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3:32:27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软件开发课程;虚拟实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软件开发人才,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实施三阶段技能递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技能培训分为基本技能积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综合技能培训三阶段。基本技能积累阶段包含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技能的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包含培养更高一级专业能力的课程,如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综合技能培训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以提高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技术应用训练。

学生在教学阶段递进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因此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这些课程与综合技术应用训练都是以软件开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训,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实际软件开发经验。为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对接,必须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提供合适的软件开发实训环境。由于培养费用、实践场地的限制,让每个学生都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参加真实环境中的项目开发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软件开发实训课程中采用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虚拟实训作为一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实训方式在节约教学投资、优化教学情境和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路

根据对软件开发人员岗位需求的调研,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工作任务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为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相关开发技术,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码习惯及技术文档编写能力,有较强自学能力、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为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引入虚拟公司形式,采用虚拟环境与真实项目相结合、虚拟员工与真实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实训室中,模拟公司的工作环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公司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完成项目开发,缩短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的距离。通过教师学生员工化,模拟公司开发部的组织结构,教师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完成岗位相应的工作,包括协调人员配置、制定项目解决方案、监控项目执行、提供技术指导、组织项目评审。学生担任开发部普通员工的角色,在软件开发员岗位上完成项目开发各阶段任务,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熟悉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掌握高效的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技能。

(二)内容结构

基于软件开发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构建具有“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特点的虚拟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知识培训、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项目评审。各组成部分涉及三大类角色:项目经理(教师)、项目组长(学生)、项目成员(学生),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知识培训和项目管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负责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经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共同完成项目评审。

知识培训部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实训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与知识以及项目应用领域知识的培训。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包含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特定语言的代码规范、团队开发规范、技术文档编写、软件测试用例的执行和记录等项目开发支撑知识。关键技术与知识的培训由项目经理根据课程目标和项目特点展开,包括关键技术和常用架构的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和开发工具的引入。领域知识培训是指项目应用领域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涉及金融财会的相关知识。

项目实施部分:项目实施是虚拟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训任务分解和项目实现。项目组接受来自项目经理的实训任务,由项目组长进行任务分解并分配到各项目成员。项目成员按照企业软件开发流程执行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管理部分:项目管理包括进度控制和过程检查两部分,由项目经理实施以保证实训项目按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的要求如期完成。项目经理指导项目组长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根据项目计划监督各组的工作进度。过程检查部分包括设定过程检查点以及阶段通过标准,项目经理按照通过标准审查阶段成果,确保项目完成质量。

项目评审部分:项目评审部分由项目演示交流和项目考核两部分组成。在项目演示交流环节,各项目组介绍开发过程、演示项目运行结果、进行项目答辩。在项目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在项目经理考核的基础之上,参照项目组长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三)应用过程

以.net平台上的综合人事管理项目开发为例,在课程实训中运用虚拟实训教学模式的过程如图1所示。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实训;外包;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32-02

1 背景

工信部近日印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而据业界预计,到2015年,我国软件行业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出口突破600亿美元。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但缺乏软件开发工作经验、项目交流和团队合作锻炼,需要经过相当的项目知识与技能培训。超过60%的高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适应外包企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很少,大学毕业生常常需要企业花大力气培养,而企业希望招来就用,不愿自己培养人才增加成本。本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应此目的设置,目标培养中低端软件人才。

3 建设实训中心项目的可行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四个特点:一是教育性质和目标不同。重在对准备就业的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陶冶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和劳动素质教育。二是教育内容与要求不同。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为主,重在让学生懂得做什么、怎么做,使学生学有专长,毕业后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目前尽管有部分学生升学,但就总体看,其教育内容与要求未变。三是课程模式与结构不同。其课程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结构注重强化学生技能的应用性、针对性和职业性。四是学校功能与任务不同。要求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必须具有实训实操的条件,否则职业教育很难获得应有的效果。

4 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训室建设目标

软件开发技术实训可以包含四类实训课程:

软件开发实训:包括完整的生命周期的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阶段实训:选取软件生命周期其中某个阶段独立工作(例如编码工作)的实训;

软件测试实训:包括软件开发过程随行测试和独立的软件测试技术实训;

软件项目管理:这是关于软件技术高级培训。

实训装备:

硬件设备:5组服务器;50台工位电脑;网络和交换设备;5组光盘刻录、扫描仪和打印机等辅助设备;1套投影和无线扩音设备;互联网接入;软件平台:Windows 和Linux服务器平台,mySQl、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J2EE和.net开发平台和课程相关的软件工具;LoadRunner 、WinRunner等常用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MS Project;办公系统 Ms Office 管理软件:实训管理软件

实训方法:采用模拟企业运营方式将教练和学员混编成项目组方式完成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训;打破学科界线和知识体系,以项目目标驱动安排教学内容,编制教材和教学课件,教学内容来源于合作企业以往的实际项目,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原项目分解、重组、封装形成教学课件,以实际项目文档为基础编制实训文档。

实训课程:本实训室分设以下类型实训课程

素质教育类课程:敬业精神、团队合作

企业标准类课程:ISO9000和CMM认证,企业化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类课程: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管理系统使用;

软件开发、测试类课程:包括软件生命周期理论、文档编制和理解、软件工具、编码和测试方法、系统部署、和版本管理等;

实训过程:

先期培训:素质类、企业标准、项目管理、背景知识等

基础培训:由教师教授课题涉及的基本方法、工具和规范;

开题培训:由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做课题报告,解释项目要点;

5 实训课题:软件开发实训

本实训室培训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实训方法可以将学员分组,在同一项目中分别承担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工作,也可以独立执行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实训课程

软件开发实训包括一下实训模块:

1)背景和基础知识:包括软件开发规范,软件企业ISO9000和CMM认证,学校软件工具等;

2)搭建开发环境:能够配置自己的软件开发环境,包括安装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包;能够配置自己与别人的协同开发环境,包括网络配置,文件共享,安装远程打印机等;

编写代码:使学员能够读懂详细设计,掌握开发工具的配置与使用,掌握开发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数据结构,了解简单的算法,会设计简单的界面,并应用常见控件,具有数据库编程的初步能力;

图1

3)测试:使学员除了掌握测试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学会编写单元测试案例,编写单元测试文档,在执行单元测试的时候,记录测试结果,并分析错误原因,以利于下一步的调试。

学员应掌握以下具体技术、平台和工具,Windows系列和Linux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工具;Borland 公司工具,SQLServer,Oracle ;Apache+tomcat,Web Logic 等;TCP/IP,创建网络连接,网络打印;基于UML的详细设计文档,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单元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设计测试案例等;执行测试并调试错误,系统和配置技术;

软件测试实训包括以下实训模块:

计算机及常见操作系统、软件设计语言基础、 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软件测试基础、自动化测试:包括OSI模型、TCP/IP模型及常见网络协议,常用软件平台、工具使用LoadRunner 、WinRunner测试工具使用,各种测试规范

6 总结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的系统软件功不可没的,软件开发和测试使全社会的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达到了新的水平,因此,学习软件开发、测试的相关基础知识,对于信息时代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文宏,李心辉.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 Ron Patton.Software Testing [M]. 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张福强.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实训室建设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5).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敏捷转型;反模式;软件开发

1敏捷开发方法的出现

软件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RUP4类,它们注重文档的完整、程序的易读性、结构的完整性,属于重型软件开发方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传统软件工程的方法很好地适应了软件开发的需求,其不仅关注软件构造方式的完美型,同时也注重总体的可预测性,以文档为驱动,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软件交付的流程来进行开发。在软件产业不是很发达、软件开发人员稀少的过去,这样严格的开发流程无疑是很适用的[1]。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软件开发方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一方面是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快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软件的质量和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这就要求软件开发需要以更灵活的手段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廉的代价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用户需要,由此人们开始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本质重新进行思考和探索,在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轻量级开发方法相继被很多软件大师提出。2001年2月在美国犹他州的雪鸟滑雪场召开了软件开发大会,本次会议了“敏捷宣言”,包括4个核心价值观和12条基本原则,这标志着敏捷开发的诞生。相对于传统软件工程,敏捷开发主要有3个重要特点:(1)敏捷开发是“适应性”而非“预设性”的,传统软件工程试图对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在很长的时间跨度内做出详细的计划,然后依据计划进行开发,这类方法在计划制定完成后拒绝变化,而敏捷开发欢迎变化,甚至允许改变自身过程来适应变化;(2)敏捷开发是“面向人”的而非“面向过程”的,它们试图使软件开发工作能够利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3)敏捷开发是“产品驱动”而非“文档驱动”,开发过程只需要较少的过程文档,在软件的迭代开发过程中,一直保持软件产品的可用状态,以产品的增量来衡量进度的实际状态。敏捷开发的诸多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研究敏捷开发,积极实施敏捷转型。

2敏捷转型的反模式

尽管敏捷开发方法已经提出多年,但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大量的疑问和难点,在传统型软件企业里面还大量存在敏捷转型的失败案例。这些失败案例可以总结为6条失败教训,即敏捷转型的反模式。

2.1缺少管理层支持

敏捷宣言告诉我们,“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人来构建项目,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和支持,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在转型过程中,同样要求管理层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状态,为转型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2.2转型目的缺失或不明确

管理层必须明确希望从敏捷得到什么,如果对要解决的问题都不清楚,那么努力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或无功而返。“别的公司或别的项目那样做”并不足以成为自己采用的理由。所以敏捷转型必须紧盯自己的问题,弄清楚为什么希望做出改变,进而再启动敏捷转型。

2.3组织结构与角色和敏捷不相容

敏捷宣言提到“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在传统软件企业中需求分析、编码开发和测试常常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容易阻碍自组织团队建立,让敏捷团队的成员感觉仅仅能够做局部优化。

2.4指导不足

敏捷转型过程中,需要向团队成员讲述敏捷的思想和方法,过少的培训甚至没有培训,将让团队感到迷茫。在实践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疑问或误区,还需要有经验的敏捷教练现场一对一指导。

2.5将敏捷等价为Scrum

敏捷的范畴比Scrum要大得多。Scrum本身并不涉及工程卓越、业务目标、大型团队扩展或者技术发展等。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从改善工程实践入手。否则,团队初期的Scrum的活动显得很热闹,但因为代码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质量和效率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过程依然痛苦。

2.6对工程实践缺乏足够认识

工程实践对于解决代码问题具有直接的帮助,但每一种工程实践都有其门槛,需要付出学习成本才能掌握。不加选择的实施,将会带给团队难以承受的压力,而导致成员的抵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敏捷转型的失败。而失败又会带来连锁反应,一方面让转型的软件开发团队大大降低对敏捷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也会给其他周边的团队带来负面影响,使其充满疑虑、裹足不前。

3敏捷转型策略

针对敏捷转型的反模式,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型策略。

3.1宽松环境

敏捷转型是在项目交付过程中实施的,团队成员需要付出额外的工作和努力。改进活动需要时间、资金、办公环境的支持,甚至改进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团队的管理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保持关注、积极支持、容忍失败,建立一种宽松的转型氛围。

3.2转型小组

敏捷教练通常对于敏捷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对敏捷管理实践或技术实践有非常好的掌握,并且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引导技能。这种角色对于传统团队的转型是非常关键的,起到引导实践、转变思想的作用。在传统团队内部通常难以独立培养敏捷教练,需要从外部引入,帮助团队转型。以教练为核心加上团队内部骨干建立转型小组,可以帮助转型工作顺利开展。

3.3痛点驱动

传统团队在研发过程中通常受制于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的压力,遇到各种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1)维护代码规模大,遗留故障多,团队陷于质量的焦油坑;(2)用户需求多、变化快,驱使团队过于追求进度,却无法充分理解用户需求;(3)分工壁垒严重,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之间对抗造成大量浪费活动;(4)团队成员技能提升缓慢,加班过多,士气低落。转型小组一起分析团队现有问题,再与团队成员开诚布公地探讨,通常会得到强烈的共鸣。不以引入新概念、新模式为目的,而以痛点驱动的态度面对问题,敏捷开发的起步就容易得到支持。

3.4实践选择

经过多年的业界探讨和尝试,敏捷方法论层面Scrum,XP和精益看板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即使这样,从这几个方法论里面挑选合适的敏捷实践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样也是难以抉择的事情。盲目的实施实践只会加重团队的负担,而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并将开发团队陷于交付和改进的双重压力中。而转型的初衷是在短期内付出可以接受的学习成本,提升过程能力从而获得长期的交付能力提升,因此,短期内的改进必须要获得可见的成果。通过多个项目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敏捷转型初期的3个关键实践:Scrum、用户故事、持续集成。从管理、价值、交付3个关键方面可以帮助团队在短期内以较小的成本奠定敏捷开发的模式的基础,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持续自我提升。Scrum是一种轻量化的敏捷软件开发管理框架,每隔1~4周,每个人都能看到能实际工作的软件,并且据此决定是这个版本还是继续开发以加强其功能,这样将原先的长周期的开发过程切割成若干个小段,用户反馈速度大大提升。有了轻量化的管理框架,团队的基本的工作模式、协作方式就会发生明显变化。用户故事(UserStory,US)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用户渴望得到的功能,能把一个功能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不仅描述了产品需求、业务价值,同时还包含了一系列验收标准。一个好的用户故事包括3个要素:(1)角色,谁要使用这个功能;(2)活动,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3)商业价值,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通过使用用户故事,可以增进开发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帮助开发人员充分理解需求含义,并确保每个迭代都能关注用户期望的高优先级需求。没有用户故事就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迭代,也无法做到敏捷开发所倡导的快速反馈、快速学习和快速价值交付。持续集成是极限编程里面的重要实践。采用完全的自动化构建过程,使得一个开发团队在一天中多次构建并测试软件。持续集成鼓励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在一天内多次提交代码,同时保证每次签入操作都不会损害已经通过的构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反馈,使得缺陷及早被发现,并能以可视化手段快速反馈。有了持续集成作为质量安全网,团队的缺陷可以快速反馈和解决,作为工作产品的软件版本就可以一直保持在可工作状态。

3.5敏捷培训

要让团队正确实施敏捷实践,转型小组需要实施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给团队的敏捷培训可以分为3个类型:(1)敏捷价值观的导入培训,向所有团队成员解释敏捷从哪里来的,它是什么、不是什么,与传统软件开发的异同点及其背后的原理,这样可以让团队成员能够在理论层面理解敏捷;(2)敏捷实践方法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向各角色介绍敏捷实践方法的要领;(3)本地化敏捷管理要求的培训,即为了使敏捷方法在团队落地而制定的各种管理要求,需要宣贯给团队成员,例如Scrum的活动计划和执行要求、用户故事书写规范、持续集成纪律等。通过一系列培训及时准确地传递敏捷的思路与各种要求,促进团队建立共识,提升实践能力。

3.6迭代改进

敏捷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型小组的改进工作需要按照敏捷开发的模式迭代前行。每个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和计划,定期组织回顾总结。通过透明化的成果展示获得管理层支持,及时发现风险改进工作安排,保证转型工作始终在平稳和可控的轨道上。

4结语

敏捷开发是一系列轻量级方法论的集合,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敏捷转型行为是由策划的敏捷方法引入到传统开发团队中,合理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团队交付的效率、质量及个人能力。敏捷多种方法论及其实践都有其特点和学习成本,这就给敏捷转型带来了诸多风险和难点。本文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转型中的反模式,提出了系统化的敏捷转型策略以帮助传统团队成功转型。需要注意的是,短期的敏捷转型任务完后,转型小组中应该能培养出内部教练,以便有能力引入更多的方法实践,帮助团队向更卓越的目标前行,而团队需要保持敏捷的意识和习惯,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科恩.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M].李国彪,滕振宇,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保罗•杜瓦尔,史蒂夫•迈耶斯,安德鲁•格洛弗.持续集成:软件质量改进和风险降低之道[M].王海鹏,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普雷斯曼.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郑人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岗位管理;开发管理;团队发展

1 概述

由于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安全性以及高技术性等特点,相关软件的自我研制与开发就成为必然,各级空管局也相继成立了软件开发团队。但由于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局的核心业务,所以机构小、待遇低、升职机会少、管理水平跟不上成了软件开发团队普遍遇到的问题,并由此导致高水平人才留不住、开发人员职责分配不当、开发流程不规范、难以积累管理和技术经验等等问题。

2 人员岗位管理

2.1 “选” 空管局在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时一般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相比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吸引有三年以上开发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加盟;二是部门人员编制少,每个开发人员都要掌握多种业务和不同的技术。确定了人员招聘的范围,接下来是怎样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团队所需,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开发人员招聘试用过程

在招聘阶段,综合能力笔试和全方位的面试是必须的。笔试要对应试人员的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考查;面试针对的则是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2.2 “育” 虽然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系统的主业,但员工的培训却不能忽视。首先,应该经常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不仅快速、低成本的提高了部门员工多方面的技术技能,而且也促成了员工的“备份”,在某一员工离职时不至于出现技术断档。其次,软件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最后,空管业务的培训也十分重要,一个软件成功的开发永远离不开对相关业务的精通。

2.3 “用” 如今的软件行业岗位分工已经越来越细化。要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能力就要了解每个人的喜好特点,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分配合适的岗位和任务,做到知人善用。

2.4 “留” 留住人才有一整套的手段和方法。薪酬是很多软件开发人员首要看中的,要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薪酬至少要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平均薪资水平。发展方向是另一重要因素。在员工建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不仅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特点,找到自我喜好和部门发展方向的契合点,让员工和部门共同发展。

2.5 岗位配置 岗位配置是涉及软件开发效率、软件开发进度、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软件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面对软件部门人员少、项目杂等特点,将开发人员分成组内成员和公共成员两部分,如图2所示。

一般每个项目都成立一个独立的程序员小组,根据项目的大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设2至5人。程序员小组实行“主程序员”负责制,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审查小组内的全部技术活动。“主程序员助理”是主程序员的助手,除了协助主程序员的日常事务外,在必要时能代替主程序员的领导工作。这种一主一副的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他“程序员”负责模块代码编写和测试。

3 开发管理

3.1 开发规范 开发规范的有效建立和严格执行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周期,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易读性,使软件便于维护,使开发人员之间便于交流和协作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开发规范包括:变量名、函数名、文件名、模块名等名称的命名规范;保证代码简洁、清楚、易读的代码规范;保证类关系清晰,有良好组织、严格区分的类组织规范;用户界面规范;测试规范;bug调试规范等等。

3.2 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是软件开发团队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为将要开发的功能或模块提供了技术模版和参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对团队、对项目开发带来的不利因素。技术积累并不是一堆代码的简单累积,它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能实现特定的功能并能被重复使用;其次,在多个项目中使用并被充分验证;再次,有详尽的技术说明文档,易于学习和使用;最后,被清晰的组织和索引,易于查找和引用。

3.3 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套规范、高效的软件开发基础结构。作为管理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的方法,软件配置管理可以系统地管理软件项目中的多重版本;全面记载软件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通过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打破了开发人员各自为政的开发模式,减少了代码冗余,提高了软件重用率,使整个项目组更容易完成统一编码、统一测试、统一部署、统一升级。

3.4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决定项目启动时间,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等等。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并且要充分结合本部门发展的自身特点。

4 结语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应用;问题;对策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应对信息化变化的挑战就必须高度重视软件的开发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

一、项目软件管理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二、项目软件管理的发展现状

现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三、项目软件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策略: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策略: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没能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

解决策略: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策略: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

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有些是因为自身对写文档工作的兴趣或意识,或者是因为紧接着要参加下一个项目,总体对项目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项目总结报告一再拖延,有些是交上来的报告质量较低,敷衍了事。

解决策略:在制度上鼓励和加强项目经验总结工作,使得项目总结及时并且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走过场。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

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

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另外,有了项目管理,就有了管理改进的基础,无论刚开始的项目管理多么糟糕,只要有管理,就有了改进的可能性,至于能不能得到改提供进,以及改进的快慢,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特别是各级管理者;另一个是利益。关键是“利益”,准确的说是“利益的分配”,在权责利明确的前提下,人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还需要指出的是“利益”是多元的,这里的多元不仅指利益的具体形式,而且指利益的受众是多元的,包括客户方相关人员个人的利益。

3、项目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今天,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内部推广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及管理模式,如果都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效果就更加明显,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国外90%以上的项目管理都采用软件进行,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到10%。新世纪项目管理在中国的迅速兴起,给软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的成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提供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同时,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向过去那样一二个开发人员即可解决的事情。迫切需要一种开发规范来规范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支持人员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按约定的规则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分工也可以降低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就发现软件的生产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不规范,缺乏管理。后来,人们在软件工程方法学中引入了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直至80年代还是没有提出一套管理软件开发的通用原则,软件管理不善的问题依旧在大范围内存在。

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提供

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提供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开发的项目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而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涌现出来。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商业活动,提供便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帮助用户制定任务、管理资源、进行成本预算、跟踪项目进度等。

软件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中,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创造了新的生产率和质量的纪录;一种则完全是一场灾难,不是被取消就是拖延很长时间。前者如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了赶进度,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内开发出一套软件产品,创造了软件开发的记录,满足了上级所要求的上机日期,由于开发时间太短,过于仓促,上机时,问题百出,试运行时间长达几个月或一年半载的,而且程序一改再改,维护工作量大。

后者,如某套系统未弄清楚需求,或因设计问题,开发失败。通过提炼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软件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更清晰一些。

目前我国大部分软件公司,无论是产品型公司还是项目型公司,都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公司特点的软件开发管理模式,虽然有些公司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建立了一些软件开发管理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问题。这样导致软件产品质量提供不稳定,软件后期的维护、升级出现麻烦,同时最终也会损害用户的利益。

分析目前项目管理需要改进的问题可以从几种相关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公司管理人员、市场人员、客户等。

问题一: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相关对象:项目经理、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甚至很少是管理专业的),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问题二:项目计划意识问题(相关对象: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方案: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问题三、管理意识问题(相关对象:项目经理)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在软件企业中,项目经理大多是技术骨干,技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深厚,但无论是项目管理知识,还是项目管理必备的技能、项目管理必备的素质都有待补充和提高,项目管理经验也有待丰富。有些项目经理对于一些不服管理的技术人员,没有较好的管理方法,工作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另外由于工作分解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提供,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问题四:沟通意识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解决方案: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对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事件进行通报作为教训提醒,以提高沟通意识;沟通方式应根据内容而多样化,讲究有效率的沟通;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问题五:风险管理意识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方案: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本论文提供>由整理提供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问题六: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相关人员:项目经理、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有些是因为自身对写文档工作的兴趣或意识,或

者是因为紧接着要参加下一个项目,总体对项目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项目总结报告一再拖延,有些是交上来的报告质量较低,敷衍了事。

解决方案:在制度上鼓励和加强项目经验总结工作,使得项目总结及时并且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走过场。

问题七:项目干系人相关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客户)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

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致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由于项目经理的工作问题,客户参与程度部不高,客户方相关责任人不明确或对范围和要求责任心不强,提出的要求具有随意性,项目前期对需求的确认不够积极;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解决方案: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问题八:项目团队内分工协作问题(相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

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

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造成了项目团队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

以上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无法列举所有遇到或将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希望引起对这些问题更多的思考和改进。

结束语:项目管理虽然没有非常高深的理论,但要真正实施起来,也绝非易事。对于软件开发企业而言,这不是一个小的改变,而是一种变革,企业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宣传并树立公司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文化十分重要。从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使项目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吴照云《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StanleyE.Portny(宁俊等译)《如何做好项目管理》新经济工商实务丛书

NealWhitten(孙艳春等译)《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第二版)软件项目管理系列丛书

邓良松《软件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韩军《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过程改进

一、引言

CMM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简称,它主要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与改进,CMM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在很多国家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衡量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和软件过程改进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二、CMM的主要用途有

1.软件过程评估。软件过程评估主要用于软件企业自身内部的软件过程的改进问题,目的在于发现缺陷与不足,提出软件过程改进的方向。在评估过程中,由经过CMM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调查,评估与鉴别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出企业软件过程的现状,从中分析出企业最急于解决或者最重要的与软件过程相关的问题,将问题汇报给企业管理层,以便取得企业管理层对软件过程改进的支持。

2.软件能力评价。对接受评价的企业或软件开发小姐,评价出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即资金与时间的约束条件下能否按时按质完成软件开发项目的能力。分析出其能够承受风险的系数大小。通过利用CMM确定评价结果后,可以利用这些结果确定选择软件外包企业的风险,也可以判断相关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作进程,指导他们改进相关的软件过程。3.软件过程改进。CMM可以用于指导软件开发企业优化软件过程,对软件过程进行计划,制定与过程定义。CMM指出了软件企业如何摆脱无序与不成熟的软件过程,形成一个成熟的有规律的软件过程所必经的优化与提高的途径。同时CMM也列出了达到每一个成熟度等级所必须关注的软件过程的关键内容,即软件过程域,以及完成每一个软件过程域所必须要做的关键实践。随着软件企业CMM级别的提高,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不断地增长。

三、中小型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特征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例如不同的规模,企业文化,技术水平,不同的优劣势,所以在实施软件过程改进时,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有所裁减,要在软件过程改善时,有针对性的发挥优势,减少劣势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小软件企业相对于大型软件企业有以下鲜明特征:第一,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导致中小软件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系统集成软件的开发,即特性软件的开发,人员规模与资金规模相对于大型软件开发企业的有限,使中小软件企业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对开发员工进行彻底的软件过程改善的培训,且在软件发行过程中很难进行良好的商业宣传与运作,这些都是由于规模有限产生的负面效应。第二,在企业文化上,中小软件企业的员工可能参与到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与方面,例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或测试。在开发过程中的职责划分上,以员工为中心而不是以角色为中心。软件开发层次不明晰,不利于保障软件开发质量,因为不能做到像大型软件企业那样,设立不同的专业软件过程组来进行软件过程改善,比如划分了专门的软件工程组与软件过程组等。第三,中小企软件企业的项目成功主要依赖于核心开发人员的技术与管理能力,企业缺乏明确定义的软件过程,虽然这种开发模式能确保开发过程中的灵活性与自由化,但同时造成少部分人的工作量超负荷,也使得成功的开发模式与经验得不到有效的继承,限制了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中小型软件企业的人员变更相对频繁,这使得软件过程改善必须以软件过程及其活动为中心,而不能以某个员工为中心。第四,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沟通比较容易,这造成各项工作的文档化程度不高,主要是通过交流来达到监控项目的目的,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库存的过往开发项目的文档资料。

四、CMM在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实施的步骤

1.需求管理。从客户处获取原始需求,经分析后形成需求说明书,获得客户授权与认可,软件开发项目组评审需求说明书,加入配置管理,创建需求基线,对需求的开发状况进行跟踪,要及时了解需求的变化与实现情况,一旦需求变更,需要按配置管理变更流程的执行。

2.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是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的基础,项目经理根据需求说明书进行估算,拟定软件项目计划,交上交软件开发计划给上级部门评审与审批。审批通过后,加入配置管理。

3.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项目经理使用进度表进行监控,根据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拟定进度报告,并得到项目组相关成员的确认,一旦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有偏差,项目经理要发现差距,并形成问题报告。高层经理审查项目报告,监督项目经理修正计划和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软件质量保证。如有专人负责软件质量保证,可拟定专门的质量保证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审查,记录下不一致的问题,将问题记录到项目问题日志,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定期向高层经理汇报。

5.软件配置管理。如有专人负责软件配置管理,可以拟定专门的配置管理计划。创建开发域和基线域,开发人员在各自的开发域上工作,软件配置管理则标识配置项并加入基线域。在各个阶段结束时创建基线,对配置项和基线进行审计。质量保证人员定期审计配置管理活动。

6.同行评审。项目经理确定评审的人员、时间与地点,将相关材料发给评审人员,评审人员评审材料,记录发现的问题,如果时间充足,以会议方式进行交流,否则由项目组成员各自提交发现的问题,最后汇总发现的问题,由项目经理指定相关人员跟踪解决问题。

五、CMM在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实施的策略

对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CMM的培训,对软件企业当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整理及文档化,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软件过程。合并管理任务,没有必要重复设置经理职位,可以把相关工作交给有关人员实施,个人可以执行项目或者组织中的多个角色。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成立软件工程过程组,同时软件质量保证部门要独立于研发及测试部门。可以合并的文档就合并,可以消除的文档就消除,从而减少生成文档的负担,保持文档的简单性。适当合并评审实践,把评审实践非正式化,充分利用其他会议或者碰头机会解决评审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CMM与个体软件过程PSP和小组软件过程TSP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帮助提高软件企业的开发管理能力。

总结:

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薄弱,需要以CMM为指导提高软件开发管理能力,但由于中小型软件企业相对于大型软件企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我们对CMM进行相应的剪裁和改进,使之适合于中小型软件企业和软件开发项目的实际需求。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一、软件工程介绍

软件工程实质上是希望使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够像工业品的生产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利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手段,以达到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开支获得质量高,可维护性好的软件产品,使软件产品保持较高的竞争力。

随着软件工程的不断发展,对软件工程的探究逐渐划分为两个方面摘要:

1.软件工程技术。包括对工程化的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的探究。主要面对的新问题有摘要:适应需求分析的不确定性、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度量等。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等方法,它们在国内外都有过成熟和成功的应用范例。随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诸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等新的软件工程开发技术,给软件工程技术的探究带来了新的探究方法。

2.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费用管理,配置管理等。主要面对的新问题有摘要:开发成本的控制、资源控制、质量的控制和进度的控制等。但是由于人们长期认为软件工程的发展主要由软件工程技术决定,所以导致了对软件工程管理探究长期落后。

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使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更加直观,更符合人类的感知和经验,从而使从需求到分析到设计的过渡更加平滑和自然,还有利于整个软件系统的重用和维护。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发展迅速并日臻成熟,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开发方法对解决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软件产品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的管理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目前国外的很多软件开发企业,对软件开发的管理已经成熟,相对而言,国内的软件开发行业对软件开发的管理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软件工程的探究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陈旧,还没有对软件过程的一些先进思想,尤其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不过国内一些软件开发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开始关注软件质量的管理,甚至已经进行了软件质量体系国际标准化认证的工作。

软件的质量管理包括对软件产品的管理和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软件产品包括最终的软件产品、中间软件产品和附属软件产品。传统的观点认为软件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软件产品的测试和确认,而忽视对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视。但正确的熟悉是软件质量来自于正确的软件设计和正确的实现过程,而不是靠对软件产品的保证和测试。因此软件质量的提高依靠软件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ISO9000系列的标准起初是用于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这一系列的标准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它通过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每个阶段的控制来实现对最终产品质量的控制。由于软件开发自身的特征,一些活动和开发过程的特定阶段有关,而另一些活动则可能适合于整个开发过程。因此ISO9000系列标准中后来专门增加了一个指导性的文件,用于对ISO9000系列标准在软件的开发、供给和维护中的使用提出指南。

三、软件工程如何保证软件产品质量

软件开发所关心的新问题是真正地将软件工程技术纳入工业化大规模的实施进程中,这种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在能支持渐进的变化的开发过程中,使系统的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简单易行、彼此平滑过渡,系统模型易于理解,易于维护,能够最大限度地重用已有的成果。面向对象的技术为实现以上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日本的闻名软件质量专家KAORUISHIKAWA指出了质量工作的六个特征摘要:全公司范围的质量控制;高层管理者和结构的质量控制监督;教育和培训;质量周期活动;统计方法的应用;全国范围的质量提高活动。

从中可以看出,质量提高必须是全企业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最终消除一切可能的缺陷,缺陷产生主要来自工人和管理。由工人造成的缺陷比较轻易解决,只要有培训部门对工人专门培训,让工人知道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工作产生的结果,以及懂得控制结果的方法就可以阻止工人生产的产品出现缺陷。然而,管理产生的缺陷往往易被忽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形成管理上的空缺,使工人无法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而造成产品缺陷。而且,软件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软件产品的测试也不可能很全面,必然存在隐藏的缺陷。因此,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非常重要。

质量认证部门负责企业内部质量认证的工作,质量认证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的行为,分内部和外部认证。外部认证获得通过后往往可以获得国际上的质量认可,内部认证是一种主动行为,是对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的考验,能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程序是提高过程质量的一套科学方法.产品质量的提高来自于对生产过程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测试和评估不能换回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在产品生产的每个阶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只有提高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才能真正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完善的软件质量管理程序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摘要:

(1)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建立。这种需求首先必须精确地反映用户所有的需求,同时必须把这种需求转化成形式化的标准的需求说明。最后,必须对需求的变更进行有效地控制。

(2)建立开发、操作、维护软件的方法、过程和效率。方法的建立是指对用于开发、操作和维护工作的方法的定义,方法的实现是通过制定一套实施规范来完成的,方法的支持可以通过共同的协作管理实现。

(3)建立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文件、过程、活动的方法、过程、实践和程序。评价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度量是从量的方面进行。复查、评估测试、分析、检验等活动的目的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过程是否按要求完成等。在评价和度量标准上ISO9000标准系列可以提供一套良好的手段和评价标准。

四、总结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一、软件开发项目的人员组织形式及存在问题

(一)软件开发项目的人员组织形式由于软件开发人员个人素质与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同时,软件开发的组织结构应与软件项目开发模式、软件产品结构相对应,使软件开发方法、工具与人相统一,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可以按照树形结构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组织。树的根是软件项目经理和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可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担任。树的结点是程序员小组。为了便于项目管理,树的结点每层不超过7个,并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树的层数。程序员小组可以按主程序员进行组织,由主程序员负责小组全部技术活动的规划、协调和审查。小组其他成员,如后备工程师,是主程序员的助手,必要时可以代替主程序员领导小组工作,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程序员小组之间和小组内的程序员之间的任务界面必须清楚,并尽量简化。如微软公司的编程人员共分为5个等级,最高等级只有5人,WindowsNT,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核心开发队伍只有10人左右。内核程序由核心人物亲自编写,而提供软件开发工具的队伍则多达2000人,编写各种程序模块的编程人员也有1000多人。

(二)存在问题1.人员流动性过大,人才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软件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3.3岁,普通软件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4岁,65%以上的受调查人员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由此可见,软件项目从业人员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这些人有更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个人约束力差、眼高手低等不稳定因素,一些自认出色的从业人员对公司稍有不满就会离公司而去,造成项目人员流动频繁。再加上高级研发人员缺乏,一般编程人员过剩,更不利于员工培养和人力资源维护。2.绩效评估不合理许多软件项目缺少完整、系统的绩效管理机制,比如,对个人绩效评估的实践、考核结果大多只为评价员工工作态度提供参考,最终绩效考核变成员工出勤记录。软件项目缺乏绩效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出项目成员的付出,有一些项目虽然对项目的投入和项目进度进行绩效评估,但没有和激励机制结合在一起,这时,有无绩效评估结果一样,同样不利于团队建设和人员稳固性的增强。3.培训不足由于培训方式落后和培训管理手段不成熟等原因,软件项目一般对成员培训较少。项目成员认为在项目组中没有机会学到更多东西,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导致软件项目人员流动频繁。而由于人员流动频繁,项目更不愿意为员工培训投入时间和金钱,当需要人时就直接聘用,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软件开发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招聘策略招聘是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的第一步,也是人力资源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步骤,是吸引优秀、适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作好招聘工作是保证人员质量的重要环节。项目组配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筛选简历和面试评审环节的工作,根据项目需求挑选简历和设计面试考核问题。与往常面试题目相比较,根据项目需求的不同,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适当增加对某方面能力的考核。不能达到能力要求的面试者,不予以录用。

(二)培训策略1.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公司测试标准与规范,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公司测试业务、人员、公司整体、各部门介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公司办公与测试环境配置,测试基本理论、测试流程与测试案例(测试方案、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缺陷报告等),工作流程、工作表格、测试文档的标准模板等。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要在培训后的入职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合格率要达到100%。2.内部技术培训由于各部门承担的测试项目类型不同,对员工技能要求也不同,因此,毎年各部门、各项目组也会根据自身需求,组织与测试项目相关的内部技术培训。

(三)激励策略在绩效考核基础上,项目组分析、评估现有人力资源能力、状态,提出人员结构调整建议,制订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规范,并组织实施与监督。作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方式,项目组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员工不必担心项目结束后丢掉工作,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实现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结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意义。要让员工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意义,只有员工明白了其重要性,就会积极主动地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召开会议,对项目组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策划一些有利于团队建设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从而构建和谐向上的集体。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

Abstract Cont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at full speed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effectual office procedure to the software enterprise relying mainly 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paid attention to day by day. This text has been analyzed and described through the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 existing problem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of application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mainly.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 Software development

1 引言

软件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行业,管理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项目管理应该说对于软件企业,尤其是那些以应用开发为主的软件企业,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2 项目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内部推广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及管理模式,如果都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效果就更加明显,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国外90%以上的项目管理都采用软件进行,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到10%。新世纪项目管理在中国的迅速兴起,给软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的成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同时,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向过去那样一二个开发人员即可解决的事情。迫切需要一种开发规范来规范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支持人员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按约定的规则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分工也可以降低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就发现软件的生产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不规范,缺乏管理。后来,人们在软件工程方法学中引入了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直至80年代还是没有提出一套管理软件开发的通用原则,软件管理不善的问题依旧在大范围内存在。

4 软件开发的趋势

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开发的项目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而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涌现出来。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商业活动,提供便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帮助用户制定任务、管理资源、进行成本预算、跟踪项目进度等。

5 软件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中,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创造了新的生产率和质量的纪录;一种则完全是一场灾难,不是被取消就是拖延很长时间。

5.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甚至很少是管理专业的),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方案: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5.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方案: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5.3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 在软件企业中,项目经理大多是技术骨干,技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深厚,但无论是项目管理知识,还是项目管理必备的技能、项目管理必备的素质都有待补充和提高,项目管理经验也有待丰富。有些项目经理对于一些不服管理的技术人员,没有较好的管理方法,工作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另外由于工作分解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5.4理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方案: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 结论

上一篇:新员工培训后总结范文 下一篇:啦啦操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