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3 00:24:31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1

[关键词]体系结构:架构师:资源库

一、前言

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虽脱胎于软件工程,但其形成借鉴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分布式计算等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软件架构师是程序员的最终归属,也是软件人才成长链中最神圣的一环,他彻底摆脱了语言的束缚,兼百家之长,掌握软件发展趋势和各种软件产品的特性。中国现在急缺的软件人才是优秀的软件架构师。在人才结构上,我国软件人才的总体结构分布存在着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的“橄榄形”分布,特别是高端软件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各高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以及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研究生教学中已普遍开设了软件体系结构课程,为软件架构师的培养提供了条件。目前,高等院校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性和适应性的理念,简单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原理的具体应用。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概念繁多,学生普遍觉得太抽象,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为了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我国不少高校进行了软件体系结构或软件工程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但是实践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软件体系结构教材,存在可用性差、更新缓慢、信息量不足等问题,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认知工具;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只起到软件体系结构导论的作用,互动性较差;缺乏软件体系结构的习题库和全真案例库,没有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实战演练,学生普遍觉得太抽象,太理论化,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适合课堂教学的完整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案例,使得学生对软件架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缺少深刻的感性认识,无法纠正学生对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从而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软件架构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针对现有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面向软件架构师培养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软件架构师是软件项目的总设计师,是软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与集成、新技术体系的构建者。软件质量本质上是由其架构所决定的,软件架构控制着软件的全局,包含软件所有最重要方面的重大决定。培养一个称职的软件架构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通过改革现有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来减缓学生的学习曲线,帮助学生站在较高的起点来了解架构分析与设计的全貌,顺利地入门和少走弯路,则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1.打破传统,勇于创新

由于软件体系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较多,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软件工程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使其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采用了“1+1”的教学方式,确立了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通过人人参与个性化的实践案例设计,解决了理论和实际运用脱钩的教学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知识点讲解为主,注重案例的讲解和研发团队模型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并在模拟真实软件开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前沿技术的同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规范和能力。

(2)案例教学和互动研讨。从案例出发引申出许多问题,要求学生去思考、去搜集有关的资料以构建和评价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然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各抒己见,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3)授之以渔。一个优秀的软件架构师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由于软件架构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课堂的内容只能作为一种引导,我们应当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的优势自行学习。

2.案例分析,注重引导

软件架构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因此,软件体系结构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对软件架构的概念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从案例中分析各类软件系统架构设计风格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本着案例驱动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全真的教学案例库。

(1)建立基于Web的教学资源库。在分析国内外现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卡内基梅隆大学SEI的软件架构实践、软件架构评估、RUP、XP软件开发过程和架构模式等课程,建立了基于Web的软件体系结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习题库、试题库等,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颖性,追踪学科前沿。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的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全真案例库。结合近年来我们在科研中积累的大型软件系统开发经验,建立软件体系结构的全真案例库,包括正交软件体系结构、C/S软件体系结构、B/S软件体系结构等典型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案例,以及EJB设计模式、J2EE架构、UDDI等应用案例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设计和评估的完整资料。通过对全真案例的学习和实战演练,使学生准确把握软件体系结构,进一步深入理解软件架构的理论和方法。

(3)工程实践,重在能力培养。工程实践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 实际情况,在模拟真实软件开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系统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从而提高学生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评价课程改革和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指导课程改革。

由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人对客体认识的模糊性,学生和教师在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时始终面临不确定的环境。对于所谓“半结构化”问题以及信息网上浩如烟海的“几乎肯定”、“也许大概”等模糊信息,更是教学效果评价所要面对的大量事件。教学效果评价所面临的决策要统筹兼顾、协调平衡、总体优化,通常不是单准则决策,而是多准则决策,不是单层次的准则体系,而是多层次的准则体系。本文参考美国学者T.L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从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和用人单位评价等因素的非量纲化评价指标模糊描述,来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评判模型,实现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的多指标评价。

1.基于AHP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AHP算法是一种有效地处理那些难以抽象为解析形式数学模型的问题(即非结构化问题)或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的复杂问题的手段,其主要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评价问题分解为具有递阶结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对象。二级模糊层次分析决策模型的步骤如下:

2.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评价对象的某些评价因素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即具有非线性特征,所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调查问卷中除需要给出各评价项目的权重外,还需给出各评价项目的得分。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出如下的评价准则,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用人单位评价三个一级指标,并建立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如图1)。我们在构建教学改革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时,着重考虑的是通过软件体系结构的课程改革,是否能达到改革的目标,即通过基于问题、基于榜样的案例教学和互动研讨,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成为合格的软件架构师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构建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指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3.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软件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基于Web的教学资源库和全真案例库。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学生评教,并由任课教师完成教师评学。针对2005、2006、2007届毕业生的教学效果评价情况进行比较,我们随机抽取了每届部分毕业生,并联系相应的用人单位进行有关的评价。表1为2005、2006、2007届毕业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其中,V1、V2、V3分别代表2005、2006、2007届毕业生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教学效果评价。

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AHP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得综合评判为:

B=A×R=(81.1,84.1,88.6)

数据表明,在2005、2006、2007届毕业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中,2007届毕业生的评价值最高。由此可见,随着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深入,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逐步提高,学生对于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渐增强,软件架构设计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在近两年的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相关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并能写出规范的设计文档。

[作者简介]

董天阳,博士研究生,讲师,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简垮峰,博士,副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张玲,讲师,浙江科技学院经管学院。

江颉,讲师,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黄洪,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本文责编:胡智标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2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研究;学生为主体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工程概论、项目管理、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需求、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软件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软件行业呼唤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改革,希望走出校门时,新一代软件人才能在更好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对软件工程这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在各高校开展多年,其中引入案例教学,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衔接的问题[2];以及引入项目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感性认识等[3],都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软件工程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经验总结。本文从软件工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始,介绍在五邑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软件工程教学,讨论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1软件工程教学的困难

要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困难。

从软件工程的学科发展上看,软件工程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过程本身有着不同的动作机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正在进行的软件设计很难直接相互渗透。另外一方面,从学生的认识结构看,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添加大篇幅的工程经验,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但这些内容并不能完全构成学生对软件工程的认知结构。教材和课程大纲中的学术成果和经验理论,是知识的结果,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典理论不能代替学生从动手实践中获得自我认知的能力。软件工程教学不能离开实际的体验,否则就容易造成类似人文学科中学术成果和经典阅读脱节的情况[4]。

因此,在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具有局限性,学生学会了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但不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入项目式教学后,课本当中的例子多数是为概念和原理而设立的,无法在规模和复杂程度上与真正的软件开发项目相提并论。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软件工程实践过程的感性认识,学完课程后仍不知道应如何着手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5]。而实践又是掌握工程科学的最佳方式。对于不断发展的软件理论,其中的知识与经验只能通过实践者自己亲身执行后,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邑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近年的软件工程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自主体验的教学改革。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软件工程经典理论的感性认识,不让项目式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使学生在完成软件工程的学习后,能适应软件行业的工程化需求。

2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体验式教学设计

为了体现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我们在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其目的是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软件工程的学习中,使教学内容能与学习体验更紧密地结合。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软件工程的教学设有学生自选项目的实践环节。新的教学设计,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项目式教学。

为了强调学生自主体验,该课内实践的选题范围要求来源于五邑大学校内的具体软件需求,并将软件开发的工作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项目实践内容能覆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最后,参考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文档要求,要求学生在各阶段完成后提交阶段性书面总结。具体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提出注重互动的理论教学

互动式的理论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少讲,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依然是项目式教学的基础,这些经典公式和行业标准通常是学生最不容易用心学习的部分,而引入互动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存在项目实践方面内容的缺失,而补充了项目式教学后的软件工程,往往更像是一种“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这就使教师更注重项目经验的传授。其实,“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教学”,教师应该从自身开始改变观念,不再一成不变地重复教学。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对话式交流,可以在互动中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理论学习部分。

2.2要求学生完成真实可见的软件项目

在课内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来自校内的实际软件需求,这个软件的需求通常是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这样可以提高软件开发中需求调研的真实性,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提出这样的选题范围要求,而学生一开始对软件开发的理解又有限,因此选题往往是教师熟悉的领域,或是学生从网络上找到的参考题目。结果是部分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性不高,还出现有学生照搬参考书和网络上已有案例的情况。新的实践选题范围要求必须来源于校内实际需求,这可以更方便教师控制实践项目选题与某些参考书中案例之间的重复度,也加强了学生调研工作的真实性。

2.3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开展深入的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的前提是学生的课外学习和总结,讨论时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长期以来,在软件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基本是教师单向传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完成,学生离开了教师就不知道干什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软件工程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少讲,目的是要把实践过程留给学生去体验。软件的开发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软件开发都是对软件工程系统框架进行的一次创造性实践,真实的开发过程往往不都能完全遵循教科书中建议的软件开发流程。因此,在学生的课内实践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教材和讲义,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的要求去寻找来自生活中的实践项目,也就是自己找到想解决什么问题,并进一步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在教师、学生之间开展专题讨论,用问答和辩论的方式完成理论学习和项目体验。另外,专题讨论的题目并不需要预先定好,而是应该在项目实践的进程中挖掘出有讨论必要的题目,同时鼓励学生在讨论前进行充分准备,查阅相关的期刊和论文,并在讨论后进行总结。

2.4注重项目实践中对软件项目管理的体验

软件工程是一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工程实践性非常强,而工程总离不开项目管理。学生一开始知道课程中包含项目实践后,往往最先关心应该在软件开发中使用什么技术和工具。但软件工程的实践教学并不应把实践侧重于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更不应指定实践项目使用的开发技术。指定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容易使学生混淆软件工程课内项目的实践方式和其他专业课,如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和Web体系结构的课内项目实践。软件工程教学的目标应是在讲授软件工程经典理论和工程经验的同时,让学生体验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提高对软件项目的整体把握能力,增强软件项目管理理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软件工程的知识框架和对软件过程的实践上,并在实践环节适当增加如成本控制、进度管理、风险分析以及人员管理等有关软件项目管理的体验。

2.5灵活的成绩评价方式

学生完成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后,可以在课程答辩中展示已掌握的知识和在项目中实现的能力锻炼。在课程答辩中,学生可以发现其他项目小组的优缺点,教师也可以在答辩过程中提出项目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帮忙学生找出差距,弥补不足[6]。

3教学效果

五邑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施行新的旨在激发学生自主体验的教学方法后,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软件工程更有兴趣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新的选题范围使学生不出校园即可以做软件项目的需求调研,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软件开发创作的热情。选题范围的缩小反而使课内项目选题的多样性得以实现,涌现出一批来自学生视角的新课题,如AP07064班的选题《宿舍网上自主充电系统》,以及AP07102班的选题《学生饮水管理系统》,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也获得了校内有关部门的关注。客观上,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成绩稳步提升的同时,对教学的评价也不断提高,2009-2010学年软件工程的课程评价超过了9.2分,满分为10分。

4结语

目前,软件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软件工程教育的理念、教学形式也处于发展阶段。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尝试,运用于软件工程的课内实践环节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如何立足于我国软件行业的现状、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法,提高软件工程的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不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湘岗,章晓莉.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与研讨[J]. 计算机教育,2010(5):112-114.

[2] 潘娅. 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探索[J]. 高教研究,2006(2):28-30.

[3] 温颖,周昕. 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0(24):206-207.

[4] 李翠叶. 重建人文学科的文化实践机制[J]. 文教资料,2008(15):162-164.

[5] 黄芳. 基于项目实践的软件工程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湖南社会科学,2009(5):174-176.

[6] 胡洋,苏琳. Web软件时代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2010(5):111-112.

Student-oriented Course Desig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LIN Zihui, HE Guohu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Wuyi University, Guangzhou 529020, China)

Abstract: As Software Industry needs more practical skill on software developer, Software Engineer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relatively. By applying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re is a bump up on students’ initiative to learn and a rise on students’ overall skill in practice, and an enhancement on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echniqu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3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对*年度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进行总结;二是研讨修改《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及升级后的建设工程监理统计系统软件;三是对如何做好明年的工程监理统计工作进行研讨和布署。下面我就*年度工程监理统计工作和本次会议要研讨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年度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工作情况

*年是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实施的第一年,在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汇总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一)完成统计汇总工作,编制了《*年度建设工程监理统计资料汇编》。

*年11月底,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会议”,对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进行了布署。今年2月份,我们重点协调处理统计报表软件和网络系统出现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统计数据的上报。3、4月份,我们对各地上报的工程监理统计年报数据进行了审查、整理和汇总,对发现的错报数据逐一进行了核查。5月份,完成了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工作,编制了《*年度建设工程监理统计资料汇编》;*年6月27日我们在中国建设报上以建设部名义了《*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通过行业统计这项基础工作,我们初步摸清了全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基本情况,如全国监理企业总数、专业分布和人员构成,以及企业的收入情况。据*年度统计,我国现有建设工程监理企业5927家,从业人员43万余人。统计制度的实施和成果为我们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对全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监理收入进行了排名,排出了*年度全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前一百名企业,并在《中国建设监理》杂志和“中国工程建设监理与咨询服务网”上公布。

(二)将工程监理统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加强对监理企业资质的动态管理。

在统计报表软件中,为了确保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数据的准确,我们将统计系统软件与注册监理工程师数据库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企业只能在监理工程师数据库中选取本企业注册的监理工程师,从而自动生成相应数据。*年7月28日,根据企业网上上报的本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数,我们对监理工程师人数未达资质标准要求的工程监理企业进行了汇总,以部办公厅函下发了《关于对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数达不到资质标准要求的工程监理企业进行核查的通知》(建办市函[*]471号),要求各省对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未达标企业和未上报*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的企业进行核查,对于限期内确实达不到资质标准要求的企业,将按资质审批权限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

企业资质年检取消后,各地也在研究如何加强企业资质的动态监管,工程监理统计制度实施后,北京、吉林等地方通过统计报表制度加强了市场动态监管。北京市建委在实施监理统计工作中,建立联审工作机制,由市建委综合经济处、建筑业管理处、工程质量管理处和建筑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四部门联合审查并实施“分类管理,统一上报”,通过统计加强了市场动态监管。吉林省在统计工作结束后,及时了《关于*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情况的通报》,对未填报统计报表的2家企业记严重不良记录并限期半年整改,对迟报的4家企业记不良行为记录在建设厅网站上给予公示。

二、*年度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年度统计报表工作来看,我们的统计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一)个别统计报表指标不规范。企业反映统计报表指标中个别指标设置不规范、解释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二)统计报表系统软件不够完善。一是填报过程中,大量用户同时登录,网速较慢,程序运行不能满足填报需要,影响数据上报;二是数据维护缺乏经验,要求同时支持用户名和密码锁登录时,部分录入数据出现错误;三是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系统数据不够准确,影响了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四是系统软件汇总功能不完善,不能及时形成准确的汇总数据,影响了统计工作预期效果的实现。

(三)统计报表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一是上报率有待提高。我们将统计汇总的数据与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前年做的行业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仍有一定比例的监理企业没有填报统计报表,尤其是有4个省(市)的上报率在85%以下。二是上报数据不准确。不少企业出现上报数据、计量单位错误。三是信息不够畅通。审核过程中很难及时将发现的错误和出错原因清楚、明确的反馈给企业,并且企业通常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改正错误。

三、同心协力做好*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

(一)完善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报表软件

在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实施过程中,我们汇总了反馈意见,针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结合即将出台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现行的财务制度,我们调整了统计指标,并将指标解释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了修改;对工程监理统计系统软件进行了完善,力求解决上报速度慢、管理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今天会议还要充分听取大家对报表制度和报表系统软件的意见。会议结束后,我们将尽快整理、汇总会议意见,对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计划在今年10月份报国家统计局批准统计报表制度。

(二)做好工作布署和催报工作

*年度工程监理统计工作布置文件下发后,各地要及时做好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的部署、宣贯和升级后系统软件的培训工作,使监理企业对此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系统软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今年我司就不再召开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工作的部署会议了。

去年的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填报工作,由于受到网络配置、系统软件本身问题、企业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的统计数据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上报。今年我们改进了软件和网络系统,请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做好报表的催报工作。

(三)重点作好数据审核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工程监理统计报表的填报过程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发现极大值等不合理数据,应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改正。在今年的统计系统软件中,我们还增加了及时通信的功能,对于填报数据不合格的企业,我们发现后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在网上及时通知企业和企业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大家在今年的统计工作中要注意查看网上信息,针对不合格数据我们不再另行通知,请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项功能给予关注,并及时通知各监理企业,协助作好数据填报和数据审核工作。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4

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历史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当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程度与五年甚至十年前相比,虽然设备更新换代多次,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际作用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变化。在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辅助教学的需要,为了真正体现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价值,专家提出了“计算机与教学整合”的思路。本文对目前的计算机与教学整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四种计算机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障碍。 障碍一,教学软件实用性差虽然现在各类教版发行的数量很但这些软件都存在不足。教师手中的软件一般都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使得软件难以在教学中方便地应用。 l、软件针对性不强 目前教育软件精品不多,但就是较好的软件在使用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软件的认知工具类与教学工具类混淆。家庭型“助学软件”与课堂上教师使用的“助教软件”是不同的。现行软件内容很丰富,但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对教学的指导。其次,现行软件课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和需求对传统教学的不足予以弥补。比如,数学软件与音乐软件是不同的,数学课不可能在证明题过程中放一段音乐,数学需要冷静的逻辑思维。 2、软件的教学思想薄弱 由于计算机编程人员对学科教学理论缺乏了解,而学科教师有教学经验,但对程序设计理论不太明白。所以编程人员制作的软件脚本灵活性不足,无法根据现代教学思想设计课程的基本框架,与传统教学相比没有较大突破,这样的软件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就不好。 3、软件实用性差 现在软件都是成品,不能由教师重组、修改以适应自己的教学实际,只能“用于事先确定的、规定的教学目标为具体的教学环境”。另外,有些软件不提供打印功能,给教师通览、比较,这样带来了一定麻烦。如,一位数学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学生增加了新解法,但制成的软件不能更改解题程序,也不能添加新的解法,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另外,教师的讲解在软件上没有分步显示,而且一按键,答案全都出来了,软件显示与学生思维过程不同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4、工具软件的局限 现成的软件无法适用于变化多端的教学。于是,很多教师开始自制课件,但由于一般的程序设计软件应用比较困难,所以在自制课件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一些由计算机开发公司开发的软件开发平台,也称工具软件。这种工具软件有很多,各具特点,又各有不足。但由于其具有便于掌握和使用的特点,使利用工具软件设计教学辅助软件成为目前制作教学软件的主流。目前在数学教学软件设计中常用的工具软件有方正奥思、几何画板、A“th口~re和Powe柳int等。现在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软件设计上一般接触或应用Powe卿int和几何画板的比较多。教师普遍反映PowerP口int工具软件的幻灯式的设计虽然简单,但过于程序化,调动不灵活,特别是动画的设计困难较大。有时为了播放大画面,保持整个内容的完整性,整个画面无法连续移动,软件的滚动条功能无法实现。这是这个软件不尽人意的地方。“几何画板”工具软件是针对数学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但它的界面有些单调,多媒体的功能明显弱于其它的工具软件,另外在动画的形成方式和演示过程方面的限制也比较多。另外,大部分工具软件自成体系,无法实现软件功能的互相补充。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充分利用各个软件的特点取长补短。现在往往还存在这样情况:某位教师费了很多时间做出来的课件,其实别人早就做出来了,而且技术水平和实用性极佳,造成了教师精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为了避免重复、盲目地设计制作课件,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积件化,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然趋势。 障碍二.办学条件的不平衡 办学条件也是教改的一项硬性指标。经调查得知,我省中学计算机设备配置普遍低,个别重点学校情况好些,但利用率也不高。在这个现实条件下,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工作任重道远,所以国家很难提出一个多层次的推广计划。即使是在计算机设备比较先进的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工作也并不乐观。这些学校的计算机利用率低,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方法。 障碍三,教师现代化教学和技术水平偏低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以下是来自今年上半年关于云南省昆明市教师基本素质状况的调查:在返回的159份问卷中,理科教师有70位,占料%;文科教师有89位,占56%。将年龄划分为四个层次:30岁以下,31至40岁,41至50岁,51岁以上。我们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了调查。客观方面,依据昆明市计算机能力考核标准,没有参加考核的老师有101位,占63.5%;通过初级考核的有38位,占23.9%;通过中级考核的有18位,占11.3%;通过高级考核的2位,占1.3%。 在通过计算机考核的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最高,为46.2%,而年龄在31至40岁的为269%,随着岁数的增长,占的比例逐渐减少。通过中级考核的情况也与初级考核的情况的一样,而完全不懂计算机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没有。 除了以上这些数据外,在调查中我们请教师谈谈运用计算机培养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的看法和建议。总的归纳起来,教师们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l)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培养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是必然趋势。 (2)在教学或工作中计算机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3)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或者经过专门训练,在教学或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不能得心应手。 #p#分页标题#e# (4)在计算机知识和课件制作方面,建议组织专门的培训。根据各个方面情况的综合,我们列出了目前影响计算机使用的因素。课前准备费时间;对计算机操作使用不熟;课件与课本不配套;无适用课件;自制困难;不具备教学环境,受所讲授学科限制等。 通过对本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我省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急需培训。根据目前的需要,‘大部分教师需达到中级水平,少部分教师需达到高级水平。 障碍四,师资培训中的形式主义 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过程步履艰难。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师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也是原因之一。这种形式主义表现为:首先,培训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教材过时,浪费教师宝贵的时间、精力。 学到的东西在教学中用不上。比如在计算机已经基本普及Win由ws操作系统时,计算机水平考试的内容中却依然是刀“操作系统的知识。 其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与各学科的实际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培训基本上是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内容,介绍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与教师本学科课程特点结合的培训很少。 第三,培训过程缺乏统一规划,导致与教师软件设计工作的脱节。软件设计和使用都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单纯进行软件设计的培训势必会导致拼盘式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问题。在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应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怎么利用现成的课件或网上的优秀课案也应是教师培训的一项内容,让教师接触最新资讯,工作更有效率。师资培训要讲究实效,以“理论够用”和“技能为重”为基调的培训内容。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5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多次强调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若按照传统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则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3]。对于相对新兴的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学生面临的毕业实习与设计问题更复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就业与选题的矛盾。基于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软件产业从事编码测试、系统分析设计或具有软件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服务、销售和管理(软件方向);二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机械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应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考研方向)。因就业方向的多元化、毕业实习设计老师(包括软件企业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人数限制、实习条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学生难免产生选题与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毕业实习设计与考研、公务员招考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毕业实习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7学期、第8学期,而这期间,每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也同时举行,这就导致“考研方向”的学生在备考和完成学业间的矛盾,如不进行相应调整,势必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3)软件方向与专业方向的不协调因素。软件方向学生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第4学年大多在软件企业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工程应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在校学习,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冲突。(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机对接。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4]。软件工程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使其对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衔接要求更高,而且该类专业多元的就业意向及其他复合因素使得学生的实习与设计内容往往不能有机衔接。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就业自主化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衔接、教师对两者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离以及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因此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毕业实习设计指导需考虑的因素

1)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毕业班级学生处于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而走向社会的特殊阶段,毕业、考研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强烈冲击,对其学习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7]。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选题入手,贯穿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融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与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好的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项目驱动。有效地整合指导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在研项目并将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根据毕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细分软件工程项目,将其引入到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管理体制与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化、项目实施团队化、项目资源共享化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3)导师制。采用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是确保后续创新模式实现的关键。导师可以是从学校选定的各方向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从企业选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双导师制)。导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这两个环节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根据毕业实纲和设计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及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其次,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4]。

3毕业实习设计指导创新模式的设计

结合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的毕业实习设计创新模式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模块化组织。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取向,该模式分为3个大模块:以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为目标的软件模块(软件方向);立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模块(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应用方向)。大模块下再设子模块,如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模块又分为UG、PRO/E等大型软件的工程应用模块;以单片机、PLC等程序开发为主的工控模块;CAD、UG、PRO/E等面向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就业意向及学习兴趣自主选择。2)毕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软件模块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学年,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工程应用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实习、设计由同一导师指导,采取集中实习和反复调研的形式,实习围绕设计的需要展开;考研模块则将实习和设计的时间提前,第6学期即由指导老师提前介入,预先安排相应工作,在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考研创造条件。至于软件方向与背景专业方向课程安排上的冲突,软件学院采取课程置换与学分互认方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达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导师制和项目驱动贯穿始终。采取导师负责制,将部分学生(考研方向)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6学期开始,到第8学期结束,历时1年半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开展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熟悉设备,仪器校准,实验计划,实验开展,项目调研、开展、改进和总结各环节。基于项目驱动,每一学生的实习设计选题均为某方向科研子项或工程子项,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在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科研组织等环节基础上,全面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全程”指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以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反馈处理、纠偏制订新的计划、目标为质量监控途径。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制订详细可行的规范,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目前要求教研室审核的关键节点包括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综合评价、答辩等。

4工程实践环境的构建

要保证上述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稳定而可行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一直注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与IT等用人企业的合作。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开办以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在中兴软件、中天电子、江西微软、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在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公司、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专业背景方向实习基地。打造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是实现该创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学院应考虑:①从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②选派软件方向教师到合作基地工程实训;③选派专业方向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访学。对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软件学院制定有详细的《毕业实习设计规范》,系部成立“软件工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教研室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教师中开展动员,提前落实并布置工作;在学生中宣传动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及时跟踪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结语

基于该模式,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也逐年提高,就业率在同类高校中一直保持前列。同时,我们也将总结实践经验和实践效果,不断完善该模式,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能力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强化能力培养还需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实践环节的内容与规范,使得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地“无缝衔接”。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6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需求;定制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二次全球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美国、日本、欧盟不断将本地区基于IT技术的服务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推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持续增长。南京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发展以软件外包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研发、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生物医药、物流和金融等领域的服务外包。2008年,南京市有近100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软件服务外包收入11.24亿元,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的2.38%。

随着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名城”建设,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根据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业人才需求层次,探索创立差异化定制培养模式,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形软件人才结构,是南京市软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南京45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进行调研,其中涵盖2008年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前10强企业,以及南京市科技局认定的14家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代表了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现状

1.1人员规模

软件外包服务是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企业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数。在调研的45家主要软件外包企业中,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1家,500~1000人的3家,100~500人的16家,100人以下的25家。2008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约800家,从业人员总数约10万人;少于100人的企业占79.2%;人数在100~500人之间的企业占14.8%;人数超过500人的企业占6.0%[1],如表1所示。

与全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规模相比,南京软件外包服务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以小企业居多(从业人数100人以下的)。调研的45家较大规模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9293人,另外,以平均50人的规模计算未调研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约为1.2万人。

1.2学历结构

调研的45家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中,研发人员的比例较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8.4%,高于南京市软件产业研发人员在整个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61.0%。2008年南京市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19.8%,本科学历61.5%,大专及以下学历18.7%[2]。在调研的45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中,本科学历的中端层次技术人员占主体,占从业人员的66.5%,硕士以上学历21.6%,大专及以下学历11.9%。可以看出,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人员学历水平层次高于南京市软件企业平均水平。

1.3岗位结构

调研的45家企业的软件从业人员中(如图2所示)项目经理占10.4%,系统分析师和软件架构师占4.5%和8.0%,需求分析师占5.3%;而企业中的低级人才比例较大,其中程序员占48.3%,软件测试工程师占20.4%,其他人员占3.1%。由此可见,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结构基本反映了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业的价值链情况,即南京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虽然对需求开发、系统设计等高端环节也有所涉及,但承担的主要是低段的价值链环节。

2人才需求

2.1总量需求

《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南京市政府打造软件名城的三年提速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南京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规划:2010年南京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 南京市的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产业规模,拥有超过20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按照2008年的数据测算,2011年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收入应达到200亿元规模,离岸外包服务收入达到120亿元(1765万美元,按照美元汇率6.8计算),软件外包服务从业人员缺口约8.8万人。按照目前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现有人才结构测算,2011 年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不同岗位人才的缺口如表2所示。

2.2结构需求

调研的45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中,43.8%的企业认为最需要项目经理和程序员;37.5%的企业认为架构设计师和需求分析师最为缺乏;25.0%的企业最需要测试工程师和系统分析师。由此可见,由于南京以低端价值链的服务外包为主,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缺乏成为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发展制约的瓶颈。同时,对相关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调研显示,桥梁工程师及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的供求矛盾相当突出。

2.3能力需求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3]。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服务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人才差异化定制培养模式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软件编码/测试和语言能力这两方面,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实训+语言”的培养方式定制化培养专门的软件外包人才,满足南京软件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对软件外包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南京市软件外包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从程序员、项目经理、软件测试工程师、桥梁工程师等四种紧缺人才入手,进行差异化定制培养,以满足南京市软件外包服务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1程序员

2008年,南京软件及相关专业本、专科在校生数接近22万人,完全可以满足目前企业对中低端人才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培养的软件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与企业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但随着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培训机构的规划化,软件企业中低级人才的供给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3.2项目经理

高端人才的素质问题是整个软件外包人才问题的难点与关键,他们必须懂得正确地生产开发软件的管理方法和国际标准。在印度出口导向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印度软件企业家和高级管理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大多是海外“打工族”和“海归派”。这些到海外打工的软件技术人员回国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印度软件技术及软件产业与国际接轨,而其中具有创业冲动和经营管理素质的一部分人逐渐发展为创业者、企业家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事软件外包的接包开发工作。这部分海外创业人员一方面具备了从事软件开发和服务的卓越技能和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又与海外软件同行保持密切的业务关系,促进了软件出口的迅速增长。因此,这部分人才培养目前应主要通过海外引进的方式,同时也应该加强对那些既懂行业知识、有懂管理的高级人才的培养。

3.3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4-03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佐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作者简介】覃贵礼(1976― ),男,广西鹿寨人,工学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与研究。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篇8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课程和教材建设; 软件工程; 课程群;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2-59-02

Discussion on course and its textbook construction in training excellent software engineers

Ren Yizhi1, Yu Lanping2

(1. Software Engineering Schoo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2.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aro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en it had been proposed. Course textbook construction, one of key elements of this pl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oper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issues of the undergraduat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and its textbook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Especially, the following five problems are mainly studied: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course groups, feature specialty, platform and resource sharing. The related experience or conclusion is expected to help other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ir own reform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 course and its material construc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s; innovation ability

0 引言

自2010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开展相关卓越计划试点工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于2011年被学校列为校级卓越计划培育专业。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总体部署,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立足浙江、服务全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校企合作、工学研结合”为办学思想,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充分吸取全国软件学院的发展经验[1,4,5],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简单来说,我校通过组建“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本科阶段采取“3+1”模式培养本科卓越软件工程师,累计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完成毕业设计。其中,在校学习阶段,每年从学院二年级学生中以自愿报名、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选拔,成立每年级的“实验班”,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实行单独管理。班级按企业方式进行部门划分,研发部、测试部、质量管理部、用户体验部,并且设置统一的配置管理员。每个班级配置的专业指导教师,承担“高级经理”职责(类似企业的总工程师岗位),对整个班级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授课教师进行经常性沟通,收集并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在项目实训阶段,也可承担实训导师。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

本文在卓越计划国家通用标准[2],学校标准[3]、相关软件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基本要求下,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软件工程学院11年来的办学经验,重点探讨卓越计划中课程与教材建设这一核心问题。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与教材的设置,一切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高校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高校需要针对专业特点,需要特别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把握其发展方向,进行知识体系建模,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并适当增加素质、企业文化课程教学。

其次,软件工程领域的分支庞大,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须考虑学生个体的兴趣、能力等差异,在软件工程卓越计划中课程与教材的建设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可在专业导师指导下以基准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自主设计、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学校规定总学分及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必修学分基础上,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可灵活自主开设特别学分课程,也可选择专门设计的模块化课程。

最后,在创新意识和自主实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个性制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增加一些交叉课程、综合课程的学时数,减少部分理论课程学时数,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的生产实践和课题研究,强化毕业设计和科研实践环节,突出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与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工程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实施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养、创新能力培养),据此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依据三级能力培养模块,对理论、实践课程与教材进行优化,相应设置了课程模块、实践模块和能力培养模块,整个过程中,始终强调学校与企业结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再通过多层次的立体教学与实践内容丰富其具体的培养方案,构建起一个“一体化”(包含多层次、模块式)课程体系。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既要强调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世纪卓越工程师。

3 形成若干课程群,凝练专业相关特色课程

在体现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优化课程设置,学校有目的并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课程与教材建设,形成若干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凝练专业相关特色课程。具体来说需要做以下工作。

⑴ 针对 “卓越工程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制定若干课程群,如:.NET应用软件工程师、Java应用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师、IT服务外包工程师等方向。

⑵ 深化软件工程专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根据联合制定的培养计划,凝练并开展相应的特色课程建设。例如我校与在杭某国际软件企业开展合作培养过程中,设立了基于Java的ITO智能商务开发、BPO项目开发和基于AIX的金融项目开发的优质人才共同培养计划,增设并重点建设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及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课程,增设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课程。该合作计划至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效果。

⑶ 根据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外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在实施了外语相关基础课程强化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或纯英文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 加强制度平台建设,提升课程与教材建设水平

在充分认识到软件工程知识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我们的观念是,加强平台制度建设,促进课程和教材建设,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同搭建稳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即以教学改革、科研训练、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为软件支撑,以校企共建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硬件支撑,共同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和制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制度与平台的建设:

⑴ 开展高水平大学生工程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继续坚持举办有影响力的相关竞赛,如ACM程序设计竞赛,吸引更多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继续完善相关竞赛网站的建设,积极承办大型著名的本专业国际赛事;

⑵ 成立综合创新教师团队和综合创新类实训基地,选拔学生进入创新团队;

⑶ 设立专向基金启动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允许学生聘请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或校外高科技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在综合创新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环境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科技兴趣和研究计划进行模拟创业锻炼,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协调管理的能力;

⑷ 定期创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大学生成才成长系列讲座”、“学术科技论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⑸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聘请海内外高校、企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举办科技领域专题讲座,重点介绍大型科技项目的预研、设计、研发、组织及实施等环节的经验教训。

5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根据制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教材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不仅能方便师生,减少不必要重复劳动,更能促进不同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软件工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软件工程教学经验交流与知识分享。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在云计算实验中心提供的虚拟资源之上,建设了一批共享教学资源,如:团队项目开发实践材料、班级统一授课(普通专业课)实践的过程框架等。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课程的个性化定制,实现教与学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无障碍沟通。鼓励教师使用该平台搭建课程的教学网站及实践平台,方便学生的学习过程。

6 结束语

本文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为例,探讨了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课程与教材建设,包括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群,特色课程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共享等四个方面。课程与教材建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制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出若干课程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以课程群为基础,凝练专业特色。强调制度平台建设对于提升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倡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教材资源乃至于知识的共享。

课程与教材建设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环节,希望本论文可以为相关院校开展同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胡海青.建设有特色的精英型软件工程师学院—示范性软件

学院建设九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55-64

[2]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

育,2010.17:30-32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

育研究,2010.5:30-36,43

[4] 刘琴,何宗键.软件工程领域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计

算机教育.2010.23:21-23

[5] 骆斌,葛季栋,丁二玉,邵栋,王浩然.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

上一篇:装饰施工员年中总结范文 下一篇:化妆品销售年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