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24 16:58:15

生物教学教案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双语教案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2001年教育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纷纷开展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8月,教育部又进一步下发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通知》,并指出从2007~2010年间共支持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为了响应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自2002年开始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十年来,学生的反映以及课程考核成绩都充分显示了双语教学的优势。2011年底,本人参加了中南大学第六届“三十佳”教学竞赛,《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案最终入选了“十佳教案”。通过这次比赛,本人对《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案的编写有了如下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教案的重要性

教案是课堂的蓝本,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更多的教师选择计算机、投影仪等一系列的电教设备进行教学。特别是非师范类高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但是教学水平和能力却往往不是很高。由于PPT课件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动画和图片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便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备课时,更倾向于精心准备课件,而忽略了教案的编写。这说明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些教学专家郑重指出,讲课、课件、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制高点”,一个思路清晰、内容简明、结构合理、要求具体的教案可用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脚本。

首先,教案是实现课本知识转化的必需环节。一般认为,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是读懂教材,而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案就是连接这两个步骤的关键节点。教师读懂教材后,必须将自己领悟的知识点、讲授方法、重点、难点等关键部分归纳总结到教案中来,然后再在课堂上按照教案的记录和描述,将知识点完整有序地讲授给学生。正因如此,授课能力的高低和授课效果的好坏也会直接反映在教案中,这也是我校举办“十佳教案”比赛的评分依据所在。

其次,教案可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计划性。教学经验不能成为授课效果好坏的根本保证,要想使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就需要教师编写教案。课堂教学的全面性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博览群书、搜寻最新的教学材料,更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要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有目的性,而这些内容就需要详细地编写在教案上。所以教案设计质量如何,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如前所述,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可能对设计的教案熟记于心,可以将教案放在讲台之上,偶尔翻阅一下,不仅可以提示教师循序教学,还可以防止教师上课时思维短路导致的时间浪费。

第三,教案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编写教案不仅给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蓝本,还可以锻炼教师的写作表达能力。搜寻资料,归纳总结还可以间接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素质。另外,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而教师的责任心,首先表现在是否能够认真备课和编写教案。而且,教案可以积累起来,成为科研第一手材料。编写教案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的特点

“‘双语教学’这个概念出现伊始,教育界就存在两种看法或观点”:狭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讲授学科内容的教育,广义的“双语教学”那就是指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使用两种语言教学是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体制要求。《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是为了配合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而专门编撰的。但是《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案的编撰又因课程本身的诸多特征而体现一些独特之处。

(一)双语教案的前瞻性。

《分子生物学》是面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科学等生物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理论尚在研究阶段,许多重要的结论还需要从更多的,最新的学术论文中总结和挖掘。但一些青年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存在单一性,在编写双语教案的时候,觉得只选一本英文教材就完全可以满足备课需要了,其实课堂还可以接纳更多重要的新知识。“我所讲授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案,是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引进英文教材《分子生物学精要速览》第三版(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P.C.Turner著)基础上”,同时摘录《分子生物学精要》第二版(Essentials of Molecular Biology,GeorgeM Mlaacinski等著)、《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Lodish等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Gerald Karp著)等多部国外优秀教材的重点章节以及在Nature,Science,Cell等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编撰而成。为了使双语教案更为完整,教案中所提到的摘录文献中的相关内容都在该教案的下方备注部分注明相应的参考文献。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更详细地查阅新知识,也使得双语教案的编撰更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

(二)双语教案的简明性。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不是英语笔记,更不是简单的中文教案的翻译,教案必须要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简明性。有些教师的教案一个知识点写了七八页,甚至十多页,这样一来,一学期仅课程教案就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其实,从教案编写的本身来看,它只是教师教学之前设计的一个蓝本,不必要的赘述只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安排。在本人的《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中,每一节课的教案简单地分成七个部分:教学时间(Time)、具体教学目标(Goal)、教学方法(Method)、教学方式(Teaching aid)、教学大纲(Outline)、重点和难点(Emphasis and Difficulty)以及问题(Questions)等。需要指出的是,重点和难点是课堂的精髓,没有重点和难点也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教案中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特别列出。此外还要配有课堂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所使用的关键图片及相应文字说明,以便备课时反复揣摩,认真准备,力争用朴实的语言阐述重点和难点中包含的深刻理论,深入浅出地将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双语教案不是课堂的讲稿,但是它必须涵盖课堂讲稿的全部内容,这一点不仅体现了双语教案的简明性,还体现了它精炼的特征。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章节教案中,还得根据该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出一些具有点睛意义的问题(Questions),这些问题既可以用做课堂提问以及学术交流,也可用做课后作业题,同时还可以作为期末考核的备选题目,这部分更是该教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集中体现。图1为该教案的基本结构图,从中可以看出,教案列出问题部分与重点难点部分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这样就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的而有效的把握。

(三)双语教案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案的真正目的是服务于课堂,双语教案固然也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双语课堂相对于普通课堂来讲,第二语言的作用显得十分关键。英语是中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所以,很多学生更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一举两得。如果教师要想抓住这一点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就必须有一个适应学生的授课方法。而这种方法在双语教案中是必须要体现的,因为备课不是简单的撰写教案,而是将自己将要讲述给学生知识的过程提前用教案记录下来,这更是教案的关键性所在。“本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的编撰从教学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课堂不只是讲,关键是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在双语教案的教学方法章节中,以主要的篇幅写出了课堂提问与练习的部分”。

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讲解问题的机会是该《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特色的体现。在本次教案的编撰中,教学方式的部分简单写出了下一节课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在本节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暗示学生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也是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部分是整个教案的关键,它不仅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更广阔的课外学生研学之中,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主动权。

三、对编写《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的几点思考

(一)取长补短,写好双语教案。

目前高校中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老师认为双语教学就是选一本英文教材,将汉语版教案直接翻译成英语版本,在课堂上用两种语言讲课就可以了。事实上,双语教案的编撰更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继承汉语教案的优点,补充双语教学所需的部分。如果双语教学只是为了将汉语换成英语,那么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会变得成绩更加下滑,因为课堂上原来汉语能懂的课程现在也不能理解了。所以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保证了之前汉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去接受英文授课(伴有部分的中文解析)和英文教材,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使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为将来的专业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二)抛砖引玉,鼓励学生思考。

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课堂的灵魂——教案更应该体现教师的引导意义。在双语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各部分章节必须有所侧重。需要指出的是,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指,从教师输入的角度来描述教师想在这节课中做什么,而学生学习目标则是从学生输出的角度来描述希望学生能获得什么。如果教案像备课笔记一样,只记录教师需要讲什么,讲到哪里,这就完全丧失了教案的含义。那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中的学习目标?这也是教案编写的关键。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抛砖引玉”,如前所述,《分子生物学》双语教案需要列出问题部分,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提出的,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具体的引导方式也应该编写在教案上,如将学生分成几组讨论、前期作业布置等等方式。鼓励学生思考是双语教案编写的一条重要思路。

(三)提升自我,丰富教案,升华课堂。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生长,生命力旺盛的科学。教师是教案的编写人,更是执行人,写好教案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升华课堂内容。在面对分子生物学这门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的学科时,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保证分子生物学的课堂上永远充实着新的生命力。教师提升自我应该是多方面的,因为授课方法总是灵活多变的,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兴致勃勃,精力充沛,但前提是我们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条件。所以面对结构简明的教案,教师应能合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情感饱满,深入浅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习效果,还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活跃课堂。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获得的文献,最好是内容新、难度适中的外文文献,这样还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技巧和专业素质,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双语教学的改革是我国为适应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而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措。这项举措的实施,使得我国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南大学资源生物院的《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的显示了较高的优越性,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双语教案的编写也是许多青年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教案的编写更应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丰富和完善教案,从而升华课堂。

参考文献:

[1]曾志新,刘旺玉,林颖.我国现行双语教材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1(5):85-88.

[2]李煜.关于双语教案设计的几点看法——以国际商务谈判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01-204.

[3]杨宇,夏金兰,柳建设,邱冠周.双语教学方式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中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6,22(6):21-23.

[4]关玉霞,姜昕,丁家玲.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实施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7,1(5):89-92.

[5]王袆玲,秦永燕.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99-100.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案

初中生物在设计教案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以课时为单位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生生物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发现要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需要有一个载体,这就是教案,只有把传统的“教案” 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在教学中采取了教案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生物教案编写原则。

教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题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要点强化、解题技巧及方法等形成纲要式的学习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一种主动求知的新型案例。“教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

因此,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运用教案要坚持“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教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减轻生物课课业负担的原则。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仅要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就是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解题能力,新知识的可能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强项是什么,弱点在哪里。明确要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解决什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把复习和新知结合起来,把教案和笔记结合起来,把预习、听课和复习结合起来,通过认真研究和设计改变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设计教案时,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知识复习、学习新知、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等内容,编写了环节完整、详略得当、方法适宜的填充式生物教案。

“教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两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目标。

三、生物教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教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教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案的全程设计,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学习习惯。点拨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各种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会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实现由指导――仿效――升华的飞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生物学科教学成绩的提高。

3、多样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对前者可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对后者可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如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定性评价是对定量评价的反思与革新,但从根本上讲,定性评价应该内在地包含定量评价。而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上,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能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因此,在评价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以前由学期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将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将书面考试成绩、开放性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使教学与评价真正溶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35-01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的书面表达形式,一般是对某一个生物教学行为展开分析和研究,形成文章,引导读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实际教育情景,以引发对学法、教法研究的深入思考。初中生物在设计教案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以课时为单位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生生物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发现要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需要有一个载体,这就是教案,只有把传统的“教案” 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在教学中采取了教案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设计和编写生物教案的原则

教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题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要点强化、解题技巧及方法等形成纲要式的学习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一种主动求知的新型案例。“教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

因此,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运用教案要坚持“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教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减轻生物课课业负担的原则。

二、教案的设计和编写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仅要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就是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解题能力,新知识的可能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强项是什么,弱点在哪里。明确要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解决什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把复习和新知结合起来,把教案和笔记结合起来,把预习、听课和复习结合起来,通过认真研究和设计改变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设计教案时,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知识复习、学习新知、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等内容,编写了环节完整、详略得当、方法适宜的填充式生物教案。

“教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两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目标。

三、教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教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教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通过教案的全程设计,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学习习惯。点拨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各种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会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实现由指导――仿效――升华的飞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案 导学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发展。“教学案导学”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体验教师的教学思维,做到了“教”与“导”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导学”教学重在“导学”,诱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教学案导学”内容的编写原则

1.1教学互用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该围绕生物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应该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思、自练的空间,要因才编写不同的教学导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1.2自主探究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该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直观地展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教案的内容是学生思考的载体,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3目标适当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应该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1.4紧扣文本原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案还应该具有预习生成的功效,应该让学生学习后有所得。

2.“教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

2.1集思广益,依据学生学习需要选好教案。

教师在选教案时一定要注意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要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概率的基本定理”,让学生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之前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公式。这样就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学习方法。

同时,教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生物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教学案的学习,一方面知晓自己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掌握生物知识重难点作了清晰的展示。教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案时,不妨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研讨,多角度地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这样,教师在撰写教学案的过程中就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2.2提前分发,让学生做好预习。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教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这样,学生在预习教案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够产生一种探究的强烈欲望。例如,笔者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中的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案中就让学生首先自己去调查身边的工厂企业以及政府的环保部门,让他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教学案的要求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探寻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最佳办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2.3正确评价,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

教学案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物质载体,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可生成性。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要突出生物知识,更要找出探寻的方法途径。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酶”对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两个实验来认识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加深对酶所起作用的理解。因此,实用性是评价教学案的首要条件。

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看师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是否一致,即是否围绕教学案来安排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依据教学案进行适当合理的探讨交流,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是生物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要求。

3.“教学案导学”的实施注意点

3.1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

教学案既要体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有所反映。

3.2注意把握的适度。

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3.3注意教学案的搭配关系。

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必须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预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87-02

新世纪,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2012年广西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行列,新课改在广西实施已两年,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简称情感目标)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如何?实施效果又如何?这是值得每一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中,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设计的最终归宿,情感目标的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达成对于其他要素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目标的科学预设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该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拟聚焦以下问题:(1)情感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现状;(2)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及意见。

二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桂林市来自不同学校的35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教案为样本,35位教师经过集体大备课,限时当场完成相应教学设计,样品具有一定代表性。35份教案包括高中生物必修一16份;高中生物必修二1份,高中生物必修三18份。采用数理统计法将收集到的教学设计进行整理统计,重点分析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预设情况。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预设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情感目标的科学预设是其有效达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预设情感目标以及预设是否科学,不仅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关,而且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引导。因此,学校教师预设情感目标的现状,折射出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教案是教师为保证课堂顺利进行而提前设计的教学思路,一般而言,教案显示了所授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素养。教学设计与要求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因此,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统计分析,还可以折射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将教师预设情感目标的现状定为首要分析的问题。重点分析35份教案中情感目标的预设。一节课是否应预设情感目标及预设怎样的情感目标,主要根据以下两个原则判断。

第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同时结合《教师用书》对本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描述。第二,教学经验。通过网络检索同一章节内容,同行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判断一节课是否应该预设情感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内容。根据上述两个判断原则,做如下具体分析。

情感教学目标的预设分为科学与不科学两种。教学目标设计得合理、具体、全面视为科学。有以下几种情况视为不科学:(1)该教学内容应该预设情感目标,但教师在教案中没有体现;(2)预设的情感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偏离了教学内容,或太过牵强;(3)预设的情感目标正确,但不全面。经研究发现,这35份教学设计均预设情感性教学目标,其预设现状统计如下表。

35份教案情感目标预设现状

预设目标现状 类别 教案数 预设目标合计

科学 预设合理、具体、全面 4 11.4%

不科学 没有预设 19 88.6%

相关性不大,牵强 3

预设不全面、不合理 9

35份教案情感目标预设科学的有4份,仅占11.4%。预设不科学的有31份,占88.6%,预设不科学包括没有预设情感目标,预设相关性不大、太牵强以及预设不全面、不合理三种情况:第一种:没有预设情感目标。35份教案中共有19份教案没有预设情感目标,比例居首位。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处于重知识轻情感的教育状态。第二种:预设的情感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太牵强。如将高中生物种群的结构的情感目标预设为: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将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的情感目标预设为:通过对有丝分裂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价值观。这样的表述显得太笼统,太牵强。第三种:预设的情感目标不全面、不合理。35份教案中共有9份预设的情感目标不合理、不全面,所占比例居第二位,主要以情感目标表述不合理最为典型。为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新课程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采用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来表述,使课程目标实现具体化。新课程标准对情感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如下:(1)经历(感受)水平――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2)反应(认同)水平――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3)领悟(内化)水平――确立,形成,养成,决定。

从教案上看,绝大部分一线老师没能很好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情感目标的表述依然使用传统的方法,表述含糊不清,缺乏可测性。如将高中《生物》细胞衰老的情感目标预设为:人类不能抗拒衰老,但能延缓衰老;怎样活出健康。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有部分老师对于情感目标的内涵把握得不清楚,混淆了情感目标与技能性目标。如将高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情感目标预设为:学会建构数量模型的一般方法步骤;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情感目标预设为:用科学实验探究发现原理。

四 总结与讨论

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情感目标的预设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设立这一教学目标的初衷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情感教育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情感目标的达成。虽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情感目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间已不短,但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情感目标的预设效果并不理想,这无疑是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肖邦裕.从新课程标准谈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表述[J].生物学通报,2003(7)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一、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 1有利于课程结构的优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课时、资源、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依靠文字、语言、符号和公式等进行传授,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对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忽视发现、探究这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多,亲身经历少,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所学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课程结构更加优化。

1.2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差异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例如:当地文化经济的差异,学校发展资源的差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教师能力的差异等。以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一把尺子去要求各级教育体系,势必会造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是注重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差异,提供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既满足了学生的求学需求,又兼顾了教师的特长发展,达到学生与教师的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同时,生物学科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可以贡献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挖掘自身的优势,通过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课程内容,有效地采取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程针对性和适用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梳理本校可利用的资源。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针对本校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校本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部分。

1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2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确定应结合当地实际,选取代表性资源。如:我校所在地是当地最大的蔬菜基地,结合蔬菜基地这个代表性资源开展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使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理论,以蔬菜基地进行实践,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活动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

三.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实现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

实现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的主要抓手是深化对课改的认识,变写教案为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

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简介

(1)“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把教师备课的隐性思维过程转化为显性思维过程。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怎么才能更好的把隐性思维转化为显性思维?教学一体化方案解决的办法是:教师要把对教材学习、分析的过程转化为一个问题系统(问题链)。在一个大问题下面分解出来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链条。为使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一体化方案还要求以相辅相成的训练系统。用一句话来概括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把教师的思维过程首先转化为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然后,以教学一体化方案的方式展现出来。

(2)、“教学一体化方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区别一: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出发点不一样。

教案侧重于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考虑。从编写教案的情况来看,教师考虑更多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用直观教具还是用多媒体来演示学习结果呢?好的教案也能做到三备,其中教学进程部分也会安排学生活动,但更多的教案做的是“搬运工”的工作,把教材、教参上的东西搬到教案本上,以备检查。

教学一体化方案则侧重于从学生学的方面设计,教师考虑更多的问题是: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吗?会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吗?会运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吗?

区别之二:教学一体化方案与教案展示的方式不同。

教学常规上规定有“规范教案”的展示办法: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用具;4、教学方法;5教学时数;6、教学进程;7、作业布置;8、教学后记或反思等。

而教学一体化方案没有这些东西。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学目标(包括智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甚至教学进程,均不是以显性状态出现的,而是隐含在一系列的问题和训练中,呈一种隐性状态。

区别之三:教学一体化方案是师生共用的,人手一份。不像教案,只有教师有,学生能看到的不多。

四、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我们认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学生只有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来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社会发展从而取得的经验、体会才能保持长久,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的科学知识信息及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热情。学生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真正受益者。学生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教师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学校也是受益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格,形成了学校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李向珍.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北京教育,2006(3).

[4] 唐春燕. 邹平一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2012(10)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备课 实验 提问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本质要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积极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老师单纯地传播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按部就班地吸收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增强。优化生物教学效果是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生物教师应严格。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历和借鉴优秀生物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增强生物教学效果的方法。关于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笔者拟从生物课程的备课环节、实验环节及提问环节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注重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1.1改变制定教案的方式

在上课前,教师应该推陈出新,不要再使用以前的教案。我们应给合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和教育的要求的教案。

1.2教案与课堂相联系

我们在制定教案的时候应该适时地考虑课堂的实际情况,不要让自己的教案脱离课堂,或者让自己的课堂脱离教案,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

1.3完善教案细节

我们在教案完成后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案内容,大体的上课框架已经形成,我们再在细节方面进行修改,让教案更加完美,让课堂多姿多彩。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与其他生物老师一起商量、探讨和分析教案的内容,吸收、借鉴和采纳不同的教学方法,资源共享,融会贯通,完善自我教学。

2.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老师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生物教师要严格对待教学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2.1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习环境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们的课堂亦是如此。如果课堂气氛呆板、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怎么还会积极思考呢?所以,老师不要带情绪走进教室,心情过于悲伤,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思考的兴致;心情过于兴奋,课堂气氛活跃过头,课堂活动都流于形式,学生无暇思考。只有老师以平常心走入课堂,才能营造适合学生思考的课堂气氛。

2.2设置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

思考的对象是问题,但是绝大部分的问题来源于提问,只有极少部分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在引入课堂的时候,老师设置的问题要尽量来源于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课堂上,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上课过程中,问题的梯度要由难到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而不吃力;在课堂结束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以复习为主,学生在课后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一举多得。

2.3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学会思考的目的就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会思考已给出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进步。独立思考不再是学生单独地思考问题,课改要求实行合作探究学习,我们可以合作探究问题,独立思考就是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自行思考。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才是思考的最高境界。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停地讲解和提示,学生自由发挥,分散思维,无限的想象和思考,不断地指导发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反思和总结课堂知识

学习不是一直学习,也要有温习的环节。生物老师不停地授课,学生不停地吸收理解,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知识的淡忘,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弱化,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弱化,因此师生都要加强反思。

3.1构建课堂知识体系

没有体系的知识是很难形成网络的,学生复习的时候,很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大增加复习的难度。老师必须防患于未然,教学大纲就是学生以后的复纲,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自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轻松地应对复习。

3.2增强学生定期复习的意识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吸收、理解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只是顺着老师传播知识的脚步,老师没有要求学生学会温习知识,或者不重视学生对于学生的复习,就会给学生的生物学习造成了巨大损失。老师在正式上新课前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做法,但其效果只是短期的。老师将学生的复习跨度加长,一个星期或半个月要求学生进行一次生物知识的复习才是正确的做法。而老师如果在期中、期末考试前进行短暂的复习,则对于学生的复习效果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策略。

4.结语

生物作为初中教学逐渐重视的学科,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严谨教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见证下,让学生获得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

[2]黄诗添.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的整合[J].中学生物学,2004.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8篇

Abstract: Invasion Biology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Alien Species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 of Bio-safety discipline.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ing files, exploring of the innovation methods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exam modes were discussed.

关键词:创新教学;教学改革;生物入侵

Key words: Innovation teaching;teaching reformation;invasion biology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08-01

0引言

生物安全本科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新上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是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有关专业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是生物安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国内外生物入侵的发生、预防与控制现状以及重要农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因、危害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全面掌握生物入侵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生物入侵的发生、预防与控制现状及其研究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因材施教,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合理的课程定位在课程建设和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具有重要导向作用[1]。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结合本校生物安全专业的特色,本课程确定了教学内容,全部内容共分为八章,分别为绪论、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进化及其影响、外来种入侵对土著种的影响、群落的可侵入性、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快速进化与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和控制、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等。共5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自主实验10学时。

2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优势

2.1 教学周历教学周历是我校实行的督促和监督教学过程的重要文件之一,每学期初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案与讲稿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情况做出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督促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做到有条不紊、按计划地进行。

2.2 教案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2]。课程教学小组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探讨和对教案的深刻领会,完成了《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教案的撰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和验证,表明该教案比较符合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的实际教学,既克服了以往讲课随意性、缺乏艺术性的缺点,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3 讲稿讲稿则是在教学前所写的底稿,是教师备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文件之一。讲稿是对教案的细化,讲稿要体现教案的思想,但是又要比教案更加详细,完整[3]。只有具备了完整的讲稿,才能保证授课过程的顺利与熟练。本课程的讲稿是课程负责人将电子版打印为纸质文件,并在讲授过程中及课后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适时加入新的观点和内容,以供下次借鉴和使用。

2.4 多媒体课件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得以形象化、趣味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本课程从开设之日起便启用了多媒体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建设和完善。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入侵生物的有关音像、Powerpoint幻灯片、网络动画等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课件的使用,提高了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并且通过声像图的应用,提高了传授知识的趣味性和效率。每次教学前,都应及时补充新知识和内容,提高备课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提倡创新教育,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作为生物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在本科生的第五学期开设,而这个学期恰好是学生刚刚结束了基础课的学习,正对专业课感兴趣的时期。课程组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3.1 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重点介绍生物入侵的概念、原理,积极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可促进师生的互相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效果印象深刻。

3.2 让学生走上讲台这是笔者近年来总结并实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开学之初就提前告知学生本课程将分出1/5的课时由学生围绕本课程,不限题材,自主选题、收集资料,制作PPT课件,走上讲台进行讲授,让学生和老师体会角色互换。课件讲完之后,再由其他同学就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最后由任课老师就该内容做总结,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势,又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实践表明这样的手段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3.3 注重实践教学尽管实验课时并不多,但课程组高度注重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应用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创新能力和科研技能。例如安排校园杂草群落调查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校园地图自主设置考察路线,对发现的杂草的种类、数量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拍照存档,针对校园出现的入侵杂草进行重点调查,给出精确的坐标,并拟定防除措施。同时给出正在进行该方面科学研究的教师联系方式,让学生以2-4人为一小组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如豚草、福寿螺的综合防治等课题,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灌输在科研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不断的探索和发现问题,经过小组同学相互讨论或请教教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4完善考核方式

传统的闭卷笔答式考核,能够促进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是本课程一直采用的考核方式。但是单单依靠这种方式不免有些局限和不足,因此考核被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10%,由学生出勤、回答问题等环节构成;实验成绩根据学时分配占20%,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进行考核;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文献:

[1]李谷成.农业经济学:课程定位与体系重构[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5-48.

[2]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M].1999:1778.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09-01

有效性教学是教学的灵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教学质量有较高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课题。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其实就是通过课堂当中有限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最大化的实现。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研究,提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方式的设计等。

1.1注重实效的设计教学目标。首先,作为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应对于教学的目标有着层次性的保证。教学目标是一方面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其还是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就能从整体出发,将各个可是统筹安排。合理的教学目标往往有着层次性的特征,但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之下,每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又有着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还应根据学生之间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等个体化差异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有层次且科学合理,并根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全面性。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课堂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在教学目标中,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灵活制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些课程应当侧重能力,有些则侧重价值观;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有些应当侧重实验的设计,有些则侧重实践能力的体现;在信息的获取中,有些侧重收集信息的途径,有些则侧重信息的处理或评价。

除上述两好点之外,教学目标还应具有明确性的特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所应当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是针对教学过后所达到的效果进行表述。在教学目标的行为目标确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目标在确定时,履行课堂行为的主体应当是学生;第二,教学行为的结果应当做出表述,并且教学行为的结果应当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能够到达的范围内;第三,对实现行为的条件进行限制性;第四,行为目标的使用中,规定评价行为的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有效性。只有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严格要求,做到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如在目标制定之前进行访谈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认知水平,掌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等等。通过对学生状态的了解,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对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划分为:阅读材料,根据示意图能够描述分子排列;观察物质的扩散现象,解释扩散作用;用实验鉴定细胞膜特性;体验细胞结构的科学探究过程。

1.2注重实效的思考"教学结构"。通过对教案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控,但目前为止,教案的管理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死板使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上大费周章,甚至为了符合管理模式,有些教师的教案存在抄袭现象,这种现象大大局限了教师对教案的设计思想,导致死板的教案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不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在教案的设计工作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观察,以及课堂内容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结构进行设计,以达到设计的教案符合教育现状,而不是抄写教案应付学校管理。教案设计工作中,要注重结构的层次化,理清思路,合理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1建立生态型的有效教学机制。所谓的生态型教学,就是之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链接,并让学生通过这些连链接更好的获得课堂学习得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没有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开发能力。生态型教学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扩展,将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注入教学有效性,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只是,还积累了生活的经验,使得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拓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于学生的指导,使得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培养其情感态度。

2.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只有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探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合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三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三者融合进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有效教学。

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针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综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统一才是有效教学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的统一评价方式是考试,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都能够在进步时得到鼓励。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学评价策略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以达到有效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就要先从教案设计策略中提高有效性,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并注重教学目标的结构性,做到规范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从而达到有的放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培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感悟适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晓燕.给有效教学一个起点――例谈中学生物教学目标及其设计与使用[J].中学生物学.2014(06)

[2]耿璐璐.打造个性化课程呈现多样化课堂――例谈高中生物教材重构的几点原则[J].中学生物学.2013(10)

[3]刘菲.对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整合[J].新课程(中旬).2013(12)

[4]江松青.浅谈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11)

生物教学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对“学案”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索,以期能以学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开创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局面。《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是否真正体现了这四个基本理念?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拟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高中生物学案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二、学案的实证分析

1.从结构上分析

实施学案教学后,传统的授课型课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一些教育实践者感到欣慰和兴奋,认为这就是新课程课堂。但是仔细分析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我们不难发现,单从结构上看,学案到教案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仍按教案的预定思维组织学案结构。学案取代教案,本是想通过导学案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寻求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然而,现有的导学案在设计上往往侧重于照搬课本,甚至是将课本内容重新进行了一次“伪包装”,然后美其名曰“导学案”,或者是原先教案的“灵活”改编,这样的学案设计其实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2.从内容上分析

从内容上分析,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是否真正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首先,学案的学习目标变成了教案教学目标的简单复制。显然,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不是同一概念,因为二者面对的和适用的对象不同,可是有的学案竟然简单地将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直接复制在学案上,这样的三维目标恐怕难以实现其教育价值。其次,导学环节设置过于模式化。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直接将教案里的诸如“引入主题、自读感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等内容嫁接在学案上,让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这种模式化的导学环节学案范例不在少数。再次,学案中的习题性问题、概念性知识以及原理性知识主要都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且内容很多,学案几乎就成了“练习册”。学生忙于查找资料、填空解答,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潜心阅读、静心思考、深入探究的时间,教师的指导演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讲解、对答案”,没有留下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痕迹”。学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自称,但在内容上却都是以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练习题,那么,以之为载体的教学既无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缺乏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照,何谈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呢?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与差异性,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教育期望价值呢?

3.从呈现形式上分析

当前高中生物学案的呈现形式也不容乐观。首先,当前学案并未真正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面临的永恒课题,学案教学以专注于“学生的学”自称,更不能例外。但是就现在学案教学的实行情况来看,全班、全校甚至全区统一使用一套学案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使用学案的做法,不仅脱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控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导学案的呈现方式出现固定化和模式化倾向。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教学通常在课前或当堂发放学案供学生预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通常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固定了一般模式,即机械化地安排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和拓展提高四个环节。忽略某些环节(例如合作探究环节),这种严格控制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安排的形式本身就忽略了课堂的复杂性与生成性,不仅违背了教育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还违反了新课改的理念。再者,使用学案的课堂模式基本上是以学生汇报个人学习结果为主,很少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课堂上,许多学生将“教学用书”之类教辅书上的答案搬到学案上,在课堂上一一回答,课堂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能力”严重受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弱化了。许多学校还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实施学案教学,结果小组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小组虽然是在合作,但小组成员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不足,“随波逐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无论从学案的结构、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来看,学案都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以之为载体的教学既无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缺乏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照,更不用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综上所述,作为教学变革的一种载体,学案身上有着很强的预定思维的痕迹,它不可能实现人们所期望的教育价值,也无需再承担起今日所要承担的过重使命了。

参考文献:

[1]韩立福.论学案教学的利弊与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2(10):7-8.

[2]崔益林.导学案,究竟能够走多远[J].教育科学论坛,2012(8):20-21.

[3]安桂清.学案教学,何去何从[J].基础教育课程,2012(4):36-38.

上一篇: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范文 下一篇:应用科学研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