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1:31:20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空调 “教、学、做”合一 六步教学法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0-01

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均已制定了学习领域型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并设计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着力点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摆在高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汽车空调检修》为例,开展企业一线专家、教育专家及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研讨会,进行汽车空调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跨学科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利用六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实训台、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一、《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现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汽车机电维修高等技能型人才,《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是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诸如:教学组织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训设备易损坏等问题的困扰,从而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汽车空调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汽车空调检修》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汽车空调认知、制冷管路检修、采暖系统检修、进风系统检修、汽车空调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空调性能检验,每个学习情境包括1-2个学习子情境,总共12个学习子情境。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约束,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从岗位12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特征。通过12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可完成岗位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12种典型的“工作情境”。以Passat自动空调实训台为例,汽车空调电气系统检修学习情境的参考学时为2周,完成2个学习任务(包括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元件认知、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的难度呈递增关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如何实施六步教学法

在一体化实训教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全过程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分组决策、实施计划、检查并评价工作完成情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接受职业氛围熏陶。授课方案(以4课时为例)见表1。

表1 六步教学法授课方案

三、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元件认知”子学习情境为例,组织教学时,除准备好实训设备、汽车诊断与维修工具、维修资料外,还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前导与后续课程等相关情况,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对课堂的“编导”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把握以下教学要点,组织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在工作中总结规律、工作过程、工作原理等,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结论。

(一)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的功能、位置、结构、电路图、检测方法等,能用文字阐述,并整理归档。

(二)引导学生制定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的检测计划,分组讨论确定最终诊断、维修方案。

1.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的检测条件;

2.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检测项目的测试对象;

3.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的检测工具,熟练掌握诊断工具的操作技能;

4.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测量、诊断方法;

5.引导学生正确读取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检测结果;

6.引导学生能根据工作原理分析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检测结果;

7.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判断元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引导学生得出诊断结论;

9.引导学生提出修理方法;

10.引导学生给出维修建议。

(三)引导学生注重团队的分工、协作、交流与沟通。

(四)引导学生养成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现场5S、质量监控等责任意识。

四、结论

实践证明,学习领域型课程体系促进了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内涵发展,而六步教学法的广泛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效提升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六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后,对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台套数、小班额授课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高职汽车类专业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锦.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08(5).

[2]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9).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空调;教学策略;中职教育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不断受到重视。其中汽车空调作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在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中得到了诸多喜人的教学成果。笔者拟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的技师学院汽车空调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一、汽车空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1)课程任务不明确,学校忽视教育与行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课程模式基本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没有真正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学校以职业定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2)课程开发的过程封闭,校企深度合作的n程开发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专任老师,行业、企业没有实质性地介入课程内容的开发。学校只通过一些企业调查表的资料考虑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实际,若能将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学校与其一起讨论、论证课程的开发设计,笔者认为开发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实效性和前瞻性。

(3)课程核心载体模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本质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小组或团体形式完成任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载体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我校目前的《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没按照具体“故障现象”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二)场室和设备问题。

1.汽车空调检修一体化教学场室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配备学生查阅的资料和信息资料站,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及辅助耗材缺乏等。

2.汽车空调课程的教学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践,忽视实操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差,走向社会后往往会说不会做。教学内容方面仍显陈113,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企业急需的汽车空调检修人才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的故障。师资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熟悉企业生产实际。职业院校能够承担汽车空调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训设备方面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实操教学需要,使实践操作受到局限,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空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确定项目任务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由教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汽车空调》的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分成五大模块。分别为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并通过十个项目任务来完成课程目标。

(二)制定计划阶段

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与排除”项目时首先让学生设计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并确定造成制冷不足故障造成的可能原因。讨论需要检测的部件及小组成员的细分工和岗位转换。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的制定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计划实施阶段

在学生确定小组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成后,让他们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单的前期必要的知识储备。为了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情况,设置情境模拟。通过高低压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高低压侧的压力,学生在检测时互相交流,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做出正确的判定,明确造成制冷不足的故障原因所在。各组交流故障诊断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辅助得出最优的故障诊断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比如分析制冷不足的可能原因中,制冷剂量过多和过少都能导致制冷剂不足。学生通过σ焊稍锲康氖右捍凹觳橹评浼恋牧渴蓖往制冷剂现象及故障原因对不上,导出错误结果。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及时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收获各种可能引发造成制冷不足的原因,结合实车就车诊断,按照合理的诊断流程,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分工,判断故障所在,找出故障原因,验收项目成果。

(四)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对项目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例如在检查制冷系统各种故障时都局限在通过专用的仪器仪表去检测,如万用表、高低压压力表、检漏仪、真空泵等等。很容易忽略掉简便的诊断法即感官法。在很多种情况下通过感官法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对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中,教师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明确教学内容,以真实“故障现象”作为学习项目的载体,以具体情景作为检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及实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中,实行的是分组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否则项目教学无法进行。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我深刻体会到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学生对于制冷剂不足能够较快的掌握,因为这种形式能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聚合在一起,整体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化了对于理论知识的钻研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探索精神。使学生懂得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汽车空调》 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改革及实施需要实践来逐步探索来能更好推进的。作为教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明确课程性质、 同时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单艳群(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电控及空调系统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12-03

进入21世纪,在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汽车空调已经成为改善乘坐舒适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被广大汽车制造商和用户所认可,它代表现代汽车的发展水平。因此,《汽车空调检修》课程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但是,许多为现代汽车工业培养后备人才的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诸多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亟待对《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各种软、硬件设施日益增强,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突破传统,探索开发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优化的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改革理念,在于参照现代汽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训练的学习情境。该课程方案不追求《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架构的系统性,而是构建解决空调实际故障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学习过程,带领学生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去完成一件真实的工作任务。

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把教改落到实处,使培养的学生真正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需要对汽修企业深入调研,调研汽车空调项目的检修是日后学生在汽修企业所面临的工作任务之一。传统的《汽车空调检修》按照章节式学科体系对空调系统的结构组成、部件名称、功能作用、技术参数、检修项目与方法逐一讲述与实训练习,但没对维护作业项目进行归纳和分析,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通过对《汽车空调检修》课程重新汇总和设计,按照汽修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学生应该学习的实训项目,以最终确定该课程的下列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空调检测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能够对汽车空调零部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和修理;具有正确分析空调电路图的能力;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能针对汽车空调系统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使用工作手册,查阅资料自主获取汽车空调相关知识的能力;掌握汽车空调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能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开发实施

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选择以空调检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原有章节式的课程内容,创建学习情境,每一个汽车空调学习情境要涉及一个或多个教学实施项目。教学实施项目就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以完成一件或多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习任务为目的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关联的活动。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汽修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

经过对汽车空调维修工作任务的过程分析,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教学的4大部分学习情境,7个实施项目,18个具体工作(学习)任务,合计56学时的教学安排(见表1)。

构成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必须保证学校中的学习任务与企业中的工作任务非常相似或完全一致。在收集和设计学习情境时,始终要注意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原则,即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要包含任务目标、任务分析、工作计划、决策指导、实施过程、评价总结等6个步骤,以下结合实例逐一分析。

任务目标 教师向学生展示有空调故障的车辆,指定任务目标。设置的任务应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例如,在讲授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对空调的了解,创设了“空调故障排除——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故障”这一情境,提出“如何解决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方法或模拟在汽修企业真实情境下,引起学生解决该问题的兴趣。教师向学生提供与该车辆相关维修资料,规定活动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任务分析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对其要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学生日后就业岗位的学习任务。这当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范围和认知水平。对于“如何解决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这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汽车空调的故障现象,通过思考提出了可能产生此故障现象的原因。如:制冷系统管路破损、压缩机损坏、制冷剂泄漏、冷凝器散热不良和鼓风机故障等。此时,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提出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即工作任务:(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规检测;(2)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检漏;(3)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

工作计划 任务明确后,安排学生思考、讨论。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空调维修资料采取独立或小组方式制定几个不同的计划。教师接受学生咨询,监控学生讨论,并听取各工作小组汇报工作计划或方案,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在必要时进行授课,使学生获取汽车空调相关的知识。在有效地完成工作计划方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的“工作页”的形式。工作页的主要内容根据《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特点,包含计划准备、工作流程、维修资料、维修手册、技术规范、安全保障、时间安排、工具、耗材和检测设备等清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项填写工作页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当工作页完成之后,就意味着学习任务的完成。

决策指导 教师对各种计划方案归纳总结,对其中的缺陷给予指导,并对计划的变更提出建议,形成统一的工作方案。决策指导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有,教师要着重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实施方案。如,冲注制冷剂时的操作方法和安全防护。

实施过程 在决策指导后,按已确定的统一工作方案,并在维修资料、工作页等学材的指导下实施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操作的关键环节上,教师亲自示范并说明,学生认真观察并模仿操作,这样可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保证授课质量。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规检测时,教师要强调歧管压力表在连接制冷系统前要确保手动高低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在可靠连接后才可开启各表阀。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检漏时,检测探头要距离被检测点不超过5 mm,探头移动的速度要慢,不能快于3 cm/s,并且必须检查每一个管路接头的整个圆周。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时,高压加注方法不能启动发动机,否则制冷剂罐可能爆裂,且制冷剂罐要倒立;低压加注方法必须启动发动机并开启空调,且制冷剂罐正立,制冷剂以气态形式注入系统,否则压缩机可能会损坏。以上这些关键步骤,教师必须说明并示范,以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在学生产生结果偏差或不符合设定的任务目标时,必须加以干涉纠正。

评价总结 针对《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评价方式强调对评价标准与方法的设计,通过教师点评、组内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确定各种评价方式在总评的比例。评价标准依据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合作学习表现、资料收集能力、学习态度、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制定。教师通过最终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再认识。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重新整理和归纳,构建出符合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实现真正的掌握。

每一个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学习情境都应遵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一原则。为了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必须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就业的汽修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特别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汽修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并有意识地把工作中的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为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促进学生对汽车空调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又加深对工作过程的认识,这样才能建立汽车空调的理论知识、维修技能与学习情境的紧密联系。

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情境中学习,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在校即在企的情境,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有效地将汽修企业的工作情境移植于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将学生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汽修企业中去。

该教学改革突出学习情境的合理创建 以空调维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主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由以前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该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了项目实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学生团结协作克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的目的。

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机会 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能及时获得教师的正确指导,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式教学。

笔者已多年担任《汽车空调检修》教学工作,在所任教的学院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改革,并在我院2007级、20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中贯彻实施。实践表明,每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真正成为能文能武的高素质人才。我院学生分配到丰田、大众、雪铁龙等汽车维修部门后均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当我院再次对各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工作时,各单位负责人均表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能独立处理一般车辆空调的常见故障,对于复杂问题在师傅指导下也能很好地解决,并希望再分配几名像这样的学生到他们的单位工作。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陈纪钦.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气检修》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09(21).

[4]冯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模块化教学模式[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程丽群.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系统维修》系统化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6]王晓燕,杨志强,曹振新.“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7]白文娟.“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电器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作者介绍: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空调 精品资源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是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使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的目标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以常见车型为实例,系统阐述了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检测与维修技能,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能熟练使用空调检修工具及仪器设备,能阅读英文维修资料,及时了解汽车空调的最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检修,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按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体现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每个教学点我们设计了若干实际工作任务,各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有重叠的部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点。

3.在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工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4.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水平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采用任务完成考核、技能实操考核、职业资格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5.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汽车维修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录像、网络教材、网络课件自主学习,还可以完成在线测试、网上答疑、技术咨询等,与课堂教学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围绕相关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学习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设计,全课程分为5个项目。根据行动体系学习课程特点,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如下:

1.实训和理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引入最新课程设计理论,按照“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围绕专业相关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若干个学习情境中将有关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嵌入国家有关职业资格的技能,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使得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实践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理性分析。

2.理论实践高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门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实物,配置了学生实训设备。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开始就是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并完成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员也是学徒,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工作,并在进行中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边听边看、边看边做。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

3.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嵌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和综合考评等多种形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任务完成、课业总结、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方式,考核内容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劳动规范遵守、安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新能力等,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鼓励以各种职业资质考证或技能、水平、能力等级考证代替一般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可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4.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1)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聘请国内汽车空调方面的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使课程内容、模式与企业接轨,适应汽车空调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

(2)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情境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体验企业文化,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安排在企业进行,由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亲自授课,2名教师协助,通过实践,学生普遍反响良好。

(3)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习企业工位布置、维修站经营程序、汽车空调保养维修程序、行业情况及发展。通过实习,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巩固汽车空调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技能,不断提高对汽车空调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故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2]肖玉玲,张用伟.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不足与对策:魅力中国,2013(22).

[3]蒋春花.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2012(6).

[4]许丽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11).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制冷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条件,是学生体验企业环境、熟悉企业设备、熟练职业技能的学习场所,实现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的保障。制冷专业在总结多年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工厂化实训基地。

1.创建工厂化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

1.1 创设环境,体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从校企共研共建入手,研制适合教学需要并体现企业实际的实训设备。从各种实训设备的整体布局出发,创设一个与企业环境相近的实训环境,强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1.2 开发资源,提升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从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D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APP技术,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1.3 探索模式,建设高效的实训基地。从改革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实训流程、实训管理、实训考核入手,探索学生掌握制冷维修技术、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的高效途径。从实训基地建设入手,实现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快速转变。

2.工厂化实训基地的研建过程

依据制冷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的研究经验,依托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队伍,创新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1 对接岗位技能需求,研建工厂化实训基地设备

2.1.1 研建工厂化实训设备。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冷专业的实训设备以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实用易学为原则,校企共同研建了既不拷贝企业又不背离企业、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实训设备,建设了以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典型设备为载体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实训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2.1.2 挖掘设备实训功能。校企共同根据制冷空调设备运转、制冷空调设备安装维修两大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技能,实现实训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实训过程对接工艺流程、实训标准对接技术标准、实训管理对接企业质量管理、实训考核对接员工技术考核。

在突出实训基地特征时,注重实训要求与企业生产要求保持相近性,制定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实训教学标准,将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到实训教学中,做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基地与车间合一。

2.2 创设工厂化实训教学环境,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2.2.1 突出企业文化,强化操作规程。在实训基地,采用标语、图板、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基地熟悉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突出工厂化布局,强化功能分区。根据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中央空调操作员、空调器安装工、汽车空调维修工五大就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在基地整体布局中,根据维修工作过程的,分别创设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五类实训环境。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各实训室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区、实操区、资料区、成果展示区等区域,特别是要利用音视频资源、信息化技术,开发适合实训课程的课件。

2.3 立足技能培养,探索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学生通过参与电冰箱组装与维修、空调器安装与维修、冷库安装与维修、中央空调运行与管理、汽车空调维修五大类典型职业活动,学习、体验、建构、获取岗位职业技能,快速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2.3.1 形成"共研、共建、共管、共用"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机制。

组织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形成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共研实训基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依据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和核心课程教学要求,研发实训设备、创设实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共管实训基地,遵循既符合教学管理,又符合企业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基地运行机制,保证实训基地管理科学规范;共用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满足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

2.3.2 对接企业环境,建设工厂化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工厂环境和可供操作训练的实训设备,配备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真实设备,按照工厂的工作运行、工作过程、工作标准、工作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管理与运行管理对接、课程考核与员工考核对接。解决了以往学训不能同时兼顾的难题,边学边训、学训一体,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效性。

2.3.3 依据岗位要求,开发实训设备教学功能。以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转、安装维修两大类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将真实工作项目或任务转化成教学项目或教学任务,将单一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融入了实训项目中,体现为直观认知、拆卸、安装、修理、维护保养等实训操作。实现了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

3.学岗对接工厂化实训基地成绩及效果

3.1 引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基地成为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考察基地、北京市制冷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制冷和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赛前培训基地和竞赛的赛场、北京市首批特种作业实操示范考点。组织了多次北京市师资培训、特种作业制冷培训,连续三年承办了北京市职业院校制冷设备组装与维修、户式中央空调安装与维修技能大赛。作为北京市特种作业实操示范考点,仅2014年就为北京市氨制冷作业人员岗位培训700多人。基地为北京市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转岗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做出了贡献。

3.2 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研发实训设备、开发实训项目、整合教学资源,提升了教科研能力。两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一人在北京市信息化大赛中获三等奖。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83-01

1 教学目标

根据《汽车电气》教学大纲、《汽车空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汽车电气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虑到中职学生目前的现状和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方面。

1.1 知识目标

(1)能叙述汽车空调的基本组成及功用。(2)能叙述汽车空调控制电路常用控制装置的作用及简单原理。(3)能叙述汽车空调控制电路常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和使用汽车空调面板各按钮。(2)认识汽车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3)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初步判断和检测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控制电路、鼓风机控制电路、冷凝器风扇控制电路和发动机怠速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

1.3 情感目标

(1)感受空调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和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在检修中认真做好记录的职业习惯。(4)通过实践操作,严格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管理理念。

2 教学过程

2.1 教材分析

《汽车空调电路的检测与维修》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器》。该教材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维修专门化方向课程教材。

教材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编写的。内容分为汽车电源系统、汽车启动系统、汽油机点火系统、照明信号系统、仪表和报警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电动车窗及刮水系统的检测与维护,汽车解码器的基本操作,传感器的检测九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

2.2 教材处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宁夏银川市汽车4s企业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率,我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汽车电路维修技能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简化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知识要点的讲述。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悟”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迁移。

2.3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而中职学生的现状恰恰是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解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让学生学有所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为起点”,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学做合一。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欠佳的中职学生采取“先看―― 再模仿―― 最后独立完成”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要因效果而选择,要“适量、适用、适合”。针对性的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达到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目的,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融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学法设计。我校201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中职班共有40名学生,全部为男生,本学期(第三学期)开始学习汽车电气的检测和维修。学校现有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THCEZX―1A型汽车整车(帕萨特)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10台。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现将40名学生分为10组,每组4人,每人一份实训手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搭配。

第一步,老师在实训台上事先设置好故障(一),老师先进行示范,再由能力较强的1名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和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故障检测及维修,其余3名学生在一旁观摩和思考。故障排除后,由这名学生向其他3名学生讲述发生故障的原因和检测故障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其余3名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排除同样的故障每人做一遍,能力强的学生在一旁指导。使每一位学生对电气故障的检测维修有一个入门。知道根据故障现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第二步,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采取轮流的方法,由老师设置故障(二)、故障(三),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排除故障,同时记录每个学生排除故障的时间。

第三步,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排除的故障的过程进行整理,按实训手册上的要求进行填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将在检修中弄不明白的问题列出,并反馈给老师。

第四步,老师根据每一个小组反馈的问题,集中在教室进行讲解。

2.4 教学流程

五步教学流程图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的要求,在感官认知、行动体验、反思内化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见图1)。

2.5 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项目导入。汽车电路的检修是一个比较难学的内容,根据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推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储备,激发兴趣,完成项目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先模仿,后独立完成任务。在汽车电器检修中,针对故障现象,如何下手检修,对中职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大困难。检修思路是通过模仿开始,动手去做,深入理解,最后提高。

(3)总结经验,提高能力。先动手,后思考,再总结,最后提高。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是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有效方法。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制冷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5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带来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项目教学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与工作任务的兼顾,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中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来说,要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该专业教学中应用优势明显。文章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制冷课程中的应用。

一、制冷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设置合适的项目,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1)明确课程的目标设计。制冷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针对学生就业岗位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关注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就制冷专业来说,要培养制冷设备维修专员和生产线专员,因此,在课程目标设计中教师必须做到对工作岗位进行详细的描述。

(2)明确课程的项目设计。基于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师选择制冷课程的项目设计时,可以选择制冷设备现有微电脑控制技术项目设计、制冷设备电气维修中常见故障及应对项目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典型空调、冰箱及汽车空调等为范例,要明确适合教学的学习型工作项目。在选择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实际,每个项目要设置多个工作任务,要以实训设备为平台,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模拟演练。

(3)明确课程教学方法。在制冷课程教学中,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用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按照项目组织教学: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了解并分析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师生分析方案学生完善方案学生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完成进度分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教学总结。这样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4)项目学习的实施。结合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课程分别以冰箱、冷库、中央空调及汽车空调为例,选择其中的控制系统为任务项目,研制训练项目作为项目综合载体,组建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具体训练项目涉及冰箱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冷库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中央空调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汽车空调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课程80学时,学分5分。

(5)教学评价与教学总结。在评价环节,教师应该致力于改善应试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考核方法必须得当,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项目教学考核中,要关注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将考核重点放在项目的训练上。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要综合考虑各项技能得分,确保项目教学考核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6)项目化教学的信息反。项目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项目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明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成效。而学生则要在项目教学信息反馈中理解项目教学法的真正含义,在后期的课程学习中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制冷实训课程的项目化学习与应用。

二、制冷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分析评价

项目教学法与中职制冷课程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职校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它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选取工作项目来创设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结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水平。项目教学法以专项能力模块为教学单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实践深化对理论的认识,通过项目参与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以项目为引导,在教师的鼓励下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实现动手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制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依据职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分析制冷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并细化工作任务,形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实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回归,也实现了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的调动,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各方面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朋.浅谈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制冷与空调”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2014(36).

[2]陶洁.“制冷空调自动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职业发展阶段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G712.3;U472-4

随着技术革新,、岗位工作复合化,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不再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汽车维修专业通过调查、实践专家研讨、教学分析研讨等,构建了工学结合一体化(下简称“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了一体化课程。通过6年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还锻炼出了一批一体化教师,培养了一批深受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指导下,汽车维修专业组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调研了实践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调研;充分分析了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调研、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召开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分析研讨会,选择了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维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9个任务领域作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构建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按工作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开发汽车空调维修一体化课程。

1.开展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参照企业任务书或工单的形式。主要包含工作任务的来源、工作任务的含义、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三方面内容。

2.分析任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提炼出工作与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对象、设备、工具与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备汽车空调维修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目标,并能独立完成汽车空调日常维护等4个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并养成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4.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情境。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按学生认知规律,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呈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汽车空调维修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

5.根据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程建议为教学班为单位,分小组在汽车空调维修工作站内实施教学,并建议连续安排4周完成课程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按“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基本环节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体化教学基础上灵活采用大脑风暴法、引导课文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6.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评价要素主要有学习态度、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7.根据教学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安排一体化教师上课。根据教学需求,充分利用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工作站、开发学习、工作页、课件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二、一体教学实践

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是开发一体化课程的关键技术。开发一体化项目课程时一定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可参照企业任务书或工单的形式。

2.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关键技术。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是最关键环节,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是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并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发学习工作页引导学习,便于开展一体化教学。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是以工作任务引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学习工作页的主要功能是指引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学习工作页包括任务描述、过程、任务拓展等要素。

4.开发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按教学过程制作课程PPT,能辅助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一体课程的实践体会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以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三个特点。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基于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以完成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工具及设备的使用等工作过程,实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

2.内容结构实现知行合一,实现九位一体。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教材内容结构、训练项目相统一,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工作一体化。专业实现管理机构一体化;构建了一体化学习站,实现了学习与工作情景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采取边做、边学、边教,实现工作、学习、教学一体化;开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教学文本一体化;学习站与车间一体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现师生教与学一体化;实行过程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一体化,合称为九位一体。

3.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习情境源于企业经营过程、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课程的结构或内容结构是由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具备了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课程的特色。同时,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现“知行一体化”,便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能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一种比较科W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课程改革技术。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一体化课程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一种较为合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 故障排除 实训教学

一、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基本技能教学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复杂得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得多,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被用在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上,因此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

一是让学生掌握各类型汽车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的使用方法。汽车故障诊断仪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技术升级、故障码的读取应该作为一个基础项目。通过汽车故障诊断仪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或原因,为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

二是让学生懂得分析发动机数据流。发动机数据流是指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流的数据,数据通过诊断接口由专用诊断仪读取,数据随时间和工况而变化,具有动态同步、多参数同时显示的特点。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可以检测发动机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流还可以设定汽车的运行数据。由于部分发动机故障没有故障码显示,利用发动机故障码来判断故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若能善用数据流分析,则能准确找到故障的根源。

三是让学生懂得利用汽车示波器进行信号图形分析。用汽车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传感器本身性能的好坏。现动机的工作转速高、传感器的信号变化速率快,变化周期达千分之一秒,还有相当一部分信号故障是间歇发生,时有时无,这就给故障的检测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汽车示波器可以快速捕捉电信号,还可用较慢的速度来显示这些波形,以便让维修人员一面观察、一面分析,为分析故障部位提供了快速途径。

四是除了懂得利用这些新型设备和手段进行检查排除故障以外,对于一些常规的机械方面的故障也应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根据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的原因和确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课题分解

电喷发动机的故障的类型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良、发动机动力不足和发动机水温高等。在实训教学当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故障设置了几个课题,每个课题在教学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设备(或实训用车)上选取常见故障的发生部位设置故障,把设置故障后的实训设备的故障排除作为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由学生根据故障特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检测和排除故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提示。通过完成这些课题的实训练习,学生基本上能把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通过规范的操作完成检测和故障排除,并加深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1.课题一:发动机启动困难

本课题知识点: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不能启动、启动后熄火、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启动,故障排除是从油路和电路入手。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1。

表1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启动时启动机不工作 启动电路故障 熔丝、空挡开关、蓄电池电压、启动继电器 空挡开关断路、启动继电器线圈断路、蓄电池电压极桩接触不良

启动机正常工作但发动机无启动征兆 1.油箱无油

2.点火电路故障

3.配气正时不正确 油箱油量、喷油器、火花塞火花、点火信号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碰撞开关(惯性开关)检测汽缸压力 曲轴位置传感器断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断路、惯性开关断路、喷油器熔断丝断路

有启动征兆,但瞬间停止 点火电路故障 检测点火电路的IGF(反馈)信号 IGF信号线断路

2.课题二:发动机怠速不良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怠速不良包括怠速太低、太高、怠速不稳等现象。发动机怠速不良的原因相对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在可设置故障点较多。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2。

表2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

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

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怠速不稳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检测节气门是否脏污、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歧管是否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进气歧管漏气、空气流量计信号线断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废气再循环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燃油回收系统故障 活性炭罐堵塞或电磁阀损坏 电磁阀故障

曲轴箱通风故障 曲轴通风阀(PCV)有故障或堵塞 PCV阀故障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怠速触点 怠速卡滞、怠速触动信号线断路

油路故障 喷油器滴漏或堵塞 喷油器堵塞、喷油器卡滞

点火电路 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线 火花塞积碳、高压线漏电

汽缸缸压不平衡 汽缸缸压 让学生测量缸压

配气相位不准确 配气相位检查 正时皮带不正时

怠速太高或太低 水温传感器故障 水温传感器及电路 水温传感器电路断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 进气温度传感器及电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断路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 怠速阀卡滞

3.课题三:发动机动力性不足

本课题知识点:在发动机运行中,由于技术状况的改变会引起动力性不足,也就是指它的动力性差,表现为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时基本正常,但带负荷运转时加速缓慢,上坡无力,加速踏板踩到底时仍感到动力不足,提速慢,达不到最高车速。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3。

表3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空气滤清器堵塞、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空气流量计断路、进气压力传感器真空管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断路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 检查燃油压力、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查喷油器是否漏油或堵塞 燃油滤清器堵塞、燃油压力调节器真空管漏气、喷油器堵塞

点火系统故障 检查是否有汽缸缺火、火花塞是否火弱 火花塞故障

EGR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机械故障 节气门不能全开、汽缸压力不足、配气不正时 正时皮带安装错位

4.课题四:发动机水温高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水温高也是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外,还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水温高表现为水温表指示值高或水温度灯亮,但是也必须注意的是水温传感器故障也会引起水温灯亮,这并不是发动机真的水温高,引起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4。

表4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机械故障 检测冷却水的液面与冷却水的质量、检测冷却系统水垢的情况、检查节温器与水泵与传动皮带、检测发动机机油液面 传动皮带松动、节温器故障

散热电路故障 检查水温传感器、水温开关故障、检查散热风扇与电路 水温传感器故障、水温开关故障

汽车空调

散热电路故障 检测汽车空调的散热电路 空调散热风扇继电器故障

三、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的开展

首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数据流的分析、示波器的使用是电喷发动机故障排除手段的基础,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在故障排除项目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等集中讲授电喷发动机故障的类型、特点和诊断流程。根据电控发动机故障的性质,可以把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故障分为两类:有代码故障和无代码故障。实际上在电控发动机出现的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会有故障码产生,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常规的检查,然后利用汽车故障诊断仪对故障码进行读取,根据故障诊断仪的提示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对于没有故障码的故障,我们可以先观察故障现象特征,然后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原因,再从相关的传感器、零部件检查入手找出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相关的数据流进行原因分析,也可以利用汽车示波器检查相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形图,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别相应传感器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故障诊断时编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养成良好、规范的故障诊断方式和工作习惯。

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练习的开展形式采用小组教学法,选择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把设置好故障的设备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组长,并分发工作任务书。由组长按照教师的意图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工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讨论,写好故障诊断流程图交教师审阅后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和开展协调实训,规范操作的技巧和流程,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故障现象、检查判断方向、检查步骤、检查结果和找到的故障原因等记录在实训报告书上,然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点评。

四、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电控发动机的控制过程是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发出指令让执行器进行工作,若操作不慎,容易引起电控单元的损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不能鲁莽操作,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是发动机运转的时候严禁断开各电子元件或元件的插接器,以免引起电脉冲损坏ECU。

二是要焊接的时候必须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

三是电路的检测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数字万用表或二极管试灯。

四是避免人体的带静电接触电控单元。

五是汽车维修不仅仅是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维修经验积累和总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各种常规的检查排除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这一点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地方。

五、结语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的实训教学是汽车运用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都要有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导学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原理知识,开拓思维,多种手段多角度分析问题,还要善于积累经验,加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容晖.数据流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2]祁如存.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进展[J].科技信息,2010(2).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问题的提出

(一)《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特点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是中职教育“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重点培养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等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维修保养专业技能。作为与社会考证接轨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的水平。因此操作、动手是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技能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在全球制冷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小型制冷装置领域更是独占鳌头,已成为全球家用小型制冷设备制造中心。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小型制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热泵热水器、红酒柜等特种制冷设备得到迅猛发展,电冰箱、空调器更是已经普及,小型制冷市场日渐壮大,社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空间增大。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这些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上、不能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相合、不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导致中职毕业生技能水平不能达到行业岗位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共同提高,达到企业上岗要求;使学生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考试,取得相关证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将来的职业岗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

改革的做法

笔者根据多年来制冷专业的教学经验,从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学项目开发三方面入手,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础理论课程教学

技能提高依托于理论知识,牢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制冷专业理论课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等多门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难度大及抽象化是中职制冷专业师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准则。对于《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确定以下教学知识点为必备教学内容,在本门课程学习前要求学生进行过学习,并基本掌握。

(1)热力学知识

①热力学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内能、焓、熵的概念;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③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定温、定压、定容、绝热;

④热力循环:正向循环、逆向循环的概念;

⑤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⑥蒸汽的性质:过冷液体、饱和状态、过热蒸汽、显热、潜热的概念。

(2)传热学知识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3)制冷原理知识

①常用制冷剂性质:R22、R600a、R12、R404a、R502等;

②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与实际循环;

③回热循环;

④工况变化对制冷循环特性的影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小冷课程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单一的拥有几十台小冷装置的实训室不能满足实训课堂教学的需要。小冷课程的技能培养重点为铜管的加工与制作、铜管的连接、小型设备调试与维修,通过建设以下三个实训室,能够满足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

(一)焊接实训室

此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的钎焊技能。钎焊是小型制冷系统管路连接的主要方式,该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单独设置实训室以确保课堂安全。实训设备应采用小型焊炬以降低危险,同时可以节省投资。实训室需安置自来水管,实训设备至少要有小型焊炬、台钳、胀管扩口器、偏心型扩口器。

(二)铜管加工实训室

此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的管路加工与制作技能,同时可以用于讲授理论知识。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工位,且工位的数量能满足上课学生数目。工位上能够有抽屉用于存放工具,每个工位应配备的工具至少为:胀管扩口器1套、偏心型扩口器1套、弯管器1把、钢板尺1个、盒尺1个。

(三)小型制冷设备维修实训室

该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小型制冷系统的维修调试技能。实训设备为电冰箱及家用空调器,实训工具要有真空泵、三通修理阀、钳形电流表、万用表等制冷维修基本工具,并且要有足够的铜管及制冷剂等耗材。

教学项目开发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电冰箱、冷藏柜、家用空调器、汽车空调等小型制冷设备,但是以电冰箱和房间空调器教学为主。笔者以电冰箱教学内容为例,采取以制作电冰箱模型为成品的教学方案,开发实训教学项目。

(一)实训成品介绍

制作一个具有储存、控温、制冷功能的电冰箱实训教学模型。该模型制作要求由老师给出,教学过程中电冰箱箱体制作、制冷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零部件安装、电冰箱系统调试与试运行整个制作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二)实训项目开发

方案以制作教学模型为途径,开发五个教学项目。项目的开发以实训为主,项目内容与电冰箱理论知识点相衔接,注重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强调“技能为主,学练结合”。

(三)项目任务开发

对于每个实训项目开发合适的教学任务,项目任务涉及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通过各个项目任务的学习,完成课程内容的传授。以“电冰箱制冷系统的连接”实训项目为例,下表中列出了该部分的学习任务及任务要求。

总结

通过两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校“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考证的合格率达到100%,学生的考核评价优秀率达到80%,先后有3名学生在天津市技能大赛制冷项目中获二、三等奖,2011级制冷专业全体学生考取了海尔集团的制冷维修工上岗证,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欢迎。

技能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锻炼并提高学生制冷工基本操作技能是《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积极地分析、反思、探索教学,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生产、维修、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继电保护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