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渠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5:13:32

销售渠道论文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1篇

纵观我国化肥销售市场,“诸侯经济”现象十分明显。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化肥企业普遍以行政区划设置经营网点,每个品牌都有一个或数个固定的销售区域,形成当地的“地域名牌”。这种局限性的销售模式造成企业经销实力薄弱、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现行化肥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销售渠道效率较低。

从销售渠道成员的重要性来看,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以生产企业为核心,演变为以中间商为核心,最终转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由于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还处于以化肥企业为核心的阶段,难以实现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销售效率。

(2)销售渠道成本持续上升。

伴随化肥产量的迅速扩大、农民购买力的下降、国外化肥企业的竞争,导致企业利润日益稀薄,化肥企业正踏入微利时代。微利时代压缩了渠道利润,留给中间商的价格控制幅度也缩减。

(3)经销渠道的可控性较差。

经销渠道的可控性差造成分销渠道的冲突,产生价格竞争和窜货。同时,也会造成一种渠道抢占另一渠道的客户,造成分销渠道的混乱。

(4)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信任度较低。

由于两者利益的出发点与经营理念的不同,形成合作中的诸多矛盾。普遍存在经销商拖欠厂家货款、同时经销多重化肥品牌等问题。

(5)厂、商合作层次太浅。

两者的合作停留在短期利润的分成,尚未形成战略性地合作关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要求化肥的销售渠道能够从产业链的角度,以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在降低产业链上各节点成本的同时,实现产业链价值的增加。

二、化肥销售渠道的比较分析

农资市场开放以来,我国化肥经销渠道经历了多次变更,以适应业务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化肥销售途径主要有五类:股份制合作、连锁经营、区域买断销售、驻点直销销售。五类经销渠道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本文从化肥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以客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对这四种经销渠道进行利弊分析。

(1)股份合作销售是指化肥生产商与经销商合资成立化肥股份公司,化肥股份公司负责化肥的生产、销售与仓储,化肥产品通过股份公司、经销商、零售商最终到达农户手中。

在该销售渠道下,化肥经过三次销售、两次采购、三次库存、四次运输最终运达至农户。该渠道的优点主要为:实现销售渠道上游资源的有效整合,联合厂商并形成共同利益体,保障了生产资金的投放与化肥供给。缺点也较为明显:一是,化肥股份公司与农户关系松散,信息不能及时沟通,难以实现客户的最大满意度。二是,整个销售渠道环节众多,成本较高。

(2)连锁经营销售是指以化肥股份公司为核心,通过整合上游的生产企业、下游的零售商,并通过零售商网点向农户出售化肥的销售渠道。

该渠道经历一次采购、一次销售、一次库存、三次运输将化肥传递至农户手中。该渠道的优点在于整合了化肥价值链的上游与下游,通过规模化的销售网点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能够与农户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通过降低货物成本来营造市场竞争优势,并最终使农户受益。

(3)区域买断销售是指化肥批发商直接买断某一区域某一化肥生产企业的经销权,化肥批发商继而通过经销商、零售商将化肥商品传递至农户手中,或直接通过零售商实现化肥商品的传递。

该销售渠道优点在于给化肥批发商带来了最大化的产品资源。其缺点主要有:一是,批发商在获取商品资源的同时,也承担了上游的风险。二是,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关系不够紧密,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其难以实现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三是,货物运输、仓储成本、分销成本较高。

(4)驻点直销销售是指化肥生产企业直接在某一地域设立销售点。

该销售渠道的优点有:一是,省略了中间环节,因此极大节省了分销、运输、仓储陈本。二是,该模式使得化肥生产厂商直接与农户接触,有利于上下游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化肥企业通过实现终端客户的利益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其缺点主要为生产商也承担了下游的风险,主要有销售网点的建立、促销、仓储以及运输活动等。提升客户满意度、优化销售渠道、减低库存积压以及减低分销成本费用是化肥企业创新并优化其销售渠道的目标。通过对以上四种分销渠道在渠道流程、风险、客户满意度等的分析,可以看出连锁经营和直销、促销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化肥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购买力的下降等严峻的经营形势,化肥企业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站在化肥产业价值链的高度,努力实现销售渠道成本费用的缩减、销售环节的简洁,提高产业链的价值。

(一)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改善、美化产品外观与包装。根据农民对化肥外观的偏好,将化肥产品设计成颗粒大、粉尘少、均匀圆润的外观,以迎合农民对化肥外观上的主管喜好。在产品包装上,要以农民购买和使用的便捷为依据。现在化肥包装多为50千克或40千克一袋,包装过于笨重不利于搬运,而且开包后若不能一次用完会容易吸潮溶解,造成浪费。因此,在日后包装过程中可用5kg、10kg、15kg、20kg等小巧便捷型包装,方便农民进行搬运与选择。树立国产化肥的整体形象。加强化肥企业的宣传力度,在心理上引导广大农户对国产化肥品牌的信赖,纠正农民普遍存在的进口化肥一定比国产化肥质量好的心理误区。同时也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形式加大化肥企业品牌的宣传,加深广大农户对化肥品牌的认知深度与品牌信赖。

(二)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企业直销与促销的销售渠道

扩大构建化肥企业直销网点。直销可极大减少中介环节,从而通过减低价格的方式赢得农户的喜爱。同时,直销能够有效解决货款回收问题,加速化肥企业资金周转,提升企业资金的安全。首先,化肥生产企业要重视厂商周边的市场。充分发挥路途短、化肥运输方便的优势,在企业周边以村为单位建立直销店。其次,以农户满意度为目标,加强电话购肥服务力度,通过电话农户即可享受送货上门的便利服务。加大组织终端促销活动。首先,促销活动要以广告宣传为重要辅助手段。将化肥品牌宣传植入农村喜闻乐见的题材中,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培养农户对该品牌的忠诚度。其次,化肥企业大力强化农化服务,组织专业团队到田间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测土配方等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同时开展田间对比实验,用铁铮铮的事实证明该品牌化肥的实力与功效,增强企业品牌的可信度与亲和力。

(三)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柔性一体化分销渠道

采用连锁经营销售的方式实现化肥产业上游与下游的有效整合。在组织结构方面,简化组织结构,采用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对各经销部门进行管理。在进货方面,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母公司的行政干预。给予批发公司与连锁公司向外采购的权利,按照进价高低决定进货渠道。为平衡两者利益,连锁公司要支持批发公司,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制约的协作机制。在物流配送方面,利用众多门店的销售网络、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功能。在客户服务方面,要加强连锁公司的增值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在销售化肥产品的同时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与技术,为化肥企业奠定农业服务专家的地位。最后,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联系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并缩短产品优化的反映系统,构建完善的化肥质量管理系统。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2篇

1.1实体连锁经营渠道

全国开店、专业化管理为主导的家电销售渠道。家电连锁商一方面凭借渠道垄断以及采购规模,压低采购价格,从而增大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物流、服务、促销等专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家电产品。这类方式是重要的家电营销渠道,已经占据了70%以上的城市市场销售份额。家电连锁商店规模不大,个体性质经营较多,这种营销模式适合分散的农村消费者和农村家电市场发展。

1.2品牌专卖店渠道

这种渠道企业产品品牌具有较大优势,销售渠道由自己构建。一方面,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扩展,同时也打破连锁企业的渠道垄断;另一方面,缩短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扩大了企业利润空间。另外,企业可以对零售终端进行了解和管理,获得较多的营销资源,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独特的农村市场购买特点和购买能力,使专卖店渠道在农村家电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海尔”已经在农村市场设立“一县一点”专卖模式,有效的促进了海尔产品的农村市场的销售。

1.3批发零售渠道

传统的家电销售渠道是批发零售,通过分级批发,由销售终端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批发零售模式具有较低的渠道效率,在城市家电销售领域的地位日益衰落,而专业连锁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中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农村市场购买力分散、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品牌观念相对弱化等特点,批发零售销售渠道在相对落后的农依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家电下乡”政策的中标企业中,存在较多不知名的地方家电经销商和知名度较低的家电品牌。

1.4电子商务渠道

电子商务渠道是基于网络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而产生的新生的网络交易平台,以网上商城为主要经营模式,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京东商城”等电子交易平台已经在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县城和乡镇建立了比较广泛的物流网络,但是人口稀疏、人口素质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区域,由于成本过高,其物流网络的构建还尚需时日。

2存在问题

2.1渠道建设难度大

相对于城市渠道,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使企业面临布点分散、配送成本高等诸多困难,常常出现产品购买难,交货时限长,销售环节多,速度慢的问题,同时维修保养和售后服务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据测算,中西部地区到乡村开店的配送成本高于城市两成以上,而利润仅是城市投资的30%;另一方面,物流与信息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额外产生的费用和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农村家电销售的利润空间。

2.2渠道盈利水平低

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家电的消费档次。产品的实用性、购买决策的谨慎性以及审美观念的原始性等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经销商只能推出中低档次家电产品供给农村消费者选择,同时农村消费环境与配套设施不健全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的另一因素,此外农村家电市场销售季节性差异很大。

2.3渠道间竞争不充分

城市家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家电企业扩张速度也非常快,而农村家电市场由于销售渠道建设难度大、盈利水平低,部分厂商不愿进行投资,因此市场竞争程度低,局部垄断的现象经常出现,同时家电企业售后的服务和效率不能得到保证,降低了农村消费者对家电品牌的接受与认可度。

3对策与建议

目前家电销售渠道建设必须通过核心竞争力和多元化战略取胜,随城镇化发展路径制定适时、适宜的地区销售网络和地区差异化销售政策,借力于“家电下乡”和“城镇化”等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农村市场,构建完备的农村市场销售渠道。

3.1优化资源策略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多的农村人口,其地域大,市场销售渠道纵深面广等特点,企业没有能力承受完备的农村销售渠道建设。目前,国家出台政策,扩大内需,支持和鼓励农村消费者进行消费,因此在构建销售渠道时,企业应整合政府、社会的多方面资源构建流通网络和改善销售环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福”农村信息化工程等已经融入政府工程中,“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更是直接推动农村家电市场发展,企业应紧紧把握政策的导向,有点有面的构建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使农村消费者和企业都能够从中受益。

3.2创新渠道策略

苏宁、国美电器等大型电商企业一般都是专营店模式,但是农村家电市场不能完全复制城市的成功经验,而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采用加盟连锁店、品牌专卖店等多种模式,在渠道合作上进行不断创新。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家电生产商的规模优势显而易见,其统一管理的模式是进行成功营销的关键,但是农村的本土化差异,导致这种模式在农村难以适应,这类企业借助价格、物流、营销上的优势,与地方零售商合作建设农村销售渠道,实现双赢。农村家电消费的季节性差异很大,消费时期集中收获和农闲时节,消费地点主要以城镇为中心。企业可以利用货车销售、集市展销等手段进行销售,满足农村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同时企业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保证农村消费者对产品的有效使用,节约农民进城购物的费用,又有完备的售后服务,由此形成一种农村市场的无店面销售模式。

3.3电子商务渠道建设

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方便快捷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农村网络普及程度虽然达不到城市的规模和标准,但是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善,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农村消费的主要渠道。因此家电行业要抓好这个契机,与电商合作或者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家电制造商网上商城、电商网上商城、家电网购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同时做好物流和配送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全覆盖,条件一般的可以进行点覆盖,挖掘农村市场潜力,满足农村市场需求。

3.4多元化的家电销售渠道

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结合政策扶持,传统卖场,以及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一种高效的、综合的多元化销售渠道。目前“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成为首批销售与回收的“双中标”电子商务企业,其渠道的构建已经从顶层到终端配备齐全,实现了对一线城市的全覆盖。这种销售模式不只是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它已经开始拥有传统卖场渠道一样的国家政策,逐渐进入主流消费意识,必然会成为农村家电销售渠道建设的一部分。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3篇

在西方,“信用”是纯经济学的概念,与“信贷”同义。“信用”在金融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信贷行为,在商业活动中主要体现在赊销行为。因此,信用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如何在赊销的情况下规避风险、减少坏账、加快账款回收的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价值交换滞后的一方没有按照承诺履行价值回报。当交易的主体一方首先授予了价值,就需要在合约期限规定的时间内得到价值偿还,如果没有得到偿还,就被认为出现了信用风险。如金融机构把贷款贷给企业或个人,但是没有按期收回贷款;企业把货物赊销出去或提供了劳务,却没有得到货款或劳务费用,这些都是信用风险。

二、销售渠道信用风险

销售渠道信用风险是从广义信用风险的角度来定义,是指销售渠道中,各实体没有按照承诺履行价值回报,或者发生行为的缺损,造成对方对其信任的缺失,继而给渠道实体带来利益损失。例如,销售渠道中经销商的赊销行为,如果缺乏信用,就会造成坏账的价值灭失;物流服务商运输货物不安全、不及时,不仅给制造商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渠道系统效率的发挥;制造商如果对其失去信任感而放弃合作,则必然带来转换成本的增加,对制造商来说又会增加其损失。因此,保持销售渠道中较低水平的信用风险,是渠道高效率、高效益运作的基础条件。

三、销售渠道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销售渠道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既有观念上的,也有管理方面的,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销售渠道信用风险影响体系。

1.观念因素。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观念,不仅影响市场信用规则的形成,而且影响其参与遵守市场信用规则的程度。这类因素包括市场信用文化、市场信用观念、市场信用价值观、市场信用伦理和信用道德等因素。

2.交易因素。即与特定交易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交易者感知信誉因素、商品因素和信用服务因素。感知信誉是指交易者对交易对手的信誉感知。商品因素包括商品的价格、商品的物理特性及可鉴别性等商品性质。信用服务是指交易者使用信用服务及其所得到的信用服务的价格。

3.市场因素。即市场的基本状况和条件,包括市场信用的基本状况、市场信息结果、市场发育程度和完善程度等。

4.顾客因素。即与交易者个人特性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交易者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个人受骗的经历以及对风险的态度等。

5.管理因素。即有关部门对市场管理的完善程度和健全程度,包括欺骗被发现的概率、对失信行为和相关人员的惩罚力度等涉及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和管理强度的因素。

四、销售渠道信用风险的产生

企业销售渠道中的信用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调研中的信用风险。市场调研是现代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必要途径。能否准确地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合作伙伴的信誉状况、经营实力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环境因素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并加大对市场调研的投入,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充分的市场信息。有些企业甚至采取派人打入其他企业、用重金收买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不正当的手段,窃取其他企业的市场调研成果;或人为设计市场调研结果,将名不符实的企业经营业绩、评比结果等公布给合作者与消费者,通过混淆视听来蒙蔽对方,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进而获取利润。

2.产品销售中的信用风险。产品销售是企业销售渠道活动的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产品销售策略和活动,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企业品牌。但有的企业则采取假冒其他企业的产品或商标、生产和销售劣质产品、产品出售后无售后服务、使用欺诈性包装、披露产品信息不规范等不正当手段牟取非法利润。有的甚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这些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严重损害了正当经营企业的合法利润。

3.价格销售中的信用风险

价格销售是销售渠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价格销售策略不仅有助于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的销售及利润目标的实现,而且符合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按照市场经济“经济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市场运行原则要求,价格销售中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价格欺诈。即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购买者,并使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采取以次充好、短斤少两、降低质量等手段制定欺骗性价格;采取虚假的优惠价、折扣价、处理价、最低价等蒙骗购买者,推销产品;标牌、票价内容不实等。

(2)掠夺性价格。即优势企业为了打击竞争者,迫使竞争者退出市场,故意将价格定得很低,一旦竞争者丧失竞争力,优势企业便获得市场垄断地位,进而获取高额利润。判断掠夺性定价的标准,通常是看其所制定的价格是否低于产品的平均变动成本或边际成本。另外,企业的低价策略是否是有意在行业设置障碍,以消除公平竞争,也是判断掠夺性价格的参考。

(3)价格协定。即生产者和生产者、生产者和经销者、经销者和经销者之间相互串通,通过订立价格协议,或达成价格默契的形式,共同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价格协定以破坏公平竞争为目的,人为地形成了垄断价格,造成了价格信号的扭曲,从而破坏了价值规律作用的正常发挥。

4.促销策略中的信用风险。促销是企业销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的促销策略五花八门,由此而展开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企业努力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促销策略,重视分析和研究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力求促销策略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起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而有些企业则采取在广告中诋毁竞争敌手、在人员推销中回扣行贿等一系列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手段来追求高额利益。这些做法不仅蒙骗了消费者,也损害了行业形象,给企业和广告商带来了严重影响。

5.商业信用风险。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它作为一种销售方式,通常应用于企业之间的购销活动中。在同等竞争的条件下,销售方向购买方提供商业信用,可以达到扩大销售、减少存货的目的,但也存在着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以及由此带来的销售成本增加的风险。

五、减小销售信用风险的措施

1.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

信用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为本企业的信用销售决策提供依据。在具体进行信用调查、搜集客户的信用资料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

(1)直接调查法,是指企业调查人员与被调查客户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记录等方式获取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保证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间接调查法,是指通过对被调查客户或其他有关单位的相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通过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基本上可掌握其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

(3)利用信用评估机构。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估机构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的社会评估机构,他们只根据自身的业务吸收有关专家参加,不受行政干预和集团利益的牵制,独立地开展信用评估业务;二是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的评估机构,一般吸收专业银行和各部门的专家进行评估;三是由商业银行组织的评估机构,由专业银行组织专家对其客户进行评估。

2.对影响信用销售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

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决策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信用销售对销售收入的影响。企业提供信用销售,会延长账款的收回时间,但企业可能会要求客户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不会打折,同时信用销售也会刺激需求,增加销售量。因此,从长远看,企业的销售总额可能会增长。

(2)信用销售对成本的影响。企业向客户提供信用,将使应收账款增加,从而会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和坏帐损失,扩大了企业的成本。

(3)信用销售对融资成本的影响。企业短期融资成本是信用销售决策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提供信用,必须为客户垫付资本,这种垫付的资本成本并不一定就是应收账款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只有当垫付的应收账款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于垫付资本的成本时,信用销售决策才是可行的。

3.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并确定信用销售对象

在搜集好客户的信用资料后,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信用评估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5C”评估法。信誉、能力、资本、抵押品、条件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为C,简称“5C”评估法。

客户的信誉指债务到期前客户愿意履行其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信誉是评估客户的最主要因素。

客户的偿债能力主要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产等偿债能力指标,以判断客户有无偿债能力。

客户的资本总额,盈利能力主要掌握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可用于偿债的资产价值多少。

客户的抵押品指客户为获得商业信用优惠提供的担保财产。企业对一些不很了解的客户,只要他们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品,是可以向他们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信用。

条件指企业所不能控制的各种影响客户偿债能力的社会经济形势及其他情况。如经济衰退、市场收缩及自然灾害等。

企业只有将客户的以上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决定是否赊销。

(2)信用评分法。信用评分法是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客户的综合信用分数,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排序。客户的信用评分低于某一设定标准分值的,不应对其赊销,只有高于设定的基本分值的客户才可以纳入赊销备选名单之中。

参考文献:

[1]邢以群,丁璐.企业营销渠道改造探讨[J].企业经济,2003,2.

[2]洪元琪.构建营销渠道新模式[J].企业经济,2002,(9).

[3]李云梅.浅谈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4]夏春玉.渠道建设理论的经典研究及其评价[J].管理科学,2003,(6).

[摘要]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的时代,许多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营业额,增加盈利,除了依靠广告、价格、产品质量等因素外,还在结算上采用了赊销的方式,即信用销售,由此产生了风险。本文探讨了在赊销的情况下规避风险、减少坏账、加快账款回收的管理方法。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电销售渠道重构

决定销售渠道的主要因素

销售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传送到用户手中所经过的全过程,及相应设置的市场销售机构。正确运用销售渠道,可以使企业迅速及时的将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达到扩大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动费用的目的。

总的说来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产品因素,包括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的大小,产品重量和体积的大小,产品的式样和时尚,产品的腐败性和易腐性,产品的技术服务程度,新产品的使小;市场因素,包括市场面的大小,用户的购买习惯,市场销售的季节性和时间性,竞争者的销售渠道等;企业本身的因素,包括公司的规模和声誉,管理的能力和经验,销售渠道的控制程度等。

选择什么样的销售渠道既与产品的特性和复杂程度有关,也与产品的价值有关,一般说来复杂的产品用直销方式比较有效,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有限,需要“专家”介绍,而简单产品消费者知道自己如何选择,所以大多用或零售渠道。目前我国家电行业销售渠道的深刻变化,与这个行业步入成熟期密切相关。我国家电市场已经度过了导入期(大致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和高速增长的成长期(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有节制的稳步增长的成熟阶段。产业进入成熟阶段预示着市场趋向饱和、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赢利水平下降等将成为一种经济常态而存在。此时的销售渠道必然应该与卖方市场时大不一样。

家电销售渠道的行业特征

家电销售渠道传统新兴并存。目前中国家电产品销售渠道大致可分为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两种类型。传统渠道主要有大商场、中小商场以及从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电器专营店。新兴渠道有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在我国城市市场,从渠道数量上看,大商场仍是家电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但是受到家电连锁和家电城的强有力竞争。以电视机市场为例,从销售量上看,占据电视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百货商场,其比例高达40.9%。其次是家电城和家电专营店,所占比例分别为24%和16.6%。但是通过对比电视机渠道形态在数量和市场份额的比重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市场电视机销售渠道中,家电城的销售效率最高,其次是百货商场。渠道销售效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针对不同的产品,各种渠道的销售效率会有不同的表现。总而言之,城市规模越大,新兴渠道的流通成份越高,家电专业连锁和综合性连锁的竞争能力越强。

当前,构成传统渠道销售家电产品冲击最大的是以国美、国通、苏宁、三联为代表的综合性家电连锁。这支重要的商业资本最显著的特征是经营规模大、资本雄厚、跨地域连锁经营、掌握着庞大的销售网络,是一个高效率、专业化的零售终端。

此外,综合性连锁也是传统渠道的强劲竞争对手。综合性连锁目前以国外品牌为主,包括家乐福、沃尔玛、麦得龙等,价格和商品种类齐全是它们主要竞争手段。在家电销售方面,综合性连锁以小家电作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销售几乎全部的家电产品。家电销售不是综合连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很多时候引入家电销售只是为了完善产品线。因此其销售总量比例较低,目前虽然仅占家电产品总销量的2%左右,但是这些国外商流企业的资本、管理、品牌优势明显。

品牌专卖店被家电企业引进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设立品牌专卖店,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全面展示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促进产品的销售。目前家电生产企业的品牌专卖店多设立在中小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渠道形态不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通过品牌专卖的设立,为其在当地市场的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网上订购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高速增长的趋势和极强的市场辐射能力预示着电子商务具有辉煌的前景,但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的网上销售比例仅占0.5%左右。

家电业销售渠道的重构

运用不同的渠道要权衡制造商的能力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平衡,因为选用不同的销售渠道将直接影响到制造商的成本结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市场覆盖率和市场控制能力,所以多数家电厂商应该重构自身的销售渠道以适应一个飞速变化的市场。

渠道体制:构建扁平化渠道

家电业传统的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式的体制,因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这样不但会错失商机,而且还会造成人员和时间上的资源浪费。因而,必须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销售渠道短,增加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多,则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厂家一方面通过对各环节的服务与监控,使得自身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而迅速地通过各渠道环节到达零售终端,提高产品市场展露度,使消费者买得到;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出样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使消费者乐得买。

渠道建设:由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

传统的渠道关系中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甚至可能将博弈变为“零和博弈”。在伙伴式销售渠道中,厂家与经销商由“你”和“我”的关系变为“我们”的关系,由油水关系变为鱼水关系。厂家与经销商一体化经营,厂家力图实现对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经销商形成一个整合体系,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追求双赢(或多赢)。在紧密型的伙伴关系中,厂家与经销商共同致力于提高销售网络的运行效率、降低费用、管控市场。

市场重心:由大城市向周边市场转移

以往许多企业是以大城市为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在大城市,至少是在省会城市设立销售机构。当众多企业为争夺大城市市场而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时,一些企业则已将市场重心转移到地区、县级市场,着眼于地、县级市场的开发,在地、县级市场上设立销售机构。将销售重心下沉,在地区设立销售中心,则可能做好地区市场。企业对经销商的政策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从重点扶持大客户转移到重点扶持二、三批经销商。

渠道激励:寻求与渠道商的共同成长

我国现有的经销商队伍是以个体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整体的素质不高。许多经销商是在经商大潮中靠着“敢干”而发家的,他们具有四点不足:一是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二是促销能力不足,三是管理能力不足,四是自我提高能力不足。等等。厂家对渠道的激励措施已不再仅仅是给经销商送“红包”,而是让经销商掌握赚钱的方法,对经销商进行培训。

渠道控制:增强对新型渠道的博弈能力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电销售渠道重构

一、决定销售渠道的主要因素

销售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传送到用户手中所经过的全过程,及相应设置的市场销售机构。正确运用销售渠道,可以使企业迅速及时的将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达到扩大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动费用的目的。

总的说来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产品因素,包括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的大小,产品重量和体积的大小,产品的式样和时尚,产品的腐败性和易腐性,产品的技术服务程度,新产品的使小;市场因素,包括市场面的大小,用户的购买习惯,市场销售的季节性和时间性,竞争者的销售渠道等;企业本身的因素,包括公司的规模和声誉,管理的能力和经验,销售渠道的控制程度等。

选择什么样的销售渠道既与产品的特性和复杂程度有关,也与产品的价值有关,一般说来复杂的产品用直销方式比较有效,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有限,需要“专家”介绍,而简单产品消费者知道自己如何选择,所以大多用或零售渠道。目前我国家电行业销售渠道的深刻变化,与这个行业步入成熟期密切相关。我国家电市场已经度过了导入期(大致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和高速增长的成长期(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有节制的稳步增长的成熟阶段。产业进入成熟阶段预示着市场趋向饱和、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赢利水平下降等将成为一种经济常态而存在。此时的销售渠道必然应该与卖方市场时大不一样。

二、家电销售渠道的行业特征

家电销售渠道传统新兴并存。目前中国家电产品销售渠道大致可分为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两种类型。传统渠道主要有大商场、中小商场以及从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电器专营店。新兴渠道有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在我国城市市场,从渠道数量上看,大商场仍是家电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但是受到家电连锁和家电城的强有力竞争。以电视机市场为例,从销售量上看,占据电视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百货商场,其比例高达40.9%。其次是家电城和家电专营店,所占比例分别为24%和16.6%。但是通过对比电视机渠道形态在数量和市场份额的比重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市场电视机销售渠道中,家电城的销售效率最高,其次是百货商场。渠道销售效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针对不同的产品,各种渠道的销售效率会有不同的表现。总而言之,城市规模越大,新兴渠道的流通成份越高,家电专业连锁和综合性连锁的竞争能力越强。

当前,构成传统渠道销售家电产品冲击最大的是以国美、国通、苏宁、三联为代表的综合性家电连锁。这支重要的商业资本最显著的特征是经营规模大、资本雄厚、跨地域连锁经营、掌握着庞大的销售网络,是一个高效率、专业化的零售终端。

此外,综合性连锁也是传统渠道的强劲竞争对手。综合性连锁目前以国外品牌为主,包括家乐福、沃尔玛、麦得龙等,价格和商品种类齐全是它们主要竞争手段。在家电销售方面,综合性连锁以小家电作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销售几乎全部的家电产品。家电销售不是综合连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很多时候引入家电销售只是为了完善产品线。因此其销售总量比例较低,目前虽然仅占家电产品总销量的2%左右,但是这些国外商流企业的资本、管理、品牌优势明显。

品牌专卖店被家电企业引进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设立品牌专卖店,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全面展示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促进产品的销售。目前家电生产企业的品牌专卖店多设立在中小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渠道形态不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通过品牌专卖的设立,为其在当地市场的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网上订购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高速增长的趋势和极强的市场辐射能力预示着电子商务具有辉煌的前景,但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的网上销售比例仅占0.5%左右。

三、家电业销售渠道的重构

运用不同的渠道要权衡制造商的能力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平衡,因为选用不同的销售渠道将直接影响到制造商的成本结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市场覆盖率和市场控制能力,所以多数家电厂商应该重构自身的销售渠道以适应一个飞速变化的市场。

1渠道体制:构建扁平化渠道

家电业传统的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式的体制,因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这样不但会错失商机,而且还会造成人员和时间上的资源浪费。因而,必须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销售渠道短,增加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多,则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厂家一方面通过对各环节的服务与监控,使得自身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而迅速地通过各渠道环节到达零售终端,提高产品市场展露度,使消费者买得到;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出样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使消费者乐得买。

2渠道建设:由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

传统的渠道关系中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甚至可能将博弈变为“零和博弈”。在伙伴式销售渠道中,厂家与经销商由“你”和“我”的关系变为“我们”的关系,由油水关系变为鱼水关系。厂家与经销商一体化经营,厂家力图实现对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经销商形成一个整合体系,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追求双赢(或多赢)。在紧密型的伙伴关系中,厂家与经销商共同致力于提高销售网络的运行效率、降低费用、管控市场。

3市场重转心:由大城市向周边市场转移

以往许多企业是以大城市为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在大城市,至少是在省会城市设立销售机构。当众多企业为争夺大城市市场而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时,一些企业则已将市场重心转移到地区、县级市场,着眼于地、县级市场的开发,在地、县级市场上设立销售机构。将销售重心下沉,在地区设立销售中心,则可能做好地区市场。企业对经销商的政策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从重点扶持大客户转移到重点扶持二、三批经销商。

4渠道激励:寻求与渠道商的共同成长

我国现有的经销商队伍是以个体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整体的素质不高。许多经销商是在经商大潮中靠着“敢干”而发家的,他们具有四点不足:一是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二是促销能力不足,三是管理能力不足,四是自我提高能力不足。等等。厂家对渠道的激励措施已不再仅仅是给经销商送“红包”,而是让经销商掌握赚钱的方法,对经销商进行培训。

5渠道控制:增强对新型渠道的博弈能力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提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传统汽车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汽车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汽车营销模式,就能对汽车制造厂家和经销商带来新的销售业绩和利润。笔者根据目前汽车市场营销现状,总结当前汽车营销渠道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汽车营销模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渐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汽车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在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下,汽车营销的模式也将随之更新。本文从我国目前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来分析,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汽车营销渠道模式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营销模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单一化逐渐地演变为多级化。每一个市场阶段的需求都是在引导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动。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营销渠道模式主要有:特许经营专卖店、普通经销商、汽车园区和车展。

(一)特许经营专卖店营销渠道模式。这种模式是厂家极力推行的一种营销模式,因为专卖店一般是实行单一品牌营销的4S店,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这种特许专卖店的营销队伍一般都是素质良好、文化水平较高、接待礼仪非常规范、身份表示醒目、讲究营销人员的外在形象等。对于这种特许经营的4S店来说,生产厂家除了考虑销量外,还希望树立品牌的形象,以牟取更加长远的利益。

(二)普通经销商营销渠道模式。普通经销商一般都是多种品牌汽车的销售,价格就便宜,价格便宜销售量就大,然而销售量大,就会迫使厂家为其提供价格更加优惠的货源。而其他营销模式的经销商会因为普通经销商的价格优势,在销量上受到很大打击。由于销售业绩不断下滑,就会导致其他模式的经销商退出当地市场,然而这种情况更会促使普通经销商在制造商处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汽车。

(三)汽车园区营销渠道模式。汽车园区是最能吸引广大汽车消费群体,因为汽车园区的功能齐全,在汽车销售、维修、配件等方面,汽车园区更能显示汽车文化、科技、交流、旅游和娱乐等功能,各项功能汽车园区基本全部具备,对于客户购车来说非常方便。

二、汽车行业营销渠道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汽车行业方面的竞争加剧,原来的营销渠道的不足也被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战略营销的理念与管理。尽管中国汽车业界已经认识到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并把规模经济看成是优先于财务的企业关键目标,但是以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上,至今还没有形成分析未来市场需求、判断产品定位走势、建立滚动开发设计的汽车需求战略管理与开发体系,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一部分优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开始下滑。

(二)汽车营销渠道的管控体系不完善。渠道商务政策的完善性、返利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激励制度的有效性,都会直接影响渠道的管控能力。目前,汽车厂家都是通过对产品的控制,特别是对产品利润的控制来实现对经销商的管理,厂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然而,一旦产品滞销,厂商关系就会出现恶化。经销商为了完成厂家的任务指标和获得利润,就降价、窜货、甚至低于进价销售,这不仅乱了厂家的价格体系,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

(三)汽车营销渠道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服务现象,营销渠道服务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备件供应不及时、备件供货率不能满足备件缺货;②对于一些高档车的进口部件,普遍缺货,且供应不及时;③维修技术,对于专营店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经销商迫切需要厂家提供支持,而目前一切厂家的技术支持还不能满足经销商的需要;④商家不仅需要产品的营销广告,也需要增加服务营销广告的投入。

(四)汽车营销渠道忠诚度降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汽车厂家的销售体系一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对渠道的控制。以前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都是汽车厂家靠经销商获得高额利润来维持其忠诚度。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时间的延续,国外汽车大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销商的利润不断降低,导致经销商对厂家的忠诚度也降低。超级秘书网

三、我国汽车营销渠道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的限制,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汽车营销渠道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都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和消费群体,这就决定了我国新一轮的汽车营销渠道不能建立单一的汽车营销模式,要依据市场规律和变化,结合企业的特征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汽车营销渠道模式。笔者认为,中国的汽车营销渠道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汽车营销渠道的发展趋于扁平化。扁平化是指营销渠道的层次要尽可能地少,厂商与消费者的距离要尽可能地拉近,降低渠道的经营成本。扁平化的营销渠道不仅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在信息反馈上也有着十分独到的优势,汽车厂家在终端能与用户直接沟通,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的衔接服务,更加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一点是企业在进行渠道变革时考虑的因素,以避免营销渠道的变革风险。

(二)汽车营销渠道的发展趋于信息化和一体化。信息化是指对营销渠道的信息化建设,用于提高企业营销渠道的信息反馈速度。比如,订货、车型选择、订单处理、资金往来、物流配送等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或通过网络提供信息支持。一体化是指整合服务资源,实现营销渠道建设的一体化,即整车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的全面整合。

(三)汽车售后服务趋于完善化。售后服务在汽车销售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几乎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共识。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汽车售后服务的受关注程度高达95.5%。事实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可占据总利润的60%~70%左右。

(四)汽车营销渠道的网络化。这种新的营销渠道模式正在逐渐地改变汽车销售方式,对汽车的营销将会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汽车网络营销改变了汽车的销售模式,只要进入汽车制造企业的网址,用户便可以便捷的了解这个品牌4S店的销售网络,进行查询、网上下订单等活动;其次,网络营销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只要轻轻点击手中的鼠标,就可以在互联网中任意选择和直接订购,并且在计算机屏幕上会即刻地呈现出,客户所选的车型、颜色和车的立体模型,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感受。客户还可以在各大汽车公司的网站之间任意转换,对同类型汽车性能进行比较;再次,每个汽车企业网站上都有客户评论,浏览的客户直接点击就能了解大家对这个企业或者某个车型的评论,比如诚信度、性能、售后服务等。

总之,只有把握好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做好汽车市场营销渠道的改进和应用。新的、适合市场的营销渠道必然取代旧模式,这为汽车制造企业、经销商和汽车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利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大志,姚喜贵,薛伟,《现代汽车营销》[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伯特·罗森布罗斯,《营销渠道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国芳,《汽车营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绍海忠,《WTO与汽车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5]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三版[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名牌农产品渠道建设

品牌的知名度要销售规模来体现,而销售规模要靠销售渠道的运作才能实现。搞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开辟和管理,形成一个通畅的、高效的销售网络,消除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分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平台,是农产品推广的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培育市场销售主体

培养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为了解决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地区性、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集中性、全国性、常年性的矛盾,建立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或批发市场优质农产品专营区来集中销售优质农产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流通形式已由过去以国合商业为主的旧格局,迅速转变为以农民参与流通为主的新格局,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肩负着广大农民的期望走上流通舞台,在市场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注重对市场经营者的资格审定,培养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并进行后续培训指导。

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在农业创名牌的过程中,依托各地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各类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契约关系或买卖关系与基地和农户组成农业产业化组织,将销售公司培育成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销售公司先从农户手中收购产品,然后外销,有效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此,探索新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如试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大户+农户”等模式,公司和农户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性资产投资,相互参股经营,成本预付或收益预付等方式提高双方毁约的成本。政府应完善经济法规,加强对参与主体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履约的自觉性,并通过政策倾斜扶植一批有影响力的销售公司,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引导农民组建销售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问题是农民合作起来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践看,解决农产品“卖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最直接的动力,农产品流通也是农民合作最基本的环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实了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组织,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和纽带,成为深化结构调整的最根本环节。购销合作组织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时,一般不采取买断再销售的方式,而是主要采取委托销售的方式。所需费用,通过提取佣金和手续费解决。购销合作组织和农民之间是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关系,委托综合性或区域性的社区合作组织(如流通联合体、贩运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既有利于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又有利于减小风险。购销组织也能够把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为农产品的再加工、实现增值提供可能,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调动销售大户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涌现了许多靠贩运和销售农产品发家致富的销售大户。他们把农产品收购集中,然后源源销往各地,或联系外地客商前来农产品生产地直接收购。他们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销售大户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能繁荣当地经济。但是由农户转化而来的个体销售大户,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很难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分析、处理作好市场预测,还会遇到如天气、运输、行情等诸多困难,风险较高,而且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较深了解,销售能力有限。为此,政府要完善信息体系,对大户进行必要的信息指导,引导大户进行商业投保以规避风险,采取聘请专家指导,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办法提高销售大户的销售能力。

各级农村经济组织,要把培育农民流通队伍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要充分认识农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在市场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正名,赋予其恰当的政治地位和荣誉;要为农民流通队伍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规定,使他们可以同样的条件获得银行贷款、注册商标、土地使用权、企业冠名权等;引导农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走联合、合作之路。

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通过区域开拓销售渠道。在某个区域市场上寻找具有一定的渠道网络规模和对网络的控制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资信、实力,而且理解销售策略,愿意合作的中间商作为公司的销售商。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委托商销售各种或某些农产品,将农产品推进商已有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网络。依靠商能够较快地开辟市场,形成销售规模。但在产品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商很难全心全意地做市场。所以企业应配合某个区域市场渠道开拓,搞好宣传促销工作,扩大产品在该市场的知名度,增进消费者对该品牌农产品优良品质和特色的了解。

主动出击,加强区域渗透。农产品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市场需求大,而城市的居民相对较为集中,对农产品市场的开辟较为有利。农业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居民小区,通过组建超市专柜、集市专区、直销点、专卖店,集中力量铺货、宣传、促销,打开局面形成规模后留一部分力量维持运转,然后把主力拉到另一区,在总结前一小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攻新区市场,攻下后再扩展,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分片包围,各个击破,打市场歼灭战”。渗透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在大城市建立区域化的直销网络,有选择地占领居民比较集中的消费市场,不求最大,只求最好。这样做的好处是,风险较小,容易积累市场经验,但需要一支团结善战的营销队伍,需要好的策略和管理。

倒做渠道。倒做渠道也是针对城市,是区域和区域渗透相结合的产物。具体工作与区域渗透相似,也是先划一个区域,集中力量做渠道,做成后再转入下一市场。不同的是,倒做渠道在区域市场成熟后就选择一符合条件的经销商作为区域,将渠道交给商,这种方式对零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不会丧失,同时抑制了商的反控能力,对市场始终占有主动权。倒做渠道的最终理想模式是在一个城市建立一个可控的金字塔式的短渠道的分销网络,从而建立一个稳固的销售基础。虽然要花很大的精力,而且要耐得住性子,但做成了即是自己的市场,这对于像农产品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突出名牌农产品销售终端专卖

由于农产品品质营养卫生状况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加强终端市场销售管理,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市场销售终端,应适应人们需求的升级和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改变传统的集市地摊销售模式,提升终端市场层次,拓宽终端市场形式,将终端由农贸市场向超市和专卖店拓展。并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立名牌农产品专营区,能突出优质农产品的专卖,对培养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具有非常显著的宣传引导作用。同时便于对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搞好名牌农产品终端质量管理。

农贸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专营区。从目前的情况看,农贸市场这一类销售终端在农产品销售中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是农贸市场,部分消费者在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的支配下,仍然喜欢到农贸市场进行日常采购;农贸市场商贩的低成本包税经营和生鲜流通本身的低层次性,使得他们具有生鲜初级产品价格上的竞争性。所以,农贸市场这种销售方式可能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利用这种销售终端,在这里开辟农贸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专营区,突出优质农产品的专卖,确保产品质量和信誉,避免鱼目混珠,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有利于名牌农产品市场向深度开发。

超市优质农产品专柜。农产品进超市要有响亮的品牌,名牌农产品一定是有品牌的农产品;人们在超市购买农产品是基于超市的信誉和质量保障,而名牌农产品是严格按标准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不论卫生安全,还是营养风味外形都优于一般农产品。而且由于进入超市的门槛高,有利于流通主体自觉加强对生产流通过程的质量监控,推动名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超市对陈列的商品一般会要求外形好看,大小统一,包装醒目新颖,这对农产品也不例外。进入超市的品牌农产品要包装标准化,在产地市场就必须做好挑拣、分级、包装产后工作。挑拣、分级、包装产后工作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它们不仅能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产品形象,而且减少无效物流,降低物流和环卫成本。

直销点、专卖店。专卖店和直销点是名牌农产品专营市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一种形式,农产品销售组织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向城市专卖店和直销点实行农产品专供直销,可以缩短流通环节,减少运销环节污染,这是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最有效形式。配送中心架起了基地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人,配送中心必须对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从而确保配送产品的质量,同时,与基地购销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引导基地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配送,实行产销直挂,也是新时期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有效模式。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环境建设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一是要注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多种服务设施的配套。要尽快把星罗棋布的“田头市场”及时升级为集中规范的产地批发市场,重点是加强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电子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市场档次和交易能力,并为开展网上交易、交易、拍卖等现代流通方式打好基础;二是要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包括配送中心、运输设备、储藏设施、保鲜设施、道路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减少鲜活易腐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损失,降低运销成本,为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和农产品专供直销和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创造条件。

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销售渠道价值链竞争优势

销售渠道又称为分销通路,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认为:“一条分销通路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用通俗的话说:销售渠道是产品从生产者传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通道。

产品渠道策略是整个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产品上市场初期一线市场辅货要求、销售费用控制、产品信息反馈、产品流向消费者、资金流向、生产者、产品的分销密集要求等。所以渠道的选择和执行在产品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营销经理认识到,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本企业的产品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至市场一线,呈现在目标消费者面前,已成为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针对商品特点设计自己独具特色的销售渠道,如何利用销售渠道更好地从事产品分销,已日益成为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问题。

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决定着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率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因此,企业必须针对决定产生竞争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建立一个有利可图和能够持久的优越的竞争地位即竞争优势,以使能够立足市场、战胜竞争对手。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论述,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的竞争优势,即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成本领先是指一个企业因为在创造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低于其竞争对手而获得的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么,只要它能够使价格等于或接近该企业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中高于平均水平的优势企业,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就会转化为高收益的现实回报。

别具一格是企业在共客户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也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独特性。企业通过其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活动,别出心裁的满足其顾客的需求,并获得溢价的报偿。

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及后勤等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都能有助于巩固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并为别具一格的形象奠定基础。渠道管理和商品分销活动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分销通路及其所执行的功能是产品的价值链中的关键一环,成为企业获得部分优势的重要来源。

商品分销通路的成本优势产品分销通路的成本地位产生于其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而成本行为往往受到一些成本驱动因素的影响。能够决定商品分销通路成本优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联系、相互关系等。

1、规模经济与分销成本。包括分销在内的各种价值活动,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方式和更高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的能力,或者产生于从更大的销量来分摊无形成本如广告费等的能力,或者产生于随着一种活动规模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或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商品分销具有比以往任何形式的流通组织或通路更高的分配效率,因而,通过这种新型方式及较高分配率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商品分销通路中,每一通路及其成员的选定与布局,都是依据其所针对的特定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需求潜力及盈利规模而进行的。因而,每一通路及成员都对其目标市场的规模具有敏感性,而采取相应成本行为,从而获得本通路的规模经济,并进而实现整个分销通路的规模经济。最后,商品分销通路中某些活动的共同化,如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也体现着规模经济性的要求,随着分销规模的扩大,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服务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且无需追加大量投入。

总之,商品分销通路中的许多价值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性,因而,有助于其获得低成本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尤其在建立起了商品分销网络之后。

2、相互联系与成本优势。一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往往受到其他活动实施情况的影响。相互联系可分为企业内部各种价值活动的联系和企业与其供应厂商和销售通路的价值活动的纵向联系。通过对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的协调和最优化,可以降低相互联系着活动的总成本,从而使之成为成本优势的潜在的有效来源。例如,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协调,可以降低和减少库存的需要。库存是各种价值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的典型表现,通过改善对这种联系的管理来减少库存是极其可能的。

商品分销通路是利用生产企业、中间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并使之协调和最优化而形成的。由于通路成员间在某种程度是居于同一利益共同体的,因而对相互联系的活动可以进行协调和优化,从而降低通路的分销成本,获得成本优势。例如,生产企业的供货频率和及时性与各通路成员的库存量相联系的,必须从通路的整体利益出发,对此种联系进行最优化,便两者的总成本达到最低。

3、相互关系与成本优势。企业与其他相关经营单位之间也存在着种种影响成本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的相互关系是某一种价值活动可以影响他们合用时的关系。例如,美国医疗器材供应公司发现与许多生产医疗用品的单位合用一个订单处理系统和销售组织,可使成本获得重要的改善;而象西尔斯、沃马特等企业可以成为许多生产企业共同的分销系统。

合用一种价值活动可以提高该活动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成本领先的地位。这就表明,任何一种商品分销通路,在形成和运作中,并不是一个排他的系统,而是一个可以为若干企业共享的开放系统。通过这种合用,可以大大提高通路的运行效率,即提高了通路的收益,也使合用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开支。

此外,如各种分销形式的时代选择,通路成员的地理分布等因素也是影响分销通路成本的驱动因素,是企业选择和组建商品分销通路时不应忽视的成本因素和取得成本优势的潜在来源。

商品分销通路的别具一格优势:别具一格的优势在于一个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一些独特、对客户来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自己与竞争厂商区别开来。区别使企业可以控制溢价,使其在一定价值下出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在周期性、季节性经济下跌时,获得信任之类的利益。如果企业获得的溢价高于其为了别具一格而发生的追加费用,它就会使公司获得较高的利益。

企业的任何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都能够为企业实现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发挥作用。

v商品分销通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独特性,从而使企业获得别具一格优势。这些独特性表现在:

1、商品分销通路效率的独特性。商品分销通路效率的独特性是通过分销对交易过程的简化、交易速度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体现出来。商品分销通过通路成员的合理分工协作、通过产权控制、契约维系、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来强化成员的交易关系,从而大大地简化了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次数和交易的程序,形成了畅通的流通通路,使商品分销的速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路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与延伸,分销通路空间日益扩大,因而能够更多、更好地覆盖市场的空间,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规模。

2、商品分销通路

满足顾客需要的独特性。商品分销通路中每一成员、每一条通路的形成都是依据市场需求而确定,各个成员、各个通路根据市场需求而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以便能够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的细分市场供应和分销商品,从而使各种具有不同需要的消费者和用户都能及时,满意地获得商品。也就是商品分销组织形式而具独特性。

3、商品分销通路组织形态的独特性。商品分销通路的组织形态的独特性表现在它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商品分销通路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依靠了和运用了包括产权、法律契约、管理及横向联合及至人际系统关系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强化和联接通路成员间的交易关系,使之长期化,从而使得分销通路的组织形态是多样化,呈现出松散型、公司型、契约型、管理型、共生型及混合型(综合型)等多种组织形式。而这些组织并不是固定化,而是随着企业、市场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的,其根本目的是有效地销售商品,满足消费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分销通路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分销过程中承担着分销职能,通路成员间不再是“各自为政”的散乱局面,它们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多种相互制约关系,因而具有可控性,可以按照统一的目标进行整体分销。

爱丽丝化妆笔是中国铅笔一厂的产品,该笔投放市场后获得了成功,其成功很大部分在于其分销渠道策略运用正确。

1986年9月,爱丽丝化妆笔投放市场以后,该厂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建立正确营销渠道的策略问题。如果决策失误,则爱丽丝化妆笔作为新产品,在广大消费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她的优点之前,就不可能打开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并进而占领市场的。由于商业单位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投放市场的产品往往采取观望的态度,企业想借助于传统的销售渠道来打开新产品的销路是不现实的。该厂在开发爱丽丝市场、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渠道时,清醒地认识到,以我为主,即只有企业自身才是开发新产品市场的主力军。长期以来,该厂与上海文化用品批发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工商关系,由于文化用品和日用百货的消费对象毕竟不尽相同,如果象木制铅笔一样,把爱丽丝化妆笔也要求上文公司全部包下来经销,一是不现实,二是即使同意经销,数量也不会多的,三是无形中也给企业带来了依赖思想,从而失去竞争意识。委托上海百货公司经销爱丽丝化妆笔是适宜的。公司日用化妆经营部,经销上海十多家化妆品厂生产的产品,与全国各地几百家二级站有长期的供销业务关系,年营业额在10亿元左右,具有幅射面广,销售量大的特点,确实是建立营销渠道的理想伙伴。但在爱丽丝化妆笔开拓市场的初期,还没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信誉,加上上海百货公司限于自身的条件,不可能以较大的人力、物力的财力对丽丝化妆笔进行宣传和推销。显然,唯一的选择只能用成功的工业自销这种别具一格的渠道优势,去感动“上帝”,以逐步取得上海百货公司的支持。

爱丽丝的成功,说明选择以我为主的市场营销渠道,是企业环节拓新产品市场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应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也不是说,以我为主就是排斥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商业渠道,而是首先通过工业企业自身的努力,在逐步打开局面的基础上,取得商业部门的信任和全力支持,不断进行渠道创新。

正因为商品销售渠道和分销通路具有这样一系列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使之成为企业致胜的法宝,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热潮。

参考资料:

1、[美]A·里斯J·特劳特著《营销战》李正栓贾红芳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

2、[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市场营销》

俞利军译华厦出版社2003,1

3、[英]P.R.史密斯著,吴钢译《市场营销10种讲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许强编著《戴尔王朝》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

5、曾国安著《战略市场营销》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

6、陈畴镛,于俭编著《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管理

销售渠道又称为分销通路,销售渠道是产品从生产者传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通道。产品渠道策略是整个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产品上市场初期一线市场铺货要求、销售费用控制、产品信息反馈、产品流向消费者、资金流向、生产者、产品的分销密集要求等。所以渠道的选择和执行在产品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营销经理认识到,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本企业的产品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至市场一线,呈现在目标消费者面前,已成为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针对商品特点设计自己独具特色的销售渠道,如何利用销售渠道更好地从事产品分销,已日益成为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问题。

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决定着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率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因此,企业必须针对决定产生竞争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建立一个有利可图和能够持久的优越的竞争地位即竞争优势,以使能够立足市场、战胜竞争对手。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的竞争优势,即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成本领先是指一个企业因为在创造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低于其竞争对手而获得的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么,只要它能够使价格等于或接近该企业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中高于平均水平的优势企业,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就会转化为高收益的现实回报。别具一格是企业在客户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也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独特性。企业通过其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活动,别出心裁的满足其顾客的需求,并获得溢价的报偿。

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及售后等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都能有助于巩固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并为别具一格的形象奠定基础。渠道管理和商品分销活动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分销渠道及其所执行的功能是产品的价值链中的关键一环,成为企业获得部分优势的重要来源。

商品分销渠道的成本优势

产品分销渠道的成本地位产生于其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而成本行为往往受到一些成本驱动因素的影响。能够决定商品分销渠道成本优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联系、相互关系等。

规模经济与分销成本。

包括分销在内的各种价值活动,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方式和更高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的能力,或者产生于从更大的销量来分摊无形成本如广告费等的能力,或者产生于随着一种活动规模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或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商品分销具有比以往任何形式的流通组织或通路更高的分配效率,因而,通过这种新型方式及较高分配率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商品分销渠道中,每一渠道及其成员的选定与布局,都是依据其所针对的特定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需求潜力及盈利规模而进行的。因而,每一渠道及成员都对其目标市场的规模具有敏感性,而采取相应成本行为,从而获得本渠道的规模经济,并进而实现整个分销渠道的规模经济。最后,商品分销渠道中某些活动的共同化,如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也体现着规模经济性的要求,随着分销规模的扩大,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服务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且无需追加大量投入。总之,商品分销渠道中的许多价值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性,因而,有助于其获得低成本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尤其在建立起了商品分销网络之后。

相互联系与成本优势。

一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往往受到其他活动实施情况的影响。相互联系可分为企业内部各种价值活动的联系和企业与其供应厂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活动的纵向联系。通过对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的协调和最优化,可以降低相互联系着活动的总成本,从而使之成为成本优势的潜在的有效来源。商品分销渠道是利用生产企业、中间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并使之协调和最优化而形成的。由于渠道成员间在某种程度是居于同一利益共同体的,因而对相互联系的活动可以进行协调和优化,从而降低渠道的分销成本,获得成本优势。

相互关系与成本优势。

企业与其他相关经营单位之间也存在着种种影响成本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的相互关系是某一种价值活动可以影响他们合用时的关系。合用一种价值活动可以提高该活动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成本领先的地位。任何一种商品分销渠道,在形成和运作中,并不是一个排他的系统,而是一个可以为若干企业共享的开放系统。通过这种合用,可以大大提高通路的运行效率,即提高了通路的收益,也使合用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开支。

此外,如各种分销形式的时代选择,渠道成员的地理分布等因素也是影响分销渠道成本的驱动因素,是企业选择和组建商品分销渠道时不应忽视的成本因素和取得成本优势的潜在来源。

商品分销渠道的别具一格优势:

别具一格的优势在于一个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一些独特、对客户来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自己与竞争厂商区别开来。区别使企业可以控制溢价,使其在一定价值下出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在周期性、季节性经济下跌时,获得信任之类的利益。如果企业获得的溢价高于其为了别具一格而发生的追加费用,它就会使公司获得较高的利益。企业的任何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都能够为企业实现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发挥作用。商品分销通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独特性,从而使企业获得别具一格优势。这些独特性表现在:

商品分销渠道效率的独特性。

商品分销渠道效率的独特性是通过分销对交易过程的简化、交易速度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体现出来。商品分销通过渠道成员的合理分工协作、通过产权控制、契约维系、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来强化成员的交易关系,从而大大地简化了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次数和交易的程序,形成了畅通的流通通路,使商品分销的速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路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与延伸,分销渠道空间日益扩大,因而能够更多、更好地覆盖市场的空间,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规模。

商品分销渠道满足顾客需要的独特性。

商品分销渠道中每一成员、每一条渠道的形成都是依据市场需求而确定,各个成员、各个通路根据市场需求而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以便能够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的细分市场供应和分销商品,从而使各种具有不同需要的消费者和用户都能及时,满意地获得商品。也就是商品分销组织形式而具独特性。

商品分销渠道组织形态的独特性。

商品分销渠道的组织形态的独特性表现在它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商品分销渠道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依靠了和运用了包括产权、法律契约、管理及横向联合及至人际系统关系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强化和联接通路成员间的交易关系,使之长期化,从而使得分销渠道的组织形态是多样化,呈现出松散型、公司型、契约型、管理型、共生型及混合型(综合型)等多种组织形式。而这些组织并不是固定化,而是随着企业、市场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的,其根本目的是有效地销售商品,满足消费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分销渠道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分销过程中承担着分销职能,渠道成员间不再是“各自为政”的散乱局面,它们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多种相互制约关系,因而具有可控性,可以按照统一的目标进行整体分销。

正因为商品销售渠道和分销渠道具有这样一系列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使之成为企业致胜的法宝,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热潮。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市场营销》俞利军译华厦出版社2003,1

2、许强编著《戴尔王朝》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

3、曾国安著《战略市场营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

销售渠道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提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传统汽车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汽车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汽车营销模式,就能对汽车制造厂家和经销商带来新的销售业绩和利润。笔者根据目前汽车市场营销现状,总结当前汽车营销渠道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汽车营销模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渐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汽车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在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下,汽车营销的模式也将随之更新。本文从我国目前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来分析,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汽车营销渠道模式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营销模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单一化逐渐地演变为多级化。每一个市场阶段的需求都是在引导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动。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营销渠道模式主要有:特许经营专卖店、普通经销商、汽车园区和车展。

(一)特许经营专卖店营销渠道模式。这种模式是厂家极力推行的一种营销模式,因为专卖店一般是实行单一品牌营销的4S店,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这种特许专卖店的营销队伍一般都是素质良好、文化水平较高、接待礼仪非常规范、身份表示醒目、讲究营销人员的外在形象等。对于这种特许经营的4S店来说,生产厂家除了考虑销量外,还希望树立品牌的形象,以牟取更加长远的利益。

(二)普通经销商营销渠道模式。普通经销商一般都是多种品牌汽车的销售,价格就便宜,价格便宜销售量就大,然而销售量大,就会迫使厂家为其提供价格更加优惠的货源。而其他营销模式的经销商会因为普通经销商的价格优势,在销量上受到很大打击。由于销售业绩不断下滑,就会导致其他模式的经销商退出当地市场,然而这种情况更会促使普通经销商在制造商处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汽车。

(三)汽车园区营销渠道模式。汽车园区是最能吸引广大汽车消费群体,因为汽车园区的功能齐全,在汽车销售、维修、配件等方面,汽车园区更能显示汽车文化、科技、交流、旅游和娱乐等功能,各项功能汽车园区基本全部具备,对于客户购车来说非常方便。

二、汽车行业营销渠道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汽车行业方面的竞争加剧,原来的营销渠道的不足也被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战略营销的理念与管理。尽管中国汽车业界已经认识到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并把规模经济看成是优先于财务的企业关键目标,但是以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上,至今还没有形成分析未来市场需求、判断产品定位走势、建立滚动开发设计的汽车需求战略管理与开发体系,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一部分优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开始下滑。

(二)汽车营销渠道的管控体系不完善。渠道商务政策的完善性、返利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激励制度的有效性,都会直接影响渠道的管控能力。目前,汽车厂家都是通过对产品的控制,特别是对产品利润的控制来实现对经销商的管理,厂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然而,一旦产品滞销,厂商关系就会出现恶化。经销商为了完成厂家的任务指标和获得利润,就降价、窜货、甚至低于进价销售,这不仅乱了厂家的价格体系,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

(三)汽车营销渠道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服务现象,营销渠道服务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备件供应不及时、备件供货率不能满足备件缺货;②对于一些高档车的进口部件,普遍缺货,且供应不及时;③维修技术,对于专营店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经销商迫切需要厂家提供支持,而目前一切厂家的技术支持还不能满足经销商的需要;④商家不仅需要产品的营销广告,也需要增加服务营销广告的投入。

(四)汽车营销渠道忠诚度降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汽车厂家的销售体系一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对渠道的控制。以前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都是汽车厂家靠经销商获得高额利润来维持其忠诚度。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时间的延续,国外汽车大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销商的利润不断降低,导致经销商对厂家的忠诚度也降低。

三、我国汽车营销渠道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的限制,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汽车营销渠道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都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和消费群体,这就决定了我国新一轮的汽车营销渠道不能建立单一的汽车营销模式,要依据市场规律和变化,结合企业的特征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汽车营销渠道模式。笔者认为,中国的汽车营销渠道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汽车营销渠道的发展趋于扁平化。扁平化是指营销渠道的层次要尽可能地少,厂商与消费者的距离要尽可能地拉近,降低渠道的经营成本。扁平化的营销渠道不仅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在信息反馈上也有着十分独到的优势,汽车厂家在终端能与用户直接沟通,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的衔接服务,更加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一点是企业在进行渠道变革时考虑的因素,以避免营销渠道的变革风险。

(二)汽车营销渠道的发展趋于信息化和一体化。信息化是指对营销渠道的信息化建设,用于提高企业营销渠道的信息反馈速度。比如,订货、车型选择、订单处理、资金往来、物流配送等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或通过网络提供信息支持。一体化是指整合服务资源,实现营销渠道建设的一体化,即整车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的全面整合。

(三)汽车售后服务趋于完善化。售后服务在汽车销售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几乎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共识。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汽车售后服务的受关注程度高达95.5%。事实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可占据总利润的60%~70%左右。

(四)汽车营销渠道的网络化。这种新的营销渠道模式正在逐渐地改变汽车销售方式,对汽车的营销将会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汽车网络营销改变了汽车的销售模式,只要进入汽车制造企业的网址,用户便可以便捷的了解这个品牌4S店的销售网络,进行查询、网上下订单等活动;其次,网络营销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只要轻轻点击手中的鼠标,就可以在互联网中任意选择和直接订购,并且在计算机屏幕上会即刻地呈现出,客户所选的车型、颜色和车的立体模型,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感受。客户还可以在各大汽车公司的网站之间任意转换,对同类型汽车性能进行比较;再次,每个汽车企业网站上都有客户评论,浏览的客户直接点击就能了解大家对这个企业或者某个车型的评论,比如诚信度、性能、售后服务等。超级秘书网

总之,只有把握好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做好汽车市场营销渠道的改进和应用。新的、适合市场的营销渠道必然取代旧模式,这为汽车制造企业、经销商和汽车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利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大志,姚喜贵,薛伟,《现代汽车营销》[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伯特·罗森布罗斯,《营销渠道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国芳,《汽车营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绍海忠,《WTO与汽车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5]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三版[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消费市场论文范文 下一篇:品牌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