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5-31 11:26:12

汽车技术创新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82

0 前言

当前,随着能源问题的突出,寻找可替代能源成为汽车企业寻求发展的关键,发展电动汽车成为企业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注重对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1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情况的介绍

1.1 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能源种类的多样化以及电气化,氢能与电能一样,能够发挥能源载体的作用,实现能源向燃料的转化,因此,成为动力电气核心部件的主要选择,氢能燃料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佳选择,被世界诸多汽车企业所追捧,但是,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实现。在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将发展的重点立足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两个方面。指出,要大力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强对电动汽车等新型动力汽车的研究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国外也加快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这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作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在技术创新领域。

1.2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析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在当前的电动汽车技术上,纯电动汽车仍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类型,最大的难题是电池的性能问题。因此,要确定电池的发展类型,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电池种类,明确优势。通过比较,我国动力汽车电池应以锂电池和锌碳电池为研究重点。

1.3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目标的分析

首先,对车用能源,在近期仍然以含氧燃料为主,从中期来看,天然气是主体,而从长远考虑,鉴于氢气自身的环保性,仍是车用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其次,为了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混合动气汽车汽车要加紧研发,尤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动力系统的转型;加强政企合作,加快对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关键领域的发展;第四,加快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促进其在电机、电控和电池三大领域的研究力度;第五,发展混合动力发展平台,实现规模化,加强商业化;第六,突破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瓶颈。

2 对我国电动汽车创新模式的介绍

2.1 以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模式

对于原始创新,主要是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发挥能源作用,晋宁县重大技术的创新行为,促进商品化,最终获取利润。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最高阶段,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原始创新需要较高的技术研发实力。原始创新在市场显示为开拓的过程,初期彰显垄断性,也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同时能够进行技术规范的优先制定。原始创新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企业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也承担较大的风险。鉴于创新领域的复杂性,需要执行原始创新的时候进行综合考虑。

2.2 以技术模仿为目的的创新模式

对于模仿,主要是指借组购买技术,实现相关要素的融合,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改善和进一步开发,实现合理的结合。对于这种创新模式,是将诸多领先的创新因素进行结合,形成私自的核心竞争能力,或者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收益。之所以采取模仿创新,目的是实现自身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这种模式的创新,在资金投入、风险方面的威胁都较低,同时也能被避免被市场淘汰。模仿创新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的特点,对于市场和技术,不是开拓者,却也是积极的学习者。模仿创新也需要企业在管理方面水平要较高。立足技术角度,模仿创新节省了大量前期投入,同时,加强了产品的稳定性。但是,模仿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模仿创新对企业的要求相对不高,不需要进行技术的长期积累,在短期内,企业实现了市场的占据。但是,如果长期模仿,不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长远来看,无法在市场上长期存在。

2.3 立足技术引进合作的创新模式

对于合作创新,主要是将企业、机构以及大学进行有机联合,积极发挥各种机构的优势。合作创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合作创新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承担风险,有效推进研发的进程。这种创新方式风险降低,市场化阶段的速度加快。合作创新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合作创新加快了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有这样,才能明确各自的需求,有效发挥整合后的效应。

3 对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方法的介绍

为了实现技术创新,要对创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关注电动汽车整体环境的变化,分析诸多影响因素,将其作为整体发展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原因,避免独立存在。对于企业环境,包含外部环境,如国际环境、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等。企业要结合自身因素,考虑规模、技术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鉴于电动汽车行业处于新兴产业,但是,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在诸多影响下。都需要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鉴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为了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谨慎进行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4 结束语

综上,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汽车企业要重视对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缓解能源危机。

参考文献:

[1]王翠.基于技术预见的辽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杜芳花.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我国及国外很多汽车公司以及科研机构,在当前的环境以及能源压力下开始积极研发清洁能源汽车,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所谓新能源汽车主要就是指利用除了柴油以及汽油这些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作为动力供给的汽车。当前正在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有醇类、合成燃料、天然气、空气等作为燃料。

1.新能源汽车种类及特征

1.1醇类汽车

所谓醇类汽车主要是指以乙醇以及甲醇作为燃料的汽车,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乙醇,主要是因为乙醇自身的来源途径较为广泛,在制作的技术上也相对完善和成熟。当前的醇类汽车所使用的主要是乙醇和汽油或者是柴油等依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继而加以驱动,这样就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同时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降低污染以及节能的效果,但是这样就需要加大燃油喷射量,只有掺醇率达到或者是高于百分之十五的时候,应当对发动机的压缩比以及点火提前角加以改变。

因为乙醇燃料自身的空燃相对比较低,对于发动机相关的进气系统没有太高的要求,自身的自燃性能也不是很理想,辛烷值较高,自身的抗爆性较好,汽车尾气的污染能减少至少百分之三十,这样的汽车最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特公司研发。

1.2二甲醚汽车

对于二甲醚来说,其是一种无色同时又无味的气体,自身的清洁以及燃烧性能都比较好,同时所产生的污染也较少,稍加压制就会成为液体,因此十分适合作为一种新式的能源,使用这样一种燃料的汽车是符合美国加州关于超低排放的标准。日本的NKK公司已经研发出相关的使用劣质煤生产二甲醚的相应设备,二甲醚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或者是不会排放出一些污染环境的气体,所产生的NOX往往会比柴油汽车排放的低百分之二十。

1.3氢燃料汽车

众所周知,氢是一种清洁燃料,通过使用这样一种燃料,燃烧的效率较高,有助于降低燃料的使用量。另外,氢气能够混入到其他燃料之中,继而使得燃料的使用效率有所提升,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有所降低,在各种燃料之中,氢的质量以及密度是最高的,但是其自身的能量目的较低,因此,其自身的不足就是安全以及储存问题。宝马公司一直都在对氢气发动机加以研发,研发出多种款式的氢气发动机汽车。

1.4液化石油和天然气汽车

对于天然气汽车来说,其又被成为“蓝色动力”汽车,主要是以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为主要燃料,其中压缩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燃料自身的形成较为单一,有较高的纯度,和空气进行混合时能够做到完全燃烧,同时还能够排出较少的一氧化碳,但是其不足就是储运性能较低,着火的延迟期会比较长。

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我国地大物博,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分布的区域也十分广泛,在北京、海南以及重庆和上海等地都是我国燃气汽车的重点示范城市,这些城市在燃油汽车的基础上对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及相关的液化时尤其汽车做了积极研发并进行改装,这些汽车主要是用于出租车以及公交车领域。

我国的山西省是产煤大省,此地的甲醇汽车项目已经有多年的研发历史,当前已经开始进入商业运行的环节,甲醇汽车所使用的燃料系统,不仅能够用甲醇,还能够使用汽油,同时还能够将乙醇作为一种有氧燃料加以使用,这些在黑龙江以及河北省多地进行了推广,另外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乙醇汽油燃料的相应标准。其中山西省使用的甲醇中巴车就是一大成功实践。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也在支持将煤炭作为原料对车用燃料加以制造,通过煤直接或者是间接液化的方式对车用燃料加以制取的项目在我国也得到广泛的推行。在“十五”期间,我国在陕西省以及云南省建立了煤直接液化的示范厂,将煤炭作为原料合成二甲醚或者是石油来作为车用的燃料。

我国对燃料电池进行研究的单位有数十家,但是仍然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国外往往是将功率在50KW到80KW的燃料电池用于轿车使用,但是我国依旧是5KW。这和轿车的使用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金属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另外,我国的锂电池水平在国际也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上海车展比亚迪汽车的EI电动车就已经具有相当好的整车动力性能。

3.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通过威盛公司迅速打入国际市场

引进德国尼奥普兰客车技术是青年汽车高速发展的基础。今年7月,青年汽车再次收购与尼奥普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德国威盛巴士公司。庞青年看中的是威盛公司30多年生产尼奥普兰客车的技术和工艺,以及威盛公司在欧美市场的营销网络。他对媒体坦言:“威盛公司将是青年汽车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今后我们会通过威盛公司将国际领先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青年汽车,并将青年汽车在技术、质量、工艺、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到欧洲标准。同时青年汽车还将配套零部件出口到威盛公司,进一步扩大青年汽车的出口量,这种双赢的生意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我们还要将青年新型动力电池装载在威盛客车上,以便迅速进入欧美市场。”

青年客车占据我国高端客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产品品质堪称翘楚。而如今,青年客车早已将目光放得更远。今年前9个月,青年客车新增出口订单数量1500辆,相比2011年520台的订单数增长190%。本刊记者在青年汽车客车厂看到,出口哈萨克斯坦的195辆双源无轨电车正陆续从金华火车站发往阿拉山口。“这是我们首次动用专列大批量出口青年汽车,届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出席交接仪式。青年汽车又一次为中国汽车界争了光!”庞青年感慨地说。

“世爵”“青年莲花”的双品牌战略

在收购萨博公司不果之后,青年汽车再次出手以29.9%的比例入股荷兰世爵公司,随后共同成立两家合资子公司——世爵联合公司和世爵凤凰公司,青年汽车分别占有75%和80%的股份。

“世爵”是当今全球屈指可数的几家豪华汽车品牌之一,产品包括有“欧陆的劳斯莱斯”之称的极品跑车。如此大手笔收购“世爵”,庞青年的计划是利用“世爵”品牌和技术开发铝制的豪华SUV、劳斯莱斯级别轿车和保时捷级别的轿跑车;并将萨博凤凰平台与世爵技术整合,开发钢制的“世爵凤凰”93、94、95、97车型;世爵联合公司和世爵凤凰公司开发出的新车型都将统一使用“世爵”品牌在全球发售。

目前“莲花工程”已经为青年汽车轿车项目开发出“青年莲花”L3系列、L5系列和L6系列的SUV、掀背式、轿跑等十余款车型,产品系列已经形成。在此时打造“世爵”品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青年莲花”品牌的整体形象。“青年乘用车板块的未来总方针就是依靠‘青年莲花’‘世爵’两大品牌,以‘莲花工程’‘世爵品系’‘萨博凤凰’三大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提升青年乘用车板块的整体技术和品牌形象。”庞青年详述未来发展战略。

青年汽车在即将开幕的广州车展上“青年莲花”L31.5L、L3GT、L5GT三款新车型;在2013年4月份上市“青年莲花”T5 SUV;在2013年底上市“青年莲花”L6 SUV、掀背式轿车、轿车、轿跑四款车型。

研制成功新介质电池,投身新能源产业

早在2010年,青年汽车集团对外宣布已经在浙江海宁建设完成一项总投资额达到40多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当时庞青年非常自信地对本刊记者表示,将在三年内研发出性能优异的完全知识产权的电池来。

青年汽车集团自行研发的动力电池是非现在流行的锂电池,而是纳米碳介质的电池,它的最大特点是快充能力超群。在普通纯电动公交车上,青年动力电池可在短短5分钟充电,就可达到续航里程30公里,这对城市公交客车的运营再合适不过了,并且可以通过增加电池数量,实现不间断无里程限制的运行。更让记者跌破眼镜的是,青年动力电池的充电次数可高达5万次之多,依次可以推断出这款电池的衰减程度要远远低于现在主流的锂电池。在问及电池的可靠性时,青年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郑健对本刊记者说道:“早在今年3月份,青年新型动力电池公交车就开始在香港九龙巴士试运行,目前运行效果非常好,九龙巴士相关技术部门领导经常来青年集团讨论相关技术问题和改进方案,九龙巴士总裁也在6月份来到青年集团考察,并十分高兴地表示后续将逐步全部更换成青年新型动力电池公交车,如全部更换完成,每年可至少节省7亿港币的燃油成本。”

不仅如此,英国、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城市公交企业也对青年新型电池表示出极大兴趣,积极寻求合作。“我们目前的技术从实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安全性、便利性等各方面都占优势,如果能进一步实现批量化生产,将有可能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庞青年对此信心满满,并表示青年汽车集团借助新型电池的研发成功,已经将新能源项目定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增长的新热.k。在中职学校内建立汽车技术创街实脸室,通过实脸室的平台研完汽车技术创祈,对汽牟工业的继续发展及培养我国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汽车技术人才有看重要作用。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是近年来在各高校兴起的一种对汽车工业的研究与创新,本文将对中职学校构建汽车技术所需的实验室的硬件措施及实践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与阐述。

1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研究

1.1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

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由汽车结构实物及汽车实物的性能测试台架构成,汽车结构实物是一种直观、形象并益于原理分析的汽车和汽车零件的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汽车认知环境,便于形成研究汽车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电子、机械、加工技艺以及材

料等内容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汽车的构造、原理、拆装、养护、维修与教学科研的全面结合与认知,提供了实验的环境档次,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另外,汽车的性能实物测试实验室台架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验支持平台,尤其是其中包括的各种汽车结构性能的实验台架,通过了解汽车的原理及各零部件的性能,能够让学生有效开展汽车部分系统性能的实验、测量、检测、分析等,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能源、尺寸、材料、加工工艺等相关的参数,了解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而产生全过程的贯穿性思路,产生创新的意识、设计出创新的作品。具体的汽车结构实物系统及性能实物实验室台架的组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高性能汽车实物结构系统及实物性能实验台架的构建,为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条件,是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硬件设施。

1 .2汽车技术的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

一方面,汽车工业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验时需面对众多具体的问题,包括技术原理及匹配要素的综合分析等,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物实验耗时长、所达的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实物及实物的性能测试试验台价格较高,使用与维修的成本也很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前,使用较广泛的是实物零件与电脑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汽车技术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汽车技术电子仿真的模拟实验台具体构架如表2所不。

这种模拟实验台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汽车的综合技术分解来实验,清晰列出汽车技术中产生干扰及相匹配的因素,确保实验突出重点,便于每一个环节中综合技术的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综合运用实验所得开展创新技术的认证。

2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管理体制

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硬件措施的支持,还需要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试验管理中,组织方法、手段及人员配备都是以较封闭的管理形式分别进行的。

2 .1注重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实验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教学内容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开放式的实验,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是指树立创新意识,包括能力及精神的创新素质;教学模式则应开展民主提问、客观探讨问题及实事求是解决间题的能力。

2 .2创新实验室应开展服务型管理

带领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既j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应对实验室的紧急问题、具有实践经验、有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这个队伍可由创新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及试验后勤人员4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成,形成创新的管理队伍。

按照科研及教学的要求,实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好物质与技术条件,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室要落实开放管理的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验。

2 .3树立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

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最终完成教研成果、实验论文的地方,因此,学生与教师是实践环节的主体。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地位开展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的教师与科研人员应深入了解实验课程,做到熟练操作、对学生开展有效指导,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要求与方法,应进行实验督导,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路,在具体实验中,做到自我发展及创新。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发挥自强自立、勇敢探索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则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实验室的不断发展需要。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扩散;扩散模式

一、 创新扩散理论概述

1. 创新扩散概念。近几年,创新扩散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创新的热点,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对创新扩散进行了研究。熊彼特(1912)最早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就是技术创新扩散。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是指技术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种渠道在社会系统成员中进行传播并被成员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创新、沟通渠道、社会系统和时间四部分构成”。斯通曼(1989)定义技术扩散为“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舒尔茨(1990)认为“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我国经济学家傅家骥(1992)认为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武春友(1997)认为技术扩散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后续子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运动过程。

同时,创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扩散的速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相对优势、复杂性、可试用性、兼容性。

2. 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符合“S”形曲线,在扩散的早期,用者很少,扩散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相关群体人数的10%~25%时,扩散速度会突然加快,扩散进入所谓的“起飞期”;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如图1所示)。并将技术扩散过程随时间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认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证实阶段。

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角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并不多,对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模式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π履茉雌车技术扩散理论与模式研究,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二、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由2010年的8 000多辆提高了2015年的33万辆(如图2所示),同比增长3.4倍,占全球销量的60%(201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55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1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5万辆和24.7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如图3所示)。

根据销售数据,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占汽车销售量的比重为1.35%,说明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还处于开始阶段,在扩散的早期,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还没有到达“起飞期”。同时,我们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符合S型增长曲线(如图4所示),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还处于初始阶段,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拐点还没到来,虽然2015年市场销售量突然很高,但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受政策比较大,所以还处于扩散的开始阶段。

三、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

1. 技术要素。

(1)技术关联性。通常情况下,技术关联性越强,其扩散的速度就越快。这种以创新性为核心,加强其关联性的技术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集团产业,而创新者是这种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引导技术快速、大规模化的生产,从而与其相关的企业或技术都得以扩散与发展。

(2)时效性。基于技术创新,时效性越长,其推动力越大,技术也发展得越快,从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就会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但创新者为了使自己的优势得以保持,一般不会将其创新成功向外传播,甚至会保护其创新,这种做法就会影响甚至妨碍技术的扩散。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由于基础性技术发展较快,而产品型性带来的利益更大,因而发展产品化的技术就是其首选,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等。但这些技术的时效期较长,让技术达到稳定状态需要不短的时间,因此,时效性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原因。

(3)成本。由于技术创新的成本是巨大的,这样一种背景下会影响到技术扩散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创新费用最低,技术发展也快,那么就需要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从多方面获益,有了收益,才能继续技术创新,所以成本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原因。

(4)技术的复杂程度。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技术的接受度会被用户对技术使用的难易度所影响。也就是说,技术扩散的速度是受其复杂性的影响的。一项创新技术越简单,那么其就越容易被用户接受,所以其扩散的速度也越快,越多人去学习其中的技术。

2. 市场结构。

(1)企业规模。新能源汽车业的产业集群是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生产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大企业通常是技术扩散的上游企业,由于他们对整个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保证了技术扩散可以被更多企业所接受,加强了技术创新的实用性。关联密切的零配件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大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对是否要进行配套零配件创新作出决策,可以提高零配件企业技术创新的适用性。这样,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创新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技术扩散和进步。

(2)专业市场结构。新能源汽车业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产区往往有比较发达的专业市场与之相配套,如深圳的比亚迪、硅谷的特斯拉等。专业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的技术也可以更好的在市场中扩散、提升。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就可以将大量的市场技术创新的信息有效地扩散,从而使其他产业中的企业能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对汽车技术的口碑做出评估,并做出是否采用新技术的决策。

3. 社会结构。

(1)政府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其创新扩散强有力的推动因素,也是创新扩散早期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十二五”期间,国务院、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先后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三十多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支持:一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和人才战略。

(2)企业自身机制因素。从新能源汽车长期稳定发展来看,企业作为主要生产者和科技创新者,是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后期持续扩散的主要驱动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具有正向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质量、使用便利性和安全保护性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重点考虑因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和性能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尤其是电池维修和更换服务,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扩散。

(3)采用者因素。采用者在创新扩散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用户体验者,可以反馈信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与营销方式;二是作为口碑扩散的主要力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过程中。

四、 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扩散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企业导向模式和政府导向模式。企业导向模式又可分为转移扩散模式和融合扩散模式,政府导向模式可分为政府引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

1. 企业导向模式。

(1)转移扩散模式。转移扩散型是指技术比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技术转移给传统汽车企业的扩散方式。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若企业依然坚持只生产传统汽车,将研发经费全部投入到传统汽车技术的升级改造中的话,企业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传统汽车企业可以对生产车间的升级改造,引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对员工进行培训,使T工可以尽快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使企业可以早日将转移来的技术运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去。

对于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讲,可以通过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以达到过渡的目的。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再逐渐增加纯电动汽车的生产。

(2)融合扩散模式。融合扩散型是指技术比较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从技术先进的企业通过扩散得来的技术与自身原有的技术相融合,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产能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当中来。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长,且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产业内的企业,使得产业内相关企业众多,扩散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这就形成了融合扩散的基础。然后寻找与企业原有技术相适合的升级技术或配套技术,通过产、学、研的密切配合,进行技术升级,以市场在推动技术的扩散。这种融合扩散的方式风险更小,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需要。所以,从中国发展的阶段和实际来看,融合扩散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有效的扩散技术的方式。

2. 政府导向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技术扩散中对扩散的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供大部分或全部研发经费,将产、学、研组织起来,合力研发这种需要扩散的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并未成熟,导致新技术的研发具有较高的风险,企业不论采用何种研发方式,这种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主导的模式主张由政府出面,凝聚社会上的顶尖科研力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由政府部门承担主要风险,对共性技术进行研发。帮助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打牢产业基础,降低企业风险,增加国家整体在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力。树立国家品牌,避免激烈的国内竞争,替企业分担经济压力。

(2)政府引导模式。政府引导型是指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产、学、研的研发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部分经济补偿,研发成果可以为参与研发的组织共同使用。

政府引导型平台的在扩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因为针对企业需要的研发都是有较高适用性的,通过了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然后组织研发,提供一定的研究资金,鼓励研发机构攻坚克难,在研发成功后供企业有偿使用,这样不仅科研院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并为企业提供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渠道,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节约时间,企业也会更积极的参与到技术的扩散中来。

五、 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结合本文的分析结果,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和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1. 进行合理战略定位,引领技术发展方向。首先,进行合理的整体战略定位,明确重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立重点技术发展路线。总体上,应该按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其次,政府应该在技术的研发上起到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尚需完善的技术进行研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将已经完善后的政策合理有效的扩散出去,对提供技术者人提供一定的补贴,对购买技术者提供开放的购买使用权的渠道,引导行业走向成熟,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做大做强。

2. 加大扩散力度,构建完整产业链。根据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将研发的主要方向放到纯电动汽车上来,完善重点产业链,包括电池技术、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此外,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体系的融合,实现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交通枢纽规划、智能电网建设等互相融合。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领域,创新PPP模式,制定法规保障其权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行税收减免。

3.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在标准化建设上,加强重点企业主导的标准化建设,推进产业链协作的标准化、专业领域标准化组织。政府要尽快出台各类型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和配套设施的标准,进行规模化生产,促进技术扩散大规模的推广,为技术应用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确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4. 进一步推进示范运营工作。在具体示范推广的实施上,可以在一个区域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建设。对重点示范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监督,探寻存在的关键问题,加强重点示范城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为新一批的重点示范提供政策参考。鼓励个别城市群和重点示范区自行联盟,从政策、充电设施规划、协议等方面形成一个小区域,从小面渐渐扩展到大面。

5. 构建合理的平台组织,提升技术扩散效率。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鼓励以技术创新联盟为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式创新,鼓励区域性、专业化技术研发联盟。同时,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平台降低技术研发费用,使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M].北京:企I管理出版社,1992.

[2] 武春友.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3] 董景荣.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许慧敏,王琳琳.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292-294.

[5] 李平.国际技术扩散对发展中国际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效果及对策分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 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6):82-88.

[7] 徐建中,徐莹莹.政府环境规制下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5,(2):118-125.

[8] 王珊珊,王宏起.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综述[J].情报杂志,2012,(6):197-201.

[9] 闫振宇.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10] 廖志高,徐玖平.一类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65-74.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咨询研究”(项目号:2014-ZD-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233005)。

作者简介:李勇(1982-),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和绿色发展;韦结余(1984-),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产业创新。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6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 产业集群 社会作用 环保意识

从技术创新的发展来看,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以原有的创新成果为基础,呈现出技术创新的连续性。汽车的设计一试制一试验一定型一生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改进的过程。汽车技术创新的阶段性是指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技术原理相对旧技术原理发生本质变化二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往往带来技术升级:1886年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油车的技术革命,福特发明流水线带来的汽车规模生产推动汽车向家庭普及化发展,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

汽车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随着全球汽车生产能力的过剩,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大汽车集团分别推出自己的技术创新计划:跨国集团为了增强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还进行强强联盟:其技术创新的投人更是逐年加大:例如,2000年通用公司年科研经费高达58.71亿美元;福特公司为49.84亿美元;丰田公司37.64亿美元。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推进其产业化,但业内估计在10年之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也不过汽车总产量的10%,常规汽车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是非常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障交通安全并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的目标,就必须继续大力发展传统汽车的各项先进技术,目前在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中,常规汽车的各种先进技术仍然是其发展的主流,得到极大的重视,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发动机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汽油机和柴油机仍然是未来汽车动力的主流,节能减排是汽油机和柴油机研究开发的热点。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超过8亿辆,其中汽油机车约占60%~70%,而汽油机平均油耗较柴油机高20%~30%,汽油机节能的潜力大,因此世界上汽油机先进技术集中在节能方面,如可变热力循环技术、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和均质压燃技术等。可变热力循环(如Atkinson循环、Miller循环等)技术通过减少压缩比,提高膨胀比,突破了传统汽油机对称式热力循环效率的限制,实现大幅度节油。如丰田混合动力中使用的1.8L气道喷射汽油机,利用可变气门技术(VVT)实现高膨胀比的Atkinson循环。VVT是汽油机实现可变热力循环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降低泵气损失、提高充气系数和改善燃烧,提高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的有效手段。汽油机增压技术是汽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增压技术缩小排量可以在动力性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降低CO2排放,目前汽油机增压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汽油缸内直喷(GDI)技术是近10年来取得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2006-2007年欧洲各新开发的轿车汽油机中,GDI汽油机已超过70%,成为未来车用汽油机的主流技术。需要指出的是,GDI汽油机分为分层稀燃和均质当量比两类,目前在产品上应用的主要是后者,由于稀燃催化器开发不成熟,前者的实际应用逐渐减少。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技术也将不断发展,汽车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新技术的竞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我国汽车产业尚不强大的真正原因在于技术,无论选择哪一种发展模式,技术都是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从现状和长远看,技术将一直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我国政府和汽车行业而言,如何应对汽车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决定我国汽车产业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核心技术缺失、关键技术不能突破是制约我国汽车技术发展和建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瓶颈。为此,在技术发展上要以攻克核心技术为重点,努力突破关键技术,逐渐形成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核心能力。这是我国汽车技术能不能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课题。在核心技术选择和关键技术突破上,要坚持以下4个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必须研究和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性和战略性,避免所攻克的技术待研发出来就已经或很快过时或被产业所抛弃;二是产业化原则,任何技术发展都不是为技术而技术,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特别是比照发达国家,我国技术基础较弱、总体上受资源的制约很大,在选择发展汽车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突破的过程中更要坚持产业化的原则;三是高新化和绿色化原则,高新化即为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绿色化是基于循环经济要求,在汽车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上遵循“节能、环保”和“可拆卸、可回收、再利用”理念;四是国情原则,在坚持上述3个原则基础上,在核心技术选择和关键技术突破的方式上,还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例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选择上,我国锂资源、稀土资源和镁资源丰富,可以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提供原材料资源保障;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究和开发时,必须考虑我国道路交通复杂的行驶工况及本土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征,使相关技术产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汽车是现代高新技术的载体,涉及诸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汽车产品的关键技术是产业发展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重要支撑。新能源汽车及常规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应对汽车节能、环保、安全和舒适性日益严格的要求以及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方面,正取得快速进步和发展。面对国内外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快实现技术发展的战略转变、突出技术发展重点、完善技术创新模式、优化科技投入及其管理体制,建立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创造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制度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孟嗣宗.创新―――中国汽车工业之魂[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工业;创新;发展;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1-01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我国汽车工业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零零六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我国汽车工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汽车行业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汽车诞生于一八八六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到现在世界汽车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自主研究开发模式和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相结合模式。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自主研究开发模式。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基础,自主研究开发,技术有很强的独立性,处于世界汽车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日本、韩国等国家采用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相结合模式,他们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初期引进、学习、吸收国外产品和技术,形成相应的自主研究和开发能力。有人认为,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存在另外模式,本国的汽车工业完全依赖外国的产品和技术,例如,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强的国际依赖性。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汽车技术更新的巨大动力,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

二 、我国汽车工业研究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载货车、客车、专用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有一定开发能力,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在高档产品的开发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2、轿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做局部改进创新,但整体轿车开发能力尚不成熟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在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对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关键零部件是国外产品的仿制品。

三、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1、引进技术,自主开发为本,联合开发为辅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与是与国外汽车生产大国存在差距的关键。形成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中国汽车工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市场换技术,汽车工业想走“引进一吸收一消化一创新”之路,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始终停留在“引进一模仿一再引进”过程中,转变认识。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没有必要照搬日本、韩国的发展模式,制定最优的技术创新模式。利用国内科技力量做好二次创新,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政府要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方式,

获得新技术。坚持两条腿走路,以我为主,提高开发新产品的水平,最终形成自主开发。

2、加强汽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量,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研发能力建设,战略规划和组织机构。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世界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汽车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大,国家应支持大集团研发中心的建设,对关键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金融政策支持,调动企业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战略是实施产品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一支拥有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人才队伍,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

3、实现跨越式发展

汽车工业是重要产业,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我国汽车产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汽车创新,实现汽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要政府直接领导组织,调动全国的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抢占汽车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外跨国公司对电动汽车的开发、生产起步晚,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加强组织,协同攻关,最终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总之,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离不开国外的技术来源,购买、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合作开发创新新产品,依靠企业外的技术来源,以自我研发为主,积极利用企业间合作,弥补自身技术上的不足,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完成汽车工业新突破,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黎勇、肖鹏借鉴美国经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

[2] 佟岩、王伟光,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9(1)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40-02

0 引言

石油危机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而汽车尾气导致的气候与环境问题也使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是在节能与减排的双重压力下发展起来的。中央及地方政府了一系列推动政策,各汽车企业也都紧随政策方向纷纷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试点城市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配套补贴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开发关键零部件技术和构建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相比还相对落后,在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河北省汽车企业目前主要研发和生产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池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其产业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自主创新水平低 河北省虽然有许多整车生产企业,但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全省只有长城汽车、保定长安客车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研发,而且处于起步阶段;动力电池企业多是加工制造,研发力量十分薄弱。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机构层次低、研发人才不足等方面则直接导致了较差的其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落后,一些尖端技术只能依靠从外部引进,从而加大了对国内外汽车生产大企业的技术依赖。

1.2 市场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由于河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不成熟,目前无法进行批量生产,进而生产成本无法摊销,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同类型传统汽车要高很多,即使消费者能够享受部分购车补贴,但相对偏高的购置成本还是给购车者带来了一定压力。产品本身的品质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配套设施建设也还没有达到商用的程度,电池使用寿命短、更换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效果。尽管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唐山等地区开展了商业化的示范运行,但示范范围有限。

1.3 产业化应用存在障碍 总体上看,河北省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阻碍了其产业化应用的进程。长城、中兴和河北长安在国内也属知名企业,但与上汽、一汽等汽车生产集团相比,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河北省从整车企业到动力电池、电机企业,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产品规模化生产。目前,河北省缺乏与国家规划衔接又符合省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录和实施政策等,缺乏充电站、加氢站和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政策,都阻碍了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2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遵循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的规律,即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据此设计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2.1 新能源汽车技术获取路径 新能源汽车技术获取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大学等科研院所、中介等,这些主体获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方式包括自主R&D、以技术研发合作为基础的R&D国际化、技术引进。推动汽车厂商、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搭建良好的合作创新平台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对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技术攻关的相关企业给予所得税、营业税等减免优惠,并可对其研发费用给予增值税抵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初期,河北省政府有必要设立政府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推广专项基金,专门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研制进行持续的投入,促进相关部门的“强一强”联合。此外,加强专业化基础人才的培养,为相关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相应的人才储备。

2.2 新能源汽车技术示范推广 新能源汽车技术示范推广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政府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建立综合示范区,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每个示范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加强示范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政府应当给予相关综合示范区特殊的政策支持,如金融支持、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等。鼓励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环卫等公共领域应用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此外,河北省各地区也要开展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规划和建设,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相应专业系统规划中。

2.3 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应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应用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应用,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需要河北省政府在车辆购置、税费、上牌及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河北省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其它相关产业需要走专业化分工和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协作攻克关键技术,进而逐步培育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和配套设施在内的全套产业链,最终实现空间上的聚集。此外,河北省还要加强同京津地区汽车企业的联动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内部网络联系,进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促进河北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2]胡登峰,王丽萍.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软科学,2010,24(2).

[3]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袁健红,张亮.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兴产业 技术转轨 创生 汽车产业

技术转轨是新兴产业创生的基础

(一)技术轨道与产业生命周期

根据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产生一个类似于“S”型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同样,一项新技术产生初期,由于面临各种困难,发展比较缓慢,是为形成期;随着该项技术瓶颈问题的攻克,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为成长期;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受到材料、产业冲突、功能约束、市场等各因素的制约而使其发展达到一个极限,而进入成熟期;成熟期后,该项技术将会失去发展动力而进入衰退期。这样,技术轨道也形成一条接近“S”形的曲线(见图1)。

(二)技术转轨的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学者刘昌年、梅强提出,基于技术轨道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三种类型:一是顺轨式技术创新模式。企业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发展和演进,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使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连续性、衍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二是跃轨式技术创新模式。这是企业基于技术轨道跃迁发展和演进的技术创新过程(见图2)。三是融轨式技术创新模式。在新旧技术轨道交替的过渡时期,技术范式处于一个混沌区,既需要技术轨道的多途径探索,也需要技术范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博弈。

本文研究的技术转轨是在融轨式技术创新模式下发生的,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使用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新旧技术轨道的交汇处实现技术轨道转移的过程(见图3)。这不同于技术跃迁,技术跃迁是基于跃轨式的技术创新模式产生的,是技术由原有轨道直接跳到更加一条轨道上。技术跃迁需要非常强的科研能力,是一种技术的升级,这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而技术转轨是在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技术的融合,这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技术转轨也不同于技术跨越。技术跨越是技术落后者以赶上或超过技术领先者技术能力为目标,以突破性自主技术创新为核心机能的,不同技术曲线之间的非连续技术进步的行为。技术跨越是技术落后者不经过技术领先者所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技术领先者目前的发展阶段,是一种技术跨阶段的发展。

(三) 技术转轨是新兴产业创生的基础

根据技术转轨的概念,技术是在两条交叉的轨道之间转移的,技术首先沿着第一条轨道发展,当该项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到达极限状态,很难再向前发展,为改变这种技术停滞不前的状态,就要寻找一条新的技术轨道,于是当第一条技术轨道与第二条技术轨道接轨时,实现技术转轨,从而可以使技术持续向前发展。依此类推,当第二条技术轨道与第三条轨道接轨时再次完成技术转轨。

技术转轨发生在技术极限状态,但在技术极限状态之前的技术快速发展期,新的技术轨道已经在运行了,第二条技术轨道在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在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技术转轨。这就是说,由于技术轨道的刚性,原有轨道技术会继续向前发展,但会有一部分技术会转向新的轨道,这一时间是新旧两种技术并行发展的时期,过一段时间,新技术轨道明朗化,成为主导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轨道。这样在原来的技术轨道上运行的产业,就逐渐被在新的技术轨道上运行的新兴产业所取代。技术转轨可达性是新兴产业创生前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在新兴产业创生前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准备,才能走过前期阶段,完成新兴产业的创生。因此,技术转轨是新兴产业创生的基础。

新兴产业创生的其他影响因素

首先,企业家群体的才能。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任何一种生产都需要投入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而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产业创生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家将影响企业创生的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只有进取心强的企业家才愿意去创新,只有企业家群体才可能创生新兴产业。所以,企业家的进取精神是新兴产业创生的核心动力。

其次,市场拓展的经济性。市场拓展是新兴产业创生过程中一个动态的循环,可以从创生成本和创生效益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新兴产业创生的影响。在企业家将技术转轨的成果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其成本非常大,这些成本和风险需要产业化带来的效益来解决和完善。

再次,制度安排的激励性。在新兴产业创生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困难会使企业创生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锐减,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度安排的激励性作用必不可少。

最后,资源匹配的适应性。资源不足很可能成为制约某一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煤、石油、稀有金属等都可能会影响新兴产业的创生。

新兴产业创生的阶段性主导因素及作用机理

(一)新技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不具有新兴产业创生的条件,主要受到技术和市场因素的制约。这一阶段,新技术已经产生但还未成熟,技术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市场化风险较大。而原有技术已相对成熟,是市场的主导技术,市场也已形成了消费惯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推广成本。这时期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尚不非常明朗,新技术存在很大风险。

(二)新旧技术混合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企业家群体的才能和市场拓展的经济性成为影响产业创生的主导因素。在新旧技术混合发展阶段,富有进取精神的企业家组织力量、整合资源,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兴产业,企业家群体的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新兴产业市场拓展的经济性依靠企业家群体的才能很难做到,制度因素同样成为这一时期关键因素,合理的制度可以激励企业家应用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的信心,促进企业完成新兴产业的创生过程。

(三)新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源区配的适应性成为主导因素。技术转轨完成,产业摆脱原有技术轨道沿新技术轨道快速发展,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资源方面的大量需求。因此,在这一阶段,资源匹配的适应性因素非常重要,宏观资源市场的大环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将决定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

案例分析

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有一个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本文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汽车大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处在新兴产业创生的第二个阶段—新旧技术混合发展阶段,技术转轨还没有完全完成。其实,汽车产业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蒸汽动力技术产业阶段、汽油动力技术产业阶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阶段。而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有望率先完成技术转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的发展史是从蒸汽动力技术开始的。自1770年法国诞生第一辆蒸汽动力技术汽车以来,蒸汽汽车技术沿着其技术轨道发展了115年。1885年德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动力汽车,使得蒸汽动力技术转轨至汽油动力技术。在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最初年代,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其一直沿着“S”型轨道发展,直到100年后,技术发展到“S”形的末端,这时候汽油动力技术已经开始兴起,但是还不成熟,轨道还不清晰,人们还在不停的实验和改进中,这时候汽油动力技术轨道和蒸汽动力技术轨道交融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汽油动力技术日渐清晰,使得汽车技术轨道沿着汽油动力技术轨道走向了新的发展,完成了技术转轨,汽油动力技术汽车产业就创生了。

产业创生是一个不老命题,任何技术都会沿着“S”型轨道发展,也终将走向“S”形的末端,等待被新的产业取代。目前汽车大产业又处在创生另一个新兴产业的进程中,汽油动力汽车产业已经计入技术转轨的第二个阶段,新旧技术混合发展。但是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朗,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取代汽油动力汽车产业。

那么为什么汽油动力技术会走向“S”形末端呢?首先,汽油技术受到能源约束。汽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目前汽油能源供应趋紧。再次,汽油技术受到环境保护的约束。汽油燃烧会产生汽车尾气,已成为污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一大因素,世界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愈加关注,而且越来越不能容忍。再次,汽油动力技术已经发展到极限,没有创新的能量了,将会因停滞不前而逐步衰退。

那么新能源汽车技术轨道开始形成了吗?我们以电动汽车技术为例进行分析。电动汽车技术包括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都已经陆陆续续发展了100多年。截至目前为止,美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一些电动汽车概念车型,已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即电动汽车技术轨道已经开始和汽油动力技术轨道并行。且电动汽车技术轨道正在向汽油动力技术轨道接近,新旧技术正在混合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必将取代汽油动力技术,成为新的汽车动力技术。

但是,技术转轨不易完成,电动汽车技术要实现转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续驶里程。目前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一般在100到200公里之间,远低于汽油汽车的续驶里程。电动汽车技术要跨越第二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必须解决续驶里程问题。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未来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问题是可以得以解决的。

技术转轨完成后,电动汽车技术并不会立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有别的因素会影响其发展速度,生产成本和资源匹配的适应性即是两个重要的非技术转轨制约因素。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是电池组,它是电动汽车中价格最高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加快研发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批量生产建立规模效应也是必由之路。汽油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资源匹配系统,而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资源匹配系统。

但企业降成本和解决电动汽车产业的资源匹配问题是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度安排方面的激励,这是国务院出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政府可以出资支持企业以重大项目的方式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并对电动汽车进行补贴,从而降低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建立密集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和鼓励燃料电池等动力设备的配套生产等。这样对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创生的进程起到重要的外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静,李北伟,董微微.技术创新对吉林省信息技术制造业和竞争力影响研究[J].情报科学,2012(2)

2.李北伟,鞠德珩.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创新问题[J].经济纵横,2010(8)

3.欧阳 .我国转型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2010(8)

4.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5.刘美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11(11)

汽车技术创新范文第10篇

广义的技术中介是指为技术创新服务起到沟通、联系等“桥梁”作用提供专业服务的一切组织及其活动,也包括为其它非技术创新目的提供的组织及其活动[1]。我国技术中介机构是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类技术中介机构不断建立,数量、规模和类型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最初由科技人员自发成立的小公司发展为实力雄厚的大型技术中介;从单一主体发展到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等具有多元化性质的主体;从主要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的单一服务内容发展为功能高级化,开始注重技术创新。汽车技术中介市场也从无序发展到趋于体系化、规范化、产业化。目前,我国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有以下特点[2]:(1)政府主导作用突出,由政府投资实行事业单位运作的技术中介机构占有很大比重。(2)发展存在不平衡情况,区域间呈现出从东到西的梯度下降特征,发达城市和发达地区较为集中;行业内呈现出咨询业占优势,情报信息机构等有所发展,其它组织发展较慢的态势。(3)在服务功能上多处于技术创新下游,虽然行业内已形成需要日益注重技术创新融和的共识,但多数技术中介机构与技术创新结合并不紧密,往往只针对现成技术。根据国际上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情况,我国技术中介机构预期朝以下方向发展:(1)经营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多样化。(2)创新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紧密地融合。(3)采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服务的综合性和功能不断高级化和完善。(4)从主要面向政府服务转为主要面向科技型企业服务。(5)拥有较强的人才资本,更具知识经济特征。(6)强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

2我国汽车技术中介机构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汽车技术中介机构是我国技术中介机构的一个特定类别,按机构的公益性划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类。本文按照其功能、业务定位将其分为3个类型:第三方实验室、社团组织和认证机构。

2.1第三方实验室

多为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各类汽车产品的开发、设计与研究,各类汽车整车及总成、零部件的试验研究与质量检测,汽车试验设备的开发与研制,新材料、新工艺的试验与应用研究,汽车行业科研成果鉴定,汽车产品技术法规和质量标准的制订、修订及产业政策的研究。如: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出现了认证机构投资成立的第三方实验室。

2.2社团组织

从事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双向服务,以政策研究、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国家交流、会展服务等为主要职能,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

2.3认证机构

提供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合格认证、产品安全认证等各种测试认证、检验、鉴定、培训和其他合格评定活动的综合性认证机构。既有政府所属的机构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也有民间公司如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纯外资公司,如: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汽车技术中介机构面向政府、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汽车、零部件生产及服务企业和个人、汽车产品消费者三个群体,在产业发展中主要承担了经济、服务以及知识与信息传播等社会功能,不同类型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表现各有侧重,如表1、

3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及问题

就整体而言,近年来自主品牌占汽车总销量和销售额的比重都处于增长状态。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2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48.50万辆,同比增长6.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8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38个百分点,总体表现不佳。

3.1品牌竞争力不够

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品牌竞争能力普遍较低,尤其是高端市场自主品牌始终没有涉足,几乎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而在低端市场,自主品牌的优势正在削弱,单一品牌的盈利能力远不及国外品牌。在狭小的低端市场上,集中了太多的自主品牌,一旦受到攻击,必将出现较大的损失。此外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远不及国外品牌,向高端方向发展受挫。目前,自主品牌仍是以低价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在如此动荡的货币市场面前,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3.2价格优势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显著的优势是价格。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重,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虽然自主品牌企业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3.3研发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据专家介绍,借鉴国际汽车业发展经验,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与之相比,国内车企和研发机构差距依然很大。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鼓励车企自主研发创新,但国内车企主要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形式,缺少原始创新。近年虽然部分企业开始加大了自主研发,但整体上自主品牌汽车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自主品牌研发成果很少。

3.4自主品牌出口有挑战威胁

汽车出口是检验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达程度的指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口数据统计,2012年,汽车出口继续保持上年良好发展态势,出口量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5.61万辆,同比增长29.70%,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虽然汽车出口的主力仍然来自自主品牌出口,出口目的地也已经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不发达、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向准入门槛较高的较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3],但必须看到,我国汽车出口比例仍然大大低于日、韩、巴西、德国等国家。质量标准及认证、成本竞争力、售后服务、国际关系、运输及交货依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

4技术中介机构为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服务的建议

针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中面临的上述问题,技术中介机构可以在以下方面提供服务与支持。

4.1促进技术创新

汽车技术创新涉及很多层面,可以在内饰、外饰上创新,可以在底盘、动力上创新,可以在小排量车、节能型车、混合动力车等方面创新,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尤其需要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有更多的突破。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而企业目前不可能大而全的开展研发,而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方实验室应该利用自己的试验能力,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更好地发挥在研发试验方面的作用。汽车技术中介机构应当不断提升创新服务功能,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紧密地融合起来,成为国家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2整合组织资源、实现最大效益

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很难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技术中介一方面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合作,为企业有效利用外部资金、人才和技术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投资机构、政府等之间的联系搭建广阔的平台,确保资源整合与组织协调的有效性,使社会创新能力成功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技术中介机构还通过其拥有的专家人才,利用其较高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行业及专业工作背景和成熟的项目运作方式,促使有潜力的技术项目最终实现产业化。

4.3辅助决策主体,提高决策成功率

汽车技术中介拥有大量的信息、经验和技术,可以随时提供给企业决策者,即可弥补企业信息容量的不足,又可以促进市场信息的横向交流,从而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中介组织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诊断,为决策层提供建议或可行性方案,从而减少决策失误。还可为企业提供技术、质量培训,促进企业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4.4引导政策方向、发挥知识传播功能

汽车技术中介作为政府、车企、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引导政府政策导向,促进利好政策出台,避免政策给自主品牌带来的不利影响。汽车技术中介还可以通过其既有的平台,通过科技成果信息展示、公共信息网等各类渠道提高社会大众的汽车文化素养,帮助提升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服务的综合性和功能不断高级化和完善。技术中介组织兼营性机构或公司多,技术中介服务是其众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普遍采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以区域融合或连锁经营为特征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使自身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4.5搭建平台助力自主品牌走出国门

技术中介机构,可以发挥自身的专家、信息汇聚专长建设针对出口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数据库并面向社会开放;利用其第三方的优势建立与国外管理部门、认证机构、标准化组织与国内汽车产业界的信息交流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培训、考察、会展等形式开展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交流,实验室还可为我国汽车企业提供出口检测认证服务,促进其质量和技术的进步,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海外网络营销范文 下一篇:税款征收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