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6 13:52:35

示范校建设

示范校建设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示范校;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一、我国大力提倡高等职业教育,为学院示范校建设带来新气象

2006年11月18日,国家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该文件标志性的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的有力的政策依据。该文件分别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管理等九大要点,分别阐述了国家在近一个时期内对高职教育的导向。其中的第六条明确提出了,增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虽然只有短短的4000余字,却为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面绘画了美好蓝图。

二、我院示范校建设,带动全院共同发展

(一)省级示范校建设的总体概况。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建设的精神,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印发《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省级示范校建设的步骤及具体措施,为我院示范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作用。其中《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从管理职责、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方面,明确了示范校建设的实施步骤和依据。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从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建设、社会服务等几大方面,全面启动省级示范校建设。

(二)校企合作,重点提高。在省级示范校建设之初,学院就重点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提出了总体思路。坚持四合原则,即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下面对学院在省级示范校建设时期,对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具体情况逐一阐述。

三、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几大方面

(一)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的头脑是总指挥、司令部,有了好的大脑的指挥,身体的各个部分才能相互协调,共同分工完成各种动作。同理,校企合作并不是哪个部门单独行动就能简单完成的,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同时对合作企业也要有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改革上,狠下功夫。我院按照“专业实践创新与机制专项建设同步,职教集团运作与学院内涵建设并轨”的思路,独创性的建立了职教集团机制,为下一步深度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入手,建设企业冠名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我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与吉林电务段合作,建立以企业冠名的校内实训基地:吉林电务段铁道信号实训室;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及其专业群,与吉林机务段合作,建立两个以企业冠名的校内实训基地,分别为HXN3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室(吉林机务段)与HXN3机车配件教具室(吉林机务段)校内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我院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的能力,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物质保证。(2)以我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为例,为适应铁道类专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合作建设了铁道运输综合演练场实训基地。相继建设了车机联控无线通讯系统、无线调车灯显设备、铁鞋及铁鞋叉子、秒表及架子尺、静止上鞋场地维护、车机联控无线通讯系统、无线调车灯显设备、列尾装置、行车和技术业务比武相关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校内实训的条件。

(三)与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兼职教师。(1)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就业,提前了解有关就业单位的情况及所从事行业的情况是必要的。学校的校内专任教师由于很少有机会下现场了解情况,所以在这方面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学者就显得很必要了。他们的到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新近就业单位的联系,并且也为学生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此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积极与各铁路企业合作,聘请了一大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2)经1年的实施运行,结合运输现场生产特点,探索校企互派人员方式,使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成为组织行为,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到40%。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改善校内实践条件、互派教师交流、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以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我院的教学实践条件大大改善,学生的参与实践、参与岗前培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正是因为与企业的多方联系、合作、交流,是企业更加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需求,同时学校也更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的用人要求规格,学校也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出满足企业用工需要的合格的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达到与企业共赢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之后我们还会继续探讨,进一步增进校企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使学院校企合作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徐英杰.体现企业利益,促进校企合作[J]. 科技信息. 2011.18

[2] 关于印发《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方案(试

示范校建设篇2

关键词:国家;示范;高职;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导向性和趋同性。主要由教师的教风、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作风、学生的学风三个部分组成。

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良好的教风是教师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是校风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工作上等方面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作风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风气,主要表现为学习中的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也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难点。

多年来,学院深刻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风建设的精神,制定了校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学院利用国家示范院校契机,提出了“抓教风,促学风,严作风,强校风”工作思路,狠抓校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校风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校风建设总体目标是:打造优良校风,努力创造师生关系融洽,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生孜孜以求,勤学上进,尊敬师长,奋勇争先的良好校园氛围。教风建设的目标是教师爱生乐教,课堂具有吸引力,既教书又育人;作风建设的目标是领导和员工勤政务实,关爱学生,在管理和服务中育人;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好学上进,主动学习。

2.思路。总体思路是“抓教风,促学风,严作风,强校风”。以抓好课堂教学和学习纪律为重点,抓好教风和学风建设;以抓好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为重点抓好作风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绩。

具体为:教风建设,抓好课堂教学,强化课堂管理,教书育人;作风建设,强化出勤制度,提升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学风建设,完善奖惩措施,激励学习动机,抓好课堂出勤和纪律。

二、校风建设的措施

1.领导重视,健全机制。学院充分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成立了校风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党政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对校风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的具体实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风竞赛办法(试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管理规定(试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对每个教职员工的的教风和作风,各系、班级及学生个体的学风进行考核,并提供专门的经费保障校风建设顺利进行。

2.作风建设重教育引导。学院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出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分学习动员、查找问题、整顿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作风建设主要着力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在深入进行了作风建设的学习动员后,各单位和个人通过自身剖析和召开座谈会、设置作风建设意见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着迟到早退、工作不在状态、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好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单位和个人制定并公开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人事部门进行了不定期的劳动纪律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年终,单位和个人接受组织考评,对作风优良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对作风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个别情节严重的个人给予了相应处分。

3.教风建设师德为首,重教学过程检查。教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和管理,采取教学质量评比,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办法等措施,有效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

(1)加强师德师风考核。一是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加强教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制度。设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见箱,面向学生,广泛征询意见;三是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评,与年终奖惩、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模表彰挂钩。对教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对违反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进行处理;四是建立师德记录档案,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录并进入人事档案。

(2)注重教学过程检查。在期初、期中、期末等五个时间阶段,开展五项常规检查和抽查,保证对学期教学过程的宏观控制,促进教师按照教学规范进行教学。一是期初对授课计划和备课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检查;二是期中对教学进程、辅导答疑时间、作业批改量进行检查,并对半期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三是期末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评价;四是期末考试前后,对出题、试卷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五是对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3)加强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由教务处处长、各系主任、督导组主任参与,对教师授课进行监控,对时间观念不强、责任心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严格对教师调课审批进行把关,对公事调课必须附相应文件,没有正当理由坚决不允许教师调课,并对私事和公事调课进行分类,作为期末对教师期末考核的依据。在严格约束下,教师都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教学正常运行。

(4)深入开展教学质量评比。为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各系积极开展赛课等形式的教学质量比赛活动,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加以总结提炼,并开展学习推广活动。实行老带新工程,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一对一帮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定期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并将那些备课规范,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优秀教案汇编成册,发给每位教师学习。

(5)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采用小班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摈弃陈旧单一的传统黑板加粉笔的简单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采用写小论文、口试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考核。消除了传统考试方式前的紧张感,更利于学生接受,考试的通过率有所提高。实践证明,灵活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学风建设分层负责,齐抓共管。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书记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三位一体,加强教育导学风。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辅导员是班级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其树立人生目标,端正学习目的。通过班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方法。通过校外德育辅导员和校友的辅导、访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前途教育、成才教育,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强化其学习的意志品质。辅导员、班导师、校外德育辅导员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励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觉性。

(2)五个层面,加强管理正学风。“我们每天上班后第一工作地点在教学楼”,这是学风建设中学院对学工系统的同志的要求。按照学风建设的目标责任,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各系书记、辅导员每天上班的第一时间到教学楼或教室,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处理。

五个层面齐抓共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学风就要抓好课堂。学院制定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管理规定(试行)》,从五个层面加强出勤及课堂管理。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求认真落实课堂管理职责,并形成了层层负责、相互督促的工作机制。

第一层面是班级考勤员,每堂课必须如实考勤,并将考勤结果报任课老师、辅导员。

第二层面,一是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课堂进行考勤。不履行职责的,一次给予全院通报,一学期两次以上作教学事故处理。接受系、督导室工作检查。对于旷课严重的要通报辅导员、系或者是学校职能部门。二是辅导员,每周至少对班级考勤抽点2次,并按要求到教室听课。接受系、学生处工作检查。

第三层面是各系,每月至少对本系班级进行考勤抽点2次。每月对各班进行评比。对班级学风建设进行考核,并接受教务处、质控办、学生处工作检查。

第四层面,一是教务处,每天随机对教师上课和学生出勤抽查,并对任课教师、各系的考勤工作进行检查,并对系教风建设进行考核。二是是学生处,每天组织两次迟到检查;每月随机对班级考勤抽查2-3次,并对系学风建设进行考核。

第五层面是督导室,代表学校对学院教风建设进行指导,每周至少抽检各教学楼考勤情况1次,并对各系的工作进行检查。

(3)严格奖惩,完善激励制度促学风。学院完善相关的学风建设激励制度,出台《系级学风考评办法》,根据日常的各项数据考核,对学风先进的系、班和个人进行表彰。考核结果与系和辅导员老师的绩效挂钩,与学生的奖学金、评优、评先及操行结合。同时,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对学分不达标、考试违纪的学生进行相应处理。

三、校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效果

通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校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效果。干部职工作风更为求真务实,勤奋敬业,遵纪守法。工作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观念深入人心,主动服务,高标准服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校园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

教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教学观念逐渐更新,教师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主动进课堂。通过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勤学上进,目前,已有323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尚有144人在读。18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30名正在攻读。90%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与教学相关的工程实践,“双师”素质教师占70.8%。教学改革成果丰硕,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验收,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材被评选为国家精品教材。自开展名师工程以来,先后有5位老师获“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这些成果均位列同层次院校前茅。

学风建设呈现出喜人局面。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人多了,课堂出勤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自2007年秋以来,课堂出勤率保持在96%以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茅;用人单位满意率提高了,根据每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校园总体风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校园秩序井然,学生言行更为文明,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近几年,学生个人和团体殊荣连连,先后300余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组织表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对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报导,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学生慕名求学,用人单位慕名选才。

四、校风建设的两点心得

1.科学认识“三风”建设内在联系是校风建设顺利进行的逻辑起点。学风是校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校风建设的核心;教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对学风建设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作风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建设的保障。教风、作风、学风相互影响。

2.正确处理校风建设中各要素的关系是保证校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领导重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基础,制度健全是保障,长期坚持是关键,全体参与是核心。

校风是学校中积极文化成分的长久沉淀,是历代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筛选而逐渐培养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校风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谨记“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抓好校风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国家示范院校引领作用,办人民满意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示范校建设篇3

Abstr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making effor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ccur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ntent building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innovation of th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attempt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the key construction spcialities of the colleges,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This practice also helps to optimize the "dual" structure of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base, hereby to enhance the college’s overall management levels and promote the content building of the colleges along with improvng the personel training quali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示范项目;内涵建设;作用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demonstration projects;content building;role

0 引言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人数,均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迅速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进而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对于立项示范建设的高职院校来说,以示范性项目建设推动的方式,解决内涵建设中诸多发展瓶颈,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优化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创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了专业基础建设,拓展了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了高职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与水平。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示范项目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示范项目建设首先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存在的价值体现,体现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工学结合,建立校企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和促进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示范项目建设院校均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示范项目建设的第一要务,确定符合学院办学实际、适应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我院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的改革思路,将各行业企业需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近年来,企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占毕业生比例的一半,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65.4%,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8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2 突出了重点建设专业优势

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专业建设。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性环节,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特色方面,示范项目强调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提出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整个专业群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思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单个专业独立建设的不足,体现了资源共享、资源优化的建设理念。示范建设院校认真梳理专业体系,选择与市场需求紧密并能彰显学院特色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每个重点专业与3-4个密切联系的相近专业组成专业群,然后选择4-6个重点专业与专业群进行建设,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群内专业为支撑,辐射带动全院各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例如:我院按照专业群对应产业岗位群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依托行业,对接产业,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做强铁道运输类专业,做大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增强机电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竞争能力,形成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的办学特色,专业集群优势明显。目前,学院共设置25个专业,8个重点专业中有5个是轨道交通专业,专业涵盖了轨道交通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群,基本形成了与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相匹配的专业集群。使学院成为轨道类专业齐全的高职学院,其中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陕西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在省内形成了鲜明的专业集群优势。

3 促进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摒弃过去那种以学科为主体的“本科压缩型”传统思路和传统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必须牢固树立职业本位思想,坚持按照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在示范项目建设中,示范院校课程改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各专业在大量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学院专业领域与行业企业职业领域高度匹配,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教育与行业职业岗位要求高度融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职业发展高度相关。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明确的定位和标准,课程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通过课程将职业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联系在一起。例如:我院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企业职业认证,根据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着力构建“三个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体系;推进“四项建设”——岗位职业标准库建设、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和特色教材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引进北大青鸟APTECH信息有限公司的ACCP课程体系,通过强化职业岗位技能和岗位规范,培养IT业紧缺的一线软件技术人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按照“职业能力标准、项目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三位一体”模式,开展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改革;交通运输系将职业标准的制定与职业技能的考核与相关课程改革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优化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高职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不理想,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许多高职院校不是缺乏财力、物力,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能师和技师。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的驱动作用,优化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破解了困扰师资建设的“瓶颈”。

示范项目建设要求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相统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是有效的提升了专任教师队伍素质。参加示范建设的专业教师全过程参与学习与培训、项目调研与论证、建设方案的开发、制定与实施。锻练了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队伍。二是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大量的兼职教师进入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了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层合作,促进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三是促进了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深度融合。例如:我院在省级示范建设中,按照“提升师德、精湛技能、优化结构、打造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创新“双轨机制”(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双向挂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重身份”);建设“三支队伍”(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和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以陕西省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学团队。目前,全院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占全院教师的73.33%,100余名实践经验丰富、熟悉行业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省级教学团队3个,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5 加强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考量,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校企共建、功能互补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物化条件。

示范项目建设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必须适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立足学科系统和单一课程设计、以单项技能操作单元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以完整的岗位工作实景为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建设校内校外互补充的生产性专业实训基地,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需要,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例如:我院以示范建设项目为引领,以先进建设理念为指导,共建成81个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和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有的基地被确定为西安市公共实训基地,有的被确定为铁道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示范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其功能融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个功能”为一体,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基地建设新机制。建设期内,西安市政府投入153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建设,被列为西安市轨道交通职教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西安市地铁公司将其列为西安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主要设备岗位工作设定和工作过程、作业标准和生产环境同西安地铁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基地在满足学生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需要的同时,还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8大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任务,每年培训职工达3000人次以上。2010年,该基地被列为成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部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6 提升了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育提高质量的双重课题下,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

示范院校建设实质是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开放性、基础性和创新性特点。示范项目建设既对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又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为创新高职建设院校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示范建设项目将政府、行业企业和建设院校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放办学,必然要求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监督与评价制度、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等各项制度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因此,高职学院进行全面的体制与制度改革,既有来自外部的改革要求,又有来自内部的改革动力。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了服务学生、服务经济社会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机制的健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职院校有限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引领内涵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7 培养了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由社会和市场来检验,也就是社会和市场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程度。最能说明社会认可程度的指标,就是高职院校的就业率。高职学院通过示范建设促进了内涵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了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过得硬、用得上、技能强、素质高”的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近年来,示范建设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都在98%左右。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近三年,陕西所有部级、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全部达到95%以上。高就业率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高职学院,使得示范建设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得以提高,形成了示范建设院校招生就业势头两旺的良性循环。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通过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许德宽.试论全面质量管理与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教育与职业,2008,(12).

[3]查吉德.国家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状态统计分析.职教论坛,2007,11(上).

示范校建设篇4

前几年,国家启动并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由此可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以及对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智力支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示范院校图书馆应该更好地为示范性专业建设服务,并起到示范作用,形成自身特有的信息资源体系。

【关键词】

图书馆;示范性专业;特色库

在迎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尽管在规模、馆藏资源、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还依然存在管理模式滞后、馆藏资源质量不高、办馆特色不明显和人才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不足。本文从专业馆藏分析、示范性专业建设、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示范专业建设与图书馆特色建设的路径。

1 专业馆藏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做好为示范性专业提信息资源服务,把现有的信息资源如何规范化,并为各位用户提供资源共享,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谈谈图书馆如何配合示范性专业建设。

以某一部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例,这所学院开设的示范性专业有:石油化工、会计师、酒店管理、磨具设计与制造。下面笔者通过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各专业资源馆藏。

从此表可以反映出这所学院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紧随着示范专业建设,不管是在纸质图书还是电子图书、专业库方面都是从不同角度去查找资源的。

2 示范性专业建设

示范专业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近几年,普通高校的扩招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工种,2014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由于专业的不合理设置,导致目前这种结构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作为高职院校,要找准自己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不是培养学术人才,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对接。在专业设置上,每所学校都应该和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比较调研,以便为本校在该专业的特色建设上提供借鉴。在专业建设上,要和其他院校相同专业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必须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还要对筹建特色专业的校内校外可用教学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以便在专业特色建设中扬长避短,把握好适合本校专业发展的特色方向。

在确定方向时,应该采取客观务实的态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全面分析。现以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此专业是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专业技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行车调度指挥和客运服务等工作。所以在专业建设进行项目背景分析时,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定位: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优势和特点分析;专业带动专业群或专业群构成分析。特色定位才是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必要环节。特色定位必须要建立在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资源条件充分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的品牌是依靠重点专业、专业特色来体现的,所以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全力实施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与地方(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以特色专业的发展带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 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凸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作为重点专业,特别是作为专业群建设,必须建设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作用。

建设思路:发挥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及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建设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包括硬件、应用软件和资源库两个部分。硬件环境是信息资源系统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由学校统一建设;应用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加盟学校管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自主学习型课程系统、网上实训室(链接到可以远程登录的、开放的专业实训室)、网上考核系统(包括理论和实操考核)等;专业资源库将集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优秀的教学资源、铁路企业的各类技术标准、核心知识、关键技术、最新观点、典型案例等,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研资源服务体系,是整个专业资源库中的核心部分。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示范性建设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又为示范性院校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人才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身体力行,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技术打造读者求知的天堂,吸引读者在这里交流信息和分享知识,使图书馆成为学术馆、文化馆,通过这个媒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文化关系,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打造读者多渠道、多媒体的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校园文化绿洲和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示范校建设篇5

[关键词]情感管理 示范性院校建设 作用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管理是以情感为导向,通过情感的沟通产生独特的激励力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是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借鉴和延伸。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生活的高级生命形式,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组织作用,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卡拉汉认为,情感管理对个人和组织既可能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有消极的影响。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一场深刻的革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重点建设100所高水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因此,从管理层面、手段方式层面来说,立体化的情感管理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前景。

二、情感管理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具体作用

1.情感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和谐心理”。何为“和谐心理”?《健康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首先,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其次,它表现为人事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第三,它表现为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情感管理就是采用和谐的心理来引领和指导被领导者,坚持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主线,以求为下属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调动下属认真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领导者与下属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广大教职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学校进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情感管理是示范性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文化会渗透于学校的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管理理念的变化、管理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示范性高职学校建设管理不应仅停留在物质层次、技术层次、行政层次、制度层次上,而应致力于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学校智慧乃至于哲学的建构,是一种价值观的管理,它体现了学校教师群体内在的价值追求、精神理念和人格心灵,并以教师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最终形成和完善为核心标志,建立起宽松、和谐、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能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情感管理是对示范性高职院校领导管理理念的挑战。示范性高职院校需要的领导者不是规划现实的情节,而是创造希望和梦想的领导者,仅管理现有的情感是不够的,引发合适的情感才是不可或缺的。“情感管理者”与“情感触动者”管理方法最大的区别,即“热情管理和利益管理”两种方法。有研究表明现代组织的员工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报酬的价值及其产生的激励效果。情感管理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对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高境界。优厚的薪酬、稳定的福利未必能使员工全身心投入,一种情感为导向的激励模式对那些看重自身价值体现的员工能从精神上得到更多的鼓励,比如说真诚的赞扬和认可、适当的荣誉、晋升以及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等。

三、情感管理的主要措施

1.搭建平台,建立规范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90至309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示范性院校建设要作改革的示范,教师是高校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践行“以人为中心”的情感管理方式,根据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目的性、复杂性、创造性、时空无限性、结果不易测定性等特点,关心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大力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运用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职前和职后知识、技能培训等重要支持,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好的发展空间。

2.人文关怀,了解教职员工的心理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感情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示范性院校的建设管理必须研究学校中的人,特别是研究作为办学主导力量的教师的劳动、心理及需求特征,通过适当的技巧,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变“控制”和“管束”为“引导”和“服务”,关注教师劳动的艰辛,处处体谅关心支持教师,使其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高峰体验”的情感,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

3.健康投资,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20世纪中叶以来,教师职业一直被认为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情感管理要努力解决教师的健康问题,要关心每一个教师的身体健康,每一至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教职工身体状况;组织各种有益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关心教职工心理健康做好教师思想观念上以及心理上的引导和疏导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场所和人员,这对全身心投入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教师缓解压力、维护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4.突破传统,由权变管理向柔性管理过渡。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权变管理,它是一种倡导主动适应变化、创造变化,利用变化以提高自身在动态环境下竞争性的管理思想。示范性院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过于强调刚性管理难以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特征,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需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示范性院校应引进柔性管理,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使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使得示范性高职院校管理登上新的台阶,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IN1.光明日报,2005,10,11.

[3]陈乃琳.师本管理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3):23.

示范校建设篇6

关键词:模具 示范校 校企合作 技师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模具专业全体教职工始终坚持“建设与发展”的理念,按照学校《模具专业示范校建设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与方案要求相一致。经过大家持续的努力,模具专业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全面深入推进该专业示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模具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思路的创新

(1)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既要紧密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际国内发展的大方向,又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切实为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以致用的引导,注重实际应用知识的传授,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企业管理、项目运作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行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2.教学体系和方法创新

(1)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先进技术讲座。学院模具专业每个学期都会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为模具专业师生介绍模具加工制造的最新工艺和技术,同时还邀请模具设计制造行业较为先进的CAD/CAM/CAE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到校为师生介绍最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和仿真模拟软件的最新功能和特点。

(2)在软件教学中加入先进的CAE软件应用。学院紧跟模具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模具专业软件教学中除了教授传统的ProE、UG、Cimatron等软件,还加入了模具CAE的内容,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了moldflow、dynaform、flow-3d三款CAE软件进行教学,而这三款软件分别是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工业中主流的分析软件,并且在所有软件教学完成之后,综合运用CAD/CAM/CAE软件,结合实际产品设计一款模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系部企业化运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宁波地区模具企业的特点及技师学院的特色,学院提出了系部企业化运作的全新校企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思路如下:

一是校办企业下成立模具制造部,教师为模具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学生承担具体的设计生产任务;

二是所有的模具生产任务均来自企业,企业与模具制造部签订合同,老师与学生按合同进行设计制造,在模具产品制造完成并且经过企业验收合格后再出售给企业;

三是在进入技师研修阶段之后,学生不仅承担模具设计制造任务,还可以参与模具的生产管理,带领高级工段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之后独立完成整套模具的设计生产任务。

(4)培养学生项目运作的商务能力。在具体模具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尽可能地让技师段的学生全程参与到项目当中,包括学习模具的报价、外协加工厂家的选择、模具合同订立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原则等等。

这些实用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模具生产的商务运作流程,使学生毕业后不光是一名技术人员,更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或者创业者做好了知识储备。

(5)在技师研修阶段加入多个过关考试项目,严格掌控技师培训质量。技师的培养是技师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技师研修效果,使得学校培养出的模具技师名副其实,对学生一年的技师研修期间所学的重要项目和课程都要进行过关考试,只有过关考试全部通过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技师答辩。系里和学校研究确定了二维CAD、三维CAD、模具安装、模具报价等16个过关项目。

(6)配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培养高端模具加工技能。学院模具专业结合市场的需要配备了GF阿奇夏米尔公司生产的精密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镜面电火花机床、高速铣床及其附属设备,这些设备均为模具加工企业生产高精密模具的主流设备。并且学校还将这些设备的使用作为技师研修的必修科目,使学生具备操作高端模具加工设备的能力,这样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7)毕业设计为具体模具产品,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把关验收。学院模具专业每一个技师段学生在毕业前,均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模具产品,包括模具的设计、制造、装配、试模、修模,直至企业对模具产品验收合格,在学生进行毕业答辩前,需要提供模具整套设计图样、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表、模具设计过程的PPT演示及与企业客户签订的模具出售合同。

在预备技师段学生毕业答辩时,由学校老师及模具加工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共同审核学生的毕业设计。经这样严格把关的毕业学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到企业后基本不需要再培训,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生产过程,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二、积极参加各类大赛,以提升模具专业建设水平

示范校建设以来,模具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乃至世界级大赛,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其中,王洋和奚云赫两位教师参加全国模具钳工技能大赛,分获全国教师组第四名和第六名;王明敏老师参加全国数控大赛浙江预选赛,获得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中国选拔赛在广东机械技师学院举行,学院模具专业许明明、陈能两名同学代表浙江省参赛,取得了第五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绩。2013年元月12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宁波技师学院承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十进五”第一场淘汰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0名学生在经过了第一轮的全国选拔赛后,在学院一决高下。此场比赛共分为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装配以及试模四个模块,选手们将在两天共16小时内完成一整套模具设计加工及打样过程,涉及多种加工技术,充分考验选手对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学生许明明和陈能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许明明同学成功进入前五名。随后在广东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五进二”的淘汰赛中,学院许明明同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最终,该同学全力冲刺,不负众望,顺利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了2013年度在德国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

三、结语

示范校建设是推动学校模具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提升该专业内涵建设的最好机会。学校模具专业全体师生将鼓起改革创新的极大勇气,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成好示范校建设的各项任务,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示范校建设篇7

关键词: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烹饪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19-04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烹饪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建设方案获得了教育部5个A考核评价,经过近半年的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建设总体目标

从2011年到2012年,通过专业建设中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烹饪专业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烹饪专业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专业、提高质量的示范专业和办出特色的示范专业,在全国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做到专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建设模式独特新颖,专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显著增强,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强专业战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迈出新步伐,专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2011年争创江苏省品牌专业,2012年冲击江苏省特色专业,为今后创部级示范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内容

在建设过程中,立足专业基础,紧扣建设目标,从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从而确保专业建设取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统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全面的餐饮市场调研,对餐饮业宏观形势、餐饮业未来形势、餐饮业人才需求三方面进行分析,以调研分析结果作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秋去春回”人才方案,其具体执行方法为: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三学期下店实习,第四学期回校学习,第五学期下店实习,第六学期回校学习。此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践和优化“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对烹饪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确定厨房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1+4×0.5(秋去春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建立“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体系,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分课题进行教学。学生实习的分组率根据课题和设备条件确定。分红案和白案,原料切配和原料烹制。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理实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利用示范室,引导学生先看后听,先动手后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动手动脑,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2)主干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对原料知识、菜肴制作、宴席设计与制作等三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将三门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将与三门课程相关的教案、学案、课件、试题库、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全部上传至网上。建设《菜肴制作》、《西式烹调工艺》、《面点制作》等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完善《主题宴席设计与制作》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以《主题宴席设计与制作》为例,该课程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如国宴、迎春宴、农家宴、水乡宴等)设计出宴席菜单,再根据设计的菜单,从宴席原料的采购、加工制作,到宴席菜点的组装、上菜的整个制作过程,涉及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原料学、营养卫生学、成本核算、餐饮管理及烹饪工艺实践操作;还涉及人文学、历史、地理,民俗民风等相关知识。《宴席》课程体现了烹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处理好了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能做好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该课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存,特别是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原料知识》、《宴席设计与制作》、《面点制作》、《营养卫生》、《菜肴制作》、《创新菜点开发与设计》等六门主干课程实施主题教学模式授课,收集完成教案集锦、学案集锦和课件集锦。在课堂中,要求各学科均按照五段式进行学案编写、上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小组记分;必须进行学生小组活动的组织,如组织自主学习,促使组内讨论、组内补充、组间质疑,鼓励参与,完善衔接知识点或技术要点,督促小组长记分。学案要根据教学内容按课时编写,告知学生如何学习、学什么及本课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导学双向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要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学科素养和学习状态进行引导和评价。

示范校建设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33-02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轨道交通专业为主,轨道交通类教学培训型高等职业学院,自2011年立项进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解决了学院在建设与发展中诸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学院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一、明确高职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提升,高职教育已经进入质量时代。

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是学校的长远发展、理性发展、科学发展。

1.学院内涵式发展,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影响、互为依赖。高职院校通过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革新和技术培训等途径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而言,近年来,区域高速铁路以及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地铁即将投入运营,远期规划也已经启动,对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大规模轨道建设工程的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的出台,西安国际港务区、北客站的建设、运营,对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大。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立足点。上述机遇意味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对学院“四大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全面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2.学院内涵式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学院竞争力的需要。学院是经陕西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陕西省列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目前办学规模已发展到11 000人。通过整整两年的示范项目建设,学院已经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理性分析,学院也面临挑战。对于高职学院来说,一般存在“报考率”、“满意率”、“就业率”和“贡献率”等四方面的挑战,院校之间争生源、争人才、争项目、争排名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示范性建设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学院地处西北,与华东、华南等地先进职业院校相比,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与陕西省内知名院校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学院必须深刻认识到,数量规模的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中的过程性、阶段性问题,担负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必须按照党的十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发展目标与工作重心的转移,由数量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坚持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求生存、求发展,占领一席之地。

二、搞好顶层设计,认真落实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任务

1.围绕学院发展定位,搞好顶层设计。几年来,学院紧密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坚持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坚持并凝练了“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为建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2007年9月,学院完成实质性合并,第一届领导班子产生,2008年3月启动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6月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9月开始筹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申报工作,2010年被陕西省列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的管理层认为,学院目前依然处在既要重视内涵质量提升,也要兼顾规模效益发展的阶段。在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创新;在人才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还要着力加强建设。同时,还要建立专业评估、调整机制,实现专业动态管理,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为企业社会的服务能力。

2.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进而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内容是:结合学院发展战略,确定了2个专业领域,每个专业领域确定2个重点专业与专业群进行建设,同时配套建设2个公共教学平台。项目简称“2×2+2工程”,建设用时三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学院组织示范建设项目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参加培训超过200人次,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了示范项目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第二阶段核心任务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各项目组在第一阶段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西安地铁公司、渭河车辆段等企业,多次与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修订并完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

通过两个阶段的建设,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开始试行,示范专业建设机制进一步优化,各项目组与十余企业分别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了教师流动中心,加强了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开辟了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格局。

第三阶段将在2013年度重点开展,建设任务是全面完善并实行示范建设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新课程标准,完成示范项目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并与建设成果相结合,将示范项目建设相关经验积极推广应用,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

三、示范校建设对学院内涵式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1.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优化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及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等方面的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招生规模与质量有较大提升。2012年学院录取新生5052人,是去年的165%。三年制文科、理科最低录取线分别高出省控线152分和65分,文科最低录取线超过三本线15分,超过二本线的新生有12人。二是学生就业“出口”畅通,订单培养显著增加。学院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3%,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目前, 学院2013届毕业生已签约90%,2014届70.1%的毕业生已被各铁路企业预订,进行订单培养。2012年,学院还作为陕西省教育厅选送的两所高校中的一所,参评“全国50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在教科研方面,加大了对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2012年共有5项横向课题获得立项,企业资助研究经费达41.52万元。主持了市级规划课题《西部铁路建设对西安物流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项目,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承担的铁路车站值班员等7个工种15个等级的题库开发任务通过铁道部专家审定。

3.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学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强化校企深度合作,选派教学和技术骨干深入企业,争取合作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学院继续发挥“一个集团、五个基地”的作用,每年为企业社会完成各级各类培训3 000余人次,2012年超过4 200人次。

4.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每年开展以“提升职业素养、促进理想就业”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参与学生超过21 000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夺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嘉奖。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012年学院推出的《校园碎戏大舞台,打造文化新品牌》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四、结束语

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院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不断深入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0,(4).

[2]马军强,靳丽君.示范项目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7).

上一篇:礼仪策划范文 下一篇:礼仪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