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8 12:37:14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评估;教育培训

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迅速。然而,由于培训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市场监管不够、缺乏衡量标准等原因,培训质量层次不齐。部分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由于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落后和战略规划缺失,忽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造成了经营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的局面。近年来屡屡发生培训机构破产、倒闭,甚至携款潜逃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经营业绩是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管理效率是指在获得经营业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1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地建立个体、群体、领导与组织目标体系,个体与群体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个体与群体分配体系,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有助于改进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实现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一、绩效管理的理论及工具

绩效管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众多学者和管理者的追捧,也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成为国内各行业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初,英国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最先将绩效评估引入苏格兰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绩效评估”正式发展为“绩效管理”,并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绩效管理工具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其中,最常见的绩效管理工具是关键业绩指标法(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和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BSC)。教育培训机构运用绩效管理工具,能够及时优化机构运营流程,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经营效率,确保各项目标的达成,增强机构的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键业绩指标法被采用,体现了将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的评估方法的优点相结合,强调工作行为与目标达成并重的特点。关键业绩指标从公司整体战略出发,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的指标。建立清晰、明确、可实现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关键业绩指标要选择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的重要指标,所选择的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着重解决当前阶段公司战略上的关键问题。公司运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将目标层层分解,有利于促进公司整体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的一致性。20世纪90年代之后,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诺朗顿研究院执行长戴维•诺顿(DavidNorton)首次提出平衡计分卡,从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以及学习与成长层面导出的非财务指标弥补了传统财务指标的不足之处。它不仅将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而且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绩效管理指标框架体系。平衡记分卡的框架体系包含四个维度: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内部运营流程方面。这四个维度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每个维度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帮助企业实现财务和非财务的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二、教育培训机构中的绩效管理

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拓展品牌影响力,提高总盈利,一般都会采用连锁经营或加盟经营的方式。其中总部机构一般包含通用的研发部门、行政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部门等,下属的分校或教学点一般以销售咨询部门和教学部门为主体,也可能设有市场部门或市场专员等岗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绩效管理主要着眼于销售和教学两大部分,并将这两方面目标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绩效管理需要员工积极参与其中,考核与被考核进行双向沟通。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门,除了承担招聘、培训、薪资福利功能外,在绩效管理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培训机构的绩效管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绩效计划指标绩效计划帮助员工正确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最终落实到企业每个员工个人。合理计划、分配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的资源,讨论完成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为完成工作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为绩效考核反馈提供良好的基础。制订绩效计划后,各部门员工按照计划目标开展工作,在工作开始过程中,管理者对被评估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教育培训机构通常制定出全年的销售、教学、成本控制计划,由公司管理部门将全年计划划分到各个教学点。各教学点根据公司的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销售部门的招生计划、市场部门任务、教学部门教学指标等,并根据市场行情、历史数据将全年指标划分到每个季度、每个月份。各部门主管将本部门的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2.绩效辅导沟通公司总部负责人与各教学点的负责人、教学点的负责人与员工应在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随时保持紧密的双向沟通和联系。管理者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员工了解自己的目标和表现,认识自身工作的不足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将绩效评价与工作计划相对比,有助于部门和个人及时发现偏离目标的情形。一旦发现工作计划的执行偏差、绩效低下,就要及时找出造成偏差的原因。基层员工直接与顾客接触,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因此在出现绩效偏差时应及时从基层员工那里搜集反馈信息。这要求培训机构建立员工参与式的企业文化,设置相应的信息反馈渠道。一旦找出绩效不利的原因,管理者和员工需要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必要时还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3.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是一个按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察员工实际完成绩效情况的过程。教育培训机构中销售绩效管理方面的指标主要有新签客户数、市场信息转化率、电话邀约率、到访率、签单率等,需要根据公司经营总体计划以及市场情况综合研判制定;教学绩效管理方面的指标主要有满意率、续费率、转介绍率、满班率、课耗等,也需要在保证上课质量的同时加强管理。教育培训机构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也要综合考虑定性因素,如教学质量水平、学员投诉情况、售后服务调查等。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奖金发放、职位晋升或降级的标准,同时也为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所需数据。

三、教育培训机构绩效管理建议

1.考核需要突出重点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激励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岗位工作质量,提升整体竞争力,其指标体系需要有所侧重。一方面,过于详细、复杂的绩效考核体系,容易分散员工精力,提高执行和考核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目标随之改变,绩效评价体系也需要作出相应的修改。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绩效考核标准的设置都需要付出时间和成本,过度全面的考核体系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一般来说,教育培训机构只需要针对销售和教学两个主要内容设置考核标准即可。2.考核需要量性结合绩效考评指标一般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选择取决于工作内容、岗位性质、考核对象等因素。对于销售部门而言,定量指标的制定相对容易,常用的定量指标有招生数量、现金流金额等。对于教学部门,往往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常用指标有上课时长,满意率,转介绍率、续费率等。对于行政部门,采取定量考核的方式比较困难,往往倾向于使用定性指标,如服务态度、费用节约情况等。3.考核需要挂钩薪酬在教育培训行业中,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与薪酬挂钩的最为明显。处于初创阶段的教育培训机构,往往采用较高的奖金、绩效工资等方式激励员工,力图打开培训市场。薪酬制度与员工本身息息相关,薪酬也一直被很多公司视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因此,许多培训机构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的薪酬直接挂钩,以此来激励员工完成工作目标。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员工的需求是复杂的,除了金钱、职位,还有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考核如何与薪酬挂钩,需要结合本机构的特点,考虑机构的发展阶段,视部门性质、岗位内容而定。

参考文献

[1]朱磊,朱峰.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与我国企业绩效测评[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50-53.

[2]方振邦,鲍春雷.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演变[J].理论界,2010,(4):204-206.

[3]王艳艳.MBO、KPI、BSC绩效指标体系设计思想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3):96-98.

[4]石金涛,程金林,郑兴山.绩效管理的取向[J].企业管理,2004,(6):80-83.

[5]应洪斌,陈壁辉.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J].华东经济管理,2005,(6):95-97.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全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专项行动,关停“无证无照”或者“有照无证”非法办学机构(包括无证幼儿园),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教学管理、人员聘用、财务管理等,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排查治理重点,打击培训机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超范围经营、违规收费、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超纲超前教学等违规违法办学行为,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二、实施步骤

此次专项行动,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对我镇辖区内的校外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排查、依法治理。

(一)制定方案(2021.7.22-2021.7.23)。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人。

(二)全面排查(2021.7.24-2021.7.26)。对我镇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包括无证幼儿园)进行“拉网式”摸排,确保摸排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彻底摸清底数。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一列出问题清单,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

(三)依法取缔(2021.7.27-2021.7.30)。根据摸底排查情况,细化工作计划,关停所有无证校外培训机构。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日常巡查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无证办学问题。

三、相关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成立本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织镇教办、镇应急办、镇派出所、镇建委、镇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二)确保工作实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切实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办学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拉网式排查和整治无死角无遗漏。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一条认定范围

本办法所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是指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并在当地教育、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取得教育和培训资质,拥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以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人才支撑为目标,从事服务外包人才项目培训的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以及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可面向社会提供培训的专业机构。

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范围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急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储备人才培训;根据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需求或服务外包发包商提出的承接其发包业务的需求,进行的人才定制培训;新入职大中专毕业生培训;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定制培训;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从业资质培训;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知识培训;服务外包相关法律、行业标准及相关知识产权培训等。

第二条认定条件

申请认定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的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市依法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具有人才培训的从业资格;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计划。

二、具有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的经验。上一年度开展相关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的数量在200人以上(人均培训在200课时以上),且经过培训的人员须有80%以上从事服务外包工作;从事外包培训业务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70%(含)以上。

三、具备规模招生与培训的条件和能力,现有500平方米以上适应相关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的教学场所及一定数量的性能良好的教学专用软硬件设施,并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体系。

四、师资团队稳定,具有适应相关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和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大纲、课件,保证教学质量。

五、申报单位应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制度、教师聘任制度、财务独立核算制度等。

六、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交流、合作能力,与高校、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企业开展合作,为培训学员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条件,为受训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一定比例的就业渠道,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定制培训和入职培训。

七、已注册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

第三条认定程序

申请认定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应向所在地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港区管委会业务主管部门递交申报材料,经初审后,报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经会同市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并报市领导小组确认后,由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称号。

申报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一、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认定申报表(由市外经贸局提供);

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明;

三、教育、劳动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依法从业资质证明;

四、服务外包相关人才培训教材、培训项目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五、本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及近期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目标;

六、培训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样张;

七、培训机构相关管理制度;

八、培训场地证明及其他材料。

第四条管理

一、经认定的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可优先享受国家、省、市服务外包有关扶持政策。

二、经认定的市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接受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项监督和检查,确保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质量、数量,确保国家和省、市给予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扶持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经认定的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须成立或明确相应的工作部门,负责协调并组织实施相关具体工作,并定期向市和所在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港区管委会业务主管部门报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有关培训机构建设和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要准确科学,不得瞒报、虚报。一旦发现有瞒报和虚报情况,经核实,将予以警告、通报批评,直至撤销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称号。

四、经认定的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发生调整、分立、合并、重组等变更情况时,应在变更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认定机构办理变更认定或重新申报手续。未办理变更认定的,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附则

一、本办法由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就业,让群众在发展中受益,提高失地农民面对城市生活所必需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对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二、工作对象和目标

先期以农转非居民为对象,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从2013年开始每年培训农转非人员500人次以上,新增就业300人。

三、工作模式

(一)镇建立新市民就业工作机构

新市民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镇新市民就业工作。

组长:

常务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审定新市民就业工作计划;

2、负责协调县经开区、县有关部门工作,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副主任。

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新市民劳动就业工作计划

2、负责培训工作经费培训使用预决算;

3、组织培训师资力量;

4、制订学员奖励制度,研究实施鼓励措施;

5、总结推广经验,并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二)家和社区建立“三个平台”

1、建立劳动力信息平台

家和社区和征在农转非人员原所在村负责开展劳动力状况摸底工作,掌握每一个劳动力基本情况、个人培训方向和就业愿望。并将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劳动就业基础数据库。

2、建立就业培训平台

(1)订单式培训。以召开企业用工座谈会、实地深入园区内用工企业等形式了解用工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统一的劳动用工信息库,实现对各失地农民定单化培训。这种培训的师资主要以用工企业师资为主,以劳动就业局相应的培训机构师资为辅。

(2)技能储备培训。这是一种常规的培训模式,以失地农民的主体愿望为主开展培训,为以后或外地就业储备合格劳动力。其中师资以劳动就业局的相应的培训机构为主。

(3)提升市民素质为主的素质培训。就是通过各种素质培训使失地农民能够更加融入城市生活,提升各种城市生活的素质能力。其中有以百姓讲师团、腰鼓队、秧歌队等为主要载体,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市民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提升。

3、建立劳动用工平台

(1)掌握经开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以召开企业用工座谈会、实地深入园区内用工企业等形式了解用工企业的用工需求,每季度召开政企联系会,对新进企业要及时跟进,了解其用工需求,使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建立与县就业部门、招工单位沟通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使失地农民进行劳动力输出现实就业。

四、保障措施

1、保证工作经费,建立奖励机制,使就业者、培训部门、职业介绍所、用工企业都积极加入到全镇的新市民就业计划之中。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提高检察官队伍素质,促进检察事业发展,实现检察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检察官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

第三条检察官培训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

第四条检察官培训与检察官任免、奖惩相结合。

第二章培训种类与方式

第五条检察官培训分为领导素能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第六条各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在任期内接受一次领导素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七条晋升高级检察官的,应在晋升前接受晋升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八条未达到检察官法规定学历条件的现任检察官,除另有规定的以外,应接受续职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

第九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不同业务部门的特点,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

第十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开展以计算机、公文写作、外语等通用性基础技能为重点的岗位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检察官培训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内容应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需要确定。同一种类的培训应在教材、课程设置、考试考核方面统一。

第十二条检察官培训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检察官出国培训、进修、攻读学位,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检察官来华讲学。

第三章培训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检察官培训实行两级为主的管理体制。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领导全国检察官的培训工作,省级人民检察院领导本辖区检察官的培训工作。

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地市级人民检察院设立专门机构或确定专人负责检察官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检察官培训工作的具体政策和规章;组织制定全国检察官培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管理全国检察机关培训工作;

(二)规划、管理和指导检察机关的培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和审定统一使用的检察官培训教材;

(三)指导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地方检察官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工作,制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的培训计划,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四)组织、指导和管理检察官境外培训工作。

第十六条省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

(一)制定本辖区检察官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组织、管理本辖区检察官的培训工作;

(二)制定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三)具体管理本辖区检察官的境外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分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省级检察官学院等培训机构(或检察官培训学院、进修学院);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设立培训机构。

下级培训机构在接受本院领导的同时,还应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国家检察官学院指导分院的教学业务工作。

第十八条国家检察官学院承担:

(一)省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培训;

(二)晋升高级检察官资格培训;

(三)省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续职资格培训;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岗位培训;

(五)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

(六)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其他培训。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规划,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可承担部分上述培训任务。

第十九条省级检察官学院和培训机构承担:

(一)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县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培训;

(二)本辖区检察官的续职资格培训;

(三)本院或本辖区检察官的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其他培训。

第二十条对检察官的各类培训,应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将情况存入干部人事档案。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应颁发合格证书或结业证书。

第二十一条任职资格培训结果应作为检察官任命、晋升、续职的重要条件;领导素能、专项业务和岗位技能培训结果应作为检察官年度考核、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上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同级培训机构和下级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对培训机构奖惩和整顿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教师与教材

第二十三条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应按照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教师。

第二十四条专职教师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

(二)硕士以上学位;

(三)教育教学能力和经验。

第二十五条兼职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一般从检察机关或其他政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聘请。

第二十六条检察机关教育培训机构实行专职教师与检察业务骨干岗位轮换制度,有计划地选送专职教师到人民检察院挂职,选拔符合专职教师条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检察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培训机构任教。

第二十七条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定期接受考核、考评。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或者解聘;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专职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按规定享受教学岗位津贴和其他津贴。专兼职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授课、阅卷、监考等应当获取相应的报酬。

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教材编审委员会员,负责领导检察教材建设,统一规划并组织各类教材的编写、审定和修订工作。

经检察教材编审委员会批准,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编写培训辅助教材。

第五章基地与经费

第三十条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应当具备适应检察官培训工作需要、具有较完善培训设施和培训功能的固定场所。

第三十一条培训基地应具备能满足检察官培训工作需要的规模及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房、学员宿舍、食堂和其他附属设施。

第三十二条检察官培训经费属业务经费,应单独列支,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培训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检察官培训经费应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和浪费。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提高检察官队伍素质,促进检察事业发展,实现检察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检察官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

第三条检察官培训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

第四条检察官培训与检察官任免、奖惩相结合。

第二章培训种类与方式

第五条检察官培训分为领导素能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第六条各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在任期内接受一次领导素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七条晋升高级检察官的,应在晋升前接受晋升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八条未达到检察官法规定学历条件的现任检察官,除另有规定的以外,应接受续职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

第九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不同业务部门的特点,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

第十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开展以计算机、公文写作、外语等通用性基础技能为重点的岗位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检察官培训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内容应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需要确定。同一种类的培训应在教材、课程设置、考试考核方面统一。

第十二条检察官培训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检察官出国培训、进修、攻读学位,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检察官来华讲学。

第三章培训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检察官培训实行两级为主的管理体制。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领导全国检察官的培训工作,省级人民检察院领导本辖区检察官的培训工作。

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地市级人民检察院设立专门机构或确定专人负责检察官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检察官培训工作的具体政策和规章;组织制定全国检察官培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管理全国检察机关培训工作;

(二)规划、管理和指导检察机关的培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和审定统一使用的检察官培训教材;

(三)指导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地方检察官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工作,制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的培训计划,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四)组织、指导和管理检察官境外培训工作。

第十六条省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

(一)制定本辖区检察官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组织、管理本辖区检察官的培训工作;

(二)制定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三)具体管理本辖区检察官的境外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分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省级检察官学院等培训机构(或检察官培训学院、进修学院);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设立培训机构。

下级培训机构在接受本院领导的同时,还应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国家检察官学院指导分院的教学业务工作。

第十八条国家检察官学院承担:

(一)省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培训;

(二)晋升高级检察官资格培训;

(三)省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续职资格培训;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岗位培训;

(五)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

(六)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其他培训。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规划,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可承担部分上述培训任务。

第十九条省级检察官学院和培训机构承担:

(一)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县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培训;

(二)本辖区检察官的续职资格培训;

(三)本院或本辖区检察官的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其他培训。

第二十条对检察官的各类培训,应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将情况存入干部人事档案。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应颁发合格证书或结业证书。

第二十一条任职资格培训结果应作为检察官任命、晋升、续职的重要条件;领导素能、专项业务和岗位技能培训结果应作为检察官年度考核、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上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同级培训机构和下级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对培训机构奖惩和整顿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教师与教材

第二十三条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应按照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教师。

第二十四条专职教师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

(二)硕士以上学位;

(三)教育教学能力和经验。

第二十五条兼职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一般从检察机关或其他政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聘请。

第二十六条检察机关教育培训机构实行专职教师与检察业务骨干岗位轮换制度,有计划地选送专职教师到人民检察院挂职,选拔符合专职教师条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检察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培训机构任教。

第二十七条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定期接受考核、考评。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或者解聘;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专职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按规定享受教学岗位津贴和其他津贴。专兼职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授课、阅卷、监考等应当获取相应的报酬。

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教材编审委员会员,负责领导检察教材建设,统一规划并组织各类教材的编写、审定和修订工作。

经检察教材编审委员会批准,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编写培训辅助教材。

第五章基地与经费

第三十条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应当具备适应检察官培训工作需要、具有较完善培训设施和培训功能的固定场所。

第三十一条培训基地应具备能满足检察官培训工作需要的规模及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房、学员宿舍、食堂和其他附属设施。

第三十二条检察官培训经费属业务经费,应单独列支,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培训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检察官培训经费应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和浪费。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A公司在针对性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每两年还组织所有会计系统人员开展一次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由A公司财务部指定教材、制定考试试卷、统一组织考试、会计人员自学自考的方式进行。对考试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再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未达到要求的会计人员,调整出会计人员队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的方式,能够及时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进行更新、拓展和完善,但是由于会计人员队伍年龄结构偏高,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下属专业厂的会计人员)专业性比较强,知识面较窄,对全面会计知识掌握不充分,导致会计人员队伍普遍存在较大的考试压力,甚至出现新入职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或专业技能不高反而考试成绩普遍偏高的问题,影响了其他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了上述继续教育和培训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普遍存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不具体、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单一、培训师资不强、培训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的

1.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会计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针对性的会计人员年度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分层次、分类别有序开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工作实施效果,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

2.完善会计人员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会计工作专业性和技能性都非常强,所以对会计人员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的要求也非常高。企业可以在内部选拔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充实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可以和外部培训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高校等单位建立培训合作机制,扩大单位会计人员培训机构范围,完善会计人员培训师资队伍,借助外部力量,增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水平。

3.开发针对性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是否新颖,能否吸引会计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对会计人员培训效果至关重要。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特点和工作要求,联合相关培训机构或高校、网站,开发满足企业培训需要的培训教材,提升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目标和要求。

4.加大“走出去”的培训力度。现在的会计人员培训大部分都是关起门来的内部培训,“走出去”培训很少,导致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走出去”培训可以综合采取脱产进修、关联企业参观学习、专业机构授课等多种形式,同时既可以单位自己组织,也可以参加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就某一专题开展的培训。在参加“走出去”培训之前,一定要梳理分析本单位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带着问题开展“走出去”培训,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内部培训时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处理和培训之间的时间分配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当前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

5.积极开展趣味知识竞赛。财务部门要积极联系单位的工会组织,利用工会的职工运动会、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财务知识趣味竞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学习财务知识、提升工作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会计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财务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会计工作人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6.创新自助菜单式培训。现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自学加考试,虽说统一的教材,标准尺度统一的考核内容,有助于会计人员考核的公正和公平,但是却忽视了不同岗位会计工作人员的不同专业性要求和不同会计工作人员的不同特点和年龄、职位差异。所以应该在日常培训的基础上,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位、年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梳理分析结果对会计人员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人员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由会计人员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会计人员应付自己不感兴趣的培训而造成巨大的培训资源浪费。

7.组建会计知识学习小组。会计知识学习小组既可以由单位牵头组织,也可以是由个人自发组织,由几个兴趣爱好相同、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或技能能够互补的会计工作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活动,交流工作心得,探讨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知识、技能的互补,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会计人员水平的共同提高。学习小组成员不宜过多,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单位也应该为学习小组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8.拓展网络培训资源。网络培训成本低,内容丰富,而且方式灵活。企业在积极做好各项常规会计人员培训的同时,要积极拓展网络培训资源,加大网络培训与学习的投入力度。网络培训可以使会计工作人员灵活安排自己的培训与学习时间,自由选择自己急需或感兴趣的培训课题,培训效果更明显。

9.将资格考试做为培训的一种。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会计人员为了体现自身的会计水平而参加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资格考试,是否考虑将已通过的资格考试视同当年的再教育通过。

10.加大职业道德培训力度。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石。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中,要综合采取警示教育、案例教育、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使职业道德转化为会计工作人员的内在信念和品质,转化为会计工作人员的自律行为,提升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世界气象组织;政策;气象;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世界气象组织(以下简称wM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现有189个国家会员和地区会员。

2011年第十六次世界气象大会之后,WMO的教育培训政策和培训标准发生了重要改变,对我国的气象培训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需要我们按照WMO标准来进行相关工作,通过开展符合WMO标准的国际培训,使我们的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不但符合WMO的标准,更能够引领WMO在该领域的工作,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我们作为气象教育培训大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非洲一些国家开展援外培训,使气象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理念和成就的平台,传播知识和友谊的桥梁。

一、WMO教育培训计划

教育培训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协助会员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培养可完成气象、水文和政府规定的相关服务所需能力的员工,协助其履行国际义务,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其业务人员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完成其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活动和业务,为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和水文服务支持。

二、WMO教育培训政策新变化

(一)wMO培训新标准

长期以来wMO指导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是《气象和业务水文人员教育培训指南》,该文件定义了WMO气象水文从业人员的分类,并分别对不同类别人员的教育培训课程提出要求,给出各主要科目参考教学大纲、上岗资格课程和初期从业标准。

2011年世界气象大会通过决议,出版《技术规则》,主要规定各会员气象业务的“标准”及“推荐”的规范和程序两种。按照《WMO公约》要求,会员如无力实施大会通过的技术决议中某些要求时,须通知秘书长,说明其不能实施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并陈述其理由。“标准”是WMO对会员所提要求的最高级别,各会员必须遵循或执行。

此次WMO大会将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定义及基础教学大纲,从原来要求级别较低的“指南”变成最高级别要求的“标准”,较之前的规定在性质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定义及教学基本要求

气象学家:成功修完大学水平气象学家基础教学计划的人。

气象技术员:成功修完气象技术员基础教学计划的人。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完成大学学位水平的气象学计划应当是区分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达到“气象学家”基本资质的推荐途径:顺利完成气象学学士学位,或通过气象学研究生课程学习;非气象专业者,教育机构须证明其学习课程达到了学士学位的要求。

对非气象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如果学位课包括数学和物理等基础课程,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通过气象研究生学习达到相关标准而成为气象学家。同时教育机构,例如一些国家气象局或区域培训机构,如果能够证明其学习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大学程度要求,无论课程完成后获得学位与否,学员都可以成为气象学家。

获得“气象技术员”资质的途径:通过技校、学院、大学气象专业的正规教育,或通过气象观测和测量的职业培训。

(三)会员落实大会决议的时限要求

按照WMO大会通过的决议,自2013年12月1日起, 《技术规则》第一卷B4章将生效,各会员国的教育培训需遵照该章节进行。

(四)职业能力的要求

此次教育培训政策修订的重点是气象业务人员分类及必修课程要求。对于气象业务领域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即岗位要求,WMO要求各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在各自领域中有关人员核心工作的能力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指南,建议所有的技术委员会优先将此任务纳入工作计划。

(五)航空气象预报员的资质及岗位要求

航空气象计划是wMO重中之重的计划之一,鉴于航空气象预报是确保航空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WMO航空气象委员会是目前唯一对航空气象预报员提出明确上岗能力要求的技术委员会。

wMO已经批准将航空气象预报和观测人员的能力标准纳入《技术规则》,标志其成为一项强制要求。WMO航空气象委员会规定“每个缔约国须确保指定的气象权威机构符合提供国际航空服务的气象人员资质和培训的要求”。

由于部分会员在规定日期达到要求可能会遇到困难,考虑了各地区、各国基础设施的差异,WMO在岗位资质的要求上给予了一定的灵活性。虽然此次大会表示,航空气象预报员目前不必是按WMO要求定义的气象学家,但国际民航组织(ICAO),按照其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所提供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质量,要求航空气象预报员从2016年11月起必须是wMO气象学家,并使其成为一项标准。此外,按照ICAO的规定,到2013年11月(2013年12月起),所有国际航空气象服务提供方必须能够向ICAO及各自的国家监管机构证明其航空气象人员达到了航空气象委员会制定的岗位能力标准。

三、对我国气象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启示

(一)深入分析研究WMO政策新变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相应的调整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是国内唯一的气象业务人员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部级基地。对于预报员及气象行业相关上岗培训及岗位培训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领导干部培训基地、气象预报预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面向气象业务和管理骨干的高层次继续教育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预报员岗位系列、领导干部培训系列以及气象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代表的核心班型。

气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包含高等教育的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在继续教育机构完成的岗前培训以及后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继续教育是气象从业人员更好完成岗位职责不可或缺的。

目前我国主要高等院校气象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气象继续教育机构的上岗培训教学计划,已经基本涵盖了WMO对气象预报有关岗位的基础教学大纲,因此按时完成WMO对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教学要求不存在困难。

中国气象局于2010年开始实行天气预报员资格证书制度,新任预报员上岗培训与资格考试(试点)是气象部门业务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与WMO对教育培训的要求完全一致,甚至超前。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需要按照WMO标准来进行相关工作,并通过开展符合WMO标准的国际培训扩大中国作为气象大国的国际影响。因此应认真研究WMO教育培训政策的变化,对照我国气象高等教育及业务岗位培训教学大纲与WMO有关规定的异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WMO规定时限前完成有关工作。

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推动其它岗位的上岗

培训工作,使我国的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不但符合WMO的标准,更能够引领WMO在该领域的工作,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我国作为气象教育培训大国的作用。

(二)面向气象全行业需求和需要,建立气象业务培训国家标准

鉴于大会通过的气象人员定义及其相应的教学大纲将成为WMO标准,各会员须根据新定义制定相应的学术资格,并协同本国教育和培训主管部门、教育和培训机构对课程进行规范。因此建议国家气象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及教育培训机构尽快认真研究并贯彻执行。

由于气象各业务领域岗位分类数目多,要求各不相同,wMO暂时没有制定各岗位能力标准,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相关进展,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在此期前,建议认真研究WMO教育培训的新政策,按照要求制定相应教学大纲,制定中国相关岗位资质和上岗条件,与国家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联合形成面向全行业的岗位资质管理制度。同时,将气象业务人员培训的相关标准列入气象标准工作计划,制订相关标准,以标准来规范推进全行业气象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气象部门与教育主管机构的合作

按照WMO要求,如果会员的国家教育体系并未认证某些课程,区域培训中心应该承担评审课程的职责,以达到培养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条件。同时WMO希望常任代表(会员国家气象局局长)牵头与相关的国家和区域机构协商,以确定所在国气象学家的学术资质,希望常任代表与所在国家教育和培训机构合作,确保气象毕业生达到WMO要求。

据此,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相应政策,对部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学校气象相关专业教学提出建议。建议国家气象主管机构与国家高等教育主管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WMO在教育培训领域的政策调整,通过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气象高等教育教学布局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便高等学校的气象教育、国家气象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气象业务人员的上岗能力要求有很好的衔接。

(四)在业务培训中心注重岗位能力的提高

WMO强调业务培训应以能力培训和岗位要求为主,着重强调学习成果,重点放在学员获得的技能,而不是教学大纲所涵盖知识。该要求十分符合继续教育的宗旨,即岗位能力培训是业务培训的重点。尽管WMO各岗位的能力标准暂时没有出台,但这将是今后WMO及各会员气象教育培训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的培训,是继续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

(五)加大国家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国际培训力度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是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分部,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内气象教育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对非洲一些国家的援外国际培训班、积极参与WMO教育培训计划的各种活动、保持和WMO的联系等举措,其国际影响力也在明显提升。随着中国气象事业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国际培训的联系和宣传平台作用,增加中国气象教育培训在WMO的影响力,使气象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理念和成就的平台,传播知识和友谊的桥梁。

(六)充分发挥部级气象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大社会培训和科普教育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素质

大气无国界,知识造就人才。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对气象知识的学习需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分析WMO教育培训政策的新变化,同时气象教育培训机构要承担起气象知识传播和普及的任务。因此,在开展气象人才的学历教育、业务岗位培训的同时,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大中小学气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正确看待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了解气象、气候、气候变化及其衍生的自然灾害及应急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能力及参与度,使科学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s].WMO,2007.

[2]世界气象组织,常用气象标准和推荐规范[s].世界气象组织,1998.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遏止安全事故,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对其不断灌输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渐渐的在其大脑中形成概念,能够正确的判断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从根本上消除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能够促使企业领导安全意识的形成,对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深刻认识,培养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引导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关心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参与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最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展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整个团队的安全素质和意识,通过对所有员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到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

2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有些煤矿企业,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组建了安全教育培训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安排了组长、副组长,严格遵循日常培训的基本模式。从而建立起了共同管理的安全培训机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各个培训小组组长需带领大家不断强化培训过程,时刻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放在心中,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法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一个合理的、实用的、适用的培训管理流程是很有必要的,将培训的各个环节看成是一个循环体,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变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报到登记、组织教学、定期考核、资料存档、学习反馈、评定改进。一套完整的程序可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率。

3.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一个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每年年初,有关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裁员等因素,然后制定全年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为之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3.2实施计划第一,报到登记。参加培训的人员到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要求其带着该企业的介绍信或证明信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报到处报到并注册,登记之后,所有成员由培训机构管理,其需要建立及备份档案。第二,组织教学。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要求所有员工,坚持上岗前先培训、就业后再培训、工作中仍培训的思想,理论实际相结合,根据相关规定和法律要求组织好安全教育培训,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员工。第三,定期考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定期的考核。对于结业考试,一定要严格要求其考场纪律,严格考察培训的质量。第四,资料存档。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管理员工档案,安排固定的档案管理室,给员工档案进行编码,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编制特定的档案查询程序,建立数据库系统,做到方便查询、数据信息共享。这样使整个培训过程更有制度性,使员工也受熏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增强企业的实力,有利于企业发展。

3.3学习反馈企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或者开展班会进行讨论学习感受。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开展班会,学员之间互相请教,反应该培训机构对教学的管理或者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有关负责人根据学员平时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填写调查表然后存档。

3.4评定改进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其教学方法,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好的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年终总结,分析自己的缺点,积极改进。

4强化培训制度

第一,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在培训中最好形成分层的教学管理,按员工的级别进行分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上级管下级,下级监视上级。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注重教学环节。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教学过程作为重点,严格要求教学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及对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思路的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所占分数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出席占10%,平时表现占20%,考试成绩占60%,作业的完成与否占10%,通过这种方式的管理,可以提高学员对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然后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章节,列出相关项目,让其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员工,带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提高教学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实行网络化管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课件授课,包含了声音、图片、文字等几方面,还可以适当的插入视频及动画,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形成网络培训及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的管理目标,还拓宽了学员的学习范围和视野。通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动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素质,并且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突显了教育培训等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和人力方面的支持。

5结语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加强企业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飞速发展。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建立健全再就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申请自愿、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实际,认定一批培训质量较高、社会信誉较好的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以下简称定点机构),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地就近参加培训。资质审核与认定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再就业培训。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教育部门综合管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及大专院校,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教育培训中心,派、工商联所属的教育培训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办的教育培训中心,劳动保障或教育部门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2003年9月1日后为民办培训机构及中外合作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合法的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再就业培训。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要主动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三)参照以下条件,对申请定点机构的单位进行资质审核。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就业政策,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热心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任务;

2.具有开展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指导、实用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其它与再就业相关知识教育所必需的师资、教学实习场地和设施设备;

3.专业和课程设置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培训方法和形式能够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弹性学习的需要;

4.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较好,基本没有学员投诉;

5.具有一定的培训规模和比较稳定的就业渠道,培训质量好,培训后就业率较高。

(四)做好定点机构资质审核与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工会、企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专家参加的审核小组,审核申请报告,核查办学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劳动保障部门参考审核小组意见,作出是否认定的决定。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报告之日起两周内以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送达申请单位。对批准为定点机构的单位,颁发“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对不批准的,要说明理由。

已经开展资质认定并确定定点机构的地区,要推动定点机构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尚未进行资质认定的地区,要抓紧行动,在6月底前认定一批定点机构并组织实施培训。

(五)加强对定点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要建立再就业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将培训合格率、培训后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以及学员满意程度作为评估的重要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对培训效果明显的定点机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效果不明显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取消其定点机构资格。要指导定点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为定点机构提供培训需求信息,并做好培训结业学员的就业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直接挂钩的工作机制,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性和经费的使用效果

(一)结合本地实际,普遍建立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直接挂钩的工作机制,根据培训合格率、培训后一定期限内的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对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进行经费补贴,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分类指导。对于按照培训后实际就业人数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应重点做好定点机构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培训项目招投标,或指导定点机构开发定单式培训,加强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衔接,并强化培训后的就业服务,提高再就业率。对于综合考察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的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等指标,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应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并重点做好培训项目开发、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切实提高培训效

果。

(三)有条件的地市,经向我部备案,可探索试行核发再就业培训券或个人垫付培训经费、再就业后由财政予以报销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全面推广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整体推动的工作模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率

(一)从今年6月起,全国100个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应参照《关于在十个城市建立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的通知》(劳社厅发〔2003〕5号)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自谋职业和开办小企业培训,并为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和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学员,优先提供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各地要组建专家队伍,加强对创业学员的开业指导,并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和后续咨询服务。要大力推广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模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率。

(二)北京、天津、鞍山等10个国家创业示范城市要按照工作任务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培训规模,强化培训促进创业的效果,为全国创业培训工作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今年,我部将为各地提供创业项目库光盘、创业促进工作流程、中国版《创办你的企业(syb)》教材、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服务。

(三)有条件的地区,可申请建立远程培训辅导站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其他人员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实施的远程创业培训项目。

四、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

(一)定期检查、总结和通报再就业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从今年下半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季汇总再就业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培训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等内容,在季度末15日内报我部培训就业司,并同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通报。

(二)树立一批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典型和培训后再就业、创业明星,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开展重点技校、就业训练中心评估以及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检和评优工作中,要把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及效果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核。

上一篇:青协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健康促进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