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7 06:32:45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1

关键词:高校 校企对接 模式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两个纲要”站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指出了学校和企业要紧密联系,相互对接,不断创新我国人才培养新机制。因此,校企对接训练模式是体现“两个纲要”要求的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一、校企对接的概念界定

校企对接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办学模式。校企对接训练模式的核心是大学生专业技能与从业岗位技能之间的对接培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把专业技能拓展为岗位技能的教学过程,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和优化。

二、校企合作类型的比较研究

按照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和校企双方的主导性来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类:

1.校企依存性合作

就是指学校隶属于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的实体,学校依赖于行业或实体而存在和发展。主要特征是企业为本,校企一体,学校作为企业的劳动力生产部门。其优势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直接到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的实体就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劣势在于学校发展受到实体的制约,学校办学自主性、灵活性不足;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受到特定实体的规定,人才口径偏窄。如军工院校、部分行业所属院校等。

2.校企依托性合作

学校和企业利用各自优势,通过协议共建实训基地或共同参与学生实训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形式,如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学校和企业相互独立,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中实现合作。根据双向选择,部分学生经过实习可以直接留在企业就业。此种合作的优势在于学校、企业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在实习实训的合作培养过程中,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对接。不足在于普通高校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由于部分学生需要考研、考公务员、不急于就业或希望到基地以外就业等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在基地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受到影响。但就目前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来说,仍是较为理想的合作模式。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和部分普通高校已经采用或借鉴此种校企合作方式。

3.校企联谊性合作

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优先输送、优先招聘毕业生的合作关系。主要特征是学校和企业相互独立地培养、选拔人才,双方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优点是校企双方自主性强,学生就业渠道较为广泛,企业有较为广泛的挑选余地,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也可以及时反馈给学校。不足之处在于学校很难兼顾企业的特殊需求,只能进行通识性培养,可能时断时续。如高校的校友会、校企联盟等,其职能就是促进校企联谊性合作。

上述三种合作模式,校企依存合作是以企业为本位的合作。校企依托性合作是以学校为本位的合作,校企联谊合作是以学校企业为双本位的合作。从重合度来说,校企依存合作彼此是子集关系,校企依托性合作彼此是交集关系,校企联谊合作彼此是相切关系,各有优劣。作为校企对接的良好模式,必须能够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才成长的需要,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为此,校企合作不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应该是在人才培养内涵上的衔接和多维度对接。

三、校企对接应具备的功能

1.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对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专业建设要紧跟市场走,要不断地更新专业,使专业建设贴近市场、贴近不断更新的岗位技能的需求。总体上来说,我国普通高校的专业建设还滞后于经济的需求,也是产生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因素之一。2004年以来,我国每年都要新增10个左右的新职业,而与之对应的相关专业需要5~8年的时间才能配套。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高校自身的因素,需要认真反思。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关键在于高校专业建设紧跟社会走,人才培养紧跟市场走,课程建设紧跟岗位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学校、人力资源市场、企业之间要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与人才培养一样,使人力资源开发也成为普通高校工作的主旋律。

2.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对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培养出的人才是普通的劳动者。高校应该率先以社会的需求为根本目标,认真审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把最新的成果和社会需求融入到课程中去,既重视学科性又体现应用性,使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例如师范院校的专业方向课程――教育论、教学论、教学法内容与现行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教师技能之间脱节严重,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尚未进教材、进课堂,一些新的教学成果还没能走进课程。与此同时,从课程结构上说,专业方向课程应贴近职业课程。职业课程常采用模块训练体系和核心技能体系,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和核心技能点,目标更加明确。因此,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对接既能较好地完成理论知识的构建,更能够加强大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堂教学与岗位训练对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学科体系教学重视专业理论的深刻性和系统性,而技能训练教学重视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操性。就教学方法上来说,学科体系常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技能训练常采用体验式、情景模拟、角色互换、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二者在教法选择上各有特点。在应用性、技能性内容的教学中,应借鉴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训练结合,既丰富了教学方法,又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习实践与岗位实操对接,缩短学生工作适应

周期

专业实习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用人单位考察学生的良好途径。岗位实操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选择实习岗位要和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符合学生的需求。实习实训前,学校要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标和重点,同时加强实习管理和指导,实习指导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定期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实习阶段性点评,真正发挥实习的应有作用,加快大学生由学业到职业的转换。

5.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对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比较而言,高校专业教师的优势在于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宽泛性,企业技师的优势在于实操的熟练性和技能的专项性。专业教师在实操方面和专项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方面不如企业技师,但企业技师又往往是能做好但不一定能讲好、指导好,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对接。专业教师既要懂理论,还应该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岗位技能水平,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6.学校科研与企业研发对接,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

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任务中,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是服务社会的前提,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在科研方向上部分高校教师因缺少必要的平台,对应用性研究不够。校企对接要求学校的专业教师要主动地参与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研究,使教师在研究方向上由纯学术性到学术性、应用性相结合的过渡。校企共同参与企业研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学校科研实力,发挥其先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弥补我国企业职业化研发队伍的不足,帮助企业走出研发困局,改变企业命运。

7.形成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对接,逐步向真实性评价过渡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形成性评价办法,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对职业能力评价而言,缺乏具体性、直接性、直观性。如常用的笔试评价办法,侧重知识评价,能够检验出评价对象的知识“盲点”,而难以发现评价对象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真实评价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对评价对象进行考核,能够较为真实地检验出评价对象的真实能力。针对高校目前的教学环境,应采用传统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真实性评价为主导的策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率先进行改革,如《实习实践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可以引进真实性评价的方法,确定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级和水平。不仅如此,真实性评价结果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更有参考意义。

四、校企对接训练模式的建构

1.“专业岗位一体化”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总纲,使校企对接训练内容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上,汲取职业教育在技能训练上的优势,专业趋向职业化,课程趋向模块化。实行有针对性的模块化教学,将高校课程分为通识性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实训课程,加大实习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分量,使教学活动成为有模块组成的系统工程,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有利于快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学习内容安排上,一、二年级打基础,进行通识性、专业基础教育,三年级进行专业方向教育,夯实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实习,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如湖北襄樊学院创建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

2.“专业+岗位技能”对接培养模式

在不改变高校现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以专业技能为基础,针对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空白点”开发课程,使专业技能上升为岗位技能,从而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对接。这种模式既有灵活性又能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河南南阳师范学院采用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的模式,为学生提供50多个社会急需人才的岗位技能对接培训资源,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规划,自愿报名参加相关培训班,培训合格后颁发国家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学生从业上岗的凭证。在学程安排上,培训在大学三年级以后开始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自选不同类别的岗位培

训班。

3.“学校+实训基地”对接模式

实训基地是根据大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而建立起来具有学校和企业双重功能的专门机构,是校企对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又一渠道。其运行方式是:学校和实训基地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分工,学校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学习,实训基地推荐学生就业。在学程安排上根据需要,可采用学校学习和基地实习交互进行。如:无锡、昆山、成都等地依托企业建立的软件实习基地等。

作为目前普遍适合普通高校校企对接的模式主要有上述三种。此外,还有学士后流动站、订单培养、校中工厂、厂中学校等校企对接模式,但普及性不强。

五、校企对接的两个核心要素

1.校企对接课程开发

校企对接课程开发应立足于专业和岗位这两个基点,以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以实现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为手段,以职业核心技能体系为特征开发课程。具体来说,首先要确定与高校专业相对应的岗位,然后找出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针对空白点开发岗位对接课程。以岗位―岗位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点为课程开发的主线,通过总操作程序―操作步骤―达到标准―注意事项―相关知识五个环节来呈现教学内容。

2.校企对接教学策略

岗位技能训练既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也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因此应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校企对接训练应基于下列三个基本点:一是能够把专业技能转化为岗位技能;二是能够把握可迁移技能(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转化为职业精神;三是能够把职业规划和管理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航标。从而实现学业与职业的对接,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训练手段上,以模块训练为单元,核心技能点为重点,加强技能整合。在方法选择上,以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为重点开展多元化训练,加强针对性,突出技能性。在评价方法上,采用传统评价与真实性评价相结合,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评价方法,真实准确地评价出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职业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伟红.研发困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姜献群.师范院校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实践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12).

[4]宋争辉.普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资助课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80123 。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2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计划;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19-04

国培计划是指专门为基础教育教师设计的部级培训计划,包括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该计划于2009年提出,2010年正式实施,中央财政配套投入专项资金作为保障。国培计划是我国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首个出台实施的重大项目,〔1〕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四川幼专)2011年通过竞标承担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国培”工作,共培训了来自四川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巴中五地的320名教师。笔者是项目申报和培训成员,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部级培训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培训方案制订前的调研

参加四川省2011年转岗培训的教师来自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或幼儿园和当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里所指的转岗教师是指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尚未从事过学前教育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转岗教师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方案极其重要。为此,四川幼专成立了相应的专家团队,并专程到所在辖区江油市的3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和3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园规模、师资条件、职后培训、教学管理、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办园不规范,运营不合理

1.园所条件简陋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办园的经费靠政府供给,条件尚可;民办园的经费自筹,条件相当简陋。这些民办园的园舍都是租借的廉价民房,普遍低矮潮湿,采光和通风条件极差,连幼儿专用的饮水和洗手、入厕等基本设施都缺乏,更别提玩具、图书和多媒体设备了。很多转岗教师正是来自于这样的幼儿园的。

2.运营不合理

当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了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幼儿园收费较低,生源也较少,因此大多为村办园,规模普遍较小。但有一所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有一幢四层楼房,却只有66名幼儿就读。一方面资源浪费极大,另一方面办园者收益甚微,因此办园者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能减则减,久而久之,幼儿园运营越来越不合理,当地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因此整体滞后。

(二)师资条件差,缺乏专业性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民办园有近200名幼儿,却只有5名专职教师。就这5名教师而言,2名是中师毕业的,2名是本地职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剩下1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可见,该园没有一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不但专业不对口,学历水平也较低,平时更缺乏学习培训机会,保教质量可想而知。

2.办学不规范,“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因缺乏合格的师资和专业的管理,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和“小学化”倾向。有的幼儿园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在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作为主要照看人的祖辈父母基本不懂学前教育,大多希望孩子上幼儿园能学写字、做算术。为了迎合这样的要求,当地多数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即以小学的授课方式教孩子学拼音和数学,有的幼儿园还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完全违背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幼儿教育规律。

二、培训方案的制订

培训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转岗教师的培训质量。在充分总结分析调研的前提下,四川幼专培训团成员与本地省级示范园园长一起讨论制定了转岗教师的培训方案。

(一)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实施国培计划的要求以及转岗教师的特点,我们确定的项目培训总体目标是:对从事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型的15天培训,以增强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适应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并尽可能掌握科学的幼儿保教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教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以及四川幼专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依据;在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性、常用性。〔2〕

重要性是指有些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是常用的,但非懂不可。如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的安全防卫知识和技能等。

常用性是指这些知识和技能会经常用到,并且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日后的继续学习有积极意义,如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们设置的课程内容涉及师德及人文修养、基础理论、专业能力、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

1.师德及人文修养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基本没有学习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相应的人文修养也很欠缺,因此,与此相关的内容就成为培训的首要内容。鉴于此,相关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幼教法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内容,以期提高转岗教师的师德及人文修养。〔3〕

2.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缺乏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采取必修课形式,要求这些教师参加有关幼儿心理及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方面内容。为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上述学科内容细化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留守幼儿的家庭教养、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农村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等。

3.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4〕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转岗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为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培训对象分为师范生(以前从事过小学、初中教学的转岗教师)与非师范生(初高中学历、非师范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两类。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两类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各有侧重地确定课程与课时。对于“师范生”,主要加强其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于“非师范生”,则侧重于帮助其获得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4.教学实践课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的统一,教师唯有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因此,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来看,国培计划最终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5〕

为提高转岗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设计的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乡土游戏开发、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领域教学实践、在岗实践等。此外,我们在培训中还设置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组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一日游戏、户外活动组织等内容。

(三)灵活选取培训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转岗教师由于专业素养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讲授式培训较难接受。为此,我们尽可能避免程式化培训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此,我们灵活采取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学员论坛等培训方式,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一)培训方案的实施

1.打造具有宽广视野的省内外培训专家团队

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准,有效促进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他们的知识与学科视野,我们特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多位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指导我校培训方案的制订,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

2.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

为有效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实践能力,确保培训质量,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该团队包括两部分成员:一是四川幼专多年来担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二是本地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均为幼教高级教师)。这支队伍既参与培训方案的讨论制订,也参与对转岗教师的培训。

3.较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我们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文艺委员组成。我们还以组为常规活动单位,每组选出愿为大家服务的教师作为组长,与班委会一起组织和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培训任务。

在班务管理方面,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一个培训班配备一名学科专家为教学班主任,重点指导学员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另配一名工作人员为生活班主任,重点为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另外,为切实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推出了“小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选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大专班的优秀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小导师,负责组织和指导该组学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以帮助转岗教师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水平。〔6〕

(二)培训评估

为考察培训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如:即时评估,让学员现场展示基本技能;结业总结设计,在培训结束时,让每位学员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反思性总结报告;成效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等对培训成效进行跟踪了解。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事关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事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国培计划”刚刚开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将有助于切实促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7〕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1,(3):75-79.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王攀峰.论教师的专业素养〔J〕.成人高等教育,2007,(4):24-26.

〔5〕葛建中.科学统筹着力创新打造湖南“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8.

〔6〕刘效东,闫林德.“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思考及建议:以兰州市小学班主任培训现状的调查为依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17-19.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3

为此,我们摸清并掌握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制订出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方案。

一、培训总体思路

以提高生产岗位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为目标,以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岗位精神为宗旨,坚持循序渐进、按需施教、学用结合,与辽河油田生产经营目标和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使在职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快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改进和完善,相关专业知识得到丰富和扩展,进一步增强岗位技能水平和解决处理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和目标

大力加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力度,注重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开展满足生产岗位需要的各类培训。在培训方法上,坚持脱产与在岗培训相结合,以在岗培训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坚持《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规定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培训相结合,以“三新”培训为主;在培训形式上,坚持脱产培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以业余自学为主。

在一定时期使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达到工作作风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过硬,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能够独立上岗。在接续时间内实现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知识,达到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胜任岗位工作,进而实现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学历普遍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全面提升,本岗业务精,综合能力强,有挖潜增效及技术革新能力。

三、强化培训措施

第一,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的方法,把好入口关。与辽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制3年,将培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脱产培训,在校学习2年;第二阶段是在用人单位实习岗位技能1年,让学员们带着问题回到工作岗位上,联系工作实际写出专题报告,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集中答辩和评审。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创造方便条件。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开通网上教学,相关HSE体系知识的普及教育,解决工学矛盾,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学习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和规范操作的能力。

第三,教育和引导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树立两种理念,一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为企业生存而学习的理念。各项培训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以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职工驾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把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培养理念升华到人力资源开发、能源战略发展的高度,确保培训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实现油气资源与人力资源同步开发。

第五,建立脱产轮训制度,在岗的每名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15天。

第六,积极为基层市场化员工培训编制实用教材,以解决基层培训的实际困难。

第七,从健全和完善培训场地设施入手,加强训练基地等软硬件建设,切实为提高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搭建技术平台,逐步实现一线主要技术工种有操作训练考核场地,中心站有模拟练兵场地。在训练场地配备相应的技能训练器材、工具、仪表等设备,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训练考核基地,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提高技能水平奠定基础。

第八,抓好专兼职教师、教练员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专兼职教师、教练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计划的落实,影响培训实施效果,提高专兼职培训教师素质是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我们将制定相应政策,为培训专兼职教师创造条件,定期抽调部分培训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基层培训需要,确保培训质量。

第九,搭建展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技能平台,促进员工快速成才。开展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技能竞赛活动,调动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十,由课堂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以及现场教学,从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培训转变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围绕油气生产这个中心,采取典型实例分析教学法。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职学生;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8

目前中职教育中职业培训仍然是薄弱环节,中职学生由于缺乏操作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因此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是中职学校适应经济、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使他们能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培训机构考核等方面着手,从行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个人素质和岗前培训,进一步改革职业培训模式,强化技能培训,实现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化。

通过职业训练和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具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

一、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扰职业培训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践教学的创新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都要求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职业培训机构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督促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可以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成果评比和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全面提高教师授课能力;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此外,还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参与或独立承担教改研究课题,多出研究成果,使之成为职业培训事业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以及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二、建立校内校外职业培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的物质保证。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中职学校普遍办学经费紧缺,对现代化大型设备的购置,对高科技含量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因此,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强有力支持,建设实训基地,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满足培养实训人才的需要。

此外还应与企业携手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上,邀请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到培训课堂中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达到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确保学员技术过硬,从容上岗,胜任工作。

三、建立职业培训机构,搞好学生职业培训。

要使中职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职学生的特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此中职学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相关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为将来就业掌握相关技术,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

通过培训能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有培训考核机制作保证。学校应专门设立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考核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措施,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工作目标,加强培训与教师的考核挂钩。通过开展在校生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对通过培训并取得较好效果的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对通过培训效果差的学生则给予通报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

四、加强职业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个人素质培训。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对企业员工的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发展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中职学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的同时应加强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特别是社会道德方面的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企业负责人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充分理解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敬业爱岗、礼仪举止等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

2、加强岗前培训。

学校应在毕业前对各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引导学生做好就业意识、心态、价值观方面的准备,树立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实力,朝着职业和岗位所要求的方向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3、改革职业培训模式,强化技能培训。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职业教育培训在形式上,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际能力训练,授课内容和培训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培训机构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合理地安排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及其配合比例。此外,理论知识也应当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实践技能的训练也应当贯穿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并与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培训方法上,许多学校或培训机构运用传统的“授课”“培训老师讲,学员听”的教学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还有些培训机构采取放录像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可灵活掌握培训的内容,使学生简单地认为职业培训就是放录像。以上这些方式都容易给学生对培训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培训应是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为中心,关键在于加强学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大力研究能够切实加强学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手段和方法。

4、校企合作实现培训"订单"化。

要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合,根据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根据企业用人"订单"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教育与培训方案。

参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应与学校签定人才培养合同,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也有责任向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见习和实习。

参考文献

[1]吴娜.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2008(7)

[2]纪建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培训,2005,(4)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5

1、调查目的。了解建筑行业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配合课题研究,进行岗位胜任素质分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筑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

2、调查对象。课题组采取问卷的方式,分别从本校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应届毕业生各班选取了10人共30人进行调查,参加人员均为已经参加了2个月以上顶岗实习的学生,岗位情况为:专业对口19人,相关岗位为5人,非相关岗位为6人,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方法。调查主要为问卷调查,辅之以谈话的交流的方式进行。

4、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主要分以下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岗位能力与学校学习差距情况、企业培训与学生适应情况

二、调查过程

1、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这部分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实习完成情况、学生实习期望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学生对本专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情况、实习后对岗位工作的预期、学校开设实践课程对实习的帮助、学校学习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岗位实习时间安排问题等。通过调研,完成的实习岗位中,学生更偏重对口岗位实习,占到80%,性别偏向男性,学生中只有30%基本能完成实习: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学习时间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实习预期与实际达到效果相距较大,主要是企业对人员的培养主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态度;30人中,有8人因为专业技能不到位,表现出对对口工作的担心,4人对本专业工作无兴趣,其余均表明对工程造价岗位工作的信心和个人能力的肯定。在课程方面,30个学生均表现出对目前专业课程的肯定,认为在加强实训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基础理论学习;学生基本认为本次顶岗实习对个人学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其中6名其他岗位实习学生的认为虽然为非专业岗位工作,但是在其适应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企业岗位需求及安排情况在被调研学生中,27人回答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岗位,否则表示不愿意继续实习;3人表示不可以选择,安排的岗位为出差、助理、文员;在安排的岗位中,普遍为工程造价控制岗位,包括:施工员、预算员、招投标岗位。可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本人的职业生涯,对顶岗实习的认同感非常强烈;同时,认为顶岗实习对于今后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3、岗位适应能力情况调研。在被调查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顶岗实习过程中:

(1)岗位能力方面:可以很快的了解分配给自己工作内容,基本胜任可以胜任实习的工作,并且适应岗位工作;但企业管理层和项目人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态度还是一般。

(2)在沟通和适应能力方面绝对多数学生可以很顺畅地和其他同事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发现了以前未曾碰过的新问题或新情况,基本选择主动向老员工请教,但也有少数学生选择向其他实习的同学请教。

(3)通过顶岗实习找到能力欠缺部分后,基本希望能够回到学校由学校进行培养。

4、实习工作岗位满意度调研。我们可以基本得出结论:当学生获得本人满意的工作岗位以后,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对岗位工作持以肯定态度,对工作环境基本认同,与工作环境相关联的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和管理机制等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因人而异。

5、岗位指导教师调研。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顶岗实习企业对员工的成长比较重视,均配备导师;但企业指定导师对指导学生的态度则是一般,普遍反映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导师对学生的作用则会因人而异,完全取决于导师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和学生的沟通能力;对导师指导的内容上也以专业技术和工作方式的指导为主;调查显示,实习学生有问题大多会咨询指定导师。

6、企业再培训情况。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频率较高。但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所给的机会较少。被调研的学生普遍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的培训并获得较好的工作经验。

7、岗位实习中的问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反映普遍较多的是:实习时无法接触到要学习的技术技能;实习单位只给简单的杂事学生干,没有达到实习目的;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1.形成校企合作调研机制明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健全完善专业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组织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根据市场变化,包括经济环境变化、生源变化等提出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及时制订和修改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以建筑行业企业岗位素养为标准形成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校企联合进行建筑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和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和岗位;实训设施建设中,参照真实的岗位环境进行仿真建设,;购买的预算软件、制图软件、施工设备、测量设备等实训设备均为企业用工具软件和设备,学生在校实训与企业人员实际工作高度一致;改革考核方式,开展技能型考核操作,如利用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操作,实地测量,完成测量任务,并将职业素养教育列入日常教学考核中,主要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程度。

3、优化课程体系。要通过调研,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胜任能力,以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高职工程造价人才的实用性、技能性、一线性的特点,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课”的模式,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把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贯串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融合,学习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融合,最终达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达到“零距离就业”。

4、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改革发展的根本道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及专业群应加强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的联系,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聘请行业专业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同时,校企应在合作开发课、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广泛合作,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落实。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6

一、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结合人事工作的性质、任务、会议,加强党的“xx大”文件、“xx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xx大”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党对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导意义,增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和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性。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新形势下教育战略地位进一步认识,增强搞好我区教育人事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学习人事干部的有关人事纪律、工作规范、办事程序等知识。

二、 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与人事调配工作。

为搞好人事调配工作,我科对每所学校进行师资状况调研,搞好教师需求预测,及时做好人事统计工作和计划编报工作。

2、 贯彻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由于调配工作抓紧抓好,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及程序,顺利安置了师范类本科毕业生14人,专科毕业生34人,中专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技能科毕业生18人;34名同教育局鉴定就业协议的XX届中专普师毕业生,也均符合协议条件顺利安排上岗。另有7名师范类普师、特教专业无法安排,经给予分析就业形势及省、市毕业生就业政策,充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后,愿意另择职业。

三、 稳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毕业生实行试用期聘任制。对XX年分配的80名毕业生试用期满后根据业绩情况择优录用,对XX年分配的100名毕业生继续鉴定聘用合同书。

2、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合市教育局人事科草拟的《泉州市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初步制定我区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并在马甲中学、罗溪中学、河市学区、万安学区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为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全员聘用制,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轨道创造试点经验。

3、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一是做好首批在职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区共有800人申请,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体检和“两学”培训等项目审查后,剩692人通过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并做好了人员信息录入和系统管理工作以及发证工作;二是做好了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及一些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的前期工作,前后开展2期普通话培训,进行2次普通话测试,目前已有1200多人过了二级乙等级别,占了全区教师教职工的67%,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同时为将来的资格认定工作作了铺垫。

四、 加快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取得新的进展。

根据省、市关于“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意见和有关规定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广泛发动和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到目前为止有65%的中学专任教师教师参加了“专升本”自考和本科函授学习,80%的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大专自考和电大大专班等形势的学习,本科毕业的初中专任教师占15%,大专毕业的小学教师占13%。。

2、全面贯彻执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完成“xx”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开展校长培训工作,选拔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各1名参加骨干校长培训,组织3名中学校长和一些小学校长参加校长提高班培训,把一些区管的后备干部和新任中小学校长分别报送参加泉州师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同时选派社会力量办学的校长参加校长岗位培训。

3、组织举办中小学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和见习期培训班,100名中小学新教师在任职学校受常规培训的同时,分别参加了泉州市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集中培训。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7

关键词:特岗教师;培训现状;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4-0033-03

我国自2006年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共有192 123名中央特岗教师赴22个省区、886个县、16 402所农村学校任教,目前留任率平均达到87%。“特岗计划”逐步解决了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然而,特岗教师作为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以及非师范毕业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欠缺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特岗教师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依据 “特岗计划”课题调研成果,对目前特岗教师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进行描述与分析,希望能够对特岗教师培训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特岗教师培训现状

评估调研数据显示,特岗教师中近16%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普遍比较年轻,近99%的特岗教师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特岗教师主要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只有极少数从事行政方面的工作。特岗教师任教学科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课为主,其次是体育、音乐、美术,担任其他学科教学任务的特岗教师比例并不高。

问卷统计结果发现,教学观念方面,部分特岗教师尚未完全认同新课改和全纳教育的理念,有一半特岗教师认为通过公布学生排名等方法可激励学生。可见,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待于提高。

在有关特岗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中,有近89%的县级负责人和近72%的特岗教师认同本县岗前培训的有效性。可见,总体上岗前培训的效果比较良好。而对于特岗教师的后续培训力度较弱,调查数据显示,60%的特岗教师入职以来至多只接受过1次校级以上的培训,近35%的特岗教师入职以来从未接受过校级以上的培训。课题组在实地走访调查中,也发现特岗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据当地特岗负责人介绍,在特岗教师分配到学校之前,县里会对学校领导进行有关“特岗计划”的培训,但县新进的特岗教师并未能获得与在职正式教师同样的培训机会,包括去大学脱岗进修的机会。

二、特岗教师培训形式与内容

特岗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岗前培训及后续培训。

(一)岗前培训

实地调研发现,岗前培训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特岗教师单独岗前培训;第二种方式是与正式公招新教师一同培训;第三种方式是与新入职的县级公职人员一同培训。特岗教师单独岗前培训这种方式比较普遍,也最有针对性,多见于“特岗计划”实施力度较大,招聘人数较多的设岗县。部分省份如青海、新疆则采取了省级统一的专门针对特岗教师的职前培训活动。与正式公招新教师一同培训针对性稍弱,多见于特岗招聘与县级公招并行的设岗县。与新入职的县级公职人员一同培训的针对性最弱,多见于特岗教师招聘人数较少的设岗县。

(二)后续培训

后续培训方面,有的设岗县采取结对子的方式,让骨干教师承担起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有的设岗县或乡镇一级有常规的教研活动;有的省份在省级就有专门针对特岗教师的培训计划,如青海由省教育厅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承办的青海省特岗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班,但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其可持续性较差,覆盖面也不够广。

从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用一段话描述一下您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情况”,了解到特岗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有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法。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特岗教师的培训内容大多是特岗教师所在县的县情与教情,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针对非师范生的培训相当缺乏。

三、特岗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一) 特岗教师有着强烈的培训需求

调研组在《特岗教师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道主观题目:“您认为‘特岗计划’政策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关于‘特岗计划’你还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问卷中有17%的特岗教师提到了加强培训,这说明特岗教师有培训需求。

在问卷调查的开放性问题中,特岗教师表达了自己对培训的强烈需求。

希望定期参加培训。希望安排一些活动来增强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

――山西省特岗教师

制定科学培训方案,可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对特岗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专业素养、职业技能、新课程实践与应用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江西省特岗教师

作为一名新聘的特岗教师,我希望多一些出去学习的机会,多组织一些教研活动。

――四川省特岗教师

(二)特岗教师希望的培训形式与内容

特岗教师上任初期,工作上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因而,了解特岗教师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式以及需要的支持对接下来开展培训工作很有必要。评估数据显示,特岗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主要是请教本校有经验的老师,其次是利用网络资源。特岗教师在工作中对所需支持反映最多的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外出学习、教研人员或专家指导三个方面,这为今后特岗教师的培训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特岗教师最需要的支持方式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外出学习”以及“教研人员或专家的指导”,另外,“教育技术设备和网络交流平台”也是特岗教师反映较多的支持方式。

在有关特岗教师“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培训”的问卷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课堂教学方法”,第二位是“教学基本技能”,第三位是“教育教学理论”。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特岗教师普遍比较欢迎以优秀一线教师为培训者的培训课程。作为新教师,特岗教师们需要适切的课堂教学指导,急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因此对于实践教学经验的渴求更为强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特岗教师的培训现状来看,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力度还不够

虽然“特岗计划”在开始实施时,就关注到培训上岗、专业支持的环节设计,但实际上从招聘工作结束到新学期到校工作,给予特岗教师岗前培训的时间并不充分,在实地调研中很多特岗教师都提到培训次数太少,建议提供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但也有极个别地方的特岗教师认为,由于培训次数太多,反而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安排。

2.特岗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

从实地调研来看,有的特岗教师明确指出培训应该更有针对性,而不只是泛泛的培训,尤其是对一些非师范毕业或教非所学的特岗教师,其专业生活上以及对任教地区文化适应上的准备都有待加强,培训内容与方式都有待具体研究。有特岗教师建议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

3.特岗教师的培训形式单一

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大多采用岗前培训方式,其次是外出培训形式。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大多采用专家讲授教育教学理论的方式,理论知识学习枯燥,老师们对此兴趣不是很浓。

(二)建议

1.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握培训力度

特岗教师作为新教师,且有不少的非师范毕业生,因此加大培训力度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对因培训过多导致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地区和学校则应该考虑适当减少外出培训时间。

2.加强特岗教师的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针对特岗教师的专业背景、任教学科以及特岗教师的需求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尤其针对非师范毕业的特岗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同时根据特岗教师大多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加强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培训。

3.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8

关键词:供电;培训体系;新模型

一、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概述

教育培训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源动力。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对员工能力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的结构不够合理,未实现有机、无缝的配合,仅基本完成了初级阶段的积累,正处于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转折时期。建立模型构建“核心基础+三大支柱”的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即“以岗位应知应会标准为核心基础,以责任机制、需求驱动和利益联动为三大支柱”,凸显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二、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实施内容与步骤

1.建立全员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形成核心基础。以关键技术技能为突破口,建立起覆盖各工种、从班员直至部门正职的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并将培训的内容向员工公布,使员工本人也明确“学什么”,由责任部门定期进行更新与完善。建立周期性的调整“应知应会”标准的机制,授权各责任主体把企业中心工作和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反映到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标准中。编制岗位应知应会标准题库,实现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的网强行化应用,固化和优化标准,通过自动对比员工培训档案和“应知应会”标准的差异,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标,从而编制培训计划和预算,保证培训内容的规范性、针对性与系统性。2.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制定相应机制。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形成责任传递机制、问题反馈机制和闭环控制机制。明确培训管理权责界面,形成人事部、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三方联动机制,人事部负责落实培训项目和提供资金保障、制度支持,负责二、三级班子和管理人员的通用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职能部门和直属机构负责对各业务线二、三级班子和专责的专业培训与考核;生产单位全权负责开展本单位培训与考核。对责任履行后结果存在的问题实行问责制,根据责任界面的划分,明确大纲中各项“应知应会”的责任部门,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回溯至相应单位,层层追责,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3.健全培训评价体系,构建全员利益共同体。针对培训课程大纲的要求,明确对员工个人的培训评价标准和培训评价方法,对培训的长期效果由员工直接上级根据岗位工作开展的质量、结果予以评价,使培训的结果尽量客观,更受到认可,并将培训和考核的情况形成员工能力培训档案,打牢培训结果客观应用的基础。构建全员培训的利益共同体就是要将培训作为员工个人发展、部门实现工作目标和企业前进的保证,让员工体会到培训作为“提高绩效、升职、加薪”的必要条件,让用人部门体会组织培训后员工岗位能力提升对部门的帮助,让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各取所需,自觉自愿地组织培训和参加培训。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通过培训和考核后形成的能力培训档案,比对岗位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衡量员工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知训、技能的程度,将员工岗位工作的能力与绩效、薪酬的直接挂钩;第二,通过持证上岗、岗位匹配度的和担任内部培训师的综合应用,判断员工胜任岗位的情况,修订聘任条件和技术、技能职称考核以及晋升资格,与制定员工调配方案挂钩;第三,将岗位匹配度和担任内部培训师与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的选聘挂钩,实现培训目的,使培训成为员工做好岗位工作、提升岗位工作能力的必要条件;第四,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形成简单、适用和有效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指标纳入到供电所考核指标体系。4.完善培训支持系统,全力提供培训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网络培训和培训基地管理等制度,并参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补充完善和修订制度。开发培训课程,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逐步组织开发和采集课件,制定课程开发的计划。培养内训师资,鼓励人人担当内部培训师,开展班组内部的互教互学,提高内训师的授课课酬,调动高技能人员担当内训师传授技能的积极性。改造网络培训平台,大力提倡培训管理信息化,建立基于岗位工作胜任需求的学习培训电子化管理系统。制定培训基地规划,建设和改造现有培训基地。

三、结语

通过构建培训体系的实践,打破常规培训体系间联系不够紧密的界限,培训才能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才能解决当前基层供电企业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培训为企业能力提升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上一篇:防暑降温通知范文 下一篇:暑期学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