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和经济决策的问题,推动总会计师制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针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会计工作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违法干预、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会计基础普遍下降,“小金库”屡禁不止、会计人员执业环境差,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时有发生,等等,在客观上要求强化会计法律手段,依法整治会计秩序。在1993年对会计法进行局部调整的基础上,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修订后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立法宗旨,强调了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第二次修订的会计法,社会影响和效果超过以往,各地区和国务院各部门大都组织举办了宣传贯彻会计法培训班或研讨会,许多地区、部门、大型企业的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导向,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5、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成为全社会“含金量”较高的知名品牌

1992年,财政部、人事部联合颁发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决定从1992年8月1日开始,停止单一评聘初、中级会计专业职务制度,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辅导材料。财政部、人事部专门设立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会计司)负责组织领导考试相关工作,由各省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组成本地区的会计考办具体组织实施。其中初级考试考点可设到县,中级考试考点在地市以上。自1992年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以来,几乎每年都有100多万考生报名考试,最高达到200多万。会计考试由于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已成为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含金量”和公信力较高的专业技术考试之一,也是检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评价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向投资人披露,披露的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范围就从中外合资企业扩大到股份制企业。此后,财政部又了《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规定除个别特殊行业外,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统一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在规定时间内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于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范围又得以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改变以往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实行考核认定的做法,切实克服考核工作中的主观因素,实行更加严格、公正的统一考试制度,促进注册会计师全面提高专业素质。1991年,财政部正式实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每年举办一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面提升了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水平。

6、会计师事务所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取得重要成果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促进了经济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到1990年10年间,全国仅有会计师事务所233家;到1995年底,全国会计师事务所达到2519家;1996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联合,中注协的团体会员已发展到6696个。然而,欲速则不达。一些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滥设分支机构问题严重;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片面追求经济收入,与客户串通作弊,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等。究其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在体制上不独立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全面清理整顿提上议事日程。自1997年开始,中注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清一改”(清师、清所、清业务和脱钩改制)的清理整顿工作,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在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以来尚属首次。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性改革。这次全行业的清理整顿净化了行业的内部环境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使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7、会计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力量进一步壮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推动我国会计监督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发展轨道。1994年,财政部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财政监督司(财政部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监督各地区财政收支和各部门的财务活动,检查财政税收政策、法令和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按照国务院关于强化财政监督的要求,重新明确工作职责、核定人员编制,进一步充实了会计监督专门力量。财政部将驻各地的原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改建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简称专员办),负责所辖范围内中央企业的会计监督。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财政部改按省设置专员办,其职责之~是确保驻地内中央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及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维护会计和财经秩序。1999年,为适应职能转换的需要,财政部明确授权专员办对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中央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质量进行再监督。

8、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持续繁荣,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研究体系成为90年代中国会计学会的重要任务。为了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系统总结了学会成立以来的20年中会计理论研究的成果经验,这是一项浩大工程。会计理论界为了完成这一工程,汇聚了众多专家教授的力量,投入了大量精力,几乎各大经济类高等院校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会计界同仁对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若干问题达成共识。本人曾在“关于会计中国特色问题的思考”一文(《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中提出,“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应该站在宏观而不是微观层次上进行审视,应从社会整体而不是从具体会计方法上进行考察,等等。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特色的存在必须从会计环境的差异中寻根溯源”。中国特色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成果已载入史册。

新世纪以来8年的有关情况

跨入新世纪,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

增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又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逐步由资本输入型转向资本输出型国家。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加速,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必须正视的现实。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进入了适应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的新阶段。

1、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实施、趋同与等效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4年下半年,会计司针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研究制定2005年工作计划时,提出了建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实现国际趋同的建议。财政部党组和分管部领导王军同志果断决策,决定启动这一系统工程。会计司工作团队随即全面投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2005年2月,中国会计学会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虚心听取了我的博士生导师葛家澍教授等专家教授的意见。会计司按照制定准则的应循程序,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和咨询专家的支持下,分期拟定并印发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在多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准则征求意见机制,敞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听取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和来自实务界、理论界的咨询专家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那段时间,会计司工作团队超负荷运转,通宵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大到政策确定,小到标点符号运用每个环节都不敢含糊,力求精准。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多次派代表来华,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其中有一次谈判的时间长达半个月,双方对中国准则征求意见稿与国际准则进行逐项对比研究,工作量非常大,每天晚上加班,没有周末假日,直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技术总监韦恩・奥普顿先生提出,身体状况实在支撑不住时,才休息了一个晚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为中国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经过艰苦而细致的工作,2005年底,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确立,并于2005年11月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订了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我至今难以忘记,签订趋同声明的时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长时间握着我的手不松开,那里边饱含的是只能意会的感动,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上至部领导,下至每一个普通干部,都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太多努力。

2006年2月15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从2006年7月开始,会计司通过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全面开展了会计准则的培训,直接受训人数逾万人,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做好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自2007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开始在上市公司施行。我们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系统,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工作方式,对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2008年初开始,经过近5个月的艰苦努力,形成了2万多字的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全面深度分析报告,报告表明,截至2008年4月30日,在沪深两市1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5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这1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45625.49亿元,2006年12月31日按旧准则(指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反映的股东权益合计41486.64亿元,2007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了1002.67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增幅为2.42%。即按照与国际趋同的新准则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初净资产确认计量的结果,比按旧准则高出了2.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2007年1月1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这份报告以大量实例和数据,从不同角度论证了1570家上市公司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事实,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欧盟的肯定。

实现会计准则等效,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具有同等效力,并获得境外上市地监管机构认可和接纳,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后,即全面启动了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的相关工作。

一是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会计等效。2007年以来,内地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先后召开若干次会议,就内地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逐项进行比较,历经一年时间,最终确认了两地仅存在关联方认定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两项差异,这与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现存的差异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双方于2007年12月6日签订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了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为两地会计师事务所按各自会计审计准则开展审计的结果获得监管机构的接纳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是中国与欧盟的会计等效。中欧会计等效是中欧财金对话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欧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实现中欧会计等效至关重要。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与欧盟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已有共同的制度基础。2005年以来,双方开展了密切的会计合作。2005年11月,中国与欧盟签署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2006至2007年,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与欧盟委员会拟将中国会计准则列为第三国等效准则的安排问题进行多次谈判。2007年7月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会议,双方确认欧盟委员会将在2008年底前作出中欧会计准则等效的决定。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建议公告,拟在2011年底前,允许中国企业进入欧盟按照中国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不再按照国际准则调整报表。2008年11月14日,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盟证券委员会(ESC)就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进行投票,决定自2009年至2011年底前的过渡期内,欧盟将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2011年将对相关情况再做一次总结评估,即可确认永久性等效。中国与欧盟会计准则实现等效,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建立了重要的会计平台,也为中国开展与其他国家会计等效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同时,更有助于欧盟在解决反倾销和认可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排除会计方面的障碍。

三是中国与美国的会计等效。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近

年来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双方建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和双边对话机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于2007年宣布允许外国企业赴美上市可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报财务报告,从而使中美会计准则等效有了共同基础。截至目前,中美会计等效问题尚未确定时间表,但是,中美会计等效已纳入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对话的议题,2008年4月18日,本人率团访美,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讨论,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就加强中美两国会计交流与合作问题达成了三点共识:(1)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在会计技术层面形成更多的共识,为两国经济交往提供便利;(2)双方同意采用多种形式,交流两国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及其国际趋同的经验,并加强相互访问,(3)双方同意建立交流信息和观点的工作机制。

2、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本世纪初期,安然、世通、施乐等跨国公司的纷纷落马,震动业界。在国内,类似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巨额财产损失、破产倒闭等案例也有发生。结合国内、国际企业发展形势,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种风险,推动会计控制向全面风险控制发展成为当务之急。2004年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连续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来自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控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我国内控标准体系中起统驭作甩在其统领下,还将制定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据本人观察,基本规范与“5”这个数字似有不解之缘;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5个部门联合;具体内容一共有50条;明确了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确立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5个原则;内控框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个要素构成。目前,3类配套指引正在加紧制定中。

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建立、执行内部控制且要实行自我评价,同时要求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评价意见。这引起了企业界和会计中介机构的高度关注,纷纷组织开展有关前期准备工作。

以全面风险控制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的内控体系跳出了会计框框,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人力资源政策、健康安全环保等诸多内容,汲取和总结了不同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前有些企业想控制风险但不知道从何人手,这套体系可以帮助管理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强化公司治理和防范风险。内控不是把企业管死,而是要通过建立内控体系,帮助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及时预测、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盲目扩张,归根结底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结内控体系的作用,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会计准则体系是帮助企业发展,那么内控体系则是让企业在高速发展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换句话讲,如果说英语是国际通用的公共语言,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那么内控则是国际通用的管理语言。

3、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推出新举措,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形成制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高级会计师实行评审制度。为了解决单一评审带来的弊端,从2003年开始,财政部、人事部决定对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首先在浙江、湖北两省试点,再连续几年扩大试点范围,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制度。高级会计师全国统考,侧重考察考生现代管理综合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考试通过后由各省财政部门组成评委会,根据本地区的评审标准开展逐一评审,评审通过后颁发高级会计师证书。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万余人取得了高级会计师资格。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包括会计在内的各行各业加快培养、锻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队伍,并通过发挥其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会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2005年,财政部正式启动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会计领军人才培训周期为6年,分为3个培训阶段。其中,第1~3年为知识拓展阶段,以组织教学、跟踪管理为主,第4~5年为能力提升阶段,以高层次论坛、大跨度交流为主;第6年为使用提高阶段,以工作实践、推荐使用为主。截至目前,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严格选拔、纳入培养体系的在训学员已有450人。科学培养,开放教学、学用结合的培训方式,促进了学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一批学员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已成为中国会计业内的一大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和踊跃报考,自觉接受国家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立志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2005年4月15日,财政部发出《财政部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的通知》,成立了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采取各地区、部门层层推荐与财政部集中审核相结合、社会公众投票与专家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这次评选历经了评比推荐候选人、进行资格和材料审查、确定正式候选人、开展社会公示和网上投票、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再次审议、报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审定、进行表彰奖励等阶段,前后历时近9个月。在评选过程中,有600万人次参与了网上投票。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并经财政部审定,最终评选出20名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和25名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2005年12月15日,财政部作出《财政部关于表彰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和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的决定》,授予郜德吉等20人“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马光元等25人“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12月19日,财政部在京隆重举行纪念会计法实施20周年暨全国杰出、优秀会计工作者表彰仪式,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亲自出席表彰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给全国会计工作者以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激发了

会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8年,财政部决定,开展一次全国性更大规模的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委托中国会计学会具体组织实施,在层层推荐、审核的基础上,评选产生5个系列、50名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标志着会计人员表彰奖励走向常态化。

4、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强化行业行政监管

2002年10月,财政部党组召开会议,研究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问题。这是吸取美国安然事件深刻教训、规范和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举措。会议决定,切实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理顺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明确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职能。会议明确,批准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和外国所常驻机构、审批执业准则以及对准予注册的注册会计师实行备案等职能由会计司行使,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职能由监督检查局行使,监督检查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会签会计司和条法司;行政处罚决定涉及的听政、复议等工作,仍由条法司负责。2002年11月18日,财政部印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行政职能收归财政部门行使,强化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侧重于行业自律监管和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

2002年11月19日,财政部印发《关于终止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和条法司在行使行政职能中的职责分工,废止了《财政部各司职责范围暂行规定》中有关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行政职能的规定,明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即日起停止使用财政部文号发文。至2002年末,财政部会计司基本完成与中注协的工作交接。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理顺后,财政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日益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轨道。一是积极建章立制,着力规范执业行为。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督促各地财政部门依据规章严格会计师事务所市场准入,加强事务所后续监管;了《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招标规范》,规范审计委托活动中的招投标行为;修订了《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障机制;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管理办法》和《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常驻代表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管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二是加强部门协调,改善执业环境。牵头组织注册会计师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研究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研究探讨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业务、事务所强制轮换、保险审计资格、工程造价审计业务等问题可能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大力倡导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三是启动《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工作,起草完成了《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四是积极推动取消了特定A股上市公司、金融上市公司和B股上市公司的双重审计规定,为国内事务所做大做强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同时,基于我自法律框架和本地化原则,积极探索中外合作所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发展问题。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市场开放,加强注册会计师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公共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就监管合作达成共识;同时,积极参加WTO谈判和对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谈判,认真落实有关承诺,并在与香港注册会计师资格互认方面迈出可喜步伐。

5、会计监督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明显增强

近年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成为各级财政监督机构的“拳头产品”之一,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各级财政监督机构依据《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在检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对出具年报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同步检查,或者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同时对相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开展延伸检查。为了扩大会计监督的影响,增强财政监督检查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各级财政部门还建立了公告制度,及时向社会披露有关问题,提高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威慑力,对会计造假行为起到了震慑和教育作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的“沈阳黎明”、“福建雪津啤酒”、“房地产暴利”等问题,对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诚信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6、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上议程

2007年,在财政部和金莲淑会长的领导下,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提出了在充分总结会计实践经验并吸收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目标。本届理事会为此加大了和国际会计理论界的交流力度,与美国会计学会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备忘录。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还成功组织承办了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共有1000多万会计人员参加了此次大赛,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掀起了学习会计准则的良好氛围,有力地宣传、普及了会计准则,确保了准则的贯彻实施。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会计学会服务政策制定、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途径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回顾30年来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走过的道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具体工作任务因形势和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直以来有五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标准的制定实施、国际趋同与等效,包括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标准等;二是会计市场管理,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会计职业资格的准入、退出和过程控制,以及“洋资格”管理等问题;三是会计人才战略,包括人才的考试评价、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等;四是会计监督检查,包括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等;五是会计理论研究。本人以为,上述领域可以作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五大永恒的主题,需要在今后乃至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紧紧围绕这五大领域,步步为营,不断向前推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偏窄、学历水平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上岗和职务任免缺乏必要监督制约等问题,一些地方开始探索会计人员从业管理制度。

“两则”“两制”前夕,冯淑萍同志执笔起草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于1992年5月23日由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持续繁荣,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研究体系成为90年代中国会计学会的重要任务。

本世纪初期,安然、世通,施乐等跨国公司的纷纷落马,震动业界。在国内,类似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巨额财产损失,破产倒闭等案例也有发生。

销售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本文从会计准则的发展及我国会计改革的历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构成及其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出台的意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实际工作中理解和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有所裨益。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概述

新准则是我国总结了近二十年会计改革经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出台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准则体系,该体系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会计准则的涵义

1、什么是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会计核算、制定会计制度的原则和思想。不过,对于会计准则的认识无论是我国的会计理论界还是国外一些专家学者都没有一个定性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如:

(1)国外会计界关于会计准则的看法。在西方国家最早采用会计准则一词的,是1940年美国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所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在这本书中指出: “会计准则之本身,非即为会计方法与程序,但为会计方法与程序之指南针。”即会计准则并不是具体的会计方法与程序,而是它的指针。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术语委员会于1853年公布的第1号《会计术语公报》指出:原则是“所采纳的或定称的一般法则,当作行动的指针;行为或实务确立的一个基础……”。这是美国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原则所下的最早定义。从这个定义理解,会计原则是会计行为的指针,是会计行为或实务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0年的第4号说明书指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揉合了某一特定时刻有关下述事项之一致见解:何种经济资源及义务应依财务会计而当作资产及负债入账,资产及负债之何种变动应予入账,这些变动应在何时入账,资产及负债及其间之变动应如何衡量,何种情况予以披露,以及应如何披露,乃至应编制何种财务报表等。”明确指出。会计原则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动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揭示的一致性意见。

国外会计界关于会计原则(或准则)的看法大体上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方面理解,会计原则是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方针:从狭义方面理解,会计原则是恰当地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即指导会计实践的指南,具体地说,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最如何确认、地量、记录和揭示的规范。

(2)我国关于会计准则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杨纪琬同志认为: “我现在所讲的会计准则,一般是指财务会计准则,从这个前提出发,会计准则的涵义一般定义为: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矩,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娄尔行等同志认为:“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葛家澍同志认为:“企业财务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这些会计界的泰斗们一种看法认为会计准则主要是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包括对会计核算起到指导作用。另一种看法认为会计准则是指导整个会计工作的规范,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还包括管理会计方面,也要建立会计准则。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会计准则”的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

第二,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

第三,会计准则是国家社会规范乃至强制性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会计准则建设并注重发挥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会计、审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政府监管,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会计准则主要是指财务会计方面的准则,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准则的特点

会计准则的涵义决定了会计准则的特点,会计准则一般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实践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等特点。理论性是指制定的会计准则应有系统的会计理论支持;逻辑性指会计准则的内容应能体现内在的逻辑关系;系统性指制定的会计准则应是一个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类型的交易与事项,对于准则没能涵盖的业务,应有完善的理论框架加以指导: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指制定的会计准则应能适应我国国情,满足实际需要。

3、会计准则的结构

所谓会计准则的结构,就是指形成会计准则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各要素如何相互联结、相互依赖,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由于会计准则是关于价值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无论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三个环节之间,还是在资产、负债、权益等存量。以及收入、费用、收益等流量之间,都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因此,会计准则的内在本质决定会计准则应具有一定的结构。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90年代初,我国一直用会计制度指导和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而没有成文的会计准则。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分行业、分所有制形式的统一会计制度模式已显然很不适应,要构建新的会计核算规范。同时,也便于我国的企业走向世界,要求会计向国际惯例靠拢。因此,比照世界上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做法,制定会计准则,以取代统一会计制度,势在必行。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一书附录二所载的“会计准则大事记”,财政部会计司(当时为会计事务管理司)于1988年10月31日成立会计准则课题组,召开了准则组的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会计准则的有关准备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同时,1989年10月和11月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委软科学基金先后批准了会计准则课题组的课题立项,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第5号部长令的形式,签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1994年2月14日起,财政部会计司先后了6批共30份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财政部于1997年5月22日开始陆续出台了16个正式的具体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备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一套完整会计准则体系。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三个层次。

由此可见,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框架是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2项具有辅助作用的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两大类会计科目、报表规定组成的。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四)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主要特点及其实施要求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所有现行的暂行规定、补充规定、行业会计核算办法、问题解答等一律废止,以解决目前会计规范过多过杂的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可用16个字代替,就是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涵盖广泛、独立实施,这些特点包涵在每个准则中,包涵在每个准则的制定过程中。

1、新会计准则体系既体现“中国特色”,又有“借鉴国际”特点

(1)关于会计目标。我们把会计目标定位于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企业外部、社会公众对报表的需要,这样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吻合。

(2)关于会计要素。基本准则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比国际准则多一个“利润”要素。国际准则没有“利润”要素,因为收入减去成本是利润,它是计算出来的不应构成会计要素,但是,我国保留“利润”要素是历史形成的,是行政法规规定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明确规定会计六大要素,所以,这次改革保留了“利润”要素,并在利润要素中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内容。同时把国际准则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合理、有用部分借鉴过来,形成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中国特色”

一是资产减值损失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新准则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与国际准则形成了实质性差异。

二是政府补助准则。新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

三是企业合并准则。国际准则不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只有一种情况,即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我国,企业合并受母公司和主管部门控制的情况比较多,在一定意义更是一种资产负债的重新组合,往往不是企业独立完成的。因此,《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并购的两种会计处理,一是非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这部分规定与国际准则是一致的:二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以规范和满足我国现阶段实际需要。

四是关联方披露准则。国际准则24号“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中把国家控制企业一律视为关联企业,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交易者是关联交易,因此应进行充分披露。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它们之间如果无控制关系不应该是关联方,不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国际准则理事会将国际准则24号纳入修订范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国际准则理事会认为24号有不完善之处,显现了中国对国际准则的影响力在不断增长。

五是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准则中均涉及土地资产问题。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土地资产的规定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但中国现行宪法规定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不能买卖。因此会计准则中凡涉及土地资产的,均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制定。

3、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趋同是大的方向,是大势所趋

第一恶性通货膨胀。国际准则中有“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因为我国不存在该准则所适用的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具有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也就不需要制定类似会计准则。但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如遇到所在国经济恶性遥货膨胀,其财务报告应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在合并财务报表等有关准则的作出相关条款规定即可。

第二借款费用准则。我们借鉴了国际准则对生产周期长、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允许其借款费用资本化。

第三所得税准则。我们基本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是,最终经营结果一企业净资产、企业资源是否增加。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与突破

(一)体现了理念的创新,树立了为市场经济服务观念

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应注意,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别强调财务报告为投资者服务,把为投资者服务放到了首位,这是观念上的一个大转变,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念。

(二)体现了重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国际上从二十世纪70年代后,人们更重视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信息,逐渐从“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成为制定准则的主要依据。我国新准则就是采用了“资产负债观”来制定的,由于采用了资产负债观,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应深刻认识资产负债观,才能对新准则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握。

利润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该观念认为,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上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确定收益。因此,收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该观念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因此: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理念。如资产、负债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资产负债观要求企业将所有符合资产、负债定义及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

内确认,如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亏损合同和重组义务的确认:企业应将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如“待处理财产损益”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不应再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一项资产。

(三)规范了会计计量属性,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技术

会计计量是指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计量的目标,是在账面上及时地反映实际价值的变动,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而被广为推崇。然而,现代会计环境及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巨大变化,高新技术被大量地采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加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峻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价值计量基础,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高度决策相关性,并且能披露传统会计所无法处理的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会计信息,使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企业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因而打破了历史成本法“一统天下”的神话,引起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利率、汇率的放开,金融业竞争加剧,促使产生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它们往往是已经签订但尚未履行的合约,其市场价值在履行或取消合约之前经常出现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可能导致企业惨重的损失,而这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下是不予反映也无法反映的,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必须等到合约真正履行时,才能一次性地报告。

长期以来,没有对会计计量作出一般性规范,仅在《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二章的“一般原则”中,对历史成本原则作了原则性规定。单一的计量属性无法解决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计量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会计计量方面的规范内容。除了历史成本之外,新准则还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并对上述五种计量属性的应用条件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以满足企业会计实务不断扩展的需要。

新准则的制定基本上采用了资产负债观,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可以看到“公允价值”的运用,并成为这次会计改革最引入注目的亮点。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许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很不发达,中介机构的诚信和专业水平尚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规范,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又十分重视收入、净收益的指标值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需要谨慎运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确定的三个级次,即第一是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第=是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以一定调整;第三是运用估值技术。我国准则要求,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资产符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必须条件的,可以实行公允价值计量。

(四)重新界定了会计要素,调整了会计核算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了新认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定义的国际化,强化经济资源流动的观念,强调: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的剩余性质:收入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时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引导社会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关系到国家正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关系到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新准则强调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强调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不但将对执行新准则企业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财政税收甚至地方经济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从微观层面来讲,会计核算结果将更为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将给公司带来准则执行之初的资产负债状况的全面刷新和未来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二是从宏观层面来讲,新准则的实施对提高国内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外资并购吸引力,降低并购成本。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有现实的推动作用。三是从估值影响来看,如果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并未改变公司的现金流,则不会影响到公司的绝对估值,在有效市场中,理论上不会影响到公司的股票价格。但是,在相对估值法普遍应用的今天,股票价格对公司业绩和资产的波动比较敏感,而新准则的实施将使部分隐性资产增值显性化,因此新准则的执行将对以后的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新存货准则里,存货发出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原因为其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国际会计准则也禁用“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了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因此,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影响较大。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硬性规定主要考虑,我国企业利用现行制度资产减值转回人为调剂利润现象频频发生的原因。这条新规定截断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都在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往往在前一年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又在第二年以种种理由进行转回,造成缀利假象,而其实公司的主营仍无起色。新准则实施将有效地防止“顾雏军”式收购中的利润操纵行为,即收购时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巨亏,收购成功后再将资产减值准备冲回形成账面利润。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

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豁免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增加当年利润,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另外,企业还可人为调高所转让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不过,为了避免关联方通过豁免债务方式输送利润,管理层很可能还将出台规定,将关联方豁免的债务仍计入公积金,而银行等债务豁免将计入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以前没有单独规范。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产地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就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予以计量。这样,公司拥有的物业以前都被计入了固定资产,因此,物业的升值与否,并没有体现在报表中。近几年物业升值迅速,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利润。究竟什么样的价值才是公允价值,如何防止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是监管的难题。

关于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也会对一般工商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企业的证券投资。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按交易所市价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允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实施后,资产置换又能“造富”,主要原因是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再次产生利润。如以优质资产换取劣质资产等。虽然新准则规定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但企业如果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与此同时,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为了合并报表更加亮丽,公司会果断处置超额亏损的子公司,尽可能增加盈利能力强的子公司。

新准则规定,股份支付就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原准则中并无涉及股份支付。因此由于股份支付将按权益工具或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对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的业绩影响偏负面。对于存在等待期的股权支付方式,企业有调节利润的可能。

新会计准则将对整个企业的运作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财务会计就是记账编报表,很多企业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片面和滞后,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全面及时地反映。虽然原准则对财务信息也有相关要求,但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实务中没有真正做到全面性和前瞻性。而新准则强调会计信息需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将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到企业经营活动核心的高度,强调企业需要有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财务信息能够可靠、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因此,不论是从深度不是从广度来看,新准则对企业都具有深远影响,新准则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企业的每个人、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都参与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活动之中。

四、新会计准则实施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情况

新旧准则平衡过渡,执行情况基本良好。通过调查看到,执行新准则企业有比较成功的做法,值得下一步准备执行新准则企业借鉴。主要是:

1、提高认识,思想重视是实施新准则的关键

新准则新理念,新准则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强调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突出了充分披露的原则等。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是否规范,直接涉及到公开披露信息的质量及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必须引起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执行新准则企业大部分企业管理层非常重视新会计准则准备和实施的各项工作,不仅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而且亲自参加培训,亲自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较好地将执行新准则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宣传,系统培训是实施新准则的基础

思想重视是关键,系统培训是基础。能否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新新准则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贯彻实施新准则的重要前提。通过调查,大部分企业自新准则颁布以来,结合企业的管理与核算实际,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有的企业进行了全员培训,组织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人员、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班组长以上人员组成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之领会了新准则的基本内涵,熟识新准则实行对业务流程、经营决策与经营业绩可能带来的影响:明确新准则的实行对全员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做法与要求。有的企业进行了专题培训。多层次、不同角度的系统培训,使相关人员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新准则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为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是实施新准则的组织保证

新准则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领导、指导、协调新准则贯彻实施工作,必须成立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领导小组,随时召开联席会议、定期沟通信息等多种方式,密切跟踪新会计准则在我市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保新会计准则在新准则顺利实施。新准则能不能贯彻好、执行好,影响因素很多,但十分关键的一条是单位负责人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带头作用。执行新准则是否规范,直接涉及到公开披露信息的质量及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必须引起公司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管理层非常重视了新准则准备和实施的各项工作,就能够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讨论决定一些重大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为确保准则执行到位,大部分企业都成立了一支由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精干高效领导班子,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4、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严密的工作制度是实施新准则的前提

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是贯彻实施新准则的重要前提。由于新准则变化较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准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且涉及公司内部的多个部门,在特定情况下还需要聘请外部专家提供专业化服务,没有完善的决策机制,就无法保

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通过调查看到,为确保新准则的贯彻实施,许多公司和企业统筹规划,做好执行前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有的企业与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及有关兄弟单位沟通联络,商讨执行新准则的注意事项,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现状,与执行新准则要求相比对,确定了执行方案,同时明确了分阶段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

一是按照新准则执行方案,制定执行新准则衔接办法,明确工作步骤及工作措施,以年度财务决算为契机,制定了执行新准则衔接办法并逐级监督实施,全面完成新准则口径账务调整及报表编制工作。

二是执行工作例会制度。新准则转换工作小组,按照制定的执行方案,认真执行新准则转换例会制度,明确转换工作重点,做好小组成员工作分工。按照“谁负责、谁研究、谁落实”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计准则转换例会,与会小组成员针对所负责的转换内容,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与会人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正确的转换与实施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方法;会后形成《会计准则转换例会纪要》。下发给工作小组成员,正确指导下一阶段准则转换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是落实新旧准则转换,模拟操作,规范操作是实施新准则的核心。由于新准则的会计政策比较灵活,执行新准则企业大部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会计政策。财会部门对每项会计准则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对影响较大的会计准则,如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职工薪酬、或有事项、所得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列报、分步报告、关联方披露和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具体会计准则,及时提出了选择会计政策的建议和意见,提请董事会决定公司的会计政策。在确定会计政策的基础上,财会部门及时明确了公司使用的会计科目,细化各科目的核算内容、使用方法及对应关系,指导会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会计科目表的制定与细化非常重要,它既是对各项会计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是开展会计核算的具体指南。

另外,做好财务软件升级工作,确保执行衔接工作顺利完成。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编码和账务处理进行了重大调整。执行新准则企业大部分集中人员力量,与软件公司通力配合,按照新准则内容实质与核算要求对现行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升级,使其符合执行新会计准则运行要求。搭建了执行新准则操作平台。

新准则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遵循可比性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时期不断变化的业务特征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即使在新准则实施初步成功之后,仍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以保证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动态平稳。

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妥善处理好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重视新准则实施效果,不断改进实施机制,提高新准则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的实施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性突破,是一次深刻的变革。新准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一旦实施新准则,就应全面执行所有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又由于新准则在许多经济业务的处理上,采用了与原准则和会计制度有较大差别的方法,新准则改革了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对企业绩效考核和资产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全面执行新准则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改进的地方。

1、观念更新慢,仍用旧制度的理念执行新准则

一直以来,利润是各方面考核企业管理层业绩,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新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利润,更要关注资产质量及长期战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通过调查发现,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会计人员认识不到位,观念更新慢,表现在有的企业在执行新准则中未将待摊费用余额全额转出而放在其他流动资产中,导致资产虚增;有的企业在取消预提费用科目后,担心大修费用影响企业利润的均衡:有的企业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疑虑;有的企业怕影响当期利润,不敢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的企业对内部退养人员没有按新准则要求比照辞退福利全部计提预计负债等。

长期以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为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为银行税务财政出报表的意识。新准则在采纳了受托责任观基础上,更多的强调了决策有用观的理念,如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要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强调财务报告为投资者服务,把为投资者服务放到了首位,这是观念上的一个大转变,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念。

因此,各执行新准则的企业管理层、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管人员,应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和加强新准则的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重当期利润思想,重视资产负债表,强调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突出了充分披露的原则等,将准则的学习、培训作为改善内部管理,提升企业市场形象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

2、企业执行新准则存在不到位,新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混用现象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l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分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应全面完整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得违反国家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新旧会计标准或制度之间作选择性执行。但是部分企业虽然形式上执行新准则,但是具体业务处理上仍然采用过去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仅仅把会计科目进行了简单转换。

3、企业内控制度未及时修订完善

调查发现,执行新准则企业大部分结合执行新准则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梳理和改造业务流程,调整完善各项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及措施,尤其是要补充完善新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核算、职工薪酬管理等内控管理规范;做好了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修订、科目转换与账务调整;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按照执行新准则会计科目的变化及其衔接办法,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调试,以便实现数据转换,方便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确保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的统一与对外信息披露的衔接,确保新旧会计准则的顺利衔接、平稳过渡和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也有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形式上执行新准则,但是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及时修订,核算内容和业务要求仍然采用原来制度。

4、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配合不到位

新准则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涵盖企业各类经济业务及人力资源的崭新制度,全面实施新准则,不是财务会计部门的独角戏,涉及企业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审计、物资供应和安全生产等部门。从调查了解情况看,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对新准则知之甚少,如人力资源部门对职工薪酬

核算范围不了解,不会编制薪酬计划,加大了财会部门的工作量;企业内审人员不了解新准则,内审监督无从谈起等,给新准则的全面实施带来了不利因素。

企业应当按要求成立会计准则实施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要在人员培训、内控制度修订、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各项工作上,共同拟定方案,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各部门工作,研究贯彻落实新准则发生的问题,达成一致,避免推诿扯皮。

5、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理解不到位,综合素质亟待加强

财务会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掌握新准则是关键。企业要将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作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开展新会计准则培训工作。在培训范围上,既要包括各级企业财务、审计人员,也要对企业各级领导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开展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学习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主要变化和应用要求,还要培养财会人员新的资产负债表观念,历练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在培训方式上,既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又要兼顾准则运用和能力提升两个层次。如,通过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组织对具体问题的研讨会、组织参加会计知识大赛等方式,加强会计人员运用新准则的能力。

(三)建议措施

1、执行新准则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确定工作重点

新准则的实施将对企业绩效评价、财务管理、会计监督、财政税收征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做好新准则的贯彻实施工作,需要企业、各有关方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因此,全面执行新准则,必须制定执行新准则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包括执行新准则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明确了实施新准则的主要任务,同时还就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和统筹安排。

根据规划,地方政府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按照新准则的要求,重新构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体系,改造现有业务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体系。

各企业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确定本企业具体会计核算办法,切实做好新准则贯彻实施工作。单位负责人要负总责、亲自抓,主动支持会计准则的学习培训和贯彻执行工作,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高度,科学制定实施计划,完善配套措施,扎实推进准则在本企业的贯彻实施。

2、执行新准则要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会计工作必须重视宣传。离开社会的广泛参与,靠会计人员孤军奋战,是不会取得满意效果的。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强化宣传培训,将新准则培训工作延伸到企业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税收征管干部、大中专院校会计学教师等多个方面;要努力营造领导重视、企业负责人支持,会计人员学习,全社会关心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提高全社会对执行新准则重大意义的认识,提高对会计重要地位的认识,为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财政、税务、国资、工商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沟通、联合,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形成培训合力,共同推动准则培训;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加大会计人员专题培训,除每年对会计人员常规性继续教育培训,要针对这次新准则进行专题培训,否则,培训搞得少,培训人员少,就不能满足企业执行新准则的需要。

实施新准则难度大是人所共知的。由于新准则所包含的新内容比较多,而且财政部也在不断出台“专家组意见、准则解释”等后续规范文件,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完全准确掌握新准则的精髓,还有待于加强学习和不断提高。鉴于此学好新准则、用好新准则仍是企业广大会计人员当前必须完成的业务知识更新的中心任务。

二是要根据师资、单位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举办师资培训班、专题讲座、网络课堂,组织讲师团上门培训等多种形式,对通用性、报表类准则普遍培训,特殊业务准则重点培训,确保准则培训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准则培训和实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准则培训与从业资格证书登记检查公告、继续教育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采用信息化检测手段,重点把好培训结果的检测认证关,强化继续教育管理;把准则贯彻实施与《会计法》执法检查、执业质量检查、注册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为新准则的培训实施提供保障。

四是各企业也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本单位的会计、财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准则的意义、基本框架、主要内容,掌握准则的精神实质。为贯彻执行新准则夯实基础。

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企业管理层对新准则精神的理解力,务求准确理解新准则的基本精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充分认识新准则颁布实施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合理估计企业财务报告流程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运用新准则的工作量和实施难度,尽快消除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症状,从而夯实财务基础,加快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和掌握新准则运用的相应方法和技巧,减少因不熟悉导致的技术差错,尽可能杜绝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低下导致的舞弊行为。

4、搭建一个平台,交流提高

新准则新做法,不同的人对新准则理解不一样,做法就不同,结果不一样,但可能都不违反新准则要求,如何沟通交流,哪种做法更适合企业实际,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走出去。现在随着政府部门改革,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人员几乎处在“单打独斗”单干的局面,好的经验不知道推荐出去,想学的不知道向谁学,企业会计人员交流少,观摩借鉴经验做法少,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尽管社会上一些这样那样的中介,大都以营利为目的,效果不理想,同时在交流中也缺乏安全感、认同感。希望财政部门应当提供会计人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培训学习班等多种形式的舞台,加强企业与企业的交流,让典型的经验推广出去,让一些教训消失在萌芽状态。

5、建议加强政府指导,规范操作

执行新准则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掌握新准则的各项内涵,更要从实务操作的层面精通新准则的条款,尤其是新准则在许多地方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准则应用的深度和精度。希望政府部门提供尽可能在侧重原则性规定,制定一些操作示范性指南,便于会计人员借鉴。

五、结论

上一篇:建材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公司审计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