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7 16:52:24

公用资产管理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市政公用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事业单位相比企业单位,资产结构普遍比较简单,其中固定资产往往是总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市政公用管理事业单位,作为城市管理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一般都具有较长的单位历史,经过多年的运转,积累了种类繁多的固定资产。包括办公房屋及设施管理用房、通用设备、交通工具、专用设备等。这些固定资产为日常办公、实施市政公用行业监管活动提供了保障,进而确保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平稳运行,提高了城市防汛抗台、抗雪防冻等应急处置的能力。管理好市政公用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已成为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目前市政公用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监督不到位

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符合管理要求。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财务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分类后进行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核算,自从2006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事业单位推广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监管水平,该系统一般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维护,与此同时,很多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就进行了简化,按照固定资产类别进行简单分类后将金额记入财务账内。由此一方面使财务部门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账面监督,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在进行资产清查、编制统计报表时处于被动的状态。

固定资产入账范围存在缺漏,使部分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及时监控。按照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一般财务部门对于在部门预算资金中购入的设备,是比较容易掌握并及时确认为固定资产的,但市政公用管理事业单位每年利用城市建设维护专项资金对市政桥梁、临时管理用房、泵站、隧道等进行改善过程中,会配置一些附属设施和设备,如配建临时管理用房、变电设施、监控设备、大型照明灯具、信息化设备等,这些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整个项目发包给中标方,项目竣工后以工程款的形式结算并列入专项支出,但对其中应当作固定资产管理的支出未能同步列入固定资产明细账。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财务决算方面的因素,也有对市政设施如何确权不明的因素,事业单位认为这些设备支出属于市政设施的组成部分,属于设施统计的范畴,故不计入固定资产。由于这些资产未及时入账,也就无法对这些资产进行财务监督。

(二)实物资产日常管理难

在市政公用管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由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或委托其他单位兼管全部或部分实物资产,而实物资产构成复杂,仅凭后勤管理人员或委托管理模式,无法真正有效地对复杂的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

从市政公用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分类结构来看,办公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人员流动,无法同步掌握每位职工占用的具体办公设备,给资产的合理调配、报废等带来困难。

专业设备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是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的精密检测设备,管理单位由于业务监管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全部做到由本单位直接利用这些设备对相关设施进行专业检测,经常需要委托外单位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检测,给这些设备的保养、维修、完整性等带来难度,进而产生管理不善的情况发生;二是防汛抗台、抗雪防冻等应急处置设备,如清雪除障装载机、斜角清扫器、潜水泵等,为提高设备的实际使用率,提高各城区应急处置能力,一般交由各区市政管理部门或市级养护企业管理,这些设备搬离本单位后,资产管理人员往往很难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从而产生保养、维修、使用、损毁等方面的问题。

(三)报废处置过程存在问题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由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进行报废。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下:

对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报废,由单位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明细表》,由使用、技术鉴定、资产管理、财务四个部门分别出具意见,在此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报废标准不够细化,技术鉴定部门很难做出准确的鉴定意见,并且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一般侧重于书面审核,容易出现固定资产尚有使用价值,却被确认为报废,造成国有资产的不必要浪费。

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管理的泵站、桥梁、设施管理房、变电设施等众多资产,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未能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在账面反映,当这些资产在设施改善需要拆除时,由于缺少账面管理以及相关对此类资产的后继处理的明确规定,容易使拆除后的资产处置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与监督的能力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熟悉市政公用行业业务知识,掌握其行业特有的固定资产特点

在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中,要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优势,具体按每个单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并对明细账进行部门与项目核算,添加购置时间、数量、存放地点、保管人等重要信息。尽管如此处理会增加初始入账的工作量,但财务软件都有信息自动结转次年的功能,可以说是一劳永逸。这样在固定资产的入账源头上锁定了相关信息,为每年的固定资产清查、日常监督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入账范围规定,防止账外固定资产产生

针对市政公用设施权属问题,首先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对此类资产的确权办法,可考虑由实际管理者登记确认,建设单位应将相关设施的决算支出详细档案资料随设施一并移交给管理单位。其次,市政管理部门对相关设施的后续改善、大修过程中发生的单项价格超过固定资产标准的机电设备、监控设备、管理房办公设备等支出,应作新增固定资产处理。最后,在市政公用设施改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货物性采购性支出,对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应当从工程项目中区分出来,走政府集中采购程序,一方面便于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作固定资产处理。

(三)配备资产管理专职人员,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

首先需要改变目前后勤管理人员兼管固定资产的做法,设置具有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岗位人员,视单位固定资产规模大小,应当以资产管理为主,可兼任其他工作。其次需明确日常实物资产的领用、托管、调配等规定。对全部固定资产,每一件均指定保管人员,明确保管人员的具体责职,固定资产内部流动时,需经相关审批程序,并及时更新保管人员;对委托外单位管理的专业设备,必需与受托单位签订托管协议,明确受托资产的日常使用程序、保养办法、大修理程序等,严格限定设备的接触人员范围;对防汛、抗雪、抗台等专业设备,必须制定专门的设备管理规定,明确此类设备的使用及调度程序、设备档案明细、保管保养办法、大修及报废办法、相关权利和义务等。

(四)严把报废处置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进行细化,便于各单位申报操作。二是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统一委托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资产的使用年限、技术状况等进行鉴定,为能否报废提供重要的依据。鉴于目前财政部门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委托了资产评估中介进行估价,这两部分评估可以合在一起,委托同一家评估公司进行,完全具有操作性。三是对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尚未确权的市政公用设施(即:账外资产),在改善过程中拆除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从改善项目立项和资金拨付时加以控制,要求先按固定资产报废的规定,走报废审批程序,然后再改善、更新相关设备。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运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部分,经过许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固有资产,这些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国家投资和自筹资金所建房屋、医疗设备、车辆、药品、医院信息系统软硬件设施、流动资金等等。公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持续增加。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为修订和规范《医院会计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特征和确认的标准、科目的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减值准备的计提等,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弥补固定资产核算中的缺陷。健全和完善医院的资产管理,保证账实相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经济运营向良性发展,是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医院科技创新管理,强化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对推动医院整体实力的发展进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公立医院公用资产的管理及运用效率的肤浅看法。

一、公立医院公用资产的管理存在的弊端

随着对国家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财政投入公立医院的资金逐年加强。如果财政管理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或缺位,那么不管资金管理方面做得多好,投入再多,基层盲目采购,造成浪费。不少公立医院非常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纠正,但对医疗仪器设备及日常用品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严重,部分闲置严重,利用率低。[1]

1.公立医院账物不清,实物资产记录混乱

公立医院存在的种种弊端,首先是“三低”,即服务质量低、管理水平低、运行效率低。领导只重视经费管理而对物资管理意识不强,使许多实物资产长期脱离医院资产管理范围之外。有的公用物品没有及时登记,对医院现有物品的种类、数量、价值登记不清楚,会计心中无数。由于没有专职人员管理,资产进出、资产利用处置都是一本糊涂账,因为这些资产姓“公”,损毁、流失也没有人心疼。

2.公用资产利用率低,资产借还手续不严

一台骨科辅助检查设备,耗资近50万元,正常运行4个月后就出现了故障,供货方以资金未全部到位为由拒绝修理,设备闲置数年。另外公立医院大量设备是因某些技术人员具备操作技能而配置,现实中往往由于待遇、组织任用原因导致技术人员无序流动,造成大量资产闲置、报废。对住院病人欠费、跑费追缴不力,造成长期挂账,最后形成呆账、死账,对一些恶意欠费者采取措施不及时,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3.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有关领导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是由财务处(科)兼管医院资产,财务人员兼职负责这项工作。由于兼职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个别医院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没有实行公用资产管理专业化管理,使公用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不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领导想方设法争资金、上项目,购置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使得增量增产的规模呈不断扩张的趋势。对存量资产的合理配置、调剂使用等工作重视不够,甚至疏于管理,造成资产的闲置不用或损失浪费。

4.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重使用轻管理

公立医院公用资产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现象十分严重。公立医院公用资产在使用中不改变其实物形态,随着使用的延长逐渐损耗,其损耗的价值不能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去,公立医院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根据规定按公立医院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并将其损耗的价值在医疗活动中逐渐消耗掉,直到报废为止,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更新。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公立医院公用资产的信息,影响了现实中公用资产核算的准确性。[2]

二、提高公立医院公用资产使用效率的方法

1.高效管理设备,节省资金投入

公立医院必须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的理念,利用计算机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更明确产权和责任。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对医院的公用资产管理工作普遍加大了力度,相继出台了一批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摸清了家底,产权明晰,理清了思路,规范了管理。

2.采用科学核算方法,对公用资产分类管理

医院通过开源节流、盘活存量、发展增量等等措施提高效益,公用资产要按照要求纳入成本。材料、设备以及药品的储备必须按照责任中心建立台账,按月上报医院成本核算的材料,建立耗材明细账目。各个科室的人员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公用经费支出要合理。为给医院提供公共服务的后勤部门,要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分摊方法进行计算。新增资产到货验收后,由使用资产管理员到资产处办理建卡、建账手续。经办人员须仔细查验有关资产信息,认真填写固定资产卡片中各项内容,并亲自签名确认。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和杜绝闲置浪费现象,实现资源共享和科学配置。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

3.合理提取坏账准备金,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重要的地方。增强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合理提取坏账准备金,增强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确实无法回收的医疗欠费,根据有关部门的审核,在“坏账准备金”账户中核销。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调剂合理使用和再利用现有闲置资产,使固定资产综合利用率提高,防止盲目购置、大材小用现象,浪费资源和资金。

总之,加强公立医院公用资产管理,实现资产从购置、入库、调拨、出库的动态管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为医院当家理财,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霞.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思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4):381.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办公用品是每个国家机关使用最多,需求量也最大的物品。虽然采购单价相对低廉,但如果采购不得当,也是一笔不小的浪费。”机关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为加强和规范办公用品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国家局出台了《国家局办公物品配备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办公用品分门别类并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配备。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国家局就将办公用品分为耐用性办公用品和易耗性办公用品两种。

耐用性办公用品是指能够长期使用的用品,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器设备等;易耗性办公用品主要指日常工作中不断消耗的用品,如笔、纸、本、信封、办公自动化耗材等。对于耐用性办公用品,《管理办法》规定,须按照工作需要和职务活动恰当配备,并对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所配备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管直接责任人是使用人。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管理办法》的附件中,还有一项内容是“国家局办公用品配备标准一览表”。表中从局长到司长,从处长到各司室秘书办公室等,都明确规定了允许配备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电器设备的标准。对此,齐蒙表示,除了用预算约束采购行为之外,严格配备采购标准也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避免铺张浪费。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联姻”在提倡政府采购发展的这些年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直都处于被人们忽视的“危险地带”,许多单位只记得按照规定有秩序地采购,却不知对已经采购的物品进行合理管理和使用,导致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在这方面,国家局的做法不仅能有效管好资产,更能让资产管理为政府采购工作服务,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据介绍,依据财政部和国管局有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神,并遵循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局对全局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出台了《国家局资产管理工作流程(试行)》。该制度规定,新购资产必须由各司(室、中心)填写《资产购置审批单》,局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存量资产,能调剂的先调剂,调剂不了的,提出购置建议,财务部门根据预算和经费情况提出购置意见,最后由主管局领导审阅签批。各司(室、中心)对平时变动的资产须随时加以调整,局资产管理部门每半年组织各部门进行一次全局资产清查,每半年与财务部门对一次账。

在严格的制度约束下,国家局的资产管理工作多年来都保持了良好的成绩,为政府采购节约资金、合理配置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二者之间是一个互助的过程。”齐蒙说,“资产管理为政府采购服务了,同样,政府采购做得好,也有利于后期的资产管理。”

双管齐下狠抓节约型机关建设

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以期发挥国家机关在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示范表率作用。政府采购作为重要的资产进入关口,能为节能减排的发挥产生重要作用。

对于这一点,国家局更是深有体会,他们不仅从工作中的每个小事做起,节能减排、降耗,而且严格控制采购关口,首选环保、质优、低能耗产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在这方面,齐蒙表示,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备和产品,严格控制新增用电设备,是国家局机关服务中心的采购原则和指导方针。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第二条办公用品、低耗物资集中采购配送是指学校委托国有资产管理处以招标采购方式确定供货商,集中配置货物、分别送达、统一结算支付的行为。

第三条校内各单位使用学校事业资金采购办公用品、低耗物资均适应本办法。校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应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办法,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备案后,自行组织实施采购。

第四条办公用品、低耗物资集中采购配送管理坚持实事求是、满足需要、勤俭节约、提高效益的原则。

第五条集中采购配送物资范围:

(一)办公用品指办公文具、纸张、墨盒等办公所需物品。

(二)低值品指单价100-500元(不含500元)的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电子产品(U盘、移动硬盘、电话机、打印机、刻录机、收录机等)、电器产品(电风扇、电暖器等)等物品。

(三)易耗品指玻璃器皿(投影机灯泡、各种灯具等)、元件、零配件(用于升级和更换的CPU、主板、硬盘、内存条等计算机配件等)、窗帘、打印机硒鼓等物品。

第六条物资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校统一组织招标,确定物资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公告物资采购的具体名称、规格、型号和单价(以下简称“物资采购清单”,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统一编制)。

第七条物资采购实行计划管理,采取集中申购、分别送达、统一结算支付的方式进行。

(一)各单位按照学校年度物资设备购置计划编报要求,编制年度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购置计划,并按计划申购物资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金额等安排支付预算。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购置经费在各单位相关经费中列支。

(二)学校每年集中两次安排办公用品、低耗物资采购配送,具体申购期为每学期期末前三周。各单位应在每学期期末前三周内在公告的“物资采购清单”上选择并确定具体申购所需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汇总“物资采购清单”后向供货商下达“供货单”备货,供货商按照“供货单”分别在每学期开学三周内将物资送达各申购单位;各单位物资设备管理员验收所供物品的数量、规格、型号,审核付款金额,在“供货单”(一式四联)上签字后,开具“用款单”;国有资产管理处汇总审核签收的“供货单”和“用款单”后与财务处统一结算,付款给供货商。

(三)申购期以外由于工作特殊需要和物资存量不足需临时采购的物资,可按上述程序另行向国有资产管理处申请购置配送。

第八条加强物资供应使用管理,定期清查存量,做好相关帐务核算管理工作。

(一)国有资产管理处定期对供货商所供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等进行监督检查。各单位对商家供货中存在的问题有相应的记录,对不认真履行供货合同、服务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的供货商,国有资产管理处将按学校招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消其供货资格。

(二)各单位应加强对物资申购计划、验收结算及发放、库存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对在编制计划、申购物资中发生差错导致采购回的物资不能使用,未严格验收入库和发放手续以及库存物资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物资设备管理人员和单位分管负责人要承担管理责任。

(三)学校对办公用品和低耗物资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处对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设置总帐和分户帐,进行量价核算控制和管理。

各单位对办公用品设置收发登记薄,做好收发物品管理;对低耗物资应按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要求设立二级分类明细帐进行数量核算并依据有关凭证做好增减记录。

国有资产管理处定期与各单位对低耗物资进行帐、物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对报损、报废的低耗物资各单位应及时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办理有关帐务核销、报废物品回收处置工作。

第九条由于工作需要,对于招标供货商不能供应、购置金额较小的物品,可以报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同意后自行采购,财务处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同意的购置清单办理报销、支付手续。

第十条本办法试行期间,对个人科研项目和学院自行组织的其他办学所需的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购置,暂按原采购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用行业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模式 构建

一、公用行业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简析

(一)公用行业企业特征

1、公用企业集团具有双重性质

公用行业企业集团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者是公共团体组建,主要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团体法人。一方面,由于公用企业单位按照市场原则从事经营管理,因此具有企业的性质。另一方面,公用企业集团主要从事基础实施以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也业务,因此不以盈利为目的,从此意义上说又具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因此公用企业集团具有企业性和公共性的双重性质。

2、经营管理的地域性

公用企业集团的业务主要涉及相关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其经营管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一般的企业集团成立后可以在其他地方设立分公司或者经营机构,将业务推广到全国各地。作为公用企业集团的业务,除少数由中央政府支持设立的集团外,大部分在某一地域开展业务,服务于当地居民及企业。以燃气公司为例,其服务的方位往往限于本市之内。

3、竞争程度低,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竞争性,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公用企业集团虽然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适时改善经营管理,但是其竞争程度较低,且由于公共企业集团的地域性,其业务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二)公用企业财务管理

1、公用行业财务管理内容

公用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企业集团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以及财务制度,结合本集团经营管理目标,进行有计划、有规则地分配、筹集和运用资金,并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核算与控制,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程序。财务管理是公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等。

2、公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

首先,公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权力分散。由于公用企业集团经营环境相对宽松,因此领导层面客观上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公用企业集团固有的行业特性及庞大的行业跨度等原因,导致其财务管理分散,具体管理活动缺乏整体性,难以从集团战略高度进行管理活动。

其次,资产管理不严格,缺少完善的制度。作为公用企业,资产管理是公用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资产管理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公用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当前公用企业集团虽然重视资产管理,而且建立了对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业务活动,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进行更新和完善,导致资产管理活动出现问题。

第三,投融资活动缺少有效地管理。投融资活动是公用企业集团从事经营管理及服务的重要活动。筹资活动可以为集团的经营管理融入资金,便于提供更好的服务,投资活动可以优化公用企业集团资产结构,获得投资收益,便于企业集团长远发展。当前公用企业集团投资规模过大,而且机构不合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且投资收益较低。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融通,公用企业集团的筹集资金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构建公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原则

(一)符合公用企业特征

公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其企业特征,公用企业既不是一般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也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而是具有双重性质,因此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企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应该以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契机,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要以公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为依据

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公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当前公用企业应该改变分散的财务管理为集中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运作,提高企业集团的控制力,有效贯彻实施财务预算,减少日常经营管理的漏洞,提高资金安全和资金运营效益。

(三)以资本运营为核心

无论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还是公用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都是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点。公用企业集团公司下设很多子公司,子公司一般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各自从事经营管理,造成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上的分散。财务管理坚持以资本运营为核心,可以使分散经营的子公司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发挥纽带的作用,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便于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

公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的市场化道路走得比我国时间长,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公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有很好的管理模式。比如采用建立财务公司的模式进行财务管理,我国公用企业集团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公司,由财务公司负责整体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投资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的专业化。

三、公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一)预算管理模式

1、推行财务预算管理

公用企业集团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予以细化,预算管理是实施财务管理中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集团应该制定出严格的预算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实现预算管理的硬约束。同时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进行预算控制。

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制度,不但要有预算,还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措施,我国公用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分散,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预算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算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公用企业集团实现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

3、有效管理资金

公用企业集团要重视资金管理,应该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资金管理,同时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管理模式实施的前提是企业集团有资金的统一控制权,如果各个子公司独立支配资金,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便难以推行。同时要保证集团资金的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否则一旦缺乏资金,便无法实现企业集团的目标。

4、重视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会计工作,要从最基本会计活动入手,实施严格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预算管理提供人力支持。其次要实现日常会计业务的规范化运作,建立会计信息体系和相应的权限管理。第三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包括对业务流程的监督和人员的监督。

(二)资产管理模式

1、统一管理权限

对企业集团的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改变过去分散管理的模式。公用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公司的模式进行资产的管理,也可以在原有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2、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公用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因此固定资产占有重要地位,公用企业集团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对集团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明确管理与使用权限,由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管理,由职能部门使用固定资产。

3、加强集团资金管理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收入、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的审批和拨付要分离,并且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过程控制。

(三)投融资管理模式

1、建立完善的投融资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要加强对投融资的管理,健全投融资管理制度,将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纳入正常的业务管理,实现投融资的程序化运作,控制投融资风险,提高投资的收益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合理控制投融资规模

公用企业集团的投资和融资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控制投融资规模。投资活动不能影响正常业务的资金使用,以业务活动的资金使用为主,投资活动为辅,杜绝不顾集团发展实际,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情况。筹资活动必须以企业的还款能力为准。

3、控制投融资风险

对于筹资活动,要注意控制资金成本,防止财务成本成为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负担,产生财务风险,影响业务功能的发挥。对于投资活动要注意分散投资,避免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刘淑莲.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黄瑞金,杨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现代审计,2009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认识不足造成的。从操作层面看,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等明显不合理。但是,症结还在体制。本文在总结存在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应用有关经济理论,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体制、规章制度等不完善,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问题,这阻碍了国有资产管理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因此,通过推进改革,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克服现有体制存在的弊病,已属当务之急。本文以某市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某市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配置不公,使用不均;闲置浪费,效率低下等通病。

(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各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现象。在2007年上半年对该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中,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对338户行政事业单位的清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账实不符现象较为普遍,而且部分单位比较严重。总的来说,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的这条管理链条的若干环节出现断裂,最终导致账实不符,存量不清。

(二)配置不公,使用不均

固定资产、办公用房、车辆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仍较突出。在资产清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以部门(系统)为单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对单位人均固定资产、办公用房和车辆占有量排序,得到以下数据: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部门集聚效应比较显著,呈现较为明显的“二八”现象(见图1)。固定资产在部门(单位)之间分配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

2.办公用房。某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分配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人均办公用房同样存在部门分配不均现象,高档次部门(单位)的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要远远大于低档次的部门(单位),办公用房人均占有面积在部门间分配较不均衡。

3.车辆。各个单位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车辆等资产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闲置效应,在车辆使用上,一些单位的有些车辆每天除了接送通勤,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停在单位,这种闲置现象在人少车少、人少车多的部门(单位)中比较明显。

(三)闲置浪费,效率低下

由于有些单位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与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一是部分办公用房闲置或出租,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不高;二是部分专业化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三是由于决策失误导致部分设备购置后无法使用,造成资产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未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行区分和建立,致使政府宏观管理的行政职能、提供纯公共品、准公共品职能之间的界限模糊,行政机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分,是行政部门资产管理遭遇的第一个困难。而公共选择理论则要求政府首先界定其必要职能,明确划分市场和政府界限,这是展开其他工作的必要前提。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行政事业单位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严格的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使用、处置、评价制度来约束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个人行为,依靠个人的道德水准和自律能力,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从最终目标来看,需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来建立规范的行政部门资产管理体制,但由于路径依赖和现实中经济利益格局的制约,这一最终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和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干扰下,这一改革过程会遭遇困难。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到制约因素,因势利导,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在公共部门资产的管理上,应充分尊重公共选择的投票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1.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资产形成与配置环节,财政预算软约束,缺少刚性制约机制,资产配置无标准或标准执行不到位、不彻底。二是在资产使用环节,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估。三是在资产处置环节,由于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导致处置过程的随意性和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2.管理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资产管理实践。无章可循的现象比较突出,管理盲区普遍存在。

3.资产信息不对称、不完整、不系统。由于没有系统化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的资产信息不对称,同时缺乏规范、健全的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自己所占有的资产也家底不清。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管理经验

(一)管理体制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的管理体制大致有两种类型:“两层模式”和“三层模式”。“两层模式”指政府直接监管该类资产,中间不设立其他管理机构,即政府―资产占用者两个层次。这种模式层次简单,典型代表是法国。“三层模式”指在政府和资产占有者之间还有相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即政府―资产管理机构―资产占用者三个层次。这种模式被很多西方国家所采用,如意大利、英国等。

(二)管理模式

1.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在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问题上,国外有两种常见的模式,一种是由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比较少;另一种是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所有和管理。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都设有专门的政府资产管理机构。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各级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资产管理权限,因而资产监管效率相对较高。

2.对公共部门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很多国家还对公共部门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以美国为例,财政部负责管理投资于企业的非经营性公有资产,行政服务总局负责管理用于行政服务的公有资产。它考虑到了不同资产的性质和功能,可以提高不同资产的管理效率。

3.对公共部门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不少国家还设立专门机构对公共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如美国联邦总务署属于联邦政府行政独立机构,负责对联邦政府的政府财产进行统一管理。

(三)资产配置方式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管理在配置机制和方法上主要采取市场机制与政府强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同时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也注重发挥政府的强制作用。以瑞典为例,其特点一是办公用房的市场化管理,二是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行法制化的资产管理

法制化是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公共产品数量与质量的一个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利用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从形成、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规范与管理,将资产管理的所有环节纳入法律法规的制度监控之下,确保管理环节不出现漏洞和盲区。

(二)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结合资产处置收益从而实现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依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来彻底改变过去的“养人预算”为“办事预算”,把过去的“软预算约束”变成“刚性预算约束”。分析存量资产,配置增量资产,真正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刚性预算管理制度。

(三)严格执行资产配置标准

资产配置标准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依赖于标准自身和存量资产全貌。一方面,精细化和刚性化的资产配置标准能够大大减少配置过程中的主观臆断性,弱化配置过程中的自由裁量尺度;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存量资产全貌,包括总量、结构、布局,能够为资产配置提供足够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配置标准精细化的前提,不至于让标准流于形式。

(四)规范处置过程且加强收益管理

强化资产处置审批,规范资产处置过程,增强资产处置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及权限制度。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价转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需处置的资产要先评估后拍卖,使资产处置过程社会化、公开化,增强处置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五)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

对行政部门资产管理来说,建立恰当的绩效指标体系是搞好管理的重要一环。而绩效考核应是基于公共利益而非商业利益为基础的成本―收益方法,以正确地计量公共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本和收益。可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制定能恰当反映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数量指标。

(六)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以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

要准确掌握各类资产的总量、分布、结构,必须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网络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为国有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为资产预算编制、资产购置、资产调剂和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以及资产处置等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毛程连.公共财政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庄序莹,毛程连.行政部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财经论丛,2006(2)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政府资产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借鉴及启示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职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均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使用效率低、配置不公、评估不合理、建账不全、入账不及时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加“财政部――管理局”模式

美国和加拿大的模式可以概括为“财政部―管理局”模式,即财政部负责管理制度、资产预算,独立于财政部的机构负责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资产管理的统一

在美国联邦政府中设立专门的公共资产集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美国总务署,具体负责管理事务,下设联邦供应服务中心和公共建筑服务中心,前者专门负责联邦政府机构的政府供应和采购管理、租赁服务管理、动产管理和车辆购买;后者专门管理政府闲置房产和资产。加拿大专门资产管理机构是加拿大联邦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专门负责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后勤服务以及对政府公共资产管理进行管理。

2、公车及房屋管理的集约

对政府公共资产中单位价值较大的是房屋和公车,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的共同做法是对其实行统一管理,并提供专业服务。美国总务署下设的联邦供应服务中心,专门负责统一采购各部门需要物资和租用的资产,为各联邦机构提供房屋租赁和公车购买专业服务;对政府的利用率很低的资产和房屋进行专门管理,对有些“不良”资产委托商业拍卖行卖出,所得收入上缴国库。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为各部门提供工程设计等专业和技术服务。房产和车辆的维修实行的是商业化运作,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取和委托私营公司管理房产和车辆,使用政府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发挥更大的效用。

3、闲置资产管理的规范

美加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重视闲置资产的处置管理。美国联邦政府授权公共建筑服务中心对闲置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处置的方式有赠予合格的非盈利性组织,调拨给其他需要该资产的联邦机构、州、地方政府,公开拍卖、出售等。公共建筑服务中心为了杜绝政府公共资产“出口”的腐败,对闲置资产处置实行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式。

三、德澳“财政部――垂管机构”模式

德国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概况为“财政部―垂管机构”模式。即财政部所属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政府资产,并由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对全国的联邦资产进行管理。

1、统一管理联邦资产

德澳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所有资产都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下设垂直分支机构资产管理局,由其来具体实施资产形成、处置、使用等诸多环节的管理。在德国,财政部是负责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并管理一些重要资产进行。澳大利亚属于联邦制国家,国有资产分为三级,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分级所有。联邦政府的财政部是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财政部下属的资产管理局是具体的执行机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作为具体实施公有资产管理的机构。

2、全过程管理资产

在德国,对于联邦政政府用房,由联邦政府资产管理局统一提供,并负责维修,所以各级政府只负责对其需要的房产向财政部和国会申请,然后按照实际使用的面积向联邦资产管理局交纳租金。澳大利亚财政部下设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从形成到处置的资产管理链,分别负责国有资产的采购、管理和出售。

3、商业化管理政府设施设备

德国联邦政府资产管理局和车辆管理中心为了更有效地提供对政府办公用户和车辆管理服务,对一些设备和车辆会实行招标的方式,从社会企业中选取合作对象。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财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设的资产管理机构对政府资产实行商业化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楼宇、设施设备建设、安装和维护服务,以帮助各级政府部门更好地利用其办公楼宇、设施设备。

四、日韩“财政部――主管部门”模式

日本、韩国两国的公共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主管部门”模式,即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由各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管理。

1、财政部门是资产管理的综合部门

日本将国家提供用于国家事务和事业的资产称为公用资产。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是财务省财务局,负责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协调国有资产管理的事务,资产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是各个省、厅。在进行公用资产管理时法律依据主要是《国有资产法》。韩国将政府用于办公、事业和公务员居住的财产称为公用资产。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是财政经济部,它是整个国家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统筹部门,管理国有财产的政策是多级负责、分类管理,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团体负责管理本部门、团体所属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

2、资产购置和处置由财政部门审批和编制计划

日本公用资产的管理包括公用资产的取得、运用、维护、保管等。各地政府国有资产购买、进行大的修缮和改良之前,各省厅都需要向财务省提出预算申请,申请里要详细记载预算、经费支出等内容,财务申请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资产评估的妥当性进行审核。韩国对国有资产实行计划管理。中央政府各主管部门根据总统令制定对其主管的公有资产的管理预算和计划向财政经济部申报,制定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计划和预算,报国务会议审批。国务会议对预算、管理计划和处置计划进行审定,提出公有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方案,并将审批结果下达给财政经济部。当然,公有资产被处置后获取的收入归中央政府。

3、资产统计报告制度

为了正确了解、掌握公有资产的现状,对公有资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各个省、厅以及下属机关必须建立公有资产台账,详细记载公用资产的价格、位置、数量、处置变更事由及变量日期等信息内容。日本各部门大臣每年对公有资产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将当年国有资产的变动情况编成报告书,并以报告书的形式上报内阁,逐一向日本的财政大臣汇报。

韩国财政经济部也有权要求各主管部门定期提交国有财产管理相关数据资料和报告,由财政经济部负责汇总和提报。

五、启示及借鉴

世界各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模式,但有我们值得借鉴的一些共同的管理特点。

1、财政部门在政府公共资产管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虽然上述七个国家的政体、管理方式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从它们的管理模式中发现,这些国家在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政府公共资产管理都存在一个主导部门,有的是财政部门,有的是预算管理部门。只是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的权力和责任范围有所差异。

2、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

国外公共资产的管理模式都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美国和加拿大成立了总务属负责资产管理的大方向管理,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德国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局;澳大利亚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日本和韩国分别是由财务省和政府经济部直接负责资产管理。专门的机构为公共资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促进了公共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和集中化,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

3、法规健全,管理规范

各国在公共资产管理方面均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而且管理模式都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如加拿大法律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及各部门闲置资产处置方法和程序;日本严格依据《国有资产法》对公用资产进行管理。各国对公共资产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十分规范,对公共资产的计划、购置、使用和处置都制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

4、强化资产的预算管理

各国公共资产管理的共同特点是实行资产预算管理。如美国财政部及总统预算办公室负责联邦政府资产的预算管理。加拿大联邦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需向财政部和国库委员会申请房产购置预算。德国和澳大利亚财政部均需提交资产预算。韩国制定统一的资产计划和预算报国务会议审议。

5、重视资产管理的统计报告

如美国对公共资产管理情况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与预算挂钩。澳大利亚要求,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中实施具体资产管理的机构,都要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资产管理情况。日本规定财务省每年要汇总、统计国有资产情况,将国有资产报告书上报内阁,内阁再将报告送交会计检察院接受审计后向国会报告。韩国各主管部门要将国有财产管理报告和有关资料提交财政经济部。

通过对美加、德澳、日韩等国外成熟的公有资产管理经验的归纳可以看出,建立健全由财政部门主导的管理体制、成立专门化的管理机构、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等做法,对我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时都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编: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行政财产处:行政资产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J].国有资产管理,2005(4).

[3] Tannenwald Robert:Come the Decollation,Will the States Be Able to Respond[J].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2012(5).

[4]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8篇

一、日韩模式:由财政部直接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

日本、韩国两国的行公共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主管部门”模式。即由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由各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管理。

日本将国家提供的用于国家事务和事业的资产,如政府办公楼、公务员宿舍、国立学校等称为公用资产。日本公用资产的综合管理由财务省负责,具体管理由各相关省、厅负责。财务省的综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各行政机构资产“购置”和“处置”进行审批,以及统计汇总各省、厅国有资产情况等。

韩国将政府用于办公、事业和公务员居住的财产,如办公楼、公务员住宅等称为公用财产。韩国财政经济部是统筹和管理全国国有财产的部门,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团体负责本部门、团体国有财产的具体管理。但需要配置和处置财产时,各主管部门要制定处置计划和预算,报财政经济部;财政经济部再根据各部门的情况制定统一的计划和预算,报国务会议审议,最后由总统批准。财政经济部有权要求各主管部门提交国有财产管理报告和有关资料,有权要求各主管部门停止或改变国有财产的用途,也可改变国有财产的主管部门并转走国有资产管理预算,或者由财政经济部直接管理。

二、德澳模式:由隶属于财政部的专门机构负责联邦政府公共资产管理

德国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产由财政部门所属的机构负责,并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管理分布全国的联邦资产,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一直属局”模式。

(一)在财政部下设立资产管理局统一管理政府资产。德澳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政府资产,并通过下设资产管理局来实施具体管理。德国在联邦、州、乡镇三级政府设有隶属于同级财政部门的专门资产管理机构。联邦资产管理局是管理联邦资产的主要部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大部分具体工作,财政部负责资产的预算管理,并对一些重要资产的出售,如土地及其附属物的出售,实行审批。澳大利亚联邦资产主要由财政部下属的资产管理局负责,具体包括房产、车辆的配置、维修和保养。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中实施具体的资产管理的机构,都要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资产管理的情况。同时财政部对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资产保留一定的控制权,主要表现在财政部要制定资产使用、消耗、转移等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向财政部证明他们有能力对资产实施有效管理;财政部有权向资产管理机构提出相关要求等。

(二)从形成到处置的全过程资产管理。澳大利亚财政部下设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分别负责政府资产采购、管理和出售,构成了从形成到处置的资产管理链条。同时资产管理局、采购局和出售局必须向财政部定期提交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财政部向国会提交预算并汇总资产管理情况,必要时对政府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三)政府办公用房和设施设备商业化管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财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设的资产管理机构对政府资产实行商业化管理。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楼宇、设施设备维护、安装和建设服务,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他们的办公楼宇、设施设备。该机构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和仓库网络。其商业化管理方式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整体项目服务、合同管理、专家咨询等。它通过为政府公共部门用户提供诚实的、职业化的服务,来实现政府资产的保全和有效利用。

三、美加模式:管理制度、资产预算由财政部负责,日常管理由独立于财政部的机构负责

美加模式中,财政部负责政府资产预算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并设立相对独立的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该模式也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一管理局”模式,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联邦政府的公共资产由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美国总务署是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管理事务,专司联邦政府机构的政府供应和采购管理、车辆购买和租赁服务管理、动产管理,以及政府闲置资产和房产管理。加拿大联邦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为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机构,并负责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后勤服务。

(二)严格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资产预算管理都特别严格,政府各个部门的物资采购有预算控制,各个部门内设专人负责采购工作。美国财政部及总统行政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联邦政府资产的预算管理。办公用房新建、修缮、日常管理等预算费用,由总务署统一向财政部和总统行政预算管理办公室申请;房产以外的其他政府资产如计算机、汽车等,预算则体现在使用部门的预算当中,由各部门分别申请,上述预算都必须经国会批准才能执行。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向财政部和国库委员会申请房产购置预算,按统一标准配置各部门的办公用房。美国总务署公共建筑服务中心还对联邦政府的房产绩效进行监管。该机构对房产管理绩效的目标设置和考核工作有许多指标:每平方英尺的营运费用、营运成本、营运盈余资金、无收益面积、客户满意度调查、安全满意度调查、租赁成本与私营公司成本比较等。这些指标考核的内容,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

(三)集中化、专业化的车辆及房产管理。车辆及房产是政府公共资产中单位价值较大的主要资产,对其实行集中管理、专业化管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共同做法。美国总务署下设的联邦供应服务中心,专司联邦政府机构的政府供应和采购管理,为各联邦机构提供车辆购买和租赁专业化服务;公共建筑服务中心,专司政府闲置资产和房产管理。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房地产服务公司集中统一管理联邦政府所有房地产(包括国家公园、军事基地、监狱、港口、机场等),并为各部门提供工程设计等专业和技术服务。这种管理方法的优点是政府房地产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既能及时满足各部门办公用房的需求,又使办公用房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四)规范化、程序化的闲置资产处置管理。重视闲置资产的处置管理也是美加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加拿大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及各部门闲置资产,必须交由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集中统一处理,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出售。政府不需要的动产,包括旧飞机、船舶、汽车、家具等,一般集中处理,或以旧换新。处置政府闲置资产坚持以下原则:使资产获得最大经济价值;为各部提供的服务效率高、效益好;按闲置资产现状就地销售,减少交易的法律责任;出售要有竞争,公开、公平、公正,经得起检验。美国联邦政府闲置资产交由公共建筑服务中心负责处置,有调拨给其他联邦机构、州、地方政府,赠与合格的非盈利性组织,公开出售等几种处置方式。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闲置资产处置,提高了资产再配置的效率,杜绝了政府公共资产“出口”的腐败,为政府树立了公开、公正的形象。

四、巴西模式:由计划预算管理部的联邦资产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

巴西的政府公共资产由计划预算管理部负责,下设联邦资产秘书处负责具体管理。由于巴西与其他国家不同,管理预算的部门不是财政部,因此形成了特殊的“预算部-管理局”管理模式,但其管理特点的实质与“财政部-直属局”模式相同。

(一)巴西联邦政府公共资产的主管机构为联邦资产秘书处。1998年以前,联邦资产秘书处(副部级)设在联邦财政部,1999年,为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将联邦资产秘书处由财政部划入计划预算管理部(巴西联邦政府预算编制职能由计划预算管理部负责)。联邦资产秘书处总部下辖7个局;在全国分设27个地区资产管理局和2个区域性资产管理代表处。联邦资产秘书处主要负责联邦政府不动产的管理,管理对象是2.4万个政府大楼和52.4万块土地。联邦政府的动产由各部门自己管理。

(二)巴西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对公共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巴西联邦宪法是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根本法律基础,对联邦政府公共资产的范围及管理原则作了明确规定。巴西政府的公共资产分为以下三类:1、一般资产,即人民共同所有、共同使用的资产,如公路、铁路、码头等等。2、特殊资产,即各级国家机关占有、用来为公众服务的资产,如各级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占有使用的办公楼、车辆、设备等。3、自然资产,即公有的土地、森林、湖泊、河流、矿产资源等。

(三)资产购置与处置的管理。联邦政府各部门不动产的购置,均须报经联邦资产秘书处审核、批准。联邦资产秘书处对各部门资产购置的申请,一般是按照调剂--承租--购买的程序研究解决。各部门动产的购置,由各部门在正常预算内自己决定和购买。巴西政府公共资产的处置是指资产产权的转移和核销,包括资产的出售、交换、赠送、报废等多种形式。资产的出售,必须先由联邦资产秘书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底价,然后按照《拍卖法》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置。资产的转移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同级政府之间的转移,由资产调出、调入的两部协商并报联邦资产秘书处核准即可。二是跨政府级次的资产转移,需要报联邦资产秘书处进行调查评估和公示,然后由资产管理秘书处办理资产划转手续。三是国家机构将资产转让(租)给非公有单位,需要报联邦资产秘书处进行价格调查和评估;如价格合理,且符合各项法律法规,则向社会公告;最后,由资产秘书处办理公共资产划转手续。

(四)资产的使用及收入管理。巴西法律明确规定,各部门不能将占用的政府公共资产(办公用房及各种设备)用于经营活动。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交同级财政国库。联邦资产秘书处可以将掌握的闲置公共资产(土地、矿产、水资源等)通过一定法律程序转让(租)给个人或私营部门使用,具体转让(租)的方式包括授权使用、许可使用、特别许可使用等等。使用公共资产的个人和私营部门必须向联邦资产秘书处交纳租用费或转让费。联邦资产秘书处的各项资产收费收入,必须全额上缴联邦财政国库。为保证资产收入管理的规范,堵塞漏洞,各种资产收入和国家税金、罚款一样,按照联邦财政部统一印制的税费收缴凭证上缴国库。

(五)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联邦政府资产。各部门在资产管理中,普遍使用了资产条形码扫描采集技术,实行计算机管理。联邦资产秘书处建立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资产登记、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收费等工作统一纳入了信息系统,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联邦资产秘书处正在筹建联邦资产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将现有的联邦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库、中央银行及财政监察等系统联网,以实现管理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该系统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巴西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五、各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共同点

世界各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模式,但是却有一些共同的管理特点。

一是财政部门主管。世界各国虽然没有统一的公共资产管理模式,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管理特点,那就是世界主要国家都是由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主导政府公共资产管理,区别之处只是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有所差异。在政府干预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责最强,如韩日模式中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直接由财政部门负责。在自由经济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责范围较小,如美加模式中,财政部门仅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预算管理。但无论在哪种模式下,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都没有脱离财政部门的职能范围。

二是专门机构负责。世界各国公共资产的管理都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日本和韩国分别是由财务省和财政经济部直接负责;德国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局,澳大利亚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美国和加拿大在财政部门外,分别成立了总务署和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负责具体事务;巴西在预算管理部下成立了联邦资产秘书处。专门的机构为公共资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促进了公共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公用房产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校园公用房产管理是高校后勤房产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办公等活动都有非常直接的关联,可以说高校公用房产管理的科学化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自上世纪末,我国高校迅猛发展,这使得高校公用房产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公用房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高校公用房产管理势必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为此,本文旨在对新时期高校公用房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根据时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解决的合理化对策。

一、高校公用房产的概念

目前高校的公用房主要是指属于学校的用于教学、科研、行政、生活以及其它服务于学校正常运转的房产。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高校的公用房资产总量一般要占到学校总资产总量的70%以上。所以说管理好学校的公用房资产对于学校总资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好公用房资产的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整体稳定和综合发展。公用房资产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房产资源效益和作用,在有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要做好这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工作。在目前国内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集约型校园,努力做好学校精细化发展的进程中校园公用房资产的高效管理的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校区面积大幅度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今非昔比。目前,学校的建设基本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稳定阶段,学校公用房的建设也相对停止,所以公用房的数量也不会大幅度增加,校园内部各个部门对于公用房的争夺也进入激烈阶段。对于高校有限的公用房资源一定要实施动态调整和管理,过去那种对公用房管理的行政模式和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和建设,要是还一直沿用以前老的分配方式,那种不计办学成本对公用房实施静态的管理方式,势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高校公用房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公用房资产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校园公共用房实施产权管理、科学配置和保值增值等具体内容的管理,学校公用房资产管理是高校房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为了做好校园房产管理,学校都专门设立有房地产管理科、处或者国有资产管理科、处这样专门职能管理部门,也有一些高校把这方面的职能放在了后勤管理处。一些高校在公用房的管理与配置上成立了有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资产管理等部门领导参加的校公用房配置领导小组,统领全校的公用房配置与管理,制定学校公用房的管理办法,资产管理部门在该领导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下具体负责公用房的配置与管理工作。

在目前高校大建设和大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在新建设校区建成了大量新的公用房,这些房产的投入使用,使得学校公共部门和各个二级学院公用房需求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目前高校公用房的分配上基本是加法,公用房的配置矛盾一时被大发展浪潮所掩盖。由于这一管理矛盾暂没显现,这些高校都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更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公用房的管理与配置还是没有办法可依,仍然沿袭行政领导行政决策的办法。但随着高校大建设的结束,这些高校公用房管理的矛盾必将显现。

三、目前高校房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管理组织和机构缺位

高校公用房管理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设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虽然绝大多数的高校在公用房的管理上都有专门的机构,成立了校园房产管理科、处或者校园资产管理科、处等相关的部门;同时也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公用房的配置领导小组,但是还有很多高校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构。这对于学校公用房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对于校园公用房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是有较大影响的。

2、管理制度与条例缺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建设的速度和总量也是十分惊人的。按理来说,我们高校的校园公用房资产管理早已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阶段。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条例明晰,早已是有章可循的阶段了。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在公用房产的管理上还是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至今也没有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公用房产的管理还是按照较为传统的老办法,各个部门或二级学院提出用房申请,由学校领导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讨论,行政研究后最终决定。学校这种公用房分配方法在目前看来是最为简便和有效的方法,但是也存在很多无法回避的弊端。

3、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高校公用房产的管理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所有公用房房产的数量、位置、性质、结构、产权等问题,房产的调配、使用和维护,房产效能的有效发挥等多项内容。可以说高校公用房资产管理的内容是复杂的,涉及的环节是多方面的,需要处理事务是繁琐的。目前,高校房产管理的方式还是比较落后和原始的,这与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真是相形见绌,没法比。现在,高校公用房的管理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这与高校其它部门现代化、科学化、网络化、无纸化的办公模式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4、管理人员和经费不足

高校房产管理人员和经费的不足是制约高校房产管理科学化、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目前高校房产管理人员配置的总体情况来看,数量的不足首当其冲,有的高校只有两人在负责全校所有房产资源的管理,多的也不过五到六人。这些房产管理的同志也是肩负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他们要负责学校成千上万亩土地产权的变更和登记工作,还要对学校所有建筑的产权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可想而知。管理经费的不足是制约高校房产管理高效化的主要原因,经费的不足主要还是因为管理经费来源主要靠学校拨款,来源还是较为单一。

总之,为了使高校公用房的管理与配置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做好组织保障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在认识和重视公用房产管理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在公用房配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出台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条例。高校的公用房配置应该建立起分类管理,定额配置,专项补偿,超定额有偿使用的公用房管理办法;另外,学校公用房的管理应该实施动态管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兵.基于数字信息化建设的高校房产管理研究[J].青春岁月,2015(07).

[2] 夏永仁,石龙赴.提高高校房产管理效率的新思路[J].消费导刊,2008(02).

[3] 李兵,鲁艳玲.浅析高校房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04).

【作者简介】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第10篇

一、日韩模式:由财政部直接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

日本、韩国两国的行公共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主管部门”模式。即由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由各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管理。

日本将国家提供的用于国家事务和事业的资产,如政府办公楼、公务员宿舍、国立学校等称为公用资产。日本公用资产的综合管理由财务省负责,具体管理由各相关省、厅负责。财务省的综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各行政机构资产“购置”和“处置”进行审批,以及统计汇总各省、厅国有资产情况等。

韩国将政府用于办公、事业和公务员居住的财产,如办公楼、公务员住宅等称为公用财产。韩国财政经济部是统筹和管理全国国有财产的部门,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团体负责本部门、团体国有财产的具体管理。但需要配置和处置财产时,各主管部门要制定处置计划和预算,报财政经济部;财政经济部再根据各部门的情况制定统一的计划和预算,报国务会议审议,最后由总统批准。财政经济部有权要求各主管部门提交国有财产管理报告和有关资料,有权要求各主管部门停止或改变国有财产的用途,也可改变国有财产的主管部门并转走国有资产管理预算,或者由财政经济部直接管理。

二、德澳模式:由隶属于财政部的专门机构负责联邦政府公共资产管理

德国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产由财政部门所属的机构负责,并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管理分布全国的联邦资产,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一直属局”模式。

(一)在财政部下设立资产管理局统一管理政府资产。德澳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政府资产,并通过下设资产管理局来实施具体管理。德国在联邦、州、乡镇三级政府设有隶属于同级财政部门的专门资产管理机构。联邦资产管理局是管理联邦资产的主要部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大部分具体工作,财政部负责资产的预算管理,并对一些重要资产的出售,如土地及其附属物的出售,实行审批。澳大利亚联邦资产主要由财政部下属的资产管理局负责,具体包括房产、车辆的配置、维修和保养。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中实施具体的资产管理的机构,都要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资产管理的情况。同时财政部对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资产保留一定的控制权,主要表现在财政部要制定资产使用、消耗、转移等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向财政部证明他们有能力对资产实施有效管理;财政部有权向资产管理机构提出相关要求等。

(二)从形成到处置的全过程资产管理。澳大利亚财政部下设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分别负责政府资产采购、管理和出售,构成了从形成到处置的资产管理链条。同时资产管理局、采购局和出售局必须向财政部定期提交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财政部向国会提交预算并汇总资产管理情况,必要时对政府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三)政府办公用房和设施设备商业化管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财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设的资产管理机构对政府资产实行商业化管理。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楼宇、设施设备维护、安装和建设服务,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他们的办公楼宇、设施设备。该机构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和仓库网络。其商业化管理方式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整体项目服务、合同管理、专家咨询等。它通过为政府公共部门用户提供诚实的、职业化的服务,来实现政府资产的保全和有效利用。

三、美加模式:管理制度、资产预算由财政部负责,日常管理由独立于财政部的机构负责

美加模式中,财政部负责政府资产预算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并设立相对独立的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该模式也可以概括为“财政部一管理局”模式,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联邦政府的公共资产由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美国总务署是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管理事务,专司联邦政府机构的政府供应和采购管理、车辆购买和租赁服务管理、动产管理,以及政府闲置资产和房产管理。加拿大联邦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为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机构,并负责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后勤服务。

(二)严格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资产预算管理都特别严格,政府各个部门的物资采购有预算控制,各个部门内设专人负责采购工作。美国财政部及总统行政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联邦政府资产的预算管理。办公用房新建、修缮、日常管理等预算费用,由总务署统一向财政部和总统行政预算管理办公室申请;房产以外的其他政府资产如计算机、汽车等,预算则体现在使用部门的预算当中,由各部门分别申请,上述预算都必须经国会批准才能执行。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向财政部和国库委员会申请房产购置预算,按统一标准配置各部门的办公用房。美国总务署公共建筑服务中心还对联邦政府的房产绩效进行监管。该机构对房产管理绩效的目标设置和考核工作有许多指标:每平方英尺的营运费用、营运成本、营运盈余资金、无收益面积、客户满意度调查、安全满意度调查、租赁成本与私营公司成本比较等。这些指标考核的内容,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

(三)集中化、专业化的车辆及房产管理。车辆及房产是政府公共资产中单位价值较大的主要资产,对其实行集中管理、专业化管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共同做法。美国总务署下设的联邦供应服务中心,专司联邦政府机构的政府供应和采购管理,为各联邦机构提供车辆购买和租赁专业化服务;公共建筑服务中心,专司政府闲置资产和房产管理。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房地产服务公司集中统一管理联邦政府所有房地产(包括国家公园、军事基地、监狱、港口、机场等),并为各部门提供工程设计等专业和技术服务。这种管理方法的优点是政府房地产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既能及时满足各部门办公用房的需求,又使办公用房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四)规范化、程序化的闲置资产处置管理。重视闲置资产的处置管理也是美加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加拿大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及各部门闲置资产,必须交由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集中统一处理,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出售。政府不需要的动产,包括旧飞机、船舶、汽车、家具等,一般集中处理,或以旧换新。处置政府闲置资产坚持以下原则:使资产获得最大经济价值;为各部提供的服务效率高、效益好;按闲置资产现状就地销售,减少交易的法律责任;出售要有竞争,公开、公平、公正,经得起检验。美国联邦政府闲置资产交由公共建筑服务中心负责处置,有调拨给其他联邦机构、州、地方政府,赠与合格的非盈利性组织,公开出售等几种处置方式。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闲置资产处置,提高了资产再配置的效率,杜绝了政府公共资产“出口”的腐败,为政府树立了公开、公正的形象。

四、巴西模式:由计划预算管理部的联邦资产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

巴西的政府公共资产由计划预算管理部负责,下设联邦资产秘书处负责具体管理。由于巴西与其他国家不同,管理预算的部门不是财政部,因此形成了特殊的“预算部-管理局”管理模式,但其管理特点的实质与“财政部-直属局”模式相同。

(一)巴西联邦政府公共资产的主管机构为联邦资产秘书处。1998年以前,联邦资产秘书处(副部级)设在联邦财政部,1999年,为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将联邦资产秘书处由财政部划入计划预算管理部(巴西联邦政府预算编制职能由计划预算管理部负责)。联邦资产秘书处总部下辖7个局;在全国分设27个地区资产管理局和2个区域性资产管理代表处。联邦资产秘书处主要负责联邦政府不动产的管理,管理对象是2.4万个政府大楼和52.4万块土地。联邦政府的动产由各部门自己管理。

(二)巴西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对公共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巴西联邦宪法是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根本法律基础,对联邦政府公共资产的范围及管理原则作了明确规定。巴西政府的公共资产分为以下三类:1、一般资产,即人民共同所有、共同使用的资产,如公路、铁路、码头等等。2、特殊资产,即各级国家机关占有、用来为公众服务的资产,如各级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占有使用的办公楼、车辆、设备等。3、自然资产,即公有的土地、森林、湖泊、河流、矿产资源等。

(三)资产购置与处置的管理。联邦政府各部门不动产的购置,均须报经联邦资产秘书处审核、批准。联邦资产秘书处对各部门资产购置的申请,一般是按照调剂--承租--购买的程序研究解决。各部门动产的购置,由各部门在正常预算内自己决定和购买。巴西政府公共资产的处置是指资产产权的转移和核销,包括资产的出售、交换、赠送、报废等多种形式。资产的出售,必须先由联邦资产秘书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底价,然后按照《拍卖法》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置。资产的转移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同级政府之间的转移,由资产调出、调入的两部协商并报联邦资产秘书处核准即可。二是跨政府级次的资产转移,需要报联邦资产秘书处进行调查评估和公示,然后由资产管理秘书处办理资产划转手续。三是国家机构将资产转让(租)给非公有单位,需要报联邦资产秘书处进行价格调查和评估;如价格合理,且符合各项法律法规,则向社会公告;最后,由资产秘书处办理公共资产划转手续。

(四)资产的使用及收入管理。巴西法律明确规定,各部门不能将占用的政府公共资产(办公用房及各种设备)用于经营活动。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交同级财政国库。联邦资产秘书处可以将掌握的闲置公共资产(土地、矿产、水资源等)通过一定法律程序转让(租)给个人或私营部门使用,具体转让(租)的方式包括授权使用、许可使用、特别许可使用等等。使用公共资产的个人和私营部门必须向联邦资产秘书处交纳租用费或转让费。联邦资产秘书处的各项资产收费收入,必须全额上缴联邦财政国库。为保证资产收入管理的规范,堵塞漏洞,各种资产收入和国家税金、罚款一样,按照联邦财政部统一印制的税费收缴凭证上缴国库。

(五)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联邦政府资产。各部门在资产管理中,普遍使用了资产条形码扫描采集技术,实行计算机管理。联邦资产秘书处建立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资产登记、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收费等工作统一纳入了信息系统,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联邦资产秘书处正在筹建联邦资产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将现有的联邦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库、中央银行及财政监察等系统联网,以实现管理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该系统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巴西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五、各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共同点

世界各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模式,但是却有一些共同的管理特点。

一是财政部门主管。世界各国虽然没有统一的公共资产管理模式,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管理特点,那就是世界主要国家都是由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主导政府公共资产管理,区别之处只是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有所差异。在政府干预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责最强,如韩日模式中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直接由财政部门负责。在自由经济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责范围较小,如美加模式中,财政部门仅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预算管理。但无论在哪种模式下,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都没有脱离财政部门的职能范围。

二是专门机构负责。世界各国公共资产的管理都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日本和韩国分别是由财务省和财政经济部直接负责;德国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局,澳大利亚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美国和加拿大在财政部门外,分别成立了总务署和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负责具体事务;巴西在预算管理部下成立了联邦资产秘书处。专门的机构为公共资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促进了公共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影视动漫设计范文 下一篇:统计学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