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理念范文

时间:2023-05-19 11:12:02

医学教学理念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1篇

1.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将意识形态“泛化”和“标签化”,教学过程教条化,教学内容干瘪化,教学实践脱离社会现实。由于忽视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日益偏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和问题意识,是探索先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现实基础。

2.课程建设力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课程建设力度最突出表现在评价体系上,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仍占主流,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对理论的死记硬背,教学内容恪守教材,脱离于社会现实,校本教材编撰没有地方性和特色性。同时,一些学校在进行制度设计时,缺乏针对性,制度的存在只是应付检查或评估,没有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理念的变革又是这项工程的核心和关键所在,通过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把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具有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刻板教条中解放出来,从泛化的意识形态中释放出来。教学理念的生成和创新,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把握教材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第二,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当代大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希望我们教师讲什么,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加以深入理解和实践的。

二、医学院应树立四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1.意识形态理念。意识形态理论奠基人为法国哲学家拖拉西,后经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继承发展和批判创新。而意识形态理论的集大成者为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产物,以语言为载体,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在意识形态批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意识形态并不是社会的奢侈品,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经济基础的需要。所以,意识形态的根本宗旨乃是服务于经济基础。”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意识形态理念应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从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角度着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拓展教学视野。第二,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深刻复杂性为主线,结合最新形势与政策,充实教学内容,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利益格局、分配结构的调整这个高度进行深入探索,引导学生认清在复杂发展情境下,如何看待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如何正确辨析发展进程中的主流与支流,大方向与大趋势。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深刻领会“四个讲清楚”,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新特点。“四个讲清楚”第一次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意愿、要求和诉求,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团体、个人的本质表现,具有价值导向、动力激发和民族凝聚的重要功能。

2.敬畏生命理念。医乃仁术。医学更强调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义务,把挽救生命作为第一要务。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生十分重视技术与医德统一性,如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郭玉的“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这些观点充分反映中国传统医学崇尚生命价值的伦理理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生的医疗实践目的与医学目的日益背道而驰,不道德医生为某些利益而做出有损患者生命的医疗行为,面对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红包问题等,如何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认同医学职业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贯穿敬畏生命理念应是当务之急。敬畏生命,促进生命成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情感,尤其是医学院校,更应将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直面生命、体会生命的温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追求和生命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过程,把关爱生命的这种意识和理念转化为生命文化的自觉,并作为一种生命力而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就在于“对人之生命意义引导,人之尊严引导,人之生活引导,人之德性引导,人之求知引导,人之智慧引导。”医学人文精神是“伴随医学产生以来同时形成的一种职业精神,一种职业规定性。它充分体现医学科学的本质特征和医疗职业的理性自觉,是医学科学和医疗服务的价值目标的理性提升,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医学人文精神通过对现代医疗技术本质的把握和医学科学成果的吸纳,大大丰富和发展传统的死亡观和生命观,在尊重、维护生命和对待医学死亡的问题上积累新的经验做法,所以,医学人文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寻找新的支撑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推动医学人文逐步走向体制化,从而促使医学人文发展为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

3.团队合作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了解大学生面对现实的困惑,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团队合作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表现之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团队合作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不可能完全是个人化的,它需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经验,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彼此支持。”团队合作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团队合作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有助于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的凝练;有助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问题意识和包容对话的追求。

4.终身学习理念。当一种话语在一定时代中凸显出来,原因之一就是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诉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教育理论更替,社会现实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能量释放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一种历练,我们的课程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2篇

1.1课程内容广泛,学生基础医学知识欠缺

临床医学概要包括诊断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内容。内容繁杂、枯燥、且涉及面比较广,加之学生对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生囫囵吞枣式的理论学习,很多内容不能理解,故学生认为临床医学概要难学、枯燥、复杂,产生畏学心理。教师对于多数知识点不能深入讲解,而学生则很少能进一步钻研。进而造成虽然学的东西不少,但真正能熟练掌握并能在将来应用于专业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临床工作,学这门课程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所以也不认真学习,逐渐地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如何进行临床医学概要的教与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大难题。

1.2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在对高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的教学中,大多数还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按照教材顺序,从概念开始,依次讲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而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在一些相关课程中已学过,属于重复内容。而在考核方式上,仍然采用一张试卷的考试方式,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的高分,这种不能突出实际能力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引起逆反情绪,所以,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其次,临床医学概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程中几乎没有安排临床见习机会,致使学生无法把书本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的感性认识相结合,致使许多基本知识点无法理解。一些典型的体征,如肺部的罗音心脏杂音等,无论教师怎么讲其特点、性质,都不如学生亲耳听到一次的印象深刻和记忆牢固。当前,对于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常规检查方法仅从书本上讲解,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把书本上的知识主动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1.3教学设施及更新滞后

国内高职卫生院校一般无附属教学医院,学生不能及时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从事临床医学概要教学的教师不能经常做课堂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轮回培训。教师知识老化,临床知识动态把握不准确,前沿医学知识及技术手段不了解,造成教学病例陈旧、不典型,这些矛盾均制约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的教学发展与创新。

2教学实践改革

2.1灵活的教学方法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注意知识连贯,旁征博引。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又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语言流畅、旁征博引,恰当地联系临床和基础的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列举生动的病例,尽量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易于牢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过程,轻松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其次,掌握好节奏,采用明快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地授课。精讲多练、递进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适当联系生动的临床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最后,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心绞痛一节,可利用多媒体把患者发作时的表现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记忆深刻,对于理解心绞痛典型表现效果非常好。

2.2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目前,高职医学专业大都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自身办学定位不相适应。卫生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应用性[2]。高职医学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开发出具有职业特色、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相关医学类专业岗位为导向,提高各专业毕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及时增加新的知识点和实用性内容。我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目标要求,自编教材,另外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收到良好效果。

2.3强化教师队伍

高职医学教育是否办出特色,教师队伍非常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培养一批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队伍,才能培养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才[3]。应该组织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见习,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相关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和临床查房,或在高级学校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聘请院外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做兼职教师、定期培训、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师生座谈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以更好地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在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接触临床,组织学生接触一些典型病例,开展教学讨论。

2.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界限,对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时数非常有限,实验课时更是缺乏,因此,可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内容放在实验课讲授,或通过示教练习、观摩来完成,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4]。

2.5完善评估体系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CBI教学理念 中医药院校 医学英语

一、中医药院校医学英语教学背景

1.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需要。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虽然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一直被排斥在世界主流医学之外。中医药海外发展和文化传播面临许多困难,既有语言文化的差异,也有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中医药学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气象学、逻辑学、养生学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医学科包含了与其内容相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中医文献的翻译难度更大。就中医药文化的输出而言,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对其国际传播至关重要。

2.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国内中医英译主要由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中医医生或中医类教师构成,英语教师有较好的语言文化背景,但缺乏临床经验。中医医生和教师且有一定英语交流技能但缺乏翻译技巧和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主席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列为重要项目加以推介。如何顺应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潮流是每个中医研究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个任务完全依赖英语教师,很明显满足不了实际交际的需要。而缺乏翻译和语言学知识的中医医生也无法翻译大量的教科书和中医文献。但是专门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且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凤毛麟角。

目前,仅有一部分的中医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而招收中医英语翻译与教学硕士的学校仅有几所院校。甚至很多高等中医院校并没有为研究生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以自学的方法完成医学英语的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的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尤其是结构复杂的中医学术论文。这才能为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中医学术论文打下基础。随着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研究人员开始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中医药相关的英文论文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如果用英文撰写的中医学术论文语法错误百出,不符合科技论文语篇表达习惯,使国外的编辑和读者难以理解,那发表的几率就会减少。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医传播交流。

二、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模式下应用于医学英语课堂

1.大学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事实上,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有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大学英语是医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应用中学阶段的语法知识和规律,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英语技能。顺应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在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符合专业英语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要求,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更紧密。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双语教学已应用于许多医学专业。而学生良好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才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

医学英语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和和语篇分析。尤其是中医英语,它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特有的句法结构和篇章框架,涉及许多玄妙深奥的中医概念和理论。中医院校是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但是,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成熟,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还缺乏一整套能反映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的教材还有待改善,师资队伍也不稳定。

2. CBI教学理念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创新。医学英语教学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有适应其特点的理论指导。从目前中国知网检索医学英语教学的文献来看,应用到医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理念主要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 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理念。这些研究对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各有千秋。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借鉴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既定的教学程序,很少有突破和创新。在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学的重点一般集中在医学词汇的识别和医学文章的阅读上,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对新的医学词汇介绍完之后再逐词逐句翻译课文,这样一般来说比较枯燥,难以完成对学生医学文献英语阅读及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

CBI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班”,是指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80年代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语言教学,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来增强和发展语言能力。在国内,CBI的应用范围从大学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以及双语教学。目前,有些医学院校对此已经展开了研究,用其指导医学英语课堂教学。部分中医院校将其运用于双语教学。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临床康复学为例,展开了内容依托式教学视角下中医院校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议教师和学生,参考CBI倡导的教学方法,将秉承学科知识和目标语言学者结合起来。

3. CBI主题模式及其应用。CBI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 courses)、课程模式(sheltered content courses,或称保护模式)、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笔者重点论述在主题模式下的应用。

CBI主题模式是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与某个主题有关的话题组织的教学活动,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理论性,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愿意用目标语获取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与医学或者中医学相关的内容作为主题,难度或题材可以给学生做测试之后再定。医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在确定主题之后,还可以应用PBL教学法选择相关视频或案例导入主题,从而有效开展师生互动。在讨论主题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在学习成果展示时,也能运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以作文或是主题陈述来表达,并作为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在这N师生互动的课堂结构中,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得到教师认可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激发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

例如关于中医的五行学说(five elements theory),相关的主题有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Wha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 elements?(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diagnosis?(五行理在诊断方面的应用)、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五行和针灸治疗的关系)等。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用作导入的话题: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在课件上面可以配以五行及其相互关系的彩色流线图,激发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兴趣,为教学进展做铺垫。确定主题后,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五组讨论,每组同学分别负责五行当中的一种,并推选出一名同学做总结,结合教材展开论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从而更有效的分析重点难点。至于五行理论在诊断和临床方面的应用这两个主题,教师可以运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主题陈述。

三、结语

笔者认为,在中医药院校用CBI主题模式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中医和西医的题材都适用,主题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可以灵活选择。所谓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僵化的固守教条,遵循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64-265.

[2]赖月珍,丁年青.中医院校特色英语教学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16.

[3]贺月月,徐海女.内容依托式教学视角下中医院校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5):402.

[4]曹秀平.CBI主题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12):40.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4篇

多年来,在医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尝试采用布鲁纳教学理论指导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师生主动建构学科的基本结构,以一般观念组织教学,注意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1指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和内化学科基本结构

医学生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毫无疑问要从培养实用型人才出发,依据基础医学各科教材内容及其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作用,特别是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来解决。从布鲁纳教育学的宏观角度出发,可以把基础医学看作是临床医学的一般观念,而这似乎正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学关系的实质和学习基础医学的意义所在。这样,学什么和怎样学,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基本问题。我们不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无条件追随者,只是消化、吸收和扬弃,提取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的合理部分,为寻求必要的理论知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从质的方面为教材提供了规定性,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教材中那些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教学的核心就是用基本的普遍的观点来不断扩大和加深学科内涵。

基础医学教材中涉及许多概念和原理,生物化学主要是代谢途径,布鲁纳强调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认为这是着力之所在。教材的结构是由概念和原理等组成的,但各个原理和概念等之间又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1]这亦与埃德加•莫兰的复杂理论的关联的观点相契合,从而使布鲁纳教学理论提前具有复杂理论的味道。(埃德加•莫兰尝试用复杂理论关联前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予以统一的说明。)只有掌握概念和理论等的联系,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消化教材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科各知识还是充满关联的有机整体,它不仅要求我们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关联其相关内容,还要求以布鲁纳教育理论和复杂理论为指导,高屋建瓴,随时与后续章节相关内容相联系去理解和阐释,从而与学生一起循序建构知识的结构和网络。

在整个物质代谢的教学中,我们将布鲁纳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按照系统论整体—部分—整体的观点,从糖代谢开始,就预先向学生说明整个糖代谢和三大有机营养物质代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代谢整体,从而使其对物质代谢先有一个笼统的整体预知和“信仰”,使师生走好物质代谢教学和学习的每一步,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和学习中逐步去关联、验证和理解。我们用布鲁纳的眼光如实地把糖酵解解读为整个物质代谢的一般观念。(因为不仅糖代谢,整个物质代谢都和糖酵解或多或少有关联,可以将它看作是承载整个物质代谢大网络的基础和生长点。)自糖酵解起,每学习完一个糖代谢过程,都由教师示范过渡到由学生自己将其与前一个代谢过程关联成一个统一的代谢图式;整个糖代谢学习完毕,学生也同步地完成了糖代谢的六大代谢途径的代谢总图谱。这样,原本按照教学程序不得不一一讲解和学习的代谢途径,此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操作,已然在作业和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糖代谢图谱,从而深化和提高了其对糖代谢的深层理解和长时记忆力。因为在信息的任何组织中,如果信息嵌进了业已组成的认知结构中,就减少了材料的复杂性,就会使那类信息易于恢复、检索和提取。继之,对脂肪代谢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同法效之。

最后,整个物质代谢讲解完毕,由教师指导和学生手制的一个具体的和实在的三大有机营养物质代谢全谱(这也不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图),就水到渠成地同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这样,原来教材中那些看似离散的静态的符号化的布鲁纳的学科结构,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即建构性地浓缩地整体关联地迁移、融合和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

2根据学科知识的层次性,以一般观念组织教学

学科知识依各个观念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的程度不同,形成了一个具有等级性和层次性的金字塔型结构。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就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的基本观念,布鲁纳称之为“一般观念”,这应是教学重点的实质所在。他认为一般观念可以用作认识往后所接触到的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知识可以当作一般观念的特例来处理。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强调:“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1]他指出教师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回到这些一般观念上,以这些一般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一般观念相伴随的全部形式的体系为止。我们在整个教学实践中都十分注意教材各章节的一般观念的提取,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统领该学科基本结构的核心”[2],以包摄和概括其他观念,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物质代谢调节教学中,3种水平的代谢调节最终都要通过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发挥作用。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本身又分成对酶结构的调节和对酶含量的调节;而酶结构的调节又包含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对酶含量的调节又分成酶蛋白的诱导及阻遏和酶含量降解的调节———调节方式何其繁复!我们则用布鲁纳的眼光辨识:提取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这一概念为一般观念。它包摄和概括了其他一切具体形式的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的概念,不但可以作为认识以后接触的具体的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知识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作为激素水平和整体水平代谢调节的基石,进而关联到整个物质代谢调节一章的内容。

在教学论上,我们不是任何时髦教育理论的“粉丝”,而是课堂教学“授—受”与“对话—互动”的统一论者,不偏废和排斥任何一方。这亦与埃德加•莫兰的两重性逻辑观念相一致:对立概念的互补———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问题是要收放得宜,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教师魅力四射的讲解,对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对此,我们欣赏经济学家郎咸平的系列电视讲座,并获得无尚的精神享受。

这一章教学伊始,我们就较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首席作用之一———讲解,示范性地、较深刻地详解和释义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这一一般观念———借以为“进军”其他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系列子概念奠定基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归根结底是“谁”调节“谁”,如何调节。调节者,代谢物质也。而代谢物质欲发挥调节作用,根据控制论原理,任何一个成功的调节,起码要具备两个相互对立的因素。代谢物质是巧妙地通过浓度变化来调节酶的活性的:高浓度的代谢物质是一种调节因素,低浓度的则是相反的调节因素,一如电器的开与关。改变酶的结构和含量都可改变酶的活性,进而改变酶促反应的速度。并且给出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概念图,以此勾勒出细胞水平代谢调节诸概念的大致关系、脉络和框架。以上均为学生学习物质代谢调节一章奠定较为坚固的基础和提供起跑平台。#p#分页标题#e#

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子概念都是由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这一一般观念衍生出来的,这一一般观念都将予以包涵和涵盖。在学生已较深刻地理解这个核心的一般观念和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概念图的“双重利器”的前提下,教师则可有信心地、踏实地分别依次向各个具体的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子概念展开教学。而每学习一个具体的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概念,则需反复地回到一般观念,以其为中转轴和指路灯,由此进入施莱尔马赫和伽达默尔的积极的生产性的多重释义学循环:在广阔宽松的自由的“课堂沙龙”似的氛围中,在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一般观念与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各个子概念及实例的循环往复之间,由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围绕其进行不拘一格的、多重的、交互的、不断的相互对话和讨论,“碰撞”,质疑,解疑,释义;教师可不时作壁上观,学生尽相互切磋、琢磨之本事,直至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或前理解或成见)与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的诸内容达成动态的视域融合(部分交叠的),产生新的更深刻的理解为止。(当然,这种理解是不可能在课堂上一次完成的,还要延伸到课后,由学生主体本人或主体间不断地完善和深化。)

3“授人以渔”,师生共同参与“发现学习”

教材不仅是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和蓝本,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要学生记住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教材去把握渗透到其中的认识态度和科学方法,特别是认识态度,既抽象又具体。布鲁纳强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现的“兴奋感”,即发现观念间的、以前未曾认识到的关系和相似性规律,即所谓的“发现学习”,“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3]及其构成,从而产生的对本身的自信感(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这已是当代学界的普遍共识)。所以,他主张在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时,适当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桃子”。“掌握结构与发现结构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两者不应彼此割裂开来,而应相辅相成,贯彻始终。但是完全照搬“发现学习”,在教学时数有限的课堂等很多情况下,实行起来颇为困难。我们则更多地采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发现学习”,师生共同探索和发现学科结构及其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要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特点,事先下点功夫,费点脑筋,刻意安排,选好课题,给足认知前提,适时点拨。

在整个物质代谢学习完毕,学生对物质代谢的联系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后,顺其自然地提出:“三大有机营养物质的代谢为何能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但学生毕竟对自然界的一切联系都是物质的和物质的各种存在形式,缺乏更广泛和深刻的唯物辩证理解,即使面对自己亲手制作的物质代谢联系图,也有许多茫然之处,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予以适时点拨,问“:两条直线为何能相交?两条公路为何能交通?”学生异口同声说是交点和交通路口。教师接着问“:那么代谢网的交点和交通路口究竟是什么呢?”面对繁杂的代谢图,终于有学生不那么肯定地说“:是代谢物质吧?”虽欠精确,但也接近正确答案。继之,教师让学生以糖酵解和甘油的分解代谢为例,试看两条代谢途径是如何相交和互通的,一些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磷酸二羟丙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最后,就此趁势,以学生发现的磷酸二羟丙酮为例,师生共同讨论,统一得出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又一个一般观念)这个新的概念。原来整个三大有机营养物质代谢相联系就是各种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中介所作用的结果。大彻大悟之下,灵兮归来,学生对整个物质代谢联系的认识,一朝云开雾散,豁然开朗。趁此余兴,教师从信息哲理的高度,进一步指出:两极并不直接相通,一切差异统一物的联系均须中介来介导,中介具有普遍的品性。这既是黑格尔的,也是我国哲学家黎鸣的看法。由此,破茧出蝶,又开辟一片处女地,使学生的总体认识水平更上一层楼。这种师生共同经历一番“跋涉”的发现,就是发现的“兴奋感”和“发现学习”。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外;教学理念;资源;口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6-02

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对于一些新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校来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使用优势教学资源进行人才的培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方面有更多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要。

一、研究背景

1.社会的发展对口腔技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后就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口腔在国外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医学项目,但是我国这方面的认识起步比较晚。口腔医学不仅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还关系到患者的美观,因此美容观念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于口腔医学美容也有了新的需求。由于我国材料学、设备、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口腔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样对于口腔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市场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口腔医学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笔者对某省口腔机构的现状调查发现,到2010年为止,该省的医疗机构已经超过了10000家,如果按照一个机构一名牙科医生的水准计算,大约需要10000名牙科医生。另外,作者对义齿制作企业进行调查中发现,按照国家药监局2005年制作的岗位职责说明要求中可以看到,我国在近两年内所需要的口腔技师人员还在不断地增长,当前很多齿科制作企业以及口腔用品制造企业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专业性教育,工作人员基本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就业,这样制作出来的义齿质量不高,根本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及病人的需要,因此在当前材料、电子仪器以及化学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口腔医学技术得到进步[1]。

3.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在培养的模式方面相对滞后,根据2014年的市场调研可以看到,很多高职校对该专业定位不清晰,在课程体系上依然沿用口腔医学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不高。此外,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小专业,不仅培养学生的规模比较小,而且学生的数量也不多,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讲都不能适应当前阶段社会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革新口腔医学技术的教育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类专业,它与口腔医学专业有着本质不同。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高学历是大专或本科,目前开设有口腔医学技术类本科的学院全国仅有1~2家。据文献调查及我校10余年办学经历来看,该专业由于学生就业在工厂,专业满意度不高,且学生继续升学或深造的机会很少,势必让学生看不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因此,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大,很难留住人才,企业常常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作为高职学院,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实践操作,这样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三年高职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学习各种自己所需的知识将成为一种常态。目前,许多高职学院都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将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没有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课程体系中加入通识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具备口腔医学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口腔修复高端技术和手段进行各种口腔修复体的制作,适应口腔医学技术(工艺技术)岗位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专长和良好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以往的课程设置与口腔医学很像,理论知识较多,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口腔技师制作义齿,本身是创造美的行业。建议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增设《口腔工艺美术》、《美术鉴赏》,还可以选修《大学生礼仪》《国学》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再次,着力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外很多学校强调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以及边做边创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人才的发展更加符合自己的特点。另外还要包含比较系统的、专业的能力训练评价体系,以此保障专业技能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2]。将沿海发达地区技术一流的义齿制作公司进入校园,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学到一流的工艺技术,同时,企业通过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质量等方面有较好保障。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弥补了该专业教师工艺制作技术的不足,校企双赢,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校方还可以派优秀的教师带领学生每年去国外参观学习,由此掌握国外先进的口腔工艺技术,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参观、学习或比赛锻炼学生的制作水平,以此对我国口腔医学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让世界资源得以共享,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2.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专业教学的高起点。先进教学资源的引进能够让国外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被我国所运用,国外的医学技术课程已经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因此各个高校可以再认真总结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胆地加以借鉴和合理化的运用,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本比较突出,也处于一直领先的位置上,因此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可以培养骨干教师赴日本学习,对当地的齿科制作企业进行现场的考查。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外,还要把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口腔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方面建立中日学习班和中德学习班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和整合。很多繁杂的内容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国情与社会情况的基础上,展开对医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定位,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也对口腔医学技术有更加准确的定位。

其次,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具,对国内一些旧知识以及落后水平的教材与此剔除。对国内口腔技术教材加以革新,删除一些陈旧的技术知识学习,通过对国外的对比和考查,感受国外先进齿科材料公司的口腔修复技术教学教材的超前性、规范性以及全面性,不但有一般性口腔修复学知识的理论性基础,还有关于修复口腔技术方面的操作技巧以及各个流程和步骤,以此最大化地反映出世界领先的口腔工艺科技。引进这样的教材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用教材中的创新思想以及色彩图片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我国的各个高校大胆突破常规,用国外先进的齿科材料口腔修复技术作为基础,改变以往教材过于陈旧,和过于空洞的现象,以此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3.中外合作以及校企合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运用。高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义齿加工企业引入校园,形成校企深度融合,使我们的师资和学生培养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国内外选择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齿科材料公司,和学校展开合作,让学生通过见习的方式进入企业中工作,企业也可以指派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进入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更可以培训教师的教学,示范性授课的这种形式可以让学校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全新的课堂形式,企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技巧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也能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见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化的管理,通过专业的技术学习和完善的考核机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有产学结合以及互惠互利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是义齿公司或者口腔技工所。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学队伍,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学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进行产品研发或教材开发,同时参与实训学生管理,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双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本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内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向国外学习的思路。当前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也让各大高校开始重视这一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霞,吴淑华,韩艳春,等.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困境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22):229-230.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55-1

临床医学这门传统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医学专业的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改革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扎实地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本文就医学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着手提出医学教学非单纯传授知识、教学的主体非教师本人、医学教育具有典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的理念并就如何激发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探讨。

1医学教学非单纯传授知识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原本就具有学科多、课时长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医学知识积累教学内容又不断地增加然而医学教育改革又使得授课时数不断删减这种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使多数教师极不适应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是多数人的观点。毋庸质疑要把更多基础的以及学科前沿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困难非常大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是解决矛盾的惟一出路。目前“填鸭式教学”是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记住教科书上的现成的“真理”和结论。其优点是学生能记住大量现成结论;缺点是受教育者思维钝化、想象力贫乏这与教育的宗旨相背离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社会、医学的进步要求高等教育的“产品”应该是创新复合型人才而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无法完成创新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新、旧教学模式的目标观有如下不同:平凡的教育是期待受教育者成为预想的那种人才;卓越的教育是期待受教育者成为使教育者大吃一惊的人物。

2教学的主体非教师本人理念的转变

教师是讲授知识的主体学生被动的跟着接受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而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构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对新知识做出自己合理的解释进而理解、接受并应用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个体、环境和情绪色彩;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倡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创造性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

教师的作用不能再理解成简单的传授知识研究、激励、启发和引导学生才是教师的真正任务。因此要突出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理解渴求和建构新知识发现、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的领域;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创建开放的、富有浓厚探索气息的环境提供参与、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育自主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3医学教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化的人所以其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加之现实中忽视人文因素过分重视生物因素临床上见病不见人造成对医学生的误导。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类常见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因素在疾病的成因、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医学不仅要研究生物因素更要研究社会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社会科学与医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另外医学生应该具有健康的人格心理不健康是阻挡医学生成功的障碍这都需要人文科学来支撑、培育。由此可见医学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

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较多临床课程更多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十分自然和必然发生。此外新的科学领域不断涌现学科越来越专业化这些特点使医学教学难度更大授课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中打破旧的学科界限使相关课程内容融合一体既要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科学前沿知识联系起来又要把非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将众多学科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融汇于一门课程之中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开拓视野有利于异向、综合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综合能力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4如何激发临床医学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激发就是把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使它成为实际上起推动作用的内部动力。临床医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教学中应该明确学习医学的目的和意义。

4.1医学的重要性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医学就是驱除病魔、拯救生命的科学。

4.2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是重要的医学课它主要是以研究临床上的各种疾病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的科学,在医学课程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等医学专业学校 生物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40

1 引言

随着我国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而生物作为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医学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教学问题,尤其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的改革发展。对此,笔者立足于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实现生物有效教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提高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质量。

2 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是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医学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当前,生物教学正处于改革时期,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更加强调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关于生物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过于依赖教材,忽视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的重要依据。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以教材指导教学的组织,造成教学目的不明确,僵化的教学形态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大纲的重要性被弱化或被忽视,造成教学与大纲要求相脱离,教师备课不完善、教学目标模糊,这些都无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的构建。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学法缺乏重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下,生物教学方法固化为填鸭式教学、牵引式教学为主,形成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错位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缺乏有效教学指导下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致使学生成为依赖于教师的学习工具。学生不会科学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

第三,课程教学设置不合理,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课程设置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从实际而言,实际的生物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零散的实践教学环节也难以落实,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尴尬。并且,由于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缘故,与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冲突,学生缺乏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3 强化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的措施

在新时期,强化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在于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有效生物教学。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传统教学理念。强化中等医学专业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僵化的教学理念难以支撑教学目标的实践。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学理念的创新,在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始终秉承“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当前的教学改革形成脱节,造成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置的优化处于滞后状态,这也强调创新传统教学理念的紧迫性与现实重要性,更好推动生物教学改革。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推动生物课程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转变当前僵化的教学形态的重要突破口。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于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形态。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基于分层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实际教学需求,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此外,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遵循“生本”理念,转变当前师生的教与学的状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与学的同步优化中,实现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

第三,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填鸭式教学的灌输,让学生在单一的理论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培养。殊不知,这种形态下的教学既违背了生物课程的本质,又脱离了中职学生学习的内部需求。对此,优化生物课程设置,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更符合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课时设置,应强调理论与实践课时6:4的比例。这样,不仅保障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充裕时间,也确保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情形下,不仅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单一,而且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尊互重的师生关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生物教学形态,不仅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也难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时期中等医学专业学校生物教学的改革创新,立足点在于务实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的优化,为生物教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生物有效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少英.中等卫校生物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邯郸医学高专学报,2011,(3).

[2]李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

[3]罗更福,余胜泉.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青海教育,2011,(6).

[4]彭传梅.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1,(12).

作者简介:柳宓,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 330006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8篇

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理念体现着高校的教学思想,市场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特质,而不同的特质则关系着其与市场的特定联系。诚然,从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理念来看,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是十分明智的,抓住市场,教市场所需,授市场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高校在构建这一理念时却陷入了完全以市场为准绳,完全以就业为教学的怪圈当中,使教学变得刻意为之,盲目被动,严重忽略了人的本质,不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爱好,亦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不可取的。2.教学内容简单。众所周知,市场营销专业注重的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这在市场营销中更加瞩目。但事实是,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简单,枯燥,说教形式,解释样式的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上比比皆是。以中医教学为例,中医是一门临床学科,讲究的是手眼脑并行,因而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也应将这一教学内容镶嵌进去。否则,学生根本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实质,不能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财富。与此同时,中医在教学案例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与时代不符,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太多的案例都是以前的旧事件,旧故事。这就无法跟当下的人才教育需求和市场需求想契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缺乏一定的针对性。3.教学方式死板。灌输式教学依旧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学生就只能在课桌前被动学习,记录笔记。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如果还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学习的话,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上气氛沉闷,这是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中医在这一方面的体现更加明朗,中医是一门临床学科,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已然展现了中医以实践为根本的教学与治疗方式,因此在中医教学中,无论哪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不可能只是依靠教师的三言两语就能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的死板直接影响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是必须要加以改善的。

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提升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立足社会,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这一点上,中医学院的思路应该是继续发扬“师承家授”的中医传统继承模式,努力契合中医个体化、经验性和地域性的特色,导师制不失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理念的一种尝试。当然,要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今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可急功近利,亦不可片面追求短期利益。2.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品格。教学内容是中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必须给予重视的一项事业,这是构建教学体系的第二个重点。在教学内容上,要在紧跟市场需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使之先做人再做事,具备良好的品质和医德。列举案例时,要采用经典案例和新近案例结合的手法,多将当下临床出现的情况整理成教案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感受到中医在时下的功用和魅力。3.开拓教学方式,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多开设一些实践课,诸如以戏剧小品的方式安排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演化为学生们的相互交流,从而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则可以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实践,让他们在真正的市场上感受营销的本来面目。如中医学院在教学时,就可以邀请从事医药营销的专业人士走入课堂为学生们讲课,或带领学生亲自走入医药市场感受营销在市场上的景象。

总而言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内容的简单和教学方式的死板等问题,以人为本,提升教学理念;培养品格,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开拓教学方式不言而喻。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口腔医学专业;现代师徒制;技术能力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结合现代专业教育的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内在基础。而这种内在基础也需要通过外部建设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口腔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专业的技能。

1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的培养理念

1.1主体性培养理念

“主体性”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教学关系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主体性”这个问题,也没有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兴趣是激发主体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往往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1.2发展性的培养理念

“发展”是一个不断上变化的过程。发展具有普遍性。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以现代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发展的眼光组织学习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在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要重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在专业教学中,学校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2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双向培养的模式

现代师徒制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傅与徒弟双向对话,能够促进师徒之间的了解,也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培养的工作。

例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入相关医院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安排一个指导师傅,专业指导的师傅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医院或者相关企业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还能够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实现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

2.2构建“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师徒合作关系

学习口腔医学技术重在实践操作训练。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学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师徒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探索“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在学生学习《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理论知识后,就组织学生跟随专业师傅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通过运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态势。学校也能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性人才。

3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下,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到口腔医学技术实践学习中。高校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成型。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了解还不深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那么。专业师傅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因此,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模式,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蔡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2]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84-85.

[3]王阳军,罗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6,09:159-161.

医学教学理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本科教学

作为世界各国均认可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是医疗领域人才的基本准入制度,也是衡量医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支柱专业,其肩负着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医疗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概论

为科学认定医师资格,世界各国通常都采用医师资格考试的方式,我国自1999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通过法律的方式确定我国医师行业准入制度。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分为四个部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主要为考核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实践能力,为探索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趋势,本研究借助网络等途径,查询2009年~2015年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1]:从表1数据可知,近年来报考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医学生越来越多,就考试总通过率而言,其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医学生自身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仍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必须加大对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创新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2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策略

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仍不理想,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利用该考试的杠杆作用,创新医学教学方式,丰富医学教学活动,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从而提升学生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2.1科学转变医学教学理念。高校进行临床医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利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时转变医学教学理念,修订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将批判性思维贯彻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临床实践的作用,引导医学生运用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解释疾病,如疾病的发病因素、病理过程,提升其临床问题处理能力[2]。同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教学改革时,应依据医师在执业中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一个多视角、多维度考试,但当前医学教学理念仍较为传统,限制着医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适应时展趋势,协调好临床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的关系,科学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医疗教学内容的实用性。2.2不断丰富医学教学模式。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考查力度较大,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断丰富医学教学模式:(1)引入CBL医学教学模式,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上模拟、重现临床诊治等场景[3],为医学生营造浓厚的临床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问题;(2)引入PBL医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综合素养强的临床医生,教师可综合考虑学生医学知识掌握情况、个性特征,提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医学问题,促使学生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如网络等,从而在课堂中积累学生临床探究经验。

3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考试具备的杠杆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医学本科教学的质量,还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综合实践素养。教师应深入分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核趋势,坚持“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原则,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医疗领域。

参考文献

[1]陈戈,李建平,颜黎,等.从文科医学生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层面谈医学院校招生改革[J].重庆医学,2016,45(10):1429-1431.

[2]蔡卫华,柏平,凡进,等.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初探-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6,(27):96,141.

[3]程元钰.探讨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开展预防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224-1225.

上一篇:税收管理体制范文 下一篇:农村信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