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08:33:32

培训师自我总结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内部培训师通过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切磋技艺,将有力地促进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对促进内部培训师增强自我学习,提升教学技能,对凝练特色,塑造精品内部培训师,深度塑造培训产业品牌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企业内部培训技巧探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什么是培训

培训是培训老师通过宣导理念、传授知识或训练技能,以改变学员行为,进而提升组织绩效的过程。

简而言之,培训是改变学习者的过程。

二.为什么需要企业内部培训师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培训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因为外部培训师不熟悉企业实际的情况,所以外部培训师只能为学员带来新的思维。内部培训师最了解公司的情况,内部培训师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然而内部员工之间的培训有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培训人员没有专业的培训技巧或是意识,即便是经验丰富,有着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清晰、准确、层次分明地讲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培训内部培训师的原因。

三.培训对象

现代企业的内部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内部参加培训的培训人员主要是成年人,只有深入的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企业内部培训起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成人学习特点及对策:

1. 尊重是培训成人学员的关键第一点,培训时尊重的表达,可以用保持目光接触,集中精神倾听,通过反问澄清学员不恰当的回答和记录学员表达信息的方式;而不尊重学员的表现有:打断学员发言,自己放肆地表达,给学员不停地提问和对学员主观猜测等,这些都是不尊重学员的表现。

2. 培训内容要有吸引力。当我们引导学员参与学习,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和激发学员学习动力,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肯定学员发言中的亮点,用奖品奖励表现好的学员以及创造无压力的参与气氛,切忌批评学员,拿学员开玩笑以及创造出严厉的参与惩罚氛围。

3. 培训内容要具备逻辑性。有逻辑的表述,才能让学员形成结构化的记忆,易接受,不容易忘;同时,遵循一定逻辑的教材也是简洁、清晰和层次分明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 让学员找到归宿感。 如何让学员找到归属感?这可以给培训的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选出一些干部,具体负责不同的事物,然后一个大班选出班长,学习文员,文娱委员,建立QQ群等等,这些都是增加学员归属感的方法。

5. 为满足学员被喜欢、成功、找到爱、安全和受鼓舞的心理需求,作为培训师,我们应该创造课堂的正能量,让学员积极参与学习互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6.培训方式多种多样,要求成人学员主动的参与其中。只有行为发生改变,培训的效果才真正达到。知和行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需要不断练习才能从“知”到“行”。

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材料,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达到改变学员学习的目的。

四.培训怎么展开

暖场的目的在于吸引学员注意,营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渴望,从而开始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初步交流。

这一步骤,简单分为4步:(1)开场问好;(2)自我介绍;(3)导入主题;(4)亮题。

在这4步中,最难的是导入主题,需要注意的是自我介绍。强调在自我介绍时,一定要自信,一定不要采用那种“自杀式”的自我介绍方式。比如,我们受邀去给别的公司的人讲课,而自己作为中国人要表达谦虚,于是这么开场:“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单位,这次来给大家讲课,是领导让我来的,也没做什么准备,就来了。对于今天我要讲的这一块,我也不是很懂,有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多包涵……”这就是自杀式的自我介绍,你自己都那么业余,别人请你来干嘛呢?从开场介绍自己就已经输了。所以,给别人做培训一定要自信,有底气!

在导入主题之前,可以用8个方法:提一个问题,举一个事例,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演示,播一段视频,做一个游戏,列一组数据,放一张图片。

有了这8种方法之后,我们开始导入主题,有三个关键点,要求做到简短、聚焦和有冲击力。做到这三点之后,我们开始用结构化的语言开始培训的第二步骤――内容讲述。内容讲述可分为六种方式:(1)关键词;(2)举例;(3)比喻;(4)数据图表;(5)图示;(6)讲故事。

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讲故事的妙用。一个老总受邀去讲企业文化,文化是一个见不着,摸不到的存在,他不知道如何引入主题,于是我们老师给了他一个故事:

一个小偷,从来没有失过手,他也被视作小偷界的一代宗师。一些小偷问他为什么屡次得手而从未被抓?那位小偷于是说,“之所以不失手,首先是因为我从不偷有狗的人家,而且我得事先踩点,我专门偷有钱的人家(智);第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作业,我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勇);第三,分配战利品的时候,我会根据各个兄弟所干的活儿的风险及重要程度分钱,弟兄们对我的分配比较服气(信)。以上三点,就是我做小偷从不失手的原因。”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智、勇、信三者兼备的小偷。盗亦有道,而企业的文化,无非就是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三者的结合。(我对这段衔接处理有斧凿之痕,中间有不少衔接的细节忘了,只记得当时老师讲得天衣无缝的感觉,那也是一种被人洗脑的感觉。)

开始进入最后一步――收官环节。这一环节,是对整场培训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如何收官呢?精彩的收官,要求简短,具体和操作性强。分为三步:(1)总结回顾;(2)号召行动;(3)感谢祝福。

以上就是培训展开的通用流程,包括暖场、内容展开和收官。

五.培训者的素养

1.内容为王

精心准备自己的培训内容,专注于信息,而不是自己,这也是克服内心紧张的一种方法。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2.感染力

感染力的演绎需要做到形、动、声、情的协调组合。首先是形,即人的形象,重点是着装和打扮。形象在工作中有讲究的。我们要去给同事们做培训和分享的时候,建议穿得比学员要稍微正式一个等级。比如,不能穿无领的T恤,或是船短裤、凉鞋等。说完形,再说动,即我们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主要包括表情、手势、站姿和行姿。有一首打油诗,可以将这几点概括:

“上台站定望全场,含笑问好音洪亮,开声三句迈步走,先左后右身前倾,眼神交流手打开,最后退回起步点。”

在这所有的肢体语言中,眼交流是最重要的。

我们开始讲课,第一让人看到自己的形象,然后是肢体语言。

最后是我们的声音以及由自己声音所传递的一种能量,叫情。说完发声,最后,我们要讲情,即自己与学员间情感的互动与共鸣。对情的掌控,包括传情和共情。传情,即通过对情感节奏的掌握,有起有伏,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快乐舒适的课堂氛围;共情,需要培训者有同理心,会站在学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从而使自己培训的节奏与现场学员同步。

结束语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 行动导向 高职教学

教学观摩是重要的教研活动,是通过参与课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师生的互动,体会主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吸取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技巧,并进行反思与感悟,提高听课者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授课能力。本着学习和借鉴的目的,我观摩了一期体验式培训课。

课程的主题是改善心智模式,打造共赢团队。教师设计了四个活动项目。通过学员完成项目的行为方式,体现其思维方式及潜意识,每个项目结束后,学员谈想法,培训师针对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点评,项目全部完成后再总评。总体感觉是,该次课创设了源于生活、工作实际而又高于两者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情境,实现了身体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过程逻辑性强,“师生、生生互动”场面灵活而不散乱,有序而不刻板;讲评寓意深而不艰涩,蕴欲传输理念于个体和团体的活动,教化于无形,触动于无意,是一堂好课。

一、捕捉的课堂信息

1.项目设计妙

精心设计了背摔、接龙、断桥、过电网等四个项目组合,这些是拓展训练的经典项目,看似各个独立,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背摔项目让学员相信自己、战胜自己、信任他人、信任团队;断桥则是突破心理障碍,战胜高台,战胜困难。过电网是在有限地时间内,学员群策群力,快速形成决策并协作实施,四个项目的组合,使参训者认识自身潜能,克服心理惰性,避免思维惯性,增强自信,养成合作意识、提高有效沟通能力,既改善了自身形象,又能在团队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2.教师素质高

培训师语言简练、精准、易懂,教态很好,着装也非常职业。对课堂把握有度,收放自如。培训师在行动中的激励、指导、应变、互动,对活动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没有用煽情的语言、动作去调动学员情绪,只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宣布了活动规则。开始,学员有些“茫、乱”,没有进入状态,但很快就按规则自组织了团队,选出了队长,提出了团队口号,设计了队标、确定了队歌。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的第一步――慢热而有后劲。在项目进行中,培训师不轻易说话,眼光却不曾离开行动的学员,对整个团队行动和每个成员的表现表情观察细致入微,通过观察对内隐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项目结束后的点评就带有对细节观察后的分析。培训师在整个活动中的身体语言很值得学习,即便是放松状态亦很有师态师威。作为观摩者,我不自觉地被感染,听课过程中,一直以标准的教师讲台状态听课,思维高度集中,用心观察、记录和体会培训课堂的教学生态。

培训师点评非常有特色。基于一个项目点评中,引用案例恰到好处,最后的总评中使用了白板,将学员表达感受的关键词写在白板上,用精妙的语言引起学员对深层次意识的发觉,进而形成对未来行为的长期的动态反思,这大概是体验式培训课程的魅力所在,也是培训师功力所在。

3.学员收获大

与学校里的学生不同,培训学员具有“体形思维”特点,在活动中他们的表现可以略见一斑。从以下两方面解释:一方面,阅历广使其对于情境有较强的自适应性,遇到问题会从多角度思考,另一方面丰富的经验又使其有顽固的思维定势。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本次学员的一些“行业印记”,学员来自银行,多数学员很认真地执行培训师制定的规则,学员总体知识水平较高,理解力强,纪律性强、规范性强。当没有明确指令需要创新思维时,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但银行职员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从最后的自我总结可以感觉到,他们体验到了他人的友善和信任,体验到以前不自知的能力,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他们在体验中获得了做事的经验、策略,收获很大。学员中有一位主管业务的行长,他是作为普通员工参训的,听课之初,没有发现他是领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表现出色,比其他人更沉稳,反应快,但遇到问题不急于表达,考虑问题全面,阐述清楚,容易让人接受。虽不是新组团队的队长,但后期做高空项目时,他对队长的支持表现得适时、适宜、适度,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他在活动中应该看到了他的团队的战斗力,他的员工的思想深度,看到员工对团队的忠诚度、对工作的忠诚、对自身的忠诚。

二、对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的启示

第一,体验式培训与我们目前进行高职教学改革理论上同宗,都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这类培训和行动导向教学的价值可归为四个方面:体验、联系、认识、实践,这四个方面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规律,这次体验式培训课提示我,尽管我们一直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学力分析、心理分析做的都还不够,对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间深层次关系的研究不够,对真实工作情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不够,对一体化课堂的教学生态研究不够。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和体验式培训一样,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次高职教学改革与以往不同,以往是因旧更新,这次是破旧立新,而教师就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示范建设顶层设计后,微观上执行方案的人,也是秉承顶层设计理念,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方案的人,他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直接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后示范建设期,巩固和深化示范校课程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因示范院校建设而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但是在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问题上,我们的系统化设计还不够、对教师培训充分而培养不够系统,教学科研导向性研究还不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还不够,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的融通不够、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组织与管理的研究不够。

第三,与传统课堂教学比,行动导向教学组织管理上还有许多细节需要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把课堂的意义泛化了,课堂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实训室,可以在车间,我们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特质的研究还待深入,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还待研究,人才培养“批处理”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关系待理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和定位待进一步清晰,教学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和完善。

三、结语

通过一次观摩,梳理了上述问题,在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我们一方面,要创造教学条件,建立教学秩序、营造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引入管理学的概念,将涉及教学的各个要素协调好、规范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个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甚至可以说是教育工作参与者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你知道吗?阳光的力度、角度都可以在皮肤上感受到。

你知道吗?有阳光的时候,声音在空气中脆,阴天时闷。

其实,闭上眼睛,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阳光。”

之一

不一样的阳光

我一直以为,盲人的眼前是一片黑暗,直到和一位盲人朋友聊天之后才惊奇地知道,有些盲人眼前却是一片白光。我一直认为,丧失了视觉也就同样丧失了视觉赋予的相关能力――即使接到了1+1工作室解岩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英国的非赢利组织photovoice来到中国培训盲人摄影师时,我还依旧怀疑――“盲人摄影”会不会又是以某种“抗争命运挫折姿态”出现的“作秀”? 于是我来到了photovoice盲人摄影培训师的课程,于是我来到了盲人摄影者的身边,于是我来到了一个“新的概念”面前。

说是“新的概念”,当我们稍稍探究一下“摄影”这个词汇时,却发现一点也不新鲜。“照片”无非就是将你想拍摄的事物拍进相机里,但如果看不到这些事物,能不能将它拍下来?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依托当前的数码技术和一些基本的训练,可以很低成本地拍摄出好照片。 真正让盲人从没想过拿起相机的障碍,不是视觉,而是内心。摄影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其实从来就没有拒绝过盲人,是大多数盲人已经在心里拒绝了所有的视觉表达方式,他们羞于、不敢、不会运用视觉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为期两周的培训教给我很多东西,身边的盲人摄影学员们在一个未知的、甚至不敢想象的领域去尝试。这种尝试带给他们很大的快乐。客观地说,他们向世人展示的并不是完美的构图、绚丽的色彩,但他们带来了盲人内心丰富而又多彩的世界,这就是盲人独特的视角,属于盲人群体的情感,一个健全的摄影师无法真正地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盲人的世界,无法如此真实自然地呈现出这一切。我相信,这些盲人摄影者的照片要传达的信息与感情,是健全人可以了解而无法真正体会的。

“盲人培训班“教给了盲人朋友们一些技巧,这些技巧是国外的盲人朋友所总结出的摄影经验,技巧很简单,因为盲人在拍摄中大部分是交给自动化的相机来完成的。盲人摄影图片的真正内涵是展示了一个个体的内心感受,一个群体的成长记忆――是黑暗中的生活经历,是跌倒的疼痛,是梦里的期待,是相拥时的温暖,是除了视觉以外,运用触觉、嗅觉、听觉来完成的心灵的诉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讨论盲人摄影是不是“作秀”已经不再重要,当盲人摄影师的图片淡淡地平静地展示在面前,如同快节奏的步伐变成了钟摆韵律。能这样安静地去感受一个群体,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在这篇稿件发稿前,一家非常著名的汽车厂商已经邀请盲人摄影师触摸拍摄最新的汽车作为推广广告,这个广告试图传达一种理念:

“看到的美并不是美的全部。”

之二

盲人摄影师是怎样炼成的

■ 需要特殊的相机吗?

“他们说,相机按钮上面有许多图案,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功能。花瓣代表“微距”,就是近距离拍摄细节用的,电影胶片机的图案是“录像机”功能,还有小孩儿的笑脸,当然就是拍摄人像所用的。我在自动档上贴了一个小纸片,手指能明显感觉到凸起,这是我最常用的.”

盲人摄影学员杨青风

盲人进行摄影创作不需要特殊的相机。这个问题就像盲人的电脑与健全人的电脑有什么区别――其实没什么区别。 使用什么器材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熟悉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动档上贴上一个凸起的小纸片,防止误操作;要掌握的是闪光灯与微距功能如何开启关闭;不要挡住相机的自动测距窗口。

■ 放在什么位置拍摄?

相机可以放在头顶、脑门、胸口,原则是固定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拍摄的位置,不断地尝试与失败可以让盲人运用好这个位置。

■ 怎么拍摄人像?

“当我第一次拿起相机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开始拍照片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好奇,从来没有拿过相机的我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在这里就能拍到你的半身像吗,你看看我镜头举这么高行吗?”“拍吧,听着我的声音,没问题!”就这样,在这样的声音中我第一次按下了快门,在听到“咔嚓”声的那个瞬间,我的心中涌起一种激动和一点点不安。“也不知道拍到人了没有,如果什么也没拍上该怎么办。”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把相机拿给培训师看,“不错,还挺正的呢!”“真的?”我欣喜地问。这时候又有几个明眼人走过来,也都说我拍的挺正的。我一下子有了信心,想着,原来拍照片好像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盲人摄影学员李宁

将相机开到广角(约24mm焦段),将盲人的手臂张开,告诉他这个角度有多大。用手臂来测距,算好倒退几步可以正好拍下人物的全身与半身照,尽管相机有自动聚焦功能,但被摄者在相机中的位置与大小是由盲人摄影者控制的。运用好这个功能你可以拍摄出很好的纪念照片。

■ 需要做什么训练?

“今天上午,老师让我们出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一走出去就竖起耳朵开始捕捉声音,希望能够把我听到的用我自己的相机拍下来。我们走到了一个树阴底下,那里有很多汽车,培训师问我想不想拍汽车,我说“好啊,可是汽车都能怎么拍呀!”培训师说,你可以拍不同汽车的车标,也可以拍反光镜里的自己。“可以拍自己?”我一听就来了兴趣。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看到姐姐们照镜子,可因为我从小就看不见,所以从来没有照过镜子,我常常去抚摸姐姐们各式各样好看的镜子,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看到镜子里的我。我现在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我在镜子前的样子,虽然我看不到,但我希望能用我自己的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于是,我在培训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反光镜,开始拍,我端着相机,感受着周围清凉柔和的树阴,想象着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一张一张不停地拍。”

盲人摄影学员李宁

练习通过声音来判断被摄者的位置,这是抓拍的基本功练习。其实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训练,快乐就好,不需要束缚住自己,去做了,就发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最好有个协助者

盲人摄影者需要一个协助者,拍摄中协助者主要作用是向盲人摄影者描述周边的环境,帮助他运用好器材,协助盲人摄影者完成拍摄。

■ 没有协助者怎么办?

盲人摄影所描述的往往是内心的感受,如果没有“眼睛助手”来帮助你环顾四周,摄影班的学员往往会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心中的感觉与渴望便成为摄影的线索――被阳光晒的发烫的扶手,水滴滑落的声音,风拂过耳畔的温柔,孩童时代的游戏,记忆里自己的影子。这就是盲人的世界的声音。

■ 如何挑选照片?

“我和大家分享这些照片的时候,听着大家讲述我拍到的画面,心里满是激动。这种激动不只是因为这些照片,而更因为我又获得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

盲人摄影学员高山

“我不知道红色是什么,我内心感觉红色是很明亮的,温暖的,蓝色是很硬的感觉,冰冷的.”

盲人摄影学员李彦双

通过有人协助,用语言的描述帮助盲人在众多的照片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图片。描述照片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帮盲人确立图片的方位感,描述照片中的主体与环境,但尽量减少带有主观感情的描述,不要使用“这张好”,“感觉很糟糕”这样的诱导性的词汇.有些人会犹豫有没有必要向先天的盲人摄影者描述颜色,其实不必担心,每个人都有对颜色内心的感受。

x

“能够亲手所摸还是让我觉得非常新鲜。我用手摸到一条两头向上翘的弧线,旁边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一张微笑的嘴。于是,我用手摸摸自己的嘴,又摸摸这条弧线,心想原来一张微笑的嘴,变成画就是这样的呀。虽然这些图形对于健全人已经司空见惯,但由于我从来没有过视觉经验,所以还是像走进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世界。由此我想,如果从小,在盲校就能摸到各种突起的图片,不仅我的陌生感会少得多,而且也可以跟健全的朋友有更多的话题,当然对于增进盲人理解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摄影学员杨青风

之三

盲人摄影者如是说

■ 盲人为什么要学习摄影?

我想,大家甚至我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更多地看到了盲人不能的一面,而许多可能,正是被这种观念所扼杀了。或许我永远无法拍摄出传统意义上美的照片,但我能保证,我所拍摄的照片永远来自我的心底。这就是我的培训感受。如果现在有人问我盲人为什么要拍照片,我可能依然说不清楚具体的理由,但也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不呢?

――杨青风

■ 摄影能带给你快乐吗?

想唱就唱,想拍就拍吧。何必担忧多一种感受生活的方式呢? 有时候,我喜欢在黑暗中凭着微弱的视力走路,但却很少撞到东西,不是说我的视力足够让我看清眼前的路,而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我自己以前都没有察觉到的感觉在帮我。闭上眼睛,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作为健全人,你们应该是幸福的,因为除视觉外,你们还可以探索很多未知的感官。

――金铃

■ 选择什么摄影题材?

照镜子是所有女孩子喜欢的事情,但我却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当我摸到这辆车的反光镜,感受着周围清凉的树阴,我就特别想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我在镜子前的样子。

――李宁

■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拍摄

提到水滴,我总会想到叮咚一声,我也很喜欢那种声音,但却不知道水滴的形状,因为水滴到我的手中便是湿滑一片了,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看到水滴的形状了。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我终于有了用相机拍下这个很难抓住的瞬间的机会,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画面里除了被我抓住的水滴外还有一只突然伸出的手,难道你也想触摸这个被我抓住的瞬间吗?

――李彦双

■ 在想象中自己的照片是什么样子

在我的脑中,以触觉、听觉、味道、想象构成了自己的世界。我唯一没有的是颜色的概念,但是我依旧要求我的协助者向我描述我所拍摄照片的颜色,我不知道红色的美丽,但是它在我的心里,那是亮的,我不知道蓝色的深沉,但“蓝色”在我心里是暗的。我的拍摄与协助者的表述,让画面在我心里形成,也许那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李宁

之四中外盲人摄影作品选登

摇摆的钟

这张照片非常难拍摄――我得站到一张椅子上。我当时正在摇着钟摆,那只钟是绿色的,非常漂亮,走的也很准。它是我妈妈和她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乔迁礼物。每次我听到它的滴答声都会觉得自己好像在家里一样。

思想的剧院

我的朋友坐在阳台上,用脸颊贴着墙壁支撑身体,我尝试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捕捉建筑的触摸感。她原本应该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呆在阳台的边缘处,但是她有一些害怕,所以我们决定她还是靠着墙壁比较好,最后我就拍出了这张照片。

克里特岛的砖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大学社会体育发展人才培养是传统的认知教育,而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性教学为主要内容和活动的参考.它更新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内容的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户外活动,以多种户外活动形式通过不断体验来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产生兴趣,感悟其中的理念,通过活动体验反馈,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终身体育利益的目的.这项运动首先由德国教育家韩建德博士发明和创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苏格兰在戈登斯顿学校开始实践“拓展”这一教学理念.1941年,第一个外联培训中心在英国建立.该中心借助海事培训模式、培训船员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其有着坚定的性格和勇气去面对逆境及恐惧.1942年,德国库尔特•哈恩(KurtHahn)和英国的劳伦斯•沃尔特(劳伦斯•霍尔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训(拓展)”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拓展训练成为新鲜的力量,促进了体验式教学的壮大和发展,并推广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英国,然后普及至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地.拓展训练传入香港后,在90年代传入中国内陆.1995年,在北京成立拓展训练公司,以“拓展”为专属注册商标.从而拓展训练陆续被植入到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当中.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了拓展训练课程.2002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学生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北大国际MBA(BIMBA)学生第一批参加了全国拓展训练的课程.与此同时,关于高校相关专业引进拓展训练的研究也开始出现.社会体育作为高校新兴专业,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和大量涌现的问题可谓交织并存.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充实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2〕.而无论是从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层面来看,拓展训练对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而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特别是,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之外拥有健康的心理、高度的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拓展训练进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分析

2.1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等有很大的一致性

首先,从课程的目的和环节来看,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在目的上,二者都是通过身体活动,使人的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获得提高;在环节上,社会体育的健身指导等核心课程的前期准备、授课以及课后归纳等,与拓展训练课的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等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展训练具体项目的课程模式里分享回顾与引导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项目分享过渡到自我总结,感悟项目的内涵从而提升心智改变行为.因此,以必修课的形式,使拓展训练进入社会体育专业课教学,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其次,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可能来看,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也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目前,拓展培训师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在特殊领域的野战部队退伍军人和体育教练,第二,有多年经验的在企事业单位,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有强烈兴趣的“拓展”爱好者;三是一些在登山、攀岩和其他户外领域的杰出专家〔4〕.就目前而言,就业尚且艰难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在体能与运动技能上具备优势,如果再能学会具体项目的操作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就能完全适应和胜任拓展培训师的角色.事实上,拓展培训师无论是现实薪酬还是职业前景都较为吸引人.数据显示,一个合格的拓展师一天的代课费用就高达400元到1000元,月工资至少在3000元以上.同时,随着拓展训练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这几年的长足发展,很多外企、国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都把拓展训练作为员工的一项必选培训,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培训员工的团队意识〔5〕.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体验式培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扩大职业前景自然值得等待.当然,因为拓展训练课程与体育、教育、管理、心理学、植物、动物、地质、地理、旅游、探险、法律和许多其他的学科,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丰富自己,才能为胜任这一工作做好准备.

2.2具备开设拓展训练的高校之必要条件

引入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就要求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运动技能以及丰富的经验,体育专业的老师只要通过一些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实践学习完全有能力担任拓展训练课的教学工作.另外,并不仅仅局限于体育专业教师,也可引入从事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教学等方面的专任教师.这使拓展训练所需的必要师资条件有了充分的保证.其次,相比较于体育场馆的设施,拓展训练的场地器材相对简单、集中,成本较低.同时,高校大型活动场所和空间充裕,大广场、运动场和公园、郊外也都可以作为主要的训练场地,水上运动除了一些特定的项目应该开展的海滩、河流、水池和湖泊公园也能成为很好的训练场地.当然,趋于拓展训练的特点,要求必须把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责任放在培训的第一段,根据专业的手段来确保每个细节都绝对安全可靠.在训练期间,安全是主要的工作,所有户外活动必须精心细致的设计和实验.一流的专业设备应该被户外活动作为首选,要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指导、监控活动的全过程〔6〕.而各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总体来说对于运动学习、训练的安全意识强,经验较为丰富,只要专业体育教师对于安全问题提前仔细的安排,合理组织、操作,严格按照要求及时调整和消除紧张状态控制,提前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隐患,培训项目才能够顺利开展,可以在消除学生思想问题同时,确保学生训练的安全〔7〕.

3开展拓展训练后的培养目标

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后,其目标设计要考虑社会体育专业的行业性.我校假设为社会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其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尝试制定如下新型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培养具有掌握社会体育专业以及拓展训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以及拓展训练领域中胜任拓展训练的企业管理培训顾问、培训师、教员以及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组织管理与经营开发的综合性专门人才.通过对拓展训练课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熟悉和掌握拓展训练课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以及安全保障.根据拓展训练课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的能力设置拓展训练课程的学习目标,自觉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以及就业技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的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两者的相互结合使拓展训练进入高校后,建立更为符合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发展前景,使校内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走出学习盲点,明确专业方向,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未来踏入社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4.1.2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等等条件,为培训大学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1.3在国际上拓展训练历史悠久.欧洲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对于拓展培训相关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尤其显著,甚至是外国学者关于拓展训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细化的程度〔8〕.对拓展训练进入高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拓展训练进入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培训后扩大了专业本身的技能的学习、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综上所述,拓展培训大学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的常规改革补充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的理念有了更大的创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实用价值,课程有了很强的挑战及趣味性,在深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方面将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我们有一个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及学校众多爱好运动的人力资源,拓展训练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计划定能在我校有很大的潜质.

4.2建议

4.2.1拓展训练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项目体验只是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体验之后的分享和总结提升才是学习的重点.流于形式的游戏活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会破坏学生对经典项目的初体验.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并不可取.4.2.2在进行拓展训练教学活动时,诸如“盲人方阵”与“求生电网”等近百个项目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这对于该学科教师顺利开展活动和学校降低课程开展的风险都有益处.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在合适的时机以及设备完善后,可以考虑再引入高空项目.4.2.3在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务必将安全放在首位.在课程开展前,必须对课程项目进行预测与评估,做好应对风险的预案.拓展教师对于活动的安全操作控制以及对项目安全要求的学习不能放松.培养学生挑战困难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对未知情况不加思考地进行“冒险”.要正确区分“冒险”活动的层次和需要“冒险”的情景与时机,如在没有安全保护的情况下绝不允许学生尝试风险活动.4.2.4拓展训练的课程设置应按照团队的发展理念,认可个人在团队中实现价值,认可学生个性化发展.体验的感悟没有对错,应当在求同存异、平等互补中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体验式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250-01

1 体验式培训的内涵、起源及意义

(1)体验式培训的内涵、起源。

所谓体验式培训,就是通过个人参与某项活动来获得个人的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训练的过程是通过参与设置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来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然后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的交流,进行自我总结和思考,同时将这种启示和体会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即从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由感悟中超越。培训的形式为出其不意,激发学员的好奇心,促进主动学习。体验式培训的形式广泛,比较流行的主要有户外、沙盘模拟、行动式学习、教练等。我院运用的主要是户外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

(2)体验式培训的意义。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熔炼团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进内部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培养成员之间的感情,消除彼此的心理隔阂,提高成员之间的默契及信任度,营造出较为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从容有序、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格。

2 传统培训与体验式培训的比较

(1)培训方式上:传统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以接受程序化的知识为导向,属于填充式、被动式学习;体验式培训以参加户外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为主,以学员为中心(以学为主),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为导向,属于积极主动式学习。

(2)培训内容上:传统培训的内容主要为书本上的知识,过去的知识,强调在课堂中学,讲究记忆,注重知识和专业技能;体验式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绪中通过体验来学习,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注重的是观念和态度的改变。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关键。

(3)培训目标上:传统培训主要培养学员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强调提高学员的基础理论素质和专业能力;体验式培训以拓展训练为主线,通过参与、体验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

3 体验式培训的运用对我院职工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及效果

(1)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的人格特质。河南第二荣康医院分期分批组织全院在职职工到户外参加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学习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培养了职工积极进取、自信坚强的性格。通过训练,使广大职工克服了自身心理障碍,实现了自我突破,树立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广大职工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3)培养了职工的团队意识,提高了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

(4)加强了部门与部门、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交流。通过训练,使大家增强了交流、沟通和了解的机会,加深了职工之间的友谊,使广大职工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亲身体验激发了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了广大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6)培养了职工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感恩体验,使广大职工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和工作岗位,更加感谢医院,感谢病人,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

4 体会

体验式培训的形式很新颖,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使训练成为参训职工终身难忘的经历,而活动中寓意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验式培训产生的效果是传统式教育所远远不能达到的,也是拓展训练之所以风靡全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验式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且对其他能力如专业能力和履行岗位工作的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6篇

一、“5D+3C+2S”模式内涵

(一)“5D”的内涵

“5D”,就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5个重要环节:

Discovery:发掘。这里的“发掘”指通过一定标准和条件,以寻找或发掘农民主动创业、兴业意愿和潜力为突破口,遴选培育的主体对象。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职业年限、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领域、创业意愿、收入情况及资金投入来源等主要6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询问、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综合汇总后进行评估,将有一定收入,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且有意愿去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新型农业主体、农业科技示范户、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遴选出来,进行系统培育。这一环节重要有三点:一是制定具体的对象选育遴选标准;二是有创业兴业的意愿;三是愿意接受农业部门的培育引导。

东西湖区遴选培育对象的标准及步骤如下:

1. 职业、产业或收入规模界定。遴选的对象必须拥有一定资本或土地资源,且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并以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且年收入或创造经济价值在15万元以上的农业从业者均可作为认定对象。

2. 年龄和文化层次界定。年龄在18~55岁之间,其中男性不超过55岁,女性不超过45岁;初中以上学历,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及书写能力。

3. 从事农业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界定。必须是热爱农业,肯扎根农村(农企),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终身理想信念,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

4. 培育倾向性界定。即愿意接受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并将指导和服务意见付之实施。

Drawing in:引入。这里的“引入”指通过对选育对象实施开放性、引导性培训,提升其主动参训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兴趣和自发求变的理念,引导普通农民传统意识向现代新型农民的思想转变。即完全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农事季节周期规律,把握住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时段,在科学运用成人教育学原理基础上,将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引导式等引入培训之中,并在培训之中大力运用分组研讨、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观摩体验、总结辅导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将“听”、“议”、“动”、“习”四个环节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从而将枯燥的培训变为快乐培训、享受培训、趣味培训、主动培训的积极过程。实施这一环节,关键是打破传统“教与学”间的冰层,建立师生间的桥梁和纽带,达到“赏研相教、教辅叠加、动景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培训实施更有序、更有效、更有活力。

Development:拓展。这里的“拓展”指拓展思维、拓展领域、实践培育等。即将培育对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直接挂钩,密切结合产业需求育人才,密切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依托产业基地锤炼本领,依托实践拓展实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掌握知识,在产业链中成长,使其再为产业发展扩张和更新升级源源不断“造血”。这一环节,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目前已总结出了四种拓展模式:一是标准引进式。结合学员产业技术需求,以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精细化为切入点,组织学员进基地、入园区,复制和引进生产经营模式。二是聚合链路式。对职业农民中有创业愿景的,与实习见习联系点对接,到生产经营一线进行中长期培训,让联系点感悟学员,萌发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知识本领。三是职业更新式。让有改善生产经营想法的学员,走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现场考察、车间见习、交流思想等方式,提升学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群体孵化式。让有志创业的回乡青年、农二代、大学生和有一定社会资源的有志投身农业的学员抱团,进农业产业园区学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集体孵化一批企业原料核心供给商。

据统计,东西湖区创立的这四种拓展模式,已为该区培养出了196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成功帮扶32名种养殖大户成为了该区农业产业园区企业的核心原料供应商,2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每年每户产生规模以上效益达6.8万元以上,并带动36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扭亏为盈。

Discussion:研讨。这里的“研讨”,是让学员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过程。即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空间大的优势(办班规模一般不超50人),参训学员围成圆圈,或排成U型,或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学员自我思考、研讨交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产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等主题自选一个课题,撰写论文、培训心得体会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上台讲、专家评、学员议”等散发式的过程,实现对培训全程的自我总结、自我评定和自我升华。这一环节,是评判培训全过程能否取得质效的关键。

Design:设计。这里的“设计”是对上一环节经验、思路的综合运用。即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参训需求,由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建立完备的企划解决方案,并制定出具体时间路线图。

(二)“3C”的内涵

Condition:条件。即良好的教学条件,是学员实践实训环节的教学条件。武汉市东西湖区通过统筹利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展示园区等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联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使之在区农广校的配备统筹下,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直接载体和培育基地。实践证明,这些基地都是土生土长的,非常适合职业农民实训。

Chance:机会。即提供充分而便利的培训学习机会。政府要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而培训机构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

Conduct:引导。就是培训教师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成功地进行“5D”的培养,有效的引导是关键。高质量的培训教学就是高水平的教师对参训学员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是做好师资的选配,而另一方面是做好培训教学与实训、管理与服务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同时还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制度体系节点间的“无缝对接”。

东西湖区选配师资与其他地方是有不同的,具体标准如下:①师资必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且长期从事涉农生产经营管理相关行业工作,能将培训教学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②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表达能力,能教会演敢带;③必须是本专业的领军型人物;④至少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历不限;⑤综合沟通协调能力强(包括协调,沟通,整合,推介,引导,推动,介入等能力),能独立完成涉农创业项目的企划与实施。目前,该区已从全省农民培训师资库中遴选出优秀教师72名,组建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民精品师资团队。共涉及21个行业、36个专业,其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83%,常年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院士和知名专家10人,部级创业培训师7人,部级职业经营师、创业咨询师和工程咨询师各2人,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6人。

(三)“2S”的内涵

Support:支持。是指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拿出一定的项目和资金,建立长效、可持续性的培养机制。一是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的先进事迹,激励农业领军人才、有一定资源的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志投资农业的企业家投向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大力倡导新型职业农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人才支点,在舆论氛围上让他们感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个光荣的职业。二是出台政策提升认知感和认同度。东西湖区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政策一视同仁,优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享受到最优减免政策;另一方面,在其社保医保、子女教育、升学择校、应聘就业等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再是将“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优先纳入。这些重要举措,明显提升了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增进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光荣感。三是拿出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扶持支持。2012年东西湖区政府出台了《东西湖区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东政发〔2012〕51号),明确提出建立长效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及服务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作用,政府对取得证书的职业农民提供金融担保,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授信额度,保障新型职业农民融资一路“绿灯”。

2. 提升信用风险。采取信誉反担保的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无抵押担保。

3. 增加信贷扶持。利用区就业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息贷款资金,对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创新、实施的新项目研发,再次创业给予5万~7万元、2年期无息贷款支持。对吸纳新型职业农民达30人以上的企业给予400万元以内的2年无息贷款。同时,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合格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凭证书可申请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4. 建立贷款补偿。2013年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该区按照《武汉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武人社发〔2013〕89号)文件,明确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员和创业培训学员纳入武汉市小额担保范畴,并在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可再享受贷款总金额10%的农业创业者基金担保贷款补偿。

5. 配套工作经费。2013年东西湖区已从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7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年又将专项工作经费提升至110万元,并纳入支农资金中统一安排。

6. 安排专项支持。2013年东西湖区财政80%的支农资金、农发资金和强农项目均投向了新型职业农民,并在此基础上,新增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区设施蔬菜创业产业孵化园。截至目前,已有罗旺红、王志等20余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该园区1.5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建设承包权,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

7. 拓展培育机制。东西湖区政府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对学历层次偏低,缺少系统性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中职教育深造计划,建立后续中长期培养支撑体系。

Service: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是雨过地皮湿,训后还需要送上马,引一段,扶一程。为此,一是推行“一站式”对接服务。为了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东西湖区兴建了一个两百平方米“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东西湖区农业、发改、财政、工商等19个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机构直接委派,参与服务。为辖区内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证照代办、项目设计、营销策划、信息、法律援助、工程咨询、创业评估、融资介绍、产品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与其对接,为其事业发展及产业规划,提供“一对一”、“多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二是构建了“六个”跟踪服务网络支点。即以“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支点,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以 “新型职业农民之家”为支点,通过设置农民沙龙、庄稼医院、农业大学生(创业)蝌蚪合作社、田间学校、农民大讲堂等家庭模块单元,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带得回”的载体;以“专家指导团队建设”为支点,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上门辅导;以设立“‘82668’专家服务热线”为支点,开展24小时无间断咨询服务;以“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东西湖分站”和“湖北农业创业网”等平台为支点,随时随地开展网络远程辅导;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支点,开辟专版,设立专栏,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咨询服务。依托湖北省部级创业培训师资库和部级职业实训指导能力培训师库,东西湖区组建了全国首个农业创业咨询服务团队,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诊室、产业问诊室,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次创业,提供专业的创业咨询服务。四是打造交流沟通平台。组织新、老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培训教师开展“回校园,促交流,共发展”联谊活动,促进准新型职业农民与成功典型间、学员与培训教师间、学员团队间的交流,增进感情,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架友谊、同发展、共奋进的桥梁和纽带。

二、 经验与成效

东西湖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经验:一是激活了多元协同的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农广校负责培训,有关农业技术及经营服务组织、社会力量和有关资源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大扶持、大服务”的新格局。二是打造了一支职业农民大军。职业农民培训以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以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为主力军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人才大军,成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时代领军人。三是密切结合产业需求选人才、育人才,密切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依托产业基地练本领,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成长,在产业链中成长,使其再为产业发展和规模扩张提供原动力。四是将扶持与服务始终贯穿于培育的全过程,始终围绕培育出政策,始终围绕人才抓服务,始终营造一个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的优良土壤和舆论环境。

东西湖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两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效,突出的是:

(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2013年东西湖区农业全面增效,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业总产值达23.73亿元,增幅达5.5%;全区全年粮食产量23722吨,比上年增长4.3%;生猪出栏79539头,增长10.5%;家禽出笼83.77万只,增长5.5%;禽蛋产量3922吨,增长7.6%;水产品产量58597吨,增长5.9%。农村居民纯收入13.2万元,较上年增长14.2%,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由此可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提档升级、增益增效发挥了作用。

(二)产业化规模经营和提档升级步伐加快。2013年东西湖区设施农业用地总计2957公顷,其中投资4.17亿元新建设施蔬菜基地1033公顷,改扩建水产养殖面积267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覆盖率已达78.4%,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的土地流转面积8533公顷。乡村休闲游景区景点档次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实现效益1.9亿元,较2012年度有了大幅提升,达31%。

(三)掀起了农民创业兴业热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以来,东西湖区已为1440名农民成功实现了创业梦想,其中创办农业企业12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6人,成为家庭农场主65人,实现二次创业、再次创业876人,成功拓展或延伸农业产业链及产业领域351人,对促进当地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当地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真实性;职业性;社会性;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38-03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基于事实信息的价值判断过程,具有检查、反馈、激励、研究、定向、管理的功能。教学评价的对象十分广泛,从广义上讲,教学活动的范围也就是教学评价的对象。若以对象论之,可以概括为三类:教学的结果、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本文要讨论的教学评价不是广义的教学评价,而是狭义的教学评价,即将重点放在教学评价最传统、最主要的工作对象――教学的结果的评价方面。对于“口语交际训练”课程来讲,就是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增强做出评价。

教学评价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但不管哪一种原则,最终都要做到真实、有效。特别是真实性应该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取向。

真实性取向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口语交际任务情境中,教师、学生、家长或企业等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实际表现,对他们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尽可能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它突破了知识评价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目的不在于甄别与选拔,而在于真正起到改进口语交际教学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①

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也应该坚持这种取向。2008年9月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内部资料)中是这样界定口语交际评价的:“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对口语交际基本要求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能否善于倾昕,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能否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应注意了解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的参与意识和态度。评价时要注意创设交际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索口语交际评价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逐步构建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这个定义中也可以看出,在评价时应注重真实性,注重发展性评价。同时,按照这个标准的建议,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以教师为主,学生、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由此既看到了普遍意义的“真实性”取向,也应该认真落实“职业性”和“社会性”的专门取向。加德纳说:“除非把评价置身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所以,除非考虑对高职生口语交际的职业性和社会性的评价,否则就要怀疑它的真实性。

关于教学评价的原则已有很多专家做过详细论述,本文不做过多讨论。笔者的思路是,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性质和它所担负的责任,必须还要坚持“真实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的原则。基于此,文章将重点探讨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训练”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笔试法

这是最传统的一种评价方式,也为学生所熟知,它的任务主要是承担知识和技巧性的考查。在单元末或学期末用考试卷的形式设计口语交际能力考查试题,题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如:

1.查学生普通话倾听能力的试题

例题:听一段辩论赛总结陈词的录音,回答问题。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等。

2.查学生生活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题

例题:假如教师在批评你时无意中说出了带伤害性的话,你会如何与他交谈?

3.考查学生职业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题

例题:假如你正在上门推销某件药品,却遇到了“白眼”和冷嘲热讽,你会如何继续你的推销?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学生驾驭知识和运用技巧的能力,但是缺乏真实性和临场性。

二、口试法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评方式中,口试法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复述能力测试、产品说明能力测试,公开场合竞聘演讲能力测试,等等。通过学生与教师、合作办学企业培训师等人员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将口试评价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1.单项评价

单项评价是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每个单项训练进行的测试,例如针对“演讲(语言表达方面)”的评价,在参考专家文章的基础上可制定测试表格和评价标准如下,见表1、表2:

单项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不仅是教师,还会有企业培训师和学生参加,按相应比例统计分数。另外,不仅要给没测试者进行量化评定,评价者还必须在表内相应位置填写针对学生突出问题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使整个评价更加完整。

2.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就是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元素整体能力和运用综合能力,及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评定。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是否符合职业特点和社会需要。

例如,在对营销专业的学生的“推销”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时,既注重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要考查学生为得到别人的接受而进行的语言组织的艺术,同时还要考察在推销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见表3、表4。

以上两种口试形式,不仅要有对学生的质和量的评价,同时还应有学生在知道自己成绩和他人意见与建议之后的反馈。通过这种互动的评价,真正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形成建设性的促进。

3.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①也有人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评价”。档案袋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纵向地分,可以分为过程档案袋评价和产品档案袋评价;横向地分,可以分为自我档案袋评价和他人档案袋评价。在实际运用中,这两种分类方式是完全交融在一起的。学生自己建立的档案袋既有对过程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成果的收集和反思。他人建立的档案袋也同样兼顾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判。自我档案袋评价中,学生自己收集最终的学习结果,包括内容清单、每次测评的情况和自我反省。同时,学生还要注意收集自己学习的过程性内容和阶段性成果,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的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比如记录自己学习的变化,对学习经验的自我总结,是一种学生自我努力、自我监督、自我评判的过程。

而他人档案袋评价主要包括以下评价主体:口语交际训练课教师、各专业教师、联合办学培训师等。除了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外,更重要的是从入学到毕业实习,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记录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与口语交际能力变化的过程性档案袋。在档案袋中可以保存从入学测试、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毕业综合测试的评价记录,同时每位不同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实习单位的评价记录也应该保存在这个档案袋中。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评价可以通过情景法、随堂评析法、观察记录法,建立口语交际能力评价表和开设专题考核评价等方式进行。但这几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必须建立在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长期的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实施。

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新生事物的口语交际考核,更应重视其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活动可以由多人主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评价内容应全面,是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习惯等;评价方法应多样,质性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要全程化,评价伴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功能,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的一体化”。②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建伟,周小蓬.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马云鹏等.新课程理念下学科素养评价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孙汝建.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测评技术 现代培训 学习习惯 个性特征 互动 体验

将现代培训的理念和方式引入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启了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一个新的领域。通过现代培训的若干方式,使研究生从过去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体验、研讨、分享为主的参与活动,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还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相关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得到持续性的提高。

“研究生个性测评与学习效率提升”作为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之一,就是通过对研究生学习习惯调查和八项个性心理特征测试,使学生在自我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个特征与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相关性,从而以较清晰的思维,有效地优化学习习惯,发挥个性的优势,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活动。

习惯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也可以说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特点。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学习活动的行为倾向。

研究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研究生长期学习实践和应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特点反映出学习者情绪的稳定性、自我控制力、神经类型的兴奋性、抗干扰的能力、能否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信任程度(自信心)等与学习行为、学习效率高度相关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这些个性特征的定量分析,使研究生从被动地、无意识地受个性中不利因素干扰影响,到主动发挥个性的优势,规避个性对学习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心理测评是建立在统计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科学。通过它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和心态进行描述和衡量,并以此为依据可以推测这个人在特定的时候和境景下是勇敢或是胆怯,是自信或是自卑,是感情用事或是冷静理智,是不愿受约束或是具有很高的行为规范,是防范过于或是易轻信他人等等许多行为和心理的表现。标准的心理测试问卷是由专业人员的掌握下谨慎而规范地使用。

人的行为和心理之所以可以测量,是因为人的性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易”。其中的秉性就是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例如,某个人的责任心很差,盲目自信、胆子又过大,那么这种人是不宜从事财务工作。而一个人情绪极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耐心和自我约束力很差则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心理测评的原理类似于油炸花生米,只需在锅里夹一颗花生尝尝就知道锅里花生米此刻的生熟程度。所以要了解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心态只需提有限的问题(通过标准化问卷),将他的回答进行归纳、比较,即可得出这个人在这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由于技术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的规范性,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测评技术在现代培训中的具体操作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培训师首先介绍做一个“能力强、心态好、习惯好”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不仅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还要具备情商高、自信乐观、耐挫稳定,心态成熟,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使大家明了测试和意义和价值,然后进行学习习惯调查和8项个性因素的测试。

通过测试,每个同学都拿到属于自己一份独一无二的测试报告。培训师先对大家的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再让大家分享彼此学习的经验,对一些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加以强化、巩固。

然后,培训师结合大家的测试报告,分析了情绪与效率的关系,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如何懂得自己、接纳自己、减少内心的冲突、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增强注意力的一些建议。最后对优化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进行总结。

具体实施的几个步骤与内容:

1.问卷调查: 经常影响自己学习效率的习惯

学习习惯调查问卷,总共列出“我每天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上网找资料时,我会忍不住聊天或玩游戏;平时给自己规定的学习任务总不能很好完成;我总是因为计划的不佳而导致时间冲突”等27问题。每个问题1到5分。习惯最差的分值是27分,最好的分值是135分。

学习习惯调查的结果都在50分到110分之间。通过调查,大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思考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优化习惯,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个性8项指标测评:个性的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自我认识

个性测试分别从“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兴奋性、忧虑性、自律性”等8个指标进行描述,每个指标10个等级(最低分1分,最高分10分)。两个人完全重复概率是108,即一千万分之一。

二、测评的结果基本分析

测评其实就是测试和对测试结果的评价、分析。既有客观的测量,又有主观的分析建议。现场的34名同学,经过测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阐述如下。

主要类型一:敢为性高(8分以上),有恒性低(3分以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行动力强,不惧困难,灵活、变通,冒险;常常在20%的时间,做了80%的工作。容易夸大自己的控制力,低估问题的风险;常常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遇到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容易拖延、不该做的事;耐心不够;计划性较差。

对策:不必过细计划,计划性太强可能会有一些内心冲突,学习内容可以用板块方式规划,用“兴趣把状态调整出来”。 用兴趣来引导行为,逐步减少用意志力强迫学习的行为。学习状态是“哄出来”的,不是“逼”出来。

主要类型二:怀疑过高(7分以上),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容易把问题看得太难;遇到挑战,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运气;防范性太高,消耗无益的心理能量,容易显得疲倦。

对策:提高信任感、信任练习,自信心练习。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则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能有长足的发展,相反,自信不足容易导致自卑严重的甚至自闭,对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主要类型三:兴奋高(8分以上),稳定性低(3分以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进入状态快,状态不稳定,容易扰,情绪波动太大,肯定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对策:心理能量调理,专注力的培养,做到理性、感性、意志的平衡。

主要类型四:忧虑性高(8分以上)+自律性低(3分以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容易感到压力,逃避问题,不愿主动沟通,悲观主义假设,缺乏面对问题勇气;容易倦怠。

对策:按计划实施,注意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注重学习的效率和感受,真实的表达自己,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效率

三、测评技术教学的特点

测评技术,用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学习者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操作性、启发性等特点,并且现场感强,课堂气氛活跃。

(一)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测试,大家自我剖析——自己与自己对话,同学之间的分享。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旁观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通过这次个性的测试,许多同学拿到一份独一无二的测试报告。第一次对自己的个性有了比较清晰和全面的了解。这不仅有利于硕士生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扬长避短。

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测试结果,了解自己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可以调整的一些习惯。同学们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哄”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不良情绪源于外在的压力和内在冲突。

(二)针对性

任何方法都是因人而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把握规律。针对大家学习中“一是死读书,二是滥用缺乏计划、随波逐流。”两种极端状态予以了更深刻的认识。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压制自己,会牺牲自己灵性、创造力、想象力,有时会导致身体精神系统的混乱,会以神经症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过分放纵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情绪的调节能力,行为混乱,总被当前的需求所支配也会使学习生活显得混乱和被动。所以,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个性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操作性

把握自身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同学还深刻认识到管理情绪要能够接受,接纳,不对抗自己的情绪,相信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内在程序;自己的感受被接纳了,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思维才能变得清晰。管理好自己情绪对提高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当中,同学们体会到要更自觉和习惯分解学习目标,化小时间单元,一次只作一件事。体现目标感、过程感、控制感、成就感、快乐感。既要学得好,还要学得巧,学得灵活。

(四)启发性

通过对习惯与个性特点的研讨、分享与辅导,大家一致认可,“内心的和谐”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健康,健全的人格是研究生成长的首要目标,能够独处、走近自己、懂得自己,才能开启自己的灵性、悟性、创造力。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情绪、注意力、自信心等等提高成绩等重要的学习理念。

作为研究生更好地调适好自己的心情,以健康、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这是各种能力的基础。通过好的心态、好的方法、好的习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让自己可持续发展。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9篇

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领导力的开发和发展。评价中心AC(Assessment center)是以往发现领导力常用的方式方法,那么,如何基于评价中心发展领导力呢,一种新的操作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被实践,那就是DC(Developmental centers)——发展中心。

关于发展中心

发展中心与评价中心采用类似的工具和技术,但发展中心的核心是通过形成能激发参与者核心胜任特征的模拟工作情景(或现实中实际的管理问题),帮助参与者有机会在该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工作价值标准、行为风格,从而提升自我认识和行为改善。在发展中心里面,自我评估与反思、相互观摩与反馈、不断的强化等方式使得参与者在这种综合学习过程中进行能力提升。

发展中心与评价中心的区别

那么,与传统的评价中心相比,发展中心具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1)能力维度——关注可提升培养的能力

显而易见,发展中心所关注的能力维度应该是通过付诸一定的时间和努力可以提高和发展的。所以,其能力维度重点不放在个性、基本潜能(比如逻辑推理能力)这些“冰山下的素质”上,而更多地关注参与者的管理实践能力和胜任素质(包括领导力)等能够通过培训、辅导、工作实践等方式得到提升的要素。

(2)测评师的角色转变——发展教练

在发展中心里面,测评师的职责要超出原来的观察、记录、评估、报告撰写等,他们的职责更多集中在提供关于参与者的优势、不足的反馈,参与辅导、行为计划和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实际上,在发展中心里面,测评师更多地被称为发展教练。

(3)模拟练习——提供行为实践和学习的机会

虽然传统的评价中心也有模拟练习(比如角色扮演、模拟会议等),但提供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候选人的行为表现,以进行评估、打分为目的,较少针对候选人的行为模式和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和反馈。在发展中心里面,通过模拟练习,参与者展现的行为可以被观察、评估,并反馈给其本人,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给参与者,让他们可以进行实践练习、自我认知和反思,通过自评、接受反馈(包括来自同伴、角色扮演者和教练的反馈)、观摩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尝试新的领导方式和行为方式。

(4)实际应用模式——以提升和学习为目的,时间更长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评价中心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内外部选拔、高潜质人才甄选等人事决策方面,发展中心广泛的应用于发展需求诊断、自我意识提升和新行为模式的学习中。

基于评价目的的评价中心通常时间比较短,从半天到几天不等,而发展中心,通常会持续到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在发展中心里,通常参与者需要参加至少两次的发展中心活动,第一次的目的为学习、实践、自我提升,第二次除达成上述目的外,还兼顾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

综上,虽然评价中心和发展中心都是将参与者放在高仿真的模拟情景中,但发展中心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同时实现发现人才与发展人才的作用,且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它采取的独特的情景模拟体验式学习过程,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因而从培训发展的效果来说也优于一般的培训。

发展中心的应用案例

接下来,笔者以实际项目案例说明发展中心是如何应用于领导力开发的。

案例中的S集团公司是国内的一家上市公司,为了帮助公司高层管理后备提升领导力开发了此项目。项目的主体实施流程和方法如下:

以S集团公司领导力模型作为此次领导力开发的目标;为了让参与者了解领导力开发的内容,在活动前事先印制了《S集团领导力手册》,分发给参与者,从而确定领导力开发的内容。

之后,结合高层管理者的典型工作职能、领导力模型中的能力指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情景模拟主题和活动。此次项目中涉及的主题有:模拟经营、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高绩效团队打造,在每个大主题下都设计了一系列模拟活动或任务,这些活动设计的思路是,通过1~2个活动让学员认识到问题(启发思考),通过互相点评、反馈和发展教练的指导与演示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对该主题进行新的强化练习,当场实践并接受再反馈。

在实施过程中,由主持人(主培训师)引导整个活动主线,并在过程中引导学员进行自我点评、团队互相点评、测评师提供现场反馈,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帮助学员认识问题——学习新行为模式——强化练习。

后续的发展计划和行动则是结合现场三天的培训学习,每个学员在活动的最后进行了自我总结,并提出了后续能力发展计划和行为实践方案。公司也提供了相关的能力提升机会,包括:典型案例定期研讨、团队行为学习、针对领导力的培训课程、海外研修等。

有效运用发展中心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提升发展中心的运用效果,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参与者的投入度和参与度:发展中心之所以发挥作用的很大一部分是学习者的充分投入和参与,为此,参与前充分的沟通、目的宣导非常重要,以让参与者了解发展中心及其作用和价值;同时,发展中心教练需要向学员强调“自我效能”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让他们知道这些能力的可发展性,树立信心和目标。

其次,能力素质的事先评估:在参与发展中心活动之前,最好对参与者的核心能力素质进行评估(可以采取360度等方式),以期了解其参与前的能力水准,并为以后跟踪评定能力发展状况做好准备。

再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实施发展中心:发展中心的参与者需要以岗位胜任力为焦点和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能力素质提升,他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能力素质的含义、不同水平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以便他们能够以胜任力模型中的优秀行为做标杆,进行自我对照和学习。

最后,事后的跟踪与配套发展措施:如果能够将发展中心活动与公司整体的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相整合,发展中心将发挥更大的效用。定期组织讨论会、跟踪发展情况、提供新的反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等后期措施将继续帮助参与者提升领导力。

培训师自我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教师;教学;教材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其效果显而易见。随着改革的进行,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质量随之提高,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学生总体英语水平逐步提升,教师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CSSCI上2005年至2014年近十年间的有关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文献,本文将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分析。

一、教师的角度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求教师适应形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发展,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这就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学是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积极性投入。新课改下,教师具有多重角色。郑玉琪(2014)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教师角色(知识传递者、教学主宰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教学示范者、学生活动监控者、课堂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反思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学习效果评价者、教学活动引导者、课堂环境营造者、意义建构促进者)中,除了知识的传递者以及教学主宰者这两个角色外,其他角色的认同度都在85%以上;其中,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98.8%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学生活动监控者,认同教学示范者、教学活动反思者和优良课堂环境营造者这三个教师角色的认同度都在97.5%左右。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同教师角色的认可度也不尽相同。周燕和张洁(2014)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本质解读,提出了教师在教学的复杂情境中扮演对话者的角色。该研究表示,作为对话者,教师要明确对话的对象,其中,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和学生的对话,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等客体世界的对话之外,还有就是客体世界的具体内容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教育理念、教学认知等自我世界的对话。综上所述,教师角色具有多重内涵。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加强对不同教师角色内涵的了解,培养教师角色转换意识,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刘萍萍,2012)。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光(2008)和余新(2010)认为,教师培训课程应包括四大板块:科研、理论、行动和实践,培训中需重视建立教育科研伙伴关系,优化集中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方式,走教师合作发展道路;针对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七个关键环节:1)做好培训需求分析;2)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3)聚焦培训目标;4)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5)优化培训师资资源;6)发挥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7)全程监控和控制培训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也与教师自身的内在机制息息相关。教师自身的发展内驱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十个自我”: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总结、自我提升(刘旭东,凌寿兰,2011)。教师的这种自我建构是教师提高认识的活动,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还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都是为了促使教师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与时俱进,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质量,为建设高效率的英语教师队伍做出积极贡献。

二、教学的角度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教学和评价设计的专业化培训,也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学和评价设计

最早提出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学研究者加涅。针对这一概念,郝建平(2006)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就教学过程设计,王笃勤(2010)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与目标设计、活动设计、技术设计、评价设计相适应,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上,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需求放在设计的核心位置。改革中,评价的主体逐渐多元化,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评价内容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评价方法和手段逐渐多样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教学评价系统不断更新、完善,评价也逐渐体现出了多元化、多样性、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和评价体系不断更新,逐步完善,适应课程需要,满足师生需求。

(二)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不可否认,但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实践检验真理。在方法的实践中,教师在享受方法带来高效的同时也受到它的制约。近年来,学者们认识到,方法对语言学习和教授的约束及影响,开始质疑方法的唯神论。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后现代教育的出现受到广泛的关注。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存在相似之处。后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学观、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提倡“去中心化”,强调对话和交流,崇尚“差异性”;课程观注重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密性;师生观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王彩琴,2007)。我国倡导开放性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要具有开放性,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都要具有开放性,换句话说,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上支持多元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各项能力发展,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在目前的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不免受其影响,因此,在吸收国外教育理念方法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才能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显著成效。

三、教材的角度

英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程晓堂和康艳(2009)以及唐霜(2010)就中小学英语教材的选材与编写提出了几点建议:(1)英语教材的选材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人文性,内容应进行合理的整合,恰当安排语言知识,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2)英语教材不仅应丰富英语文化知识,也要丰富汉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而且文化内容应真实、全面、与时俱进,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关注到文化内容。就未来英语教材的建设,刘道义,龚亚夫和张献臣(2011)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2)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3)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教材编写路子,保证打好基础,发展语言运用能力;(4)加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5)加强教材的弹性和拓展性,增加信息量;(6)采用中外合作编写的模式,取其精华,发展各自优势;(7)重视教材的装帧设计;(8)重视教材的多样化和网络化。综上所述,对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教材也在不断的完善。对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注意英语语言的本质,也开始关注到汉语文化和世界文化,师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在编写中开始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加入了创新性,也开始重视教材装帧设计这些外在因素对学生和教师使用的影响。

四、结语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个年头,各方面效果显著。本文仅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和分析,概括如下:其一,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逐渐认识自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深入理解教师各个角色的内涵,培养教师角色转换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二,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改善提供了可能,随着改革的进行,教学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材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类研究成果颇丰,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1)研究大多都是针对整体的,对个体的研究相对匮乏。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有所差异,现有研究多数以大众化现象为主,针对地区差异的较少;(2)现有研究的研究者多以大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为主,一线教师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3):39-45.

[2]周燕,张洁.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30-33.

[3]郝建平.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3):58-66.

[4]郝瑜.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探析: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3,34(2):48-51.

[5]刘萍萍.中小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发展[J].教育评论,2012(5):54-56.

[6]刘旭东,凌寿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特征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105-107.

[7]唐霜.新旧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对比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0(S1):295-303.

上一篇:保育员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试讲自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