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09:19:03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一、搭建支持体系

所谓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校本研修就是提供网络支持,通过专家的引导和学校一系列设计的互动式交流活动,让教师亲身参与,从而让教师内在和外在都得到成长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要使网络环境下为互动式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除了组织保障外,几个支持体系不可少:一是理念支持,这是行动的先导;二是制度支持,这是行动的保障;三是硬件支持,这是行动的条件。

理念引导。2009年4月初,学校作总动员,并通过各种会议、网络、校内刊物等,认真宣传学习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的意义及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性,动员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学校邀请多位相关专家作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重要性及如何实践专题报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科研意义与方法的培训,进行即席交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使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学到了不少科研知识,为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制定了《白云中学教师发展规划》、《白云中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校本研修制度》、《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管理要求》、《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等。同时对校本研修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校本研修制度化,网上研修与面对面研修相结合,形式分两种。固定的:定时(每周星期四、五的下午)、定地点,分别开展文、理科老师的校本研修,并进行考勤。半固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学校及科组的网上研修活动。2. 校本培训学分化。根据课程计划,将培训目标,教师完成研修任务的质与量,出勤率等量化为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而校本培训又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并将这一制度纳入到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中去,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进行考核,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分。

硬件支持。一是物质条件,包括设备、场地、器材等,为老师们配备电脑、安排研修场地等。二是培训师资:由本校教科研骨干和外请专家组成。三是网络档案管理与技术咨询,由教学处、电教科负责。

二、理清思路,确定方案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必须首先转变教师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让教师成为研修内容的决定者,让学校成为研修活动的建议者、组织者和条件保障者。使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督促、自我总结和学校、学科的计划、实施、指导、调控、评价同步交错运作,让教师顺潮流而动的同时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同时发挥学校的调控、指导作用,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其次,网络研修必须与现实研修相结合,才能相互补充,拓展交流的空间,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交流,真正体现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和原则”,确定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实行“双轨式”运行机制,即学校教学处和各学科教研组在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中,教学处负责互动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专业引领(教育理论、科研方法讲座)、教学研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观课评课等;各学科教研组既以科组或年级为单位进行专题研修或同伴互助等方式的实践研究,又指导教师个体通过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主规划、成长记录以及反思交流以,来引领和促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研修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三、“双轨运行”,相得益彰

(1)教学处方面

专业引领。为教师们搭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依靠本校科研力量,创办白云中学《教与研》科研小报,利用科研小报,介绍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校本研修的时代意义、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并利用小报宣传研究成果。开设教科研理论、方法专题讲座。每月确定1—2个学习专题,利用每周四、五的下午,分别对文、理科老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设计有问答的过程,实现专家与教师的互动,帮助教师解除校本研修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提升校本研修的科研含量。

个体规划与专业成长记录。广州市校本培训网专门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袋”。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来对教师发展状况作出评价。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素材、与同行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等,让老师们在自主发展的同时,通过阅览他人的成长记录袋,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看到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现教师自身内驱力与外力的互动。

同伴互助——师徒结对、观课议课。“师徒结对”既是一种专业引领方式(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引领帮助),又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方式(新老师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给老教师以启示),是促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学校规定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学艺。要求师傅拟订指导计划,随时向徒弟开课,听徒弟上课,言传身教,助其成长;要求徒弟拟订学习计划,主动向师傅请教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科疑难问题或教法问题,随时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撰写教研论文等。每学期师徒有书面总结与反思,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和经验交流,并举行表彰活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效果明显。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前教研组有明确的“聚焦”方向,观课时有重点。“议”是围绕共同的话题,就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进行平等交流,着重思考“教”与“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效,使教师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必须上一次公开课,我们还组织了“学生民主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实验课,组织老师观课、议课,让老师们在观课、议课中,分享成功的经验,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实现新老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教研组方面

主要开展“问题——解决”式的专题研修活动。开展此项活动,意在把日常教研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抓住“问题”这一关键,以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思辨提炼后形成研讨专题,然后围绕专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学校生物科组围绕“学案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互动式课例的展示、反思、研究和讨论,研讨包括图表的有效性教学、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生物教学的合理进度和安排、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等内容。生物科组通过开展“学案教学”校本研修,提高了教师在“学案教学”方面的理论素养,编制了一套较为符合学情的学案,形成了初步的“学案教学”操作模式,教师的学案编写技巧、“学案教学”的掌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生物科的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各学科教研组通过这样的活动,借助集体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教师群体有效教学能力的提高。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一、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学历教育的校本化

学历教育是教师研修的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拓宽教师的知识背景,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教师学历教育以函授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一是集中面授时间长,工学矛盾大,进修成本高;二是专业设置少,不可能顾及到中小学每一个专业的所有教师;三是内容也只能以经院式通识性的理论课程为主,以致出现学历提升了,文凭拿到了,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为了搞好学历教育,我们提出开拓创新,努力使学历教育校本化。我们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通过远程网络,让教师不受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学历提升的教育。我们面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开设了27个本、专科专业,参加学习的教师结合本职工作通过在岗自学教材、教授视频辅导、同事互助研讨、网上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化的学,深受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历教育的校本化。2005年以来,我市网络学历教育共录取2535人,至2010年已有1524人顺利毕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二、因地制宜,不断追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校本化

我们所说的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在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一定课时的专业教育,这是一种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题或骨干培训,如校长及各层级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各学科新教师或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一五以来,我们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网络实施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1)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为中小学教师开设的270多个专题和课程,每年组织需要参加全员培训、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数千名中小学教师,结合本校本岗位本人的具体实际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培训。(2)提供校本化继续教育平台。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研发,通过自学教材、视频辅导、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等方式,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有效教学、”“塑健康心理,做阳光教师”的全员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所有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教师提供了校本化的继续教育平台。

二是将各类专题培训班办到基层的学校,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近年来,我们和以往一样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班,有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培训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为了使这一类专题骨干培训实现校本化,这几年除了理论的通识的专家讲座集中在进修学校进行外,更多地把培训班放到基层学校。在培训中,做到培训工作与学校的管理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摩活动、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将培训落到实处。

三、以课题为抓手。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

为了适应形势,努力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十一五期间我申报了“校本研修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市级重点立项课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除了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的研究外,还组织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地方专家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五年来,我们结合课题组年度的工作会议,分别到昭关中学、丁伙中学、双沟中学、昭关小学、丁伙小学等实验学校进行现场的研修指导。专家组帮助学校分析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状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还帮助学校制定新一轮的校本研修计划。几年实践下来,效果显著,反响很大。《人民教育》、《江苏教育通讯》等报道了丁伙中学、双沟中学在这方面的做法,我们通过各种会议、培训班和刊物、教苑网向全市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功效。

四、以《师说》为平台,为基层学校提供校本研修的服务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一、研修项目及内容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3、高中(职专)学科指导教师组由市教育局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组由我市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在教师进修学校,集中时间分别为:

4、各学段集中研修前,各学校要组织召开远程研修动员会,并组织教师进行预备培训,使每人都能熟悉研修平台,明确研修要求,学会研修方法,确保研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在我省开展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其课程体系设置要根据贵州实际,符合贵州省情,充分考虑贵州是一个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中学数字化实验开展相对较晚的省份。因此,课程体系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以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线,以加强贵州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培养中学数字化实验师资,着力解决目前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提升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建立一支能够起到引领、示范和承担各地培训的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队伍。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制定,目标是要通过培训,使受训教师掌握中学数字化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提高数字化实验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在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培训,使培训者初步具备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研究能力。任务是设计好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数字化实验课程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探索有效和符合贵州实际的中学数字化实验培训内容,为贵州培养一批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为贵州的基础教育服务。

2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贵州省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际,根据全省中学开展数字化实验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掌握数字化实验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情况,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应以“重基础、强操作、重实际、强能力”的原则来制定,培训模式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反思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2.1集中培训课程体系集中培训阶段内容由五个课程模块组成,详见表1。

2.1.1数字化实验概论模块数字化实验概论模块含数字化实验室的基本概念、我国中学数字化实验开展概况、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发展情况、教育部2000—2010年中小学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装备规范说明等。

2.1.2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模块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物理中的位移、时间、温度、力、周期、电流、电压、磁场、电场、光照度、光强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化学中的温度、浊度、电导率、pH值、微电流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生物中的氧气、氧化碳、电导率、浊度、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2.1.3中学数字化实验软件系统模块介绍中学数字化实验软件系统,即软件系统内容与组成、传感器与软件系统的联接与设置、软件系统的使用、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验图像图线的认识与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报告等内容。

2.1.4数字化实验操作训练模块数字化实验操作与训练模块,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学科,其培训具体内容根据中学实验要求如下:(1)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培训项目,见表2。(2)中学化学学科数字化实验模块培训内容,见表3。(3)中学生物学科数字化实验模块培训内容,见表4。(4)小学科学数字化实验操作训练模块培训内容,见表5。上述实验操作与训练,是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不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的培训,其具体实验项目是根据三个学科的中学实验开设要求来选定的,在集中培训时,可根据受训教师情况,选择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进行培训学习。

2.1.5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块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块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学数字化实验的开设、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及数字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与讨论。

2.2校本研修

集中培训结束后,参训者回到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校本研修,主要内容包括:就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参训者QQ群进行网络讨论交流,并由网络指导教师跟踪指导解决。针对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组织、开展、设计,可进行教学讨论、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网络交流、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以期发挥每位参训者在实际数字化实验教学中的主动作用、参与作用和交流作用,共同提高和巩固培训成果。

2.3反思总结

经过为期2个月的校本研修后,参加培训的学员,在中学数字化教学实践后,反思参加培训学习的方方面面,对自己数字化实验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等写出总结,对自己还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并对培训班从课程设计、组织安排、培训管理、校本研究、网络交流等方面,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使今后的培训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学实际,符合引领全省中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的开展和教育前线教师的需要,为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的培养提供服务。

根据贵州省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际,以及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开展面临的师资欠缺等实际问题,探索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和培训教学课程,掌握数字化实验基本知识、数字化实验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具系,以全面提高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培养一批有数字实验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期数字化实验在我省基础教育和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杨文利,天津市汇文中学校长、党总支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和平区“名校长”培养人。曾获得天津市“双优”教师、天津市第四届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校本教研,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其特征是以校为本,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本领,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群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学习、切磋、研讨、合作,逐渐形成合作、共融的校本教研文化,以此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美愿。

一、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提升教师专业思想和专业本领

一切教育问题解决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只有教师先获得发展,学生才能有比较好的发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使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关注教育实际,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思想和专业本领,这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

1.制定天津市汇文中学校本教研制度与工作条例。

我校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充实内容,出台了《天津市汇文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条例》。这一条例共分为四大项22条,分别从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组织及工作职责、学校校本研修中心的组织及工作职责、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及工作职责、年级学科备课组的组织及工作职责四个方面对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职责安排、具体操作提出了较详尽的要求,为我校校本教研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2.实施“研—训—评”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

学校认真执行和平区第二届教研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在校本研修中实施教师培养工程。我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容立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在做好教师基础性培训,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同时,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方面的重点研修,实施“研—训—评”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稳步提高。

(1)科研、教研带动。

学校坚持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校本教研中提出的重要问题,经过归纳论证,可以转化为科研课题。我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基于校本科研实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已被批准为市级规划办重点课题,我们在此课题引领下,教师们开展以教学问题为对象的“小课题”研究,目前,各学科组组织申报小课题共计60多个,既有教师个人的自主研究,又有备课组、年级组为单位的小组课题,还有全校层面的团队性的课题研究,并聘请相关专家、专业研究人员和名教师参与研究,寻求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坚持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学校还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学校引导教师逐渐把科研与教研转化为一种常态工作习惯,使工作的进程与质量时刻受科研与教研成果的引领,形成了教师 “在工作实践中开展研究,以研究的状态开展工作”的局面,使教科研真正成为能解决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突出问题的一种务实的工作状态。

(2)多种形式研修。

学校坚持让干部教师走出去学习,把专家名师请进来培训的做法,学校大力支持境外培训和异地学访,聘请天津市教科院及市、区教研室的有关专家来校,就教师们最关心的课改专题开办辅导讲座。学校还增加投资,加大图书馆的装备力度,从多个方面实践我校教师发展理念——“做智慧型教师,在学、思、研中成长”。在汇文中学,教师正在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需,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教师们对教学从迫于任务、为了生存的状态中走出来,步入一种职业享受状态。学校重点抓好德育处、教务处、学科组和年级组对教师的培训,做到培训管理的分层,使教师在不同的管理层面中都能获得发展提高的机会。

(3)研修伴随评价。

学校举办优质课大赛活动,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创新,为青年教师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发展搭建展示的舞台。比赛遵循常规性、研究性、创新性、生成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学校教务处认真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做好评委的培训,细化组织安排,活动后及时总结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也已经形成惯例,为青年教师打好教学基础发挥了作用。学校把和平区每年举办的教师技能大赛作为校本研修的一个载体,聘请专家评委,认真组织初赛,促进教师学习课标,整合学段知识,研讨更新教法,反思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乐学

学校狠抓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乐学”。学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引领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备课设计着眼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过程中,在关注学情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教材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比如方法的点拨、重难点的剖析、知识网络的构建等。我校教师尝试模块式备课、单元式备课模式,教师们自己设计的单元知识体系框架图也很受学生的关注。教师们正在从学科能力体系构建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逐步使学生从起始年级便步入有效教与学的轨道。数学学科组通过集体备课、学科教研形成的“四案教学法”,在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分析能力、课后自我评估等方面教学效果显著,受到教育同行的好评。

2.授课过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上,有效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能自我激发学习动机,有自。我校语文学科组进行市级课题“语文三阶段实践活动”教学法的探究,课堂上坚持进行“课前五分钟”训练,鼓励教师们在课堂上积极从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实现有效教学,变换教学方式,创设新型课堂。又如,生物组遵循“课上理解,及时巩固,反复练习,强化记忆”的原则,课堂强调落实的效果,许多任务通过教师激发形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来完成,为其他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课后反思与听课借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要求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反思,并通过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反思不只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今后要如何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师的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

学校还规范了“听课记录本”,根据中层领导、教务主任、学科组组长、备课组组长、带教师傅、年轻教师等多个层面,确定一学期听课的节数,每半学期上交一次,由教务处对其听课情况写出反馈意见。学校要求听课人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完成的角度去听,看学生是否能够紧跟教学节奏,在自身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所启迪,获得提高。听课的教师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进而联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取他人之长克自己之短,追求教学的有效、高效。

4.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入手,不断建设和完善与现代化学校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等相关的研究。学校先后开设了多门类的校本课程,校本大课程有:《健康大课堂》《中国建筑及古家具》《广告设计与制作》《民族教育》《名人背后的故事》。初高中分别开设的社团和兴趣小组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拾趣》《科技航模》《武术与瑜伽》《软式垒球》等。高中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中国建筑》《小问题大智慧》《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技巧》等。其中,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的活动课程尤为受到师生欢迎。课程由初始的54个发展到目前的67个,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自选菜单。这种走班式的课程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从被动接受到踊跃参与,从观望到出谋划策。一些多才多艺的教师也找到了彰显才能的舞台。教务部门精心组织活动开展,要求社团建社要有章程,活动开展要有方案,活动过程要有记录。为规范管理,学校把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并出台了《指导教师的选聘及工作要求》《课程设置及学分认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学期末,教务处都要请教师们认真进行社团开展情况的总结,几乎所有参与社团工作的教师都希望继续承担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组织的工作活动。

三、校本教研的提升点——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推进常态教学的减负高效,基层是年级组、学科组,学科组又要以备课组为基点。学校一直以创建“优秀学科组、备课组”为抓手,探索学科基地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专业引领促提升。

在校本教研开展过程,学校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为此,我校成立研修中心,聘请专家名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对学科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引领及指导,每个学科选定5~7名学科骨干作为培养人,名师指导培养人作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定期给培养人列出具体的阅读书目,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定期指导教师备课或听课评课活动。对培养人每学期完成的1~2篇教学反思或教学叙事进行点评。名师工作室成员也经常深入毕业班备课组,亲自指导备课、教研,列目标、定计划、抓落实,真正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2.规范化的教研活动保提升。

学校各个学科组、备课组都有固定的备课教研时间,有研究的主攻方向,有研究的重点课题,每次活动时教师轮流做重点发言。每学期,备课组还开展组内的观摩教学、典型案例交流和多媒体课件交流。学科组和备课组把“一堂好课的标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研讨活动作为常态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减负高效问题。

物理学科组从直接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入手,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广泛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法学法,以特长引领的视角改进毕业年级物理课的教法和学法;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组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的安排,发挥优势,对学生倾注极大爱心,在教师的互帮互助中展现了团队的整体实力,变备课的“一言堂”为“多言堂”,形成了本组规范的教研形式;数学学科组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教研中让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共同获得提高;语文、英语学科组把夯实教师自身理论基础作为前提条件来抓,在实践锻炼之后总结经验,最终转化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生物、化学学科组在实施新课程以来高度关注学生的多元评价研究,全组上下尽心竭力投入评价标准制定和修改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收到良好效果。几年来,规范化管理与创新性思维的引导,显现了校本教研的效果。

3.学校管理跟进抓提升。

学校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确定自己所深入的学科组,每学年侧重分管的年级并进行微调。干部们深入备课组参与备课,督促检查备课组活动质量,填写参加教研活动的记录表,对教研活动给出评价。每学期将记录表上交分管校长,此项工作也是考核干部从事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在每次考试后,学校要求各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专题教研,对考试的实测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既分析“学”的得与失,更分析“教”的成与败,备课组组长撰写分析报告,突出教学的改进措施。本学期我们还完善了教师业务档案,把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所作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汇总统计,教务处采取过程管理的策略,及时监控教研组和教师的工作效果,对教师的教案、教学日志、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参与备课等工作内容采取“随时检查—认真记录—及时点评”的方式,并使之成为对教师过程评价的着眼点。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面对这样的现实困难,我们认为,实现突破的最好途径就是改革创新。如何改革?怎样创新?经过学习、思考,我们选择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拼政策、财力、设备、资源,而是依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提高和科学制度保障等措施来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的实践是:高举生态教育旗帜,走内涵发展之路,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

一、提供高选择性的学习资源

高选择性的学习资源是指经过学校和教师精心遴选的优质课程资源,它能促进师生的学习状态得到优化,满足师生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快乐成长,使学生拥有学习快乐感,使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

我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两个方面。静态的资源除了教材教辅外,还包括学校完善的网络平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科利华学习软件;另外,学校免费为每个教师订阅精选的专业杂志和人文杂志,为每个同学发放“自主学习效率手册”和“学生行为教育读本”,供师生学习之用。动态的学习资源主要指我校努力创建的教师动态发展机制,学校秉承“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管理理念,建立三个不同层次的中青年教师的动态发展目标,即发展型教师目标、优秀型教师目标和专家型教师目标,通过教师动态发展机制,努力打造“专家型教师为骨干,优秀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指基于教学要素把握的资源,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的资源包括由个性化的教材解读转化而来的学习资源、精心筛选的学习资源和精心整合编制的教学案等。文科的教师,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侧重于运用整体把握、结构关联和还原加工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供给学生高选择性的学习资源,努力实现课堂的丰富灵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理科的教师,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侧重于整合各类有效资源,编制适合校情班情的教学案,把问题带进课堂,把智慧带进课堂,努力监控教学过程,提高课堂的效率。

课外的资源包括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社区学习资源等,如语文组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语文”、历史组的校本课程“探访明城墙”等,它们可以丰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的经历,丰富学生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丰富学生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的经历,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的经历……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

提供高选择性的学习资源,切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学得轻松而收获丰富,有力地提高了学习质量,促进了我校的优质发展,使我校短短几年就从一所薄弱学校一跃成为一流的品牌学校。

二、开发具有校本特点的课程体系

我校地处风光秀丽的玄武湖畔,背倚古老厚重的明城墙,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域宽广、风景优美的玄武湖,古老沧桑、巍然屹立的明城墙,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努力挖掘其中的课程元素,开发具有校本特点的“后绿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这绿色诗意的土壤里自由呼吸、健康成长。

我们依据“厚德博学、身心两健”的学校育人目标,提出了“后绿色课程”,并提出“后绿色课程”的目标,即为培养“雅气质,宽胸怀;勤学习,善思考;会健身,乐生活”的阳光学子奠基。

我校的“后绿色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于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提出“4R”课程追求:丰富性、严密性、回归性、关联性。即确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中发展理解力、批判力与鉴赏力,塑造具有丰富内容的自由个性的主体,关注人生的多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实现;课程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起点与终点,循环反思中个体能力得以螺旋式发展;课程已不再是具体编制的教材,不再是脱离教师、学生和情境的知识的组织,不再是他人实际的、简单排列的、序列化的步骤材料,而是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融为一体的社区课堂,回归教师主导,教师是课程网络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反思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社区课堂的协调者,回归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生存,不仅为其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主要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课程强调的是要对多种可能和没被说出来的假定进行仔细探索,应该深入地、批判地、有创造性地去看待问题,应当做意义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意义的发现者,或者别人意见的跟随者,强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统整,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个性化。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建构了校本化的“后绿色课程”框架,其基本结构分为三层:一是“享受绿色系列课程”,侧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倡导创设享受课堂,追求课堂教学品质,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态中学习,享受优质的、绿色的教育;二是“感悟绿色系列课程”,侧重方法体验类的课程,习得方法,使学生在体悟道德、形成价值观、拥有创新意识和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三是“创造绿色系列课程”,侧重学校社团类课程,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创设开放的、自由的环境,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课程实施层面,我们努力做到: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分层教学,增强选择性;任务驱动,凸现趣味性;重视评价,强调激励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态中学习,享受优质教育。倡导创设“享受课堂”,追求课堂教学品质,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态中学习,享受优质的、绿色的教育。

三、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课堂范式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组长思考总结本组的有效课堂范式,并在组内进行充分的研讨,确保其可操作性。如语文组的“援疑质理式”、数学组的“以案导学,以案促教式”、化学组的“一案三段五环式”、生物组的“多元互动式”等,各个教研组实现学校“课堂”变“学堂”的总体目标: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题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即时给予点拨。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知识的生成和心灵的成长。

在不断完善各学科课堂范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课堂的大体框架,即:突出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主要教学流程是: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范式,倡导教师将问题带进课堂,将智慧带进课堂,努力使我校的课堂呈现可喜的局面,学生情绪轻松,智力紧张,成效显著。我们努力追求“享受课堂”,它有五个要素,即有效率、有思考、有趣味性、有激情、师生平等。

四、“无痕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教师的发展主要在自己,但学校的培养助推也很关键。近年来,我校尝试将教学、教研、科研与培训一体化,让教育科研无痕化,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位教师发展的教育科研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提到教育科研他们往往有畏难情绪。针对教师的现状,我校努力淡化教育科研的概念,让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专题学习、教学观摩等,通过校本研修,让老师潜移默化地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水平。

1.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课堂反思能力

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具体要求是:每课一反思,把反思写在教案的教后记处;每学期一反思,教师用教学论文、教学叙事或教学案例的形式,对自己教学中的重要收获或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反思;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后,可就本节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

2.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适时举办专题讲座或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述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35期专题讲座或校本研修活动,这些研修材料,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近3年来,我校利用周三教师集会时间,通过示范课、微型讲座等形式进行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具体方式是由骨干教师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并由其就本次研讨主题开设微型讲座。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个教研组都承办了至少一次这样的专题研修活动,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升了同行。

4.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

读书,不仅是教师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精神成长的过程,学校组织读书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引领的首选方式。2009年起,我校组织青年教师“相约星期四”读书会,并发出邀请函,诚挚邀请青年教师,利用周四晚上的时间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寻找心灵的力量,品味读书的快乐和幸福,效果不错。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读书作为教师专业引领的重要方式,先后推荐教师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班主任工作艺术》《细节决定成败》《阳光心态》《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和《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等书籍,并以读书交流活动或读书笔记评比的形式进行反馈。

“无痕教育科研”的校本研修关注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它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首位,通过研修促进实现人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研修作为一种外因,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引领教师向更高更远发展。

五、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校教师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平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创设质疑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校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校要求教师把问题带进课堂,把思考带进课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如我校语文组的“援疑质理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援疑而教,创设质疑平台,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2.创设交流平台,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平台,以发展学生自主性。如我校生物组采用“多元互动式”教学,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节了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德育工作上,我们也积极创设交流平台,变“德育”为“育德”,变“说教”为“渗透”,营造厚德至善的氛围,开展“育德”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包括学雷锋活动、“啄木鸟”活动、感恩系列活动、“手拉手”帮扶活动、“读书节”、“一二・九”爱心义卖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实践,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实施制度与人文交融的管理

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我校管理的两大支柱和基石,它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模式。我校把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起来,刚柔并济,具体表现在“制度管理人,领导关心人”。

制度管理人。我校制定了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和教职工规章制度,如教职工管理条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工作评比评价制度等,这些制度规范了教职工的工作职责。为了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教务处制定了课程管理制度、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教学事故追究制度等,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对老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领导关心人。这不仅表现在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提高教职工的待遇上,更表现在关心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上。近几年来,学校努力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工作上,依靠他们,支持他们,充分授权,让他们“挑大梁”;学习上,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生活上,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子女的入学要求,对教职工的适龄子女到校就读,给予学费全免等照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帮助教师建立不同的动态发展目标,即发展型教师目标、优秀型教师目标、专家型教师目标。通过给每位教师制定目标,帮助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尽快达成自己的专业成长目标,学校还为教师进修学习、参观考察、举办讲座搭建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区“青优”以上的骨干教师29人,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8人,区学科带头人15人。

我校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学校将通过校本培训、智慧论坛、聘请专家(教师)讲座、组织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专题研讨、外出学习考察、教科研成果交流等形式,使教师群体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未来五年内力争有60名教师入选校级以上(含校级)名师,有40名教师入选区级学科带头人、区“青优”,有15名教师入选市级学科带头人、市“青优”。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一、生物学片段教学的组织实施

片段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通常将参研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为宜,面对一组约20人左右的学生,或面对指导专家和教师进行15分钟左右的片段教学,并将实况用摄像机摄录下来。然后,在指导专家引领下,由小组成员反复观看所录制的教学录像,进行讨论、评价和小结。

片段教学一般分为节选式与专题式两种类型,节选式片段教学较适合于新教师,专题式片段教学则适合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在生物学校本研修中,组织者可根据参研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某种片段教学方式,或灵活使用上述两种方式。通过生物学片段教学的组织实施,可以让参研教师在学习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多项教学技能。一般校本研修的生物学片段教学的基本步骤如下。

1.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在开展生物学片段教学活动之前,指导教师组织参研教师学习生物学课程标准、教学技能、片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反馈评价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以此指导生物学片段教学实践。开展片段教学活动时,先由参研教师利用2~3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及其设计意图等,从而提高片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2.教学技能的展示与分析

生物学教学技能类型多样,由于参研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指导教师要帮助参研教师进行个人教学技能分析,再根据其实际需要或潜在的教学特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逐渐帮助参研者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在生物学片段教学活动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项或几项生物教学技能让参研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或进行教学技能展示,通过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改正、完善,从而提高参研教师的生物学教学技能。

3.生物学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

在上述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能展示分析的基础上,参研教师进行生物学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可以是某生物学专题的、某一课时的或某一片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片段教学设计时,参研者可根据指导专家指定内容或自己想讲的教材内容,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某项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技能或总结技能等进行生物学片段教学设计。

4.生物学片段教学的研习

片段教学研习过程也叫做“角色扮演”。对于生物学片段教学来说,往往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教学现场可有学生或无学生。比如,在当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的片段教学比赛一般采用无学生的,参赛教师只是面向评委专家进行虚拟片段教学。对于虚境型片段教学,虽无学生参与,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仍须遵循教育教学普遍规律、课程改革相关要求来规划生物学片段教学设计、开展生物学片段教学活动。不管片段教学现场有没有学生参与,教师须做到“眼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须关注片段教学的相对完整性,向听者展现清晰与完整的主题活动过程,从而让听者产生真实的课堂教学感。

5.生物学片段教学的反馈评价

和常规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比,片段教学的反馈评价首先应着力于引导参研教师转变思想,要从关注“自己怎么教”转向“学生怎么学”。其次是,引导参研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第三是,片段教学的反馈评价应以生物学课程标准为基准,关注教师教学过程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可借助录像设备、同伴互助和专家指导开展生物片段教学的反馈评价。首先,指导者与参研者共同观看实训录像。接着,由执教者分析自己的执教体会、教学优点和存在问题等,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再由参研教师与指导教师按照教学技能评价表或按“2+2”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即每人谈两个优点,两条改进的建议。最后,执教者综合大家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再进行第二轮研习。如此,执教者的教学技能水平将可得到提升,执教者的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可逐步形成,这是一个循环增值的过程。

可见,生物学片段教学的实施也是一种行动研究,是参研教师在指导教师、同伴教师等相关人员帮助下,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自我改进。这种改进能丰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内化、提升为教育理念,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外化为教学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技能的整合研习

在生物学教学技能比赛或职称进级考核中的生物学片段教学,要考核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教学技能。由于参研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在生物学片段教学的前期组织实施时,指导教师是将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某项生物技能,再根据参研教师的技能研修需要,进行专项的生物学教学技能训练。研修中后期时,指导教师可根据参研教师的差异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项生物教学技能进行模仿练习,提高其综合运用各项生物教学技能的水平。

二、生物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设计是开展片段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应明确如何设计片段教学。

1.生物学片段教学设计的内容

生物学片段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技能要素、资源与工具准备和时间分配等。

(1)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渗透与有机达成,可以提高片段教学的质量。三维目标的制订是生物学教师备课的前提,制定三维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生物学片段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展生物学片段教学活动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参研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及生物学课程标准、分析生物学教材、正确表述片段教学三维目标及设计意图,提高参研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一课的教学目标为: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生物的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并能用相对性状的概念判断相关的实例;在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后,能得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结论;通过介绍几种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食品,以及转基因食物知情权的纠纷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教师活动设计。

在片段教学过程中,生物学教师的活动主要包括讲授、演示、提问、板书、组织阅读和讨论、归纳总结等,这些活动在备课时可预先设定,并预设教师活动的时间,这样使得教学设计或教学流程更具有操作性。当然,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存在着诸多不定因素,指导教师有必要指导参研教师进行应对练习,以提高参研者教学机智。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一课中,在讲解“基因控制性状”时,教师可展示“家庭成员特征调查表”中的典型个案,引导学生思考调查结果,并尝试从调查结果中提出“父母的性状如何遗传给后代”的思考题。接着,教师继续出示转基因鼠的实验图,指导学生读P27图,并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尝试完成思考题。最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转基因鼠中的关键技术,教师再播放一小段显微注射视频,同时进行巡视、记录与适时指导。

(3)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是为了“学”,“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行为主要有阅读、倾听、交流、观察、思考、回答、讨论、操作等。开展生物学片段教学活动时,教师在备课中要对学生的学或活动进行预设,甚至是预设学生可能遇上的学习障碍或困难,通过“不顺畅”活动设计促进形成虚拟的课堂精彩生成,这突发状况的出现让虚拟课堂更像真实课堂。在片段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教师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做到“眼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一课中,在讲解“基因控制性状”时,学生活动的预设如下:学生通过交流调查结果,进一步强化概念;学生尝试归纳亲代性状可在子代出现,并思考其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和图例,开展讨论,思考并尝试解决“人们研究的是鼠的哪一个性状?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接着,以“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为障碍设置“不顺畅学习”环节,最后,在师生分析了转基因超级鼠研制过程之后,得出超级鼠体量增大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得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结论。

(4)呈现所练习的教学技能。

在组织开展生物片段教学活动时,教师研习的教学技能应具体、明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明某环节主要研习某个教学技能,如练习导入技能或指导学生思维的技能等。

(5)资源与工具准备。

在生物学片段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同样需要进行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工具的有效运用,教师在设计片段教学时,可在教学设计中注明所使用的资源,以便课前准备,课中使用。课件、学案、板书等辅助工具也应注明。

(6)时间分配。

在10-15分钟片段教学过程中,参研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忌拖堂,以确保片段教学的有序进行。在生物片段教学活动中,执教者切忌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导入环节上,而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活动,以突出教学重点和展现自己的教学亮点。

2.注意事项

在进行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参研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资源运用分析及反馈评价设计分析等。设计时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条是设计好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条是设计好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预设好学生的反应,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与思;以及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生物学片段教学时不管面对的是评委专家还是学生,教师都要重视片段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美国波帕姆教授指出:“合理的教育决策依赖于教育评价的准确性。”生物学片段教学中的一句“你太棒了!”“你说得太好了!”显得有点笼统,教师要多些差异关注,还要做到全面、有效、帮助、鼓励和赏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总之,以生物学片段教学活动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生物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还可以推动生物课堂教学变革,推进生物学课程改革往纵深方向发展。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早上好!今天,我怀揣着一份激动、一份自信,走上了竞聘的平台,竞聘学校的教育管理岗位。

本人200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系本科,现正积极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学校里熟悉的伙伴都戏称我为“流动大军”,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冲。从教七年来,我曾任教过数学、科学、生命科学、心理等多门学科,担任过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政工教导员、大队辅导员等职务。无论处于哪个岗位,从事哪份工作,不求闻达于人,只求每天能尽职尽责的做些实实在在的事,用真情和爱心对待每一位同事。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培养和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已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师德水平,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来由于学校的栽培和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普陀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荣获“普陀杯”生物学科评优大赛二等奖,参与了《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内容的编写工作,撰写的论文也分获全国、市级比赛二等奖。

初踏竞聘平台,我对教育管理有着如下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我认为,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保证,是学校培养“勤于思考,敏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奉献”的教育人才、优化课程改革,落实课堂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管理者除了兼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外,还应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组织能力,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调控、自控能力及熟练的现代技术手段,能做到平等负责地落实每一项学校工作,协调各项活动,明确服务意识,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励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

如果有幸加入学校教育管理的团队,我将做以下两点尝试:

一、重视学习适应角色

1、立足本位,丰富教管学识

如果我能有幸踏上教育管理的岗位,我将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的理念,向骨干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向部门领导学习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思考可行可检的工作策略,做好教导主任的助手,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团队的最大合力。

2、着眼群体,促进自我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师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因此倡导自我发展,让教师做好终身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教科研方法,使教师能善用理论去研究理论,善用理论去拓展实践;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二是熟读善用《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前者通过对于学科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规划,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理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和学科目标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加以表达,更有利于教师对于课堂教育的把握;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三则是力争在上好每一堂“家常课”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学习和改进。在课堂教育“实战”中,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生成在书本上无法找到的教育智慧,这些东西都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都需要教师个体细细体验、默默领会的,是别人难以教会的,属于教师个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范畴。

二、重视创新发展特色

1、以创新推进成效关注有效教育

通过理论层面的学习,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对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教师必须“在教育中学会教育”,因此化理念为行为,倡导“做中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主要是明确前段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如调动“教苑报”的潜在优势)——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个人的课堂实践——基于跟踪调研下的小范围互动探讨与改进——公开示范课(或改变评价方式,尝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个体与团队的互动中提升教师有效教育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改变教师以主观臆断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媒体的作用亦不可忽视,既能丰富教育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育实效性,又可提高教师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与增强教师获得有效专业支持的机会。面对“家校互动”平台的潜在优势,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制作个人教育网页,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取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增进与学生、家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2、以创新引领变革促进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无疑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通过教师群体围绕课堂教育不断改进实践与探索,将来源于常态工作中的研修深深扎根于课堂教育主战场中。

就我校基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校本研修模式而言,虽然“合作伙伴”的研修模式使我们受益匪浅,但可以看到第一轮的合作伙伴并未覆盖到全体教师,因此在第二轮的“合作伙伴”项目申报上,老师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到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申报项目上,以期达到教育研究的最大合力。所以我认为我校的校本研修更应该倾向同伴互助,因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对于教育管理而言,是最为实用的方法,它不拘形式,又能兼顾教师本身的自尊心及自信心,重要的是激发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张扬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专业引领”则会投射出更夺目的光芒。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兄弟学校的教育教育交流活动,用心做好每一次教研,精心策划、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优质教育“点”的同时尽可能发挥“链”的辐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思考,由于经验尚浅,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斧正。

生物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为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我校以课堂、论坛、反思为抓手,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卓有成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教师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课堂,学校施教的核心阵地在课堂,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所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理应是课堂。离开了课堂这个主阵地,教师抓也发展无从谈起。

笔者曾经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曾经是很优秀的教师,在离开课堂几年后,从事与教育有观的其它工作,或许他们能发表很多文章,或许他们能积累很丰厚的理论素养,但是,他们如果不重新回到课堂,便已经离一个优秀教师渐行渐远了。这充分说明了课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有人说,改变了课堂就改变了教育,就改变了教师自身,这也足以说明课堂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任何忽视课堂作用与价值的做法都是徒劳无功的。为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土,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我校成功地进行了“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生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现在,“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我们借用“生态”一词描绘课堂,旨在在课堂中教师要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师生共同构建一种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的开放的、和谐的、智慧的课堂文化,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卓越发展,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提出的“生态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教师核心,课堂主阵地”。其基本流程为:以“教学孵化室”为支点——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设计,在“孵化室”完成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在“孵化”这一环节,备课组全体老师采用听(听课)、观(走到学生身边,观看学生学习情况)、测(测试学习效果)、议(讨论需解决掉问题)。这样孵化室成为课堂定型的一个基本支点。以导学案为载体——经过“孵化”,备课组针对各班实际设计导学案,教师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一步将课堂打磨成型。在“同课异构”的打磨中,教师应注重的是“孵化”中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个人风格的凸显,新生成问题的搜集,为课后反思、经验交流奠定基础。以课堂测评为杠杆——本着“评价设计由于教学设计”的理念,我们用课堂观察评价量化考核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调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杠杆。课堂评价采用量化计分方式进行。多维度的课堂评价较真实的客观的反映了课堂的教与学的情况,成为指导老师改进、提高的有效机制。

生态高效课堂也称之为 “345”课堂教学模式。“3”指的是“三性”——自主性、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指的是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预习、自主发现、自主建构,在充分的“自主”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开放性——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极富有油田特色的校本教材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二是课堂对外开放,即其他教师、家长可以随时参与观课议课活动,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与教师探讨,听课者由旁观者成了参与者。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举行两次大型教学开放日活动,参与活动的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教师、领导一起探讨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法。“4”指的是课堂教学四环节——自主预习,小组探究,展示反馈,总结构建。在自主预习中学生生成问题,完成学案;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展示反馈中师生共同研讨,查漏补缺;在总结构建中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能力。“5”指的是课堂五要素——主、导、辅、思、评。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得到了更多的体验机会、交流机会和规范训练机会,积累了更丰富的感受与案例,环环相扣的流程、自主开放的课堂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论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新一轮课改中,校本研修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热词,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为主要内涵的校本研修正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就目前的情况看,校本研修面临着很多困境:目的方向不明——唯分数、唯升学的校本研修比较普遍;特色凸显不够——少数学校“出招”,众多学校模仿,没有真正体现“以校为本”的内涵;研修形式单一——师徒结对、集体备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缺少创新与突破;制度保障不力——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研修制度,以至于校本研修流于形式。

我校开辟的“双生长”论坛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卢梭提出的“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要在促进学生生长的同时促进教师生长,即“师生双生长”。

“双生长”论坛每两周开坛一次,每次一小时,设坛主1-2名,也可以由学科组集体登坛。各学科组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向学校申报论坛主题,经教研室认真审定后统一制定学期论坛计划。论坛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与教学有关“五点”:重点、特点、难点、疑点、热点。各学科组登坛前围绕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搜集素材与案例,开展实践与反思,进行研讨与论证,最终形成交流材料。开坛前用海报的形式对论坛主题和坛主进行介绍;开坛中由教务处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通过分数权重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开坛后在《双生长文摘》上论坛成果;学期末评选最佳坛主并予以奖励。

双生长论坛开坛以来,先后有 人登坛,老师们或总结课堂教学得失,或介绍外出培训体会,或谈个人职业成长规划。论坛以其朴实、简约的草根风格吸引了大批教师积极参与,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

三、让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澳大利亚的斯坦托姆博士说:“我们已经注意到,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朱永新开办的“教师成功保险公司”为教师开设投保条件: “每日三省,写千字短篇,一天中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所有这些均说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阅读中积累了理论素养,在课堂中积累了实际案例,在策略指导下积累了反思方法,广大教师借助教学反思踏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应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湖北省教育厅在教育督导中,在综合实践课活动课检查中,在“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检查中,对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仅去年一年,就有五人获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一人获湖北省高中名师称号。

上一篇:教师高级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国培影子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