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费率范文

时间:2023-02-28 01:19:36

社保费率

社保费率范文第1篇

于建嵘说,各省市社保“五险”的缴费基数和费率各有差异,但企业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的总体都达到工资的40%以上,如加上公积金的24%,就达到60%以上了。如北京市2014年的“五险一金”费率,企业缴存部分达到44.1%,个人为22.2%,合计费率高达66.3%。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世界上173个国家社会保险费率的统计对比,目前中国的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为40%左右,在173个国家中位居第13位,只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而且主要是发达的福利国家。如此高的社保费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非福利型发展中国家来说,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职工个人都不堪重负。

目前过高的社保费率,已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以及产业转型。企业为了减轻负担,不得不想方设法规避缴费,或者降低职工工资水平。企业没有了活路,又进一步影响到职工的就业机会和福利水平,结果是企业和职工双输。

国家推行高社保费率制,对职工来说也是不少的一笔支出,直接减少了职工的当前收入。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劳动者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也受到影响,而应对日常生活的开支又没有减少。特别是房价上涨、子女的教育费用支出增长等各项费用的承担压力,使许多中青年职工生活困难。对他们而言,如何渡过目前的难关,比几十年后享受社保更为重要。

于建嵘认为,从表面上看,国家推行高社保费率制,对短期缓解各级政府的财政困难有一定的帮助。但从长远看,容易造成企业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职工收入减少,社会不满增加,因此产生的各类社会问题,也给各级政府的治理活动带来困惑,增加了维稳成本,又进一步加重财政困难。

在目前经济下行的走势下,减轻企业的社保负担,是降低其成本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一个举措。1980年代的新加坡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政府就把公积金缴费率从50%下降到35%,其中用人单位的缴费率从25%下降到10%,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之后随着经济的逐步稳定,又逐步调高公积金缴费率。

因此,降低社保费率,对企业是一个利好,也符合低收入者的当前利益和各级政府的长远目标。

社保费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保费率下调 社会福利

2016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随后,人社部、财政部《关

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提出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相关要求,部分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低至19%;失业保险也将再度降低费率,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降低费率的期限暂均按两年执行。

社保费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保障水平。它的下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企业利益,而且也涉及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一个调控,关系到社会总福利水平,因此,社保费率下调引发人们热议。

一、社保费率下调原因

中国法定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费率指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占缴费工资的比例。根据数据统计,在未做保费调整之前,中国“五险”缴费比例,企业缴纳29.8%,个人缴纳11%左右。经有关数据显示,与世界173个国家社会保险费率相比,中国列13位,表明中国社保费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

其次,面对着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以及国家去产能的背景,适当地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减轻企业的运营成本,改善目前企业成本过高的困局,并且积极地响应国家去产能的政策。

因此,中国政府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开始社保费率下调的尝试。2015年,政府对失业、工伤和生育三项保险的费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3项保险的费率由3%、1%、1%降至2%、0.75%和不超过O.5%,总计下调1.75%左右。2016年,政府发出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首先下调缴费占比最高的养老保险费率,并进一步下调失业保险费率。

最后,根据中国目前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国情,在2016年实行阶段性的下调方式,并配套延迟退休的政策,能暂时缓解社保费不足的困境,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保费率下调的影响

1.对个人的影响:个人社保待遇水平不变

此次降低的是单位缴纳的保费,个人缴费比例保持不变。目前持有的观点是社保费率下降不会降低个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社保待遇指社会成员按照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所享受的物质上的帮助。从实际而言,社保待遇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国家和各地已制定的待遇计发或报销管理办法,究其根本,社保待遇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基本上社保待遇水平与社保费率无直接关联。

2.对企业的影响:大企业减负多,小企业减负少

对于大企业而言,因参保人数多,基数大,社保费率下降百分之零点几,减少的社会保险费依旧很多;相反,对于小企业,因企业人数少,尽管缴纳的保险费有所减少,但相对大公司而言受益不明显。

总而言之,社保费率下调的目标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顺应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社保费率下调都能为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3.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发展

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加上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结构面临不断优化升级和变换驱动力的需要。此轮社会保险费率的下调,可视为对经济的一次改革,不仅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优越宽松的投资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平稳动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人、企业的福利,进而提升社会的总体福利。

从微观层面分析,高社保费率是继税收之后压在实体经济上的又一座大山。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通过此次社保费率的减负,有利于促进就业,激发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此外,费率的调整增强了企业参保能力,有利于控制企业逃费行为发生率,增强了社会保险制度分配功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三、社会保险费率下调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费率下调是否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也是各方关注的一个重点。

首先,社保基金的收入一般由社会保费筹资和政府补贴组成。此时下调社保费率必将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总数降低,如何弥补减少的金额,从而保证基金收支平衡,这是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通过对国外的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分析,社保基金还能通过费率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筹资,这点值得我国借鉴的。

第二,随着收入上升,社保缴费增加,促进社保基金数不断上升。按照相关法规,社保缴费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为缴纳基数,而中国的社会平均工资每年上涨约10%。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因社保费率下降导致的社保基金减少量。

社保费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保;盒子里浮动费率制度;有效措施

社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于社保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费率如果过高,企业则无力承担,为了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在稽核过程中就会想法设法弄虚作假;但是如果过低的话,又会直接导致社保基金不足现象的出现。因此,就现阶段社保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存在一系列费率引发的问题。

一、社保工作现状分析

社保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为丧失劳动力、因健康原因遭受顺势或者暂时失去工作岗位人群提供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由政府强制执行,向某一部分社会群体收入征收的社会保险税而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社会保险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保基金的多少实际上是受到缴费率影响的,而与缴费率息息相关的便是社会企业的缴费基数以及缴费人数的多少。据有关统计数据表示,随着社保基数的上涨,社保费越来越高,企业在承担的过程中也举步维艰,面临着无法承担的经济压力。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企业在稽核的过程中便利用“假账”的形式来逃脱社保费用的缴纳,“少报”“瞒报”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

二、构建合理社保浮动率制度

通过上文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社保制度在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保制度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针对现阶段社保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行浮动率制度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在下文中就如何构建合理社保浮动率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企业分类,实行比例原则

根据相关研究统计表明,我国五项社会保险缴费率的总计相当于整体工资水平的40%,就这一比例而言,超过了大多数的国家。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体,当政府相关部门强制缴纳社会保险的过程中,企业承担的成本相应也就提高了。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成为企业造假的主要驱动力。针对这一情况,合理浮动率制度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地区的经济情况,针对大中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费率;实行比例分配的制度,根据公司企业的实际规模,确定公司的社保基数和社保人数,让企业能够轻松完成社会使命的基础上,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

2.五险浮动费率制度的有效实施

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包括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其中,工伤保险以及在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浮动费率制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就这五项社会保险内容而言,每一项保险针对的人群和用途都不一样,建议在确定费率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浮动费率制度进行保险费用的收缴,省市社保机构应按照不同行业类别的基准费率,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相应社会保险项目的发生率等因素来核定当年的浮动费率。这样一来,可以根据投保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公司的具体运营情况缴纳应有的社保基金,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运用社保杠杆调节社会发展。

3.稽核工作的有效开展

就合理社保浮动费率制度的有效构建而言,除了上述措施之外,作为社会劳保险事业相关部门,还应充分做好监督核审的工作,严防弄虚作假情况的出现,为社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基础。浮动费率制度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大量稽核人员工作的开展,日常工作的灵活性较大,并且面临的数据统计也较多,因此,作为社会劳保险事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努力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秉持廉洁自律、踏实努力的工作作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社保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政府相关部分对我国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合理的社保浮动费率制度的过程中,作为企业,应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履行政府社会职能的相关部门,则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以及监督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春.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庄虔.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李艳霞.社会保险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社保费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费率;原因;影响

0 前言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保基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主要包括国家的财政支持、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而企业和个人缴费是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社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缴费费率的高低对社保制度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同时,缴费费率的高低也对企业和个人有着较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城镇职工法定社会保险共五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五项保险中,企业需承担的社保费率总和为30%①左右,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率总和为11%,企业和个人一起需缴纳工资总额的41%左右。这个费率在17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3位,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以福利著称的东欧五国。造成社保费率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带来的影响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1 社保费率偏高的原因

五项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因其普遍性和长期性而在社保制度中据有特殊地位,养老保险缴费在五项保险中所占比例最大。我国社保费率总体偏高主要表现在我国养老保险费率的偏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首先,是制度模式的原因。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即在确保当期支付的基础上,再为未来积累一部分基金。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在职职员和企业上缴的社会保险费不仅要满足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需要,还要为未来的养老需要进行积累。其中企业上缴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用于满足当期退休人的养老金支付,个人上缴的部分直接进入个人账户,作为未来的基金好储备。因此,所确定的费率将高于只需要满足当期支付的社保费率。

其次,是转轨成本的原因。我国长期实行单位保障的养老制度,社会成员领取很低的工资,由单位为其所需要面临的社会风险提供保障。因此,这部分人没有社保基金积累。改革以后,这些没有积累或者积累很少的“老人”和“中人”在“视同缴费”期间的待遇,就变成了隐性债务,目前由单位和在职职工缴费来弥补。因为国家和财政对这部分“隐性债务”应承担的责任的缺失和不足,正在缴费的社会成员既需要承担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又要为未来的养老进行积累,因而当今的社保费率必须得处于较高水平,否则不足以满足支付的需要。

再次,是人口结构的原因。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赡养比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5:1提高到了3:1,意味着我国现在每3个在职职工就得养1个退休人员,而且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赡养率还将继续提高,在职职员的养老负担会更加严重。因此,在社保制度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持续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我国社保费率定了较高水平。

最后,是我国统筹层次低、社保基金缺乏有效的增值保值手段的现状所致。我国的社保制度统筹层次偏低,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保资金流动率较低,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风险的互济共助程度较低。受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结构的影响,社保基金的收支压力也不一样,老工业区的支付压力偏重,基金赤字现象明显。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支付需要,我国的社保费率定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作为社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益率的高低影响整个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我国社保基金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投资工具,基金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社保费率水平相对偏高,弥补基金投资收益偏低的缺失。

2 高社保费率造成的不利影响

偏高的社保费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首先,高社保费率导致企业负担加重、利润减少,进而导致企业综合竞争力下降和参保积极性降低;其次,高社保费率使得社会成员当期收入减少,参保积极性降低并影响就业;最后,高费率不利于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保险,不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

2.1 高费率使得企业成本增加、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和参保意愿降低

2.1.1 企业成本增加

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是企业成本支出的一部分,较高的社保费率意味着偏高的企业成本。因此,社会保险费率偏高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会上升,企业的负担会变重,利润空间会缩小,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的社保费率在40%左右,其中企业承担的缴费率在30%左右。根据上文分析,我国三种所有制企业中,私营企业社保缴费能力最弱,国有企业次之,外资企业最强。而我国现行的是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统一的社会保险费率。私营企业最大缴费率仅为19%,而目前需承担的社保缴费率约为30%,实际缴费费率约为其社保缴费最大能力的1.5倍,私营企业承担着远超于其能力的社保缴费责任;过重的社保缴费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其成本,不利于其发展;且私营企业的社保缴费约占其利润的63%,偏高的社保缴费费率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能够拥有的并用于发展生产的利润减少,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国企的相对负担虽然比私营企业小,但偏重的社保缴费负担仍使其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减小,使其综合竞争力下降,制约企业的发展。

2.1.2 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社保费率偏高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降低。企业只有一定量的成本用于招募员工,扩大生产,而较高的社保费率使得企业招募一个员工的费用增加。因此,在相对较低费率下企业能够招募的员工会高于社保费率情况下企业有能力支付工资和社保费的员工。

2.1.3 参保意愿低,逃避缴费严重

较高的社保费率也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愿,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负担,通过瞒报和少报员工人数、隐蔽工作报酬以减小缴费基数以及拒缴、拖欠的方式②逃避缴费。2006~2010年间,我国企业逃费金额逐年增加,分别为730.3亿、1076.9亿、1680.4亿、2082.7亿和3304.5亿,逃费率由最初的2006年的12.1%上升到2010年的22.9%,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企业承担的社保费率太高。与逃避缴费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参保意愿降低,一些盈利情况较好的企业也因为社保缴费负担偏重而倾向于较低的参与意愿。而盈利较少的企业因为企业没有能力承担员工的社保缴费,被动地排除在了社保制度之外。由此可见,较高的费率,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对社保制度本身的运行和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社保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2 高费率造成个人当期收入减少、参保意愿降低并影响就业

2.2.1 个人当期收入减少

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企业员工个人承担,从员工的工资中直接扣除。偏高的社保费率会使得员工的当期收入较大程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人群中发挥作用的大小不同,对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影响尤其大。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下转第151页)(上接第57页)之一,具有公平和平等的性质,通过社会分担的方式减小特定风险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其目标是保障成员的基本生活,缩小初次分配的差距。显然,较高的费率不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2.2.2 个人参保意愿低并协助逃避缴费

在较高社保费率下,个人会对参与社保要缴的费用和将来可能享受的利益进行评估和衡量,当社会成员认为缴纳社会保险费不符合其当前利益也暂时看不到参与社保制度的有利之处的情况下,员工会配合企业做出逃避缴费的行为。这使得社保基金的收付难以顺利进行,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特别地,当逃避缴费的方式是员工与企业不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员工不参加社保缴费,完全没有加入到社保制度当中。这时员工所面对的风险是,他们未来遇到没有能力抵抗的风险时,社会不会分担其风险,容易陷入困境。这样,将有更加多的社会成员陷入贫困当中,需要社会的救济。这种情况,一方面不利于社保制度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使其陷入贫困的境地的目标,社会的两级分化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社会救济需求的增多,使得社保制度的健康持续向前发展无法实现。高费率引发对个人参与社保的负激励效应,不利于社会风险的分担和互助共济的实现。

2.2.3 就业困难

高费率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转嫁成本会采取一些措施。在缴费能力有限而社会保险缴费负担沉重情况下,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可能采取降低职工工资、用资本替代劳动等方式来转嫁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降低工资的措施直接影响这部分员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导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背离第二次分配的公平目标。而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措施,必然会使得企业更多的用机器和技术等代替劳动,不利于社会成员的就业。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以资本代替劳动的措施将使我国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以资本代替劳动的措施也会导致失业人员的增多,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相当多一部分成员陷入贫困境地。失业人员的增多也会使得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人员相对减少,领取社保基金的人员相对增加,使得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减少,支出增大,收支越发地不平衡,社保负担变得更沉重。

3 适当降低社保费率

综上所述,高费率不仅加深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而且也削弱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积极性,进而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应适当下调我国的社保费率,降低企业的缴费负担,降低企业不合理的过高成本,进而促进各类受社保费率偏高导致的负担过重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成员的当期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又能够降低失业率,在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上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适度的社保费率,提高社会保险对企业和个人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保制度的活力,使得社保制度逐渐趋向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适当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J].人民论坛,2005.12

[2]孙捷.我国企业逃避养老保险缴费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韦玮,刘永涛,潘瑞.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偿还及其政策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6(02).

注释:

①我国的工伤保险费率采用浮动费率,企业缴费比例为0.5%~2%之间,生育保险单位费率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

社保费率范文第5篇

新一轮社保费率下调正在各地铺开。

今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5月1日起两年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缴费比例要降至2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以阶段性降低到19%。失业保险总费率要由现行的2%阶段性降至1%至1.5%,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

从会议至今两个多月时间里,各地下调社保费率的政策密集出台。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区市调降了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率,其中以养老和失业保险两项居多,养老保险费率调降幅度大致在1%到2%之间,失业保险的费率降幅大致在0.2%到1%之间。

分析人士表示,此轮社保降费,无论是中央决策还是地方实践,阶段性特征明显,措施的精准实施也会带来更显著的减负效果。

这一轮社保费率下调,是去年的续篇。早在2015年3月,就有地方陆续开始调降工伤保险费率。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低到不超过0.5%。

社保费率几经下调,是根据中央部署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企业“降成本”采取的实质性措施,但它并非只是应激之举,而是社保体系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减负账本

“降低了多笔社保的费率,我们企业对降成本的感受还是挺明显的。”天津一家从事餐饮类民营企业的人事处职员介绍说。2015年10月天津降低工伤保险费率,这家只有几十名员工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每月能节省成本1000多元,在今年又降低了基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率后,每月节省的成本则可达到4000多元。

这家企业只是社保降费中受益企业的一个缩影。

按照国务院此前安排,从今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以阶段性降低至19%。

全国一共有21个省区市符合企业养老保险降费的条件。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测算,如果所有政策都落实到位,符合条件的地区全部能够按照规定来降费率的话,大概每年可以降低企业成本386亿元。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已经了调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政策,并且已有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新疆等地方了调降养老保险费率的政策。

适度降低社保费率对企业利好效应显而易见。例如,上海下调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比例分别为1%、1%和0.5%,预计2016年全年就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湖北的数据则显示,养老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1%,两年全省企业可减少支出42.58亿元。

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在日前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根据初步测算,从去年开始至今年的五险费率调降,全国范围每年总计可降低企业成本1200亿元以上。

冷暖不一 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缴费比例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负担。

至2016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2年上调。社保支出不断上升,缴费率又在下调,社保基金如何稳定运行?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记者表示,进一步降低职工社会保险费率,是经过各地社保部门严密测算的,已经了降费率政策的地方,其调降比例都在社保基金可承受的范围内。本次调降了社保费率的地方,短期内一般不会出现收不抵支,再加上累计结余,保障社保待遇不成问题。

以上海为例,2015年,上海社保基金收入3000多亿元,支出2800多亿元,仅2015年的收支结余就可以覆盖2016年养老、失业和医疗三项社保降费带来的135亿元的减收规模。而目前上海社保基金还有累积结余3000多亿元,调降不会让上海捉襟见肘,反而仍有较大的腾挪空间。

但也有一些地方并非这样乐观。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养老保险的单位缴纳比例为20%,按国务院规定可以调降至19%,但截至目前仍未有下调政策出台。其主要原因就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形势严峻。

目前,黑龙江省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现缺口,2015年在有国家高额补贴的情况下,缺口仍然继续扩大,达到200多亿元。由于缴费人数下降等因素,黑龙江省的养老保险抚养比降至1.16:1,也就是1.6名在职员工就要养1名退休人员。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国家转移支付等统筹安排,黑龙江省仅靠自身很难实现养老保险费率的下调。

抓住时间窗口

这一轮社保降费最突出的特征是阶段性降费,大部分省市区均规定降费期暂按两年执行。两年之后费率怎么走,自然成为政策被关注的焦点。

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社保费率要保持阶段性的稳定,但两年之后也会根据经济情况和社保账户的收支情况保持灵活性。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我国的名义社保费率占比较高,尤其是养老保险等险种,所以两年后,费率可能不会调上来。未来的大趋势,是在社保体系整体改革的前提下,社保费率还应继续适当下调,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上述人士表示。

虽然部分地区社保收支紧张,但暂时并未出现全国性的收不抵支,再加上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社保基金缺口的出现,这意味着降低社保费率要抓住这一时间窗口。

以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经测算基金缺口将在2030年出现,因此要抓住这十多年的时间加速社保体系改革,其中就包括降低社保费率。

姚余栋认为,未来几年,有养老基金结余的地区要尽快调低养老保险费率,单位缴费部分的费率应下调一半,从现在的20%左右降到10%,并保持10年左右的时间。

做实缴费基数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调低社保费率的同时,做实社保缴费基数,可能将成为社保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仍以养老保险为例,虽然在本轮调降之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率合计为28%,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但这只是名义费率,实际费率可能远远低于这个数值。其主要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的基数,远低于员工实际工资总额。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此前中国养老体系存在一个循环:过高的名义费率倒逼企业通过各种办法做低缴费基数,而这反过来又会迫使政府规定更高的名义费率。

而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目前实际缴费基数仅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5%左右,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远低于28%,有些学者测算单位和个人总计仅有18%左右。

名义和实际费率的差距,让社保收支面临尴尬的局面。基本养老保险收着排名世界前列的名义费率,基金却屡爆缺口风险,退休人员工资水平也与高费率背离。

“本来28%左右的养老保险费率应该对应87%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城镇职工退休金应该达到在职人员的87%,但我国实际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苏中兴说。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名义费率和实际费率的差距意味着仅做实缴费基数这一项工作,就可为养老账户增收50%以上。可以说,降低社保费率的一大用意,就是鼓励企业做实缴纳基数,让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而未来费率能否进一步调降的前提,很大程度上也要看能否通过完善个人账户、建立全国联网的五险合一征收系统、加强审计、部门联动等一系列措施,做实缴纳基数。

遏制断缴人数上升

降低社保费率的另一层深意,还在于遏制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社保断缴趋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谭中和表示,2013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断缴费3604万人,同比增长12.7%。一些省份名义上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但实际缴费的人数却在下降。

大多数中断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人员也同时中断了职工医保的缴费,其中多数人为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或个体工商户。遏制断缴人数的上升,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除了参保意识薄弱、企业不愿缴、跨地转移繁琐等原因,费率过高导致低收入者缴不起,便是重要原因。

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市人均工资为每月7086元,以此为基数缴纳社保,即使按下限来算,养老和医疗保险两项每月也要交300多元。但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月收入只有三千元左右,抛除住房、吃饭、交通等基本生活支出,缴纳社保费“可望不可及”。

而降低社保费率,无疑将鼓励更多的人参保,从而扩大社保覆盖面,从长期看,社保基金不仅不会减收,反而会因为“池子”做大而增收。

社保费率范文第6篇

现在的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以上海为例:养老保险,单位每月按缴费工资基数的21%,职工每月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医疗保险,单位11%,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1.5%,个人0.5%。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由企业承担,分别为1%和0.5%。加上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均按7%缴纳,两者总计为工资总额的59.5%!社保,虽然为百姓以后的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却加重了眼下的负担。

据悉,我国社会保险的缴费率现处在世界的高水平。仅以养老保险来说,我国远远高于美国12.4%的水平。现代社会保障起源地――德国的劳资双方的缴费率都没有超过10%。中国社保费率不仅高于德国、美国,而且高于同处亚洲的日本、韩国。在世界125个国家中,仅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占8.8%;10个国家在欧洲,一个就是我国。环顾他国,我国社会保险费费率确实不是一件能够让人高兴得起来的事。

实行高费率,问题多多。欧洲10个高费率国家,对应的是高福利,企业裁员,不会遭受压力;员工失业,不会失去保障。而我国,高费率对应的是低福利,社会保障力度有限,更难承担起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社保费率过高,让我国员工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从绝对数看,近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虽然还是明显的,但从相对数看,在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切分中,居民收入所分得的份额是逐年减少的。如今,个税起征点调到3500元,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就锐减到2400万人,整个工薪阶层只剩下7.7%的人缴纳个税,这说明绝大多数工薪者的收入远远没到“起征点”;换一个角度看,不一定是起征点高,而是普通百姓的工资水平太低了。老百姓手头不宽裕,怎么谈得上扩大消费?更重要的是对启动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成巨大威胁。

社保费率过高,不仅让员工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带给企业同样如此。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利润为此就要减少,如果单位效益好还好办,如果单位效益不行就力不从心。企业社保负担过重,反过来妨碍员工收入的增长和福利的提升。

能否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笔者建议,可以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目前只有80%),让更多的人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以钱养钱”,提升养老金收益率;让国有企业增加分红来补充,在制度上明确,全部用于补贴社保和养老。另外,制度还要对不给职工缴纳社保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以此保障员工。

社保费率范文第7篇

社保费率过高的“中国式烦恼”

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坦言,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费率大都保持在40%以下。数据显示,在全球12个社会保险费费率超过40%的国家中,中国位列其中,其余11个国家均分布在欧洲。在社保费率问题上“俯瞰”他国,确实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从企业和个人的社保缴纳比例上看,企业承担较大份额,个人缴纳较小份额。但根据法律规定,仅有员工个人缴纳的份额才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积累(相当于强制储蓄),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份额最终与员工个人可获得的养老金脱离,将被转化为社会统筹资金,不进入员工的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大病医疗报销和工伤待遇赔付,并转化成未来的基础养老金。同时,员工本人也不能随便动用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一般需要达到法定退休条件时,将个人账户中的积累金额按1/120的比例,与其他养老金构成一起按月发放。这意味着,员工在退休后必须再活十年才能将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上的积累金额领完。尽管法律规定员工死亡后可以将个人养老账户中的余额提出,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彼时,个人养老账户中的余额是否能保值还是个未知数。

另外,我国已明确将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员工普遍的退休年龄将会推迟,这就意味着员工将会多缴社保费、少领养老金。在未来延迟退休趋

势不变的大前提下,个人社保缴费比例或基数的提高,势必会挤占员工获得的可支配工资收入,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网络调查数据显示,93%网民反对退休延至65岁。更有批评认为,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以毒攻毒”的“恶”制度。从小处看,这会造成个人消费能力日趋不足;从大局看,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日趋下降。

企业、员工都叫苦

历年来,社保个人缴费的比例虽然没有大的调整,但由于各地社会平均工资逐年递增,个人缴纳社保的基数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前些年,由于各级政府大力宣传社会保险的益处,加上2011年《社会保险法》施行带来的积极推动,社保费率过高对个人消费能力的消极影响等问题并不突出,直到2014年这一矛盾才日渐显现。

2014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东莞善募康科技有限公司上千名员工要求涨薪及降低代扣社保比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评论指出,由于当地政府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逐年提高,最低参保基数的金额也水涨船高,员工的工资增幅往往不能与之适应。另一方面,在“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下,员工更实际的想法就是多领工资、不缴社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实惠”不受影响。如此看来,“五险一金”的高比例也成了我国社会参保率低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而不仅仅是私营企业唯利是图和劳动监察部门不作为造成的。

同样是不满,2014年4月东莞裕元鞋厂的员工却提出了另一种诉求。据悉,该厂多年来一直按1800元为基数为员工参加社保,因此,员工要求以实际工资标准为基数,补足厂方应缴而未缴的份额。但员工并不希望厂方将依法应缴的份额补缴到社保管理部门,而是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他们。厂方则表示愿意提高参保基数,但是,工人们每个月拿到的实际工资数也会相应减少,双方因此僵持不下。在笔者看来,员工要求“以现金方式补足社保”的做法,其实是变相要求加薪,同时也是对过高的社保费费率表达无奈和不满。

企业潜在风险被放大

“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更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一直以来,大中型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小微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税费负担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需承担高昂的社保支出,这项支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一笔不小的负担,还可能让企业面临一系列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假设企业招用一名员工,与员工约定的月薪为5000元。那么企业实际上还需额外拿出约40%的金额用于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即一名员工实际的人力成本约为7000元;对于员工而言,在扣除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个人份额以后,其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数额在3500-4000元之间。这个“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报酬标准对员工往往不具有吸引力,而企业付出了比实际更高的成本,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若企业采取折中方案:与员工约定不缴纳社保或仅按较低基数参加社保,则会面临因违法行为被社保管理部门查处以及被员工“倒打一耙”的双重风险。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依法为员工参加社保,并为员工个人代扣代缴,若有违反,企业将承担相关法律责

任;若企业采取将自己应缴的社保份额折现发给员工的做法,尽管一时满足了员工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愿望,但由于这种做法本身并不合法,若员工以“企业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追究企业责任,企业将陷入有口难辩的尴尬境地。

当经济形势严峻时,裁员、降薪常常是企业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样就容易滋生不安情绪,并加剧劳资纠纷,极易诱发,引发社会矛盾。

此外,社保费率过高,对员工工资和企业积累的挤压也在不断加深。对员工工资挤压的直接后果,就是个人消费能力日趋不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下降;对企业积累挤压的后果,则是企业投入能力受限,可持续发展动力减弱。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以我国的国情来看,“五险一金”占比过高的趋势无助于福利社会的建成。纵观欧洲11个高费率国家,其国民的高缴费率对应的是高福利待遇,企业不需要因裁员而面临来自政府的压力,政府也不需要因为企业裁员而遭受需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压力,员工更不会因为失业而失去生活保障。在这些国家,由于福利过高,很多人已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反观我国,高费率对应的却是较低的福利,“多缴了社保,依然是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现象也逐渐上升为公众较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社会保障力度有限,仅靠高比率的社保金额很难承担起社会“稳定器”和“和谐仪”的作用。目前,国家正在采取积极对策,养老“双轨制”已经画上了“句号”,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相关政策也在有序地规划设计中。解决社保费率过高的思路,不能局限于就费率谈费率,必须透过费率审视其背后隐藏的深刻问题,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补齐缺口才是当务之急

要根本解决社保费率过高的问题,关键在于补齐养老金缺口。众所周知,社保缺口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欠账太多”,很多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并未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为此,理应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提高国企分红、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还清旧账,改变新人为旧人发放养老金的模式。此外,更要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争取百姓的“养老钱”保值、增值。

总而言之,不论是为了还旧账而实行延迟退休,还是提高社保缴费,都只是“穷尽一切手段”之后的无奈之选,而不应该是“第一选择”,加重社保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近似于“杀鸡取卵”。

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提高公共财政对社保的补贴,改变“五险一金”缴费过高的现实,不仅仅是释放小微企业活力、提高社会投保比例的前提,也是让广大企业员工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只有降低社保费率、缓增缴费基数,才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居民消费。笔者期待“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改革条款早日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既成事实。

不久前,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联合的《关于统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工资下限和单位缴费比例的通知》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至13%-15%,其中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5%的调整至15%。同时,各地级以上市对本市户籍和非户籍人员,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必须执行统一的单位缴费比例,不得执行不同的单位缴费比例”(注:在此之前广州市国有集体企业按工资总额20%缴费,非公有制单位企业按工资总额12%缴费)。尽管该《通知》也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工资下限进行了上调,但其降低国有集体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做法,也在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方面做出了有益、积极的尝试,值得其他省市借鉴。

社保费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率;社会保障;就业;挤出效应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费率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国外相较起来,我国的社保费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2016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交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之前我国的社会保险框架总共包含了五种保险,五位一体的全方位保险体系使得众多的参保人员能够实现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各方面得到有效保障。使得广大劳动者在基本生存需求上得到满足。但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发展迅速,社会保险费率也在不断增长,其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影响也逐渐凸显,表现之一是我国的就业增长相对于劳动人口的增长显得非常缓慢。

1社会保险费及社会保险费率

1.1社会保险费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指的是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其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设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参加保险的劳动者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等问题造成生活困难时能够给予其必要经济补偿,使这些劳动者可以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水平。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险框架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项基本内容,目前正在进行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的试点工作,未来可能会变为四项基本保险。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为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定期向负有缴费责任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征收的费用。同时也可以将其认为是国家依照法律承担社会保险责任,向参保的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征收的一定比例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最主要的来源。

1.2社会保险费率

社会保险费率是指企业和劳动者依法需要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数额占其个人收入的比例。社会保险费率的确定,是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并按照约定的给付标准,算出被保险人应当承担的费用比率。同时,社会保险费率除了要考虑风险因素外,还要加入一定的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以求理定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费率。目前各统筹地区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下限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上限是300%。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比例为,企业基本养老企业缴费比率20%,个人为8%。医疗保险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中外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率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巴西(费率27.65%)、印度(费率36.11%)、墨西哥(费率8.32%)、泰国(费率10.2%)等13国费率平均水平为25.58%。

2我国社保费率过高的现状及原因

2.1社保费率过高的原因

社会保险费率的理定有一定的标准,并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率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主要由于以下因素:首先,在财政投入上,若是国家的财政投入较大的话,会相应的减少劳动者及企业的缴费。如在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包含几项基本的社会保险项目外,还涵盖了一项“家庭津贴”的保障内容,这项保障覆盖的群体是低收入或无收入家庭,并且在美国、德国、英国等这样的诸多发达国家都是由国家财政来负责这部分支出。而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源自于企业和个人的缴费,在我国的五项社会保险中,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都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承担缴费义务,再由国家财政进行兜底。可以看出,在社会保险这一部分,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来,国家财政的支出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背后的原因,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之初,我国的财政实力就还未达到西方福利国家的水平,因此也无法效仿西方福利国家那样由国家承担过多责任。除去这个原因,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财政实力有所提升,但是一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也受到宏观发展政策的影响,物质和政治资源都更多投放于经济的发展,而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就相对较弱。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最大的责任承担者就变成了雇主和企业。其次,是源自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原因。因为我国最初的社会保障都是由国家来承担全部责任,直到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保障的模式逐渐转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部分要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的费用则用于未来支付缴费者的养老需求,为保证足够的社会保险基金储备应对未来的风险,确定的社会保险费率就略高于当前的待遇支付需求。最后,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造成的。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结构带来的问题越来越重。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赡养比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已经从当初的5:1提升到3:1,人口红利在消失,年轻人的赡养负担在加重,并且受一直以来的生育政策影响,这个问题还在逐渐加深。因此,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安全运营,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率确定了一个偏高的比例。

2.2社会保险费率过高带来的问题

首先,社保缴费费率过高,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影响国内企业尤其是占到国内企业99%比例的小型企业的发展。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很多企业都会采取开源节流的方法。为企业职工定期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是企业的法定责任,而这一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就加重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率是偏高的,这与我国现阶段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有所偏差,因此,我国的企业来说他们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的缴费负担是过于沉重的。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中,对于占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小型企业来说,在面对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过高的社会保险费率使得其利润点一降再降,难以生存。为了增加盈利,便不得不压缩企业职工薪酬的支出规模,因此,过高的社会保险费率也制约了这部分劳动者的薪酬。其次,社会保险费率过高对就业造成挤出效应。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在不断上升,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规模逐步扩大。然而,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产生的问题,使得费率上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从而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由于社会保险缴费是由企业承担,为了尽量保证企业的盈利,企业除了会采取减少员工薪酬的支出外,还会采取缩小雇员规模,降低劳动力需求的方式。并且伴随着《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正式实施,国家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社会保险缴纳行为执行情况的监督更加严格,使得社会保险缴费对市场的就业挤出作用愈加明显。最后,过高的社会保险费率还会造成企业和个人参保意愿低,逃避缴费严重。为了减少社保支出,降低成本,部分企业会选择瞒报或少报企业劳动者数量和薪酬水平的方式,甚或是采取拒缴和拖欠社会保险缴费的行为。与此相对应的,为了获得一定的企业补偿,保住工作,也为了减少自身的社保缴费,一些员工往往也会帮助企业逃避缴费。2006~2010年间,我国企业逃费金额逐年增加,逃费率由最初的2006年的12.1%上升到2010年的22.9%。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过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费率过高,不仅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降低社保费率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就业问题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国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近年来通过颁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正在形成一套积极有效的政策体系。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当中仍旧还存在着关系到我国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发展的问题。为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就业相关的发展要求,部分地区都陆续出台了社会保险费率下调的执行文件。仅上海一地,2016年全年就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适度的下调社会保险费率能够对国内劳动力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减轻众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缴费负担,为其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

3.1降低社保费率使得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加强

从劳动需求方面来看,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利于企业扩大劳动力规模。因为目前国内的企业市场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率较高,按照规定企业需要各项社会保险成本合起来占到用工成本的30%以上,加之小型企业竞争力大,利润本来就低,导致国内企业难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面对这样的现状,企业唯有以下几种选择:(1)企业逃避社会保险缴费责任的承担,瞒报或不报真实雇员数量,以减少社保支出。但是在社会保险监督规范体系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这样做的方式一旦被发现就面临着被处罚的结果,脱逃社会保险缴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2)通过压缩雇员劳动薪酬的方式将缴费负担转嫁到劳动者身上然。而由于物价上涨的发展趋势,劳动者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压低工资的策略会遇到劳动者的抵制,可行性并不高;(3)缩小企业雇员规模或是资本投资机械化来替代传统人力劳动。从经济发展的趋势上看,劳动者用功薪酬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追求更大的盈利空间,企业不得不减少劳动力需求,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一部分操作简单的工作,企业正在逐渐采用资本投资的方式替代。例如,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于2011年公布的“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就是通过机械化代替人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度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社会保险费率的降低使得用人企业的用工成本降低,在同样的预算成本下,就能够设立更多的劳动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有效缓解劳动力市场失业率过高的现象。同时,更能够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增强其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市场的活力和发展。

3.2降低社保费率使得劳动者就业意愿加强

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过高的社会保险缴费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征缴比例是个人缴纳的费率超过月收入10%,企业缴纳的费率超过员工薪酬的30%,个人缴纳的部分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减少了劳动者的当月收入,企业缴纳的部分是直接缴纳给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与劳动者没有太多联系,往往难让劳动者产生获得感而忽视其福利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还在加强社会保险全国联网建设阶段,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流动性差,保险关系难以转接,对于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的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者来说,都难以让其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积极性。此外,国内目前的劳动者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都还不够完善,例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分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各地居民养老保险内部的缴纳和发放又存在差异,是否参保和参保标准由参保者自主选择,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之间也存在着缴纳和发放标准的差异,有的非正规就业者也就主动或被动地被隔离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政策的执行者也无权干预,因为权力的直接干预会引起负面效应,激发劳动者的消极情绪,造成劳动力供应减少、降低劳动效率、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等问题。用工企业转嫁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行为,会对劳动者当前收入和未来福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降低其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由此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引起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适当的调节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减轻企业负担,能够有效缓解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让广大劳动者获得更大和更为直接的福利。同时,由于社会保险费率的降低,能够让更多的劳动者被覆盖到社会保险的范围里来,如为代表农民工的收入低、缴费能力差的流动人口,更低的社会保险费率也使得劳动者可获得的收入增加,缴费负担减轻而更乐于去缴纳社会保险费。诚然,社会保险缴费的支出占据了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但却不是全部,企业的成本还有其他的部分共同组成。那么抛开整体成本只针对社保支出来对企业的成本负担进行分析是较为片面的,仅仅将企业负担过高的责任归于社会保险费率过高这一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跟社保费用的支出比较起来,企业直接或间接承担的税负以及行政成本,其实占到更大的比例,因此,本文只是从社会保险一个方面来对企业的成本和市场进行分析,要全面的认识还需考虑别的方面。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不是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还应该有相配套的经济政策出台,全面的达到当前经济市场的要求,实现改革目标。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上也提出,降成本的“组合拳”除了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外,还要降低制度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价格、物流成本。不可否认,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加深,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渐健全,劳动力市场也会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文娟.中国社会保险费的就业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5).

[2]刘燕斌.各国社会保险费率比较[J].中国社会保障,2009(3).

[3]吴江.“社保费率超发达国家”不只是“减负”问题[J].人力资源开发,2011(5).

[4]朱文娟,汪小勤,吕志明.中国社会保险缴费对就业的挤出效应[J].中国人口,2013(1).

[5]文利芳,我国社保缴费高费率的原因和影响分析[J].科技视界,2013(11).

[6]葛丰.降低社保费率与提高保障水平不矛盾[J].湘声报,2016(4).

社保费率范文第9篇

下调社保费率,将五险一金变为四险一金,最开心的莫过于企业了。早就有一种说法,假设你的税前工资1万元,在扣除各类社会保险及其所得税之后,每月能够拿到手的工资是7454元,而企业实际支出了14410元。各种险金过高,导致一些企业不仅不敢涨工资,还举步维艰。

所谓“甘蔗没有两头甜”,如果社保缴存比例大幅下降,企业负担降低了,职工到手的现金多了,但以后的养老待遇就可能受影响。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按一些地方的规定,你的养老保险,企业缴20%,个人缴8%,如果企业缴得过低,当你老了领取退休金时,必然也少了。

因此,调整社保缴存绝非调得越低越好。既能减轻企业负担,也需照顾职工利益;既要企业发展更有后劲,也应该避免企业甩包袱。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即下发规定: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造成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暂缓缴纳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费,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暂缓缴费期间,免收滞纳金。到期后,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

也就是说,企业确有经营困难,可以缓缴,但不能不缴。如今,一些地方直接降低社保缴存比例,显然更彻底。但是,应该做到平衡多方利益。有个现象值得一提,即一些垄断性企业缴存的五险一金都比较高,比如两年前媒体报道,内蒙古省级贫困县杭锦旗公积金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地职工缴存的平均水平不足1000元,但当地供电公司职工最高缴存达到15530多元。一些地方和垄断行业不顾国家明文规定,超比例超缴公积金。因此,要继续警惕这种违规避税和变相发放福利现象。

此外,还有一类现象是,一些企业经营情况尚可,但是不尊重工人权益,不跟工人签订合同,更遑论为工人缴纳五险一金了。对此就不是降低缴存比例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它们遵守法规,按时足额为工人缴纳五险一金。

社保费率范文第10篇

2016年全国“两会”后,已经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云南和甘肃等在内的12个省(直辖市)对社保费率或者是医保费率进行了下调。

这一轮降费率,起于中央政府在经济下行期间为企业减负的意图。各地缴费下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成本减低的利好,在不少地方社保资金收支矛盾本已突出的情况下,减收会不会引起社保的支付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减调

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上,都提出了要降低企业“五险一金”。

目前,我国职工社保“五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大类,“一金”即住房公积金,费率合计约为39.25%,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单位20%+个人8%),基本医疗保险8%(单位6%+个人2%),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75%,生育保险0.5%。占据社保缴费“大头”的是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企业承受着相当高的成本。

中国的各项社会保障缴费比例之高,几年来一直是舆论诟病热点,企业抱怨负担重,职工抱怨真正拿到手中的净收入量太小。

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测算,中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作为世界上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德国,规定养老保险费率不超过20%,基本控制在19%的缴费费率,但中国却达到了28%。

不仅是企业,不少员工亦对相当高的社保费用有看法。对就业并不稳定的许多城市白领而言,距离退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每月交数额不菲的养老保险,其间变数很大,如果去到另一个发放金额低的省份发展,以前的高缴费等于白交。而对那些顶多干上三两年,挣一笔就回老家的普通打工者而言,在发达地区缴纳的社保金,更是对将来的收益毫无帮助。

在当前经济下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下调企业的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是对长期以来民间呼声的回应,也是大势所趋。

本轮调整中,上海的力度是目前看起来最大的。3月21日,上海宣布调整单位缴费部分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率,社会保险费率总水平从此前的45.5%下调到4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费率同时均下调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

对于各界普遍呼吁下调的养老和医保费率,除上海外,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其他发达省份也动作较大。例如山东省由20%降低到18%,低于国家规定2个百分点。

而其他多地大多集中在除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外的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小险种上。这一方面是去年国务院常务会就明确要求下调这3项保险费率,另一方面,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基金本来总额小,目前各地也普遍收大于支、结余较多,因此适当下调费率不会影响保险基金正常运行。

包括天津、山东和甘肃等在内的不少地方,还允许有困难的企业缓交社保。

早在2014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就曾公开表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企业觉得负担重。

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方面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推进。2015年2月和6月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分别对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费率进行下调。虽然这些项类数额不大,一时的具体影响有限,但打开了“降社保”的政策盒子。 影响几何

对企业来说,显然是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企业一直是目前中国社保费用缴纳的大头。

据测算,此次上海费率下调后,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而广东则明确,到今年年底,将为全省企业减轻社会保险费(含住房公积金)约350亿元。

社保降费率最复杂的是养老保险的费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有的省份资金充裕,有的省份已经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如广东、浙江等地,节余较多,可以先降、多降。而一些省份,已经在动用历年节余或者需要大量财政补贴。

不仅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上缴的总金额和费率都较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广东等地区属于劳动力流入地,大量农民工都在务工地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保,养老保险基金转移回保险待遇支付地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以及统筹账户中部分比例基金,给上海、广东等地留下不少结余,因此具备下调空间。而不少劳动力输出大省,基金收入相对较少,支付压力较大,由此降低缴费比例空间不大。

因为各省市区实际情况不同,本轮调整中各地对社保险种、费率降幅、实施期限的规定亦各有差异。其中,广东、云南等地区不仅降低了单位缴费费率,还降低了个人缴费费率。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上述地区企业职工拿到手的工资会有所增加。

为了眼下的收益,降低社保费用,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实际退休待遇,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实是,目前下调比例也不大,影响应该不会太大。能够降低费率的这些险种实际上都存在着收大于支的情况。

在此轮社保降费潮中,降低养老金缴存比例的省份几乎都是养老金累计结余相对较多的省市。其中,广东、北京等地养老金的累计结余均已超过了1000亿,单单广东一省的结余就占到了全国累计结余的1/6。

据上海市财政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82亿元,累计结余达1111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217亿元,累计结余1093亿元。据此简单测算,以去年收入为基数,养老与医疗费率均降低1个百分点,两项基金仍能实现结余。

而且,当前“五险”基金征收与待遇发放两者并不直接挂钩。社保待遇发放高低,主要取决于国家和各地已制定的待遇计发或报销管理办法,除部分基础养老金待遇外,其他社保待遇与缴费费率高低并不直接相关。

3月21日举行的通气会上,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就介绍说,目前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较好,有一定的积累且年度有结余。因此这次职工社保费率的下调,不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今后,将继续根据国家部署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当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进一步确保市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然而,既然已经开了口子,未来并不排除企业一方缴纳的养老金和公积金费率下调的可能,以及福利待遇受到影响。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传统计划经济的单位办社会的保障形式被打破之后,1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构建一个市场经济下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从约2003~2013的10年时期,曾被称为社会保障的“黄金时代”,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包括养老、新型医保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迅速覆盖。而这种趋势目前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显然有所收缩。

在医保资金缺口的担忧之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曾提出“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在巨大的争议之下,正式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则删去了这段内容。 待解之问题

然而,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已经发展到目前的阶段,虽然会在一定范围对社会保障费用进行一定调整降低,却再不会回到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保障系统性缺乏状态,而是会在另一个层面上,完善10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包括更全面的覆盖,以及费率在各机构和各地区的合理分摊。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将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一个重要背景是,虽然中国的社保缴费名义上很高,但是,实际缴纳基数已经多年低于实际工资水平,并造成了社保名义费率的“虚高”。一些参保单位往往通过低报缴费基数等方式来降低实际缴费负担,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社会保险“名义”和“实际”两个费率。如果把缴费基数做实,名义缴费的费率马上就能下降。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缴费基数为3037元,全年缴费基数为36444元;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6360元。也就是说,实际社保缴费基数大致为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5%,或影响职工退休后待遇。

在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撑未来的养老保险支出已面临很大压力。今年,养老保险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幅度仅为6.5%左右,低于多年来每年固定调涨10%的水平。

然而对养老金支付困难的问题似乎不必过分担心。按照将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规定,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的全国社保基金将扮演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的功能,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总理就曾强调,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以养老基金为例,2015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同时,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

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承担了历史债务,通过国有资本划转,把历史欠账还上,费率就一定会有下降空间。

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后,费率也自然能有所下降了,因为基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节。中国的社保目前是省级统筹,而非全国统筹。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以及积累结存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少地区职工养老、医疗两项保险基金常年收不抵支,广东上海等地则基金结余较多,全国统筹面临巨大的利益调整,需要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 2014年2月9日,富士康武汉园区招募中心,招聘中心里正在进行形体查验。

其他还有不少可以改善目前社保费用状况的方法,比如,现在基本养老金的结余数万亿,都放在银行里贬值,可以将这部分基金拿来投资运营;中国现在还有两三亿人的年轻劳动力没有加入职工养老保险,加入之后费率可以下降;逐渐延迟退休,也会在客观上将负担延后支付压力。

一个已经解决了的大问题是,去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新的机制实际上确立了,从此开始,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为自己的养老保险缴费。

上一篇:保费计算范文 下一篇:医保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