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21:26:44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绩效考核;普通外科;护理工作;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即为成绩或成果测评, 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用来正确评价护理人员个人优缺点, 工作表现以及执行工作效率的一门考察标准[1], 平顶山市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于2000年开始实行效益工资, 中间经过一系列改革, 于2011年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管理, 护理部根据各个专科特点, 制定了不同的绩效考评标准, 与奖金挂钩。在普通外科护理工作中利用绩效考核机制, 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尤其是一线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充分体现了不同水平的劳动价值及业务技术含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普通外科床位126张, 分两个护理单元, 各有63张床位, 护士20名, 年龄21~45岁, 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8名, 护师12名, 护士14名, 临床支持护士4名。其中本科毕业12名, 专科毕业的28名, 与2010年相比, 护理人员在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护士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1. 2. 1 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 以护理部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为大纲, 根据普外科护理特点, 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及全体护理人员讨论达成共识后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并以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护理人员每月的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奖金挂钩, 作为使用奖惩、进修学习, 晋升的依据。

1. 2. 2 绩效考核的内容 考核权重由三大项构成, 其中护理服务质量占50%, 勤/绩占40%, 职称占10%, 共100分。

1. 2. 3 绩效考核的核算方法 采取标准分和附加分组成, 实行倒扣分法, 根据各指标确定扣分分值, 强调了负强化的扣分指标对护士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1. 2. 3. 1 护理服务质量核算 护理服务质量包括行为规范与综合能力, 行为规范占10分, 包括护理人员的劳动纪律、仪表、语言、服务态度等, 综合能力占40分, 包括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指本职岗位上完成工作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参加科内及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活动[2]。

1. 2. 3. 2 勤/绩核算 勤指出勤次数, 出勤分值指每月每人所上班次的天数与其相应班次系数的乘积之和。夜班另外加分:晚班一次0.2分, 通夜一次0.3分。绩即工作量的核算, 包括各责任管床护士每天包干患者数, 入院人数, 护理级别, 患者病情轻重, 以及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次数。

1. 2. 3. 3 岗位系数核算 界定护师职称分值为职称基准分值, 满分100分, 职称分数依次为:副主任护师+1.2分, 主管护师+1. 1分, 护师+1.0分, 护士+0.9分, 支持护士+0.8分。

1. 2. 3. 4 其他奖惩 即护理服务质量未涉及到的一些考核盲区。诸如突发事件, 典型案例, 科研(论文)教学, 护理服务满意度, 责任组长的奖惩等。

1. 2. 4 计算方法

护理服务质量折合分值=护理服务质量合计分值×50%

勤/绩分值=(出勤分值+工作量)×40%

职称分值=职称基准分值×职称系数×10%

2 结果

3 讨论

3. 1 绩效考核 提升了护士礼仪,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士的言行举止、站、坐、立行等日常工作礼仪关乎着科室的整体形象, 开展优质服务也影响着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实行绩效考核后, 护士的行为规范了, 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多了, 通过绩效考核反馈信息比较, 可以让护士认识到自己差距所在, 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自我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制定长期学习, 努力的方面, 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3]。

3. 2 体现劳动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 通过绩效考核与岗位职责相结合, 对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等实施量化管理, 体现了护理技术含量, 风险与责任, 通过核算分值奖金最高与最低相差可达30%, 打破了传统的平均分配制度, 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3 明确岗位要求, 提高护理质量 岗位职责明确了不同岗位护理工作内容, 护理绩效考核从多角度, 全方位进行考核, 体现了明确分工, 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从而提升护理工作内涵, 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 4 激励护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每月绩效考核分数排序作为年度优秀先进护士评选的依据, 职称的评聘与平时工作业绩、科研水平挂钩, 护士由原先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大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业务培训, 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了业务能力, 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 实施护理绩效管理的量化考核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促进了护理工作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 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 激发个人潜能, 整体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同时也转变了普通外科护理服务理念, 使医、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周利华,罗敏, 曾建平, 等.护理绩效考核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1, 22(8):85-86.

[2] 许湘华, 谌永敏, 刘翔宇.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 2012.9(1).83-85.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分为专科小组,每个专科组设置专科组长1名,组员5-6名,进行相对固定的专科手术配合护理。自设问卷调查护士的技能及满意度,医护配合质量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关键词】 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学科不断进步,对大型医院综合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的专科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综合性医院手术专科多,高质高效的手术配合护理质量促使手术室护士向专科性发展,其目的在于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能力、技术操作水平及专科手术技术能力向高、精、尖发展。我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手术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6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占5%;主管护师占30%;护师占23%;护士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1.6%。对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和评价,手术室实行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手术配合质量及满意度情况。

1.2 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方法

1.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根据各外科手术量及手术难度,进行多少和难易搭配,使各小组工作量大致相当。我们将手术科室分为10个专科组:普通外科组、肝胆血管外科组、脑外科组、泌尿外科组、妇产计生组、小儿及整形外科组、创伤修复组、脊柱骨科组、耳鼻喉组、器官移植组。每个专科护理组设专组长1名,组员5-6名。专科组员按资历、工作能力、个人意愿等配置,进行相应的专科分组,形成正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保证专科组的稳定运转和发展[2]。

1.2.2 专科组长设置:每个专科组设专科组长1名,负责专科护理工作安排和人员的管理。专科组长应接受过专科知识进修,具有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有学科带头作用,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医德。专科组长工作评价标准,是由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医生满意率、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护理论文撰写情况等项目对专科组长实施考评[3]。

1.3 专科护理小组运作模式

专科组长基本固定,负责本专科组的手术配合。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不轮换。新护士入科2个月内,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尽快熟悉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程序,然后开始进入各专科护理小组轮转,每个小组需轮转3个月,通过此阶段的强化培训,以培养新护士的手术配合技能,作为专科护士的后备人才[4]。专科操作技能培训,由每个专科组员轮流讲解并进行操作的示范。专科护理查房选择一些疑难、危重病例或术中有特殊问题的病例[5]。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后,由护士长及专科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轮流抽查考核。

1.4 手术配合质量、护士技能、医患满意度效果评价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对护士进行专业成就感评价:采用成就感量表进行评价[6]:包括持续性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理解规则和能够按照要求操作的适合性、有明确的学业爱好、对未来充满计划性和有确定的爱好4个因素,共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总计1分,总分18分[7];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手术后2天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填好后回收统计;医生满意度调查:向相关专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2 进行检验。P

2.结果:

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考核成绩比较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2.2 患者和专科医生满意度比较 专科医生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71.2%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8.6%。患者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80.4%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6.4%。

3. 讨论:

3.1 护士专业成就感增强 通过设置专科护理小组,专科组员均能接受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专科组员不仅系统的接受本专科知识,还熟悉掌握了本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大大提高了专科配合水平,使专科组护士专科素质不断提高。护士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专科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本文结果表明,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明显上升,理论、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提高。

3.2 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是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激励护理人员努力进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8]。设置专科护理小组,相对固定专科护士;制定本专业护士职责与标准,建立考核体系,使手术室护士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实现专科分组,定室配合,定病种配合,使得医护手术配合更加默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得到了专科医生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医生能及时征求相关科室意见与建议反馈给组长,及时传递到组长并上报给护士长,从而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专科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提高。

3.3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各个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便于培养新人。同时专科组长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专科化形成了护士长原专科组长原组员的垂直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长的工作效率,专科护士之间相互协调,合理配合。手术室专科化分组改变了传统手术室工作模式,实现了专业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在手术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该模式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科护士,使她们的职业化素养、学术兴趣、创新精神、团结协作意识不断提高[9]。加快手术室护士专科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以适应现代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

总之, 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 整体配合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改善了医护关系, 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满意度, 从而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胡秀兰.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分层使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0-71.

[2] 程富英,周娅颖,卢艳,等.专科组长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3(1):18-19.

[3]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3-864.

[4] 曾俊,岳蕤,吴治敏.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体会[J].护理杂志,2007,24(09B):71-71.

[5] 刘蔚晴,郑三女,刘摇艳.专科手术配合资料册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6):1514-1515.

[6]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06-207.

[7] 黄行芝,刘摇庆,徐摇霞,等.护士分层使用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6-527.

[8] 王振香,常海玲,付军桦,等.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797-798.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年近九旬的黎介寿有许许多多令人艳羡的头衔: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等等。然而,他最爱的称呼却只有一个——黎医生。

全力守护生命的纯粹医生

对很多病人来说,总医院普通外科是他们的病史转折点,全新生活的起点。70%以上的普通外科病人是从其他医院转诊而过来的,他们或奄奄一息,挣扎在死亡边缘,或已多次收到病危通知书,只为寻得一线生机。在黎介寿眼里,救治别人救不了的病人,是他最大的慰藉与荣耀。

2010年11月,刘炳炎与未婚妻李立平正在筹备婚礼,然而突如其来的疾病粉碎了两人即将到来的甜蜜生活。刘炳炎患上了急性胰腺炎,病情十分危重。仅仅2天时间,他就出现了胰腺脓肿、破裂出血,呼吸困难和休克的症状,当地两所大医院先后下达了12次病危通知书。

网上的一条信息,让在饱受疾病折磨的刘炳炎看到了重生的希望——黎介寿医生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面前,胰腺炎患者转运时间不能过长,途中亦不能颠簸,只能通过空中转运。黎介寿的学生、重症胰腺炎专家李维勤在电话中直言:“可以到南京治疗,但是转运风险实在很大。”刘炳炎又一下子掉进冰窟里。就在此时,李立平接到了黎介寿的电话,他再一次燃起了重生的希望。

将重症病人转运是黎介寿与刘炳炎所在医院长时间网上会诊后作出的慎重的决定。2012年1月25日,SOS国际救援飞机飞抵南京,黎介寿已在重症病房门口等候许久。引流、血透、手术……一个个早已深思熟虑的治疗方案,紧张有序地展开了。

刘炳炎入院的第三天凌晨,突发腹腔出血,生命垂危。瘫坐在手术室门口的李立平濒临崩溃,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此时,黎介寿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小跑赶来探望刘炳炎,直接将他带进手术室。“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治疗和手术失误了,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黎介寿如此告诫自己。这场关乎刘炳炎生命的手术取得了成功,5天后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48天后,他获得了新生。2011年5月1日,劫后重生的两位年轻人终于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而他们心中最为感激的人,除了父母,便是给予他新生命的医生黎介寿。

医生最难得的气质莫过于拥有一颗大爱的心,无论在多么复杂的情况下,无论面对何种病人,无论需要攻克何种疑难杂症,都怀抱对生病无比敬畏的大爱之心,全力捍卫生命,守护生命。

2007年6月,一位老人因车祸造成腹部外伤,腹腔内感染严重,入院后病情持续恶化,微弱的生理指标预示着老人的生命之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亲属们不忍老人在病房中离世,加之治疗费用已所剩无几,坚决要求放弃治疗。 一大早,患者被推到了电梯口。电梯门一打开,恰巧与从电梯中走出的黎介寿撞了个满怀。

“患者亲属坚持放弃治疗,我们只好给她办出院手续。”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叶向红低声说。面对这一刻,看惯了生死的医生往往并无表情。但此时黎介寿的泪水却夺眶而出,“你不能走,让我们再试试!”黎介寿紧握着病人的手,哽咽着说。大家都动容了,老人被重新推进病房。

黎介寿拼尽了全力,然而由于病情过于危重,老人两周后还是不幸离世了。黎介寿悄悄用自己的工资,为患者家属补缴了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

在生死面前,黎介寿就是一位最纯粹的医生,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不抛弃任何一位病人,只愿用自己的学识与爱心挽救生命,唤回健康。

以身试药的无畏战士

黎介寿有勇气有能力拯救生命于危难,还病患以健康,与他扎实肯干的科研作风有紧密的关联,与他“患者以生命托付,我们必当拼命研究”的信念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没有坚实的科研基础,黎介寿将无法完成那些别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68年,黎介寿接触到一例肠外瘘的患者。患者因为车祸导致腹部受伤,肠子被撞破好几个洞,形成了肠外瘘。当时,国内对肠外瘘的治疗研究还未起步,这种病人的死亡率高达60%~70%。专家会诊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也找不到可行的办法。

怎么把瘘口补起来?黎介寿在病人床前,一观察就是一整天,患者身上散发着阵阵恶臭,其他人都喘不过气来,躲得远远的,他却不管这些,还打趣地说自己都成司马迁了,天天都在记史(屎)。

有一天,灵感来了。黎介寿发现一位医生在用胶水粘合开裂的笔套,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能不能用胶水把肠子的瘘口粘起来?这个想法让他无比兴奋,也让他陷入久久的沉思。毕竟,胶水是化学物质,用来补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人体会不会有副作用?这些问题困扰着他,为了解开这些谜题,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一天,黎介寿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准备好碘酒、药棉、纱布、胶水,捊起左腿的裤管,用手术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划开一条两寸长的口子。冷静的他,用事先调好的胶水,涂在伤口处。 一天、两天,伤口竟然真地愈合了!

不过,开始的时候,补肠手术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败,原因是大腿上的肉因为运动少,能适应胶水的作用,但人体肠道却在不断蠕动,乳胶刚敷上,只要肠道一有活动就开裂了。

正在这时,黎介寿读到了一本《美国外科妇产科》杂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想方设法地偷偷订阅了好几本英文书籍,白天怕被人发现,每晚11点后,他躲在屋里偷偷看——书中一篇肠外营养的文章顿时激发了他的灵感,肠外营养支持!这一招收到了奇效,经过调理,病人迅速好转,脸色也很快红润起来了。

以身试药的果敢与魄力不是每一位医生都有,黎介寿做到了。似乎正因有了以身犯险、坚持攻克难题的精神,才使他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科研高度,这样的经历在无形中磨练了他,锻造了他,也成就了他。

多年前,一位13小姑娘的遭遇,让黎介寿横下心来填补小肠移植的空白。1985年的一个深夜,一个小女孩因腹腔大出血而被送进医院,因在地方医院急诊手术,整个小肠被切除,剩下的小肠不能吻合,抬到总医院时,肠子是用两根血管钳夹住的。姑娘的父亲面对黎介寿泣不成声:“求您给她姑娘接一段肠子吧,要不,就把我的肠子给她!”

当时的亚洲,这是一个无人能解的难题。那晚,在动荡岁月里饱受折磨也始终沉默的黎介寿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病房,用泪水与内疚包裹着自己,他下定决心要攻克小肠移植这个难题。那一年,黎介寿63岁。

在攻克小肠移植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仅是动物术后存活24小时这个难题,黎介寿就花了近一年时间才有所突破。直到1992年,历经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他终于在亚洲首次取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1994年3月12日,黎介寿亲手为一名患者做了小肠移植手术。这场手术的成功,填补了亚洲小肠移植的空白。

在一次国际学术大会上,世界著名外科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瑞克面对黎介寿,一脸虔诚地说:“你是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我们敬佩您。”

体贴入微的高尚仁者

今年7月1日,黎介寿一如往常地坐诊,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山东枣庄农民耿永轩。2007年,他患上了肠梗阻,经院士救治,成功治愈,但最近好像又有了病发的症状。

黎介寿让老耿躺下来,帮他做体格检查。老耿忽然激动起来,哭着说:“黎老你一定要救救我,每年我过春节,都给你拜年!”

“你别着急,6年前治得好,现在还是可以治愈的。”黎介寿不停地安慰他。

准确了解病情后,黎介寿安排他做一次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和大便化验。他担心老耿找不到普外科实验室,特地在处方上用括号注明“研究所4楼”。老耿担心下次来不容易挂上院士号,黎介寿干脆地说,“周一上午我都在这里,你直接到门诊来找我。”

医学就是仁学,医生首先要有医德。在黎介寿的眼里,只有病情,容不下“关系”、“背景”那些“灰色”的东西,无论病人是高官还是百姓,是将军还是士兵,他都一视同仁,关怀备至。

2012年12月,黎介寿为16岁女孩小何做手术。每排便一次,黎介寿都会嘱咐大家注意保密。连续10多次移植排便,小何只知道自己在洗肠。一个保密约定,保护了一个花季少女的自尊,更感动了身边人。小何的母亲感激涕零:“遇到这么细心、用心的好大夫,真是娃的福分!”

“你把病人放在什么位置上,就决定你能为患者做多少事!”黎介寿始终为病人着想,给患者以尊严。

看到护士为固定鼻腔内的管子,在患者脸上贴满胶布,他当即要求改进;为防止重症病人术后无意识乱动,他几经揣摩发明了人性化“约束带”;为减少肠营养患者奔波之苦,他在国内率先开出了“家庭营养访视车”;为让陪护的亲属有个落脚打盹的地方,他让人打开会议室……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最能看清一个人的内心,黎介寿的内心用高尚与纯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有一次,黎介寿应邀到外地会诊,院方给了一笔不小的会诊费,黎介寿一把推开:“我是来给患者解决病痛的,不是来挣钱的!”

一位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康复后,执意要送条金项链表达谢意。遭到拒绝后,就将金项链悄悄放在黎介寿的办公桌上,返回了老家。黎介寿立即查明病人家庭住址,派人专程退还。

安徽农村患者李杜,肠梗阻手术很成功,出院前却愁眉不展:手里的钱离交医疗费还差一些。可账单打出来后,他惊喜地发现,钱还有节余。护士告诉他:“那天,你家人执意要给黎老送红包,前脚刚离开,黎老就让人把钱打在你的住院账户上了。”很多时候,黎介寿就是这样处理推不掉的红包。

送回金项链,黎介寿却接受了在他手中起死回生的农村妇女马秀兰亲手绣的鞋垫,上面是一对燃烧的红烛。他说:“垫上它,会时刻记起病人那份朴实的感情,脚底板就会踏实,在手术台前才站得稳!”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我叫__,是__市中心医院一位普通的外科主任医师。很荣幸有机会给大家作一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平凡中见真情我是__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__市中心医院外科,至今一直从事临床工作。

这些年来,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发挥自己的医疗技术,使我由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又在20__年担任了普通外科主任,这些转变对我来说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随着职务越来越高,名气也较原来增大,找我看病得人也越来越多,有的同志劝我说:职务高了,以后冒风险的手术尽量少做或不做,失败一次岂不坏了名声。我也想过这些,但对名声我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每一位病例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前,总是对病例有分析不周之处,我们总结经验,后来制定了术前病例讨论制度,进行综合性分析。凡是遇到有风险的手术,我亲自给患者主刀手术,这是给患者的安慰,也是家属对我的一种期望和信任。不管手术大小,只要患者有要求,我从不推辞。虽然职务变迁了,地位升高了,但我仍然是一名外科医生,不能放下手术刀,拿起手术刀就有风险,心里应时刻装着患者,挽救一条生命,就是挽救了一家人。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医生、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敢忘记党和人民的教诲。是人民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是党教育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是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培养的医学生,不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作一名合格的医生。

我觉得人本善良,同情弱者应该是人的天性。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生活条件差的病人,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能象亲人一样热情接待。值班或下手术台后,我常买盒饭到科室吃,但只要听说科里有病人没钱买饭,就怎么也吃不下去,会立刻把自己的送过去,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0__年,__县医院送来一位6岁患有胆瘘的小孩住进我科,他的发育相当于正常3岁的小孩,他父亲患侏儒症,母亲智力低下,一家人非常可怜。孩子刚来时,营养状况极差,很远的地方就闻到恶臭味,身穿衣服破烂很脏,身上长有虱子,生存的希望很小,而且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我看到后,先让小孩住院,分析病情及时治疗。科室同志拿来自家小孩的衣服,并为其洗净身体,更换衣服,买东西喂饭,每位同志都给孩子捐款、捐物。经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治疗及护理,孩子的病好了、白了,也胖了,出院那天,全家人很是感动,觉得我们科的大夫、护士是他们最亲得人。

多年来,在我们科室,主动帮助贫困患者已蔚然成风,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律,那就是越是穷的病人,得到的关照会越多。我认准的“死理”是只要病人住进了__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就决不能因为预交不够资金而被推出去。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因为死盯着钱,延误治疗,使病人丧失生命,那和‘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前不久,有一位搞传销的山西人,因私事同他人发生争执,被他人用匕首捅伤胸腹部,伤口深达腹内的胃腔,鲜血从口鼻和腹部伤口涌出,情况十分危急。送到我科时,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需要立即补液、输血,急诊手术抢救。手术、麻醉、抢救及住院费用大约需要预交5000元,没有家属,送伤者来得人只凑到了20__元。对这个来路不明的患者,别人劝我弄清情况再收住院,但伤情就是命令,立即让病人住院,分析病情后,我决定马上给患者手术,为这个沦落他乡的患者挽救了生命,最后康复出院。

大家都说我不懂得生活,其实,我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日常生活中,吃饭不计较冷热咸淡,只要做熟吃饱就行。在穿着上,也不讲究,科里的同志常笑我太寒酸。我觉得工作紧张而充实,为病人看好病是我最大的快乐。每当看到那些经我们治疗后痊愈的病人露出笑容时,我心里就感到无比的高兴。

20__年10月的一天,我在病房里忙碌了一天,正准备下班,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风县医院收住了一位肝癌突发破裂,腹腔大量积血的病人,县医院抢救这样的病人有一定的困难,而往大医院送,路途遥远,担心病人途中生命危险,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我决定和另一位医生带上血源直奔风县。颠簸了百余里山路到了风县,我晕车加之心急,恶心呕吐。顾不上休息,直奔病房,对病人做紧急处理后,又马不停蹄的把病人从风县接到中心医院外科,急诊实施了手术,可是病人送到病房后,仍处于昏睡状态,经过我们的精心监护和及时治疗,病人的血压平稳了,神志恢复了,我们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感到有点饿了,便到医院外边的小吃摊上吃了前一天的晚饭。此类情况,在我们科经常发生,有时一个病人的病情尚未稳定,另一个急诊病人又收住进来,有时单普通外科,一夜之间就有好几台手术,为了方便抢救病人,我常常住在科室,以便及时查询病人,掌握病情,参加手术和处理病人,这已经成了习惯。今年春节前后,我就在病房待了7天。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又是一个急诊,来不及向家人告别,便急匆匆赶往医院。突然,一辆疾驶而来的出租车,从侧面把我撞出好几米远,我的腿被撞破了,衣服弄脏了,爬起来继续赶往医院>文秘站:<,坚持为病人做完手术才去包扎自己的伤口。

熟悉我的人说,在我工作和生活的字典里没有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概念。科里和手术室的同志们说我象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比年青人的精力还旺盛,其实他们那里知道,有时做通宵手术第二天又接台手术,下了手术后我的双脚肿的不能穿袜子,只能穿拖鞋到值班室,走路时如踩在棉花上,这些情况我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多年来,别人每周双休,我连单休都没有,每逢“黄金”节假日,我都要求值班,让同事们换休。不了解我的人见我整日在病房里忙碌,似乎除了患者别无牵挂,以为我是单身汉。但为了工作,为了治病救人,我也愧对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1989年10月,我父亲病危,老家连发三份电报摧促我:千万回趟家与老人见一面。望着父亲的照片,我蓦然想起过世的母亲,那是1988年,我在县上巡回医疗时,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电报,可我实在放不下许多走了几十里山路前来幕名求医的病人,没有回去安埋母亲,多年来,我一直怀着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如今又得 知父亲病重,作为儿子无论如何应该在床前尽孝才是,可当时正值手术高峰期,科室住院病人多,难度较大的手术也多,病人们眼巴巴的等着我给做手术。我只好又一次悄悄地收起电报,面向家乡默默的祈祷,仍未回去安埋父亲。行医多年,我救治过许多生命,却始终未能给养育自己的父母量一次血压,测一次脉博。妻子怪我“没心没肺”,其实,她常给亲戚们说,对病人的关心、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已经把我的心占的满满的。

正是怀着这颗对患者的赤诚之心,几十年来,寒来暑往,我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力求对每个病人都亲自过问,每次值班都要比规定的查房次数多查几遍,每例手术都力求做到最好,每次开处方既考虑药效又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一天的忙碌后,从不讲一句埋怨话。。。。。。。,这就是我每天重复的点点滴滴,也就是这些琐碎的认真,让我在病人面前有了声誉。在__及周边地区,很多病人会专门找到我们医院来看病。

多年来的行医中,我深切感到,病人是通过亲身体会医护人员一件件事例和一个个手术得出对医院的印象和结论。经我治愈的患者,有的守侯在值班室门口,有的等候在医院大门口和马路边,常常叫我:贺主任,这里有您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他们早就准备好的钱,少则100—200元,多则500元,这些都被我一一谢绝了,病人的心意我领了。我认为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早出院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多年来,我结合临床撰写了多篇论文,如《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7例报告》、《医源性直肠损伤的原因及诊治体会》、《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外科治疗》等,分别刊登于省级和部级有关杂志和学报。并取得了两项科研成果奖。

作为一名医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创新,虚心学习,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把他们当亲人一样,急他们所急,想其所想,一心为病人的康复去工作,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将终身坚持。

多年来,我不过是尽职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可组织上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曾先后获得省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创佳评差先进个人、__市十佳医生等荣誉,20__年又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__年荣获__市“五创新”项目立功竞赛创新标兵称号,20__年被市纪委、市卫生局评为“廉勤兼优”干部。其实,在我们白衣战士队伍里,我不过是普通一兵,我的许多同行,他们从没有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典型事迹,更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他们用亲人般的关爱温暖着患者,用简约平实得人生履历诠释了医生这个职业深刻的内涵。我同他们一样,履行了一位医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我感谢党和人民多年了对我的培养,使我掌握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也要感谢我的单位---__市中心医院,是她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我更要感谢多年来托付生命和健康于我的患者,是他们的信任才使我领悟到医务工作的神圣和崇高,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体会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汇报完了,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黎介寿就投身于中国战伤救治和小肠移植研究,创造了一系列属于中国人的奇迹:他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是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是亚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最有成就的人”。

“一根肠子走到底”的职业生涯

肠功能障碍治疗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而黎介寿却敢于啃硬骨头,并且在这条路上“一根肠子走到底”。

1962年,黎介寿所在的普外科收治了一名肠梗阻引起肠绞窄的14岁男孩,必须马上手术。可是,打开病人的腹腔,只见整个小肠已全部发黑。一般的热敷、的卡因注射,无济于事;全小肠切除,病人生命将会因为失去营养而无法延续。下一步该怎么办?科主任没辙,只好中断手术,临时召集大家紧急商讨方案。可大伙儿除了叹息、摇头,只有长时间的沉默。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大伙儿的心越揪越紧。

“主任,肠子不能切,我想可以给他用苄胺唑啉。”在大家都一筹莫展之际,黎介寿打破难耐的沉默,“这种药既然能扩张肢体的动脉痉挛,也应该能改善肠动脉的痉挛,应该大胆试一试。”

“关肚子,按黎医生的方案办!”科主任如醍醐灌顶。

医生们飞快给患者缝合肚皮。手术室出来后,这个病人就交由黎介寿负责。

接下来的整整3个月,黎介寿每天守在病人身边,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病人一会儿肠子坏死,一会儿肠黏膜溃烂,一会儿肠溃疡出血,一会儿肠吸收功能不全。黎介寿便一会儿消炎,一会儿切除新坏死的肠段,一会儿止血,硬是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拽了回来。

病人肠道功能严重障碍时营养无法供给,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1970年的一天晚上,在阅读《美国外科妇产科杂志》时,黎介寿看到一则外国医学专家对一个先天性腹壁缺损的婴儿应用静脉营养、使这个婴儿存活8个月的报道,突发奇想:肠瘘治疗能否通过静脉提供营养?

于是,黎介寿又和同事们一道展开研究,还常常搬来小板凳,坐到病床边,悉心观察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瘘口的变化。8个月后,终于在中国首次将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

而黎介寿对小肠移植的潜心研究,则源于一次“不救”的遗憾。

1985年的一个夜晚,一位13岁小姑娘被急匆匆抬到黎介寿面前。当时的她:腹腔大出血,整个小肠被切除,肠子被两把血管钳紧紧夹住。姑娘的父亲一见黎介寿就下跪:请救救可怜的孩子!实在不行,把我的肠子给她!

然而,移植手术面临排斥反应和感染两大难题,当时在全世界都是盲区。黎介寿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花季少女带着哀怨离开人世。

那一夜,黎介寿把自己关在寂静的病房里,不断地叩问自己;少女临终前痴痴的求生目光鞭挞着他:一定要把小肠移植这个难题攻下来!

从此,年过花甲的黎介寿带着研究生们开始做小肠移植动物实验。

1992年2月14日,黎介寿终于在亚洲首次取得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成功。

1994年3月12日,无影灯下,黎介寿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组织切除,断肠接续,末端吻合……7个小时后,一段2.5米长的异体小肠终于成功接续在患者杜新平的断肠上。等待片刻,移植肠缓缓蠕动。

“活了!”黎介寿仰天长舒一口气,随之老泪纵横――为了这一刻,他整整奋斗了10年啊!

小肠移植手术成功后,黎介寿又把目光瞄准多脏器联合移植的世界性医学难题。2003年,一位患者在车祸中导致多处肠瘘,并发肝衰竭。黎介寿果敢把肝脏和一段3.8米的异体小肠同时移植到这名“无肠人”体内,填补了亚洲肝肠联合移植领域的空白。

肠外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当时死亡率高达50%~60%。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消失,黎介寿心如刀绞。

肠外瘘关键是把瘘口补起来。可如何补,一直找不到好办法。

一次,黎介寿看到一位医生在用胶水粘合开裂的笔套,顿时来了灵感:能不能用胶水粘合肠子瘘口?

于是,黎介寿准备好强力而又安全的胶水、碘酒、药棉、纱布等,关上房门,拿起锋利的手术刀,在自己的左大腿上划开一条两寸多长的血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调剂好的胶水,一滴一滴涂抹在刀口上……几天过去后,伤口如期愈合,黎介寿兴奋不已――这一刀挨得真值!

随后,他又将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使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放射性肠炎等患者治愈好转率达96.4%。这种成功应用于肠瘘辅助治疗的“胶补法”,一直沿用至今。

学生们都说他气场大、办法多。一位患者因食管癌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转入南京总医院普外科治疗。由于无法通过肠道吸收营养,患者白蛋白指标很低,多处组织器官出现严重水肿,加之肾功能出现损伤,大量白蛋白通过尿液排出,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黎介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采取血液滤过治疗。暂时不产生尿液,白蛋白就不会流失……

临床上就怕患者尿量少,现在要主动减少排尿?在场的医护人员个个面面相觑。黎介寿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说:病人情况特殊,不另辟蹊径,就可能贻误治疗时机。

采纳黎介寿的建议后,奇迹发生了:患者的白蛋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经过肾脏替代治疗,病情明显改善。

“‘老爷子’神了!”大家由衷钦佩着。

正是凭着对传统医学的“离经叛道”和“一根肠子通到底”的韧劲,黎介寿领导的普通外科,在“九曲回肠”的世界里,一口气衍生出无数个课题,引领全球发展方向,为患者撑起一把把生命保护伞。国际权威学术机构、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主席森格教授称赞:“黎介寿开创的事业,对治愈肠道疾病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世界知道了黎介寿,国际医坛越来越多地响起中国声音。

在他的心目中医学就是仁学

对很多肠道疾病患者来说,来到总医院普外科,大多是救治生命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哪怕只有1%的希望,黎介寿也要尽100%的努力。“我是黎介寿,病人还有希望,赶紧送过来!”对病友来说,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给力的声音了。

仁者爱人,病人们都说黎介寿心肠好,他的身上,永远给人以爱的温暖、生的希望。

微笑,是黎介寿的标志性表情。每天一到办公室,黎介寿穿上白大褂,拿起听诊器,须再一次照镜子,微笑――它是病人重拾信心的“心药”。

8点整,院士查房。病房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患者、陪护、家属……无数双眼睛不约而同盯着病房门口,为的就是第一时间看到“老神仙”。看到黎介寿,他们就安心了。

“一名好医生要内外兼修,眼里有病情,心中有病人。”黎介寿时刻叮嘱同行们。

2007年2月的一天,值班医生在抢救一名术后患者时,因动作迟缓了几分钟,导致病人一口痰堵在喉咙里,心脏、呼吸衰竭,经全力抢救才脱险。虽是有惊无险,但也深深触动了黎介寿。第二天一大早,他掐着秒表,让医护人员集体憋气两分钟,体验病人的感受。两分钟不到,一个个憋得脸红脖子粗。

“作为一名正常人,憋气两分钟尚且如此,何况一名身患重症的病人!”

黎介寿就是这样教大家学会换位思考的。

没有医德的医生是可怕的,没有情感的医学是苍白的。

浙江孕妇陈航手术后小肠仅剩30厘米,不到正常人的1/10。然而,病情如此严重的她还是不顾主治医生的反对,再三恳求黎介寿:“我想生下宝宝,当一回母亲……”

如此浓烈的母爱让本来就忌对病人说“不”的黎介寿无法拒绝,尽管他知道这是一种极大挑战:一是意味着肠外营养要维持两个生命,二是在世界上尚无先例。黎介寿请来妇产科专家,一道分析病情,一道论证方案,决心尽最大努力帮助陈航圆梦。

几个月后,陈航顺利产下一个健康宝宝,成为全球第一例完全依靠营养支持成功生育的“短肠女”,黎介寿再一次成为“活菩萨”。

尊重生命,悲悯苍生!这是黎介寿行医济世大半个世纪的最好注脚。

这些年来,寄送给黎介寿的1.4万多件表扬信和锦旗,见证着他对病人的大爱:他很早就提出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全新理念;看到护士为固定鼻腔内的管子,在患者脸上贴满胶布,他当即要求改进;为防止重症病人术后无意识乱动,他几经揣摩发明了人性化的“约束带”;为减少肠营养患者奔波之苦,他在国内率先开出“家庭营养访视车”;为让陪护的亲属有个落脚打盹的地方,他叫人打开会议室;嘱咐病人做检查,他会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写上详细的“路线图”;为给病人减轻经济负担,他提出“加速康复”理念,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费用大大降低。

黎介寿给冰冷的手术刀注入了暖暖的温度。难怪患者们都说,能当黎介寿的病人,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对信念和事业“倔”是不二的坚守

黎介寿性格亲和,温文儒雅,但对于自己信念的坚守却是超级的执拗与倔强。

从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起,到1979年加入党组织,整整30年,黎介寿先后写了27封入党申请书。这27封入党申请书,见证着这位“倔强者”虔诚的信守。

黎介寿说,当医生的,不仅主观上不能造假,还要有一双善于去伪存真、明察秋毫的慧眼。为此,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每治一位患者,都必须走到、看到、问到、听到、摸到。拿不准病情,就不定调子,不开方子。从医64年,这条规矩从未打破。

黎介寿一辈子践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求近利,不走捷径,从不锋芒毕露表现自己,也从不咋咋呼呼开空头支票。他发表的60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的10多部专著,文中的数据、病例、观点都经过反复核实、仔细推敲。为确保准确无误,他让学生们帮着把关,从来不说过头话。他给别人的论文指导,也容不得半点虚假。

几十年来,黎介寿从不草率上台手术。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治疗和手术失误了,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黎介寿一直这样警醒自己。为此,他可以一“坐”3个月,坚守在重症病人身旁;他可以30多个小时连轴转,坚守在手术台上;他可以24小时不关手机,深夜来到急救病房。

黎介寿一生都在追赶时问。在他的书房台板下,压着一幅他手书的座右铭:“八小时以内出不了科学家。”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坚持每天阅读英文医学资料;70岁开始,学习用计算机。由于过去条件不具备,他真正开展医学研究并有所建树是在60岁以后。他常说,自己起步晚了,时间不够用。就连中午睡觉,他也是很吝啬:“午睡不能太安稳。一睡,时间就溜走了。”

站着是梯子,躺下是座桥。

黎介寿一生获奖无数,而最看重的是教书育人终身成就奖。从医60余载,黎介寿先后带出300多名博士、硕士;全国50多家省级大医院的普外科主任是他的学生;他麾下的12个科研组,领衔弟子,都是全国知名的一流专家。然而只要医学事业后继有人,他又心甘情愿当垫脚石。经他亲手修改的2000多篇论文,其中很多观点和思路都是他提出的,但没有一篇署上自己的名字。相反,他经常上网查阅资料,第一时间把学到的新知识与学生们分享。

他敢于超越前人,也勇于否定自己。

2011年5月18日,黎介寿照例走上手术台,为一名加拿大籍患者动手术。手术中,他突然心律不齐,脸色苍白,冷汗淋漓。凭着坚强的毅力,他坚持站立了7个多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最后,患者得救了,黎介寿却晕倒在手术台上。

第二天,他郑重地向医护人员宣布:体力和精力已经不容许我再承担一台大手术。从今天起,我不再亲手给病人动手术!

那天,黎介寿抚摸着自己做最后一台手术的手术刀,久久没有放下……

87岁的黎介寿依依不舍地封刀,这不是一次功成名就的引退,而是一位医学大家又一次实事求是的自我否定,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与致礼!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B超引导下PICC置管;扩皮;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5-01

使用微插管鞘技术(MST),即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US)引导下进行PICC操作穿刺可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带来的损伤,并更好运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因扩皮技术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成功置入PICC患者35例,年龄8―70岁,病种有胶质瘤、脑出血、颅脑损伤。

入选标准:(1)、年龄在8―70岁、导管保留时间15―120天;(2)无明显上肢及胸廓畸形,无其他已存在的胸腔内或血管内留置器材或肿瘤压迫;(3)有X线显示导管定位,导管尖端显示清晰;

排除标准:成功置管并带管至治疗结束无并发症发生的患者。

选择静脉:贵要静脉19例,肘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5例。 所发生的并发症: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穿刺点伤口不愈合10例、送管困难9例。

2 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1 穿刺点渗血渗液

2.1.1 原因:凝血机制异常;穿刺位置不好;位置压迫不正确;扩皮范围过大。

2.1.2 护理对策:穿刺后24小时内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渗血量不能被敷料所吸收时是不正常的,如果出血不止,应该立即通知医师。置管后24小时内减少置管侧手臂的活动,避免手臂过度活动,提拉重物;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施压于穿刺点上方而不是恰好位于穿刺点处;妥善固定导管,置管期间做好健康教育。

2.2 穿刺点伤口不愈合10例

2.2.1 原因:扩皮技术不规范,扩皮范围过大;个体差异,自身愈合情况差。

2.2.2 护理对策:掌握熟练的扩皮技术,规范扩皮范围,

2.3 送管困难

2.2.3 原因:选择的血管细小,静脉瓣多;血管痉挛;静脉屈曲、分支,解剖异常;置管时患者摆放不当;由于以前静脉置管、静脉手术或静脉损伤导致的瘢痕或管腔缩窄;插管鞘脱出静脉;导管误进入侧支。

2.3.2 护理对策:置管前先了解相关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穿刺时妥善固定插管鞘,使之不脱出血管,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送管遇阻力时,向后退出导管少许后再送,调整送管的角度和方向,边送管边推进生理盐水,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判断导管是碰到静脉瓣还是进入了侧支。

3 结果

本组35例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全部得到有效改善,并成功带管至治疗结束后顺利拔管。

参考文献

[1] 袁宝玉,郑炎,夏冬梅.PICC置管改良方法与理想深度的探讨.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1,6(5):62-63.

[2] 吴建珍.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与体会.吉林医学,2010,31(2):269-270.

[3] 3袁忠 30例血管超声导引下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9期

[4] 祁永芝;郭;徐晓霞;超声导引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实践[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7期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7篇

1发展历史

“快通道”(fasttrack,VT)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已在“快通道麻醉”(兀’A)和“快通道心脏外科”(FTCS)中出现。而FTS的最早表述见于Kehlet等在1999年美国外科年会上的报告。2001年。欧洲5国(苏格兰、荷兰、瑞典、挪威、丹麦)率先成立了ERAS合作组。200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委员会(ESPEN)提出了统一的ERAS方案。此后,欧美国家开展了大量FTS在外科领域的研究,其中以FTS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最为经典,2006年Wind等[s]提出的快速康复结肠外科方案也成了''''-3前FTS的基本要点.并逐步拓展应用到几乎普通外科的所有手术及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外科专业领域。FTS在国内的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接受和重视程度与丌S的地位远不相称。国内最早报道见于2006年[4l。我院成立的胃肠外科快速康复治疗中心及FTS多学科协作组(MDT)可能为国内首家

2现状分析

2.1FTS应用的适应证和程度有待拓展大量的临床应用已证明:FTS能显著改善外科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在国外,结直肠外科的FTS治疗已成共识,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已可缩短至1.5d【5l,这在以前特别是在国内医师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迄今有关FTS的文献几乎都集中在结直肠手术.其他疾病的FTS报道极少,我国多见的胃癌手术中I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少有研究。这可能与FTS的研究开始是围绕结肠手术展开、国外结直肠疾病发生率高以及FTS的要点在结直肠手术中最适用也最能体现其优势等因素有关。实际上,FTS在欧美国家也仍未被普遍接受,即便是在结直肠外科。目前研究的质量并不高,无论在科研设计、病例入组标准、Frs实施方案及观察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规范性。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验证,而且也只局限在无严重营养不良及无脏器功能损害的择期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十分有限,国内情况尤其如此。2010年Hasenberg等[6]对76个澳大利亚和385个德国结直肠外科中心的调查发现,分别有高达98%和93%的外科医生仍在应用机械性肠道准备.80%仍在常规应用引流管,也只有3/4的医生愿意采用硬膜外麻醉。国内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一家军队医院也只是在普通外科的一个医疗小组的部分患者中实施Fvrs程序。大部分国内医师对FTS的概念还不甚了解和接受,真正开展研究和应用的仅有少数几家大型医院,相比国外,呈现(国)外热(国)内冷的局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1)vrs的提出不过l0余年,现有的研究水平尚不足以支撑其作为常规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2)FTS的实施需要团队合作,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是其必不可少的三驾马车,而MDT模式目前在国内外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相比学科间协作的困难,外科医师更愿意开展某一项可以“单打独斗”的技术;

(3)r-rs的多项围手术期措施颠覆了上百年来传统外科的习惯做法,甚至“违背”了目前的“医疗护理常规”,而传统观念往往根深蒂固,临床医师在缺乏行业规范的支持下,面对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的事实,不敢轻易突破“医疗常规”,也给FTS的实践带来巨大困难;

(4)FTS并无炫目的新技术。更不具表演性和可观赏性,因此部分外科医师认为其技术含量不高,对FTS并不热衷甚至不以为然;

(5)住院时间是Frs最突出的绩效指标,但它包含了许多主观、社会及经济学方面的因素。国内因体制不同.更是受到了包括患者传统观念、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及医师医德和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FTS的效果难以体现从而限制了其实施

2.2丌S的热点问题尚有争议近年来,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与FTrs的关系问题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单用FTS与腹腔镜手术显示出相同效果,那相比腹腔镜手术所需的昂贵设备及复杂技术,FTs是否可以取而代之?腹腔镜手术是否可以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答案显然不会这么简单。而关于腹腔镜于FrS或FTS于腹腔镜是“锦上添花”还是“纯属多余”,目前争议更大。不少研究[7-8]认为FTS理念下的结直肠手术应用腔镜与开腹手术相比并无优势,但King和Vlug等[9。]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有研究[5,u-n]发现.FTS与传统组相比优势明显.并为缩短住院时间的独立因素但Campagnacci等]的结果却显示FTS并不改善术后脏器功能恢复或缩短住院时间。之所以造成上述研究结果的争议,可能与研究的设计和质量差异、不同研究者在FTS实施的规范性以及腹腔镜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上可能不同以及观察指标难以客观统一等因素有关。严格实施完善的FTS程序并保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其减轻患者创伤应激的效果有可能掩盖了不甚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所带来的微创效应,相反,如果只是部分实施s计划,而研究者又熟练掌握了腹腔镜手术技巧.就可能凸显腹腔镜而淡化丌s的效果在s及腹腔镜手术的研究中.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是主要的绩效指标,但临床上要执行统一的出院标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在定义和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时差异也较大。之前期待的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LAFA)最近也有了结果,提示腹腔镜技术结合FTS程序是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最佳的治疗策略,如需施行开腹手术.也最好结合FTS程序[14-15]另一项正在进行的TAPAS研究[16]以及之后更多的类似研冤将为进一步确定方案提供可靠证据。

3前景展望

尽管FvrS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其减轻手术创伤应激、促进康复的理念及追求“零痛苦无风险”(zeropainandnorisk)的目标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宗旨.顺应了外科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如果说FTS将彻底改变外科疾病的治疗模式还过于乐观,FTS要成为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金标准也还为时过早,但其带来的外科理念的革命必将逐步深入人心并为更多的医师和患者所接受.其应用范围也将从目前无严重营养不良及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择期、单一、典型的手术逐步拓展到急诊、严重创伤和感染等急危重症中并成为外科临床的普遍法则。目前,FTS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已达成共识,但在我国加强胃癌手术患者FTS治疗的研究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FTS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举措如糖皮质激素、B一受体阻滞剂、促合成激素、免疫营养支持、单孔腔镜或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OTES)等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在证明安全有效后也可能整合至FTS程序中。s具体内容包罗万象,难以界定实施FTS程序的完整性,临床上因为依从性及个体差异性,全部应用FTS各项措施十分困难。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单一FTS因素的有效性.但已证明部分应用FTs措施仍可获得满意效果[”]。因此.选择性应用部分FTS措施,可能是当前能被外科医师接受的更现实预测.而根据不同患者及病种制定个体化的FTS方案,将是今后FTS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个体化的FTS方案有可能整合进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中。FTS和腔镜手术同为其近10年的两大进展.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议,但已有证据表明两者联合可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将来在FTS理念下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值得期待,并可望成为标准的临床实践指南。而将中医中药引入FTS.利用其在促进术后胃肠和排尿功能恢复中的特殊作用.有可能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Frs

4改进意见

4.1正确认识FTS内涵,准确把握FTS本质FTS在国内被称为“快通道或快速康复外科”,容易被误解为一门新学科.从而与传统外科相对立,值得商榷。“surgery”在英语中还有“技术”和“手术”的意思,所以将fast.tracksurgery理解为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可能更为贴切。FTS的内容既相互依赖又在不断发展之中,目前结直肠手术的FTS方案最典型和成熟,但如果将其视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停滞不前,既违背了FTS的理念.也将阻碍F1、S的发展。FTS着眼的是整个围手术期,而腹腔镜单是在手术环节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因此.腹腔镜技术应是FTS的重要内容,而F1’S是微创外科的拓展和延伸。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把FTs和微创外科视为两个平行的概念而将其截然区分,容易导致在FTS与腹腔镜关系问题上的困惑。

4.2重视丌’S的安全性。理性实践兀1S理念正如笔者在本专题研究中指出的那样,随着FTS临床应用的增加.问题也逐渐暴露,之前关于其-~c/~性问题的一致正面结果可能过于乐观,特别是FTS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目前还很不成熟,如指征掌握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胃部分切除术后一律不留置胃管可能导致术后胃瘫和消化道瘘。2011年Spanjersberg等[]在对4个结直肠n’s的RCT结果进行荟萃分析后就发现.FTS组总体并发症的下降并非得益于主要并发症的降低;Htibner等[]认为对术前营养不良结肠手术患者采用FTS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Anderson等[203的报道中如果FTS结直肠术后住院时间为2d,其再入院率高达20.1%。上述结果提示:FTS的安全性问题不能忽视,临床医师尚需理性看待FTS,既要积极实践,但也不要盲目跟风,不同患者应区别对待,在应用丌S技术前,要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权衡利弊,“择其善而从之”。

4.3拓展FTS应用领域,建立MDT平台架构FTS的应用尚无明确的适应证,目前主要用于单一的择期结直肠手术。通过术前营养支持和脏器功能及内稳态的改善,可能使面临外科应激更复杂、需要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更迫切的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纳入FTs治疗范畴。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研究胃癌手术中安全有效的FTS实施方案更有现实意义。上述及其他外科领域的丌s应用,既是临床需求,也是FTS今后的发展方向。Frs的应用远不普及,其中麻醉、护理等专业人员参与不够、认识不足是重要原因,建立和健全MDT机构.摸索有效的MDT管理和运作机制,将为Fvrs的广泛应用提供稳定平台。在现有医疗常规重新修订前,我们设立专门的FTS病区,医疗行政部门对“特区”给予特殊政策,制定统一的FTS程序和病例纳入标准,允许实践。风险共担.可为解除临床医师后顾之忧提供借鉴。

5结束语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胆囊切除

胆囊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胆结石、胆囊管阻塞和胆囊炎等。我国胆囊疾病患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对胆囊疾病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后,术中常会产生出血现象,且时间较长,并且术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腹腔镜手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凭借其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胆囊外科临床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研究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41至68岁之间。所选病例排除心肝、肺肾功能衰竭和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符合胆囊切除手术的相关标准[1]。

1.2手术方法

53例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将患者双腿分开,并保持脚低头高体势。取患者肚脐下部1.5cm左右位置作为手术的切口,方便腹腔镜摄像机在患者肚脐附近插入到腹腔。并对患者采取穿刺,目的是为了其他仪器则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到患者腹腔,找到胆囊后,应用5mm的腹腔镜对患者病灶部位血管和胆管切断,然后取出胆囊。同时检查胆总管是否被阻塞或发生感染,如出现两种现象,则需要行胆总管探查手术,T管引流,并在附近留置一条小的管道进行引流,通常为1周左右。

1.3术中注意事项

腹腔镜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配合,保证腹腔镜手术顺利实开展。同时要充分掌握腹腔镜的成像原理,腹腔镜手术依靠冷光源为其提供手术照明,运用数字摄像技术将腹腔镜拍到的画面进行处理,图像是通过光导纤维来实现传导的。

1.4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2.结果

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为65.5±15.0,患者术中出血时间为29.5±10.5,住院时间为5.5±1.5。术后2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现象,经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后,患者并发症消失。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 人数(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min) 住院时间(d) 术后并发症(n/%)

实验组 53 65.5±15.0

29.5±10.5

5.5±1.5

感染 术后出血

2(3.77) 2(3.77)

通过表1反映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一周之内即可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并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较低。

3. 讨论

胆囊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多发病,主要有胆结石、胆囊管阻塞和胆囊炎等。我国胆囊疾病患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而调查表明,中年妇女是此病的多发人群。在腹腔镜手术之前应用之前,通常对胆结石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后,术中常会产生出血现象,且时间较长,并且术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上世纪90年代初,相关研究领域发表了在肾上腺切除手术中应用腹腔镜的学术论文,此后腹腔镜手术在各科大部分普通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目前在胸外科、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其适应的疾病类型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有文献表明,在外科腹腔镜手术应用初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腹腔镜手术很难控制出血现象,手术时间甚至比传统开腹手术时间还要长很多。但随着手术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创伤面小、疼痛感不强、术中出血量较少,并且很少出现术后并发症等现象,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被广大学者公认为是胆囊切除手术的选择标准。在临床上,所有肝胆外科良性疾病均可选用腹腔镜,但对于恶性肿瘤或半径大于3厘米的肾上腺肿瘤,通常不建议采用腹腔镜手术[2]。

腹腔镜手术操作简单,只需在患者腹部切三到四个0.5―1厘米的小切口,并在每个小切口中插入专用的穿刺器,形成一定的通道后,在这些通道中放置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整个手术过程不需要医生的手进入到患者腹腔内。对患者实施手术时,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取仰卧位置,并向患者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患者腹腔内充满气体会增大空间,使得腹腔镜能更好的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提升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同时,患者腹腔内部的状况可清晰的呈现在显示屏中,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另外,腹腔镜放大功能可将腹腔内血管放大5到10倍,这是传统开腹手术很难完成的[3]。

本次课题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实施手术,时间为65.5±15.0,患者术中出血时间为29.5±10.5,住院时间为5.5±1.5。术后2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现象,笔者认为,腹腔镜切除术凭借自身多方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峰,杨海超,彭永燕,许汉标,晏继银.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3(9):15~16.

[2]吴欣娟,谢姚杰.外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1(10):20~21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临床营养治疗;成本分析;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074-02

药物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药物经济学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成本,效果优劣,揭示特定疾病,特定人群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步骤,是制定临床标准治疗程序的重要参考。例如1975年,Neuhauser所做的一项关于筛选结肠癌的方案,就推荐了合理的便检试验次数应该在5次而非之前推荐的6次。

在2007年由王梅撰写的 《临床营养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一文中,2001年国内肠内、肠外营养药品

费用的比例为1U30,而国外同期的的ENUPN费用比例为

8U2,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引入临床营养领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能够促进临床营养治疗的合理使用。而在目前的临床营养治疗成本的测量中,几乎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测量方法、测量项目等。而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中,只有进行合理的成本测量,其研究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因此,本文将主要通过成本的测量和分析为提高临床营养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一、成本的概念

针对疾病来说,某项疾病的治疗成本,是指从疾病治疗措施出发,不仅包括治疗某项疾病时使用的药品的费用,还包括检查、手术、护理、理疗等多方面的成本消耗。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才能够反映真正的临床治疗成本。

二、临床营养中的成本类型

按照药物经济学中对于成本的分类,临床营养治疗中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治疗成本

即在临床营养治疗中消耗的医疗资源的成本,包括药品的费用、相关的医疗辅助用品费用、检测费用、护理费用、床位费等,该部分成本还应包括营养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费用。

(二)无形成本

即治疗措施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满意等。例如在进行鼻肠管进行营养喂养时,在治疗期间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但该部分的成本往往很难衡量。

三、临床营养中的成本的测量

由于临床营养治疗主要是由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的,而且从临床营养数据的搜集来说也更易操作。因此,本文中的临床营养治疗成本主要是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角度进行测量的,归纳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营养药品的成本及相关医疗辅助用品的采购成本

由于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各个医院的相关采购成本不尽相同,数据也难以获得,所以,这部分的采购成本可以以药品及辅助用品的市场平均价格进行替代,同时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如国内不同病种PN治疗的日均药品费用范围为273.33~692.86元,EN对应的日均药品费用为113.81~381.4元。而对于相关的医疗的辅助用品的费用衡量国内研究大多没有提及,这部分费用主要是指与药品搭配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如肠内营养治疗时使用的鼻胃管、输液泵与输液增温器等。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市售的鼻胃管价格主要在158~198元之间,空肠造口管价格在580~890元之间。而这部分的医疗辅助用品的成本在国内目前的大多成本研究中并未反应,从成本的测量和比较来看,有欠合理。

(二)营养治疗的服务费用

在营养治疗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医生对于患者营养治疗的诊疗费,如营养手术治疗费,还包括药师对于营养药品的药事服务费、护士的护理费用、住院病床费用的服务费用。国外Pichand C等对TPN不同输注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三腔袋隔膜袋组的平均费用为98.8±4.5瑞士法郎,全合一为148±0.7瑞士法郎,单瓶串输为119.05±20.85瑞士法郎.其中全合一主要是增加了药师配制的药事服务费,单凭串输主要是增加了护士的护理费用。国内王梅、刘洋对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治疗成本的测量中也涉及了相关的治疗服务费用,主要是测量了营养的手术治疗费,其中EN组日均费用为10.96元,PN组为9.36元。因此,在今后的营养治疗费用中应逐步纳入该部分费用的测量。

(三)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费用

对于营养治疗成本中的不良反应,在临床营养治疗的文献中主要提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的文献并不多,国内陈强谱等在20例腹部手术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报道了EN组2例并发症的治疗费用为48.6元/日,明显低于PN组2例并发症的治疗费用280.4元/日。如内镜下经皮胃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给药时,就容易发生伤口感染,胃造口不愈等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也十分常见,但是这些并发症所发生的费用,在临床营养治疗的成本的测算中是被忽视的。

(四)成本的贴现

根据Mushkin在其1962年的论文《把健康作为一项投资》中的思想,可以把医疗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作为一种健康投资,而其投入的成本可以计算为一定的货币量。营养不良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相对应的营养治疗也是一种长期投资的行为,这些投入的成本以货币来衡量同样具有时间价值,因此要考虑贴现率,同时在测定未来的结果和成本应使用同样的贴现率,并对贴现率应进行敏感度分析。推荐的贴现率各国目前尚不统一,在各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中,贴现率变动一般在在3%~6%之间。

四、结语

国内临床营养治疗的成本分析多数只是在临床研究中附带了部分的成本测算,主要是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角度进行衡量的,并且成本测算也仅仅局限于营养药品费用,少数涉及营养治疗的服务费用和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费用。同时,大多数文献均缺少治疗成本的细目说明及其相应的结构分析和成本的贴现计算。因此,在缺乏治疗成本测算细目及其结构分析,贴现考虑下,即使是针对同种疾病,在进行相关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也难以进行较为客观的比较。对目前的临床营养治疗进行客观的成本测量,我们必须给定具体的测量细目和结构,全面考察临床营养治疗中的成本,同时引入贴现率将成本回归到同一个时间点进行考察,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对于从经济性角度上促进临床营养的合理利用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洁.药物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迈伦・斯坦诺.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梅,刘洋.临床营养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J].卫生经济学,2007,9(2).

[4]刘洋,王梅.胃癌术后患者的不同营养治疗费用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6,(5).

[5]毛汉.食道癌术后不同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

[6]吴文川,靳大勇.胰十二指肠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的比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5).

[7] Pichard C,Schwarz G,Frel A,et al. Economics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three-compartment nutrition delivered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rough either subclavian 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Clinical Nutrition,2000,19(4).

[8]陈强谱,边风国,等.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4,l3(6).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63-01

自从1882年Langenbuch成功实施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以来,疗效与安全性不断提高,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经典手术,但在80年代后期,Mouret(法国,1987)等人先后在临床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开辟了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一种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全新手术方法。[1]现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成功施行胆囊切除术的229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后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29例病人均为择期成功施行胆囊切除的患者,不合并其他手术,由患者自主选择LC或OC术式,LC组患者自始自终用腹腔镜做完手术,不含中转开腹者(中转开腹者占LC总数的3.8%),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LC组:共77例,男性19例,女性58例,男女之比:1:3.1,年龄13-66岁,平均46.33岁;急性炎症7例(9.1%),萎缩性胆囊炎2例(2.6%),慢性炎症68例(88.3%);胆囊结石72例(93.5%),胆囊息肉4例(5.2%),胆囊结石并息肉1例(1.3%)。OC组:共152例,男性31例,女性121例,男女之比:1:3.9,年龄18-75岁,平均46.38岁,急性炎症15例(9.9%),萎缩性胆囊炎8例(5.2%),慢性炎症129例(84.9%);胆囊结石143例(94.1%),胆囊息肉9例(5.9%)。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分钟):不含术前、术后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毫升):由手术室护士根据纱布和吸引瓶中的血量估计,术者核实后写入手术记录;术后疼痛程度:所有患者均未用镇痛泵,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感觉先后选择不用镇痛药(轻度疼痛)、一般镇痛药(盐酸奈福泮)肌注(中度疼痛)和强镇痛药(盐酸哌替啶)肌注(重度疼痛)三种处置方式,并观察镇痛效果,写入病程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天):为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或排大便所需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为患者术后实际住院天数(部分患者要求提前出院),不含术前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情况:分别为甲级和乙级。

1.2.2 手术方法:LC:全麻下采用德国“狼牌”电子腹腔镜(型号:R.WOLF),常规建立气腹,取三孔法或四孔法,解剖胆囊三角,双钛夹夹闭胆囊管,单或双钛夹夹闭胆囊动脉,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电凝处理胆囊床,对于炎症、粘连严重者或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部分切除。OC: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或直切口,进腹后解剖胆囊三角,分别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常规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缝合胆囊床,对于炎症、粘连严重者或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部分切除。

2 结果

2.1 LC组:手术时间:40-180分钟,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毫升,平均30毫升;

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8例(23.4%),中度疼痛48例(62.3%),重度疼痛11例(14.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1天左右均能恢复,可进半流质饮食;术后住院天数:3-5天,平均4天;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77例(100%)。

2.2 OC组:手术时间:50-15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量:70-300毫升,平均100毫升;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4例(2.6%),中度疼痛38例(25%),重度疼痛110例(72.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天,平均2.9天;术后住院天数:3-13天,平均7.1天;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131例(86.2%),乙级愈合21例(13.8%)。

3 讨论

本文统计数据表明,除手术时间相差不大外,LC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C组。LC顺应现代外科发展的总趋势。但LC术者必须远离手术部位,用长杆状器械进行操做,缺乏开腹手术的那种手感,经验不足的术者造成的手术并发症较多,因此,LC的适应症虽受病人胆囊本身病理改变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是手术者技术水平所限。黄晓强等统计了国内1991年7月至1995年6月共发表的有关LC论文,综合例数39238例,胆管损伤率为0.32%,[2]1996年,刘国礼调查了国内91所医院共47038例LC,胆管损伤率0.24%,后于1998年再次调查了国内187所医院共105188例LC,胆管损伤率下降至0.19%。昆明总医院于1991年9月至1999年7月共施行LC6500余例,胆管损伤率为0.12%。[3]朱华锋等报道1998年至2008年2080例LC发生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0.1%。[4]我国自1991年2月(荀祖武,云南)成功实施了大陆地区首例LC,至今已有二十年,事实上,在我国开展LC手术的初期,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胆管损伤率曾一度高于开腹手术数倍、甚至十余倍,但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规范化培训的加强,腹腔镜专科医生的胆管损伤率已降至开腹手术的水平(0.5%以下),有些可达到0.1%以下。[5]现在,LC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Orlando收集美国34所医院4640例资料,认为若术者经过75例操作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从5.3%下降至0.98%。为预防操作不当所致并发症,应以严格训练积累经验来避免。[6]对胆囊三角区精细的解剖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顺利完成手术和预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先决条件。[7]尽管在19世纪90年代LC已被广泛应用,但以LC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主要手术方法仍有某些疑问,其主要争论是LC与OC并发症的比较。随着实践时间的增长,LC已被证明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最合适的手术方法。我们认为,对LC术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和培养,循序渐进,术中加强责任心,LC的“大部分并发症”将被消灭。LC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黎鳌.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 1023-1024

[2] 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中华外科杂志,1997,11:654-656

[3] 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主编.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197

[4] 朱华锋.夏存林.朱月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 第17卷 211-213

[5] 黄志强.林言箴.祝学光等主编.腹部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747

[6] 武正炎主编.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4月. 335

[7] 胡三元主编.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2版. 74

上一篇: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手术室专科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