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体制范文

时间:2023-05-19 11:12:02

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在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上,我国正式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但是农业税的改革导致我国财政出现不平衡现象,使得税收管理困难,逐步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当前财政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

财政税收管理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关键环节,但是因为诸多原因,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严重的滞后了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当前,对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监管不够到位;资金效益有待提高;民主管理不够完善等。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不够规范,出现举报多,上清下乱,上访频繁,差距大等问题,给国家财政造成困难和压力。

二、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1.改革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依旧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而且财政税收管理的建设也一直受到集权、分权循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税收管理部门缺乏对财政税收的重视,许多管理人员存在着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之内,改革我国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将成为我国财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国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法律权威,淡化人为影响;同时还要建立稳定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债务管理,避免出现不正常的债务现象,使得财政税收管理关系处于健康、和谐的关系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2.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实施绩效评估措施

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发展,它是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在主要执行者,是财政税收管理效率的力量之本。财政税收管理运作的好优劣直接依靠管理人来决定,因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的最终效果。所以,提升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税收内部秩序,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教育、培训等;然后要强化财政税收管理的培训指导,优化其知识结构,使得管理人员均具有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意识,提升其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为百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进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发展。

另外,在我国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公共管理体制,深化和推进农村公共财政的实施。因此,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职能设置就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实行“精兵简政”,尽可能的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财政支出负担,营造宽松的财政发展环境;并且也要建立相关的“评估管理”政策,实施绩效评估,提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3.合理界定和扩大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

要综合利用各种社会经济措施,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调动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且认真分析我国财政税收的收支项目,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严格按照市场原则重新进行财政税收收支范围的调整,科学确定税负比例,并且合理配置各种税收服务领域,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发展。还要明确财政税收管理职责权限,进行相关的职责划分,逐步把财政税收管理归入预算管理范围之内,同时调整在税源转移以及跨区域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不公现象,降低市场或者国家政策等因素对于财政税收收入的影响。建立相关的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民营经济,培养税源、涵养税源,进而扩大我国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

4.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直以来,我国财政税收资金都是应用在公共事业的发展上,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提高我国财政税收资金的效益,除了上文中提出的改革、完善以及创新等措施之外,我国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还可以整合财政税收资源,把所有的财政税收情况进行公开、透明化管理。同时,加大对有前景的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信息交流力度,利用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适当的把资金投入向基层倾斜,利用重点扶持以及优劣互补等方式提升财政税收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并且要建立相关的资金整合协调机制,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小结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有利有弊,财政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机遇,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同时财政税收部门也要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理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亮亮 张泽林: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45--47.

[2]张扬伟: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2(13):482-483.

[3]王冠之 何 挺:关于旅游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以新余市为例[J].新余高专学报. 2009(05):12--13.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制性弱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法律少而法规多,税收行政法规一般是按照“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法制建设还很薄弱。我国税收的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缺乏法律依据,税收管理体制的权限实施,缺乏法律依据,税收行政人员缺乏监查、预审、侦察等权利以及税收执法的专业性。事权的划分缺乏相应的法制规定。我国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大多是国务院向社会的,相关的规定一般见于规章制度中,缺乏系统性,没有法制性以及法律支撑保护的体制,实施效果不理想。(二)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不力一方面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对于偷税、漏税等行为的监督管理不力。另一方面,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的人员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易造成管理不力,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另外我国实施机构改革,财政税收监管机构不断减少、人员逐步裁剪,监管团队成员稳定性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消极怠工等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造成监管不力。(三)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方面缺乏规范性目前,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主要有三大方式,即专项支付、财力性支付、体制补助与税收返还支付。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常常被用来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财政补贴不均现象,使经济发展更加平衡。然而,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实施的过程中,监管不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致使某些官员滥用资金,失去了财政税收转移原本的原则和效力,无法达到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目的,从而限制了我国财政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举措

(一)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我国在明确中央税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差异的现状,适当进行放权是必要和可行的,首先,我国税收的立法权可采取中央的税种由中央立法,地方税种可由中央立法,也可地方立法或是部分中央立法,部分地方立法的方式。其次,在国家统一税收的政策指导下,地方应拥有适当的税收政策调整权利,例如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印花税调整等。然而,中央放权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如果放权过渡容易导致地方滥用权力的负面影响。(二)加强税收管理体制立法建立我国税收的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如中央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包括权限的体制和范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也一定要遵照法律规定的执行,不能藐视法律,采取其他手段来代替。税收管理体制的权限实施法律依据,提高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和高效性,消除执法人员人为因素造成实施税收混乱及不公平等现象。(三)贯彻税收的政策、制度及法规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在中央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区域特色建立相应的地区财政税收管理实施细则,合理规划税收管理和税收收入的分配,明确我国各级政府的权责、职能等,平衡税收执法力度,使各地区纳税企业和个人依法纳税,公平竞争,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四)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完整的税收考核机制,加强对税收征管质量的考核,补充查补入库、准确率等税收征管质量的指标。提升税收监管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深造等措施,大力培养一批责任感强、使命感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提高税收监管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税收监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避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五)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体系中央财政部应当将转移支付的款项分为专项支付和一般支付,支付方式上,两种支付合理搭配,一方面可合理分配资金,另一方面可稳定资金来源。首先,中央财政部应合理调整转移支付款项的比例,适当调整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并适当提高一般性支付的比例。其次,转移支付所需资金的来源,可通过分享增值税和返还财政税收。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体系,分配财政税收要公平、公开、合理。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体制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有利于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我国财政管理水平,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一)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不力一方面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对于偷税、漏税等行为的监督管理不力。另一方面,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的人员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易造成管理不力,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另外我国实施机构改革,财政税收监管机构不断减少、人员逐步裁剪,监管团队成员稳定性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消极怠工等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造成监管不力。

(二)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方面缺乏规范性目前,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主要有三大方式,即专项支付、财力性支付、体制补助与税收返还支付[3]。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常常被用来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财政补贴不均现象,使经济发展更加平衡。然而,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实施的过程中,监管不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致使某些官员滥用资金,失去了财政税收转移原本的原则和效力,无法达到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目的,从而限制了我国财政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举措

(一)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我国在明确中央税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差异的现状,适当进行放权是必要和可行的,首先,我国税收的立法权可采取中央的税种由中央立法,地方税种可由中央立法,也可地方立法或是部分中央立法,部分地方立法的方式。其次,在国家统一税收的政策指导下,地方应拥有适当的税收政策调整权利,例如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印花税调整等。然而,中央放权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如果放权过渡容易导致地方滥用权力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税收管理体制立法建立我国税收的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如中央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包括权限的体制和范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也一定要遵照法律规定的执行,不能藐视法律,采取其他手段来代替。税收管理体制的权限实施法律依据,提高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和高效性,消除执法人员人为因素造成实施税收混乱及不公平等现象。

(三)贯彻税收的政策、制度及法规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在中央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区域特色建立相应的地区财政税收管理实施细则,合理规划税收管理和税收收入的分配,明确我国各级政府的权责、职能等,平衡税收执法力度,使各地区纳税企业和个人依法纳税,公平竞争,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完整的税收考核机制,加强对税收征管质量的考核,补充查补入库、准确率等税收征管质量的指标。提升税收监管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深造等措施,大力培养一批责任感强、使命感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提高税收监管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税收监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避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体系中央财政部应当将转移支付的款项分为专项支付和一般支付,支付方式上,两种支付合理搭配,一方面可合理分配资金,另一方面可稳定资金来源。首先,中央财政部应合理调整转移支付款项的比例,适当调整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并适当提高一般性支付的比例。其次,转移支付所需资金的来源,可通过分享增值税和返还财政税收。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体系,分配财政税收要公平、公开、合理。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体制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有利于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我国财政管理水平,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07

我国财政的主要来源是财政税收,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财政收入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财税种类较多,给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税收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1994年的分税制管理体制改革到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坚持的是“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原则,也就是说,是由中央统一领导整个税收管理体系,并赋予地方下级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力,体现的是税权集中、税法统一的特点,这样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应该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进行创新,例如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政府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方向转变,不断优化预算管理体制,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促进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

2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需要健全的监管体系来保证,然而随着我国社会机构深化改革的不断加大,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监督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并没有加大对财政税收的监管力度,大幅度削减了财政税收监管队伍的力量,甚至减少了财政税收的监管费用等,这就直接降低了财政税收监管队伍的力量和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监管的水平。同时,有的地方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强加干涉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给财政税收监管部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监管部门的顺利工作。有的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管机构,而是简单地交给相关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管,也就没有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和投入大量的监管经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税收监管的力度。

22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体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并不够完善,因此也就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预算体制覆盖率较低是其中的主要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收支工作并没有覆盖到财政预算当中去,在预算体制的执行过程中也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很多预算的考核和审核大多数都是走形式,这就直接降低了预算管理体制执行的效果,同时也会逐渐降低预算管理机制的公信力。

23缺乏完善的财税法律制度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顺利运行要依靠完善的财税法律制度,但现阶段我国关于财税管理的规章较多,在实际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的自由权较大,直接导致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工作时的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到财政税收执行部门的权威性和公允性。同时,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系统,这就造成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比较松散,加大了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难度。

3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31建立健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地方的管理者要认识到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要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地方的管理者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税收监管制度,不能对财政税收监管工作进行过多的干涉,保证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结果的客观性,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预算委员会,严格落预算管理责任制,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其次,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应该根据不同经营特点来选择出不同的编制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预算项目之间的相互协调。企业在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之后,也要严格按照方案来执行,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最后,为了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管理层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员工严格地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认真地完成预算管理工作,领导者要细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来进行工作。

33不断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

要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科学性,要有健全的财政税收制度来进行指导,因此就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财政税收制度,这样既能够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细化,又可以从整体上掌控全局,这样就可以保障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收与支出管理的范围,对税负比例进行明确,提高对社会服务方面和公共设施方面的税收支出,这样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34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不断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相关部门要聘请一些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及时地更新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最后,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要从实际的工作中总结经验,虚心地学习先进的财政税收管理理论,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要在遵纪守法、恪守工作准则的原则下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这几年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发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乔黎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低碳世界,2014(13).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财政税收是政府进行国家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得到必要的资金,分配到各项国家建设的项目当中。所以,财政税收的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介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指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一些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前言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处于一种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所以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当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给我国的财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税收权力过于集中;税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税收监管不到位;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不规范等等。我国应当积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财政管理行业的管理水平。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是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阶段而形成了如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秉承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1]。“统一领导”,就是说财政税收由中央进行统一领导,中央制定全国通用的税法、税种,为税收的征缴提供统一的依据和规范。“分级管理”,就是由中央赋予地方政府一部分对税收的管理权力,对于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缴纳手续进行灵活处理,形成了税法统一、税权集中的管理体系。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权力过于集中我国政府采取中央集权的制度来管理国家,由中央来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和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管理也不例外。税收权力的的过于集中,导致各级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地区的发展特色进行财政税收的征收。我国为了缓解这类现象,已经开始注意给予地方政府一部分的税收管理权力,但是很多地区仍然出现社会资源配置不科学、税收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二)税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财务税收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了税收分配的计划、税务征收的组织协调、税务监督等工作环节[2]。财务税收管理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进行。但是我国的税收管理相关的法律只有几部,且我国各地政府的税收行政法规大多都是暂行条例的形式,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这就导致税收管理缺乏规范,无法落实税收的监察、预审和征收工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对财务税收进行统一管理,降低了财务税收的使用效率,制约了我国的发展。

(三)税收监管不到位财务税收的征收和使用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部门进行监管,如果监管不力,就会发生一些违法行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收监管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监管人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我国执行管理机构改革以来,财政税收监管的机构数量不断减少,人员被大量裁减,消磨了工作积极性,拖累了税收监管的工作效率。

(四)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不规范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就是政府将征收的税收资金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到国家建设项目当中的过程[3]。我国目前在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上主要采取三种形式:转向支付、财力性支付、体制补助与税收返还支付,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但是由于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手段不规范,就会导致一些工作人员挪用、滥用税收资金,让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目的落空,妨碍了我国的建设与发展。

三、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思考

(一)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了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的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要从观点上进行改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定统一的依据,同时为各级地方政府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改革之后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既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让税收管理具有规范性,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弥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我国财务税收管理工作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业务不熟练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而引发的。比如财政税收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手续执行不规范,也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利欲熏心,私自将税款挪作他用甚至贪污的原因。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一方面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加管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另一方面积极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让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当中依法行事,一丝不苟。

(三)确定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就是财政税收如何进行征收、从哪些单位征收、征收多少和财政税收如何使用、用到哪里、用多少。财政税收的收入和支出要根据市场规则,实现“合理征收”和“科学使用”。合理征收,就是税务部门要严格界定职责权限,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单位、个人税务征收的种类、数额进行确定,避免重复征税和不合理征税等现象的出现。科学使用,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提前制定税收的预算方案和税务资金的分配方案,促进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

(四)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对于财政税收管理的创新,可以适当引入合同制,利用合同形式对财政税收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地方政府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建设,还能够提高中央对地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既能够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效率,又避免了税收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病。

四、结论

财政税收的管理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经过长期的完善与改进。我国政府要积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合理确定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高虹.浅谈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41:181.

[2]马正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125.

[3]蔡美华.当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10-11.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前言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处于一种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所以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当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给我国的财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税收权力过于集中;税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税收监管不到位;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不规范等等。我国应当积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财政管理行业的管理水平。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是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阶段而形成了如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秉承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1]。“统一领导”,就是说财政税收由中央进行统一领导,中央制定全国通用的税法、税种,为税收的征缴提供统一的依据和规范。“分级管理”,就是由中央赋予地方政府一部分对税收的管理权力,对于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缴纳手续进行灵活处理,形成了税法统一、税权集中的管理体系。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权力过于集中

我国政府采取中央集权的制度来管理国家,由中央来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和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管理也不例外。税收权力的的过于集中,导致各级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地区的发展特色进行财政税收的征收。我国为了缓解这类现象,已经开始注意给予地方政府一部分的税收管理权力,但是很多地区仍然出现社会资源配置不科学、税收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二)税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财务税收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了税收分配的计划、税务征收的组织协调、税务监督等工作环节[2]。财务税收管理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进行。但是我国的税收管理相关的法律只有几部,且我国各地政府的税收行政法规大多都是暂行条例的形式,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这就导致税收管理缺乏规范,无法落实税收的监察、预审和征收工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对财务税收进行统一管理,降低了财务税收的使用效率,制约了我国的发展。

(三)税收监管不到位

财务税收的征收和使用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部门进行监管,如果监管不力,就会发生一些违法行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收监管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监管人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我国执行管理机构改革以来,财政税收监管的机构数量不断减少,人员被大量裁减,消磨了工作积极性,拖累了税收监管的工作效率。

(四)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不规范

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就是政府将征收的税收资金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到国家建设项目当中的过程[3]。我国目前在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上主要采取三种形式:转向支付、财力性支付、体制补助与税收返还支付,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但是由于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手段不规范,就会导致一些工作人员挪用、滥用税收资金,让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目的落空,妨碍了我国的建设与发展。

三、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思考

(一)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为了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的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要从观点上进行改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定统一的依据,同时为各级地方政府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改革之后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既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让税收管理具有规范性,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弥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我国财务税收管理工作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业务不熟练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而引发的。比如财政税收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手续执行不规范,也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利欲熏心,私自将税款挪作他用甚至贪污的原因。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一方面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加管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另一方面积极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让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当中依法行事,一丝不苟。

(三)确定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

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就是财政税收如何进行征收、从哪些单位征收、征收多少和财政税收如何使用、用到哪里、用多少。财政税收的收入和支出要根据市场规则,实现“合理征收”和“科学使用”。合理征收,就是税务部门要严格界定职责权限,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单位、个人税务征收的种类、数额进行确定,避免重复征税和不合理征税等现象的出现。科学使用,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提前制定税收的预算方案和税务资金的分配方案,促进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

(四)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对于财政税收管理的创新,可以适当引入合同制,利用合同形式对财政税收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地方政府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建设,还能够提高中央对地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既能够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效率,又避免了税收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病。

四、结论

财政税收的管理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经过长期的完善与改进。我国政府要积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合理确定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高虹.浅谈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41:181.

[2]马正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125.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7篇

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必须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将有条件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进行很好的搭配,进而保证具有可靠和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分配方法比较合理的省市以及中央这两类转移支付体系。要求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自身的比例提升,对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进行适当的整合,进而使得移动支付资金来源越来越稳定。还要将转移支付分配的方式进行改革,进而能够建立起公开、科学、透明、合理的资金分配的体系。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要实施制度创新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政府改革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好地推广,调动农民从事劳动的热情,将农业生产的工具成本下调,从本质上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除了要将农业税等等税收项目免除之外,还要对税收结构实施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职责进行正视,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地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之中,还要适当采取合同制,合同制已经成为了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重要创新,这样不仅仅能够从本质上加强地方财政税收所具有的自,还可以增加中央政府自身的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一直都是人们不断倡导的话题,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所具有的作用在不断显现出来,因此,我国开展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着眼点以及出发点就是要加强中央管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配合。

三、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要注重协调国税和地税从我国税务机关的角度出发,必须要将地税和国税之间的职责和关系理顺,将地税和国税这二者之间协调机制和配合机制健全,在我国不断实施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这一个前提和背景之下,除了有些个别生分之外,我国大多数生分都已经设置了地税以及国税这两套十分重要的税收征管的机构,各个地区的地税机关以及国税机关还要积极开展信息的交流,如果二者出现对政策理解不同或者具有争议的时候,二者还要积极进行探讨,合力来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实现地税和国税这二者的高度协调。进一步将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进行规范,监理和健全我国的财政体制,界定我国各级政府对于财政支出所具有的责任,完善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按照事权和财权相互匹配这一个重要原则,将省级以下财政管理的体制进行理顺。要求中央政府来承担全国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承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支出的责任。地方政府来承担地区性公共服务支出的责任,当出现具有跨地区性质公共服务指出的时候,必须要将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分清楚,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这二者来共同承担责任。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进而加强对于我国财政困难的县和城乡支持力度。

四、结束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要建立和完善新的财政体制、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要实施制度创新以及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要注重协调国税和地税这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进行了探究。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体制;财政改革;财税创新

财政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些年经济发展稳步加快,综合同力不断提升使得我国财政税收呈直线上升趋势,财税收入量增加,种类繁多,给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大挑战,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引入财税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对实现我国财政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由丁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定的社会性质转变历程,我国财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权利到适当放宽限度的过程,并且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已经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防范经济危机,缩小区域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牛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完善了财政支出体制

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支小占国民牛产总值比重较大,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逐步减少,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占据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是与人均国民牛产总值增长速度相适应的,且经过财政绩效管理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的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公共设施建设、民生建设、利一会服务所占投入比例逐步上升,说明我国财政管理改革初具成效,政府已经迈向服务型道路,并不断大踏步前行。

2.优化了财政预算体制

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财政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收支计划,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铺设好基础条件。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尽力过多次改革,现已形成较为规范化的体系,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作为原则和出发点,科学划分中央与地区的财政支支范围,按照税种类型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其中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此外,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的返还额度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依据全国增值税与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比例确定增长率,全国增值税每上涨百分之一,返还税收增长0.3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财政预算体制,对引导社会经济运作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了税制转型

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收入型与牛产型三种,有助于提高税负公平,可优化商品模式、促进社会大牛产的发展。自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牛产型增值税对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均衡发展的制约性愈来愈多的暴露出来,我国政府及时转变战略,适应新经济形势,开始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逐步引导,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新型流转税收体系,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体,实现了由浓重计划经济色彩向市场经济灵活多变形式的发展,为我国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产业经济升级步伐。

二、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税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较为规范化的体系,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大范围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风险大幅提升,现有体制也逐步暴露…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财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财政税权高度集中

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受传统观念的桎梏,计划经济的残留影响依旧存在,加之我国自身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税收高度集中的现状。中央掌握税收大权,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税收投入,但也带来了许多缺陷。我国领土面积广阔,省份多且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适合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若税权过丁集中,将会导致部分区域因政策不适发展脚步延缓,拉大区域差距,不利丁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2.财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体制顺畅运行的保障,但日前我国对于税收管理方面规章明显多于法律,强制力度不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过量的自由权,致使税收工作人为性强,随意性大,严重损害了我国财税执法部门的公允性和权威性。此外,我国财税体制现有法律也不够系统,相关规定极为分散,也给财税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3.财政税收工作监管不力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现在职的许多财税管理人员并非专业人才,而是兼任,这些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且专业素质不高,自身责任感缺失,不仅给财税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使得财税监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加之我国现行财税监管法律规范较少,对于监管人员行为约束不足,导致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失误频频发生,甚至会出现现象,极大地危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此外,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监管力度也严重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官员通过钻法令的漏洞,滥用资金、挪用公款,罔顾原则,致使财税收入转移支付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甚至根本未能实现其功效,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4.同税地税分设造成重复税收

我国现行税收机构常设置为地税和国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划分方式不统一和沟通不当等原因,大幅增加了纳税成本,重复征税的现象也时有发牛,挫伤了纳税人的积极性,加大了税收管理难度,不利丁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发展。

5.政府财政税收职能未能转型

就目前情况而言,相关部门仍将经济发展作为税收的第一支出,主要投资丁竞争项目,忽视了公共设施的建设,致使公共基础设备较差,人民牛活舒适度得不到保证,难以实现“取之丁民,用之丁民”的纳税理念,造成社会舆论导向失衡,不利丁我国财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的创新对策

1.采取适当放权管理

如前文所述,税权的高度集中不利丁地区按照自身特性和优势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区域不平衡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适当放权管理迫在眉睫,可在现行体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如国家税种还是由中央统一立法,地方税种立法工作可以适当下放,这样既减轻了中央立法部门的负担,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然,国家可对其工作进行监控和审查,确保放权限度适宜,避免因滥权造成腐败行为的滋生。

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

想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令作为指导,应建立系统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保证既能从整体上纵览全局,又能对财税工作的细化环节进行约束,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财政税收管理的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注重税收与支出管理范围的科学划分,明确税负比例,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税收支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基础上,兼顾中央宏观调控与区域发展需求,挖掘财税制度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整体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财税管理意识

意识的提升是工作态度转变、工作效率提升的根本途径,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财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意识带动行为,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切不可流丁表面形式,对于地税要从区域自身特点出发,科学规划,规范立法。

4.提升财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国家财政税收管理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现有在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其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还可大力引入高素质人才,通过与高校对接的方式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管理团队,带动财税管理部门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重视对财税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工作热忱,引导其自觉投身国家财税管理事业。

5.建全财税转移支付体系

首先,对于各种财税转移支付行为,应提高其透明度,实行公开化管理,避免挪用公款现象发牛;其次,要合理配置一般支付形式和专项支付形式,稳定资金来源,中央政府应加强对相应支付款项的调整进程,采取多种于段并用的方式如分享增值税、有针对性地返还地方财政税收等措施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财税管理体系是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制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财政部门一定要对其高度重视,以立法带动自觉性,增强监管力度,优化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国家财政事业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晨曦.浅议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完善[J]东方企业文化,2012 (10)

[2]朱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4(20)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9篇

现行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实践证明,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税制向市场体制新税制的平稳过渡,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框架,税制要素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税种由改革前的32个减少为25个。分税制改革前的199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4,118亿元,到2005年达到30,866亿元,增长了近7倍,年平均增幅达到18.4%。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税收总收入完成54亿元,2005年完成409亿元,年平均增长21.9%。税收收入大幅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充足财力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我国现行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出现许多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税制结构不合理。首先,主体税种结构失衡。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但实施后,流转税比重偏大,所得税比重过小。2005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24.6%,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53.7%,流转税和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比例严重失调。流转税比重过大,地方政府重产值、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所得税自动稳定器功能发挥不到位,造成税收调控社会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的职能弱化。其次,一些应开征的税种未及时开征。如社会保障税、环境税等缺失,导致税源遗漏,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调控和保障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同时,有些收入又以费的名义存在,以费挤税。这种不合理的税制结构,削弱了税收对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公平分配的调节力,使税收难以成为稳定经济运行的杠杆。

(二)税收管理体制落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对我国税收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分别设立国家和地方税务机构,税收实行分级征管,中央税和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税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实行这种税收管理体制是合理的,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分税制发生了变化,税收管理体制也暴露出许多不适应问题。一是征管矛盾大。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后,税收征管出现国税部门与地税部门并立的局面,二者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国税实行国家垂直领导,地税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所代表的利益侧重点不同,国、地税两部门为了完成各自税收任务,争管辖权、争管户、争税源,由于内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顺畅的协调机制,矛盾和摩擦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负担重。国、地税既要为中央征税,又要为地方征税,因征管权力交叉,出现多个税务部门对同一个纳税人征税的现象。而且国、地税管户划分既不科学、又不严格,两部门重复进厂、重复检查,不能实现征管资源共享,增加了企业负担。三是征管成本高。分税制改革前,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3.12%,改革后税收征收成本率上升为5%~8%,其中,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较低,为4%~6%,西部欠发达地区较高,为10%左右,中部地区大致为7%~8%左右。与发达国家征管成本率相比,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远高于同期其他国家水平。如美国为0.58%,日本为1.13%。四是执法标准不统一。国、地税两部门由于在优惠政策规定、管理方式、人员素质方面的差异,在具体征管过程中执法标准不统一。如企业所得税,2002年以前开办企业所得税仍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企业为获取利益,在两部门之间游动,一些基层税务部门执法行为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没有严格按照税法规定依法征税,一些日收管理活动和征管程序也不符合法律规定,造成两部分企业税收负担不均,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二、深化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新一轮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加强宏观调控入手,通过简税制、调体制、重效率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惯例的税制和管理体制,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简税制。简化税制,逐步建立起以流转税、收益税、保障税为主体税种的新型税制体系。流转税是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改革要扩大征税范围,实现对全部商品征税。实行价外税,改变目前含税价交易行为,把价外税推向市场交易全过程,价税公开,简化征收,体现纳税人的价值。收益税是指以发生在分配领域内的国民收入额为课征对象的税,包括企业所得、个人所得、财产收益等。收益税改革要充分发挥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体现多收人多缴税,收入越多贡献越大。统一税法,取消过多的税收优惠,实现公平竞争。同时,要强化税收征管,提高收益税在整体税收中的比重。保障税是以纳税人支付的工薪总额或取得的工薪收入份额为课税对象,用于筹措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一个特定税种,主要体现稳定社会功能。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社会保障税,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收缴。应尽快将现行的费改为税,开征社会保障税,科学设计税制,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二)调体制。按照征、管、查三分离原则,对现有税收征收管理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和整合,由按税种范围设置整合为按征收环节设置。成立征管局,其主要职权是行使税收征收权和税收管理权,税收收入按照确定的比例分别组织人中央库和地方库。成立稽查局,负责税务稽查业务,以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为重点,开展征管质量和执法监督检查,打击偷、逃、骗、抗税等税务违法行为。凡稽查查补税款全部纳入中央收入。新体制的建立,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处理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有利于简化征管程序,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征管成本;有利于统一税法,实现依法治税;有利于征、管、查相互制约,从机制、体制上解决征管行为规范、不到位、越权减免税、以税谋私等不良形为;有利于税收工作公开透明和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税收管理体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税收征管;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纳税人户数急剧增长,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未能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的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理论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

一、风险管理理论与税收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概念及内涵。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风险管理就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行为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国际风险管理领域存在诸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标准,但都与美国COSC委员会(由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起的组织)正式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简称ERM)紧密相关,ERM框架已成为当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由于风险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规律性,ERM框架及其方法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的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要素及特点。综合ERM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八个方面:(1)内外环境。环境分析是认识和应对风险的基础。同其他任何管理活动一样,风险管理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也要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2)目标设定。即设定一个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的目标,该目标可以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合规目标。(3)事件识别。指识别可能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区分代表风险的事项和代表机会的事项。这是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的基础。(4)评估风险。指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5)应对风险。即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风险的应对策略可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接受风险和共担风险四类。(6)控制活动。是指设计的程序和政策,操作的目的是管理和控制风险以取得组织的目标。(7)信息与沟通。要求组织的信息和沟通体系支持其他组成成分以确保组织中的人理解、获取、交换和记录在组织中管理和控制风险所必需的信息。(8)监控。整个流程尤其是风险控制和程序必须被监控,以评估它们的有效性,确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要采取哪些补救行为。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一个组织可以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所以,ERM风险管理框架可以运用于管理税收风险。

3.税收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健全科学、严密、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对当前和潜在的税收风险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事中的预警控制,科学地监测和有效地防范、化解税收风险,可以实现税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今后税收管理工作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实现“信息管税”的基本前提。

二、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外环境方面。(1)系统上下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工作的主动精神、整体观念和系统意识。(2)现行税制体系结构不完善、科学性不足,法律级次低、变动频,征管体系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不足。(3)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不高,税务部门同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沟通反馈机制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2.目标设定方面。(1)税务总局2002年5月在《2002~2006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税收风险,并对防范税收征管风险进行了专门阐述,但尚未作为税收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局性工作目标。(2)目前尚未对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任务、战略规划、实施方案等进行系统地研究。

3.风险识别方面。(1)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2)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不强,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揭示问题信息少;提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4.风险评估方面。(1)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2)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基本停留在经验判断和简单比对阶段,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模型作为评估依据。

5.风险应对方面。(1)风险应对措施单一,未能根据风险等级的大小细分应对策略。(2)对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

6.风险控制方面。(1)受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和税收任务快速增长的影响,税收机关内部征、管、查、审等环节的职责分离存在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和执行难以到位问题。(2)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或者不够顺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管理风险的防控能力。

7.信息与沟通方面。(1)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基础信息有限,应从立法上支持税务机关采集足够的信息以满足风险分析的需要。(2)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需要加强。

8.风险监控方面。(1)税务系统内部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立。(2)社会监督的力度需要加大,方式方法需要继续完善。

三、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机制

1.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健全风险识别分析运作机制。通过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领域和风险类别进行总体考量,对各类风险群体和风险程度进行集中分析,对跨部门和跨税种的风险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在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的基础上,以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处理为重点,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创新税源税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发挥征管资源和数据信息集中优势,重点开展综合风险分析和分税种风险分析,组织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健全税收风险特征库。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归集排序,将风险等级应对与税源监控管理职责相匹配,选择有效的方式实施应对处理,以较小的管理成本获得较大的管理效能。

2.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机制。着眼于提高风险管理绩效和水平,科学设定风险管理监控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后续影响等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监控评价圈,从风险识别准确性、风险控制有效性、税法遵从提高度和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要及时总结税源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掌握并积累资料,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

3.完善税源信息共享沟通机制,夯实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基础。税收征纳系统的信息化既包括纳税人所有办税事项的信息化,也包括税务部门所有征收管理事项的信息化,以及日常行政管理和社会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应充分运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努力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大力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推进完善税库银联网和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及时采集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的第三方信息;探索建立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提升跨地区税源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税源控管的信息化优势。

上一篇:医院项目管理范文 下一篇:医学教学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