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范文

时间:2023-02-22 10:49:29

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互动

中图分类号:R339.14

在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发达,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视知觉的各种法则之后,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发挥各种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作为设计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要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不懈的思维精神以及与生俱来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能把设计信息作为自己的处理对象,在其上面打上自己主体精神的印记,使自己的主体精神与设计传递的信息同构。

一、视觉传达中的“有”与“无”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也能够借助“不完全”的形象来创作感染力强、刺激力充足的形式和意蕴表达。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运用视知觉中的“完结效应”,让观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视觉互动中去,补足作品的心理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意技巧和能力。中国绘画是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们在作品中充分地利用了视知觉心理中“有”与“无”的想象空间。中国画在自己的构图方式上非常注重画面的简约性和含蓄性,而很少表现出来具体的、形象的刻画。这就给观众留下了非常宽阔的想象空间。从中国国画的传统理论中可以看出,强调意在笔先、意到而笔不必到等理念。还有将黑当成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以及惜墨如金等非常系统的总结和论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画的特征,即凭借着有限的视觉语言,给观众留下了并不单调乏味的画面。这也可以看成意无穷而笔有尽的超强绘画能力及技巧。

二、视知觉与视觉经验

从某种方面来看,生活文化经验以及视觉生理机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视知觉。这就是说,感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未曾感受过的东西可能会无法真实地体验出来,但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可能使得人的某种感觉以及功能非常强大。不仅仅眼前所见的信息、还有过去积累的信息参与影响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视知觉。此外,考虑到生活以及生存环境、视觉和其他感觉经验、来自生活的体验和专业知识的强烈影响,人们可能会对同种形式出现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于观众的生活、社会,先天个性和其他差异密切相关。

三、个人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

从某种程度来讲,感觉能力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的天赋,另外部分则来自于对生活的慢慢积累和丰富体验。不同群体的人们存在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以及生活体验,这就造成了人们在感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例如,人们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差别,这也会影响人们的艺术感受。在观察和领悟事物的过程中,所见到的事物构成了某种视觉意象,但是人们会把这些视觉意象和别的形象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生活中的大量视象都是模糊不清的、模棱两可的,因此人们能够根据有所差别的结构式样重新组织这些视象。因此,在生活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专家与外行人来讲,他们在看到同样的视象时,却可能会感悟到不同的事物。还有,每个专家所看到的事物也存在着差别。例如,在美术绘画过程中,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生活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培养三维空间感,但是,如果人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专业训练,则很难在石膏像上发现所存在的诸多“素描关系”。另外,无论观者将红色当成革命的象征、还是当成恐怖、暴力,间或是喜庆和血腥灾难,这些都受到观众阅历和体验的强烈影响。因此,如果头脑中事先存在着所观察目标的意象和关系,即便形状和结构发生了复杂的变换,也可以把这些意象辨认出来,观测者可以从原来的知觉对象那里获得的视觉经验来补充和补足这些意象。

四、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对象

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设计者知道自己的设计技能。能够从视觉主体这方面理解其所具备的视觉功能。此外,还要不断研究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真实状态。还有,要能够从视觉对象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形式的相对性。从设计角度来看,人们不仅要处理和决定传播方式以及速度,还必须更加注重以及解决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准则变成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恪守的内容,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设计成功。这些设计对象的受众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人群结构。

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设计元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引起观众的视觉经验共鸣。还依赖于刺激物结构中所具备的力量和它能够激发人们回忆起有关此类记忆痕迹的内容,这也是一个相互比较和交流的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借助于单一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不断地和受众开展对话,从这个方面来看,选择对话的关键也决定了能否成功传播信息。观者可以通过多种方面,如观察、倾听和触摸设计作品,来具体地感受和接纳此类信息和资料。然后人们会根据本身的生活经历、经验、审美标准和经验作为领悟视觉传达的、参照物。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公众的标准就是最为有效的参照体系,生活本身被当成参照坐标,这些都可以检验此类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事物作出准确、可靠、清晰的判断,再裁定是否都能够接纳此类设计信息,而且观者的态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者的心理期待。

结束语

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互动过程中,人们要充分运用视觉系统的“简化原则”,感受到视觉传达中的“有”与“无”。此外,观者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自身的视知觉与视觉经验,生理机能上的视觉体验以及个人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最后,本文还关注了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对象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作用和途径。通过分析以上因素,人们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开发和调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各种积极要素,更好地实现视觉互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 文艺评论. 2010(04)

[2] 吴桥.动态设计―――新媒介条件下的视觉传达[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4)

视觉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互动;视觉体验;视觉经验

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地考虑视觉互动的作用和效果。视觉互动不仅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和运用设计者的视觉分析系统,而且还能够使观众具备“透视”作品的潜在能力和技能。

1 视觉系统的“简化原则”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观众的视觉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视觉追求形式。自发地根据刺激物的相近性、连续性或相似性等特征,将视觉传达设计简化为非常简洁、非常完美的结构和形式。在设计中,可以运用视觉系统来体现和表达观众对抽象化、概括化的符号的喜厌程度。这样不仅能够显示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设计者的意图,还能够不断增强观众的视觉记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是观众的视觉系统会有选择地接收视觉信息,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除掉带有普遍性特征的事务,这样观众就能够更加关注事物的显著特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系统的运用还表现在观众非常关注非逻辑形式的敏感和“中断点”。

2 视觉传达中的“有”与“无”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也能够借助“不完全”的形象来创作感染力强、刺激力充足的形式和意蕴表达。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运用视知觉中的“完结效应”,让观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视觉互动中去,补足作品的心理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意技巧和能力。中国绘画是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们在作品中充分地利用了视知觉心理中“有”与“无”的想象空间。

中国画在自己的构图方式上非常注重画面的简约性和含蓄性,而很少表现出来具体的、形象的刻画。这就给观众留下了非常宽阔的想象空间。从中国国画的传统理论中可以看出,强调意在笔先、意到而笔不必到等理念。还有将黑当成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以及惜墨如金等非常系统的总结和论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画的特征,即凭借着有限的视觉语言,给观众留下了并不单调乏味的画面。这也可以看成意无穷而笔有尽的超强绘画能力及技巧。

3 视知觉与视觉经验

从某种方面来看,生活文化经验以及视觉生理机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视知觉。这就是说,感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未曾感受过的东西可能会无法真实地体验出来,但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可能使得人的某种感觉以及功能非常强大。不仅仅眼前所见的信息、还有过去积累的信息参与影响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视知觉。此外,考虑到生活以及生存环境、视觉和其他感觉经验、来自生活的体验和专业知识的强烈影响,人们可能会对同种形式出现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于观众的生活、社会,先天个性和其他差异密切相关。

4 生理机能上的视觉体验

格列高里是闻名遐迩的视觉心理学家,他告诉我们:“人们在物体视觉的信息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么多的信息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眼睛在观察物体过程中所能承受的信息量总和。它还涵盖了人们从过去经验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知识和信息。此类经验不仅仅是视觉方面的,可能还会涵盖触觉、味觉、嗅觉,温度觉和痛觉等其他方面。”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视知觉的能动作用非常强大。知觉不仅仅来自于非常简洁的被刺激模式,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行之有效的材料和信息来为自己做出解释。

5 个人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

从某种程度来讲,感觉能力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的天赋,另外部分则来自于对生活的慢慢积累和丰富体验。不同群体的人们存在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以及生活体验,这就造成了人们在感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例如,人们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差别,这也会影响人们的艺术感受。在观察和领悟事物的过程中,所见到的事物构成了某种视觉意象,但是人们会把这些视觉意象和别的形象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生活中的大量视象都是模糊不清的、模棱两可的,因此人们能够根据有所差别的结构式样重新组织这些视象。因此,在生活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专家与外行人来讲,他们在看到同样的视象时,却可能会感悟到不同的事物。还有,每个专家所看到的事物也存在着差别。例如,在美术绘画过程中,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生活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培养三维空间感,但是,如果人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专业训练,则很难在石膏像上发现所存在的诸多“素描关系”。另外,无论观者将红色当成革命的象征、还是当成恐怖、暴力,间或是喜庆和血腥灾难,这些都受到观众阅历和体验的强烈影响。因此,如果头脑中事先存在着所观察目标的意象和关系,即便形状和结构发生了复杂的变换,也可以把这些意象辨认出来,观测者可以从原来的知觉对象那里获得的视觉经验来补充和补足这些意象。

6 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对象

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设计者知道自己的设计技能。能够从视觉主体这方面理解其所具备的视觉功能。此外,还要不断研究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真实状态。还有,要能够从视觉对象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形式的相对性。从设计角度来看,人们不仅要处理和决定传播方式以及速度,还必须更加注重以及解决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准则变成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恪守的内容,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设计成功。这些设计对象的受众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人群结构。

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设计元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引起观众的视觉经验共鸣。还依赖于刺激物结构中所具备的力量和它能够激发人们回忆起有关此类记忆痕迹的内容,这也是一个相互比较和交流的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借助于单一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不断地和受众开展对话,从这个方面来看,选择对话的关键也决定了能否成功传播信息。观者可以通过多种方面,如观察、倾听和触摸设计作品,来具体地感受和接纳此类信息和资料。然后人们会根据本身的生活经历、经验、审美标准和经验作为领悟视觉传达的、参照物。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公众的标准就是最为有效的参照体系,生活本身被当成参照坐标,这些都可以检验此类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事物作出准确、可靠、清晰的判断,再裁定是否都能够接纳此类设计信息,而且观者的态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者的心理期待。

7 结束语

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互动过程中,人们要充分运用视觉系统的“简化原则”,感受到视觉传达中的“有”与“无”。此外,观者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自身的视知觉与视觉经验,生理机能上的视觉体验以及个人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最后,本文还关注了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对象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作用和途径。通过分析以上因素,人们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开发和调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各种积极要素,更好地实现视觉互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绘.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陶冶.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信息的传播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

[3]贺.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

作者简介:邢悦(1981―),女,天津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讲师,长期从事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视觉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视觉互动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研究如何用视觉符号形式来表达出内心的思想和感受,并在积极探寻着何种方式能够存储知识和记忆、传达有效信息。人们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就产生了视觉传达理论,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来高效的表达出视觉中的内容,并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已经朝着实践方面发展,并大大应用于实践中。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互动就是根据视觉和知觉等认知理论而产生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互动是视觉与心理之间的互动,在人们看到一个事物时,会从视觉传达到心理,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感受,这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一、满足视觉形式简化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人们看到简单的事物或者形状时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觉,并在人的长期发展中,这种现象已经内化为人的一种规律,也就是说,人的直觉都是喜好结构简单、形状明了的事物,是一种对简单构造秩序的追求。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想实现视觉的互动,首先就要尽量保证人们的视觉形式是简单化的,其要尽量体现出人们对规律性视觉形式的倾向,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杂乱事物无兴趣的视觉感应,如果人们视觉遇到杂乱事物,其会自觉的寻找“具有组织意义”的对象,为人们的心理寻找到接受的。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把不可避免的杂乱图形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组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结构方式,也可以把多样性的图案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排列成为规划化的形式,这样,就能够把很多人们视觉所不能接受的事物通过对颜色、大小、曲直等进行变化,从而与人的心理形成一种互动适应。也正是因为人们在视觉上存在着这样的简介化的特征,所以,在进行专业化视觉传达设计时要刻意的避免使用一些无用信息,这样会增加没有必要的视觉符号处理,要尽量突出设计主题,删减琐碎繁杂的画面。

二、适应视觉系统的选择性

对于视觉系统而言,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其会自动选择那些可以让视觉接受的东西去观赏。而在众多的事物中,视觉系统最容易选择的就是那些在环境中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内容,因为眼睛会做自我调节来适应有机体的需要,所以对于变化中的东西,眼睛会第一时间接收到讯号,这样的视觉系统就会大大节省了人们在静态事物中进行选择的时间。

充分利用视觉上的“中断点”,视觉上的“中断点”可以充分调动视觉系统选择能动性,从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实际效果。中断点在视觉中的应用能够起到注目的功能,这种注目功能就是指设计师要通过中断点的方式来实现在最小的空间内,捕捉更多的视觉关注。在正常的视觉传达中,欣赏者的眼光往往是从某个角度开始进入画面的,并在不断浏览过程中试图尽快把我作品的骨架,也正因如此,设计者就可以充分利用人们视觉欣赏的这一特征来吸引更多的关注。除此之外,中断点的应用还能够起到视觉流程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在广告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其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所以,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应用中断点来控制视觉流程,这样就能够控制观众对作品的关注点,使得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有效的传达给观众,实现视觉互动。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充分发展的今天,互动传播方式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这种互动传播方式中的一种,是一种利用视觉冲击来引起大众关注的传播方式。而这种传播方式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增加视觉互动,从而让所设计的内容深入观众的记忆。那么,视觉互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即要满足视觉形式简化的要求;要适应视觉系统的选择性。

参考文献

[1] 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 文艺评论. 2010(04)

[2] 吴桥.动态设计——新媒介条件下的视觉传达[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4)

[3] 何忠.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J]. 美术大观. 2009(07)

[4] 任斌.现代数字媒介的视觉传达形式及其特征[D]. 西安美术学院 2010

视觉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觉 意向 视觉媒体 视觉思维 设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C169)

1 知觉、意向、视觉思维

知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生理上看,视、听、触、闻是人对自然界感知的主要器官。知觉是生理器官的“感知”加上心理的“认知”而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这也是人们认为知觉包含着人的思维活动的原因。“视知觉”、“听知觉”是人的最重要的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主要通道。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从更高的角度探究了视知觉的理。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视觉思维》这本专著中,他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的理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指出,视觉思维借助3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意象(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即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虽然视觉思维可能主要出现在视的前后,或者仅仅出现在想象中,或者大量出现在使用铅笔和纸的时候,但是有经验的视觉思维者却能灵活地运用这3种意象。他们发现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会更为恰当。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操作性,可以看做是视觉思维概念的一种操作性定义。

结合普通心理学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阿恩海姆和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解释,我们可以形成对视觉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认识。视觉思维就是指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寻求含意、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和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

2 视觉媒体

视觉媒体是指通过图形、符号等视觉方式接受信息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画册等。视觉媒体是人类最丰富的信息来源。凡是能为人类视觉系统所感知的物体的视觉形象统称为图像。事实上,文字、图形最终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的,但是由于计算机表示、处理和显示图像的方法不同,我们一般将它们看作是不同的媒体。因此,视觉媒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位图图像

位图图像是对视觉信号直接量化得到的一种视觉媒体。它将原始的视觉信号离散化为空间的点,称为像素。对像素的颜色、亮度(或灰度)加以数据描述,得到图像数据,将这些数据作为文件存储,即为图像文件。在显示时,像素与显示器的显示点一一对应,故称为位图影射图像,简称位图图像。

2.2 矢量图形

图形是对图像的一种抽象,它不直接描述图像的每一个点,而是依据某个标准对图像进行分析,抽取实体特征,形成产生图形的算法,并以一组指令的形式存储。显示时执行指令,即可产生屏幕图形。图形上的点的位置通常用矢量来描述,故称为矢量图形。由于存储的是绘图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比位图图像小得多,但是显示时要花费较多的计算时间。矢量图形描述物体的轮廓(大小和形状)比较容易,也可以表现曲面、光照、材质的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的彩图,算法描述和计算的困难很大,效果不理想。

2.3 视频、动画

视频、动画是动态图像,是连续渐变的静态图像或图形序列,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运动视觉的一种视觉媒体。如果序列中的单帧图像是摄取实景得到的真实图像,则称其为影像视频,简称视频。如果序列中的单帧图像是人工或计算机产生的图像,则称其为动画。动态图像具有实时运动感和自然真实感。

2.4 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一种抽象的表示形式。符号可以表示数值,也可以表示语言、文字。特定的符号可以表示物体或事件。

2.5 体图

这是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将三维空间数据转换为可视图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视觉媒体技术与MCAI系统媒体。体绘制技术可以把三维空间样本直接转换为屏幕图像,准确重现原始的数据场。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根据物体外部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的数据,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成像技术,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并在一系列二维图像的基础上构造出整体三维图像。医学上的CT、核磁共振仪、分子模型构造、流体力学计算等都得到了应用.

3 视觉媒体设计与视觉思维

视觉图像可以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从设计者角度来说,视觉图像有其他信息传递方式没有的天然优势。从受众角度来说,视觉心理左右受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视觉媒体设计阶段则对视觉思维因素更加关注,因为这样的关注往往能够在设计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视觉媒体设计需要视觉思维经验

视觉不仅是一种直观的感受经验,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视觉媒体设计要依赖于视觉思维的能力与经验。当设计师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和题材进行设计前,脑海里会快速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的来自灵感,有的来自经验,但更多的是来自经验,特别是视觉思维经验。视觉思维经验有很多,其差异性很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例如,视觉思维中“层”的经验。视觉感受到的是画面,画面在思维中是分层的,画面内各种“层”都可以抽取成为设计元素,都能很直观地让人感受到画面的逻辑,直接获得视觉上的冲击。虽然画面元素众多,但如果我们能用“层”的概念去解构这些作品,便会另有一番滋味。其实,层的利用已经不只局限在平面的画面上,当今的3D电影也是视觉中“层”概念的另一个延伸。

在视觉思维中也有一些是个性的经验。例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经验。视觉思维面对的画面客观、真实、具体,反映着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广泛联想的审美价值观。抽象思维往往建立在视觉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既理智又夸张,不受物象光、色变化的限制,把人的思维与反思维、和谐与非和谐应用到了极致,在视觉上产生刺激、振奋、联想之感。视觉媒体设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经验丰富与否,对设计的深度及展示的视觉媒体的内涵及水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又例如,视觉思维的审美经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在人的众多感觉中只须听觉、视觉就能审美。视觉媒体需要美,审美要有思维,同一对象对于不同的人,即不同的思维(视觉思维)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及审美观,然而基本的审美观具有较大的相同点。

人的思维是难于控制的,视觉往往是启发、诱导思维的因素,审美会随着视觉及视觉思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共性的视觉思维与个性的视觉思维存在于一切视觉思维之中,共性的视觉思维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表象,个性的视觉思维能深刻的呈现设计者对视觉媒体的理解与展示。

3.2 视觉媒体设计需要良好的视觉思维

视觉媒体能够传达视觉形象,视觉形象能够在一定层面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视觉媒体设计即上述符号、图像图形的设计。视觉媒体设计是近年來发展很快的一个设计、研究领域。视觉媒体设计独特的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表现技术,把对过去的经验和体验提升到对虚拟的现实体验,其目的,就是由视觉形象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

视觉媒体设计就是视觉思维后的创造,这种设计能力或者说创造能力除了自我约束、刻苦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之外,与视觉思维的经验,视觉思维的能力及个人的瞬间灵感有关,主要与视觉思维经验,视觉思维能力有关。当面对媒体设计对象时,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使设计者对设计对象做出自身独特的理解、判断与概括,并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造。

当设计教学用视觉媒体时,视觉引起的思维主要是媒体展示的内容是否与教学内容一致,是否能让学习者容易理解,是否能更有效教学,对视觉媒体设计上不会思考更多的图像,文字的色彩,变形等。然而,针对视觉广告、平面广告媒体这样的视觉画面设计的视觉思维就复杂得多,涉及色彩、线条、图案、文字等等对心理的感受及冲击,涉及个人喜好。或者说,视觉媒体的设计对对象的构建,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设计者对对象多大程度成功地诠释,也就是从思维的经验介入到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和思维。这种新的认识和思维即是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

视觉媒体设计所需的良好视觉思维能力涉及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广博的知识面,能让思维在视觉所涉领域很好地理解视觉对象,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媒体设计时能使画面的意义和寓意有足够的深度并可引起更多想象与思维的空间。当然,广博的知识面与良好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傅世侠.关于视觉思维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

[3]华佳.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D].苏州大学,2004.

[4]梁玥亮.简论视觉思维[D].上海戏剧学院,2005.

[5]顾莉莉;王俊民.视觉思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6,03.

视觉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商品诉求附加价值

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精华部分,它最具有商业功能,因此最能体现平面设计师的设计功底。在产品风格的千变万化中,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正是设计师灵感取之不尽的源泉,为设计师形式自由度的发挥开辟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设计师,只有依靠设计创新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以取得产品占有市场的主动权。

一个新商品的诞生是要经过企业内部的产品分析、定位到行销概念等全过程,细节相当繁复,这些过程与包装设计方向的拟定是密不可分的。设计师在进行个案规划时,企业主若没有提供这些讯息,设计师亦应主动去了解分析。因此在接受包装设计任务后,首先要了解所包装商品的性质、性能特点、商品品牌的含义、商品生产过程、商品的用途和市场受众,然后对包装进行全面的策划,从形态的规格尺寸、形态的造型至材料、色彩、图形和文字都要和商品的属性与用途相适合。

包装设计是传达信息的媒介,是商品最直接的广告。独特、美观、合理的造型,加上精美的画面,还有适宜的材料、精致的印刷效果,可以引起消费者视觉的愉悦;逼真或富有意趣的图形设计,能够传达出商品的质感、形状、用途及使用对象、使用效果等;文字设计则详细说明了商品的品牌、品质、成分、保存方式、制造时间与有效时间,以及一般技术性指示、用后处理方法等;色彩设计更有效的渲染了商品的特质与韵味、整体构成关系,最终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一定是将诸多要素整体考虑的,只有整体的设计才能使每个要素发挥它的独特魅力,从而体现它的商业经济价值。

包装的视觉化设计就是以商品内容特性为主题,经过精心策划而进行的包装外表的设计。包装设计创意可以从包装的文字、色彩、图形和版面编排等环节体现,寻求视觉的独创性、审美性和明确的信息传达。包装上的元素有品牌、品名、口味识别、容量标识……,有些项目有逻辑可循,并不能以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意来表现,企业主若没有事先厘清,设计师也应根据逻辑推演的方式来进行。

1.品牌形象的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作为设计的主表现是当今很多强调品牌的包装手段。某些设计元素是品牌既有的资产,设计师不能随意更动或舍弃。如立顿黄牌红茶包装上的黄块,延伸到利乐包以及冰红茶包装上,也都保留了黄块的印象,甚至立顿茗闲情包装也承袭了一致的品牌形象。因此在这一类包装设计中,其表现手法通常是改变其品牌名称的字体、位置、色彩、占用空间大小,运用加投影、描边等其他特殊效果来增强品牌名称的视觉冲击力。

2.文字的双重作用。文字在包装中的作用大致分为品牌文字、广告文字和说明文字三部分。在现代设计中,包装上的文字除了是识别品牌、了解商品、选择购买的指示性符号外,还应起到让消费者视觉扩张的效果。品牌文字包括品牌的名称和商品的名称,这些文字是包装的核心设计。它们的形式处理具有识别性与特定的规范感,有助于树立产品品牌形象。因此在符合商品内在的特点的前提下,应该想方设法将主体文字进行个性化设计。比如选择突出醒目的字体,运用金属质感的文字、放射性文字、有动感文字、立体感文字等;运用连笔、笔画装饰、改变文字的大小、颜色等变化方法对文字进行赋予装饰性的编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广告文字是包装上的广告语,其功能是宣传商品特色,引导商品促销。因此不宜作太多变化,其视觉张力强度不能超过品牌和商品文字,以免喧宾夺主,在位置的编排中,应安排在主要展面。

说明文字包括产品成份、重量、容量、体积、型号、用途、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等,对于商品的销售是十分重要的。详尽、清晰的说明能使消费者购买放心。一般这类文字应采用统一、规范的基本印刷字体,并编排的清晰流畅,大多放在侧面、背面展面。

3.色彩特性的情感体验。一个商品包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包装的色彩运用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心情,同时代表了产品的形象定位。例如果汁包装多采用强烈、明亮的色彩;婴儿用品多采用粉色系的色彩计划;高价的化妆品多采用稳重极简的理性配色。色彩的运用也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理解认识上,如:食品业中,传统观念认为应多用易于产生食欲的暖色调理性设计,但如“趣多多”食品在色彩上则运用了传统工业包装设计中运用的蓝色,“怡口莲”食品也用了通常被视为有色的紫色,而“汰渍”洗衣粉却用了食品业中的桔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一反常态的色彩理念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使产品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为提高销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各个国家、民族,由于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传统习惯、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习俗。例如:在我国对红色自古以来情有独钟,节日礼品包装上色彩多用红色。黄色是我国封建帝王的专用色,标志神圣、庄严、权威,它代表中心。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对色彩有一定的禁忌,例如:法国禁忌墨绿色,它会使人联想到纳粹军服而产生厌恶;沙漠地区的人,见惯了风天黑地,黄沙漫漫,对黄习以为常,只能在艰难的旅程之后遇到绿洲,遇到生存所需的水、粮食和人类社会,因而特别珍爱绿;伊斯兰教学的尖塔、阿位伯民族的国旗都以他们珍爱的绿色被装饰和象征,禁忌黄色。因此,应了解各国、各地区对色彩的喜爱和禁忌,特别是进出口商品包装上的色彩处理应注意适合国情,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4.商品特质诉求和企业文化诉求。商品包装可藉由理性(Functional)或感性(Emotional)的方式表达。例如药品或高价商品多采用理性诉求,借以传达商品的功能及质感;感性诉求多用于低价、忠诚度低的商品,如饮料或零食等商品。包装为产品而设计,产品出自于企业,包装设计无疑也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形象。比如: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不但赋予了产品品牌内涵,更是可口可乐企业文化积累的一种反映。那种朝气蓬勃、热情似火的企业精神已渗透世界各地,每当可口可乐的包装出现时,人们总会感受得到可口可乐公司那固有的文化精髓。包装需要诉求的内容很多,如果包装上每一设计元素都要大又清楚,在视觉呈现上反而会显得凌乱、缺乏层次且没有重点。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必须很清楚抓住一个视觉焦点,才能真正表现出商品的诉求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左爱军.平面设计师从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视觉设计范文第6篇

清晰的信息架构能帮助和支持可用性的实现。有效的可视化界面或图形使得我们能够观察、操纵、研究、浏览、探索、过滤、发现、理解数据,并与之方便交互,从而可以有效地发现隐藏在信息内部的特征和规律,甚至能达到将信息认知转化为新的知识和智慧。

信息架构关注从数据到信息的组织与结构,关注其内在的层级与逻辑,即通过架构状态来梳理数据与数据间的关系、数据的时间或空间秩序等,作为原始的客观数据只有经过整理才有可能成为信息。信息视觉化则是信息呈现的独特途径,即对应信息架构运用艺术化、视觉化的方法或手段以实现清晰的信息传达、有效沟通与使用。信息可视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将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视觉形式,充分利用人们对可视模式快速识别、认知、记忆的自然能力。良好的信息视觉化能以直观或形象的方式使用户形成对抽象信息的理解并达成共识,最终完成认知、识别、操作等行为体验。

从信息到架构再到视觉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用性存在于信息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在前期用户研究里,要考虑到特定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将信息架构转化为视觉形式的一个关键,就是考虑可用性的作用:可用性测试在设计概念出来以后,对概念进行测试和评估时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信息设计领域,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不单是图形的质量。我们在获取到了数据信息后,怎样将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组合,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的架构关系?怎样找到合适的视觉语言去表现该信息架构?怎样达到能有效的被使用者理解与接受的高标准的可用性?这都是信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国内很多院校纷纷开始设立与信息设计相关的专业或课程。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开设了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交互设计硕士研究生课程,信息设计包含在交互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在国内许多院校,信息可视化作为一个学科也逐渐成长起来。信息架构及视觉化设计课题需要综合运用包括用户研究、设计理论、认知心理、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知识点,注重设计思维的转换,强调研究、方法、表现、传达方式的有机结合,强调系统性、功能性和整体性的组织策划、逻辑分析和设计创新能力,最终通过影像、文字、空间、平面等多种媒介运用适合的设计语言来传递准确的信息与概念。

目前,信息视觉化的可用性研究还在初级阶段。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后,会对可用性在信息架构视觉化的作用有更明确的定义以及发挥更加实操性的价值。

视觉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二战后 反战行为 视觉设计

在二战后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设计的关注点产生了变化,由于政治与社会的需求,视觉设计成为了国家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因此,树立政治形象与观念为主的海报与宣传画的设计成为了这个时期视觉设计的主题。这个现象在苏联,波兰等国家尤为突出,产生了大量的政治宣传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1、苏联的政治宣传画

二战刚结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间的冷战就拉开了序幕。在这个社会与历史的背景下,苏联的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政治宣传画形式为主的视觉作品。在这个时期反战主题的宣传画中,对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用艺术手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库克雷尼克塞的宣传画《德国的最后防线》中描绘了一个律师们审判法西斯战犯的场景,律师拿着像枪一样的钢笔瞄准着战犯们,仿佛是身处战壕中英勇杀敌的士兵。艺术家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手法诙谐夸张,画面极具感染力与表现力。除此之外,冷战时期讽刺美国的题材也被广泛运用到当时的宣传画中,例如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等。画面中描绘了美国将自己伪装成和平的外表,而实质却是武力制造灾难。诸如此类的宣传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生动的表现手法,充满幽默感。

2、战后的波兰海报

经过二战长期的摧残,波兰的设计、印刷业以及其它艺术文化领域都基本荡然无存。[1]在战后的波兰,以海报为主的设计成为主要的宣传方式。特列波夫斯基是那个时期波兰设计师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创作了大量反战题材的招贴,电影海报等。著名的反战海报《不要战争》,虽然画面简洁,但却用最少的元素带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文化海报《建设华沙》,电影海报《最后阶段》等呼吁和平建设为主题的作品。在这个时期的波兰,虽然设计师们更多的服务于政府宣传,设计的题材也较为局限,但是设计师们却在看似有限的题材中进行了非常大的主观思想的表达。他们的设计具有充分的想象力与自我意识,耐人寻味,并且大多选择了写实的手法。波兰的艺术家们把海报艺术作为自己与社会大众沟情感与信息的媒介,采取暗示性、知识性的手法,通过创作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他们通过隐喻、象征、寓意以及摄影、版画等手段进行创新,展现出新颖的面貌[2]。

3、美国的反战海报

在二战后的美国,在众多设计家之中有一位代表人物,他就是引领了观念形象设计派别的西摩·切瓦斯特。在西摩·切瓦斯特所创作一些反战题材的海报中,《消除口臭》是一个值得一提的经典作品。在二战后的时代里,美国的印刷和摄影等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西摩·切瓦斯特的作品大多以插画和图形等形象表现为主,配上简洁的标语。不同于以往较为刻板的作品,他注重自我内心观念想法的表现,追求画面内容的形象与生动。西摩·切瓦斯特,善于运用丰富幽默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不拘于一般的形式,画面内容轻松有趣,个性突出。由于美国的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摩·切瓦斯特所创作的反战海报与以往及其他地区很多表现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严肃的作品有了较大的区别和变化。

4、反战行为与视觉设计的相互作用

从以上二战后苏联、波兰及美国大批的反战作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反战的行为对视觉设计的发展、题材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战后的反战行为对以海报为主的视觉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反战行为强调了海报的表现必须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因此反战海报大多采用了直观的表现方式,并且以让人震撼和触动的图形画面为主配合简洁的标语,力求在短时间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平面语言以及宣传海报的直接性,很容易产生一种情感而非理性的反应[3]。海报就是其中一种促进文化交流的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代表了不同文化与含义的视觉符号能够通过它在人的心理上发挥巨大作用,缩短相互认知的距离,从而促进了情感及政治思想的传播[4]。此外,海报还因为自身宣传性强,易于携带和张贴,制作成品较低可以大量制作等特点在战后的特殊年代里成为了反战及政治宣传的最主要形式和强有力的工具,因而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孟刚.二战后文化视域里的波兰海报艺术[J].包装工程.2010(16).

[3](英)斯帕克著.大设计 BBC写给大众的设计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视觉设计范文第8篇

感觉的产生是人脑对事物通过一系列的感知系统进行感知反应的过程。视觉系统是人们感知现实生活的重要系统。良好的视觉创意可以使视觉传达信息的作用更加明确。现今,视觉创意主要应用于商业信息的传达上,从而使“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内涵、视觉设计的特征、信息设计的特征,分析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差异性以及“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设计;信息设计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视觉用于传达信息的作用日渐突出。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迅速。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等诸多媒体形式上,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在传达信息的作用时,首先,要充分理解“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然后在其基础上发展视觉传达设计。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视觉符号,以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的具体应用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是媒介的发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媒介载体进行数据信息的传播,以具体的符号形式为信息传达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内容是符号,运用媒介载体,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二、视觉设计的特征

视觉设计是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内容,刺激公众的视觉,从而达到吸引公众视线,完成视觉信息传达目的的设计。其中有创意的设计内容包括打破公众固有的对生活常识的理解,通过改变原有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来刺激公众行为。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包括产品的封面包装设计、广告印刷设计、品牌标志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等。由于符号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导致,视觉设计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概念的传播具有单一性,对公众的影响弱,对公众只起到引导作用。

三、信息设计的特征

信息设计是以交流信息、保存信息为目的,其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符号、公告、网页、地图、PC终端等数字终端设计。因此,其基本内涵以信息传达为目的,对信息进行创意化呈现。信息设计的过程有助于信息的传达以及公众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于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使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差异性

(一)信息载体不同。视觉设计以图形符号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信息设计以图表、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2]。视觉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视觉感染力,而文字的视觉感染力低下,因此,视觉设计的内容多数是将文字符号转化为以图像。图表等具有强大视觉感染力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使整个视觉设计内容更具吸引力,但视觉设计将文字符号的过度转化,使公众对视觉设计的内容理解不同,导致传达不明确信息现象明显。对于信息设计而言,,其目的是记录和保存信息,将信息内容完整明确的传达给公众,因此,信息设计主要是把产品的信息传达为主要设计内容。

(二)设计权力不同。在信息设计的设计权力中,受众权力是信息设计权力的核心[3]。信息设计内容的传达其主要作用对象为受众,是完成信息者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才能达到信息传送的目的。另一方面,受众是信息的反馈体,受众及时的反馈是衡量信息传送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视觉设计而言,其设计权力为信息的者。从设计中满足信息者的需求才是视觉设计的目标,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受众的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前便已敲定,信息的者忽略受众的反馈,以吸引公众视线,引导公众行为为视觉设计的主要内容,导致受众的地位下降,使受众在信息的获取中失去主导地位。

(三)检测标准不同。视觉设计的检测标准为设计的信息适应媒体的程度,设计的内容对吸引公众视线的作用明显程度,对公众的行为引导程度的大小,对信息者者的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对于信息设计的检测标准而言,其检测标准为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效果是否反响热烈,信息设计是否通过技术的检测,信息服务是否符合受众满意程度。

(四)专业技能不同。视觉设计的工作人员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对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出市场潜在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同时,对受众的需求以及印刷技术也要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活跃的思维以及艺术表现能力。对于信息设计而言,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单一,要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团队的信息设计师之间的合作达到信息设计的目的。五、“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联系性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一个设计作品的出现,要包含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两种设计形式,充分融合视觉设计吸引公众视线以及信息设计在说明内容上的作用,从而设计出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作品。例如,在网页设计中,网页整体的信息结构以及网页的版式应由信息设计来完成,对于网页的突出特色及其形象设计上要有视觉设计完成,从而形成一个文字内容清晰且具备形象特色的网页。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以及联系性的分析。在全面了解“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之间的关系后,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从而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03(01):27-31-84.

[2]曹文琦.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2,08(02):216-219.

[3]邢向阳.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03):100.

视觉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设计;视觉传达;思维

视觉传达设计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所以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插图以及标志,这三个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播的作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国际性的传播媒体及各种信息的大爆炸原本一成不变的单调设计方式收到了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冲击。尤其是在对于设计责任的重视程度方面的调整,造成了早传统设计基础上的各种新设计的萌发。同时,由于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态度已经不再是基本功能、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的希望其能够日新月异,并更加个性化,更加关注自我心理层面上的需求。这也引出了视觉传达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内容和传达的信息上更加深刻,更加关心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上另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内容更加贴近观者的内心世界,未来的设计将不再是依靠某种设计技巧或者绚烂的色彩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是依靠对观者的内心世界的把握,设计者利用创意去贴近和打动观者的内心。

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视觉思维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视觉思维是大脑右半球的独特功能,其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是左右脑分工合作、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

在图像学中的视觉符号包括了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及表现事物特征的符号,如建筑、产品等等,而“传达”则是信息发达者利用符号传达信息的过程,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实际上就是乌尔里克提到的“认识的过程”。按照贡布里希对视知觉的分类,视觉思维方式可以分为“Seeing(观看)、Lookiry(看)、attinding(注意)、reading(阅读)”,这其实就是对视觉系统的一个分解,而视觉传达设计所要求是进行视觉系统的合并,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缺少,那就是视觉思维能力。

对设计者而言,抓住这种就等于抓住人们的视觉,准确传递信息。这个过程,取决于设计者在操作视觉思维时对其基本要素的把握,这些要素包括形状、体积、空间、光影、质感、色彩等。不难看出,它们都与形式有关,前三者是形式的本质要素,后三者则是形式的表象要素,可以说视觉思维的研究也就是对形式的要素和整体知觉的操作。

一旦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视觉思维,艺术在普通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便变得十分明显了。对视觉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培养是由艺术创作者提供的。阿恩海姆指出,“视觉思维借助3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意象(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而且,虽然视觉思维可能主要出现在看的前前后后,或者仅仅出现在想象中,或者大量出现在使用铅笔和纸的时候,但是有经验的视觉思维者却能灵活地利用这3种意象,他们发现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更为恰当。麦金关于视觉思维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操作性,可以看作是视觉思维概念的一种操作性定义。结合普通心理学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阿恩海姆、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解释,我们可以形成对视觉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认识。视觉思维是建立在视觉器官对外部刺激进行反应的基础上的,视觉器官得到外部刺激,以信号的形式逐层传送至大脑,形成视觉意象,这些视觉意象成为视觉思维的直接材料。视觉思维就是指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寻求含意、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我们作为设计者,我们的角色也是从一个工作者或者说一个设计者转变为一个导演,他必须具有综合各种知识、认识、思维和感性的能力,能够将人体的特性、信息空间和环境空间等关系进行重构;能都发现、选择、调动一切视觉元素并通过恰当的媒体创造新形象;他决定由谁来操作而不是一个熟悉工具的操作者;他必须具有感性的表现能力和超越一切领域的思维创造性活力。

视觉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版式设计;平面;视觉流程;主观思维

一、序言

视觉对于个体而言是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人们通过双眼观察外部世界,进行问题的思考有着一定的心理习惯和规律,眼睛在进行视觉观察和选择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心理活动,大脑在支配眼睛的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对信息的筛选和加工,将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进入大脑当中进行存储。而版式设计的成功正是在于,按照观察者的视觉习惯,将最有效的信息传递给观察者,建立版式与视觉习惯之间的联系,让视觉能够跟随设计者的引导进行信息的搜集和阅读,并且将设计当中的内容传递给观察者。

二、版式设计与视觉习惯之间的关系

平面设计的目的是用最有效的设计元素实现信息的传达,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包含了文字、图形和色彩,而在组合过程中需要考虑人的视觉流程,通过文字、色彩和图像的有序安排,在充分参考人的视觉特征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察者的目光迅速的集中到设计作品上来,并且通过观察流程的引导,进行信息的获取和筛选,从而理解设计的意义和内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点线面的版式设计。点在版式设计中起到平衡视觉的作用,构成了画面的跳越丰富的视觉感受,点虽然形象比较小,但是在重要的位置上能够丰富人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在版面中心点的使用能给人沉静稳重的视觉感受,而有着一定运动方向的点的排版带有较强的视觉引导性。而线条形成了对版面内容的连接和分割的效果,线条代表着简洁的审美感受,直线的理性以及曲线的优雅,水平线代表视觉上的安宁,而垂直线条代表着更加庄重。而面的使用能够扩大人们的视觉范围,起到直接吸引注意力的效果。

(二)文字的版式设计。文字的排版设计包含了左右对齐,图文混排和中心对称的方式,左右对齐的方式能够彰显出整个版面的严谨公正,尤其是现在的杂志报刊和书籍当中经常使用这种规整的排版方式,而图文混排的方式主要应用在海报和广告招贴等创意设计当中,文字做出图案的视觉效果,文字随着图案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变动,给人更加活泼灵动的视觉感受。

(三)图形的版式设计。图形是整个版面设计的重要内容,而图形的排版当中采用写实性的图形例如,动物,自然景观等等,能够真实而清楚的表达设计的意图,运用几何图案的不同组合来进行排版设计,有着一定的隐喻意味并且采用有限的图形语言表达无限的空间意义,能够激发观察者的想象力。

(四)色彩的版式设计

对色彩的感知是平面排版的重要内容,色彩的识别性更强,图文与色彩融合在一起,色彩的符号代表性更加突出,因此在排版设计当中应当根据创意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注重色彩的选择,在文字的使用上面对称性的色彩,白底黑字或者黑底黄字都能够起到更加凸显文字图像和刺激视觉吸引注意力的效果,增强画面的易读性。

四、人的视觉习惯

(一)信息的查询。人的视觉注意力有一定的主动性特征,根据实验表明,在特定的静止时刻人的视觉获得的周围的信息是有限的,甚至这些信息在经过加工之后有一部分是存在错误的,视觉信息的查询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同时有着一定的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规律和流程,在对信息需求的驱动之下,人们按照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信息的观察,最后寻找到最终的关注焦点,同时根据格式塔的理论人在进行视觉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特征,一般遵循从大到小和从有色彩到无色彩的流程。

(二)信息的选择

人们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存在着根据需求进行信息的筛选功能,例如在同样的画面条件下,视觉会有限选择那些差异性较大和对视觉刺激较强的信息,例如在一片灰色的色调当中出现的强烈而突出的鲜艳的红色。

(三)信息的加工。人的视觉是与记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视觉的观察获得的零散的信息,经过加工成为对人们有意义的信息,通过对视觉信息的分析,人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没有见到的,并且分析出画面的场景。

五、视觉心理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一)把握人的视觉心理。在版式设计当中需要注重视觉对心理的影响和作用,注重画面信息的符号性意义,例如在人们的视觉习惯当中,红色的因素会让观察者情绪波动较大,而蓝色则让人的情绪更加放松而沉静,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尊重观察者的视觉生理影响。另外注重视觉符号形成的头脑中的联想和记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红色代表着热情,蓝色代表着理性,另外由于中西方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不同的版式设计、文字和色彩的应用都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意义,需要结合其文化心理进行研究。

(二)进行视觉流程的预设。在版面设计当中独特的视觉形象以及一定的抽象设计元素都能够对人的心理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版式设计当中可以实现对观察者视觉的预设,视觉中心的确定,视觉规律的跟踪。在版面设计过程中要懂得抓住观众的视觉中心,在版面的中心最具有视觉表现力的区域,通过对比、疏密的排列,以及有节奏感的排版营造出趣味感的视觉效果,让观察者的视觉停留在焦点上面。

参考文献

[1]叶军.文字编排设计文字编排设计[M].广西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赵红英.设计思维及设计定位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

上一篇:网站设计毕业范文 下一篇:展示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