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范文

时间:2023-11-30 11:38:23

上市公司财务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1篇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了国企改革、加速了GDP的增长。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时有发生,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增添了一道厚厚的屏障。下面,笔者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防范办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原因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之所以时有发生,主要有如下原因摘要:

1.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在我国现有的近2000家上市公司中,改制上市的公司占了相当比重,但凡改制上市公司,都有一个“连体企业”——上市公司的主要关联方摘要:第一大股东(母公司)。在这种状况下,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些目的,授意并操纵上市公司造假。

2.非法投机机构利诱上市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造假以实现自己谋取暴利的目的。在1998年、1999年度,由于股市行情火暴,吸引了大批资金参和股票炒作,一些大资金为了谋取暴利,联合上市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欺骗中小投资者,2001年前后发生的财务造假大多始于那两年。在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同样催生了一些财务虚假的上市公司。

3.实施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不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报表质量的重要把关者,他们在审计中的不客观必然导致虚假报告的增加。事实上,由于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事务所有意无意的放纵上市公司,让上市公司购买会计政策的行为屡屡得逞,虚假报告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够完善为财务造假留下了空间。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规定的完整性和谨慎性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新问题,从而造成上市公司部分业务出现制度真空或者出现利润操作空间,为造假者制造了宽松的环境。另外,相关法律对财务造假者的惩罚不重、执法不严,导致造假成本极低,也是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主要手段

1.虚增利润,隐瞒亏损,这是盈利能力差的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造假行手段。绩差上市公司虚增利润,其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摘要:为了达到证券法规定的再筹资条件;为了保持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公司股票不至于被ST或暂停上市;为了配合股票投机机构炒作本公司的股票等。为了实现利润虚增,公司常用的做法有摘要:公司财务各岗位协调一致,编制虚假销售凭证,虚增收入;利用关联企业或友好企业,通过互相开销售发票的方式虚增利润;对于折旧、利息等不计提或少计提;对企业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视而不见;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利润操纵等。

2.调节利润,这是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公司最主要的造假行为。均衡利润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进行该类造假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基于以下目的摘要:为了保持良好的公司形象,使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以稳定股价或刺激股价上涨;为了避免因某一年度利润骤降而使该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证券法或证监会规定的筹资条件。上市公司在调节利润时,常用的方法有摘要: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或延后确认费用;设置秘密预备等。

3.不谨慎使用资产,变相侵吞中小股东资产,侵犯中小股东利益。这种造假行为一般是在大股东的操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以上市公司为工具获取低成本资金,其常见的做法有摘要:在不考虑是否能收回的情况下向大股东提供资金,最终导致公司资金流失,留下亏损隐患;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交易,往往是一方面通过从大股东处高价购进原料,另一方面向大股东低价销售产品或其他资产;通过引诱中小投资者配股而自己却放弃配股的方式从中小投资者处获取资金,然后又用该资金对所有投资者进行分配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治理

对于上述财务造假行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治理摘要:

1.完善上市机制,减少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净化会计环境

针对改制上市存在的缺点,应尽量的实行整体上市,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一股独大”和股权分置新问题,从而减少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减少关联企业、减少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一般部分整体状况较差的公司被阻拦在股票市场之外,以减少会计造假的潜在可能性,从而净化会计环境。

2.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报表唯一性管理。前面文中提到利用准则漏洞进行利润调节,有鉴于此,应该逐步完善现行制度中存在的新问题,减少财务造假的空间。另外,有些公司因为不同的目的而提供不同的报表摘要:对税务提交利润虚减后的报表;对社会公众提供利润虚高后的报表。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加强报表惟一性管理摘要:公司报表生成后,提交给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后所有需要该公司报表的主体都只能从该部门获得报表,从而避免一个企业对不同的对象、基于不同的目的而提交不同的报表,以减少企业财务造假的动机。

3.提高造假成本,严格执行会计法。《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法律和规范都规定了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置办法,如了对个人和单位的行政处分、党纪处分、经济处罚、刑事裁判等。笔者认为,对于严重的财务造假应该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并且在处罚上要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增加造假者的成本,使造假者觉得不合算、风险大,从利益上遏制住财务造假的蔓延。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2篇

1.收入确认。在美国,从1997年到2000年发生的720起对收益进行重编报表的事件中,有376起(超过一半)涉及收入确认的方法。其中的183家非计算机制造公司,116家微软公司,77家计算机制造公司报告的重编报表修改了不正确的收入确认方法。这些公司的通常做法是在收入确认的条件没有满足——即销售完成前,产品发送给客户前,或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就确认收入的实现。例如寄售中的货物因其收入确认的条件没有满足——所有权和它所伴随的风险没有被转移,而且由于货物可能甚至没有被出售,可能也并不确定能够得到付款,因此不能确认收入。

被称为“链锯阿尔”的邓莱普彻底搞垮的设备制造商太阳光公司,在1996年到1997年的秋季和冬季向零售商运送烤肉架,而消费者对户外烧烤设备的需求是严格限制在温暖的季节,为了让零售商支持该计划,太阳光公司允许零售商延迟付款,直到他们卖出烤肉架。这些零售商也得到保证,他们可以退回没有出售的货物,作为最后的刺激措施,太阳光公司收集在冬天存储在仓库中的烤肉架的标签。总之,这些烤肉架以寄售方式进行销售。当然,太阳光公司对它们进行会计处理时,就好像它们是在1997年最后一个季度被售出的。这种诡计为太阳光公司1997年的利润增加了7100万元。

2.不确定未来成本准备金。公司在处理不确定未来成本准备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经理们在许多情况下知道他们将来必须支出款项,但是一些支出的准确数目和测定时间不可能事先知道。因此,公司应该基于历史数据和对未来合理的评估对这些支出进行评估。但是这些公司将他们财务报告上的支出项作为收益调整的机制。所以不确定未来成本准备金构成了许多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近年来,美国误导性支出披露的典范当属施乐墨西哥公司,为了实现公司高级主管设定的过高的销售目标,该子公司较低层次的经理们将条款宽松的信用贷款扩大到那些偿付能力值得怀疑的客户,在短期内,墨西哥公司的收入显现出非常高的增长,但这样的增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坏账达到大约1.27亿美元。为避免确认这些坏账,经理们延长了债务的偿还期限。通过低估支出,施乐在一段时期内得以报告更多的收入。此外,他们还秘密将仓库出租以隐藏价值2700万美元的退回商品——这2700万美元本应该作为一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表并且作为一项支出列在收入报表上。后来施乐公司对1997年~2000年的所有财务报告重新编制,减少了60亿美元的收入和14亿美元的赢利。

过度高估准备金,并因此少报收入,这也是典型的利用准备金造假,这种自的特殊滥用已经在各个公司中很常见,以至与他们得到了自己的绰号:甜饼罐准备金(在欧洲,也称为隐藏准备金),该思想是,公司过度夸大准备金,将甜饼(即未来的利润)放入甜饼罐,并且在未来时间需要时将其取出以夸大利润。

3.重大性。重大性是我们在财务报告中设置弹性的一个方法,其确立应当以不误导投资者为前提,既要考虑定量因素,也要考虑定性因素,任何有意违反公认会计准则规定的错报,金额再小也是重大的。根据效益递减的逻辑,一些项目可能是如此不重要以至不值得对它们进行精确计量和报告。但一些公司却滥用了重大性概念,它们蓄意在规定界限内记录一些错误,然后试图通过辩解说这些错误对底行数字的影响是微不足道来为其谎言寻找借口。例如,《华盛顿邮报》批露了美国在线在广告收入方面的造假丑闻后,美国在线通过其聘请的律师却一直以重大性为由进行辩解,声称预期1亿多美元在线广告收入的下降以及5600万美元的违约金收入只占全部营业收入约3%的比例,因此没有必要批露。美国在线从2000年第四季度起,广告收入逆转,比1999年同期下降了7%,《华盛顿邮报》获得的美国在线内部文件表明美国在线2000年度面临着失去1.08亿美元在线广告收入的风险,而整个2001年将失去1.4亿美元的在线广告收入,但美国在线并未披露。

此外,在确定上市公司的重要性水平时,还要考虑该项错报对股票流通市值的影响,因为上市公司的赢利通过市盈率的作用,会对股票市值产生放大效应。美国在线惊心策划的种种非常规交易虚增的广告收入,尽管只占全部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如没有这部分非常规交易虚构的广告收入,美国在线2000年~2001年将有3个季度的收入和赢利会低于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预期。

4.风险管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运作良好的公司的一种标志。安然公司假装管理风险的一种方法是以固定价格将风险资产转移给它的特殊目的实体,例如供电合同。安然并没有把它的风险转移给特殊目的实体,它只是使用它自己的股票来确保特殊目的实体能够抵御风险。安然为了隐藏它的风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股票和债券投资人在无法了解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公司是如何处理这些风险的情况下,无法做出精明的购买或出售的决定。当投资人认识到安然公司在误导他们时,他们不仅对安然公司的证券进行了平仓,而且拒绝在公司重新筹措资金时提供任何帮助。隐藏风险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延长安然的存在,但最终却注定了它的毁灭。

5.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要求公司披露关联方交易。这样的交易并不一定是目无法纪的,分析师,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应该格外小心以确保这样的交易被完全清晰地批露,而且向关联方支付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应该合理并遵照惯例。安然公司隐藏了它所签署的关联方交易中有关的重要信息。无疑,它批露了它的首席财务官和其他重要高级主管参与了特殊目的实体。但它并没有披露这些执行官们从合作伙伴关系中获取了多少利润,也没有批露这些执行官常常通过损害安然公司和安然公司股票持有人的利益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措施——多元监管与诚信教育相结合

1.构建全方位的多元监管。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董事会,证券市场参与者媒体,行政监管和司法诉讼。

第一层次:董事会的功能。董事会是资金提供者(股东)与资金使用者(管理层)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代替股东监督管理当局,并谋取股东利益最大化。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最直接有效,因此我国可借鉴西方企业在公司董事会中设外部独立董事的做法,规定外部董事的比例,并在独立董事的聘任,薪酬赔偿及工作负荷等方面作出严格而科学的界定。

二、三层次:证券市场参与者与媒体。当董事会的功能缺失时,证券市场参与者(即市场力量)和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安然整个事态的发展中,媒体与买方分析师不断地分析、质疑安然公司,迫使安然公司面对现实,调整不当行为。否则,安然可能不会那么迅速地,它可能还可以继续使用各种会计造假手法去支撑它的财富泡沫,从而使投资者蒙受更大的损失。从我国来看,新闻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诸如银广厦,亿安科技等恶性事件均由新闻界首先披露出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闻媒体比注册会计师更具有超然独立性。

第四层次:行政监管。证监会的直接介入通常只有在恶性事件发生或事态极端严重时才进行,而且只能起“事后补救”作用,这是因为证监会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对每一上市公司实现事前复核,美国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也是实行抽查制。证监会的主要功能应该是间接接管,即从监管理念的高度去设计并维护各种运作机制,让各种市场机制去维护“三公”原则的实现。我国证监会的当务之急是要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摒弃行政审批的办法等,直接的行政主导对市场机制的扭曲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应该由证监会严格把关的,没有能够管好,而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却管得太多,出现了许多不良后果。

第五层次:司法诉讼。当恶性事件发生后,能否对做出错误行为的人实施严厉的市场惩罚和让受害者得到足够的赔偿是衡量资本市场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安然事发后,美国至少有十几家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在任何时间购入过安然股票的个人或机构参加诉讼,准备以集团诉讼的方式追偿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在证券市场上,集团诉讼无疑是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之一。

2.加强会计师行业的诚信教育。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是诚信原则沦丧引发严重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证券市场是充满各种机会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对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诚信教育。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第二,建立和完善信用记录体系。为会计师建立“信用记录”,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的必备档案,进而对会计师进行信用评级,使诚实守信者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信用低下者,受到应有的冷落和鄙夷。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

自美国上市公司安然事件发生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也关系着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和长远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动因有很多,要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也应当针对其财务舞弊动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正确认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加大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面的打击力度。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危害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出于某种利益驱动,利用财务手段来实施的舞弊行为,包括运用各种手段粉饰财报的行为,使得上市公司能够在二级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股价表现,或者为了防止推出证券市场而采取的粉饰财报行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由于上市公司才管理层和中小投资者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地位,上市公司管理层如果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误导中小投资者购买其股票,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也会破坏证券市场秩序,对于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整体而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是巨大的,并且也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如科龙电器财务舞弊事件、绿大地财务舞弊事件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信心。同时,从这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来看,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舞弊类型和特征,其中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关联交易来实施财务舞弊。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

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来看,主要有财务舞弊成本较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等几个方面。

1.财务舞弊成本较低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实施财务舞弊本身会有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也会获得相应的收益,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衡量财务舞弊的成本和收益,如果财务舞弊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那么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其实施财务舞弊的成本还是较低的,或者说财务舞弊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之所以会存在着这一问题,首先便是当前相关部门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打击力度并不够,处罚措施和处罚力度不足以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成本。其次,由于相关的监管制度并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间接的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可以看出,在这种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现象会更加突出,其实施财务舞弊能够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收益是巨大的,相反,上市公司为此所付出的财务舞弊成本却并不高,这是导致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财务舞弊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问题也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来看,相较于国外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不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是普遍现象,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都超过了50%,这反映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便会出现寡头治理结构。例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经营决策和公司管理方面几乎是一言堂,小股东的发言权并不高,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也被大大弱化。这样一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实施财务舞弊活动过程中,就失去较好的内部制约,大股东可以直接同财务部门联合实施财务舞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问题,事实上对于其财务舞弊行为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内部条件,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部门独立性不高,或者财务管理部门独立性不高,受到大股东或者管理层的影响较大,在大股东或者管理层的授意下,能够更加便利的实施财务舞弊。

3.财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不高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财务人员的参与,有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为公司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联合开展舞弊,有的则为管理层要求财务人员实施财务舞弊,财务人员独立开展财务舞弊的案件也有,但是所占比例并不高。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财务舞弊,都需要财务人员参与其中,财务人员利用一些相应的舞弊手法,如虚开发票、虚增收入、不合规资产确认等手段来实施财务舞弊,达到相应的舞弊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就反映出了财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很多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并没有对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严格的要求,出于利益的驱动或者是在管理层的胁迫下,实施了财务舞弊,无论何种原因,财务人员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财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不高问题,也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形成对于财务舞弊的自觉抵制作用,甚至还会利用各种手段配合财务舞弊活动的实施。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策略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些成因,应当积极进行解决。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处力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且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水平。

1.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处力度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本较低的问题,应当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处力度,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机制,并且加大出发力度,对于一些财务舞弊情况严重的上市公司,还应当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通过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处力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本,增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发现的风险,并且通过增大处罚力度,来提升其财务舞弊风险成本。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营造良好的证券市场发展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努力消除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地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等,这对于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形成较好的警示性作用。

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从上市公司内部角度来说,要防范财务舞弊,就应当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合理的平衡股权结构,防止单一股东一股独大,完全占据上市公司治理权和管理权。相关部门应当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章程制度进行严格的规范,从保护中小投资者角度出发,明确大股东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小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中的地位,特别是独立董事的监督地位。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应当正确看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意义,为了保障上市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有必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大股东也应当树立科学的公司管理意识,积极主动的进行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平衡,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财务舞弊行为形成较好的内部约束机制。

3.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

针对当前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应当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职业操守、道德素养、法律意识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应当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其在防范财务舞弊事件中的作用和责任,如在法律方面的责任,无论财务人员是否是主谋,或者是否能够获得直接利益,只要参与了财务舞弊,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而言,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遵守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管理层或者大股东要求的财务舞弊事件,也应当明确拒绝参与。

四、结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并且也会破坏证券市场秩序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进行严格的防范。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来看,主要有财务舞弊成本较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等几个方面。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些成因,应当积极进行解决。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处力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且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监督与约束对策[J].会计之友,2012,08:92-93.

[2]窦连池.论内部审计在防范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舞弊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5,07:32-35.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重述;重述类别;重述影响

一、引言

财务重述是指公司自愿或在审计师、监管当局的敦促下修正先前报告的财务信息,即上市公司就已经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存在的虚假、遗漏或误导性的信息做出重新编制并披露的行为。

财务重述源之于之前财务报告的误述,误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错误,为偶然性的不正确,是客观行为;一种为违规,为人为故意造成,以利润调节为目的。前者多与会计原则的误用、判断错误、会计知识及信息的缺乏、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能力、准确度等有关,后者则与管理者自利行为、资本市场压力、避税动机等有关,而公司内控及治理结构的缺陷、外部监管的低效性都为违规行为提供了机会。

然而,无论何种情况导致的财务重述,都会给企业、投资人、资本市场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财务重述不仅会增大公司经营风险、增大融资成本,影响公司价值,降低投资者信心,甚至会威胁公司组织结构,降低资本市场效率,导致资源配置失效。因此,研究财务重述的具体状况,并结合财务重述的原因,寻求减少重述、遏制财务欺诈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现状分析

本文以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8-2014样本作为初选样本,并作如下剔除:一是*ST、ST上市公司由于上市条件出现问题而被剔除;二是数据信息不全者而被剔除。最终得到了9653个研究样本。数据主要从上市公司在巨潮资讯网站和沪、深交所网站中手工收集并整理而得,通过具体财务重述公告内容和相关信息,围绕财务重述的数量、类型、行业分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这四个层面对财务重述现状进行研究。

(一)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年度分布情况

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统计整理,发现各年份重述报告的数量差别不是很大,从整体来看略微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各个年份出现的情况呈现一定波动的态势。令人注意的是2008年和2009年两年时间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较偏多,特别是2009年,深市主板A股近一成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重述。这些陆续的财务重述公告体现了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及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差错更正的一种约束力。除此之外,表1数据显示:深市各期财务重述的比例均高于沪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关注。

从数据反应的情况整体而言,财务重述发生的现象仍较严重,但发展的趋势正在不断好转,重述比例整体上在不断下降,深市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现象要严重于沪市上市公司。

(二)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公告类别分布情况

从表2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即财务重述公告中更正公告的数量所占比例最大,七年平均水平为58.28%,接近六成,特别是2010-2012年这一类别占比达到65%左右,由于这类公告更多是涉及到会计差错的修正,故对市场的负面作用也会更大。

第二类补充公告总体趋势变化不太明显,其数量变化更多的是与监管部门的披露准则有关系。由于披露准则的要求近些年来呈现高频率、精细化的特点,上市公司补充公告数目也随之出现一定程度增加。

与前两类相比,虽然补充更正公告占比并不高,但其更多的是与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关键数据以及主要财务指标等内容相关联,因此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和更正公告一样显著。

(三)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行业分布情况

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特点:第一,证监会公布的各行业里都存在财务重述现象,即说明财务重述现象具有普遍性;第二,财务重述的数量分布在不同行业中的差异比较明显,这说明财务重述的发生受不同行业的特性所影响。数据显示财务重述在制造业数量最多,占46.12%,其次是房地产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11.11%和7.34%。这其中的原因,黄世忠(2009)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重大会计差错的追溯调整时,往往会通过补提减值准备这一方式,而制造业由于拥有大金额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财务重述出现的可能性无疑更大。类似的,房地产业和电力煤业的财务重述公司数量所占比例也较大,这些行业中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多的现实也可以成为一种可能的解释。另外还应考虑到,制造业相比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数目优势显著,因此不能忽略在所有行业中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占比大、基数较大的现实,因此制造业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绝对数较多不能充分证明该行业财务重述的倾向更大。所以并不能由此简单而直接地确定财务重述易发、高发的行业,其发生概率应该与其所属行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四)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对会计盈余的影响

由于上市公司年报需要经审计师审计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因此更正公告、补充更正公告中很多涉及对公司当年己经公布财务报表的会计盈余进行修正。从表4数据可以看到,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涉及利润增减所占比例较大,接近50%,其中,调减盈余占40.04%,调增盈余占7.34%,这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盈利情况采取了最有利的利润调节方式,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中虚增利润的问题非常突出。其中,更正公告中,39.21%的公告性质是对公司盈余的调减,只有不到6%的更正公告是调增盈余,补充更正公告中,53.85%是对公司盈余的调减,只有3%是对盈余调增,由于盈余的调减涉及公司未分配利润、净利润以及留存收益等核心指标,对市场的冲击程度更加显而易见。

三、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除ST、金融行业等)2008-2014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一是财务重述发生的现象仍较严重,但发展的趋势正在不断好转,重述比例整体上在不断下降,深市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现象要严重于沪市上市公司;二是在财务重述公告类别中,更正公告的数目所占比例最大,加上补充更正公告类别所占比例,已达七成多,说明来自于差错更正的财务重述占了绝大多数;三是证监会公布的各行业中均有财务重述现象发生,说明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同时,财务重述的数量分布在不同行业中的差异比较明显;四是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涉及利润增减所占比例较大,接近五成,并且调减盈余占四成以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会计信息中虚增利润的问题非常突出。

(二)研究启示及对策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快健全和规范财务准则及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加强来自于多方位的监管,遏制盈余操纵及财务欺诈的发生,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功能,明确各自的监管地位和职责,提高监督效率;二是健全公司的内控制度,重述是判断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的重要标准,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较有效地保证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三是建立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和赔偿机制,强化财务信息提供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和操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法律的强制约束效力震慑会计信息提供过程的参与者。建立财务重述民事责任追溯赔偿制度,使上市公司承担更大的差错违规更正民事责任,通过较高的违规成本设定约束财务欺诈的发生;四是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财务人员较高的执业能力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信息披露的错误,进而减少重述的发生;五是提高外审质量,减少主观与客观上的误判,把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最后一道监督关。

参考文献

[1]郑瑶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 2012(2):5-11.

[2]喻焱文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强度、动因及影响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4(3):3-13.

[3]周传龙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研究[M] 湖北:湖北大学 2014:36-38.

[4]卓越 财务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M]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 2013:45-53.

作者简介: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足;解决措施

一、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要素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本身

财务报表的作用在于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出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由于财务报表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不够周全,仅仅使用财务报表的反映方式却有其局限性。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不统一;由于编制方法不统一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这类不统一出现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上市公司在同一时期内采用不一样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故而导致该公司无法在同一时期进行财务报表内部对比从而取得分析结果。对上市公司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第二,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倾向严重,某些上市公司为使得自身的财务报表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投资者的满意,故而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粉饰自身的财务报表,譬如某些企业会通过延迟确认费用来提高当前的收入,进而增加自身的利润。这样便会导致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够真实可靠。

(二)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某个因素的变化,便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问题。而这类因素往往来自于财务报表当中的分析指标。其主要内容阐述如下:第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譬如对绝对指标、净利润、净资产以及主营业务净收入额等重要的绝对指标的重视度比不上相对指标。又譬如当前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当中,对投资收益率的重视程度比不上对流动性指标或者可偿还债能力指标。第二,使用指标存在的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全面的反映出上市公司所关联的信息。譬如在使用盈利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时,其仅仅能够反映在某段时间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经营情况,故而不足之处便在于欠缺时效性,同时也无法阐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导致使用者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上市公司在何种背景之下才取得的收益,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各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的作用便在于使得上市公司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当前所处的位置。使用比较分析法时,要求使用者必须选取具备可比性的对象才具有意义。然而诸多上市公司在实际做出选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一些上市公司并不存在可比对象,尤其是在选择计算方式和计算基准时,若是出现选择不准确的情况,便会导致财务报表分析不具备任何意义。甚至会对公司的决策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公司蒙受损失。因此上市公司在使用比较分析法时,需要将其局限性纳入到考虑范围当中。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主要要求便在于保持计算口径的一致性,且使用时较为简单。静态的比率分析,不能很好的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并且通过使用比率分析法,虽可以找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状况,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的方面,但是并不能找出这些变动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比率分析法以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如果财务报表数据失真,那么使用比率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便是会让财务分析法产生误解。此外,比率分析法欠缺一个清晰的标准,没有明确划分出比率的高低。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利用不同会计时期的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合理预测出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而趋势分析法的重要基础就是财务报表数据,数据本身局限于时效性和准确性,加之当前市场环境波动较大,以及上市公司的经济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受货币影响尤为严重,故而需谨慎使用趋势分析法。

4.杜邦财务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法的作用便在于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准确的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其局限性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时,所采取的总资产和净利润并不相符,故而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报酬率。第二,没有准确的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之间的损益、负债差别,故而以此为基础很难明确的分析出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三,虽然某些大型上市公司对杜邦财务分析法进行改进或者调整,但是由于其内容复杂且工作量大,其局限性在选择使用它时不可不考虑。

二、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通过不断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使用效率以及调整该体系的构成结构,以便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能够全面有效的得到反映,主要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其要求便在于重视相对指标的开发运用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对绝对指标的分析。譬如绝对指标当中的净利润、净资产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等非常重要的绝对指标,以便于能够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全面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时,为实现健全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目的,也需要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比如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渠道、市场容量分析等,这类非财务指标有助于激发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提高其盈利能力,从而有助于完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第二,由于各类指标都存在着不足,并不能单独的全面反映出公司的实际运行状况,因此将各类指标综合使用便有助于弥补单个指标所存在的不足。譬如,盈利指标当中的对收益率的衡量,为获取更高质量的收益,而对该收益率下的相对应的偿还能力、付息能力以及风险的衡量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因此便可清楚的知道上市公司在何种背景下取得收益,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不断优化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使用,从而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由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杜邦分析法等构成。在使用这些分析方法时要注意逐步提高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统一性,不断优化财务报表的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自身实际选择多种分析方法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科学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取得上市公司更有价值的信息。(1)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由于各类方法都有其侧重点和优缺点,只有综合使用各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才能达到弥补单一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不足的效果,故而在进行实际的分析时,不应当仅仅使用单一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获取上市公司有效全面的财务信息。譬如在使用比率分析法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或者数据的变动,然后便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快速及时地找出引起这类数据变动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2)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分析方法和分析信息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及时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同时也需要全面详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和货币的时间因素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思路进行不断优化或者改进,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必须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朝着规范化和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有效避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具对比性,故而需要不断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统一性。第二,健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首先需要不断重视对相对指标的开发使用,与此同时要强化对绝对指标的分析力度,也要兼顾对非财务指标的运行。其次,要将各类指标数据形成数据库,便于各类横向、纵向分析。最后,将各类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使用,这样才能够弥补单个分析指标的片面与欠缺。第三,不断优化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指标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袁慧敏 单位:千金药业

参考文献:

[1]宗振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6).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欺诈; 危害; 防范

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含义及其特征

在汉语中,“欺诈”一词是指用奸诈的手段欺瞒他人骗取好处。在英语中欺诈(Cheat)是骗取、欺骗、哄骗的意思。《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8条注释:“欺诈行为是指意欲诱导对方犯错误,并因此从对方的损失中获益的行为”。所谓财务欺诈,是一个组织整体或某些个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为获得自身利益而采用不当手段欺骗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故意行为。从行为主体上看,财务欺诈的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公司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虽然公司财务欺诈是通过财务人员这样的具体的自然人实施的,但欺诈行为的主体是公司,体现了公司集体的意志。

为此,以笔者之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上市公司为谋求公司自身利益而在财务报告中采取蓄意错报、瞒报或误导等手段,故意制造虚假财务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组织。

上市公司不同于非上市企业,在财务欺诈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动机上具有更大的复杂性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与一般欺诈行为一样,主观动机上都具有故意性。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动机既不同于一般性欺诈行为,也不同于非上市企业的财务欺诈行为。对非上市企业来讲,进行财务欺诈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了增加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业绩。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则除了个别的是为了偷逃税款,或出于公司领导个人业绩需要外,主要还体现在为了达到上市筹资需要条件、达到配股和增发等再融资条件、避免遭到“P”、“T”或退市,以及美化公司业绩、抬高公司股价等。这种财务欺诈多与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有关,是在公司高层管理者授意或者指使下进行的财务欺诈。

(二)手段上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方能报出,并且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机制要比非上市企业严厉得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强其财务欺诈被发现的难度,就会采用更加隐蔽的手段,以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发现成本,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发现概率,达到骗取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的目的。比如,有的通过各种手段多计收入和收益、少计费用和成本,虚增盈利能力;有的通过各种手段多计资产或所有者权益、少计负债,虚增公司价值;有的通过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有的通过任意改变会计政策来稳定收益,误导投资者等。

(三)类型上具有全面性

欺诈按表现形式划分,有作为性欺诈和不作为性欺诈两种。所谓作为性欺诈是指用积极的行动实施的欺诈行为,是欺诈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所谓不作为性欺诈,则是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而构成的欺诈行为。许多欺诈行为主体可能发生的欺诈,主要体现为作为性欺诈,有些则体现为不作为性欺诈,也有的两者可能兼而有之。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包括作为性欺诈和不作为性欺诈。比如,上市公司采用多计资产、收入、收益和所有者权益,或少计负债、费用和成本等造假的手段进行财务欺诈就是作为性欺诈。而对按规定应当予以披露的信息不予披露或不及时、不充分和不完整披露,则属不作为性欺诈。无论是作为性财务欺诈还是不作为性财务欺诈,都会对财务信息使用人(含潜在的使用人)产生误导,进而可能造成损失。

(四)结果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使用者既涉及公司管理层、国家税务机关、证券管理委员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也涉及社会广大潜在的投资人等。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相比,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更加广泛。由此推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引起的危害在范围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可能很大)。我们很难知道有多少潜在的信息使用人,更难以预见各个信息使用人利用财务信息做何决策。可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在结果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 分析

(一)对投资人、债权人的危害

财务欺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主要靠欺骗他人并从他人的损失中获益。投资者受到蒙蔽,依据其欺诈性财务信息可能做出错误性决策,最终遭受损失。债权人受到蒙蔽,依据其欺诈性财务信息错误判断其偿债能力,不及时收回账款或继续扩大其债权,一旦上市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则会加大债权人账款坏账的风险。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对投资人、债权人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如美国的“安然”“世通”等,对成千上万的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我国的“银广厦”、“郑百文”、“东南融通”等事件,也使许多投资人遭受损失,甚至破产。

(二)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危害

由于财务欺诈一般是通过会计确认、伪造会计资料来操作的,这样就会使公司自身的财务核算资料失真,使公司管理者难以准确判断经营状况,并使公司经营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如提前确认收入或者递延确认费用,虽然虚增了利润,欺骗了投资人,但也为公司后期留下了潜亏,需由以后各期慢慢消化;同时,公司管理高层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得不在已经虚假的财务成果上确定不符实际的更高的目标,以显示公司持续发展。目标定得越来越高,实现的难度越来越大,上市公司便不得不采取更严重的财务欺诈。日积月累,财务欺诈所造成的假象也便愈加严重。随着政府监管、社会审计监督力度的增强和投资人对财务信息识别能力的不断提高,任何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都不可能永久。而财务欺诈丑闻一旦暴露,对公司的打击便会是致命的。

(三)对资本市场运行的危害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7篇

一、在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法务会计起到的作用

(一)对独立审计固有缺陷的弥补。独立审计和法务会计具有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相同点在于两者都需要在接收第三方委托和提供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审查上市公司相关财务资料,检验其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合法,进而获得一定的证据把财务舞弊行为揭示出来。但在性质、目的和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点。性质上,法务会计人员对舞弊审核的业务并不是一种审计服务,而是一种咨询服务,不会有时间和主体的严格限制;在目的上,法务会计是发现并且尽量减少财务舞弊造成的损失,而不会对其发表财务报告的合法性提出审计意见;在调查方式上,法务会计在委托人出具司法会计聘请书或者委托鉴定书的时候,就可以开展舞弊审核活动,而不需要提前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审核企业。(二)预防作用。在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和刑事诉讼以及行政处罚相比,上市公司对众多中小股东所提起民事诉讼的防范逾加重视。而在我国,由于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上市公司很少因为财务舞弊行为而遭受刑事诉讼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的力度也比较轻,同时,众多中小股民对相关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不熟悉,而且很难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诉讼支持,想要诉讼很难拿到相应的法律证据;因此,想要得到应有的赔偿是很难的。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舞弊的收益明显大于舞弊的成本,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时有发生。相反,法务会计具有丰富的法律和会计相关知识,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查,获得相应的法律证据,因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样一来就加大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本,在财务舞弊的时候会考虑收益和成本,进而减少粉饰财务报表。所以,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法务会计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三)控制作用。一般来说,投资者和其他债权人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有一定的察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即使未被曝光,也是会存在蛛丝马迹,但是就算被察觉到了,缺乏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支持,投资者和其他债权人无法获得及时的援助,无法及时调查上市公司,拿不到有力的证据,只有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被曝光或者损失发生后,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有了法务会计的帮助,投资者和相关债权人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委托法务会计调查上市公司,取得相应证据,而不用等到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表的时候才了解到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这样一来,就能够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特殊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尽可能降低投资者和其他债权人的损失。所以,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法务会计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四)调查和取证作用。一旦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掌握法律诉讼所提供的有关证据,才能最大程度的挽回自身的损失。通过相关信息获知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或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审查需求确立之后,根据委托人的委托,法务会计开展会计调查,为证明上市公司舞弊行为客观存在搜集有力证据。同时,法务会计根据这些证据帮助委托人确定损失的数额和范围,并出具专家意见,让委托人获得诉讼支持。会计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认定客观存在的财务舞弊事实;搜集舞弊的相关证据;界定和计量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范围。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法务会计可以弥补独立审计固有的缺陷,对舞弊行为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并且在舞弊行为发生后,帮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搜集证据,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法务会计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法务会计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结合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应用,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的良好发展和财务规范。

作者:胡驰飞 单位:北京中外名人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慧杰.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6(04):98.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原因;治理对策;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93-02

引言

2001年末的安然事件以来,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繁爆出。2006年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snaiFFRC)披露的以“科龙电器”为首的“2005年度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公司排行榜”则更加让人惊叹其财务舞弊手段之“高明”。 自我交易、循环交易、阴阳交易、填塞渠道、不断并购、会计差错、大洗澡、报表重组、隐瞒炒股、现金陷阱,此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绝招。

一、财务舞弊的概念及方式

财务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财务舞弊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违法性、有意性、危害性和隐蔽性。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段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核心是不变的。其中收入舞弊包括虚构收入和跨期调整收入;费用舞弊包括少计费用、跨期调整费用以及滥用费用资本化;资产舞弊有现金舞弊、应收项目舞弊、少提减值准备等;负债舞弊一般是少计负债。

财务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管理当局通常利用跨期摊提类会计科目进行多摊、少摊或多提、少提费用以调节利润。(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在建工程完工而不进行竣工决算。(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运用时,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3)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4)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法改为直线法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5)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费用也是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舞弊方法。(6)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2.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如出纳人员利用企业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未予分离保管的弊端、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等。拉拢与自己职责不相容的人员串通舞弊等。

3.关联方交易舞弊。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通常,中国上市公司采用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四种关联交易舞弊方式来虚构利润。

4.资产重组舞弊。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资产重组舞弊主要有并购舞弊和债务重组舞弊两种。

5.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

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财务舞弊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一些公司为了达到股票上市标准不惜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弄虚作假进行财务舞弊,以达到政策要求。此外,由于股价是每股收益与市盈率的乘积,而中国证券市场的市盈率畸形偏高,所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目的就是虚增利润。每虚增1元的利润,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便会10倍甚至百倍的增加。相对于舞弊的收益而言,舞弊的成本显然太低,从一定程度来讲,正是过低的舞弊成本助长了一些舞弊的发生。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就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畸形直接导致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关系的扭曲,这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契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结构不合理。截至2006年下半年,沪深股市,流通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只有185家,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没有超过25%的只有219家,60%~70%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款项的情况。在所有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的可能性随之增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严重。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兼任高级经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董事兼任高级经理的比例(内部人控制度)超过了50%的占样本公司的32%,超过30%的占样本公司的65%。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会的运作通常被“内部人”或股东控制,而不是以集体利益为基础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时有发生。(3)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对财务报告难以履行监督职能。根据对发生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的分析可知,中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抑制财务舞弊方面没有发挥对董事和经理层监控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虽然按法律规定设置了监事会,但监事会实际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即下位权利或弱势权利监督上位权利或强势权利。

3.财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财会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从宏观方面讲,主要是长期不够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制定会计职业准则;从微观方面讲,公司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为了迎合公司领导的不良心理,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另外,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财务舞弊。

4.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近年来中国虽然制定了不少会计审计法规,但从现实来看还不完善和健全。有些条文的可操作性较差,从而造成会计舞弊有机可乘。如新的《会计法》中“法律责任”一章提到“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重大损失”等都未量化,也无具体的解释。2006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多的会计选择权,这就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利润操纵机会。另外,缺乏惩罚措施、社会监督不强、会计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等也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

1.协调财务舞弊的收益与成本关系。我们应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财务舞弊行为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这样就可以在根本上制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对财务舞弊行为负无限连带经济责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对于那些敢于举报的会计人员应当给予重奖,使其举报财务舞弊行为的收益大于损失。这样,实施财务舞弊行为的责任人就会主动放弃实施财务舞弊行为的念头。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1)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解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不对称的现状。(2)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公司董事会中设立外部独立董事,并规定外部独立董事的一定比例,同时,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提高董事会专业化水平,以发挥董事会的作用。(3)完善上市公司监事会。由于监事会流于形式,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只起到摆设的作用,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

3.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财务舞弊行为,逐渐树立会计界诚信、公正的形象。

4.完善会计和审计制度。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过多灵活性是财务舞弊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对会计准则和制度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在中国普遍缺乏诚信文化的现在,提高会计报告的可靠性才是关键。其次,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选择会计制度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等,均应做出最大细节化的规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将法律责任加以量化并具体解释,这样有利于当事人明确财务舞弊行为的后果,也有利于有关部门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判断并处以相应处罚。最后,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与媒体的作用。随着证券市场的完善,市场监管主体已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广大的社会公众和媒体也已参与到监管过程中来。

结束语

目前,中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形形的造假行为层出不穷,作为计量经济活动的会计活动,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舞弊行为。财务舞弊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深层次道德信念的显形。所以,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侯艳蕾,翟英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透析[J].经济与管理,2006,(7):71-73.

[2]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6,(4):77-79.

[3]汪建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8,(2):346-347.

[4]杨云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J].财会研究,2006,(5):62-63.

[5]油晓峰.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44-145.

[6]张爱民.内外结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J].当代经济,2006,(2):18-19.

[7]洪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办法[J].经济纵横,2005,(9):117-137.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及特征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上市公司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故意漏报、谨报、瞒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主观欺诈性违纪违法行为。其具备以下特征:

1.舞弊主体。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体,舞弊通常在主观上是有意的。

2.舞弊客体。会计资料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客体,公司经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运用不合理的会计方法,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虚构业务等舞弊方式。

3.舞弊形成的性质。财务报告舞弊与无意的虚假陈述不同,它是通过虚构或者篡改真实财务数据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故意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

1.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向股东传递公司运转、盈利情况的主要载体。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股东之间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上拥有着高度不对称的信息,为个人或集团对财务报告进行舞弊提供了客观条件。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国有股和法人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较大的比重,形成“一股独大”的情况。

(2)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是指在经济利益和人事关系上独立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管理层、上市公司股东之外的外部董事。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薪酬支付,但由于其数量有限,因而激励效果难以发挥。

(3)监事会监控不力。一方面,监事会不经常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更无从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董事会成员的薪酬、待遇等都基本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监督过程不能保持独立。

3.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公司的相关投资者负责,而且对整个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在我国,通常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为同一主体,作为经济人的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

4.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会计准则通常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其解释灵活性颇高。在实例应用中,不同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会采取不同的会计准则。另外,会计准则的修订具有相对滞后性,新的会计准则从颁布到具体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许多上市公司都会钻空子,达到攫取经济或政治利益的目标。

5.政府过度干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且不成熟,政企在一定意义上并没有完全脱钩,使得政府习惯于直接对所在地区上市公司进行干预。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政绩等因素的考虑,常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牟取利益。

6.道德诚信素养的缺失。一些会计人员道德诚信缺失,在利益的诱惑下不能保持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及行业素养,很难客观公正地完成会计、审计工作,甚至协助上市公司弄虚作假。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结构、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大股东权力的行使,避免出现通过财务报告舞弊而谋取利润的现象发生,并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要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人员重迭的情况,应尽量避免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人员的交叉迭置。其次,应该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

2.强化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能否有效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关键所在。因此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至关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改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负盈亏、经济上依赖被审公司的情况;财政部门应明确职责,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实行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以防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谋舞弊。

3.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多次博弈的结果,不仅仅是纯技术性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因此,完善会计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增加会计准则的可靠性;减少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阻碍。

4.加强外部监督。加强外部监督,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增加舞弊行为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监督中来。

5.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要避免教条化、形式化的教育,从更多的真实案例引导上市公司在根本上消除舞弊的借口,更深刻地认识舞弊对他人及社会的危害性。德治与法制结合是减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上证研究,2003(2):38.

[2]段凤贤,李欣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8).

[3]张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与治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1.

[4]殷勤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财经,2003(3).

[5]陈博,刘梦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途径及对策[J].会计审计,2014(9).

[6]薛云奎,李连军.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灵魂[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5).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第10篇

虽然随着证监会、投资都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在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现阶段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为了眼前利益一味地追求销售、利润,而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往往会忽略,如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往往会把经营产生的绩效付诸东流,所以上市公司在风险出现之前能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规避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风险防患与否,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分不开。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使公司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已把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纳入年报披露范围内,但大多停留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风险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全面预算管理欠缺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预算的重视程度、全员参与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预算的执行和控制、预算差异的追踪与分析以及预算与绩效挂钩考核方面存在不少欠缺,大多是拍脑袋管理,做到哪里算到哪里,导致公司目标不够清晰,即使有清晰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太大,以致完不成预定目标。

(三)投资缺乏经验,事先评估不够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不管是全资还是合资,不乏失败的例子。由于缺乏对行业、合作者、国外投资贸易环境的了解,致使投资半路夭折,严重的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主要是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评估不够产生的盲目投资。

(四)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没有有效发挥职责,上市公司真正控制者是经营管理者而非公司股东。,董事会没有独立于股东,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和经理人身份重叠,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机制不完善,导致大股东在自己获利的同时损害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财务人员在进行预测、分析财务风险时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五)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与其他公司比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对透明、充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不顾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关联方交易、招股说明书等出具虚假报告,操纵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迷惑市场,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也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形象。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其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既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本身的诚信大打折扣,并且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要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科学划分财权,使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划分,做到重大事项需要董事会全体成员决策,一般事项则由经营班子或经理人决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都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风险。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的一种战略管理,长到几年、几十年的战略目标,短到一年内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编制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目标设定、控制、考核,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甚至企业的行业地位等,以便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将企业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量化的各项预算指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多次调整修改,将企业预算指标落实到各个市场、研发和其他各部门,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绩效管理挂钩,以确保公司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结合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报告必须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财务分析报告要充分体现企业经营中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回到预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要求,并制订高标准的财务质量体系,经此来衡量核算过程是否合理,统计结果是否正确,分析报告是否详细。规范严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为风险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还能对财务稳健提供强大的后盾,能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诚信度得到认可。

(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财务管理做得好坏,除了机制的保障,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会计人员,要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对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确保有效、真实、准确,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做事公正、公平,并严格保守企业秘密。业务上,财务人员要深入一线部门,使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与企业实际运行相符的切实可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填充自己,进面提高对财务管理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还要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总之,财务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更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运作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这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调整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公司内部监管范文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