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2-27 02:45:41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原则,以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手段,努力实现管理服务效能的最大化,确保政府下沉到社区的各项任务能够得到较好地落实,确保居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完善社区各类基本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助,民需我做,使广大居民群众满意。

2、管理协同,资源共享。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依托信息化平台,注重工作综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加强工作联动和协同,努力实现服务效率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实行分类指导。要根据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实施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发展,力求贴近实际,形成各自特色。

三、总体目标

扁平化管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灵活的服务管理模式,其主要内涵是减少中间层次、缩短管理过程、增大管理幅度、实现信息共享。在社区实施扁平化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六个转变:变工作人员业务(岗位)单一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职;变工作人员工作条块分割为相互兼容;变工作人员在“一站式”大厅等客上门为等候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变业务信息独占为信息共享;变责任不明为责任到人;变工效脱钩为绩效考核。

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稳步加以推进。2009年,要在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原有试点成效的基础上,各街道选择部分社区进行第二轮试点工作,年内建成1-2个示范试点社区,2010年实现扁平化管理全覆盖。

四、重点内容

社区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在社区推行“一人多岗”、“分片包干”、“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率。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和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锡政发[2008]157号文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各条线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各项事务集中在社区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式”集中受理办理。规范统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工作机制,合理设置窗口、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实现服务事项按大类归口受理。有条件的社区要逐步实行“一口式”受理,在办事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采取“窗口受理、全程、内部流转”的办事流程。服务窗口实行轮值制,每班2人,负责接待、受理、咨询,协调处理社区事务。对来电、上门咨询、办事的居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不分业务、不分岗位,由第一受理人负责协调、答复、办理。若手续完备的由值班人员负责受理,当场能办结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结的受理后移交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手续不完备的,一次性告之其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文书材料,避免让群众来回奔波。

2.建立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工作机制。

破除条线各自为政的传统工作方法,建立条块协同的工作新体制。要对各条线下派到社区的工作任务、人员、经费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合理设置岗位,人员统一管理,待遇保障统一。社区干部实行AB岗,各条线人员对于自己所对应的岗位职责为A岗是第一责任人,对于社区其他条线为B岗是第二责任人,在社区的统一协调部署下,社区干部按照职责分工既要负责好条线的各项工作又要协同其他条线干部配合做好社区的其他事务,条块相互配合、相互替代。

3、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机制。

按照“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的原则,对社区进行分片管理,专人包干、责任到人。社区干部在包干片区内主要职责为:经常深入片区深入了解民情民声民意,熟悉和掌握小区各类人员的各类信息,做到“一口清”、“人头熟”,使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负责落实包干区各项政策的宣传、咨询和政务受理;与片区党支部书记、居民代表,联手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联手开展片区居民自治活动,联手开展和谐楼组建设。分片包干的区域、责任人、联系电话要通过公示栏、网站等形式予以公示,以方便群众的联系和监督。

4、建立社区信息共享机制。

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管理的幅度和效率。一是要搭建好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民政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社区网上办公、电子台帐、社区实有人口数据库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平台。二是搭建社区门户网站,将社区政务、事务、服务等在网上公开,开设网上论坛、网上咨询、便民服务等栏目,构建社区与居民互动网络平台。三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健全各类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多方采集、信息共享”。

5、建立全天候零距离服务机制。

针对居民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在“八小时工作制”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灵活、错时安排工作日上班时间,推行早8点到晚6点的错时工作制,有条件的社区逐步推行周六、周日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以方便“上班族”居民办事。社区居民有特殊情况社区还提供预约或上门服务。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对居民服务、办事需求,做到符合条件立即办,涉及多科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百姓无暇预约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并通过建立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制、投诉追究制等规章制度,优化服务、强化管理。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加强对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精心谋划,制定好推进方案,周密组织实施。区民政局要履行好督促、指导、协调职责,确保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2、完善服务平台。社区事务工作站是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平台。要进一步加强街道对各条线的整合力度完善设施设备,配强配齐人员。各条线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向社区下达工作任务的同时,拨付相应的工作经费,由街道对各条线工作、人员、经费进行统一整合,集中在社区事务工作站办理,各级条线部门不另在社区事务工作站设立专门机构。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安置小区不断增加,小区物业管理,特别是拆迁安置小区与老小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趋凸显。各街道(开发区)、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化解物业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全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二、建立健全全区物业管理三级网络体制

居住小区物业管理遵循“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区、街道(开发区)、居(村)的职责分工,落实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责任,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业主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区物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各街道(开发区)具体组织实施、居(村)协助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在三级网络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区物业管理工作。

区建设局为区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负总责,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完善配套管理措施,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规划部署和组织协调;各街道(开发区)在区政府的领导和市、区物管部门指导下,具体组织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建立物业管理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小区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各居(村)应全面加强居(村)民自治管理,明确专职居(村)干部具体负责,协助做好辖区内物业的管理工作。

(一)区物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1.参与辖区内所建住宅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督促配套设施落实到位,监督开发建设单位向有关方面移交资产、资料,检查开发建设单位路灯管理权移交和垃圾清运费缴纳等工作;

2.参与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管理;

3.指导、监督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招投标工作;

4.依法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5.依法查处物业管理违法行为;

6.协调、监管前期物业管理;

7.组织全区物业管理活动的检查、考核、评比;

8.负责已建成小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涉及物业的遗留问题的调处工作。

(二)各街道(开发区)物业管理主要职责。

1.负责会同有关方面划定居(村)物业管理区域,做好新建居住小区的交接工作;

2.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改选和换届工作,并进行备案,指导业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3.参与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招投标管理;

4.处理辖区内涉及物业管理活动的、投诉;

5.组织低价位拆迁安置房、保障性商品房、农民定居点的前期物业服务工作;

6.组织物业服务质量的检查、考核、评比;

7.加强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协调解决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中的综合性问题。

(三)居(村)物业管理主要职责。

1.参与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筹建、改选的组织工作;

2.指导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建立自治性物业服务组织;

3.调处物业管理服务中的矛盾纠纷,协调指导业主自治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综合治理工作;

4.制止破坏公共管理秩序和损害业主公共利益的违法违章行为,并及时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反映;

5.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前期物业服务工作。

(四)公安、城管、环保、工商、物价、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依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规划分局、国土分局依各自职能和权限,积极协助做好居住小区配套设施的土地出让方案,按标准规划等工作,确保各类小区按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公建配套设施。公安分局、规划分局、工商分局、区环保局、城管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小区内违章停车、违法搭建、无照经营、污染环境、占用绿地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维护小区内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合理确定小区服务的管理模式

各街道(开发区)要结合社区建设规划,根据各类住宅小区的规模、设施配套、环境及居民需求情况,合理确定物业服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采用基础和等级相结合,积极推进和完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1.新建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全面推行市场化的等级性物业服务管理。小区开发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规划设计方案,按照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安全等要求进行建设,并通过招投标选聘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前期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组建后,开发建设单位、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以及业主委员会三方要按规定做好物业管理的转换衔接工作,确保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全面实行规范的等级性物业管理服务。

2.老旧住宅小区,结合环境整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物业服务管理。对整治后具备条件的,依法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按照有关程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等级物业管理服务;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由街道(开发区)和居(村)建立小区物业服务组织,或者采取“楼幢管理”模式,落实以保洁、保绿、保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物业管理;规模较小及分布零散的住宅区,可并入相邻小区,实施统一管理、差异服务。

3.低价位拆迁安置房、保障性商品房、农民定居点等住宅小区,创造条件逐步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前期物业服务由街道(开发区)和居(村)负责。有条件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积极推行市场化物业服务管理。

四、着力完善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物业配套设施建设。新建的住宅小区严格按市政府规定的公建配套标准进行验收、交接,完善物业管理备案制度。低价位拆迁安置房、保障性商品房等小区在配置配套用房时积极争取尽可能多的配套面积,农民定居点的配套用房经营收入主要用于基础性物业服务,对低保、特困家庭物业服务费用给予适当减免。

(二)提升业主自治管理能力。区物业主管部门、街道(开发区)及居(村)积极指导居住小区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将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做事公道正派、在居民中有威信、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向业主推荐、介绍,引导业主依法将他们选进业主委员会,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区及街道(开发区)的有关部门从业务上指导、培训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建立居(村)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分析问题、化解矛盾,不断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区物业主管部门、街道(开发区)及居(村)加强对辖区内的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的检查考评,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公开收费价格和服务标准,为广大业主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监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规范市场准入,指导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完善退出机制,对物业服务企业中途退出或终止服务的,监督其依法移交物管用房、剩余经费和相关资料,指导业主委员会做好交接工作;加强对业主共有财产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物业企业履约情况的监管,积极试行区内物业服务企业履约保证金制度。

(四)积极化解收费矛盾。因开发建设遗留问题或物业服务质量引起的矛盾纠纷,规划、建设等物业管理部门和街道(开发区)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妥善处理;对拒缴、欠缴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协助物业服务企业督促催缴;健全各级党政组织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对物业管理矛盾突出的老住宅小区、保障性住宅小区、农民定居点积极探索物业管理运行的新机制,保障最基本的物业管理正常进行。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2.坚持社会化。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通过努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五)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六)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七)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八)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

(九)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十)推进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形成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十二)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城市基层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关服务所必需的房屋、设施和工作经费。要积极指导社区居委会定期听取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意见,并积极向政府反映,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三)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生活救助;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有条件的地方,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居民需要,建立热线电话救助网络、社区智能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社等服务载体,开展非营利服务。

(十四)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就业、医疗、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和管理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正确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支持和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营。

四、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十五)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十六)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五、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十七)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与社区组织联营共建。

(十八)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政策指导,强化社区服务监管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

(二十)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经常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二十一)加强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制订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通过新建和改造,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社区落实开展公共服务的资金、场所和人员,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实体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大型服务企业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所有的社区服务单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

(二十二)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关于开展新型社区社会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功能,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方式,增强社区维护稳定能力,不断夯实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基础,现就加强和创新全市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政法综治组织为重要力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依法自治,发展基层民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服务;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

三、主要目标

今年上半年,镇建成以杨码村、居、郭李居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城乡社区社会管理试点社区。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力争年内全面达标,明年全覆盖。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发挥好社区五大组织作用。

1.健全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城乡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镇、农村的基层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联系、服务、宣传、教育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稳定;指导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社区党组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合理调整组织设置。对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型社区可采取建立临时党组织的方式,实现过渡期党员教育管理;对已完全入住搬迁安置的新型社区,推行“以居住地为主,利益联系为辅”的建设方式,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基础,以综治维稳组织为中坚、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对因推进集中居住、土地流转,没有跨村安置,可按居住点在不调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升格或依托现有党组织统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二要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发挥无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三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综治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驻区有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和协调会,形成多元管理主体共同治理的局面。

2.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着力发挥好自治组织的“四大职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搞好社区的卫生、物业、计生、流动人口和治安管理等。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开展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福利。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增强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履行社区服务的职责进行监督,实行居务公开、评议社区干部等制度,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监督权。

3.强化发挥社区综治组织作用。一是进一步建强社区综治组织机制。大力加强社区综治办建设,综治办主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并按照“112211”要求,每个村(社区)设立1名综治专干、1名社区民警、2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保安、1名大学生综治社工、1名政法干警综治特派员,整合、配备社区综治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其统揽社区维稳工作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建立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邪反邪、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宣传、群防群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综治警务室,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切实筑牢“长安”建设的根基。三是进一步强化社区综治组织功能。及时收集掌握各类社会信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抓好重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等;组织开展治安、交通、消防、生产等安全防范宣传教育,落实源头管控措施;组织巡逻防范工作,指导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大力开展“平安村(社区)、无社区(村)、无毒社区(村)、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4.注重发挥社区群团组织作用。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大力加强新型社区“工青妇”等各类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青少年帮教工作、社区救助、教育培训、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5.引导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要按照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围绕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发展服务类、慈善类、活动类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大力吸纳社区党员、公务员、志愿者、大学生等参与到社区服务管理中来,推进行业组织、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及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二)健全完善好一个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1.加强社区平台硬件建设。要按照上级规定、农村社区不低于600平米的标准,通过新建和改造等方式,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平台。

2.完善平台功能设置。社区服务中心要具备“五室两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五室: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综治警务调解室、多功能活动室(党员活动、居民代表议事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两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于100平米)、计生卫生服务站(不少于80平米);两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厅:整合服务资源和力量,设立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优待抚恤、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妇女维权、法律援助”等项目统一纳入,一站式受理,高效、快捷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事项;一校:居民学校;一场所:健身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除具备以上“五室两站两栏一校一场”外,还应按需要设置“三市”,即爱心超市、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

3.配齐社区工作人员。要按上级有关规定,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要积极吸纳社会专业人才、大学生从事新型社区工作,不断提高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结构合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倾心抓好社区三类服务。

1.积极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活和服务保障;开展社区就业服务,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社区计生服务,免费提供优生优育等咨询指导;开展社区家政、文化、体育和教育等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开展社区法治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帮助。

2.积极抓好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各社区要积极推进和倡导以自助、互助、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区居民互助救助机制,通过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活动,壮大志愿者、义工队伍,广泛开展以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留守儿童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互助服务,积极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浓烈氛围。

3.积极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抓好社区资源整合和共驻共建,鼓励和引导驻社区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机制。

在全力加强城乡社区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强化个性化管理工作。农村社区要着力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网络机制建设,把网络延伸到组到户,切实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让农村社区群众能够逐步享受到城镇居民的保障服务,提升社区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搬迁安置社区要着力加强社区组织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救助帮困力度,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提高社区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能力;社区要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条件,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融入城镇生活。镇社区要加强社区环境管理和建设,改善社区服务设施,让更多的居民享受文体、娱乐活动,大力加强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商品房社区要大力开展居民自治管理活动,积极搭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着力提升居民参与程度。企事业单位社区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强化驻区单位责任,加大共驻共建力度,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用。

(四)全力强化社区四项管理。

1.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推动社区力量下沉、管理重心下移,实现责任包干、管理到户的有效抓手。要因地制宜,划好社区网格。要根据社区不同类型特点,对社区合理划格,形成管理责任单元格。农村社区一般以3—5个居民小组为一格,搬迁集居、集中居住区一般以5—10幢楼为一格。要整合资源,建好网格服务管理队伍。大力整合资源,将网格内的楼长(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治安信息员、治安志愿者等明确为网格协管员,进一步健全扩大网格服务管理队伍。要明确职责,落实好网格服务管理责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社区服务管理负总责,农村社区联组长、镇社区楼组长是各自责任网格的第一责任人,网格内的协管队员负有协管责任。要通过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更好地把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一并开展起来,切实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效能。

2.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是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突出“人”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口、重点人头(社区服刑、两劳释放安置帮教、吸贩毒、人员、精神病人、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员(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点户头(人员)、外来人员全部纳入社区信息平台,使社区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突出“事”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的各类不稳定事端、不安全隐患、不和谐因素,发生的各类事件,全部摸排纳入到社区信息平台,使社区服务管理做到“耳聪目明”,处置反应快速、及时,确保不发生重大事件、恶性案件。突出“物”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由政府、社会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物件全部纳入信息平台,既注重加强日常管护,又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突出“财”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各项收入、支出、资产余额、债权债务增减变动、收益分配等经济事项纳入信息平台,做到及时掌握、每月更新。突出“组织”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内互助、志愿、慈善等各类社会组织纳入信息平台,更好地组织社区内的服务、救助等工作,满足社区群众多种多样的服务需求。为切实推进社区信息管理,市、镇综治办要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发信息管理软件并全面推广

3.加强社区“三防”管控。大力加强社区技防监控网络建设。农村社区在加密治安复杂场所、重点部位技防监控的基础上,要把技防视频监控探头向农村通达工程延伸,同时要深入推进“小技防入户”工程,确保年内技防入户实现全覆盖。搬迁安置社区要切实抓好集居小区的技防建设,严格落实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四同步”制度。目前已经建成但没有安装技防设施的小区,必须迅速将技防补建到位,确保小区安全。大力推进社区人防队伍建设。在加强社区专职巡逻防范的同时,更要大力加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全面发动社区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形成天罗地网。各社区要严格按照综治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综治长安服务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社区“综治长安服务队”,要善于整合现有的楼长、信息员、“四位一体”环管员等人力资源,将其作为综治长安服务队的主要力量,有效组织开展社区巡防工作。大力加强社区设施防建设。在宣传、指导居民做好自家门窗设施防的同时,要切实做到小区封闭管理,大力加强小区消防、交通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

4.加强社区环境管护。要以创全国卫生镇创建为抓手,建立完善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居民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型社区的环境管护力度。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意识,落实“门前三包”,使保持环境整洁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应当参与的行为。切实抓好社区“四位一体”的环管网络建设。真正把河道管护、道路养护、绿化管理、村庄保洁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常用态化管理。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加强社区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硬件建设,为抓好社区环境管护提供基础支撑。切实加强社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管护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并积极组织和吸纳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参与环境管护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镇成立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石兵书记,副组长党委副书记薛美银、政法书记孙康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为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镇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牵头负责全镇社区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推进方案的制定,并加强组织推进、管理考核。

2.建立试点督评机制。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城乡社区加强和创新服务管理工作,上半年镇确定杨码村、居、郭李居为试点社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作出示范。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和试点社区要紧扣阶段任务,倒扎时点,环环紧扣,强势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阶段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过程控制力度,认真制订阶段考核细则和达标验收细则,切实抓好考核考评工作,促进试点工作的高效开展。要加大对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发现、总结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加大典型培育力度,更好地指导、引导面上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有力开展。要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的,要优先推荐上报省、市和谐社区命名表彰,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5000元的资金补助。

3.加大保障投入力度。镇要切实加大对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力度,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社区公共服务领域。各社区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社区经营收入,有效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待遇,为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六、实施步骤

加强和创新全镇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总体分为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和考核验收三个阶段。

(一)试点先行阶段

1.制订方案,启动试点(2014年4月)。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制订方案,并实质性启动试点工作。

2.深入推进,总体到位(2014年5月)。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推进试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3.巩固提升,总结试点(2014年6月)。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试点社区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试点经验,进而在全镇推广。

(二)全面推进阶段

1.以点带面,全面推进(2014年7月一10月)。组织召开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动员会,组织学习试点成功经验,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工作。

2.巩固提高,落实到位(2014年11月)。镇对照标准要求,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未完成任务的组织集中攻坚。

(三)考核验收阶段

1.自查评估,申报验收(2014年12月上旬)。镇领导小组组织自查评估,并申报验收。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切实搞好村、社区集体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切实维护村、社区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按照《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省农业厅等4部门《关于转发农业部等4部门〈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工作〉的通知》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村社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中共县委办公室人们政府办公室关于村社集体财务规范华管理的实施意见》、《农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的通知》、《农业局关于印发〈村社集体资金财产和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

1、推行村、社区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其核心是推行村社集体财务“双代管”,即村、社集体资金委托镇财务托管中心代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各项农村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实改变村、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滞后以致混乱的状况,通过各种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将村、社区集体的财务活动及财务成果置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全面监督之中,更有利于推动村务、社务公开,切实做到记账更及时、管理更规范、资金更安全,促进村、社区集体财务管理再上新台阶。

2、推行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行“六个统一”、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落实“四个监督”,把过去事后监督改为跟踪全过程的全面监督,使财务工作更加透明,更有利于堵塞财务漏洞,防治集体资产流失,减少矛盾纠纷;通过定期和规范的财务公开形式,将集体的财务收支状况向群众公开,可以真正实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有利于摸清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家底,增强集体收支的计划性,在经济工作中努力增收节支,发挥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村、社区集体和群众利益不受侵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按照《村务公开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管理镇村、社区的财务管理,达到公开、规范、透明的作用。

(1)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要规范,公开内容要让老百姓能看得懂;村、社区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内容一式二份:交镇政府存档一份,村、社区留存一份,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

(2)规范: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要完善各种制度,做到“六统一”,村、社区的各种收支全部纳入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进行管理。

(3)教育:加强对村、社区财务人员和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考评工作,加强对村、社区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和审查工作。重点开展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村社区债务财产情况、农民负担、农村“一事一议”、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社区补助经费、镇财政补助的专项经费审计审查工作。

(4)稳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我镇村、社区财务管理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我镇群众针对村、社区财务势头得到扭转,起到稳定的作用。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村、社区企业除外)的所有财务收支活动都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依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拍卖收入,村、社区企业上缴收入,征(占)地补偿费,上级部门专项拨款和补助经费,清收的村社提留尾欠,公积公益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各种由村、社区实施的工程费用,村、社区以各种名义收取的管理费,单位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村、社区的各种捐助赞助,各种服务收入和村、社区各种其他集体资金和其他收入。

三、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全面实行村、社区集体财务“双代管”。一是成立机构,明确职责。镇党委、镇政府成立镇村、社区财务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和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二是将村、社区集体资金委托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代管,即以村、社区为单位将村、社区所有集体资金存入当地金融机构,存折不再由村、社区保管,直接由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总出纳员保管。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接受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委托对村、社区财务统一做账,村、社区不再设会计,分村、社区设报账员,由村、社区文书兼任村、社区报账员。集体资金进入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帐户,分村分社区再设立二级帐户;印鉴统一为: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公章、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主任私章、委托会计私章、总出纳员私章。相互监督,防止资金挪用、挤占,以维护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委托会计必须认真履行会计职责,每季度向村、社区提供财务报表,每季度向村、社区提供财务公开详细资料,每半年向村、社区提供财务报告,并随时接受被村、社区的检查、监督。三是将村、社区财务档案包括会计账目、会计报表、财务凭证和单据,全部交由镇村社财务托管中心统一管理,专人负责;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分村、社区设置档案柜,实行一帐一柜,一柜一锁。

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要确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已封好的档案,未经分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封或抽走。查阅档案资料,须经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同意,保管人员在场,查后应及时归档。加强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严格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和销毁制度,定期检查保管情况,确保档案资料安全无损。

实行“双代管”以后,村、社区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审批权不变,属村、社区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或侵占集体资金。

(二)坚持“两审议”制度。

坚持村、社区两委审议制度。村、社区集体每年的财务预决算、重大项目的承包、集体财产的处理、集体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基建项目资金安排等重大财务活动必须经村、社区两委讨论审议。坚持群众代表大会审议制度。经村、社区两委讨论审议的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交由群众代表大会通过才能履行,真正体现民主自治,民主理财的作用。

(三)加强村社财务“四监督”。

要不断完善村、社区集体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对村、社区集体财务实行全面监督。一是实施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业社居民小组由3-5人组成,村、社区由5-7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审议集体财务收支事项,并形成会议记录,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反映。二是实施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监督。镇村社财务托管中心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全面掌握村、社区集体财务的真实情况。三是实施县级农经部门监督。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提请县农经部门(农村经济审计站)要每年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对部分村、社区的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开展对离任的村、社区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和征地补偿等热点费用的使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实行群众监督。村及社区财务收支状况要定期由村、社区向广大群众在村务公开栏内张榜公布,主动接受广大群众对集体财务工作的监督。

(四)严格实行“六统一”制度。

一是坚持统一的现金管理制度。村、社区集体所有的现金收支统一由村、社区兼职报账员管理,并在收款后一周内存入统一开户的金融机构,存款回单交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登记备案。根据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规模大小,由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核定相应的备用金,严禁坐支现金,帐外品迭,以收抵支,决不允许资金体外循环,严禁小金库等不良形象的发生。备用金一般每农业社居民小组200元以内,每村500元以内,每社区300元以内,每季度结算一次。二是坚持统一的票据制度,严禁白条入账。村、社区经济收支必须开据由县农业局统一设计、印制的《村(社)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村(社)合作经济组织付款凭证》和《“一事一议”专用收据》等票据,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要建立领用登记、销号制度。三是坚持统一的办公制度。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要在每季度末的25-30日把委托会计、村、社区报账员集中到镇村社财务托管中心集体办公一次,在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指导下,认真做好村、社区以及农业社、社区小组的记账算账、财务报表和财务公开榜的填写工作(农业社和居民小组每半年在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指导下做一次帐)。每周三、周四为全镇村、社区的报账日。村、社区负责人审批签字的单据到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审核(800元以上大额支出由镇长审批)报账。四是坚持统一的开支审批制度。村、社区集体财务实行“双代管”后,村、社区集体的各项开支实行两审核一审批办法,即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并由组长签字并做好相关记录,村、社区负责人审批签字,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审核(村、社区大额支出由镇长审批)后方能入账报销。现金支出审批权限为:村、社区单笔支出200元以下由村、社区主任审批,由民主理财小组讨论审核后报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审核后直接在总出纳处报销。村、社区单笔支出在200-800元的由村两委讨论后由村主任签字并做好记录报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审核,由组长签字后再由村主任签字后到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审核后在总出纳处报销。村、社区单笔支出在800元以上的由村、社区两委造出支出计划,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由组长签字并形成会议记录后报填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审核后报镇长审批后方可支出。对于特别重大的财务支出由村、社区两委造出计划并经村、社区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组长签字并做好讨论记录,并报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参会过半数同意报镇村财务托管中心审核由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报销同样按此程序报销。所有报销票据必须具备发生时间、地点、名称、用途、领(收)款人、经办人、证明人、参加人、审批人、支出事由等报销要素,否则不予报销。报销的票据原则上使用税务发票,如有的支出的确没有税务发票必须在支出中注明事由,领款人、经办人、证明人本人签字并被审核通过后方可入账。村、社区报销员到总出纳员处接受票据审核并完清票据交接凭总出纳员开取的银行取款单到银行取报销金额和备用金。各村、社区一律不准新增债务,凡新增债务的支出一律不得报销,严格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纪律支出,由责任人自行承担后果。五是坚持统一的财务公开制度。要切实按照农业部、民政部、监察部制定的《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及《村务公开条列》的要求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方式,切实做到村、社区财务每季度月末公开一次,农业社居民小组财务没半年公开一次。六是坚持财务档案统一管理制度。村、社区财务档案统一集中在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设定的财务档案室保存,专人管理。

四、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镇目前经济条件和工作实际,制定以下管理要求:

(一)办公场所设在镇政府财政所内的村、社财务托管中心,并制作吊牌。

(二)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和器材(含公章、私章、条章、电脑及财务软件等)。

(三)抽调相应的专职公章人员并给予一定岗位补助。(各村、社区的报账员每月给予20元交通补助,在本村、本社区的自有资金中支出)。

(四)具备专门的财务档案室,并具有防火防盗设施,配备防火金属柜,做到一镇一室,一村一社区一柜。

(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统一制作的《会计人员职责》、《出纳人员职责》、《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职责和制度。

(六)具有规范的财务公开栏。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各村民委员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办公室或者群众常聚地设立规范的财务公开栏目,定期公布村社财务收支情况。

五、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由于机构改革后镇村财务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审计由农业中心划归镇财政所管理,人员有相应变化,因此对镇村、社区财务托管领导机构进行调整。建立镇村、社区财务托管领导小组,组长:、邱林,副组长:成员:组成。成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平时工作,主任:,成员:组成。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具体负责村、社区财务托管工作。

六、明确职责,定岗定员

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实行定岗定员,定岗定责。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代明根,负责中心具体工作,并兼任村、社区委托会计和社区集体经济责任审计审查工作。刘伯君任村、社区总出纳员,管理村、社区财务档案,村、社区票据领用登记销号工作,村、社区收入支出票据审核工作,根据各村各社区的支出票据为各村、社区支付报销金额和备用金。

七、建立奖惩处机制

奖励:镇政府对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人员给予一定的岗位补助。镇村、社区财务托管中心人员全面完成任务的给予补助,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扣发岗位补助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各村支部书记、社区党委书记是村、社区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报账员是村、社区财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各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与各村、社区以及个人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占镇政府年终绩效考核分10分。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和本意见,成绩突出由镇人民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和表彰。

惩处:一违反本意见,有下列行为其一的,视其情节,报请县业务管理部门给以相关处分:1、对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上报要求核销或减免的应收款未经认真审核擅自批准核销减免的:2、未按时组织村、社区财会人员集中进行结算的;3、统一做账时,对村、社区财务收支审查不严的;4、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上报的重大经济事项不认真审查处理的;5、未按规定办理村、社区财务人员任免手续的;6、发现平调、挪用村、社区集体资金行为,不及时制止或上报的。二违反本意见规定,有下列行为其一的,应视其情节,由镇村、社区托管中心报请业务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分别给以社区干部、直接责任人必要的处分:1、村、社区集体财务未坚持审批制度和未按规定报销费用支出的;2、未督促财务人员按规定公布账目的;3、未监督财会人员按规定办理工作移交的;4、重大经济事项应报村社财务托管中心审查而未报的;5、未经镇村社财务托管中心批准擅自支取集体资金的;6、未坚持现金限额管理和未按规定专户储存集体资金的;7、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使用县农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监制的帐、表、薄、据的。

八、法律责任

1、村、社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相关部门和镇政府予以一定处罚,责令改正。

(1)对重大财务支出、资产处置等需要经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并获得过半数通过的。

(2)对土地、房产等村、社区资产的经营,采取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方式进行招标、发包、入股、转让、捐赠或其他行为的。

(3)进行年终收益分配时,未按全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提留和分配的。

(4)不公布或不及时公布财务收支及资产权产权属变动情况的;资产统计报表及资产变动情况不报送镇村社财务托管中心备案的。

(5)财会人员的任用,未经镇村社财务托管中心考核批准的。

违反上款第(一)、(二)、(三)项规定的,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1000元一下罚款;违反上款第(四)(五)项规定的,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200元以下罚款。

2、镇村、社区财务管理中心有关人员在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中、、、谋取私利的,应依法给与行政处分。

3、违反本意见有关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由镇纪委调查,从严处理,并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其它事项

1、各村可参照此工作意见制订农业社的财务管理办法。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6篇

第一条村(社区)必须与企业承包者、资产租赁者签定承包、租赁协议,合理确定承包金、租赁金。各项承包合同(租赁协议)的签订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村(社区)委会讨论通过,同时上报农服中心、会计站备案。

第二条村(社区)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村(社区)合同和协议管理,对各类合同和协议应分类编制装订成册,及时归档管理。

第三条村(社区)委会要根据合同条款,组织力量按时足额征收承包金、租金,不得随意减免承包金、租金。

第四条财政所会同农服中心每年对各行政村(社区)签订合同(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条村(社区)工程项目标的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必须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完工后,须按规定以审计部门审计决算报告为结帐依据。

第二章收入管理

第六条村(社区)收入的范围包括:1、经营收入;2、发包收入;3、财政补助收入;4、其他收入(含土地征用收入)。收入的确认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记帐。

第七条村(社区)必须坚持收支预算制度,年初,由村(社区)两委会主要领导成员集体研究编制收支预算,交民主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八条村(社区)收入的结算统一使用农经部门的专用票据或财政部门监制的票据。各项收入要及时入帐,严禁现金坐支行为,严禁设帐外帐,严禁设“小金库”,否则将按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三章费用开支管理

第九条村(社区)要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安排费用开支,确保财务收支平衡。

第十条村(社区)年初应编制收支预算计划,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及时张榜公布,年内按计划使用。

第十一条村、社区各项支出要履行完备的会计手续,在会计核算期(15天)内交会计站入帐。

第十二条严格执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使用合法票据。

1、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学习培训费用等补贴费用开支严格按镇政府、镇纪委有关规定执行。

2、村(社区)年招待费用总额控制在当年收入的5%以内(本年度招待费计划额度按上年度实际收入的5%核定,年终按当年实际收入核准)。

3、对因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开发和突发事件所发生的招待费用仍记入当年度招待费中,如招待费用总额超过本年度规定的比例时,必须提出追加招待费用总额的书面申请、报请镇政府专项批准后方可列支。

4、除工资、奖金、补贴外所有支出的票据必须是税务或财政监制的正规发票,严禁“三联单”等其他票据列支。

第四章财务审批审计

第十三条村(社区)财务开支实行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开支票据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销。

第十四条对一次性招待费用在500元以上的,需在村(社区)理财小组会上说明,经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方可报销。一次性招待费在1000元以上,需在村(社区)理财小组会上说明,经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报联系点领导审核,主管财政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第十五条对劳务性、奖励性、酬金类支出及礼品、礼金、食品金额在500元以上的,一律经镇主管财政镇长批准后方可列支。

第十六条建立干部年度审计、离任审计制度。对村(社区)收支、专款使用分配、资本积累、资产保值增值、债权债务、资金和财产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财政所会同农服中心每季或半年组织财务会审,检查各村(社区)财务执行管理情况。

第十七条村(社区)发放工作补贴、福利费用、其它补贴,由镇组织口审核,经主管财政镇长批准后方可发放。

第十八条各村(社区)报刊杂志征订由镇宣传口审核,经主管财政镇长批准后方可报销。

第五章集体资产管理

第十九条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严格依照《象山镇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现金、银行存款管理

第二十条设立支票户(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一个银行基本户),印鉴章分开保管。

第二十一条按经济业务发生顺序逐笔记好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并与总帐和银行对帐单核对,如发现差错,查明原因,予以调整。

第二十二条严格执行现金管理结算规定,不许坐收坐支和白条抵库。

第二十三条严格执行银行结算规定,严禁公款私存,严禁转借银行帐户。收款超过六个月以上不入帐的,按挪用、贪污公款论处。

第二十四条任何人不得因私向村(社区)借款,凡因公领款者按规定履行手续,并在事项完成后15天内结清。

第二十五条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报账制,村(社区)备用金标准为5000元,由报账员负责保管和报账。确因公需要临时领取超出备用金数额的现金时,由镇联系点领导审批。

第七章民主理财、财务公开

第二十六条村(社区)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由懂业务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5—7人组成。

第二十七条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可由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也可直接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负责财务审批的同志不能担任小组的成员。民主理财成员任期和村(社区)委会任期相同。

第二十八条民主理财小组行使下列权利和责任:1、参与制定村(社区)财务收支计划;2、协助检查村(社区)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3、审查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4、审查财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5、协助村(社区)做好对财务公开内容和村民所提意见的解释和答复工作;6、建立财务收支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制。

第二十九条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中提出的问题,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处理结果要向村(社区)民公布,同时报送镇农服中心。农服中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

第三十条村(社区)所有帐目由镇会计站集中管理,村(社区)财务帐目坚持核算单位不变,所有权不变。村(社区)负责对所属组级财务工作进行管理,财务集中到村级统一核算。

第八章村(社区)对外投资

第三十一条严禁村(社区)使用公款购买企业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权威中介机构评估。

第三十三条一切对外投资或借款,须经村(社区)民主理财小组通过,报联系点领导审核,同时经镇政府批准后方可执行,禁止组级土地出租行为。

第九章会计档案管理

第三十四条村(社区)会计档案由镇会计站按规范化管理要求,集中统一管理;组级会计档案,由村(社区)保管。未经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借用或抽出会计资料。

第三十五条会计档案主要包括:各类经济合同、财务预算方案、会计凭证、账薄、会计报表、会计交结清册和档案销毁清册等。

第三十六条会计保管期限:1、各类合同、契约、产权证书及年度财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保管和销毁清册等永久保存;2、帐薄、凭证、会计移交清册等一般保证15—25年;3、其他资料一般保存5年。

第三十七条保管期间的会计档案要销毁时,应由保管人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单”,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各相关单位派人监销。

本实施意见从2014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有与本实施意见内容相悖的,一律以本意见为准。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社区组织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区单位、企业及居民在社区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管理方式、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推进服务社会化,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坚持依法行政,扩大基层民主,深化居民自治,建立健全居务公开机制,加快和谐社区建设。

㈡基本原则

⑴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活需求,着力建设“便民、乐民、育民、健民、安民”的社区服务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⑵围绕大局,着眼发展。坚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活力。

⑶有序实施,逐步推进。从本街道实际出发,按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打牢基础、巩固成果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

⑷整合资源,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单位和居民个人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⑸系统管理,综合服务。按照社区服务活动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社区服务监管,大力提高社区服务的综合管理效能。健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⑹扩大民主,和谐共享。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各项民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使社区居民能够充分表达诉求,共享社区建设成果。

二、工作目标

1、做强、做优社区服务功能。以“星级社区”创建为基础,扎实开展省级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将社区建成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服务网络完善、资源共享共惠、文体活动活跃、教育多样广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的新型社区,力争2个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创建标准。

2、初步形成社区服务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站功能,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区、街、居联网,达到社区信息共享的目的。

3、形成社工人才队伍组织管理体系。按照职业化管理要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社工人才管理使用、考核评价、资格认证机制,社区志愿者、义工人数达到本社区居民总数的4%以上。建立社工人才注册登记制度和服务激励机制,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活动。

三、任务措施

㈠强化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领导班子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标准,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重视做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发挥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

㈡建立社区民政工作站和服务信息平台。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契机,在社区居委会探索建立社区民政工作站,由社区主任任站长,负责协调处理社区双拥、优抚、救助、老龄、慈善、养老等民政日常事务工作。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信心平台建设,到2014年,在每个社区建立社区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互联,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解”的服务宗旨,接受市民求助,方便社区居民生活。

㈢加强居干队伍管理。全面实施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根据《关于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的意见》要求,建立社区工作者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构建和谐社区目标任务相适应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办事处每月召开一次居干例会,对各社区的工作进行讲评,对工作不负责的居干进行批评教育,年底组织相关部门对居干进行考核,并采取座谈,测评等方法,掌握每一个居干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㈣切实加强社区财务管理。各社区居委会严格执行文件规定,规范“收入统一管理,费用限额报支”的运行模式:从2013年起,各社区居委会限额报支标准为每月1000元,各居委会要严格控制使用,不得超标准报支,要做到日清月结,当月费用当月结报,严格跨年度报销;报销的凭证要合法有效,严禁白条报支;从2013年4月1日起,“的士”票一律停报,对于办公费用及限额报销范围以外的费用,由居委会书面提出,由办事处牵头部门负责人签注意见,分管社区工作的负责人批注审核意见,办事处主任批准后转经管办办理报支手续。对于工程性支出费用,除办理正常报批手续外,还要附报工程预算造价目录,以便领导审核把关。

各社区居委会除正常办公费用外,不得以办公费为名用于发放个人福利,值班费、加班费统一规定,居委会不得自行其事。

㈤切实加强社区资产管理。社区资产由办事处实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社区范围较大,全部统在办事处手上工作还有一定难度,为确保社区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更大效益,办事处委托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社区资产协管员,协助办事处办理资产的出租、手续签订、费用的收取,具体办法以及奖惩措施由办事处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与各居委会对接。

㈥推进社区养老和社会保障服务。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组织为依托,专业化服务队伍为依靠,志愿者(义工)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康复训练、紧急援助等服务。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参加各项社会保障服务。

㈦推进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同时开展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咨询指导和随访服务,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

㈧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室、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注重培育特色社区和特色家庭。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㈨加强社区安全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社会信息化采集机制,实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的目标。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建立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反映机制,普及社区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社区平安稳定和谐。

㈩加强考核考评制度。对社区工作的好坏,主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街道将每年对社区的各项工作按照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评分,对工作有特色的居委会和进位明显的社区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给予奖励和提拔,对考核末位群众反映差的社区工作者进行戒免谈话并扣发当年奖金,连续2年考核都处于末位的社区工作者予以辞退。

四、工作要求

㈠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社区管理是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办事处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强社区管理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认真研究总结社区管理的典型经验,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

㈡制定计划,有序推进。社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办事处各职能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各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要依序进行,杜绝事出多门,政出多头现象。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8篇

为认真贯彻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闵行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五年规划》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浦江镇社区教育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和持续提升我镇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根据闵府办发[]3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闵行区社区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就我镇进一步加强社区学校及教学点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办学宗旨

社区学校及教学点是我镇利用本辖区内各类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联合社会各种力量建立的面向社区全体公民从事非营利性社区教育活动,营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创建和完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社区教育机构;是全面推进和完善学习型社区创建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为提高社区村(居)民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提供教育资源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要阵地。

二、工作职责

1、整合资源,构建开放的社区教育平台。社区学校要整合本镇内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协调各类教育机构及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工作。

2、满足需求,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社区学校要调查了解社区村(居)民多样的教育需求,根据实际,开发适合村(居)民需求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打造浦江镇社区教育的特色和品牌。

3、加强研究,提升本镇社区教育实效。积极参与市、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实验项目带动我镇社区教育的发展,以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指导服务,带动各村(居)委教学点的建设。社区学校要加强对村(居)委社区教学点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做好对教学点课程资源的配送服务工作,组织教学点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5、组织培训,开展各类学习讲座。教学点管理人员根据社区学校的要求,组织好各类培训,安排好各种讲座,开展好各项活动,并及时上报各类活动的信息,记录好社区学校台帐,努力培育教学点工作特色项目。

三、组织机构

1、在镇学习型社区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我镇终身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制定并完善我镇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定期听取社区学校教学点,以及有关部门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教育活动的具体落实情况汇报,协调好各部门整合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2、社区学校校长由镇分管领导担任,社区学校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人选经镇和区教育局协商确定,由区教育局任命,具体实施社区学校工作。

3、各村(居)委要建立社区学校教学点。教学点负责人由村(居)委专职干部兼任,并确定一位社区教育专职人员具体实施教学点工作,社区学校负责对各教学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四、队伍建设

1、社区学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稳定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队伍建设要充分关注教育需求,体现服务功能到位。

2、加强对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指导和培训,根据区社区学院的培训方案,社区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分类管理,组织实施培训工作。

3、教学点也要相应建立以专、兼职人员及志愿者组成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在社区学校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培训及开展教学点的各项工作。

五、业务管理

1、社区学校要接受区社区学院的业务指导,积极参与社区学院的各类教育活动。

2、各教学点要接受社区学校的业务指导,每年制定好教学、培训等计划,并积极参与镇社区学校的各类教育活动。

3、社区学校要对各教学点的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并于年终进行工作考核。

六、工作保障

1、社区学校要积极通过资源整合及共享共用,形成能满足社区教育需求的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实训专用教室,图书阅览室,电脑房及其它能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辅助教学设备设施。

2、各教学点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老年活动室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由社区学校协调周边资源做好共享共用。

3、社区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根据《闵行区社区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由镇财政下拔。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9篇

为进一步严肃人事纪律,规范用人秩序,有效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素质。经研究,现就规范街道机关、直属单位和社区用人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范对象

街道机关各部门、各社区(股份合作社)、街道工商公司、物业公司(物业管理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埒中心小学(辅导区)、文化站、残疾人服务中心,河埒口派出所、溪南派出所、青山湾派出所(需备案)。

二、管理要求

1、控制用工总量。按照街道核定的岗位、编制、人数,严格控制本单位(部门)职工数量,不得擅自突破。

2、规范用工制度。各单位(部门)如确因工作需要或职工退休等原因,需新增用工的(包括正式工、借用工和临时工),必须事先书面申请,并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报街道组织办备案,经党工委、办事处会议决定后,由街道组织办、劳动保障所定期汇总,向社会公布招工信息、统一制订招录流程,按公平、竞争、择优原则进行选录(学校及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招录由区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并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集体讨论后确定录用人员并选派至各用工需求单位(部门)。

3、完善用工手续。各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完善本单位职工的各项用工手续;新招录人员一律到街道劳动保障所登记用工信息,办理用工备案手续。

三、相关纪律

1、各单位(部门)一律不得私自招聘职工,也不准巧取名目、乱开口子擅自录用临聘人员。

2、各单位(部门)原有临聘人员要进行梳理并完善备案和用工等手续或进行清退,退休职工原则上不准留用(特殊情况需留用的,须书面报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决定)。

3、各单位(部门)如违反本规定并经查实的,街道纪工委、组织部门将按违纪行为,追究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违规录用人员一律作辞退处理。

4、街道纪工委、组织、劳动人事等部门要定期对各单位(部门)的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并将调查情况及时提交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审阅。

社区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10篇

为紧跟太湖新城建设快速推进的步伐,引导和帮助山水城各涉农社区集体财力保平衡、促发展,确保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完成山水城“十二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山水城地区经济社会的转轨转型,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以促进社区集体可用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新增财力载体和确保社区财力稳步增长为核心;以创建和谐社区、建设“幸福山水城”为目标,奋力开创山水城转型发展、全面优化的新局面。

二、实施原则

1、保平衡、保运作,促增长、促发展原则。以各社区2012年财力收支盈亏预测为依据,将社区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收支不平衡的社区(当年收支亏50万元以上);二类为收支基本平衡的社区(当年收支亏50万元以下);三类为收支平衡有盈余的社区。

2、激励先进原则。激励社区创先争优,加强两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抓好重点亮点工作。

3、适当倾斜原则。对由于拆迁大幅减少集体财力,收支严重不平衡的社区,适当倾斜,进行补贴。

4、集体补贴,不得发放原则。原则上“以奖代补”资金只作为社区集体财力投入的补贴,不得用于发放个人补贴、奖金等。

三、奖励内容

1、拆迁奖励

①住宅拆迁:社区完成拆迁总量3万㎡以内的奖励5—8万元;3—5万㎡的奖励8—12万元;5万㎡以上的奖励12—15万元。

②非住宅拆迁:社区完成企业拆迁,建筑面积3万㎡以内的奖励5—8万元;3—5万㎡的奖励8—10万元;5万㎡以上的奖励10—15万元。拆除经营性载体面积1000㎡以内的奖励3—5万元;1000㎡—2000㎡的奖励5—10万元;2000㎡以上的奖励10—15万元。

③拆迁扫尾:年度结转拆迁扫尾,每完成一户奖励1万元,最多不超过15万元。

2、稳定工作奖励

社区及时掌握群众集访信息,主动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

①全年无5人以上到区、市、省及以上集访的奖励5万元。

②全年无5人以上到山水城集访的奖励3万元。

③能主动化解省、市重点稳控对象的社区,化解一起,奖励8万元。

3、村庄整治奖励

①自然村庄环境整治达标通过区级以上验收合格的,每个奖励2万元。

②创建省村庄环境整治精品村1个以上,每个奖励50万元。

③创建区“两整两创”长效管理示范社区4个以上,每个奖励10万元;区“两整两创”最优环境小区6个以上,每个奖励2万元。

④创建区“两整两创”精品社区1个以上,每个奖励30万元。

⑤获得区“两整两创”长效管理示范河道5条以上,每条奖励2万元;区“两整两创”精品河道1条以上,每条奖励10万元。

⑥获得区“两整两创”季季评综合第一、村容村貌第一、河道第一的社区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5万元。

⑦获得山水城“两整两创”月月评前三名的社区分别奖励3000月、2000元和1000元。

⑧“两整两创”长效管理,保洁考核验收合格的社区奖励3—6万元。

4、安置房物业管理奖励

①安置房管理面积在20万㎡(含20万㎡)以内的奖励10—15万元,20—40万㎡(含40万㎡)的奖励15—25万元,40万㎡以上的奖励25—35万元。

②根据安置房物业管理年终考评得分进行奖励,奖励额度为10—20万元。

5、社区创建奖励

①创建省AA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每个奖励5万元。

②创建市和谐示范社区2个,每个奖励5万元。

③创建区特色品牌社区2个,每个奖励5万元。

④创建区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6个,每个奖励2万元。

⑤创建区双拥共建示范社区2个,每个奖励1万元。

其他重点、亮点工作成绩突出需要奖励的,由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四、补贴内容

上一篇:物业安全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纪检督察工作意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