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8 20:20:35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1 所有农庄都可以享受的补贴

基础设施方面:所有的农庄基础设施建设都与政府协商解决,但是有一点需注意,要在农庄建设之前就与政府沟通,最好先把农庄建设项目进行立项,然后向政府部门汇报。如果建好后再沟通和申请,恐怕很难拿到配套设施。

休闲方面:农业局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重点支持发展休闲农业的园区。国家和各省每年都会评定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园区等经营好的农庄典范,农庄都可以进行申报,但是要达到园区80亩以上。

产业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

根据产业不同,可分为蔬菜产业、水果产业、林业产业、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加工产业等方面。

对于蔬菜种植、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等,可以申报农业部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补贴50-100万元,要求设施200亩以上,露地1 000亩以上。

林业产业:可以申报林业局的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每个项目200万元以上;林业局林下经济项目,一般补贴在10-30万元。林业局申报成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加工产业:农业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农业局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工信局技术提升与改造工程项目。农业局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单位。

观光餐饮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

观光类农庄可以向旅游局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旅游扶贫资金等。在贫困村建设的项目,还可以申请旅游局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

自由基地发展餐饮的农庄还可以申请三品一标的认证及相关补贴,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运动体验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

运动体验类农庄是以优雅环境、运动拓展、活动体验、亲子教育等为特色。这类农庄多设置于市郊,方便都市白领等高收入人群自身与孩子参与体验与亲自,以及公司活动组织进行团队训练。

可以申请教育部的教育基地、学生课外实践基地等,儿童、青少年见学基地等。

2 特色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

特色文化类农庄是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特色饮食、少数民族文化、服饰等特有的产品和文化所建设的休闲农庄。

发展特色文化的农庄可以申请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向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等单位申报。

3 科教类农庄可以申报的补贴

科教类农庄主要是农庄内利用现有的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逐步将自主研发的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并将现代农业技术的展示、展览与体验,让人们认识与体验现代农业的进步与技术发展。

这类农庄主要涉及的是科技局的相关项目,农业科技成果D化、星火计划项目、科技推广与集成技术示范项目等。

其实,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农庄都会有相互的融合,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资金的申请,例如科技类农庄同时可以发展农业产业,运动体验类农庄可以发展观光餐饮。关键是庄主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农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解,既可以向产业类,又可以向科技类、旅游类和特色类靠拢,争取从多个部门申请到更多的资金。

申报建立家庭农场有哪些程序

家庭农场既能享受到国家政策,同时可以继承和发展,而且家庭农场涉及农业规划、财产、品牌建设、农场继承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进行登记。只有登记为家庭农场才能获得国家认可,便于认定识别、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

国家规定,乡(镇)政府负责对辖区内成立专业农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县(市)农经部门复审。经复审通过的,报县(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由县(市)农经部门认定其专业农场资格,做出批复,并推荐到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家庭农场登记需要申报材料:

(1)专业农场申报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专业农场认定申请及审批意见表;

(3)土地承包合同或经鉴证后土地流转合同及公示材料(土地承包流转等情况);

(4)专业农场成员出资清单;

(5)专业农场发展规划或章程;

(6)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等。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什么是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适度规模

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一般情况下,从事种植业的,粮食耕种面积应在100亩以上(陕北200亩以上),果园面积30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20亩以上,茶园面积50亩以上;牛存栏100头以上,猪存栏300头以上,羊存栏200只以上,鸡存栏1万羽以上;从事种养结合或特种种养业的,可适当放宽条件。

2.以家庭劳动力为主

家庭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应占家庭总收入的60%以上,年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必须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否则就不叫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原则上没有长期雇工,可以有短期雇工。如果雇工数量远远超过家庭劳动力,那么它就不属于家庭农场,只能属于农业企业了。如果是农业企业,雇工越多越好,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

3.一业为主

只有经营1~2种产业,经营者才会精通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正是国家倡导家庭农场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资源日渐珍贵的条件下。如果经营种类过多,势必难以样样精通,必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4.农场主是农民身份

国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的农民。所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应该是农民,尤其是本土的农民。虽然目前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农民与非农民可能越来越难以界定,至少目前还是容易界定的:凡是在农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者就是农民,否则就不是农民。

注册

注册登记要具备什么条件

1.申请人农业的身份证明(户口本页或者其他农业户口证明)。

2.设立登记申请书。

3.经营规模相对稳定,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土地租期或承包期应在5年以上,土地经营规模达到当地农业部门规定的种植、养殖要求。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等经营土地、林地的证明。

4.选择经济组织模式: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等其他组织形式。去家庭农场其经营场所或住所所在县、不设区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市辖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负责登记。

注册家庭农场时需要验资吗

家庭农场申请人可以以货币、实物、土地承包经营权、知识产权、股权、技术等多种形式、方式出资。申请人根据生产规模和经营需要可以选择申请设立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

挑选注册类型一定要注意,如果注册个体工商户,则对注册资本没有门槛要求,不需要验资,但个体工商户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就是说,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家庭财产有可能抵偿债务。而有限责任公司则要验资,以注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家庭财产不受牵连。

登记注册时,还可享受目前实施的一应优惠政策,如“有限公司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允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零首付’注册登记”等。

注册家庭农场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申请

符合家庭农场认定条件的农户向家庭农场经营地的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并填写和附带以下材料:家庭农场认定申请表、土地承包或土地流转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家庭农场经营者资格证明和户口本复印件、家庭农场固定从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第二步:初审

村(社区)对申报材料和申请农户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申请表》上签发意见。

第三步:复审

镇(街道)农村工作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提出复审意见,并将材料报送市(县、区)农村工作部门。

第四步:认定

市(县、区)农村工作部门根据上报材料进行认定,对认定合格的家庭农场进行登记、建档,并颁发《家庭农场证书》。

第五步:备案

各市(县、区)农村工作部门对已经认定的家庭农场,报市级农村工作部门备案。

贷款

家庭农场的贷款方式

根据客户经营现金流的特点设定了更加科学灵活、符合实际的贷款约期和还款方式,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针对农村地区担保难的问题,《办法》创新了农机具抵押、农副产品抵押、林权抵押、农村新型产权抵押、“公司+农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担保方式,还允许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

按照规定,借款人必须是有本地户口的家庭农场经营户、家庭r场经营状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和拖欠他人资金的情况。

具体包括:借款人种养历史经验和专业经营能力、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能力、承包经营农地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家庭稳定性、财务状况、个人品行以及新型担保方式的合法合规性、价值稳定性、处置变现的难易程度等。

家庭农场贷款所需材料

1.申请书

2.家庭农场营业执照

3.家庭农场的介绍

4.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需要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或《林权证》。农机具抵押、农副产品抵押,也需要出示相关的所属证明

5.家庭农场法人身份证及法人介绍

6.有验资报告的提供验资报告

7.近三个月的资产负债表和财务说明

8.还款计划说明

注:所需材料全部要加盖家庭农场公章

补贴

各地有哪些补贴政策

各地农业发展现状不同,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差异也很大,同时补贴的项目也是多样化。

天津:按其转入的土地面积,以每亩4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

上海松江:

现金补贴:1.农资综合直补76元/亩;2.水稻种植补贴150元/亩;3.土地流转费补贴100元/亩,面积以80~200亩为标准;4.家庭农场生产管理考核补贴100元/亩;5.绿肥种植补贴200元/亩。

浙江宁波: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给予每家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其中市级奖励5万元,县(市)区配套5万元。

江苏铜山:对效益好的家庭农场给予3到5万元的奖励,对年销售业绩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实际销售收入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还有贴息扶持,最高额度为5万元,可连续享受。

安徽宿州:家庭农场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连补3年,分年度兑现;对从事设施农业、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被认定为中小型和大型家庭农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万元和5万元。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导读:家庭农场可分为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结合型3种,本文通过举例说明3种类型农场的经营收益等情况,指出了家庭农场存在缺失融资平台、雇工难、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社会服务体系等问题,因此要关注惠农政策、统筹安排、积极寻求技术支撑、学习优质农业技术、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营收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结合型3种类型。截至2015年6月,在咸宁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13家,其中种植型68家、养殖型40家、种养结合型105家。为深入了解咸宁市当前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不同类型共选取了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场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1 三家家庭农场基本情况介绍

1.1 种养结合型――鲁强家庭农场

鲁强家庭农场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7组,于2014年7月在工商部门注册,注册资金为390万元。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鲁清明,现年47岁,初中文化,当地村民,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种植经验,从 2008年承包斩关村7组3.33 hm2水田开始,通过租赁和承包村民耕地等方式流转土地,至今已达36.8 hm2,主要从事粮油、蔬菜、湘莲、苗木种植及鱼、鸡的养殖。农场现有劳动力为鲁清明夫妻及其儿子、儿媳,现有农机具5台,其中水稻插秧机1台、旋耕机2台、收割机1台、小型播种机1台。

鲁强家庭农场现有稻田14.67 hm2,主要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中稻+油菜,水稻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插播、收割,每667 m2年纯收益约为500元。水产养殖面积6.67 hm2,养殖四大家鱼,兼种湘莲。林地面积6.67 hm2,内建蔬菜大棚1 hm2,种植樟树苗5.67 hm2,苗高2.5 m以上,林下放养土鸡3 000多只,土鸡以每只100元的价格供应给贺胜桥鸡汤馆。荒山面积8.67 hm2,目前正在开发中。农场年总收益约为50万元。

1.2 种植型――兰芳家庭农场

兰芳家庭农场位于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浮桥村1组,于2014年6月在工商部门注册,注册资金为40万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孙兰芳,现年51岁,初中文化,当地村民,从2009年承包6.67 hm2地开始,逐渐扩大规模,现已有55.33 hm2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中稻+油菜。农场现有主要劳动力为孙兰芳夫妻及其儿子、儿媳,现有农机具4台、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2台、收割机2台。

兰芳家庭农场现有早晚稻面积约13.33 hm2,

早稻每667 m2产量400 kg以上,晚稻每667 m2产量450~500 kg。现种植中稻+油菜模式面积约42 hm2,中稻每667 m2产量在550 kg以上,油菜每667 m2产量150 kg左右。农场年总收益约40万元。

1.3 养殖型――竹海家庭农场

竹海家庭农场位于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朱砂村2组,于2014年8月注册,注册资金为100万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方文才,现年55岁,高中学历,50岁从司机转行开始进行生猪养殖,现已形成年出栏量1 200头的规模。农场现有家庭劳动力为方文才夫妻、儿子儿媳、妹妹。

竹海家庭农场年出栏量1 200余头,存栏量500余头,包括48头种猪。按2015年上半年生猪平均销售价格18元/kg,平均每头猪长至150 kg出栏计算,农场2015年的总收益预计约70万元。

2 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融资服务平台

农业生产受自身性质影响,投资回报周期长、效益低、见效慢,家庭农场发展也是如此,农场主在经营前期或扩大规模时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匮乏往往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多数家庭农场实力不强,固定资产也不多,通过银行贷款不仅手续麻烦,且要求农户有一定的抵押物,而土地流转合同和农户宅基地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小额信贷则需要有公务员身份的担保,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家庭农场通过金融部门获得资金的需求,同时银农信用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一些惠农贷款的发放。缺少银行资金的支持,家庭农场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农场自筹和民间借贷,发展较为缓慢,而民间借贷资金利率较高,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2.2 雇工问题

农业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在家庭农场的经营过程中,用工少则收益高,用工多则收益低。家庭农场虽然是规模经营,但是基于经营成本以及经营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咸宁市家庭农场尚未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遇到农忙时节,劳动力稀缺问题仍旧存在。通过和3家农场主深入交流,发现种植型和种养结合型在用工方面支出较多,现在农村劳动力短缺,且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农忙季节请工难且贵,据了解,男工大约150元/天,女工大约120元/天,还得提供中餐,因此要提高家庭农场的效益,关键要解决用工的问题。

2.3 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家庭农场一般是由以前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发展而来,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更多的是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他们所掌握的农业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并不多,尚未达到专业水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不同的情况难以灵活变通,特别是如今天气变化异常,遇到灾害性天气,不知如何提前预防或是采取措施进行灾后自救。现在提倡较多的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都能有效地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而农场主对于这些技术尚未完全了解和掌握,造成生产中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场效益。

2.4 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

尽管家庭农场的规模比传统农户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种子种苗供应、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所需的专业化服务却严重缺失。特别是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销售人才队伍。家庭农场发展还缺少农业保险服务平台,农业受气候和市场波动影响大,养殖型家庭农场受市场波动影响更甚,而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和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无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因此急需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引导和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使家庭农场 “支出少”而“收入多”,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3 如何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

家庭农场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就家庭农场如何提高效益、加快自身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3.1 关注各项惠农政策,多渠道筹集家庭农场发展资金

要提高家庭农场的收益,必须解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家庭农场发展,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很好,当地政府也很支持,但是真正得到实惠的家庭农场并不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民对政策不关注、不了解,好的政策出台后,由于不了解不关注错失了申报机会。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通知,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国农办[2015]52号),政策规定农业大户也能申请项目,不再要求是独立法人,取消了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申报材料,鼓励各省实行资金“先建后补”等政策。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申报项目。农场主要有申请项目的意愿,积极关注国家、省市的惠农政策,主动和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联系,在其帮助下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例如鲁强家庭农场在咸安区科技局的帮助下以《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新模式示范》项目申请了2015年咸安区科技计划项目,获得2万元项目经费。家庭农场应拓宽融资渠道,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自筹资金,“三位一体”、贷补结合方式,吸引金融资金投入家庭农场的发展。

3.2 统筹安排,省力省工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节约农业用工成了提高家庭农场收益的关键。家庭农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节约了很大一部分农业用工,但是家庭农场的生产还未实现全面机械化运作,在当前的形势下,农业用工不可或缺。农场主如何统筹安排,达到省力省工、节约开支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如何减少用工的问题上,农场主鲁清明有他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安排水稻直播的时候,他会事先看天气预报,确定哪天请工,之前他会安排他儿子把地整好,下好底肥,把一些细碎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直播那天农工们一次性把种子播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避免了因天气原因或准备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窝工、误工等现象。

3.3 积极寻求农业技术服务支持,学习优质高效省力化农业技术

与传统的农户经营相比,家庭农场主自身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农业机械,还要拥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家庭农场主必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农业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如阳光工程培训等,通过学习掌握优质高效省力化农业技术以及农场经营管理知识,还要积极与当地农业相关部门的专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获得农业技术服务支撑。

3.4 培养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

家庭农场相当于一个小型化的企业,家庭农场主也应具备农场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农场的品牌意识、农产品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带动意识,要成为能生产、懂业务、会经营、有技术的职业农民。特别是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家庭农场宜采取产销对接方式,与超市、企业、学校、餐饮集团等对接,拓展家庭农场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家庭农场城市直销店,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如微信销售平台等。如鲁强家庭农场计划在咸宁市区开直销店,跳过中间流通渠道,直接让城市居民用上“无公害、新鲜、优质、有营养”的放心农产品。

4 结语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2016年农业补贴向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倾斜。包括获得有机认证,地理标志;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多的企业、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高效节能循环经济企业。

对单一养殖种植企业扶持资金很少,但若种、养、加、餐饮结合起来申报项目就很多,农业投资者应非常清楚良好的经营模式,不但能产生高几倍的效益,而且能获得很多的项目资金。

2 申报部门

(1)农业局、农办、财政局、农综办、旅游局、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委。这些部门每年都可报,每个项目在20万-60万元范围的较多,如中央财政项目一般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元。

(2)水利局、环保局、老区扶贫办、经贸局等,但项目资金少些,5万-20万居多。

3 申报项目注意事项

(1)每年各省项目都很多,也有竞争,所以每个项目从通知到申蠼刂故奔涠己芏蹋因此平时应和农业局、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旅游局、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委等涉农的主管部门,保持每个月有良好沟通。

(2)如果省厅有所沟通则最好,以便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而完成申报,而且一定每年都会有较多的项目资金。

(3)要找好一些科研院校并建立良好关系,因为一些项目要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合作。

4 企业申报农业项目必备材料

企业在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时,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经有关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有较强的资金能力;

开发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明显。这一点主要看企业提供的可研报告;

带动农民能力强,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

企业经济效益好,能够确保用企业盈利归还财政有偿资金。也就是企业借资金后,能够获得盈利并归还贷款。

5 申报深加工项目补贴所需材料

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申报更多,资金也更大,所以有条件的都要搞一些深加工项目,投资可以小些。此项目必须提供这些主要材料,才符合申报要求:

产业化龙头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地址、电话、负债表、资产等。

做单个项目的可研报告;

项目的近期审计报告;

项目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必须有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意见;

专家对本项目的初步评估意见;

申报产业项目的资金规模。

6 申报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申报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以农产品加工(包括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并占总销售收入的70 %以上;

近3年内无质量安全卫生事故;

企业具有比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HACCP认证;

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60 %;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带动农户增收作用明显;

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国产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5 %以上(其中大豆国产原料使用比例为50 %以上);

企业产品在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原料综合利用率高,主管产品产销率达90 %以上等。

7 申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每个省都有,投资额度一般是100万元以下(科技部规定80万元以上属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审批;80万元以下是一般项目,由各省科技厅审批即可),且一般为无偿投资。资金由科技部管理,各企业通过所在地的县、市直接报到省,如果省科技厅能够批准,基本上这个项目就能被批准。

每个省每年还有星火计划项目,资金在20万-60万元,一般企业申报成功率都很高。项目都可以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直接申请这个资金。

8 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企业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首先要有科技成果资金申报报告,还要有一个可研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科技转化项目都是变化的,所以如果在所列范围之外则不支持。如果列在这个范围内,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都有一个编写要点,企业可以根据编写要点准备材料,然后逐级申报。

9 申报支持农村合作组织的资金

申报支持农村合作组织的资金基本与产业化资金申报程序一样,而且逐年增多。先由相关部委下发指南,各地方政府按照指南组织企业进行项目申报,申报以后进行评审。

企业要同时多注册合作社和其他家庭农场、公司、研究院、民间学校等名称,便于多申报资金。

10 申报国家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比例?

凡申报国家项目,都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这个配套比例是:比如一个1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项目,要求地方给予的配套资金比例东部地区是1:0.6,中部地区是1:0.5,西部地区是1:0.2。

11 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哪些支持

支持新农村建设,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主要包括:大宗农产品转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的研发、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出口基地、产业集群和示范企业建设。

12 2016年农业补贴申请变化说明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对2016年农业补贴变化作出了说明。农业补贴的申请有哪些变化?对农业经营主体有些什么利好?

经有关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可以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不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

申报材料中取消“70 %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两年连续盈利、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三不欠’、固定资产净值”等规定。

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

农业经济组织不用等钱再建设,申请成功后即可开始项目建设,只要留好各种票据,到项目结算时都给补上。不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不能报。

申请政策补贴不是简单的事,不要以为随随便便养几只鸭鸭、阿猫阿狗,种几亩玉米棒子、红薯地瓜的就能拿到项目补贴,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想,把这笔钱给你,你能带动多少农民致富?你能带来多大的政绩?你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以农广校体系为主要依托,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青壮年农民(主要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者)等为重点,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按照政府主导、完善政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农业生产一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农民塑造工程,探索路径、创设制度、打造模式、积累经验,促进我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承担项目的市县区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将具有“以农业为职业、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等5大特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青壮年农民,按照产业分类开展综合素质系统培训,全省培训3000人,促进大批量职业农民脱颖而出。各地建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完善培育制度,出台支持政策,创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三、实施范围

(一)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二)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

(三)省级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四、工程内容

(一)开展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系统培训。各地依托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围绕优势产业,将具有“以农业为职业、拥有一定的资源资料、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等5大特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组织带头人和青壮年农民作为2013年培育对象,按照“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论坛讲评、异地交流、技能鉴定、跟踪问效”的模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综合素质系统培训,促进大批职业农民脱颖而出。

(二)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各地农业部门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一是通过培育实践,不断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方法和路径,并不断充实熟化,打造出适合我省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二是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研究提出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程序和管理服务内容,分产业制定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认定一批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实行技术帮扶制度,组织技术推广、教学、科研人员与职业农民结对子,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切实增强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三)创新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体系。各市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农业、土地、财政、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突破现有政策体制机制方面障碍,创造性地制定和出台具体办法和政策制度,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培育工作机制,创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有志青年和农科学生从事农业,推动形成职业农民队伍。市县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制定职业农民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职业农民发展生产。

五、资金安排

省财政支持职业农民塑造工程1000万元,用于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环节——系统培训。据我省去年试点情况,职业农民培育补助标准为2000元/人,培育基地教学设备改善补助标准为5万元/基地,实训基地实训条件改善补助标准为5万元/基地。具体如下:

(一)省级配套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共40万元。

1. 靖边县:20万元,配套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专项资金,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2. 杨陵区:20万元,配套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专项资金,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汉滨区、旬阳县按照安康市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整体推进安排部署,不单独配套资金。

(二)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共300万元。

安康市10县(区)共300万元。全市统一规划,省级补助培育任务为全市1000人,按照标准2000元/人实行补助,计200万元;每个培训基地教学设施改善5万元,主要用于添置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机等教学器材;实训基地5万元,主要用于添置实习操作所需仪器设备、药品试剂、消耗材料等,计100万元。

(三)省级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共600万元。

20个省级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及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各30万元,共600万元。其中每个示范点培育职业农民100人,按照标准2000元/人实行补助,计20万元;培训基地教学设施改善5万元,实训基地5万元。

(四)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编写,共60万元。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万元,用于粮食、油料、果业及其它共12册教材编写。

陕西省农业杂志社:20万元,用于蔬菜园艺和特色农业共7册教材编写10万元,书号费用10万元。

陕西省农学会:10万元,用于畜牧和特色养殖共7册教材编写。

陕西省农干校:10万元,用于公共基础共7册教材编写。

六、项目申报

(一)申报条件

1. 申报县农业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较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有一定规模,具备良好的职业农民发育条件。

2.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业行政部门将其列入工作重点。

3. 项目实行以县政府牵头,农业局组织,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培训机构以农广校为主体,必须有自有教师和外聘师资不少于20人,包括农业、法律、经济、信息等各个方面,设施条件完善,工作业绩突出,管理经验丰富。个别在农民培训中优势突出的农业职业院校也可参与。

4. 农业科技实训基地以省市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或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为主,能够代表本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最高水平,满足职业农民实训需要。

(二)申报名额

1. 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要上报2013年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 实施部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等。

2. 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已经确定的汉滨区、旬阳县职业农民示范县和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2012年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方案的通知》已经确定的安康阳晨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石泉县明星村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点),由市政府组织统一申报,但各县(区)政府要上报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 实施部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3. 省级职业农民的示范县要上报2013年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实施部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4. 除省示范县和安康市外,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汉中、商洛、榆林、延安市可推荐上报2个,铜川、杨凌、韩城可推荐上报1个,共19个。

(三)申报程序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2012年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凡愿意参与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的县(区),确定1~2个产业或专业,由政府牵头、农业行政部门组织、 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具体实施,认真填写《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申报书》,经市级农业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农业厅。安康市填写的《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申报书》,须经安康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农业厅。

(四)专家评审

农业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基地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的重大意义,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推进工作开展。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督促,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狠抓工作落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项目组织单位,要把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内容,落实相关任务,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扎实做好认定管理,落实农技人员或者农业科研教学人员对职业农民一对一帮扶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要强化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创新培育方式方法,建立职业农民系统档案,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各个环节。实训基地要积极配合培训机构,改善设施设备,创造良好实习条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编写培育教材。省农业厅成立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为分管厅长,成员单位为省农广校、杂志社、农学会、农干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农业厅科教处,具体负责教材编写组织管理工作。教材编写按照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农广校负责粮食、油料、果树、干果、农机,省杂志社负责蔬菜和特色产业及休闲农业,农学会负责畜牧和特色养殖及休闲农业,农干校负责公共基础部分和农村能源环境等教材。实行主编负责制,按照编写委员会确定的大纲,由主编自主邀请编委、分工编写、通稿审稿的办法编写,时限3个月,5月底前正式交付编委会办公室印刷。各地也要根据产业特点,组织编写适用乡土教材。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工作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及《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农经发〔201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注重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集成集约要素资源,拓展产业链条,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第三条 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带动能力,坚持耕地保护、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部省共建、以县为主。

第四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评审、认定、考核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应当将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纳入本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障示范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 农业部负责提出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制订认定管理办法。省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负责指导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完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示范基地建设任务。

第七条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指导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要职责是:

(一) 提出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

(二) 制定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三) 负责组织示范基地申报、评选和公示等工作;

(四) 对示范基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工作指导;

(五) 研究扶持示范基地的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专家库的专家负责对示范基地认定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八条 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 组织开展本省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筛选、审核、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 对本省示范基地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三) 对本省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与支持;

(四) 协调解决与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有关重大问题。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九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申报,具体条件是:

(一) 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产品加工或物流园区。园区有管委会等专门的管理部门,建设主体清晰,内部规章制度健全,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比较完善,运行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二) 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园区集聚了1家(含)以上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含)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超过15家。东、中、西部地区示范基地内龙头企业总体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0亿元、30亿元、20亿元以上。

(三) 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示范基地有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台了支持园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有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四) 农业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园区及园区内龙头企业能有效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或一村一品示范村,带动农户范围广、数量大,利益联结关系比较紧密。园区内龙头企业原料订单采购比例超过50%,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五) 产业链条完整,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较强。有与园区相配套的高标准原料基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程度比较高,仓储、包装、运输等产业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比重大,产品附加值高,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原料采购额之比超过2:1。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六) 农产品品牌发展基础较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或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产品数量多,基地内企业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品牌认证,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 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园区主管部门或当地科研、质检等行业主管部门自建或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了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1个,为园区内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便捷优惠的公共服务。

(八) 促进新型城镇化作用较为明显。园区所在县(市、区)或乡镇(针对在一个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带动当地形成支柱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园区所在城镇集聚,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完善,加速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第十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程序:示范基地由现有园区提出书面申请,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向农业部推荐。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 园区申报材料,主要包括园区概况、经济运行现状、基地建设情况、带动农民增收情况、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情况、带动城镇化发展情况,以及具体申报理由;

(二) 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文件;

(三) 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的意见和推荐文件;

(四) 园区成立的相关文件或当地政府开具的所申报示范基地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划定区域内集聚发展的证明材料;

(五) 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等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程序:

(一)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各地申报的示范基地材料进行初审;

(二)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从农业产业化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提出评审意见;

(三)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初步名单,报部领导审定,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业部发文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负责对示范基地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运行一年以上,每年第一季度向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报告运行情况,包括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效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品牌建设、带动基地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等情况。

第十五条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适时组织专家对示范基地进行考评,对于考评优秀的,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表扬或奖励。加大对优秀示范基地的宣传力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意见。

第十六条 每四年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进行动态监测,对主要指标不符合标准的园区,取消“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有关材料必须客观真实。如果存在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示范基地取消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资格,未经认定的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十八条 对在申报、认定、考评工作中存在行为的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九条 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具体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项目完成后,由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并在考评中引入中介机构。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达或调整资金安排额度的依据,实现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挂钩。通过加强管理,我县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在支农惠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龙头企业建设成效明显。2014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个,其中省级龙头7个,预计全年可完成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二是基地建设不断扩大。2014年创办了4个部级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建成了1.5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了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三是合作经营有新起色。2014年新发展合作社122家,总数达361家,培育家庭农场34家。桃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并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报。四是品牌创建业绩突出。2014年全县申报津山口福、泰香粮油、鲁胡子辣椒酱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4个,其中桃源黑猪、桃源鸡获得全国地标保护。五是扶贫开发迈向新台阶。围绕扶贫开发推进了50个点村扶贫工作,全年整合项目投入3200多万元,实施项目178个,帮助2.2万多人实现脱贫。六是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大跨越。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80万元按照“四美一化”的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创建美丽乡村52个,全县涌现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常德市颇具影响力的休闲观光胜地。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资金安排分散,效益低。到目前为止,涉农补贴已经发展到40多项,每个项目补贴都有特定的标准和目标,各级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资金也在年年增长,但项目分散,资金分散,实施主体分散,不仅不易发挥资金聚集效应、集中解决“三农”突出问题,而且经常造成重复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不高。

(二)资金管理线长面广,成本高。主要是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面广量大、程序繁多,同一作物多种补贴,如种植双季水稻,享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早稻良种补贴、晚稻良种补贴、双季稻补贴,属大户的还享受种粮大户补助,加重工作负担,不利于政策落实。据核算,目前综合成本已经占到整个发放资金的10%,无疑加重了县乡政府的负担。另外,有些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复杂,立项申报材料需要专业机构才能做好,有些指定要有资质的中介进行方案编制,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

(三)专项资金使用存在偏差。按省财政厅要求,为了使补贴真正达到促进粮食生产的目的,对没有播种粮食的耕地不能发放补贴资金,这部分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实行统筹安排。按要求只能用于发放漏统考漏报面积和产粮大户奖励,但我县有一部分用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另外,有资金在财政下达到主管部门后,主管部门没有严格按项目方案实施,擅自挪项和调项,也未按程序申报审批,绕开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注重统筹协调。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的资金整合模式,依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原则上对同产业、同性质、同用途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调整归并,对涉农资金实行跨部门、跨级次整合,集中财力、捆绑使用,避免“撒胡椒面”的现象。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分配机制,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等制度,对涉农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逐步对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特别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要强化相对集中管理和统筹协调,尽力归并支出事项,避免多头审批、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

(二)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改革投资体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增加对县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减小专项资金的规模,以利于增强县级财力运用的自主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力责任,做到“两个区分”,即区分不同地区核定配套任务,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配套及自筹资金规模,以使县级财力更多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区分保投入与保运转的责任,按照“项目投入主要靠上级拿、运转经费圭要靠地方出”的原则落实。

(三)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资金支付效率。一是按要求落实好项目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竣工验收制、政府采购制等制度。二是推行县级报账制,实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资金管理分离,管工程的不得管钱,管钱的不得管工程项目。给农民的各项补贴,由县级财政直接支付到农户;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由县级财政直接支付给工程建设单位,减少资金运行环节,堵塞资金运转中的漏洞,防止“雁过拔毛”。三是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减少资金运转环节。由财政部门设立资金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支付,真正做到“管理一个账户、支出一个口子、核算一个平台”。四是扩大财政“一卡通”发放范围。充分依托现有的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继续扩大“一卡通”发放范围,凡属直接发放到农户的惠农补贴资金,都要进行财政“一卡通”发放,尽可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四)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一是优化财政监督平台。结合财政监督机制创新试点,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系统实时监控支农资金运行状况,为实施财政监控提供技术平台,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大胆尝试终极管理。对涉农资金的使用,在正常管理的同时,其具体的项目、途径、效果要向全社会公开和公示。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有针对性地向服务对象、受益对象公开和公示。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近年来,针对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内容多、项目散、链条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充实和完善了《桃源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桃源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整套支农资金收付、分配、使用、监管制度,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每个业务项目都编制出了标准工作流程,汇编成一本《农业财政精细化工作规范》,发放到各个农口预算单位,成为理财“操作指南”。二是流程节点管理。流程节点管理包括:加强项目库建设、严格投资评审、规范资金拨付、实行专账管理、严格全程督察等五项内容。项目确定后,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竣工验收制。项目实施中,坚持按用途和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取消中间环节,做到“一个账户管理、一个口子拨付、一个平台核算”,保证专款专用。项目竣工后,县财政局与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组织验收,并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区内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全面公开透明管理。2011年以来,我县要求县直单位将所有涉农专项资金在门户网站公开。项目下达后,公布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农民筹资投劳方案;项目实施时,公布工程设计、建设资金、主要工程量以及农民筹资投劳使用计划;项目竣工验收后,公布投资完成情况、建设内容、项目预期效益与管护措施等内容。乡镇财政所则重点公布相关财政政策、专项资金来源、发放标准和到人、到户的分配结果,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公开透明。四是跟踪问效绩效管理。县财政制定了项目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对金额超过3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充分运用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手段,对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实行跟踪监控,对预算支出绩效与原定目标发生偏离的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项目完成后,由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并在考评中引入中介机构。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达或调整资金安排额度的依据,实现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挂钩。通过加强管理,我县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在支农惠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龙头企业建设成效明显。2014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个,其中省级龙头7个,预计全年可完成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二是基地建设不断扩大。2014年创办了4个部级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建成了1.5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了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三是合作经营有新起色。2014年新发展合作社122家,总数达361家,培育家庭农场34家。桃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并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报。四是品牌创建业绩突出。2014年全县申报津山口福、泰香粮油、鲁胡子辣椒酱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4个,其中桃源黑猪、桃源鸡获得全国地标保护。五是扶贫开发迈向新台阶。围绕扶贫开发推进了50个点村扶贫工作,全年整合项目投入3200多万元,实施项目178个,帮助2.2万多人实现脱贫。六是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大跨越。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80万元按照“四美一化”的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创建美丽乡村52个,全县涌现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常德市颇具影响力的休闲观光胜地。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资金安排分散,效益低。到目前为止,涉农补贴已经发展到40多项,每个项目补贴都有特定的标准和目标,各级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资金也在年年增长,但项目分散,资金分散,实施主体分散,不仅不易发挥资金聚集效应、集中解决“三农”突出问题,而且经常造成重复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不高。

(二)资金管理线长面广,成本高。主要是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面广量大、程序繁多,同一作物多种补贴,如种植双季水稻,享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早稻良种补贴、晚稻良种补贴、双季稻补贴,属大户的还享受种粮大户补助,加重工作负担,不利于政策落实。据核算,目前综合成本已经占到整个发放资金的10%,无疑加重了县乡政府的负担。另外,有些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复杂,立项申报材料需要专业机构才能做好,有些指定要有资质的中介进行方案编制,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

(三)专项资金使用存在偏差。按省财政厅要求,为了使补贴真正达到促进粮食生产的目的,对没有播种粮食的耕地不能发放补贴资金,这部分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实行统筹安排。按要求只能用于发放漏统考漏报面积和产粮大户奖励,但我县有一部分用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另外,有资金在财政下达到主管部门后,主管部门没有严格按项目方案实施,擅自挪项和调项,也未按程序申报审批,绕开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注重统筹协调。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的资金整合模式,依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原则上对同产业、同性质、同用途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调整归并,对涉农资金实行跨部门、跨级次整合,集中财力、捆绑使用,避免“撒胡椒面”的现象。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分配机制,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等制度,对涉农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逐步对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特别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要强化相对集中管理和统筹协调,尽力归并支出事项,避免多头审批、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

(二)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改革投资体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增加对县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减小专项资金的规模,以利于增强县级财力运用的自主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力责任,做到“两个区分”,即区分不同地区核定配套任务,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配套及自筹资金规模,以使县级财力更多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区分保投入与保运转的责任,按照“项目投入主要靠上级拿、运转经费圭要靠地方出”的原则落实。

(三)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资金支付效率。一是按要求落实好项目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竣工验收制、政府采购制等制度。二是推行县级报账制,实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资金管理分离,管工程的不得管钱,管钱的不得管工程项目。给农民的各项补贴,由县级财政直接支付到农户;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由县级财政直接支付给工程建设单位,减少资金运行环节,堵塞资金运转中的漏洞,防止“雁过拔毛”。三是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减少资金运转环节。由财政部门设立资金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支付,真正做到“管理一个账户、支出一个口子、核算一个平台”。四是扩大财政“一卡通”发放范围。充分依托现有的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继续扩大“一卡通”发放范围,凡属直接发放到农户的惠农补贴资金,都要进行财政“一卡通”发放,尽可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四)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一是优化财政监督平台。结合财政监督机制创新试点,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系统实时监控支农资金运行状况,为实施财政监控提供技术平台,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大胆尝试终极管理。对涉农资金的使用,在正常管理的同时,其具体的项目、途径、效果要向全社会公开和公示。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有针对性地向服务对象、受益对象公开和公示。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美丽乡村”创建中,要始终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提升认识,突出特色,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乡村典范。

二、创建目标

(一)产业发展

1.产业形态。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在本县域处于领先水平;注重培育和推广“三品一标”,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生产方式。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稳步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或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

3.资源利用。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药化肥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经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骨干力量;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经营组织作用明显;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服务到位。

(二)生活舒适

5.经济宽裕。集体经济条件良好,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发展良好,农民收入水平在本县域内高于平均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的愿望强烈且具备一定的投入能力。

6.生活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乡村景观设计科学,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河塘沟渠得到综合治理;生产生活实现分区,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安全达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完善,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7.居住条件。住宅美观舒适,大力推广应用农村节能建筑;清洁能源普及,农村沼气、太阳能、小风电、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在适宜地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省柴节煤炉灶炕等生活节能产品广泛使用;环境卫生设施配套,改厨、改厕全面完成。

8.综合服务。交通出行便利快捷,商业服务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用水、用电、用气和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维护到位,村民满意度高。

(三)民生和谐

9.权益维护。创新集体经济有效发展形式,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10.安全保障。遵纪守法蔚然成风,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无刑事犯罪和,无生产和火灾安全隐患,防灾减灾措施到位,居民安全感强。

11.基础教育。教育设施齐全,义务教育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能满足需求。

12.医疗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农村卫生医疗设施健全,基本卫生服务到位;养老保险全覆盖,老弱病残贫等得到妥善救济和安置,农民无后顾之忧。

(四)文化传承

13.乡风民俗。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理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

14.农耕文化。传统建筑、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生产生活习俗、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15.文体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有计划、有投入、有组织、有实施,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

16.乡村休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等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性挖掘,民间传统手工艺得到发扬光大,特色饮食得到传承和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休闲娱乐得到健康发展。

(五)支撑保障

17.规划编制。试点乡村要按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规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应的目标和措施。

18.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健全、班子团结、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公益事业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选举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19.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到位,村有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

20.职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全覆盖,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三、创建步骤方法

(一)宣传发动阶段。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村要相继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落实意见,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同时,层层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张贴标语口号,对创建工作宣传发动,迅速启动创建工作。

(二)科学规划阶段。在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石莲子镇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全镇美丽乡村创建规划。要实行分类指导,以村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按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认真制定年度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目标、重点项目、推进措施及责任分工,做好各村村庄规划、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及亮点、节点的设计。要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村庄自主申报、乡镇筛选提报”程序,从基础较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特色突出、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庄中科学确定重点创建村。对确定的重点创建村,镇、村要共同策划,认真研究制定创建计划。

(三)全面启动阶段。在广泛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要求各村全面投入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建立创建工作目标管理、重点项目台帐管理、领导干部包村、定期检查调度、考核奖惩等制度,做到一把不松、步步跟进;对重点创建村,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靠上去指导推进,扎实做好申报材料填写、工作动态、音像资料等创建档案,力争成功创建美丽乡村。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具体做好创建活动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美丽乡村”创建,深入调研分析新情况,科学把握新特点,创造性提出新思路,明确工作着力点。积极探索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的新途径,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目标引导、乡村主体、科技帮扶、项目带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实施。

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材料范文第10篇

做好今年工作,将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县目标,按照2015年重点突破、2016年全面提升、2017年奋力冲刺的总体要求,对照创建评价体系,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突破,确保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等核心指标全面攀升,总体水平进入前120位。将把新时期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把“厚德、务实、创新、图强”的具体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提振发展精气神,催生发展新干劲,奋发向上,拼搏争先,努力在新常态下展现新作为,在新变革中开创新境界。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着重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45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工程,以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激发镇村发展活力。研究出台促进镇村经济健康发展意见,从项目引进、全民创业、培植税源等方面给予镇村支持,增强镇村经济“造血”功能。设立镇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专项基金、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培植规模企业强化税源建设奖励基金各1000万元,改革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方式,支持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实施。调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分配县镇财权事权,加大县财政统支统发力度,推进财力下倾,促进镇级财政健康有序运行。通过深化合作经营、培育创业主体、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建立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大力化解村级债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和存量置换债券额度,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实体化运营,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严防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解决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支持发展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贷款超30亿元。扶持企业股权债权直接融资,加强企业上市培训辅导,确保我县企业在“新三板”和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家以上。营造一流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盖章最少、收费最少、申报材料最少和审批流程最短的“三少一短”政务环境。提升“帮办”服务,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将所有工业项目全部纳入审批“绿色通道”,达到“一个门受理、一条龙办理、一个头督查”的要求。整合服务资源,成立客商服务中心,着力为来阜客商生活休闲、租房置业、子女入学等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强势组织项目攻坚。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以项目带动发展、引领转型,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明确项目招引方向。实施精准招商,设立10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专项资金,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重点招引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突破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节点项目、龙头型项目。引导机械、轻工2个传统特色产业新上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设备,拉长产业链条,着力突破研发设计、公共检测、销售服务等项目,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在上海、苏南、浙江等地建立招商基地,配强招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实行专职专业招商。注重以商引商,成立外来投资者协会,发挥招商顾问作用。强化领导招商,完善招商奖惩激励机制,分层明确责任,每季度公布镇区、街道和部门的招商引资实绩。开展活动招商,有效组织第十五届5·18经贸洽谈会、第一届“滤袋节”、新特产业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加快项目投产达效。健全重大项目组织推进体系,落实领导挂钩、部门服务责任,坚持单月集中开工工业项目、双月集中开工非工业项目和每月集中过堂点评制度。完善项目定期会办协调机制,积极化解项目建设资金、土地、人才、供电等难题。完善工业项目综合评审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坚决杜绝“围墙”项目、“厂房”项目,对投入严重不足的项目依法采取处罚措施。全年确保开、竣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各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各30个,力争盘活工业闲置土地3000亩、厂房30万平方米。建设园区经济高地。把载体建设作为项目招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思路,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全面启动部级开发区创建工作,确保在全省开发区排名每年进3位,力争进5位。澳洋园区重点推进芳纶等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优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东益经济区加强泵阀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提高项目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拉长做粗产业链条,增创特色产业新优势。环保滤料产业园按照“统一规划、平台互通、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思路,推进环保滤料产业发展。提升新沟汽配产业园、阜城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配套能力。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重抓外资项目,强化境外招商,推进在手外资项目迅速落户,推动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增资扩股、合作并购

,确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亿美元。优化外贸出口服务,大力培育外贸出口骨干企业,确保自营出口2.1亿美元。

三、着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千方百计培大育强现有企业,夯实加快发展现实基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施新增长点培植计划。在重点竣工项目和技改项目中,优选50个新增长点项目,集中资源做好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生产运行,力争全部实现开票销售超500万元,其中超1000万元项目30个、超5000万元项目10个。实施技改滚动投入计划。引导企业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全年实施超亿元技改项目10个、生产性新设备投入超300万元项目30个,力争规模企业两年滚动技改覆盖率达70%。把挂大靠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年实施合作重组企业3-5家。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建设创新载体,力争规模企业全部创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澳洋科技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年建成部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研发机构10家,新增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5件以上,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行业领军人才38人以上。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力争规模企业电子商务覆盖率100%。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行动,以企业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育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善于现代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较高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全年培植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4家,入库税金超500万元企业30家,其中超千万元企业12家,实现“小升规”企业30家,新发展一般纳税人企业300家。实施负增长企业帮扶计划。对负增长企业,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指导企业开展产品、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力争全年规模企业增长面保持在60%以上。

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以“三大改革、七项重点”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培植家庭农场100家、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5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个、社区股份合作社10家。建立县级产业联社、镇级销售合作联社、村级“大楼模式”为农服务合作社三级农村合作经营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好市下达的联耕联种任务。争创省级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以国家农业公园为标准,加快建设“七彩”农业公园,确保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特色产业镇、特色园区、特色村建设,确保建成罗桥、东沟、陈集3个特色产业镇、15个市县级特色园区和15个整村制推进特色村。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方向,全年确保招引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支持中粮、恒河、银河、宁富、万盛、闽中等农业龙头企业与镇村合作,建设农产品原料加工基地,力争培植农产品产加销专业村10个、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启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探索涉农新型三产服务业态。推进“大米”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生态猪”创成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年争创部级和省级农业品牌5个以上。夯实农业发展根基。着力提升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大型灌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机新机具和秸秆还田新技术推广,提高农机规模化作业水平。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为重点,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全年建设“三新”推广示范基地15个。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有载体为平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三产比重。重点发展生产业。现代服务业园区依托港等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产业,探索建立电商物流产业园,集聚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确保新开工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0个,建成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全县培育电商创业店200个、电商示范企业10家,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积极招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风险投资等机构来阜设点或开展业务。提升发展生活业。招引大型商业综合体、连锁超市、知名品牌旗舰店等入驻,着力推进宝丰国际商博城、天鹅国际商业中心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档次。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业态,提高民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金沙湖围绕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目标,重点推进温泉度假酒店、沙滩扩容、湖岸景观优化等工程,着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喻口古镇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挖掘整合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建设黄河故道林果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带,打造生态林果、故道湿地、红色旧址等核心景点,建设苏北一流、全省有影响的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马家荡湖荡湿地景区。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深刻把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五个新”内涵,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打造美丽县城。围绕“江淮地区新兴工贸城市、沿海次级中心城市、滨湖枕河红色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完善县城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城南新城、河北老城、金沙水城、城东新城“四城”建设,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重点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两类13项重点工程,着力建设苏北最美县城。加快老城改造提升,重点加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低洼易涝片区整治,推进新盛街、园林路、南门街、府前街等道路改造,加快燃气管网配套,改善老城居住环境。加快城南新城功能完善,推进厦门路、天津路南延、济南路跨渔深河大桥、文化体育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集镇、社区和村庄建设。完成镇村布局规划编制,推进各镇区编制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建设宜居宜业集镇、生态绿色乡村。围绕“建设小城市、打造副中心”要求,推进东沟益林一体发展。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培育壮大重点镇,加快建设卫星镇,积极发展沿边镇。推进公兴、杨集、硕集、北沙4个新型社区建设,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村。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做好阜建高速公路和连盐铁路等重点工程施工环境保障,做好徐宿淮盐高铁开工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船闸改扩建和迎宾大道等工程,确保阜建高速东益互通连接线与阜建高速公路同步通车。加大县城公交车辆投放力度,优化运行线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农公班线和镇村公交整合,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积极推进出租车经营权改革。新建110千伏谈庄变电所,新增和改造配电变压器1200台。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推动镇村基础设施配套,集聚镇村人气,繁荣镇村经济。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广辟工业企业、家庭作坊、家庭农场、农家乐、电子商务等创业途径和方式,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激发创业活力,撬动镇村经济发展,新培育类创业典型各10名以上。按照“有、优、特”的思路,加强15个全民创业集聚区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新落户和竣工项目各100个。

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生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狠抓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争创全国节能示范县、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县,确保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以上,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铁腕开展环保执法检查,让环境违法企业付出惨重代价,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升造林绿化。重点实施8大类102个绿化项目,确保成片造林1.2万亩,新建村庄绿化示范村10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栽植乔木2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5.5%。组织第12次县城绿化会战,重点推进射阳河、串场河、渔深河和金沙湖“三河一湖风光带”建设,新增县城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2.2%。强化环境整治。推进水环境整治,落实以河长制为基础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保证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秸秆“双禁”,推进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餐饮油烟整治。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2类30个项目建设任务。加强集镇环境整治,着力改善集镇居住环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规划,坚持河道整治、绿化建设、村庄整治、垃圾清运、公共服务“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加快建设“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田园秀美”的美好乡村。抓好生态创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镇村”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实施宁静工程、绿色能源工程、固废防治工程和资源保护工程等“四大生态基础工程”,逐项整改污水处理设施等薄弱环节,积极创建部级生态县,确保创成部级生态镇5个。

八、积极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实施文化建设登台阶工程,打造文化强县。传播正能量。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弘扬新时期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精神,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月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开展“优秀文化产品进万家”、“志愿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发挥“好人”榜样示范作用,以先进典型教育人、引领人,提高全民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打造厚德品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健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强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管理使用,全面打造县城“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圈”,积极争取部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进文化惠民,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工程,举办新春文化庙会、讲述好故事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支持县杂技团、淮剧团和乡村艺术团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深度挖掘红色遗存内涵,以“新四军文化村”为重点,修缮提升一批红色旧址,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新四军文化研究、展示和体验中心,打响红色文化品牌。继续举办牛歌文化艺术周等活动,放大牛歌文化品牌效应。加强文艺精品创作,重点打造新杂技剧《牛郎与织女》,力争成为省重点推介的精品舞台剧。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民生优先,推进民生“八有”,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完善县镇村就业服务网络,落实培训补贴政策,组织开展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充分转移镇村创建活动,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确保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80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推进渠北地区连片扶贫开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年内确保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脱贫2.6万人,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的村46个。加快发展建筑业富民,确保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0亿元。强化公共服务。加快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年内确保新增参保职工1.2万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组建县医院集团,增强镇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确保年底前所有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优化异地结算程序,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所有敬老院达到星级标准。推进惠民殡葬,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加强社会托底救助中心建设,完善社会托底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救助服务水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公积金和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运行好“安置房超市”,实现拆迁安置“零过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将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建成实验初中东校区,提升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确保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推进食药监管平台功能提升,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争创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兴办为民实事。今年重抓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分别是: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整治河道648公里,加固圩堤136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2万座,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建5所农村小学教学楼;建设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护理基地,按国家三级标准扩建县救助站;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113个、303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99座;对全县10千伏农配网线路进行改造;新增52辆县城公交车,建设交通信号灯绿波带,提高学生上放学时段车辆通行效率;对城西路、城河路以及阳光花苑等老小区进行改造;建设串场河大桥,缓解新大桥通行压力;建设滨水景观岸线2公里,提升射河北路风光带;对华中局会议旧址等6处红色遗存进行修缮提升。增进社会和谐。以依法治县工程为引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扎实开展诚信守法进万家和依法治理惠民生“双十”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年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0件以上,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初信初访首办负责、问题“周周清”、听证会等制度,依法解决群众问题并切实规范行为。建设平安,加快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从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残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关心“三老一关一参两会”工作,加强人武、物价、统计、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台侨、人防、外事、通讯、烟草、盐务、地方志、应急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认真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研究,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全县发展。

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将法治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加快推进依法治县工程,争创全国法治先进县。政府带头学法,坚持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加大对政府组成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力度,推进各级干部学法制度化、常态化。完善决策程序,成立县政府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探索建立行政决策第三方评估机制,重大民生决策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落实部门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优化整合执法力量,推行综合执法试点,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执法效率。落实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对行政败诉案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群众普遍关注事项的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着力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结率、满意度。不断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筑牢法治“篱笆”、遏制权力“越线”。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十项规定,深化“”整治,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坚持真抓实干,倡导立说立行,围绕三项工程、四大发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一着不让,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勇于开拓进取,敢于攻坚克难,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把拼搏争先、追求卓越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目标取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各项工作创特色、出亮点。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共资源交易、拆迁安置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加大审计问题整改和行政问责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发生。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坚决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艰苦奋斗,严肃财经纪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推动公车改革,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多

上一篇:足球特色学校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大学文明班级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