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02 13:20:29

社区工作意见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2010年我街社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七次全会和南平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市2010年社区建设工作要点,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围绕中心,把握大局,多措并举,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内容上有所拓展,在质量上有新提升,在群众满足度上有新提高,真正把社区建设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幸福家园,为构建我街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社区党建,推进民主建设。

1、加强社区党建。

社区党组织建设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保证。各社区要创新工作方式,整合资源,推进“共驻共建”。以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社区各类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对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力度,使其能尽快脱贫、致富,把帮扶困难党员和帮扶困难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公开承诺服务内容真心为社区居民服务。通过服务,全面推开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及时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2、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委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在社区中推行户代表会议制度、民主评议社区居委会和干部制度,搭建社区居民参政议政、行使民利的活动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制度,拓展党务、居务公开内容。社区居委会财务公开严格执行潭城街道办事处专题文件精神:社区居委会的支出原则上由居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审批权限为:300元以内由居委会主任审批;301-1000元由居委会主任会同书记协商后,由书记会签、证明、居委会主任审批;1001元以上由居委会两委成员讨论通过并形成会议纪要后方可执行。并向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通报,年终由办事处派员审计。加强社区与辖区、驻会单位的联系,每年召开1-2次联席会议,尽最大潜能发挥党建、共建联席会作用,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结合实际将我街十一个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素质。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测试。力争“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推广“一社区一名专业社工师(社会工作者)”,着力优化社区班子结构,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引导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区工作者职业岗位考试,逐步向持有社会工作者专业证书上岗过渡。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发展社会事业的能力。二是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奖惩办法,对工作务实,成效突出的社区工作者予以奖励。同时,连续三年通过综合考评被评为先进奖作为评先推优的依据。三是通过考核评定,评出级别、档次。激励考出社区创新能力、创优业绩,激励出干劲和信心,在社区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竞争机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上新台阶。

4、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登记制度,每个社区志愿者在积极吸纳老年人、离退休党员干部参加志愿者组织的同时,还要动员和鼓励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在“一帮一”、“一助一”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推动下,社区志愿者向更高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拓展社区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1、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全程服务制。

进一步完善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服务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体系。不断增加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同时将服务窗口前移,全面推行社区全程服务制。在已推行全程服务的基础上,西门、西市、宝山社区不断规范提升服务内容。永安、中南、西桥、黄花山、北门、桥南、兴建、南阳社区今年全面实行全程的服务。通过全程规范化服务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党和政府面向居民的各项利民惠民举措落到实处。

2、拓展便民利民服务。

(1)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以服务社区困难居民为重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完善低保制度,对社区困难群众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协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开展消除社区“零就业”家庭活动,实施就业援助服务。同时,深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高纳入社区管理的比例,按时协助市退管办做好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及时掌握企业退休人员增减变动信息数据,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性活动,要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做好中南、西市、兴建和宝山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今年中南社区作为社区心理咨询室的试点,其它有条件的社区也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室,开展社区心理咨询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

各社区配合医疗机构建立“一户一卡”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义诊和医疗保健咨询服务。社区计生服务站、专职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要充分发挥中心户长、楼栋长作用,明确职责,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今年西市、西门、宝山、黄花山要争创计生工作一类社区,中南、永安、西桥、兴建、北门、南阳要争创二类计生社区。

(3)政策法律服务。

社区调委会、治保会,要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不定期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

(4)开展就业培训服务。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服务,特别是面对金融风暴影响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各社区要根据下岗失业人的需求,最少要完成一期30人以上的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的再就业能力,大力开发适合“4050”人员的就业岗位。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力争推荐就业人数不少于30人。

狠抓平安创建,确保安全稳定。

1、完善社区治安管控网络。

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配齐、配强社区综治办主任、综治协管员,加强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切实发挥由社区保安、小区内保人员、治安巡逻队员、社区调解员等多方力量组成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维护社区稳定和安定。

2、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以“五五”普法为工作载体,结合综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评选“平安社区热心人”活动,推进社区工作者和居民踊跃参与社区综治工作和平安创建活动,力争30%以上的社区达到“民主法治社区”示范标准,95%以上的社区达到“平安社区”标准,开展“平安家庭”活动覆盖率达90%以上。人民群众对社区治安的满意与基本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3、强化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和两劳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及青少年结对帮扶工作,预防犯罪。加强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全程服务和管理试点工作,健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工作机制,减少流动人口犯罪。强化社区、学校内部和周边网吧及城市边角区域的治安整治,加大社区禁毒工作力度,突出社区消防、减灾、交通安全等宣传工作,维护社区安定稳定。

开展社区活动,推进文明建设。

1、深化“七进社区”活动。

把“七进社区”活动作为提升社区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认真制定“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计生进社区”活动方案,细化工作职责,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促进城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方面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宣传角,向广大群众普及科普知识,各社区科普宣传栏要定期更换新的内容,提高社会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文体方面要改善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积极组织和发动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娱体育活动;指导、扶持社区各类文艺体育团体、协会等组织开展活动。法律方面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法律“三进”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卫生方面要贯彻落实《南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和健康体检,提高居民的防病保健意识。环保方面要全面整治社区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加大对《国家法》和对台工作的宣教力度,扎实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工作。

2、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继续在各社区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依托社区的人文、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建立社区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开展廉政文化广场文艺节目、廉政文化法律法规咨询、廉政书画展、播放专场廉政电影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各社区播放反腐电教片不少于4场,配合电影工作站播放廉政电影不少于2场,在各醒目地段设置廉政文化宣传图版和反腐倡廉警示格言牌,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营造社区廉政文化氛围。

3、继续开展“评明星知荣辱促和谐”活动。

提升“评明星知荣辱促和谐”评选活动的水平。坚持一年一评制度,通过居民群众的推荐评议将符合明星标准的先进人物推选出来,并把他们的事迹制成宣传图版在社区中向公众展示,同时召开表彰大会或送喜报上门。在社区内真正树立一批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染和熏陶社区。

4、继续开展文明和谐社区示范活动。

在巩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西市社区在省级文明示范社区的基础上,今年要创全国文明示范社区;西门、黄花山、永安、中南创南平市级文明社区,其他社区要创市级文明社区,创建的重点是要搞好面向全体居民的行政事务、便民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福利和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服务,做好以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工作和以平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整体水平。

1、解决好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不足问题。

要多方筹措资金,多渠道、多途径地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不足问题。规划中南社区办公用房新建问题,协调解决北门社区办公场所购置问题,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2、创新社区工作机制。

努力为社区成员提供共商社区建设大计,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解决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的平台。2009年西市社区实行家访制,永安社区搭建志愿者平台,南阳社区实行“议事园”制,宝山社区实行爱心积分制、六必访制,中南社区开展“电子阅览室”,黄华山社区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在创新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各社区要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不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

3、探索发展社区经济新途径。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住房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住,是职工基本的生活需求,近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局职工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据调查,目前尚有109户无房户,且我局前进中路住宅小区中大部分住房建于八十年代中期,约400多户住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房屋结构布局落后,非居住面积占住房建筑面积的比重欠合理。住房短缺,大儿大女合住一室等困难状况仍属普遍,经调研分析,结论如下:

1、住房面积总体偏小

住房面积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标,住房面积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职工居住环境的好坏。本次调查显示,我局职工每户的住房使用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占%,8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由此看出职工住房面积总体偏小,且尚有百户无房户。

2、住房结构、设施、环境不尽人意

目前我局职工住房成套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全,本次调查显示,职工对住房的建筑式样满意的仅占%,基本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对房间的结构设施(指客厅、卧室、厨房等布居的合理性及大小)满意的占%,基本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对住房周围环境满意的占%,基本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现有住房不满意,尤其是一些旧楼房的房间结构、设施不合理,环境卫生不尽人意,难以满足现在居民的生活要求。

因此,改善职工住房现状已势在必行。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开发建设原则:

指导思想: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以适用、舒适、经济为开发的新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的新主题。

开发建设原则:合理开发、经济适用、科学配套、永续利用的原则,具体为

一是住宅的功能空间要更加合理。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大的舒适度,提高单位住宅面积使用率和功能空间的合理性。

二是住宅的物理性能要有较大改善。住宅保温、隔热、隔声、通风、采光、日照等物理性能,越来越成为衡量住宅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是住宅设施设备的装备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厨房、卫生间设施、智能化技术系统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已经成为住宅舒适性的重要内容。

四是居住区的环境和配套水平要更加完善,要创造自然和谐、朴实优美、安全环保、舒适便捷的住区环境。

五是住宅的耐久性要延长。住宅具有价值量大、位置固定的特点,对耐用性有很强的要求,应当在目前砖混结构50年的基础上,延长住宅使用寿命。

开发建设的性价比综合分析: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对拟定的前进东路和滨江路两块土地进行性价比综合分析:

区位优势及发展前景

前进东路土地:北临世纪园小区、南临移动公司、东临朝阳路、西临建设中的联通公司,距离我局王观营住宅小区百米之遥,周边有陕西理工学院、汉中市商校、汉中市农校等,文化氛围浓厚,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之说,因此,该地段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

滨江路土地:北临正在建设中的滨江路、南临、东临、西临,此地段虽属政府远景规划之中,但开发建设仍困难重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其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前景不明朗。

交通环境条件:

前进东路土地:通市区内2路、3路公交车,且朝阳路宽阔平坦,路段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滨江路土地:目前尚无公交车停靠点,滨江路仍在建设之中,且该地段较偏僻,曾有打劫行凶案件发生,为我市多年来多事之地,故交通及周遭环境较差。

开发建设成本分析:

前进东路土地:

①地价:28.50万元/亩,容积率3,平方米土地价143.43元/平方米

②建筑安装工程平方米造价:593.00元/平方米(含防盗门、铝合金门窗、电气材料费等)

③室外工程:190.00元/平方米(包括小区内草坪、道路、电缆沟、围墙等,草坪绿地以60.00元/平方米计入)

④相关税费:85.00元/平方米(包括城市配套费、消防费、人防费、墙改费、施工图审查费、劳保统筹费、设计费、监理费、质检费、交易服务费等)

估算成本价:1010.43元/平方米(以上四项相加)

滨江路土地:

①地价:34.00万元/亩,容积率3,平方米土地价169.92元/平方米

②、③、④项同上

估算成本价:1037.72元/平方米(以上四项相加)

可见滨江路开发建设成本明显偏高。

可操作性:

前进东路土地:目前该土地手续齐备,项目报批已至规划定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滨江路土地:该处土地最初由政府以政策性优惠低价出让给中房公司,后由中房公司以略高价格分块转让给其他开发商,因此地价偏高,我公司购买该处土地时资金短缺,目前该土地转让手续尚未理顺,前期报批工作尚未办理。

性价比综合分析:

1、在前进东路地段开发建成住宅小区后将还保存小区群居的特点,小区居住环境与条件又有个性化、休闲化、办公室化和较高服务、娱乐和消费需求的倾向。在经济方面,开发该小区的成本价格相对较低,可减轻职工负担,使小区建设趋于智能化。

2、在前进东路地段开发建成住宅小区,无论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或是公共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可达到较高水平,体现了小区以人为本的原则

综上所述:在前进东路地段开发建成住宅小区优势明显,推荐为首选。

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由公司负责全面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公司将本着居住小区智能化理念,即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安全、舒适、方便三者的统一,将居住小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通过设计集成协调起来。提高住宅的等级。

(1)智能化小区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将居住小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通过设计集成充分利用和协调起来,用有限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住宅功能的提高。

(2)智能化设计的面向A.面向功能的设计思想,由住宅的功能要求出发,设计配置相应的系统及设备,有针对性地满足功能需要。B.面向配套设施的设计思想,由配套设施的专业性出发,满足功能需要。

(3)智能化设计的系统分析A.系统分析设计思想由住宅的安全、舒适、方便三大功能要求出发,经系统分析,设计配置相应的功能设备,并考虑功能设备的相互利用和更新计划。

资金筹措:由购房职工集资筹措。

销售分析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将实施了50多年的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特殊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高度重视。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的总体要求

一是服务机构网络化。以市救助管理站为依托,各乡(镇、街)要成立救助分站,指定专人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村(社区)要建立救助服务点,形成市、乡(镇、街)、村(社区)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

二是救助工作社会化。各乡(镇、街)、村(社区)要组建救助管理服务队伍。建立民政、财政、公安、卫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建立政府、社会和家庭责任相结合的现代救助体系。三是救助方式多样化。各乡(镇、街)、村(社区)要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

三、推进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社区救助提供组织保证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一项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齐抓共管,协调运作,为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公安、卫生、交通、铁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为成员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要求各乡(镇、街)、各村(社区)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救助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关人员,确保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健全制度,完善网络,为社区救助搭建基础平台

社会救助是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开展社区救助工作,必须使救助成为一种制度。依据民政部颁发的《城市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我市制定了《救助管理制度》、《救助接送制度》、《救助安置制度》、《救助责任追究制度》,绘制了《救助操作流程图》,各乡(镇、街)、村(社区)要将这些制度装订成册,并张贴上墙,使社区干部和居民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网络建设,在乡(镇、街)建立救助管理分站,在村(社区)建立救助服务点,在重点路段设立爱心救助岗。通过抓街头、堵源头,实现三级网络盖到头。村(社区)要精心编织社区监护网,社区救助网,社区安置网三道救助网络,达到网络救助无盲点,家庭监护无流失,社会安置无反复。

(三)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为社区救助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救助是一种关爱性救助和无偿性救助,它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社会救助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义务,公民的义务。要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告会、座谈会、发放传单、办板报、画廊,在电视台、电台举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对救助进社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利用公开栏开展“五个公开”,即救助政策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流程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责任公开。通过宣传动员,使社区干部和居民提高对救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社区救助工作。

(四)明确原则,依法施救,为社区救助统一操作规范

1.救助条件及救助原则。

根据国务院和民政部的有关规定,受助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

对因灾、打工无着、失窃、逃学、投亲不遇等原因造成暂时无法解决食宿的救助人员,由市救助管理站核实后,为其提供救助。

2.特殊对象的救助。

市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在市区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现的特殊对象,按下列程序进行救助: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直接护送至市中医院;精神病人直接护送至舒榆精神病院,给予必要的基本医疗救治;弃婴(0—1岁)和幼儿(1—6岁)需经市中医院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后由市救助管理站护送至长春市社会福利院。

危重病人、传染病人及精神病人护送至定点医院待病情基本稳定后,由市卫生部门通知市救助管理站前往医院审查辨别身份,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市救助管理站出具救助证明,救治费用由市救助管理站报请市财政部门核拨,市救助管理站负责救助对象的返乡事宜。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发现地公安机关查找、联系其家属或单位,并通知其家属接回或护送回原籍,医疗费用由其家属承担,承担有困难的经市救助管理站核实由市财政予以适当补贴。

3.一般救助对象的救助。

符合救助条件的,在核实其原籍、地址后,由市救助管理站提供返乡的车票;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查实籍贯的精神病和痴、呆、傻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由市救助管理站通知其家属或流出地民政部门领回,或由市救助管理站护送至居住地或当地救助管理站。

对查不出原籍的精神病及痴、呆、傻人员,由市救助管理站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送当地福利机构安置。

救助对象在受助过程中因病救治无效死亡的,市救助管理站应及时函告其家属或所在地乡(镇、街)、村(居)委会派人前来料理后事。发出通知两周后,没有前来料理后事的,市救助管理站会同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救助中发现的吸毒人员,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

救助中如发现外籍人和港、澳、台人员,救助管理站应及时告知其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求助。

(五)明确职责,协同作战,为社区救助健全工作机制

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涉及社会多个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区参与、救助管理站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确保救助工作顺利进行。

民政部门:全面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对市救助管理站、乡(镇、街)救助管理分站、社区救助服务点进行指导、监督。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救助管理工作所需经费。要根据本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的情况,将救助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提供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救治费用。对精神病院、福利院接收受助人员中的“三无”人员、弃婴追加收养人员生活经费,并根据救助工作临时突发性的特点,及时调整经费拨付预算。

卫生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的救治,开通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负责协调定点医院无条件接收救治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定点医院接诊后,应及时通知救助管理站。对在指定医院进行救治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所发生的费用,符合条件的由同级财政负责,不符合条件的由其亲属或单位负责。确实无法收取的,由救治医院向卫生部门申请医疗费,经卫生、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公安部门:负责协助维护救助管理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指使、教唆、幕后操纵乞讨活动的人员。告知、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将从事卖唱、强讨强要及14岁以下的流浪儿童护送到救助管理站。对被遗弃的婴幼儿应立案侦察,查找其生身父母。确系查找不到生身父母的可确立弃婴弃儿,由公安部门提供相应材料后移交救助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可直接护送到指定医院治疗,同时通知救助管理站,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智残人员,引导或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

交通、铁路部门:在公路客运、铁路客运站所管辖区域内,工作人员负责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询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告知其到救助管理站。同时,配合民政部门为受助人员返回流出地或所在单位提供乘车便利。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配合支持救助管理工作。如需要在繁华路段、车站、路口等区域设立救助引导标识的,应无偿提供便利条件。负责劝诫在繁华路段、交通要道强讨强要人员;对街头残疾人、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流浪乞讨人员,一经发现,立即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对发现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可直接护送其到指定医院治疗,并通知救助管理站。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对其所承担职责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有关领导。

各乡(镇、街):负责指导、监督救助分站和村(社区)救助服务点有效开展救助管理工作。

村(社区):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对本区域内的流浪乞讨人员,符合条件的,特别是老幼病残人员,应引导或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负责做好本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防止曾受助的人员再次流浪乞讨。宣传相关政策规定,避免居民盲目施舍。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教兴区"发展战略为指针,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和"一二三四五"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区教育整体工作水平,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初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主要任务

今年的社区教育要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搞好各类学习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市"五进社区"的活动,重点抓好"四三二一"工作任务的落实。即抓好"四个教育",发挥"三个作用",完善"两个体系",开展"一个活动"。

(一)重点抓好"四个教育",增强社区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抓好公民道德教育。要结合"道德进社区"和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坚持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与道德约束紧密结合,继续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明从我做起,提升青岛形象"和"学纲要、讲道德、扬正气、做表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标准。要结合制订《居民公约》、《文明守则》和评选"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以"妇女、环境、家庭"为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实施"青年修身计划",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牺牲奉献、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精神和尊老爱幼等专题教育。区、街文明办要加强对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加强督察考核。通过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努力形成公民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为把我区建成文明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好科普教育。要结合"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创建"省科普示范区"为目标,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培训教育,使群众"了解科学知识,养成文明习惯"。各街道要结合抵制""歪理邪说、弘扬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等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区科协要主动加强与街道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并指导街道广泛开展工作。要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城区"为主题,积极组织好"科普活动月"。大力开展广场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展公众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的渠道。进一步开展科普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大力向居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服务。各街道、区劳动和保障局和有关部门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实现再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抓好普法教育。要结合"法律进社区"和"四五"普法活动,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各街道要完善社区"四个四"(四个"站"、四套制度、四个网络和四个兼职办公场所)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计划,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区司法局、法院和公安**分局要加强与各街道的联系,积极与街道配合,继续开展律师、法官、消防、警务、交警进社区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各学校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双休日,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校外普法教育。

四是抓好健康教育。要结合"卫生进社区"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面向全体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众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各街道要充分利用讲座、培训、辅导、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区卫生、体育和老龄工作等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除积极发挥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作用外,要把工作重点向社区转移,要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载体,积极开展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残疾人康复等活动,全面落实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内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同时,要继续加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体育设施资源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健全中、老年人的保健体系,使其服务延伸到社区,网络建立在社区,成效体现在社区。

(二)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为创建学习型城区提供软硬件支持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的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区、街、居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的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党员、少儿、成人、老年四大教育基地建设,作到"学者有其校"。要进一步整合、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运用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各类教育阵地的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强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明确职能,规范管理,开通社区教育咨询服务电话,真正发挥全区社区教育的窗口、示范、带动和指导作用。年内,要以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成立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要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居民的需求,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努力发挥社区教育主阵地作用。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也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培训班、讲座、展览等有效形式,围绕"四个教育"等内容,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辖区内中、小学校的作用,完善学校向社区开放和服务社区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社区学校的规范化水平,建立评选"优秀社区学校"、"优秀教学点"的制度,逐步建立起学校与社区的双向服务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宣讲团、志愿者和辅导员的教育作用。继续充实和规范各类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明确职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讲师团队伍的主导作用,利用他们的优势和潜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相关知识的教育。二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要对社区教育志愿者重新进行登记造册,不断调整和充实队伍,调动社区内退休和离岗待退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并适时开展"周日志愿者行动"和"优秀社区教育志愿者"评选活动。三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教育作用。区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属各学校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各社区兼任社区教育辅导员,加强对社区开展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要定期开展社区教育辅导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专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广大居民群众的学习教育提供智力保证。

三是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的宣传作用。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多种形式,重点做好机关干部、居民群众、社区单位三个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一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报》的宣传作用。要继续扩大信息量,丰富宣传内容,突出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增强可读性。使其进社区、进家庭,真正成为反映社区教育动态的窗口,引导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二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宣传作用。要运用青岛市**区教育信息网和**区政务网开辟的社区教育专栏,传递、社区教育信息,及时有效地作好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三要充分发挥集中活动的宣传作用。要运用"社区教育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利用永久性宣传牌、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面和认知度。四要充分发挥专题活动的宣传作用。要利用举办学习超市、播放专题片、课件、组织参观展览、印发宣传画册和加强新闻报道等形式,搞好舆论宣传;要发挥**区社区教育系列丛书和社区教育光盘的宣传作用,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我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情况,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感,形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意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完善"两个体系",为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一要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各级社区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要充实和完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区机关各有关部门、驻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区社区教育指导组,进一步明确社区教育指导组办公室的职能,加大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工作力度,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研究和规划,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区、街、居社区教育组织机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对策、部署工作,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二要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要配好配齐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要选派经验丰富、指导有力、综合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同志充实管理者队伍,及时了解和反映居民群众的需求,精心组织好各种教育活动,努力发挥他们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组织指导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体系。社区教育是为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在城市社区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居民,并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而开展的各种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要不断完善我区由儿童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下岗失业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老年人教育、离退休党员教育、育龄妇女教育、学生家长教育、社区工作者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构成的社区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道德、法律、国防、健康、科普、时事政治、文体卫生、各类艺术、计划生育和职业技术等教育培训活动。区、街教育中心和各社区学校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门别类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层层衔接,互相促进,提高教育质量,在应受教育的居民群众当中,努力提高普及率。机关各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主动与街道搞好配合,积极提供教员和教材的支持,抓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教育。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区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体系。

(四)开展"一个活动",不断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结合学习型城区、文明城区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个全民读书活动,并将今年确定为"读书活动年"。各街道、各部门要制定活动意见,进行层层发动,推出学习书目,要多渠道解决读书活动用书的问题。要采取"读书节"、"读书会"、"书评"、"文学报告会"、"文学沙龙"、演讲、知识竞赛、和优秀读者评选活动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居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与。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区图书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采取新的方式,拓宽服务空间,积极开展送书进社区的服务活动,并精心组织指导街道、社区图书室开展业务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各社区图书室要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具体组织和指导居民和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也要积极地、有计划地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居民群众读书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学习型组织

要以深化"五项工程",建设"四型机关"为龙头,在继续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和争当"学习带头人"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它有特色和有代表性的学习型组织,不断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要对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使应受教育的居民中凡有教育需求的都能参加到学习型组织当中来,从而,达到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面,实现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同时,要力争在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档次和水平上有新突破,要不断挖掘好的典型和做法,并予以宣传和推广,积极发挥对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学习带头人带家庭、家庭带楼院、楼院带社区、区属和驻区单位全面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要将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与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单位"等活动结合起来,推动"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落实,促进创建文明城区、学习型城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奖惩机制

要继续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区委、区政府将把"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和我区社区教育主要工作目标进行分解,与各街道及有关部门继续签订社区教育目标责任书,并将此纳入全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察力度。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要对全区各单位的社区教育计划进行汇总,编入年度《全区社区教育综合计划表》,并以此为依据,加强督察指导,严格考核评估。对在深化社区教育和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结合"社区教育突出贡献单位"、"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评选,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

要继续加大社区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确保每年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年内区财政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少于43万元,专款专用,不断发展社区教育事业。要合理分配使用社区教育经费,研究制定社区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实行"项目补助"制度,根据各街道、部门年内社区教育活动立项和开展的情况,予以适当补助,不搞平均主义。对活动开展好的街道、部门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同时,各街道、相关部门也要想方设法,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借助外力,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水平。

(四)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理论水平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会议精神,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深化平安创建、建设法治的高度,实施“群专结合”打击传销,在发挥打传专业队伍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打击传销工作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打击传销工作,在全社会共同筑起预防和打击传销的坚强防线。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为了彻底清除我区的传销活动,在前一阶段时间集中打击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活动,力争到年底使我区的全部社区(村)100%到达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窝点、无传销人员的“三无”目标。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广泛宣传,特别要注意充分发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要进一步彻底清除残余传销人员和窝点,为下一步的创建工作打基础。

(二)建立机制:

各单位要对照具体措施的要求,成立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

(三)检查验收:

区政府将组织检查验收小组,根据“无传销社区(村)”考核细则的要求,对各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通过检查验收的,发放“无传销社区(村)”牌匾,对没能通过验收的单位,将根据考核细则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具体措施

(一)建立打击传销信息机制。第一,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健全三个网络:

1、乡镇办事处、社区的监控网络。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发挥居(村)委会工作人员、小组长、联防队员等各类人员的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及时掌握传销活动信息;2、工商监控网络。工商分局要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管理员和举报投诉站的作用,及时获取传销信息;3、公安监控网络。公安分局要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为抓手,各户籍警要负起责任,发挥监控作用。第二,建立联系卡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印制负责打传工作人员的联系卡,正面印上举报联系电话,背面印上传销活动违法及为传销活动提供出租房违法等禁传政策,向辖区居民发放。第三,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制定举报传销有奖制度,并在有关媒体进行公告。这是对以上两种监控网络的补充和检验。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的意见》、《“”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和《市安全生产“”规划》的精神,根据本社区实际,从年起,街道将健康社区和安全社区合并推进,为促进我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促进理念,在全街道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一、创建目标

创建安全社区坚持以保障社区居民安全为宗旨,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因地制宜。努力形成政府推进、部门协作、社区主导、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在社区内开展安全促进工作,建立健全伤害预防网络,全面完善伤害监测体系,开展、推进安全项目,降低社区居民伤害风险、减少伤害的发生、减轻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

二、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及管理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成立街道创建安全社区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街道创建安全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建立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2、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负责安全促进项目的组织、管理、统筹和协调,组织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促进项目进行指导和评估,同时承担与市、区爱卫办的信息交流、沟通等日常性事务工作。办公室下设6个工作小组(项目组),负责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

3、工作小组(项目组):6个项目组为交通安全工作小组、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小组、消防安全工作小组、弱势群体安全工作小组(儿童安全、校园安全、老年人安全)、家居安全工作小组、体育运动安全工作小组;主要由安全办、综治办、卫生服务中心、社管科、文化站等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安全项目的具体实施。根据安全促进项目的要求,由各工作小组起草相应的项目计划、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项目工作小组(责任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监察和落实项目的推进情况。

4、技术指导组:成立由市、区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涉及的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涉水安全、学校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家居安全、体育运动安全等九类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对安全项目开展业务培训、指导、检查、评估。

5、专家顾问组:聘请国内知名高校及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

(二)主要部门工作职责

创建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职责,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安全办:开展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安全健康促进项目,建立完善交通安全监测网络,定期分析安全形势,提出安全预警,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社区安全宣传,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培训,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普及社区消防知识,确保家用燃器、电器安全使用;深入工作场所开展职业安全教育,对工作场所安全进行指导,保证社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和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社管科、综治办、社区学校、妇联等部门:负责家居、老年人、儿童的安全促进指导。对学校安全促进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安全监测网络,检查学校对安全知识的教育,改善学校安全设施。开展社区安全宣传,维护社区稳定,预防和减少社区各类案件的发生;普及安全知识,建设健康家庭,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并开展相关领域安全促进项目。

文化站:开展社区健身运动安全宣传,对健身运动安全进行指导;不断完善健身点等运动场所安全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及时设置安全健身警示牌和正确使用告知牌。

城市管理所:加强涉水安全宣传教育,开展涉水安全促进指导,强化涉水安全措施,及时设施涉水安全警示标志,完善涉水安全设施,及时维护保养涉水安全设备。

宣传科:负责创建安全社区项目的宣传,与各项目工作小组协作,开展安全促进项目。

派出所:定期对社区开设讲座,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居民加强防范,学会自我防卫,培养安全意识;协作开展防盗、防火、防毒等相关安全促进项目。

卫生服务中心: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意外伤害的监测网络,定期分析,提出伤害预警,制定预案。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促进培训;开展社区心理咨询,普及健康知识;指导学校建立伤害登记制度;指导企业开展安全促进项目,达到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建立和完善伤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加强和规范伤害发生的紧急救治和救护。

三、主要工作进度安排

1、在建设健康城区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完善创建安全社区的组织网络,并明确相关工作职责。

2、对年---2010年间建设健康社区和建设平安社区等涉及伤害预防控制的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同时针对本街道开展需求评估、伤害现状调查、数据分析等,确定重点优先项目,制定有关项目计划。

3、召开创建“安全社区”项目研讨会议,全面促进本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4、组建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指导组,开展建设安全社区项目培训,组织项目人员学习考察。

5、对照安全社区标准,对社区现有伤害相关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项目执行经验。

6、严格按照安全社区工作标准,全面推进、开展伤害领域的安全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干预,提高社区内单位、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全面开展对安全促进项目的进程评估,及时改进项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对项目进行适时微调。

8、持续参与“安全社区”相关活动,交流、学习项目管理实施经验。

9、在定期检查、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全面评估各安全促进项目。

10、组织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指导组专家,对项目进行终期评估,对干预前后伤害对人群、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项目干预措施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等进行科学评价。

11、根据项目推进成效,向“安全社区促进中心”申请认证,接受专家的考察、验收。

四、安全社区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整合资源

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建设安全社区的领导,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组织网络。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在居委、企业单位全面开展伤害防制,在分析本街道伤害情况及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安全社区开展干预工作的特定人群和特定环境。以六大项目管理、五大区域共建的形势开展安全促进工作。

2、多方投入,齐抓共管

各部门、各单位要保障必要的项目经费,积极支持、吸引和鼓励社区成员、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投资、捐助安全社区的创建,营造居民群众生活、生产、居住的安全环境,完善政府投入、社会赞助并举的良性机制,促进安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以人为本,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社区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逐步形成安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覆盖社区内各行业及人群,全面开展安全促进项目,改善不安全环境,纠正不健康、不安全行为。

4、开展监测,科学干预

六个安全社区项目组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交通、消防、暴力、学校、河道、体育运动、老年人、儿童伤害发生的监测体系,定期上报;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相参与,构建伤害发生的就医监测网络。完善伤害数据收集渠道,分析本街道伤害发生情况,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对伤害提出预测、预警。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制定相关伤害的干预措施。

5、定期评估,及时总结

完善安全社区工作评估体系,技术指导组对各单位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组织市、区有关专家对各项目开展情况的中期、终期评估,保证各项目工作的有效落实和科学开展,科学评价安全促进项目的过程及其成效。

6、加强交流,共享经验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功能,畅通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的渠道,通过建立入户走访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切实摸清居民生活的真实水平,掌握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认真解决居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二、走访对象、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走访主体与走访对象

入户走访的主体是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职业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干部和公安、计生、卫生、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驻社区工作人员,统称社区工作者。入户走访的对象是本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等。

(二)走访的主要内容

1、宣讲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宣传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让群众明白政策。

2、告知服务内容。将社区开展工作的情况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向居民告知社区服务事项和服务内容,同时,通过入户走访,争取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3、听取社情民意。认真听取居民群众对当前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集中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集体“会诊”、“把脉”。注重听取群众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群众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4、排查矛盾纠纷。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围绕可能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纠纷、民间矛盾纠纷、重点案件、突出治安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等进行走访,及时梳理归类,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深入分析矛盾纠纷的性质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化解。

5、解决实际困难。坚持边走访边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听取居民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能当场给予答复解决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告知办理期限,并积极予以解决。

(三)走访的基本形式

1、入户走访。定期深入居民家中进行走访。其中,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家庭、流动党员、失业人员、其他重点帮扶人员要定期登门“家访”。

2、召开座谈会。对于居住相对集中,利益诉求相同、服务需求一致的居民,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宣讲政策法规、解决实际困难等。

三、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民情、改善民生、密切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各街道、社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入户走访工作的组织,按人头分片落实走访责任人,要教育走访人员注意走访礼仪,扎实推动走访工作开展,公安、计生、残联、保障等相关业务职能部门要抓好业务指导,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好业务队伍人员的入户走访工作。

2、健全制度,建立走访记录。要建立走访记录台账,认真做好走访记录,建立健全民情分析、民事速办、联动破题等相关制度,积极解决走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为民服务承诺制度的落实,将社区工作内容、服务事项等通过便民联系卡等方式向居民进行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坚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与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培养和造就优秀青年人才相结合,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营造环境,为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从20**年起到20**到,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要求,分步实施;今、明两年试点,然后扩大试点,力争5年左右时间,做到全省基本实现一村、一社区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二、主要措施和要求

(三)制定实施方案。各市、县(市、区)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全省总体目标的要求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

(四)认真组织开展招聘工作。各地一般应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招聘的具体对象、条件和方法,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开招聘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的原则,规范程序,严格把关,确保把各方面素质较好的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海岛等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对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可视情简化招聘程序,积极鼓励和吸引他们回家乡工作。招聘工作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也可由市统一组织。招聘人选由村和社区选择,并报乡镇(街道)党委会讨论决定。招聘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至9月份进行。

(五)科学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适应情况,科学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原则上以安排助理职务为主,一般应考虑安排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经济合作社社长助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或团支部书记、文书等职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他工作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适应、表现优秀的,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担任相应的职务。

(六)切实加强教育和管理。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由所在乡镇(街道)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的内容各市应予统一。高校毕业生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后,实行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合格的,由乡镇(街道)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一般3年一签。在聘用期内,其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当地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免费,其党、团组织关系应迁转至所在村和社区。在上岗前,要对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社区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层工作方法。在工作期间,每年还要由县级人事部门牵头。组织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培训经费由县级财政承担。同时,要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要加强工作业绩考核。每年由县级人事部门组织乡镇(街道)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年度考核,根据其工作表现,分别确定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要按照合同规定予以解聘。

(七)妥善落实待遇和经费保障。市或县(市、区)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任务分解的通知》(浙委办发[2005]48号)的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待遇。聘用期间,大专生的年总体收入一般应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本科生以上年总体收入应略高于这一水平。具体薪酬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试用期间的薪酬,可由各地另行确定。对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好有关社会保障,按当地企业同类人员标准为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参保等所需费用,主要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承担,其中设区市由市、区和乡镇(街道)分别承担,有条件的市也应对县(市、区)进行补助;有条件的村和社区也可适当负担一些。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按40%的比例给予补助。

(八)关心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工作单位要切实关心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安心农村和社区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强化激励,加强培养,使优秀高校毕业生成为县(市、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对在农村和社区工作2年以上,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信任的高校毕业生,要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并及时推荐为乡镇(街道)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可推荐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人选。从2009年开始,全省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招考公务员应主要从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县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仍在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市级上公务员时实行加分,凡报考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分;报考其他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对工作满1年、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可享受与参加志愿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同等优惠政策,考试总分可加**分。各地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对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的,由录用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工资待遇,并依据其在农村或社区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九)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社区基层。对3年后仍留在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逐步提高其收入待遇;对表现较好、年度考核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当地村、社区干部年终奖励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在村和社区工作一定年限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要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他们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于已进入村和社区领导班子的高校毕业生,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安心基层工作,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加大培养力度,使其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合同期满后,到当地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工作,或承包当地的农业经济、科技项目,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创办农业生产示范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创办其他企业以及自主创业等,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给予政策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在基层更好的创业和发展。对愿意长期在村和社区工作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其户籍可以落在所在的县(市、区)或乡镇(街道)。3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4年起由乡镇(街道)统一为其办理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由县(市、区)、乡镇(街道)财政共同承担。

(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农村、社区工作一定年限后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在合同期间,应允许高校毕业生选择到更适合其发挥才能、专长的岗位或单位就业;合同期未满本人要求另行就业的,只要工作情况许可,可予以提前解除合同;合同期满后,根据双方意愿确定终止或续签合同;终止合同的人员可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对合同期满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9篇

一是继续夯实改制政策宣传。着力加强改制政策的宣传工作,让改制职工真正意义上懂得与明白:补偿标准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清除攀比思想,进而创造和谐、稳定的改制环境。二是继续夯实资产处置基础。在巩固和完善年打好的资产基础上,年进一步加大同市国土局、房产局等部门协调力度,为资产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继续夯实招商引资力度。走以资源引技术、以市场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促质量之路,全力推进社属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筹措改制资金,重点是抓好果品公司和土产公司所处黄金地段的整体联合开发项目以及供销大厦和果品公司冷库的招商引资工作。四是继续加大盘活资产力量,充分实现社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对全社所有资产的收益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尽可能为企业多增收入,以确保改制企业的正常运转,为改制和稳定工作打下经济基础。

(二)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年在“新网工程”建设中,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供销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与村委会相结合,与村容美化相结合,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在城区和各乡镇、村大力发展超市、购物中心、连锁店、加盟店、农家店等新型业态,开拓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二是依托供销社设施、场地等资源、通过自办、领办、协办、改造等多种形式兴办农产品基地或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产品经营格局,开拓农村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三是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农业生产资料股份合作制有限公司,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在乡镇中心建立农资配送中心,在自然村建立代销点,加盟店等,打造公司+配送中心+代销点+农户”的直线或农资网络,开拓农资销售市场。四是打破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开放办社,采取合作的方式,与社会回收网点和经营大户联手,开拓废旧物质回收市场。

(三)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与稳定工作。

一是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来抓紧、抓实,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做到隐患整改率100%。二是始终把维稳作为一件经常性工作抓牢。进一步完善各种维稳责任制,大力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并建立台帐。切实加强案件的落实处理工作,坚决把不稳定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控制在供销社系统内。

(四)加大党的组织建设力度。

严格制定与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加强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情报告制度。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争先创优”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组工干部例会制,每月召开一次组工干部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切实加强基础党组织硬件建设,完善电教设施和党员活动室。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企业改制,我该怎么做”的大讨论,教育和引导党员自觉站在企业改制前沿阵地,用党员的言行影响周边的群众。

(五)加大各项职能工作建设力度。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提升工商服务与管理水平,围绕“五好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街道和社区工作效能与服务能力为目的,合理搭配资源,优化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区居民,为建设美好、幸福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工商服务进社区、园区,在社区、园区设立工商服务站,把工商行政管理与社区工作及园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工商服务站,工商网格员定期(每周一次)进驻社区,社区人员和工商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通过做好党的建设、服务发展、辅助执法、行政指导、消费维权、消费指导、信息反馈和社会管理工作,实现工商法规进社区、工商服务进社区、工商监管进社区、消保维权进社区、食品安全进社区、商标、合同指导进社区,创建无“黑网吧”社区、无传销社区,无假冒伪劣商品社区,创新社会化管理,实现工商机关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在党的建设上,与街道、社区共同引导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党建工作,指导和帮助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健全相关制度,开展组织活动,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建设达到全覆盖。

(二)在服务发展上,指导辖区经营者办理登记注册、年检、验照、商标、广告、市场、合同等工商业务,提供咨询和服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经营行为;指导和帮助企业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争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实现经营者及时、快捷办理各项工商业务。坚持有案必查,查实必究。实现个体工商户验照率达90%以上,企业(公司)网上年检率达100%。

(三)在辅助执法上,依托社区资源,建立市场主体监管网络,聘请义务监督员,对制假售假、无照经营、“黑网吧”、传销和变相传销、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经营活动,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并协助查处,积极打造“四无”社区,即无制假售假、无传销、无食品安全事件、无假冒伪劣商品。

(四)在消费维权上,开展消费咨询服务活动,开设消费知识讲座,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合理消费;及时公布消费信息,消费警示;受理社区居民消费申(投)诉,解决消费争议纠纷。做到投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确保投诉处理率达100%,回复率达100%,消费者满意率达90%以上。

(五)在行政指导上,积极开展“千企成长、企业走访、银企对接”活动,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登记。遵循“教育从严,处罚从宽”的原则,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诫制”,对轻微违法行为提示、告知,未造成不良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行政指导,免予行政处罚。

(六)在信息反馈上,利用现有的社区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平台,做好辖区经营、消费状况等信息搜集、分析工作;及时反馈工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动态,增强“双网”对接的信息交流。

(七)在社会管理上,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同时加强对市场主体教育培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力争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实施步骤

工商服务进社区对接工作,共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制定《区工商局工商服务进社区工作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和标准,成立区局“双网”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职责。

第二阶段为试点动员阶段(7月1日至7月底)。各工商所必须建立1-2个社区启动工商服务站试点工作,探索“双网”对接工作经验。区局召开“双网”对接工作现场推进会,全面部署“双网”对接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为调研推广阶段(8月1日至9月底)。区局按照“双网”对接工作意见,运行新的管理机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调整管理办法,逐步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以点带面,对试点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后全面运行。

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阶段(11月份)。各所全面总结“双网”对接工作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准备。

四、注意事项

工商服务进社区工作首先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此项工作,目标是达到双赢,取得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从而转化成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工商服务进社区工作。

上一篇:幼儿安全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国税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