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02:24:58

前端实训总结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无线网 WiFi 方案设计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逐步建立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验平台。我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建设了三网融合实验平台,并对原来的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整合,形成了一套具有传媒特色的三网融合实验室系统,该系统由天线系统、卫星接收系统、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双向传输系统、OTT系统等多种系统组成,每个系统相互独立,又可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在此实验系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一个无线网络,使得OTT系统经过在线转码和离线转码后输出的多格式多分辨率的视频节目,在本实验楼的所有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平板、电脑上观看,也可以通过机房的10台终端(OTT机顶盒)自带的WiFi模块接收,或者直接使用手机或平板的DLAN或AirPLay功能,将视频信号在大屏上展示。

2 网络建设目标

2.1 网路建设目标

实验楼一共6层,为满足网络需求,需要对实验楼进行全面的无线网络覆盖,其中实验楼有线线路已经完成。无线局域网是整个覆盖系统的关键,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要求设计的解决方案实现以下效果:

(1)实训楼内部无死角;

(2)手提电脑测试信号在-70DB以内,最好手机测试信号在-75DB以内;

(3)功率不高于100MW;

(4)在提供无线覆盖的同时,保留有线网口可正常使用。

考虑到以上的技术需求,采用ITEM的无线覆盖解决方案,所选用的电信级设备提供了高速移动和快速漫游切换的能力,满足了室内外大规模无线组网的需求。ITEM 无线局域网作为多业务平台,具有自我组织、自动配置、性能自动调节、链路自动修复等特性,支持覆盖均衡和冗余备份功能,为各种无线覆盖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平台。

3 无线网络覆盖规划

通过对无线网络平台应用模式的综合分析,我们总结出实训楼信息化系统对无线网络平台具体要求:

3.1 良好的无线信号覆盖效果

传统上,无线接入点的设计主要用于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内提供无线连接。但在拥有众多房间的实训楼规划和安装传统无线接入系统时,却存在诸多问题。面板式AP接入点安装在实训楼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防火墙、防火门、瓷砖和水管等造成的衰减。同时该类接入点也具备很高的接收灵敏度。一台接入点足以轻松支持实训楼里使用的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及其他无线移动终端构成的高容量网络。

3.2 设备稳定可靠

稳定可靠的网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基础,因此设计施工中要注重产品自身的性能及用户体验,拥有完善的产品测试流程及质量管理流程,保证产品的性能。无线网络化应用解决方案目前已广泛为实训楼用户所采用,运营使用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和恶劣网络环境的考验,是稳定、高性能、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的无线网络化应用解决方案。

3.3 综合投入成本低

因为实训楼设有从分线箱到实训楼的五类/六类网线,所以我们使用无线解决方案:通过五类/六类网线部署无线局域网。该解决方案能使实训楼以最低成本快速、轻松地实现实训楼的无线上网服务。该解决方案完全不需要重新布线,即免去了重新布线的材料费、人工费,又消除了对实训楼运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免除了实训楼的损失,安装完成后的维护人力和物力也大大减少。

4 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根据对实验楼无线覆盖设计的规划,结合实验楼的具体特点,我们采用了由前端无线AP规划设计和后端AP集中管理软件来共同构建2号实训楼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4.1 实训楼无线覆盖设计实现

对于实训楼实训楼的无线信号覆盖,布放ITEM-HR面板式AP,直接安装在实训楼内部预留的86暗盒内,以确保实训楼内笔记本电脑测试信号在-70DB以内,手机测试信号在-75DB以内,保证用户能够流畅观看网上视频。

4.2 公共区域无线覆盖设计实现

对于诸如实训楼大堂、餐厅、会议室等公共区域,布放大功率吸顶式AP(ITEM-SR),采用吸顶式安装,美观、大方的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无线覆盖效果。

4.3 无线组网实现

前端无线AP设备支持POE供电,若楼层交换机支持POE供电,则无需任何中间设备,无需重新布线,直接使用实训楼内已部署的网线即可;若楼层交换机不支持POE供电,则在楼层交换机处外接POE供电模块即可。

4.4 通过AC控制器实现设备的集中管理

AC控制器可以直接集中的管理所有的AP,查看其运行状态,以及所有连接用户的连接状态、用户权限、连接时间等,这种集中控管的能力和管理方式,将极大降低实训楼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提高实训楼管理效率,作为实训楼的运营来说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前端AP设备施工明细:安放于走廊的36台ITEM-R1型号吸顶式AP;安放于楼层弱电间的1台ZTE中兴ZXR10 2826A型号的24口POE供电交换机 ;安装于机房的1台ITEM-R1型号的AC控制器;其中根据需要还可安装路由器和认证服务器。

5 结束语

无线网络的移动性和简便性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及技术的发展,依靠无线网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科研与娱乐的基础设施平台,已经成为近年来高校发展与改革的基石。本文以山西传媒学院实验楼无线网络覆盖为例,设计了一套无线网络建设方案,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覆盖实验室的网络环境,为日后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璐倩.VWT公司无线网络规划方案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1(09).

[2]李先权.WiFi网络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2(11).

[3]颜汝南.高校无线网络规划与部署[J].信息与电脑,2015(23).

作者简介

耿小芬(1976-),女,河北省无极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

作者单位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MPEG2编解码;TS复用;QAM调制;ASI流;RF;CATV

1.前言

传统高职教育在目前社会大量实用人才需求面前越来越力不从心,故实训平台的建设也就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实训平台建设是目前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本要求。考虑到目前广播电视运营商在网络平台应用上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特殊性。本文的实训工程平台将不做资源服务商前端的完全模拟,主要对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中的部份前端、传输干线与“最后一公里”入户的末端进行模拟实训。通过实训平台的学习,了解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现实环境情况及应用。基于现实中广播电视节目基本上采用24小时不间断播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也是如此。广播电视行业对信号的播出与传输在安全性、稳定性的运行上要求相当严格,它的中断基本上以秒级计算,有其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中开办实训平台尤其必要。

2.设计原则

完全仿真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环境及应用,所有实训环节严格按照DVB_C标准进行构建。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声像信息的传输功能建设及数字电视与广播网络实训室的建设进行设计。先期建成广播电视传输实训平台,二期完成互动业务模拟实训平台,模拟基于有线电视系统的交互式应用。

3.平台实现

1)信源工程实训平台

完成声像信息的采编、制作、存储及传输。信源:卫星、演播室自办节目、视频服务器。

2)数字电视系统前端与广播网络实训平台

完成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编解码、传输、控制、服务功能.设备包括:测试仪器:标准视频信号发生器(如TEK TSG273)、标准音频信号发生器,标准视音频信号测试仪(TEK VM700A),码流分析仪(TS流)、光源、光功率计、场强仪等;环境设备:ASI光端机、MPEG-2编码器,复用器(TS流),视频服务器,MPEG-2解码器、QAM调制器、捷变频调制器、混频器等。

3)一体化数字音像实训平台流程图

此实训平台采用中央教育频道CETV1、学院自办演播室、视频播出服务器作为三个输入源。CETV1的信号通过卫星接收机直接输出TS流、自办节目输出A/V信号进入编码器形成TS流、视频服务器直接输出TS流或A/V信号可选。将三个独立ASI流进入复用器进行再复用,其中卫星接收的TS码流中含多套节目,这里只提取的CETV1进入平台。上述三个信源产生的三套节目重新命名为信息学院自办1节目、信息学院自办2节目、信息学院自办3节目。

附图说明:在校区通过卫星接收机将信号接收,视情况可选A/V信源输出或ASI流输出,前者通过一对模拟光端机将信号传送至校区机房;后者通过ASI光端机传送。因为目前广播电视电视传输主流为数字信号,故这里采用接收ASI信号进行传输。注:在A测试点可以通过光源及光功率计完成光纤信号的测试。学习可通过光功率计了解光纤的损耗;利用光衰模拟实际光缆受损情况下,光收端的接收灵敏度,学习光纤传输知识。E测试点可将模拟光路环境移至任一有ASI输出的位置。

在校区试验楼可通过哈雷编码器将模拟信号编码生成单节目码流,再将单节目码流输入数码视讯的复用器形成多节目码流,最后将码流输入华为的解码器,输出A/V信号。通过客户端软件对设备进行参数的配设置,了解现实中哈雷编码器、数码视讯复用器、华为解码器的使用。学员可以通过流程图中的测试点(B点)产生标准A/V模拟信号,测试(C点)完成复用后MPTS码流测试分析。测试(D点)的VM700分析仪完成数字视/音频信号的系统测试。同时通过编码器节目名、TS流名、视频PID、音频PID、PCR PID、复用器多码流PID映射等设置,了解编码、复用器使用及理解参数设置作用。通过码流分析仪直观理解PSI/SI表的组成及各表间的关联。同步观察在前端编码、复用参数发生变化时解码器的运行情况。在复用器中将映射输出的PSI/SI表关闭,让学员在解码端采用强制设定PID值进行解码,使学员进一步理解PSI/SI表在数字电视平台所产生的作用。

将复用后TS信号输入QAM调制器进行数字调制产生RF信号,将信号通过射频混频器与本地有线传输大网信号进行混频。QAM调制器产出射频信号电平值(通过手持式场强仪可测-测试点D)应比原有CATV信号电平低10Db。如果电平值过高可通过衰减器调节电平。通过对QAM调制器的设置,了解滤空包、PCR校正、NIT映射、PID修改、重映射、RS纠错编码、符号率范围、数字调制方式QAM等,结合《通信技术》理解学习星座图,掌握数字调制原理。

混频后的RF信号在本楼输出频率、输出电平的使用。特别是通过数字调制方式,层内通过75-5同轴电缆--分配器--双向放大器--无源分配器层层传送到各个接收终端。终端用户通过STB机顶盒进行解调。其间可在RF信号传输的各个环节,使用场强仪进行各个输入、输出点的RF电平测试,让学员计算链路电平损耗,总结电平损耗在各环节产生的原因。

可在结点通过机顶盒STB解出模拟信号,通过模拟捷变频调制器进行调制产生射频(RF)信号,模拟有线台在现网中的传送方式,掌握调制(模拟)原理。对比上述C点、D点直观区别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

通过实训平台中视频服务器节目播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视频服务器各中情况下的播出方式;如:紧急情况插播、预置节目内容、节目播出的同时动态实时的表单修改等。通过操作了解各类非线性编辑及视频采集系统,识别各类标准MPEG素材文件格式、播出素材的再次剪、在空白节目时间插入预置的垫片画面、素材源亮度、声道音量等的调节;熟练使用时钟、台标、角标字幕及临时新闻字幕插播等功能。

4.实训目的

1)通过节目在实训平台的播出,达到了解数字电视技术MPEG-2/DVB-C标准的发展与应用;初频了解广播电视视频系统前端的组建、构造原理;

2)通过对传输线路的模拟实训---模拟光传输环境,达到对光纤传输系统的了解,区分各类光纤接头类型,认识发光功率与收光功率的关系及线路损耗况;

3)通过自办节目的实时、录播节目实训平台仿真播出,达到对CATV系统的结构与设计的掌握;

4)通过对实训平台的断点测试,完成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中传输、视频测试设备的使用。将测试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广播电视网络各类技术指标,完成对数字电视标准清晰度、高清晰度和网络传输领域中各个环节输出码流的检测和特性分析;

5)通过实训平台学习、掌握广播电视传输中各类线缆接头的电气特性、接口特点;

6)掌握硬盘播出服务器节目录制、编排、上传、播出等应用流程;

7)通过视频服务器节目播出实训,达到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与视频编码、转换技术。

5.结束语

结合目前福建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网络专业的课程特点,设计如上实训平台。通过平台搭建完成声像信息的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编解码功能、CATV电视信号数/模调制各项功能的模拟、测试。这是一期实训平台的建设成果,随着广播电视行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深入,我们将结合目前在广播电视网络行业中的增值应用,推进二期的交互式互动实训平台的建设。使校办实训平台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跟上广播电视网络新技术应用的步代,为广播电视网络行业输送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雯,翟希山,王志广,赵岩,金正编著.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2]刘文开,刘远敏编著.有线广播数字电视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培养标准的落实[1]。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制度。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并启动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2]。从实践来看,现代学徒制能够较好地实现校企共赢,优化教育资源。

一、现代学徒制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

(一)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HTML5应用设计和开发等专业技术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服务互联网经济建设,面向互联网行业的应用领域,能够从事移动应用开发、Java软件开发、HTML5前端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到移动互联企业调研,依托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定具有移动应用开发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如表1所示)。

二、现代学徒制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

通过高职教育让学生习得一项技能、学会一门手艺、从事一项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建构高职教育课程首先要坚持职业性原则。

(二)培养性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对人才培养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构建与人才培养相符合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的目的[3]。

(三)校企合作性原则

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的基础,是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所以,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符合校企合作性原则。

(四)动态性原则

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中,要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满足学徒自身职业发展,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4]。

三、现代学徒制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掌握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调研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毕业生,对初次就业岗位、目标岗位、发展岗位和迁移岗位进行了摸底,掌握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

(二)分析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对初次就业岗位的Android应用开发、Java软件开发、HTML5前端开发三个岗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如表3所示)。

(三)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作为切入点,首先构建不分岗位的职业素质基础模块,然后依据工作过程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再根据合作企业岗位用人的需求设置岗位入门课程模块和岗位进阶课程模块,最后形成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5]。

四、现代学徒制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构建职业素质课程模块

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职业素质的内容和价值[6]。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包括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公共英语、信息技术、微积分、应用写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创业基础、劳动实践15门课程。

(二)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学徒过程中,对学徒的基本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规范和培养,掌握不同企业共同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使其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图像处理Photoshop、HTML5与CSS3网页开发、MySQL数据库应用、Java程序设计基础、网页开发实训、网络数据库实训、Java程序设计实训7门课程。

(三)构建岗位入门课程模块

根据合作企业岗位用人的基本需求,以合作企业具体岗位的基本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为依据,构建岗位入门课程。岗位入门课程模块包括JavaScript页面脚本技术、HTML5前端应用开发、Java面向对象编程、Java框架技术、Android基础、Android高级编程技术6门课程。(四)构建岗位进阶课程模块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Java软件开发、前端开发三个岗位方向的技术进阶课程模块,供学徒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进行个性化选择,实施在岗的个性化培养。岗位进阶课程模块包括Vue.js前端开发、Node.js核心技术、JSP商业网站开发技术、JSP网站开发实训、Android多媒体应用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实训、专业综合实践、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9门课程。

五、总结

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构建了适用于高职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利于目前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该课程体系符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满足学生的自身职业发展,为高职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13,24.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7].

[3]周敏.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4):115-116.

[4]陈晓丽,周碧川.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动态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9):86-88.

[5]智利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4-57.

[6]屈省源,陈秀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88-89.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岗位群; 专业群; 移动互联网;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0-70-03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Aiming at the demand and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of the mobile Internet vocation groups by analyzing the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chain. It start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of specialty groups, focuses on the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of building mobile Internet curriculum system of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courses+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 groups; profession group; mobile Internet; building of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与产业职业岗位联系紧密,通常会以产业内部分工特征划分高职专业,以“产业”对应“专业群”,“岗位群”对应“专业”,“岗位工种”对应“专业方向”,如此定义专业群系统对应的外部关系,可以对专业群、专业和专业方向做出准确的界定、设置和建设,也为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我校原有计算机专业群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计算机类专业。自2009年开始,学校瞄准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数字媒体和网络商务方向,但各个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状况日益明显,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学生跨界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协同,无法构建专业群集群优势。2013年为切合杭州市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新开设了移动互联网专业,并以此为核心专业,全力构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这也为原有的三个老专业注入了活力,让其重焕青春;2014年成功申报了杭州市重点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于2014年实施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搭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的需求,其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广泛存在为终端层、软件层与应用层三个层级;移动终端层主要由部件和整机两大部分构成;移动软件层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而移动应用层是发展变化最快、最能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也是企业商家关注最多、着力发展的层级,其按类别可以分为语音增值类、效率/工具类、应用分发类、生活/休闲类、位置服务类和商务财经类共六大类业务(见图1)。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主要有网络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五类企业[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中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2004年的以网络服务商为主导,到2009年以平台运营商为主导,2011年以终端制造商为主导,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为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因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真正关心的不是网络、平台和终端,而是应用。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超过8成,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巨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社会需求井喷,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量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仅就2014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仅应用开发类人员的需求量就超过200万,但实际从业人员到岗率不到35%,用人缺口巨大。

2 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调研,总结出适合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四类典型岗位群: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岗位群和商务运营管理岗位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分析,总结各岗位群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结论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培养定位是:以当前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为主导,以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具备适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网站开发、移动数字内容服务、移动商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人才要求整体较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特征。

⑴ 勇于创新精神。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随时都会有新产品、新应用问世;随之而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营销、新需求等崭新事物都是对过往的颠覆性创新,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借鉴,创造性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⑵ 跨界复合能力。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此外还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应用,因此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行业跨界、技能复合的能力,其个人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最好能具备多向思维,例如移动互联网商务运行人才需要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行业跨界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最好既熟悉手机平台,又熟悉互联网编程,对C语言、Java等编程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所谓的技能复合能力。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⑶ 学习适应能力。互联网行业本身极富变化,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快节奏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特性推向了极致。新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得到快速普及,也很可能在高强度的快速竞争中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⑷ 个性化实现能力。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获得认可的产品都只能是强调个性化、具备鲜明特征的产物;从产品对象、用户需求,到功能架构、界面设计,乃至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是能更深入地接近终端用户的捷径所在。

4 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我们构建了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它是以“基础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岗位群实践课程”为模式的课程体系。图2是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

图3-图6分别是专业群所对应的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媒体制作岗位群以及移动商务运营岗位群等四个岗位群的课程组成[5]。

⑴ 终端软件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基础部分是Java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概论、移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是为终端应用编程打基础的重要课程;移动互联网概论和移动操作系统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了解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这些常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后序的编程课程作好铺垫;Android 程序设计基础以及后续的Android媒体编程和网络编程是本方向中最重要的课程,从面到点介绍了主流终端软件开发的方法和主要应用;最终以综合实训的方式来开发具体产品,关联并强化所学技能。

⑵ 移动网站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4所示,该方向将移动网站的开发划分为前端技术和后台技术。前端技术以网站前端技术为入门,介绍了移动网站前端开发的基本方式,并辅以在移动网站开发过程中使用广泛的HTML5与CSS3、JavaScript技术。而C#程序设计、Ajax程序设计和移动WEB应用开发以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为切入点,介绍了动态网站搭建的主流技术。最后通过移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⑶ 移动媒体制作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5所示,由于移动媒体以影视和动画为主,所以该方向的课程也围绕这种媒体的制作展开。美术基础和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构图能力;素材处理培养学生的影视、动画素材处理技能;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技术介绍了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视听语言、动画特效技术和影视后期处理培养学生处理视频的基本能力。最后通过移动媒体制作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⑷ 移动商务运营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6所示,该方向选取了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中最流行的微商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以移动商务与网络营销实务、微店运营与推广作为核心课程,重点介绍了微店从建立到推广的整个过程;对微店装修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微店设计的基本手法;搜索引擎营销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探索了传统计算机类专业群转型移动互联网专业群建设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力求摸索出一条让计算机类专业重获生机的改革道路。基于岗位群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起点,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此,建议可以采用大类招生分阶段培养的模式[7],学生在完成基础素质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学习后,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基础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进入岗位群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39

[2] 李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简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6:9-12

[3] 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49-251

[4] 顾卫杰.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130-131

[5] 戴浩.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云+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软件,2013.34(5):150-153

[6] 罗健文.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专业群建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75-76

[7] 陈平.高职计算机大类招生分段培养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6-77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1 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连续三届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不但对实践教学感兴趣、认可实践教学的作用(比例为92.71%),而且普遍希望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要更多些(比例为81.49%)。同时,我们对近三十所高校(包括一二三本)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收集与统计,一本院校平均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16.52%,二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0.36%,三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4.87%。总的来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课学时只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1/5到1/4。可见,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3 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1)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2)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例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3)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4)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4 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如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2)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2] 李伟.实践范式转换与实践教学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规律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三、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一)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二)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四、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尽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二)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 “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05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装配 实训项目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72-02

目前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别为数控加工中心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前景。依据江苏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基地的优势,笔者通过详尽的专业调研,充分汲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分析数控技术应用岗位的需求,不断完善加工中心机械装配与调整实训项目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1 数控加工中心机械装配实训室的组成

机械装配实训室是一条典型的数控加工中心装配线,含有7个独立的组成单元,包括主轴与主轴箱装配单元、底座与床鞍装配单元、工作台与十字拖板装配单元、立柱与主轴箱装配单元、立柱与床鞍装配单元、刀库与立柱装配单元、机床总装及电气装配单元。每个单元配备独立的安装工作台、工具箱和装配工艺方法展板,整条装配线配备两自由度的龙门式行车,用于安装起吊。

2 数控加工中心机械装配实训项目设计

每一台加工中心在机械零件、标准件、外购件、数控系统及电气元件准备齐全后,怎样才能装配出一台合格的加工中心呢?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经验,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装配实训工艺,共分为8个实训项目。

2.1 主轴与主轴箱单元的装配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机床主轴轴承预紧力调整,保证主轴精度要求。实训步骤如下:(1)把主轴箱零件清洗干净,对有螺孔的地方进行回攻丝处理并清除零件毛刺。(2)把主轴轴承内外隔圈在平磨上磨削至平,前后轴承涂上轴承脂,占轴承间隙的1/3空间。然后把轴承放到加热感应器上,加热到80 °C~120 °C之间,再把主轴上的前后防尘隔圈按顺序装配到主轴上,把主轴螺母旋到主轴上用工具板手或力矩板手板紧。(3)把主轴前端装到主轴套里,前端盖用螺钉撬紧在主轴套上,把主轴后轴承和隔圈装到主轴体上,后螺母按前后顺序板紧,再把齿形皮带轮和涨紧圈装配到主轴上。(4)将主轴套放到主轴试车架上并把主轴套固定好,用试车架的电动机带动主轴套进行空运行试验,主轴按设计时最高转速进行空运行试验,由低速组逐步向高速组进行。同时用红外隙线温控器,对主轴轴承温度进行测控,要求温升不得大于20 °C,前后轴承温差不得大于8 °C,可以通过调整主轴前后螺母和主轴轴承的预紧力达到要求。(5)检查主轴径向跳动和主轴轴向跳动。(6)装拉刀杆套和碟形弹簧组,用板手和工具把碟形弹簧预压紧12 mm,碟形弹簧预紧力达到3600 N。(7)把主轴组装到主轴箱体中去,用螺钉撬紧端面接触面中,同时把打刀缸装到箱体中去,主电机也装到箱体上,把齿形皮带轮装到主电机轴上。

2.2 底座和床鞍单元的装配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机床装配校水平的方法、机床装配接触面的要求,了解丝杆安装与机床导轨平行要求,对机床运动精度的影响。实训步骤如下:(1)底座安放到地面上,调整好底脚螺钉,用水平仪检测底座安放水平。纵向和横向要求水平度0.03/200 mm。(2)底座与床鞍装配,要求导轨接触面和丝杆轴承座接触面,刮研面接触点不得少于6~8点/25×25 mm。(3)底座与床鞍用螺钉撬紧,并打两个定位锥销。(4)装轴承座和丝杆组装配,校丝杆与立柱导轨平行,用跨板检查立柱导轨与滚珠丝杆的平行度。

2.3 工作台与十字拖板单元的装配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机床十字拖板与工作台的垂直度、机床滑动导轨接触面的要求,了解丝杆安装与机床导轨平行要求,对机床运动的平稳。实训步骤如下:(1)十字拖板与工作台装配,要求刮研面接触点不得少于8~10点/25×25 mm。(2)检测工作台垂直度,X轴与Y轴垂直度0.015/300 mm。(3)装轴承座和丝杆组装配,校丝杆与十字拖板导轨平行,用跨板检查十字拖板与底座导轨与滚珠丝杆的平行度。(4)装十字拖板和工作台调节导轨刹铁。(5)分别用螺钉把丝杆座撬紧,并配打圆柱销子,丝杆两端螺母将根据丝杆长短选择不同的丝杆预紧力。(6)复检丝杆精度,调整好刹铁并送紧。

2.4 立柱与主轴箱单元的装配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机床箱体与立柱燕尾导轨接触面进行刮研处理、主轴芯棒与立柱导轨的平行度,了解丝杆安装与机床导轨平行要求,对机床运动的平稳。实训步骤如下:(1)箱体与立柱燕尾导轨接触面进行刮研处理,要求刮研面接触点不得少于10~12点/25×25 mm。主轴芯棒与立柱导轨的平行度0.01/300 mm。(2)装丝杠座和丝杆组装配,校丝杆与立柱导轨平行,用跨板检查立柱导轨与滚珠丝杆的平行度。(3)分别用螺钉把丝杆座撬紧,并配打圆柱销子,丝杆两端螺母将根据丝杆长短选择不同的丝杆预紧力。(4)复检丝杆精度同工步2的要求,把主轴箱装到立柱上,并把丝杆活灵撬到箱体座上,调整好刹铁并送紧。

2.5 立柱与床鞍的装配

2.6 刀库与立柱的装配

2.7 机床总装与电气的装配

2.8 机床出厂与精度的检测

3 加工中心机械装配与调整的实训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

本实训开始时向学生分发实训指导书,了解实训项目和具体工作步骤。实训辅以网络教学资源作为技术支撑,规范教学文件,所有必需的技术资料都以课件的形式存放在教学资源库中,便于学生查找。

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导师制。根据学生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例如一个班级40人,分为4组,给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导师,导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只负责给予必要的帮助,主要工作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过程不存在“学与教”的游离状态。通过导师以及提供的资料,学生可以克服困难完成项目。本实训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时可以放在学生完成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专门化课程之前,就对课程的学习目的有所了解,能激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

对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创新更加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整个实训评价分为四部分,其中实训完成情况占主要部分,实训报告作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体现次之,实训答辩效果可以反映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也占有一定比,此外增加了组员互评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关注团队精神。评价的总分为300分,如果采用百分制可以通过相应比例得出。具体评价方法参见表1。

参考文献

[1] 徐安林.《数控设备维修综合实训》课程开发[J].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 2005:166-173.

[2] 吴道坚.机械装配实训课的教学与探索[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3):115-117.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实训生活已经过去了大半,但不得不说,第一次爬杆更换绝缘子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第一次使用脚扣还是难免紧张,害怕扣不严从杆上掉下去,害怕脚从脚扣脱离。于是我便试着在较低的高度上先找到平衡,结果发现平衡点总在脚扣前端接行地面时。所以我来回上下试着移动,终于在较低高度取得成功后开始正式挑战第一次登杆。

爬杆的过程是我的一个艰难进程,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耐心指导下,终于到达工位,我试着身体后仰,努力克服对高度的恐惧。一开始我晃得非常厉害,甚至感觉要掉下去。后来老师告诫我要把右腿要使劲绷直,不能光左腿用力。两条腿都受力之后,身体便不再左右摇晃,甚至可以做到全身除了脚扣都不再与杆接触。一次挑战成功后,我鼓起勇气又有了第二次挑战的欲望。经过两天的培训,我爬杆技术大有长进。更感惊讶的是其他学员们的进步,两天之内,我们从几乎是踉踉跄跄地上杆到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上下杆。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勤学苦练就能做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情。

适应了爬杆的难度后,我们开始挑战更换绝缘子。第一次尝试几乎像一个小时那样漫长,因为我不断地在尝试各种错误的做法,最终才在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中"偶然"发现正确做法。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有了教训后,我又认真观察了其他人的第一次尝试,又做了有效和无效做法的总结。在第二次尝试中,我的速度明显加快,让老师也倍感惊讶。于是我总结出,学习关键在前几次失败的尝试和总结。正因为失败才能有对无用做法的总结,排除错误做法,再尝试和摸索。但如果只是重复失败而不总结,将会原地踏步。而且,再好的学生也需要良师的指导,一个好老师的经验能够节省很多力气,直接指出通往成功的捷径。

另外,我也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有些事情并非蛮干,而是巧力,用对用巧了力气,女生也是可以胜任男生的工作!勤于思索,勇于探索,找到窍门后总会事半功倍。比如拔M销就是个要巧干的活,开始工具太过笨重,我无法找到施力点。后来工具更换成可以夹住M销的钳子,双手同时从下往上托起底部,工作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更换绝缘子的实训工作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发现工作其实很有趣,非常感谢给我无私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将继续努力,为国网贡献自己的清洁能源。总而言之:不抱怨,不放弃,在失败和总结中成长!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QL Server2005 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5]王伟娜.浅谈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5)

【作者简介】廖继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教育。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92-01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使学校比较好地解决实训、实践条件不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能使学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调动社会的办学积极性,充实和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尤其是可以通过统筹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当今的时代,岗位变化、技术升级非常快,不依托社会特别是企业,胜任职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很难建成。只有统筹社会资源,我们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建成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业进步,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一方面,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为希望从事的职业去学习。另一方面,还能拓宽学生就业的选择途径,为有针对性地教学、实训、实践、就业选择提供渠道。

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学院定期邀请工厂企业等实践部门的专家学者来学院做报告,讲述相关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科研的前沿状况以及对人才需求的相关信息。以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始终都能保持其前瞻性,站在时展的前端,促进学生就业工作。

(二)积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实训基地。并组织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实训期间必须有实训部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实训结束,学生都要完成实习实训报告,任课教师要有实习实训总结,并建档保存。

(三)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员,专门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专业教师必须熟练的操作本专业已经设置的实验实训设备,能全面的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学院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的作用,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并尽量安排任课老师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

三、 如何开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坚定不移的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

(二)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改革

1..新开设的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先进性充分的调查和发展预测,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践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2.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其它实践部门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应当征求和参考实践部门的意见,或者由学院教师与实践部门的专家共同编写教材,或者直接采用实践部门编写的材料作为教材。

4.强调高职教育中的理论讲授以基本够用为度,大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5.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上一篇:金工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铆工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