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活动范文

时间:2023-02-24 13:28:21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自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版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23-02

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其本质在于教师的引导。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给予规范性引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一堂好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来完成的,教师创造性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舞蹈作为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也是如此。引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效果,达到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教师的引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引导的概念

舞蹈教学中的“引导”是舞蹈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及专业基础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步划分为数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结构,通过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的过程。

二、引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

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引导”是教师在组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原因之一,“引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体现出来。

三、引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一)掌握动作规范时的引导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

在学生练习动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动作不规范,动作错误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利用借助实例,诱导参与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使动作做规范。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与舞蹈动作联系在一起,不仅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做rond de jambe a terre时,很容易出现,动力腿划不到最大线路上,或者为了将动力腿划到最大线路,主力腿却出现送胯、出胯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圆规”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把圆规比作我们要做动作的双腿,做rond de jambe a terre时就像圆规在纸上划圆一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使学生明白,做rond de jambe a terre时髋关节要固定,不能出胯、送胯,动作腿要走最大的线路上才能划圆。借助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动作,可以使正确的舞蹈动作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假设情境”的引导方法。让学生融入到假设的情景之中,感受其中的地理环境,劳作生活等等。去体验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是如何进行舞蹈的。例如:教师在教授维族民间舞蹈摇身动律的初期,可以先假设一个摘葡萄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葡萄园内,成熟的葡萄高高的悬挂着葡萄架上,香甜的味道充满了整个葡萄园,使人不自觉的立腰拔背,仰起头去闻葡萄的香味。教授学生做摇身动律时,教师可以假设鼻尖不停晃动闻果香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找到维族舞蹈中做摇身、点颤动律的感觉。

(二)训练情感体验时的引导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以情育情”的引导方法,教师应把自身良好的情感体验,高涨的情绪,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情感交流带进课堂来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作品《托起生命的太阳》是讲述了一群学生经历地震之后渴望回到教室继续读书的一个作品。排练时,老师就可以加入一些与自己类似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将这个舞蹈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体会和想象在灾难面前,内心的恐慌、惧怕、无助的心理以及灾后渴望读书的愿望。只有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使舞蹈中的人物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形象,更生动。只有这样,“以情育情”便于学生对舞蹈情感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除了采用“以情育情”的引导方法之外,也可利用“音乐”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他们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例如,在教授蒙族舞前,首先让学生初步聆听蒙族音乐然后提问:“同学们,在辽阔的大草原生长着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就引出音乐中的奔腾的骏马、健壮的草原汉子、炊烟、小河等美丽的景色;接着再次聆听音乐,我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欢快跳跃的旋律以及优美的歌词,最后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听、唱、跳等艺术实践综合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乐之余,让他们种下希望,树立起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这样就能充分感受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也营造了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引导,学生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了。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

(三)创作编舞时的引导

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学生的舞蹈创作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初步接触到舞蹈编创时,有些抽象概念的知识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做“直观演示”的引导方法,使学生由抽象概念引入到具象概念,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比如:如何利用动作的重组和叠加构成不同的舞蹈短句时。教师可以演示搭积木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块的单一积木,就好比我们初期所做的各种造型。拼凑积木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模型,就如同以造型连接起来的舞蹈短句。将模型拆散,进行单一积木的重新组合,就会出现新形状的模型,同样,单一动作的不同连接,会形成不同的舞蹈短句。学生通过观看老师搭积木的直观演示,引发思考,在如何创编舞蹈短句的问题上更容易理解。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教师的引导方法也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兴趣和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在舞蹈编创的教学中,学生的作品普遍是肢体创作,而思维创作却不多见。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创造,改变观念,解放个性时,可以利用“道具”做即兴练习的方法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比如:借助一把普通的道具――椅子。练习时,首先要改变它的用途,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舞蹈者不能只是坐在椅子上,而是要表现舞蹈者的疲惫及造成疲惫的原因,或者椅子是某种权利、身份的象征,并要表现出对它的渴望、争夺的心理活动等等。通过教师这种运用道具做即兴练习得引导方法,给学生指明了拓宽思维的方向,增多舞蹈思维的空间和开拓的想象力,也为舞蹈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舞蹈创作活动中,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立刻把舞蹈作品创作的完美无瑕。学生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往往会给人感觉稚嫩,带有学生气息,但那才是属于学生们有自己特色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让舞蹈真正成为学生们自己表达情感的手段。

(四)因材施教,引导方式的多样化

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培养下,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千差万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自然条件、领会能力、学习态度的不同,所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舞蹈教师,针对学生能力的高低,教学内容的差别有所区别地进行教学。

当教师面对高年级,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时,由于他们肢体反应快,就可以利用“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直接点明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这样他们可以更直接有效的学习,也可以加快教师的课程进度。

当面对年级较低,年龄较小的学生或者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引入”“直观演示”的引导方法来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入到学习内容中来。比如:初学小转的学生,不容易找到直立的感觉,教师就可以分别旋转棍子和绳子,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棍子和绳子不同的旋转状态,来引导学生找到做转技巧时的直立感。

当面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时,考虑到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动作较慢,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选择“以旧拓新,前后连接”“知识衔接转折”的引导方法,以练习、提问、回忆旧知识,在新旧教材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上来,或者将两个知识点做有效的连接,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抓住关键进行引导教学,才能使学生朝着更有利于其特征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不论是在学生掌握舞蹈动作时,还是体验舞蹈情感时,以及舞蹈自由创作时都需要教师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及课堂中不同的状况时,都需要及时的调整引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引导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舞蹈课堂上的自由。

作为教师应正确把握引导的尺度,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舞蹈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的范围。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中的引导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智慧,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精彩的课堂生成将不期而遇。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自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版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唐代 舞蹈 教学

张爱玲在《谈跳舞》中说:“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其实大唐盛世,中国的舞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宫廷内还是在社会上,舞蹈教育活动都有很大的发展。官办舞蹈教育机构的完备与层层设置,社会舞蹈人才的大量培养,都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舞蹈教育活动的发达。粗略翻检《全唐诗》,创作过有关乐舞诗歌的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三十位大家。大唐舞蹈的妖冶美艳,激起了诗人们的创作才情,也说明了那个年代的舞蹈辉煌。所以欧阳予倩说:“大体上讲,西周、西汉和唐代形成了舞蹈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而唐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而这种舞蹈盛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的舞蹈教育活动,正是由于有了优良的教育体制和政策,艺人的增多和技艺的增长才成为舞蹈繁荣的最大驱动力。

一、唐代的盛世舞蹈

欧阳予倩先生在《唐代舞蹈》一书中,对这一时期的舞蹈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精彩的阐释。文舞的阴柔潇洒,武舞的荡气回肠;唐高宗的寓战略战术思想于破阵乐,武则天的用上九百人的夸大的《神宫大乐舞》,唐玄宗的令人惊叹的新型技术舞者回身换衣,以及平韦后之乱后所作的《光圣乐》;小型舞蹈的健舞、软舞;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舞者“羽化而登仙”的《霓裳羽衣舞》,轻纱罗曼的服装,时缓时急的节拍,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也就是唐明皇杨玉环这对恋人了。

二、唐代舞蹈的政府政策

唐政府关于舞蹈的态度,在皇帝们对待自己的娱乐生活中就能看的出端倪。在唐代,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必定要进行乐舞的演出,如群臣朝贺皇帝举行宴会、招待兄弟民族使者、庆丰收、欢迎玄奘从西域返长安等都要举行大宴,整套地演出各种乐舞。还有上文提到那几位皇帝所作的舞蹈,并且远远不止这些。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爱舞蹈,享受舞蹈,自然也就为了自己纵情声色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

另外,唐代有针对百姓的“禁舞”条例,实际的意思就是只准皇帝老儿高兴,不许平民百姓娱乐舞蹈。封建的统治阶级,把民间的歌舞表演集中到宫廷里,自得其乐,同时把这种享受当做一种特权,不许民间同享。唐代还曾明令禁止散乐百戏到农村去表演,《唐会要》卷34说,违反禁令的艺人,或者是接待他们的人家以及村长,就要打三十板,艺人解回原籍服重役。这样做的理由大致上有二:一是等级观念;二是维持统治,也就是怕平民聚众闹事。

三、唐代舞蹈的教学机构

提到唐代的舞蹈教学机构,一定会让人想起教坊和梨园。《教坊记》载:“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尽相因成习”。说明当时居延政坊的左教坊以舞蹈训练为主。《新唐书》卷二十二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

《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唐代教坊主要负责宫廷俗乐的创作与表演,人数众多,是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乐舞百戏的创作和演出单位。自成立以后,它便成为宫廷娱乐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唐代音乐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坊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但在教坊中担任最高职务的,却是宦官,职务即教坊使,全称为“总监教坊内作使”。据考证,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安史之乱后,宫中如此庞大的乐舞机构和众多的乐工舞人变成了统治者的负担。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教坊的规模和人员已越来越小和少,此时的教坊虽然还没有解散,但比起盛唐之时其规模和人员已远远不及了。教坊乐人隐于民间,大部分人晚景凄凉,只能在晚唐官商宴会的歌舞声中追寻开元盛世的记忆。

梨园是唐玄宗专为自己设立的乐舞机构,因在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主要是教授和演奏“法曲”,能够选入梨园的都是最优秀的乐舞艺人,因此即有《唐会要•杂录》载的:“开元二男,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弟子从太常乐工中精挑细选,男性艺人300,住禁苑的梨园;女性艺人数百,住宫中的宜春北院,都称作“皇帝梨园弟子”。公元755年之后,宫廷乐舞机构逐步缩减和衰落,统治者也愈来愈无心于乐舞。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梨园终于解散。梨园已经消失一千多年了,但它的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

四、教学机构中的教学活动

舞蹈艺人在宫廷娱乐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平时陪伴玄宗和杨贵妃度过无数欢乐时光的正是这些杰出的艺人。

首先是挑选学生。教坊设立之初,乐人主要有两部分成员构成,一类是原太常寺中的散乐乐人,一类是藩邸的散乐乐人。除此之外,青楼一直是教坊选拔乐人的重镇。公孙大娘是教坊杰出的剑器舞家,经常舞于华清宫御前,郑峪《津阳门》诗云:“公孙剑伎方神奇”,僧怀素见之,草书大进,受其舞蹈顿挫之势的启发,神奇的舞技才能使众艺触类旁通。张云容是杨贵妃发现的舞蹈天才,曾为之舞姿倾倒,留在身边精心培养,并格作诗颂扬相赠。

参考文献:

[1]欧阳予倩.唐代舞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窦培德.大唐盛世的皇家宫廷舞蹈.当代戏剧,2003.1.

[3]王松涛.从胡舞的流行看盛唐气象的多元性与延续性[J].中华文化论坛,2008.1.

[4]柏红秀,王定勇.关于唐代教坊的三个问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5]左汉林.唐代梨园弟子的产生与沿革考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6]柏红秀,王定勇.唐代第一任教坊使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2.

[7]张立权,石斌,左汉林.唐梨园弟子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5篇

一、生态式教学的理念

什么叫做生态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或许在人们心中对它的理解很陌生。有的甚至会觉得生态式教学不适应舞蹈教学。生态式教学其实就是将艺术综合的一种新式教育,比如舞蹈教学,舞蹈教学中引入生态式教学理念,舞蹈的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引进新的元素提高了学生艺术的综合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多元化艺术。新课标要求下,对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展开深刻的研究。新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育发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生态式教学适应了舞蹈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打破了舞蹈教学单一的模式,把学生的舞蹈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感情,把舞蹈中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新式教学的理念也是为了追求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生态式教学源于生活

生态式舞蹈教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与生活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教育,它作为一种新视角出现在舞蹈教学中,是为了适应当下学生在舞蹈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舞蹈不仅仅包括肢体动作,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把美术、歌曲、京剧等因素引入舞蹈的教学中,使得舞蹈教学不再变得单一化。舞蹈还需要舞蹈情感、表现力、舞蹈内涵,这些都不是从一个学生的表面能看出来的。生态式舞蹈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内涵,培养舞蹈内涵不仅有助学生的快速成长,开阔了学生的视角,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快速发展。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其实是把生态式教学引入生活,从生活的本身角度展开教学,生活中也包含了许多知识理论,比如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质都是生活培养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懂得生活,还需要生活和舞蹈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才是真正的舞蹈的精髓。生态教学就抓住这一点要求,比较接地气,所以说生态式教学源于生活,教学模式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三、生态式教学源于文化

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的灌输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发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生态式舞蹈教学引入了舞蹈与艺术,文化与信仰,生态式舞蹈教学把文化作为一个起点运用到教学生活中,发挥它本身的内在。舞蹈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艺术财富,追逐艺术的历史,其实舞蹈是起源于美术、歌剧、文学等层面,舞蹈是动态的,所以说舞蹈是艺术之母,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学习舞蹈其实就要学习舞蹈的内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内涵,所以将生态式舞蹈教学引入舞蹈文化中,文化与舞蹈的结合使得学生更加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舞蹈文化是艺术的结合体,它使舞蹈迸发出新的火花,引入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把祖国文化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不仅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又为舞蹈教学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新式教学理念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相信新式的舞蹈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外在肢体动作,也是从内心深处像外拓展的蜕变。

四、生态式舞蹈情感

舞蹈是一个活的灵魂,生态式舞蹈教学遵循活的灵魂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比如生态式舞蹈教学中编排舞蹈具有生活化,有自己独特的吸引点,引入传统文化,做到展现舞者丰富的舞蹈情感。这些都改变舞蹈教学过去的模式,加入了许多不一样的元素,这些恰恰都是舞蹈的内在,是舞蹈的精髓。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一开始让人听起来或许感觉复杂、不贴合实际,经过老师的对其教学活动的不断研究,明白真正生态式的内涵,从而大力提倡生态式舞蹈教学的应用。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是舞蹈教学的特殊形式,它展现了舞蹈世界的全部特点,生态式舞蹈教学整合生活、文化、科学等方面,运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社会动态的艺术。是当下教学模式缺少的重要一部分,通过生态式舞蹈教学将学生心灵深处对舞蹈的感情深深迸发出来,真正明白舞蹈的含义,更加方便了专业老师进行舞蹈教学实践。社会的进步,教育需要更多灵活的模式。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模式紧抓舞蹈的内涵,从舞蹈的最深处挖掘,给舞蹈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明天。舞蹈无论是生活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出发,都离不开它们。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将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舞蹈世界,最后相信生态式教学模式,将会对舞蹈生受益一生。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6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造性;教学方法;个性发展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已实行战略转轨,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已由选拔淘汰为特征的科学教育、应试教育转向以发展优化受教育者素质为特征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主旋的改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进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根据职业需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多彩的排练经历,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益处, 在舞蹈教学活动方面,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艺术系的学生,我认为首先必须有较好的身体形态。严格训练好学生的身体形态,使她们的体型更加匀称、完美,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规律,运用运动生理学理论,使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趋向科学化。生理学家研究成果表明,7―10岁的孩子是柔嫩、灵敏质处于最佳发育期,12―13岁孩子的爆发力自然增长率为最佳时期,而我们的学生入学时已经15、16岁了,过了最佳训练时间,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训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仍是坚持入学时对其软开度的训练,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软度好的苗子,同时虽然过了最佳训练时间段,但仍是可以训练的,这批孩子并非有音乐舞蹈方面的专长,入学时我对她们做过调查,她们大多没有接触过舞蹈,个别在幼儿园或小学时有跳过,但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这些学生思想单纯、幼稚不成熟,多数又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过苦,要想让她们长期坚持练基本功,就得花点心思了,在训练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好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一年级上学期入学伊始,是以解决人体基本体态为主,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如:基本站立体态、脚位、手位的练习、蹲、擦地、小踢腿等的训练,这些动作对机体的强度并不大,主要采用分解动作练习和慢速进行训练,还有就是胯的开度和腿的软度等软开度训练,在音乐伴奏下,训练和培养舞蹈感觉和节奏感,这些可以促使身体素质的全面开始提高。

二、合理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之前受课时和上课人数限制,教学形式采用集体大班授课,按统一节奏训练,训练内容、节奏、数量和强度都一样,现在以较少的人数小班形式授课,训练内容、节奏、数量和强度都可因各小班水平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化,可因人而异,有目的、有手段地安排练习数量、强度和负荷量。对各小班训练的全过程实现最佳控制,力求最佳的训练效果。以前一周一节课,基础训练安排在一年级上、下学期,第二年因受课时限制,基本上就全部放弃了。现在一至三年级每周都能有二课时的上课时间,相对就能坚持此方面的训练, 以达到较好的身体体态和较高的基本素质水平。现在的学生不管入学后条件悬殊多大,我都会要求她们在原有的条件下制定每个人的不同训练目标进行训练,不强求都能达到一样的水平,鼓励她们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教会她们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舞蹈教学活动要有创造性,教学方法必须先改革。《教育百科辞典》对“教学法”的解释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1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早已被教育界批评否认,“启发式”教学法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特征。在这种时候,“口传身授舞蹈教学法”这一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也受到怀疑,甚至也被置于“注入式”之列。其实,当我们认真科学地分析与研究当代舞蹈教学方法时,可以发现“口传身授舞蹈教学法”并不只是从属于“注入式”,它也可以是“启发式”。舞蹈教学特有的规律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教学方法,除了“口传身授法”作为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以外,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电化教学、电脑教学)进行教学,几方面的相辅相成,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与普通教学有着某些共同点,却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这迫使它的教学必须有创造性活动而不能默守其他学科的一般教学规律,同时它必须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统一,有意识的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启发、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这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我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1)“口传身授、启发式教学法”:与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相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启发式”教学,它是教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并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具体的运用到舞蹈教学中,我是先运用“口传身授教学法”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用准确、生动、精炼的语言, 讲授基本知识和动作并进行全面示范, 要求学生准确无误的模仿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动作技能. 然后启发学生进行练习,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探究。(2)结合创造性舞蹈活动练习,“合作式”“自学式”“竞争式” 教学法:我一般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水平进行几个阶段、几个方面的不同活动练习:①一般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所有的舞蹈表现都是创造性的活动, 在一般的创造性活动中, 班级中的学生有的基础较好,有的基础较差,让她们围城一个圈, 在音乐的伴奏下每人逐个做指定的身体部位的动作, 全圈人模仿她, 每人的身体部位不相同动作不能重复。例如:一组七人,双腿并拢伸直坐在地上,围成一圈,面向圆心,双手叉腰,指定第一个同学做头的动作,顺时针方向往下接,每位同学依次做肩、手腕、手臂、上身、脚腕、腿等的动作, 每人四个八拍,全组人模仿。或两人一组面对面,虚构中间竖着一面镜子,一方做镜子里的人影, 镜外人做指定部位的不相重复的动作, 镜内人模仿之。这种训练既可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又可锻炼模仿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能力。②接触造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形体意识后, 接触造型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能很好的锻炼其编舞技法中造型方面的能力。造型可要求三个层次, 即第一高度地面, 第二高度站立动作, 第三高度立高动作。要求学生每人之间至少有一个接触点, 一人接一人做出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造型,另可两人一组、三人一组设计不同的造型。③捕捉形象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多观察,教师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或人或物或事, 要求学生捕捉该人该物或该事的动作形态和节律。例如:《大象》,其形态是长鼻子、大耳朵, 其节律是笨重的体态、灵活的鼻子。《珊瑚舞》,其形态是枝枝丫丫、坚挺,其节律是在海底时亮时暗、变化神奇。④即兴舞蹈:当学生到了较高年级了,有了一定的舞蹈语汇积累了,那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一首较慢的好听的音乐, 要求学生据自己的理解自舞自娱自乐,或给学生一个主题音乐,如《春》《娃娃乐》《思念》《人和风》等,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舞段练习,这种创造性的训练活动,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创作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舞蹈方面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学习编舞技法打下基础。这类练习我一般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以这四个小组为单位,指定基础较好的一人为带头人,组织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训练,这样较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更容易接受,效果非常好。老师布置练习时,先把其中的难点指出来,并教她们怎样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四个小组互相之间形成竞赛,四个带头人老师课外增加辅导,下节课老师再根据汇课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再去纠正问题,这样同学们就能用较短的时间解决较难的问题,如此对全面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感意识,促进学生热爱舞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艺术中的美,都蕴含着震动人心的力量,这些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培育着人的审美能力,而具有了审美能力的人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同时,又陶冶着审美主体的性格,规范着主体的行为。由于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最集中的表现,舞蹈作为表现性艺术在表演艺术中无疑有着自己的领域。2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美感意识,在课堂上反复磨练,不断深化,不断强化,进而让她们逐渐发现美、认识美,从而让他们自己在舞蹈中美起来,促进学生热爱舞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她们热爱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学院课外有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参与的学生从中发现互相间的差距,反复的排练演出锻炼了部分学生,她们的舞蹈方面、技能方面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当她们回到课堂上来上课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她们的明显进步促使其他学生更加努力,争取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总之,在舞蹈方面我告诉学生是没有捷径的,不管是课堂的基本功练习、组合练习,还是课外的作业练习、节目排练等,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而教师的好的、创造性的舞蹈教学活动又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创造性舞蹈教学活动的发现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提炼,我们的努力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教师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提出要求,注意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其具有的潜在能力作最大限度的伸展,通过舞蹈的方式来表现自我,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个性的成长与发展,为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注释:

1.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zZ{.第61页

2.仲佩茹 陈鸿英.舞蹈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zA{.见: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研究中心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论坛论文集z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5.111.

作者简介:

1.吴卉连,本科,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系艺术实践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教育教学研究。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舞蹈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19-02

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字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动态来表现、保存文化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想象营造出一个原生态传承的特定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了舞蹈教学活动中,从而一改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孤立,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本文试图多维度地探究多媒体教学对于舞蹈教学活动的影响,客观地对多媒体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期望能够引起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进而恰当地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运用好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的运用对舞蹈教学的具有显著的提升功能

如果我们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利用投影仪、电视等现代设备,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原生态环境的特定氛围,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所学舞蹈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绪。并通过屏幕将教学内容生动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其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藏族风光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面前不再是镜子,而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神圣伟岸的珠穆朗玛峰、碧水滔滔的雅鲁藏布江,以及身着民族服饰的藏民们虔诚地念着六字箴言载歌载舞。这样,学生对藏民族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和舞姿韵律等有了丰富的感知。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欣赏学习的效果。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第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加起来就占94%。另一个实验室是关于记忆持久性的,结果为: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走进舞蹈教学,恰恰就帮助教师实现了这一目的。

大量的舞蹈教学实践表明,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授课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使各种类型信息的转换和过渡更加自然、巧妙、便捷,更容易让学生沉浸在舞蹈学习的愉悦和幸福中,使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和流畅的旋律中,得到完整的启发和感悟,丰富着他们青春期的情感体验。

二、多媒体的运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两面性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因其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方法先进、教学功能全面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同世界上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作为一种舞蹈教学的手段,如果认识不足,操作不当,多媒体教学也会产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弊端和其他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是表现为贪大求洋,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有些教师在上舞蹈鉴赏课时,忽略了教学目的,一味地贪大求洋,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NIDI、录音、录像、投影等,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把舞蹈欣赏搞成了花架子。这样的欣赏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大量的无用信息牵制,而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舞蹈内涵,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是表现为过分强调自己的主体功能,对于多媒体的教学挖掘不深,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形式主义,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有的教师忽略了多媒体教学也要根据实际需求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习惯于强调自己对舞蹈欣赏活动的主导作用及对多媒体的简单使用,在欣赏过程中,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使得多媒体欣赏活动单一的追求画面的新鲜和刺激,反而使多媒体教学更像是多媒体的“秀场”。

三是表现为没有将多媒体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调动起来,使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相近于雨过地皮干。例如有的教师或者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或者强调学生技能的展示,但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反而减弱了多媒体教学的综合功能。

三、多媒体教学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要点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恰当、得体,要契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健康发展的规律。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具体而言,要牢牢把握住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多媒体的运用要紧扣教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能完整地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传统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和替代。因此,多媒体的运 用要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和教材的内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就我个人而言,就曾在舞蹈课中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软件把芭蕾集训课做成课件形式,从芭蕾舞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以及基本训练方法入手,并且加入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芭蕾舞剧作品给学生进行鉴赏。学生在学习芭蕾技能课之后再通过对课件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所学的舞蹈技能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自身的舞蹈理论知识以及舞蹈教学法和舞蹈鉴赏能力。

二是多媒体的运用要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结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并不是排他存在的,而是应当和传统教学媒体共存的。多媒体虽然有它丰富的兼容性和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传统的教学媒体仍然有它们存在的必要。比如钢琴作为基训课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演奏过程中所赋予乐曲的情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学的紧密配合是多媒体音乐所无法取代的。再如,对于教学中学生自己无法发现的或无意识的问题,教师可用DV机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放映出来,依据反射型学习原理,让学生可以多视角多层面地观察自己,对比纠错。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并将改进的过程再次摄录下来,记录下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在强化学习内容的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能力。这就是现代化教学的标志―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

三是多媒体的运用要辅助教师营造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与情境。多媒体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音画输入电脑里,只要教师围着键盘、鼠标转就行了。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宽松和谐的氛围、生动有趣的讲解、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和多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形成对学生情绪的强烈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大胆丰富的想象,才能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认识、了解、感悟。这种效果,绝不是由教师单纯地操纵机器所能完成的。例如:在上舞蹈编导课时,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葱苍的树林、灿烂的阳光、清新的花香、清澈的小河,再配上背景音乐,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充分的调动起来,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逐步深入地理解画面的内涵、体验音乐的情绪。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组根据音乐和画面进行即兴舞蹈创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便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更能将画面的内涵和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这样,老师与学生互动、音乐与画面相触,这种亲切直观的教学方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能帮助学生感受舞蹈、理解舞蹈和表现舞蹈。

在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就会把学生带进一个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的空间。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当多媒体的运用充分的调动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学生就能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的运用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多媒体的运用也好,还是教师的讲解、互动的活动氛围也好,都要围绕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这一目标前进;背离了这一目标,无论怎样天花乱坠或哗众取宠,都是注定要事与愿违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的平台会越来越多。它的声话结合、音像共有、声情并茂、动静相宜、互动结合,会让学生在浓厚的舞蹈艺术的氛围和多元化舞蹈文化的浸润中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舞蹈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会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世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8篇

关 键 词:舞蹈教学 引导自 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版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59-01

一、生态式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生态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关键字是有机和融合。生态式教育是许多教育观念的综合,发挥出彼此的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简单来讲,生态式教育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整体的发展,互补的内容和多样的组合:

1、整体的发展

生态式舞蹈教育以培养儿童的舞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主旨。幼儿园的儿童,还不具备完整的世界观和广阔的知识面,然而,除了基本的艺术知识意外,技能的培训也尤为重要,例如对于舞蹈的感知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生态式的教育要求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因为不论过度的方式如何新鲜积极,最终都会成为被动的知识灌输。当然,这只是生态式教育的一个部分。生态式的教育还要求儿童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在艺术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能使儿童们懂得关爱、友善和尊重并具备一个健全人格。舞蹈中精髓才是儿童们应该得到的东西,机械的授予只会加速儿童们的遗忘。

2、互补的内容

在生态式的教育中,即使是舞蹈教育,也离不开音乐、美术和戏剧等其他不同的艺术门类。各门艺术互相交融,相生相随,任何一门的单独教育都是有机的,融合的。这便形成了生态式艺术里一个较为综合的纬度,在这个纬度上,儿童们的学习永远不会偏居一隅。舞蹈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都有差别,虽不至南辕北辙,却也锱铢必较。因为舞蹈对于肢体的独特要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偏向于后者,即活动。这便构成了生态式舞蹈教育里的第二个纬度,也就是说,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也正在自然地汲取艺术的内涵。美学、艺术史、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等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杂糅在一起整体的为儿童们供氧。所以,在进行生态式教育的过程中吗,方法不一而律,“一科切入,兼及数科”,抑或“多科综合”具体实施。在儿童们翩翩起舞时,聊一聊舞蹈的创作来由,侃一侃舞蹈家们的辛酸往事,未尝不可。

3、多样的组合

由于生态式教育的内容中自然地渗透着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创造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每一次的具体教学活动中,都会存在着几个不变的环节,比如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表达以及反思等等。创造来源于反思,如此的循环构成了生态式教育的完整多样。主要模式分为以下两种:线性组合模式,即感知与体验后进行创作与表达,最终进行评价和反思后二次创作;渗透性组合模式,即感知与体验时实时反思,加速创造和表现,之后再次进行反思以作评价。

二、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的现状及特征

1、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的现状

目前令人可喜的是,人们对于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更多的人放弃了曾经的应试教育而把目光转向了素质教育。这无疑对于幼儿园的舞蹈教育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问题仍然无法掩盖。许多的教育者和家长都片面地将素质教育理解成情感上的单调沟通,虽然会在教育活动中增加陶冶情操和培养审美的内容,但仍然只是作为一种信手拈来的工具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认识的问题上还有待提高。其次,由于经济投入的不足,在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暂时未能得到良好保障。尤其是幼儿园舞蹈教育的教育网络建设,如今儿童学习,普遍只发生在传统的学校和一些校外的培训机构,形式非常单一。幼儿园的舞蹈教育需要升级,就必须有相应地师资力量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老师们给予肢体和知识上的指导。由于舞蹈对于肢体独特的要求,劳累和伤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无疑,这对于儿童们会是生理和意志上的巨大挑战。如今国内对于舞蹈教育的全面普及仍在起步阶段,师资力量不足,很难实现系统的教育,很多舞蹈教师仅仅在舞蹈表演方面有一些造诣,却缺少必要的相关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加之缺少舞蹈的器材进行对应的辅助,使得舞蹈的教学活动仍行迈靡靡。

2、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的特征

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具有的主要特征便是不够成熟,虽然已经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努力改进之中。并且,由于舞蹈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的空间性和延展性,学生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描绘他们想象当中的艺术蓝图,而不能只围坐在老师周围聆听知识的口述。此外,还存在着些许家庭的因素,由于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耳熟能详。然而,舞蹈学习自身便具有一定的艰苦,所以当家长们开始心软时,便会纵容舞蹈教育的忽视,而情愿集中于知识的教育。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10篇

一、创造宽松、自由的舞蹈教学氛围,促进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知觉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两种。当这两种知觉达到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最活跃、想象力才最丰富、记忆力才最旺盛。幼儿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因此舞蹈教学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以幼儿为主体,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兴趣,是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引导线,特别是幼儿的舞蹈教学活动,更应该以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并及时捕捉住,加以引导,再把问题反馈给幼儿。其次,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与幼儿进行有效的讨论。虽然合作双方的经验水平不对等,但教师不应因此去控制、限制幼儿的行为,或代替幼儿的研究探索,相反,教师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彼此间亲切、和谐而良好的感情联系。课堂上耐心讲授,训练时热心辅导,用爱心去和他们沟通,用美去点燃他们求知的心灵之光, 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发展。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发展

1、平等型关系。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如:选择舞蹈教学内容、创设舞蹈教学的环境、制定舞蹈规划、舞蹈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活动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支持型关系。在舞蹈《小燕子》的教学中,因为每个动作都有它可创造的一面,我就没有硬性教给孩子小燕子飞、转圈、休息等动作,而是给幼儿创设好环境,提供了音乐、道具、图片、故事,让幼儿倾听、欣赏、表演。幼儿有了积极的参与意识,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孩子们创造出各种小燕子生动活泼的动作,他们愉快地表演着,也在愉快的环境下身心得以满足。但我们也会发现,孩子所用动作有时会不尽相同,总有一些独创之处,这时教师要擅于捕捉幼儿独特“创作”,并将它的“创作”在大家面前示范给予肯定,用亲切的、欣赏的目光鼓励孩子们用身体自由的表达,当孩子的“创作”被教师肯定表扬后,便提高了创作的兴致,孩子们会在这种支持的氛围下,获得极大的乐趣,激发出最原始的创造力。

3、情感型关系。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相信、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对方进行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碰到困难时,给幼儿以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幼儿始终有一种动力:我一定能行!在幼儿体验到成功时,给幼儿以肯定,让幼儿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让幼儿敢于舞蹈,敢于表现,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更好地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采用多种幼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式,完成幼儿艺术审美体验

1、要用语言讲解法。在幼儿舞蹈教学当中,教师对动作的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转手腕这一动作,教师告诉幼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手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那么幼儿就很容易在这美妙的语言讲解中掌握该动作。

2、再用动作示范法。教师要用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来表演舞蹈作品,促使幼儿对要学习的舞蹈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讲解,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同时,示范动作要优美、准确。

3、组合幼儿动作编排。在教幼儿舞蹈时,教师可先启发和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和配乐,自己动脑动手编排舞蹈动作,然后再对幼儿编排的舞蹈动作进行改善。这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将自己所学到、看到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并将之组合成为舞蹈。

4、以游戏法表演。即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舞蹈表演的一种方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让幼儿感到舞蹈学习活动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活动。比如,在学习鸭走步时,教师可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去学本领。

在幼儿教育中,加强舞蹈教育的实施,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教学切入点,不但在全局上能够提升幼儿园创新教育的质量,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使过去得以传播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模式教育向创造性幼儿素质教育转轨。

上一篇:艺校舞蹈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学多媒体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