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

时间:2023-02-25 07:10:02

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1篇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截止2020年,我市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老坛酸菜有限公司获得了部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着重发展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15年至2020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铺设光缆18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市范围全境,为我市4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旅游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了免费无线信号的试点工作。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蓝剑饮品完成了产品溯源系统,十四五期间,我市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将使用源头溯源系统,保障食品安全。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的集群基地,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四、立足规划先行。

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2篇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截止2020年,我市的亭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道泉老坛酸菜有限公司获得了部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着重发展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15年至2020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铺设光缆18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市范围全境,为我市4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旅游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了免费无线信号的试点工作。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蓝剑饮品完成了产品溯源系统,十四五期间,我市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将使用源头溯源系统,保障食品安全。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的集群基地,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四、立足规划先行。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京张家口;体育文化旅游带;分析;建设规划;思路

张家口作为冬奥会举办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泥河湾文化、涿鹿三祖文化及张库大道、边塞文化、长城文化等均享誉国际。作为张垣儿女,深入领会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主旨、内涵及发展对策,积极思考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体制机制、环境、交通、产业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促进张家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现状

1.1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溯源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当时张家口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冰雪资源为优势,重点发展冬奥文化旅游,启动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发展规划[1]。该旅游产业带是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引领,推动京张两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集聚化发展。2016年3月15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2016年7月,编制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延庆、张家口共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2018年6月,北京冬奥组委在冬奥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一带、三轴、三核、多节点、多片区”的京张冬奥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倡议,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冬奥会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2019年10月,张家口市旅发委与北京市旅游委就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进行座谈,北京延庆区旅游委介绍了《延庆区建设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工作方案》,张家口市旅发委则介绍了《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规划》编制情况;2021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河北考察时作出部署,积极建设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并将冬奥场馆赛后使用和群众健身、地区持续发展相结合,坚定贯彻这一发展理念成为今后的重要发展任务。同年,延庆区已将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制定《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延庆区工作方案》。

1.2京张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面世。与此同时,2015—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从1.71万亿元增至3万亿元,北京、张家口分别有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成。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张家口市冰雪体育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张家口积极抢抓冬奥机遇,将“冰雪+”经济作为全市主导发展产业,逐步构建了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发展体系,并出台了《张家口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0年,全市冰雪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在冰雪产业发展方面,张家口建设有高新区和宣化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同时建有国家首个冰雪产业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张家口两大冰雪产业园累计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44.99亿元。与此同时,宣化冰雪产业园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从2000余万元增加到9600万元,生产的产品也被冬奥会赛场之一的云顶滑雪场和延庆高山滑雪赛场选用。由此可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正将冬奥赛事活动拓展到可持续发展的冰雪文化、创新发展的冰雪科技方面,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优势正初步形成。

1.3京张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连接京津、沟通晋蒙,被称为京畿门户和首都北大门,素有“北京的后花园”之美誉,京张高铁开通后,张家口融入了北京“1小时交通圈”,实现了与北京的同城化发展。张家口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历史悠久,这里有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泥河湾文化,有草原丝绸之路美称的“张库大道”还有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怀来葡萄康养休闲产业区、张北草原天路生态旅游区(号称中国66号公路)。2018年,张家口全市旅游收入达859.35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54.83万人次;2019年,张家口全市旅游收入突破107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8700万人次。张家口作为冬奥城市,最具特色的就是冰雪旅游方面,张家口雪场被国际雪联称为“世界上最适宜滑雪的地方”之一,“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21年张家口被评为“中国高端体验型滑雪度假城市”。古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作为全域旅游城市的张家口,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景、冬可滑雪,这里有山峦、河川、草原,冰雪、温泉、美酒。展望未来,张家口将以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为统领,围绕体育文化旅游、冰雪等“六大产业”,打造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和体育文化旅游胜地而不断前行。

2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内涵、特征

2.1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内涵

张家口市毗邻北京市,距北京仅170公里,因北京冬奥会而备受瞩目。孙睿、秦元萍[3](2021)围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和国际冰雪运动旅游胜地等方面提出,其内涵为区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实现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王灵恩等[4](2021)认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是京张两地优质、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性经济、社会、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在空间上实现集聚发展的带状空间集合体。武义青等[5](2021)认为,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的重要标志,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的建成,使张家口真正融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因此,以北京优质的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张家口实现两地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是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需要,又为京张两地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合作共赢提供了可能。本文在分析张家口冰雪体育产业的现状、今后发展趋势,张家口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定位、协同发展、后冬奥发展现实的基础上,认为北京、张家口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内涵就是以张家口冬奥文化宣传为核心,以冰雪旅游为落脚点,其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规划。

2.2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特征

2.2.1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具有“带动”“辐射”特征北京、张家口体育文化旅游带是以北京-张家口高铁、北京、崇礼高速沿线广大区域为“一带”,同时向西、北、南延伸至怀来、崇礼、宣化、张北、康保、沽源、赤城、涿鹿和蔚县等地,带动京张两地体育人才、物流、旅游产业务实合作,促进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背景下北京对张家口的带动作用和对其周边区域的延伸。2.2.2京张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相融合,赛事举办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把握好张家口“两区”建设功能定位、协同发展战略、延续冬奥发展势头,建设适宜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的生态小镇,举办重大(国际、国内)滑雪比赛,持续发挥好冬奥效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怀来葡萄酒文化、官厅国家湿地公园、历史名城宣化府、崇礼草原天路、张北草原音乐节、蔚县打树花等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拓展“全域体育文化”旅游示范区,带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思路

3.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主导

在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北省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尽快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明确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重点任务,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构建协调、建设平台,打破行政区划阻隔[6]。

3.2延续冬奥会效应,谋划后奥运经济发展

后奥运时代即将到来,奥运场馆如何持续“发力”,做好冬奥遗产开发利用[7],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需首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借鉴以往主办方赛后经验,可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纳入整体规划,打造一批优质奥运遗产旅游产品,是延续冬奥效应、突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思路。

3.3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应与北京“错位”发展

根据北京、张家口现有资源状况分析,北京市作为首都经济圈的核心,拥有最优秀的体育、文化、旅游及融合资源,要实现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真正发展,只有依据张家口自身特色,实行与北京错位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发展之路。

3.4加大体育旅游人才培养

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进入一个度假经济时期,体育旅游产业将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当一个国家、地区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会是体育健身产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05万美元,北京人均GDP在2020年则已经达到2.13万美元,而张家口人均GDP在2020年则达到6000多美元。由此可见,京张地区体育旅游、休闲度假需求非常强烈,而且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未来休闲度假游很可能成为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从体育旅游市场在整个旅游市场的比重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占比为25%,而我国家仅占5%[8]。体育+文化+旅游还处于“大有可为”的新业态,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体育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并将持续产生辐射效应。为此,本着就近原则,可在地方院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增加体育旅游教育专业或培训,依托旅游局、体育局和高等院校三方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国内、国际体育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培养和引进高级体育旅游人才,尤其是体育旅游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设立体育旅游研发中心,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大数据、市场营销等方式,加强人才在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参考文献

[1]董立龙,王雪威.张家口借力申办冬奥促转型提速瞄准冰雪产业链[EB/OL].中国经济网.2015-02-12.

[2]王兆红,罗乐.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25-38.

[3]孙睿,秦元萍.张家口市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基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74-78.

[4]王灵恩,李浚硕,吴小露,等.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产品转化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13-24.

[5]武义青,李国平,张强,等.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笔谈)[J].经济与管理,2021(5):10-19.

[6]沈琛,白云霞,师彩霞,等.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1-13+24.

[7]蒋依依,洪鹏飞,谢婷,等.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使命与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1-12.

[8]李燕,骆秉全.全域体育旅游产业布局及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6):47-53+70.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4篇

一、“十三五”规划中取得的成绩:

《年鉴》(2015卷)荣获全国年鉴一等奖。

《年鉴》(2017卷)荣获全国年鉴二等奖。

2018年市地方志办公室获得全省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以来,为各行各业提供地方经济、社会等大量资料。

二、业务工作

(一)坚持依法修志。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地方志工作条例》《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划纲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省地方志书和地情文献征集办法》。二是传达学习了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对我州地方志办公室工作2019年工作总结上的批示及州调研汇报会精神。三是按照州志办工作安排,牵头做好全州东路片区县级年鉴编纂大纲的初审工作。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1次调研工作,完成调研文章《关于地方综合年鉴收集编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是对全办人员进行工作分工,完成对全市各单位年鉴文稿的收集、审核和指导工作。六是拟定了年鉴文稿编写报送的目标扣分细则,并认真实施地方志工作考核考评工作。

(二)做好《年鉴》(2020卷)编辑、出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提供资料,谁审查”的原则,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年鉴>(2020卷)组稿工作的通知》(康委办发〔2020〕4号)要求,全面完成各乡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年鉴》(2020卷)资料报送收集工作。已完成总纂工作,正在送审,年内将出版。

(三)完成《年鉴》《州年鉴》(市部分稿件)的组稿报送。继续按照省年鉴编纂委员会、州年鉴编撰委员会关于《年鉴》《州年鉴》组稿通知要求,落实编写人员,做好资料收集,按时完成《年鉴》《州年鉴》市部分稿件的组稿编写工作,并按期完成了2份文稿的报送,共计5000余字、30张图片。

(四)提供地方志地情资源利用服务。充分发挥地方志史料“资政”的作用,认真收集整理提供最新地情资料,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是继续做好志书、年鉴及各类地情资料的宣传、发行工作。二是扎实开展“读志用志”活动,抓好志书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牧区、进寺庙活动,做好常规性赠书,不断提高志鉴书籍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加强资料保护领域的工作,做好地情资料上架,加强基础数据收集录入,提高地情信息服务能力。四是做好志鉴资料收集工作。全年共收集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年鉴资料163份、照片850张。五是积极提供各类地情资料查阅服务,全年送志鉴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进街道124次,共赠送志书8册、年鉴208册。接待来电来信来访23人(次),查询资料60500字左右,赠送县志、续志25册,年鉴13册。

三、其他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和业务知识提升。结合巡察组提出的问题整改和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需求,年初合理制定了学习计划,完善了学习制度。继续坚持每周二的集中学习并结合网络云学,增加各种途径全面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的精神、党史国史,确保全办党员干部职工提高政治思想意识,在工作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加强方志基础理论和编纂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等业务知识,提高修志业务水平。

(二)加强群团工作。健全完善群团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我办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公务员行为规范》《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推行首问责任制,严格执行人民满意公务员基本条件和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大力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在单位内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团活动,支持职工积极参加市上组织的各类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认真参与了义务植树、种花、卫生大扫除活动和党员知识竞赛。积极关心在职、退休干部生活,慰问生病职工,为全办干部职工购买妇女疾病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三)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平安稳定。认真贯彻《统计法》《档案法》,按要求做好文件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并及时移交到期档案。积极做好各类数据统计,按期报送有关统计材料。

(四)加强内部管理。结合工作实际,设立以主任为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了2019年度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继续坚持并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比过去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将目标管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保证资料齐全、规范,目标任务全面分解、层层落实、严格执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办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及时上报各类文件、简报、材料,按要求准时参加市委、市政府各类会议。

(五)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脱贫攻坚等工作。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落实群众工作,继续做好联系乡镇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积极参与并配合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报送相关材料,认真做好涉及创建的宣传工作。认真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报送。

四、存在问题

1、少数市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对志鉴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重视不够,不能按时报送年鉴材料和图片,影响了全市年鉴编纂进度。

2、图片资料收集困难,质量不高。

五、“十四五”思路及2021年工作安排

(一)“十四五”思路

2021年,我市地方志工作将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牢固树立“三个服务”理念,紧紧围绕省、州地方志工作“十四五”思路,着力抓好地方综合年鉴收集编纂出版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积极推动我市地方志工作健康发展。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要切实抓好“两全目标”的落实,按时如期地完成《年鉴》一年一鉴的编纂出版任务。

二要加强审核把关,牢固树立志书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努力编纂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志。

三要坚持依法治志。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依法纠正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真正做到依法修志、用志、管志。

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的振兴发展实践,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谋划、去定位、去摆布。坚决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志办工作添彩。

五是结合地方特色,推动地情资料开发利用工作。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5篇

(一)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关键领域外资准入门槛、减少市场准入限制

2021年10月,商务部先后《“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重点领域相关业务开放,稳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放开优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条件,放宽外商投资法律、运输等行业业务范围、人员资质等要求,减少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体育娱乐等领域准入许可事项,结合负面清单调整涉及市场准入、投资经营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类行政审批。《“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还提出,健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制造业、金融业等细分领域相关部委亦出台专项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其中,工信部等10部委在2022年1月14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和中西部地区;银保监会在2021年12月3日出台《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准入限制。

(二)强调自贸平台作用:强调发挥自贸区平台试

点开放以及贸易联动投资合作的功能“十三五”期间,中国自贸试验区数量从4个增至21个,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了173项制度创新成果,试点开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实践中,自贸区也发挥着贸易联动投资合作的积极功能,2020年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全国占比达到17.9%。2021年12月发改委、商务部《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31条、27条,全面开放外资车企股比限制,实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成。为高质量实施RCEP,1月26日商务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RCEP意见》),提出推动完善全国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版负面清单,落实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重点领域开放部署。

(三)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动资本市场

互联互通机制建设,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2021年下半年以来,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明显提速,9月24日,债券“南向通”正式启动;10月19日,“跨境理财通”双向开通。跨境金融投资范围双向拓宽,2021年10月13日,QFII投资范围扩大至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2022年2月11日,存托凭证适用范围放宽并建立市场化询价机制。同期外汇管理改革亦持续推进。2021年9月,横琴方案提出探索跨境资本自由流入流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简化汇兑管理改革,12月2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办法》落地,“低门槛、无限制、投向广”的政策优势突出,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QFLP渠道投资内地企业。2022年年初,外管局在广州南沙等4地设立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开展QFLP、QDLP及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拓宽自贸区内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四)鼓励机构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跨境业务创

新特别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供更多政策支持2022年1月26日的《RCEP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币结算对贸易投资发展的支持作用。中国与多个RCEP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更紧密区域经贸合作对人民币使用有更大潜在需求,客观要求金融机构与时俱进提供配套人民币产品。1月29日,人民银行、外管局联合境外贷款新规,首次针对境内外贷款业务构建统一政策管理框架,同时大幅放宽参与境外贷款的银行范围,由原来的“走出去”项目拓展至所有境外非金融企业,体现了鼓励境外放款(尤其是本币)和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监管思路。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持续加快背景下,新规的出台为金融机构更深入服务中外工商企业跨境金融需求提供了更多便利,也为新时期中资金融业国际化经营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创新外,多个省市纷纷提出吸引外资的具体举措。2021年10月深圳印发奖励办法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最高可获600万人民币;2021年12月北京出台25条措施稳外资,提出深化重点领域开放、打造总部经济、投融资便利化、税收优惠、优化外商生活服务等一揽子措施促进外商投资;2022年2月浙江提出利用外资实现新增长,制定“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2022年3月,全国首个聚焦外商投资权益保护的地方条例——《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完善了广东扩大对外开放的法律框架。

二、政策展望: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发挥开放平台试点职能、完善深层次制度环境,仍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逻辑

展望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继续深入推动投资领域开放仍是“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内容,渐进有序预料将持续是政策优化调整的一贯原则和核心趋向。

(一)开放范围层面:实体经济领域侧重引导外资流向,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1.实体经济领域侧重引导外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外资区域分布中国已连续五年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外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行业上,扩大鼓励类投资项目、缩减负面清单仍是稳外资工作的重要抓手,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均是重点引资方向。地域上,2021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4.6%、20.5%和14.2%,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引资潜力和空间较大,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持续推进、RCEP生效,中西部地区有望发挥政策及区位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引资的新增长极。2.资本市场领域持续推动双向开放,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建设仍是重要内容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平稳复苏、人民币资产价值凸显,2021年外资净流入3846亿元、创近5年新高,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规模亦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成为热议话题,加快推进与国际资本市场通行规则的连接,建立融资功能完善、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的资本市场生态,是未来推进制度型双向开放的重要工作方向。据统计,境外投资者持有内地股票超七成通过沪深港通购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资金进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沪深港通扩容亦有望与中概股回归形成良性互动。

(二)开放节奏层面,充分重视和利用自贸区、自贸港等开放平台的试点开放功能

自贸区港有着贸易自由、货物存储自由、货币流通自由、人员进出自由等特征,天然的政策和区位优势下贸易开放与吸引外资互促发展,2021年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增长19%、海南自贸港引资实现翻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地区服务业引资占全国的33.4%,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已成为引外资高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自由开放为总基调,开展差别化探索、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医疗、教育、数字经济等行业的开放,将成为各类开放平台的政策发力方向。此外,前海方案正式,也为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宽了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

(三)制度保障层面,继续全方位优化完善关键领

域的制度环境是新时期扩大开放的重要着力点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以提供土地、税赋优惠为主的简单直接型引资,在改革开放超过40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期,深度优化关键领域的制度环境,引导外资投入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融合、提升外资在优化完善“双循环”体系中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要义。实践中的重点领域,比如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短期内稳定汇率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中长期持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简化外资进入程序和手续,扩大QFLP、QDLP、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试点规模和范围,以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资金流动。加强外商投资企业保护,通过立法保护企业权益、落实国民待遇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引资环境,稳定外资企业预期,吸引优质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三、区域商业银行的可能业务创新机遇

一是关注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试点业务机遇。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21个自贸区以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着全国近两成的外商投资,近年呈现着外资密度高、增长速度快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自贸区有望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突破,此外海南、上海临港、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四大区域有着中国“对外开放最高水平”,相关政策、业务机遇亦值得关注。二是关注香港作为引资枢纽带来的业务机遇。回归以来,香港一直是内地吸引外资最佳门户,日益提升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赋予其更加突出的枢纽角色。在金融投资领域,香港是中国优秀企业环球融资的主要渠道,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在实体投资领域,香港是中国与境外市场连通主渠道,特别是在亚太区域经济深度融合进程中,香港拥有地理、制度、文化等多重独特比较优势。区域银行联动在港中资银行,可以综合依托内地项目优势及香港市场综合创新优势,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外资在港区域总部运营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关注居民资产跨境配置带来的业务机遇。伴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2020年末中国居民财富总额突破78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但对比欧美成熟市场,中国居民海外资产占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跨境资产配置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QDLP、QDIE、深港通、沪港通等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不断丰富中国居民境外资产配置渠道,未来跨境投资产品种类将日趋多元、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在这一领域,区域银行联动在港中资银行,亦可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获得一体化领先优势。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6篇

河南省林州市曾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停止供暖。林州市为什么要在这个大冷天停掉居民的供暖?原因很简单,热力公司的电力来源企业,已经作为国家节能减排关停对象,限时在去年年底被关停。老电厂被关,而新的热源没跟上,导致全市性的停止供暖。供暖一停,减了排,老百姓却在零下10℃的寒冬下挨冻,凉的是身体,冷的却是民心。

「作答要求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节能减排常态化”展开议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明确,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范文

细水长流 让节能减排常态化

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与能耗、污染共同增长的背景下向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我国将痛下决心打破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痼疾。

一时间,节能减排如暴风骤雨,问责机制如利剑悬空,而地方官员必然不想为利剑所伤,因此紧接着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就上演了“十一五”最后关头拉闸限电、寒冬腊月停止供暖的“闹剧”。节能减排前松后紧,手段单一、粗暴,而且企业居民没分别,关键时刻“一刀切”,节能减排任务在“十一五”最后阶段俨然让某些地区回到了原始社会。

党和政府已向全国人民许下了承诺,这场节能减排运动必会持续下去,“十一五”只是开始,“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节能减排必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节能减排措施也许能混过“十一五”,但又怎能在“十二五”以及以后的以后蒙混过关呢?而且,即便是在“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采取这种非正常手段以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来应付差事,也必然不能逃过舆论的谴责,更逃不过问责机制的利剑。

节能减排不能是暴风骤雨,来时轰轰烈烈,去时便无声无息。节能减排要细水长流,不停不息。节能减排要伴随经济发展的每个时期,要流淌在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使节能减排工作常态化。

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推动基于行政手段的命令型机制与基于市场手段的激励型机制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疏堵结合,通过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来进行结构调整,而不宜采取“一刀切”式的简单关停。而对居民限电,则更是背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同时,行政性手段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等等,都需要依靠行政性的命令及政府的政策推动来强化执行。对可能完不成任务者,还要辅以严格的问责制。在节能减排这种关键问题上,制度太软不行,问责无力也不行。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7篇

河南省林州市曾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停止供暖。林州市为什么要在大冷天停掉居民的供暖?原因很简单,热力公司的电力来源企业,已经作为国家节能减排关停对象,限时在去年年底被关停。老电厂被关,而新的热源没跟上,导致全市性的停止供暖。供暖一停,减了排,老百姓却在零下10℃的寒冬下挨冻,凉的是身体,冷的却是民心。

【作答要求】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节能减排常态化”展开议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明确,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范文】

细水长流 让节能减排常态化

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与能耗、污染共同增长的背景下向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我国将痛下决心打破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痼疾。

一时间,节能减排如暴风骤雨,问责机制如利剑悬空,而地方官员必然不想为利剑所伤,因此紧接着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就上演了“十一五”最后关头拉闸限电、寒冬腊月停止供暖的“闹剧”。节能减排前松后紧,手段单一、粗暴,而且企业居民没分别,关键时刻“一刀切”,节能减排任务在“十一五”最后阶段俨然让某些地区回到了原始社会。

党和政府已向全国人民许下了承诺,这场节能减排运动必会持续下去,“十一五”只是开始,“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节能减排必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节能减排措施也许能混过“十一五”,但又怎能在“十二五”以及以后的以后蒙混过关呢?而且,即便是在“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采取这种非正常手段以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来应付差事,也必然不能逃过舆论的谴责,更逃不过问责机制的利剑。

节能减排不能是暴风骤雨,来时轰轰烈烈,去时便无声无息。节能减排要细水长流,不停不息。节能减排要伴随经济发展的每个时期,要流淌在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使节能减排工作常态化。

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推动基于行政手段的命令型机制与基于市场手段的激励型机制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疏堵结合,通过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来进行结构调整,而不宜采取“一刀切”式的简单关停。而对居民限电,则更是背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同时,行政性手段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等等,都需要依靠行政性的命令及政府的政策推动来强化执行。对可能完不成任务者,还要辅以严格的问责制。在节能减排这种关键问题上,制度太软不行,问责无力也不行。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8篇

十年间,优秀生源减少,我也成为人母,这些都让我反思,素质教育下到底应该怎么教学?《教育规划纲要》中要求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可应试教育使我习惯了只关注学生成绩,面对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我该怎么教学呢?如果那是我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我又会怎么办呢?我有些茫然。后来,我遇见了我的学生。她在校时学习成绩不理想,见到她时,她告诉我,初中毕业后她上了卫校,现已在诊所工作两年多了。看得出她很踏实、满足,我很高兴。因为我想通了,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拔尖人才,也需要各种复合型人才、实用技能人才和普通劳动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我们的成才理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育人观念。

有了这些认识,我轻松了很多。因为我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坚定了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会做到: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我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同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我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坚持能力为重。在工作中,首先我要不断学习,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转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着力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其实能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帮他们排解青春的困惑,同他们分享青春的幸福,我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十四五岁。

调整好心态,收拾好心情,坚守自己的岗位,收获不竭的幸福。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项目;特点

1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项目概况

1.1“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场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按照民航局的统一部署,我国正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际、区域枢纽机场功能,提升大型机场的容量,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新增布局一批运输机场,鼓励利用现有军用机场和通用机场升级改造为运输机场等。这期间,民航项目完成投资约4527亿元,其中机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3631亿元(占民航投资的80%)(见表1)。这期间,民航完成实施和开展前期工作的机场项目约283个。“十三五”期间我国规划实施的机场建设项目,为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实施和助力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1“十三五”期间民航建设投资情况表单位:亿元。

1.2“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场规划建设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分2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十四五”期间及往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民航将迎来新一轮的机场建设高潮,到2035年,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合计400个左右,未来14年,我国将新增140多个机场,平均每年要新增10个机场,期间还有大量机场需进行改扩建。我国民航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机场建设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要做好民航基础设施的“乘法”,坚持系统观念,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坚持以创新驱动,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加强民航机场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基建的融合。“十四五”期间是我国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实施和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场建设项目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统筹系统推进实施。

2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及难点

2.1项目定位高,打造综合立体交通难度大

航空枢纽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民航基础设施的核心节点,起引领带动作用,机场建设项目要满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目前,国内上海虹桥机场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较为成功,其他机场也在积极地谋划推进,但也存在一定差距。机场综合立体交通中主要包括高铁、城市轨道、公路,目前城市轨道和公路与机场衔接日益完善,而高铁进机场一直以来是较大的难点和痛点。“空+铁”无缝衔接可实现机场与高铁的快速换乘,扩大机场辐射区域,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打造“空+铁”无缝换乘是机场综合立体交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高铁的规划、建设等主要职责在国家铁路管理部门、企业,各省市地方政府话语权有限,高铁与机场很难做到同步规划和建设,加之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较短,进一步加大了高铁进机场的难度,一定程度影响了打造机场综合立体交通的步伐[1]。

2.2项目涉及范围广,协调推进难度大

大型机场建设项目通常由多个项目法人单位组成,包括机场公司、空管部门、油料公司、航空公司、铁路公司、轨道公司等。在项目前期及建设过程中,各项目法人单位负责其相对应的子项目工程建设,为切实保障整个机场工程建设的进度,从项目规划、预可研、可研、设计、建设等阶段,需对各子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确保同步推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各子项目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冲突以及各项目法人单位管控机制不同等因素,增加了整个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难度。

2.3项目施工难度大,安全运行风险高

除新建机场外,机场建设项目一般要在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完成施工,因此,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组织与协调等各方面管理要求非常高。而在机场建设项目中,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机场飞行区一旦出事可能就会酿成机毁人亡的大祸,将产生巨大的间接效益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机场建设项目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不仅关系到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机场在建设过程中能否安全、正常地运行,飞行区不停航施工安全必须要严防死守。

2.4项目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机场公司财务压力较大

由于各种因素,机场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偏大,而收益率相对偏低,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机场建设项目资金通常由“贷款+资本金”组成,随着交通行业市场化机制持续推进,各地方项目政府资本金比例存在较大差距,通常在40%~60%,机场公司将面临40%~60%的银行贷款,随着项目建成投用,将持续提升企业资产负债率,并极大提高企业财务压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难度较大。

3加强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项目管理的对策

3.1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互联互通

机场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时,要积极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邀请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并给予足够重视,以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为目标,推动机场与铁路(高铁)、城市轨道、高(快)速路网等有效衔接,特别是要做好机场与高铁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衔接,通过机场建设预留高铁站或高铁建设预留机场支线或接口等方式,确保在规划、前期、建设等阶段为打造机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空地联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高铁”的大容量、高效率、现代化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现互相支撑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3.2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机场企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中国建筑集团以联合体方式中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跑道、交通中心及配套工程)PPP项目A标段,该项目作为全国第一个枢纽机场PPP项目,将在全国机场建设方面产生较大的示范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高速公路项目运用PPP模式已较为普遍和成熟,优点也较为明显。随着各地机场集团正在开展新一轮改革、转型,针对机场项目,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可考虑PPP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混改等投融资模式,将极大改善因建设投资带来的巨大财务负担,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3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实现科技赋能

新型基础设施是建设智慧机场的核心支撑,是促进机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场建设项目要以智慧机场建设为主线,“五个一”目标为牵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打造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绿色、更加经济的机场,为旅客创造便捷、愉悦的出行环境。

4结语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机场建设项目,对项目法人单位如何科学合理谋划、管理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按照交通强国、民航强国等国家战略为指引,努力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机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人民满意民航、满意机场。

【参考文献】

【1】孙伟社.民用机场的建设项目管理特点研究[J].科技视界,2015(34):134+326.

十四五规划纲要范文第10篇

一、做好妇幼健康工作统筹谋划

对标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纲要、2011-2020年妇女儿童“两纲”目标,各项目单位认真梳理辖区指标完成情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收官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指标任务,迎接上级专项督导。在做好2011-2020年“两纲”终期评估工作基础上,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确定新周期妇女儿童“两个规划”和“十四五”妇幼健康事业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鼓励支持县妇幼保健机构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落实医改提出的医疗机构“两个允许”要求,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和机制创新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活力和发展动力。继续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联合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近两年申报联合联动项目单位要按项目要求做好项目运作和工作总结。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三、强化母婴安全保障管理

全力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母婴安全管理工作。继续推进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孕产妇安全管理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对管控不力出现严重后果的单位实施约谈追责。深入开展母婴安全质量提升年活动。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今年按省工作安排组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技能演练竞赛和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素质。开展市、县级孕产妇危重症、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提升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初产剖宫产率控制在45%以下,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5/10万和4.2‰以下。

四、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要以母子健康手册为载体,完善生育全程服务链条。推动开展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满足妇女不同时期健康需求。落实基本避孕服务,做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落实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加强儿童健康管理,重点强化新生儿保健和高危儿管理,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支持我县妇幼保健机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门诊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内涵。

五、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

落实《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统筹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避免工作大幅度滑坡,婚前医学检查率不低于5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规范产前筛查机构准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

六、巩固妇幼健康扶贫成效

以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为基准,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新筛项目列入我市十大工程,各项目单位要强化培训督导,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妇幼健康均衡发展。

七、加强妇幼健康行业监管

加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监督管理。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各签发机构要按规定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保管和签发,对伪造、倒卖出生医学证明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县直医疗保健机构要规范使用和管理妇幼项目经费,做好省级专项督导迎检工作,确保项目服务质量和资金安全。落实好安全生产、院感防控、保密工作等各项制度。

八、注重妇幼健康宣传和舆情掌控

上一篇:三查三比个人剖析材料范文 下一篇:十四五观后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