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3-03-22 21:14:45

司法核心价值观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价值观;法官;司法核心

中图分类号:DF0-0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09-02

在大多数人心中,法官是手持天平,陈述公理的神灵,是公平正义防线的守门人,因此法官必须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精神境界和卓尔不群的价值追求。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群体、社会思潮的纷沓迭起,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潮也难免将个别法官驯化,使法官难以真正服从法律,法院难以成为纯粹讲理说法的净土。因此,如何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中树立一种为大多数法官所认同并严格遵守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司法改革的重点。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代表全国法官宣示:“公正、廉洁、为民”是人民法官的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为民是主题,三者有机联系,是人民法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价值观释义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总的评价和看法,它是一个人行为的心理基础。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因此价值观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司法核心价值观是人民法官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导向,是人民法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是人民法官的精神旗帜。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民法官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人民法院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①

(二)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司法核心价值观包含“公正、廉洁、为民”三个方面,其中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为民是主题,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追求。

1.公正是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法官是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公正裁判的使者,因此在社会公众的观念中,法官代表着法律,代表着正义。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法制思想已渐渐深入人心,法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也随之逐步提高,能否公正司法关乎法官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它是法官职业道德的灵魂。

2.廉洁是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法官是正义天平的执掌者,司法廉洁与否,关系到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关系到人民司法事业兴衰成败。没有廉洁这个基石,公平正义无从谈起,人民司法事业无法稳固,法官只有公正廉明才能成为民众信赖的裁判者和法律尊严的维护者,因此,“廉洁”表达的是法官对人民的承诺。

3. 为民是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为民”是人民法官践行根本宗旨的思想和情感基础,也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因而它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司法权来源于人民,必须始终依靠于人民,做到为民负责、为民掌权、为民服务。人民法官只有把人民性作为核心价值和精神支撑,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干扰与侵蚀,做到公正司法。

二、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担着化解社会纠纷,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人民法官必须以党的政治理念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以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自己的价值取向、支撑自己的理想信念。“公平、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化,因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培育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法官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衡平法官价值冲突的正确选择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种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利益相互交织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起,每一个利益主体在变革时代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不同导致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而另外一些人则台前反腐台后贪污。法官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而存在的,他们同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活上、物质上的各种需求,面对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也难免会产生迷茫和困惑,此时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难免会在行为方式上出现偏差和错误,或者甘居平庸,不思进取,力求四平八稳;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讲奉献,只求索取;或者不注重自身修养,不向高境界靠拢,而向低级趣味趋步。从近年来的媒体报道看,中国的司法系统频频有法官落马,从苏如明到,从基层院到最高院,,权钱交易放生,法官显然已经成了“腐败高危人群”。此时树立一种核心价值观平衡法官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上的冲突,引导法官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非法利益所动,不为种种诱惑所动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是司法改革当中引导法官正确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

法官作为社会矛盾纠纷的裁判者,他在裁决纠纷时首先按照法律规定扮演一个 “法律人”的角色,但作为一个自然人,法官从事审判活动并不是孤立的,他会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法官也是一个“社会人”,当不同角色的规范要求不同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法官必然会陷入一个秉公执法还是照顾亲情关系的两难境地。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后发型法律类型国家,大量的法律制度都是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借鉴和移植而来,它们必然会与我国既有的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运作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相抵触,从而导致法院长期以来都摆脱不了各种权力对审判独立的干预和渗透,作为法律运用者的法官受此影响在司法理念上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司法资源稀缺”与“司法需求激增”、“司法专业化”与“司法亲民化”的矛盾逐渐加剧,法官双重角色的冲突也不断加深,一些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产生茫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困惑乃至错位,从而直接影响司法的公正高效和社会的公平正义。①因此,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念是引导法官树立法律至上的信仰和为民司法的追求,在角色冲突时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的必然要求。

三、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美国大法官本杰明 N 卡多佐认为:“司法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1]。目前,中国法治化的选择已经将法院和法官推上了历史的前台,社会现实不允许法官在利益选择上和角色定位上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因此,尽快培养人民法官法律至上的信仰、公平正义的理念、为民利民的情怀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

(一)从提高法官待遇入手加强法官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

法官的福利待遇,不是单纯经济和金钱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理念培育的重要问题。法治时代是诉讼爆炸的时代,法官担负了国家、社会、家庭的多重责任,其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一般公务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法院又是社会矛盾集中的地方,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法院来,需要法官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和司法智慧来面对这些新类型纠纷。国家每年都会有多部新法律法规问世,也有许多对原有法律法规的修订,法官要经常接受各种业务培训,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与社会对法官精英化的要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官所享受的大众化待遇。司法实践中我国法官的工资标准一直参照国家公务员体系执行,这种将法官工资待遇基本等同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结构,不仅相对忽视了法官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而且整体相对较低的工资收入水平,难免会让那些同样面临着买房、结婚、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法官们心理失衡。

因此,只有更为充分地考虑到法官职业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更多地从经济上确保广大法官不为生计而发愁、不为裹腹而劳心,从根本上解除法官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加强法官内心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让更多的法官集中精力去公正司法、廉洁办案,才能真正确保其不为小利而枉法、不为恩惠而动心。

(二)从教育培养入手强化法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心理认同是人接受抽象理念的前提。法官是一种社会角色,接受社会赋予的法官身份,是法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起点,因此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首先是一个凸显身份认同、强化价值确认的过程。教育培养是增强法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促进司法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培养可增强法官对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使人民法官克服各种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包括得失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在内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通过教育培养可以加强法官对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把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输入人民法官的头脑之中,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使他们真正懂得“权从何来,为谁司法,靠谁司法”;通过教育培养可以增强法官对核心价值观的职业认同感,在角色冲突时能够正确定位,做到“以法为上,以民为先,不唯权重,不唯情扰,不唯利诱”。

教育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主题明确的活动策划,也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日常文化渗透,还可以是实体化的先进典型示范,但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应该把教育培养的重点放在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与灌输上,增强法官的理性思辨能力,让法官在思想上建立理想信念的支撑。

(三)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构建规范法官行为的外部保障

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一个法官个体而言,外部行为是其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而对一个法院来讲或者法官群体来说,规章制度就是其价值取向的符号表现,同时它也是将价值观这样一个意识范畴的物体固定下来并使其生根发芽的载体,因此完善法院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引导约束法官行为也是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

具体而言,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规范引导法官行为:一是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增强司法的外部监督力度。司法公开透明是确保公正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司法民主的重要标准,通过将司法活动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证法官依法公正裁判;二是落实司法独立制度,阻断外界对司法的种种干扰。通过制度和经费的保障,摆脱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法院的干预,通过严格法官进入条件,提高法官素质确保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中立地位,有效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和为民性;三是扩大司法民主制度,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参与率。拓宽陪审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扩大陪审员的案件参与范围,确保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上职权行使的平等性,通过陪审制度的实施,提高民众对司法的参与度以及法官为民司法的意识;四是强化司法廉洁制度,加强法院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司法用权行为,在全面实行“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审监分立”的基础上,加强对审判、执行与鉴定、评估、拍卖等活动关系的监督和和衡。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将学习教育和惩戒司法不廉洁作为法官队伍建设的重点,提高队伍整体司法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非一时之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必将贯穿在每个法官职业生涯的始终,体现在每项司法活动的始末,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让法官真正确立法律信仰和职业神圣感,筑牢为民司法的堤坝,严于律己、互相监督,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参考文献: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2篇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了人民法官应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这既对司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司法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司法核心价值观包含“公正、廉洁、为民”三个方面,内容明确具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的、系统的整体。它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体人民法官的共识。笔者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审判员,下文将从“公正、廉洁、为民”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自觉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

一、公正是司法价值观的灵魂

正义是法律的基础价值,公正则是司法的灵魂所在,“以公正的逻辑代替武力的逻辑是法律本质的全部所在”。无公正,则无司法。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直以来,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人民法官只有公正司法,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矫正功能,从而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纠正失范,制裁不法,引导民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消除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公正司法是树立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公信力的根本出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

要做到司法公正,需要司法机关找出矛盾焦点并公正对待。司法机关必须在审判中找准矛盾冲突点,找准利益共同点,找准解决问题法理、情理的结合点,运用好调解的手段、依法裁判的手段,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为目标,严格公正、精益求精地办好每一起案件,使公正贯彻在每个诉讼活动和每个诉讼环节之内,也体现在所做出的裁判结果和社会效果上。

要做到公正司法,需要司法人员将公正司法作为最基本的职责进行遵守。司法公正需要司法人员在运用特定职权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以公道正直的态度对待案件参与各方,严格遵循和依照法定程序,公平正确地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正义效果,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作为法官,需要从政治觉悟、道德情操、职业崇仰、专业技能、行为规范、为民情怀、守廉毅志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

要做到公正司法,需要司法人员以对人民司法事业的赤诚之心,规范司法行为。要做到阳光司法,守好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线,不违法审判,不徇私枉法,让法治天空下闪烁司法公正的阳光,唯此,人民群众才会认可“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才会相信“法官的声音就是法律正义的声音”。

要做到公正司法,需要人民法院将当事人的诉求实现充分表达,正义能够得到伸张。人民法院只有不断加强审判执行工作,才能以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努力实现个案公正,才能依法保护好当事人的具体权益,实现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的有机统一;只有切实加强审判管理,才能确保审判质量和效率;只有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才能让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义”。

二、廉洁是司法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廉洁是人民法官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重要评断标准,也是实现公正的基本保障。没有队伍的清正廉洁,就不可能实现司法公正,一切司法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人民法官是法律的使者,承载着断是非、化纠纷的重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要求每名法官必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确立忠于法律、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司法为民的道德信念,维护法官职业的尊严,进而维护司法的尊严。人民法官是否司法廉洁,关系到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关系到人民司法事业兴衰成败。没有廉洁这个基石,公平正义的大厦无从建立,人民司法事业无法稳固。

司法工作只有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徇私情,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反腐倡廉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中国历史上广受百姓传颂和敬仰的“青天”—— 包拯、海瑞、狄仁杰等都是清正廉洁的楷模。新世纪的今天,人民法官更应当博古纳今,不为私欲遮望眼,始终保持职业良知,保持清廉如水、执法如山的本色,严格遵守“五个严禁”等审判纪律和廉政规定,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人情所惑,不为关系所扰,不为权势所迫,堂堂正正办案,干干净净做人,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廉洁?

要廉洁就要自律。一直以来,廉洁自律是为一体,只有自律才能廉洁。第一要自重。即注意自己的言行。法官应纳言敏行、深居简出、清心寡欲,切忌因言行不慎而让当事人产生合理怀疑。不要认为拿点小烟小酒无伤大碍,要防微杜渐,要坚决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同时,法官还要时刻注重自身修养,并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良好的政治素质主要表现在一个“强”字,良好的业务素质主要表现在一个“精”字,良好的品行主要表现在一个“严”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法官要不断清除自身思想上的政治杂念,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美德和社会公德,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给予的权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公众的表率,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永保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靠人格的力量和道德的典范赢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尊敬。第二要自省。即加强党性和职业道德修养。能够按照党中央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检查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因为清廉自守,对一般人来说是修养和道德问题,而对法官来说,则事关遵纪守法和严肃执法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所以,法官要“常怀律己之心,深畏法度之威”,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在忠实地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是否在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也就是说,在廉洁自律中,法官要养成“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不仅能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认真反思自己在审判和执行工作等方面有没有违纪违规行为;而且还能够按照党规和国法的有关规定,对照检查,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没有越轨行为。第三要自警。即严格约束自己。就是要建立廉洁自律的防线,善于从那些违法违纪的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增强抵抗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免疫力。作为法官,就是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教育自己。一是按照党纪国法的规定约束自己。在审理和执行案件时,不仅能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案,而且还能按党中央和中纪委的廉洁规定要求,约束自己。二是按照法官职业道德要求约束自己。见了好处不伸手,见了美色不动心,见了利益不忘义,以高尚的人格去赢得公众的尊重、支持和帮助。比如做到不接受当事人及其人、辩护人的款物、财物和其他利益,不接受当事人以及人的贿赂,不谋取不应该得到的好处,不超越规定谋取私利等。三是按照社会公德要求约束自己。法官不仅在审判和执行活动中要清身正行,并且在社会公德的诸方面也能率先垂范,在八小时以外更能严于律己。

三、为民是司法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在我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司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司法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执政为民在司法的具体表现,也是“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自然延伸。

为民是人民法官践行根本宗旨的思想和情感基础,也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总书记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满意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检验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人民法官只有把人民性作为核心价值和精神支撑,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干扰与侵蚀,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司法事业向前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民法官要以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态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树立平民意识,甘当平民法官。为民,是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要做到司法为民,应常怀爱民之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常怀爱民之心,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的一切工作为人民。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其他利益。政法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工具,其自身性质和宗旨必然符合党以及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宗旨,并始终与之保持一致。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法院必须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有爱民之心。爱民之心就是要心中始终想着人民,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司法行为让当事人体会到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文关怀。常怀爱民之心,就要像宋鱼水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永葆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和事业的轴心,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做到司法为民,应常想为民之策。常想为民之策就是要求法官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一是要常想便民利民诉讼的办法。就是要当事人感受到诉讼的方便与快捷。当事人打官司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不便,法院和法官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多为民着想,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研究怎样方便群众诉讼,如有的法庭针对有的被告故意躲避诉讼、拖延诉讼,与法官藏猫猫,实行了诉讼110制度,只要是发现被告行踪,随时告知,随时送达;有的法庭针对有的当事人工作时间不容易请假或有特殊情况在正常工作时间到庭困难的实际,研究确定了预约诉讼制度,实行与当事人协商确定开庭时间,可以在休息时间或休息日进行诉讼活动;有的法庭针对当事人在外地打工的特殊情况,运用qq视频、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对当事人进行空中调解,既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又免除了当事人的舟车劳顿之苦,最大程度的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二是要常想提高审判效率的办法。“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法官必须恪守公正与效率的基本要求,在公正的基础上,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尽快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要做到司法为民,应常练为民之功。常练为民之功就要求法官具备扎实的执法为民综合素质。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想为人民群众办点事,没有好的本事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要把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结合审判实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是要练好法学理论功。法官第一位的是要学好法律及相关知识,不懂法怎能执法,但是法官光学法还不够,因为一个案件往往要涉及社会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因此以学法律为主兼学其它科学,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解决向谁学的问题。要向书本学,我们要利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的机会扎实学好法律书籍,打好法律功底;向身边的同志学,一个合议庭正好三个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把他们好的办案作法和经验吸取过来变成自己的本事;向先进人物学,特别是要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他们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做到面对面的交流,是最好的学习对象。在学习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认真的总结,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本领。二是练好驾驭庭审功,诉辩式庭审方式要求有证举在庭上,有证据质证在庭上,查明事实在庭上,所以一名优秀的法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庭审驾驭能力,才能为正确认定事实,公正适用法律奠定基础,而出色的庭审驾驭能力决非一朝一夕形成,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地锻炼。为此,无论简单还是复杂案件都要认真对待,庭前注意分析诉辩双方焦点,庭上根据庭审进展准确引导调查和辩论重点,庭后认真分析总结庭审经验与教训,逐步改进庭审技巧,达到庭审高效率、高质量。三是练好调解功,调解结案不仅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和谐解决,而且增加了裁判的自动履行性,减少了执行的过程,所以是我们在审判中要进一步增强对调解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大调解的力度,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始终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大力提高调解率。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3篇

一、遵循“三个至上”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使干警自觉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多年来,法院系统一直重视思想政治、审判管理、纪律作风,坚持队伍素质与文化建设相融共进。

(一)以五种精神树立五种形象

抓好法院队伍建设,要以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廉政建设为重点,以思想建设为依托,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形象建设为要务,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狠抓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健全制度,改进学风,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增强干警的集体荣誉感意识,使干警队伍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以“公正、高效、专研、和谐、超越”和“公正高效的敬业精神、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的五种精神树立“高举旗帜顾全大局的政治形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能力形象、能动司法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形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格形象”五种形象,激励干警奋发向上。要狠抓作风,努力增强人民性。要进一步增强法官的群众观念,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司法,靠谁司法”的问题,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亲民、爱民、为民成为法官的自觉行为。

(二)开展主题实践教育

要以“三个至上”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培训、专题调研、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工作重点,深化教育成果。紧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实践,针对司法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指导性报告,着力破解难题。

(三)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探索重点审判岗位可能诱发腐败风险的项目化管理,在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兼职廉政监督员。认真执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富有法院特点的文化创建活动,引导干警按照“处事严谨、讲话亲和、办案公正、为人清廉”的法官职业要求,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培植身边的新亮点(先进典型),营造争先创优氛围;结合反面警示教育,抓好队伍廉洁自律。加强定期巡查、定期通报、定期讲评等措施,进一步规范着装、庭审和公务礼仪。如红兴隆农垦法院曙光人民法庭的“三声、四少、五一”,即:“三声” 让当事人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四少”使当事人少跑一次路、少等一分钟、少误一份工;“五一”对当事人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个客观公正的答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法院的干警得到人民群众的满意。

(四)健全审判监督管理

以案件质效评估体系为载体,推进司法政务管理,完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建立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制度,施行对办案进度、质量和服判息诉等情况的实时分析,进一步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和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

二、坚持司法为民,牢固树立司法公正

(一)坚持能动司法,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通过不断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在坚持司法为民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司法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充分发挥法官在个案处理中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主观能动作用,兼顾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相统一。

(二)坚持和谐司法,进一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1.继续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突出人民司法教育,切实把握人们司法的正确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司法。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审判、执行工作的全过程中,坚持文明办案,全面落实便民、利民举措,加大司法援助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2.继续落实宽严相济的政策,把握好宽严的重点和幅度,把打击与预防、惩治与教育相结合起来。对具有法定减轻从轻情节的,适用轻缓原则,加强轻微刑事案件与解和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切实关注民生,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损害赔偿、住房医疗、劳动争议、社会保障等案件,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并在案结事了上下工夫,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民商事审判全过程,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3.继续强化审执兼顾理念,注重裁判主旨的可执行性,着力提高案件自动履行率、执行到位率,为执行工作打好基础。狠抓规范执行,坚持穷尽措施,充分发挥强制申报财产、处罚逃避和妨碍执行行为、债务人名录等作用,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在提高实际执行率和标的清偿率上下工夫。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大力清理执行积案,有效解决涉执问题;积极寻求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强化联动执行机制,进一步构建综合治理机制,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格局,继续推行执行救助金制度,保障经济确有困难的申请人的基本生活。如:红兴隆农垦法院曙光人民法庭制定的《执行信息反馈制定》和《执行告知书制度》,为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开辟了一条“阳光通道”,有效的解决申请执行人、法院执行局、被执行人三者间的矛盾,有力地缓解了涉执问题。

(三)坚持阳光司法,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信力

加强审判、执行管理。继续以及时、准确、完整为要求,狠抓案件信息录入,不断完善审判、执行质量效率评估体系。依托这一平台,加强对执行案件的全流程跟踪和审判、执行工作整体运行的动态分析,及时查找薄弱环节,把握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行公开审判原则,依法公开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切实做到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以外的案件一律公开审判;自觉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完善人大、政协、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司法宣传工作,与新闻媒体构建良性互动关系,理性对待舆论监督,诚恳听取批评、意见和建议,通过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等载体,在坚持公正文明办案的基础上,加大司法宣传力度;大力提高保障水平,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办案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交通通讯现代化、警务装备标准化建设,增强保障能力,改善工作条件,为规范司法、阳光司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四)坚持廉洁司法,进一步夯实法院工作基础

1.深入加强党组织建设,努力以党组织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促进法院系统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求真务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推动法院系统的科学发展。强化党员干警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深入加强政治学习工作。大力建设“学习型法院”,深入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全体干警增强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提高“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自觉性。扎实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司法作风。以“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为主题内容,大力培育法院文化。

3.深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创新方法、拓展渠道,深化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发挥廉政监察员作用,注重“早发现,早治疗”。如:红兴隆农垦法院曙光人民法庭在立案时即向当事人发放征询意见书,让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积极预防和遏制违反违纪的发生,使得红兴隆农垦法院曙光人民法庭连续十年全年无干警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

4.深入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学习《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为契机,及时组织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积极为干警进修培训创造条件。继续开展规范化庭审考核、裁判文书评比、速录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岗位练兵增强实务能力。加强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创办论文竞赛活动,以提升法院文化的学术氛围。

5.深入加强夯实法庭基础。因案制宜开展巡回审判,发挥贴近基层、联系群众、方便诉讼的优势。强化对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指导,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王胜俊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要努力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扎实的工作,重点抓好教育、监督、预防、查处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五个严禁”,进一步加大查办惩处力度,完善惩防体系,确保司法廉洁。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法官的实际工作能力。继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完善法官培训、晋级和遴选制度。深化司法作风和法院文化建设,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

三、增强大局观、强化能动司法意识,体现核心价值

社会问题与法律问题相互交织,当事人的个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交织,人民群众诉求明显增多,司法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对此,法院系统应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善于把握经济形势的变化,重视司法政策的指导作用,高度重视能动司法的作用,切实转变不适应新形势的司法理念、工作方法和办案习惯,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努力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司法保障。

(一)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

法院审判将继续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工作;加强与政法等其他相关各部门的配合,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切实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交流,妥善化解官民矛盾,促进依法行政;加大执行力度,破解“执行难”,不断改进执行方法、转变执行作风、讲究执行艺术,积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执行途径和措施,最大限度的、及时有效的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执行“老赖”的打击力度,依法用足用好强制执行手段,寻找解决“执行难”问题新的突破口,扭转执行工作被动局面。要在立案、审理、执行、涉诉、申诉再审等各个工作环节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如:红兴隆农垦法院开展的“文明窗口服务”活动,在法院大厅和立案庭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将要求、立案程序、收费规定等全部公开;在立案庭为当事人配备了诉讼座椅,由以往的站着填写诉讼材料转变为坐着填写,同时配备了急救箱、老花镜、纯净水等物品方便当事人的诉讼,这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二)增强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

法官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从严教育、从严要求,深刻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进法官职业道德素养,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健全完善违纪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审判权、执行权实施直接实时监督,努力实现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同步推进。要重视干警的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年轻干警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工作。要完善审判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和健全以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效率评估、法学理论水平、审判作风和司法廉洁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最大限度调动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要强化各项制度的落实,把审判权、执行权的运行作为监督重点,建立跨部门的案件督查、评查小组,加强对案件的督查和评查工作,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三)增强司法政务,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

不断加强信息宣传、统计调研、保密工作、档案管理、技术装备、物资管理等各项司法政务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提高法院审判、办公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以支持审判中心工作。建立健全规范审判管理和司法行政管理长效机制,把法院系统的各项工作全部纳入规范化轨道。要加强法警队伍建设,抓紧制定紧急事件处置预案,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法院工作正常秩序。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4篇

一、要具化司法核心价值观,观念是先导。

要切实做到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级法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教育,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紧迫感、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领导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为领导者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观,才能去带动别人,影响别人,激励别人,才能帮身边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将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法院干警经常性学习和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各级法院培训机构要将司法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类培训的内容体系,要保证司法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思想。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出发,不断深化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要把司法核心价值观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结合起来,把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要寻找个体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全国法院系统这些年表彰不少优秀法官、英模人物,毋庸置疑他们都起到了标杆的作用。我们还要把眼光更多的放在我们身边的同事上,通过对每个人闪光点的挖掘,彰显,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被内化。组织干警学习先进、树立身边的典型,营造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注重激发每个人的的价值观、职业观,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充分激活每个干警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干警无论在价值观还是思想作风上,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要具化司法核心价值观,能力是基础。

具化司法核心价值观,需要法官具有价值观实现能力,就是法官如何按照司法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付诸行动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法官在思想上牢记,在行为上律己。

公正是人民法院立院之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司法活动之所以能定纷止争,是因为司法活动体现的公平正义。马克思说过,“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可见独立对于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是极为重要的。审判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职业活动,法官依据自己对事实和证据的判断、对法律的理解,对纠纷作出公正的裁判,为此法官必须严格遵守中立性、被动性、合法性、终极性等职业要求,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法官的职业能力。没有此能力的法官就不可能在复杂的社会利益纠纷中排除各种干扰,裁判公正就没有保证。

廉洁是人民法官立身之本。“公生明,廉生威。”廉洁和公正就像一对唇齿,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赖。失去廉洁,公正难以维持。法官的廉政能力,就在于法官的廉政意识。要不断通过思想教育牢固法官思想防线,通过相关制度杜绝回避嫌疑事件的发生,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的法官队伍,锻炼并增强法官职业能力。

为民是人民司法的力量之源。为民,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当事人为本”,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以深厚的感情对待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司法需求。目前我们国家释法析理属于事后解释,诉讼过程中的指导和阐释比较缺乏,有些法官释明过度,模糊了法官与律师的界限;有些法官不敢释明,怕释错或给当事人留下小辫子。为此,要强化训练法官的职业能力,提高法官实现司法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三、要具化司法核心价值观,文化是利器。

首先,必须牢牢把握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倡导和培养法官的公正、廉洁、为民的作风,引导大家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鼓励法官思想上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更好的贯彻执行法律的办法措施,就要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司法核心价值观在法官群体的影响力。

其次,必须做到价值观语言大众化。演讲中有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了解听众群体,它要求演讲者将自己讲述的内容转化成特定听众群里所容易接受的语言,感兴趣的方式,乐意接受的形态。与此类似,学习、教育、宣传司法核心价值观,需要把价值观进行具体分层,按接受对象的不同,将司法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法官的日常工作中去。

再次,必须从行动方式层面具化司法核心价值观。要将行为认知作为价值观推广的核心内容,理解并学习标榜人物的闪光点,把司法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法院要注重青年法官的成长,将青年法官的个人发展规划与法院发展有效结合,让法院成为其实现个人价值观的载体,真正实现法官与法院共成长。

最后,必须推进法院文化建设。打造法院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文化载体。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由浅入深,其精粹是法院精神文化,我们培养的法官优秀品格,就在法院精神文化范畴,说法官的文化底蕴高,就是法官优秀品格的展现。

四、要具化司法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完善并健全法院相关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要注重通过制度激励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价值观必须能够具化分解成为考核评价制度中具体的指标,从而体现强烈的价值导向作用。要确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明确可行的考核评估标准,对法官自身的价值观起到影响,感召的作用。要让激励的阳光,洒在那些低头工作,默默奉献的人身上。要通过制定制度让单位形成一种正气,带动并激励大家前进。

“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同样,规章制度的生命,在于贯彻落实。所以对形成了的制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落实。不仅要实行内部监督,还要接受外界社会的广泛监督,自觉接受人大 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到院视察,充分尊重和主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对法院的监督作用。另外,在法院人员管理上,要完善人员分类管理,业绩考评,落实责任追究等制度。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司法走转改;厦门市法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全国政法系统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同时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者、保障者。

一、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中央政法委号召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了每一位政法干警的个人价值观,更加坚定了每一位政法干警执法为民的社会价值。政法干警核心价值概括起来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解读

“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司法事业是政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抵制错误意识形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忠诚”,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时刻铭记“忠诚”二字,才能自觉把“忠诚”作为前进道路上的价值标尺和行动指针,努力实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民者,国之根也”,执法者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国之安稳必须始终依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位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我们要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位政法干警都应该守住这道防线,树立忠于职守、秉公办案的观念,坚守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良知,保持客观公正、维护人权的立场,养成正直善良、谦抑平和的性格,培养刚正不阿、严谨细致的作风。[1]“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全国模范检察官蒋冬林,即使家徒四壁,多灾多难,他也能坚守住清贫,拒请吃喝130余次,拒贿6万多元,执法如山,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廉洁,就要切实加强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要以铁的纪律维护司法清廉,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就要切实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完善法律监督。

(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而当今时代是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形形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对政法干警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产生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政法干警只有确立既能够反映政法工作本质特征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才能保证在多元价值观中塑造主流精神,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确保政法干警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2]

广大政法干警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忠诚于最广大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人民法院确立工作思路、制定司法政策、谋划司法改革、加强自身建设的依据,立足于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司法需求,打造服务型司法,真正使人民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赢得民心。“人生有限,正义永恒”,每一位政法干警都应该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去追求永恒的正义!时刻把“公正”放在心间,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将公平正义精神贯彻到每个具体案件的处理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正”的力量和温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抵御住各种诱惑和腐蚀,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定力,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坚决抵制各种贪赃枉法,真正树立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二、司法走转改是对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认真践行

(一)“司法走转改”的提出

在推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今年福建省高院部署开展以“走基层、走群众,转作风、转观念,改不足、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司法走转改”活动,这是认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希望能够以走基层、走群众为抓手,以转作风、转观念、改不足、改问题为重点,以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为目标,更好地树立起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良好形象。 

(二)“司法走转改”的工作思路

司法走转改活动具体是指“走基层、走群众,转作风、转观念,改不足、改问题”。走基层、走群众,主动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掌握群众对司法的需求,体察群众困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转作风、转观念,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司法为民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树立起人民法院一心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改不足、改问题,认真查摆和整改干警中存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仍比较淡薄、做群众工作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不强、司法作风不过硬、审判质效不够高、执行难和化解涉诉难等突出问题,以最有力的措施改进人民法院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这几项工作思路都很好地体现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的“为民”思想,并且通过这样的工作思路可以确保司法工作切实做到“公正”。

三、厦门法院系统司法走转改活动开展情况

厦门两级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司法走转改”活动。要求办案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增强与基层群众、当事人的互动,提高与当事人的交往能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同时责任领导、相关法官干警应该挂钩联系基层、带案下访、法官“六进”、党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机制,掌握群众的司法需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深入辖区基层,带动广大干警接地气、听民意,真正落实司法为民,以“司法走转改”活动为载体,认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一)翔安法院“三三四”策略

翔安法院在“司法走转改”活动的实际工作中要求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方法要求上做到“三个创新”,即: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四个着眼”,即: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推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提升干警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翔安法院共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50余人次、群众350余人次,走访企业40余次、基层组织150余次,接待来访群众650余人次,带案下访77次,回访案件当事人29人次,化解涉诉案件数47次。翔安法院的各项举措体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落实到行动上,转化到措施上,使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通过“司法走转改”,做到方便群众诉讼,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实践司法为民。

(二)同安法院“四平台”

一是打造“民意一线通”平台,向辖区村(居)委、重点企业负责人赠阅410份法院动态及联系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65人次到法院座谈征求工作建议,走遍辖区8个镇街与基层党委政府交换意见,走访中微小企业30余家把脉企业转型需求,确保社意民情在一线掌握。二是打造“纠纷一线解”平台,发挥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作用,及时介入涉农群体性纠纷,诉前化解群体案。三是打造“作风一线改”平台,开展“送法进农家,无讼促和谐”系列活动,试点“田间巡回审判”15次,发送普法手册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四是打造“服务一线行”平台,积极服务环东海域治理、莲花水库迁移、旧城区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提出相关加强管理的司法建议,促使企业提升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助力当地品牌创建。[3]

(三)思明法院多举措广听民意

一是开门纳谏求民气,到17名人大代表、9名政协委员家中拜访,面对面通报法院工作,解释代表关注问题的处理;二是走访企业聚人气,走访辖区5家大型国有企业、6家金融机构、3家台资企业、16家小微企业、思明软件园区,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主动提供司法服务;三是化解树正气,出台《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实施方案》,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接待来访群众23人次;四是深入社区接地气,选派67名优秀青年法官进驻95个挂钩社区担任社区法官,建立“立体司法服务网”,全力打造五大“无讼”品牌。[4]

通过以上几个基层法院开展“司法走转改”活动的简单介绍,可以了解到厦门法院系统通过司法大走访、大接访和带案下访等措施,加强对案件的调查研究,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建议

目前厦门市法院系统“司法走转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社会的肯定,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推动活动进一步开展;在活动过程中,青年干警特别是刚从法律院校毕业的干警经验缺乏,不能做好相关工作;还有,活动的宣传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等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完事的建议。

(一)将“司法走转改”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评,针对目前各基层法院“司法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成效进行考评,敦促各院认真开展“司法走转改”活动,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且对做得好的法院给予表彰,进行活动经验的交流,使得好的方式方法得以推广。

(二)“司法走转改”活动开展的载体之一是厦门市法院系统打造的“无讼社区”建设,建议在“无讼社区”的建设以及社区法官的建设过程中应做好青年干警的培养工作,除了成立法官联系点之外,也应制定青年干警随同定点法官一同开展工作的相关工作机制,做好传帮带工作,锻炼青年干警,使其更快成长,有利于将我市“无讼社区”建设的面推得更广、更深。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对开展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要及时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我市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司法走转改”活动,认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

注释:

[1]《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第116页,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出版。

[2]倪寿明:《大力培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人民司法》2011年第23期第1页。

[3]参考资料:《厦门法院信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专刊》第118期,第6页。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6篇

一、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法院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为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与之关联的外在表现的总和。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感性的、肉眼可见、感觉可知的物质文化;第二等级是法院主体感性的行为文化;第三等级为理性的法院管理文化;第四等级是最深层次的理性的法院精神文化,包括司法理念、职业道德等。法院文化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其核心是内在化的精神,即法院群体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模式等,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其他的如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都可以理解为内在精神的外在表象。二是它与法律文化、组织文化密切联系。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法院群体思维方式的逻辑性、行为方式的程序性、道德良知的崇高性等都体现了法律文化的特色。同时,不同法院的领导层通过不同的管理行为而塑造出不同的法院文化,所以法院文化又反映出组织文化的某些特点。作为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集合体,文化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在某种共同性基础上存在的群体找到自我认同,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理性上的一致认识。

(二)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的重要内容

“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人民法官这一特殊的司法职业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最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灵魂,是法院群体活力的内在力量,是增强法官职业归属感和尊崇感的精神根源。因此,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就是要强化干警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努力使法院队伍切实担当起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

多年来,法院文化建设特别是法官队伍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得到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就法院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既有政治标准的要求,又有司法能力标准的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因此,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法院文化在提升队伍思想境界、改善队伍精神面貌、凝聚队伍向心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法官队伍始终保持公正、廉洁、为民的本色。

二、深化法院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理念先行,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导向功能

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法院群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必然对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但使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衡量逐渐趋同于共同的认知,而且使成员以共同的认知为参照,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朝阳法院注重将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向个体的心灵深处灌输与传导,增进干警对法院文化的感情认同,努力使其变成法院群体的思想共识和步调一致的行动。

针对法院队伍日趋年轻化、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朝阳法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题学习、召开报告会、开展征文演讲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干警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高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加强“朝法精神”的灌输,在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新任命助理审判员业务培训、新任命中层助理履职培训中引入法院文化的内容,增强干警对“朝法文化”的了解和理解,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中干警的参与度,举办才艺展示大赛、原创节目大赛,制作《朝阳法苑》《朝霞》等内部刊物,激发队伍的创造力;深入贯彻“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党支部”活动,组织“支部书记党课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将审判质量和审判效果作为重要的检验标准,在社会影响大、舆论关注度高的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涉民生纠纷与群体矛盾的调处化解工作中,检验党员的先进性和思想教育的成效。

(二)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规范功能

法官的个体行为不仅取决于心理的需求与动机,而且还取决于其所在的法官群体的心理与需求。法院文化通过微妙的心理活动渗透和感染每一个成员,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理性的约束,使个体能够按照群体价值目标的指导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多年来,朝阳法院主要在建立和落实制度两个层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方面,坚持内部自觉与外部约束并举,突出制度的驱动作用,将司法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固化为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规则等。出台《工作人员着装、仪表规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规范干警的言行举止,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出台《民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管理规定(试行)》《司法建议工作规则》等,加强审判执行工作管理,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出台《关于干警业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关于履职诫勉谈话暂行规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廉洁的司法作风。近5年来,经过“废”“改”“立”工作,朝阳法院现有各类内部制度百余项,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政策规定、符合工作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这成为法院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朝阳法院狠抓制度机制落实。抓司法作风,定期对工作人员日常文明用语、接待和庭审行为、仪容装束等进行检查,确保从细节上体现良好的司法形象;抓司法公开,完善新闻制度,增加庭审网络直播次数,坚持开展人民法庭开放日活动,拓宽民意沟通渠道,不断提高司法活动的透明度;抓廉政监督,查找容易滋生违纪违法问题的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加大查处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确保人民法官公正廉洁的形象深入群众心中。

(三)积极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激励功能

法院文化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它可以激发每名法官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到司法审判与司法服务中去。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法院文化氛围,朝阳法院加强对法院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强化法官的法治信念。

大力弘扬“朝法精神”。为使法院精神深入人心,积极推动“朝法魂”凝练活动,以“朝法魂”凝练活动为抓手,努力发挥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营造氛围、凝聚人心,使干警自觉将“朝法精神”烙于心中、见于行动;充分发挥内部网站、宣传专栏、荣誉室、报纸刊物等宣传阵地的作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广泛传播、展示法官文化和朝法特色文化,增强干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发挥先进典型的引路作用。朝阳法院坚持以“宝塔式”的结构选树和储备先进典型,突出先进典型培养宣传的梯次化、持续性和多样性。多年来,涌现出以“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双桥法庭和“全国优秀女法官”“中国法官十杰”钟蔚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坚持用典型的示范作用和精神力量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通过事迹报告会、专刊图册、实践活动、专项表彰等形式宣传先进,积极开展区“十佳法官(法院工作者)”“钟蔚莉审判质量奖”、青年法官裁判文书评比等多项评选活动,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全院干警见贤思齐,追求自我完善,已经形成了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优化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熏陶功能

法院文化不但抽象为共同的司法理念、价值观念以及言行举止,而且体现在法院的物质环境中。当一名新的成员加入法院集体时,物质环境会成为法院文化传播的载体,使新成员在耳濡目染中尽快地了解并融入这一集体。同时,法官的内心养成尤其是为民意识等职业特色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为进一步营造具有文化感染力的工作氛围,朝阳法院从硬件、软件方面齐入手,精心打造了具有朝法特色的工作环境。

倾心打造职业特色环境。在积极加强羽毛球馆、篮球场、网球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环境建设的职业特色,如各派出法庭成立“家”“恕”“诚”等不同主题的和解室,促进婚姻家庭类、侵权类、合同类案件的有效化解;在人民法庭显著位置悬挂庭训,切实把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正、廉洁、为民”的要求上来;法庭建设突出主题性,如奥运村法庭以“中华法文化”为主题,在走廊墙壁上悬挂古代契约实物、古代法典图画,精心建造“法”字墙等,这些举措在增强干警的职业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倾力构建便民利民体系。从立案、审判、执行、审务等各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丰富便民利民举措。在立案大厅、审判场所设立绿色通道,配备诉讼指南、添置取号机、饮水机、复印机等设施,创造温馨的诉讼环境;以当事人无障碍参加审判进程为切入点,推行诉讼权利告知、类型案件指引等做法,强化法官的服务意识;实行执行全天候备勤制度,提供执行信息查询等,保障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抓住重大节日等关键时点,通过“法律六进”活动、“法庭开放日”、妇女儿童维权热线等方式,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五)打造朝法品牌,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辐射功能

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法院群体思维方式的逻辑性、行为方式的程序性、道德良知的崇高性等都体现了法律文化的特色,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先进的法院文化能够增进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提升法院形象、树立司法权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朝阳法院注重文化品牌的培育,努力使法院特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塑造有形的“和解”文化。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之路,构建起包括庭前调解“三项制度”、诉前和解“三种机制”、判后答疑制度在内的调解和解工作体系,同时在7个派出法庭全面设置立案点,设置导诉台,探索有效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了全国法院系统首个和解大厅,和解室不挂国徽,不设法台,营造温馨优雅的和解环境;成立专门的和解文化展览室,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和宣传法院和解工作经验和成果,使“和”文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朝阳法院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

创新法院文化传播载体。为激励干警斗志,凝聚队伍力量,朝阳法院干警自己创作了《我们是光荣的朝阳法官》《和解之歌》两首曲目。歌曲生动再现了人民法官面对繁重的审判压力,勇挑审判重担、锐意改革进取、倾心司法为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神圣使命牢记心间,为民解忧没有终点”等词句成为“朝法精神”的形象诠释。2008年成立了管乐队后,还将《我们是光荣的朝阳法官》改编为管乐合奏,在政法系统多次进行汇报表演,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各级领导的好评,逐步成为宣传法院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为朝阳法院文化建设的又一特色品牌。

三、对进一步深化法院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通过以上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朝阳法院的文化建设焕发了勃勃生机,取得喜人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并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但是,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工程,在法院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专题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应深入总结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挑战,加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开放、科学、富有特色的法院文化建设体系。

一要结合需求,找准思路。法院文化的内在本质是法院的精神文化,它是法院文化的根和脊梁。精神文化的培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与区域发展形势相适应,要考虑到辖区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以及群众的文化素养,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法院干警的价值观及精神追求;二是要与法院工作发展相适应,要在全面分析客观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地、有针对性地确定思路、目标、步骤和任务;三要充分调动干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四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多年来法院工作中形成的先进文化进行总结、提炼、继承和发扬,做到与时俱进。

二要加强组织,长远规划。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加大法院文化建设的力度,开展自上而下的教育和引导;要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委、团委、工会等组织的优势及合力;要坚持循序渐进,在制定总体目标的同时,拟定阶段性计划,将营造和谐的法院文化环境和任务当作系统性、长期性任务来抓,将干警司法理念的树立、职业道德的提升、司法作风的改进以及法院精神的培育等持续推进,使法院文化建设稳扎稳打地向纵深发展。

三要抓住重点,完善细节。面对案件数量逐年攀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日益增强的新形势,应妥善处理好审判工作与法院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如可以以“年”为单位,根据年度特点确定不同的文化建设主题,每年有所侧重地开展文化建设。同时,应完善细节,突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比如,走廊文化建设,可以对走廊进行审判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划分,分别悬挂古今中外的法律格言、各部门工作生活照片、干警自己创作的书画摄影作品等,使走廊文化更加丰富充实。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7篇

直面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司法行政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面临严峻挑战。从政治环境看,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思想启蒙、文化交流为掩护引导国人思维。司法干警在开放的环境下易用比较和挑剔的眼光看待我国制度,由此产生“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从经济环境看,社会上价值追求多元化、处世交往庸俗化,给司法行政队伍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增加了难度,加上受价值支配和负面因素反复渗透,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带来困难。从网络信息看,面对形形的网络信息,少数人难以明辨是非,对思想行为引导带来不利影响。从教育过程看,绝大多数司法干警在参加工作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这对加入司法行政队伍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十分重要,如果两者不一致,培育难度就大得多。面对这些挑战,应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常态化的基本路径。

增强理解认同。一要常态化理论灌输。加强理论灌输是培育常态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问题,要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原原本本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通过长期的理论灌输,切实使政治、理论观点在大家头脑中扎根。二要常态化政治教育。利用“专家讲堂”、支部活动日等时机,立身做人道理经常讲,重大教育经常抓,常规性教育经常搞,把大道理讲实讲透,把小道理讲正讲好,帮助司法干警解开思想扣子。要采取“带着问题研讨学、拓展深度引伸学、联系岗位对照学、查找差距补充学”的方法,领导带头宣誓、带头巡回宣讲、带头讨论发言、带头撰写体会、带头躬身践行,掀起全员学习热潮。三要常态化思想引领。要关注现实思想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从端正认识入手,寓教育于实践,寓有形于无形,积小成为大成,把司法干警在宗旨意识、奉献意识、生活情趣等方面的思想偏差校正过来,形成实践的共识。

注重环境熏陶。常态化教育实践是内外互动、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实践环境的优化十分重要。注重传统熏陶。我党各个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支撑和资源优势。要在强化党史教育上下功夫,增强大家当好历史传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引导践行上下功夫,把发扬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同时融入本系统孕育的“崇法崇德、致正致新”等特色精神,深化常态化实践效果。注重舆论熏陶。要唱响主旋律,用好党和国家的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用好本省报刊、网络等主要阵地;用好本单位的广播、橱窗、局域网等宣传平台。通过这“三个载体”,常态化铸牢司法干警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注重文化熏陶。统筹整合司法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司法文化活动,凝聚警心警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文学创作、文艺演出、影视作品以及短信格言、网络动漫、书画作品等评比竞赛中,使大家在愉悦中受到启迪。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主流文化中,注意学习借鉴社会上新的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丰富司法行政文化,让司法干警在高雅时尚的娱乐活动中受到熏陶。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司法行政场所政治环境中,通过文化长廊、塑像雕像、横幅灯箱,使司法干警在耳濡目染中激发自觉践行的热情。

创新方法手段。构建常态化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习、大讨论,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方面深刻领会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组织专题学习,通过观看《苍天》、《女检察官》、《任长霞》、《潜伏》、《警戒线》等优秀影视作品,从思想深处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坚定公正价值追求,端正执法、执业理念,强化廉洁从警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纪律作风观念,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提高执法执业公信力。形成浓厚的政治氛围,把英模画像、标语口号、道德规范标示出来,编写口袋书,印发记忆卡随身携带,引导大家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活动,告诫大家坚守道德底线,严守法纪红线。采取开办道德讲堂,举办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读书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岗位技能比武等丰富多彩的常态化评比竞赛活动,让司法干警共享文化成果。按照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考评,以考评为牵引带动常态化。注重常态化的仪式激励,通过组织干警瞻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走访革命圣地、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等,使司法干警在庄严神圣的氛围中强化价值认同,凝聚意志力量,激发践行动力。发挥典型常态化示范作用,注重培养典型,善于挖掘典型,开展向身边先进学习活动,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完善法规制度。制度规范是常态化教育实践的保证,对常态化教育实践既有引导和推动作用,也有规范和惩戒作用。按照司法行政已有的法规、条例,充实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奖惩规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为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使司法行政人员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真正做到哪些“不能为”、哪些“主动为”、哪些“有作为”,通过确立目标导向,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和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法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廉洁从政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司法干警认真学习、讨论、实践,切实形成常态化的牵引和激励,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制定相应法规保证常态化,通过立法提升司法行政干警的地位,增强司法行政干警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要结合实际,分类别、分层次制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使司法干警励志律行有依据、言行举止有准则、日常养成有遵循、检查评价有标尺。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8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先进政法文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司法行政队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根据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开展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先进政法文化建设,确保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宗旨意识、端正价值取向,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对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不疑,坚决抵御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主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政治敏锐性、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

(二)进一步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从思想深处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落实各种便民利民措施,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

(三)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恪守政治职业道德,自觉严格公正执法,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努力使每起案件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执法不公、枉法裁判,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现象得到杜绝或有效遏制。

(四)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自觉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保持淡泊名利的健康心态和简朴平安的生活作风,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三、基本原则

(一)人人参与原则。从机关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警,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等重点岗和关键环节干警的教育学习。

(二)标本兼治原则。把提升队伍政治素质与增强执法能力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执法司法中的突出问题与建设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不符合,不适应干警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的突出问题。

(三)群众路线原则。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检验教育实践活动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标准,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真实反映群众意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行政机关和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

(四)注重实践原则。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手硬”,把加强理论武装和规范行为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和执法实践中,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公正廉洁执法、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行动。

(五)务求实效原则。坚持从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严格要求,狠抓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主要内容、方法步骤

(一)组织专题学习(即第一阶段,动员计划学习阶段,时间从年2月20日至年3月底结束)。按照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动员部署。组织专题学习主要是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个落实的要求,组织全体干警开展大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等,准确把握干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以新任领导干部和新进青年干警为重点、做到区别对象、各有侧重。对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政意识,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能力和水平;对法学理念骨干和新进青年干警,重点清理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负面影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一线执法干警,突出执法为民教育,着重解决群众感情问题。

(二)开展集中讨论(即第二阶段,学习、大讨论阶段,时间从年4月份开始至年5月20日结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主要是围绕“为什么要牢固树立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我该怎么办”等内容,通过举办座谈、论坛、沙龙,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干警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切实增强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坚定性。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适时举办演讲比赛和主题征文、组织大讨论等活动。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联系执法司法实践,着重清除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自觉在执法思想、执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法学教育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三)选树先进典型。(即第三阶段,立标杆、找差距,定目标阶段,时间从年5月20日开始至年6月20日结束)。选树先进典型结合县委、县府提出的“创先争优示范活动”,认真组织干警立标杆、找差距、定目标。立标杆,就是明确向谁学,以先进政法单位和身边的优秀同志为榜样,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找差距,就是明确学什么,对照先进榜样,找出自身的差距。定目标,就是明确怎么学,确定方向,奋起直追,努力实现新跨越。培育和树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广大干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此推动和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开展警示教育(即第四阶段,警示、剖析阶段,时间从年6月20日至年7月20日结束)。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因执法司法不公、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权益、特权思想严重等引发涉法涉诉、个人极端事件、、舆论炒作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广大干警对照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联系自身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反思,举一反三,深刻领悟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深刻吸取执法不公正、不廉洁、乱作为的惨痛教训,真正使思想受到触动,觉悟得到提高,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增强公正廉洁执法的自觉性。

(五)组织自查自纠。(即第五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从年7月20日至年8月20日结束)。自查自纠阶段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阶段,全体干警结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严格对照县委政法委“四条禁令”,通过个人自查、同事帮查、群众满意度调查、涉法涉诉案件评查等形式,全面梳理、认真查摆和核心价值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思想认识、管理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剖析原因,查找要源,落实整改的措施、期限和责任,逐项加以整改并形成自查自纠报告。

(六)深化为民实践(即第六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从年8月20日至年10月20日结束)。深化为民实践,是此次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缩影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走村入户、助推发展、强化服务”深化作风建设和“两排查一促进”活动的总体部署,组织广大干警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调查走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进一步提高运用群众语言、掌握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本领。今年第三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开门评警”活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队伍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并向社会公布,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

(七)认真做好总结评比。(即第七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从年10月20日至年11月20日结束)。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在年11月20日前书面报送县委政法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开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认真组织深入发动,开好动员会、部署会,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和部署。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王银膺,副组长:、徐燕萍、吴蔡敏、陈展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工科),领导联系点:联系政工科、基层科,徐燕萍联系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公证管理科,吴蔡敏联系社区矫正科,陈展峰联系宣教科。

(二)抓好结合,统筹推进。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政法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两排查一促进”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着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坚持把理论研究和执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执法司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加强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为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先进政法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三)严格督导,确保实效。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要加强内部统筹协调,全面掌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明查暗访,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各项部署的落实。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政法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富有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着力解决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理想信念、执法理念、宗旨观念、公正意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全体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和省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基本原则

1、人人参与,分类施教。坚持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确保司法行政干部、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率、受教育面达到100%。分别针对领导干部、司法行政干部和新进司法行政干部不同情况,突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增强教育针对性。

2、依靠群众,开门教育。注重“开门纳谏”,向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适时邀请各界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和司法行政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满意度测评,让群众看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深切感受到司法行政机关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

3、履职尽职,注重实践。围绕司法行政机关职能职责,紧贴执法司法实践,从身边事、手头事做起,从具体的案件做起,推动教育成果向实践转化,切实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4、统筹兼顾,务求实效。从工作实际出发,少而精地深入开展活动。注重与落实服务群众“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相结合,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确保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工作水平得到新提高。

三、主要目标

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永葆忠诚的政治本色。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主动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敏锐性、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

2、践行为民的宗旨观念。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密切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3、恪守公正的价值追求。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严格公正执法,进一步纠正执法服务不公、不作为、乱作为和办人情案、关系案等现象,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的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4、保持廉洁的基本操守。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和各行业禁令,时刻保持淡泊名利的健康心态和简单朴实的生活作风,廉洁从警从业,违法乱纪现象明显减少。

四、内容及步骤

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成立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县就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及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层层进行动员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广泛动员和宣传,切实把我县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迅速掀起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

(二)组织实施阶段(5—11月)

1、学习教育阶段

学习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央政法委编印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读本》等文件和书籍、中央政法委制作的宣传片等。

基本要求:组织全体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读《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读本》及有关辅导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执法岗位精选有关内容。学习内容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仰、信念、信心”、执法为民、群众路线和公正廉洁等专题,每个专题学习时间10学时左右。各人要制订学习计划,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注意创新活动载体,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理论引导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主要活动:

(1)观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专题片,学习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

(2)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组织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八个字,谈认识,谈感受,谈转变,谈打算,真正使这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组织开展群众观点再学习再教育活动,重点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总书记关于群众观点、路线的重要论述。

(4)围绕发生在司法领域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进行安全教学和剖析反思。

(5)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比赛,教育、引导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工作者自觉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2、综合实践阶段

大力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与当前上级部署开展的专项活动,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平台,重点抓好以下实践活动:

(1)开展“大讨论”和“大检查”。结合集中培训和专题学习,紧紧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内容,采取座谈讨论、专题研讨等形式,广泛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具体标准要求大讨论”活动,人人参与讨论,人人研究标准,搞清“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内涵要求,细化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标准。第二季度,集中开展“大检查”活动,认真查找问题,撰写剖析自查材料,制定整改提高措施。

(2)开展岗位争先活动。紧密结合司法业务和工作实际,开展岗位竞赛、岗位评比、岗位建功等立足本职争创先进活动,开展全员参与的学雷锋活动,组织引导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舞台。

(3)大力实施“三打两建”专项活动。营造学法守法的“三打两建”行动法治环境,抓好领导干部等公职人员学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村(居)民和外来工的法制宣传;调处“三打两建”行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构筑矛盾纠纷防范化解体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加大矛盾排查和化解力度;提升律师服务工作者服务“三打两建”行动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能作用,对“三打两建”行动中涉及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项目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司法鉴定服务。

(4)积极推进基层司法行政“三进”工作。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要把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三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服务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切实抓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党性教育,实现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落实责任制,建立监督机构,经常开展督查,通报情况。三是加强考核体系建设。采取常态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机关干警量化考核的可操作性。四是加强激励关怀体系建设。量化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关心干部职工生活,为遭遇重大变故的同志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6)抓好开门整改活动。一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调研,大力开展“三访”活动,悉心倾听基层呼声,详细了解群众诉求,切实提高运用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本领和能力。二是广泛开展“开门评议”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登门走访、开设网络意见箱等方式,征集人民群众的“两代表一委员”对本单位本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向社会公布整改结果。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各基层司法所、局机关各部门要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重点回顾检查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按照考核验收标准形成自查报告,于12月2日前报县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落实挂点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确定2-3个基层司所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全程参加联系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联系点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

(三)抓好宣传推动。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本部门活动特色亮点。同时,要充分利用简报、专报等载体,交流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搭建教育实践活动互动平台,为活动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严格督促检查。各联系点领导在按要求抓好联系点工作的基础上,同时负责该联系点开展教育活动的督查工作。要根据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开展阶段性督查,汇报督查情况。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及时通报各阶段活动开展情况。

司法核心价值观范文第10篇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生成,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深化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在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上下功夫。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在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的重要会议精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带头学、组织民警普遍学、开展讲座辅导学、围绕中心讨论学、联系实际深入学、检查考核推动学,有力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利用党委(组)中心组学习、党团日、学习日,通过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

(二)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为提升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精神境界,营造氛围、培育环境。各地各单位创新载体、丰富主题,结合 “五・四”“七・一” 等节日,开展“青年民警话人生、谈价值”“支部主题党日”等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内蒙古女子劳教所结合队伍实际,通过采取授课、讲座、播放视频资料等形式,对干警进行理想、道德、心理与生理健康知识等内容的教育。邀请爱心使者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全所民警举行以“践行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献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对进一步坚定广大干警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单位还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广大干警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警的党性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厅将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动员和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立足工作实践,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召开全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全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法学学历教育以及《内蒙古司法》复刊等工作,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组织广大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开展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进行全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经验交流和先进事迹材料整理选编工作。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各地各单位评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优秀设计方案。

(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影响和感染身边人的价值取向,用身边人的模范行为引领身边人的价值追求。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抓好先进典型培树和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培育广大干警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优良环境,在先后培树和推出身残志坚、奋斗不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包头固阳县残疾律师,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贾占全;“扎根基层二十八载,献身司法大写人生”的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杨立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特别是新涌现出的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的身残志坚、感恩社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法律援助中心郭二玲同志,她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司法厅组织开展了郭二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共计86场、参加报告会13404人次。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党组织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为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信息简报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果,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激发了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者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记基本操守。各单位将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自治区司法厅分别举办呼和浩特市地区司法行政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厅机关全体干部廉政报告会,邀请自治区纪委监察室有关领导作了“依法廉洁行政”“反腐败形势与任务”“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3场报告。一些单位采取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上党课,纪检监察部门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和廉政知识竞赛等形式,把廉政教育深入到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将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一些案例编印成《警钟》,分发给全系统每名干警,较好地发挥了警示和预防作用。抓好《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贯彻,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和保证司法行政干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全系统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对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认真查摆在理想信念、执法执业、纪律作风、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门评议阶段,共收集意见建议897条,采用意见建议302条。

(五)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性、强化能力水平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司法厅精心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分别举办了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区公证处主任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举办了“六五”普法骨干、法律援助业务、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警衔晋升培训班。2012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432期,累计培训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等各类人员21600人次。

二、注重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特色,在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上见到了实效

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党员干部下基层、监狱劳教基层基础建设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各项重点工作抓落实、抓践行、见实效。

(一)司法行政系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广泛开展 “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结合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万人评窗口”活动,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全区律师行业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四立足、四争创”,不断改进作风、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司法厅积极引导律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主动为党政领导机关处理上访问题提供积极的法律意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积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以扎实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主题活动,积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工作质量,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法律便民服务”“律师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社区”等专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草原移动工作站”“蒙古包法律援助点”“一小时法律援助圈”等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里,赢得广泛赞誉。2012年,全区各级法援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0多件,比上年增长11.6%。

(三)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法律调解轨道,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行“调援结合”“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服务引导员”等有效举措,实现乡镇矛盾调处中心与村级调委会、民调中心户对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三个”对接。一些地区的人民调解机构还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零报告”制度以及矛盾纠纷信息的汇总分析、预警和反馈等长效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

(四)全区各级法制宣传机构围绕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重点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各级法制宣传机构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转发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2年重点组织“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开展法律“直通车”服务,深入机关单位、农村牧区、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

(五)全区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发挥职能优势,为民解决实际困难。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的要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宣传法律政策、开展法律服务、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基层稳定等方面,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优势,有效解决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与基层司法行政单位结对子,着力帮扶相对薄弱的党组织,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与生活困难的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上一篇:践行核心价值观范文 下一篇:非参数检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